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出版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4:03:34

图书出版

图书出版范文篇1

就我国目前的图书市场而言,群体化图书正在成为图书市场的主体,据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图书零售市场监测数据显示,图书零售市场40%以上由群体化图书构成。群体化图书对图书市场的作用日益凸显,可以说,在我国图书的零售市场上,由畅销书掀起的风浪,正是在群体化图书的推波助澜下,夹风带雨,摧石裂壁,而成滔滔巨浪的。

与畅销书相关的群体化图书是畅销书的延伸和继续,是对畅销书所开辟的新的市场的规模化扩张。没有畅销书这只领头羊,不可能开辟出一个新的市场;但没有群体化图书这些群羊的跟进,在新开辟的崭新的市场草原上,也不会呈现出生机盎然、蓬勃奋发的局面。群体化图书是畅销书联结整个图书大海的纽带和媒介,畅销书对图书大海的牵引作用就是通过图书的群体化实现的。

由历史长河锤炼出的长销书是大浪淘沙淘出的真金,其光芒更是照耀四方。因而,在它的周围,更是围绕着大批的追随者。由长销书所形成的群体化图书,其规模较之畅销书的群体化更大;但就某一较短的时间段内所造成的影响而言,以畅销书为首的图书的群体化要显著得多。

畅销书和长销书的光芒,不仅可以引来一大批追随者,而且,它们的光芒还可以把一些优秀的追随者变成畅销书或长销书。畅销书越是畅销,由它所开辟的市场也就越是广大,这一市场可吸纳的群体化图书也就越多,这些图书的销量也就越大,其中最先跟进的图书品种也就因其快捷而成为畅销书。当然,在最后跟进的图书品种,由于市场的吸纳力已经被基本用尽,因而,它们有可能成为滞销书。

可见,群体化图书运作的关键是迅速快捷地跟进,正如在股票市场迅速快捷地跟进是制胜的法宝一样。在今天,一部图书畅销后,过不了几天或十几天,就会有群体化图书跟进。群体化图书跟进之速,是以往任何时期所不可比拟的。

一方面,畅销书的光芒照亮了它的追随者,使它们闪烁生辉。另一方面,追随者的闪烁生辉反过来,也折射出畅销书的光芒。没有追随者的畅销书,其畅销效应要小,其畅销周期要短。追随者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无足轻重的,它们使畅销书具有了集团的或规模的效应,极大地扩展了由畅销书所开辟的市场,并因此有力地推动了畅销书的畅销,延续了它的畅销周期。很多刚露头角的畅销书,正是由于它的追随者的努力,把它推上了超级畅销书的行列;很多已经处于衰退期的畅销书,也正是由于新的追随者的加入而再度焕发出活力,形成新的销售高潮。畅销书与其追随者是血肉相连的,是凝结成团的一个整体,它们是以一个整体的力量来集团化、群体化地开拓、挖掘和维护目标市场的。

一、系列群体化

群体化图书的形式大致有这样几种:系列群体化、作者群体化、多版本群体化、模仿群体化等。

系列群体化就目标读者的某一需要,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和层次系统化地给予论述,或将这一需要再分解为若干个更为细分的需要,针对这些更为细分的需要系统化地给予论述。系列群体化是有意识的群体化出版行为,是畅销书运作的有意识的延续和扩展,是群体化出版的最高形式。

1.有计划的系列化

系列化图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计划的系列化,另一种是随机系列化。

有计划的系列化是指在该系列图书出版之前,就已经有一个系统化的考虑,然后将这一系统化的考虑,一步步地给予实施。

有计划的系列化是一项重要的出版工程,它要求出版社有较强的编辑和作者力量,有较强的发行和营销力量,有较充分的资金准备。有计划的系列化是一个出版社出版业务和经营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持久发展的重要手段。有计划的系列化不仅可以做成畅销书,而且,应该做成长销书。许多优秀的丛书在出版和文化的长河中就占有重要的位置,成为了重要的品牌图书及品牌系列。

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中华书局的“活页文选”,四川人民出版社的“走向未来”丛书,华夏出版社的“二十世纪文库”,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两代人丛书”,海天出版社的“男孩·女孩丛书”,译林出版社的“译林世界文学名著”,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学者讲坛”,北京燕山出版社的“世界文学文库”,南海出版公司的“世纪经典文丛”,知识出版社的“榕树下网络文学书系”、“男孩女孩系列小说”、“网络社区研究资料丛书”,机械工业出版社的“21世纪网络工程丛书”,湖南文艺出版社的“101好日子丛书”,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知音精品文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21世纪园丁”,花城出版社的“中国知青部落”,中国戏剧出版社的“小说e世代”等,都是以其系列化规模态势占有市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和西单图书大厦联合推出的“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更是以超量级的系列规模进入市场的。

有计划的系列化需要较大的投入和有力的运作,并且,其风险也要大得多;它的任务是将系列化图书从整体上营造为畅销书系列,并尽可能地使之成为长销书,其繁简难易是不言自明的。但是,有计划的系列化可以规模化地开辟并及时地占据目标市场,有效地阻挡了竞争者的介入。有计划的系列化作为出版运作的阵地,在出版运作中特别是在出版社持久发展的道路上,将占有重要的位置。

2.随机系列化

随机系列化是指在某种图书畅销之后,由该书的出版者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系列化的出版。随机系列化灵活、快捷,像是一支小分队,插入图书市场。在21世纪,速度在竞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这种灵活、快捷的小分队,较之有计划的系列化那种集团军作战方式更具有活力,投入产出比更高,因而,它正在成为图书系列化的重要形式。

随机系列化在畅销书图书品种的基础上,或者对读者的这一需求继续深度开发,或者从另外的角度给予细化、拓展,或者将与这一需求相关或相近的需求用同样的方式给予开发。随机系列化要求出版社有一个高效的运转机制,能够及时地对市场作出反应,并迅速地采取有效行动。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中国结艺”,四川人民出版社的“短线是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炒股就这几招”和“富爸爸”,湖南文艺出版社的“心灵鸡汤”和“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吉林摄影出版社的“老夫子”,漓江出版社的“萤窗小语”,中国工人出版社的《走进北大》和《走进清华》,海天出版社的“罗兰小语”,群众出版社的《黑洞》和《黑冰》,花城出版社的“过目难忘”,广东科技出版社的“迷你食谱”等,都是借助了畅销书的力量,而拓展为系列图书的。

二、作者群体化

作者是出版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所有品牌中最宝贵的品牌。—个有名气的作者,就是一个最好的海报,正如追星族追逐影视明星一样,读者由于对图书的热爱,而对它的作者产生了忠诚。

一般而言,一个作者的作品在选题、风格上基本趋于一致,喜爱作者某一个作品的人,同样会喜爱他的别的作品。一个多产的作者,代表着一个细分的市场,因而,只要他的一部作品成了畅销书,那么,其他的作品也会因此而畅销。反过来,当一个作者成了畅销书作者的时候,鼓励其继续努力,实现群体化出版就具有了意义。

作者的群体化是指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某一个作者以其多种作品投入市场,形成规模效应。作者的群体化有的是出版社有意识的运作,有的则是客观发生的;有的是由一个出版社自主完成的,有的则是由多个出版社分别完成的。出版社要从各个方面关注和关心作者,要尽最大的努力维持作者对出版社的忠诚,实现完整的群体化。

作者的群体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种图书间断地投入市场,一种是将某些成名的作者过去出版的作品结集出版。一般而言,前者主要是正在流行的畅销书及其姊妹作品,后者则是已经功成名就的著名作者的长销书。

刘墉的《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我不是教你诈》、《冷眼看人生》、《人生的真相》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蔡智恒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雨衣》、《爱尔兰咖啡》、《@①寄生》等,李幛zhé@②的《炒股就这几招》系列,唐能通的《短线是银》系列,郁秀的《花季·雨季》、《太阳鸟——我的留学,我的爱情》,韩寒的《三重门》、《零下一度》,王跃文的《国画》、《亡魂鸟》、《官场春秋》等,海岩的《便衣警察》、《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你的生命如此多情》等,安顿的《绝对隐私》、《情证今生》、《回家》等,二月河的《乾隆皇帝》、《雍正皇帝》等,这些群体化图书,基本上都是在一种书畅销后而相继推向市场的。跟随作品的畅销,作者本人也因此而成为畅销书作者。

当一个作者的作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长销的时候,这个作者也就成了著名作者。一般而言,著名作者往往也是多产的作者,这些作品多数在当年曾经大领风骚,甚至在今天仍然长销不衰,将这些作品结集出版可以更为直接、具体地抓住目标读者,唤起他们的热情,实现规模化购买。

浙江文艺出版社的《老舍小说》、《鲁迅小说》、《冰心小说》、《巴金小说》,南海出版公司的《钱钟书选集》,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格林童话全集》等是对名家作品的再度开发,将名家的作品规模化地推向市场。正在流行的畅销书作者的作品也可以结集出版,其作用与历史上的名家作品的结集出版相同。作家出版社的《海岩电视小说书系》,群众出版社的《海岩文集》,江苏文艺出版社的《席绢纯情作品集》、《池莉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村上春树文集》,接力出版社的《刘墉精品书坊》等就是将流行作者的流行作品结集出版。

三、多版本群体化

有些经典的图书,由于其不可替代的文化、知识和欣赏价值,占据着庞大的市场。经典图书是天空中的月亮,独一无二,不可比拟,同类图书及其模仿者基本对它构不成威胁,反而要在它的光辉下借光闪烁。正由于此,经典图书往往通过多版本实现群体化发展。

据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数据,2002年市场上流通的图书中,《红楼梦》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岳麓书社等26个版本。《三国演义》有长江文艺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等24个版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长江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漓江出版社等18个版本。《我的大学》有漓江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5个版本。《飘》有河北教育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漓江出版社等6个版本。《呼啸山庄》有长江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等9个版本。《简爱》有河北教育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等12个版本。大凡经典作品,基本上都是多版本并存。

经典作品还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演绎、阐释实现群体化出版。《红楼梦》的相关作品有《红楼梦导读》、《红楼梦诗词解析》、《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红楼梦识要——宋淇红学论集》、《红楼梦之谜》、《红楼一家言》、《老版本——红楼梦宝藏》等。《三国演义》有《三国演义导读》、《漫话三国演义》等。

正在流行的畅销图书,也存在多版本的群体化。海岩的《你的生命如此多情》有群众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两个版本,他的《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有群众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三个版本。《大宅门》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两个版本。《漂亮朋友》有北京燕山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和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三个版本。

四、模仿群体化

模仿群体化是指对畅销书(或经典图书)在内容上或风格上进行模仿,使畅销书实现群体化。模仿群体化从模仿主体来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畅销书的出版社或作者对畅销书的模仿,另一种是对他人畅销书的模仿。前者可以称之为准系列化,后者通常称之为跟风出版。

无论是准系列化,还是跟风出版,它们在性质上是一样的,即都是在一种图书畅销后,对该种图书的模仿。从表面上看,模仿群体化与系列群体化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它们基本上都是对某一需求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开发。优秀的模仿图书与被模仿的畅销书,在客观上就构成了一个系列群体化图书集合。但是,模仿群体化与系列群体化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它们的区别主要是:

1.系列群体化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模仿群体化则是一种偶发的临时性的行为;

2.系列群体化是创造性劳动,模仿群体化则是一种模仿行为,缺乏创造性;

3.系列群体化是多种图书的一揽子计划,模仿群体化一般只是对一种畅销书的模仿;

4.系列群体化是有序的,一般由一个出版社来完成,模仿群体化则是无序的,往往是多个出版社的自发行为。

系列群体化是有意识的群体化出版行为,模仿群体化是对系列化的有效补充,是对那些本来可以系列化而没能系列化的图书出版活动的有效补充。比如《学习的革命》,在它开辟了素质教育市场之后,本可以继续推出《学习的革命之二》、《学习的革命之三》等,但是,它没有继续发展,仅到此为止,这就为别人来摘桃子创造了机遇,模仿群体化迅速展开,一批以“革命”冠名的书相继出笼。《素质教育在美国》和《哈佛女孩刘亦婷》之后,也有一批“素质教育在××”“××女孩×××”之类的图书模仿跟进,十分壮观。

模仿或仿造是最简单的一种生产方式,制造一部畅销书难,但模仿一部畅销书要容易得多。模仿或跟风出版是出版实力较弱的出版社进行原始积累的捷径,它追求的是短期的高额利润和对市场的迅速渗透。

