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采访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1:20:59

图书采访

图书采访范文篇1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质量;控制策略

通过加强中文图书采访质量控制,不仅能够丰富图书馆馆藏资源,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还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图书馆馆藏书籍质量,提高馆藏书籍的借阅率。然而在实际进行中文图书采访质量控制时,仍存在很多影响采访质量的因素,因此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因素,提出一些有效的图书采访质量控制措施,这对于推动公共图书馆经营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公共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质量控制的意义

公共图书馆中中文图书采访质量的控制将直接决定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优劣,但当前很多图书馆员并未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认为中文图书采访就是简单的订书、选书,因此过于注重对中文图书采访质量的控制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意义,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看法。事实上,做好中文图书采访质量的控制,对于整体公共图书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做好图书采访质量控制,有助于避免重复书籍的采购,有效节约图书馆购书经费;二是图书采访涉及环节复杂,且有着循环往复的特点,做好本次采访环节质量控制,更有助于后续采访环节的改进与提高;三是控制好中文图书的采访质量,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情况,从而能够结合实际,实时调整不同的采访需要,避免劣质、重复书籍采访,有效提升图书馆书籍馆藏质量[1]。

二、公共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政策影响因素。在中文图书采访质量控制方面,受很多政策性因素影响,从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馆藏发展的规划、评估等指导政策实施现状来看,其中很多涉及中文图书质量控制内容,导致图书馆在书籍采访方面较为随意,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很多采访的图书实用价值不高,内容过于老旧,图书质量参差不齐,还存在重复采购问题,不仅导致了大量购书经费的浪费,对于最终公共馆藏质量提升也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难以满足读者的实际阅读需求,限制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二)购书经费使用影响因素。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因此每年针对公共图书馆拨付的购书经费也在不断增加,从而为图书馆采访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在具体购书经费使用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公共图书馆为完成书籍采购的任务,在没有使用完少儿图书经费的情况下,选择相同的书籍加大购书复本量,导致很多许多有价值的其他图书无法入藏;还有部分图书馆为确保下一年经费不被削减,选择在年底集中进行购书,确保购书经费全部使用完毕,在实际进行图书采访时,没有按照实际馆藏资源配置的结构、数量、文献新旧程度制定合理地采访计划,而是为了采访而采访,导致大劣质图书被购入,比如一些年代久远借阅率低的教辅参考图书、大量的复本文学书等,不仅不利于图书馆馆藏质量提升,还会造成大量的购书经费被白白浪费掉。(三)文献重复出版影响因素。当前随着图书市场开放程度越来高,越来越多的出版社也加入图书市场竞争过程中来,随着出版社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出版社为生存下去,不顾自身能力实际,盲目追寻所谓的畅销书,导致市场图书产品同质化严重,最终对图书出版的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2]。比如针对同一图书,由不同出版社出版,比较常见的图书有古典历史文学名著、国外名著译著等;二是针对同一种书籍,只变换一下书名或作者,比如将原本排在第二的作者调换到第一位,再进行图书的重新出版发行;三是在新版图书发行不久,重新换一个书号,改变一下书籍包装,重新进行出版发行。(四)图书采访人员专业素质影响因素。中文图书采访是一项较为系统复杂的工作内容,对于图书采访人员的专业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一旦自身能力不过关,将会直接影响到图书采访的质量。而当下一些公图书馆为了在年底完成图书采访的任务,经常需要大量的图书采访工作人员,因此会选择从其他岗位抽调一些非专业的工作人员参与到具体采访工作中来,最终采访回的书籍通常存在很多质量问题,且与征订图书有着比较高的重复率,严重影响了图书验收工作的进度,不利于公共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质量的提升。

三、公共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质量控制策略

(一)完善图书采访相关政策与规范。政策是图书馆开展中文图书采访的良好指导,规范是图书馆开展中文图书采访工作计划制定的依据。因此相关部门应提高认识,将文献质量纳入规划与评估范围内,从而有效提升公共图书馆对采访图书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在实际进行中文图书采访过程中,还会受到采访工作人员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而通过从宏观层面上一些图书采访政策、规范,能够有效规范图书采访工作者的行为,使采访人员有章可循,有效提升中文图书采访质量。在具体完善图书采访相关政策规范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做好公共图书馆现有的《图书馆中文图书采选控制标准》等政策规范的整改等,实现中文图书采访的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使得图书采访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真正做到“有法可依”,督促采访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照章办事,有效实现中文图书采访工作的质量控制。(二)合理利用购书经费。在购书经费使用方面,图书馆应立足长远目光,结合自身规划发展实际,科学合理的使用购书经费,在整个过程中应能够做到精打细算,有效节约购书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具体而言,首先在实际进行中文图书采访时,应有针对性的区分中文图书与其他的非实体书资源,做好经费的合理划分,防止不同类型的书籍文献资源购置经费混用。其次,若购书经费比较充足,应着重对图书馆缺乏的重要图书进行及时的补缺,比如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地方志、带有区域性特色的优秀文学作品等,不断地丰富图书馆现有馆藏资源;最后,以图书馆现有的学科分布需要为依据,做好图书资源复本数量的合理控制,理清同一书籍不同出版社的关系,从而有效提升图书采访的准确性,减少重复性书籍购入,有效提升经费的使用效率。(三)加强对重复图书的质量控制。为避免进行大量书籍的重复购置,采购人员在实际进行图书采访时,可以应用以下技巧方法:一是提高出版社选择的针对性,应优先选择优质的出版社进行图书采购,将一些口碑较差的出版社或小出版社及时筛除。二是采取多种方式,做好图书采购的,比如可以利用书号、书名、原著作者等,从多角度入手,做好书籍购买的工作,了解是否是同一原著的不同译本,如果发现书名相同,版次不清楚,则不予以进行征订,避免重复入藏;可以利用图书采访系统,来对一些变换书名、变换作者的书籍进行,从而及时发现一书多版的情况,避免书籍的重复采购;三是加强对图书馆图书流通数据的检查,了解读者比较喜欢哪些书籍,哪些书籍的借阅量比较大,以此为依据,进行适当的书籍复本的补充。(四)提高图书采访人员专业素质。采访人员职业素质养的高低对于图书采访质量控制有着直接的影响。一是加强图书采访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教育,不断提高采访人员的责任心,从而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能够有意识的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把好采购关,有效提升图书采访的质量。二是应进一步加强对图书采访人员的业务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图书采访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采访人员应具备文献学、图书馆学等专业的知识,图书的采访能够确保其具备连续性、完整性。三是进一步强化提升图书采访人员的优质图书分辨能力,当下图书市场各种图书多且杂,各种劣质、盗版图书文献层出不穷,因此需要采访人员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提升自身辨析能力,选择正规渠道进行图书的订购,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文图书采访质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图书采访是公共图书馆经营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做好中文图书采访质量的控制,能够有效提升图书馆整体馆藏的质量,因此需要提高对中文图书采访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了解其中一些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针对性控制策略,促使中文图书采访作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推动公共图书馆经营实现更加稳定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平.公共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质量控制探析[J].大众文艺,2017(10)34-35.

图书采访范文篇2

[关键词]图书;采访;问题;对策

图书采访工作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首要环节和关键环节,是图书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图书采访工作的优劣和成效,不仅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藏书建设、馆藏布局和读者服务的质量,而且直接影响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只有经过采访人员系统地、有目的地进行信息搜集和选择,才能保证图书馆藏书建设的有效进行,从而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藏书体系。

1高校图书采访工作存在的问题

图书采访是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读者需求、经费状况,通过觅求、选择、采集等方式建立馆藏,并连续不断地补充新出版物的过程。

图书采访信息是图书馆文献采访的依据与条件,是明确采访对象、保障采访目标实现的要素。只有掌握了图书采访信息,图书采访才有了审定与选择的依据,才有建立科学的图书馆藏书体系的基础。所以,掌握图书采访信息是搞好图书采访工作的前提条件。

图书采访信息由出版发行信息、读者需求信息、馆藏状况信息组成。高校图书馆采访人员根据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将选择和收集到的各种图书采访信息发送订购单给书商,或直接到书店、书市采集图书,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种知识信息载体服务。这是个十分烦琐复杂的采访过程,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

1.1图书购置经费不稳定

当前,图书价格持续上涨,而高校图书馆,尤其是后发展地区的高校图书馆,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滞后,政府对高校的投入十分有限,购书经费非常紧张,特别是像我校这样刚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图书馆,由于学校可用经费总量小,能用于购买图书的经费更加有限,这势必减少藏书的复本和品种,无法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加上图书市场发展变化快速,出版物数量急剧增长、品种繁多、类型复杂。同一类图书往往有很多版本,尤其是计算机等热门专业图书,相似内容的大多有几个甚至几十个版本,由于经费有限等因素不可能全部购买收藏。

近几年,一些新升格的高校为了迎接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的考察评估,突击追加购书经费,如我校为了迎接2005年的“升本”评估,2004年,学校在原有图书经费的基础上,特追加200万元图书购置专项经费,以弥补图书缺口,并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采集任务。然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出版发行的新书本来就有限的情况下,书商能收集到的图书信息更加有限,因此,在采选图书过程中,采集到一些学术价值不是很高和复本量大的图书便在所难免。

1.2图书出版发行的限制

首先是订单的多样化,除了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外,各种各样的书店书社、图书中心、发行公司以及出版社、编辑部乃至著作者本人,也纷纷将订单寄到图书馆采访部门,采访人员没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一一仔细勾选。其次是由于同一选题重复出版,同一种书在不同书目重复征订而不作说明,容易造成重购。第三是多数订单给出的信息比较简单,如有些给出的出版日期根本就是印刷日期,造成采访人员的误解,采访人员仅凭书目订单无法完全了解图书的内容和质量,订书不当甚至错购现象在所难免。同时,图书出版发行市场存在的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的两极现象也给采访工作带来了困难。一些具有较高使用价值的著作未改变过去“一版订终身”和“一次订足”的弊端,无法进行二次采购。

