图书馆志愿者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3-23 00:11:32

图书馆志愿者心得体会

图书馆志愿者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读者志愿服务;图书馆德育;志愿服务常态化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3-0162-03

大学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中心,通过优质的书籍、全面的信息资源、舒适的人文阅览环境服务于教学、科研,同时也为师生们提供了思想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导向、理想信念等所必需的精神食粮,有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比拟的德育教育优势,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地;当前,“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要求高校图书馆不仅不能削弱德育功能,而且应该不断地加以强化和延伸。因此在图书馆积极开展读者志愿者活动,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融入图书馆德育功能中,这是图书馆在德育工作中不断创新思路、拓展服务育人的新载体。

一、图书馆引入读者志愿服务的德育意义

(一)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知识育人功能

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开展,是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有力补充。志愿者介入图书馆新书的宣传、优秀书目的推介、各种导读等工作的开展,引导大学生积极阅读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经典著作、中外文化典籍、传统文化等读本,引导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努力学习,促进文献信息资源的最大利用。大学生们在图书馆的知识海洋中不断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对于高尚品德的修炼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大有裨益。

(二)优化阅读环境,促进文明习惯养成的教育功能

环境育人功能具有“润物无声”和“春风化雨”的特点。读者志愿者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闲暇时间到图书馆开展清洁卫生、图书修补、图书上架整架、图书拆包,以及数字资源宣传等公益劳动,使得图书馆馆舍更加清新明亮、阅览室更加宁静优雅、书架更加整洁有序、馆藏布局更加合理科学……读者亲眼目睹志愿者的无私付出,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就会自觉养成爱护公物、爱惜书籍、遵守公共秩序、潜心钻研的好习惯。志愿者在潜移默化中不仅教育了他人,提高了彼此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增强了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架起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桥梁,提高读者工作的服务育人功能

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广泛开展及其执行效果,始终离不开读者的紧密参与。读者志愿者是学生读者中的一分子,他们的阅读需求、阅读取向、阅读规律、阅读心理等同于广大读者。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会经常地与图书馆员交流,他们所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很能代表读者的心声,代表着广大读者的利益,能够很好地把读者的需求和期望传达给图书馆,促使图书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优化馆藏资源、美化环境,更好地服务读者。志愿者与读者之间几乎都是同辈关系,更易于交流。志愿者参与图书馆的工作,把自己所了解的图书馆规章制度、工作技术含量、馆员工作的不易,通过同辈间的交谈、口头宣传,使更多的读者了解图书馆工作,理解馆员的辛苦,尊重馆员,认可馆员的劳动成果。志愿者作为馆员与读者之间有效沟通的纽带,也使馆员能从读者的角度发现图书馆工作弊端,从而改进工作,不断提高读者服务质量,让读者感到非常满意、非常愉悦,在心灵深处受到德和美的感染和教育。

二、读者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志愿活动参与的形式化

在图书馆的志愿服务实践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志愿服务的形式化。主要体现为每年的“3・5”青年志愿者日、“12・5”国际志愿者日,是图书馆志愿者扎堆开展活动的日子。因为是短期行为,大家往往在这特定的一段时间内只选择图书整架、排架、义务导读、清洁卫生、数字资源宣传等简单工作,而一些有利于志愿者自身能力锻炼的深层次的图书回溯建库、网页制作、大型会议的策划等工作却无人问津。由于对架位不熟,图书摆放错误时有发生,缺乏纪律性,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给工作人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活动日一过便销声匿迹,出现很少有志愿者来图书馆服务的现象。原因是图书馆志愿者活动没有在图书馆形成一个常态化的长效运行机制,平日里没有良好的舆论宣传导向,大家对开展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造成了图书馆志愿者活动的形式化、阶段性问题。

(二)志愿者服务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自2008年以来,一些高校图书馆逐渐引进志愿者服务,但已经开展志愿者服务的图书馆数量和参加志愿服务的人数都还没有形成较大规模。新生入学初始,许多大学生出于一时热情、服务社会、提升自我、跟风、好奇等原因选择了参与图书馆的志愿服务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志愿者受到外界新鲜事物的吸引,发生兴趣转移,服务热情消退,加之一些图书馆没有建立专门的志愿者长效管理机制,对志愿服务没有长远的规划,很多志愿者选择了退出。大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学习任务不是很重,还有较多的空余时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但是大三、大四的同学开始面临四、六级考试、考研与毕业的压力,没有多余的精力和心情继续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离开志愿者队伍也是必然。图书馆志愿者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制约了志愿服务发展的规模。

(三)示范功能发挥不够

目前,读者志愿服务的示范功能还有所欠缺。大部分志愿者能够发挥自身在图书馆的示范和影响作用,但仍有一部分志愿者因自身的思想觉悟及其文化技术水平有限,且缺乏严密的监管组织体系,使得读者志愿服务自身的正面示范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甚至有时还起到负面作用。其原因主要是:第一,招募前没有一定的规划,图书馆对现有人员结构、岗位需求缺乏统筹分析,对志愿服务岗位、志愿者素质没有明确要求,招募后的志愿者档案建立又不完善,很少做到注册登记,导致活动时经常联系不到志愿者,使许多志愿者错失服务机会。第二,图书馆经常在活动结束后没有一定的活动记录,缺乏考评、激励机制,志愿者工作时间自由,服务质量满意度较低。再者由于志愿者信息的保留不到位,还有类似的志愿服务活动又得另行招募。志愿服务这种非常态化管理的发展,既大大浪费了人力、物力和时间,又不能保证良好的服务质量。在大学生读者中没有产生充分积极的示范效应,反而使得读者对志愿服务产生了怀疑和逆反心理,降低了读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没有激发出图书馆德育的最大功效。

三、构建读者志愿服务常态化体系,提升图书馆德育功能实效性

(一)构建读者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

志愿者个体之间、志愿服务组织之间、志愿服务组织与其他社会机构之间以及志愿者个体之间的信息给信息获取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渠道,图书馆在利用图书馆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利用图书馆网站、平面媒体、QQ群、中国移动短信及飞信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管理平台,负责志愿者个人信息的核对、保存、调整、删除等,服务热线的接待,服务岗位、阵地、服务队的联系、协调、培训等工作,实现志愿者招募、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效率化、个性化、培训系统化。

(二)实行灵活的志愿者招募方式

图书馆招募志愿者时,可以通过校园BBS、图书馆网站、宣传栏、馆刊、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向全校投放招募信息,或者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和现有的志愿者向周围的亲朋好友宣传,与校、院各志愿者协会合作也是有效的招募方式。对于需要一些特别技能的志愿者时,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目标招聘。诸如学科馆员、网页制作、过刊编目、信息检索、光盘上传等服务岗位就需要向特定专业的人或学院发出邀请,动员他们参加图书馆开展的志愿活动。

(三)加强读者志愿者的培训

志愿者充分了解志愿服务组织,提高志愿服务胜任力是图书馆对志愿者培训的直接目的。培训方式应多元化、个性化,培训内容应通俗、实用。一是志愿服务理念培训。图书馆可以协同校团委对志愿者进行统一授课,并通过走访、谈心、座谈等形式使志愿者了解志愿服务理论精髓,努力提高志愿者的政治思想素养、优化志愿者服务动机,提升志愿者的服务境界。二是志愿服务态度培训。态度决定一切,志愿活动要取得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活动负责人必须要让志愿者充分了解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和不同岗位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自己所能承担的工作,培养其责任心、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工作中志愿者要以图书馆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佩戴志愿者徽章、帽子,着志愿者服装,主动接受读者的监督,便于图书馆的管理、宣传等。三是加强志愿者的技能培训,对于图书馆志愿者网页制作、电子阅览室机器维护类的岗位需通过信息部与系统部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岗前培训与工作中传、帮、带,逐步提高志愿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于图书馆的过刊编目、旧书剔除、图书回溯建库等岗位需要采编人员与借阅部人员对其进行图书分类法、图书编目相关知识的传授;而图书的上架、整架、参考咨询等岗位则需要咨询部与借阅部工作人员对其介绍馆藏布局,教会志愿者掌握一定的图书分类法、沟通技能、人际交往知识及咨询专业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讲解与示范、集中与分散等多方位培训,提升志愿者的各项服务技能。

(四)建立有效的志愿者激励机制

为了不断充实、壮大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队伍,保证志愿行动的长效性,图书馆必须建立合理有效持续的激励机制。目前图书馆的激励措施主要是精神奖励兼以物质激励。物质激励主要包括交通通信补助、意外伤害救助及志愿者标志的服装和装备等。精神激励主要包括:颁发志愿者服务证书、徽章并给予优秀志愿者荣誉证书、称号;与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合作,年终志愿者可以获取一定的素质教育学分;图书馆增设志愿者的图书借阅册数、延长志愿者的图书借阅期限;通过志愿者网页、志愿者橱窗、通报志愿者所在院系等舆论表彰;志愿者在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尊重、关心志愿者,工作人员的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点头,领导一次中肯的走访,工作中遇到困难及时给予化解,在志愿活动过程中志愿者参与一些工作的决策、一些内部会议,与志愿者在情感上建立温暖和谐的朋友关系以及同学或同龄人之间积极评价和肯定等等激励方式,都可以激发志愿者的热情,使读者志愿服务能够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图书馆德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唐华林.发挥大学图书馆优势 强化德育教育功能[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