模仿群体化从模仿客体来看,可以区分为内容群体化和风格群体化。

1.内容群体化

内容群体化是指对畅销书的主题进行模仿,对其内容重新组合、搭配和选材;或者从另外的角度、广度或范围对畅销书主题及其内容进行新的阐释。

内容群体化是模仿群体化,甚至图书群体化的重要形式。它是针对细分市场的主体需求,在畅销书的牵引下,给予充分挖掘,提供全面服务。在个性化竞争时期,在畅销书的作用日益凸现的今天,一部图书的畅销往往带来一个模仿式的内容群体化。我们说一部畅销书可以开辟一个市场,但只有一部畅销书,还无法把这一市场固定化、定型化。准确地说,一部畅销书只是昭示了一个细分市场的存在,但它本身的力量还难以把这一市场从整个市场中细分出来,市场细分化的工作就是由畅销书的内容群体化来完成的。

据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数据,2002年市场流通的图书中,有关某一主题的内容群体化图书比比皆是,这些图书与其他图书鲜明地区别开来,自成一统,构成一个明晰的细分市场。有关张爱玲的图书有《张爱玲传》、《张爱玲传奇——临水照花人》、《张爱玲评说六十年》、《张爱玲与胡兰成》等。有关知青的图书有《中国知青部落》、《中国知青梦》、《中国知青民间备忘文本》。有关领袖的图书有《我的伯父》、《我的伯父》、《我的父亲邓小平》、《我的父亲刘少奇》、《我的父亲》。有关曾国藩的图书有《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成大事的九九个方略》、《曾国藩智慧》、《曾国藩的幕僚们》、《曾国藩面经》、《挺经》等。有关小布什的图书有《小布什通往白宫之路》、《小布什问鼎白宫》、《小布什和他的家族》。与《大宅门》相对应的有《老宅门》。与《三重门》相对应的有《走出三重门》、《九重门——跨越三重门后的青春岁月》、《我们的留言:致韩寒》。与《绝对隐私》相对应的有《未必隐私》、《回家》、《情证今生》、《倾听夜色:新都市女性情感小说集》。与《花季·雨季》相对应的有《花季女生》、《随笔花季诗旅》、《花季心雨》、《花季宣言》、《花季有约》等。有关北大的图书有《北大才女》、《北大女生》、《北大情事》、《北大情书》、《北大新才女书》、《北大往事》、《北大遗事》等。与《谁动了我的奶酪》相对应的有《就动你的奶酪!》、《我能动谁的奶酪》等。有关刘晓庆的图书有《刘晓庆成名之谜》、《我把刘晓庆送上法庭》、《谁把刘晓庆送进牢房》等。

2.风格群体化

风格群体化指的是当一种具有鲜明风格的图书畅销后,其他图书通过对这一风格的模仿而实现群体化。比如《老照片》畅销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照片”图书。

图书出版范文篇2

关键词:电子图书;图书出版;读者阅读模式;影响

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电子图书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普遍认同。在电子图书正式诞生后,对图书出版社产生的影响是较大的,尤其是经营理念有了明显的改变,书籍的出版发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读者的阅读需要就可得到切实满足。当然,在电子图书发展的进程中,图书出版、阅读模式等均会受其影响,特别是要将存在的具体问题寻找出来,在此基础上寻找到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

一、电子图书出版环境

1.电子图书出版个体趋于多样化在进入新媒体时代后,大家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变得更为多样,电子图书成为了很多人的首选,因此大量的渠道运营商、作者涌入到出版行列中,为电子图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相关机构出具的统计数据来看,我们国家的读者每年用于传统出版物的阅读时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降幅达到了12%,而用于新媒体阅读的时间则大幅增加,每年的增幅在30%左右。为了能够在出版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不少的出版商进入到电子图书出版领域中,从网络出版资源来看,榕树下、起点中文等是十分知名的,在数字图书整合领域独树一帜的是超星、方正,而在电子图书数据服务方面,维普、万方、龙源期刊处于领先位置,搜狐、新浪的读书频道也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的阅读首选。在数字技术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之际,电子出版社相较于传统出版企业,拥有更大的优势。2.电子图书出版缺乏高质量内容从电子图书的出版来看,所要投入的成本是较低的,并可带来良好的收益,然而在内容方面是存在差异的。新媒体时代到来后,传播渠道明显拓宽,然而内容却显得较为稀缺,这就要求出版社必须将内容作为运营的重点。这里所说的内容处理指文字、音频、视频等,更丰富的内容展现形式可以成为更真切的体验。在新媒体时代中,电子图书必须要具有创造力,这样方可得到读者的青睐,因此出版商要针对内容资源展开深入挖掘,确保对读者能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3.电子图书出版模式更加多元化为了使读者的实际需求能够得到切实满足,电子图书的出版方式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在现阶段,微信公众号已经普遍使用,个人只要有能力、有意愿,均可发行电子图书。另外,在对电子图书进行出版时,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必须要充分结合起来,这样使得发行周期能够切实缩短。随着电子阅读器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之际,对出版发行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二、新媒体下的电子图书出版模式

从电子图书产业链来看,其结构并不特别清晰,市场分工也没有得到明确,市场运营模式的成熟度也是较低的。从出版机构的角度来看,当下正在针对电子图书出版模式展开探索,常见的类型共有三种,具体如下:一是以图书馆为对象的模式。此种出版模式属于B2B模式,比如,NET-Library公司和很多的出版社展开合作,提供的电子图书在12万种以上,主要为世界各国超过8000家的图书馆提供服务。图书馆从公司购入电子图书,读者就可依据自身的需要来对图书资料进行阅读。二是以个人为对象的模式。此种出版模式属于B2C模式,也就是读者能够直接从图书出版机构中对电子图书进行阅读。比如,OverDrive公司选择的就是此种出版模式。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只要对网站进行访问就可以对电子图书进行选择,支付费用后就可通过电子阅读器进行阅读。另外,微软、苹果等公司也针对相关的技术展开深入研究,读者利用浏览器就可直接对电子图书予以阅读,这样可以使得阅读更为方便,用户的阅读需要能够得到切实满足。三是混合模式。此种出版模式是将B2B、B2C这两种模式予以结合,也就是能够同时为图书馆、读者提供服务。如OverDrive公司对电子图书发展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其提供服务是更为优越的,除了可以保证读者的阅读更为便捷外,同时建立起数字图书馆,通过MicrosoftDAS系统使得电子图书的借阅、返还更加方便,读者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在数字图书馆中借阅电子图书。Libwise还能够提供副本控制的阅读模式,这样一来,读者阅读电子图书的便捷性能够大幅提高,同时能够保证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切实达成,对于出版者来说,其应该享有的权益可以得到有效维护。

三、电子图书对图书出版行业的影响

1.传统的出版模式面临挑战纸质图书的不足是明显的,在将信息传递给读者时只能够是单一方向。电子图书则不同,了解读者的实际需求后就能够通过更具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对电子图书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与其能够在专业化平台中展开交流,这样就可保证阅读的效果更为理想。比如,在阅读电子图书时,如果读者对其中的某个情节产生想法的话,可在平台中直接表达出来,也可和作者展开探讨。读者之间也可展开讨论,对后续情节予以猜测。此外,在传统出版社发展的进程中,电子图书也能够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如在新书发行前,具体的销量是很难进行准确预估的,其受欢迎程度也难以确定,将图书投放到网络中,则能够对预览量有切实的了解,出版社可以获得相关的数据,如此就可使得新书发行更具针对性。2.电子图书因出版发行的成本较低且具有超高回报而备受关注电子图书在人们中的欢迎程度是较高的,这是因为电子图书的受众群体是较大的,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范围传播,而且投入的成本也是较低的,可以这样说,每个人均能够成为出版商。对互联网技术予以充分应用,将个人的情感、理念切实展现出来,和他人的沟通更为顺畅,而且能够及时获得反馈。电子图书对传统出版形式产生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使得出版活动具有的商业性质发生明显改变,盈利不再是唯一的目标。3.网络著述演变成信息传播中的新力量电子图书诞生后,图书创作、出版发行这两者间的距离被拉近,原先的阻碍能够切实消除。电子图书作者的身份发生了转变,其同时兼具出版者身份,这样就可使得出版方产生的干扰完全摆脱,出版程序也不再是阻碍。作者通过网络就可将作品发表出来,前提条件是作品要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而且和现行规定是相符的。电子图书的出现能够使得读者在更为适宜的环境中进行阅读,并可将作者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网络信息的传播目标也就能够切实达成。

四、电子图书对读者阅读模式的影响

1.“书”的传统定义慢慢被颠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提及阅读想到的就是书,但当下的情况则不同,电子图书的出现使得大家的阅读模式出现明显的变化。传统阅读是要从书籍中获得所需的信息,也就是针对纸质材料进行阅读,然而在现阶段,科技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之际,阅读途径变得更为多样,从不同的渠道均可获得信息,在此背景下,“书”这个概念发生了改变。图书不再局限于纸质图书范围中,电子书、智能书均涵盖在内。此时在对图书进行阅读时,读者、作者之间的沟通变得更为直接。我们国家的互联网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电子阅读的前行速度明显加快,而这就使得读者能够选择不同的方式展开阅读,其阅读习惯也出现了一定程度变化,时间、空间对阅读产生的限制切实消除。读者对传统阅读方式的热衷程度明显降低,网络阅读则成为了关注的焦点。2.传统的阅读模式渐渐被替代传统阅读面对的是纸质材料,从中能够获取一些信息资料。然而在现阶段,网络发展的速度持续加快,电子阅读开始出现在大家的生活中,纸质阅读的占比明显降低。读者对所需的知识、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并不需要从纸质材料中寻找,电子产品逐渐成为大家的首选。在我们国家,科技进步的速度是较快的,一些电子产品成为了生活必需品,对智能手机、电脑等充分利用可以使得信息获取的个性化需求得到切实满足,而且便捷性也会大幅提高。对于读者来说,网络阅读的趣味性是较高的,其对阅读模式带来的冲击非常大,网络阅读已经成为广大读者的首选。3.图书馆的传统功能逐渐被弱化传统阅读的书籍多来自图书馆,读者在确定所要阅读的书籍后,可以从图书馆中借阅。然而在进入到信息时代后,信息传播不再局限于这个途径,而且阅读场地也呈现出明显的改变。另外,读者在过去要对所需信息进行存储时,只能够采用手抄的方式,投入的时间、精力非常大。电子阅读方式则完全不同,读者利用手机、电脑、U盘就能够实现存储目的,而且存储量也是非常大的,这样一来,读者如同将小型图书馆带在身边,只要有需要就能够即时查询。所以说,随着网络时代的带来,传统图书馆原先的功能就会逐渐消失。4.电子书出版呈现方式将会因技术改变不断出现和更新的智能技术,将进一步推进电子图书呈现方式上的完善和演变。诸如,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元素的加入,可以使得电子书的形式更为灵活。最新的VR、AR技术的应用,能够使电子书的呈现更加丰富立体,也更能增强电子书与用户的交互黏性,从而保证用户的完美使用体验。

五、电子图书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1.电子书的版权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电子图书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大家对版权问题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加,也就是要保证作者、出版商应该享有的权利得到切实维护。从电子书版权来看,大家在此方面的认知主要包括两点,在有些人的意识中,作者拥有电子书版权,另外一些人则将版权划归出版商,这个问题的争论仍然在持续中,暂时并未明确。从出版商的角度来说,并未对出版成本对外公布,而作者则是和出版商签订合同,这样就可获得一定的版权费用。部分出版商为了能够获得质量更高的原创作品,会对版权费用予以增加,甚至能够达到电子书籍售价的一半。从书籍内容来看,电子图书、传统图书并不存在明显的区别,然而对其版权归属的争论是较大的。电子图书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因而其版权受侵犯的几率相对较高,常见的是非法下载、盗版等。针对上述问题,文化部门应该加大网络渠道电子文献的监管力度,对未经授权的电子书籍传播行为及时进行封禁和惩处;同时开发相关的电子书籍阅读和版权保护技术,确保能满足用户在指定平台阅读的同时,尽量提高复制电子书籍的成本和难度,避免大规模的盗版行为出现。2.电子书书源不足的问题及对策在现阶段,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应用,大家对电子图书的认同度也大幅提高,进入到电子书出版行业的人员也大幅增加。电子图书在整个市场中的占比虽然在加大,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读者均能够接受,而且电子图书能够带来的收益并不是很高,不少的读者会在网络中寻找免费书籍,付费下载量是较低的。在此背景下,电子图书出版商想要从出版商的手中获得版权的难度是较大的,带来的结果是书源较为紧缺,如果电子图书内容一直不够丰富的话,对其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是较大的。从当下电子图书市场来看,爱情类小说是较为畅销的,但其中的经典却非常少。针对上述问题,文化部门要积极鼓励作家和出版单位加入到在线出版的行列中,鼓励实体出版的同时在线提供付费阅读或者购买的渠道,增加电子书的书源;已经出版的实体书籍也可以积极沟通作者授权,开发成电子书籍。3.电子书缺乏统一格式的问题及对策电子图书技术已经是较为成熟的,然而在对电子图书进行下载时,存储格式并未能够统一起来,而且相互间也无法实现兼容。从现有的阅读软件来看,可以支持的格式是比较少的,这样一来,读者购买某个阅读软件之后就只能够对特定公司提供的电子书籍进行阅读,想要阅读其他公司出版的电子图书就必须要重新购买软件,而这就使得读者的阅读意愿变得较为低下。所以说,若想保证电子图书保持稳定发展,必须要对电子图书格式进行统一,确保不同格式能够真正实现兼容。对电子图书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当下常见的格式包括两种,即PDF格式、MSReader格式。应该说,这两种格式均符合电子图书市场对格式的需求,市场竞争相对激烈。但是仍有多种不同格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图书的发展。所以,只有将格式兼容的问题彻底地解决,才可以推动电子图书未来的发展。现阶段虽然国外已经加强了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但是格式统一问题仍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国家文化部门和出版部门对当前的电子出版物进行规范化引导,逐步形成规范的阅读格式,这样有利于我国电子出版物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也有利于引导更多的阅读人群适应电子出版物的存在。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图书也应运而生,并且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电子图书的出现给传统图书的出版模式带来很大的冲击,同时,也改变了读者的阅读模式,使得传统的阅读方式失去了唯一性,传统“书”的概念也逐渐被颠覆。但是电子图书同样也面临着格式不统一,书源缺乏和版权易被侵犯等一系列的问题,制约着电子图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电子图书对图书出版及读者阅读模式的影响[J].传播力研究,2019

