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14:58:43

图书馆

图书馆范文篇1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图书馆;服务

1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解读

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初具雏形[1]。次年,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标志着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始走向和谐理性发展的新时代。200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在顶层设计层面加快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均等化服务理念得到进一步深化。2013年,《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目标[4]。2015年,《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等问题做出了全面部署。由此可见,我国对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要求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

笔者以“公共图书馆”“均等化”为关键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所有学术论文进行检索,共得到相关研究文献200多篇。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看,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建设从2008年开始受到图书馆界专家学者的关注,此时学者们探索的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现状、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布局等。自2010年起,关于均等化服务的研究论文数量激增,在2014年达到高峰,2010—2014年间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均等化服务的路径选择。2015年后,关于均等化服务的研究有所减少,研究领域扩展到均等化服务模式的构建等方面,研究成果逐步走向深入。目前,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相关理论研究较为深入,相关的实践研究和案例分析论文也较多。2.1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内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阐明:“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新、文化产业和版权部负责人戴奥克拉奥女士将其简明而全面地表述为“我们必须保证让世界上每个角落的每个人都有书读”[6]。中国图书馆学会发表的《图书馆服务宣言》指出:“图书馆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为天职,图书馆致力于为全体读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学者们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也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林碧英认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可以保障居住其中的所有人都能就近获取知识、信息、文化资源及其他图书馆服务[7]。洪凯认为,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均等化是指公共图书馆能够为所在社区公众提供平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众公共文化权利的平等[8]。张正认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就是政府大力发展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保障广大群众平等地享受图书馆服务[。9]。笔者认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简单地说就是让每个人都拥有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让每一个人在同一标准上实现机会的均等。2.2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问题与对策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建设主要面临财政和立法保障体系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10]。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公共服务、图书馆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据统计,2015年全国人均购书费最高地区(7.65元)与最低地区(0.27元)之间的差距高达27倍[11],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原则。与此同时,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服务均等化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和施行。例如,2011年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出台,国家财政对免费开放给予了大力支持,使我国公共图书馆向服务均等化目标迈出了坚实而具有跨越性的一步。据统计,2016年我国公共图书馆共有3,153家,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77家,增长率为2.5%;2016年,国家投入2,917亿元用于文化事业建设,比2012年增长了40.6%;2017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施行,使公共文化服务在法律层面得到了保障。2.3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建设经验和实现路径。为了实现服务均等化目标,于良芝、邱冠华等总结了公共图书馆的基层图书馆建设、总分馆建设、区域性服务网络建设等模式[12]。温州、苏州、无锡、东莞、深圳、江阴、嘉兴等地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走在全国图书馆的前列,不少学者对这些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理论联系实践研究。此外,肖希明提出,公共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是推进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构建网络服务平台提供数字化服务将极大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13]。

3湖南图书馆推动均等化服务的举措

3.1提高免费开放水平。近年来,湖南图书馆积极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整合公共空间,调整业务布局,提升服务效能,为读者营造舒适便捷的阅读环境。该馆根据读者需求和业务发展需要进行空间改造,开辟了第二学习室,为读者提供安静、舒适、优雅的集学习与休闲于一体的阅读环境,年服务读者约30万人。此外,该馆还将盲人图书馆和老年图书馆合并,将综合借阅室与文学图书借阅室合并,迁移女子艺术阅览室并重新布局,使读者感到更加舒适和便捷;新增了自助办证机,使办证更加简便快捷;对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进行改造,将自助图书馆的面积和图书量扩大了一倍,成为湖南省面积最大、最舒适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3.2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湖南图书馆利用该馆专题图书馆的特色资源优势,结合时令节气、国家重大节日及社会热点,开展了丰富多彩、分龄分众的阅读推广活动。其中,“新春文化庙会”已经举办11年,成为该馆广受社会各界赞誉的活动品牌;“学雷锋”系列活动、“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以及“庆六一”“迎中秋”“敬老月”活动都彰显了该馆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满足了读者多层次的文化需求,营造了“书香湖南”的浓郁氛围,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2017年年初,该馆策划组织了“湖湘气派•濂溪一脉”纪念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系列活动,同时联动社会各界及全省20多家市县公共图书馆,有数百万读者参与了此次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湖南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3.3加强特殊群体服务。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既要体现满足城乡居民的平等阅读权利,又要体现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因此,湖南图书馆精心打造了未成年人图书馆、老年图书馆、盲人图书馆、女子图书馆等专题图书馆,积极探索分龄、分众、分级的阅读推广模式,针对不同读者群量身打造“湘阅一生”品牌活动,不仅满足了读者差异化的文献信息需求,还为具有相同阅读心理与习惯的读者营造了交流空间。该馆根据青少年读者的不同年龄段和阅读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活动,如少儿绘本、国学、社会经典图书等导读活动,策划了“实现中国梦•小追梦人培育计划”,包括“开心故事绘”“经典课堂”等创意活动;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加强基础阅读促进工作,开展把爱传递到远方———农村书屋援建活动,不断扩大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辐射面。此外,该馆还注重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如:与芙蓉区教育局签订《共建阅读基地合作协议》,为中小学图书馆的阅读活动提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该馆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关爱特殊群体,开展新技术应用培训、阅读辅导、送书上门、网络服务等,致力于消除信息鸿沟,长期坚持为农民工、残障人士、社会边缘群体提供知识援助服务,使文化发展的成果切实惠及全民。3.4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公共图书馆应加强与博物馆、文化馆等其他公共文化机构的合作,加强公共文化资源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整合。湖南图书馆依托湖南省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湖南省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湖南省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等工作平台,在举办讲座、组织活动、馆际互借、两会服务等领域展开合作,促进了各馆的交流和发展。

4我国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的对策及建议

4.1强化政府职能,合理配置资源。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是政府的核心职能和重要政策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首要任务是强化政府职责,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构建服务型政府,充分展现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应进一步强化公共文化建设责任,以社会利益和公共需要为出发点,合理优化、配置公共文化资源,面向社会提供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此外,政府还应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合力,真正使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全民。4.2加强理论引领,推动实践先行。我国应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使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法律作保障,构建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公共服务职责分工制度,制定合理的供给模式和标准,同时建立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绩效评估体制和机制,确保均等化服务取得实效。上述一系列举措可以实现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公平获得公共文化服务。4.3深化改革创新,完善服务机制。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需要各级公共图书馆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和机制,改变以往“自上而下”的公共服务决策供给机制,实行政府、市场和社会全方位、多元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参与机制,积极探索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和社会化供给方式,通过社会的广泛和积极参与,不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5结语

图书馆范文篇2

不少高校图书馆面对新环境已经尝试新的探索,早在2012年就有许多高校敞开图书馆的大门,欢迎社会读者前来阅读。如2012年暑期,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代表全国41所高校,向全国高校发出倡议并郑重承诺定期设立校园开放日,向社会免费开放图书馆。四川高校图书馆也于2014年12月1日启动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首批公布了11所面向社会试点开放的高校;青岛图书馆推广24小时开放,市民在高校图书馆也能借阅相关图书。这些区域性、高校性的免费阅读场所的开放,为阅读型社会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阅读营销概念界定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营销所下的定义是“市场营销是关于构思、货物和服务的设计、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规划与实施过程,目的是创造能实现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简而言之,营销就是以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和欲望为目的,将潜在交换变为现实交换的经营过程。从图书馆的角度来看,高校图书馆阅读营销是指高校图书馆以充分调研了解读者需求为前提,在图书采购、流通、借阅、宣传等日常工作中融入营销理念,结合各类阅读营销活动,以吸引高校读者进馆阅读和利用为根本目的,将读者潜在的阅读需求转化为现实阅读活动的过程。有需求才有市场,满足社会、市场、用户的需要是一切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图书馆虽为非营利性组织,但要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需要进行阅读营销。可以选定本校的师生用户,根据不同层次、年龄、专业的用户,将读者的阅读习惯、信息等进行搜集、归纳、整理、分析,了解他们的阅读需求和发展趋势。以此为基,分析市场环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对营销的影响,从中挖掘出市场机会和面临的挑战,利用定期和长期的相关活动,及时、高效地调整、宣传本馆的资源和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阅读中引入营销理念的必要性

