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种植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23:23:41

规模种植

规模种植范文篇1

一、平整前的耕种状况

通河县目前拥有种植耕地180.2万亩,其中水田120万亩,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可种植耕地的80%为丘陵地貌,其余为平原,土质肥沃、土壤较疏松,境内有大小河流27条,水资源丰富,特别适宜水稻种植,是水稻主产区,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之一。据调查统计,在现有120万亩的水田面积中,单池面积在5亩以下的约占80%,也就是说:有近96万亩的水田目前还不适于大中型机械整地、插秧和收获作业,严重地制约着大中型机械作业效率的发挥,同时由于单池面积小池埂多,致使筑埂用工多,既减少了种植面积,又降低了土地利用率。

二、平整耕地的目的及意义

1.目的进行大规模标准化平整土地,建立方条田,使水田单池面积达到5~7亩的理想状况,实现连片作业,充分发挥大中型机具轮耕整地、插秧和收获作业的效率,提高土地利用率,解放出大批劳动力,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2.意义一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需要。通过机械化作业,能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消灭病虫害、增强作物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利于提高粮食品质和粮食产量。二是适应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通过实施规模化耕作和集约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劳动力转移。三是强化管理的需要。可以提高各作业环节的标准化水平,满足作物生长的条件,通过增产、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四是在整地、插秧、收获作业全面实现机械化的同时,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三、平整耕地需要组建和装备的内容

建立平整土地专业作业队,配备大型激光平地机具,进行大规模平整土地,实现方条田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作业。

四、平整耕地后的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1)土地规模平整后,水田单池面积可以适当扩大,这样在减少池埂和筑埂用工的同时,还可增加土地有效利用面积达1%。按目前状况计算,当把单池面积较小的水田规模平整后,每公顷可增加种植面积0.15亩,按水稻产量每公顷8000kg计算,0.15亩可增加水稻产量80kg;按每千克水稻2.8元计算,可增加收益224元。(2)连片作业节省机耕费用,按每标亩机耕费下降5元计算,每公顷可节省机耕费用75元。(3)减少筑埂用工,按每公顷节省筑埂用工1个,每个筑埂用工150元计算,每公顷可节省筑埂用工成本150元。(4)机械插秧可以使用大型高速插秧机,在保证插秧作业质量的同时还可提高作业效率,有效地抢农时,降低作业成本,每公顷可节省插秧费用150元;促使水稻增产幅度达2%,即每公顷可增产160kg,增收448元。(5)机械收获可以使用大型联合收获机,在发挥大型机械作业效率的同时还可减少粮食收获损失1%,促进秸秆还田,每公顷可减少粮食收获损失80kg,增收224元。就是说,耕地平整后每年每公顷以上五项节本增收合计可达1271元。

2.社会效益

(1)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和向大户集中,实现集约化经营。(2)有利于科学配置现代化的农机装备,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提高生产效率。(3)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节本增效,减轻劳动强度,解放出大批生产力。

3.生态效益

规模平整种植土地后,不仅可以美化生产作业环境,同时可以节省用水、节约水资源、节约肥料,减少大量的秸秆焚烧,可减少和避免环境污染,对建设绿色农业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规模种植范文篇2

【关键词】规模种植;农业经济;引领作用;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居民城镇化,农村空壳化越来越严重,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进城打工进一步向城镇转移,造成大量土地浪费,土地资源闲置,农村经济发展迟滞。经笔者对本人所在的镇进行入户调查,我镇所辖18个农业村中,18-5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在家的不足二成,而在家以耕种为业的基本上是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由于单户种植成本越来越高,农民收入无法提高,导致农民发展种植业的信心和意愿不足,投入减少,动辄抛荒弃耕,收入停滞,抛荒弃耕现象越来越严重,由此逐渐进入恶性循环,农村经济发展亟待寻找新思路。