[2]沈文亮,曹莉.电子图书对图书出版及读者阅读模式的影响[J].智库时代,2019

[3]李晓媚.电子图书对图书出版及读者阅读模式的影响[J].科技传播,2019

图书出版范文篇3

整个图书市场可以细分为多少个较有规模的小市场,就有多少个群体化图书模块与之相对应。群体化图书是图书出版不断专业化、个性化的标志,是现代出版企业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发展策略广泛而深入地运用的标志,是图书市场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图书市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由无差异市场不断向差异市场发展变化。

在个性化竞争时期,由于读者阅读倾向的日益成熟,出版社目标市场以及产品深度开展策略不断实施,畅销书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它的周围也日益集聚了多少不等的追随者。论文百事通随着出版业产业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图书市场细分程度的提高,图书的群体化出版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出版形式,被广泛地运用,图书市场也由此日益细分和深化了。

就我国目前的图书市场而言,群体化图书正在成为图书市场的主体,据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图书零售市场监测数据显示,图书零售市场40%以上由群体化图书构成。群体化图书对图书市场的作用日益凸显,可以说,在我国图书的零售市场上,由畅销书掀起的风浪,正是在群体化图书的推波助澜下,夹风带雨,摧石裂壁,而成滔滔巨浪的。

与畅销书相关的群体化图书是畅销书的延伸和继续,是对畅销书所开辟的新的市场的规模化扩张。没有畅销书这只领头羊,不可能开辟出一个新的市场;但没有群体化图书这些群羊的跟进,在新开辟的崭新的市场草原上,也不会呈现出生机盎然、蓬勃奋发的局面。群体化图书是畅销书联结整个图书大海的纽带和媒介,畅销书对图书大海的牵引作用就是通过图书的群体化实现的。

由历史长河锤炼出的长销书是大浪淘沙淘出的真金,其光芒更是照耀四方。因而,在它的周围,更是围绕着大批的追随者。由长销书所形成的群体化图书,其规模较之畅销书的群体化更大;但就某一较短的时间段内所造成的影响而言,以畅销书为首的图书的群体化要显著得多。

畅销书和长销书的光芒,不仅可以引来一大批追随者,而且,它们的光芒还可以把一些优秀的追随者变成畅销书或长销书。畅销书越是畅销,由它所开辟的市场也就越是广大,这一市场可吸纳的群体化图书也就越多,这些图书的销量也就越大,其中最先跟进的图书品种也就因其快捷而成为畅销书。当然,在最后跟进的图书品种,由于市场的吸纳力已经被基本用尽,因而,它们有可能成为滞销书。

可见,群体化图书运作的关键是迅速快捷地跟进,正如在股票市场迅速快捷地跟进是制胜的法宝一样。在今天,一部图书畅销后,过不了几天或十几天,就会有群体化图书跟进。群体化图书跟进之速,是以往任何时期所不可比拟的。

一方面,畅销书的光芒照亮了它的追随者,使它们闪烁生辉。另一方面,追随者的闪烁生辉反过来,也折射出畅销书的光芒。没有追随者的畅销书,其畅销效应要小,其畅销周期要短。追随者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无足轻重的,它们使畅销书具有了集团的或规模的效应,极大地扩展了由畅销书所开辟的市场,并因此有力地推动了畅销书的畅销,延续了它的畅销周期。很多刚露头角的畅销书,正是由于它的追随者的努力,把它推上了超级畅销书的行列;很多已经处于衰退期的畅销书,也正是由于新的追随者的加入而再度焕发出活力,形成新的销售高潮。畅销书与其追随者是血肉相连的,是凝结成团的一个整体,它们是以一个整体的力量来集团化、群体化地开拓、挖掘和维护目标市场的。

一、系列群体化

群体化图书的形式大致有这样几种:系列群体化、作者群体化、多版本群体化、模仿群体化等。

系列群体化就目标读者的某一需要,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和层次系统化地给予论述,或将这一需要再分解为若干个更为细分的需要,针对这些更为细分的需要系统化地给予论述。系列群体化是有意识的群体化出版行为,是畅销书运作的有意识的延续和扩展,是群体化出版的最高形式。

1.有计划的系列化

系列化图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计划的系列化,另一种是随机系列化。

有计划的系列化是指在该系列图书出版之前,就已经有一个系统化的考虑,然后将这一系统化的考虑,一步步地给予实施。

有计划的系列化是一项重要的出版工程,它要求出版社有较强的编辑和作者力量,有较强的发行和营销力量,有较充分的资金准备。有计划的系列化是一个出版社出版业务和经营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持久发展的重要手段。有计划的系列化不仅可以做成畅销书,而且,应该做成长销书。许多优秀的丛书在出版和文化的长河中就占有重要的位置,成为了重要的品牌图书及品牌系列。

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中华书局的“活页文选”,四川人民出版社的“走向未来”丛书,华夏出版社的“二十世纪文库”,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两代人丛书”,海天出版社的“男孩?女孩丛书”,译林出版社的“译林世界文学名著”,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学者讲坛”,北京燕山出版社的“世界文学文库”,南海出版公司的“世纪经典文丛”,知识出版社的“榕树下网络文学书系”、“男孩女孩系列小说”、“网络社区研究资料丛书”,机械工业出版社的“21世纪网络工程丛书”,湖南文艺出版社的“101好日子丛书”,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知音精品文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21世纪园丁”,花城出版社的“中国知青部落”,中国戏剧出版社的“小说e世代”等,都是以其系列化规模态势占有市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和西单图书大厦联合推出的“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更是以超量级的系列规模进入市场的。

有计划的系列化需要较大的投入和有力的运作,并且,其风险也要大得多;它的任务是将系列化图书从整体上营造为畅销书系列,并尽可能地使之成为长销书,其繁简难易是不言自明的。但是,有计划的系列化可以规模化地开辟并及时地占据目标市场,有效地阻挡了竞争者的介入。有计划的系列化作为出版运作的阵地,在出版运作中特别是在出版社持久发展的道路上,将占有重要的位置。

2.随机系列化

随机系列化是指在某种图书畅销之后,由该书的出版者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系列化的出版。随机系列化灵活、快捷,像是一支小分队,插入图书市场。在21世纪,速度在竞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这种灵活、快捷的小分队,较之有计划的系列化那种集团军作战方式更具有活力,投入产出比更高,因而,它正在成为图书系列化的重要形式。

随机系列化在畅销书图书品种的基础上,或者对读者的这一需求继续深度开发,或者从另外的角度给予细化、拓展,或者将与这一需求相关或相近的需求用同样的方式给予开发。随机系列化要求出版社有一个高效的运转机制,能够及时地对市场作出反应,并迅速地采取有效行动。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中国结艺”,四川人民出版社的“短线是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炒股就这几招”和“富爸爸”,湖南文艺出版社的“心灵鸡汤”和“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吉林摄影出版社的“老夫子”,漓江出版社的“萤窗小语”,中国工人出版社的《走进北大》和《走进清华》,海天出版社的“罗兰小语”,群众出版社的《黑洞》和《黑冰》,花城出版社的“过目难忘”,广东科技出版社的“迷你食谱”等,都是借助了畅销书的力量,而拓展为系列图书的。

二、作者群体化

作者是出版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所有品牌中最宝贵的品牌。—个有名气的作者,就是一个最好的海报,正如追星族追逐影视明星一样,读者由于对图书的热爱,而对它的作者产生了忠诚。

一般而言,一个作者的作品在选题、风格上基本趋于一致,喜爱作者某一个作品的人,同样会喜爱他的别的作品。一个多产的作者,代表着一个细分的市场,因而,只要他的一部作品成了畅销书,那么,其他的作品也会因此而畅销。反过来,当一个作者成了畅销书作者的时候,鼓励其继续努力,实现群体化出版就具有了意义。

作者的群体化是指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某一个作者以其多种作品投入市场,形成规模效应。作者的群体化有的是出版社有意识的运作,有的则是客观发生的;有的是由一个出版社自主完成的,有的则是由多个出版社分别完成的。出版社要从各个方面关注和关心作者,要尽最大的努力维持作者对出版社的忠诚,实现完整的群体化。

作者的群体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种图书间断地投入市场,一种是将某些成名的作者过去出版的作品结集出版。一般而言,前者主要是正在流行的畅销书及其姊妹作品,后者则是已经功成名就的著名作者的长销书。

刘墉的《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我不是教你诈》、《冷眼看人生》、《人生的真相》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蔡智恒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雨衣》、《爱尔兰咖啡》、《@①寄生》等,李幛zhé@②的《炒股就这几招》系列,唐能通的《短线是银》系列,郁秀的《花季?雨季》、《太阳鸟——我的留学,我的爱情》,韩寒的《三重门》、《零下一度》,王跃文的《国画》、《亡魂鸟》、《官场春秋》等,海岩的《便衣警察》、《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你的生命如此多情》等,安顿的《绝对隐私》、《情证今生》、《回家》等,二月河的《乾隆皇帝》、《雍正皇帝》等,这些群体化图书,基本上都是在一种书畅销后而相继推向市场的。跟随作品的畅销,作者本人也因此而成为畅销书作者。

当一个作者的作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长销的时候,这个作者也就成了著名作者。一般而言,著名作者往往也是多产的作者,这些作品多数在当年曾经大领风骚,甚至在今天仍然长销不衰,将这些作品结集出版可以更为直接、具体地抓住目标读者,唤起他们的热情,实现规模化购买。

浙江文艺出版社的《老舍小说》、《鲁迅小说》、《冰心小说》、《巴金小说》,南海出版公司的《钱钟书选集》,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格林童话全集》等是对名家作品的再度开发,将名家的作品规模化地推向市场。正在流行的畅销书作者的作品也可以结集出版,其作用与历史上的名家作品的结集出版相同。作家出版社的《海岩电视小说书系》,群众出版社的《海岩文集》,江苏文艺出版社的《席绢纯情作品集》、《池莉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村上春树文集》,接力出版社的《刘墉精品书坊》等就是将流行作者的流行作品结集出版。

三、多版本群体化

有些经典的图书,由于其不可替代的文化、知识和欣赏价值,占据着庞大的市场。经典图书是天空中的月亮,独一无二,不可比拟,同类图书及其模仿者基本对它构不成威胁,反而要在它的光辉下借光闪烁。正由于此,经典图书往往通过多版本实现群体化发展。

据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数据,2002年市场上流通的图书中,《红楼梦》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岳麓书社等26个版本。《三国演义》有长江文艺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等24个版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长江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漓江出版社等18个版本。《我的大学》有漓江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5个版本。《飘》有河北教育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漓江出版社等6个版本。《呼啸山庄》有长江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等9个版本。《简爱》有河北教育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等12个版本。大凡经典作品,基本上都是多版本并存。

经典作品还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演绎、阐释实现群体化出版。《红楼梦》的相关作品有《红楼梦导读》、《红楼梦诗词解析》、《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红楼梦识要——宋淇红学论集》、《红楼梦之谜》、《红楼一家言》、《老版本——红楼梦宝藏》等。《三国演义》有《三国演义导读》、《漫话三国演义》等。

