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2:32:57

酒店管理

酒店管理范文篇1

1、加强微笑服务管理

微笑服务作为一种无声的服务语言,其实质是反映服务者的品质。微笑是最生动最简洁最直接的欢迎辞,是服务的最基本要求,是良好服务素养的重要外在表现形式,它具有难以估量的社会价值,可以为酒店创造难以估量的财富。因此,在酒店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要求每一位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微笑服务的意义,对待任何顾客要给以最真诚的微笑,通过这种方式使顾客感受到亲切与温暖。具体而言,微笑服务必须做到四个结合:口眼结合,即眼笑口也笑;笑与神情气质结合,即整个人的精神面貌要与笑容相吻合;笑与语言结合,即说话的过程中也要保持微笑;笑与仪表举止结合,即举止神态要与微笑想结合。这是酒店微笑服务的基本内容,是以人为本企业管理理念的重要成果和标志,它应贯穿于接待服务的全过程,最终为顾客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2、改革和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

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人才、资金等稀缺资源的争夺,对于酒店行业也不例外,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才能适应未来行业发展需要,而这也就要求酒店行业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真正满足新形势下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要求。具体而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在专业培养上不仅要做到“精”,同时强调“厚基础、宽口径”,更应有宽广的视野、较强的开拓意识、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能适应酒店业各类工作。同时,重视员工培训工作,增强员工工作技能与职业素养,同时使其接受酒店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观念,才能更好地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对酒店长远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提供个性化服务

服务业的市场化竞争要求酒店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新时期,酒店的个性化服务在酒店业管理中日益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消费者对酒店业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个性化服务的要求比较突出,酒店要通过个性化的服务让客人时刻感受到有回家的感觉,提高顾客忠诚度。个性化的服务主要体现在灵活性和亲切感的掌握上,酒店工作人员要了解客人相关兴趣和生活习惯,并以此为基础提供令顾客满意的多样化服务。同时,酒店工作人员要讲求服务的持续性。酒店工作人员要让客人在酒店入住期间始终感到被重视和尊重。此外,创设良好的氛围与环境是表现酒店个性化的捷径,可以让顾客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取愉悦的感受。而且酒店的内外部装饰应用自然且简单设计来实现愉悦气氛,给顾客以家庭般的愉悦感与舒适感,让客人有足够的放松和自由的空间。

4、引入绿色酒店管理

循环经济理念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导致自然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下提出的。酒店在管理过程中也应适时引入绿色管理理念,首先,必须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工作,让酒店员工意识到绿色酒店是实现酒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着眼于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优化的绿色酒店管理模式,才能促进酒店业的持续发展,从而充分调动酒店实行绿色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加强绿色食品的研发与推广工作,要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饮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绿色食品来促进酒店品牌的提升。此外,在食品包装的选择上,要遵守可循环、无污染和易回收等基本原则,实现食品包装的低碳发展。

5、加强营销,树立酒店品牌

品牌的树立对于酒店而言,可以引发顾客的消费偏好,提高顾客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因此,品牌经营战略体系的构建势在必行。在营销过程中,首先需要先进的理念作为指导,对于消费者,酒店应建立起自身的营销系统,为消费者提供多种认识酒店的渠道,提高顾客对酒店的感知。比如酒店网站的论坛、酒店SNS、酒店的Twitter、酒店的Facebook等等。同时,实施全员营销。全员营销有助员工深入了解酒店信息,可以增加员工对酒店的归属感与满意度,这就要使酒店的品牌形象的外在表现和内涵高度统一起来,将酒店的产品、服务、管理等推荐给顾客,达到品牌经营、特色经营,提升酒店品牌竞争力,最终促进酒店的可持续发展。

6、酒店企业文化体系的构建

酒店管理范文篇2

1.1高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发展现状

培养目标决定培养模式,同时也直接影响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根据我国教育部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规定,通过酒店管理专业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全面掌握酒店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在就业岗位上也有了明确的规定,能够胜任餐饮、客房、康乐、前厅等业务部门的领班、主管及部门经理等基层、中层管理者的岗位。由培养目标可以看出,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实践教学的实施,而根据酒店业发展的实际,学生要做到酒店的管理者,也必须从基层做起。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纷纷与高校所在地酒店或外地酒店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教学模式也多种多样,有短期实地考察的、也有与酒店长期合作的。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实际,本科院校以短期实地考察为主,而高职高专院校则以长期合作为主,随着现代教学改革的发展需要,尤其是作为实践性较强的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模式的优化及改革也势在必行。

1.2研究问题的提出

综合以上两点的分析,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酒店,都需要顶岗实习模式的完善和推广。但在酒店定岗实习模式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酒店将顶岗实习的大学生仅仅当作廉价劳动力,失去了学生顶岗实习的学习意义;学校将顶岗实习当作教学计划的一部分,认为只要实施就可以了,缺乏对顶岗实习效果的跟踪及实习信息的反馈;学生定位不准确;有些学生将实习作为个人的事,与学校无关等。这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来自于顶岗实习模式的不完善。

2许昌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定岗实习模式发展现状

2.1许昌学院酒店实习定岗实习模式介绍

许昌学院酒店实习所采用的顶岗实习模式是“学校统筹安排‘,3+1’模式”所谓学校统筹安排,是指学生要在学校指定的酒店完成顶岗实习,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要遵守《许昌学院旅游学院学生实习的有关规定》。学校统筹安排是模仿军人的半军事化管理,便于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管理“。3+1”模式是由传统的“3.5+0.5”模式改进演变而来的,所谓“3+1”模式是指学生需要在校完成3年的课程,包括实验实训课程、专业考察、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第5或6学期集中到实习酒店顶岗实习,而第8学期分散实习,其中顶岗实习为期7个月,再加上分散实习3个月,共1年。顶岗实习模式具体实施如下:(1)学校:许昌学院旅游学院作为学校的代表,负责与酒店的沟通联系,其主要职责是对实习酒店的考察、选择,与酒店签订协议合同,组织动员学生到酒店实习,领导、老师不定期到实习酒店查访,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考评总结等。(2)学生:服从学校安排到指定的实习酒店实习;实习期间,认真完成实习日志及总结;实习期间,服从酒店、学校的双重管理,但以酒店管理为主;在实习期间表现优秀的学生下一届实习动员交流大会。(3)酒店:截止到2014年8月份,与我校签订学生实习协议的酒店共10家,分布在江浙及广东一带,全都是五星级酒店。综合我校多家酒店实习情况,酒店对学生的管理内容及方式主要有:“一对一师徒式”;在学生岗位确定之前对学生进行为期3天左右的培训;有人事部门或者岗位职能部门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及管理;负责安排学生食宿;支付学生实习薪酬;对学生实习表现进行考评等。