笔者多年从事基层农业工作,亲身参与到农村规模种植户的引进,协调,发展壮大过程中,亲眼见到规模种植是如何从小而精,大而强,进而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以我镇大自然水果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2008年11月成立,主要经营范围包括组织成员从事水果、蔬菜种植,组织收购、销售成员种植的产品等。主要种植品种第三代杂柑“丑柑”(学名不知火)和第四代杂柑“济华杂柑”,该种植户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50亩起步,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扶持,规模逐年扩大,现有效产出种植园已逾500余亩,因其产品口味好,品相高,鲜果供不应求,年产值1000万元左右(其中:网店销售200万元左右)。受益于该种植园规模扩大,一是农民的土地流转收入增加了;二是用工需求也逐年增长,现该种植园聘请固定员工二十余人,临时工100余人;三是该种植园开展现场采摘活动,采摘季节游客不断,带动乡村旅游,周边农民通过开办农家乐等形式增加了收入;四是来现场采果的游客,对周围农民的土鸡土鸭,蛋,季节蔬菜、鲜果等有极大的购买需求,增加了周边农民的收入。五是产业效益上去了,业主对,停车场,便民道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既极大的方便了周边村民的出行,同时也增加了用工需求,带动了周边村民的收入增长。六是家里有了梧桐树,不愁招不来金凤凰,在大自然水果专业合作社的规模效应带动下,我镇种植业扶持政策和政府服务形象得到了业主们的广泛认可。近年来陆续有占地1010亩的鲜果产业园柠香果业、占地1000余亩的油用牡丹种植园大足区惠欣油用牡丹股份合作社、占地600余亩的集观光、采摘、民宿、教学实践、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鸿木易有限公司等规模业主落户我镇,极大的带动了我镇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综上所述,规模种植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1、带动就业。一个成功的规模种植园,将带动周边上百农户实现家乡就业,返乡创业人员将明显增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增加,留守人口将大幅减少。

2、百姓增收。通过土地流转,临时务工等途径,农民人均纯收入将会稳步提高。

3、提高土地利用率。大量抛荒弃耕的闲置土地和房屋将得到有效利用,用绿水青山孕育金山银山。

4、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维修公路、新建水利设施、增设垃圾箱等,给周边村民的日常出行、务农和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种植一直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都存在着很大影响,规模种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都起着引领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推行,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保证农村经济可以得到有序发展,特色产业拉动创业模式主要依托当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把握市场需求,发展独具优势、得到消费者青睐的特色产业,实现创业致富。

但从目前我国农业规模种植状况看,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发展规模种植方面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种植业发展过程中目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种植业以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资源紧缺。人多地少的状况一直以来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化脚步不断拖进导致我国的人多地少情况越来越严重,农村的耕地面积情况也越来越紧张受到了严峻的考验,规模种植要想实现全面性推广就必须保证我国的农村居民要有地种,在我国,仅有了这些耕地土地当中高产田地占有很小的比例,其他部分田地均属于中产甚至是低产的耕地。土地资源的紧缺严重限制的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没有充足的土地资源规模种植是无法经营全面推广的。二是我国的自然耕地经常会遇到自然灾害。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一个自然灾害以及生物灾害较多的国家,我国近几年的战伤害以及生物灾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土地生产的总产值,严重影响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无法将种植类经营项目进行广泛推广。三是缺乏科学技术的支持。虽然我国已经大力推行相应的农村政策,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科学技术缺乏对农村经济的大力维持,尤其是农村目前为止的种植技术仍然缺乏很多技术经验。虽然现在已经很多农民开始采用自动化生产方式,但由于技术严重缺乏,导致农民在进行种植过程中缺乏技术的应用经验也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产量。科学技术无法继续支持也就导致我国农村的种植技术结构不完善,要想实现规模种植农村经济产生引领作用就必须得保证科学技术的支持,只有得到完善的技术知识才能够保证农村规模种植的开展。

推行规模种植加快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农村居民用户要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在当今新形势以及新技术的知识下,农村要想实现高质量,高生产的规模种植效果,就必须将水土资源进行划分,详细明确地域区分,进一步调整农村的业务种植结构,宣传规模种植技术,确保农村居民以及农村用户在进行速度,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可以将种植技术有效地利用到土地资源上,水土资源合理利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农村居民更好的规划农田管理,保证农村居民更好的了解土地资源是如何进行利用,才能够真正让他们将重视技术以及规模种植应用到农田土地上提高农村的整体经济,提高农村居民用户的生活水平。

