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教学法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2 20:05:46

交际教学法论文

交际教学法论文篇1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成人英语教学教学理论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外交流活动越来越多。许多人已经认识到英语在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大量的社会工作人员积极接受继续教育学习英语,为自己的工作增加动力。成人学习英语与青少年学习英语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如何能使成人学好英语?交际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将就交际教学法在成人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二、交际教学法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1.交际教学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指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它包括具体的教学步骤、教学活动和教学技巧,也包括有关教与学的一般性原则。理想的英语交际教学法应该是借助有效的交际教学手段,实施交际教材提供的任务,达到交际大纲所规定的目标。

2.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英语交际教学法理论主要受三大方面学说的影响,即社会学与社会语言学、哲学和语言学。在社会学和社会语言学方面,德尔•海姆斯首先提出关于交际能力的学说。他和冈珀斯等人,强调语言使用中的社会文化因素。哲学方面主要有奥斯汀和塞尔提出的言语行为学说。这一学说对英语交际教学法理论有间接影响。语言学方面的影响主要有韩礼德关于语言的功能、语言的衔接与连贯和社会符号学方面的学说。此外,辛克莱和库尔特哈德的语篇分析学说也对交际法英语教学法理论产生影响。

三、交际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1.以交际为中心

交际教学法倡导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交际活动,活动的内容围绕教学目的展开,从而使学生在交际环境中学习语言。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学生能用英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

2.模拟真实交际过程

交际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相比较,最大的不同就是尽可能地在课堂上重现语言使用的交际过程,一般而言,交际过程中出现的交际特性大致可以归纳为:信息填补、自由交际和信息反馈三个要素。首先,交际双方应互相提供一些对方所不知晓的信息,从而实现信息填补。交际教学法强调课堂上学生所从事的交际活动和练习都必须有信息交换,否则这只是简单的句型操练。因此,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有信息交换内容的活动和练习,并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际。其次,交际双方交际的内容和方式可以自由选择。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就某个话题进行自由交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最后,交际双方应根据对方的信息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时,应使交际教学法的课堂练习力求让学生在完成交际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判断对方语言、语气和态度的能力,提高自己做出相应的语言反应能力,以求达到自己的交际目标。

3.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

交际教学法区别于其他教学法的又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对学生的语言错误,特别是语法错误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创造语言结构,不断判断语言使用正确与否的过程。交际教学法强调意思的相互传递,语言的自由选择和交际目的的实现;交际教学法认为有错必纠的做法会使学生因为害怕犯错误而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会妨碍学生的自由交际,成人学生更是如此。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给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提高自己,以求不断接近完美。其次,根据英语交际教学法的观点,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此种语言学习、工作和生活,即以交际为目的。最后,交际教学法不是对学生的语言错误不做纠正而是对错误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由此可见,英语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期间,学生不断接触和使用语言直至最终掌握此种语言。总之,由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帮助其他同学发现错误,或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错误纠正,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的做法对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四、交际教学法的主要关系

1.教师与学生

传统教学法强调知识的传授,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交际教学法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有很大区别,主要是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具体的讲,作为交际过程的促进者,教师首先要了解和分析学生的交际能力和交际需要。教师应该认识到作为交际过程的促进者(组织和向导),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教”学生,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指导、促进学生自己学习,及组织学生开展交际活动。作为教学资源本身,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服务是咨询。作为交际过程的参加者,教师以和学生平等的身份加入活动,不“喧宾夺主”,不干扰交际,它既是交际的一方,又是一个观察者。作为交际过程的参加者,教师在参加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学生们有许多潜在的能力和期望可供教师探索和利用。最后,教师也是一个研究者和学习者。交际教学法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需要才是教学目标。交际教学法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课堂上,教师只有真正的让学生控制他们自己的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学生们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学习。交际教学法强调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学习是相互依赖的行为,应该在相互合作的环境中进行。教师应在各个教学实施环节都关注不同学习风格学生学习的需要。最后,在交际教学法里,学生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信息反馈者。总之,在交际教学法里,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除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学习规律。

2.准确与流利

英语教学往往有两种不同的要求,一是要求学生的语言形式正确恰当、符合规范。另一种要求是学生在使用外语时能够像使用母语一样自然、流利。区分准确与流利对英语教师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上讲,教师希望学生使用的语言既准确又流利。但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法比较重视准确,而交际教学法则强调流利。我们的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学习语音是为了学习说话,为了能听懂别人的话;学生学习语法是为了能理解别人,也为了能让别人理解自己;学生学习阅读是为了能获得信息、得到消遣,增长知识。过分强调准确会影响学生在流利方面的发展,妨碍语言的自然使用。因此,我们要加强语言流利性的培养。

3.学习与习得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的第三对关系是学习与习得。学习指有意识地去获得语言知识,了解和认识语法和语言规则,能够谈论这些规则。习得是个潜意识的过程,类似学母语的孩子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一样,不是去可以追求,而是自然发展。心理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习得比学习更重要。学习能使语言准确,但习得能使人自然流利地使用语言。如果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重视一点语言习得作用的话,教师就不会急功近利,上课满堂灌,下课搞题海战术,陷学生于书面语法作业之中。我们也许会花时间多创造一点自然的语言学习与语言使用的环境和气氛,让学生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通过交际学会一门语言,而不仅仅是通过课堂句型练习来习得语言。

交际教学法所提供的交际活动鼓舞着潜意识的语言习得,因为在交际活动中,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意思方面,而不是在形式方面。语言使用中出现的语言学习,必定主要是潜意识的。因此,正确处理学习与习得之间的关系也是交际教学法的任务之一。

五、成人英语学习特点、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成人加入到学习英语的行列中来。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成人学习英语成为英语教师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他们学习英语的方法和儿童是不一样的,这也要求我们的教师要采用针对他们的有效教学方法。1.成人学习英语的特点

成人学习英语有其不同于其它学习者的特点。(1)年龄偏大。大多数处于20岁至45岁。(2)工作和家庭压力大。日常时间安排紧张,不仅有兼顾工作和家庭,还要利用晚上和周末到学校进修。(3)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职业竞争力。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意识到。在城市,尤其是像广州这样的大型城市,对外交流多,很多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要和外籍人士打交道。为了在职业上能有更大地发展,许多在职人员不得不来高校进修英语,提高语言技能和学历水平。(4)学习方法和策略不当。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离开学校多年,学习习惯和策略不能适应现在高校英语学习的环境。(5)语言学习环境缺乏。工作和生活中,较少使用英文,害怕开口说英文。(6)文化背景缺乏。闲暇时间,他们较少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这也成为他们学习中的障碍。(7)学习动力大。成人学习英语的目的性强,主要是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和学历证书的获得。(8)社会经验丰富,理解力强。

2.目前成人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而事实上,在我国的很多课堂教学中,许多的英语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如语法—翻译法等。这种在英语课堂中使用母语的教学方法,有其不利的影响。骆微微,程幼强认为其不利影响主要在于:(1)教师或学生只有把目的语(外语)翻译成母语,才觉得真正理解了语言内容。(2)教师或学生很难辨别两种语言在形式、语义及语用特征上的不同,只简单地使用一些并不准确的翻译。(3)即使当学生有能力使用外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时,他们也习惯性地用母语和教师交流。(4)学生不能随时意识到课上应该只讲目的语(外语),避免使用母语。这使得许多的学习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仍然局限于擅长做语法、翻译题,而不能熟练、恰当的使用地道的英文,口语和听力水平仍达不到自由交际的目的。教师如何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帮助成人学生掌握英语?张伊娜认为究其实质,交际教学法倡导的是一种以方法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它给语言教师的信息是不管在何种环境下、教何种学生、为何种目的、学习何种语言,教师所要做的最要紧的事便是以各种方法制造交际语境,帮助学生投入到教学所预设的交际活动中。下面就交际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谈谈笔者的观点。

六、解决方法

要使英语课堂交互活动真正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符合教学目标的需要,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语言教师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1.积极营造和谐的交互情境

和谐的交互情境是实施英语课堂教学交互的基础。首先,老师要给学生,同时也给自己营造平等、合作的教学气氛。其次,教师要给学生一份爱心,要善于理解学生。最后,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程度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2.明确交互的要求

英语教学需要课堂交互。课堂的一定时间应用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语言互动上面。从学生角度来说,了解教师课上的交互意图很重要。明确交互的要求,也利于师生平等地位的确立,为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时间有效监督创造条件。另外,在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设计过程,听取学生对教学交互的意见,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交互的需要和愿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交互才有可能朝着有效交互的方向发展。

