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能力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03:28:16

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范文篇1

我们进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学习、研究语言本身,还是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大家知道,语言具有社会交际功能,是一种交际工具。我们外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进行认真严格的听、说、读、写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这一教学目的被明确写进了国家教委颁布的英语教学大纲。

几十年来,我国的外语教学走过不少弯路。解放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外语教学只是偏重语言形式(语音、语法、词义)的讲解传授,培养出不少的学生,他们精通语法规则,却只会认读,不会听说,不能真正具备交际能力。改革开放以后,国外先进的语言教学理论与教学手段得以引进,我国的外语教学水平提高得很快,尤其是明确提出了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二、交际能力与交际文化的提出

那么什么是交际能力?它的内涵是什么呢?交际能力是一个语言学术语,它是针对语言能力而言的。语言能力通常是指语言规则内在化的体系,即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规则体系;而交际能力的概念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还包括语言运用,说通俗一点就是能否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看来要完成某一门语言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就不可避免地要对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的文化进行了解与学习,因为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文化是一个涵义极广的概念。《辞海》里对文化是这样定义的:从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但为便于区分,人们习惯上将文化分为两类,把社会、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技成就等称为知识文化;把社会习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行为准则等称为交际文化或常识文化。本文着重探讨的是交际文化。

当然,人类文化中有着许许多多共性的东西。但也不可否认,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在交际文化方面,东西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给我们学习与正确使用英语带来一定的困难。有时对同一个词汇,对同一个称呼,对同一个手势,对同一句话,英美人的理解与中国人的理解就大不一样。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学,几乎是从第一天起就开始接触东西方两种交际文化差异这个难题。

三、要注意识别和了解英汉两种交际文化的差异

交际文化涉及面非常广,从日常见面问候、称赞、致谢、道歉到了解掌握委婉语、禁忌语乃至体态语言等,所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更多地让同学们识别和了解英汉两种交际文化的差异。

中国人见到老师总是称呼:“老师,您早”;而像我们中学英语课堂上常用的“Goodmorning,Teach-er"就不是太正确,因为在英语里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一般不用作称呼,应改为"Goodmorning,Sir"或"Goodmorning,Madame"。

“小张、小李”在汉语里是很亲切的称呼,而用“小米勒”称呼一位英国青年却是不礼貌的;用汉语称呼“张老、李老、老人家”,中国老人听得心里美滋滋的,很自然地接受年轻人对他们的尊敬和照顾。可是英美老人对此却不习惯。

几年前一个美国退休教师讲学团来我系讲学十天,我们的接待工作热情周到。有一位老先生临别对笔者说:“Ihavebeenspoiledthesedays"。因为在美国,个人均讲究独立,老人也不例外,否则他的自尊心将受到伤害。

笔者见到我系年轻的外籍教师,称赞他“YouspeakverygoodChinese"时,他总是笑着回答:"Oh,thankyou!",其实他只会说一点极简单的汉语;而当笔者称赞中国学生"YourEnglishisverygood”,他不管心里多高兴,嘴里却说“No,no,MyEnglishisnotgOOdenough,"其实他英语说得真是不错,但谦虚是美德嘛。然而如果这样回答英国老师的赞扬,就不太得体了,因为在这种场合他总是希望得到Thankyou这样一类肯定的答复。

反之亦然。英美学生学汉语也要首先了解中国的交际文化。笔者一同学在某大学给外国留学生讲授汉语。一天,他请新同学作自我介绍,一位同学很认真地用汉语说:“我没结婚,没有孩子。”这句话中国人听起来总觉得那么别扭。老师纠正他说,汉语只要说没结婚就够了,在中国人印象中没结婚一般是不会有孩子的。这位留学生对中国的交际文化了解不够。

禁忌语和体态语言也属于交际文化范畴。我国电影的“金鸡奖”,先译成GoldenCockPrize,谁料到cOck一词除"公鸡"外,还有"雄性器官"的意思,在英语里属于禁忌语,后改译为GoldenRoOsterPrize。伸出食指和中指,中国人表示"二",可美国人表示V(胜利);我们用大拇指和食指表示"八",可我们的"八"字造型在美国人的眼里却是"二",就这个"二"和"八",在中美交往中闹出过不少笑话。

英汉交际文化上的差异很多,这里只信手拈来几个例子,不--赘述。

四、关于中学英语交际文化教学的几点建议

1、要明确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时刻不忘培养学生的为交际初步运用外语的能力这个根本目标。

2、《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1990)对英语交际文化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教学大纲的附表一--功能意念项目简表。我们的英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个附表的重要意义,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交际能力范文篇2

一、课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在过去,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文阅读教学以学习语言知识为主。阅读的目的似乎仅仅是借助所读课文的语言材料来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结果是教师重点讲授语言点、句法结构,而学生则认为阅读就是熟记单词、语言点、弄清每句话的语法结构。(刘道义,2000)后来,英语教学大纲强调课文首先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教。课文阅读教学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的课文阅读教学重点从此由重语言知识的讲授转到重文章整体意义的理解。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意义的理解及做相配套的阅读理解题上。教师的课文阅读教学重视了学生英语阅读交际能力的培养,但仍然忽略了对其听、说、写三种交际能力的培养,似乎这些交际能力只能在平时的专门口语听说课中和专门的写作课中才能培养。其实不然,教师在平时的英语课文阅读教学中,如果选用良好的阅读教学策略,同样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交际能力。

二、良好的阅读策略具有多种交际功能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课标,2001)它阐述了交际策略的目的及范畴,交际策略可运用于各种教学策略之中。又如REAP阅读教程中(Eanet,1978)介绍的阅读分为四个步骤:1.阅读(Read):阅读课文语句;2.编码(Encode):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课文;3.注解(Annotate):用自己的语言写一个摘要;4.深思(Ponder):复习和思考这个摘要。(连榕,2001)Eanet的REAP阅读策略体现了教师在课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交际能力。其中的第一步教学:阅读(Read)体现了对学生读的交际能力的培养;第二步教学:编码(Encode)体现了对学生听、说交际能力的培养;第三步教学:注解(Annotate)体现了对学生写的交际能力的培养。Eanet的阅读策略重视学生对语篇的理解与交流,对文章整体意义的理解与交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及合作精神。

三、课文阅读策略的具体实施步骤及效果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课文阅读策略概括为RQPR阅读模式。现以《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模块一)Unit1中的阅读材料为例进行简要阐述。

SchoollifeintheUK

第一步:阅读(Read)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大意。让学生知道WeiHuastudiedinBritainforoneyearandwasverypleasedwithherschoollifeintheUK。

第二步:提问(Question)

教师就课文重点向学生提问,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课文重点提问。

e.g.(1)HowlongdidWeiHuastayinBritain?

(2)Howmanyhoursdidsheusuallystayatschooleveryday?

(3)Whatsubjectsdidshelearnatschool?

(4)Howmanystudentswerethereinherclass?

(5)WassheinterestedinArtandCookingsubjects?

