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类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5:18:08

酒店管理类

酒店管理类范文篇1

一、对现有“2+1”课程模式的反思

现有的“2+1”课程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然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实践证明,现有模式仍存在许多不足,如:不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和要求,不利于结合企业的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了学生的实习表现和企业的工作效率,甚至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招生。

(一)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不足

从课程内容上看,首先是课程内容“一刀切”,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所学习的课程内容是一样的,这既不符合中职生水平差异的实际,也不适应职业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更不符合中职生多途径发展的要求。其次是必要课程教学内容的“缺失”,一些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教学内容尚未纳入课程内容范畴。从课程结构上看,一是课程开设没有根据专业的需要来选择,不仅开设的课程科目相同,且使用的教材和课时的安排也完全一样。二是课程设置基本是单一的学科性课程,缺乏综合课程,学科之间界线分明,内容自成体系,缺少学科之间的知识与能力渗透,学科知识与能力之间不易迁移,因而不能满足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从课程教材上看,公共基础课程基本上都使用国规教材,教材内容普适性强,但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不紧密,与具体专业的需求结合不紧密,与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结合不紧密,缺乏教材的校本处理。

(二)专业课程教学有效性不足

从课程内容上看,一是现有课程内容缺乏更新,严重滞后于酒店行业高速发展,无法顺应酒店行业的发展,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无法让学生具备适应市场变化发展的能力,二是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无法让学生掌握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课程结构上看,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截然分开,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一分为二。可是,学校学习环境与企业工作环境缺乏对接,学校教学资源欠缺,设备配置不足,更新太慢,不能为学生提供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和实训场地,教师只能借助多媒体课件模拟情景,不利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课程教材上看,现有教材与行业工作岗位标准、学生专业知识水平、技能水平与岗位工作要求均存在脱节现象。加上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少,对迅速发展的专业实际状况认识不足,未能与市场变化同步,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以中职学校原有的酒店专业课程餐厅、客房的专业设置为例(如表1),可以看出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就已经限定了教学开展的有效性。第一,课程设置是单一的学科性课程,专业课程只是简单地划分为《餐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不能体现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导致学科知识体系不够完整,内涵不丰富。第二,理论课与实践课截然分开,一分为二,甚至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掌握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比如,将《餐厅服务与管理》课程简单地划分为理论课程和实操课程,不符合酒店工作岗位的实际状况第三,课程安排过于集中,如:餐厅课程集中安排在第三学期,按每周6节课课时分配安排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的消化吸收。

二、对现有“2+1”课程模式的调整与改革

(一)对公共基础课程的调整与改革

中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赋予成长中的学生以基本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因此,我们要以提升职业素养为目标,以专业培养定位为牵引,以整合课程资源为基础,以创新课程模式为突破,以调整教学内容为重点,以改革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更新质量标准为途径,以变革评价方式为激励,全面推进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努力实现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有效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的显著提升相互促进,切实解决为学生的可持续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问题,解决广大公共基础课程教师育人观念的转变问题和专业成长问题。

1、对课程内容的调整与改革首先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需要出发,增加相关的课程内容,如创业教育课程、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企业文化教育课程、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等等。其次,开发出一批直接为就业服务、为专业课作铺垫以及职业拓展的应用性公共基础课程内容。其三,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出发,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删除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艰深难懂的课程内容,精选注重实践活动、有利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课程内容。

2、对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改革首先,修订实施性教学计划。根据专业的需要重新审视与调整本专业公共基础课程的课时容量,根据专业需求和大纲规定,对公共基础课程的课时容量做弹性处理。其次,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综合学科之间、学科与专业之间的课程内容,达到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完美结合。

3、对课程教材的调整与改革首先,结合具体专业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编写校本教材;或先形成讲义、课件,条件成熟后编成教材,使教材结构更加完整合理。其次,丰富现有教材的呈现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库、学科网站和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材改革。

(二)对专业课程的调整与改革

1、对课程内容的调整与改革以岗位工作分析为前提,我们调整专业课程内容,如表2所示:以餐饮为例,通过对餐饮服务岗位工作过程的系统分析,将原来单一的《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以岗位能力为本位,丰富了餐饮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包括有:中餐服务、西餐厅服务、酒水知识、插花知识、茶艺知识、咖啡调制等等。并且结合我校的资源优势,开设了营养卫生、中餐烹饪、西餐烹饪、营养业务等餐饮相关课程,丰富了学生的学科知识体系,使学生对餐饮文化的丰厚内涵产生浓郁的兴趣,避免了原来单一课程的枯燥无味,又使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更能得心应手。确定专业课程内容后,我们在课时的安排上进行调整与改革,主要通过校企合作计划,打破现有“2+1”的课程结构模式,在前两个学年里使“校企交替培养模式”得以有效实施。从课时安排上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前4个学期里,每周都有到企业参加技能训练的机会。

2、对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改革首先,以能力为中心,制定“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有效教学计划。通过契约式校企合作,学科的教学计划可以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模式,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科授课计划,企业利用自身有利资源为学生的技能训练提供有效帮助。例如,学校选择本地有代表性的酒店派出行业培训师来对学生进行职业形象、职业道德、客房、中餐、西餐等专业素养与技能培训,同时组织学生到酒店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按照教学计划,学校的专业教师也到酒店进行现场授课与指导,与企业培训师互相配合,针对薄弱的方面进行强化训练,充分利用酒店先进的设施、设备进行实操,弥补学校教学设施的不足。双方定期、不定期进行互动研究,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弹性处理各学科课时,学习时间和方式灵活安排,但管理严格。学生在学校理论教学或在企业岗位技能训练时间的长短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原则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为技能培训服务。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应处理好企业正常营业与教学需要相冲突的矛盾。我们可采用灵活的学习方式,既保证学科授课计划的内容整体不变,又允许企业根据实际的工作环境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从理论到实际操作能力都达成乃至超出预期的培养目标,实现学生整体素质与企业要求的无缝对接。学生每次外出到企业参加训练,学校均有专业老师陪同,参与教学并严格管理。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不仅受学生的欢迎,还有助于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酒店管理类范文篇2

1.客观不稳定因素分析

①酒店工作强度大。学生在校期间习惯了“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而酒店工作相对比较繁重,工作时间不稳定,实习学生刚到酒店容易产生退缩的心理,不愿主动适应工作,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导致实习失败。②酒店环境与学校环境之间的差别。酒店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年龄差距和生活习惯都不一样,实习学生要融入新的环境中需要从心理上产生根本性的转变,要跟从不相识的同事一起吃住、一起工作,人员参差不齐,矛盾在不经意间就产生了。③实习内容单一,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酒店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把实习学生的岗位固定在餐饮、客房、前厅等几个一线部门,这些部门在工作性质上基本属于简单重复的基本技能操作与服务工作,这对于实习生来说,会感到单调与乏味,产生厌倦情绪。④付出和回报的不平衡。在酒店实习过程中,实习学生与酒店员工同工不同酬,工作内容一致,但报酬却远远低于酒店正式员工,待遇的差距会造成心理的极度不平衡。

2.主观不稳定因素分析

①学生角色转变慢,对酒店工作认同度低。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酒店实习过程中,往往无法正确定位自己,多数学生到酒店后,面对较大的劳动强度无法适应,对酒店的规章制度、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以及不容质疑的命令等刚性管理表现出天然的逆反心理,对管理人员有抵触情绪、寻找借口中断实习。②学生理想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差距。大多数学生认为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星级酒店实习是学习规范化、国际化酒店管理模式的大好机会,因而乐于去锻炼。但真正进入实习阶段,会发现酒店工作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对酒店服务职业产生鄙视心理,从而否认自己所学专业的价值,理所当然就萌生了动摇的心理。③学生一贯的“心高气傲、眼高手低”的工作态度。实习生不服从酒店的规章制度,不服从主管、领班的管理,认为自己是堂堂的大专生还要向那些学历比自己低的人来请教是很没面子的事。由于这种眼高手低的心理作怪,导致在工作中漏洞百出,自然会遭到同事、上司的指责批评,实习生自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不稳定因素解决对策