第二,在进行规模种植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农作物的抗灾能力,在进行规模种植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的种植保护技术,对农作物并不会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甚至在很多时候都会严重影响到浓度物自身的生长,在进行农作物种植以及规模种植过程中,农村居民一般不重视对于抗灾知识的了解,无法及时地学习到新型的抗灾技巧,就会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的生产产量。要想促进规模种植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第一是贫民提供更好的可别技术的支持,第二就是在进行规模种植推广过程中一定要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抗灾知识,农村居民只有加快学习抗癌知识提高农作物的抗灾能力才能够真正的将规模种植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农作物生产当中。

第三合理运用规模种植技术,对新型农村技术开发,将规模种植技术在新农村进行推广过程中,作为推广人员一定用为农村的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实际真正了解到规模种植技术,保证农村居民对于规模种植技术有一个很好的概念,正确理解该种技术可以将农村的生产物中置效率提高,随着新形势,新时代,新科技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农户种植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技术时代,运用规模种的技术可以对农村经济做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保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可以保证农作物的质量得到提升。

本文不仅对规模种植技术起到的引领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也对影响规模种植技术推广等因素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与探讨,农村经济要想快速发展规模种植技术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选择,在对影响农村经济技术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规模种植技术的应用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仔细分析,规模种植对南方经济发展起到的引领作用,不仅能够很好的提供若无的生产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质量,为农户提供了更好的农作物种植平台,同时也帮助农户增加了对于农作物的抗灾等其他方面的知识积累,规模种植不仅仅是一种种植技术同时,它也是属于农村浓度生产规划管理当中的一种技术手段,规模种植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不仅可以实现农作物的量产,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推动整个农村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规模种植范文篇3

【关键词】小规模养殖场;养殖种植结合;模式

养殖种植结合是小规模养殖场未来拓展空间的根本出路,是效益扩展和最大化的发展方向,是解决粪便污染最有效段,也是国家对养殖种植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广大养殖业主对种养结合必要性逐步形形成共识。但许多小规模养殖场业主在增加种植产业后,由于种植模式不科学,造成种养多要素冲突,养殖业种植不能兼顾,效益低下,种养不能良性循环。如何选定地块,确定配套种植面积、品种,是避免生产要素冲突,协调同步发展的关键。

1影响养种结合的要素

1)劳力配置。在时间、数量、质量上不冲突。2)粪肥产量与种植面积相配套,粪肥产量不能超过消纳能力。3)种植作物产品产量、销量、上市季节、采收期集中程度、生产利用年限长短、产品时鲜与耐贮性要合理搭配。4)土地肥力、地形、地貌、地势等宜耕性与种植品种要适合。5)种养结合各要素对效益的影响。种植模式配套通式如下:生长期长名贵树木+耐贮藏(干果)果木+粮食作物+时令果蔬(牧草)(宜耕性较差土地)(宜耕性较好土地)(机械化宜耕性好土地)。

2种植地块的选定

种植土地的选定事关利用年限、能否完成收获全过程、种植产量及效益发挥。除宜耕性一致较好的平原大坝外,若是成片丘陵山区,宜耕性参差不齐,在选择土地面积时,应考虑按好、中、差搭配分类使用并按土地宜耕性及零星程度进行作物品种配置。在可选性强的地方,以选择利用年限长的地块为佳。1)选择在养殖场等高的左右方和下方,能自流为宜。在养殖场上方向,高程相差不宜过大。否则,粪水还田提升难过大,设施设备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也会相应加大。2)根据种植作物对土壤质地、肥力、酸碱度、地型地貌等要素需要选择确定适宜的地块。3)根据种植作物生长利用周期长短确定地块。种植作物生长利用周期越长,就要选择土地可使用年限长的地块。反之亦然。4)根据作物种植密度确定地块。作物种植密度越大,选择成片地块。反之,零星地块选择种植密度小的作物。