(6)WhatdidshemakeinherWoodworkclass?

(7)Didshehaveheavyhomework?

第三步:实践(Practise)

1.回答提问(answerquestions)

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或学生以小组回答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

e.g.(1)Foroneyear.

(2)Forabout6hours.

(3)English,History,EnglishLiterature,ComputerScience,Maths,Science,PE,Art,CookingandFrench.

(4)29students.

(5)Yes,shewas.

(6)Asmalltable.

(7)No,shedidn?t.

2.小组活动(practiseinpairsoringroups)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课文大意。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要求学生就WeiHua的学习、生活情况与中国学生每天在校时间、学习科目、班级人数及课余生活等情况进行对比,以此作为小组成员进行口语交谈的内容。

3.表演(actout)

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口述课文大意,可采用两个人对话的形式,或是个人演讲的形式。

4.笔头摘要(summary?鄄writing)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课文摘要,由老师批改之后计分、讲评。(这项可作为课后家庭作业完成)

第四步:反思(Reflect)

学生自我反思的内容大致有:是否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课文摘要是否准确、是否符合课文大意、是否紧扣课文中心等等。

综上所述,RQPR阅读策略较好地突出了学生听、说、读、写四种交际能力的培养。其中第一步教学:阅读(Read)体现了对学生读的交际能力的培养;第二步教学:提问(Question)体现了对学生说的交际能力的培养;第三步教学:实践(Practise)体现了对学生听、说、写交际能力的培养。笔者已在两届高中学生中实践了上述课文阅读策略模式。在学生生源不是很好,在不增加课时以及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对两届学生的英语教学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交际能力范文篇3

谈),更有可能将求职者挡在成功的大门之外。

求职成败与交际能力密切相关问卷首先对被调查者的“学历”和“既往工作经历”进行了询问。

结果发现,求职者中,持有本科学历者为32.6%,拥有大专学历者为42.7%,两者累计相加为75.3%;曾经从事过营销、文员、管理等主要与人打交道的工作的,累计为64.9%。这表明,大多数求职者都具备较高的学历和较丰富的工作经验。

之后,问卷进行了重点提问:“根据你自己的求职经历,你认为求职的成败与交际与口才能力有没有关系?”统计数据显示:认为“很有关系”的占60.7%,回答“有一点关系”的占37.1%,而认为“关系不大”和“一点关系也没有”的仅占2.2%。也就是说,如果按“有关系”和“没关系”进行类聚,认为求职成败与交际和口才能力“有关系”的占到了97.8%。显然,认为求职成败与交际和口才能力“有关系”者所占的比例比“高学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者所占的比例都高。

交际能力范文篇4

我在这次网上教材培训中,认真学习了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使我对口语交际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它的训练应该与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口语交际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口语交际课,还应渗透于各学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动态化、生活化、实用化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第三册“口语交际”的话题比较丰富,有“学会系列(《学会祝贺》、《学会请求》、《学会待客》);“交往”系列(《问路》、《买文具》、《看望生病的同学》);“交流”系列(《我长大了做……》、《我打算这样过寒假》)。针对此,××教授也提出了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操作性很强,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提醒自己从这几方面着手:

一、融口语交际于语文课堂之中

语文课堂是学生口语交际的重要途径,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有意识地融口语交际于识字、阅读中。

课文《孔繁森》中写他到医院请求献血,文中并没有具体写他如何请求,后来又再三恳求医生的。我认为,在教学中,可联系前网面所学过的《学会请求》的内容,让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想象孔繁森与医生的对话,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又融口语交际于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

二、融口语交际于各类活动之中

《标准》提倡“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常言道“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要使学生真正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还需要大量的言语实践。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各类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交际实践,把与人交往当作一件乐事来完成,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实践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上周,在教学练习2《找秋天》时,我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采集,再进行绘画、探究创造,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对秋天有了丰富的感受和体验。课堂上,在组织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目睹、耳闻、鼻嗅、口尝去感受秋天,引导学生说话时注意抓住事物的样子、颜色、味道等方面说话,启发学生学会想象,如像什么,它们会怎么想、怎么说,给学生充分的交流表达的机会。孩子们围绕“找秋天”这个话题,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

三、融口语交际于社会实践之中

口语交际应“重视在生活中实践”。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口语交际活动,我们要利用这些活动展开学习和锻炼,让学生在这些体验活动中深入生活,接触社会。

浏览了本册教材,我想作一次大胆的尝试,将教材中两个单元的三项训练,即《练习4》中的第一题“认识汉字的大小写数字”,口语交际“买文具”和《练习5》中的综合性学习“认识蔬菜”“糅”成一节课。课堂上,我想先分别拿出“一——十”和“壹——拾”两组卡片让学生认读,并问学生在哪里见过这些字;然后拿出事先到银行借取的十套人民币样币,分发到各组,让学生互相认钱上的大写数字并记住;接着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一样蔬菜或文具,集体交流蔬菜名称,自制商品标签;最后组织孩子玩“超市购物”的游戏,让他们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用样币买卖各自商品。

交际能力范文篇5

关键词:高职;行业英语;城轨运营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交通强国的重要支撑,当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处于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要坚持世界眼光、中国特色的战略思维,实现城轨交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跨越,实现交通强国的崛起。“十三五”的5年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新增运营线路长度总计达4360km,年均新开运营线路872km,5年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超过“十三五”前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的累计总和(侯秀芳,2021)。近些年,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迈入快速建设时期,为了满足行业服务需求亟待大量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城轨运营专业毕业生跨文化服务意识欠缺、能力不足,在数量与质量上难以满足就业市场需求。这种供需不符的矛盾对高职院校城轨运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要求和新标准。各人才培养单位有必要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跨文化服务综合能力,为城轨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1.高职城轨运营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的《论交际能力》中,他认为跨文化交际包含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Hymes,1972)。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交际双方可以清楚理解对方语言的含义及文化国情并开展有效交流的能力。具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指的就是通过不同的言语训练活动使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态度和心理,使自己的语言输出符合交际情境,保证语言交流是恰当得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等同于口语交际能力,是文化储备与口语应用能力的融合。为了科学地评价高职院校城轨运营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校城轨运营专业大二学生进行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计发放电子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3份,问卷有效率为97.7%,量表整体信度系数检测为0.924。问卷设计的理论依据来源于陈国明教授的跨文化意识、敏感度、效能感的量表及威廉.斯塔罗斯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三维度模型理论。问卷分为三个环节共计72题,其中反向题型30题目,分别测试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知与意识、情感与敏感性及行为实践。研究使用SPSS22.0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调查结果如下:第一,跨文化意识测评。跨文化意识指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冲突具有的感觉敏锐性、理解科学性和处理自觉性(毕继万,1991)。跨文化意识的高低决定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和处理不同文化。将跨文化意识量表得分表分值换算成百分制,发现高职城轨运营专业学生得分均值为64.5,标准差为11.4。说明高职学生跨文化意识总体水平为中等偏下,学生跨文化意识差异性较小,对不同文化的认知情况较差。第二,跨文化敏感度测评。跨文化敏感是指人激发自己理解、欣赏并且接受文化差异的主观意愿(Chen&Starosta,1997)。本部分问卷采用跨文化敏感度量表,问卷问题分为差异认同、交际专注度、交际参与度、交际愉悦感与交际信心五个层面。学生百分制得分均值为81.6,标准差10.09。数据表明高职学生跨文化敏感度为中等偏上,能够主动欣赏接受不同地域文化差异。第三,跨文化效能感测评。分析数据发现学生跨文化效能感得分均值低于跨文化意识与敏感度,均值仅为61.3。跨文化效能感包含的六个方面数据中仅“尊重对方”分值较高,身份维护和讯息技巧分值高于60分,行为弹性、互动管理和互动放松低于60分。数据表明高职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沟通能力较差,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弱。