1.首先,学校要对酒店实习基地建设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其一,实习基地应选择档次较高、管理较好的企业,更易加深实习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其二,选择在客源充足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生在繁忙的接待工作中,更易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更好的学习掌握服务技能,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其三,实习基地愿意支付合理的费用及有相应合理的福利政策。

2.做好学生实习前的动员。首先树立学生的吃苦意识,在实习动员大会上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实习的真正目的,强调酒店实习对就业及将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调整好心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

3.学校应配备专业指导老师。学校应安排真正懂专业、工作细致认真的指导教师做好实习过程中的指导工作,及时了解实习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及时帮助实习生解决业务上和生活上的各种问题。

4.学校应与实习酒店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校企双方应签订相应的实习协议,包括实习时间、实习人数、实习要求、工作培训与考核、实习部门、轮岗安排、伤病处理、生活条件、工作报酬等各个方面。以此明确学校、酒店、学生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5.增强实习生对酒店的认同感。酒店应对学生住宿、饮食、工作中能给予更多人性化的关怀,让实习生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酒店经营管理者在感情上要把实习生当作正式员工,对他们要多鼓励,少处罚,多指导,少埋怨。

酒店管理类范文篇3

(一)教师实践经验的缺乏

教师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但是,如今多数高职院校招聘专业教师是有学历要求的,一般在硕士研究生以上,有的甚至要求是博士学位。受学历影响,在企业里找到符合高学历要求的教师是有难度的;有的教师虽然早年在酒店工作过,由于时间不长,之后转型做了老师,缺乏与时俱进的酒店知识、理念和技能,导致学生所学东西显得与时代脱节;而从高校毕业生招聘上的教师往往又是学院派,缺少实践经验,缺乏实操性。

(二)教师对实习学生缺乏足够的关心

一方面,学生数量多,实习时问长,在酒店实习管理中,带队教师往往会产生麻木心理,不能及时解决学生碰到的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心情和实习的效果。另一方面,有的学校将学生分成几个小队安排到不同的酒店实习,一些被安排到离学校较远的酒店实习学生,如果实习指导教师对他们关注不够,易使学生有产生被抛弃和自生自灭的孤独感,有的甚至出现混日子的心理,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实习的热情。

(三)学校在实践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过于强调实践教学。一些高职院校,错误地理解了教育部l6号文件,过于强调实践教学,在课时方面过于加大实践教学课时,一些原本属于理论课的课程也要硬安排几节实践课时,似乎这样才能体现高职教学的实践性。从而也就造成了教师教学为了实践而实践,为了教学而教学,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忽视了其他职业技能的培养,从而缩小了学生以后的就业面。

2.缺乏与企业深度沟通。一些高职院校由于缺乏与实训酒店的深度沟通,没有亲临现场去了解,或者到了酒店但了解不够深入透彻,误信了酒店的宣传。有的学校选择的酒店不够规范、档次较低,当学生到酒店实习时,会发现学校和酒店的宣传与实际情况与自己的期望相差甚远(如轮岗机会少、住宿条件、饮食条件不理想、工作强度大等),致使学生产生不满的情绪,影响了他们实习的态度、持久性和效果。

(四)酒店管理人员与学生沟通交流存在的问题

1.外聘酒店教师不够专业。为了增强课随实践教学的效果,高职院校一般都会请酒店人员到学校为学生讲课或开讲座。作为外聘教师的酒店人员,他们或是高级管理者,或是部门主管,或是具有很强专业技能的一线岗位服务员。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教学技能,有时并不能很好地起到弓l导、鼓励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相反,一些外聘教师由于授课方式不对,如过于夸大某个工作过程的难度或过于强调要具备某些岗位的外形条件,从而打击了部分不具备相应条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2.缺乏有效沟通。当学生到酒店实习时,作为酒店的管理人员不懂得如何有效与学生进行沟通,将学生当成酒店正式员工看待,但事实上学生并不希望酒店人员将自己看成是酒店的正式员工,他们心理上还没完全接受从学生到员工身份的转变,更难以适应酒店人员粗暴的沟通交流方式,从而会产生厌恶上司、厌恶酒店、厌恶岗位的不良情绪。

(五)社会地位低

在我国很多人认为做酒店就是服务人的低等工作,这与我国历来的传统文化有关,一般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态度,认为做酒店低人一等,是新时代的店小二。有的学生父母甚至反对其从事这一行业,从而影响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对策

(一)安排教师进行挂职锻炼

对于刚出校门的教师应积极安排其到酒店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进行进行挂职锻炼。同时,安排酒店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对扶帮助和指导,使教师既能学到操作技能又能学到管理技巧,力求使挂职教师成为酒店方面的通才型教师。此外,要给予挂职教师以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在工资待遇和课酬上要给予挂职教师一定的补助和支持,使教师乐于挂职,安心挂职。在挂职的酒店方面,则要保证其酒店的档次和专业性,以便学到最新的专业技能。最后,要对挂职教师进行考核,保证教师能真正学到技能。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则要给予一定的惩处,如扣发津贴、奖金等,促使教师形成强烈的责任感,保证挂职锻炼的质量。

(二)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

一方面,要形成与学生沟通的制度。要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是当面交谈,也可以是电话、短信等沟通方式,要及时了解学生情绪和动态。同时,学校要建立督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教师是否真正与学生交流沟通,保证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学校要安排进行定期慰问,特别是节假日(中秋节、除夕)等重要而又使学生容易想家的节日,同时,在学生最辛苦、工作量最大的时候,学校要安排相关人员进行慰问,以使学生感到学校的温暖和关注。

(三)加强学校实践教学工作的管理

1.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实操技能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会让学生有更好的品位,有开阔的视野,有更高的情商,从而会表现出更高的综合素质,会更正确的看待问题。例如,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酒店管理专业除了重视学生实操技能的培养外,还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表现出了较好的素质,受到了实习单位上海万豪酒店的高度评价。同时,良好的人文素养也会使学生有更强的专业延伸性,在以后有更广的就业途径。

2.事实求是地宣传。一方面,学校要深入了解酒店情况,对学生做实事求是的宣传,避免宣传与实际出入太大。另一方面,酒店要事实求是地宣讲,一些酒店为了吸引学生到自己单位实习,往往夸大酒店的条件。因此,酒店不能过于夸大酒店能够提供的条件,否则,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产生被学校和酒店所欺骗的心态。

(四)酒店对实习生的培训管理应注重规范性

1.规范外聘酒店教师授课内容。为了避免出现外聘酒店教师所讲内容和授课方式对学生造成打击的现象,外聘教师的授课内容应由学校专业教师进行审核与跟进,避免出现适得其反的现象,对不正确的行为、言行要进行及时更正。或者聘请知名的酒店管理培训机构进行讲课,学习最新的前沿知识和技能,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豪感。

2.改进沟通方式。酒店管理人员要注意与实习学生的沟通方式,避免语言粗暴的现象出现,要正确看待学生的身份,实习学生还不完全是酒店的员工,尽量以缓和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酒店管理类范文篇4

一、影响高职酒管专业实习实效的实习酒店因素分析

(一)酒店经营管理的状况

1.酒店的定位、星级与客源。当询问“酒店的定位、星级与客源情况对你实习效果有何影响”时,一部分实习生认同酒店的自身条件对实习的最终效果有作用。学生普遍认为跟素质较高的客人接触对提高自身的素质有好处,例如,通过跟高端商务客人接触,可以开阔眼界和见识,外国客人较多的酒店可以有效提升外语水平。