3作物品种的选择配置

种植地块确定后,选择土地适生作物品种进行种植。在适生作物品种配置上,应按生长收获年限长短、采收期集中程度、产品耐贮性、销售市场大小远近、栽培管理劳动力密集程度及需求量等要素进行配置。1)按劳动力密集程度配置种植品种。小规模养殖场一般存栏在200头生猪当量以下,国家要求配套还田种植面积在100-200亩以下,种养一体化经营,在栽培管理用工高峰期、产品采收期、销售期需要大量劳动力,很容易造成劳动力冲突。种植环节对劳动力的强势竞争,造成养殖环节饲养管理缺劳,出现紊乱,产生损失。许多养殖场业主感叹:“我忙不过来,又请不来帮工,两头不能兼顾”,最终放弃种植,养殖种植产业链断裂。因此,在确定配套种植品种时,应尽量选择劳动力密集程度低、需求时段分散的品种。2)按农产品采收期、销售期长短、耐贮藏性选择确定种植品种。

有的农产品采收期短、又不耐贮藏,销售过于集中产生劳动力要素的强势竞争和巨大销售压力,劳动力需求得不到保障和销售滞后,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在选择确定种植品种时,应尽量选择采收期长、而贮藏性好的品种,这样可分散劳动力需求时段,减缓销售压力。3)按生长周期长短、种植密度、单位产品价值高低选择确定种植品种。生长年限长的作物,往往单株价值高,种植密度低,既可分散劳动力供应、减缓销售环节压力,也可利用零星地块。因此要选择确定生长周期长、种植密度低、单位产品价值高的品种。4)按种植用途选择确定品种。对于地势平担、交通便利、块大成片、壤情好的土地,可以选择种植生长快、产量高、采收利用期随意性强、可机械化耕作的粮食、饲料作物,能养殖自用的适生品种更好,可省去销售等环节,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4种养结合要素配置方法步骤

4.1种植面积配置

按国家对养殖场粪肥还田面积要求,按0.5—1亩/头猪当量配置。

4.2按地地特性和作物特性分类种植

本着成片种植原则将所有地块分成好中差三类。交通条件好、单块面积大、土质好的地块种植鲜用、自用、产量高、多次采收、利用随意强的作物品种。如玉米、红蓍等大宗教粮食作物和聚合草、皇竹草、黑麦草等多次刈割利用、产量大、可自用、全株鲜喂类作物;对交通条件、单块面积、土质较次的地块种植产量高、收获体量较小、可干贮的大宗作物品种。如:玉米、大宗粮食饲料和干果类作物;对于交通条件差、单块面积小、土质肥力较差的地块可种植生长期长、种植密度小、栽培管理分散、采收利用年限长、单株价值高的作物品种。如铁树、红豆杉、桂花树等风景名贵树种。

4.3收获利用原则

对于自用、鲜用品种施用大肥大水适时刈割利用,余量干贮、青贮均可。对于籽实类作物宜尽可能干贮待用。对于生长利用年限长的风景名贵作物,年久弥贵,可待价而沽。

4.4清意事项

1)根据自用量、鲜销量确定鲜喂、鲜销作物面积;根据贮藏能力和农产品耐贮性确定可贮(青贮、干贮)作物面积。不可超量种植。否则会鲜销不及又不能贮藏造损失。2)为了避免劳动力冲突,应尽可能增加劳动力松散型作物种植面积,减少栽培管理、耗劳量大的作物。否则会主副产业不能兼顾。3)尽量增加市场销售期长、产销量分散的作物,或者可贮藏待销作物。不可盲目增加采收销售期短,又不能贮藏延后销售的作物。4)尽可能多种植并延展生长利用年限长低耗劳作物,充分挖掘时间积淀价值,主副产业兼容发展,生态循环。

5推荐几种高效养种结合种植模式

规模种植范文篇4

关键词:规模种植;农村经济;经济收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农村空壳化现象日益加重[1]。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大规模通过进城打工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向城镇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土地资源过度闲置,造成大量土地浪费,进而于无形中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有效发展。因此,本文就山东省聊城市某城镇规模种植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综合影响以及制约农村发展规模种植的几大因素进行了深入性分析,并就相关制约因素提出了几点个人建议仅供参考,现总结如下。