2.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困境的原因

高职学生英语整体水平不高,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我校城轨专业54%的生源通过分类招生考试入学,剩余46%是高考生源。一些学生在高中或者中职阶段对英语缺乏重视,语言基础相对较差。该专业大一年级学生英语A级英语B级首考通过率为68%。总体来说,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跨文化认知较低,但对浅层次的跨文化知识较感兴趣。学生语言基础薄弱,学习存在客观知识障碍,学生跨文化认知和心理调适能力有待提升。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实用英语涉及较多的行业术语,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缺乏具有跨学科知识储备的专业教师。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首要问题是培养具备国际化跨学科学术英语能力的教师(刘雨蓓,2014)。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必须依赖具备跨学科知识的大学英语教师。目前,高职行业英语教学师资主要来自公共英语教学部门。这些教师缺乏所授学科专业知识或对专业领域知识理解不深,导致行业英语教学被简化成“行业基础知识英译教学”,这种简单的加法式“行业知识+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是行业英语教学的普遍弊端。行业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是两个学科知识的融合。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英语教材普遍忽视跨文化知识。目前使用范围较广的城轨行业教材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城市轨道交通客户服务英语》、“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外研社创新职业教育系列《城市轨道交通实用英语》等。研究对比发现主流城轨行业英语教材中跨文化知识涉及较少,没有设置专门的跨文化知识模块。其中,仅徐胜南主编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户服务英语》设置一个章节介绍多彩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英语教材中跨文化知识的缺位实际上是跨文化教育理念长期忽视的结果。教材在教学中起着纲领性作用,没有教材的规范与指引,行业英语教学中跨文化知识的教授亦无章可循。行业英语课程考核评价模式不合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考核方式较单一,只重视对学生的终结性评价,忽视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力的提高,背离语言学习的本质(史洁,2013)。这种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占比分值较大,长期不合理的考核模式必然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我校2019级和2020级轨道交通学院各专业期末行业英语考试考核为例,考试形式以考查为主,平时成绩占比40%,卷面成绩占比60%。我校和其他同类高职院校一样,行业英语不考核英语听说能力。学生访谈过程中提到日常口语小组活动由于缺乏科学评分标准、反馈不充分等原因,自己参与意愿并不强烈。

3.培养高职城轨运营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策略

突破城轨运营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整体偏低的瓶颈亟待对症下药。首先,第一学年着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基础能力。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能力不高的现状限制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语言基础夯实阶段,第二阶段为行业英语强化学习阶段,第三阶段为实操演练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就是要在第一学年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确保90%的学生通过英语A、B级。教学模式以语言学习为主并结合具体的教学环节传授跨文化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文化语境下服务的差异性。例如,在学习语言点时穿插介绍合肥轨道的地方文化元素。合肥轨道站点命名背后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包公园、秋浦河路、大东门、海棠、三里庵等站名实际都是对合肥老地方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包公园是为纪念北宋著名清官包拯修建的园林。包拯清正廉洁、铁面无私、不附权贵,敢于为老百姓主持公道,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大东门是合肥历史上七座古城门之一,尽管城楼已不复存在,大东门这一地名始终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夏磊,2018);三里庵建于唐代,与莲花庵为姐妹庵,香火旺盛,每逢初一、十五开门,供人祈福。其次,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化解困境的关键之一,必须要培养具备城轨专业知识和英语专业知识的跨学科教师,依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现中外师生交流学习。受制于科研管理与评价体系、学科差异与学科利益竞争、缺乏跨学科平台支撑、院系组织构架等因素,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举步维艰(于汝霜,2015)。跨学科师资的培养首先让教学回归应有地位。“数量科研”和“职称科研”的指挥棒让高校教师疲于重复性低水平研究,教学的忽视让本就困难重重的跨学科交往停滞不前。培养跨学科教师必须让教学回归应有地位,对成果的考核评价要均衡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比重。同时,高校相关部门应该给予跨学科平台科研配套支持,组织跨学科合作和专业课程再培训,让教师自由参与跨学科再教育项目。高校人事和继续教育部门配合考核认定,确保教师参加跨学科团队没有后顾之忧。教师跨学科能力发展不仅需要高校的支持还需要外部条件的辅助,借助校企合作项目,将跨学科学习与生产和社会服务相结合。让城轨专业英语教师不仅具备城轨专业理论知识,还有丰富的城轨运营实操能力。再次,完善行业英语教材,搭建云平台丰富行业英语学习资源,注入合肥轨道交通地方文化特色,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跨文化知识,开阔国际视野。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教材编写欠缺中国元素、没有中国魂是大学教材建设存在的基本问题之一(孙立会,2020)。行业英语的突出问题是缺乏跨文化知识模块,学生跨文化知识学习的主要来源是教师课堂即兴拓展,存在较大的随机性。目前主流城轨运营专业英语教材中跨文化知识内容极少,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多样性。城轨运营专业英语教材应该设立跨文化知识拓展模块,内容应该与章节承接。跨文化知识模块不仅是跨文化知识的学习,跨文交际能力的提升,还是课程思政的要求,是学生树立正确意识形态基础。跨文化知识模块不仅要有整体性还要突出局部特色。例如,结合合肥城轨交通中的合肥本土文化特色,赋予教材地方文化元素。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选取“包拯卡通形象”“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为主题,设计两列主题列车,一列以包拯卡通形象为主题元素,加上“合肥,我是霸气的”“廉政,我是认真的”“违规,我是必究的”等宣传标语,以全新的活泼形象诠释廉政文化。1号线全系列车车身红白相间的两条彩带象征合肥的母亲河———南北淝河。另一列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为主题,讲述“合肥的那些馆,那些事,那些校,那些人,那些山,那些水”,从六个维度介绍合肥的特色,让每一位置身主题列车的乘客都能感受到合肥独有的文化魅力。合肥轨道交通地方元素资源丰富,可开发空间大,在教材中注入地方文化特色,赋予教材文化魅力,让合肥轨道文化实现“内”“外”兼修。最后,调整行业英语考核模式,结合信息化平台推行全过程考核,提高实操实训分值占比。长期以来行业英语课程考核模式与综合英语考核模式基本没有差异,重期末轻过程,考核形式单一,考核指向性不明确,结果不具评价性。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重构课程考核模式,建立过程性考核与实战检验相结合的科学评价模式。基于超星平台、学习强国平台搭建城轨运营专业英语学习平台,全过程记录学生学习历程。平台具有海量专业音视频资源,通过积分奖励手段鼓励学生打卡学习赢取积分。设置挑战环节、动态分享评论等措施提高语言文化学习的趣味性。过程化考核主要考察签到、课堂讨论、抢答、任务得分、即兴演讲、小组模拟、课堂笔记等内容,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量化,作为终期考核成绩重要依据。重视跨文化知识储备考试,建立标准化线上考核体系。提高主观题及口语考试占比,能更好地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实际操练能力的考核(张玉青,2011)。借鉴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机考模式,增加远程面试环节,实战检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离不开实践的检测,借助校企合作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实操实训,在真实的职业场景中完成跨文化交际能力考核。