2.酒店经营状况和规范管理程度。多数实习生认同酒店管理规范、经营状况良好,可以帮助其在实习期间吸收实用、先进的工作经验,对自身从事酒店行业的工作有较大的帮助。酒店自身的经营状况决定了实习生是否有机会接触多样的工作情境和较为高端的服务技能,实习经历的丰富程度对提高实习生自身的职业能力产生影响。

(二)酒店对实习生的管理

1.酒店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酒管专业的学生接受过较为系统的酒店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很容易适应酒店的工作。而部分实习单位却将其视为廉价劳动力,让其从事技能简单的一线岗位,一味地希望实习生能安心于基层的机械操作,只关注其能否保质保量完成岗位工作,而对实习生的生活情况和心理需求不太关心,对实习生的职业成长也没有投入相应的关心,使得实习生很难真正融入酒店,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2.酒店培训制度。由于实习时间有限,加之实习生有一定的从业基础,许多酒店不愿投入太多的资源对实习生进行诸如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范等系统的培训,导致很多实习生初上岗位时全凭自我感知和体会进行实习,通常初期开展艰难,实习生丧失对酒店行业的认同感。Saks研究发现,新员工(实习生)获得培训的数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

3.实习生帮带计划。出于各方面考虑,酒店很难为实习生指派合适的帮带师傅对其进行全过程培养。帮带师傅的主要职责是对实习生的日常实习进行辅导和考核,帮助实习生在酒店内部建立人际关系等。此外,实习生可以向帮带师傅学习酒店的工作习惯和本行业职业生涯发展等多方面的信息,从而为他们择业决策和职业素养等问题提供参考。

4.酒店对实习岗位的安排情况。很多酒店在实习岗位的分配上表现出较明显的功利性和随意性。在分岗的过程中,较侧重于根据学生的大致性格和外表分配岗位,忽视学生的特长和内涵,在校表现优异的学生因其普通的外貌而被安排在边缘岗位,而那些外表比较出色的学生则被安排在较为核心的岗位,造成学生“学习无用论”的想法;要不就是哪个岗位缺人往哪儿派,使学生认为酒店的工作不是累、乱、脏的机械劳动,就是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这些会对其后续的学习造成较大的困扰。部分实习生在掌握了所在岗位的技能之后,有意调换到其他的岗位,便于体验多方面的工作环境。而酒店方出于便于管理和节省成本的考虑,不愿为其调整岗位,更无意让表现较优异的实习生承担一些辅助管理工作,这样,实习生难以得到全面的锻炼。

5.实习期间的相关激励措施。很多实习生在较短时间内就能承担老员工的岗位工作,质量和数量均不比老员工差,但随后发现自己的薪酬福利与老员工相差甚远,导致到了中后期开始丧失工作热情。

(三)酒店对实习生的培养

研究表明工作任务的性质对实习生的实习效果会产生较大影响。Feldman等发现那些给实习生较多主动权的任务能较好地促进实习生适应工作。Dixon等研究发现,如果实习任务的挑战性较高,则实习生会对实习企业产生较高的情感性组织承诺。很多实习单位认为实习生来单位实习就是随意给他们安排一些简单的工作,并未对实习任务进行针对性地设计,这成为影响实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1.实习任务的挑战性。大多数实习生都是怀着锻炼自我、体验行业的心态来参与实习的,如果实习任务有挑战性、多元化、有价值,便会得到他们的积极应对。事实证明许多成功的实习计划都是采用项目制的形式,让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参与几个小型项目。然而出于利益的考虑,酒店通常不愿意做出此类调整与安排,致使专业酒店实习的挑战性一直徘徊在低等层次上。

2.实习内容的全面性。实习生出于多方面的考虑,都渴望尽可能多的了解酒店各方面的运营情况。一些临时性工作或短期岗位调换能够使实习生了解不同部门的运作情况,体验到各种工作层次和不同的岗位要求,能提升实习生个人技能和职业视野,还能增进实习生对酒店组织文化、人际关系、工作流程和战略目标等方面的认识,为将来进入行业打下基础。然而在访谈中,很多实习生抱怨在实习结束后对酒店的整体运营情况依然谈不上了解。

二、提升酒管专业实习实效的建议

(一)做好入职培训

入职培训对实习生来讲意义重大。对酒店发展史、服务理念和企业文化的讲述,有助于实习生培养行业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从心理上增加对企业的认同感,使其能顺利完成角色转换,适应全新的环境。

(二)日常培训和关注

酒店应在日常管理中提供更为科学的管理方式,根据实习生自身特点酌情安排其工作内容。很多实习生都是首次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对他们的实习安排无论是在操作难度还是工作量上都应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实习生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酒店和实习生双方应相互尊重,酒店不能以简单生硬的罚款等规章制度来代替日常教育,而应多从实习生的心理入手,对其多鼓励,加强沟通。酒店还应意识到,与其他员工不同的是,实习生更注重整个实习全程的收获,所以在职培训不能放松,力求做到持续性、系统化和规范化。除必需的业务培训外,潜力开发也不可忽视。实习生特殊的身份使其能从半内部员工半旁观者的角度,对酒店的内部管理情况和顾客满意程度等问题给予较为客观甚至是新颖的见解和看法。酒店方可适当召开座谈会与实习生沟通,鼓励实习生给酒店找问题、提建议;可以了解实习生的工作情况,掌握其心理动态;还可以从中发现可造之材,为酒店的人才储备打下基础。如果条件允许,酒店还可以让实习生尝试轮岗实习,以增加不同的体验。酒店应精心挑选优秀的员工以帮带师傅的身份对实习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其缩短融入工作的时间,尽快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和养成综合素质。由于实习生多是第一次参加工作,帮带师傅的任务艰巨,因而帮带师傅的选拔和激励机制就显得更为重要。酒店应多向优秀员工宣传成为帮带师傅工作的意义,承诺给予相应的补贴,并对表现优异者给予奖励,在晋升和年终考核时予以侧重。

(三)关注薪酬制度

酒管专业实习生薪酬低是较普遍的现象,实习生不享受酒店相关的福利待遇成为很多酒店不成文的规定。据资料显示,实习生的薪酬除实习合同中所规定的外,其他的还是一片空白。酒店对实习生的薪酬可以适度调整,比如对表现突出的实习生给予相应的奖励。

(四)职务见习,储备人才

酒店管理类范文篇5

(一)北京的发展需求

目前,我国已跻身于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也是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预计2015年,我国将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入境旅游国。北京的星级饭店已达800余家,其中五星级酒店近300余家,新增的客房供应量将达到9000套以上。通过调查显示,北京很多酒店的专业管理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北京每年大概10万左右的酒店管理人才,而市场上却仅能供应3万名左右。

(二)广州的发展需求

根据广东省旅游局的统计,截至2009年12月31日,广州的星级饭店共242家,其中五星级饭店有13家,嘉逸国际、凤凰城、天伦万怡(更名为建国酒店)、香格里拉等五星级饭店已经正式挂牌营业,花园酒店成为广东省唯一的白金五星级饭店。此外,太古汇香格里拉、正佳万豪、富力凯悦等10家以上五星级酒店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当中。与此同时,为应对未来这些新酒店竞争,原有五星级酒店已经或正在投入巨资翻新设备,争取抢在各大新酒店开业前完成改造工程。而历史悠久的爱群大厦早前也爆出要用2亿元资金完成由三星级到五星级的变身。这些变化足以证明,酒店规模逐渐扩大,酒店管理趋向于专业化、细致化,更加具有深度。广州酒店业的迅速发展,需要更多的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那么,酒店管理专业属于国家重点支持专业,主要是培养专业的酒店管理知识、服务技能和国内外酒店管理基础理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因此,针对此专业,探索符合教育规律,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教学模式,是一项值得研究和分析的课题。