2.2许昌学院顶岗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2.2.1信息交流链不完整该模式的信息交流仅限于酒店与学校的交流,比如学校对酒店的考察,合作协议细节的商议。虽然实习期间院领导也会访查,一方面停留时间较短,另一方面学生与院领导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因此,所谓的访查也只是象征性地去看看,并不能切实地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生活及工作问题。因此,这样的信息交流链是断层的,不完整的。2.2.2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上没有任何人和事是十全十美的。许昌学院顶岗实习模式亦是如此,因此,有效的信息反馈是很有必要的。在许昌学院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要么自己处理,要么学生与酒店沟通处理,虽有领导访查,一是频率太少,二是没有专业老师的介入,不能将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一些有用的信息反馈给学校或老师,不利于顶岗实习模式的改进。2.2.3酒店实习管理不合理,失去其作为实践教学重要环节的意义许昌学院酒店实习时间长达7个月,在这7个月的时间里,酒店对学生的安排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安排轮岗实习。而对学生来讲,从熟悉当掌握工作技能两个月的时间已绰绰有余,两三个月再无提升空间,而酒店对实习生不仅没有轮岗,职位也没有提升的空间,所以,长时间的实习如果安排不合理的话一方面学生缺乏动力,另一方面也失去了“顶岗实习”作为实践教学重要环节的意义。2.2.4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与参与顶岗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更主要的是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得到提升,达到管理者的岗位要求,还有,最重要的是顶岗实习还要辅助于教学,所以,专业老师的参与是必需必要的。虽然星级酒店管理人员素质也较高,但是他们对学生不十分了解,而且对顶岗实习的教学意义也不关注,所以,他们也替代不了专业老师的作用。

3顶岗实习模式优化建议。

许昌学院于2002年开始旅游专业的酒店实习,从最初的餐饮酒店到星级酒店再到今天的五星级酒店,经过十多年的摸索,酒店顶岗实习模式也日渐成熟,尽管如此,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局限于许昌学院,这些问题已成为酒店实习的共性问题,因此,以下建议的提出对酒店顶岗实习模式的优化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3.1学校需进一步完善实习信息链

学校作为酒店、学生沟通的信息桥梁,有义务有责任保证信息链的完整。首先,应该以实习酒店为单位,将学生的个人信息编辑完善,在实习开始前一周发至实习酒店,一方面使酒店熟悉学生,合理安排岗位,并制定实习计划,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与酒店的双向交流,使学生对实习酒店及实习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其次安排专业老师或学生干部对交流内容做整理,一方面方便信息的搜集整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及时发现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和酒店更好地完成实习。最后,有专业老师对学生的实习日志和实结考核评定,并将其作为其重要的教学工作内容。

3.2将课堂搬进酒店,充分发挥专业老师的专业优势

每个实习酒店都要安排专业老师进行指导跟进,指导老师不仅要同实习酒店的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同时还有同实习酒店保持联系,及时帮助学生做好酒店实习的心理和专业指导。另外,指导老师还有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到酒店,为学生做能提升学生的拔高理论课程的讲座,使学生能切实地及时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3强化酒店的教学功能,实习形式多样化

实习生不等于廉价工,学生在酒店实习在给酒店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该利用自身的硬件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实习酒店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可以减少学生的薪酬开支,增加学生的业余学习时间和机会。比如,学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参加酒店的其他培训,如英语培训、礼仪培训、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等;允许学生第二岗位的选择,第二岗位可以是兼职的形式,也可以通过轮岗来实现,为节省企业的经营成本,学生在第二岗位进行第二岗位选择时,需要经过酒店人力资源部门和岗位职能部门的面试考核。第二岗位的实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实习动力,也有利于为酒店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

3.4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使细节更合理化

酒店管理范文篇3

(一)行业对实习生的需求数量日益增加,实习生待遇不断提高

近年来,中国星级酒店数量迅速增加,星级酒店从最初的几十家发展到2000年的6029家,2007年,又翻番增长到13558家。数量上的急剧增长,导致了行业对人员的大量需求。这使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酒店提供给实习生的工资、住宿条件、福利等各方面的待遇都有所提高。

(二)行业对实习生的要求更高

星级酒店的迅速发展,还反映在酒店软、硬件条件的不断提高。相应的,酒店对实习生的要求也更高。通过对酒店发放问卷,了解到酒店对实习生的要求一方面是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则是服务意识。另外,酒店专业的教学内容围绕传统的三大用工部门———前厅、餐饮、客房,对于这三个部门里细分的部门,如西餐、酒吧、宴会等涉及不多,对这三大部门外的部门,如财务、人力资源等涉及的也不多。

(三)行业经营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矛盾

酒店行业的经营目标是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同时,在合理控制成本的前提下,为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在这种经营目标的指导下,酒店一方面希望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和服务水平,为顾客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另一方面,要控制成本,减少员工人力成本,尤其是新员工入职培训所带来的人力培训成本。酒店希望员工服务期尽量延长,减少实习生在不同岗位间轮岗的次数。有些星级酒店把实习学生等同于廉价劳动力来“灵活”“透支”使用。这成为制约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酒店实习生高流动率的原因之一。

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对教学的影响

从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现状我们不难发现,酒店管理专业在选择实习单位、与实习单位议价方面存在一定优势,酒店管理院校一方面要利用这种优势,为学生实习生活、专业技能锻炼争取最有利的条件,如增加轮岗次数、提高工资水平等,另一方面,也要关注酒店对实习生的期望,分析酒店实习对教学的影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酒店实习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随着酒店业的迅速发展,酒店在软、硬件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计算机方面,近年来酒店信息系统纷纷升级,采用一些比较主流的酒店信息系统,如Fidelio、Opera等,而多数酒店专业对学生计算机操作的要求还停留在对office操作系统的掌握上。一些院校已经针对此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自2010年引入Opera5.0至今,学校已经培训了4批实习生,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实习酒店的认可。其次,酒店对实习生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三大用人部门,其他部门,如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也纷纷向学生递来橄榄枝,为此,教学内容也应做了相应的调整。另外,鉴于酒店工作的劳动强度和高重复率,教学内容不应只停留在专业技能的教学上,还应加强学生对酒店工作的认识,使学生端正态度,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最后,实习作为学生跨入社会的演练,学生需要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作出调整,应开设相关课程,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使其更好地融入工作环境。

(二)酒店实习对教学条件的影响

酒店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这也对教学条件尤其是教学实操室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各旅游院校都增加了对教学实操室的投入,教学条件有很大改善,但与酒店的实际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首先,实操室普遍较小,实训器材偏少,以客房实操室为例,多为一间或几间教室,其展示功能大于供学生练习的功能。其次,实训内容与酒店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如,客房练习和考核时,多采用单人床练习,有些院校还采用西式铺床的方式,而实际上,目前国内酒店中大床房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根据中国人的睡眠习惯,顾客更习惯于中式铺床。最后,对实操室的建设不应只停留在对硬件条件的建设,还应关注软件方面的变化,如酒店信息系统的能力等。