正在流行的畅销图书,也存在多版本的群体化。海岩的《你的生命如此多情》有群众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两个版本,他的《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有群众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三个版本。《大宅门》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两个版本。《漂亮朋友》有北京燕山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和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三个版本。

四、模仿群体化

模仿群体化是指对畅销书(或经典图书)在内容上或风格上进行模仿,使畅销书实现群体化。模仿群体化从模仿主体来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畅销书的出版社或作者对畅销书的模仿,另一种是对他人畅销书的模仿。前者可以称之为准系列化,后者通常称之为跟风出版。

无论是准系列化,还是跟风出版,它们在性质上是一样的,即都是在一种图书畅销后,对该种图书的模仿。从表面上看,模仿群体化与系列群体化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它们基本上都是对某一需求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开发。优秀的模仿图书与被模仿的畅销书,在客观上就构成了一个系列群体化图书集合。但是,模仿群体化与系列群体化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它们的区别主要是:

1.系列群体化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模仿群体化则是一种偶发的临时性的行为;

2.系列群体化是创造性劳动,模仿群体化则是一种模仿行为,缺乏创造性;

3.系列群体化是多种图书的一揽子计划,模仿群体化一般只是对一种畅销书的模仿;

4.系列群体化是有序的,一般由一个出版社来完成,模仿群体化则是无序的,往往是多个出版社的自发行为。

系列群体化是有意识的群体化出版行为,模仿群体化是对系列化的有效补充,是对那些本来可以系列化而没能系列化的图书出版活动的有效补充。比如《学习的革命》,在它开辟了素质教育市场之后,本可以继续推出《学习的革命之二》、《学习的革命之三》等,但是,它没有继续发展,仅到此为止,这就为别人来摘桃子创造了机遇,模仿群体化迅速展开,一批以“革命”冠名的书相继出笼。《素质教育在美国》和《哈佛女孩刘亦婷》之后,也有一批“素质教育在××”“××女孩×××”之类的图书模仿跟进,十分壮观。

模仿或仿造是最简单的一种生产方式,制造一部畅销书难,但模仿一部畅销书要容易得多。模仿或跟风出版是出版实力较弱的出版社进行原始积累的捷径,它追求的是短期的高额利润和对市场的迅速渗透。

模仿群体化从模仿客体来看,可以区分为内容群体化和风格群体化。

1.内容群体化

内容群体化是指对畅销书的主题进行模仿,对其内容重新组合、搭配和选材;或者从另外的角度、广度或范围对畅销书主题及其内容进行新的阐释。

内容群体化是模仿群体化,甚至图书群体化的重要形式。它是针对细分市场的主体需求,在畅销书的牵引下,给予充分挖掘,提供全面服务。在个性化竞争时期,在畅销书的作用日益凸现的今天,一部图书的畅销往往带来一个模仿式的内容群体化。我们说一部畅销书可以开辟一个市场,但只有一部畅销书,还无法把这一市场固定化、定型化。准确地说,一部畅销书只是昭示了一个细分市场的存在,但它本身的力量还难以把这一市场从整个市场中细分出来,市场细分化的工作就是由畅销书的内容群体化来完成的。

据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数据,2002年市场流通的图书中,有关某一主题的内容群体化图书比比皆是,这些图书与其他图书鲜明地区别开来,自成一统,构成一个明晰的细分市场。有关张爱玲的图书有《张爱玲传》、《张爱玲传奇——临水照花人》、《张爱玲评说六十年》、《张爱玲与胡兰成》等。有关知青的图书有《中国知青部落》、《中国知青梦》、《中国知青民间备忘文本》。有关领袖的图书有《我的伯父》、《我的伯父》、《我的父亲邓小平》、《我的父亲刘少奇》、《我的父亲》。有关曾国藩的图书有《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成大事的九九个方略》、《曾国藩智慧》、《曾国藩的幕僚们》、《曾国藩面经》、《挺经》等。有关小布什的图书有《小布什通往白宫之路》、《小布什问鼎白宫》、《小布什和他的家族》。与《大宅门》相对应的有《老宅门》。与《三重门》相对应的有《走出三重门》、《九重门——跨越三重门后的青春岁月》、《我们的留言:致韩寒》。与《绝对隐私》相对应的有《未必隐私》、《回家》、《情证今生》、《倾听夜色:新都市女性情感小说集》。与《花季?雨季》相对应的有《花季女生》、《随笔花季诗旅》、《花季心雨》、《花季宣言》、《花季有约》等。有关北大的图书有《北大才女》、《北大女生》、《北大情事》、《北大情书》、《北大新才女书》、《北大往事》、《北大遗事》等。与《谁动了我的奶酪》相对应的有《就动你的奶酪!》、《我能动谁的奶酪》等。有关刘晓庆的图书有《刘晓庆成名之谜》、《我把刘晓庆送上法庭》、《谁把刘晓庆送进牢房》等。

2.风格群体化

风格群体化指的是当一种具有鲜明风格的图书畅销后,其他图书通过对这一风格的模仿而实现群体化。比如《老照片》畅销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照片”图书。

被模仿的风格可以是创作思路,可以是编排技巧,也可以是装帧设计及印制特色。风格群体化不追求主题的一致,但对主题也有一定的要求,即它可以用该风格来表现自己。从严格意义上讲,与风格群体化图书相对应的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细分市场,而是在各个细分市场之内,横截出一个需求来。风格群体化是对内容群体化的一种裂变,它可以从原有的细分市场中挖走一部分读者,也可以因其风格特色而扩大了这一市场。

自《老照片》以后,图书市场进入了读图时代,以图文或漫话为风格的图书日益增多。据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数据,2002年市场流通的图书中,图文风格的图书有《图文本——诗经》、《图文本——宋词三百首》、《图文本——唐诗三百首》、《我的父亲——图文版》、《中国古代笑话的人生智慧》(图文双解)、《唐诗三百首评注》(全图本)、《唐诗三百首——绘图本》、《宋词三百首——绘图本》以及《名家配画诵读本——唐诗三百首》、《名家配画诵读本——唐宋词三百首》、《名家配画诵读本——元曲三百首》、《名家配画诵读本——古文二百篇》。以漫话为风格的图书有《漫话红楼梦》、《漫话人生》系列图书、《漫话三国演义》等。

字库未存字注释:

图书出版范文篇4

关键词:出版企业;建设;图书生产服务平台;思考

1图书生产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随着数字技术与出版融合的发展,互联网为整个信息传播生态链带来了巨大变革,学术图书的传播方式也随之多元化,图书生产服务平台逐渐进入出版企业的视野,它具有信息公开、流程简化、数据共享、多元集成、智慧增值等特色,凸显了信息化数字出版和工业化传统出版的密切融合。建立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图书生产服务平台是一种较为迫切的变革,也是出版企业创新的重要举措。本文尝试以提升图书生产为切入点,以服务编辑和销售为延伸,从图书生产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入手,探讨未来图书生产服务平台建设的目标和构想。1.1图书生产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1.1.1出版企业转型的需要。过去,出版企业是以纸质出版物规模化生产为主,单一型结构,规模化生产,依靠扩大规模取得稳定利润。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出版企业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运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手段对传统出版业务进行改造。同时,图书电商的迅速崛起,使得市场份额对出版企业利润的影响逐渐加大。这些都促使出版企业在提供纸质图书的同时,通过图书生产服务平台,丰富与图书关联的图片、视频、知识,增加个性服务、增值服务和特色服务,以吸引读者,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向知识库商、专业知识服务商、数据仓储商的转型升级。1.1.2销售渠道竞争的需要。互联网时代出版企业的销售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新华书店和民营书店面临着图书电商的冲击。图书电商正以7×24小时不间断服务、多媒体展示宣传、线上线下融合以及物流快速响应等优势而迅猛发展,它产生的虹吸效应,也迫使实体书店触网转型,由传统销售渠道向阅读体验服务转变。以上这些变化,直接导致图书销售之外的数据需求不断增多、不断提前。宣传语、出书时间、封面效果、试读章节以及视频展示等数据直接影响着出版企业的发展,系统化、自动化、多样化的资源生成和资源整理平台自然而然进入了出版企业的视野。1.1.3图书内容生产的需要。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也是接受者,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发现作者、读者和内容,必然需要一个筛选和落地的平台。传统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内容资源的选择、组织和创新[1],拥有海量图书资源的出版企业本身也需要一个平台,从而利用信息技术对大量的消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数据背后的信息和价值,以读者需求认知、社会价值取向、图书资源积淀为出发点,对已有内容资源进行价值判断、优化整合与深度开发,形成内容的核心竞争力,将闲置的资源重新盘活,再次创造全新的出版价值。1.1.4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的需要。即使互联网时代的电子书出版是大势所趋,纸质图书出版也不会消亡,二者间是相互依存、互为增长的关系。纸质图书要想长足发展,就必须在“颜值、响应、交互、绿色”等方面下足功夫。首先,网络销售平台是个大卖场,必须做到你有我优,你优我美,发挥平台集约的功能,不断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趋势,不断完善、创新设计理念和方法;其次,市场竞争按照自愿交易原则进行,比的不是企业的强弱、大小,比的往往是效率,这就需要平台完成生产协同,拓宽服务能力,缩短衔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出版企业利用平台生产数据提前选择、定位生产厂家,及时调整生产布局,提高响应速度;再次,出版企业通过平台借用电子书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优势,线上线下结合,挖掘阅读潜力,提高立体阅读水平,实现“产品+服务”的模式;最后,出版企业利用平台的数据共享和流程简化,减少设备等待、资金占用、人员交叉、资源消耗等弊端,支持环保,逐步实现绿色增长。1.1.5风险控制的需要。利用图书生产服务平台的全流程、全封闭、全时空的特点,实现文件数据、业务数据、运行数据、感知数据、社交数据的智慧循环和无限增值,依据相关模型条件完成智慧诊断,为科学决策、合理预测和客观评测提供直观数据和分析结果,规避出版企业在生产、运营、审计、廉政等方面的风险。1.2平台建设的可行性。1.2.1技术。互联网从数字时代进入数据时代,正在迈向智能时代,网络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各种软硬件产品不断涌现,为出版企业生产服务平台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国家推进“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国家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同时,也将促进出版企业发生颠覆性、革命性的变化,不断历练成为强企。1.2.2实用。出版企业通过建立图书生产服务平台,可弥补原有内容资源分散多、关联少、均衡差、需求大、管理弱、类型单一的缺陷,盘活并整合历史资源,共享数据,完善供给;也能打破时空,协同生产,拓展链条,再造流程;还能跨界联合,服务多元,满足定制,按需印刷,推进融合。