二、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环境问题

教学环境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促进实践教学。一般,实践教学是在酒店里进行实习,全真教学的方法既有利,也有不足。学校和酒店存在利益上的冲突,一方面学校安排学生去酒店进行实习,是学生进行实践锻炼的好机会,学校希望酒店能够以爱护学生的态度细心指导,帮助学生熟悉酒店业务。然而,另一方面,酒店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实习内容往往比较简单,往往喜欢较为薪酬低且老实听话,做事有激情的学生;不仅如此,酒店还可以借助实习基地增强社会美誉度。因此,学校在选择实习酒店时,应该着重寻找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酒店。

(二)学生自身问题

1.中职学生在面对社会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这个年纪的学生思想感情容易外露,存在表达直接、容易冲动、感性、容易被吸引等不成熟的表现。现在很多孩子心理都很脆弱,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备受宠爱,无论做什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家长还得处处迁就他们,这就导致了他们感情和心理都相当脆弱,容易情绪低落。例如:2010年9月,石家庄东方科技中等专业学校学生阎静东在江苏省吴江上吊自杀。此前,他曾在该校的安排下,在当地一家电子工厂顶岗实习了很长时间。其间阎静东在电话中告诉父亲,“每天工作10至12个小时,熬得慌,压力很大”,该生自杀显然有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原因。此外,在酒店实习过程中,面对的人员较为复杂,不成熟的心理反应往往容易导致他们陷入不必要的情感困惑之中,例如员工与实习生的感情问题,对于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及顺利完成学业都是非常不利的,应加强引导。

2.中职学生心理不成熟中职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思想和认识还不够成熟,毕竟涉世未深。酒店管理工作要从基层做起,从端茶倒水做起。很多学生面对工作的态度不端正,心态不平衡,表现在工作上就是不积极,不情愿,认为自己是管理人员,不应该做服务员应该做的事情,心态没有摆正,工作自然很难做好。很多大学生存在的懈怠的心理,“反正是来实习的,实习完还是要回学校的”。因此,实践过程中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怀着侥幸的心理,得过且过。实习期满以后,拿着实习鉴定去实习酒店盖一个公章,算是完成了对学校的交代,完全不拿实践当回事。在广州,有一所酒店的实习生由于服务态度不端正,傲慢、强硬,与正在举办婚宴的顾客发生了冲突,并且不知悔改,一场婚礼,就这样不欢而散,学校对这名学生做了严肃的处理,但酒店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对举办婚礼的顾客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三、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方向

(一)建立与完善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

1.完善教学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结合市场的需求,以专业导向为基本方向,设立课程体系的基本准则。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实行模块式教学,将不同的课程内容、课程性质进行归类,并设立相应的模块。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常用的三大模块为:专业课模块、基础课模块和特色课模块。以优化课程的结构,探索培养综合素质的科学方法。

2.改进教学方法应根据酒店管理专业需培养的目标及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尽量利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除采取模拟教学、演示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教学等传统方法外,还可以引入项目教学、实践教学等新型教学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发学生思考。师生之间应该架构起交流的平台,形成课堂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应以“能力为本”的思想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分析酒店行业的岗位及其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设立与之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以整合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安排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比重,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及其比例。一般来说,基础理论课和实践教学的比重各占50%,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专业的知识,还可以增强实际操作的能力。同时,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职业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努力塑造道德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学生,使其能够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4.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剧,酒店管理趋向于国际化,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愈发紧迫。因此,中职院校应该加大外语教学改革的力度,加大英语专业的课时量和口语课时量,对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采取情景教学的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培养更多能够适应国际型酒店的综合型服务和管理等人才。此外,中职院校应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酒店管理教学理念,全力打造与国际接轨的酒店管理教育体系,构建国际化办学理念。有条件的中职院校可以输送海外实习生,丰富国际化视野,了解跨文化领域的酒店管理理念。这些海外实习生回国后,拥有流利的外语、先进的管理理念、娴熟的管理技术、较强的交往沟通能力,即使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也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不败的优势。

5.增强师资力量,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鼓励和支持教师去酒店进行顶岗实习,进一步了解岗位工作,掌握岗位技能,全面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专业教师除取得技术职称外,还应取得与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成为“双师型”人才。另一方面,可以聘请高星级酒店的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实践教学兼职教师,以弥补中职院校实践课教师缺乏经验和数量不足的缺点,同时也加强了校企联系,取长补短。此外,还可以聘请业界专家,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二)培养应用性高技能人才

中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主要以培养适应酒店发展需要,现代化管理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对于酒店来说,具有专业技能的中层管理人才,职业素质较好、技术过硬的主管颇受酒店企业的欢迎。因为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特色较为突出,就业去向很明确,所以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重点是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的培养,培养目标是适合酒店管理岗位的需要,明确就业去向,以酒店服务行业为宗旨,产学结合,培养实用型人才。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般为:毕业后1~2年左右,一部分学生应该成为酒店管理层的骨干,3~5年后应该成为酒店管理的精英。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娴熟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很强的实战管理能力。因此,中职院校在教学上,应力求完成两项基本任务:其一,使学生熟悉掌握酒店管理专业技能;其二,培养学生实际管理能力,体现中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酒店管理类范文篇6

一。转变观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培养优秀的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必须靠国家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旅游企业。学校和教师个人等方面的紧密配合,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一)健全法规政策。转变管理方式

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持,要求企业。社会真正承担起自身应负的责任。同时政府要转变管理方式,从自己管理。自己运作为主转向以服务。调动社会资源参与人才培养为主,切实加强与旅游院校的沟通,为旅游院校搭建服务平台。

(二)加强多种合作,培养双师队伍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制定相关的政策,争取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旅游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加强校企合作。产学合作,通过"校企联姻"等方式,造就一批"双师型"的专业教师。这是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

(三)树立危机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专业教师自身要有危机感,有竞争意识,充分认识到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自觉把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二。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培养专业课教师具有良好的酒店意识

专业课教师是学生了解酒店。熟悉酒店。认识酒店的主要途径。在教学活动中,专业课教师的酒店意识如何,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使学生联想到酒店,这对学生职业习惯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如果酒店意识强,除了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管理知识和服务技能技巧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按照酒店的标准保持良好的仪表。仪容。仪态,运用规范的语言,体现高雅的气质,使学生从专业课教师身上看到了酒店从业人员的形象,这不仅课堂上营造了饭店氛围,而且使学生有了模仿的榜样,使学生意识到酒店从业人员就应该是这样的。因此,要首先培养专业课教师具有较强的酒店意识,但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可以通过定期让专业教师到星级饭店考察,与酒店从业人员举行座谈,学校亦可请有关酒店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组织观看有关酒店教学录像等等,来培养专业课教师的酒店意识。

(二)培养专业课教师具有良好的实际操作技能

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既要具备系统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必须具备娴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我们现有的专业课教师中,有一些是从旅游院校分来的,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但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较弱,其主要原因:一是他们在大学期间没有开设实际操作技能课,对实操内容根本不会。另一个原因是,虽然在校期间开设过实操技能课,但没有在酒店正式实习过,没有经过正式的服务技能训练过,动手能力较弱,根本不具备向学生传授标准的实际操作技能技巧的能力。还有一个原因是学校现有的模拟实验设备过于简陋,制约着专业教师动手能力的提高。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培养和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方面走出去,即分期分批,或利用寒。暑假把专业课教师送到酒店的不同岗位进行实际顶岗实习,不仅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管理实践经验,也对他们今后的教学工作大有裨益;另一方面请进来,即聘请酒店的管理专家。操作技艺高超的高级服务员作为本专业的顾问,到学校来与专业教师一同磋商。探讨。交流管理经验与服务技能,以提高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水平;也可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另外,学校应为专业教师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参加国家人力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饭店服务技能等级考核,这样专业课教师既具有国家教委规定的教师技术等级职称,又具有国家劳动部门考核的饭店服务技能等级职称,符合了"双师型"教师要求。这样才会有过硬的教学质量和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专业课教师的饭店实际管理运作能力