[2]张燕,张园.高校图书馆德育功能及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

[3]时冬梅.高校图书馆的隐性德育功能及实施载体探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图书馆志愿者心得体会篇2

帮助残障读者树立“知识本位”“、能力本位”[2]意识“信息的使用不同于一般物质的使用,它对使用者的素质和智能条件有很高要求。仅仅通过政策倾斜乃至‘救济’等手段谋求公平,并不能鼓励弱势群体的自身努力”[3]。很明显,“扶贫要先扶智,要先引导群众树立起正确的观念”[4],传统的图书馆文化助残服务多注重于从外向内的提供,而忽略了服务主体从内向外的摄取。即便图书馆提供的文化服务再丰富,如果残障群体没有对文化的真正重视和内心渴求,仅靠图书馆一厢情愿的“服务”,不但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反而会引起服务主体的反感。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则是帮助残障群体建立起“知识本位”、“能力本位”意识。“以文化俗”的过程是一个异常缓慢的过程。这一过程更需要大量志愿者,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朋友的身份来到残障朋友身边,引导他们感受文化的魅力,感受到知识对生活和命运的巨大改变作用。如果残障群体都能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他们必然将努力提高获取信息能力,积极利用图书馆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文化的主动寻求者。而这一工作单靠图书馆有限的工作人员,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是很难完成的,只有依靠志愿者与图书馆的密切协作,双方积极发挥各自优势,才能令这一长期文化目标得以实现。

与专业助残志愿团体合作,拓展自身服务范围随着志愿精神的传播发展和志愿服务意识的觉醒,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了较多以服务残障人群为宗旨的NGO团体。很多这样的志愿团体具有较为成熟的助残服务经验和较为专业的服务技能。图书馆应尝试与这样的团体和机构合作,借鉴其丰富经验,寻求其技术支持,并通过这些团体拓展服务对象,扩大服务范围。公共图书馆应通过志愿者团体与弱势人群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基础,借助他们的力量把弱势群体吸引到图书馆来,借鉴他们的经验为该群体提供图书馆服务[5]。如辽宁省图书馆与辽宁省“晴天博爱”等志愿者组织合作,共同组织的“手语世界”活动,活动以手语培训和残健互动联谊等方式搭建了聋人读者与社会沟通、交流的桥梁。

确保图书馆文化助残服务的持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以文化服务残障人群,切实保障他们实现文化权利是公共图书馆不容回避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全社会应为之共同努力的文化使命。将志愿者机制引入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助残服务中,可大大缓解图书馆在文化助残工作中人力资源有限的压力。辽宁省图书馆于2003年即推出了以志愿者为主要服务人员,以盲人和聋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手语世界”和“对面朗读”等活动。该活动因引入了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高度责任心的志愿者,而得以在每周定期举办。在近10年的时间里,共举办1232场次的助残服务,让辽图的助残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更让万余名残障读者受益其中。另外,将志愿者机制引入图书馆文化助残服务,是将这一重要命题向全社会进行宣传的有效方式。当志愿者们通过图书馆了解到这一文化使命的重要性,学习到参与这一工作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将主动成为文化助残事业的宣传者和践行者。而他们的经历和行为也将成为比公益广告更有效的宣传手段,号召更多人参与到图书馆的文化助残服务中,切实保障了图书馆助残工作开展的持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图书馆建立文化助残志愿者机制应注意的问题

将志愿者机制引入图书馆文化助残事业是一项符合科学发展理念和时展趋势的有效服务模式。然而,如何将其与图书馆,与助残服务完美结合,才能让这一机制更富有成效地运行却是图书馆工作者更应该思考的命题。

1加强志愿者组织管理

图书馆将志愿者机制引入助残文化服务应在规范组织管理上下足功夫,以建立一支组织严密、行动统一、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志愿者队伍,切实保证每一次助残服务的水准和质量。

1.1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在中国,至今仍无一部专门调整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法[6]。而各级公共图书馆虽然不同程度地引入了志愿者机制,但普遍缺乏成文的规范、准则,这就要求各图书馆在招募志愿者后应结合当地情况和自身特点,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明晰标准,确立规范。在确立志愿者服务总体性纲领后,更应针对文化助残服务这一领域的志愿者提出细化的操作规范和行为标准。如辽宁省图书馆在2003年即出台了“残障群体文化服务志愿者管理办法”和“残障群体文化服务志愿者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为志愿者的行为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准则和依据。

1.2加强志愿者岗位培训志愿者培训工作决定了志愿者服务的质量[7]。图书馆的志愿者往往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具有不同的教育结构和学识水平,而在开展残障读者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对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专业素质有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水准,图书馆应在志愿者招募之初即邀请具有经验的馆员和志愿服务专家对志愿者进行相关业务能力培训和岗位督导,并定期进行考核和评议,以此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强化其服务意识,提高其服务技能。

1.3建立志愿者服务跟踪档案在助残文化活动中,为了确保志愿文化服务的水准和质量,图书馆应为每位志愿者建立个人服务档案,跟踪记录其提供志愿服务的基本情况,对服务态度或服务效果存在问题的志愿者开展再培训,对不适合开展残障群体服务的志愿者进行岗位调换,对不适合参与志愿文化服务的志愿者进行筛除。

2开展助残服务需求调研

要用文化为残疾朋友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能光凭图书馆一厢情愿的主观臆测,只有真正了解到残疾朋友们的需求和困难,才能为其提供满意的文化服务。因此,图书馆在提供服务之前应该就本地区残障人群人数、收入、分布等基本情况进行充分调查。除了与残疾人联合会等组织合作外,更要组织大量志愿者深入基层,深入残障朋友中间,与他们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在建立信任与理解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的愿望与需求,并将收集到的反馈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结合调研结果安排服务计划和方案,才能有的放矢为残障读者提供最周到、温馨的文化服务。

3以端正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开展文化助残服务

残障群体由于种种原因经常有超乎常人的戒备心和自尊心,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慢慢去消除他们的戒备,融化他们内心的坚冰,只有得到他们的信任,才能让图书馆的文化服务真正走入他们内心,融入他们的生活。除了爱心、耐心和细心,文化志愿者们更应该端正服务态度,摆正自身位置,明确自己与残障读者是平等的朋友、伙伴关系,不应高高在上,更不能盛气凌人。这就需要图书馆在开展培训时对助残服务中的志愿者,特别是直接与残障读者接触的志愿者进行专门指导和培训,引导志愿者明确目标,端正心态,掌握方法,满怀爱心,极具耐心地为残障读者提供贴心服务,以文化的方式切实解决残障读者遇到的实际问题。

4以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凝聚志愿者团队

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活动是完全依照个人意愿和自觉的无偿奉献行为,志愿行动的长期化、制度化并不能靠指令和强制,这除了对志愿者的责任感和奉献意识有较高要求外,更需要志愿组织方有合理的激励机制。志愿者虽不计报酬,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精神需求。志愿者的需求较为多元化,简单表彰不具针对性,不能满足其多元需求,而激励机制的缺失或单一,势必造成志愿者的流失,导致志愿团队的不稳定。针对这一问题,图书馆可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努力打通残健壁垒,让志愿者在“心有所感”的基础上“有所行动”。如辽宁省图书馆组织的“盲人的世界”体验活动,让志愿者蒙住双眼在全黑的密闭空间里体验“盲人的感觉”,让志愿者感悟残障朋友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这种“逆向”的学习让志愿者们更加坚定服务信念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找到生活的意义和方向。此外,图书馆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创新志愿者服务方式,如招募以社区、班级、家庭为单位的团体志愿者。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的同时也加深了彼此间的良好关系和亲密感情。以充满人性化的组织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图书馆志愿文化服务的行列,不仅壮大了图书馆志愿者的队伍,深化和丰富了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增强了图书馆的号召力和影响力[8],更使图书馆的志愿文化服务摆脱短期化、事件化的瓶颈,进入日常化、常态化的良性运转轨道[8]。

结语

图书馆志愿者心得体会篇3

(一)图书馆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志愿者是自愿进行社会公益事业的人或群体,他们不以任何报酬为目的,服务于社会,志愿者要具有奉献精神,作为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能够在课余时间服务师生读者。而且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利用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素质优势,为图书馆提供了全面、多样化的服务,加大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使图书馆的功能与价值得到了提升,也使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二)建设图书馆与读者交流的平台

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时,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同时又是读者,在工作人员和读者这两种角色的转换中,易于发现图书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利于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而志愿者来源于学生,对于学生读者较于了解,有助于图书馆与学生的良好互动与交流,在征集广大读者在借阅服务、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之后,有助于服务地改进,更好地以读者需求为前提来进行个性化的服务,搭建了图书馆与读者沟通的平台。

(三)使志愿者自身能力得以锻炼和提升

大学生参与图书馆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对图书馆的办公流程、业务规范能够深入了解,同时加大了自身阅读面,丰富了眼界和知?R储备,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待人处事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为之后的职业生涯和人生规划奠定了基础。而且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培养奉献精神,体验到奉献的乐趣,在一定程度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也是今后人生中一段有价值的回忆。

二、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形成管理的长效机制

各高校还没有针对图书馆志愿者成立专门统一的协调管理单位,很多学校是将志愿者协会挂靠在学生会的一个社团,有些管理制度与志愿者活动宗旨不匹配,内部结构松散,凝聚力差,加上志愿者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从事义务劳动,队伍组成及工作时间不稳定,志愿者流动性大,岗位分散,随机性强,管理标准不统一,其服务时间与质量基本上依靠自身约束力,导致志愿者活动一开始满腔热忱,轰轰烈烈,发展到最后人心涣散,悄无声息,很容易虎头蛇尾。