2图书生产服务平台建设目标与思考

2.1目标。图书生产服务平台是以内容资源为核心,采取集中管理、永久存储生产过程资源,数据库化和碎片化内容资源的生产模式。围绕内容资源的生成、转化、更新、增值、传输和,融合OA系统、ERP系统、社厂互联、移动APP等,实现资源建设、资源加工、资源应用和资源保护的统一,打造资源统筹、生产管理和应用为一体的目标方案。2.2思考。图书生产服务平台的建立既从根本上变革了出版企业现有的生产模式[2],还会使生产流程变得更加可控,分工更加明确,协同成为可能。具体实施方案如下。2.2.1资源生产建设。资源生产建设是按照标准统一、管存分离、动态更新、结合网络的原则,通过智能标引工作,实现Word文档自动转成XML文档、XML文档自动排版、版面精细调整及创建个性化模板的功能[3]。由此,把出版资源建立起关联,形成资源网,科学规范管理。同时,为出版企业奠定数据基础,为应用提供底层数据服务。资源建设应包括素材库、产品库、自媒库、行为库和增值库。素材库,包括字库、图片库、音频库及视频库等基础资源,以合法购买和点值交换的方式组建素材库。产品库,包括封面文件库、插图文件库、排版文件库、印刷文件库、版式文件库、宣传存档文件库、化学(含药学)分子式库等,将平台链接的封面设计公司、插图设计公司、排版制作公司完成的图书数字资源,进行规范搜集、科学分类、网络传输以及格式整理。自媒库,包括照片、视频、音频等,通过搜集个人拍摄的风景、人物和活动照片,链接论坛、网站和即时通讯,整理没有被采用的设计稿件,用来满足资料参考、设计借鉴等,并杜绝版权纠纷。行为库,包括用户的操作行为、偏好、时间、联系、位置等,收集用户的产品评价,以移动APP和物联技术收集感知数据、社交数据。增值库,包括章节(篇章)库、索引库、试题库、目录库、词典库、年鉴库、行业库,对图书文件进行排版反解、拆分提取、深度标引、数据挖掘、分类检索,将资源属性信息进行结构化、知识化、碎片化。2.2.2资源生产加工。资源生产加工是以资源为中心,打通图书生产上下游通道,充分满足终端应用。解决图书作者、责任编辑、责任设计和设计公司在OA系统、ERP管理系统及移动APP中检索调阅、社厂互联、网络存取、协同办公的问题,跨越苹果操作系统与其他计算机操作系统,联系出版企业内外,方便快捷寻找目标资源,定向发送相关文件或开放存储目录,并完成任务下发、生产协同、数据交换和平台交互。具体如下:(1)管控串联。图书生产服务平台依托ERP管理系统,增强控制能力,优化整体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应对规模扩大和管理复杂的变化,防范经营风险。(2)协同互联。图书生产服务平台依托ERP管理系统,打通业务全流程和全时空,提升业务板块协同效能,不断补充生产文件数据、业务数据和运行数据,完成资源的同步建设。(3)交互物联。图书生产服务平台利用二维码技术、RFID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软件设计对接ERP管理系统,其中包括用户认证、原料管理、生产加工、仓储运输、溯源查询、销售渠道、用户反馈和系统管理。(4)碎片关联。图书生产服务平台依托ERP管理系统,管理排版文件、PDF文件、图片、音视频、试题等各类出版资源,通过关联重点词、热点词、条目(包括市场信息、作者信息、版权信息等内容),使用数字化内容全文智能检索技术,实现智能主题词匹配,建立资源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网状关联关系,形成资源网,完成知识关联。(5)平台丝联。图书生产服务平台以资源生产为核心,连接资源生产、加工、的上下游,完成控制和协同,在网络环境下建立作者、编辑、审稿、校对、质检、生产、营销、仓储、物流等多个协同工作的子平台,使处于不同时间、空间的作者、编辑、设计、校对、质检、生产、营销、仓储、物流、读者、维权等环节同步或异步处理出版素材、信息流、物流。2.2.3资源生产应用。资源生产应用将解决资源缺乏统一管理、资源利用率不高、出版形式单一等问题。通过数据全生命周期汇集处理,实现智能循环、无限增值,推动全生态圈发展,实现资源的多元化、碎片化的生产与传播,用数字技术推动内容的保存、展示和传播,规范业务流程,提升内容资产质量及价值,满足个性化内容服务的需要。(1)文件数据。文字调用,把内容资源按市场不同需求,重新组织生产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数字产品。营销宣传,提供新书预告、章节截取、图片发送、生产信息等服务,满足电商销售需要。生产阶段的营销,通过不同媒体展开前期预热宣传,多平台之间进行内容移交,实现图书的推广,在保证覆盖率的同时,提高精准率。平台联动,实现前中后期的立体阅读和营销,同时获取读者数据、书目和评论文章。版权保护,用数字技术对特定文件进行授权和控制。通过内容封装、版权保护、授权控制等,支持多元渠道推广。软片工艺,采用电子软片代替传统胶片进行图书印制,推广CTP工艺,满足定点印刷、异地印刷和数字印刷的需求,提高图书印刷质量和生产效率。图片识别,利用智能技术,实现文字配图、物品辨别和侵权预判。(2)业务数据。图书追溯,包括生产过程追溯和产品流通追溯,通过追溯完成对图书的正向、逆向或不定向的信息跟踪,实现全产业链的控制。纸张采备,运用大数据,结合纸厂生产计划和材料库存,进行合理预测和科学决策,实现最少的资金占用和调控。电子账单,将账单转变为电子格式,然后通过手机、互联网、ERP系统传递给用户,节约社会资源。动态监控,以图书生产状态为基础,通过网络系统对图书生产的入口、出口、阶段、物料、结算和风险,进行实时、智能和全程监控,及时发现问题,保障生产。(3)运行数据。目标考核,通过质量、周期、成本及规范等多维指标,进行客观评测。生产布局,分析生产特点、销售特点,完善生产布局,适应新形势下的图书生产。企业定位,以产品入库、销售为起点,逆向评测企业,为企业生产能力和特色定位。材料配送,以最优路线、最佳数量等,完成材料配送,节省社会资源。(4)创意体验。提供个人创意特区,通过语音技术、模拟技术等,完成版式、封面、包装设计,提供自助设计、自主内容、自主组装等自助式服务,通过数字印刷按需生产,融合线上线下,提高客户参与度,增强客户体验。(5)流程再造。在资源生产建设、加工、应用及保护中,以流程的产生、发展和结果为研究对象,以质量、周期、成本、颜值、交互和响应,正向和逆向判断管理节点的到位情况,完成智能诊断,持续不断提出方案,调整生产流程和改造技术运用,优化再造流程(6)应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基础条件刚刚开始,正处于比较浅度程度和准备阶段,将给出版企业的内容生产、生产方式等带来革命性变化[4]。人工智能可打破多媒体信息之间的界限,实现跨模态处理,如:在理解图像和文本语义基础上,实现图文互动,自动为一段文字配图,自动为一个图像生成描述性文字。2017年美国计算机学会会刊《ACMTransactionsonMultimediaComputing,Communications,andApplications》最佳论文奖授予微软亚洲研究院一篇关于图文排版自动生成算法研究的文章,文章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可计算的自动排版框架原型,通过对以下关键问题的优化,如视觉空间的重配、心理学中的色彩和谐因子等把视觉呈现、文字语义、设计原则等领域专家的先验知识集成到一个多媒体计算框架内,实现视觉文本版面自动设计[5]。(7)智能衍生。图书生产服务平台的智能衍生是对内容资源进行分层、拆零、组合、附加、关联、挖掘,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增值及优质服务。通过智能识别不同结构类型的知识条目,完成知识关联,盘活历史资源。2.2.4资源生产保护。出版企业是图书资源的供应商和管理者,支撑着资源生产建设、加工、应用,要在版权控制、文件控制、运行控制方面做到万无一失,充分利用加密、授权、监控等管理手段实现远端定向和生产管控。(1)文件加密。为保证文件的安全性,PDF或PS格式的印制文件需要加密工作,使合作企业在固定环境、固定设备、固定时间完成解密,并对文件的入库、审核、加工、存储、传输、加密、印制授权等过程进行数字化管理和安全控制。(2)异地管控。用图书生产服务平台进行协同办公、客户管理、视频检查、物料管理、结算管理等,整合信息,列出任务状态,跟踪当前状态、经历阶段、完成情况、任务统计等,让资源关联与生产同步进行。(3)运行保障。成立机构,对平台建设进行统一管理、部署和协作,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布置,降低各个平台建设的成本[6]。确立标准,制定信息资源的统一制度与标准,避免出现互不兼容、各自为政的现象,保障平台共享和运营。安全技术,加强安全技术的应用,采用加密技术、病毒防范技术、跟踪检测技术等,实现平台的安全运行。基础设施,操作系统、网络设施、服务器、存储环境等采取集群结构、异地部署、多网接入,保证封闭和安全,实现高效运行。

3结语

总之,不管阅读方式如何改变,人们的求知欲望总是在与日俱增,读者迫切希望图书产品在便捷性和文化性之间取得最优平衡。不管出版形式如何变化,内容资源永远是出版企业的根本优势。图书生产服务平台以其数据共享、访问轻松、管理优化、界面友好的优势,涵盖内容资源的生产建设、加工、应用和保护四大模块。作为桥梁连接了读者、作者、销售商、出版企业和跨界企业的图书生产服务平台,通过优势互补和不懈努力,最终促进出版企业实现从图书的生产商向知识库商、专业知识服务商、专业学术内容服务商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彭彦.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化盈利之路:路径依赖与产业链延伸的博弈[J].出版发行研究,2014(10):33-35.

[2]刘红霞,沈锡宾.重塑生产流程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的能力[J].科技与出版,2017(6):19.

[3]刘红霞,沈锡宾.重塑生产流程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的能力[J].科技与出版,2017(6):20.

[4]喻国明.人工智能是互联网下半场核心技术[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7-10-24(007).

[5]王晓光.人工智能与未来出版[J].科技与出版,2017(11):5-6.

图书出版范文篇5

一、辞书包括语文类辞书、专科类辞书、综合类辞书。专科类辞书根据专业分工原则,继续由相应的专业出版社出版。语文类辞书中少数民族文字与汉语对照辞书由各民族出版社负责出版。本《规定》所调整的辞书出版业务范围是指除专科类辞书、少数民族文字与汉语对照辞书以外的辞书出版业务。

二、自本《规定》实施之日起,出版业务范围中无辞书出版业务,但超范围出版辞书的图书出版单位,一律停止辞书出版、发行业务。已出版辞书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新闻出版总署质量检查为合格的,方可继续发行。正在编辑加工的辞书,一律中止活动,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同意增加辞书出版业务后,方可继续出版、发行。

三、自本《规定》实施之日起,出版业务范围中无辞书出版业务的图书出版单位,申请增加辞书出版业务的,可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十七条向新闻出版总署提出申请。新闻出版总署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九十日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主办单位;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四、申请增加辞书出版业务的图书出版单位,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一)必须具备足够的编辑出版力量,原则上需成立专门的辞书编辑室,辞书编辑室的编辑人员不少于五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不少于一名;

(二)辞书编辑室的编辑人员,必须通过汉语、英语等相关语言学专业学习,获得本科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力,参加过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辞书出版业务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持证上岗资格;

(三)在图书质量方面,五年内无被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新闻出版总署处罚的记录。

五、申请增加辞书出版业务的图书出版单位,应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一)申请书;

(二)辞书编辑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明、辞书出版业务培训证明;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审核意见。

图书出版范文篇6

关键词:市场经济;图书出版;精品意识;精品战略

图书精品战略就是要通过精品图书的积累,形成图书精品群,由精品群形成名牌图书、品牌出版社效应,形成特色、阵势和规模,由此带动图书整体质量的提高。图书精品战略问题,是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出版业发展全局的关键环节,涉及我国未来出版业发展趋势和定向的战略政策,涉及出版社总体发展思路、整体设计规划、全面管理水平和职工整体素质等宏观问题。

一、精品意识是政治意识

精品图书必须经过市场检验,是为读者所喜闻乐见的优秀图书。同时,图书选题是图书出版工作的重要一步,图书选题的优劣决定图书质量的好坏,没有优秀的图书选题,就没有精品图书的出版。邓小平同志指出:“思想文化界要多出好的精神产品,要坚决制止坏产品的生产、进口和流传。”[1]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业的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决定了精品图书必须是那些能够正确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支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益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市场效益较好的优秀图书。精品图书是一种社会精神、先进文化的载体,是传播正确的思想观点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媒介,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伟大使命。因此,强化精品意识要求编辑必须强化政治意识,要有较高的政治修养和政治敏感度,在图书出版中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思想导向。要时刻注意政治学习,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自觉地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使策划的选题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出版的图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成为政治上合格的精品图书。

二、精品意识是质量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出版物的质量,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是形成精品和精品群的必要条件。质量意识与精品意识是密不可分的,没有高质量作保证,也就无精品可言。质量意识要求编辑在策划选题时对确定选题、物色作者、编辑加工、校对等各个环节都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选题,要选择质量最优的;作者,要选择在某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稿件,要是作者最得意的精华之作。在编辑加工和校对中更要认真细致,坚持“三审三校”制度,把差错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实践证明,质量差的图书是经不起市场和时间考验的,没有质量意识的提高就没有精品图书的出版,实施精品图书带动战略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三、精品意识是品牌意识

品牌图书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具有形成传世之作的根本品质,是图书精品意识的集中体现。出版社图书的品牌问题实际上也是一个重大的出版战略问题。在当代中国出版业中,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图书出版业的中心问题。品牌出版社是出版品牌图书的重要条件,品牌图书是形成品牌出版社的基础,只有更多的精品图书和品牌图书传世,才能形成和铸造出出版社的品牌形象。因此,要把培育品牌图书的工作贯穿到从确定作者到写、编,以至成书的全过程。在积累品牌图书中,强化出版品牌图书的策划意识,制定品牌战略的长远规划和目标,反对浮躁和急功近利,以使从整体上推动品牌出版社的形成。品牌图书要创新,要有意识地分析出版社的优势所在,摒弃面面俱到的传统观念。将出书范围定位于专一市场,集中优势力量做好某一类或几个门类的选题,强化自己的出版特色,努力成为专业领域的知名品牌出版社,多策划出版品牌图书、品牌图书群,从而推动图书精品战略的顺利实施。

四、精品意识是市场意识图书出版工作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图书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图书市场也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图书是否具有生命力,是否具有“卖点”,不仅取决于它的思想能否反映时代呼声,展现时代精神,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还取决于该书的选题策划能否依据市场规律办事,是否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作为图书出版工作者,必须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以市场为导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以对科学理论的渴望和对知识技术的期盼为目标,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出版适销对路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精品图书,努力实现图书出版的市场扩张和效益扩张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