这一能力的培养,是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最高能力的培养。专业课教师一方面教给学生酒店服务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酒店管理知识和运作技巧。要想教好酒店管理课程,光有酒店管理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从目前来看,大部分酒店管理专业课教师的管理理论知识较深厚扎实,但却缺乏实际管理经验,这就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仅靠教师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在国外成功的旅游院校,往往是店校合一,也就是酒店和学校一体化。但在国内大多是学校还做不到店校合一。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多渠道来培养专业课教师的实际管理运作能力。其一,是学校可以与酒店建立长期往来关系,每年向酒店输送实习生,同时委派专业课教师带队进入酒店,带队教师不仅管理学生,更主要是学习酒店实际管理经验。其二,学校应积极鼓励有能力的专业课教师到酒店去兼任或担任)更高层的管理工作,如部门经理。副总经理。执行总经理等,以提高酒店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是提高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管理能力的最好途径。

(四)培养专业课教师的信息意识

一方面,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酒店业发展异常迅速,新的技术。新的理论。新的观念。新的标准层出不穷。作为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若不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不断更新知识。更新理念,就将被时代所淘汰。墨守城规,不及时学习,教出来的学生又怎能适应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酒店工作?因此,在当今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专业课教师要学无止境,及时"充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掌握和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从而适应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现代信息素养。其一,要具有高效获取。批判性吸收存储。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以更新扩充新知识,适应知识成倍增长对当代教育的要求。其二,要具有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能力,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提高课堂效益。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酒店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批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要满足这种市场需求,就必须建立新的教学观念。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用新的教学法,那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主要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理论课程和应用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本专业性质和特点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导学式教学方法

"导学法"主要是教师通过领导。引导。诱导。指导。辅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性参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要引导着。组织者。咨询者。

(二)问答式教学法

高职教育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不讲究学科性和系统性。在学生对于教材上的某些专业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理解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就不一定非要老师"一讲到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时,教师给出提纲,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然后通过老师提问,学生解答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老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富于启发性和思考性,这样有利于获取真实的反馈信息。老师根据所反馈的信息再加以补充讲授。

(三)讨论式教学法

一些课程的某些内容可采用讨论课的方式进行。但以这种方式上课之前,要先做充分的准备。首先,老师要把讨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告知学生,然后学生通过预习和查阅资料做准备。上课时,围绕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讨论,最后,老师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概括。这样,使学生不仅明确教学目标,而且了解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例如,"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和"旅游心理学"等课程的某些内容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

(四)现场教学法

专业课的某些内容可以直接在实习基地或实训室进行教学,可边讲边做。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是直观性强,可把所学知识马上付诸于实践。这样使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掌握,而且印象深刻。例如,"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模拟导游"。"旅游礼仪"等课程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

(五)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该教学方法是把理论融入一个个生动的具体案例中,既讲理论,又讲实践,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还可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案例教学法可通过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的状态下,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学习与驾驭能力。沟通能力。职业能力和协作精神,非常适宜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运用案例教学,可将理论阐述的更透彻。更具体,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在高职院校使用,例如,"旅游法规"。"导游服务技能"。"景区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就非常适合这种教学方法。

(六)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模拟真实具体的工作环境和现场,真实再现实际工作中的基本环节和具体过程,营造一种工作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身临其境的角色状态下,完成一整套工作流程。例如,在"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中,在前厅接待。。。门童迎宾。行李服务。前台接待。总机服务等环节中,就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教师按规范要求来指导学生,并将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融入其中,从而提高学生岗位化的实践能力。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才得到真正提高。

四。强化对酒店专业教师的培训

(一)加强来自普通高校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

毕业生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对来自普通高校的教师或刚从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的教师,我们要加强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有计划地选送他们到星级酒店进行实际顶岗专业实践,为他们获得酒店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职称提供机会和时间。

(二)加强来自旅游企业教师的理论学习与教学基本功训练

对来自旅游企业的教师,我们要让他们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教学基本功训练,给予他们进修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努力提高其学术水平。

酒店管理类范文篇7

一、酒店专业学生的职业现状分析

“高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高离职率”是当前旅游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三大明显特征。通过抽样调查92名毕业生,我们发现实际情况基本如此,他们的职业发展情况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就业比率高,但专业对口率不高

以武汉商业服务学院酒店专业为例,该专业毕业生很受社会欢迎,近三届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比如2010年就业率为98.15%,协议就业率达到了58.4%。但是近三届毕业生大约仅有50%左右的学生与所学专业对口,2010届的某个班级全班初次择业时选择酒店行业的只有30%。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我们发现经过实习期后,很多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酒店失去了原有的信心,倾向于选择稳定、福利好、有保障的工作,如2010年某高速公路管理处在该院酒店管理专业一次性招收了20多名员工,其中很多是该院酒店管理专业中的优秀学生。

(二)酒店岗位停留时间不长,留存率随时间推移不断降低

学生们从事酒店行业后改行的很多,行业留存率较低。据被调查的学生反馈,2010届某班学生仍在从事酒店工作的不到一半,2009届某班的比例为40%左右,而2008届某班的比例只有30%左右,甚至有的班级从事酒店行业的人数不超过1O人。虽然该专业学生在行业中的留存率随时间的推移不断降低,但我们发现,学生毕业三年内流失的速率较快,坚持做满3—5年后开始在行业中稳定下来,此时他们步入基层管理层,职业发展的通道被打开。很多学生是基于酒店服务工作十分辛苦,待遇与其他行业相比缺乏优势,缺乏升职机会而重新择业。一些酒店人士认为从基层服务人员做到基层管理人员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而此时从业者会步入一个迷茫期,很多人不能坚持走过迷茫期而选择放弃。

(三)酒店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区域和层次相对集中

从事酒店行业的学生多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江浙等地发展,但在国际酒店集团旗下的高星级酒店工作的比例不大,而且目前近7届学生中绝大多数从事的是酒店基层管理岗位的工作,少数从事中层管理工作的学生所在的酒店多为中档内资民营单体饭店。这些现象反映出学生的职业发展后劲不足,很多学生认为外语水平和管理理论知识是限制他们发展的瓶颈。另外,湖北本土酒店行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和酒店层次整体不高,目前全省仅有五星级饭店13家,甚至还不及一个发达城市的一半,这些因素也制约了学生在本土的发展。

(四)毕业生职业转型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首先在性别方面,女生转行的居多。女生转行的原因有主要是认识上的问题,很多女生认为酒店环境相当复杂,还有的认为女生从事酒店行业家庭和事业不能很好的兼顾,另外他们还认为在酒店行业中男性的发展后劲要强于女性。第二,我们还发现学生职业转型更多的是选择销售、文职、客户服务类的工作。第三,学生在毕业生后的前三年工作变动的比较频繁,三年后逐步趋于稳定。第四,学生对酒店职业发展有一个明确的时间预期,很多学生认为如果2年后没有一个很好的发展,仍停留在基层,就会选择转行。

二、阻碍学生职业持续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分析

由于社会对酒店行业认可度并不高,甚至部分民众对酒店行业存在着偏见,导致一些学生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低人一等,质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能难树立起职业的成就感。另外也有人认为酒店比较杂,比较乱,导致一些人从事酒店工作一段时候后,发现酒店中存在的一些负面现象,便选择放弃酒店行业。还有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对家庭都比较眷念,由于服务行业作息时间的特殊性,一些毕业生尤其是女性因此而未选择此行业。

(二)学校人才培养分析

虽然毕业生和企业人士在分析学生职业发展问题时所处的角度不一样,但是他们在一些方面却达成了高度的共识。第一,他们一致认为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人才定位不准,培养出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虽有理论素养,但缺乏实践能力,且眼高手低,心浮气躁;第二,学校教学落后于行业发展,学生学的东西不能紧跟时代,和酒店实际存在偏差;第三,许多教师缺乏从业的实践经验。教师的理论功底较为深厚,但没有很强的行业背景支撑,教学停留在“纸上谈兵”;第四,学校开设的课程实用性强的偏少,而选取的课程内容比较浅显,所学的知识不足以应对工作中的各项问题;第五,对学生的引导倾向不客观,更多的是从光鲜的一面去吸引学生,学生对酒店的实际情况缺乏心理准备,容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