(一)高校图书馆文献利用率有待提升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已渐渐具备多学科、多载体、多语种、资源丰富、无缝链接的馆藏体系,为高校师生的产、学、研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大部分大学生对图书馆网站、电子阅读、参考咨询、馆际互借、外文期刊等比较了解,但是对某些电子资源或相关服务(如电子阅读、在线图书馆员咨询服务、有声书籍)等的认知度不够高,对这些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大部分用户对图书馆的认知度停留在“书”与“建筑”的印象,而不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信息资源与服务”。河北联合大学主校区图书馆对2010~2012年文献利用率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文献利用率在平均值30%以上,而农业科学、武器工业,原子能技术、水利工程等利用率远远低于平均值。前苏联规定一般图书馆的藏书利用率要达到140%~300%,日本市民希望达到400%,而我国图书馆藏书的利用率平均只有30%。显然,我国图书馆的藏书利用率还是很低,读者借阅图书册次数相对太小或读者借阅图书册次数一定时,馆藏图书基数相对过大。丰富的文献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不仅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更是失去了图书馆的本来效用。因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引入阅读营销的理念,提升文献利用率,发挥文献资源的最大价值。

(二)当前大学生及国民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读书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阅读完善了人格,提升了素质。博览群书是培养阅读能力和增强人文气息最便捷的办法,是不断进步和继续教育的基础活动。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下属的大学生阅读委员会和阅读与心理健康委员会进行了涉及39所大学,4078位人数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人每年阅读量在5~10本,甚至“10本以上”,24%的人能够做到按计划阅读。那么,国外高校学生的状况如何呢?据《光明日报》载,美国大学生平均每周的阅读量是500~800页。此外,国民阅读状况虽然逐年递增,但是与国外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根据“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成果,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与2012年的4.39本相比,增加了0.38本;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的2.35本增加了0.13本。国民图书阅读量远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和以色列的64本。阅读水平不高很容易导致社会文化水平下降,价值观扭曲。高校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塑造和完善阶段,多吸取前人优秀的文化和知识的精华,才能不断地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体系,更好地抵制不良诱惑。因此,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摇篮和殿堂,更要利用阅读营销这个手段,吸收更多的读者,发挥国家和社会赋予的应有作用。

(三)高校图书馆阅读营销机制不够健全

高校图书馆阅读营销机制是指营销工作程序、效果和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有效运转,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整体,贯穿于图书馆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图书馆阅读营销机制是吸引读者阅读的核心内容,对于推进阅读工作的全校化乃至社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图书馆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在长期传统的工作体制中形成了“坐等读者上门”的工作习惯。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意识有了很大的改观,如不断利用网络媒介主动为读者提供各种便捷的途径进行借阅,但是大部分还仅局限于一些特别的服务,还没有将营销理念与日常的工作程序相结合,营销形式也比较简单。笔者通过访问国内相关高校的图书馆网站,发现大部分高校的首页能够直接链接数据库、读者服务等,且很多高校与其他高校合作的意识强烈,能够成立专门的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有的图书馆还定时开展“阅读疗法”、“阅读月”等相关活动,但是几乎没有一所图书馆成立一个专门负责本校图书馆的具有营销职能的机构,也没有开设营销学的相关课程对图书馆员进行营销知识的培训,更别说建立图书馆阅读营销机制了。在图书馆阅读中引入营销理念就是要逐渐完善高校图书馆的营销机制,有助于图书馆以营销式的主动态度,将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宣传工作日常化,发挥图书馆的最佳效益。

(四)信息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发展面临新挑战

在网络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今天,仅仅动动鼠标就可以得到信息的因特网更像一个“巨型图书馆”,满足用户各种各样的需求。用户面对着的是海量的信息资源和无限的信息获取途径,而不必仅仅依赖于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属于90后的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对各种新事物好奇、探索的阶段,相对于在传统图书馆的书架上、电子资源中寻找文献,更多的大学生更喜欢在百度、知乎、豆瓣等搜索平台中直接输入问题寻找答案。此外,基于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空前发展的环境下,各种社交媒体的兴起也大量占用原本属于大学生阅读的时间。根据有关调查显示,高校网络用户中大三以上的学生100%上网。早在2008年斯坦福大学对本科生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每天使用电脑的时间超过4小时。现在新技术与新应用不断出现,如果没有严格的时间规划和强大的自制力,大学生很容易在漫无目的的网上冲浪中荒废时光。根据“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在新兴媒介中,人均每天上网接触时间最长。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上网时长为50.78分钟,比2012年的46.77分钟增加了4.01分钟。积极进行高校图书馆阅读营销,是克服网络信息时代下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实现图书馆“物尽其用”的最佳手段。

四高校图书馆阅读营销的策略探析

(一)创立舒适的阅读环境

阅读环境作为图书馆形象窗口,是影响读者阅读情绪和效率的所有外界力量的综合,是一个多层级的立体的系统,深受周围事物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构建一个与时俱进、安静优雅、馆藏丰富的高校图书馆阅读环境,是进行阅读营销的第一步。资源上,应注意资源种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资源电子化,载体多元化,充分满足读者需求;装备上,高校图书馆应该布局合理,装备协调,张贴鼓励性、启发性的字画、名人古训,同时配备诸如电子阅览器、自助借还机等先进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在色彩搭配上,图书馆色彩体系应该简洁、明快、营造一种宁静、祥和的阅读感觉,不能够太复杂或夸张,影响读者的阅读心理;在采光上,根据阅览桌的位置、高度和空间的大小为读者提供适宜的照明环境,避免光线过明或过暗,巧妙地利用充足的自然光线,节约能源。流通书籍的摆放应该整齐有序,定时做卫生工作,对于未整理上架的图书及时在网上作说明,减少读者找不到图书的概率。有破损、污渍、涂画的图书应及时修补、清理,形成热爱图书的氛围。通过以上多管齐下的方式,构建阅读资源多元化、阅读设备现代化、阅读空间个性化的新型阅读环境。

(二)成立阅读营销专属团队

高校图书馆进行阅读营销是一项战略工程,不仅需要整体、系统的规划活动,还需要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提供保障,及时对营销成果进行科学化的量化评估和改进。目前,不少高校图书馆阅读营销活动往往仅有某一个部门负责,有的连专属部门都没有设置,只是在某些活动上偶尔进行相关的阅读宣传。一个专属的阅读营销团队应该涉及很多部门,高校图书馆可以寻求其他部门的支持,如校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等部门,既能贴近学生,了解学生需求,又能与图书馆保持联系,部门之间环环相扣,发挥各自优势所在,形成最终的营销合力;既能提供最基础的借阅活动,畅通阅读服务渠道,又能策划阅读营销活动、进行媒体宣传,每一个环节都应围绕吸引读者阅读为目的,为阅读推广服务。阅读营销团队的成员需要各种专业人才,如具有文字驾驭能力的荐读人才、擅长活动规划的策划人才、具有艺术细胞的美术人才、具有沟通能力的营销人才、熟悉网络媒介的操作人才。这些不同专业领域的人才聚集在一起,互相激发专业灵感,为高校图书馆阅读营销活动提供保障。这样全方位、与时俱进地将高校图书馆阅读营销与时代的个性结合起来,有助于阅读活动在高校学生读者群中真正推广开来。