1.3供书源的局限性

虽然每个图书馆都与多家书商建立有业务联系,各书商也尽量给图书馆提供采集图书的各种机会,然而由于出版发行渠道太多,书商不可能搜集到所有出版发行的图书信息,采访人员到书商处能采集的适合本校的图书就更加有限。

1.4读者群的认知差异

高校图书馆面对的读者主要是教师和学生这两大读者群。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阅读文献的要求也不同。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其阅读需求与知识水平较高的教师的阅读需求差距较大。加上青少年对周围的人、事、流行的东西比较好奇,有相当部分学生读者喜欢阅读如网络小说等流行畅销图书便不足为奇。但有些教师认为这些流行畅销图书没有阅读价值,图书馆不应采选。

此外,有些读者过于着重核心出版社,认为核心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一定好,而非核心出版社则鲜有好书面市。

1.5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改变了图书信息需求的内容范围

近年来,各高校都对学科专业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尤其像我院这样的新升格本科院校,本身就面临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我院今年就增加了八个新的本科专业,其中物流管理(港口物流方向)、食品加工(海产品贮运与加工方向)、轮机工程三个涉海类专业填补了广西学科专业的空白。如果图书馆采访人员不提前了解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和每年新专业申报及其相关信息,则图书馆无法在新专业开办招生前采集到相关专业图书资料。同时,原有学科专业也要求资料更新。这些都改变了图书信息需求的内容范围。

2加强高校图书采访工作的对策

图书馆馆藏是图书馆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图书馆发挥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是图书馆履行其社会职能的重要文献资源保障。现代图书馆以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开发利用为基本目标,因此,在选购图书资料时要遵循实用性原则,即根据读者需要、文献价值、图书馆性质和工作任务选购图书,并平衡“读者需要”和图书“科学价值”两者的关系,以确保馆藏的最大利用率。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要机构,是高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文献基地,与教学和科研关系极为密切。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各种职能都应以满足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需要为目标,其馆藏建设也必须紧紧围绕学校师生需要来开展工作。为建立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采访新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提高采访应变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馆藏建设以及高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高校图书采访工作要根据高校图书馆藏书的特点,即教育性、学术性、专业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完整性,采取以下对策。

2.1明确馆藏建设的重点和方向,实施馆藏特色化策略

高校图书馆的采访工作是为其发展目标服务的,确定正确的图书馆馆藏建设目标是做好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前提。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要走特色化之路,实施特色化策略,即系统完整地搜集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某些专题图书信息,使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现鲜明的特色性和专业性。因此,图书采访工作应与学科专业建设同步,与教学科研和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重

视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某些专题图书资料的采集,并超前采集拟设置学科专业相关图书,以形成坚实的学科文献基础,更好地为馆藏建设特色化服务。

2.2争取学校合理预算年度购书经费,避免突击采购

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只有经过多年的积累,才会形成科学合理、富有特色的藏书体系。我国每年虽出版新书十几万种,但除去再版书、重印书及不太适合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书外,每年实际值得选择的图书只有约2—3万种。因此,为了提高图书馆的购书质量,保证藏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积极争取学校每年有计划地分配购书经费,以便图书馆有计划地制定采购任务,尽量避免突击采购。

2.3制定年度采访计划

为了使图书采访有计划地进行,避免盲目采集,必须根据图书采访方针,即采购藏书的范围和采购图书的复本数,结合图书馆当前需要、馆藏建设目标、出版发行情况以及年度图书采购经费预算,制定出较为详细的图书年度采访计划。

2.4树立读者为本的思想,广泛征集读者意见和信息

图书采访要以满足读者的需要为前提。因此,要经常保持同广大读者的接触,认真听取来自各方读者对图书需求的意见,并认真考虑不同读者群的需要。要根据学校专业特色、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多种因素进行图书采选。采访人员征集读者意见,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第一,经常与各专业教学部门联系,接触第一线教师,在不同学科、专业领域虚心向有关专家请教,及时掌握教师的实际需求,发动专业教师向图书馆推荐书目。

第二,经常与教务处沟通,及时获取校内各学科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调整、教学进程、新建专业的申报和批准等情况,掌握读者需要的轻重缓急。

第三,经常与科研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学校科研的整体状况,包括学校重大科研项目的立项和进展情况。

第四,经常到书库了解“家底”,到流通部、阅览室及资料室等窗口服务部门倾听读者服务工作人员的意见,因为他们每天接触读者,了解读者需求动态,熟悉馆藏及其薄弱环节。还可通过让服务一线工作人员填写读者图书利用情况表,统计、比较读者借阅情况,发现藏书的薄弱环节,追踪热点图书,采取措施充实缺藏图书。

此外,还可通过设立图书订购信息推荐处,召开读者座谈会,个别走访,随机询问等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以增强选书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

2.5加强图书出版信息的收集和综合分析

图书市场的不断扩大,出版发行信息的分散和无序,都要求采访人员必须增强图书信息意识,不断从各种途径获取图书出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再决定是否采集,以提高选书的准确性和保证选书质量。

2.6实现采访工作现代化,提高采访工作效率和针对性

首先,在网络环境下,要改进过去依赖书商印发征订目录的传统采访工作方法,充分利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收集网络书目信息,及时掌握图书出版动态。然后通过在校园网上建立图书馆采访征询系统,将所有采集到的最新图书出版信息和书目数据定期到图书馆采访征询系统中,供读者随时快速选择所需要的图书,让更多的人参与采访工作,从而使购书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读者的需求。读者也可将图书馆采访征询系统未提供的书目信息及时填人该系统。还可通过校园网开辟读者论坛等栏目,集中讨论图书信息收集过程中的某些热点问题,采访人员便可由此及时了解师生对图书的需求信息。

其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开展网上图书订购,可大大提高图书利用率。所谓网上订购,就是将本馆所需图书制成订单,再将订单凭借网络传输工具传输给图书供应商的方式。网络采购,简化了订购程序,使采购工作由手工操作转为自动化、网络化操作,使采访人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使采访周期缩短。传统图书的采购主要是凭借征订书目向书商订购,这种方式主要是手工操作,中间环节多,费时费力。实行网上订购,采访人员可以最大限度地掌握新书出版动态,全方位了解热点图书的真实情况和学术著作的价值,从而提高选书、购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及时性,最大限度地采购到符合读者需要的图书。

总之,借助校园网和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等进行图书信息收集,实行网上订购,既可使采访人员及时了解到读者对图书的要求及建议,提高采访工作的针对性,又可加快采访人员的选书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2.7让读者直接参与采集图书

面对图书数量剧增以及发行方法和渠道多样化,采访工作难度越来越大,藏书量与读者需要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可让部分读者直接代购图书。我馆近年来采用让部分教师读者利用出差、外出参加会议等机会选购图书,以补充馆藏,这样做既满足了教师教学科研的需要,又减轻了采访工作压力。这是一个好办法,但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完善。公务员之家

2.8优化采访人员的素质

采访工作的优化必须以优化采访人员的素质为前提。图书馆的服务大多数是知识性服务,要求一个采访人员什么都懂并不现实,但在当今纷繁复杂的采访环境下,对采访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书采访范文篇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文化事业的不断进步,出版行业出现了繁荣景象并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同时,图书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民营书店异军突起,发展迅猛,打破了国营新华书店一统天下的格局,而计算机等技术在图书发行方面的广泛应用,又大大提高了图书发行的速度和效益。这些新变化给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

(一)图书出版和发行的市场化变革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图书出版和发行市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首先过去由新华书店一统天下的局面彻底被市场化、多元化的出版发行所打破。一方面,出版发行的主体引入了出版社自办发行及集体、私营书店发行和著者个人发行的竞争机制,除了国营的新华书店以外,还有各种性质的图书发行公司、集体或个体的民办书店,既有各大出版社的网站,又有网上书店;既有书海云集的图书城,也有出版单位或商直销的批发市场。它们之间的相互竞争无疑为推动图书市场的活跃与繁荣注入了强心剂。其次出版发行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现在除传统的三大书目报以外,利用网络技术在网上出版信息,各种形式的图书博览会、订货会、书市或是由出版社、书店直接提供的书目信息报等都成为获取出版发行信息的重要来源。

(二)图书出版量过大但图书质量良莠不齐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大约要出版图书10多万种。但出版业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逐利倾向渐重,出版质量受到冲击。一方面,一些出版社出现大量的选题“撞车”现象,重复出版,缺乏精品。甚至有些竞相迎合市场,反复抄袭。目前书市上某类图书畅销,书市上立马出现仿抄之作。但另一方面质量高、创意新颖、专业性强的图书少,新增学科的专业书更是匮乏,出现了学术著作冷寂的强烈反差。科学所需要的高品位的理论书籍相对较少,造成高校图书馆难以买到适合研究型读者需要的书籍。甚至有些出版社为了迎合市场低层次的需要,出版一些五花八门、粗制滥造的消遣类图书,而质量高、专业学科窄的专业图书、学习性图书越来越少。

(三)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刺激了新兴学科图书的需求

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以后,我国调整并实施了一系列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办学规模的扩大,新兴学科与专业的涌现,科研重心的转移,新教学目标的确立正是高教改革不断深化的最好体现。而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却普遍存在着馆藏图书学科分配比例严重失衡,甚至有些专业至今尚无可利用的馆藏图书。这种馆藏质量与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致使利用率降低,难以保证读者多方位的需求,不能适应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这一形势的需要。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图书采访的形式和内容

信息时代现代图书馆正向数字图书馆转型,当前我国各类商用信息服务公司、文献提供商、出版发行商等竞相在网上推出产品和各种新服务项目,除了提供书目、索引、文献以外,还向用户提供最新目次服务、定题服务、全文传递服务等。他们不仅把原先编辑出版的印刷型文献纷纷通过网络载体以电子版形式提供给读者,还专门提供没有印刷版的网络文献,不仅能在网上查阅数据库本身的全部内容,还能链接到相关的数据库和专业学(协)会的网页,帮助读者扩大信息来源。与曾经风光一时的光盘版数据库相比,网络载体文献资源具有更大的优势,出版界和图书情报界已开始由光盘数据库向网络载体文献数据库发展。另一方面,图书采访工作也完全摆脱了原来的手工操作,、验收、录入、订购等工作都可以在网上操作完成,有效地缩短了采购人员花费在繁杂工作环节上的时间,使采访工作变得科学有序,为开展调研工作创造了条件,为进一步提高其工作效率与质量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