4.结语

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培养城轨行业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高职城轨运营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从业规范与岗位要求,从教师、学生及企业多个维度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开展专业课教育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强化跨文化服务意识,实现城轨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式发展,为社会输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ChenGM&StarostaWJ.AReviewoftheConceptofInterculturalSensitivity[J].HumanCommunication,1997,1(1):1-16.

[2]Hymes.OnCommunicativeCompetence[M].InPrideJ.B.&Holmes,J.eds.Sociolinguistics.Harmondsworth:pen-guin,1972.

[3]曹阳.中学俄语课堂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4]毕继万.跨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1(5):72-76.

[5]侯秀芳.2020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J].都市快轨交通,2021,34(1):12-17.

[6]刘雨蓓.大学英语教师跨学科学术转型发展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39-40.

[7]芮燕清.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26-53.

[8]孙立会,朱雅,李芒.大学教材建设的问题与政策建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8):1-5.

[9]史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50-52.

[10]夏磊.地铁塑造城市形象研究———以合肥地铁1号线为例[D].合肥:安徽大学,2018.

[11]于汝霜.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4):90-94.

交际能力范文篇6

关键词:引导实践训练

“口语交际,包括听话和说话。听话和说话是人类的口头交际形式,它既是人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一种生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1]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它主要是依靠口语进行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进入21世纪,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特别需要每个人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只有在人际交往中才能真正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将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种做法不仅是为了变更提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赋予了它新的教学内涵。[2]它除了具备听话、说话的能力外,还要有交往能力、待人处事能力等。实际上,口语交际能力是言语表达能力、做人能力、生存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有机组合。做为语文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当前口语训练的症结所在,寻求对策,加强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特征

通过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及其心理,当前小学口语教学和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具有以下特征:

1.语言环境的孤立性特征

学生刚刚进入校园,存在明显的过渡期,对语言接触有恐惧心理,与同学之间交际的距离增大,不愿与他人接触、谈话。有的学生在家里活蹦乱跳、能说会道,而进入校园则一言不发或很少说话,不能大胆发挥语言交际的作用,缺乏与老师之间、与同学之间的简单沟通。这也是造成“试卷上满分,表达上零分”的重要因素。

2.交际内容的粗糙性特征

小学生受知识量、感知面的影响,在口语交际中,即使能够主动、大胆地在课堂内外进行表达交流,其内容也只能是简略的。主要体现在:口语表达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前后矛盾;语言重复或无话可说;声音不响亮;语言不准确,在说话时常常受方言影响,将不规范的方言词掺杂其中,如把“下面”说成“底下”,“地上”说成“地下”等;表达过程中,容易受干扰、无意中断;不能认真听他人口语表达。

3.交际载体的多元化特征。

低年级孩子由于在感知事物方面具有明显的笼统性、情绪性、模仿性,因此在初步接触口语交适保忻飨缘拿H恍浴Mü粤判⊙б荒昙?SPANlang=EN-US>125名学生调查发现:

项目

喜欢并能

说普通话

喜欢和同

学说话

喜欢跟

大人聊天

喜欢学习

电视广告

喜欢影

视对白

喜欢课

堂上说话

人数

40

90

60

110

100

70

比例

32.0

72.0

48.0

88.0

80.0

56.0

大多数同学能够进行简短的口语交际,但发音、口齿、仪态存在问题。必须靠模仿,交际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是一个普遍现象”,从学生的主动沟通能力看,学生期待平等交流,不喜欢空洞的说教的比例占60%以上。不善于学习他人的语言,不习惯普通话交流展60%。不能够准确辨析别人的说话,对感兴趣、初次接触的内容和交际的愿望强烈,其余的反应冷淡[3]。在激发口语交际的愿望中,往往依靠的载体趋于多元化,需要视觉的、听觉的,形象多样、形式多种的载体的相互结合与交融。就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说,通过调查的数据看出,普通话和简单的课堂教学,缺乏主动性的学习,其受欢迎程度和收效不大。相反,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学习的占80%。

4、注重说的训练,忽略听的指导

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学会听才能有目的地说,信息接收不准有碍于准确地表达。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做到具体生动,而未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导致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听话不知道抓住要领。

二、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建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教师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取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4]针对新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对语言接触有恐惧心理,不愿与他人接触、谈话这一特点,应当坚持低起点、重兴趣的原则进行口语交际教学,选择与学生生活接近的内容、感兴趣的内容,让低年级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感受到自己能说,可以说,说得好。“只有心理上产生需要时,学生才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课堂教学。兴趣是学生学习时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是学习的最佳动力”。[5]

“口语交际”训练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自成体系。涉及的内容包括: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说做手工过程;说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说做游戏的经过;介绍背古诗、儿歌的体会;运用礼貌语言进行交际;画一画再说一说画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怎样过新年;看图说故事。可见口语交际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每次口语交际都配有图画,还精心设计了提示或问题:图画精美,色彩鲜艳,体现了每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明确提出了训练的内容和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恰当运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愿望,培养口语交际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必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还提出:分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每个学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总目标要求小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第一学段(1~2年级),口语交际要求学生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二学段(3~4年级),口语交际要求学生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第三学段(5~6年级)口语交际要求学生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由此,小学生口语交际是由易至难,由浅入深。紧扣教材,积极架构小学生口语交际的新领域,大有裨益。用活教材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们不能把教科书理解为文本课程,教材应当是一种体验课程,每个学生在阅读中都带有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去体验教材”。[6]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既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它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7]。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本事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通过‘话题’进行交流,获得发展”。

三、训练实践策略

针对当前小学口语教学和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特征,如何改进口语教学,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和水平,可以按年级段由低到高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选取如下对策:

(一)引话“源”,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要引导小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积极参加讨论,能就感兴趣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8]。教师做到教学语言亲切、诚恳、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站在学生的立场,与学生一起说、一起想,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经常与学生共同“拉家常”、聊天,一起讲故事,续编故事,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有“源”而发。尤其是通过谈论动画片、童话故事,更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引起学生的共鸣,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增大口语交际面。