(三)企业用人机制分析

首先酒店对人才的规格要求较高,比如良好的职业形象、职业素养,较强的表达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但是酒店企业却不能给予具有行业优势的薪酬待遇。第二,许多企业缺乏人才培养战略,在人才的需求、培养上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急功近利。一些企业对实习生的管理缺少人性化,把学生当作廉价的劳动力,很多酒店招收学生实习,考虑最多的是减少人工成本。由于在人才培养上缺乏投入,缺乏供大学生再学习、再培训的机会,很多大学生看不到发展方向,未能从简单重复的基础工作中学习和成长。第三,多数四星级以上酒店的培训体系比较完善,但是在职业发展规划上不是很明确,员工到岗之后很容易在原有的岗位上停滞不前,缺乏动力。第四,酒店企业用人强调工作经验,基层管理岗位实行内部晋升制度,有过实习经验且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却要“一切归零”,从基层做起,很多学生很难度过1—2年的成长期。

(四)学生自身的因素分析

首先是学生的职业认知问题,一些学生对酒店行业的放弃源于他们日常接收到了许多负面的行业信息,对行业存在抵触情绪。另外有一些人是对酒店行业缺乏热爱和兴趣,在心理上对职业前景不抱希望。还有就是学生实习后遇到了不公平待遇,认为实习生比正式员工累、苦,待遇不及酒店正式员工,于是便全盘否定了酒店行业。第二是自我认知的问题,一些学生对自我定位过高,不愿从基层做起,觉得每天和学历低下的同事做一样的事情,心理不服,觉得每天都是重复一些体力活,学到的知识和现实脱轨,自己的能力无法施展。第三是学生心理素质和修养问题,一些学生受不了委屈,吃不了苦,由于心理脆弱,缺乏足够的关心和引导,他们慢慢也就对酒店畏惧了。另外酒店工作需要面对不同的客人和同事,一些人觉得心理太累,想从事人际关系简单的工作。

三、学生职业发展调查的启示

(一)学校要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首先要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拓宽他们的专业知识面,学校应该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宽基础、强技能、高素质、综合型”的酒店专门人才,以增强学生职业的适应性和职业发展的深度。第二,要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要在课程体系中增设人文素质课程和设计人文类教育活动,邀请企业人士参与课程建设,多借鉴新加坡、瑞士、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酒店课程体系。高职酒店教育比较强调一线服务技能和基层管理技能,导致很多学生比较欠缺经营思维、经营理念和经营知识,限制了他们的职业发展的高度,所以我们还要不断地促进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策划等拓展课程的改革,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学校的教学内容要及时与酒店的发展相结合,让学生多与酒店接触,定期聘请酒店人士或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到学校来交流,提高学生对社会和酒店的认识。第三,大力推行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重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讨论、从事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在课程中安排学习性工作任务,积极推进体验式的职业化教学,按酒店的职业规范进行课堂管理;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团队组建、角色扮演、现场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职场氛围。考核方式多用实践操作测试和任务驱动式考核,通过完成实践任务,综合考量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建立职业素质养成体系,重视学生职业心态的培养

建立职业素质养成体系,重视学生职业心态的培养,实施酒店管理专业全方位、全过程、全方法职业养成教育方案。首先学校、家庭、社会、企业相互合作,校园文化、模拟职场、课堂学习、第二课堂、校外实习多管齐下,全方位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第二,从学生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课堂到课外、校内学习到校外实习的全过程来培养职业素质。精心组织各类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做好新生和毕业生的职业教育,入学时进行职业认知、职业心态的教育,并将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培养脚踏实地的职业作风,塑造包容忍耐的职业心态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还要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HR经理和职业经理人对毕业生进行职前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第三,还要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酒店管理类范文篇8

一、酒店业在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环境污染严重。酒店一直被认为是住宿、休闲、娱乐和社交的重要场所,酒店业在人们心目中一度是无烟产业,似乎并不会产生环境污染。事实上,酒店每天要排放大量烟尘、二氧化碳、生活污水、废热和垃圾,酒店业普遍存在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及空气质量环境问题,如废水废油污染、废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严重影响顾客和周边居民的卫生环境质量。

2.资源浪费严重。酒店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消耗,主要包括日常消耗和能源消耗。酒店的日常消耗主要是纸张、布草、食品、印刷品、餐具、用具和各项设施设备等,客房中的一次性消耗品是比较典型的物资消耗。消耗品产生了大量的垃圾,而且这些垃圾中很多是塑料制品,难以降解,又成为了城市新的污染源,加剧城市环境恶化,酒店的能源消耗主要是水、电、煤、气等,能源消耗已经成为酒店行业发展的“绊脚石”。

二、酒店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综合国内外酒店餐饮业环境管理的思路和经验,根据酒店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流程逻辑,酒店的环境管理主要体现在酒店生产经营活动的“资源利用、产品设计、生产控制、消费方式”四个关键环节,具体内容包括:①酒店资源的环境管理:包括酒店的用能结构、节能技术的应用、水资源的节约与回用、垃圾资源化处理与管理等。②酒店产品的环境管理:包括酒店产品的平衡设计、酒店业服务的能耗管理、包装的生态管理以及酒店业环境的生态要求等。③酒店生产的环境管理:包括酒店生产污染及其控制、酒店清洁生产的技术要求、酒店清洁生产的评价方法等。④酒店消费的环境管理:包括酒店业绿色消费的行为模式和酒店绿色消费的发展策略等。⑤酒店环境管理的体系与政策:包括酒店环境管理的推进机理、酒店环境管理的标准体系以及酒店环境管理体系的运作等。

三、酒店管理专业环境管理课程体系的构建

1.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构成。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以培养国际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两种意识和三种能力。两种意识是职业认同意识和服务意识,三种能力由“基础能力培养系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系统”、“复合职业能力培养系统”3个系统组成。基础能力培养系统的主要课程以培养学生的通识性能力及酒店行业基本素质为主线,以酒店业导论、管理学基础、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酒店市场营销、酒店经营与管理、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等骨干课程和酒店认知实习、酒店企业文化宣讲、酒店职业经理人讲座等开放性实践活动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为其后续的职业能力培养奠定基础。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系统以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3大核心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多岗位实践、校内实训等职业性实践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真实职场中获得核心服务能力和核心管理能力。复合职业能力培养系统是在学生具备核心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拓展相关职业知识和能力,主要学习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品牌管理、酒店质量管理、酒店服务管理、酒水饮料管理、酒店实用英语等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