二、我国当前图书采访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图书采访内外环境的变化,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应该根据这些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我国多数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图书采访模式,这样在图书采访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及不足。

(一)高校图书馆采访观念落后

大多数图书馆的采访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状态中,观念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受传统图书馆理论的影响,“即小而全、大而全”单一分散的馆藏建设模式,制约了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结构和馆藏特色,这种以馆藏量和年购数量作为衡量一个图书馆规模和档次的标准,以数量优势显示其地位与作用,大大降低了图书的质量。其次,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和影响,采访工作缺少开拓进取的精神,更缺少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实践,使采访工作达不到应有的重要作用,甚至流于形式,只采不访,使采书和用书脱节,严重削弱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二)图书采购招标单一

图书采购招标是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普遍采用的选择图书供应商的一种模式。在招标工作中,由于多数参与招标工作的人员来自学校其他一些部门,是非专业人员,对图书馆业务工作不熟悉,因而往往将图书供应商的书刊折扣率、资质等方面作为优先考虑的内容,而对图书馆在图书供应商处所需要获得的服务与工作上的配合考虑较少,从而制约了图书馆整个工作流程的改进与优化。

(三)图书采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许多高等院校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也扩大了招生规模,开设的学科专业和科研课题年年增新,读者对文献资料的需求也越来越趋于多样化。近几年,随着文献信息急剧增长,文献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现在中文图书的价格平均每册为30元左右,与图书的经费增长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近几年高校的图书经费有所增长,但是所购的藏书仍然不能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尤其是高校的扩招、教学体制的改革、专业的调整、新兴学科的建立等。高校的这种变化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工作,有限的图书采购经费,根本无法满足这些变化的需求,结果使读者对图书馆产生了很多怨言,图书馆也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

(四)图书馆采访人员素质不高,人员比例不合理

就我国当前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人员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采访人员知识结构、知识更新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采访人员的素质从某种程度上说决定着馆藏质量的高低,一名称职的采访人员应具备三方面的能力:知识能力、信息能力、操作能力。而目前,图书馆的采访人员一般只是具有图书馆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其他学科的知识知之甚少,这就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藏书质量;二是采访工作人员人数过少但工作量大而复杂,势单力薄,不能更好地从事复杂而重要的采访工作。

三、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采访工作的对策

完善高校图书采访工作,有利于促进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为广大在校师生提供便利的教学、科研环境,是高校发展中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高校图书采访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一)加强图书出版发行法制建设

对于目前图书出版发行出现的诸多问题,一方面国家应加强出版发行法制建设,大力整顿图书市场,规范图书出版、营销行为,依法惩治任意出卖书号、剿窃盗印、非法出版的投机者,严禁伪劣图书上市,禁止相互抢出热门书、畅销书;另一方面要着力于公正的出版竞争机制、营销机制、价格机制和管理机制建设,宏观统一、微观调控出版计划,严格审查图书出版报批手续和书号的使用,加强成本核算,堵住“高定价”、“高回扣”的促销漏洞;另外还要规范新书征订目录,严禁虚假的书目报道,增加新书目的报道量,确保新书征订的系统性、完整性。

(二)广泛收集图书出版信息

对图书出版信息的掌握是做好采访工作的前提条件,首先要多渠道收集图书出版发行信息。可以利用从书店、出版社等渠道获取的各种印刷型书目收集;也可以通过图书出版发行专业报刊收集,利用其中的消息、广告、评价文章收集中文图书的出版信息;此外还可以参加书展及一些相关的图书交易活动,现场了解掌握出版发行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网上书店、图书网站等获取信息。在网络已经普及的情况下,利用网站等获取信息,不仅可以了解图书的出版情况,还可以了解图书的内容和其他读者对图书的评价,甚至还可以阅读到图书的部分章节,从而使采访人员获取的图书信息十分全面,有利于采访人员对图书进行合理的选择。

(三)采访手段逐渐向网络化转变

图书采访的网络化能提高采访的速度和效率,现在很多出版社、供应商都建立了网站,从互联网上可直接登录到这些网站,直接了解出版发行信息,同时也可直接将采购要求从网上传递给出版社和供应商,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缩短了时间。现代化的高效采购方法能将采访人员从低效状态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解、获得和掌握文献出版情况,了解读者对文献的需求上。图书馆采访部门也能减轻选书和订购的负担。这些都有利于提高采访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了图书采访的成本。

(四)建立高校图书采访信息系统

高校图书馆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一套图书采访信息系统,首先是建立文献信息子系统。这个系统必须囊括足够文献资源信息,如新书书目信息、各大出版社网站、电子出版物的出版信息、各种书评信息等等,以便熟悉国内外各出版机构的出版动态与出版特色,及时地了解每一种文献的具体情况;其次是建立馆藏信息子系统。建立有关本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文档,内容包括已有馆藏文献与已预定的新书的信息,方便采访人员进行与审核,从而减少重订和误订现象的发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再次建立专家支持子系统。由于采访人员知识结构的局限性,不可能对每个专业学科都十分地了解,仅仅依靠采访人员来选书,会影响到藏书的质量。因此,采访人员应加强与学科带头人、专家、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采访的质量;最后建立信息反馈子系统。便于读者和采访人员沟通的反馈系统,有利于采访人员根据反馈回的信息,及时地掌握读者对文献的需求,对藏书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便及时地、适当地调整采访计划。

(五)把电子型和印刷型图书有机结合起来

电子图书以其所具有的信息新、价格低廉、体积小这些优势得到迅速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校园网以及遍布校园每个角落的网点和终端为电子图书的利用提供了先进的网络条件和优良的阅读环境;高校师生整体的信息技术水平高、应用能力强和对新事物新技术所特有的敏感和认知,为电子图书在高校的普及铺平了道路;几大著名的电子图书系统针对我国高校的特点所采取的资源购销模式,即将所拥有的几十万种电子图书资源和先进的管理系统以打包的形式提供,通过镜像站等方式为高校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一天24小时的信息服务,极大地拓展了高校文献信息资源总量和服务范围。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电子图书与印刷型图书、电子资源与印刷型资源的优势互补,构筑起强有力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正是这两者的优势互补,使得电子图书在高校得到了大规模的迅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印洪斌.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的质量控制[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07,(2).

[2]王欣.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模式对比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4,(9).

图书采访范文篇4

[关键词]图书采访;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采访模式

1重点学科建设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呈现出大发展的趋势,院校合并、重组和专科学校升本科院校此起彼伏。据教育部2002年的统计,各地仅由专科升为本科的院校就有近百所。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这种在数量上扩大、层次上跨越的大发展趋势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不容讳言的是,随着高等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入校学生人数和各类专业总量不断增加,各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压力日增。高等院校由定向型、封闭型向非定向、开放型转变所带来的竞争,已由隐蔽逐渐转向公开并日愈趋向激烈,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人才培养或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等,一不留心,就会落后于人,失去竞争力。面对这样一种严峻的形势,各个院校包括一些著名的高校都为此担忧并为之思考。在震撼之余,各校都在千方百计地寻找能够突出重围、独占鳌头的机会和突破点。在这股思潮和追求当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意识到:“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学校”,有特色才有竞争力。重点学科建设是“211工程”建设的重点与核心,是实现高校层次跨越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领导都已将其摆在实现自己战略性发展的位置。

2文献资源建设在重点学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高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其成败关键就取决于重点学科的建设是否卓有成效。而重点学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既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更需要优质的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支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文献资源建设是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础。

文献资源建设在重点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在教育部以及各省(自治区)教育厅、学校三级有关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文件中都得到充分体现。《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三条第五点规定:“国家重点学科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教学、科研条件居国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强支撑相关学科的能力,有良好的图书文献和现代化信息保障体系。”第二章“建设与经费”第九条规定:“基础设施条件是国家重点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各国家重点学科所在单位要加强对国家重点学科的实验室、现代化信息环境、图书文献等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此外,在各级重点学科评估、考核指标体系中,本学科点拥有的图书册数、本学科学术期刊种数、订阅外文学术期刊数、数字资源数(包括图书册数、期刊总数)及经费投入也是重要的评估指标之一。可见,作为评价核心之一的学术科研水平既然已成为重点学科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那么作为推动和支撑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和学术成果涌现的基础,文献资源的地位和作用也就不言而明了,它是一门学科成为重点学科必备的一个基本条件。所以,在建设重点学科所需的诸因素当中,文献资源建设是其中最重要的支持和保障因素,是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基础。

3做好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图书资料采访工作

采访工作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没有采访工作,图书馆其他工作都无从谈起。同样,采访工作对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与发展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1保障图书资料采访的支撑能力

3.1.1财力资源。确立采访经费是关键。没有购书经费,图书采访也无从谈起,经费少了,也会使采访工作难办。所以足够的经费是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经济基础和保证。重点学科基本上分为三类:一是部级,二是省级,三是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无论是省级还是部级重点学科,国家都投入了一定的学科建设经费。所以,应从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中,明确一定比例用于购置文献资料。同时,在每年学校划拨的有限的图书购置经费分配上不能沿袭以往均衡分配的习惯做法,应注意向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项目倾斜。根据当年重点学科的建设情况按一定比例用于购置重点学科文献资料,以保证重点学科图书资料的采购经费。同时,改变以往馆内采访人员全权负责采访的办法,预留部分经费给负责重点学科的学科馆员,让其经常到各大书店(书市)进行现场采购,及时补充资料。

3.1.2人力资源。采访人员的素质决定着采访图书的全面性与高质量。也可以说,有什么素质的采访人员,就会有什么样的馆藏。人力资源是保障文献资源采访工作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另一重要条件。因此,对馆内采访人员,应配备最高水平并适应信息化时代图书采访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及重点学科发展要求的人员。这样才能更便捷有效地为重点学科服务。此外,有条件的高校应根据自身发展规模和重点学科的设置,制定出长远计划,设立学科馆员,制定学科馆员制度,并注重对这些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使之不仅具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而且具备对口学科专业背景,成为“双学位”或“双料”人才。让他们参与对口学科文献资源的采访工作,以保证重点学科文献资源采访的“全”“新”“快”。