(二)抓活动,促进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听说能力的提高。

1.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活动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如组织“瞎子击鼓”、“贴鼻子”、“画嘴巴”等游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简单的游戏,然后指导说;可提示:游戏开始我们做什么?过程怎样?结果怎样?你觉得哪部分最有趣?为什么有趣?观众的反应怎样?组织劳动竞赛活动。如组织“钉扣子”等比赛。然后按先后顺序说说活动的经过、结果及自己的感受。组织手工剪、贴、画活动。由教师提供几个简单的图形或符号,让学生通过手工剪、贴、画后,再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完成的过程及其内容。

2.在情景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利用幻灯片制作一个或几个动物图片或场景,创设一个故事的开头,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编童话故事。或者教师事先做好录音,叙述一个故事的结尾,让学生想象故事的前一部分。在叙述的过程中,可适当地加入动作表演,引发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情景导引下,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二是要特别关注“开口难”的学生;三是鼓励创新,不人云亦云[9]。

3.在操作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不可能仅停留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白与简单表达中,更应注意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强口语交际的操作性,以强化训练效果。在《小兔运南瓜》一课中,让学生运大南瓜等实物,一边运,一边说,或其他学生一边看一边说;在《我爱画画》一课中,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画,再向其他同学夸一夸自己的画。

4.在课余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学生说话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10]。如果说课堂是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那么家庭则是孩子生命中的另一部分。鲁迅曾经说过:“小孩子往往喜欢听人谈天,更喜欢陪客,那达目的,固然在于一同吃点心,但也为了爱热闹,尤其是在研究别人的言语,看有什么对于自己有关系——能懂、该问,或可取的。”(《鲁迅全集》第六卷第233页)。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家长忙里偷闲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可以让孩子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班级、路上听到、看到的新鲜事),说来听,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学生是最愿意和自己的亲人交谈的,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这是语言训练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家长及时纠正孩子口语中的毛病,在与孩子谈话的过程中,要注意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家长本人更应当善于倾听并有良好的习惯。二是设计一些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布置家庭作业“打电话”(模拟):让孩子和妈妈“打”电话,爸爸做评委;让孩子和爸爸“打”电话,妈妈做评委;让爸爸和妈妈“打”电话,孩子做评委。模拟家里有客人的场景,提供孩子口语交际的机会。让学生在家庭中多交流、多表达,注意运用礼貌用语,久而久之,他们便会性格开朗,语言流畅,有自己的见解。

(三)强化语文实践,多形式提高口语交际综合能力。

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语文是教育资源最丰富、与现实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也不例外,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设计口语交际的内容。为了使学生练在平时,练在全体,可以把每日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设为“五分钟演讲”时间。形式不拘,内容不限。阅读收获、亲历趣事、今日要闻、诗歌故事等,把它做为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一个机会。同学说完,下面的同学给予评议。刚开始,学生评议时可能前言不搭后语,时间一长,从每个小评论员嘴中都能说出一套流利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学生“说”的要求应当不断提高,开始从语调高低、音色圆润、有表情、声音抑扬顿挫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使学生在听说能力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

1.以读学说

朗读是学生口头表达的基础,它既能让学生积累表达规范的语言,又能让学生体验到“规范”语言的价值,进而建立起学习语言的目标[11]。重视朗读的训练,一方面让学生多听录音朗读和教师范读,通过直接感受语调、语气的变化和体态语言去深刻感受语言的情感;另一方面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口头语”去充分表达发挥。如分角色朗读、换角色演讲、“课本剧”表演、想象延伸等都是口语练习的好形式。长期训练,学生不仅可以积累丰富而规范的语汇,而且能不断增强语感,促学生水到渠成的准确用语、表情达意。

2.以说带学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在课上做学生的忠实听众,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在充分预习准备的基础上,学生们能较熟练地把一堂课的重难点很好地突破,而且经过一段时间训练,语言连贯,口齿清晰,师味浓厚,老师课上几分钟稍加评议,学生便心领神会,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很快。

3.以听导说

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听故事。根据学生这个心理特点,可以组织学生收听有较强趣味的录音故事,并要求学生说出重点,交互设疑、解惑,复述故事。总之,不拘一格,尽量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口语交际创造好一切条件[12]。布置学生在校外留心大人们的对话,辨析人们口语交际中的“毛病”,学习幽默风趣的对话。在“语文活动课”中常开展“听进去,说出来”的小型活动,努力促成向生活、向周边群众学习口语和交际的方式方法。

4.以看引说

看是自外而内的输入,而说则是自内而外的输出,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让学生多看课外书,能帮助他们积累知识,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发展语言[13]。可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开设课外阅读交流课,并通过故事会、演讲会、朗读比赛等活动形式,把看课外书的所得讲述出来,并把这种训练形式扩展到课余观看影视节目,生活见闻之中。

5.创设情境,乐于交际

交际能力范文篇7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日语;教学;创新

一、引言

近年来,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合资企业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实现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需要通过商务日语实现两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能力,每个人至少需要掌握两种语言,所以跨文化交际能力涉及了很多东西。随着中日两国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增多,国家对高素质日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商务日语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地讲授,还要将学生的实践学习放到第一位,并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商务日语交流渠道,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商务日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每个人所需要掌握的跨文化知识及相关技能的综合表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践中体现了跨文化交际与商务日语教学之间的密切联系。高职院校中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的实践性教育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与目的性。但同时也表明了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学人性化的体现,更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在此背景下的商务日语教学,不能够只注重对商务日语语言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思想及其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实现商务日语教学的目标,完成当今时代赋予高职院校商务教学的使命。而在商务日语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并掌握基础语言技能,逐步接触中日文化知识,有针对性地建立跨文化交流的观念意识,进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商务日语能力。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背景下商务日语教学的培养现状

随着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逐渐密切,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商务日语的重要性,所以为了能够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与人交流,学校可聘请一些商务日语外教,教导学生怎样才能正确有效地掌握商务日语,用最短的时间来掌握一门语言。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来激发高校学生对日语的兴趣。此外,学校还可与中日合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在实习或毕业找工作时,有机会进入中日合资企业中进行实践学习,并借此来锻炼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商务日语交流能力,还可以加深中日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虽然商务日语和日语有很大不同,仅是日语的一个分支,但教师如果因为教学经验不足,对商务日语不够了解,那么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学生。所以在商务日语的教学之中,教师不能出现盲目性、流水式教学,这样不仅课堂中没有学习氛围,学生感受不到商务日语的重要性和意义,也更没有心思进行学习。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理论,不注重实践,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导致学生只注重知识学习,不会进行交流,很难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建树。让学生既能掌握商务日语又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着实有点困难。