酒店管理类范文篇9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支柱性产业,作为旅游业一大版块的酒店业在我国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酒店增长速度极快,然而高星级酒店的增长与酒店从业高素质人才的欠缺的不对称不平衡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如何消除或减少这种不平衡,作为培养酒店从业人员的高校理应做出思考,对酒店管理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方法进行反思。我国目前酒店管理课程教学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由于酒店从业者目前的低待遇、高劳动强度、低社会认可和职业荣誉感,学生对酒店行业从业普遍抱有偏见,因此对该课程的学习更视为一种任务的完成。学生对酒店管理学习兴趣不浓厚,更有甚者主要是混学分,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很多同学是抱着混的态度在学习,他们认为自己对酒店又不感兴趣,以后又不会从事酒店行业,大学期间何必浪费时间来学习没用的课程。二是教学实践环节不落实。为了加强教学的管理,大学大部分课程要求教学在教室完成。事实上对于这种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学生的实地实践更为重要,但我们的教学机制的设计没有考虑到这些特殊的学科要求,用绝大多数理论基础性学科的特点规范约束实践性强的学科,本身就是教学设计不科学的表现,教学实践环节不落实或是落实流于形式,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最后学生是空有理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极其欠缺的理论型人才。三是教师行业背景不到位。我国高校教师选拨机制制约了有着行业背景的实战经验教师的缺乏,实践行业的酒店管理人才因为没有高学历难以到学校进行专职任教。学校有着高学历的教师又无法真正进入到企业进行长期的实际性的挂职。现在高校已经清楚地认知了这点,开始重视年轻教师的挂岗锻炼,但是由于时间的有限性,很少有企业能真正使用教师,很多教师的挂职锻炼是一种口号,因为只有一年或是半年的时间,得不到企业的重用或是教师自身的原因,教师也无力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实践岗位上,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有限。国际上酒店管理的任课教师很多长期就是某一个酒店的总经理或某一个重要岗位的负责人,一边在行业供职一边在学校授课,能够很好地讲行业的实际和理论结合。而我国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需要教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科研任务的完成,教师没有精力真正进入行业提升自己。四是教学计划设计不科学。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仍然在大的管理学科之下,因此很多管理类的通识课程占去了一定的学分,留给旅游专业课程安排的课时已经极为有限,而酒店管理方面的课时更是少之又少了,在国外或国内一些高校作为一个专业需要四年学习的酒店管理专业,我们往往是通过三到四门课程来学完,没有了基础教学时间的保证,效果当然是不理想的。

二、基于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设计理念

基于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将旅游管理教学进行模块化教学安排,根据旅游业的几个支柱产业将学生的学习进行模块化设计,分别在几个学期安排了旅行社管理方面、酒店方面、景区方面等的教学,这样的安排一是有利于学生对某一版块的专注学习,另一方面因为同期开的都是一个方向的课程更加有助于课程之间的统筹和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这样的一种模块化教学的设计旨在遵循或达成以下几点教学理念第一,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度。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依靠课程设计的科学来引导,需要依靠授课教师来开发,一是教师理论功底要扎实,二是内容的讲解要能吸引学生,三是关注酒店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最新的知识。基于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为期一学期酒店管理课程的系列授课,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聘请合作单位有着实战经验的经理来做讲座,可以将实践最前沿的知识给学生进行讲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每门课程配套的实践教学课时也保证了学生对酒店行业实际情况的调研和短期的实训,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第二,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基于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教学设计很多环节需要学生参与,如课前的酒店知识品牌介绍,小组的酒店行业调研,以及调研后学生的幻灯制作和展示都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课外的专业学习,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被动的单边的听课式学习,增强了学习的参与度,提升学习效率。第三,提升学生酒店就业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酒店的就业关注度一直不太高,主要原因除了社会上客观存在的酒店从业劳动强度高、薪酬低、社会认同感低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学校对酒店管理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有些脱节,学生通过课程所了解的行业知识极为有限,进入实际行业后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进行思想和行动上的接轨。基于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通过教学设计的改革,通过一系列正能量的引导,学生能更加客观全面评价这个行业,而且对行业的前景能有更为科学的预判,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大学期间对自身能力的综合提升,进入酒店行业的磨合时间会缩短,职业从业自信心增强,对酒店就业关注能力增强。

三、酒店管理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改革的思路)教学改革实践思路

第一,理论采用案例教学。管理类课程的理论讲解往往过于空洞和枯燥,难以吸引学生对其感兴趣,但是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例的导引,会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解对酒店的类型认知时,将三峡大学北门附近的格林豪泰酒店拿来作为案例,让学生们对该酒店的认知做出一些判断,然后通过结合理论的讲解,结果学生就发现即便是身边的酒店也有很多他们不清楚的地方,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课后再去酒店实际探访一下,找找老师讲解的理论和实际之间是不是确实如此,就会吸引学生对该课程的关注度,提高对酒店管理课程的兴趣。

第二,学生参与实践调研。管理类的课程往往更需要学生对该行业有一定的感性认知,结合行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但对于还没有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提高实践经验的主要手段就是做社会调查,所以本课程在对酒店的基本情况讲解以后,会布置几个专题,给学生为期一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分组对宜昌市的酒店进行有主题的实践调研,分组布置主题让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酒店进行探访,在后面讲到相应的理论章节时,由学生将调研结果进行汇报,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又有助于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生通过这样的作业可以在几个方面得到锻炼:一是加强了对行业的了解,有些学生在调研中也会有些意外的收获,比如他们会得到实业界的同事的一些忠告和建议,通过和一些从业人员的交谈也能了解这个行业从业所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从而学习更有针对性;二是提升学生能力,很多不敢和陌生人交流的学生通过这个作业的完成突破了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缺陷,变得更积极主动和自信,同时通过学生幻灯演示和讲解提升了学生的幻灯制作水平和表达能力;三是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做调研之前学生一定要做好问题准备,对调研主题的理论知识要有一定的储备,这样通过调研前的准备工作,学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理论进行了学习和巩固,增加了自己的知识量。

第三,基础知识学生讲解。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对酒店品牌认知,增强学生对酒店行业的专注度,本课程学习时增加了一个环节,在每次上课前请同学就国内外知名饭店品牌进行介绍。每次课前请两个同学对世界排名靠前的国际酒店集团选取一个进行为期十分钟的介绍。通过介绍酒店品牌,一是增强学生对酒店的认知度,二是通过一个学期的介绍和了解学生基本能对国内外主要的酒店品牌以及背后的品牌文化,学生在准备讲解的过程中,也可以对该酒店集团的文化、酒店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有进一步的了解,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和渠道。

第四,聘请行业精英讲座。请酒店企业界人士就酒店的专项管理职能进行专门的讲解,既可以给学生带来行业的最新知识和咨询,同时这些行业精英也会成为学生的表率,他们的专业素养能都直接促使学生产生对酒店行业学习兴趣和从业欲望。比方本学期在酒店管理教学时尝试聘请万达皇冠假日酒店相关经理和负责人对酒店营销、服务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讲解,通过来自实业界的精英的讲解,对学生更有说服力,学生对自己哪方面的能力欠缺有更多的认知,从而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酒店管理类范文篇10

近年来,我国逐渐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旅游业及其相关的“食、住、行、游、购、娱”行业也都迎来了各自发展的黄金时期。酒店业作为旅游业的支柱行业,对旅游业当下和未来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行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在各高等院校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目的在于鼓励培养从事酒店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以迎合和满足行业需求。但实际情况是,每年自愿报考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人数极少,酒店管理专业在读大学生愿意在毕业后进入酒店工作的人也不多,并最终表现为“供求错位”现象在酒店管理专业尤为严重,造成的就业缺口也越来越大。另外,在酒店业也存在着两种不合理的管理人员类型,一种是操作技能熟练但学历较低,长期在基层工作后得到晋升,工作经验丰富,但由于缺乏专业管理知识,难当管理重务;另一种是空有管理学历,但非酒店专业,对于应用性较强的酒店业比较陌生,很难深入一线,有效管理酒店,提高酒店经济效益。因此,如何吸引更多学生填报酒店管理专业?怎样培养在读学生对酒店业的职业兴趣?如何培养和留住更多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成为了我们必须了解、分析和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背景

苏州作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旅游大市,近几年其旅游业在全市GDP中所占比重始终稳定上升地保持在10%以上。2015年,苏州入境游客人数、国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均位居全省第一和全国主要旅游城市的前列。旅游业快速发展所带动的酒店业在苏州也迅速崛起,截止2015年上半年,苏州星级酒店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排名全国第三。