(二)志愿服务岗位缺乏科学合理设计

由于没有对志愿服务工作的内容、职责范围、服务与学生学习规律等作深入细致的研判,在学生志愿服务内容和岗位上计划设计不够,容易出现随意性,很多志愿者不能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服务意愿去工作。所从事工作岗位技术性的较少,一般集中在图书馆日常需要体力劳动或者比较脏累的工作,如大量的图书上架,不定期的倒架、松架,突击性卫生清洁,节假日或者晚上值班等。容易使人觉得单调、枯燥,无吸引力。

三、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与服务创新的策略

(一)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

1.对志愿者进行合理招聘。要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确定岗位、人数、比例,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招聘。在招聘过程中要进行广泛宣传。借助学校网页、微信、图书馆电子屏、图书馆宣传栏、QQ群等途径进行宣传。要选聘热心公益,有志愿服务精神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加入志愿服务团队。志愿者招募要根据志愿者自身的条件、能力和兴趣,通过面试、笔试等手段择优选取。对通过选拔的志愿者进行登记注册,建立志愿者服务团队,要根据志愿者课余时间统一安排有组织地开展服务活动。

2.集中培训。一是图书馆基本知识的普及培训,包括图书馆的概况、馆藏布局、图书资料种类、图书期刊分布及排架规则、人员组成等。二是对志愿服务的内容进行培训,主要包括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图书馆服务项目及规范要求等。三是志愿服务宗旨、理念和精神的培训,主要是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志愿服务对自身成长锻炼价值的认识等。培训原则上由指导老师负责,也可由志愿者协会的骨干成员协助进行,一般培训不少于三次,遇到新的问题可随时咨询解决。

3.考核奖励。建立日常考勤签到簿,量化工作时间,学期末根据统计结果、工作成绩综合评定。根据图书馆现行开放时间,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每位志愿者每周至少来馆志愿服务一次,优先参加图书馆组织的各类培训、讲座及读者活动; 工作满一个服务期,图书馆为志愿者出具社会实践证明与评价,每学期末按比例评出 60 名优秀志愿者并进行隆重表彰奖励。将受奖学生名单报送到相关学院,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和先优奖励的重要依据。

(二)服务创新

1.因人而异,充分发挥志愿者的特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有其多样性,不同的工作岗位对志愿者本身的素质要求也有所不同。所以要结合志愿者的专业、性格、能力、知识水平等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的培训,培训后要根据特长分配岗位,充分发挥每一位志愿者的自身优势和特长,使其在图书馆的服务平台上,能够展现和发挥出自身价值。对图书馆而言,志愿者不仅可以为图书馆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还能为图书馆开源节流,使图书馆服务层次得以提升,并步入人性化服务阶段。

2.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团队的作用。以往志愿者是以个人行为或因图书馆特殊工作需要,临时联系部分同学来图书馆突击做一些体力性工作,如搞搞卫生、打包上架、书刊装订、图书整理、参观接待等,或者从事一些基础工作和常规服务工作,工作相对简单。而公开进行招聘并经过选拔和系统培训的志愿者,是经登记在册并组织管理起来的团队,所有志愿者的服务活动都有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具体的时间安排。

(三)加强与志愿者的感情沟通和交流

为保持图书馆志愿者团队的凝聚力,使志愿者与图书馆之间联系更加密切,图书馆要定期召开交流会,要加强与志愿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一起讨论工作,共同交流体会,图书馆的业务会议要请在相关服务岗位上的志愿者直接参加会议,这样可给会议带来活力。

图书馆志愿者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8-0036-03

作者简介:王嘉曦(1964―),广西桂林图书馆馆员。

志愿服务泛指不计报酬地贡献时间、财力、劳力、知识及技能,自愿协助他人解决困难或服务社会,其本意就是以志愿之心,通过服务他人,实现社会公益。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者是文化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1 公共图书馆引入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

1.1 图书馆精神与志愿者服务精神

公共图书馆一直遵循 “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服务宗旨,倡导“无障碍、零距离、零门槛”阅读,这与志愿者服务所提倡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相符合,志愿者服务的无偿性、志愿性、利他性与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开放性、均等性相辅相成,二者相互合作、相互渗透,高度融合,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2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作用及意义

1.2.1 弥补人力资源的不足,促进图书馆事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活动越来越多,社会对图书馆的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1年1月26日文化部、财政部提出《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自此,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积极推进免费开放服务,服务人次迅速增长。如广西桂林图书馆,2014年读者接待量同比2013年增长了57%,开展各类公益活动485场,面对如此之大的工作量,因人员编制、财政经费等诸多因素,工作人员并没有相应增加,有限的人力资源很难满足读者多元化、个性化、深入化的阅读需求,更难以开展深层次的阅读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志愿者作为重要资源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中,成为必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一方面,能使部分专职馆员从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专心从事更个性化、专业化、高层次的服务。另一方面,志愿者通过具体的服务工作加深对图书馆的进一步了解,成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相互沟通的媒介,志愿者可将读者的诉求及时反馈给图书馆,还可以读者身份就图书馆服务及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使图书馆服务工作不断地得到改进和完善。作为图书馆文化使者,志愿者还可向社会传递图书馆服务信息,引导社会关注图书馆,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度,促进图书馆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1.2.2 高素质志愿者的参与,优化了服务结构。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收集传递信息,开展社会文化服务的公益机构,其服务对象非常广泛,阅读需求参差不齐。不同的阅读需求对图书馆的服务要求也有所不同,而公共图书馆长期以来人力资源相对紧张,难以全面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阅读需求,同时,图书馆员工的知识结构不平衡,也影响了对各类读者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随着拥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各行各业和掌握不同科学技能的高素质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服务,可以有效缓解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缺失和人才资源的不足,提高了图书馆员的职业精神和社会价值,优化了图书馆服务结构,提高了服务质量。

1.2.3 为志愿者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公共图书馆志愿者不仅是图书馆服务的参与者,也是图书馆服务的受益者,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服务,为志愿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实践的机会,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除了帮助别人之外,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组织领导能力,拓展知识面,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2 志愿者可从事的公共服务

2.1 图书馆日常服务工作

图书馆日常服务工作是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帮助馆员对开架书库进行图书排架、整理,引导读者检索及借阅。这些看似简单的基础工作,要求志愿者具备一些图书馆基本知识和服务热情。[1]

2.2 开展特色阅读活动

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志愿者,利用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公众平台及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其特长,主动、义务承担活动的主持者,参与各类阅读辅导、讲座、培训、展览以及网络信息服务等活动。

2.3 宣传推广服务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水平,向社会大力宣传图书馆,参与策划图书馆阅读等活动,为读者编制阅读书目推荐等工作。

2.4 为特殊读者服务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应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文化知识,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障人士、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读者开展适合自己的志愿服务。如指导老年读者学习电脑、书法,为残障人士送书上门,对学龄前儿童开展绘本阅读、绘画、手工制作教学,针对聋哑人群开展手语教学,为进城务工人员举办法律法规解读、职业技能培训等。

3 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实践探索

3.1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现状

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起步较晚,1996年,福建省图书馆首次将志愿者服务引入图书馆,开启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先河。此后,上海、深圳、北京、佛山、广州、辽宁、河北等省市的公共图书馆也相继开展了志愿者服务工作[2]。志愿者的引入,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志愿者提供了一个社会实践的平台。2006年,中国图书馆学会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以提升基层图书馆馆长专业水平,推动图书馆事业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图书馆人帮助图书馆人”的大型行业援助行动方式,发起“全国图书馆志愿者行动――基层图书馆馆长培训”志愿者服务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一次有机结合,也是对建立行业志愿者机制的一次有益探索,引起了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这次援助行动中,中国图书馆学会确立了志愿者招募、培训等制度,并随后开展了一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将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不断引向深入。[3]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和丰富,形成了一批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优秀项目,如辽宁省图书馆的“对面朗读”、长春市图书馆的“‘义务小馆员’志愿服务活动”、广西桂林图书馆的“‘英语角’――崛起中的民间阅读推广力量”等活动,但从总体来说,我国目前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规模还比较小,各地进展不平衡,志愿者队伍建设薄弱,管理制度不完善,加上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志愿服务的社会保障与激励机制不健全,致使社会认知度不高,志愿者勇于参与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稳定性受到影响,阻碍了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深入和发展。

3.2 基于广西桂林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几点思考

广西桂林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源于1988年组建的桂林市图书读者协会。经过20多年的摸索,该馆从最初的只是由少数读者参加的读者协会读书活动,发展到后来的由英语角、老年书法协会、妈妈志愿者服务队等组织的各类不同主题的服务活动;从最初的只是一些爱好读书的人利用休息时间到图书馆来以书会友,到后来的拥护有各种专业知识的人才到图书馆开展讲座、展览、绘本故事、手工制作等志愿服务,该馆志愿者服务经历了从单一性到多重性,从松散到有组织管理的过程,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些志愿者在图书借阅、图书上架整理、咨询、讲座、展览、活动等多个岗位上努力践行志愿精神,不计报酬为社会服务,力尽所能帮助他人,为传播先进文化,引领阅读风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目前,该馆登记在册的长期志愿者有700多人,团体志愿者4个。志愿者成员包括机关干部、企业领导、教师、工人、学生、社区居民和外国友人。近十年来,志愿者共开展服务活动3,000余次,参与服务的志愿者累计人数达10万人次,参加活动人员达30万人(见表1)。