3.2制定明确的图书资料采访原则

藏书发展政策是图书馆文献资源收藏发展的总原则。作为重点学科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文献资源建设,应围绕这一总原则,制定出相应的采访政策,有的放矢地集中经费及时购进重点学科所需要的文献资料。

3.2.1图书资料要覆盖学科领域。具体而言,就是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科发展方向,并以重点学科的专业设置和科研发展方向为中心及原始馆藏为支撑,围绕专业和特色,有计划、有目的地系统采集重点学科的图书资料。从纵向来看,要采集学科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上有影响的论著。对重点学科创始性阶段和专业引入国内阶段的论著,要做到齐全;对争鸣性的论著,也要做到齐而不缺;在采集过程中,应加强对核心期刊和外文书刊的收藏。除了采集专业出版机构的出版物外,还应努力加强对特种文献,包括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文献等“灰色文献”以及原始资料的收藏,即在特色化方面狠下工夫。在横向上兼顾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资料的采访,形成与重点学科相配套的高质量的馆藏资源。

3.2.2图书资料的购置要具有超前性意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图书采访人员应该在通过与学科专家进行沟通及自己对该学科国际发展新动向及国内政策进行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判断和捕捉重点学科发展的趋势和热点,立足于学科前沿,及时采购相关方面的图书资料,及时为教学、科研人员提供研究新动向,促进学科快速发展。

3.2.3以跟踪课题、服务读者为依据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与学科部门、专家及科研处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学者们的研究方向和申报的课题,收集、采购有关方面的资料,对之进行跟踪服务。同时,根据服务对象的知识结构、研究内容及其学术发展方向,适当购买与之研究内容有关的图书资料。

3.2.4图书资料应以“少而精”和“少而全”为个性特色。“少而精”指的是必须围绕重点学科专业设置为中心购置、增添图书资料,不能贪大、贪多求全,以“精”为核心。所谓“少而全”指的是尽管本学科专业的图书资料绝对数量不多,但一定要保持主要必备资料不缺失,为科研和教学提供完善的而又翔实的资料保证。从表面上看,“少而精”和“少而全”是一对矛盾,但实际上两者恰恰是重点学科资料建设的个性特色之所在。“精”强调的是选择性,并非什么图书资料都一网打尽,而“全”则体现了“精”的全,体现的是满足专业学科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全”,至少是那些属期,图书采访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文献出版发行信于重点的、保存价值较高、使用率较高、版本价值珍贵的、属于必备的图书资料应收藏得比较全,从而体现出重点学科图书资料室的个性特色。

3.3拓宽采访渠道,建立“立体多维”的采访模式

在新的历史时息海量化及图书质量良莠不齐,采访难度加大;图书发行打破了以往新华书店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新华书店、出版社、集体、私营书店和著者个人都参与的形势以及大型图书卖场的出现等等;文献出版发行渠道多元化,采访渠道拓宽;中文图书的书目信息多样化、电子化,书目信息覆盖面更广,采访人员的信息源畅通;读者主题的多元化导致了读者需求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和文献资源的内容及载体形式呈现出多元化,导致文献采访需求多元化,采访范围的层次化、拓展化;图书市场环境的信息化、网络化等。面对这些新的形势,仅仅依靠过去图书馆传统的书目订购和现购两种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全面及时收集重点学科的相关图书出版信息,拓宽采访渠道,才能有效地提高重点学科图书采购质量。

3.3.1继续完善和发扬传统的采购方式。一是通过较权威的“三大书目”预订图书。二是通过大量收集重点出版商或书商的自编目录选购图书,如三联书店出版社提供的社科类图书目录等,图书馆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稳定地采集到所需图书。三是采访人员到书店、图书批销中心或参加全国大型图书博览会,进行现场采购。四是完善教师、科研人员代购图书制度,即学校在与教师签订外出进修或开会的协议时,把这一制度写进协议条款中,使之成为每个使用学校经费外出开会或进修的教师的一项应尽责任和义务,并给他预支部分图书经费,等其返校之后再根据实际所购图书进行报销结算。

3.3.2建立完善的图书交换制度。这种交换主要是以重点学科的教师和专业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以专著为主),也包括了一些学术期刊和相应学校、单位、部门或个人交换相应的图书资料。在具体操作上,凡是用学科经费或学校经费出版的图书,学校在与教师和专业科研人员签订出版协议时,应在协议里明确规定图书出版之后作者必须赠送学校图书馆的图书数量。这样做既节约图书经费又能保证这些学术成果的馆藏用书和交换用书。扩大交流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重点学科扩大藏书容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3.3.3动用组合采访模式,即实行学科官员+专家组合选书制度。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是由专门的采访人员来完成对重点学科的文献采集,他们多数不具备学科知识背景,对于学科信息缺乏基本的敏感度,这样比较容易脱离读者,不了解读者的实际需求,使得重点学科的图书采购工作一直很难让各方面满意。有的高校图书馆虽然也试行了教师、专家参与选书制,但教师、专家选择书,往往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很难从本院系学科建设的整体布局出发。特别是当前多种知识载体并存、信息来源多渠道的情况下,由于缺乏图书馆专业知识和必要的时间,他们难以在多载体的资源中作出合理选择,也无法对大量流动的网上信息进行收集、跟踪和揭示。尽管如此,由于教师、专家亲自参加各种重要的科研活动,他们最了解该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和发展前沿,对需求什么样的文献信息资源,他们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因此,他们的意见仍然应该受到重视。而学科官员不仅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而且具备对口学科知识,比较熟悉对口学科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对口学科发展趋势与需求;能对各种文献资源进行评价与分析,因而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重点学科信息资源建设体系。如果能够改变目前国内学科馆员只可以试用、评价信息资源和只为采访人员提供建议,在文献资源采购上仅起到辅助性作用的状况,充分发挥学科馆员潜能,让其在重点学科文献资源采购上起到决定性作用,不仅可以弥补一般采访人员及专家选书的不足,还可以促进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使得重点学科馆藏结构快速、全面、准确地满足重点学科的需求。

3.3.4完善图书招标采购模式,选准图书供应商,与之紧密合作。近几年来,全国各高校陆续进行各项评估,图书馆的经费也与日俱增,加上政府实行图书招标采购,图书馆成为众多图书供应商争夺的焦点。而图书供应商资质优劣不同,实力不一样,做书的专业程度不同。因而,在经费确定的情况下,选准供应商是做好图书采访的另一决定性环节。

学校就图书采购进行统一招标、统一管理是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校内职能部门之间要互相协作,选准图书供应商。学校每年按规定下拨经费到图书馆后,学校招标工作组应在详细听取图书馆馆长和采访人员就上一年有关书商的服务情况,如新书质量、到书率情况、数据质量、账务明细等情况后做出综合考核评价;同时,还应在本地区选择几家图书馆进行调研,不能只凭书商提供的资质证书、标书内容、图书折扣率等简单了事。此外,还应调查了解各图书供应商的专业背景、做书专长等。在招标工作开始前,应对投标书商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权衡各家优劣,结合本校重点学科情况,将服务质量信得过,专业化程度高,在同行中实力雄厚又具有较强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的几家书商选择为合作伙伴,并根据采购工作细则,与之紧密合作。

3.3.5馆社合作模式。馆社合作模式,即高校图书馆与出版社为求得各自发展,充分利用各自优势,采取优势互补方式,结成合作伙伴。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图书馆一供应商一出版社的订购运作模式已明显不适应当今出版行业市场化程度,存在着出版信息不全、信息不及时、图书馆与出版社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图书出库和到馆慢、采到率达不到100%、图书补订难等问题,难以适应社会信息化的要求,图书馆与出版社合作的最大优势是减少中间环节,解决了以上难题,弥补现有图书发行体制缺陷达到双赢的目的,所以,图书馆应该尝试性地去改变现有的与经销商的合作方式,主动加强与出版社的联系。但是,对于图书馆来说,同时与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直接建立联系是不可能的,只能从中选择与本校重点学科专业对口、学术层次和质量较高的几家专业出版社作为合作伙伴,及时获得最新出版的重点学科专业图书信息。公务员之家

图书采访范文篇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统计;统计分析

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时代,统计在各行各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在工商管理领域,通过员工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的统计分析,企业决策层可以直接了解到企业员工和顾客的需求,从而更多的挖掘员工的潜力并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在重大的投资项目,统计可以用于投资风险分析;在财务的管理方面,统计可以用于企业的财务分析,使企业决策层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并据此建立起企业的财务预警监测系统。采访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采访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馆藏质量和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质量。采访统计是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采访统计的分析研究,不仅可以提高采访工作质量,更是高校图书馆决策层进行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在高校图书馆,决策层对统计在现代化管理中所起的作用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统计数据与统计分析未真正运用到科学管理决策中。

1高校图书馆采访统计工作的内涵

统计工作是指搜集、整理、研究和提供统计数据的活动。高校图书馆采访统计工作就是在采访工作中对各种数据进行搜集、整理,揭示采访工作的现状及任务完成情况,并通过对各种数据研究分析,找出规律,发现问题,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个过程。

2高校图书馆采访统计工作重要意义

2.1采访统计信息是高校图书馆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

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曾说:“学者不能离开统计而究学,政治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施政,事业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执业。”统计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采访统计信息,能为领导者提供各种经费的流动现状,能提供各种文献的购置进度、各学科文献建设状况,不同载体文献占用资金的比例,能反映各供应商的服务质量与水平,等等。通过对采访统计数据地静态与动态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决策层可以掌握采访部的工作情况以及经费预算的执行情况,评价文献采访计划以及经费预算合理性,预测文献建设及经费支出发展趋势,是决策层制订工作计划,文献建设发展方向,经费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

2.2采访统计信息是采访部门制定检查计划以及调整采访策略的重要依据

采访统计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应采访部门工作的实际情况,是部门领导掌握工作进度、检查计划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通过采访统计信息的分析,采访人员还可以对采访策略进行调整。有准确、全面的统计数据作为基础,采访部门制订工作计划将会更加实际、合理。