三、调查分析

1.调查样本情况本次调查的对象是苏州地区的三所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常熟理工学院,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和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的在读大学生。包括大一学生164人,大二学生157人,大三学生171人,大四学生87人;其中,男生140人,女生439人。2.调查方法和时间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历时两个月,共发放调查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57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9.1%。3.结果分析(1)专业满意度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还可以,约40%的学生表示满意,因为“本身对酒店管理比较感兴趣”、“可以广泛交友”、“工作环境好”等,约55%的学生表示勉强满意,原因有“行业知识性不够”、“实践部分太少”等,只有约5%的学生表示不满意,他们认为“自己对酒店业不感兴趣”、或是“因为高考分数较低,被服从分配到该专业,之前对酒店管理专业并不了解”等等。(2)就业方向37%左右的学生选择考虑酒店业的工作,42%左右的学生选择其他经济管理类工作,10%左右的学生选择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9%左右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其余的选择例如“翻译”、“舞蹈”等职业。与学生就酒店管理专业比较高的满意度相反,有考虑在酒店业工作的想法的学生比例比较低,有超过六成的学生在毕业后可能流失到其他行业。(3)酒店层次与部门选择对于酒店的层次要求,79%的学生偏向高星级豪华型酒店,原因是“可以开阔视野”、“工资待遇更好”等等,19%的学生偏向低星级经济型酒店,“想要先在低星级酒店‘练练手’,积累经验后再进入高星级酒店工作”。在就职部门方面,选择“行政后勤部”“餐饮部”“前厅部”“客房部”的学生分别占40.4%、32.6%、29.5%和2.6%。客房服务是酒店服务活动的主体,工作量最大,人员工作最辛苦,因此愿意选择客房部门的学生极其少,大多数学生都倾向于工作量相对较少又轻松的其他部门。(4)薪酬期望最低薪资要求方面,选择“3500-4000元”的学生占多数,约46%,其余学生中14%选择“2500-3500元”,19%选择“4000-5000元”,21%选择“5000元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的薪资要求在4000元左右甚至更高,而酒店业实际平均工资水平在3000元左右,差距明显。(5)留职意向当问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否愿意留在酒店工作时”,仅有约23.7%的学生表示愿意,其理由主要是“专业对口”、“工作环境较好”“机遇和挑战较多”。76.3%选择不愿意的学生表示自己“不喜欢酒店业这类服务行业”,“对酒店业还不甚了解”,且“前期在基层的工作较为辛苦,工资较低”,“晋升困难,发展前景渺茫”。4.结论根据调查,酒店管理专业的在读大学生对于专业大多数是满意和认可的,因为课程类型比较多样,可以学习到经济管理、旅游、餐饮、茶艺等各类知识。但就以后的就业来说,只有不到四成的学生因为专业对口而愿意进入酒店工作,且选择的酒店等级和部门主要集中在高星级豪华酒店和工作量较轻的部门,不愿意深入最累最苦的酒店基层,一部分学生就是在酒店实习后感到又苦又累而放弃在酒店就业的想法。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对酒店工作的薪资要求与实际酒店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两者间也存在一定差距。酒店业高强度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加上实际薪酬与期望薪酬之间的落差以及晋升的困难,让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毕业后在酒店就职望而却步,转向其他相对轻松和稳定的经济管理类或事业单位的工作。

四、解决对策

1.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迎合行业需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结合职业要求,以迎合和满足酒店行业的市场需求为起点。通过行业调查,充分了解酒店每个岗位的实际要求,以此为依据,在设计、实践、检查和反馈的各个环节都予以考虑,从而进行课程设计与安排,必要时还要参考酒店行业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另外,针对与实际职业需要不符的情况,要每年定期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滚动式优化更新,紧跟行业步伐。2.优化理论课程,增强多样性和趣味性第一,课程灵活多样,增强学生竞争能力,弥补不足。酒店管理专业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扎实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2)流利的外语能力;(3)人际交往能力。理论课程应当注重对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提升,和外语能力的强化,将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人类学等学科交叉结合,丰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素质。酒店人际关系极为复杂,而很多学生在与人交往方面显得颇为胆怯,高校在开设理论课程时应当注意帮助学生克服与陌生人打交道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学生心理能力,提高应对学习和工作的抗压能力。第二,课程实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前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读大学生均为90后,其择业观和就业观在很大程度上为自身的兴趣爱好所主导。各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培养与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丰富课程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吸引初学者留在酒店管理专业,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发挥和利用自己的优势特长,找准职业需求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契合点,实现自我价值,进而提高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认同感、使命感与忠诚度。3.改革实践教学体制,推行差异化培养酒店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能够在酒店业从事服务、经营管理、策划等工作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课程主要有两种偏向,一种是偏向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忽视酒店专业管理知识的传授,培养出的学生只能停留在酒店最基层的岗位;另一种是许多本科院校的通病,普遍“重理论,轻实践”,使得学生难以真正接触和深入了解酒店业的面貌,失去了发挥和应用自己专业管理知识的平台,转而选择其他经济管理类的工作。因此,高校要尽可能找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间的平衡点。在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酒店里不同的管理岗位对人才的技能和专业要求也有所不同,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课程供不同特点和特长的学生选择,以锻炼学生的人际沟通技巧,面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培养外语环境等。另外,除了常规和固定的实践教学,在平时的课程中,可以适当多加入情景演练环节和建设校内模拟实训中心,让学生对酒店业工作任务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熟悉。例如,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实习酒店就建在校内,以供学生长期实践锻炼。4.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学校、酒店三方联系作为对实用性要求非常高的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必须要培养学生在实际岗位的各种操作和应用能力。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酒店管理专业培养中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传统模式,加强学生、学校、酒店三方的紧密联系,建成“三体一位”模式,是一种三方共赢的合作方案。对学生来说,在学生时期就能进入酒店见习或实习,既能锻炼自身能力,检验自己在校学习成果,开阔视野,还可能得到将来进入酒店工作的机会,免去毕业后找工作的烦恼;对学校来说,是为酒店、为社会培养出了更多的专业型人才,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与星级酒店合作也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生源;对酒店来说,可以优先吸收本地区的专业人才,提高酒店效益,还减少了对外招聘所带来的成本。但通常,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顶岗实习”的程度,很少得到三方满意。因此,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学校和酒店要切实落实各种合作项目,才能取得上述的成效。酒店方可以主动出击,让酒店专业人士到学校定期开展讲座和宣传活动,为学生传授工作经验,或组织学生到酒店各个部门参观和体验,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酒店就职的工作热情。比如常熟理工学院就与万豪酒店合作开办“万豪英才班”,将万豪酒店集团的人力资源带进学校,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培训、实训机会以及职业岗位。另外,在安排学生到酒店集中实习时,可以实行“岗位轮换”制度,不必始终待在一个固定岗位。很多学生就是在去酒店实习后对岗位感到不满意才选择其他职业的。所以,可以尽可能多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自己心仪的部门实习,提升职业满意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来“留住人”,减少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不对口,缩小酒店业的就业缺口,降低人员流失率。5.“行行出状元”,改变传统偏见,树立正确择业观一直以来,社会各界对酒店业之类的服务业都抱有一定偏见,认为服务业就是“伺候人”的行业。事实上,服务业在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落后的服务业会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制约消费,且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是同类型发展中国家。我们大学生不该对酒店业持有“工作低人一等”的观念,改变服务业仅仅是接待服务他人的行业的观念,而应将在服务行业工作视为一种社会责任。作为即将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在择业时本就应具备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对于工作的性质、部门、薪资不必有太高要求,要放低姿态,改掉眼高手低的“坏毛病”,但求在工作中得到锻炼,积累经验。只有工作认真负责、勤奋踏实、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人才会受到行业的欢迎和重用。因此,高校有必要在常规课程后开设专门的酒店就业指导培训课,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真正理解“服务”的概念。

作者:顾胜贤 蒋安琪 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伏英.“洛桑模式”对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5(08):78~80.

[2]袁国贤,杨庆国.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取向原因及其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04):173~175.

[3]郑岩.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2(08):144~146.

[4]范智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04):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