3.2.1 通过招募,选拔高素质人才。文化部、中央文明办《关于广泛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文公共发〔2012〕31号)中提到,文化志愿者招募应“采取经常性招募、应急性招募等方式,把专业文化工作者、基层群众文艺骨干、文化能人和文艺社团吸引进来,不断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基本环节就是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公共图书馆可选择报纸、电视、图书馆网站和微信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招募志愿者,同时在号召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志愿者的专业、素质、兴趣爱好及特长,通过对志愿者的专业素质、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的交往等进行考核,选拔高素质人才,为图书馆今后的服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2.2 建立培训机制,提高志愿者服务质量。上岗培训是公共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服务必不可少的工作。公共图书馆除了组织本馆人员对志愿者进行岗位培训外,可依托专业培训机构对志愿者开展服务礼仪、服务技巧等培训;也可通过志愿者协会,让优秀的志愿者对新加入的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精神、志愿服务理念等培训,提高志愿者综合素质及服务水平。

3.2.3 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志愿者工作激励机制,对稳定志愿者服务队伍至关重要。公共图书馆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适当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不仅让志愿者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得到认可和尊重,还能充分调动志愿者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志愿者的自我价值。

3.2.4 寻求社会合作,促进志愿者服务持续性发展。社会志愿者组织、大专院校在校学生以及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的各种公益性社会团体,是公共图书馆获得社会支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重要力量。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团体招募,团体合作的方式,吸纳社会各方面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集中力量开展图书馆志愿服务。同时,并就志愿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解决问题。还可通过合作共建,探索统一、规范的志愿服务管理和运行机制,规范志愿服务工作,提高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水平,从而使图书馆志愿者服务获得健康、长足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还处在初级阶段,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激励等各种机制还不够完善,图书馆应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创新开发服务项目,为志愿者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白秋菊.对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7).

[2] 郭英.中美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现状之比较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8).

图书馆志愿者心得体会篇5

县级市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和发展、提高市民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慈溪市图书馆为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充分发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引导作用,积极提供各层次的志愿服务平台,为市民自主学习和知识更新提供帮助,以巩固全市文化活动中心部门的地位。

1 县级市公共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服务的必要性

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主要是指由志愿者参与进行的图书馆服务工作,主要包括图书流通、参考咨询、讲座论坛、宣传调研、图书推荐等。县级市公共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服务,可以缓解图书馆工作繁忙的情况,特别是在寒暑假等读者、图书流量剧增时期,志愿者的参与,有效减轻了图书馆传统服务工作的压力;图书馆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志愿者能够以读者视角认识和理解图书馆工作,发现并提出图书馆服务的不足之处,更有效地传递广大读者的需求,为市民提供更完善的阅读服务。研究者所在的慈溪市,地理位置优越,县域经济发展长期居全国前十,但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不相比配,如仍有相当一部分市民分不清图书馆与新华书店的区别。志愿者的参与,还能够提高图书馆的社会知名度,促进当地公共文化的发展。

2 县级市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限制,县级市公共图书馆与一线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有不小差距,在数年的志愿者服务实践当中,仍然有一些主要问题亟待解决。

(1)缺乏制度性的建设,管理有待完善

流通、报刊等部门是县级市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主要场所,由于制度建设没有明确到位,志愿者服务各方面组织工作还都比较松散。慈溪市图书馆尚未设专门的志愿者服务部来统一管理志愿者服务工作,随着志愿者服务的进行,包括志愿者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在内的诸多问题显现。

(2)人员构成单一、服务时间过于集中、服务内容过于简单

县级市一般不设立高等院校,因此参与图书馆志愿服务的人员主要以中小学生和部分热心市民为主。目前,慈溪市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主要是面向全市各中小学生,为他们提供寒暑期社会实践平台。这部分志愿者属于被动型志愿者,他们的社会经验和业务服务水平,不能满足图书馆的现有需求。他们往往只能在馆员的指导下完成简单的图书借还、上架、书架整理等基础性工作。对于有着更高要求的咨询服务、阅读指导、图书馆导览等工作,则还不能胜任。

(3)激励机制不足以吸引志愿者

县级市图书馆提供的志愿者服务平台,以技术性和操作性相对简单的工作为主。因此,志愿者在相关工作中无法获得较高的成就感,志愿服务的动力无法增强,加之图书馆只为志愿者提供基础的补贴服务,例如午餐、交通补助等,这就导致志愿者在结束工作后不愿再次参与。

3 县级市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管理的改善途径

针对志愿者服务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开展志愿者服务,县级市图书馆可以做出如下改善。

(1)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管理机制

成立志愿者服务部,或指派负责跟踪志愿者服务工作的馆员来对图书馆志愿者活动进行统筹安排。从志愿者招募、组织、培训、管理等各方面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组建系统,最终实现招募对象广泛化、组织规范化、培训系统化、管理制度化。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志愿者信息库更新,以便根据服务岗位需求,做出最合理的人员安排。

(2)创新志愿者服务的内容与形式

公共图书馆对志愿者的认识,不应单纯只限于“劳动力”来安排工作。管理部门应调研志愿者需求,减少打击志愿者积极性的体力类服务,如还书上架,搬运等工作,增加趣味性、智力性较为浓厚的服务,如读者咨询、讲座助理、图书漂流等工作。针对成年志愿者,需发挥志愿者的专业特长,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服务意愿和专业优势有用武之地,提高志愿者队伍的服务质量和整体素质。

(3)完善志愿者激励与奖惩机制

结合开展精神激励方式和物质激励方式。积极倡导志愿者精神,提高志愿者的身份认同度;评选年度最佳志愿者,颁发荣誉证书,提升借阅权限,使志愿者“有所付出,亦有所收获”;除予以交通和午餐补贴,可赠送志愿者喜欢的书籍资料等。同样,志愿者服务多出于非强迫性,志愿者行为难免带有随意性,所以,可能会出现志愿者“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需建立志愿者考核制度,明确志愿者职责,提高志愿者的责任心和归属感,以规范图书馆的志愿服务工作。

(4)成立公共图书馆志愿者协会

根据图书馆的实际需要,指导成立图书馆志愿者协会,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吸引全市热爱社会公益事业、热爱阅读、热爱图书馆的市民入会,及时宣传图书馆的管理制度、服务功能、并通过志愿者协会向读者收集各类文献信息需求和对各项服务的意见与建议。成立后的图书馆志愿者协会,将是一个自主性、主动性很强的协会,它的有效运转,对公共图书馆的志愿服务将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图书馆志愿者心得体会篇6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不断发展,图书馆读者不断增多,业务逐渐多元化,引入志愿者到图书馆服务行列,具有优化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完善图书馆服务的积极意义[1]。《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定义“志愿者”是: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无偿地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是指具有志愿精神,能够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不计报酬为图书馆及读者提供志愿服务的人。

1公共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服务的现状

在国外,图书馆早已引入志愿者,志愿者管理体系较为完备。加拿大第一个志愿者服务中心建于1937年,每年有1/3公民参与志愿服务[2];美国在1973年通过了《国内志愿服务法》,志愿者普遍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以西雅图图书馆为例,2007年共有志愿者481名,志愿工作时间累计19 502小时,主要开展图书馆“家庭作业帮助者(Homework Helpers)”计划,组织志愿者帮助青少年[2];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自1989年实施了“志愿者服务项目”(The Volunteer Program)[2];2002年,英国学者调查显示,除伦敦外,有85%的公共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活动[3]。

我国的香港与台湾地区的志愿者服务开展较早,相关培训、管理制度也已逐步完善。大陆地区的志愿服务则刚刚起步,1996年,福建省图书馆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在国内率先开展志愿者招募活动,此后中山图书馆、武汉图书馆、青岛市图书馆、辽宁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多家公共图书馆也相继引入了志愿者服务[4]。扬州市图书馆志愿服务起步较晚,在2010年新馆开馆时引入,期间经过不断实践探索,于2014年起逐渐形成了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伍。志愿者管理工作由专人负责,在馆内网站上常年招募公告,读者可选择现场报名或者网上报名,提交报名表后,管理人员电话通知面试、培训的时间,再根据馆内岗位需求情况,合理分配志愿者的去向。从招募到入职的周期一般不超过15天。截至2015年10月,注册成为扬州市图书馆文化志愿者的成员有250人,参加志愿服务达到601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达9447小时。

2公共图书馆引入志愿者的必要性

2.1 缓解人员和经费不足带来的工作压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要愈加强烈,加上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设施和功能日趋完善,图书馆服务的读者人数不断增多。尤其是节假日、寒暑假,有限的馆员数量、大量的图书流通、讲座展览、文化参观、读书活动使图书馆在人员调配上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引入志愿者可以有效地减轻图书馆的服务压力。图书馆志愿者的服务内容包括参与书库、阅览室的日常辅助管理,协助工作人员进行书刊整理、分类、上架等工作;协助读者借阅、查找书刊,解答咨询;协助图书馆开展各项读者活动,包括讲座、展览、参观、社会调研、阅读指导、征文活动、读者故事会等;为社区、乡镇等馆外流通借点和弱势群体服务;图书馆需要的临时性、突击性任务。

2.2 完善图书馆服务

志愿者本身也是读者,在完成志愿服务时可以与图书馆深入接触,了解图书馆的工作机制,能从读者的角度发现并提出图书馆的不足之处,使图书馆管理人员找到改善服务的方向,为读者提供更完善的阅读服务。