(三)酒店实习对教学手段的影响

目前,酒店实习期间基本上是学校教育的真空地带,师生在此期间的互动甚少。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解决这一问题,双方缺乏进行专业交流的平台,这一问题日渐突显。针对这一情况,许多院校着手校园网络和网络课程的建设,教师可以将课程资料上传到网络上,在网上进行授课、布置作业和批改,还可以在网络课程中设置论坛,就专业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也可以在网上选课、学习、提问、复习等。建设网络课程不仅方便了在校学生,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更帮助实习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使他们可以根据实习工作的需要,适时查阅课程内容,与教师进行网络互动,提高了实习效果。

(四)酒店实习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酒店管理范文篇4

(一)设计的依据

1.实训项目与学生就业职业岗位对接

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开发首先必须根据学生的主要职业岗位群来设计。先调查了解学生就业的主要工作岗位,然后分析该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再来设计相应的实训课程和实训项目,实现实训项目与学生就业的职业岗位对接。

2.实训项目设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典型工作任务是用完整的、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描述的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的设计是以主要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先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一线员工、企业部门负责人、行业专家一起研讨,归纳出每一个职业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再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来开发设计实训项目。

3.设计的实训项目应具有实践性

设计的实训项目要求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经过大量的实际动手操作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操作能力。设计的实训项目要与酒店实际工作相联系,让学生觉得所进行的项目是与实际工作或他们将来的就业有关的,这样才能极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菜单设计与制作”内容时,可联系一家餐饮企业,设计“为XX餐厅设计并制作一份零点菜单”的实训项目,企业会在他们设计的菜单中挑选一份最优的菜单作为餐厅实际使用的菜单。学生就会觉得他们所完成的项目工作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而且这个技能在将来的工作中也会有用,他教学平台45们操作起来就具有较高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4.设计的实训项目应兼顾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实训项目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企业实际操作的能力。在设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时要考虑项目的综合性,既要设计动手操作的环节,也要设计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环节,兼顾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如在学习“主题客房”这一内容时,设计“布置一间金婚主题客房”实训项目,要求学生事先查阅资料了解金婚纪念的相关习俗、主题客房布置的基本原则、如何突出金婚主题等知识,这是知识的收集和学习过程;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小组的设计动手布置主题客房,这是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设计过程

1.定位酒店管理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群

在进行实训项目设计时,笔者先去酒店调查了解其主要招聘岗位、高职毕业生在酒店的主要就业岗位。调查结果显示酒店管理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酒店客房部、餐饮部、前厅部、销售部等。接着笔者对2012届、2013届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毕业后有46%的人在酒店的餐饮部门担任服务员工作,5%在餐厅吧台工作,26%的人在酒店客房,17%的人在酒店前厅部门工作,6%的人从事酒店营销工作。笔者还分析了近几年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岗位分配情况,发现各实习酒店把实习生主要安排在客房、餐饮(中餐、西餐、酒吧)和前厅三大部门,有少数学生会被安排进销售部从事销售工作。综上调查显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群是酒店餐饮、客房、前厅、销售部门的相关岗位。

2.分析各岗位群的的主要工作岗位及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按前厅、客房、餐饮三个小组进行分析,每个小组由3名专业教师和2名酒店一线技术人员组成,其中1名教师担任小组长,全面负责该模块的实训项目的设计。各小组首先赴星级酒店进行实地调查,掌握各岗位群学生就业的主要工作岗位,再了解该岗位主要的工作任务及工作流程,然后一起研讨确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3.归类设计,形成实训项目

首先,分析各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然后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态度结构,再进行归类设计,形成一个个综合性的实训项目。比如:餐饮服务中的宴会服务有中餐宴会服务、西餐宴会服务,虽然有餐别的区分,但它们的基本接待流程和服务规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进行实训项目的设计时我们将它们归类为“宴会服务”这一实训项目。

4.设计实训项目教学过程

明确每一个实训项目教学的能力目标,选择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围绕载体来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任务训练)。实训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团队的组织形式完成实战项目训练,通过科学的、实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做事踏实、善于钻研及勇于进取的创业精神。

二、关于项目化实训教学实施的几点思考

(一)教学中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项目化实训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协作者,学生才是主体,是实训项目的具体实施者和执行者,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协助学生小组共同完成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会让学生的求知欲、责任心和团队协作意识都大大提高。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项目化实训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要根据具体的实训项目的性质、任务和内容以及实施项目的不同阶段,采用启发引导法、循序渐进法、模拟仿真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三)教学评价体系要全面

项目化实训教学应摈弃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采取多元评价方式,要以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为评价标准。每个子项目要设置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表现评价,采取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按照酒店的人才需求标准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四)实训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

项目化实训教学要求教师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丰富的职业经验;既要有娴熟的掌握操作技能,又要懂得有效地组织项目实训教学。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开展实训项目教学必须配备专业综合素质较高的双师型教师,担当着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双重角色,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项目设计与指导能力及组织教学能力。

(五)要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

酒店管理范文篇5

1.“2+1”模式

即在校学习两年,企业实习一年,最后返校毕业论文答辩、毕业典礼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主要适用于酒店管理专业普通班的教学环节。目前,“2+1”模式在前两年的在校学习阶段,教学环节和时间的安排上大大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在实习的最后一年,教学计划中安排为期半年的岗位实习和半年的毕业实习。同时为了适应酒店经营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每学期参加不定期岗位实习5次,每次6-8小时,灵活地实施“2+1模式”。

2.“1.5+0.5+0.5+0.5”模式

此工学交替安排为在校学习三个学期,专业实习一个学期(6个月),回校学习一个学期,毕业实习(4个月),最后返校毕业论文答辩、毕业典礼。工学结合是一种教育和培养模式,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其具体实现形式是多样的。在实践中,工学结合通常被简化为“两段式”,即“前期的单一学习”+“毕业单一实习”的形式。这就导致工学相脱节,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联系不紧密,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背离了工学结合的初衷。采用“1.5+0.5+0.5+0.5”模式即可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学生通过前半年的实习,了解了酒店的正常运作方式,清楚酒店需要哪些人才,更明白自己日后将要努力的方向,以及需要再储备的知识,为再次的实习做好充分的知识和心理准备。同时学生也将有两次选择酒店的机会,可更多地了解不同的酒店,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3.“1+0.5+1+0.5”模式

我院08级试点班(单招班)工学结合模式为“1+0.5+1+0.5”,即在校学习一年,专业实习一个学期(6个月),回校学习一年,毕业实习(4个月),返校毕业论文答辩、毕业典礼。08级试点班(单招班)这一班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均来自中职学校,他们都已经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操作技能,该班级学生已呈现出适应能力强、心理素质好、抗压能力强等特点。经过专业实习6个月后,学生纷纷表示返校后要好好学习理论知识,例如外语、人际沟通等课程。这种模式的实践,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对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4.订单式人才培养