3.精心设计提问和问题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并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和方式,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交互,设计问题应着眼于以下几点:(1)问题应对学生有吸引力,使学生进入所创设的问题情境。(2)所提问题要形成逐级上升的序列,能吸引学生向交互的纵深发展。(3)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所要回答的问题。(4)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平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此外,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还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对预先准备的一些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修正和完善。简言之,教师在设计问题和提问方式时,既要注意课前的充分准备,又要注意课堂的随机应变,确保交互之路畅通。

4.加强对英语课堂教学交互的研究

英语教师应切实提高对英语课堂交互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英语课堂教学交互的研究。首先,教师应不断探究英语课堂教学的交互模式。其次,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的互动交际能力,帮助学生克服语言交际的心理障碍。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会话技巧,帮助学生把握必要的交际策略,使他们的互动交际能力有所提高。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布置实践性作业、利用网络为学习载体等方式帮助成人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

七、结语

本文论述交际教学法的概念、理论基础、基本原则、主要关系及我国成人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交际教学法在成人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文章旨在说明在成人英语教学中,语言教师能积极营造良好的交互情境、明确交互的要求、精心设计提问和问题以及加强对英语课堂教学交互的研究,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和重点放在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上,运用符合我国成人英语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强.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刘玉梅,肖肃.英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3]PaulDavies.SuccessinEnglish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TeachingPress,2002.

[4]王庆,张鸿.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差异探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3).

[5]晨梅梅.探索与变革:转型期的英语教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马寅初,黄金岩.实用英语教学论[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7]于秋波,隋岩,戴卫平.论成人英语教学中的输入与输出[J].石油教育,2007,(1).

[8]迟振峰.成人英语教学的特点与对策[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3).

[9]骆微微,程幼强.英语专业学生对课堂使用母语和目的语的矛盾心理[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10]张伊娜.交际教学法问题之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11]吕飞飞.对英语课堂教学交互活动的认识与思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交际教学法论文篇2

关键词:传统法;交际法;教学模式

专科英语的教学目的是指在有限的教学时内,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同时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教学目的的实现需要借助一定教学方法的实施。近些年来,我国开始风行实际法教学,而忽视强调语法知识的传统教学法,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认为只有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相互取长补短,才能搞好英语教学。

一、教学现状

近几年,由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英语师资紧张,加之现代化教学设备不足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等情况,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采用单一、固定的教学法是行不通的。为了研究适合专科英语学习的教学法,对32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多向选择),部分问卷内容如下:

1.你学习英语的近期目标是:a.通过各类英语考试;b.提高口语,听力水平;c.提高阅读水平;d.提高写作水平。

2.你学习英语的远期目标是:a.与外国人交流;b.出国;。.找好工作;d.熟练掌握英语。

3.你认为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是:a.个人有强烈的兴趣;b.学习方法得当;。.教师的教学质量;d.能持之以恒。

4.喜欢的教学方法:a.教师讲解为主;b.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加以辅导;c.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加以解答;d.师生共同讨论。

5.口头表达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a.词语贫乏;b.害怕拼错;c.平时缺乏训练;d.不够流利。

调查发现,在第一题中有68%的学生选择a,说明大部分学生目前仍有较大的考试压力;在第二题中有89%的学生选择了d,看来学生们已经普遍认识到了英语学习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在第三题中有85%的学生认为“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是兴趣和恒心;在第四题中,b选项占65%,而a选项只占21%,可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进行引导和辅助的教学模式已得到学生的认可;在第五题中,有70%的学生选择c项,它提醒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造使用语言的机会。从此次问卷可知,学生已经普遍意识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并努力尝试各种学习方法,希望通过学习英语,扩大知识面,增加交流与沟通的机会,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如何帮助学生改进英语学习,提高语言技能,还要从教学方法上人手。

二、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法有助于巩固英语基础知识,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语言技能的形成,容易出现“哑巴”英语。因此,近些年我国的外语教学风行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交际法教学,逐渐忽略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事实上,专科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够扎实,如果不顾实际地一味追求交际法教学,学生则很难准确理解并进行表达,所谓的交际活动也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英语教学法在《实用英语》教材中的应用。根据教材编制,把专科英语课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侧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日常交际能力。学生刚人校时英语基础较差,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法来巩固基础知识。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过渡到交际法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如“语法翻译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交际法”等方法的综合应用,而不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

第二阶段为业务英语阶段。它是对第一阶段学习的提高,培养学生对科技、经贸、管理等方面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加强学生在涉外业务活动中的交际能力。训练方式以对话样例和套用练习为主,采用敢说一说得出~说得流利~说得准确一说得得体的步骤,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水平层次的教学对象决定着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英语教学没有灵丹妙药,根本不存在能适用于各种教学环境的固定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法和以交际法为代表的新教学法结合起来,才能搞好英语教学。

三、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研究,结合教育心理学,改进专科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以《实用英语》第一册第十单元“广告”(Advertising)一课为例。

1.预习检查:通过听写或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背诵单词的情况。

2.课文导人:设置一些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内容上。例如:

(1)Whatorledoesadvertisingplayinourlife,

(2)Whathaveyouboughtanythingadvetrised,

(3)Whatbusinessdoyouthinkadvertisingis,

然后教师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广告的历史,功能及分类;最后介绍一些英文广告词,比如:

(1)ThingsgobetterwithCoca一Cola.

(2)Whenitrains,itpours.-MortonSalt.

(3)Wonderwheertheyelowwent.-Pepsode.

请学生给出相应的中文广告词。这些活动可以很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热烈。

3.阅读训练: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划分文章段落,用英语概括段落大意,然后由老师总结。

4.课文讲解:在词汇方面,主要对efective,ex-pand,erspond等重点词语进行讲解。在语法结构方面,重点复习虚拟语气和特殊的反意疑问句。在内容讲解上,抓住

“anintorductiontoad”和“thehistoryofad”两条主线,再分别进行细分:

(1)a.Advetrisingispatrofourdailylives;

b.Advetrisingisabigbusiness;

c.Thepurposeanddeifnition.

(2)a.Advetrisingisveryold;

b.Thedevelopmentofadvertising.

5.角色扮演:将学生分为4-6人的小组,组员分别扮演客户和广告公司的职员。先由客户描述产品,然后公司职员为产品做出宣传计划并设计广告词。请1-3组进行表演。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6.小组讨论:将全班按每组5-8人分组。根据中国在“世界广告大赛”上选送的几十部广告作品竟无一获奖的现象,讨论他们的看法。

7.双向提问:教师关于课文内容和语言点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总结中心思想或复述课文。然后由学生对教学中的不明之处向教师自由提问。

8.布置作业:布置口头和书面作业。

交际教学法论文篇3

关键词: 交际法理论;大学英语教学;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40-01

70年代初,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ell Hymes首先提出了交际法教学理论。Hymes认为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强调语言的社会文化特征、交际功能、语言的上下文关系等方面,为交际法教学提供了理论根据。交际法教学作为一种以培养交际能力为根本目的的英语教学法,强调的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等等。其核心是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学和使用。

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交际法传入我国以来,其就受到了广大外语教师的热烈欢迎,因为交际法的目的是以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即语言的运用能力为目的,这就符合英语教学目标和社会需求,因此,广大英语教学者为了适应这一趋势,一直不断地致力于把交际法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去,目的是解决学生语言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有着很重大的意义。

1. 交际法理论基本观点

Hymes认为,具有交际能力意味着人们不但获得了语言规则知识,而且还懂得了语言在社交中的使用规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语法性,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在形式上是可能的。(2)可接受性,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能被接受。(3)得体性,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得体。(4)实际操作性,即某种说法可能合乎语法性、可接受性和得体性。换句话说,Hymes理解的一个人的交际能力包括语法(合法性)、心理(可行)、社会文化(得体)和概率(实际出现)等方面的判断能力。

2.交际法理论特点

交际法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只是交际能力的语言结构基础,交际能力是在把这种语言结构应用到真实的交际过程中才能体现的。交际法把交际功能作为教和学的核心,主张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交流需要作为外语学习的原动力,注重培养交际能力是交际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在语言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英语教学过程就是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而且要引导学生做到在交际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人物。评价学生学习英语的成绩,要着重考查其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重视研究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产生的错误,重视研究引起学生主动、积极学习英语的动机。