采访统计信息,是采访部门调整采访策略的重要依据。如订单的到书率统计,能让采访人员及时了解预订图书的到书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如果不是按计划进行,应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如有些订单发出已有一定的时间,但到书率一直为零,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应引起采访人员注意,及时查找原因。原因一般为以下两种:一种是订单已发给书商,但由于业务员工作的疏忽未录入订购系统;另一种情况就是图书馆采访人员的疏忽,订单未发给书商就直接在采访管理系统里报送,造成已下订单的假象。通过到书率的统计,可以发现订单处理上出现的问题,重新发送订单,让书商及时订购,或通过现采,购进已出版发行的图书,否则,错过订购时机,很多书是无法订购到的,必将会影响图书馆藏书建设的系统性,连续性,影响藏书的质量。

2.3采访统计信息是评价供书商信誉与服务能力的重要依据

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已实行了政府采购招标,通过采购招标,规范了图书馆的采购工作,使图书馆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实行政府采购招标,图书馆在标书中提出的相关服务要求,供应商往往都能承诺履行,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中标供应商是否能真正履行承诺,或者提供的服务能否达到图书馆的要求,这就需要图书馆方进行严格的监控,监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好有关数据的统计,让数据来做客观评判。客观的统计数据,是评价、对比各供应商信誉与服务能力的依据,也为新的一轮政府招标提供证明供应商信誉与服务能力的事实依据。

3高校图书馆采访统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1领导对采访统计工作的重视不够,采访统计制度未建立建全

对于采访统计工作,图书馆决策层也会有一些数据的统计要求,如经费的流动状况及文献购置总量的统计,但往往是重“数字”不重分析,统计数据对图书馆的管理决策并未起到实际的参考意义。领导对采访统计工作的重视不够,因此未建立建全采访统计制度,未能对采访工作的各项统计进行指导与监督,致使采访工作人员也不重视日常统计工作,主动统计的意识不强,没有参与统计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2无专职统计人员,统计的连续性无法进行

高校图书馆一般无专职统计人员,各部门甚至未指定专门的兼职统计人员。一直以来,采访部工作人员只顾忙于完成自己的采访、验收工作量,而无暇顾及日常的统计工作,只有在年终总结或临时需上报数据时才匆匆进行统计。但是,往往由于平时不注意原始数据的登记或原始凭证的搜集整理,因此统计无法在准确的基础资料下进行,以至于有些统计数据出现前后矛盾,有些数据的来源不明确,甚至出现拼数字的现象,这样统计报表的质量,准确性,科学性无法得到保证。

3.3统计手段简单,未注重统计分析

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系统设置有统计功能,但设置的项目不齐全,需辅助一些手工数据统计。有些统计人员也不主动熟练掌握统计功能的运用,往往只能手工做一些数据的累积、汇总。简单的统计手段,统计项目设置不合理,使统计工作只能处于统计的初级阶段。高校图书馆采访统计分析研究一直是统计工作的薄弱环节,对统计数据未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使采访统计工作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4完善高校图书馆采访统计工作的建议

4.1增强统计意识,建立健全采访统计制度

决策离不开数据,数据来源于统计。高校图书馆的决策层要充分意识到采访统计对高校图书馆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的重要性,建立建全采访统计制度,明确采访统计职责,制定并严格执行统计报表的上报制度。采访统计工作要按一定的程序、规范正常进行,统计原始数据,统计台账要认真保管,统计报表要真实、准确,报表分析要客观、科学。馆领导要对采访统计工作经常督促检查,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无误;重视和支持采访统计人员做好统计工作,具体指导采访统计人员做好统计报表信息分析工作。

4.2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确保采访统计工作正常进行

统计工作是一项连续性、理论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统计知识和相对稳定的人员来完成,因此馆领导应该指定专门的人员进行采访统计工作。图书馆工作人员一般对图书馆业务精通,但具有统计知识的很少,因此馆领导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统计业务培训,让统计人员掌握统计方法和统计分析原理,确保统计人员在科学的统计理论指导下进行统计工作。统计人员要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不断进取的精神,努力提高统计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4.3加强统计分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采访统计的作用

统计分析是整个统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个过程。在准确的统计数据基础上,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揭示发展规律,预测发展趋势,这是统计工作的最终目标。统计数据如果不经过“人脑”的分析,就只是“死数字”而已,因此我们必须注重统计分析。采访统计分析不应单纯停留在采访进度分析,计划执行情况分析,而应该根据掌握的统计数据,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分析各种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找出原因,提出建议,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并将分析结果写成分析报告提供给领导者。统计分析报告能将数据、图表、情况、问题、建议、未来预测等融为一体,比一般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地反映客观实际,又便于决策者阅读、理解和利用,是领导者做科学决策、制订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公务员之家

图书采访范文篇6

[关键词]西文文献采编;中文文献境外合作采编

图书馆文献采访是指图书馆为建设现实馆藏所开展的文献采集寻访工作,它对其馆藏质量、馆藏结构、馆藏体系起着决定作用。文献编目是指对馆藏文献的加工、整理工作,它包括对文献著录、规范控制、文献分类标引、主题标引、目录组织等工作程序,最后形成一个可供检索的体系,便于用户查找和使用,并为文献管理提供支持。文献采访与编目工作是图书馆基础性业务工作,是图书馆开展各项信息服务的保证,它直接关系到读者需求的满足程度。

过去图书馆采访与编目是独立、性质不同的两种工作。采访部门主要负责文献的采集,有自己的目录体系,主要与出版社和图书发行行业打交道;编目部门主要负责文献的著录、分类和加工,主要遵循图书馆行业的标准和规范。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采访和编目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本文中笔者主要讨论西文文献采编与中文文献境外合作采编工作。

1西文文献采访与编目

1.1西文文献采访数据与编目数据的关系

西文文献采访数据是采访人员根据需要为所选订的西文文献建立的书目信息数据。目前采访数据可充分利用专业机构提供的在版编目数据。所谓在版编目数据是指利用计算机为在版目录编制的机读目录数据。国内外大型的书商都提供有在版编目数据。如中图海外图书选书系统,该系统提供有详细的在版编目数据,以USMARC和CNMARC格式提供下载,数据字段包括题名、责任者、ISBN、出版社、出版年、出版地、中图分类号等书目信息,这些数据下载至本地数据库可作为本馆的采访数据。如果中图数据库找不到该条数据,也可进入Globalbooksinprint数据库下载数据。[1]

Globalbooksinprint是美国鲍克公司创立的在版编目数据库,提供有USMARC、MARC21、ASCII、CSV等格式下载,有杜威十进分类号、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号及Bowker数据库给予的主题词。用户可根据这些信息及数据所提供的简介大致了解图书的内容,将其归入相应中图法大类中。[2]

没有在版编目数据作为采访数据,采访人员将自行为书目信息在采访库中建立采访数据。这就需要采访人员必须熟知西文文献的编目规则、著录条例和USMARC格式,必须了解基本的CLC、DDC、LC、LCSH等。而这些正是西文编目人员所具备的素质。

西文文献编目数据是按照国际通行的编目规则、著录条例、USMARC格式对西文文献进行的书目信息描述所建立的数据。编目数据可联机下载OCLC编目数据,这样提高了编目的速度与质量,为图书馆标准化提供了可靠保证。[3]

从OCLC能套录到95%新出版的西文文献数据,剩下未能套录到的数据则依靠编目人员自建。由于计算机集成系统的使用,采访和编目共用一个平台,实现了跨库检索。自建编目数据时可参考采访数据。由于绝大部分的采访数据下载的是在版编目数据,其著录项目比较详细,可在此基础上对照手中的图书,按照《英美编目条例》《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及USMARC著录格式等主要西文编目规则与著录条例对采访数据修改作为编目数据。小部分自建的采访数据没有参考价值。这些图书的编目则依靠图书的现状和其版权页上提供的在版编目信息自行编目。为西文文献中图法分类时,应充分利用套录的编目数据或在版编目数据所提供的DDC、LC、LCSH,了解该书的主要内容,从而确定其在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位置。

1.2西文文献采访和编目数量与学科分类统计的关系

对年度西文文献的采访数量及到货数量加以统计,能得到图书的到货率。对一个未有其他途径(如赠书、交换等)获得西文文献的图书馆来说,这个到货数量即是年度编目数量。将采访数据与编目数据相比较,找出未到货图书,加强对这些图书的催订。同时对各书商的图书到货率加以统计与比较,引进竞争机制,提高到货率。

依据采访数据所提供中图分类,利用计算机软件的统计功能,计算出年度采访学科分类统计。根据编目数据的中图分类,可进行年度入藏图书学科分类统计。利用统计出的采访与编目学科比例与确定的藏书结构比例进行比较研究,才能知道入藏的西文图书是否合理,才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为采访工作提供量化指导,使馆藏各类图书的学科比例更趋于科学合理,使馆藏结构得以优化。[4]

1.3采访与编目所使用的参考工具书

《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英美编目条例(第二版)》(AACRⅡ)、《MARC21格式》、《杜威十进分类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LCC)、《美国国会图书馆标题表》(LCSH)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CLC)是西文编目人员必备的参考工具书,因为每一条西文编目数据都必须遵循这些编目规则和著录条例。在目前形势下,作为西文文献采访人员也必须熟知这些编目工具书。因为不仅在编制采访数据时需要遵循它们,而且在采访过程中它们也具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是DDC、LC、LCSH等对采访人员通过网络进行主题与分类查询很有帮助。[5]

Globalbooksinprint、中图海外图书采选系统的检索项中都有按主题词、关键词、分类号检索。如在Globalbooksinprint的检索项中输入杜威分类号711,可找到城市、乡村规划设计,按照LCSH中的有关主题词也可在Globalbooksinprint中找到有关主题内容的文献。又如社会福利政策,中图分类号是C913.7,在中图海外图书采选系统中输入该分类号即可查到该类文献。利用分类表、主题表提供的内容描述通过网络强大的检索功能所进行的图书采选,目的性强,我们可有针对性地选择我们采选重点的分类号、主题词来采选馆藏重点图书,提高采访质量。