(三)开通多维服务渠道

进行阅读营销渠道不应仅仅局限于图书馆内这一单维渠道,而应形成馆内宣传、网络宣传和校园宣传三维渠道合一,扩大图书馆影响力。首先,改变传统图书馆被动的服务模式,主动创造多种需求、开通多条途径服务读者,这是当代高校图书馆面临各种挑战时必须要认真考察和实践的部分。其次,应加强阅读营销网站的建设,设置阅读推广、读者推荐、互动交流等互动性栏目,开设名著、专业书籍导读和用户网上推荐栏目,突出个性化定制阅读,定时进行智能化推送。重视在新媒体上进行阅读营销,如微博、微信、博客等与图书馆网站的便捷链接,有助于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将读到的好书和受的启发第一时间分享到朋友圈,这也是吸引同龄学生进行阅读的重要途径。再次,积极开展移动阅读服务。手机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这一现象加强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这有助与图书馆“口袋化”地成为读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最后,高校图书馆应重视传统服务宣传的途径。在校园内制作海报或者在开展活动时宣传阅读活动;可在校园公告栏上张贴宣传;请学校各职能部门配合通知;在图书馆出入口展示排名靠前的书籍,吸引阅读注意力;利用电子屏幕进行新书的宣传;还可借助于校园广播等新消息。

(四)丰富阅读品牌活动

当代高校图书馆面对的阅读群体主要是90后,他们锐意进取,思维活跃,喜欢新颖、有创造性的事物。面对这样的群体,虽然许多高校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好书推荐、好书评论、书展、名师讲座、征文大赛等,但这些活动往往大同小异,周而复始,缺乏新意,很难吸引90后大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注重细分读者群,在保持传统活动的基础上,开办具有品牌性、辨识度高的活动。例如,开展名师讲座时,可以邀请当前最受大学生群体欢迎的专家、学者来交流经验,引导阅读;开展征文大赛时,可以结合知乎、豆瓣、人人等最受争议的话题来启发学生思考,从阅读中寻找答案;进行好书推荐活动时可以连接亚马逊、当当网等网上书店的部分功能,获取相关书籍的信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专业和不同需求,合理规划阅读营销,保证时间的协调性、稳定性、持续性。除了传统阅读营销活动的保留和改进,还应结合具体情景,丰富活动主题,开创新型品牌活动。可以借鉴其他高校图书馆的经验,进行阅读活动的推广。如台湾大学图书馆自编的微剧《早安,图书馆》,在网上广为流传;清华大学的《爱上图书馆》系列微电影也深受好评;武汉图书馆在2012年开展的“我眼中的图书馆”摄影比赛,提倡用细腻、独特的视角捕捉图书馆的一切;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开展修书爱书的活动等。这些活动有的是不断改进的传统活动,有的是与新媒体相结合的产物,这些活动更广泛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加深了对图书馆的感官认识,从认知上进一步靠近图书馆,有利于阅读的推广。

五结语

图书馆范文篇3

1信息时代图书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1.1为图书馆评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图书馆评估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图书馆统计,这主要是通过统计指标来实现的,科学的统计指标是图书馆进行评估工作的基本依据。通过对数据收集、分析、评价、反馈的过程,就是进行宏观指导和有效管理的过程。每一次图书馆评估,其结果都不同程度地促使业务经费的增加、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员配备更加合理,在整体上都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2是制定图书馆规划的基本依据精确的图书馆业务统计数据,能为上级领导和图书馆内部制定图书馆事业的政策和战略规划提供参考数据,并且还是评价和考核高校图书馆工作实绩的主要标准和依据。例如,电子文献的增加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我们原有的发展规划显得不切实际,需要对文献类型建设比例、服务方式、服务规模等进行调整。但这种调整同样也要以现实的各种统计数据等为基础,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朝着合理的目标不断进步。

1.3是图书馆基础工作的客观依据图书馆基础工作的开展,包括工作量的规定、采访编目、流通阅览等部门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图书采购、流通状况、馆藏建设,借阅书刊的数量及分布情况以及经费分配和人力资源配置等都需要统计工作提供的依据。而图书馆的基础工作本身,又是图书馆统计存在的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离开了图书馆基础工作,就没有了图书馆统计,反过来,离开了图书馆统计,图书馆基础工作的计量分析也就失去了依据。

1.4是图书馆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是指图书馆合理地组织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它需要有正确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来支持。统计工作在图书馆科学管理中有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的作用,一方面要为图书馆管理决策服务,一切的统计工作都要从管理需要出发;另一方面又要及时地为图书馆科学管理提供反馈信息,全面、准确地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制定新的决策,改善薄弱环节。

1.5是图书馆学研究信息的重要方法图书馆学研究的定量分析,就是建立在图书馆统计基础之上的。统计工作不仅可获得完整、精确、典型的材料,而且通过它可以反映图书馆量的活动,揭示图书馆的内在联系[1],特别在文献研究中应用统计方法已取得显著成效。因此,深入开展图书馆学研究,离不开统计工作。

2信息时代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变化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为图书馆统计工作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同时,也给图书馆统计工作带来了全方位的变化,第一,统计数据更加精确。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应用,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统计数据更加精确。第二,统计内容更加丰富。目前,随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上参考咨询服务的方式多种多样,如E-mail服务、Web表单服务、FAQ服务、BBS服务、特色数据库服务等,这些服务不仅方便读者利用信息资源,也丰富了统计工作的内容。统计工作已从传统的文献采集、分类编目、典藏保管、参考咨询拓展到文献数据库建设、文献下载、网页制作、网上信息分布、网络数据传输等网络电子文献服务工作方面[2]。第三,统计速度更加快捷。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统计工作大部分都是由计算机来完成的,一般只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省去了过去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第四,统计手段更加多样化。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手段的创新,也决定着统计手段的多样化,根据统计资料的内容、作用不同,可选择相应的方法。

3信息时代做好统计工作的对策

3.1加强组织领导管理图书馆主管领导对统计工作的支持和重视,将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开展情况和质量好坏。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图书馆的领导的统计观念不强、统计意识薄弱,把统计当作简单的工作来完成[3],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统计工作是无法发展的,图书馆各级主管领导要树立责任意识、转变统计观念,把统计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制定完整的统计规划,经常督促检查,具体指导。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做好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3.2完善统计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统计制度是图书馆科学管理的需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统计制度不应局限于过去的局面上,而应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有所变化,及时增加新的统计内容,不断完善统计制度。在信息时代,应加强读者咨询、网上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电子资源建设及资源共享方面的统计。一套完整的统计管理制度是开展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基础。

3.3进行科学统计分析图书馆统计工作不只是收集原始数据、整理、汇总和上报,最关键的是进行科学统计分析,它是提供图书馆统计成果的重要阶段。统计分析就是在统计指标明确、统计标准确定的情况下,运用统计方法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类研究,从而揭示矛盾、总结经验、改进工作的一种科学方法。只有把各项统计数据及时地、真实地、全面地进行科学分析,真正揭示出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内在本质和规律,这样才能实现图书馆统计工作的真实意义。例如,从图书馆采访工作的统计数据中,可以清楚的表明馆藏文献的结构、不同文献的等级结构及入藏文献的比例情况,这是合理分配资金、使资源结构达到最佳化的重要保证.;从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中的统计数据,可以反映出读者需求的变化和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工作的发展动态。