3. 影响大学英语学习的根本因素

3.1 学习目的:大多人认为学习目的是影响语言学习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学生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自觉地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然而,学习目的又是难以定义和衡量的。Gardner和Lambert把学习动机即学习目的性分为两种:融合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张正东先生也曾说:第二语言学习者主要为生存而学习,他们要通过目的语的学习而融入当地社会。我们认为:对外语学习者(FL)来说,学习目的主要是工具性目的,即把目的语作为图谋良好发展的工具。而当前的大学外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力和跨文化交际力,因此外语学习得目的仍是以工具性为主。

3.2 学习材料:语言学习的具体学习是以学习材料即教材的形式来体现的。如果学习材料是以一定的教学法理论为基础,在教学法理论指导下编写,为教学法服务,针对学习者的具体状况的话,其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要按照交际法教学的规律要求编选教材,在进行基础知识讲解的同时,还要兼顾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3.3 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要求对于二语习得的学习者来说是相当重要但却最难实现的一个要求。它是最能体现交际法理论要求的一个因素。因此,对于广大教学者来说,如何安排和设计语言应用环境,如何还原语言的交流情境,是一个相当有挑战性的任务。

3.4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交际法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宰者和参与者,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从传统教学过程中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作用。它要求教师应注重建立良好的课堂交际氛围和良性循环的课堂生态环境,尽可能在课堂上创造一种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和谐环境,让学生成为“舞台”的主角。因此教师应尽量基于以下几点设计教学:

3.4.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课堂上应该尽可能真实地设计交际活动的场景;课后应鼓励学生更多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如参加各种英语比赛、戏剧表演、会议、同外国笔友交流等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并且应尽量提供较多的参考语言,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要说,让学生懂得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对不同人物应该怎样进行交际

3.4.2 组织实践各种交际性语言活动:尽量组织学生实践各种交际性语言活动,如角色扮演(role-play)、语言游戏(communication games)、解决问题活动(problem-solving)、模拟表演(simulation)、辩论(debate)等等。其中角色扮演是常用的语言交际活动。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组织不同的交际活动形式,给学生提供演练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现在大多数院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中,其视听说教材中的交际运用很不错。各单元的交际语言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教师可以建立模拟英语课堂,用以调动学生的语言实践积极性。

3.4.3 实施拓展课程,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英语拓展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语言之外的文化知识。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结论

交际法理论教学引入我国业已几十年,已被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尤其是广大大学英语教师所接受。正如Allwright(1980)所说:进行学生课堂交际训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把学生的课堂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必要的、也是颇有意义的环节。交际法是一种符合语言习得规律,可以迅速提高学习效率,能够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法。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研究怎样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充分利用交际法教学优势,把交际法教学理念和知识应用于教学中,以便进一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Brown,H.D.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6.

[2] Richards,Jack C.”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8.

[3] Cohen,A.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

交际教学法论文篇4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英语教学;问题;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6-0055-02

一、教学法的转向:由语法翻译法到交际教学法

1. 交际教学法兴盛的原因

语法翻译法是我国英语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以此类方法培养出的学生通常语法功底扎实、词汇量较大、阅读能力强,但普遍会存在口语和听力水平较差、语音语调不标准的情况,因为语法翻译法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方法上都不重视甚至不涉及到这些。长此以往,学生就难免会出现“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问题,故而在改进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借鉴了国外较为流行的一种二语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希望通过此教学法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交际教学法,也叫功能法或意念法,顾名思义,以交际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它是20世纪70年代语言学家和英语教育专家根据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和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理论开发出来的语言教学方法,直到现在仍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之一。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主张用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接触和使用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是单纯的传授者,更多的是引导者和参与者,发掘学生的兴趣点,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

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的基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的,但也可以相互弥补,这是促成转向的重要基础。而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总结出以下原因:

(1)语法翻译法的不足日渐凸显。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英语学习的目的和需要,这是促成教学法转向最为重要的原因。对比两种教学法,可以看出交际教学法的特点正是语法翻译法所缺乏的思想。语法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在当今交流融合的大环境下,如果语言不能用于交流而仅能用于应试,那么语言的价值是远远没有发挥到极致的。

(2)多元化的教育环境影响。目前的教育环境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单一化、统一化了,新的教育理念更强调借鉴和融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吸收多种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方向,以学生的发展为转向标准。目前我国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最为缺乏的是交际能力,因此转向也是趋势。

(3)新课改的影响。新课改提出要注重英语语言学习的交流性,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为了配合新课改及英语新课标的要求,从教学法的转向入手是最好的方法。

2. 交际教学法的优势

(1)交际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使用地道的英语。由于我国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高于英语水平,学生习惯以汉语的思维习惯进行思考,再翻译转化成英语,但两种语言之间的体系存在明显差异,学生用英语表述时会犯一些错误,也就是中式英语。而交际教学法可以很好地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在交际法的课堂上会给学生主题式的讨论,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讨论一个主题并用英语表达出来。由于时间有限,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汉语组织再翻译,只能直接用英语思考并表达,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思考英语表达的能力。此外,学生最后陈述时,即使出现了“中式英语”的错误,教师也可以在其发言完毕之后进行纠正,保证语言学习的质量。

(2)交际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交际教学法与语法翻译法最大的区别体现在形式上,语法翻译法基本上是师生之间的单向传达,偶有交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而在交际教学法中,最为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分组讨论,在一个组中,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组长需要负责分配任务,协调组员讨论,制定提纲,而组员也要在讨论过程中互相交换意见,互相交流,相互协作完成一项工作。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协调和组织能力都会有所提高,相对于单一的知识性积累,交际教学法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交际教学法有助于学生了解英美文化。交际教学法在讨论和交流中会涉及西方国家的文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对西方文化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包括不同文化的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语言表达,乃至习惯、爱好、风俗等。了解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为与外国人交流打下基础。

二、交际教学法的实施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看来,交际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实施情况喜忧参半。对比语法教学法,它的优势明显,可以弥补传统语法翻译法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高中生英语听说能力薄弱的情况。同时,由于对交际教学法的理解不当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它的实施进展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必须加以重视并改进。

1. 具体操作中的问题

交际教学法在我国英语教学的具体操作中的确存在一些失误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一些外语教师没有理解交际能力的真正含义,将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对立起来,误认为语法知识的学习是阻碍学生交际能力发展的根源,一味在课堂上排斥显性的语法教学。高中阶段的英语知识学习已经逐渐到了整合和系统的阶段,如果在此阶段仍追求所谓的交际形式主义,那么学生在此阶段的英语学习就难以有质的飞跃。

其次,教师把交际能力狭隘地理解为口语表达能力,因而导致一种错误倾向:忽视读写能力的培养。我国高中生的听、说、读、写“四基能力”中以读最佳,其次为写,听说滞后。交际教学法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种状况,但是也出现了顾此失彼的情况:对读写能力的要求降到最低,这样反而不利于听说能力的培养。

最后,过度以学生为中心,忽视或否定教师的作用。不少高中英语教师改变过去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转而以学生为中心,避免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但是缺乏对语言知识的系统讲解以及对文化背景和交际原则的介绍;把操练简单理解成增加练习的数量和时间,忽视了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这样课堂就变成了学生自由讨论交流的场所,教师指导匮乏,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学生也不清楚自己的学习结果。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2. 态度问题

对于交际教学法,有学者持以积极支持的态度,认为“交际法原则是现代英语教学的灵魂,没有交际法原则就没有现代英语教学法”。但是随着交际教学法实施的深入,问题也随之产生。如南京师大的张伊娜认为,交际法教学几乎成了先进外语教学法的代名词。不管是不是真懂交际法,人们都愿意将自己的教学冠名为交际法教学,可与此同时,大家又在严守着一个公开的秘密:上公开课时都采用一些众所周知的交际法倡导的课堂活动与形式,等听课的人一离开一切又回归传统。交际法就好比一件戏装,要登台演出时便找出来穿上,观众散场后便换掉。大家明知道交际法似乎不太适用于教学实际,可又不得不用它来装点门面,以示自己不落伍。这种不用交际法就意味着落后的观念,有人称之为“交际法态度”,而“交际法态度”在我国却颇为流行,说明交际教学法并没有真正深入我国实际教学的课堂中,更多的是对传统课堂的调剂和装点,目前迫切需要的就是对此种现象的剖析及改进现状的措施。