四、当前商务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我国自从开始注重跨文化交际之后,各大高校都开始转向外语学习,日语专业则是目前需求最大的专业之一。随着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社会对精通商务日语的专业人才需求量也逐渐加大。但是我国高校商务日语教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偏低、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教学理念保守,进而影响了学生对日语学习的专业性。尽管我国文化和日本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但是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拥有在日本生活的经验或者留学的经验,这样才能够从经验出发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商务日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师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

现如今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培养还是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教学。语言学科与其他技能学科不同,商务日语需要的是交流和沟通,如果学生不会交流,光记住日语知识并没有什么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让学生写、记,却不带领学生进行简单交流和学习,那么学生积累不了任何经验。即使最后获得了毕业证书,但也无法从事任何有关商务日语的工作。所以教师随着时展,要优化自身的教学理念,提升自我认知和素养,帮助学生学习商务日语。

(三)学生缺乏实际交际能力

现阶段高校学生都普遍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学校在商务日语方面的资料教材较少,所以教师在学习内容安排的难度大大增加,也使得学生毕业之后对商务日语的应用能力较弱,不能适应如今社会的需要。因此现阶段加强学生的现实交际能力最为重要。

五、加强培养商务日语教学创新的方法策略

(一)加强商务日语课程的创新及安排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不断进步,教师想要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在商务日语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创新。当前众多高校的商务日语专业,在课程安排上缺少跨文化交际和文化类课程,只注重商务日语的语法和用法,并不能满足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求。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商务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就需要对以往的教学课程进行创新调整。在商务跨文化交际过程之中,除了要具备商务日语交流能力,还要了解各种日本文化商务礼仪,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所以在进行课程创新时,教师还需要增加一些商务礼仪的课程,以此来提升学生商务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提高日语教师文化素养水平

在学校学习语言,都是由教师负责教导学习。所以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商务日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需要日语教师拥有较高的商务日语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而教师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可以通过学习中日文学作品,加深对中日两国之间文化的理解,或者是经常做一些翻译工作,锻炼一下自己的口语,还可以参加一些日语培训,这些都可以来提升教师的日语水平。

(三)优化日语课堂教学方法

商务日语不像其他语言那样简单,商务日语需要学生记住的词汇特别多,还需要学会各种专业术语,而学生在学校学习商务日语专业词汇是比较单调和乏味的。日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讲述大量的商务日语词汇,这时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那么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精力,学生也掌握不了太多知识,这时就需要改善课堂教学的方法。教师在讲授商务日语知识时可以播放一些商务日语交流或者商务谈判的视频,供学生参考学习,以此来提升学生对商务日语的理解,也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四)定期举办文化交流节

随着国际商务日语发展越来越迅速,整个市场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但是并不是学生在学校攻读一个商务日语专业就能解决问题,学生还需要学会跨文化交际,这时学生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去学习跨文化交际学。所以学校可聘请一些外教或者日企中的优秀人员,到学校参加文化交流节,让学生通过文化交流节,和外教及企业人员进行商务日语交流。这样不仅能够促进中日文化的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日本文化,还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商务日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商务日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六、结语

通过跨文化交际培养学生的商务日语能力,需要教师改变课堂教学过程,对商务日语课程进行创新,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中日文化交流活动,借此来帮助商务日语专业的学生提升自己的日语水平及交流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或者通过一些商务日语交流短片、歌曲、小说、奇闻趣事、演讲等,来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进入日企进行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得到锻炼和提升。因此现如今教师的教学模式一定要以教导学生掌握商务日语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做好课程创新和改善,合理地教导学生,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韦大伟.培养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研究[J].学园,2014(27):93.

[2]张艺.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商务日语教学设计[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9):145-147.

[3]李亮.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基于研讨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人文之友,2020(15):261-262.

[4]李叶萌.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路径[J].现代交际,2020(10):180-181.

[5]赵冠宇.商务日语教学改革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新西部,2018(3):157-158.

[6]金冬梅.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J].学园,2018,11(30):104-105.

[7]钟金铃.探究商务日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5,1(9):21.

[8]韩秀钰.商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6):320.

[9]魏萍.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商务日语及其教学[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8):107-109.

[10]郑玲玲.浅谈商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5):351,356.

交际能力范文篇8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能力培养

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你和外国人打交道时,你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与人交流。由于国籍、地理位置、种族或宗教、职业、社会阶层、性别和思维等方面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甚至会造成误解,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十分重要的。AlvinoFantini对这种能力的定义是:与来自不同语言及文化环境的人有效恰当地交流所需要的一系列能力[1]。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使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避免冲突,从而进行有效交流。

一、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适应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高校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都会学习与专业技能相关的英语课程,比如国贸英语、会计英语等,这些课程是对大一、大二基础课程的补充,通常会在大三开设,目的是使学生将来可以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做贸易。因此,高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增强工作环境的和谐性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交流习惯,所以只知道语法和词汇是不够的。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2004年就已经纳入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让学生建立文化意识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一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减少交流障碍,适应国内外工作环境的多样性。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打交道的时候,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可以使团队更和谐,可以形成健康的双向沟通模式。

(三)减少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文化冲突

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减少文化冲突[2]。现代社会中,与别人得体地交流的能力是必备的生存能力之一,高校通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适应多样化的国际社会文化环境,避免文化冲突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四)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会接触到很多新知识,能够增长见识,扩展视野。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帮助我们实现自我探索,完善自我认知,也会增强自我文化认同,找到构建自我交际能力的正确途径[3]。同时,在语言学习中,通过另外一种文化背景信息的导入及差别分析,可以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语言的特点,从而掌握语言的学习技巧,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高校教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