图书馆范文篇4

清楚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能力和范围。首先,图书馆广大员工专业技术能力水平的限制,导致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不足,这将直接影响读者获取信息的质量,许多读者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不得不从更多的渠道来获得所需的信息。其次,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行业,图书馆在这个行业中,是不是主角、能否承担自身发展的职责,关系到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前途。

关注网络环境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更加多样化,图书馆服务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检索,其内容越来越广泛。如个人数字图书馆、信息分类、信息定制、智能、数据挖掘、信息垂直门户服务和其他服务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手段呈现现代化。图书馆服务手段现代化,解放了原来繁重的手工劳动,实现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有序,高效,系统发展。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广大读者的各种服务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经过多年的积累,掌握了很多有价值的文件收集,整理,加工,检索技能,这些技能在一个巨大的信息浪潮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网络的普及、用户查询能力自我发展的今天,网络用户需要更多的导航服务,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实现了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互动,不再是严格的主动与被动关系,图书馆的服务空间更加广阔,读者所需要的服务开放时间更加灵活。

充分显示出现代图书管理的社会公共性、公益性和共享性

网络环境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用户是共享资源的最终受益者。同时,图书馆管理事业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业务。新世纪的图书馆只有积极参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才能充分显示出现代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公共性、公益性和共享性。作为图书馆的广大工作人员,只有拥有一定的网络信息获取能力和服务意识,才能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特别是那些文化教育水平比较高、喜欢读书的读者。

增强图书管理的社会职能,提高全民素质

图书管理的社会服务职能之一就是进行社会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图书馆社会教育的特点是:在网络条件下,广大的读者利用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借阅图书、进行知识信息咨询、网络培训等。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成为各种信息资源的交换管理和存储的中心。图书馆社会服务网络化,能够促进知识传播与社会教育,图书馆管理功能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加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进入二十一世纪,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服务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服务创新和服务科学化的建设过程中,以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趋势。因此,增强图书管理的社会服务职能,创新现代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成为当前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全面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

图书馆所有的工作流程:从采购到编目、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后续的加工、分类、共享,直至落实到一线部门具体的读者接待工作,都是为了一个最终的目标———为广大读者服务。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消耗图书馆工作人员大量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产生许多有形的、无形的物质产品:如各种检索工具、情报文摘、数据库、CD、视听、新思想、新观念、和其他高科技产品,这些都将作为新世纪图书馆服务的重要载体,它们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全面,并且深入社会各界微观层面的工作、生活领域。但我们应该看到是,这些成果都需要建立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因此,开发现有的图书资料管理服务资源并增强激励机制是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树立全新的服务意识的必要方式。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要依靠人才驱动才可以实现。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理念是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这是因为,图书馆服务包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图书馆发展的永恒的旋律。因此,在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网络环境下,尊重读者,理解读者,关心读者,关爱读者,为读者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个性化服务、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成为时代的要求。图书馆服务如果缺乏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那就失去了它的存在意义。我们不得不高度警惕的是:在网络技术给图书馆带来如此多的优势的同时,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有可能正被逐渐的消解甚至边缘化———工作人员可以十分娴熟的操作电脑,但是对读者的服务态度却越来越疏远;过于强调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通常就会忽视了读者精神服务的需求;图书馆藏书由于计算机流通系统功能的先进性而不能完全向读者开架借阅;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不断地进行升级换代,而文献的利用率却不能得到提高。这些问题表明:实现人的价值的全面提升和图书馆的和谐发展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新世纪的图书馆服务必须要在网络环境下渗透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这不仅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同时也是图书馆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需要。由此可见,在网络环境下为弥补社会图书馆人文建设的缺失,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理念贯彻到每一位图书馆工作者的实际行动中。

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

现代图书馆服务是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图书馆员成为信息资源的组织者和传播者,他们的专业技能、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服务理念直接影响着信息传播的质量。现代信息环境要求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网络环境下更多读者的需求。因此,提高现有图书馆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加强网络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图书馆员必须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以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综合素质的要求。首先,图书馆员必须具备强大的图书馆学、信息科学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学科知识。专业馆员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高层次的学科信息服务———了解、熟悉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学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熟悉计算机网络应用,以及较高的外语和科研水平都成为现代图书馆员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此外,图书馆员须要与读者保持经常性的接触和交流,让他们感觉到被尊重和关怀,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种感觉很容易转换成读者对图书馆员的尊重和信任,愿意接受馆员服务,这将有利于图书馆员更好的掌握读者的信息需求,更有效地为读者提供专业服务。

图书馆范文篇5

在图书馆工作的时光如水一般在静静的流淌。我从一个稚嫩的孩子在慢慢走向成熟,这段悠闲又紧张、优雅且充实、从容而智慧的航程,作为生活的回报,正在慢慢的融入我的生命。

知识内外圆理论认为,每个人的知识是一个圆,圆的外面是未知世界,你自己知道的越多,你的未知世界就越大。畅游在这人类智慧结晶的海洋里面。我愈发感觉到了自己的无知,在这里,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面。

我要感激的是图书馆这份工作,它让我实现了儿时坐拥书城的理想。庄严肃穆的馆楼,整齐有序的书架,聚精会神的读者,沁人心脾的书香,都让我觉得这是喧闹都市的一方净土,是探求真理、修身养性的一隅宝地。置身其间,一种高洁、美好的感情便会悠然从心底升起,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浮躁得以平复。在工作中,在这里,我是一名知识的组织者、管理者。能够在这样高尚的环境中工作,我感到十分的自豪与满足。当然,在图书馆,也有劳累,也有委屈:图书馆曾一度给人以清闲、无所事事的思维定势,让人觉得那是弱势群体聚集的地方。但是这些话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一个人如果没有压力,那么这个人可能永远也不会飞跃。凤凰卫视有句广告词说,“踏实的脚步,才会留下脚印”。我调整好心态,默默地重新投入工作。我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以无可争议的实力与成绩去赢得我应有的认可。

图书馆范文篇6

第一,服务态度。这是所有投诉中指责最多的方面,主要发生在流通服务岗位。投诉馆员服务表情冷漠、语气生硬、动辄扣证、随意呵责、大声谈笑、无视读者等等。

第二,服务质量。书刊乱架错架现象严重,个别读者公然违背“一次限取一册”和“阅后归架”的规定,将书刊凌乱地丢弃阅览桌上或随意滥放,监管老师责任心不强,个别读者自觉性太差,致使其他读者找书困难。

第三,服务范围。读者认为在学生四处找地方学习而不得的情势下,图书馆有些流通量不大的阅览室内大部分桌椅空闲,这让学生读者感到极为可惜,是一种资源浪费。建议在这些阅览室内开辟可以让读者自带书本进入的自习区,以缓解教室紧张的压力。

第四,服务时间。很多读者包括教师读者对外文阅览室只有周一至周五的白天开放的规定不满意,希望延长开放时间,增加晚上和周末的开放。同时希望改变只阅不借的现状,打破常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履行一定手续后允许外借。