2.3 为读者提供一个志愿服务平台

随着市民的志愿服务意识不断增强,不少读者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贡献社会,愿意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但缺乏一个合适的平台,图书馆的公益性服务性刚好契合读者的需求。读者在图书馆的志愿服务不仅能通过对他人提供帮助获得成就感,同时也体验了不同的工作领域,开阔了视野,还扩大了人际交往圈,丰富了个人生活。与此同时,图书馆开辟了一个自我宣传的渠道,志愿者来自读者中间,开展志愿服务让志愿者了解图书馆工作的每一项内容,以及图书管理员背后的辛勤劳动,增加读者对图书馆的认同感。

3公共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国外志愿者管理组织都有相对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条例,也有其固定的服务对象和工作内容。国内尚未就如何完善志愿服务工作制定一套完善的法规体系,各地的志愿服务还在不断实践、探索阶段。以扬州市图书馆为例,开展志愿服务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 志愿者来源单一,多以在校学生为主

志愿者招募一般有组织共建、团体招募和社会招募三种形式,扬州市图书馆以组织共建为主,通过和扬州市各大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互惠共赢,学校为图书馆提供高素质的志愿者,图书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这样图书馆志愿者的队伍就以学生为主,造成服务时间与学校课程直接挂钩,一旦遇到考试或学校重大活动,图书馆志愿服务就存在空窗期。再者,学生的流动性较大,很难培养出一批稳定的有经验的志愿者,馆员要不断对新的志愿者重新培训,导致重复劳动。

3.2 激励措施不够,志愿者没有归属感,容易流失

志愿者虽然自愿、无偿地为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但是不代表他们没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而图书馆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由地方财政全额拨款,没有相应的经费运用在志愿者身上,这就意味着志愿者很难获得多少物质上的奖励。志愿者管理部门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调动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就容易使他们对图书馆失去归属感,久而久之造成志愿者的流失。

3.3 培训内容单薄,志愿者服务能力不强

志愿者上岗前需要对其进行培训,一是让志愿者了解志愿精神,建立公益服务理念,提高自身素质,二是对工作环境、工作内容有个初步的印象,让他们在志愿服务时提升服务质量。但是国内许多公共图书馆的志愿者培训工作主要是针对目标岗位的培训,内容浅显,形式单一,缺少综合性系统性专业性的培训。以扬州市图书馆为例,志愿者在到岗前由志愿者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简单的培训,内容包括扬州市图书馆部门设置、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服务内容以及志愿者工作须知、行为规范等。培训内容过于简单,对志愿者缺乏吸引力,难以引起他们对图书馆工作的憧憬与向往,从而不利于提升志愿者素质和提高服务质量。

3.4 管理方式不够科学

许多图书馆的志愿者没有由统一的管理部门来管理和关注志愿者的服务,而是由对志愿者需求较多的一线部门分散管理,这样使得志愿者资源不能整合和共享,容易造成资源紧缺和浪费两个极端。此外,随着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在志愿者信息登记时使用传统的手工记录或者Office办公软件,就显得捉襟见肘。手工记录效率低,查找不方便,不能及时统计出最新信息;Office办公软件如Excel处理界面不够友好,信息登记往往要重复记录几个表,信息容易误删丢失。

4志愿服务的改善途径

4.1 改进招募方式

除了面向社会广泛招募志愿者,还要积极发展图书馆老读者及读者活动团体,鼓励他们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也可以加强与社会志愿者团体的合作。培养有经验的志愿者,分配岗位时,争取新老搭配,安排老志愿者指导新志愿者工作。

4.2 强化激励机制

志愿者不求物质上的回报,而是以精神奖励为主。公共图书馆除了在专业知识、人际沟通、危机处理等方面给予志愿者一定的实践经验外,还可以通过制作代表志愿者标志的服装和徽章,颁发志愿者服务证书,对其进行精神鼓励。还可以利用馆内网站,宣传志愿者活动、公布优秀志愿者名单,显示图书馆对志愿者的尊重以及对其工作的肯定,增强他们从事志愿服务的信心和自豪感。当然,科学的管理办法是奖惩分明,公共图书馆可根据志愿者参加服务的时间、质量等进行考核,对工作不力的志愿者可依据考核结果终止服务。

4.3 重视培训工作,岗位分配因人而异

在做好让志愿者快速了解服务环境和服务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开展更加专业性的培训工作,比如服务礼仪、图书馆学、人际沟通等。还可以合理利用志愿者的专业,策划相关的读书活动,比如开展“家庭作业帮助小组”活动,请志愿者根据专业帮助有需要的读者。志愿者经过培训,再根据岗位需要自由选择所要服务的部门,如有冲突则内部调整,最大限度满足志愿者的实践需求。

4.4 创新管理方式,实现制度化、科学化管理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志愿者或者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所以公共图书馆在引入和开展志愿服务时很难有“法”可依,许多图书馆缺乏制度化建设。扬州市图书馆成立了兼管志愿者工作部门,设定专人管理志愿者工作,统一招募合理分配志愿者资源;并于2015年制定了《扬州市图书馆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规定了志愿者的分类、招募、服务内容、权利与义务、管理和激励五项内容,填补了志愿者管理制度上的空白,使志愿者工作有“章”可循。但在志愿者档案管理上应学习上海图书馆的创新之举,建立志愿者OA办公管理系统,对志愿者的基本信息、工作记录、出勤情况、服务反馈做好记录,从而实现科学的管理、规范的工作。

图书馆志愿者心得体会篇7

公共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读者至上、优质服务、力创和谐”的基本原则,志愿者服务的目标与此一致,即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公共图书馆引人志愿者服务机制,不仅仅对缓解人力资源不足,优化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发挥着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社会知名度,使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本文结合大庆市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服务的实际工作,谈谈对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一些思考。

1.大庆市图书馆及其志愿者服务工作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一座以石油、石化为支柱产业的著名现代化工业城市。行政区域总面积为5312.91km2,占黑龙江总面积的1.19%。人口为2815508人,非农业人口为1434563人,占本区的51%。大庆市现有两个公共图书馆,规模最大的位于城市中心,即大庆市图书馆。大庆市图_书馆新馆于2013年11月竣工,2014年4月23日正式面向读者开放使用,其占地面积为4.56hm2,建筑面积为35000m2,建筑高度为22.8m,工程投资为2.5亿元,设计藏书量为200万册,目前馆藏数量超过100万册,是黑龙江省内建筑面积最大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大庆市图书馆现有在编工作人员59人,临聘的工作人员35人,共94名工作人员。全馆设有10个读者服务区,包括2个中文图书借阅室、报刊阅览室、少儿图书馆、古籍阅览室、视障阅览室、地方文献馆、电子阅览区、读者服务部(包括办证、咨询服务台;爱心漂流书屋;寄包处)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提供365天全面免费对外开放服务。

大庆市图书馆的志愿者从新馆开馆至2014年年底报名人数已达448人,2015年年初大庆市图书馆成立了大庆市图书馆志愿服务队,至今已有107人通过大庆市志愿者服务网加人大庆市图书馆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成员由大庆市图书馆馆员以及具有文化服务能力且热爱公益事业的社会读者组成。志愿者为大庆市图书馆分担了大量的工作,以2015年10月19日为例,大庆市图书馆文献一室上书1365本、文献二室上书506本,志愿者上书的数量占到上书总数的67%。在双休日和寒暑假期间,馆内活动比较集中,如讲座、报告会、展览、影视宣传片播放和阅读推广等,志愿者的参与极大地缓解了图书馆工作人员不足的状况,同时也提高了图书馆工作效率和志愿者的社会形象,达到了图书馆与志愿者双赢的效果。大庆市志愿者服务队成立至今,已服务1500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间超过6000h.

2.大庆市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形式

2.1参与图书管理

根据2015年8月接待读者最高峰期间的各部门业务统计数据可知,大庆市图书馆志愿者平均每天协助前台工作人员完成办理117个读者证,帮助读者开启寄包柜48次,解答咨询56条,完成3717册图书借还以及5217册图书、杂志整理上架。此外,志愿者每天上午协助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将读者在2个文献借阅室、少儿图书馆借阅后归还到24小时自助图书馆内的大量还书进行分类,再运回各馆室,按原有的定位整理上架。

2.2参与流动图书服务

大庆市图书馆通过组织图书馆志愿者开展送图书下基层活动,进一步延伸了服务渠道,扩大了馆藏图书的流通利用范围。大庆市图书馆先后在11个社区、4所学校、3个部队举办图书流动活动共计16次,年均流动送书达6502册。

2.3参与图书馆公益活动

大庆市图书馆每年都要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活动,其中有一些志愿者参与其中,如负责少儿活动、名人讲座、真人图书、摄影、书画展览、图书漂流、各矿区团委组织的读书交流等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宣传工作。最为成功的一个活动是邀请了一位钢琴教师志愿者,他将自己心爱的钢琴搬到图书馆培训室,从2014年5月开始至今,坚持在每个双休日下午为爱好音乐的读者进行钢琴即兴演奏的授课,同时与大家互动演练歌曲,容纳百余人的培训室每次都座无虚席,音乐感染了每一位读者,使他们在读书之余也能欣赏到音乐的美。这也成为了大庆市图书馆多功能服务的一.大亮点。