1山东省聊城市某城镇规模种植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笔者从事基层农业相关工作已多年,多次亲身参与到农村规模种植户的引进、辅助以及发展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农村规模种植如何日益发展壮大、如何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如何提高种植农户的收入水平。以山东省聊城市某城镇成立于2008年的大自然水果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主要经营范围为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蔬菜、水果种植(主要种植品种为第三代杂柑“丑柑”与第四代杂柑)以及组织安排收购和销售所种植的农产品等[2]。在国家出台相关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从各农户手中流转土地3.33hm2起步,逐渐扩大种植规模,现有效产出种植园已超过33.33hm2以上。与此同时,优于产品的品质极佳、口味鲜美,故而时常供不应求,平均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左右[3]。而在此过程中,由于种植园规模不断扩大,第一,增加了农民的土地流转收入。第二,刺激了种植园的用工需求,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一定的就业机会。第三,待到每年的收获季节,该种植园通过开展现场采摘活动吸引力大量的游客,间接地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促使周边的农户通过开办农家乐等形式的活动进一步增加了收入。第四,来参与采摘活动的游客通常会对周围农户的农产品(如土鸡等自家饲养的家禽、应季瓜果蔬菜等)抱有较大的购买需求,由此便在无形中又增加农户的收益。第五,随着规模化种植产业的经济效益不断上升,业主对停车场、便民道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便会进一步适当增加,由此既能够方面村民的日常出行与游客的往来,同时亦增加了用工需求,有利于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在该合作社的规模效应经济发展带动下,该城镇种植业扶持政策以及政府服务形象逐步得到了广大业主以及村民的认可与信赖,陆陆续续发展了鲜果产业园柠香果业、油用牡丹种植园等诸多规模化种植产业,大幅度地带动了山东省聊城市各城镇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带来了相对较为可观的经济收益。

2规模种植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

第一,增加农民收益。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种植产业聘用临时务工等多个途径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的纯收入。第二,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就业。农村规模种植园的成功能够带动周边的众多农户实现家乡就业,增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减少留守人口。第三,强化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维修道路、建设水利设施等一系列举措,即提高了村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同时亦能够进一步发挥农村劳动力的作用不断增加其收益。第四,不断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规模化种植模式的实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发挥出闲置土地房屋的作用,营造出更为理想的经济效益。

3发展农村规模种植的主要制约因素

3.1自然耕地易遭受到自然灾害。虽然自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民经济等各个方面均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我国属于一个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较多的国家,且近年来受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蝗虫等生物灾害的日益影响,我国的土地生产总产值有所下降,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利于规模种植类经营项目的发展与推广[4]。3.2土地资源稀缺。众所周知,虽然我国的土地面积排行世界前三位,但同时我国亦是当前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多地少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最为突出的基本国情之一。加之近年来我国注重通过工业化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日益增加导致我国人多地少的问题日益严峻,农村耕地面积的情况亦同样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因此,要想在农村推广规模种植以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有效发展,首先就必须保证农村居民有地可种。然而,纵观实际,大部分农村地区的耕地土地中,高产田地的所占比例明显较低,大部分均为中产或低产耕地。由此不难看出,土地资源稀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若没有充足的土地资源,则根本无法有效推行规模化种植。3.3缺乏先进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持。虽然目前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已大力推行相应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但却缺乏先进且实用的种植技术与种植经验。尽管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已开始应用自动化生产方式,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先进技术指导与先进经验指导,导致最终的产量并不十分理想。可见,若缺乏了相应先进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我国农村的规模种植技术结构便不够完善,难以营造高产量、高收入的理想局面,故而各政府相关部门应注重为农村规模化种植提供强有力的先进科学技术支持,以不断提供种植效率。