此种教学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挑选班级成员、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过程、参与校企活动、校企共同评价人才等。“订单培养”作为校企合作办学的具体形式,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内容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问题,使所教内容与企业需求同步;调动了企业办学的积极性,发挥企业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有利于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强化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自2006级学生开始,目前已经组建香格里拉班和华芳金陵班,该班的教学计划由双方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共同开发,教学在学院和企业两地交替进行,双方人员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学生毕业后留在企业就业。

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作用分析

1.“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

工学结合要求学生以准职业人身份参与生产或管理活动,这就要求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有比较好的实践能力,作为专业教师更须具有较高的实践教学能力。酒店专业教师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自觉利用业余时间,以寒暑假短期一两个月、长期半年、或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或提升,学期中间短期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获取行业最新资讯,开拓专业视野,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双师型”专业教师。这种形式不但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技能,而且能够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广泛应用酒店一线案例,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内容,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2.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最理想的状态是企业、学院、学生找到共同利益点,达到三赢。这就要求专业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适应企业一线技术及管理岗位需要。因此,系部设置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积极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调整。同时,还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岗位需求方面做了广泛的调查,及时了解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收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范围,明确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便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工作水平,为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打下了坚实基础。

3.课程改革

根据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际需要,积极调整教学计划。如在《专业认识周》课程教学中,教师亲自带学生到酒店去参观,增强学生对酒店的感性认识;邀请已经在酒店实习的学生座谈,回答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交流实习的心得,为学生未来的实习做好铺垫;同时,邀请行业的专家为学生做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坚定学生从事酒店业的信心。《客房实训周》有两周的课时,已经在做的探索是一周课时把学生安排在各大酒店的客房部,一周课时安排在校内。这种工学交替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于客房的感性认知,有利于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在《礼仪实训周》课程教学中,每天安排学生早晨和中午站门厅、同时用礼貌用语问候,要求学生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这种工学结合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4.深化校企合作

我系已与金陵酒店集团、香格里拉酒店集团、苏州金鸡湖酒店集团、洲际酒店集团、万豪酒店集团等多家国内外的酒店管理集团建立联系,形成辐射长三角的实训和就业基地。实习期间,专业教师平均每两月探访学生和走访实习单位一次,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并收集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及对本专业的教学建议。这些建议为我系提供了宝贵的市场就业导向。彰显了高职的办学特色。

5.教学改革

为切实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整合校企优势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改革活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任务驱动,通过团队合作、社会调查、综合汇报、专题研讨、技能竞赛、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亲身体验等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行业企业的资源优势,开展“金牌服务明星进课堂”、“行业企业专家进教室”、“实践教学进店堂”等专题教学活动,以此拓展专业视野,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开展专业知识竞赛、行业技能比赛、教学研讨、专题论坛、校企联谊等活动,将学校、行业、企业、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与共赢。

6.人才培养质量

依据市场和企业需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安排,实施多形式的“工学交替”,让学生在学校、企业、行业不同的环境氛围中实现螺旋式提升,也同样使学校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专业水平等方面得到调整和提高。

酒店管理范文篇6

实习地点台州开元大酒店驻地实习

浙江瑞鹏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走访实习

实习目的通过进厂实地实习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组织过程企业的组织结构加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实习时间

企业介绍

浙江瑞鹏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浙江瑞鹏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专业生产汽车雨刮器总成、暖风电机总成、鼓风电机总成、风扇电机总成、原创:玻璃升降器总成、暖风水箱、喇叭等产品为主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公司先后通过了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公司创建于年,位于中国汽摩配之都浙江省瑞安市,并于××年在吉林成立吉林瑞鹏汽车电器有限公司,形成以汽车暖风机总成为主产品的生产基地。公司总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现有职员余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技术人员人,高中级技术职称人,产值达余万元,集产品开发、试制、生产和销售为一体。

公司主要产品能满足重型、轻型、微型卡车以及各类轿车的需求,不仅定点配套销往一汽集团、重汽集团、天津一汽、一汽吉轻、陕西重汽、沈阳金杯华晨、南京长安公司、一汽红塔等多家企业,同时,公司生产的直流电机、玻璃升降器电机、按摩器电机、日用电机、柴油输油电机及电动门升降机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欧美、澳大利亚、东南亚、中东等余个国家,公司拥有进出口自主经营权。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形成了自己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地理优势。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公司不断完善创新机制,构筑人才平台,建立和谐的客户关系以及提高产品质量和做好全方位的服务,使公司在新产品的研制和市场开发等方面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公司以优惠的价格、可靠的质量,高度的信誉获得国内外客户的一致好评与青睐。年,公司被一汽联合销售集体列为“首届理事会单位”。××年,被中国汽车零部件联合销售集团评为“名优产品生产企业”。被全国汽车零部件双百推展委员会列入“全国双百汽车零部件推展品牌企业”。××年,被瑞安市命名为“中国汽摩配之都功勋企业”。

回顾过去,创业维艰,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为各类汽车生产优良品质的配件,以真诚的服务赢得用户的满意”原创:是瑞鹏的经营理念。瑞鹏人愿与国内外朋友携手并进,共创辉煌!

台州开元大酒店

酒店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酒店管理旅游业对策

我国的酒店行业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萌动阶段,90年代的成长阶段,直到近几年的加速扩张阶段,发展速度惊人。酒店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过去酒店业的发展主要集中于高档酒店。可近几年的市场需求情况显示,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经济型酒店成为一个主要趋势。在加入世贸后,随着我国各个领域的逐渐开放,旅游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为了使酒店在旅游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酒店管理便成为我们重视的一个重要领域。但当前,我国的酒店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需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1当前我国酒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专业人才缺乏

我国酒店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九十年代以后发展更加迅速,但这些酒店有很大一部分是较为低档的居住设施。初始条件的限制,必然使我国酒店业的经营起点低于国外酒店管理集团。酒店业职业经理人才、职业化员工整体缺乏,国内酒店管理人素质偏低、人才结构不合理、管理人才专业结构单一,这主要是因为一般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只从其他企业挖取人才,导致全行业职员整体素质不高,人才流失严重。

1.2管理模式急需完善

我国酒店大多都是小规模经营,而且地区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不能适应世界酒店发展的趋势,与全球较为成功的酒店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此外还缺乏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系统成熟的管理模式。

1.3主体价值观缺乏

我国酒店业对企业文化重视不够,没有形成主体的企业价值观。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职业的热爱程度讲,存在较大的差距。酒店业无论是经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多数都缺乏职内满足感,没有发自内心地把酒店工作当作一种事业来热爱,归根结底是缺少企业文化的熏陶,没有形成主体的价值观。

2应对酒店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2.1运用非强制方式提高员工的企业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