五、精品意识是形象意识

精品是出版社的形象产品、无形资产,是图书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也是出版社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新的出版形势下,作为注意力资源的出版形象已成为出版经营中的一种重要资源。良好的出版形象是保持出版社特色、出版精品图书的精神支柱,是出版社繁荣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出版社核心竞争力中重要的、不可或缺少的组成部分。良好的出版形象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重要纽带,出版社一旦树立了良好形象,就可以赢得广大作者和读者的信任和支持,就能够拥有一批高层次的作者。经常出版一些高质量、高层次的精品图书,也就会拥有一大批稳定的、可以持续开发的读者资源,从而形成图书出版的良性循环。良好的出版形象是一种特殊的凝结剂,具有深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够充分调动出版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好地释放和发挥蕴藏的出版潜能,大大提高精品图书出版的工作效率。因此,出版社应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准确的形象定位、有效的形象策划和传导,进而通过优势的扩大、形象的完美、无形资源的增加、知名度的提高,推动图书精品战略的实施和出版社的健康持续发展。这里还应强调指出,在注重精品意识是实施图书出版精品战略问题的同时,还必须强化通过建立精品图书的生成机制和实施图书精品战略,出版大批量的精品图书,形成不同层次系列的精品图书群,将图书出版工作带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的意识,以便在图书市场的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应从五个方面思考对策:

1.抓好图书选题开发工作。这正如新闻出版界人士邓本章指出的:“成功的选题策划是优质高效图书出版的前提。在选题策划上能否棋高一着,是衡量一个出版社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出版社能否在激烈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2]

2.抓好品牌出版和品牌建设。出版品牌是出版竞争的产物。对此,原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指出:“正如其他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靠优质品牌取胜一样,出版社在找到市场定位之后,主要以出版品牌来显示和巩固自己的出版特色。”[3]从这一角度说,抓好品牌出版和建设,必须以高质量的图书赢得读者、赢得市场。

3.抓好重点图书的组织和出版。重点图书的出版不仅反映一个出版社的出版能力,而且反映一个出版社的风格和特色,对于提高出版社的声誉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把策划重点图书选题视为选题策划工作的重要任务。

4.全面提高图书出版质量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图书市场的竞争最终就是图书整体质量上的竞争。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图书的政治质量、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装帧质量和印刷质量的检查力度。努力推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带动整个精品图书的生产,全面提高图书出版的整体质量水平。

5.建立科学有效的出版运行体系。在图书出版运行过程中,必须努力改变传统出版体系中以工作性质划分部门为基础的单向运作流程。因此,新闻出版界人士邓本章指出:“要建立一种动态出版运作机制,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激励、制约等环节的新的运行机制。把出版行为中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对象、出版策略和出版途径、人力资本、时间分配、资本运作和效益预测纳入整个精品图书出版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三卷,1993.145.

图书出版范文篇7

关键词:书展;少儿图书

截至2019年11月,西安书博会、北京国际图书展、上海童书展等几大图书盛会相继落幕,异彩纷呈的活动为全国各地的读者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阅读盛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各出版社在给祖国献礼的同时,也展出了各自出版的优秀图书。就少儿图书板块来说,2019年的书展透露出了一些新的信息,少儿图书的出版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简述如下。

一、全出版行业布局少儿图书尤其是少儿文学图书出版

2019年的各大书展给人一个强烈的信号:少儿图书板块再也不是专业少儿图书出版社的专有领域,全出版行业都在布局少儿图书尤其是文学图书出版。早在2017年,全国500多家出版社,除30多家专业性极强的出版社外,均涉猎少儿图书出版[1]。在2019年,这一数字有增无减。一些传统的出版大社,也都开始在少儿图书板块发力,争夺少儿图书市场份额,且主要集中在少儿文学领域。几年以前,人民文学出版社依托自身出版优势,设立了少儿分社——天天出版社,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少儿图书出版领域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无论是其选择的作家还是出版的作品,都显示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2019年书展上,作家出版社也发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一整套少儿文学名著“小书虫读经典”进军少儿图书市场,出手即为大手笔。这套少儿文学名著几乎囊括了古今中外知名作家的重要作品,装帧设计也极为考究,势必会对少儿图书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在国家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一方面孩子依然是阅读纸质图书的主力军,少儿图书是支撑图书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另一方面少儿图书板块的竞争日趋激烈,且处于无序状态,未来不排除少儿图书板块有重新洗牌的可能。

二、原创少儿科普图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部分重量级作品崭露头角

在少儿图书出版领域,科普板块长期以来饱受诟病。一方面少儿科普图书以引进版为主,无论在知识结构上还是在认知方式上,都与当下的小读者有不小的错位;另一方面原创科普图书由于从业人员的水平问题,陷入“有科无普”或“有普无科”的尴尬境地[2]。原创少儿科普图书,一直是少儿出版的一块短板。从2019年的书展情况来看,以中国大百科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大型出版社,开始有意识地介入少儿科普图书的出版。中国大百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儿童太空百科全书》《中国儿童地图百科全书》等图书,从其展出的产品来看,尤为注重知识的迭代更新,甚至已经延伸到了目前较为前沿的太空探测、AI智能等;图书的编著者也由原来的科普作家过渡到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既保证了科学的权威性、严谨性,同时由于其受教育程度较高,文字水平也不差,基本上达到了“科”与“普”相契合的要求。这些图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下少儿科普图书的水准。这得益于全民阅读背景下,行业精英有意识地俯下身段为孩子进行创作[3]。当各行各业的精英都有意愿主动投入到为孩子创作图书的事业中,并为之做出切实的行动,原创少儿科普图书必将会迎来一个无限光明的未来。

三、绘本呈现普及化爆发式增长,但又存在很大的误区

当下都习惯将图画书称为绘本。从2019年的书展现状来看,凡是出版少儿图书的出版社几乎都出版绘本,放眼望去,所见图书80%以上均为绘本,既有引进绘本,也有原创图绘本,品种繁多,良莠不齐。与十年前乃至几年前相比,绘本呈现出一种普及化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普及化是就出版者和读者的接受度而言,爆发式则是指绘本的品类而言。绘本的巨量增长一方面是因为其入门门槛貌似很低,另一方面是其定价相对较高,看得见的经济利益是绝难抗拒的诱惑。然而总体来看,绘本尤其是原创绘本的出版存在很大的误区。绝大多数绘本粗制滥造,没有遵循图画书的创作规律进行深入的打磨,达不到公认比较经典的图画书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的水平,它们更多的是一种变相的故事书。诸如将中国的成语、典故以及一些现代作家的童话等改编成绘本,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绘本,充其量只是精装彩绘定价高的故事书而已,而且就其内容来说也没有改编的必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绘本还是少儿图书出版比较青睐的领域。对少儿出版本身来说,相关部门或从业人员需要专门对绘本这一形式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引导出版社回到合理的创作出版道路上来。

四、成人文学作家转型创作儿童文学作品,且队伍逐渐壮大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儿童文学是文学界的“小儿科”,难登大雅之堂。成人文学作家与儿童文学作家各守一摊,约定俗成,互不打扰。但近十年来,随着少儿文学图书在市场上持续的强势表现,不仅儿童文学作家马力全开,知名作家硕果累累,新人新作渐露峥嵘,而且成人文学作家也尝试涉足儿童文学领域,且队伍逐渐壮大[4]。在2012年前后,《藏獒》的作者杨志军开始创作广义的少儿文学作品,比如《骆驼》等,其主要读者对象是青少年。后来,他又创作了《海底隧道》《巴颜喀拉山的孩子》等儿童文学作品。近些年来,一些知名作家也开始转型写作儿童文学作品,读者年龄段逐渐下移。其中最典型的作家是张炜,他近几年出版了《寻找鱼王》《少年与海》《海边童话》等多部儿童文学作品,大有彻底转型之势。另外,阿来以《三只虫草》开始了探索转型之路;刘玉栋也转向儿童文学创作,出版了《泥孩子》《月光舞台》等作品。在2019年书展上,作家刘亮程的《倾听大自然》、徐则臣的《青云谷童话》、裘山山的《雪山上的达娃》赫然在列,这表明创作转向的作家队伍又扩大了。成人文学作家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对少儿图书出版来说是一件好事,既可以提升儿童文学作品的精神高度,拓展儿童文学作品的题材广度,又可以增加儿童文学的深度和厚重感,从而促进儿童文学的飞跃发展。话说回来,其实文学本没有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的严格划界,也就没有作家身份的严格区分,当一个民族最优秀的作家都踏踏实实地为孩子们去创作,这又何尝不是一大幸事呢?

五、传统文化日益受到推崇,但少儿图书出版遭遇瓶颈

传统文化日益受到少儿图书出版的青睐和推崇,传统文化元素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少儿出版领域。相对于前几年一提传统文化,必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来说,2019年书展,少儿图书板块主要在两个方面体现了传统文化:一个是汉字,另一个是节气。汉字是汉语文化的载体,从文字切入,探寻传统文化的本源意义,是出版社目前着力在做的一件事,如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字是画画是字》《会说话的汉字》,现代出版社出版的《给孩子的四季书法课》等。而二十四节气是传统文化最接现代社会地气的表现形式,因其可感性,自然受到出版社的推崇,不同的版本纷纷面世,如海豚出版社出版的《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接力出版社出版的《二十四节气旅游绘本》等。除此之外,更多的与传统文化沾边的少儿图书是对历史的改编、重述,“讲给孩子的××”占据半壁江山,多是戏谑,文化价值有限。不过,也有出版社开始向历史纵深挺进,如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良渚文化五千年》一书,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进行了积极探索。文字与节气固然很重要,但文字只是传统文化的工具性载体,节气也只是传统文化最浅层的表现形式,传统文化所蕴含中国精神及其底层的逻辑才是文化传承的重中之重[5]。

少儿图书出版在传统文化领域需要拓展出版空间与范围,突破传统文化的出版瓶颈,创新出版形式,真正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书展反映的是出版行业在某一时段内的工作动态,既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和展示,也是对未来工作的探索和期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019年书展反映的这几个变化,在未来几年的少儿图书出版领域,一定会有新的变化和调整,需要出版社和相关从业人员积极地关注、预判,探寻更好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方能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参考文献:

[1]王琳.对话出版人卢俊:少儿本土原创是绝对主流[N].北京晨报,2017-05-23(8).

[2]刘晓军,刘莉,韩义雷.青少年科普能否走出“有科无普”怪圈[N].科技日报,2011-03-28(9).

[3]翟丽莎.少儿科普出版的“困”与“解”[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5-28(12).

[4]束沛德.成人文学作家也给孩子写作[N].中华读书报,2014-06-04(15).

图书出版范文篇8

【正文】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流通渠道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传统的营销模式下的图书市场在萎缩,而直销作为传统营销模式的一种补充,现在已经逐步成为主动开拓新渠道、肩负赢利目标和战略考虑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

图书流通渠道是出版社实现经营目标必须依赖的物流、商流的媒介和枢纽。各家出版社都是利用多种渠道分销本社图书的。现在出版社传统的销售渠道主要是新华书店和民营书店。对出版社来说,新华书店省级批发店,省会城市店,还有信誉良好的民营批发店都是最重要的客户群体,对于这些重点客户,每个出版社都投入大量的精力来维护,对于交通发达、销售量大、相对专业的零售书店,出版社也会尽可能地直接供货。但是,图书的上架率越来越不尽如人意,书店退货不商量,图书折扣越压越低,回款周期越拖越长,出版社的资金链条被销货商越缠越紧,图书批发商和零售商为应对渠道之间的竞争,采取价格手段致使传统渠道成本不断攀升。这些都是传统销售模式市场占有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图书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现有的销售模式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才能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能不能直接找到专业图书特定的读者群,并直接把他们需要的书卖给他们呢?直销,这种曾被认为最古老的商业销售模式,开始在图书市场的竞争中显示出了其迅猛发展的前景。例如销售额占到了世界图书市场销售额的1/3的美国从1993年至2003年10年间,传统的销售渠道批发和零售书店的市场占有率下降了13.2个百分点,而直销增加了17.5个百分点。我国的图书俱乐部、网上书店等直销形式,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规模的渐进过程。自2002年起,一些大型出版社开始建立直销中心,出版社也出现了新的部门——直销部(直销中心)。清华大学出版社、法律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中信出版社等也相继成立了直销部,将图书的批销与直销业务分开经营,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图书直销业务。

对于出版社来说,直销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从最初的邮购业务,发展到后来的系统渠道,还有一些出版社的自办书店或连锁店,这些都属于直销的范畴。但是,传统的直销和现在的直销中心在理解和应用上都相去甚远,改变原有的直销理念,为每一本书找到它最终的目标读者,直接向他们投递相关图书信息并形成销售,是现代直销的终极目标。从销售对象这个层面上可以把直销分为邮购、系统直销、网上直销、数据库营销、团购。其中邮购和系统直销是出版社的传统直销模式,但有必要增加新的内容和进行深层的开发创新;而网上直销、数据库营销、团购这些新的直销模式,就更需要出版社研究开发和使用,使其为图书营销的市场调研、选题策划、营销渠道和信息收集这四大环节服务。