4推行规模种植促进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建议

4.1合理利用现有的水土资源。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地区要想最大化地实现规模化种植的高产量与高收入,首先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合理划分现有的可利用水土资源,依据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农村的业务种植结构。与此同时,在推行规模化种植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宣传和应用科学先进的种植技术,实现对现有水土资源的最大化合理应用,引导农民更好、更合理的管理种植农田,从而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促使其意识到合理应用水土资源以及先进种植技术对提高种植产量、质量的重要性,进一步实质性地提高其经济收益水平。4.2合理运用规模种植技术并注重开发新型农村种植技术。大力在农村中推广先进的规模种植技术。作为技术推广人员,务必要秉着为农民提供贴切服务以及促使其深切了解规模种植技术的理念,引导其正确理解该技术对于提高生产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的积极作用。除此之外,还应注重对新型农村种植技术的开发,以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4.3注重提高作物的抗灾害性能。从综合的角度来看,在农村推行规模种植若仅采用传统的种植防护措施,并不能对作物起到十分理想的防护作用,甚至有时还可能影响作物自身的生长,加之农村居民通常不重视抗灾害知识与抗灾害技术的了解与掌握,便会导致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作物产量与质量。因此,推广规模化种植,首先需要为农民种植户提供良好的抗灾害技术支持;其次就是引导和组织农民种植户积极学习抗灾害知识技能,不断提高作物的抗灾害性能,以最终实现高产、高收入。

5结语

总而言之,规模种植是帮助农村经济实现快速稳步发展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在推广过程中,需要实事求地分析影响当地发展规模化种植的因素,并因地制宜地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农户提供更好的农作物种植平台,进一步提升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从而才能够进一步带动农村经济的有效发展,从实际意义上增加农民的收入以及不断提高其生活水平,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稳固发展。

参考文献

[1]乔金友,张雪珍,王文富,等.规模种植条件下玉米茬地平翻整地机组经济性评价[J].机化研究2017,(10):67-71.

[2]吴伟.果品种植在新型农村经济中的作用——评《家庭农场果品标准化生产与经营实用指南》[J].中国果树,2019,(05):24.

[3]卢国龙.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实现农村经济新发展[J].吉林农业,2019,(06):38.

规模种植范文篇5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简述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持续保护和科学开发农业资源为前提,对农业的内部产业实行优化组合,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条龙产业链,结成贸工农、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产业体系,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在农村实行以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连年丰收,但由于农业小规模生产经营,难以适应国内外大市场多变需求,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遇到了新矛盾。提起塔山镇可能有许多人想不起塔山镇有什么可以铭记在心的,唯一的印象大概就是一个“穷”字,但提起塔山镇的耿集办事处,许多人就会竖起大拇指——大蒜。目前的塔山镇实际上是2000年由原来的塔山镇和耿集镇合并而来,全镇6.7万人口,耕种着不到8万亩的耕地。如何解决增收问题,塔山镇的人们一直在探索着。耿集办事处东与邳州宿羊山等地接壤。八十年代初期,受邳州宿羊山种植大蒜的影响,开始种植大蒜,由原来的小面积种植逐渐缩小小麦种植面积,扩大大蒜种植面积,到九十年代中期,耿集办事处就基本上见不到小麦的种植。近三五年塔山镇的塔山片受耿集种植大蒜的影响,逐渐扩大大蒜的种植面积。到目前为止,全镇共种植大蒜6万亩,建立了规模较大的耿集大蒜市场。今年六月份还开通了中国淮海网,专门用来提供大蒜的相关信息。注册了“淮海牌”无公害大蒜。去年,这种辐射带动已经扩大到周边的许多镇,如大许、紫庄、徐庄等乡镇。目前,耿集办事处有十多家冷库、数十家蒜片加工厂,一家大型蒜油加工企业即将建成。还有一些大蒜深加工项目正在洽谈中。基本上形成了以耿集办事处为中心的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农业产业化成为农业向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目前国内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模式

国内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模式: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公司+农户”、“龙头带基地”),这是最主要的组织形式,所占比例最大。二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代表的中介组织带动型。三是专业市场带动型。四是专业大户带动型,依靠专业户联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从而加速了专业分化。五是运销商促进型,在组织农产品运销、解决农产品“卖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以上五种模式看,塔山镇大蒜规模种植应属于专业市场带动型,靠着宿羊山和耿集两大专业市场带动周边群众种植大蒜。

(二)大蒜产业化经营对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显现出巨大的效能。笔者就大蒜的种植专门走访了一些农户,今年我镇大蒜亩产干蒜头为2000-2500斤左右。由于蒜农们科学管理,大蒜头70%左右为6.0cm及6.5cm以上;5.5cm,5cm,4.5cm,4cm的蒜头约占20%;3.5cm及以下约占5%;另外还有5%左右的散头、刀伤、破皮、受症等原因不能正常在市场上销售的脱水蒜。