柔性管理是一种基于尊重人格独立和个人尊严的前提下,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其最大特点在于主要不是依靠权利影响力,而是依赖于员工自身的心理调整和自觉认识,从每个员工内心深处激发出来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将组织目标转变为自发行动。使员工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最终通过个人的自觉努力实现组织目标。

2.2建立产权明晰、组织结构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

国外酒店的产权明晰、法人治理结构合理、组织结构健全、管理严密、效率较高,而中国酒店业是脱胎于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产权模糊,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的现象比较严重,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成本过高。这些运行机制上的弊端带来了管理上的疏漏和效率低下,直接导致了中国酒店业整体竞争力和效益低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做法,使酒店企业产权清晰,建立将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

2.3建立起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现代酒店管理体制

为了保证信息高速流动的管理体制,一定要选择较为先进的酒店硬件设施,既提高了酒店的工作效率,叉方便了客户的信息获取。此外,还需给管理人员配备先进的对外联系设备,保证其更好更快的获得和处理信息,给客户形成酒店优质高效的印象。

2.4增强酒店员工职业素养

员工高流失率降低了酒店人力资源优势,分散了核心资源,破坏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不利于酒店的长远发展。同时,员工高流失率会不断增大酒店的人力资源成本,加大酒店的生存压力。不能组建稳定的员工队伍,必然导致员工专业结构的失调和企业技术骨干总量少的现象,制约了企业有效发展。所以,增强酒店员工职业素养非常重要。为此,可从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塑造特色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构造一个良好的人才管理体系。

3其他方面

第一,许多国家都把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制度作为促进酒店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举措,坚持岗前和在本岗培训,达标持证上岗,从制度上保证了酒店管理从业人员的质量。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英国、荷兰、埃及、新加坡等许多国家,对职业资格都比较重视,要求也比较严格。我们也需要把这项举措引入到我们国家中来。

第二,美、日、欧等的企业均甚重视把ES(EmoloyeeSatisfaction)策略引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从而给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开拓了新视野。提出要着力在管理中培养员工对酒店的认同感和忠诚心;在管理中既要有法必依,管必从严,又要注重感情,严中有情;尊重员工,善待员工。

第三,旅游、酒店行业协会,在人力资源开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们不仅在行业中发挥协作、督察和管理的职能,而且把为会员单位开展各种各样的培训工作,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的行业活动。

酒店管理范文篇8

(一)行政、制度、经济的管理方法

行政管理法在中外酒店管理模式中常见的管理方法之一,在管理中根据酒店的行政组织的命令、指示与相关的规定、制度等具有约束性的手段来对酒店实施管理。这样能使酒店在统一的制度下进行,但同时这种管理方法对管理者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酒店业的发展是在国家相关的制度、法律、条例等要求下进行的,这就是酒店业的制度管理法。根据国家制度来确定酒店业发展中所要遵循和应用的规章制度,使酒店经营活动能够有序进行,但是此方法存在缺乏灵活性等缺点。经济管理方法主要是在收入、薪资制度等方面对酒店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引导和约束的方法。经济管理法可以使酒店有限的资源达到合理的配置,把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现场管理、情感管理的方法

现场管理法与情感管理法都是对员工情感方面的进行的,管理者对酒店进行现场的检查、巡视等加强了与员工的互动,激励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对员工的思想情绪、爱好、需求等进行了解,同时在实际上给予员工切实利益的满足。能更好的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三)教育管理的方法

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技能和创造性,同时对员工进行引导启发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

(四)均衡管理的方法

均衡管理法是从顾客着手,在对顾客的需求方面进行有效的预测,将酒店现有产品与顾客进行适配,达到对顾客提供服务供给时的有效与平衡。这种方法可以节约酒店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收益最大化。

二、中外酒店管理模式的对比

国外酒店业管理中,管理组织责权分明,把明确的管理权力和相关的利益关系作为管理组织的纽带,以经济效益作为管理的动力。计划、组织等方面较为明确;而我国的酒店业管理较多的是注重情感管理方法,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引导他们有效个工作,同时建立奖罚机制,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对于酒店管理的本身缺乏经验,多种情况下管理较为混乱,效率低下。

(一)中外酒店管理中经营方式的不同

1、在经营思想方面

国外酒店经过长期的发展在经营思想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统,国外的酒店基本立足与把顾客、员工、企业的利息相互统一,酒店的一切活动坚持顾客至上原则,把企业经营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此次追求企业的经营效益。而国内酒店业对顾客服务方面不够重视,把企业的经营效益放在首位。

2、在经营风格上

国外酒店在推出服务产品时,注意差异化,用独特的方式推销自己,抓住顾客的心理,并在顾客中形成一定元素的定位,即当顾客用到产品时便能想到相关的酒店。而我国酒店一般是通过产品价格进行竞争,根据产品在不同季节需求的不同来提高或者降低价格以吸引顾客。定位较为模糊,没有形成品牌在顾客心中的定位。我国酒店业应转变为质量竞争,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中外酒店管理模式在运行机制方面的差异

受到国家制度与传统习惯的影响,中外酒店管理模式在运行机制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外酒店在运行机制方面采用健全的管理方法,产权清晰、法制结构合理、组织结构健全同时管理较为严密、谨慎,这样管理的效率也较高。中国酒店业受到见过初期经济模式的影响,产权不清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合理,外聘费用较高、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等,在运行机制上的缺陷直接带来了管理方面的问题,机制不健全导致效率低下,致使中国整个酒店业竞争力低下,效益较低。

(三)中外酒店管理模式在服务方面的差异

现代产业结构的转变,服务在各行各业中已经成为了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酒店业行业较国外相比在服务方面差距较大。国外酒店更倾向于个性化服务,而我国酒店业仍然处于低级的情绪化服务模式。对国外酒店业经营模式对比的主要目的主要在于提高我国酒店业的管理。对我国酒店业管理必须进行标准化,达到管理方面的标准化与服务的标准化,从而使管理内容更加明确,服务更加人性化;同时要抛开传统的酒店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库,根据每个人发展情况的不同与自身特长,提供相关的职位,使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都能发挥较大的作用,让每个员工都能看到提高的空间和未来的职业前景;强化流程建设,让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有章可循,使工作更加精确化、标准化;健全组织机构,从上到下完善管理组织机构对于管理的及时有效性有着重大的意义。

三、结语

酒店管理范文篇9

从目前来看,大多数的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依然延用原有的本科教育模式压缩转型而成的高等专科教育的结构模式[1]:

第一,传统的线型课程教育模式延伸出的传统的价值导向,不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出明确的目标,这就容易造成忽视课程自身所能够创造的新价值;

第二,课程教育体系结构不合理,出现课程内容深、学习起来非常吃力的情况,编制的课程划分过细,学科课程单一且学科种类繁琐、众多,课程时间长;