邮购

作为出版社最古老的一种直销方式,近年来业务量一直保持着稳定发展的状况,总量上略有提高,但与出版社整体提高的比例相比,呈下降趋势。目前读者选择邮购方式购买图书的动机主要有三种。一是因地理等各方面原因,当地书店网点不多,读者难以买到满意的图书;二是等着急用但在当地一时难以买到;三是成套图书使用过程中出现缺失,希望通过邮购进行补配。从读者的角度出发,邮购需要多付出一笔邮费,增加了经济负担;同时担心图书在邮购过程中出现节外生枝的状况,产生破损,错寄等;最重要的是邮寄的速度过慢,很难满足读者迫切的要求。但出版社也有苦难言。出版社因为担心遇到“野蛮读者”提出无理要求或是收到书后死不承认要求再次寄书等难缠问题,坚决死守款到发书的原则,使速度变慢。邮费偏高、成本负担过重,邮寄手续繁琐也是出版社并不热衷邮购业务的原因。发达国家的直销图书占其图书销售总量的4%至8%,其中一半业务是通过邮购实现的,而中国这一数字连1%都不到,这说明邮购业务的潜力还很大。要想业务保持稳定并不断增加,就必须有一些新思路、新措施。首先出版社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这项业务,不能只满足于坐等,不能只会寄书,要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增强服务意识,尽可能满足读者的要求。第二,解决好出版社的诚信问题,提高邮寄的速度,根据“当当书店”近几年的跟踪调查,拒绝付款的读者还不到总数的3%,这说明读者的素质还是很高的,因此出版社大可不必为这3%而因噎废食。第三,利用各种方式图书的有效信息,尤其是网络这种速度快、费用低、辐射面广的方式,正好解决了邮购业务开展中信息传递和对外宣传的难题。第四,有重点地抓“偏僻”地区的邮购业务,因为这些地方书店少、图书种类少,对邮购业务的需求量也就相对较大。

系统内直销

系统渠道一直是出版社重要的销售渠道。许多出版社的系统直销的总额占到出版社销售总额的相当比例。甚至一些专业性图书出版社充分利用了作者资源,如系统、部门的包销图书,它因其回款周期短、风险小而受到出版社的青睐。系统渠道关键在于“发现”,过去,系统销售是发现“成品”,也就是说系统已经有了出书意向时才被出版社发现,这种“发现”容易出现一个系统出书,多家出版社争抢的局面,争抢的结果必然是费用增加,利润降低,成功的可能性自然也就不大。如果我们提高“发现”的含金量,针对系统的需要为其策划图书,把市场运行中的一些策划方式用在系统图书的运作上,进行系统图书的策划,在系统还没有出书意向之前,出版社策划一个选题并使其接受,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系统销售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系统图书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图书的内容专业性和针对性都很强,销售对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内读者群体,如何利用这种优势,针对相近的其他系统及潜在的目标读者群体推销,以实现一种图书的二次销售,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销售形式,应引起出版社的极大重视。系统渠道的维护、系统图书的策划、系统图书的二次销售以及对系统渠道的深度开发和精耕细作,都是出版社直销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甚至可以参与一些信息收集、前期策划等工作。网上直销

网上直销是补充传统销售渠道的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我国大部分出版社网站建设还在摸索的过程中,且建立网站更多的是利用互联网形象。出版社在社内网上书店的建设方面之所以没有积极性,是因为每个出版社的图书品种太少,单独建立一个网上销售系统,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维护,有些得不偿失。除非一些规模较大出版社,一般的出版社很难建立自己的社办网上书店。但是,据资料统计,2004年我国出版图书的品种达21万种,而国内大部分大型书店的上架能力也只在万种至几万种左右,这意味着许多图书从生产出来的那一天起,在很多地方就不可能获得上架机会,也就是说无法通过传统的销售模式与读者见面,销售又从何谈起呢?网络则是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办法。既然社办网上书店还不成熟,又必须靠网络实现图书的二次展示和销售,以补充传统渠道所无法达到的层面,就必须由单纯的网站建设转向建立联合发行渠道。将有共性的出版社联合起来,利用出版社的共性来增加规模,以补充单个出版社网站的不足,并降低网站建设和维护的费用,强强联合,形成合力。由人民出版社发起,多家出版社参与的网上电子商务平台“人民时空”网站已经取得了成效,这种以出版社为根基,以推进出版业网络信息化为目的的网上直销形式,得到了很多出版社的认可。

数据库营销

出版社建立数据库,形成数据库营销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一般出版社的数据库建设还停留在对渠道的管理和维护上。为每一个渠道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有利于出版社与渠道之间信息的双向畅通,但是出版社渠道的主体是图书发行的中间商,市场调研、信息反馈大多来自中间商,几乎接触不到终端读者,因为不了解终端读者的购买动机,所以就不能准确地反映图书市场的需求信息,用这种信息来作为出版策划的依据,显然是容易产生偏差的。而网上直销系统具有强大的信息采集与分析能力,速度快且准确率高,可以低成本实现即时交互式沟通。所以,在处理信息上,传统的图书信息沟通根本无法和网上直销系统相比。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终端读者数据库的建设和挖掘。既要重视图书信息快速及时地传递给读者,以达到宣传图书的目的;更要重视了解掌握大量的读者信息,并对读者进行分级,利用这些直接用户数据建立自己庞大的数据库系统,并根据反馈及时修订读者数据,就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有目的地重点新书和业内动态的图书信息。这样一来,图书信息的有了目的性,市场调研就多了准确性,信息收集渠道就形成了多样性,图书策划也就有了可靠的依据。再配合直销的其他手段,例如直接邮寄广告、网络营销、电话营销、人员推销等,出版社就可以更加积极主动,抓住每一个可能存在的潜在客户。有了数据库,为每一本书找到它最终的目标读者,直接向他们投递相关图书信息,这种直接快捷准确的沟通渠道将成为出版社社办发行的重要营销形式。

团购

图书出版范文篇9

【关键词】“一带一路”;图书出版;对外传播;“丝路书香出版工程”

在党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应运而生,这是当代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图书出版作为中国出版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一带一路”沿途国家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创新“一带一路”图书出版对外传播模式,对推动“一带一路”沿途民心相通和文化认同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现在,对“一带一路”图书出版对外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版界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当前“一带一路”图书出版对外传播现状

“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年10月提出以来,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瞩目。目前,关于“一带一路”图书出版的概念尚无明确界定,有专家指出,“一带一路”主题图书既包括针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专门研究的学术专著,也包括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风土人情的普及读物。随着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发展,“一带一路”主题图书的出版成为我国出版界的重点工作之一,“抓住有利条件、积极制定全局性的出版战略和运行计划”成为出版界的重要任务。目前,在“一带一路”图书出版相关的传播内容、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方面,出版界面临重要挑战,亟须创新和变革。1.打造具有针对性的传播内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品种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图书在图书出版界的积极策划下连续出版。中国版本图书馆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国出版单位共申报出版“一带一路”主题图书520余种,首次半年即超过500种,共有161家出版单位参与“一带一路”主题图书的策划出版,这表明参与“一带一路”主题出版的机构数量创下近年新高,并反映了“一带一路”主题出版的广泛性与高参与度。然而,由于“一带一路”沿途国家众多,文化习俗多样,并涉及复杂多样的宗教文化和民俗习惯,层次多样的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范式,这给“一带一路”图书出版对外传播带来极大挑战。学者徐稳提出,当前“一带一路”的文化传播缺乏直面现实状况的意识和勇气,仅仅从主观传播意向出发,导致主观倾向性过强,没有意识到文化传播的目的是通过探析传播受众的心理认同和接受,以更好地实现传播受众的愿望。因此,笔者认为,在“一带一路”图书出版中,应该充分调研传播受众的文化习俗、宗教习惯、价值理念、爱好兴趣等需求,避免传播内容的重复单一性,突出对外传播的多元性和合理性,挖掘“一带一路”图书出版的潜力。2.加强内容和主题传播,拓宽传播途径“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0多个国家,各国家民族众多,政治环境、人文风情差异巨大。因此,在加强“一带一路”主题宏观研究的同时,我国出版界积极加强对“一带一路”沿途国家与区域多种内容和主题的传播,如已出版的《新海丝路上的印度尼西亚与中国》《中亚国家发展报告》《俄罗斯及中亚西亚主要国家油气战略研究》等,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途国家与区域的经贸对接提供了资料支撑。还有最近出版的“筑梦‘一带一路’”系列多语种图书,与以往的“一带一路”主题图书相比,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了很大变化。从内容上看,这系列图书表达更加言简意赅,能有效展示“一带一路”发展状况和文化内涵;从形式上看,这系列图书包括16本小册子,方便传播,增强了“微传播”时代的动态阅读体验。相关调查显示,“一带一路”沿途广大受众认为,通过这种阅读形式的产品,能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当今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受众和媒体的关系互动化、信息内容泛众化,以及信息传播范围扩大化,给当前“一带一路”图书出版带来重大挑战。如何创新传播途径,打破以往单一传播途径造成的文化视野的束缚,使“一带一路”沿途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形成紧密联系,是摆在出版界面前的重要难题。3.创新传播方式,保证受众体验“一带一路”沿途国家众多、文化多样,蕴含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包括中华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基督教文明、印度文明和希腊文明等。“一带一路”图书出版界关注现实情况,在图书内容上力求融合交流,在图书形式上力求互联互通,并采用了多语言翻译、影像传播、音乐沟通等多元形式。从翻译角度来看,各国翻译出版的中国图书,除英、法、俄、西、阿5种联合国工作语言之外,还有如孟加拉语、巴什基尔语、波斯尼亚语、巴斯克语等46种非通用语种,基本上囊括大部分“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语种,充分考虑了“一带一路”受众的阅读需求。但必须指出的是,我国当前的“一带一路”图书出版传播方式仍比较刻板,输入过多,交流过少;同质过多,差异过少;自我过多,他者过少。这种文化传播模式只是单方面的输出性宣传,没有充分重视传播受众的特殊需求、差异和兴趣,传播方式过于单一刻板,缺乏相应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无法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二、“一带一路”图书出版对外传播创新探索