第五,存包柜的使用。90%的存包柜被学生读者长期占用,造成读者到图书馆借阅存包难的问题,以至于大量的书包等堆放在各借阅室、阅览室门外,既影响图书馆外观的整洁,又时常有丢失现象发生。强烈建议图书馆清柜,增加存包柜,甚至有学生专门在网上做“捐款为图书馆购买自动存包柜”的调查。

二、正确对待读者投诉

第一,即时回复。面对读者提出的问题,对网上投诉应马上予以回复,告知投诉者,图书馆已看到并十分重视读者所提出的问题,表明图书馆有着手调查并解决这一问题的诚意和决心;是当面提出建议的,图书馆负责接待的人员也应向读者表明上述态度,做到首问负责。这一方面是对投诉人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图书馆工作可能存在的失误的一种即时补救,一颗真诚的从善如流的心是化解读者怨责心理的一股暖流。

第二,着手调查。根据投诉的内容,图书馆应派责任心强的人员到被投诉部门了解情况,掌握虚实,因为读者投诉有不同情况,确有个别读者因违规受到处罚,内心怨气未平,所以从一己的私利出发加以指责,出言不逊。对于这种情况,图书馆要冷静处之,在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同时,用时间来冷却愤怒。大部分投诉者是胸怀正直、公平与公正反映问题,言之有据,因此应认真对待,全面深入地调查实情,并针对具体情况查找原因。

第三,解决问题。在查根究源的基础上,要把尽快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作为目的。有些问题可以一次性解决,比如“存包柜”之类的问题;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得到学校的支持,比方人员紧张致使开放时间不足等问题,馆内领导应提前制定人才引进计划,积极主动地争取分管校长的支持;而有些问题却需长期的努力,比如服务质量问题。对需要时间去改变的问题,要采取措施,列出条文,做出规定,限定时间加以整改,必须做到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像服务态度这样的老大难问题,要从提高馆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入手抓起,虽然收效相对缓慢,但有所作为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第四,结果通报。在所反映的问题着手解决和已经解决之后,图书馆要通过上网或张贴的形式把处理意见或结果通报给读者,告知读者图书馆所作的努力。这种勇于改过的姿态首先就会感染读者,构筑起馆读之间平和交流的桥梁。

三、主动出击避免读者投诉的频繁发生

一旦发生读者投诉,无论图书馆做怎样的努力,都只能是事后的补救措施,这是被动的服务。而要使图书馆服务真正达到“一切为了读者”的境界,必须主动出击,想读者所想,做读者所需,免读者所恶,全方位地提供优质服务,提高读者满意度。

(一)加强馆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业修养

针对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道德失范、文明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言行不规范、不能正确处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每个馆员都应从自身做起,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把“爱岗敬业、读者第一、勤奋好学、文明礼貌”贯穿落实在实际工作中。荀子在《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职业道德修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这首先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其次要培养仁爱之心,要热爱读者、礼遇读者、善待读者,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把读者满意作为自己工作的基本标尺,让读者无时不刻地感受到作为一个馆员强大的人格力量。

(二)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支撑就是扎实的业务基础,馆员只有具备了相应的业务知识之后,才能及时到位地服务读者。所以业务知识的不断更新一直都应是馆员努力的方向。随着图书馆建设自动化、数字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新设备、新技术、新手段层出不穷,没有持之以恒的对业务知识的学习与提高,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就无法实现,面对读者的各种咨询茫然不知所措,以敷衍的态度漠然置之,是图书馆服务的大忌。在图书馆员学历不等、专业各异的现状下,图书馆应制订合宜的业务培训计划,定期不定期地组织馆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利用各种途径如讲座、会议、培训班、馆际交流等提高馆员整体素质,为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政策支持。

(三)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规范管理

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是馆内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根本保障。读者借阅规则、阅览室利用规则、违规处理规定、文明借阅守则等都应悬挂在室内,真正做到“规章制度上墙”,使馆员在处理违规读者时在当时当地就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请您看一下借阅规则”比“回去好好看看你的学生手册”要有说服力得多。

(四)加强读者教育,提高文明程度

加强读者教育是当前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读者的不文明行为在各高校图书馆中普遍存在。近些年图书馆把精力和关注几乎全部投放在了数字化、自动化建设上,流通服务处于被冷落和被遗忘的境地;而高校的扩招又涌进了大批素质良莠不齐的学生,读者教育跟不上,导致图书馆不文明借阅的现象严重。所以有必要在高校图书馆中掀起一个文明借阅的热潮,增强读者文明借阅意识,形成以“文明借阅”为荣,“不文明借阅”为耻的良好馆风。

(五)通过多种形式,自觉接受读者监督

自觉接受读者监督是图书馆向读者表达文明服务的一种诚意,同时也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约束,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一是张贴照片:把所有馆员的照片及工号张贴在馆内显要位置,读者对哪位馆员满意与不满意都可借工号来评判,增加工作透明度。读者的评价可以作为对该馆员年度考核的依据。二是挂牌上岗:这是大多数图书馆普遍采用的方法,但实际实施的或许寥寥。这跟张贴照片有异曲同工之处。馆员挂出来的是牌,奉出来的是心,“竭诚为您服务”的热情与真情通过这张牌传达出来。三是设馆长接待日或馆长信箱:通过这种途径,读者的意见或建议可以直接被领导了解,缩短解决问题的周期。四是是设“意见簿”:在各阅览室配备“意见簿”,供学生随时反映问题,并派专人定期查阅汇总其中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五是设总咨询室:开辟一个总咨询室,派富有经验、精通业务的人员轮流值班,既为读者排忧解难、解疑答惑,又圆满解决读者的投诉。

图书馆范文篇7

传统图书馆主要收藏以纸张为载体的信息,它的服务必然围绕着纸张文献和图书馆馆舍的展开。中国图书馆由于受封建时期皇家图书馆、古代藏书楼的影响,图书馆和图书馆文献是为少数人服务的。

图书馆的藏书是以保存为主,形成了"重藏轻用"、"重管轻用"的办馆思想,往往把读者放在次要位置。图书馆设施的建设也是以更好地保证藏书、管理藏书为重点,可以说传统的图书馆在服务模式、服务观念、服务结构、服务组织、服务重点等方面形成了特有的规律和特点。商品化上服务模式相对单一,服务方法简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封闭型建设模式

由于传统的图书馆受不同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的接触是受限制的,可谓自我封闭的内向型。形成"小而全"、"大而全"、"备而不用""万事不求人"的自我封闭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每个图书馆都试图建立自己的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例如:建国以来我国的车家级图书馆有"国家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社科院图书馆、科技情报所、军事科学陆军图书馆、全国地质图书馆等。每个省市级都有各省市图书馆、省市科技情报所。另外有大专院校系统、军队系统、工会系统图书馆等。又如藏书建设中,自我发展,限定服务对象和范围。致使某种外文期刊,在一个地区可能订购几十份,既浪费资金利用率又极低。由于每个图书馆受所属领导机构的管理体制的限制,加之资金有限,人员有限,服务有限,不能充分发挥文献信息的作用。

2、公益性服务

我国图书馆的公益性,是随着近代图书馆的产生而形成的。国家图书馆于1912年正式开放,免费向公众服务。新中国成立后,兴建了大量析图书馆,所有经费由国家提供;图书馆完全是公益性的。这种做法为我国的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也带来许多弊病,任何业务的开展,都向国家要投资。同时计划经济中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图书馆也普遍存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图书馆需求的扩大,仅依靠国家一方的投资,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3、被动型服务方式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一般是等读者上门,所有的服务基本是以图书馆为中心,可谓是围绕图书馆馆舍展开的。图书馆的指导思想是尽可能把藏书收全,服务设施齐全,有比较舒适的环境。主要服务方式是:馆内阅览、书刊外借、文献复制、参考咨询等。图书馆满足于书刊的借借还还、取取归归的服务方式。由于机制、经费、人员、设备的限制、服务工作有许多局限性,同时也束缚了服务人员的思想,缺乏主动服务的精神。