第三,模糊了专业公共课、专业课、文化基础课三者的界限,同时没有理解清楚本校课程、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分清和明确不同地区的不同院校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教育特色,忽视了应该在进行教育时,注意不同学生的特色,从而进行特色辅导,培养学生各自在不同专业中发挥特长优势,并了解其应有的权利、义务,发挥创造性;

第四,传统的教育内容严重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没有重视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应该发挥的核心地位与主体作用,更没有重视学生的主要地位和开发并调动学生在学习课程课程时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传统的课程设置的弊端显而易见,首先,这种传统教育模式没有从根本上对课程的设置进行充分的改革,导致传统的酒店管理课程没能够对其专业的结构布局进行全面的分析、梳理和整合,这就严重阻碍了酒店管理在专业教育方面突出特色。

总而言之,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在设置上存在着严重弊端和不足,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的改革方面应注重按照酒店行业对各种技能人才的实际需要来安排学生学习相关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以避免毫无目标地加大学习文化基础课程的比例,从而减弱了培养职业技能方面的训练。

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革新与重组

为了使本专业毕业生能够为三星级以上酒店的大堂、餐饮、客房,娱乐场所、财务部门、人事部门、公关部门等职位提供管理与服务工作。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设置课程时,要采取学校与酒店企业合作、学生学习和工作相结合的的方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方面重点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增大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课程的比例,在指导学生实践和培训指导学生取得技能凭证,证书等方面多下功夫。以下是改革和重组课程设置时须要重视的几个重点内容[2]。

第一,在传统的教育课程中往往设置过多的诸如管理原理和管理概论之类的课程,而没有将实践方面的课程摆在突出的位置。为了顺应如今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现在的高职院校必须改革这样的教育课程安排,必须将与学生未来就业紧密相关的酒店实践课程设置成为重要的单独教授的课程,并保障这样的课程能够教授足够多的酒店管理经验以供学生更好地掌握。关于独立的实践课程的教授这里提供几点建议。

①结合专业课程的内容,例如对《酒店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学习资料有了充分的认识后,通过学校的课程安排,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生可以进入星级酒店,通过实际操作、演习得到锻炼,从而使学生尽快熟悉他们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和他们所要承担的岗位责任。

②关于客房以及餐厅服务和管理方面的课程,学校应该为学生们安排实际的操作课程,目的是在操作课上通过老师指引使同学们掌握餐饮和客房服务与管理所需要的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程序。

③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即在以教授专业课程为主的前提下开展有关旅游知识的比赛、学校礼仪风采小姐和礼仪风采先生大赛、酒店专业技能比赛,以充分调动和鼓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课程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④在学生毕业参加实际的酒店服务和管理的工作后要特别关注他们的实习情况,比如要加强对他们的毕业工作后指导,关心他们在实际的实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出现的各种状况,使毕业生在从事工作中真正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这些课程的安排经过实践的检验,不但可使同学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有所进步而且可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二,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取得专业课程证书的课程。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将教授学生取得国家标准的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到教学中,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根据目前国家已经出台的酒店管理和服务的一系列考试大纲的要求,学校应设置有关这些考试所要求的课程,为同学们提供参考和指导。

第三,坚持学习和就业相结合,即学校和相关的企业要保持合作关系,这种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是改革传统的课程安排的重要方式。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培养应用性专业技术人才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为手段,以实现学生就业为最终目的,使这种工学相结合的的教育模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院校革新与发展的的关键模式和重要方向。

第四,为了使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进一步适应毕业生就业的需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安排要有针对性地实行改革。首先,根据教育的层次定位,避免与本科的教育层次相似,应取消一些理论性、知识性较强的课程。其次,要根据实习酒店的需要——尤其是酒店管理的特色,在设置专业课程上增加与酒店相关的培训教育课程,使同学们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以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以此同时,由于如今的社会发展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所以为了顺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安排应该适当地增加一些诸如公关与社交礼仪课程、提高演讲能力与增强心理素质的培训课程、形体培训课程、食品营养学课程等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为人处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压力承受能力和公关能力等为侧重点,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总之,高职院校通过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的改革,学校的课程安排日趋合理化、学校的教学工作也日趋规范化。由于这样的课程安排,使同学们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更加明确,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三、结束语

酒店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中外酒店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Abstract:Sincethe80''''s,theChinesetotravelabroadasastartingpoint,thebeginningoftheintroductionofaforeignhotelgroup.WithChina''''seconomicdevelopment,foreignhotelgroupshaveenjoyedgreatdevelopment.GroupssuchasMarriott(MarriotInternational),StarwoodHotels&Resorts(StarwoodGroup),FourSeasonsHotel(Fourseason),HIFullertonGroup(HiltonGroup),Shangri-La(Shangri-laHotel)andsoon,inChinahavesetupalotofhotelsbutalsoachievedgoodoperatingresults,totheChinesehotelindustryhasbroughtnewvitalityandchallenges.Internationallyrenownedhotelmanagementgroupmanagesthehotelisabletoobtainunbeateninthecompetition''''sperformance,inadditiontotheconstructionofthehotelwhenitshardwareinfrastructure,supportingfacilitiesinaccordancewiththeneedsoftheguestswasthedesignandplanning,usingthelatesttechnologyandmostadvancedequipment,uniqueinthedecorationontheoutside,theinternationallyrenownedhotelmanagementgroupofhotelmanagementisthemostcompetitiveadvantage.Inthispaper,domesticandinternationalhotelmanagementmodelwerestudied.

Keywords:Chinaandcomparativeanalysisofhotelmanagementmodel

目录

摘要I

引言1

一、国内外酒店业发展现状分析1

(一)国内酒店业发展现状分析1

(二)国外酒店业发展现状分析2

二、中外酒店经营宗旨的比较分析4

三、中外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的比较分析5

四、中外酒店竞争比较分析5

五、中外饭店管理模式比较6

结语8

参考文献9

引言

国外酒店管理集团凭借他们强大的资本和管理经验占领了中国酒店业的高端市场,而我国的酒店业从1997年开始亏损。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外来的企业在中国能生存,而本土的企业却水土不服。通过现象看本质,经营业绩只是一种表现,而真正的原因在于国内外酒店管理模式的不同。我们只有研究清楚自己的竞争对手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研究出合适的对策,改变在竞争中的地位。我们研究西方的管理模式并不是要照办照抄,而是要师夷长计而治夷。