为“一带一路”建设开启了新征程,也为“一带一路”图书出版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指出,我们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跨越发展进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努力打造中国文化名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当代中国的文化创造进一步融入世界文明进步的潮流中”,这对“一带一路”图书出版传播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版界也在创新传播方式上做出了积极尝试,比如在创新文化传播模式中独具特色的“丝路书香出版工程”。这是2014年12月5日正式获得批准立项的中国新闻出版业唯一进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项目,规划设计到2020年,重点项目主要包括5大类8项,涵盖重点翻译资助项目、丝路国家图书互译项目、汉语教材推广项目、境外参展项目、出版物数据库推广项目等,基本上构成了较为完整系统的产业链,是与时俱进的动态系统发展工程。以下将围绕“丝路书香出版工程”谈谈出版界如何进行图书出版对外传播模式的创新和探索。1.关注传播受众需求,创新主体间性对外传播模式当前互联网的兴盛和新媒体的发展,使“一带一路”图书出版传播模式更加灵活,我国出版界和“丝路书香出版工程”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自建传播平台,积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数字媒体传播,打造主体间性传播模式。主体间性传播是指打破以往“主体—客体”模式的单向线性文化输出方式,更多地关注不同受众的主体需求,创新基于多个文化主体的相互交流、相互吸引、共融互动的传播模式。比如,“丝路书香工程”资助了由中国知网提出的“中英文丝路文化数据库多国合作项目”,积极搭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知识文化多国共享平台,打造特色文化与艺术作品数据库、丝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信息及其研究成果数据库、丝路国家国情数据库等,还通过开发数字文化地图,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相应的服务。可见,“丝路书香出版工程”充分运用新媒体优势,搭建技术媒体平台,通过传播主体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文化的传播,通过共同的文化记忆实现“丝路精神”的传播和弘扬。2.丰富传播途径,拓展对外传播渠道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和期待。“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积极丰富多种传播途径,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一带一路”沿途传播受众的需求,并运用他们熟悉的语言和概念体系,阐释丝路精神和中华文化内涵。《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公布的“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公示名单显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分别公布了3批重点翻译资助项目,全国共有100多家出版机构985个项目入选“丝路书香出版工程”重点翻译资助补贴,翻译语言包括俄文、印尼文、阿文、土耳其文、波兰文、马来文等30多种丝路沿线语言,基本覆盖了“一带一路”大多数国家。“丝路书香出版工程”除了开展翻译出版资助项目,还积极在“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和地区建立海外分支机构。2016年,“丝路书香出版工程”资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以色列建立分社机构,由此,首家中国出版社落户以色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充分融合当地语言资源,运用英文、阿拉伯文和希伯来文翻译自己社的优秀图书,积极关注当地人的文化需求。随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以色列的邻国——约旦建立分社机构,接力出版社在埃及建立分社机构,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黎巴嫩建立分社机构,这些都是我国出版机构充分借助“丝路书香出版工程”力量的成”倡议的重大项目,规划设计到2020年,重点项目主要果。这些分支机构以“丝路书香出版工程”为契机,积极与当地出版机构合作,充分发挥当地人员、语言和渠道等方面的优势,为增强“一带一路”沿途国家人民的相互交流合作、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丝路精神做出了重要贡献。3.融合多方资源,打造对外传播系统体系“丝路书香出版工程”以弘扬丝路精神为宗旨,通过利用自身的高平台、多资源优势,聚集“一带一路”沿途政府、科技及人文等资源,在平等交往、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和合作,打造“一带一路”图书出版对外传播的体系。在“丝路书香出版工程”和国家扶持启动资金的积极推动下,that's阿文中国数字内容运营平台通过与埃及出版商协会、阿拉伯出版商协会等8家战略合作伙伴合作,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阿语数字内容运营平台,为促进“一带一路”中阿合作和交流提供重要的数字阅读和信息服务。“丝路书香出版工程”这种融合多元的传播方式,对加强“一带一路”图书出版的传播和塑造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三、创新“一带一路”图书出版对外传播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图书出版是加强“一带一路”沿途文化交流、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有利于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一带一路”沿途文明互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历史责任和传播使命。因此,创新“一带一路”图书出版传播模式,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积极传播融合互动、博大包容、与时俱进的和合理念,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有利于提高“一带一路”倡议知名度,推动“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长远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一带一路”图书出版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丝路历史和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状况的主要渠道,在提高“一带一路”倡议的知名度、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发展,“一带一路”倡议陆续受到新加坡、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巴基斯坦、老挝、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人民的积极欢迎,还得到中亚、西亚、中东欧等国家人民的赞赏与回应,俄罗斯与蒙古国甚至以“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方式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这展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版界应创新“一带一路”图书出版传播模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共赢、共享的和谐理念,调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的积极性,为“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第二,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充分调动“一带一路”沿线传播受众的积极性,打造“一带一路”图书出版传播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图书出版作为“一带一路”沿途文明互鉴的重要窗口,要充分关注传播受众的需求和价值观念,有针对性运用语言、影像等形式展现传播受众所能接受的内容,创新传播方式,既要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成果,发出中国声音,又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调动“一带一路”沿途传播受众的积极性。出版界要以人为本,通过“一带一路”这个重要沟通桥梁,搭建融合包容的发展平台和和合框架,深化“一带一路”沿途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强传播受众主体的责任担当意识,共同打造“一带一路”责任共同体。第三,有利于弘扬和合理念和丝路精神,协调“一带一路”建设中涉及的多方面利益和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力保障和精神动力。“一带一路”图书出版为“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和地区加强文化交流、学术沟通、知识积累和成果提供了重要的智力平台。出版界通过创新传播理念,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内在的和合理念,在承认不同事物的矛盾、差异和冲突中,将各个不同因素和不同事物融合在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对立统一的“和合体”之中,通过求同存异、协调沟通,最终达到和谐境界。这种和合传播理念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纵深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0多个国家,这些沿线国家民族众多,宗教信仰多元化特征显著,文化风俗多种多样,并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会体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及思维模式都具有极大的差异,需要出版界正确处理沿线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民之间、社会与自然之间、文化与发展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因此,“一带一路”图书出版不能是单方面的输入,应打造和谐系统的“和合”传播体系,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EB/OL].(2017-10-18)[2018-03-01].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18/c414305-29594530.html.

[2]王丽.“互联网+”时代“一带一路”文化传播模式探析[J].理论月刊,2017(10).

[3]陈丝纶.创新传统传播形式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浅论微传播时代的“一带一路”外宣图书出版[J].对外传播,2017(8).

[4]何明星.“一带一路”国家、地区中国图书翻译出版的现状与应对[J].出版广角,2015(12).

[5]2016年“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公示名单[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08-01.

[6]左志红.人大社勇闯“一带一路”[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01-22.

图书出版范文篇10

【正文】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流通渠道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传统的营销模式下的图书市场在萎缩,而直销作为传统营销模式的一种补充,现在已经逐步成为主动开拓新渠道、肩负赢利目标和战略考虑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

图书流通渠道是出版社实现经营目标必须依赖的物流、商流的媒介和枢纽。各家出版社都是利用多种渠道分销本社图书的。现在出版社传统的销售渠道主要是新华书店和民营书店。对出版社来说,新华书店省级批发店,省会城市店,还有信誉良好的民营批发店都是最重要的客户群体,对于这些重点客户,每个出版社都投入大量的精力来维护,对于交通发达、销售量大、相对专业的零售书店,出版社也会尽可能地直接供货。但是,图书的上架率越来越不尽如人意,书店退货不商量,图书折扣越压越低,回款周期越拖越长,出版社的资金链条被销货商越缠越紧,图书批发商和零售商为应对渠道之间的竞争,采取价格手段致使传统渠道成本不断攀升。这些都是传统销售模式市场占有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图书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现有的销售模式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才能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能不能直接找到专业图书特定的读者群,并直接把他们需要的书卖给他们呢?直销,这种曾被认为最古老的商业销售模式,开始在图书市场的竞争中显示出了其迅猛发展的前景。例如销售额占到了世界图书市场销售额的1/3的美国从1993年至2003年10年间,传统的销售渠道批发和零售书店的市场占有率下降了13.2个百分点,而直销增加了17.5个百分点。我国的图书俱乐部、网上书店等直销形式,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规模的渐进过程。自2002年起,一些大型出版社开始建立直销中心,出版社也出现了新的部门——直销部(直销中心)。清华大学出版社、法律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中信出版社等也相继成立了直销部,将图书的批销与直销业务分开经营,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图书直销业务。

对于出版社来说,直销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从最初的邮购业务,发展到后来的系统渠道,还有一些出版社的自办书店或连锁店,这些都属于直销的范畴。但是,传统的直销和现在的直销中心在理解和应用上都相去甚远,改变原有的直销理念,为每一本书找到它最终的目标读者,直接向他们投递相关图书信息并形成销售,是现代直销的终极目标。从销售对象这个层面上可以把直销分为邮购、系统直销、网上直销、数据库营销、团购。其中邮购和系统直销是出版社的传统直销模式,但有必要增加新的内容和进行深层的开发创新;而网上直销、数据库营销、团购这些新的直销模式,就更需要出版社研究开发和使用,使其为图书营销的市场调研、选题策划、营销渠道和信息收集这四大环节服务。

邮购

作为出版社最古老的一种直销方式,近年来业务量一直保持着稳定发展的状况,总量上略有提高,但与出版社整体提高的比例相比,呈下降趋势。目前读者选择邮购方式购买图书的动机主要有三种。一是因地理等各方面原因,当地书店网点不多,读者难以买到满意的图书;二是等着急用但在当地一时难以买到;三是成套图书使用过程中出现缺失,希望通过邮购进行补配。从读者的角度出发,邮购需要多付出一笔邮费,增加了经济负担;同时担心图书在邮购过程中出现节外生枝的状况,产生破损,错寄等;最重要的是邮寄的速度过慢,很难满足读者迫切的要求。但出版社也有苦难言。出版社因为担心遇到“野蛮读者”提出无理要求或是收到书后死不承认要求再次寄书等难缠问题,坚决死守款到发书的原则,使速度变慢。邮费偏高、成本负担过重,邮寄手续繁琐也是出版社并不热衷邮购业务的原因。发达国家的直销图书占其图书销售总量的4%至8%,其中一半业务是通过邮购实现的,而中国这一数字连1%都不到,这说明邮购业务的潜力还很大。要想业务保持稳定并不断增加,就必须有一些新思路、新措施。首先出版社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这项业务,不能只满足于坐等,不能只会寄书,要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增强服务意识,尽可能满足读者的要求。第二,解决好出版社的诚信问题,提高邮寄的速度,根据“当当书店”近几年的跟踪调查,拒绝付款的读者还不到总数的3%,这说明读者的素质还是很高的,因此出版社大可不必为这3%而因噎废食。第三,利用各种方式图书的有效信息,尤其是网络这种速度快、费用低、辐射面广的方式,正好解决了邮购业务开展中信息传递和对外宣传的难题。第四,有重点地抓“偏僻”地区的邮购业务,因为这些地方书店少、图书种类少,对邮购业务的需求量也就相对较大。

系统内直销

系统渠道一直是出版社重要的销售渠道。许多出版社的系统直销的总额占到出版社销售总额的相当比例。甚至一些专业性图书出版社充分利用了作者资源,如系统、部门的包销图书,它因其回款周期短、风险小而受到出版社的青睐。系统渠道关键在于“发现”,过去,系统销售是发现“成品”,也就是说系统已经有了出书意向时才被出版社发现,这种“发现”容易出现一个系统出书,多家出版社争抢的局面,争抢的结果必然是费用增加,利润降低,成功的可能性自然也就不大。如果我们提高“发现”的含金量,针对系统的需要为其策划图书,把市场运行中的一些策划方式用在系统图书的运作上,进行系统图书的策划,在系统还没有出书意向之前,出版社策划一个选题并使其接受,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系统销售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系统图书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图书的内容专业性和针对性都很强,销售对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内读者群体,如何利用这种优势,针对相近的其他系统及潜在的目标读者群体推销,以实现一种图书的二次销售,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销售形式,应引起出版社的极大重视。系统渠道的维护、系统图书的策划、系统图书的二次销售以及对系统渠道的深度开发和精耕细作,都是出版社直销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甚至可以参与一些信息收集、前期策划等工作。[page_break]网上直销

网上直销是补充传统销售渠道的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我国大部分出版社网站建设还在摸索的过程中,且建立网站更多的是利用互联网形象。出版社在社内网上书店的建设方面之所以没有积极性,是因为每个出版社的图书品种太少,单独建立一个网上销售系统,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维护,有些得不偿失。除非一些规模较大出版社,一般的出版社很难建立自己的社办网上书店。但是,据资料统计,2004年我国出版图书的品种达21万种,而国内大部分大型书店的上架能力也只在万种至几万种左右,这意味着许多图书从生产出来的那一天起,在很多地方就不可能获得上架机会,也就是说无法通过传统的销售模式与读者见面,销售又从何谈起呢?网络则是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办法。既然社办网上书店还不成熟,又必须靠网络实现图书的二次展示和销售,以补充传统渠道所无法达到的层面,就必须由单纯的网站建设转向建立联合发行渠道。将有共性的出版社联合起来,利用出版社的共性来增加规模,以补充单个出版社网站的不足,并降低网站建设和维护的费用,强强联合,形成合力。由人民出版社发起,多家出版社参与的网上电子商务平台“人民时空”网站已经取得了成效,这种以出版社为根基,以推进出版业网络信息化为目的的网上直销形式,得到了很多出版社的认可。

数据库营销

出版社建立数据库,形成数据库营销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一般出版社的数据库建设还停留在对渠道的管理和维护上。为每一个渠道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有利于出版社与渠道之间信息的双向畅通,但是出版社渠道的主体是图书发行的中间商,市场调研、信息反馈大多来自中间商,几乎接触不到终端读者,因为不了解终端读者的购买动机,所以就不能准确地反映图书市场的需求信息,用这种信息来作为出版策划的依据,显然是容易产生偏差的。而网上直销系统具有强大的信息采集与分析能力,速度快且准确率高,可以低成本实现即时交互式沟通。所以,在处理信息上,传统的图书信息沟通根本无法和网上直销系统相比。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终端读者数据库的建设和挖掘。既要重视图书信息快速及时地传递给读者,以达到宣传图书的目的;更要重视了解掌握大量的读者信息,并对读者进行分级,利用这些直接用户数据建立自己庞大的数据库系统,并根据反馈及时修订读者数据,就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有目的地重点新书和业内动态的图书信息。这样一来,图书信息的有了目的性,市场调研就多了准确性,信息收集渠道就形成了多样性,图书策划也就有了可靠的依据。再配合直销的其他手段,例如直接邮寄广告、网络营销、电话营销、人员推销等,出版社就可以更加积极主动,抓住每一个可能存在的潜在客户。有了数据库,为每一本书找到它最终的目标读者,直接向他们投递相关图书信息,这种直接快捷准确的沟通渠道将成为出版社社办发行的重要营销形式。

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