4、单纯型服务对象

传统的图书馆面向比较固定的读者群,主要对到馆的读者服务,服务对象集中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国家机关。公共图书馆有自己的读者群、高校图书馆有自己的读者群,专业图书馆也有自己的读者群。由于图书馆服务模式,培养了传统图书馆的用户。他们习惯把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和方式仅仅放在图书馆,获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比较单一,图书馆可提供的服务方式也比较单纯。许多图书馆对书刊的利用率,读者借阅的满足率,服务效果从不过问,把图书馆办得像行政办事机构。

5、浅层次文献型服务

传统图书馆以收藏、加工、保存图书、期刊、资料等纸张为载体的文献信息为主。内容之一;向读者提供原始文献,文献流通方式是一本图书、一种期刊、一分份报纸。其次:为读者提供馆藏专题文献,馆藏专题文献又是以一次文献、二次文献的信息单元为主。对文献信息的深圳特区加工做的很少,一切业务工作都是围绕文献开展的。

6、劳动密集型文献管理

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文献的加工,主要是对整体文献的加工和处理,也可称为"粗加工",例如:图书以整本图书为著录单元,期刊以一种刊物为著录单位。工作人员从书刊的采、编、加工、人库、管理、主要是从事重复性劳动,工作繁琐,劳动强度较大。衡量一个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效果,往往是以图书的流通量作为唯一的标准。每一个图书馆以收藏和占有文献的数量,作为图书馆级别的标准。从一个图书馆整体动作而言,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7、机关型结构

图书馆隶属于不同的行政机关。图书馆的办馆方向、业务发展、采访方针、读者对象、人员和经费均由上级机关确定,图书馆必须对上级机关负责。因此,图书馆办成了行政办事机关,往往征收社会的需求、政治经济的发展脱节。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化

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彻底摧毁了"田园式"的传统图书馆模式,也给图书馆的自下而上发展空间带来了新的契机。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受到严惩冲击,促使传统的机制、运作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型服务模式的雏形已出现。图书馆服务工作从满足书刊代阅的文献需求为主,转移到以满足知识信息需求为主、以知识开发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模式。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形成了新模式,其主要特点:

1、开放型服务模式

图书馆开始突破围墙,跳出固定场所,主动接触社会,摆脱了传统文献处理的限制,在信息的采集、加工、组织、服务方面,面向网络环境,以新的方式组织、控制、选择、传播信息建立了辐射型的开放服务系统。例如:国家图书馆利用网络环境和设施,扩大读者范围和领域,在电子阅览室开展各项网络信息服务,每天上网浏览图书的读者已达50~60万人次,是每天来馆读书的读者的几十倍。

2、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在完成公益性服务的同时,开展各种类型的有偿信息服务,已经得到社会和读者的认可。不仅可以弥补国家投资的不足,也可以促使图书馆有自我生存的自身发展能力。李岚清副总理在视察车家图书馆时曾指示:"图书馆主要是公益事业,但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当的产业化经营不但是允许的,也是必要的。"

3、主动型服务

面对社会的信息需求,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开始走出图书馆,面向社会、面向需求、上门服务。在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工作人员主动与用户联系,了解需求,采用新的服务方式,主动为读者服务。例: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东中山图书馆的剪报中心,主动与大中型企业联系,了解信息需求,编辑专题剪报,提供信息服务,收到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清华大学图书馆,聘用专业人员为学科馆员,提高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质量,主动为教学科研服务。

4、针对型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建立,图书馆开始冲破传统服务模式,紧密地配合社会需求,提供特色服务,有针对性的服务,不断提高读者的满意率。例如:国家图书馆强化为政府立法决策服务,在近两年的"两会"期间,24小时全方位服务。近期与国家机关和各部委图书馆联系,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主动提供政策法规方面的专题咨询服务。上海图书馆主动向政府机关定期提供城市建设、市场发展等宏观决策性信息。浙江图书馆针对本省的经济发展,主动为大型企业服务,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5、多样型服务

现代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摆脱传统的服务方式,摒弃单个、重复、被动、琐碎的手工服务。把服务模式从"单纯服务型"转变为"服务经营型",把服务推向市场,开展信息的深加工,如代查、代检索、代翻译、人办手续、代复制、联机检索、光盘检索、联机目录查询、网上专题信息服务等。提供信息资源的范围和载休更广泛。图书馆从文献资料的收藏者和提供才,转变为信息产品的生产才、开发者和提供者。例如:天津图书馆、东城区图书馆实行的会员制借阅方式,国家图书馆为政府机关、重点大学送信息上门。

6、知识密集型劳动

信息社会需要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图书馆开始从以文献单元的加工,深入到以知识单元为主的加工,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将从借借还还的服务,转移到多层次信息咨询服务,有更多的工作人员从事信息的组织,直接参与市场,成为信息技术的中介,在信息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增加智力投入。产生了新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被称为"网上信息员"、"网上导航员"、"网上冲浪员"。例如"国家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人员在网上提供各种类型的文献信息,为各种专业网络公司提供专题信息。信息服务人员已经从简单的劳动,转向智力型劳动。

7、产业型服务机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等机构从单纯公益型向以公益型为主,经营型为辅的服务机构。新型的信息服务机构,以生产和经营信息产品为主,出现以经营型为主的服务机构。例如:中国科技信息所的万方数据公司、深圳图书馆集成软件公司等。

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在网络环境下知识信息的需求的特点是:知识信息需求的全方位与综合化,知识信息需求的开放化与社会化,知识信息需求的电子化与网络化,知识信息需求的集成化与高效化。

社会的需求促使信息机构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向信息增值型、信息产业化、信息服务化、精密化发展。

传统图书馆,文献收藏的数量,对图书馆馆服务方式是以面对面的读者借还图书,提供口头咨询为主。

现代图书馆,拥有掌握和利用电子技术的水平和专业人员,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受馆藏的限制,对图书馆的服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开始以远程通讯的网络应答式提供。

从总体上,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的转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图书馆的服务观念;从"读者服务"转向"协调、合作、共享"。

图书馆的服务形象:从热情、周到的"服务员"转变到迅速、方便的"信息导航员"。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

1、利用图书馆的整体化优势进行图书馆网络的优化组织与协调,使因特网的信息服

务功能在图书馆网络化服务中充分实现。促使因特网上的电子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

2、国家应该从宏观上有计划有组织地协调我国图书馆网络与科技、教育、经济等专

网及其网络有关系,在国内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3、强化网络条件下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实现网络资源配置的优化,网络信

息资源的二次开发与综合信息服务。有计划、分期分批建立不同类型的数字图书馆。促使更多的有中国特色数据库在网上服务。

4、实现图书馆网络化和知识信息的社会化管理,建立网络化信息保证组织和体系,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信息法、数据库法,确保网上信息安全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5、图书馆利用自己"社会大学","没有围墙的大学"的特殊环境,有意识地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培养中国读者的信息素质、信息意识能力。

6、加强与世界各国图书馆网络化服务的国际合作,学习先进国家的信息技术,熟悉和掌握各国的信息资源的特点。加强与世界各国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方面的合作,加快中国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向全世界展示中文信息。把世界上更多更好的信息介绍到中国,更好地为我国的读者服务。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对策:

1、树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观念,宏观协调,分工合作

在网络环境下,我国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由于原有格局分布,必然是多中心、多系统、多层次、多类型的局面,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更要强调分工协调,资源与信息的网上共享,网上服务共享,避免各自为政。例如:在书目数据库建设中,已经存在重复建库,浪费大量资金和人力,许多数据库的建设中不要走老路,国家有关部门要宏观干预,分工合作。

2、强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增值服务

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要提供信息本身的价值,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结合,提高服务质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图书馆要通过服务,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服务的技术含量,扩大服务的效果和服务的能力,使人们在网络和信息时代离不开图书馆的服务。图书馆要利用自己占有信息资源,快速进行信息加工的能力的优势,利用网络环境,对电子资源进行浓度分析与重组,提供信息增值服务。图书馆服务人员要掌握信息源,了解信息资源分布状况,信息网络的分布,熟悉网上信息机构,更好地组织网上信息,为读者服务。

3、探索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新模式

网络环境为图书馆的服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机会,图书馆应抓住这个机会,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整理、服务赋予新的内容和方式。图书馆的整体组织、人员安排、业务流程都要不断适应网络环境的要求。传统的服务方式可以利用网络环境来发挥新的效益。例如:图书馆的查询、外借预约、馆际互惜等服务,可以通过网络功能实现。同时利用网络的技术优势,拓宽服务领域。例如:信息的惧就不仅仅是采访部门的事,参考咨询人员要参与信息资源的收集,原来意义的图书馆分工被打破。图书馆服务工作和信息服务人员将越来越重要,"网上信息冲浪员","网上信息标引员","网上信息导航员",将会成为新型的图书馆服务人员。

4、培养网络环境下的新型的图书馆服务人才

实现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必然对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信息服务的服务过程中知识和技术含量加大,向智能化发展,图书馆从事读者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在工作方式、工作价值、工作效率、工作成果诸方面将发生质的变化。现代图书馆必须有适合网络环境的专业人才。这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的关键问题。组织、设备、资金、机构的落实可以说是硬件,在短时间可以达到,但人才问题就是几年、十几年的问题。因此,国家要在宏观计划中,注意人才的培养。图书馆在人员的使用中,要注意发挥专业特长,培养一批新型的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景海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学的发展,图书馆现代化1998(3):18-21

2、潘卫、姜险峰、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与信息资源建设,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1):47-49

3、刘建国,网络出版:图书馆事业新生长点,图书馆,1999(2):34-38

4、胡小青,信息用户研究对象的广泛化趋势,图书馆,1999(1):29-31

5、赵威,关于当前信息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图书馆学刊,1999(2):46-47

6、李明华,信息交流与现代图书馆系统,424-483,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8

7、沈媛芬,世纪之交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误区及对策,世纪之交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179-183

图书馆范文篇8

关键词:图书馆改革原则

当今时代是一个改革发展的时代,素质教育和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科技兴国”的战略高度出发,推动高校图书馆的改革,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进而推动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几年,我国图书馆界对图书馆工作的改革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对改革的方向有了基本一致的认识。

图书馆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封闭观念,积极面向社会开放;积极开展馆际协作,加强宏观调控,有组织、有分工、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图书馆整体建设,发挥整体效益;建立健全业务工作规范和规章制度,提高馆员的素质,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以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节约需求。

笔者认为图书馆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1、政治性原则。

图书馆要把开发文献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为实现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总目标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把握这一政治性原则是衡量图书馆改革成果的基本标准。

2、整体性原则。

在改革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都必须从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出发,要有利于整体系统的协调运转,使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个子系统功能之和。应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事关全局的重要谋划(如规划、政策制定、法的起草、教育等)应有图书馆司主管。

3、简约性原则。

一切工作方法的意义价值在于启发和引导人们尽可能简捷的途径解决复杂问题。我国图书馆系统是多类型、多层次的复杂的多元结构。改革中要实现多层次、多阶梯、自上而下的控制,由浅入深的调整,降低改革的复杂性。

4、协调性原则。

在图书馆改革中,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必然具备多方面的主观条件,都必须经历一个较长期的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过程。图书馆改革一定要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文化体制改革同步,配套而行。应综合考察我国的图书管理体制的结构、功能、联系方式和发展过程,改革方案不脱离它所处的社会环境,改革要能得到社会的协助。

5、渐进性原则。

改革必须保证图书馆事业进一步发展,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体制改革进行的同时,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社会环境所提供的条件,根据图书馆界的承受能力,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不可操之过急。

6、反馈性原则。

改革过程中,图书馆事业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必须随时总结和评估,注意反馈调节,控制图书馆改革进程。图书馆事业的领导机关要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各图书馆要及时利用反馈信息改进工作。

7、功能性原则。

图书馆的功能,简单地说就是收集整理文献,保存人类文化遗产,进行社会教育,传递知识信息,交流科技情报,开发智力资源,丰富与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图书馆的这些功能在图书馆和社会的联系过程中体现出来。图书馆应努力扩大开放程度,使其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为推动图书馆改革,当前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1、图书馆理论研究要与图书馆工作实践紧密结合,理论要能指导实践。

要加强对图书馆改革的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扬成绩,纠正失误,不断调整改革措施。对读者及读者需求变化规律的研究是个薄弱的环节。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满足读者多方面的文献需求和提高服务质量有重要意义。建议中国图书馆学会和图书馆司经常提出研究课题,有计划的开展征文活动,组织专业的理论队伍,把研究侧重点转移到应用研究上。要扶持实际工作者的业余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成果的推广也应得到加强。

2、建议文化部图书馆司尽快组织力量起草图书馆法,然后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

应通过立法,确立各级各类型图书馆的地位、职能和作用,确定图书馆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要通过法的权威性和强制力加强对图书馆事业的管理,使图书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将图书馆事业纳入法制化轨道,才能保证其免收或少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

总之,世纪之交的高校图书馆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改革,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振兴计划已经开始实施,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及时的从传统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建立与素质教育和即将到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把适应现代化需要的运行机制引入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中来,走出困境,锐意改革,增强活力,以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新形势,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为提高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廷川.我国图书馆立法刍议[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2(2).

[2]梁平,陈水湘,章春风.中国图书馆发的发展和有关立法问题[J].图书馆情报工作,1999(5).

[3]王爱妮,张志祯.试论图书馆法的几个基本问题[J].图书馆情报工作,1995(5).