1.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必须过硬,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目前,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师要兼顾课程教学和科研,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脱产学习或培训,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在个人空闲时间进行学习。大数据时代的知识共享为教师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譬如华裔英语教育者自媒体公众号为教师了解跨文化交际提供了新的渠道;短视频也为教师构建了非常好的了解外面世界的平台;抖音可以使人们更为直接地感受异域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生活习惯、饮食特色、节日氛围等。2.教与学相结合提升个人业务水平教师可以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成果,从中学习适合本人的教学方式方法,也可以利用假期进修学习来提高个人业务能力。目前有多种模式供教师假期学习:各出版社开设的研修班、针对教师开设的在职研究生课程、短期的出国培训等。高校英语教师只有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文化理解力,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才能结合课本内容灵活开展教学。教师在自我学习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也可以从中找到很多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料、发现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并应用于教学,使学生从中受益,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样教与学的良性结合可以使学生迅速提高个人技能,熟练掌握所学内容,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1.大学英语课堂上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英语课堂是教师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一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来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目前高校中都有多媒体教室和翻转课堂教学资源来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这些教学资源[4]。多媒体教学课件中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图片可以使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产生兴趣,加深对文化问题的理解,从而在具备基本的文化意识之后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样,多种与文化相关的教学视频,也可以更为直观地呈现另外一种文化的状态,比如餐桌礼仪文化、禁忌语相关的文化和节日文化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并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2.课下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师在课下同样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泛读教程第一册第九单元“Festivalsandholidays”为例[5],本单元主要介绍西方的节假日。教师备课时可以设计选取学生熟悉的圣诞节进行导入,在微信公众号等学习平台上布置作业或讨论题,引导学生说出相关的节日习俗;组织学生讨论中西方节日的差异,要求学生编排话剧展现这种文化差异以及如何应对这种差异,并以短视频的形式发送到学习平台上;利用网络为学生在线答疑,解答各种跨文化交际相关的问题;在学生讨论和表演之后,教师再补充学生没有提及的与西方节日相关的常识,然后以视频形式展现西方家庭在圣诞节期间的相关准备,并告知学生观看过程中要关注视频中家人和友人之间的礼物交换、互相道贺以及收到礼物后双方答谢的话语等,这些都是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的。在线操练式、表演式和答疑式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可以在课下帮助学生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长时间以来,高校英语教学只关注语言知识的讲授,忽视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单词、语法和课文教学只是为了学习语言本身而进行的,而针对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却知之甚少[6]。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背后的文化信息的学习[7]。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师在传统的讲授法中穿插讨论法和发现法来使学生发现问题,再运用练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可以做一些专题性的报告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2.线上教学补足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通过交互教学法开展教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各种在线教学模式和线上辅助教学手段和软件得以应用,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与时俱进,提高线上教学的能力,来辅助和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8]。教师可以在现有的智慧树等平台上补充与课本相关的内容,采取任务教学法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学习线上教学内容之后完成相关的作业。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以在线上教学中设置一些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9],例如电话英语、住宿英语、旅游英语和销售英语等,视频内容可以选取权威机构制作的英语教学视频和软件,在学生观看视频之后,可以通过模仿、背诵和表演等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张嘴说英语,从而学习和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线上的学习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课堂上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

(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习惯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跨文化交际中所需知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在交流中应对自如。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阅读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扩大知识储备。通过阅读,可以学习与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的初期,坚持很重要,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短小、有趣的材料为主,循序渐进地扩大英语词汇量,有了一定的词汇量之后再阅读较长的、有一定难度的英语材料。大量的阅读其实是语言无意识的输入过程,阅读材料包含了跨文化交际中涉及的语言和文化特点。2.训练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口语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10]。阅读的同时,英语口语的练习时间也要相应增加,以改变学生不敢说、不会说、不知道说什么的困境。目前很多高校配备了外教教授学生的英语口语,学生应该积极与外教交流以练习口语和了解西方文化,但与外教交流中要保持自省和中立态度。也可以通过英语沙龙、英语角和英语戏剧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11]。学生也可以通过课下自我练习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正确运用跨文化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范文篇9

关键词:跨文化;高校英语教学;交际能力

当前全球经济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英语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全球性语言,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国际性语言,是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在经济竞争与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际已然成为常态,这些都为现代高校英语教育提出新的课题。高校英语必然要更加关注于学生国际视野的培育、文化认同的提升及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输出具有全球思维、能够承担跨语言沟通的优秀专业人才。因此,作为英语教育的设计者与执行者,高校教师要认真审视当前英语教育的现状,并从跨文化视域来探析英语课堂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这将对英语人才未来职业成长起到良性引向。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理论基础

跨文化交际,所指为不同地域文化下不同语言使用者之间形成的相互交流行为。这里的交际既有语言层面的直接交集,也有非语言类交往。不可避免地,双方在世界观价值观及文化认知习惯等层面都存在差异性。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即与非本族语言使用者交际所需具备的能力,其一般是指人们于跨文化交际中对具体问题的处理能力,包括宽容的态度和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等因素。跨文化交际能力涵括三大能力:一是跨文化交际认同能力层面,能够理性认知文化之间的差异,善于在文化对比中反观母语文化,辨析利弊长短,既要认清目的语文化的先进性,又要对母语文化的优越性保持充分自信。二是跨文化交际调适能力层面,能够在文化接触时,自觉克服对目的语文化的排异,能够通过语言探讨或文化学习等方式,加深语言了解减少文化对斥,提升心理调适的灵活性,从而实现有效跨文化交际。三是跨文化交际学习能力层面,能够站在学术角度加强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学习与理解,不仅掌握语言的使用原则,还能习得关于语言运用、语感培养的技巧,习得一定基础深度的民族文化知识,使之具备初步的交际学习自主能力。

二、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跨文化教育是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放置英语教育领域,高校教育正在聚焦学生符合交际需求的能力培养。不过由于文化观念及认知上的差异,教师对于学生跨文化教育的选择缺乏专业性与全面性,学生在交际领域缺乏足够的应变及语言能力支撑。1.教育目标定位不够科学。当前高校英语教育更加倾向于对学生未来就业的考量,将未来职业要求作为当下英语教育的总目标,导致教育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相对疏离。就用人单位对于英语水平的界定来看,大多将英语是否达到大学四级并获取证书作为硬标准。这对于高校英语教育的唯书本化、唯考级化形成强化与导引。围绕就业而展开的英语教育,自然缺乏了课本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纳入。2.教育体系架构尚不健全。从高校英语教材来看,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我国以及国外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的介绍。不过教材中,并没有列出较为系统化与专业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板块,除了教学目标的导引缺乏外,其教学内容的支撑也相对薄弱。有的英语课程,教师只能从商务英语这块找到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然而也主要集中在生意往来、经济交往。关于英语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差异对比,教师只能通过自身经验与理解引导学生就现有文化介绍进行对比,难以满足更多实践场景的交际需求。3.教育存在思维定势影响。这里的思维定势,主要是母语的习惯性迁移。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自觉地受到母语文化习惯的影响。不过从语言结构、语法规则及话题习惯来看,英汉两种语言存在显著的差异。汉语的思维定势,将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学习英语造成误导,使得学生英语学习产生较大偏差性。而教师对于母语迁移的影响并没有及时予以施策,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基础不牢,产生负面隐患。4.教育思维方法亟待创新。传统高校英语教育依然将专业课程课本作为核心化的教育依从,教师依然习惯于采用强化英语单词记忆、强调英语文本翻译,更加注重语言词汇类教学、语言技巧类训练,跨文化交际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关于跨文化教学,教师仅仅是象征性地进行内容上的引入,且以了解与认识为要求,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演示等形式单向传授。这种教育方法难以让学生体会到跨文化语境,学生对于跨文化交际只有概念上的认知,实践感知有限,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仅能停留在理论层面。