三、改进设想

在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下,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交际教学法仍会占有一定地位,但改进也是迫切需要的。首先要改变的是对交际教学法的误解,如认为交际教学只是教授口语,所有的活动都等同于口语的练习;交际教学是没有语法的教学等。事实上,交际法的产生和运用不是语法教学的坟墓,而应该是语法教学的再生和发展。在《Longman应用语法词典》(1989)中新的语法定义是:“语法是语言结构及词和词组等语言单位组成语言句子的方式的描述,它通常包括这些句子在各个语言系统中的意义和功能。”这种新的定义强调语言交际意义的本质,要求对传统的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提倡运用交际法教学。而针对上述交际教学法实施中的问题,文章提出了3点改进意见:

首先,教师要真正理解交际教学法的内涵,不能单纯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教师在实施交际教学法之前,必须要对此教学论的理论和方法论进行深入学习,不先入为主,不过度解读,回到交际教学法最初的理论文本钻研,透彻地理解交际教学法的内涵。同时,对于交际教学法的态度也要有着清晰、客观的认识,它并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工具,而是真实用来帮助学生提升交际能力的有效帮手。

其次,在实施过程中,除重视听说外,读写也不可丢。交际教学法的确是更为强调听说能力,但与此同时并不意味着读写能力的轻视甚至放弃。高中生正处在爱动、爱说的年纪,记忆力强,有着一定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根据学生的这种特点,教师完全可以将各类型的语言材料应用在表演、叙述与写作过程中,让他们将学习与应用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的语言能力,做到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

再次,平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交际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要退出教学舞台,变成一个单纯的引导者。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而不是绝对化的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状况。当学生的交流积极性高、本身语言水平也尚可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自主学习;但是在语言知识没有明确讲解或是学生理解程度不够的时候,教师就要在正式“交际”之前给予学生充分的讲解和练习,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 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 杨倩.交际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优势[J].教法研究,2009,(9).

[4] 蔡坤.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实践与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1).

[5] 程同春.交际法理论与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3).

交际教学法论文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

一、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与教学研究

“跨文化交际”是Edward Hall 在1959年出版《无声的语言》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现已成为高校开设的一门重要跨学科课程和研究热点, 同时也是商务人士、留学生和移民培训的重要内容。针对新《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特别是2009年《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商务英语专业的知识与能力由四个模块构成:语言知识与技能、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人文素养。因此,跨文化交际课程成为国内部分高校英语专业或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和公共基础选修课。

哈佛商学院前院长Robert Kent曾指出:“在全球范畴内经商时,很少能有比跨文化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技能”。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著名学者胡文仲、高一虹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文秋芳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前者指语言能力和策略;后者指敏感性、宽容性和灵活性。Susan Eckert(2006)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尽管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不同的理解,但共同之处在于跨文化交际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法的研究文献中,多强调其在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应用中的重要性与可行性,注重理论性,强调案例教学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介绍案例教学法在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中的意义,并着重介绍案例分析法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具体操作和选取案例的技巧。

二、案例教学法运用于跨文化交际学课程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是指教师根据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宗旨,依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典型的案例讲解,使理论具体化;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解析具体和典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更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关注社会问题,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2)通过案例教学,学以致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3)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讨论,能提高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以及加强团队精神;(4)注重师生双方的合作,教师引导为主,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三、案例教学的特点以及具体操作

案例教学法成功关键之一在于案例的选择和整理。选择案例前应了解案例的基本特点,案例应具备以下特点:(1)真实性。真实的案例更能让学生融入案例的情境,使学习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能较快地移情于真实语境中,提高对问题的认识。(2)典型性。典型的案例增加其说服力,如相关电影《世界是平的》《刮痧》等,典型地反应了中西文化差异。(3)相关性。所选的案例需与教学内容相关,否则再典型也意义不大。(4)目的性。所选案例应服务于教学目的。(5)可读性,即案例能被学习者理解,包括难度系数和语言都应该合适。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企业学校之间跨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科学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新媒体以及网络资源的壮大,案例的来源更加多元化。同时案例也呈现多模态多维度特点,包括视频、广播电视新闻、书面案例材料、报纸文摘、图片等。只要具备跨文化意识,用心搜集整理,找到合适的案例不是难事。

案例教学的操作也十分重要,本文将先从宏观角度介绍案例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课堂知识导入、知识讲解、知识运用、知识检测),然后从微观角度介绍案例的具体使用(案例搜集、案例介绍、案例讨论、案例总结、案例反思)。在跨文化交际课堂中,在知识导入、讲解、运用和检测过程中,往往不限于只使用一个案例,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的案例。如讲解Edward Hall’s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High- and Low- Context Orientation)时,可以使用简短视频或者贴近生活的简短对话导入课堂:

1. Chinese: I just know you don’t like my idea.

American: How? I didn’t say a word.

2.American: You said yes.

Chinese: That doesn’t mean I agree.

通过这个简短贴近生活的对话,学生能理解中美高低语境文化差异,中国人意在言外,而西方人直接。在具体讲解中,还可以使用中西方诗歌对比案例。中国古代诗人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雪莱的《悲歌》―“徒然落泪的悲伤的雨,枝杈怒伸的的树木,凄凉的海,深邃的洞窟―哭吧,为了世上的不公!” 请学生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异同。在知识的运用阶段,仍然可以使用多种案例,如真实案例,情景模拟。假设你是美国人,邀请去中国朋友家做客,而你因为要参会不能去,你会如何表达?然后角色互换。这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又能检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案例分析讨论时,还要关注案例背后文化差异的原因。通过案例启发式讨论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他们的潜能。

微观层面介绍案例教学法,包括案例的搜集、介绍、讨论、总结和反思。1.案例准备:教师或者学生应在课前搜集整理好案例,案例选择应注意真实性、典型性、相关性、目的性和可读性等,从网络视频、电影电视、书籍、人物访谈、图片等多渠道搜集案例,并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适当改编案例。2.案例介绍:案例教学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根据案例的内容,教师可发放案例书面资料给小组,也可以以PPT形式展示或者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形式,如广告宣传的跨文化差异,就需以播放视频方式,这样学生能直观感受,如可口可乐在中国和美国的广告视频。3.案例分析和讨论: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如分析可口可乐广告中美文化差异,可以从广告音乐、图像和动作等多维度,也可从中西文化差异的多维视角解读案例。教师须注意营造自由的讨论氛围,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补充。4.案例总结: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对案例的具体分析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在点评中,应注意分析各个小组的优点和不足,对表现好的组进行肯定,归纳出原因,同时应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出争论的要点,并运用相关理论作出自己的分析。如可口可乐中美文化差异:可口可乐在美国的广告体现了美国个人主义和自由的价值观,而它在中国的广告则体现了集体主义价值观。5.案例反思:反思是案例分析教学法不可缺的一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通过一个案例的教学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跨文化冲突,提高跨文化能力。如通过可口可乐的案例分析教学,得到相关的启示。我国企业跨境广告或者外宣视频制作时,应考虑到西方文化的特点,进行调整。

鉴于以上分析,案例分析教学法可以从多渠道选择案例,有效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讲解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时,运用多媒体视频(如美国电视剧《不要对我撒谎》和视频《手势在不同国家的含义》等,能更直观让学生接收信息。另外可以利用邀请学校留学生加入课程,了解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了解文化差异。还可以从各个领域获取案例,如音乐、建筑、家具等,进行对比分析,获取文化差异信息。

四、案例教学成功的要点

为使案例教学法更能有效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案例分析教学中,需注重学生的参与,学生应参与到整个案例教学中。选择案例时,教师要考虑学生对案例的接受程度和学生的性格特点。案例材料的阅读观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案例的总结,都可以以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案例教学中,教师为主导指的是教师充当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进行案例分析前,组织学生分组,并明确教学目的、小组任务和内容,提高活动效率。在案例具体分析讨论中,教师应观察、引导、点拨、鼓励学生,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在案例总结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发言进行科学点评,并简明扼要概括学生的陈述,提出相关建议。在案例的反思过程中,应启发学生举一反三,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二)案例选择应与时俱进,贴近社会实际,突出时效性

案例教学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文化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搜集整理案例时,要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实效性。比如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信函和商务谈判影响,往往认为中方谈判人员爱面子,重关系,谈判多采用间接方式,而西方谈判者利益为导向,谈判多采用直接方式。但是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渗透,谈判特点也有新的变化。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可以邀请正从事商务谈判人士介绍他们的经验体会,或者阅读最新期刊杂志,如“Journal of Business and Technical Communication”“Cross-cultural Research: Th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Science”等,在课堂上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有趣的案例,以突出案例的时效性。

(三)案例的本土化

本土化的教学案例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有力补充。在具体教学中,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拥有大量的跨国公司和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可以邀请中外人士和商务人士来课堂进行讲座,或者通过已毕业学生或实习学生亲身经历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讲解文化差异。如果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可以观察、问卷调查或者访问外国游客对中国的感受,并进行分析讨论。具有留学生或者交换生资源的高校也可以邀请留学生来课堂,讲解他们来中国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身边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更直接真实地了解文化的差异。

总结

鉴于跨文化交际课程实践性强,案例教学法通过用真实和典型案例分析,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合作能力,同时有利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发展,是跨文化交际课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在使用中,还需要适当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教师应对相关理论做清晰的阐释,案例分析才能有理有据有方向,同时避免太主观。

参考文献:

[1]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4):4-11.