2中文文献境外合作采访与编目

中文文献的境外合作编目是指通过国内图情专家从事同国外图书馆员工无差别的劳动,生产出符合图书馆要求的合格的中文数据产品的过程。这些中文书目数据按《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英美编目条例(第二版)》(AACR)、《MARC21格式》编制,按《杜威十进分类法》(DDC)、《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LCC)、《美国国会图书馆标题表》(LCSH)分类与主题标引。

OCLC的WorldCat是一个全球统一的书目数据库,它由9?000多个成员馆共同创建和维护,集中了各个成员馆的书目记录和所有者的馆藏信息。WorldCat是OCLC所提供服务的主要构建模块,是其他OCLC服务,如资源共享、编目和元数据、参考服务、馆藏管理等服务的基础。OCLC倡导多种语言和多元化文化WorldCat的全球化,用全球的书目来充实它。境外合作编目的中文数据进入到WorldCat,就融入全球最大的书目数据库中,利用其平台为OCLC的其他服务提供了保证。OCLC的其他成员馆付费即可下载中文数据,实现对中文图书的编目。

境外合作编目数据进入globalbooksinprint、amazon数据库,增加了数据库的中文书目数据数量,提高了中文文献的显示度,将品种与数量众多的中文文献推向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满足国外用户对中文文献需求。用户能下载globalbooksinprint中的中文数据作为采访数据。[6]

此外,近日amazon宣布引入图书馆加工业务,包括为图书提供MARC记录等。amazon选择与TLC、MARCIVE和OCLC三家编目商合作。MARC记录由编目商直接向图书馆提供。通过OCLC平台,境外合作编目数据也可以通过网上书店得以销售与推广。图书馆也由此下载数据作为采访数据或编目数据。[7]

3提高采编效率的措施

从西文文献采编关系及中文文献境外合作采编关系可见,主题编目,尤其分类标引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但也应看到这也是我们采编工作的难点所在。因此我们应加强对中图分类法与杜威分类法的对比研究,以提高采编工作效率。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点措施:

(1)改进图书馆采编系统的检索功能。为了便于采编人员参考使用DDC、LC、LCSH、中图法,各图书馆计算机采编系统都应在同一平台上对采访和编目数据的这些分类号和主题词作为检索点。同时为了增加查全率,采取前方一致的检索或模糊检索,使检索结果以族群形式存在。如检索DDC分类号,可输入前面几位,检索出上位类,能大致了解该图书的内容及在中图法中的位置。因为有时一个完整的DDC,不能找到相关的中图编目,这时候可参考西文文献数据。同理也可由中图法的检索途径推出DDC。这都是利用了数据库里的采访与编目数据。当然,要完成准确的分类还需要进一步人工干预。

(2)编制中图法与杜威法的对照参考表。上海图书馆根据实践经验编撰了《图书分类参考手册——CLC与DDC对照表》一书,但由于时间仓促、人手少,可利用的参照数据比较少,所以该对照手册比较简单。如果集中全国的西文编目专家,利用国图、上图、中科院、高校系统的庞大西文书目数据,共同研究中图法与DDC分类体系,编撰较为详细的对照参考手册,则会在中外文图书采访分类编目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每年10多万种的中文图书突破分类的瓶颈,走向世界,同时也能减轻国内众多图书馆西文文献采编人员的业务工作。但中西图书分类法的科学分类体系有所不同,以及图书本身所具有的种种特性,在作互相参照时会有一些问题,这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图书采访和编目工作是图书馆的基础业务工作,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各项职能的发挥。在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的今天,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潮流、国际发展的趋势,学习和利用国际新的采编技术,为出版商、图书馆、读者提供快捷、便利、实用的服务,使文献真正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人类的知识得以保存和传播、科技和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公务员之家

[参考文献]

[1]张彩凤.浅谈西文图书的分类、编目和著录[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142.

[2]鲍克在版书目[OB/OL].[2008-01-04]..

[3]于卫平.浅议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外文文献采访[J].图书馆学研究,2006(6):43?—?45.

[4]傅亚祝.中西文图书在版编目数据比较分析与利用[J].现代情报,2004(5):172?—?174.

[5]中图海外图书选书系统[OB/OL].[2008-02-03].http:∥.

图书采访范文篇7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采编部;工作职责;外包

一、引言

图书馆采编工作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基础,所谓采编,是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采访和编目,采编部也一直是图书馆业界公认的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部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进步,图书馆事业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采编的工作方式也随之不断改变。然而,图书馆专业人才的不足及职责、制度的过时,使很多图书馆无法较好地保证馆藏文献的数量和质量。因此,优化和重组工作流程成了采编工作的当务之急,下文将结合太原师范学院图书馆采编部业务工作流程的改进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模式的变化

1.采访工作的变化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随着网络环境的变化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传统零星采购到如今的招标采购,无论从采访模式、采访环境,还是采访工具都有所变化。(1)采购方式的变化在网络和计算机普及之前,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主要依靠采访人员从《新华书目报》《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图书馆报》《全国新书目》等专业图书出版信息类报刊中了解文献信息,再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和需求挑选出适合馆藏的图书,通过书店预订、接受赠送、邮购等方式最终纳入馆藏。图书供应商的兴起打破传统的采访方式,他们提供比书店更低的折扣和更优质的服务,使得图书馆逐步开始依赖图书供应商。图书供应商可以直接为图书馆提供更适合他们的书目信息,采访人员可以更为便利地挑选图书,并且到书周期和到书率都有大幅度提升。为消除图书采购过程中的“不正之风”,政府决心推行图书招标采购。随着政府招标采购方式介入,图书馆无法自主选择图书供应商,招标采购方式看似公正透明,但不乏一些图书供应商为中标而恶意抬高折扣,服务好、供货好的供应商可能无法中标,而一旦一些靠高折扣的供应商中标后,采访人员自主预订的图书无法供货,而供应商提供的书目又大多“又旧又烂”,或者勉强供货合格的图书,却无法保证后续的完整服务,致使图书馆不能采购到符合自己馆藏的图书。招标采购在运行的几年中,图书馆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招标过程中设置一些打分项,提出供应商需要有可供采访人员现场采购的图书批销中心、有能力带领采访人员参加的大型书市、有网上选书平台等条件,最重要的是投标书商需要有较高的信誉,这些条件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达到了图书馆和供应商在购书业务上的双赢。近几年,出版社直接与采访人员联系的采书模式也逐渐兴起。大多数图书馆由于采访任务紧迫和采访人员主动获取文献信息的来源比较有限,很多时候约束在了供应商提供的书目中,而与出版社直接联系可以获取到该社最新、最畅销并且最适合馆藏的书目信息。采访人员经过筛选后直接下单给图书供应商进行采购。近几年,很多图书馆还采用设置“馆中馆”的模式进行采购。由供应商提供图书,图书馆设立单独的阅览空间,读者可以在其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经现场简单加工后即可借阅,履行了借阅手续的图书即视为图书馆下单购买的图书。(2)采访环境的变化传统的采访模式限制其采访环境,采访人员只能够在办公室勾选出报刊中的书目,再进行整理,再通过邮寄或通过书店预订,或去书店挑选合适书目,如有大型书市,也只能是本馆自行组织人员前往采选。有图书供应商后,采访人员的主要采购环境切换为供应商的批销中心,进行现场采购。随着计算机普及后,采访人员的采购环境又转换为供应商批销中心现场采购和使用计算机勾选书目采购。而在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代,很多供应商对自己网上采购平台进行大幅优化,采访人员在任何有互联网的环境下,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或计算机等终端均可进行采购。(1)采访工具的变化随着采访环境的变化,采访工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报纸、杂志勾选,变为图书数字采集器采购,后又混合计算机自动化系统选购,再到现在的网络采购,每一次的转变也揭示了科技的进步。2.加工、编目工作的变化在图书馆使用计算机编目之前,大部分图书馆的加工、编目模式是:图书到馆拆包验收——贴条码、贴磁条、加盖馆藏章——分类、主题标引——查询、分配排架号——打登录号——编目——打印目录卡片——卡片装袋——贴书标和保护膜——典藏——入库。这种流水式的加工、编目、典藏工作模式使得图书馆需要给采编部门配备大量的工作人员。而随着图书供应商的介入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制的减少,加工、编目模式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加工环节,加工环节大部分工作都由书商来提供服务。联机编目的出现使很多图书馆加入联机编目组织,从传统手工编目转为现代自动化、社会化,打破地域的限制,提高编目的效率和实效性,为编目工作节约很大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图书馆真正的编目专业人员却在不断减少,图书馆不得不选择把编目业务也外包给供应商,因此,现在大多图书馆的加工、编目模式是:供应商加工、提供MARC数据——图书到馆拆包验收——编目数据核对——典藏——入库。

三、采编业务的重组和优化

1.采编业务重组和优化策略(1)业务流程重组业务流程一般是指为完成组织特定目标而进行一系列逻辑相关活动的有序组合,它服务于组织的发展战略,也为用户提供服务。从采访、加工、编目工作的不断变化可以看出,采编工作不再是一个流水式的工作,不再需要每个环节都设立不同的工作人员,而是可以“身兼数职”。以笔者所在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太原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近几年采编部经过不断总结和探索,每个馆员都可以变身为采访员、验收员、编目员,但为了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需要根据采编部现有的工作任务和现有工作人员,重组并优化工作流程,重组后的流程是:查重——采购——书商负责加工——到馆分组验收(多人同时进行)——分组核对编目数据——编目典藏——入库。(2)重组后的岗位职责流程重组后,过去的岗位职责已经不适应现有的流程。因此,为保证重组后的流程畅通,落实岗位职责,必须要重新梳理岗位职责,制定适合重组流程后的岗位职责。根据太原师范学院图书馆采编部现有人员,设立部主任岗、文献采访岗、文献总验、审校岗、文献验收、编目岗、具体岗位职责如下表。2.采编业务重组后的优点流程重组后,发现了许多优点:①采编流程重组后,层次丰富的采访方式有利于文献资源的采集更具针对性,更能满足广大师生读者的科研学习需求。②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彼此有独立工作任务,互不影响,即提高采编工作效率,同时新书的流通速度又有大幅度提升。③任务分配更加平均,各个工作人员之间的工作少有交叉点,工作任务好安排,馆员之间也鲜少产生矛盾。④流程中加入审校环节,可以及时向书商反馈加工及数据中的各种问题,提高编目加工的质量。⑤年底的量化考核更加方便,也更有效激励馆员创新工作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为图书馆事业的变革提出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处在疫情当下和后疫情时期的地方高校图书馆,需要馆员不断转变观念,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同时,变革和优化旧有的业务流程,利用现代化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发挥自动化、网络化在采编过程中的作用,将采编业务流程的优化和改进作为一个可持续化的过程,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白万英.浅析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变化及发展趋势[J].科技文汇,2011