一是收益与成本双高。今年6.5cm的大蒜最高收购价为1.45元/斤,最低价1.15元/斤,取平均市场价1.30元/斤。每差0.5cm为一级,一级相差0.1元,5.5cm—4.0cm的大蒜取中间价1元计算。3.5cm以下平均价0.70元/斤。脱水蒜最高价0.55元/斤,最低价0.23元/斤。市场平均价0.40元/斤。大蒜以亩产2300斤计算,初步测算我镇大蒜今年平均每亩收益为:

2300*70%*1.3+2300*20%*1+2300*5%*0.7+2300*5%*0.4=2679.5(元)

该种大蒜亩产蒜薹200斤,今年平均收购价为0.40元,即80元/亩。但就成本而言,单价以去年价格为标准,一亩大蒜需:

①蒜种:290斤左右,蒜种均价为1.8元/斤,即522元。

②肥料:复合肥约250斤,折价约312元;钾肥30斤,折价31元;尿素10斤/亩,折价为10元左右,即大蒜每亩约需353元的肥料。

③植保:除草药每亩30元,春天需打两次防病的药,每亩约需40元,多年重茬地需要防地蛆每亩约10元,即大蒜每亩约需药物80元。每亩耕地费用为30元。在不扣除劳动力成本的情况下,每亩大蒜收益:

2679.5+80-522-353-80-30=1774.5(元)

若扣除劳动力成本,按现在劳动力价格计算每亩收益为:

④提蒜薹:提蒜薹约需3天/亩.人,3天*30元/天=90元;

⑤栽蒜:100元/亩;

⑥挖蒜:350元/亩(今年最高价410元,最低价330元);

⑦剥蒜皮:市场均价0.1元/斤,剥蒜皮用工为2300*0.1=230元;

⑧蒜分级:30元/天·人;

⑨剥蒜种:一人需三天时间3天*30元/天=90元。

即每亩劳动力价格为:90+100+350+230+30+90=890元

扣除劳动力价格后每亩大蒜纯收益:

1774.5-890=884.5元

也就是说在这连续三年好行情下,大蒜每亩纯收益不足1000元。

二是大蒜的规模种植延长了产业链。今年,我镇6万亩大蒜有一半是请外来劳动力来挖,就可提供60000*50%*350=1050(万元)的农业服务业收入。一半的蒜由外来人员加工包装即剥蒜皮,此项又可提供60000亩*2300斤/亩*50%*0.1元/斤=690万元的农业服务业收入。另外大蒜深加工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塔山镇大蒜方面就业基本上从每年5月下旬一直忙到10月初。耿集大蒜市场的成立,活跃了市场,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市场上有了人,首先要吃、穿、住、行,流通业和服务业又了发展;市场的建设带动房地产业的发展,耿集大蒜市场的房价、地价纷纷上扬;大蒜的深加工更好地促进了第二产业的发展。

塔山镇大蒜的产业化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塔山地区经济的发展。首先促进了农民走向市场。通过大蒜产业化发展,把每家每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联结起来,推动了农民自觉地进入市场,主动占领市场,解决了千家万户农民的生产与千变万化市场需求的矛盾。

三是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通过大蒜产业化发展,可以实现大蒜产业的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生产经营,提供各种丰富的大蒜相关产品,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第三是促进了大蒜产业持续发展。通过大蒜产业化,可以促使大蒜产业改变单纯提供大蒜,延伸了二、三产业链,实现大蒜产品增值,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第四是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二十多年的大蒜种植,除89年和98年受政治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价格较低外,其余各年均比种植小麦增收2至3倍。有效促进了农民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大蒜产品生产,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体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按照市场的需求组织生产、加工、销售,取得最佳综合效益。第五是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城镇建设。通过大蒜产业化,可以延长大蒜产业链条,带动乡村劳动密集型的第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乡加工业、服务业转移,进一步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城镇工业的发展,带动交通、通讯、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我镇大蒜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大蒜产业发展主要特点。一是培育了一批大蒜龙头加工企业。如耿集段庄村就有近10家脱水蒜厂。二是大蒜生产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三是大蒜生产标准化水平得到提升。如:10年前我镇基蒜标准为5厘米,目前已提高到6.0厘米,而且增加了无公害这一强制性标准。四是提升了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效益水平。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镇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但以目前我镇大蒜产业化发展的情况看,整体水平还比较低,质量不高,对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和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一是大蒜虽然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但仍以出售大蒜这一原材料为主,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全镇虽有数十家脱水厂,但由于深加工能力不足,造成农业产业化链条短,农产品增值少,无法给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三是农民参与市场的程度低。农民了解市场信息的渠道不畅通,对大蒜价格无法预测,极易造成辛苦一季不挣钱的现象。四是没有稳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之间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不能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三、对策与建议