[2]http://ile-communicacioncom /…/liste./20110324html

[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交际教学法论文篇6

关键词:跨文化商务交际,课堂教学模式,和谐互动

 

一、引言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毕业后不可避免地要从事商务活动,与外界进行跨文化商务交际,是否具备较高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对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跨文化商务交际》是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近年来,国内教师已开始关注并越来越重视外语教学中跨文化商务交际的作用。但是,大部分教师只能做到单纯的文化知识的灌输,将商务英语专业的文化教学等同于普通英语专业的文化教学,忽视了专业特点,即商务文化内容的教学。同时,由于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教师就成了“主讲者”,而学生自然就成为听众,只能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在进行商务交际时仍然是一头雾水。因此,如何让你的课堂动起来,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成为目前该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让《跨文化商务交际》课堂动起来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主渠道。《跨文化商务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Business)课程旨在通过相关理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正如胡文仲先生所说: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我们经常在进行跨文化交际,只是不自觉而已[1]。因为,即使我们不从事外交、外贸工作,也不在外企供职,甚至不与外国人直接打交道,仍然可能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由此看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交际是已跨文化为特征的。,和谐互动。,和谐互动。著名学者文秋芳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由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组成的。其中,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概括地说,交际能力就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一定场合里如何恰当地使用语言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的能力 [2]。 对商务英语学生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与听、说、读、写、译同等重要的语言交际能力。为了培养这种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必须改变目前该课程的教学现状,要求教师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引导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验、亲身感悟,用创新性的教法指导学生思考、质疑、探究,真正让《跨文化商务交际》课堂动起来。那么,如何让课堂动起来呢?

(一)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虽然目前对于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态度褒贬不一,但是多媒体教学较之传统教学,仍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事实证明,课堂上恰当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地利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具体、生动、直观、形象地获得知识技能,以求达到学得快,记得牢的效果,是现代课堂教学重要的学习策略。如果在学生观察了媒体的演示或借助媒体而创设的情景后,教师不是越俎代疱式地分析、说明、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探究蕴含其中的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抽象、概括得出理性的结论,这样就使媒体的作用发生了质变,由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识工具。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进行跨文化知识讲授,给跨文化商务交际教学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协作能力,也有助于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个性化培养。(二) 灵活多样的课堂导入技巧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在《跨文化商务交际》教学实践中, 经常运用的课堂导入方法有如下几种:

1.影片导入法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影片图文并茂的特点,创设生动情景,使导入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所选歌曲、影片一定要与教学内容有联系,不能为导入而导入。因此,在开始《跨文化商务交际》教学时,可选取著名影片《刮痧》(Gua Sha Treatment)作为导入课。《刮痧》以中医刮痧疗法产生的误会为主线,反映了华人在国外由于文化的冲突而陷入种种困境,后又因人们的诚恳与爱心使困境最终被冲破的感人故事。,和谐互动。该片聚焦东西方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误解,与本课程教学内容息息相关。通过观赏影片,引起了广大学生的反思和共鸣,让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较强的学习需求。

2.问题导入法

问题是思维的先导,是激活思维的最简捷而有效的方式。教学中以设问导入,不仅能激活思维,诱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而且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起到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测作用。设问导入的关键在于问题本身的启发性、开放性和对于学生的适合性。具体来说,问题要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去激活生活经验中那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问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能够与学习内容直接联系,而且是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相吻合的。如:《跨文化商务交际》第一章主要为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基本理论,在讲解文化的定义时,可以设置以下问题:“What’s your understanding of culture?”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的知识,发散自己的思维,说出尽可能多的理解。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于该部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和谐互动。教师可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适当总结,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3. 图片导入法

(三) 图片是最简单最方便的直观教具,以图片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较好导入形式。使用图片导入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图片本身不仅是新颖有趣的,而且具有一定的内涵,便于引起话题,进入与教学内容的联系。二是图片的呈现要与师生的对话、问答等形式结合在一起,目的是使导入的对话能够建立在形象感性的基础之上,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第三章非言语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时,我们利用各种面部表情(happy, angry, sad, etc.)的图片、手势(“V”forvictory,“OK”)、姿势(叉腰、耸肩)等图片,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导入新课,引出本章主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谐互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1. 情境式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情境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摘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该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

在《跨文化商务交际》教学实践中,为体现中西方言语交际的差异,在讲解第二章(Verbal Communication)时,特设置以下情境:一名中国商人和一名美国商人初次见面,此时如何展开对话为关键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分组讨论,确定不同的见面场景和交际对话。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体现中美文化差异对开展跨文化商务交际带来的影响:

The Chinese:What’s your name?

The American: Myname is John Ports.

The Chinese:Where are you from?

The American: I’mfrom New York, USA.

The Chinese: Howold are you?

The American:(Hestitating) I’m 40.

The Chinese: Areyou married?

The American:(Hestitating again) Yes, I am.

The Chinese: Howmany children do you have?

The American:Three. Two sons, one daughter.

The Chinese:Where do you work now?

The American: Iwork in 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he Chinese: Howmuch do you earn a month?

The American:(No reply) [3].

2. 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研究表明,合作学习能减轻学生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焦虑心理,使他们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能使学生产生大量有利于语言习得的交互修正,能使平时沉默或害羞的学生都积极活跃地参与其中。在《跨文化商务交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施任务式教学,使教学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要求方法和步骤。教师应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设计活动,组织学生完成“任务”[4]。如在讲授第二章第二小节(Oral Communication & Written Communication)时,可设置以下几个任务:

任务一:分别用中国人和美国人常用的方式给你的同学打个电话,并比较两者的异同;

任务二:写一封商务信函,注意其格式;

任务三:写一张商业便签,注明五项(To, From, Date, Subject Heading and Message);

任务四:写一份商业报告。

3. 案例研析式教学

案例研析式教学指的是,选取有代表性、新颖性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辩论的方式学习跨文化商务知识,让学生从辩论中去捕捉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5]。在课堂上,由教师给学生提供案例,同时提出相应的要求,但是不做其他任何的解释或罗列文化差异点,而是由学生自己去分析、去讨论、去辨析。教师仅仅负责整个教学过程的总体把握,在学生辩论结束前由各组的代表总结发言。通过课堂实践证明,案例研析式教学可让学生深入理解跨文化商务交际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进行跨文化商务交际作了铺垫,便于在将来的实际生活中处理跨文化差异问题。如在讲解第五章“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时,有这么一则案例:

为更好地入驻中国市场,一家美国公司代表团到中国与一中国公司签订合同。中方为表诚意,在一家五星级饭店为美方代表团设宴款待。但美方代表团看到餐桌上的饭菜和各式佳肴十分震惊,第二天没签合同就离开了中国,这也让中方十分不解。通过同学们的分组讨论和分析,总结出中美双方的文化差异点:中方认为款待来宾是待客之道,为美方代表团提供最好的饭菜是热情好客的表现;而美方认为这样注重外在形式、奢侈浪费的公司无法有效管理企业,因为人们商务交往最重要的是商务活动本身而不是过分的礼节。可以说,中美双方都经历了文化休克,认为无法接受对方的做法。,和谐互动。从文化层面上讲,中美双方都无过错,只是文化差异导致合同无法正常签署。因此,跨文化知识对成功开展商务交际十分关键。

三、小结

在《跨文化商务交际》教学中,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尝试,认为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和课堂“动”起来,参与课堂教学环节,从而营造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肖勤.交际教学法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

[3]王维波车丽娟.跨文化商务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4]郑云娟.合作互动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尝试[J].职教专讯, 2006: 3.

[5]陈燕.浅析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课堂教学模式[J].现代企业教育, 2010: 8.