[2]何隽.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再造[J].图书馆建设,2010

[3]李光.论高校图书馆采编流程的优化与重组——以塔里木大学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

[4]张宁郧.ZJ学院图书馆采编业务流程改进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

[5]王娇.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思考——以湖北科技学院图书馆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

[6]蔡云峰.地方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资源建设策略探讨——以韶关学院图书馆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5

图书采访范文篇8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

图书采购工作,就是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读者的需求及经费状况,通过选择、采集建立馆藏,并且连续不断地补充新出版物的过程。随着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类型结构、空间结构及供货形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图书采访工作必然要根据环境的变化,更新理念,调整思路,采取新对策,提高采访质量,切实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作用。

一、采购方法需要采访员采访、学科馆员参考、读者荐购相结合

做好图书采购工作,采访员需要做好采访调研工作,包括馆藏情况、学校专业设置、读者文献需求、文献源信息等;搜集图书出版信息,收集最新图书目录,为读者提供书目查询平台;编写荐购指南,提供读者荐购图书网络平台,举办讲座等吸引读者参与图书采访工作;听取读者建议,改进采购方法,合理采购教学、科研所需图书,并对系统收藏图书进行连续采购,不断优化馆藏结构,及时做好新书推介工作。

高校图书馆读者成千上万,文献信息需求多样,采访人员不可能对每个学科发展都十分了解,仅靠采访人员选书必定不能完全满足读者需要,图书馆可就学校的专业设置,选择掌握某一学科专业知识、能够为此学科发展方向提出见解的馆员做学科馆员,学科馆员专业知识范围广,他们既熟悉图书馆资源,又了解专业人员的信息需求,可以为师生提供读书参考,为采访人员提供可靠的荐购意见。

采访员要加强与学科馆员、专业教师及学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在图书馆与师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使图书采购满足教师和学生读者的实际需求,保证图书采购合理性和利用率,体现人性化服务。

二、采购模式宜采取招标批购与自主零购相结合

招标批购是当前各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的首选模式,采用招标采购,较好地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一方面可促进图书市场的有序化竞争,促进图书供应商在价格上给予更多的优惠,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提供增值服务,如免费图书加工、提供编目数据等;另一方面也使图书馆依法规范采购管理,增强透明度,防止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有效使用购书经费。

招标批购有很多益处,但也有其弊端。由于图书馆采购并非是针对单一出版物,而是要符合图书馆馆藏知识体系保障需求,有着个性化要求的特点,而且图书出版发行的形式和渠道具有多样性,因而图书采购应根据文献类型,选择适当的采购模式,只招标批购独行的做法,不适合图书采购。比如一般的社科图书、学术性图书和古籍文献之类图书的价格就完全不一样,一般图书生产规模大,价格较低,折扣的弹性大,而专业的图书特别是一些高层次学术书籍由于发行量少,读者面窄,定价都比较高,折扣伸缩空间极小。书商为争取高利润,折扣高的书很少问津,当然就不能提供给图书馆,从而限制图书馆采访人员采购行为和影响图书馆的馆藏结构。

图书馆以招标批购为主的同时,要适当结合自主零购,图书馆应有一定的权限从出版社、书店等处零购专业性、学术性、特藏性、时效性强的图书,以满足馆藏需要。

三、采购途径选择预订、现采、直购相结合

预定采购是基础。预定是根据征订目录对图书的描述和介绍,认真鉴别图书的性质、内容、读者对象和学术水平,辨析图书出版情况,根据馆藏结构,进行,最后将选定图书编制预定清单,发送给供货商,由供货商配货到馆。通过书商预订图书,可以节省许多人力、资金。图书馆读者多,图书需求数量大、范围广,预定是图书采访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预定存在着采购周期长、信息反馈慢、市场变化大的弊端,大多数图书都是三个月以上才到货,到货率在95%以下,有些图书如果用预订方式,图书到馆上架流通,早已时过境迁,失去其原有价值了,专业性、学术性强的图书以及重要工具书等,不适合预订采购。现场采购是重点。现场采购主要是从书商提供的图书批销中心、书店、书市、展销会、艺术节等现场样书选购,又称集中批量购书、突击性购书,对于一些选购热门、时效性强的图书,如计算机和各类考试图书,以及重点学科和新学科文献的采集,应采用现采方式。现场采购图书质量直观,采访人员不仅能直接翻阅文献,了解文献的主要内容,而且能及时了解市场形势,切身感受图书文化潮流,准确把握文献出版动态,大大减少文献选择中的盲目性,减少误定,从而提高文献采购的准确性,采购符合本馆入藏要求的精品图书。现采克服了预定目标模糊的弊端,但现采同样存在书源不足、到书慢的缺点。

直接采购是补充。直采是指向出版社直接采购。无论是预定,还是现采,采集文献主要局限于中标书商,书商提供给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是有限的,不能保证馆藏资源的全面性、系统性,而出版社可以提供给图书馆所需图书的最新、最全出版发行动态,因此图书馆有必要向一些专业对口的出版社直接购买所需图书。直采的优点是可全面、及时、有效采到所需图书,避免出现漏购,提高购书质量和有效采购率;缺点是需要图书馆与出版社的通力合作和密切配合,操作繁琐,联系、结算、运输、退货等事项的工作量增加。向出版社直接购买的图书一般限于专业类的、特藏类的图书,如标准、年鉴、手册等,需要保证图书的时效性、连续性、完整性。

总之,各种采购途径都是有利有弊,采访人员只有综合、灵活采用,各取所长,才能为图书馆配置高质、高效的馆藏资源。

参考文献:

[1]郭春花:对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6)

图书采访范文篇9

[关键词]供给侧;需求侧;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

1引言

作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保障部门,图书馆承担着为师生提供各种资源的重要任务,图书馆资源建设一直是重点工作。但随着纸质图书定价逐年高涨、数据库产品不断涨价,资源建设经费连年缩减,图书馆面临资源供给侧问题。在读者日新月异的需求下,图书馆一直注重以用户为中心,努力做到满足读者需求为己任,“读者荐购”“读者决策采购”“需求驱动采购”等新的采访模式和需求获取方式相继出现,冲击着传统的采访业务,图书馆资源建设面临需求侧问题。因此,现代高校图书馆面临如何兼顾供需双侧、完善资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等问题。本文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以下统称广西生态职院图书馆)实践为例,介绍图书馆在供需双侧视角下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策略。

2供给侧相关理论

供给在经济学中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该种商品的数量[1]。需求增加会导致价格上涨,刺激供给者增加商品数量;反之亦然,供给增加会导致价格下降,倒逼产品质量提升,刺激需求的变化。西方经济学立足供给需求自动均衡,以供给决定的价格机制为出发点,认为供求双方影响商品的所获得性。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供给侧改革是经济学中产品领域的概念,同样也适用提供资源服务的图书馆行业。在购书经费减少、网络信息冲击的环境下,图书馆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提供高效优质资源,如何改变供给端为主的建设方式,实现供需平衡,成为图书馆管理中应探讨的问题。《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指标对图书馆馆藏图书数量、生均图书册数、生均年进书量都有要求,学校为了保障办学条件也会每年投入经费来购买资源。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高校购书经费却没有随之增长。物料和人工成本的上涨,纸质图书定价逐年走高,购书经费没有增长意味着能买到的书越来越少,图书馆面临供给侧问题。目前我馆采购经费每年维持在200万元左右,以生均新书3册来计算,平均每本书均价不能超过40元,而由于专业问题,林业、工程、设计等书籍出版量小,定价普遍偏高,采购难度大。另外,馆藏结构不合理,目前馆内现有纸质资源18.32万种49.49万册,没有入藏英文书籍。入藏的资源中,工业技术T类图书占比20.06%,经济F类图书占比12.46%,文学I类占比17.18%,三类共占49.69%,几乎为馆藏的一半。而Q类(生物科学)占比2.02%,农业科学S类占比6.34%,作为一个以林业技术、生态环境为主的农林院校,馆藏学科结构不合理。

3需求侧相关理论

图书馆需求理论基于读者需求,国内外早有相关研究,国外的研究从20世纪开始,其中1925年英国图书馆员里奥尼·麦克文的“需求理论”指出,馆藏建设的发展是建立在读者需求之上,因此馆藏建设和发展应满足读者需求。“需求理论”中的馆藏资源发展方式通过读者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实现资源建设的完整性和专业性,真正实现读者为本的建设方式[2]。近年来,国内图书馆贯彻用户至上的理念,强化读者在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如读者荐购、个性化采访、读者决策采购、需求驱动采购等新的采访模式和需求获取方式相继出现,强化了对读者需求的满足,提高了馆藏资源利用率[3]。以用户为需求的资源建设一直是我馆工作的重点,在采访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保障重点学科资源建设是工作的立足点,对于资源的采访根据历史借阅数据、读者偏好来确定采访目标[4],努力从“需求侧”解决文献资源建设的问题,提高资源使用率。目前我馆采访模式主要为采访馆员为主,读者荐购为辅。采访馆员每周接受各出版社书目、新华书目报等新书资源,根据学校定位、专业发展、采购经费、教学要求凭经验采书。同时将书目发送到管理系统中供读者选择,最后进行汇总、和统计,发送订单至图书馆供应商。采访工作面临缺乏整体规划的局面。目前图书馆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文献采访标准、文献采访细则、资源建设规划相关制度。在采购周期短、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采访人员经常是一批一批的征订,直到完成当年计划为止,造成经费使用不均衡,馆藏结构不优化。