(1)读者公益培训活动。大庆市图书馆公益课程涉及音乐、美术、国学、计算机等多种领域,切实做到零基础、零门槛、零收费,满足读者除了书籍之外的文化需求。公益课程共计已开展110课时,深受读者喜爱。

(2)读书活动。为增进读者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方式与阅读体验,大庆市图书馆分别为大读者和小读者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在志愿者服务队的辅助下已开展真人图书馆11期、大庆讲坛29期、市民书友会21期。

(3)少儿图书馆在志愿者服务队的帮助下举办了“德一书院”、国学大讲堂、七彩生活夏/冬令营、少儿换书大集、少儿英语角等公益活动共计200余课时。

3.大庆市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庆市图书馆一直对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很重视,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志愿者服务工作为大庆市图书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志愿者工作经验不足且工作时间难以保证

志愿者服务质量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自身素质的高低。就大庆市图书馆而言,志愿者来源主要以大学生、中学生为主。他们年龄偏低、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从事志愿者服务的时间仅仅局限于课余时间,甚至是在寒暑假,这也是造成志愿者工作经验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有时仅凭一时冲动,难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3.2工作内容单一

大庆市图书馆志愿者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图书借还、分类、上架以及相关咨询等简单业务内容上。由于工作的范围较窄,未能给志愿者们提供发挥更大作用的机会。

3.3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

现阶段,“大庆市图书馆志愿服务队”已经注册成立,但由于人力不足,仍由读者服务部一人兼职负责对志愿者的招募和分配,虽然克服了以往志愿者服务分配不合理的弊端,但后续的培训、指导均在用人部门进行,考核管理也只是进行了服务时间的统计,对志愿者服务没有成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网络平台管理还在逐步完善中。

3.4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

大庆市图书馆启用志愿者服务的时间较短,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志愿者信息库的建设刚刚起步,在激励机制建设上,只是简单地实行了提供午餐、免押金办理图书证、累计工作满50h增加借阅册数等措施,但对志愿者需求的多元性关注程度不高,未给志愿者提供更多的个人锻炼和发展空间,导致许多志愿者工作热情不高,甚至流失。

4.推进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策略

4.1构建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

各图书馆首先应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针对在志愿者组织管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变被动为主动,根据志愿者招募、培训、指导与考核等工作的实际需要,明确志愿者服务所需的条件和要求,为志愿者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最大限度地发挥志愿者的特长和热情,防止消极怠工等情况的出现。目前’大庆市文广新局和图书馆领导高度重视志愿者工作,紧密结合图书馆实际工作内容,从提高窗口单位服务质量人手,建立健全了志愿者组织管理制度,制定完善了《大庆市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办法》《大庆市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队工作方案》。志愿者服务队工作的开展、统计、归档与总结由专人负责。

4.2完善志愿者招募和培训机制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招募主要通过图书馆网站、微博、微信平台、读者Q(?群发起倡议,建立志愿者信息库,根据志愿者年龄、学历、特长、技能水平、服务时间和服务意识进行分类,结合图书馆功能有针对性地安排合理的服务岗位。做好志愿者人职前相应的培训’首先带领志愿者对图书馆进行全面参观,让他们与读者近距离接触,并了解图书馆的基本信息、岗位要求、管理制度,尤其要让他们对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社会产生的意义能有新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义。

4.3加强图书馆志愿者队伍建设

目前,公共图书馆志愿者主要是在职、在学群体,由于服务时间的不确定性,导致志愿者队伍具有流动性强、不稳定的特点。如何确保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有效衔接,就需要志愿者组织机构对图书馆的工作需求进行调查,合理有效地确定岗位人数,然后结合志愿者的个性特征合理安排与其相适应的工作。此外,每年都要定期调查准备离开图书馆服务岗位的志愿者,以便提前做好准备,做好新志愿者的补充工作,确保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队伍的稳定性。建议与周边高校团委或是院系的辅导员联系,建立学生实习、实践活动基地。在每学期的学生实习期,发动学生自愿为图书馆进行义务服务。例如,2015年6月下旬,东北石油大学文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1、2班共计50名大学生’自愿来大庆市图书馆进行社会实践,由学校负责组织带队,而图书馆进行社会实践岗前培训,实践周期为15天。这项做法不但填补了寒暑假、双休日之外志愿者工作的空白,而且从各个部门反馈的情况看,大学生志愿者集体服务的优点是工作热情高、服务意识强、便于统一管理。实践证明,发动和组织社会实践大学生自愿加入到公共图书馆志愿者队伍中来,是公共图书馆今后进行志愿者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4.4完善奖励机制

为了进一步调动广大志愿者的积极性,鼓励更多的人加人志愿者的队伍,大庆市图书馆建立了志愿者服务档案,依据自愿参加服务的重点事例记载、服务累计时间等定期进行评定,表彰那些在活动中成绩突出的优秀个人,通过图书馆网站的志愿者板块进行宣传,颁发优秀志愿者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及时通报他们所在的单位、学校,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价值,也体现了图书馆对志愿者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肯定。

5.结语

总之,志愿者服务是大庆市图书馆特色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这项工作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但它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已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未来的工作中其作用也举足轻重。我们需要不断进行探索,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使志愿者的工作内容和形式有更多的变化,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志愿者服务方法,确保志愿者为图书馆广大读者提供最优质的志愿服务。

图书馆志愿者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青岛市图书馆 阅读推广活动 志愿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068-01

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第二课堂,是人类知识文化积累的宝库,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精神土壤”。青岛市图书馆在面向市民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中充分发挥图书馆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展了市民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并且积极为广大市民创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机会,把加强未成年人阅读工作渗透到读者工作中,把志愿服务与未成年阅读推广活动相结合,吸引了更多的青少年走进图书馆,在文化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

一、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汇,是文明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们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教养的最根本途径。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他的个人成长和他对社会的贡献。“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阅读可以开发智力,开阔视野,提高人的自信心,同样也是青少年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青岛市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举措

1.充分发挥图书馆知识宝库的优势,组织阅读主题活动

以2014年为例,青岛市图书馆举办了“名家荐书 共品书香”阅读推广活动,并且和青岛市报业集团在阅读季里重点打造了“好书大家谈 ―文化青岛从阅读开始”活动。少儿部主办的“小贝壳亲子读吧”活动定期为广大市民组织亲子读书活动,小贝壳“四季阅读夜”活动,引导孩子们交流读书心得和阅读方法;“激情学外语 快乐求发展公益”外语沙龙活动在2014年也连连推出了针对性较强的读书活动,少儿板块中的“Happy Reading Corner”定期举办原版绘本阅读活动, 2014年5月份举办的“品西方儿童经典 荐文学优秀之作”活动,带领孩子们阅读英文原版图书的同时向孩子们推荐了青岛市图书馆馆藏的优秀的原版绘本;成人版块中的“我爱读书,书香青图” ―赠书助读活动,“情系你我,精彩共享” ―我喜欢的图书推荐活动,也让读者更多地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

2.发挥阵地作用,举办大型活动,吸引市民走进图书馆

以2014年为例,青岛市图书馆外文部举办的大型活动“走马观灯”新春英语灯谜喜乐会,邀请市民到图书馆参与灯谜答题活动;为给广大岛城人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平台,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青岛市图书馆外文部为广大市民举办了一场主题为“The Holiday of Labors’ Day―英文诗歌朗诵会”大型广场活动,活动以“领略诗歌魅力,感受诗歌韵味美,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为宗旨,分为少儿组和成人组,最终由图书馆颁发奖品和证书;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和精神需求,更大限度的发挥青岛市图书馆社会第二课堂功能,为市民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在2014年上半年青岛市图书馆外文部还筹办了第一届英语才艺大赛,大赛分为预赛、决赛和总决赛三个阶段,经过紧张的预赛和决赛环节青岛市图书馆第一届英语才艺大赛“贝诺杯”少儿口语大PK总决赛暨颁奖典礼;纪念党的生日特别活动:大型公益讲座:《写好规范汉字 传承中华文明》在清明节期间,为在缅怀与敬意中认知传统、继承传统,丰富清明节文化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同时为配合“第九届全省读书朗诵大赛”,我馆在清明节期间举办的“清明忆前辈,经典颂深情”清明诗文朗诵大赛”暨“第九届全省读书朗诵大赛青岛地区选拔赛”活动,邀请青岛市十区市公共图书馆共同参与,大赛在全市范围内展开,活动设置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并颁发精美奖品和证书,通过选拔赛最终确立3名优秀选手参加了全省总决赛。

三、青岛市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服务的举措

1.协助馆员完成日常工作以及特殊读者群服务工作

近些年,我馆引进志愿者服务协助馆员进行日常工作管理,例如:我馆少儿部招收的小贝壳志愿者,招募条件为:年满11至16周岁,身体健康,自愿参加“小贝壳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志愿服务岗位必备的综合素质;能够遵守青岛市图书馆规章制度,并能够保证出勤时间,能够保证自身安全,具备一定的独立能力。这些小志愿者主要在寒暑假期间到到少儿部帮助完成日常工作,例如:书籍的整理与排架以及卫生的清洁等工作,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另外,我馆还面对一些包括盲人、智障人士、老年人等社会特殊群体的读者服务工作,招募一些懂得特殊群体教育的志愿者,例如懂得哑语和盲文的志愿者参与到为特殊读者服务的工作中去,对书籍以及资料有实际需要的老人和残疾人,由青年志愿者主动送书上门等。