交际教学法论文篇7

关键词:《剑桥国际英语教程》 口语教学 任务型教学 交际法教学

1 引言

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何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是摆在英语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结合任务型教学和交际法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任务型教学的各个阶段渗透交际法教学,将两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样利用语言作为媒介以实现交际目的,完成交际任务,而不是只关心自己所说的句子的结构是否完全正确。

2 任务型教学与交际法教学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现实生活的交际需要确定语言学习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手段和目标,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获得新知识和提高技能的教学方法。任务教学法比较适合于口语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可为语言的学习提供充分的语言输入(input)及输出(output)机会,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可以在真实的交际任务完成过程中获得英语交际的技能。

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又称功能法(The Functional Approach)或功能-意念法(The Functional-Notional Approach),产生于70年代初期的西欧共同体国家。交际法的基础是有关交际能力的理论。交际能力概念最初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提出来的。海姆斯认为,具有交际能力意味着人们不但获得语言规则的知识,而且还懂得语言在社交中使用的规则。

把交际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Breen和Candlin认为,教师在交际法中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协调和加强所有学生之间以及这些学生和各种活动之间的交际过程;二是在教和学的小组活动中充当独立的参与者。教师还应充当组织者、向导、顾问和管理者等。

3 《剑桥国际英语教程》特点

这套教材是专为非英语国家的学习者编写的大型英语教程,培养内容包括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尤其强调听与说两大技能的培养,同时对学生进行语音训练和词汇扩展训练。这套教材比较注重对学生的应用型技能和认知型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应用型技能通过会话和写作练习来训练,认知型技能则通过听力和阅读练习来训练。教材还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差异”练习、角色扮演练习,以及两人对话、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等,实用有趣的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大量的练习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来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教材的整体设计注重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且重点突出。

4 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贯穿运用交际教学法

该教程通常以某个主题或话题为学习段,将教学要求设置为该阶段的学习任务,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要强化语言的应用和习得过程,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本质。因此语言学家Willis. J提出从任务型教学角度来看,它的口语教学模式可分为三个阶段为:任务前阶段、任务阶段及任务后阶段。

1.任务前阶段。任务前阶段是准备阶段,主要用于介绍与任务相关的词汇、短语、句子和激发学习者对所选话题任务的兴趣,使学生能在任务执行阶段尽可能流利地进行交流,为学生起到充分热身的作用,为下一阶段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基础。如何在热身活动和词汇教学中贯穿交际教学法呢?

(1)热身活动:教师首先提出一些与本单元内容有关并与学生的校园或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例如:When you were a child, what manners did your parents teach you? Have you noticed any changes in manners in China?待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就他们的回答提出总结性评论,同时介绍一些相关背景知识,如西方国家的礼节等等。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如果没有文化方面的知识,只满足于只言片语的外语学习,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那么交际很可能会发生障碍甚至失败。因此在第一步中教师要给学生介绍西方文化,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使学生感知外语情境,了解目的语文化,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增强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

(2)词汇教学:教师应避免呆板僵硬的灌输,切忌一味重复生词,要注重教学的生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片和手势等方式引导学生感知词汇,注意发音和拼写,引导学生观察如何使用词汇,并将词汇融入具体的句子中,采用大量练习的方法巩固词汇。教师也可以采取游戏法来巩固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如chain game等单词接龙游戏。在词汇教学中,应该边学、边练、边考,不断重复强化更利于掌握词汇。

2.任务中阶段。这一阶段是整个任务的执行阶段,教师可根据前一阶段的情况,以具体任务的形式来完成这一阶段的活动,如设计小组讨论、两人对话、角色扮演、分组辩论、阅读理解等交际任务,以激发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兴趣,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教师应在生活化教材上下工夫,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交际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把准备的信息运用到口语操练中,使语言运用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1)小组讨论:在这一阶段的主要的活动有,教师引导下的背景知识讨论,包括对子、小组或全班讨论;教师可以给出话题,各组讨论;也可以准备一个有争论意义的话题全班展开辩论;还可以将文章内容制成图片或幻灯片,由各小组先在组内复述,各小组再派代表班上发言,每次发言应由不同的学生完成。讨论是以学生为主的语言活动,但老师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很多。首先,素材的选择应具有时代感,富于想象力,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讨论活动中去。其次,要规定讨论的规则,如不能使用母语等。

(2)对话教学:①接触:先通过有效的途径呈现出对话的内容和语法点。通过模仿练习语音语调,熟练掌握对话内容。可采取的活动有:Listen and Repeat .Look up and Say. Disappearing Dialogue. Onion Ring. Cloud Predication ( picture, key words in a cloud). Key words and Retell. Role-play等等。②模拟范例练习:从对话中选取个别语法内容模拟练习,不断重复,并根据语言规则创造出大量的句子来,通常使用自然的回答对话方式分组进行。③自由表达思想:结合学生的实际设立类似情景,让学生用所学的语言形式自由表达思想。④教师总结: 点评各组表现,表扬并进行鼓励。同时,对于学生中的发音错误和表达错误要及时纠正。对于不爱张嘴的学生,可以采取全班一起读的方法,对其进行严格监督。⑤进行对话活动时,教师要走下讲台,督促说英语,一边解答疑问,检查活动进行状况。角色扮演。扮演角色是通过表演或游戏的方式表现生活情景片段的一种课堂教学活动,它的重点在于角色的扮演者及学生必须用典型适当的语言或身体语言来表现规定的情景。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提供主要情景及角色大致要说的话或是角色的个人信息以及主要背景让学生自己设计具体的情景或故事情节,并根据具体情景设计恰当的话语在课堂上表演。第二种方式是教师指导学生将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有趣的情节表演出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使用语言。扮演角色的活动适合不同语言程度的学生,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情景故事中探索和体验语言使用的魅力。

(3)阅读训练:该步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不仅能促进学习者掌握语言知识,获取信息,而且能促进听、说、写、译水平的提高,是发展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必要基础。阅读训练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个人表现阶段:让学生自己快速阅读,要求几分钟之内完成,得出文章中心大意和文章段落结构。第二步:课文研读阶段:①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和讨论新课文,小组准备一定数量的问题向全班征答。②全班讨论: 各小组分别提出自己的问题,其他各组抢答,小组每个成员只负责一个问题,老师只充当记分员和裁判,维持讨论,不参与讨论,最后做总结评定。③教师提问并讲解:学生未发现的问题,老师提问,学生讨论。老师要讲解的内容包括: 篇章结构的分析;主题要点的归纳;文章主题与写作技巧的欣赏和文化背景的补充。在阅读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如略读和浏览技巧。交际教学法主张跨出句子层面,走向篇章。所以师生要摆脱传统教学中认识课文中的每一个单词,看懂每一个句子这种低层次阅读理解。

3.任务后阶段。任务后阶段主要是对前两个阶段各类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加以拓展。教师可以在全班任意选取两个或多个学生组成临时的小组,并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口语交流。在此阶段,教师可以安排情景模拟、课后检测以及组织第二课堂活动,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加强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不可能仅通过课堂讲授方式把有关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必须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如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文化节、经典影片赏析等,使学生真正从活动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锻炼自己的语言交际组织能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口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的结合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应用能力和实际交际能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口语教学过程中,首先确保首先课堂教学活动应是任务型的,然后结合交际教学法,让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样利用语言作为媒体以实现交际目的,完成交际任务。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英语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从点滴做起,不断积累,不断探索,积极创新,优化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兼顾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平衡发展,争取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能够参与国际交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Littlewood, 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

[2]Richards,Jack C.&Theodore S. Rod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8.