一、国内外酒店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酒店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饭店业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其增长变化情况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80年到1988年可以称为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旅游饭店业始终处于高速增长状态,酒店数量从262家发展到1000家。但是由于发展基数较小,所以每年增长包含的绝对量不大。从经营来看,这个阶段正是处于短线制约时期,旅游饭店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各个方面都下了决心要大力发展旅游饭店。同时也使各个方面看好这个市场时机。在当时社会观念还非常保守的情况下,努力进入这个市场,在这一阶段总体来看瓶颈制约的因素有所缓解。主要表现为供不应求的局面,全行业处于垄断经营的状况。第二个阶段是从1989年到1991年,称为波动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市场大起大落,也使我国新兴的旅游饭店业第一次体会到市场残酷的滋味。在这个阶段旅游饭店的增长速度显著下滑,整个市场从高峰骤然下滑市场的残酷性竞争的激烈性马上体现出来了。酒店业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移,打破了垄断经营的格局同时也培育了市场的竞争意识。这一阶段也是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竞争比较无序的的阶段。各种各样的恶性竞争行为不断发生。第三阶段是从1992年到1996年,是起飞阶段。这一阶段是旅游饭店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发展总体速度迅猛,以每年800家酒店,10万间客房的速度递增。完全实现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并逐步培育了良好的竞争机制。第四阶段是从1997年到今天。这个阶段又是一个下滑的阶段。酒店的总量不断扩大,但客源与市场供应结构不对称致使全行业进入恶性竞争阶段。主要表现为无序的恶性的削价竞争,酒店之间相互打价格战。杭州市1998年饭店客房地平均出租率为65%,同比下降不大,但是酒店的效益下降了30%。统计资料显示,自1996年以来全行业利润急剧下降,且自1998年以来出现了行业的全面亏损。1996-1999年四年间利润率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

目前,中国共有110余家饭店管理公司,管理饭店700余家,星级饭店集团化程度7.2%。中国饭店业集团20强数量占管理集团的17%,但管理的饭店房间总数占连锁化管理的60.49%。在中国饭店业20强中,国际饭店著名酒店集团入选12家,中国饭店集团入选8家(锦江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建国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东方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新亚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如家和美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中旅饭店总公司、华天国际酒店酒店管理公司、开元旅业集团)这8家饭店管理公司经营规模均己达到国际饭店300强的标准,反映出中国饭店的扩张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以及在全球饭店市场中均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国有饭店集团凭借自身优势,在国内饭店中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积累了一些经验,培养了一批人才,白天鹅宾馆、昆仑饭店、金陵饭店等都己成为国人管理,令同行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饭店。

(二)国外酒店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次大战”之后,伴随着欧美等国出现的相对持续的和平,稳定,繁荣,发展历史机遇和五天工作制,高速公路及私家汽车的日益普及,针对在某一国家及其周边地区的休闲度假旅游或商务公干旅游对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的连锁酒店产生了强烈的市场需求。如1946年成立的“洲际酒店集团”(INTER-CONTINENTAL)1949年成立的“希尔顿国际集团”(HILTONINTERNATIONAL)。

伴随着波音707的问世和波音747的大批量投用,世界各国的民航也在20世纪60-70年代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从而使乘飞机出行逐渐成为大众休闲度假或商务旅游的首选,而不再是达官贵族的专利特权。此间在欧美国家逐渐普及的带薪年假制度又进一步催生了跨国旅游和跨洋度假的大众旅游消费市场。为了满足国际旅游的市场需求,并使本国出境游客在异国他乡同样能感受到“家外之家”的温馨,安全舒适,众多的欧美酒店集团纷纷联姻航空公司,并先后走出国门到本国出境游客流量较大的外国旅游目的地或中心门户城市接管或开设酒店。譬如:美国的希尔顿国际与环球航空公司的联姻,法国的子午线与法航的联姻等成功案例催生了一大批跨国,跨洲,跨地区经营的国际酒店集团。

伴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改革和经济开放,以及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在各国酒店经营管理业务中的日益普及,那些兼具规模经济和经济效益的欧美酒店管理集团在基本完成了全球酒店市场的瓜分之后又呈现出整合发展的趋势,即:酒店集团的扩张模式逐渐从单一酒店接管向管理公司或酒店集团之间的兼并、收购或联盟的转型。从1981年大都会(GRANDMETROPOLITAN)兼并洲际酒店集团开始,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今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香港新世界集团(NEWWORLD)对华美达集团(RAMADA)的收购兼并,英国巴斯有限公司(BASS)对假日集团和洲际集团的收购兼并,以及法国雅高(ACCOR)集团对6号汽车旅馆公司(MOBILE6)的收购兼并。通过重新整合,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大批横跨国界,纵跨行业,品牌多元,管理统一的超级酒店集团(如:英国的洲际集团,美国的万豪集团和法国的雅高集团等)。其中,2004年跃居国际酒店集团三百强首位的“洲际酒店集团”就是通过在2003年成功收购兼并了美国的“蜡木酒店式公寓集团”(CANDLEWOODSUITE)而一举夺魁的,并把连续6年稳坐世界三百强头把交椅的美国圣丹特集团(CENDANT)拉下了马。目前,洲际酒店集团是世界上客房拥有量最大(高达535,000间),跨国经营范围最广(多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接管酒店最多(多达45家)的超级酒店集团(MEGAGROUP)。国外酒店业集团化发展的方向,速度与形式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的牵引力。而国内酒店业集团化发展的方向,速度与形式则主要取决于行政命令的驱动力。在过去的数十年间,欧美等国的酒店集团始终在集团化进程中扮演着领跑和助动的角色。而国内的酒店集团则基本上都是在扮演着模仿或陪练的角色。

二、中外酒店经营宗旨的比较分析

每个酒店都有自己的经营宗旨(missionstatement),它表明酒店为什么存在,主要的旨趣是什么。

外国酒店的经营宗旨强调顾客利益,股东与员工利益三者的统一。从许多酒店的经营宗旨上可以看出,至少在书面上把顾客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其次是员工的利益,最后是企业的利润,即股东的利益放在最后。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也注重以义取利,如各种的优惠,免费服务,但这些义举的受益者是酒店的顾客而非其它,酒店更多的是致力于顾客满足,提高质量赢得顾客。

中国人受孔子的“义主利从论”的影响,在企业经营中强调酒店经营的社会效益。我国酒店对经营宗旨不明确,至少可以说没有把顾客的利益放在酒店经营的第一优先。中国酒店的员工较外国酒店的服务意识差,顾客至上意识差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酒店的经营宗旨不明确。实际经营与高悬的经营宗旨相差十万八千里,就像没有航标,在黑暗中漂流的航船,盲目而无序。酒店盲目经营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许多酒店不是真正的商业酒店,还带着浓厚的政治接待性质,酒店的经营目的不是盈利而是政治服务目的。对上服务而非对客服务,总经理于上属部门作行政指派,总经理只要把上级主管服务好,职位就保住。因此部分酒店把大量工作放在满足上级上,而非改进服务质量上及满足顾客赢得利润。中国酒店的一些“以义取利”行为是向政府的寻租或是社会公关。从“义举”中获得的不是酒店的顾客,而是酒店人事,财政有决策权的人士。中国酒店管理人员工作重点不是在满足顾客而是上级的根本原因是满足顾客,盈的利润不是评估酒店管理层最重要的指标。也就是说,顾客满足于企业利润无法保证管理层的地位稳定。而上下级关系是保证管理层地位的关键。