4供给侧视角下的资源建设方向

目前本馆资源建设供给侧和需求侧问题突出,在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不断更新文献采访理念,改变资源建设思路,努力提供优质供给,引导读者需求升级、刺激新的价值需求,形成供需双侧平衡的资源建设模式。

4.1遵循两个规律,调动供需方积极性

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图书馆资源购置供给侧要适应读者需求侧的要求,作为资源建设方,应制定长远结合的规划模式,长期满足学校发展定位,中期兼顾学科发展,短期满足师生需求。因此,图书馆应制定《资源建设原则》《资源采访标准》《资源采访细则》等,并根据馆藏结构、特色化资源建设确定各类资源的采购数量、比例和选择标准,做好详细的《本年度资源采访计划》,力争资源建设有目的、有计划、有节奏。

4.2尊重两个主体,实现多元文献采访模式

传统的采访模式主要依据当年经费及书商提供订单来进行,同时也收集重点出版社新书书目。在学科建设背景下,采访模式应转变为专业化资源建设方式[5],资源采购主要依赖本学科专业及院系老师。主要方式如下,将采购经费按6∶2∶2进行分配。其中,30%作为现采经费,邀请重点学科专业老师进行现采。这样做降低了采购教师的工作强度,有利于提高书籍质量。30%为采访馆员将各个渠道收集到的本专业相关书籍发给老师选购,兼顾各专业老师的需求,也提高文献的使用率。20%为接受教师学生网络荐购,将采购权交给各院系老师和学生,兼顾其他类目的专业需求。20%为采访馆员支配,主要在已选文献基础上进行补充,保证了馆藏发展方向和资源建设的连续性和平衡性。

4.3确定两方利益,提供价值属性视角的采访建议

随着近年来市场的变化和学科评估的开展,各高校为保证办学质量,不断调整专业布局,每年都会对新兴学科、热门学科、冷门学科、低就业率学科进行调整,达到优化专业结构的目的。学校的专业设置及师生数量是资源建设的重要依据。比如,近年来我校开设了林业无人机专业,相应地图书馆就应采购有关林业测绘、林业遥感、无人机政策、无人机控制等相关书籍。

5资源建设优化路径

合理布置馆藏体系,做好资源体系多元化发展是资源建设的路径。在全球化背景下,熟悉国外先进知识是时代的要求,应适度采购外文书籍。从资源节约的角度来进行,可购买影印版,经费能节约90%,还可以通过接受捐赠的形式来增加馆藏。另外,信息资源概念不断延伸,从纸质资源建设到数字资源再到多元载体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不再纠结“拥有”还是“获取”,而是以“可用”为目的,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可具体细化为自有资源、可供使用资源、许可使用资源、共享的印本资源和免费的资源。图书馆需要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结合馆藏情况,确定自有资源和其他资源的种类、数量,同时将所有资源进行组织和管理,强调资源使用便利性,最大化发挥各种资源效率,进而提高效益。

6总结与展望

在知识创新的今天,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知识储备中心更应加强资源建设,更加注重资源的覆盖面和时效性,更加立足于学科建设与发展,真正成为学校资源传播场所。我馆在资源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但也面临不少困境,比如经费的增长速度慢于资源投入力度;采访人员不足无力应对日益多变的读者需求;电子资源规范化的问题;网站导航揭示度不够等问题。笔者认为,在资源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清晰的办馆思想是馆藏发展政策的理论基础,科学性是馆藏发展政策正确性的前提,继承与发展是馆藏发展政策具有生命力的保证。只有图书馆改变观念,与时俱进,才能抓住机遇,助力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58

[2]毛晓燕.基于需求理论的中文图书采访策略研究———以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6):12.

[3]程焕文,黄梦琪.在“纸张崇拜”与“数字拥戴”之间———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图书馆论坛,2015(4):1-8.

[4]王跃虎.读者需求与高校图书馆采访业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7(3):33.

[5]刘万国,周秀霞,孙波.“双一流”建设视角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热点扫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5):3.

图书采访范文篇10

【关键词】图书馆文献采访

1读者需求调查的一些新方法

1.1网上图书荐购

采访人员将得到的电子书目数据转入本馆系统后,系统将数据到图书馆服务器上,读者通过图书馆网页上相关的新书荐购栏目,查看新书目录,进行荐购。采访人员通过系统荐购程序查看读者荐书情况,并进行统计,作为订购的依据。另外读者还可以通过留言簿或E-mail将网页上新书目录中没有的一些新书发送给采访人员进行荐购,同样可以作为采访人员的订购依据。

1.2网上问卷调查

将调查问卷常年放在校园网上或图书馆的网站上,感兴趣的读者会填写问卷。或者建立本校读者的E-mail目录,根据目前图书采访工作的需要和进程设计问卷,将问卷发送给特定的用户,比如经常参加图书馆组织的外采的学科专家、热心于图书馆建设的一线教师、各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学院行政领导、图书馆的热心读者及在图书馆勤工俭学的学生等。

1.3E-mail分主题函件送发

采访人员要根据读者的学习或科研进程发送分主题函件,比如新生、新员工的入校荐言、新专业师生的专业书目推荐单、专业教师的最新教学参考书书目、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文献目录推荐。

1.4BBS讨论

这种方式特别适合单一主题的讨论与交流,借助于校园网上的BBS,图书馆不需要专门的软件系统和技术维护,就能基本做到与读者的随时沟通,作为公告牌的BBS在高校具有特殊的地位,分类分主题的话语空间中活跃在BBS的人群一般是图书馆的热心读者。读者调查人员可将问题贴中BBS热门板上,就读者关心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比如考研图书、四六级考试资料、各家出版社的排名与评价,或者采访人员不太了解的学科与新热点发展动态向读者进行请教。

上述读者需求调查方式还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优化:(1)设置一些更详细的个人信息,如选书的书签功能,可以让每个用户能够查到自己上次的选书记录。再如,对登录读者身份自动进行界定并记录。(2)读者问卷调查工作,通过计算机设置对网上问卷的填写权进行IP限制,以防止网络用户恶意填写造成的数据失真;另外,对读者身份、学科类别进行较详细的规定。比如要填报者注明自己是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自考生或校外读者,所在学院、专业系别和年级,细化身份要求可增强填报者的真实严肃感。(3)问卷内容要设计得简单扼要,项目不必太多,问题设计要科学精准,能够让人通过回答问卷反应问题,切忌A选项与B选项的含义模糊与模棱两可,以免让答卷人感到浪费时间。(4)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馆藏数据的多方统计工作,如拒借率、流通率、预约情况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有助于采访人员了解馆藏利用情况,从而推测馆藏的适宜情况,以便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采购计划,并设法弥补馆藏缺失。

新兴的读者调查方式的优点是扩大了参与图书采访意见征求的人群。传统方式下,采访人员只能将书目订单发放到重点读者手中,没有精力经常分发回收调查问卷,听取最大多数读者的订购意见。而从读者荐购的书目统计中,采访人员可以了解到所有读者对文献订购的要求及建议。这对于确定馆藏定位、馆藏结构及馆藏复本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而克服或减少采购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E-MAIL邮件上和BBS上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读者征订意见调查。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对读者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2高校馆文献采集在实行招标制度下的一些新措施

2.1多方对书商进行评估。订到率:尤其是一些重点出版社图书的订到率。图书馆可以采取每三个月、半年对前期订单进行一次回溯统计,对半年以上的未到订单要进行催缺;对一年以上的未到订单要进行原因分析,是否是取消出版?漏发

订到率是判断书商实力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采购招标签订的是一个平均的折扣,但书商从各出版社获得的折扣却是不同的,一些有名的出版社因为销路好会压低折扣,反之亦然,销路不好的出版社则会提高折扣。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书商的天性,书商有可能因为折扣而选择是否给图书馆发书。因此,订到率的统计尤其要注意一些折扣低的出版社的图书。到书周期:主要指预定图书的到书周期。图书馆可以采取每三个月、半年对前期订单进行一次统计,计算出平均到书周期。单批出错率:每批分别统计,累计后计算出平均值;退书方便程度:供书方责任退书或是无条件退书。数据质量:包括采访数据和编目数据与本馆要求的符合程度及使用起来的方便程度。折扣情况:在平均折扣的上或是下。

2.2在保证采购质量的前提下注重经济效益的原则。如果将招标采购的注意力只集中在购书折扣上,而将更为重要的选择指标,如到书时间、到书率、订准率及其他服务忽略,那将顾此失彼,显然不妥。

2.3标书制作中关于招标项目内容与要求至关重要。要求书商们出具营业执照、注册资金、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等书面材料,要求书商们提供全年可供图书专业类别、品种和业务往来的出版社名单,及在本地区的大学图书馆用户名单,从中可了解其业务范围和规模等,对各书商进行全面评估。要求书商们提供的服务指标主要有:(1)采访数据。要看提供的电子征订书目的数据格式是否与本馆采访系统相匹配,以及数据覆盖面如何,是否及时更新等。(2)到书率、到书时间。到书率和到书时间反映书商的供书能力和工作效率。一般要求,现购图书到书率不得低于95%;预订图书到书率全年不得低于85%;(3)订准率。要求书商严格按图书馆的订单发书,防止任意搭配不需要的图书。(4)编目数据。要求数据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及本馆的编目细则。(5)收与退货的规范。(6)购书折扣百分比。上述指标涉及采购流程全过程,关系到采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综合考虑,而不应仅依靠单项指标来评议。

2.4经常主动与文献供应商联系,做好监督工作。采编加工服务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流程长,程序多,其间难免会有一些未能预计的新情况、新问题出现。这就需要文献采访人员主动与中标的文献供应商加强沟通,加强督促检查的力度,随时掌握情况,遇到问题,尽快拿出解决的办法,以避免走弯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方晓娟.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调查方式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