交际教学法论文篇8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教育技术;交际法

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是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着重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它的目的是提高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使语言学习中的四项技能:听、说、读、写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培养学习者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避免只记一些死的语法条条,注重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减少教师的控制程度,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

1交际法产生的语言学理论基础

1957和1965年,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和《句法理论问题》分别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形成。这种理论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语言能力是指人具有识别和理解句子的能力,而语言运用只不过是语言能力的实际表现。美国人类学家海姆斯(hymes)1972年发表了题为“论交际能力”的文章,对乔氏理论加以驳斥。他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仅仅只指他能否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且包括恰当地、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于是,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这一概念,既包括语言能力,又包括语言运用。具体地讲,“交际能力”包括四个社会文化特征:①语法的正确性;②语言的可行性或可接受性;③语言的得体性;④知道某种语言形式出现的频率,是常用的习语,还是罕见的个人习惯ⅲ。wwW.133229.CoM

2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1交际法的三大特点

①交际法的大纲不以语法项目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内容和顺序,而是以功能项目和意念为基础。当然,这不是说忽视教授系统的语法知识,而是把语法项目按功能和意念加以整理,让语法形式服从于语言功能,有人称之为“交际教学语法”。②交际法强调教材内容必须是真实的、自然的语言,而不是为体现某种语法现象而特意凑合语言。而且,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要安排在合情合理、合乎社会交际情理的情景之中。有足够情景的话语往往超出单句的范围,而是一个语篇(discourse)。所以,交际法不鼓励教授独立的词、词组或句子,而是一段对话或一段文字(text)。它尤其反对脱离语境、脱离上下文的机械操练。③交际法强调以学生为主,而不是以老师为主。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制订教学内容。让学习者接触到尽可能多的地道的语言,而不是语法知识。学习者充分参与,不是教师们主宰课堂。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提供和创造真实的交际情景,使他们能主动地、自由地运用语言。这样一来,教师努力使教学过程交际化,课堂上多采用语言游戏、扮演角色、讲故事、模拟情景、解决问题等形式。

2.2交际法中的三大角色

2.2.1教师的角色教师在交际式教学中的地位是多样的,比如组织者、参与者、评估者、引导者或者资料提供者等。这是因为当学生们获得比平时多的自由时,他们不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知识方面都没有充分的准备,他们也许会犯一些语法错误,甚至有时会情不自禁地用母语来交谈。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就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活动提供一些建议,尽量引导他们不要说汉语。作为交际过程的促进者(向导和组织者),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教”学生,不是强行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促进学生学习,即组织学生展开交际活动,包括指定交际活动计划,指明活动的步骤、角色的分工,提供可供使用的学习资源,引导并确保交际过程协调发展。

2.2.2学生的角色学生获得更大的自由度。他们对自己的语言行为负责,自行设计、管理一些与此相关的语言活动,积极、主动地吸收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和资料。而具体上课时,他们被分成一组或几组,进行对话或演讲,相互陈述自己的观点。交际法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需要才是教学目标。学生们可以互相帮助。每个学生自己的学习期望、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都可能受到同学或老师的影响和引导,同时反过来也可能给别人以同样的影响和引导。学生的一切努力或者付出,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都被看作是朝着学习的目标前进。

2.2.3指导教材的角色为了使用交际法教学,人们使用了一系列范围的材料,他们可以影响课堂内的互动和语言使用的质量。第一种教材为课本型教材,其目录包括语言实践活动的分级和排序。典型的此类文章一般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接下来进行分析,实际场景描述等。第二种为任务型教材,其中一系列的游戏节目,角色扮演,模拟活动和任务型活动都可以纳入交际语言教学活动中。第三种是向学生展示活生生的实物,例如照片、图片、杂志、报纸等,都可用来帮助完成不同的活动。

2.3交际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现

2.3.1精读课中的应用在学生学课文之前,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对主题的兴趣。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他们就会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去阅读文章。教师在这一阶段应为学生提供多种课堂活动,自由讨论(brainstorm)、小组讨论(groupdiscussion)、问答练习(question—answer)等。学生们通过参加课堂活动达到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课上,首先教师要求学生知道每段文章的主题句(topicsentences),篇章的主题(themainideaofthetext)。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有明确的阅读目的,而且也训练了他们的skim—ming和scanning等阅读技能。然后全班进行讨论,包括让学生做关于课文材料的演说(speech),比如作者的态度、文章的发展趋势等,然后进行辩论,即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讨论最后由老师做总结性发言。总结出每段的中心思想(mainidea)、语言要点和语法语言特点,建议学生模仿。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演说、辩论,可直接感受到文章的构成,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生成结构,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口语能力,对写作教学也有好处]。

2.3.2听力课中的应用听力课中的各项活动包括:对课文进行评述(summaryanddiscussion)、听对话(understandingaconversation)、复述小故事(retellingastory)、做笔记(note-taking)等。每一项活动又包括多种不同的训练方式:填空、真假判断、回答问题以及分角色表演等。教师把这些有意义的、有趣味的任务布置给学生以后,学生是主要角色,是活动的中心,教师只是监控者(themonitor)。另外,在学生的语言活动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教师应以流利表达为重,尽量不要为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打断他们的对话。

3交际教学法面临的难题

①编写交际法时最大的困难是如何使题材、功能和语法融为一体。为了表达语言的功能,应付各种交际场合,就不可避免地遇到难易程度不同的语言形式和结构。这些形式和结构如何安排得既有系统性又照顾到循序渐进,就是十分困难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顾了功能,丢了语法,或顾了语法又丢了功能,都达不到交际法的本来目的。②理想的教学效果是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齐头并进。但是,兼顾两者并不容易。努力使课堂教学交际化的同时,往往会忽视语言的准确性。另外,在目前各高校扩大招生的情况下,每个教学班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多,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这很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的实施。③把课堂过程交际化是个理想,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非本族语教师,自己的交际能力还有待提高,很难脱离教案,更不用说随时用地道的外语来应付各种情况。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必须是友好、融洽的。教师要有感染力,要有好心情,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学生。如果整个班级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无动于衷或有抵触情绪,教学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交际教学法论文篇9

关键词: 胡文仲 文化 跨文化交际

近些年,外语教师开始关注和重视文化与跨文化交际,他们发现外语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教些语音、语法和词汇,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在我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研究方面,胡文仲教授堪称鼻祖。先生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意R到文化对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在随后三十多年的研究中,他颇为重视和文化有关的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先后在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全面介绍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研究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学的关系及如何开展跨文化交际研究。他还主编、编选了数本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著作和文集,如《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超越文化的屏障》、《跨文化交际面面观》、《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跨文化交际学选读》等。此外,先生还撰写了《英美文化辞典》。这些论文和书籍为我国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与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将对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十年的研究进行梳理,粗略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将选取三个阶段中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综述。

胡文仲先生1935年生于天津,1951年初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1954年本科毕业后留校在翻译班及师资班进修。自1957年起先生开始在英语系任教,1979年去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进修,1981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之后在英语系继续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外国文学》主编。

胡文仲教授早期就认识到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跨文化交际教学是文化教学沿革”的观点,认为在“文化真空”中进行英语教学是不可能的。据笔者统计,80年代初至今,先生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外语期刊上发表和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文章共计23篇,现按时间顺序由近及远列表如下:

1. 80年代的研究

80年代先生发表了以《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为代表的5篇论文。在《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这篇文章中,胡先生通过例证法提出“学习英语不能不同时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这一观点。然而,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中,由于大家对中西文化差异重视不足造成在英语写作或口语中经常犯“语言形式表达无误,而不合乎西方文化情理”的错误。此外,权威机构编撰的英语教材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只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社会意义,即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中的运用。英语学习者对下列几组“对话”似乎都不陌生: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Li Hong.

-How old are you? -I’m twenty.

-Where do you come from? -I come from Nanjing...

-Where are you going? -I’m going to the library...

这类对话是英语学习的开端,它们都是“中文思想+英文形式”式的表达,语法自然正确,却忽略了是否适合交际场合这一现实。除了在医院、移民局这类地方外,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会碰到“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ere do you come from?”这类私人性的问题。然而,若干年来一直使用的英语教材基本不会注意到这些文化、心理上的差异,学生又喜欢机械模仿,缺乏对语言学习中文化的意识。

如何让英语教育者和学习者注意并重视这个问题呢?胡先生在文章结尾处提出“以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指导教学”的合理性建议:(1)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外语院系除了设置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等课程外,还应该增设社会学、人类学这类课程;(2)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使用一定比例的国外出版的外语教材,在自编的教材中多用一些“真实材料”(authentic material);(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时多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4)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应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还应该重视语言运用是否得当;(5)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电影、电视等直观媒介;(6)充分利用外教资源,对外语学习者来说,和讲这种语言的本族人接触十分重要,在一定意义上,这种接触是其他方式所无法取代的;(7)开展汉英语言、文化比较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先生80年代提出的这些建议很具前瞻性,甚至对现在的英语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文化差异种种》[1]这篇文章中,胡先生列举了几个较为突出的文化差异的表现,比如中西方在“打招呼,致谢,表示谦虚,礼物的赠予和接受,身势语,观念”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英语教育者在教学中如何做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呢?胡教授提供了一些好的方法。首先是学生的态度问题。英语学习者应该努力尝试理解外国文化,不能认为异于我国文化的都是荒唐可笑的。其次是英语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图片、照片介绍外国的艺术、雕刻、建筑、风俗习惯;可以利用大众传播工具,比如报纸、杂志、电视节目、广告等,选择与文化有关的一些材料让学生读,然后组织讨论;还可以放映介绍外国文化的短片及一般的外国影片;可以组织学生演剧、为某些外国影片配音,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外国文化的细微之处;可以请国外客人来校与学生接触,或做报告,或举行讨论,使学生有比较直观的感受;还可以让学生做翻译练习,引导学生注意那些包含丰富文化内容的词语(culturally-loaded words);引导学生阅读专门论述文化和语言关系的书籍等,小说、剧本及社会学、人类学等方面的书籍。小说和剧本虽然不是为介绍文化而写,却有许多反映文化的生动例证。