在我国服务质量比较好的酒店,多是较早实施了政企分开,员工的提升与其工作绩效密切挂钩,这样才能激发管理层致力于提高服务质量,满足顾客。

三、中外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的比较分析

对于酒店而言,标准化是基础,个性化是趋势。标准化服务,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是标准化服务的核心。目前中国酒店的服务质量管理处于,推销不力;员工缺乏纪律,经常三五成群聊天;浴池太小;楼面服务可以取消。领导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意识浓厚;.有章不循,员工过于散漫;形式主义,许多改革走过场。基本上属于情绪化服务,其弊端是服务质量的一致性(consistency)差,波动大。服务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标准化管理是克服情绪服务的良方。标准化意味着用数据说话,依规矩才能成方圆。要求制定操作规范,服务程序,服务标准与奖惩规则,标准应尽量具体化,使之易于考核与评判,员工依据标准行事。中国酒店业无法跳越标准化而直接进入个性化阶段。

外国酒店的标准化服务己不是什么时髦的方式了,大多数酒店已经推行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的优点是:同客户建立密切的关系,容易促成额外的销售,容易得到顾客的满意;顾客的忠诚度加强;顾客参与酒店活动,如产品/服务开发:一线员工能表现个性。个性化服务的缺点是:每个服务时间更长;顾客可能变得更苛刻;员工必须受到良好的培训能应付各种不同的交往场合;成本太高;个性化依赖顾客数据库,但它要受到严格的立法限制;非常难以得到顾客的真正需求信息;顾客并不总是需要个性服务。

四、中外酒店竞争比较分析

酒店之间的竞争形式无非一是硬件:建筑,装饰风格,设施性能,环境营造等方面的竞争;二是价格的竞争;三是;社会公关水平的竞争,看谁的公众形象与知名度高;四是:软件的竞争及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的竞争。

目前外国酒店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产品差异竞争上,产品差异化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1、物资属性差异化2、服务差异化3、员工差异化4,区位差异化5、形象差异化。

外国酒店集团竞争靠的是管理技术,服务质量与企业品牌。外国酒店的竞争是集团化竞争,网络化经营。中国酒店市场近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产品的升级与价格的竞争方面。中国酒店近年的市场竞争策略与国外差异巨大,重点放在客源结构调整,产品服务改造升级与削价竞争上,对产品与服务的特性方面注重不够,也就是说注重的是档次而非差异。中国酒店竞争靠的是关系与价格,这是与外国酒店竞争关系中一个根本的差别。中国酒店与外国酒店竞争体现在形式上是个体与集团化竞争。

五、中外饭店管理模式比较

首先在经营思想上,国外酒店立足点是强调顾客利益、企业利益、员工利益三者的统一,一切资源配置都以满足客人的需求为企业最高宗旨。而中国酒店强调企业经营的社会效益,其次才是经营效益。因此中国酒店转换经营思想势在必行。第二,在经营风格上,国外酒店注重产品差异化,酒店寻找独特的消费方式推销自己,使自己在顾客心目中定位。我国酒店重点放在价格竞争上,通过旺季提高价格和淡季降低价格的方式来吸引顾客,赢得市场份额。我国酒店业的市场定位模糊,一味追求用价格的杠杆来占领市场。所以我们要转变经营风格,以质量竞争代替价格竞争,从而取得经济效益。

表一:中外饭店管理模式比较

我国饭店(成长成熟期)国际酒店(稳定成熟期)

战略意识关注现金流量,力争在保持己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稳步提高.缺乏明确科学的战略,发展规划流于形式化、简单化关注企业核心竟争力增长,以形成长久竞争优势为战略目标,强调以战略管理作为基本模式,以对市场的控制力为规划依据

组织结构典型的科层式结构,组织沟通主要通过汇报、会议等正式手段,决策反应相对滞后倾向于扁平式结构,以流程作为组织设计依据,强调建立基于现代IT信息技术技术的学习型组织,鼓励基层员工参与管理

管理体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不彻底,行政干预随意性大,职业经理人尚未成为主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董事会和股东代表大会是最高决策机构,职业经理人群体则担负起日常营运管理责任

规模经济以单店经营为主,集团化进程缓慢集团化、连锁化经营为主,产品高度标准化

人力资源素质基层员工相对素质高于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设计,培训手段原始专业教育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市场规范,培训系统,员工有良好的职业预期

技术研发以简单的模仿创新为主,企业研发在经费、人员、组织等要素上缺乏制度保障集团总部职能以集中研发和提供智力服务为主,对社会技术资源获取反应敏捷

市场策略以低效率的人员推销为主要营销手段,企业形象及品牌建设意识较差注重对顾客群体忠诚度的长期培育,会员俱乐部制度盛行,围绕着企业市场定位的企业形象及品牌意识强烈

成本水平劳动力成本低,但规模偏小、硬件更新频率高、员工流失造成成本结构严重不合理劳动力成本较高,但规模经济显著,硬件更新周期较为合理,财务预算机制健全

价格策略以竞争对手为参照的“随行就市”,缺乏严谨的成本分析,价格变动及执行很随意以自身的成本水平和财务预期作为价格基础,价格变动及执行严格制度化,价格进攻以变相的信号试探为主

服务质量大力提倡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但受制于员工素质,服务质量不稳定,顾客投诉多稳定的服务质量基于较高的员工素质和流程的合理化,大规模定制成为趋势

国际化竞争能力侧重于在本地区或国内范围内扩张近年来侧重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扩张

第三,在运行机制上,国外酒店的产权明晰,法人治理结构合理,组织结构健全,管理严密和效率较高。而中国酒店业是脱胎于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产权模糊,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的现象比较严重,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成本过高。这些运行机制上的弊端带来了管理上的疏漏和效率低下,直接导致了中国酒店业整体竞争力和效益低下。第四,在服务质量管理方面,国外酒店倾向于个性化服务,而我国酒店仍旧处于从情绪化服务向标准化服务迈进的阶段。

结语

研究的是西方管理模式的思想,首先弄清楚为什么西方的管理在东方依然好用,而我们本土的东西为什么变得水土不服。其次找出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虽然我们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是通过适当的手段和方法,一定能够扭转局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王素娟.论我国饭店业的可持续竞争战略[J]东岳论丛,2006,(01).

[2]粟尚正.WTO的冲击与旅游业的选择——兼谈桂林旅游业入世应对策略[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2,(02).

[3]程巧莲,刘宝巍,王世红.我国旅行社集团化动因及模式探讨[J]商业研究,2003,(06).

[4]鲁敏.我国饭店连锁的发展前景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1).

[5]孙丽坤.谈新经济对旅游饭店经营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2,(05).

[6]李乐京.酒店业的标准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探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04).

[7]邹益民,韩振华.试论饭店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1).

[8]邓秋香,程玉贤.酒店客房包装特色刍见[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