三、跨文化视域下英语课堂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1.精准定位跨文化交际教育目标。跨文化交际教育目标的精准确立,必须从全球化视野来考量跨文化交际的素质需求,结合当前高校英语教育的现实,兼顾学生英语学习基础。目标具体化可以从三层面予以探讨。一是强化目的语文化学习能力。目的语文化是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传统习俗的重要载体,唯有达到相当量的认知积累,学生才能在学习英语时减少母语文化迁移带来的影响。跨文化教育必须要重视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引导学生通过常态化的了解与认知,培养其学习目的语文化的良好习惯与基础能力。教师要重点将英语思维方式、礼仪传统等作为英语文化学习的导引,激发其学习趣味性,提升学习主动性。二是培养理性的文化认知思维。不同的国家,其本族文化存在较大不同。高校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性认知英语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要求学生始终保持理性态度、宽容态度,善于发现异族文化的优势,兼收并蓄、以长补短,进而在文化学习中增知、文化互融中进步。三是聚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全球化发展态势下的英语教育,需要更加重视英语教育的实践性,即利用所学英语知识发挥英语工具性角色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创造英语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与不同文化的英语国家人群交际的语言方式。同时,教师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学习的自主性,在提高跨文化交际价值的认识基础上,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2.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训练体系。要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及兴趣特点,展开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项训练。一是信息资源的获取训练。即通过教师示范与专项体验过程,让学生学会通过互联网途径甄选关于目的语国家发展历史与文化习俗的各种资源,如视频讲座、文字材料等,这是资源积累共享的重要途径。二是分析能力的专项训练。教师可以先呈现某个英语国家的文化领域真实案例,并为学生提供N种事件解读,让学生将最贴近的答案选出来,并展开专项评价与训练。该方法可以检验学生异族文化的辨析能力,是跨文化教学常见的训练办法。三是文化体验的专项训练。即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其中感知思想认知的差异性,并从中理解文化传统的差异。如让学生角色扮演,体验在接收到好友礼物时的情境。中国人一般在委婉羞涩、推辞再三的情况下才最终收下,且先收下礼后待客人离去才拆封。教师可让学生根据美国人的习俗,让学生尝试直接收下礼物,并当客人面拆开礼物并礼貌性致谢。如此差异下的文化体验,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美国文化的特点,学到跨文化交际技巧,进而在具体情境下即时调整交际策略,进而高质量完成跨文化交际活动。3.丰富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方法。当前,跨文化教学需要创设学生更为兴趣化的知识空间,并尝试丰富的教学方法,以提升跨文化教学的有效性。一是扩展教材内容,丰富教育题材。教师要站在英语国家的视角,搜集符合西方人思想认知、行为习惯的内容,纳入课程教材中,从基础的语言问候、交际习惯开始,到固定话题的交流,内容深度与难度可随着学生学习的推进而提升。社会语言学课程内容也可作为学生教育一部分。二是引入互联网教学,利用多媒体等技术便利,将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及电影作为题材,开展讨论式教学。如曾风靡电影界的《泰坦尼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中英文对照字幕版的视频,并就Jack向已订婚的Rose袒露爱意等具体情节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更有趣味地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三是组织实境交流,利用院校外籍教师建立外国友人朋友圈,开展专题主题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不同主题情境下中外文化的差异。而教师则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实时指导,并在活动结束后开展专题讨论,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悟有所进。四是设立专家定期讲座,主要对中外国家文化层面的差异进行对照解读,并进行现场小问答、现场小互动,逐步消除学生英语交际心理障碍,减少母语迁移影响,帮助其正确得体参与跨文化交际。五是开展英语文化作品赏析课,主要选取英语国家的名小说作品,引导学生对名著开展名片段解析,并从中体会中外文化的差异性,逐步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差异化思维的作品。4.重视其他跨文化交际知识的了解。除了跨文化语言交际,现实中教师还应对其他文化类知识进行导入。如不同英语国家对于表达同一意思的动作存在差异,或以不同的体态来表示。如同样传递“同意”的意思,印度旁遮普族是通过头的前后倾仰来表示的,朝后使劲仰起则表示肯定,保加利亚则是左右摆头来表示。而同样动作不同的英语国家其表示的意思也存在差异,如中指食指交叉,在中国是说“10”,斯里兰卡则解读为“邪恶”,美国则认为是吉祥的意思。像此类知识,教师应该通过趣味性问答或解读的形式引入,让学生理解并形成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的习惯性关注与主动学习,不断积淀其英语实践素养,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高校教师要重视基于课程教育的跨文化专项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学生对异域文化的兴趣展开实境下的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降低汉语文化迁移带给其跨文化交际的负面影响,从多元层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英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晖.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2]金虹.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5(11):80-85.

交际能力范文篇10

关键词: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要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光靠英语写作和做题是远远不够的。写作和做题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英语成绩,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没有太多作用的,反而还会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只有让学生开口说英语,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这也体现了国家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度关注和尽力培养。

一、高中英语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高中教育普遍采用应试教育模式。迫于高考的压力,很多学校和老师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好坏,只以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来评判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从而导致学生发展方向单一,造成畸形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都拥有较为成熟的心理和稳定的情绪。他们通常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判断是非的标准。只靠成绩排名来判别学生好坏的评价体系十分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形成自卑等心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老师和家长、学生都只是把英语的学习作为高考的跳板,仅仅重视高考分数,对于英语的学习也仅限于高考词汇、语法。课堂氛围枯燥死板,教师上课方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原因

(一)紧跟时展的步伐。跨文化交际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流。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仅是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更多的其实是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发展。语言是承载一个国家社会文化的介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作为文化的载体,人们通过语言了解不同国家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我国在教育的各个阶段大力开展英语教育,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外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有所理解,从而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于很多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当今社会,英语已经是国际通用最广泛的一门语言。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具备英语专业水平的人才,而高中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在高中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迫在眉睫,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二)英语教育本身的发展需求。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教育的深刻改革就显得比较困难,对于英语教育来说,在短时间内产生大的改变是很困难的。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很多学生在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现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书写能力。可是,大部分高中生的听说能力却相当的差,很多学生甚至没有开口说英语的勇气,仅限于对单词的拼写,而且很多发音也不准确。这些现象导致英语教育一直停滞不前,新课改的作用也不明显。因此,我国的英语教育本身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改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对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从其基本内容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一)积极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教授相关知识。在高中阶段,教师应该对使用英语国家的文化以及地理位置进行介绍,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设备对相关的文化进行有效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对国内外的文化差异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开拓学生的视野,借助国外的优秀文化和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爱上英语学习。(二)注重教材与情境的结合。情境教学法因其独具特色的方式和优势获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在各科教育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对英语教材学习内容以及情境模式的融合进行讲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并与教材进行系统的结合,让学生了解国外的生活状况以及中国与国外之间的文化差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情境更好的融入外国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文化的熏陶,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是探究一切事物的动力所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愿意主动去探究和学习知识。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必定要融入很多的外国历史文化,但由于各个国家的背景差异也比较大,学生在刚开始时,自身的抵触情绪是比较强烈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对英语跨文化交际学习质量的提高就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师可以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辅助工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英语跨文化交际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四)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学方法还是比较单一,只关注教学进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积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以及发展目标,对相关的国家背景进行有效的分类,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让学生也参与到分类之中,使其更加了解英语词汇学习的奇妙之处,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是跨文化教育的重要环节,把英语语言与其文化看作密不可分的整体,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钱敏.对加强文化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几点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