在这个时期胡先生发表的其他与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论文,有谈及论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有谈交际与语言的关系。总体来看,先生在这个阶段发表的文章主要是讨论教师如何将文化差异贯穿于课堂、学生在学习中如何提高文化敏感度。笔者认为,英语教育者和学习者应该把先生提出的那些建议铭记在心,并将之贯穿于语言教学和学习之中。

2. 90年代的研究

和其他时期相比较,胡先生90年表的文章数量较多。纵观这些文章,先生的研究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浅谈文化对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重要这个微观层面,他的研究视角开始转向跨文化交际这个更宏观的层面,比如在此期间发表的论文《跨文化交际研究如何起步》[2]、《试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3]、《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4]。同时,先生开始参与以跨文化交际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关注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国际发展动态并发表《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5]等相关论文。除此之外,胡先生开始着手文化辞典的编撰,在90年代期间发表了论文《关于编写文化辞典的探讨》[6]。因此,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开始进入英语教育者和学习者的视野,各大高校也陆续使用了相关教材。他在此期间对一些教材进行了推介和比较,相关文章有《迎接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新局面――评介最近出版的三本跨文化交际学著作》[7]、《介绍一套具有中国特点的交际英语教材》[8]和《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书――评〈欧洲文化入门〉》[9]。可以说,90年代先生研究视域的拓展及对一些文化教材的引荐为国内跨文化交际的发展、英语学习的引导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 20世纪后的研究

搜索中国知网,先生20世纪后在国内较重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有6篇:《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10]、《趋势与特点:跨文化交际研究评述》[11]、《跨文化交际课教学内容与方法之探讨》[12]、《评介英国出版的一部跨文化交际著作》[13]、《从学科建设角度看我国跨文化交际学的现状和未来》[14]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15]。从文章名称可以发现,胡先生这个时期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焦点继续关注在国际层面并进一步向实证方面延伸。在《从学科建设角度看我国跨文化交际学的现状和未来》一文中,先生把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学科讨论并总结了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长期以来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研究偏重于外语教学,研究范围不够宽泛,研究视野不够广阔,其他学科的参与较为单一;提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学科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学科研究基地建设需要加大投入等。这些问题确实是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学科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值得大家关注并加强的方面。对于一门新兴的学科,胡教授的这些观点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4.结语

本文对胡文仲先生在跨文化交际领域的三个阶段进行了综述,发现三个阶段虽然有相对明显的特征,但前一阶段后期的特征已显示出后一阶段主要特征的萌芽,正可谓承前启后,衔接无p,这恐怕也是历史发展的常态,任何历史分期似乎都难逃“人为干预”之宿命。论从史出,以史为鉴,由于“文化”与“交际”无处不在、无所不包之特征,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30年来的一大局限是:凡是涉及语言与文化差异比较研究成果几乎都可“扔进”跨文化交际研究这一领域,这一表面风光景象提醒我们注意学科边界,因为当一个研究领域无所不包时,势必影响我们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深度。笔者认为,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对象的未来应更加注重学科相关概念的探讨,更加注意文化与交际的相关性研究,同时促成诸如跨文化商务交际一类分支学科的繁荣发展。此外,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成为眼下外语专业学科建设的航向标。小而论之,英语专业中英语报刊选读课程最需要跨文化批评,孙有中主表的《跨文化视角》和《跨文化研究前沿》所选辑的大量论文就是明证;大而论之,英语专业任何一门课程几乎都与跨文化(交际)批评相关,有待全国跨文化(交际)研究者合力攻关。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差异种种[J].教学研究,1985(3):1-6.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研究如何起步[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1):2.

[3]胡文仲.试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3(1):2-5+10.

[4]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2):3-9+80.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J].外语研究,1994(1):4.

[6]胡文仲.关于编写文化辞典的探讨[J].外语界,1995(4):2.

[7]胡文仲.迎接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新局面――评介最近出版的三本跨文化交际学著作[J].外国语,1998(4):3.

[8]胡文仲.介绍一套具有中国特点的交际英语教材[J].外语界,1991(3):3.

[9]胡文仲.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书――评《欧洲文化入门》[J].外语界,1991(3):58-59+60.

[10]胡文仲.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4).

[11]胡文仲.趋势与特点:跨文化交际研究评述[J].中国外语,2006(3):4-5.

[1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课教学内容与方法之探讨[J].中国外语,2006(4):4-8+37.

[13]胡文仲.评介英国出版的一部跨文化交际著作[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69-71.

交际教学法论文篇10

一、高中口语交际的地位和作用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在编排上将口语交际与阅读、写作并列,突出了口语交际的地位.并明确规定了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第一阶段(第一册),引导学生把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大胆开口,文明得体。第二阶段(第二册),培养单向的口语交际能力:倾听。应答。第三阶段(第三、四册),培养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能力:劝说,讨论:辩论.演讲。

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体现了顺应时展的改革思想。力求改变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的倾向,把聆听、说话放到了与阅读、写作同等的地位。在用语上将“听说”明确的表述为“口语交际”。强调了语用功能.这不仅是提法的改变.而且是认识的变化。标志着语文教学中向听、说取向的重大转移。教材确立的体例反映了语文教育的改革思想。

二、当前高中语文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

(一)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空洞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三条目标要求。要达成这些课程目标,仅仅依靠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对口语交际提出的教学建议是:“应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有自信、有独立见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谈吐文雅等。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而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还应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中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这段要求只列出了较为笼统的目标,并没有可以依托的具体内容。课程目标需要进一步具体细化成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也需要拓展和加深,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的能动性参与。语文教师“重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除了受到课时无法保证的影响之外,更没有足够的可参考的教学资料,口语交际严重缺乏课程理论的支持,与之相关的口语交际专题教材也严重匮乏。

(二)口语交际评价一片空白

“口语交际,应考查学生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态度,能否把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评价建议只有这寥寥几行的指导性文字,除此之外,再不曾看到任何口语交际评价的标准。在专家学者著述的各种书籍中,口语交际教学评价这一部分大多是引证、介绍各国的口语交际评价标准、实施方法,罕见指导方法和具体的评价标准。

三、对策

(一)课前演讲,鼓励交际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展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对人生、对社会,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所以提倡课前演讲,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的演讲能力的机会,同时为大家相互学习提供一个平台。对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授方法,扫清障碍。

主要通过研读教材,使学生明确写演讲稿的方法并掌握演讲技巧。在此基础上,播放一些著名演讲视频供学生鉴赏:如学生比较熟悉的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以及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到陇东学院的演讲,师生共同欣赏、共同研讨,在班级中掀起一股学习演讲的热潮。这样学生既产生兴趣,又掌握方法,消除对口语交际漠视或者畏惧的心理障碍。

(三)阶段引领,逐层推进。

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时,我遵循“低起点,小台阶,面向全体,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逐层推进。学生按照学号顺序,每天一人,轮流进行演讲。

(四)开展活动,训练能力

1、开展读书活动,培养语感

学生往往口语交际能力弱,词不达意,这需要通过扩大阅读面,丰富自己的语言,在阅读中汲取优秀作品的语言营养,充实语言内涵,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应该阅读大量的书籍,特别是文学名著,丰富词汇,培养语感。高中新课标对课外读物从文化著作、文学作品、语言和文学理论著作等方面提出了建议。语文课堂开展读书活动,可以开设阅读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阅览室进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朗读教学,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进行范读,指导学生朗读,讲解朗读的方法和规律,如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朗读名篇如《陈情表》、《项脊轩志》、《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等,学生在朗读时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教师引领学生进行美读,涵泳品味,培养语感。

2、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写作思维

写作是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的过程,有的学生缺乏转化的能力,想表达而表达不出来,在作文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可以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同时语言的技能训练有利于写作的提高。教师在口头作文中可以进行思维的训练,如形象思维训练和逻辑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逻辑表达水平。记叙文按照鲜明的人物形象、感人的事件、优美的开头、含蓄的结尾、曲折的结构等训练,议论文按照论点明确、论证方法多样、论据典型、结构有层次感、分论点的拟写等训练,学生说出文体特征鲜明的作文,提高写作的能力。

(五)社会实践,运用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