图书馆范文篇9

关键词:图书馆众筹;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力量

图书馆是一种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机构,与人们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但图书馆建设作为一项公益事业,财政投入往往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充分吸收社会力量的参与。2015年,国务院《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将社会力量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强调,国家支持大众以各类方式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并鼓励其参与管理。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筹资金设立公共图书馆,政府也应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并给予政策扶持。于是图书馆众筹应运而生,其作为图书馆建设的创新方法,可以满足目标群体的文化需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并且对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一、图书馆众筹的内涵

从现有研究来看,截至2020年7月,在中国知网以“图书馆众筹”进行检索,共检索到77篇文献,而最早的相关文献始于2014年6月。从文献数量来看,我国关于图书馆众筹类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图书馆众筹内涵的三要素分别为发起者、对象和途径[1]。周建芳等强调,图书馆众筹是一种主动的受赠模式,图书馆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聚集不同额度的捐赠用来建设馆藏资源,而捐赠者同样能够收到持续的效果信息反馈[2]。陈景朝认为,图书馆众筹是在互联网平台下,项目发起人围绕图书馆建设进行的众筹,项目发起人可以是公共图书馆、公益组织或个人,内容可以是图书或资金,渠道包括专业和非专业的众筹平台[3]。黄国彬等则认为,主动性、便利性、透明性和交互性是图书馆众筹项目的四大特点[4]。图书馆众筹的发展意义深远。刘艳强调,图书馆众筹是私人自愿提供公共物品的有效类型,也是社会资本协同参与文化建设和治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形式,更是能与国家产生良好互动的文化治理方式[5]。李雯指出,图书馆众筹可以为图书馆建设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渠道,促进文化服务业良好发展[6]。郭韫丽认为,图书馆众筹项目可以推广全民阅读、延伸图书馆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7]。严贝妮等指出,农村民间图书馆众筹项目是对于国家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自下而上的补充,能够打破“富者更富、贫者仍贫”的传统文化现象,可以有效提高文化扶贫效率和传播贫困地区的特色文化[8]。

二、图书馆众筹的影响因素

李雯指出,图书馆众筹存在相关法律不太健全、相关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信用程度较低等不足:[6]。史煜娟等指出,图书馆众筹项目风险呈多样化形态,包括发起人、平台、投资人和权属风险[9]。张妍妍强调,营销推广关系着众筹项目的成败;风险控制应贯穿于众筹项目全程;制度规范使业务流程合理化;绩效评价可通过建立标准的考评体系来体现图书馆众筹的价值[1]。阮光册等认为,项目本身的质量和特征是影响图书馆众筹成败的重要因素,而且发起人行为特征和社会资本以及能否打破地域性的限制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10]。向纯仪等也指出,众筹平台的平台类型和项目排序,项目信息的类型、描述、更新、回报,以及支持者和传播渠道将决定图书馆众筹项目的成功与否[11]。刘岩认为,信任因素可提高项目参与度和号召力;资金因素决定项目是否正常进行;管理因素将影响项目的质量、服务以及用户体验;利益因素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参与者利益与项目整体利益发生冲突[12]。

三、图书馆众筹的经验总结

不同学者对于图书馆众筹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刘清提出,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可以规范和指导未来工作;抓好制度建设,可使项目能够有规律地进行;提高公众的认识,可获得更多支持[13]。陆承兆明确指出,规范的运作模式和优秀的运营团队对于项目的成功同样重要[14]。韦薇认为,众筹项目的侧重点应根据图书馆类型不同而有所改变;应将众筹引入到图书馆较为前沿和富有创新性的业务;合适的平台和项目回报可降低门槛、激发参与热情;应重视风险把控[15]。张烨通过分析杭州图书馆的两次众筹案例指出,我国图书馆应改变按经费办事的传统思路;注重创意挖掘和满足用户需求;选择合适的众筹方式;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企业等地合作,使大众参与进来[16]。黄国彬和邸弘阳认为,图书馆应审时度势,判断当下是否适用众筹;合理选择项目,全面评估图书馆业务开展情况;充分利用各类渠道,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注重项目回报方式的特殊化和唯一性[17]。明均仁等提出,应扩大宣传,支持贫困地区图书馆建设,以及尝试采用合作、外包等形式丰富建设方式和内容[18]。廖宇峰也同样指出,图书馆众筹项目能够帮助贫困地区享受优质的文化服务[19]。傅宝珍探讨了民间图书馆众筹的未来发展,指出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各类人才,并且参照公司的合伙人制度,明确合伙人的权利与义务,并且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打造更为多元、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20]。

四、结语

图书馆众筹作为新兴的发展模式,不仅突破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自身的局限性,而且能最大程度利用好社会资源。在未来的实践中,要努力在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运营管理机制、合理选择平台和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过程公开透明、制定良好的回报机制以及向贫困地区倾斜等方面做好,这样菜可以真正意义上发挥图书馆的价值。另外,从不同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图书馆众筹实践案例丰富,但严谨的理论研究较为缺乏,而且这些研究成果的作者多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因此,未来研究中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论指导来助力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妍妍.公共图书馆众筹的基本问题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6(11):89-95.

[2]周建芳,刘桂芳.图书馆众筹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4(09):35-39.

[3]陈景朝.中国图书馆众筹现状研究及发展建议[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07):115-118.

[4]黄国彬,邸弘阳,王凤暄.众筹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07):91-98.

[5]刘艳.图书馆众筹:社会资本协同治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图书馆论坛,2019,39(09):55-63.

[6]李雯.探究我国图书馆众筹发展策略[J].山西档案,2019(03):97-99.

[7]郭韫丽.众筹在图书馆的实践与思考[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6(04):45-51.

[8]严贝妮,刘智群.众筹理念下农村民间图书馆开展文化精准扶贫服务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05):81-85+112.

[9]史煜娟,赵雪梅.“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众筹风险防范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6(02):72-79.

[10]阮光册,夏磊,高娅楠.图书馆众筹活动特征的实证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6(11):45-50.

[11]向纯仪,向菲.图书馆众筹项目筹资影响因素研究:实践推进与案例分析[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9(08):52-58.

[12]刘岩.众筹在图书馆应用的模式与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22):95-97+94.

[13]刘清.我国图书馆众筹模式应用对策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7(05):21-24+30.

[14]陆承兆.图书馆应用众筹模式的案例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4(03):127-130.

[15]韦薇.共享经济视角下图书馆众筹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J].图书馆学研究,2018(20):2-5.

[16]张烨.杭州图书馆众筹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07):72-74.

[17]黄国彬,邸弘阳.图书馆应用众筹的特点与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0):59-69.

[18]明均仁,郭财强,张俊,涂瑞德.面向中美图书馆的众筹项目调查与对比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7(17):88-95+36.

[19]廖宇峰.众筹在图书馆的应用和发展建议[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7,26(04):36-41.

图书馆范文篇10

我竞聘的岗位是图书馆馆长。

一、竞聘理由:

第一,政治方面:我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全局意识,热爱图书管理这项工作,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第二,工作业绩:在从事图书管理工作的十几年当中,我可以问心无愧的讲,我为学校图书,阅览室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如:原蒙师的阅览室可以说是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是我一手创建的,报刊杂志从无到有,从开始的几十种到现在两校合并后的上千种,按我的设计制作的书架一直沿用到今天,尤其在97年两校合并时对于堆积如山的图书进行图书整理工作时,我即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领同志们从事图书分类编目工作,我将所学的业务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当中,按照《中国图书分类法》的要求建立起符合学校标准化,规范化,适应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的图书馆。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要求起草了各业务环节上的工作细则,岗位责任制,借阅规则,库房规则等等。对图书进行了科学管理,带领同志们迅速的完成了图书,阅览室搬迁合并工作。当然,这当中学校领导给了我大力支持,图书馆的同志们跟着我吃了不少苦,挨了不少累,正是由于这种团结奋斗的实于精神才使图书管理工作受到了师生们的认可。本人也连续三年年终被评为优秀。

第三,我具有适应工作需要的知识和业务。我系统的掌握了图书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我还学习了专业知识,并且撰写的《试论师范学校图书室工作的重要性》一文获市级一等。

第四,我具有多年的图书管理工作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工作实践中,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作用。团结同志一道工作,这些都是我做好今后工作的精神财富。

二、工作设想和目标:

如果我能竞聘上岗,我的总体工作设想和目标是:

第一,本着改革创新的精神,重新审视以往的工作,找出差距和不足,按照学校要求和各项指示精神,抓好工作,为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图书馆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