2.参与图书馆的公益性活动

图书馆都会举办一些公益性的活动, 以青岛市图书馆为例,目前我馆有阅读推广服务品牌,如:“青岛文化大讲堂”、“驿动书香”、“小贝壳快乐营”、“青图外语沙龙”、“小小莫扎特故事音乐会”,这些活动品牌展现了图书馆的多彩神韵,同样也为我馆深化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外延探索了新路,在活动日益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和肯定,活动形式日益多样化的情形下,引进志愿者参与到活动中来,有益于活动的创新和发展,其中以外文部举办的“激情学外语 快乐求发展”公益外语沙龙活动为例,自2006年便开始招募志愿者参与活动,招募条件为:年龄在18岁至50周岁,身体健康;外语水平在专业四级以上,或者英语水平六级以上,热爱外语,志愿参与志愿者服务;能够遵守青岛市图书馆规章制度,并且能够保证服务时间。这些外语志愿者或参与活动的组织与协调,或在活动中做外教的助教,或自己开展某一主题的讲座,在活动中兴致勃勃、不断发挥作用,

总之,我馆引进志愿者参与日常工作或是活动组织, 一定程度上既减轻了我馆人手方面的压力, 又让志愿者对图书馆工作有更深刻的体验,加深市民与图书馆的联系,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图书馆志愿者心得体会篇9

受全体志愿者的委托,我非常荣幸地代表参加今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志愿者行动・基层图书馆馆长培训”的志愿者发言。

大家知道,尽管图书馆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制度安排,与义务教育制度一起被称为维系现代社会政体有效运行,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但中国的现实是国书馆事业远不如义务教育那样受重视,这既有历史的原因、文化的背景、社会的基础,有领导认识的因素,也有许多是我们自身的问题。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已有百年历程,但现代图书馆理念即使是在图书馆界内部也没有完全得到确立。全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极不平衡,近三分之一的县级图书馆因为缺乏购书经费而成为空壳。即便是某些硬件相当好的图书馆,也因为理念的问题、人员素质的问题、机制的问题等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现代图书馆的社会功能,没有为当地民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图书馆服务。与其他事业的发展一样,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还是人。所以,中图学会决定开展基层图书馆馆长的培训,目的就是要逐步在全行业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服务技能,进而普及现代图书馆理念,充分发挥出现代图书馆传播知识、传播信息的作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最好的图书馆服务。

中国图书馆学会以志愿者的形式开展基层图书馆馆长培训的设想,源于去年11月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七届学术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期间一些代表的倡议。这个倡议一提出,即得到了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和中国图书馆学会的重视。在年初的中国图书馆学会2006新年峰会上,这一活动被安排进今年学会的工作。经过中图学会半年多的筹备,通过志愿者三个月的备课,年会之后我们将分别奔赴湖南衡阳、陕西榆林、黑龙江牡丹江三个培训点。

我们深知,这次活动尽管只有26名志愿者,却肩负着中国图书馆学会的重托,全体图书馆界同仁的期望,我们深感责任和压力重大。三个培训点的图书馆同仁,在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了不凡的工作业绩,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我们只能是去交流我们的理念、心得、经验和教训。我们希望通过开展志愿者行动,向社会、向民众、向领导、向同行宣传志愿者精神――志愿、利他、无报酬、有益社会进步和事业发展,同时,也以实际行动表达我们图书馆人的职业信念和职业责任。

图书馆志愿者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社会力量 图书馆建设 运行模式

[分类号]G250

1 社会力量独立建馆办馆的模式

1.1 公益型图书馆模式

公益型图书馆主要是指个人创办家庭图书馆、社会团体创办的图书馆以及企业、公司捐助的图书馆。个人创办的家庭图书馆,目前大量出现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基本都依托自己的家庭建立,没有独立的借阅场所,馆藏图书缺乏科学的体系,图书馆的管理和维护以及持续发展全靠创办者的公益精神和无私奉献。社会团体创办图书馆,是指一些社会团体在援助教育和扶贫工作中,自筹资金捐助各种图书馆,目的是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为了让乡村的孩子和村民们有书可读,对于培养农村孩子和成人居民的阅读习惯、利用图书馆的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公司、企业捐建图书馆,是指一些公司、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加入捐助图书馆事业的行列。如飞利浦集团自1998年以来,已在全国建立了17所希望小学和309个图书馆;由教育部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共同启动的“中国移动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捐助项目”,计划用三年为中西部贫困农村地区的1000所中小学校配置图书,建设“中国移动爱心图书馆”。这类图书馆目前数量不多,仍不成规模,但其捐助过程把企业与社会是共生关系(衡量一个企业的成功除实现超额利润,还包括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展现出来。因此,应强化“企业公民”理念,激发他们参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

公益型图书馆具有很多优势,如图书馆数量多、覆盖面积大、服务方式灵活、方便群众借阅,且主要集中在缺乏政府资助的没有公共图书馆的基层农村,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共图书馆的不足。此外,创办者认同“知识就是力量”,支持通过教育提高素质,通过图书馆提供平等教育机会,因此,把创办图书馆作为推动教育公平和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更重要的是,这类个人、社会团体、企业等力量捐助、创办的图书馆是创办者自愿、自发的行为,是推动基层图书馆建设的一种自下而上的力量,如果对这类图书馆出台保护、奖励、激励等措施,其发展前景将不可限量,其中所蕴含的公益慈善精神也是创办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1.2 经营型图书馆模式

经营型图书馆是指一些民间读书社和民营图书馆,是一种自发的文化现象,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从1987年张少鸿在河南郑州创办“读来读去读书社”开始,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专做图书馆业务的经营性图书馆或读书社。如阮杰在西安创办的“读来换云读书社”、罗明生在昆明创办的“昆明博览读书社”、孙杰在广州创办的“每日阅读连锁店”、游峰在咸宁创办的“华中希望读书社”、潘跃勇在山东创办的“科教连锁图书馆”、左国栋在福建创办的“一分钱读书社”以及张铭在杭州创办的“音乐图书馆”等。这类图书馆的创办者都认识到商品经济蓬勃发展与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不足的现状,也清晰地意识到无论是公共图书馆的布局还是服务都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他们用敏锐的文化洞察力意识到商品经济与公共事业的结合蕴藏丰富的商机,开创性地创办图书馆,用市场手段做公益事业,用微薄的利润服务基层百姓。

经营型图书馆因其灵活的经营机制、现代的管理方式、激烈的竞争和积极的进取精神,使这类图书馆无论是馆址布局、藏书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时间都较公办图书馆灵活、方便,因此,深受广大群众尤其是基层民众的欢迎,并且在一定地区与公办图书馆展开激烈的竞争。且这类图书馆是市场主体,必然与同类性质的经营机构展开激烈竞争,如遍布城区的特色化书店、遍布城乡的网吧以及遍布全国的连锁租书屋等,将在读者数量上展开激烈争夺,这就要求经营型图书馆时刻保持对读者需求的敏感,对成本控制的敏感等竞争压力,规避市场风险。需要肯定的是,它的出现和发展为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增添竞争机制,也是通过市场机制创办公益事业的另外一种尝试,值得支持和关注。

2 社会力量办馆助馆的募捐模式

2.1 捐助书刊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藏书家及社会贤达人士都把自己毕生藏书捐献给图书馆。如南宋时期的朱熹,将自己所藏的《汉书》捐给白鹿书院;清代康熙年间,学吏王思训捐书数千卷给南昌豫章书院;1919年梁鼎芬卒后,其子将其藏书600余箱赠予广东图书馆;1929年梁启超病逝,受其生前委托,其饮冰室40 000余册藏书由子女捐赠北平图书馆等。新中国成立后,私人藏书家纷纷将自己的藏书化私为公,报效祖国。1951年南浔嘉业堂主刘承干先生倾其毕生藏书110 000余册连同藏书楼一并捐赠给浙江图书馆;周叔建国后先后5次共向国家捐献藏书96 000余册。我国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都接受过社会各界的捐赠,如国家图书馆从1954年起先后接受著名作家大量手稿,建立鲁迅、郭沫若、矛盾、老舍、巴金、曹禺等手稿专藏。浙江图书馆从1920年到1924年仅4年就接受捐赠图书1649种,期刊275种,超过了同期该馆购人的书刊数量。此外,被誉为“文化使者”的香港汉荣书局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景宜,以“赠书报国”为己任,1978年至1994年以来,先后向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600多个城市的公共图书馆、1000多所大学捐赠港台版图书500多万册,价值3亿多元人民币。

2.2 捐助钱物

我国很多图书馆都接受过社会各界的钱物捐赠,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79至1992年,广东省各类型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资(物)达人民币1269万元,港币5111万元;美金15 000元。在捐钱捐物的潮流中,有两类捐助主体越来越引起注意,一是海外华人华侨对图书馆事业的金钱捐助,一是校友对母校图书馆的钱物捐赠。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通过各种机会捐助祖国的公益事业,早在1928年,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集资创建了被称为“乡村第一图书馆”的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图书馆。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华侨将投身捐助图书馆事业,由林百欣先生、余宝珠女士捐资4000万元建造的汕头市林百欣宝珠图书馆于2006年隆重开馆。由台胞于志凤先生投资40万元的霈儒院图书馆也于2008年正式开馆。此外,近几年校友捐资母校图书馆的行为也日益成风气。2005年,屠海鸣捐助300多万元改建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图书楼正式竣工。2007年,由南京大学校友杜厦专门捐资3 000万元人民币参建的杜

厦图书馆在仙林国际化校区奠基。2007年,东南大学杰出校友、印尼力宝集团主席李文正捐资修建的“李文正图书馆”冠名仪式在九龙湖校区隆重举行。

2.3 捐建馆舍

我国历史上私人捐建图书馆,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徐树兰修建的浙江古越藏书楼;此后,更多的社会贤达出资创办大量的私人图书馆,如1908年张謇创办的南通图书馆;1912年,荣德生捐资创办的无锡大公图书馆;1925年侨胞冯平山捐资兴建的新会景堂图书馆;1934年,辛亥革命元老张钫先生捐建的“伯英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后来都并人公共图书馆体系。改革开放后,港澳同胞捐款建设了许多学校图书馆,如包玉刚先生20世纪80年代捐建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李嘉诚先生斥巨资兴办汕头大学及图书馆,20世纪90年代又捐建北京大学图书馆;霍英东先生捐建西江大学图书馆;曾宪梓先生捐建广州医学院图书馆;苏李秀英女士捐建佛山石湾图书馆;邵逸夫基金会在全国各地高校捐建邵逸夫图书馆80多座。

社会力量的捐助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除政府投资之外的重要经费来源。但目前图书馆界在接受社会捐助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依赖捐助者个人的自觉行为,而不是图书馆主动谋求社会力量的支持。因此,我国图书馆界应提升自己主动向社会谋求支持的意识,设置专门募集资金的部门或机构,加大吸引社会力量捐助。此外,现有社会力量捐助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和高等院校图书馆,势必加大东部和西部图书馆的差距。因此,中国图书馆学会应考虑设置专门部门统一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然后再统一分配,使社会捐助在全国范围的图书馆普及,一方面使社会捐助面进一步扩大,增强效益;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消除东西部图书馆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全社会参与公益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图书馆界应加强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对图书馆事业参助的理论研究,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和措施。

3 社会力量办馆助馆的合作模式

3.1 民办公助型

民办公助指社会力量筹措图书馆创办经费和初期投资,当地政府给予政策和馆舍使用的优惠,当图书馆运行处于平稳状态时,当地政府许诺继续投资图书馆的维持费用,保证图书馆能持续健康发展。如健华图书馆、爱华图书馆及2007年成立的西安灞桥区图书馆骏马分馆都是民办公助的典型。这类图书馆都与当地政府在选择合作意向、申请、选址、资金投入、场地提供以及后续维护发展资金等方面签订合同,明确各自责任。如健华社与当地政府签署协议,以每馆总资助金额4 000至6 000美金,分年度拨给,作为新建馆启动的购书经费,使乡镇图书馆得以开办并使其日常工作走上正轨,通过连续4至5年资助,在健华图书馆具有一定的规模并取得办馆经验后,由当地政府继续负责拨给书刊经费,使图书馆永久地办下去。爱华图书馆也要求与当地政府签订合同,明确中方乡镇政府的责任,拨图书室一间,高中水平全职图书馆管理员一人,负责图书馆其他设备维修。乡镇政府必须承诺在5年捐赠书款结束后,继续提供购书费,维持图书馆。灞桥区图书馆骏马分馆由农民陈武艺出资60余万元建场地、汀设备,花费20万元购买图书报刊,灞桥区图书馆提供一部分图刊,并进行长期业务指导。

3.2 公办民助型

公办民助型是指基层政府认识到图书馆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为促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基层政府主动承担创办基层图书馆的任务,通过村民集资或集体经济收入创办,并由村民自我管理维持日常运转。如福建省永定县,以“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为主旨创办公益型读书社,目前全县24个乡镇共有读书社44家,其中乡办2家,个人承办3家,村级39家,服务区域人口达6万余人,总藏书7.6万册。此外,浙江临海市大田镇政府办的“现代读书社”、福建南平市延平区乡镇读书社等都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农村经济、文化建设发展服务”为宗旨。目前,这类基层政府创办的纯公益性的读书社正在不断出现,并且主要在农村扩延,这些读书社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农村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的主要力量。更重要的是,公办民助型因基层政府占据主导地位,如果国家出台政策激励当地政府关心读书社的兴衰,并将读书社建设作为绩效目标之一,必然能带动这类合作模式的大力发展。

3.3 民办民助型

民办民助型是指图书馆创办的合作双方都来自民间力量。该模式主要指图书馆创办主体(基金会或志愿者团体)在农村扶贫、关注农村教育公平过程中,认识到农村贫困的根源是教育的不公,而教育不公的主要表现是阅读材料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匮乏,因此决定把搜募书籍创办图书馆和提高农村学生阅读水平及能力作为扶贫重点,从而与当地中小学合作,运作乡村学校图书馆或乡村图书馆项目。如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从2003年启动图书资助项目,为贫困区的小学和初中筹建小型图书室,具体运作依靠当地侨联等非政府组织、农村协调员队伍和大城市的志愿者网络。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于2003年开始天下溪乡村图书馆项目的运作,为小学生提供借阅服务。

合作办馆模式因其力量雄厚且管理规范,占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的大半,无论是馆藏质量还是办馆数量都不是家庭图书馆或企业捐助图书馆能够相比的。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即办公益性的乡村图书馆,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日常运转和书刊更新以及办馆的社会效果等都需要及时的反馈。此外,农村基层的情况千差万别,基层农民对文化知识和信息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更需要贴近农民针对性强的服务方式,但联合办馆各方都限于各自的任务,没有整体计划,使得一些图书馆最终关门,如杭州的9个健华图书馆,现今差不多都是铁将军把门。

4 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的志愿者模式

图书馆引入志愿服务,在国外图书馆界由来已久。例如:2002年,英国一项关于图书馆是否引入志愿者的调查显示,85%的公共图书馆都提供志愿者服务。但其在我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我国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的志愿者模式主要有:

4.1 一般志愿服务

主要指目前服务在各类图书馆,从事图书馆日常借还和运行维护的义工和志愿者,我国大部分图书馆的志愿者服务都是这种模式。其工作内容主要是馆内向导和日常管理,由志愿者来从事这些工作,其作用明显,可使一部分专职馆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致力于开展深层次服务,有效弥补图书馆人员的不足。此外,志愿者既是图书馆服务的提供者,又是图书馆服务的接受者,可以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这种双重角色既能使他们发现图书馆在服务和管理方面的不足,使图书馆的工作得到改进;又可以把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服务精神、最新活动等信息传达给读者或潜

在读者,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效益。

一般志愿服务是图书馆的重要补充力量,应完善遴选机制和激励机制。遴选机制应采取自愿报名,择优录用的原则。如上海图书馆在主页上悬挂报名表,供有需要的人下载填写,图书馆根据需要,最终确定某一些人作为预备志愿者,参加图书馆的一些必要培训,合格者择优录用,其遴选过程透明、公开、公平。志愿者的激励机制可采用“十佳志愿者”、志愿者活动积极分子、先进集体等志愿者评选活动等进行精神激励。还应导人银行运作理念,倡导“先予后取,多予不取,多予可取,多子少取”的道德风尚,对志愿服务事业予以社会承认,以协会制度形式规范和保障志愿者可以获得志愿服务回报。

4.2 专业志愿服务

主要是指目前活跃在各类大型图书馆,从事参考咨询以及大型公益讲座的专家、学者,工作内容主要是负责特色参考咨询和公益讲座。目前,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各种专业数据库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读者获取相关专业信息求助于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部门,但图书馆因人力和技术的原因,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个性化的读者需求,只能向社会或联建单位寻求专业志愿服务。如上海图书馆就联合大量专家志愿者,通过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为读者提供参考咨询服务。此外,近年来,全国各地图书馆着力将图书馆打造为公民终生教育的讲堂,纷纷举办各种文化讲座,如国家图书馆开展的“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文津讲坛”等系列讲座,在全国很有影响。上海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深圳南山图书馆等主办的讲座也很受欢迎,这主要是基于专家志愿者的参与,是他们的支撑才使得图书馆的讲座得以实现和发展。

专家志愿服务的专家因其专业的学术背景、丰富的人生经验,能够提供图书馆工作人员不能或无法提供的服务。一定程度上,这类专家志愿者是所服务图书馆的“外脑”,可以迅速提升该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民主政治的产物,它的存在能保障社会成员获取信息机会的平等,保障公民求知的自由和求知的权利,因此,图书馆通过专家志愿服务,把平等、无偿作为服务的宗旨,把图书馆作为公共知识的空间,让德高望重的学界前辈和风华正茂的学术精英,深入浅出地讲授毕生研究的精华,为普通大众提供免费的学术盛宴。这也是只有公共图书馆学术讲座才有的公益服务,一定程度上巩固着图书馆作为公共知识空间的影响力。

5 结 语

社会力量无论以哪种模式参与图书馆事业,都可使蕴藏在民间的财富和积极性发挥出来,改善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不足与分配不公的现状,在节省政府财力物力的同时也能调节贫富,缓解社会矛盾,还能够培育社会力量,促进“政府一市场”二元结构向“政府一社会一市场”三元结构转变,使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更重要的是,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都是自愿、自发的,是推动基层图书馆建设的一种自下而上的力量,人们通过自愿结合和租借的方式来满足图书馆需求,这些活动形式使图书馆得以在民众心中生根。此外,大量基金会、社会团体和志愿者投身捐助图书馆事业,改变了我国自上而下、由政府包办的建设图书馆的旧体制,将会极大的促进我国公民社会的形成,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图书馆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