(一)壮大和培育大蒜龙头加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农民,外联国内外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优化组合生产要素,促进农业产业化的综合功能。要坚持积极引导、大力扶持、放手发展,力求在全镇培育出经营管理先进、科技力量雄厚、经济实力强大的大蒜加工龙头企业。

(二)积极构建多元化蒜业结构。坚持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遵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鼓励城镇、乡村个体投资入股,培育和发展新的龙头企业,促进一户带多户,一村带多村的产业滚动发展,加快向农业现代化方向前进。扶持大蒜这一支柱型产业发展,是塔山镇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优势的体现,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柱石。一是要充分利用大蒜这一现有区域产业优势,按照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通过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使之成为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带动区域其他产业发展。二是要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增强农民创新意识,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特色产品,帮助农民发展新兴支柱产业,精心培育主导产品,大力提高参与市场竞争力。三是要充分发挥地区资源、技术和人才的优势,按照集约经营、专业经营、规模经营的要求,开发乡村与城镇、农民与市场挂钩的其他系列支柱产业,带动区域化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发展。

规模种植范文篇6

为认真贯彻省、市烟叶生产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年烟叶生产各项政策措施,稳步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进一步巩固烟叶基础地位,全面提升我县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和烟叶质量,实现烟草持续稳定发展,制定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严格计划合同,强化基础管理,引导集约生产,抓好现代烟草农业整县推进工作。

二、工作目标

1、烟叶生产收购目标:年市下达烟叶收购计划10.2万担,顶抵年度丰产部分超计划收购量后实际下达计划收购量9.6万担,指导种植面积3.56万亩(其中CB-1品种2.47万亩,外引品种1.09万亩)。各乡镇计划收购量和指导种植面积详见附件。

2、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上等烟比例55%以上,等级合格率80%以上。

3、加大烟叶化学成分指标考核力度:积极适应市场对烟叶内外在质量和产品安全的要求,将烟叶的农药残留量列入年终考核,以各烟草站收购的烟叶化学成分在线指标监测数据作为考核依据。

4、基础设施建设:按规划、按时、按质完成市下达的烟水、路工程、密集型烤房建设任务。

5、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按照现代烟草农业“一基四化”的总体要求,高标准、高起点搞好全面规划,进一步明确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扎实做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整县推进工作。

三、主要措施

1、坚持稳控结合,确保生产任务落实。年我县烟叶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激发了广大烟农种烟的积极性,但年度全国烟叶主要以“控”为主,要继续把烟叶“防过热”作为年烟叶工作的首要任务。各乡(镇)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我县烟叶种植计划控制和落实。一要加强形势与政策的宣传。要把年度烟叶生产形势与各项政策宣传到户,让群众认识到在目前的情况下,控制面积是为了维护县烟叶的稳定发展,是从根本上保护广大烟农的利益。二要严格合同管理。根据上级下达的计划安排种植,按照实际种植株数和单产签订合同,制止无合同和超合同种植。三要优化种植布局。坚持择优选种,巩固万担乡(镇)和千担村,发展适宜种烟的田块和规模种植户。要落实“五个控制”,即:控制新增种植户,控制小规模种植户,控制不稳定种植户,控制烤房不配套种植户,控制易发病烟田种植面积。

2、突出特色风格,扩大翠碧一号面积。CB-1是我市的当家品种,也是市烟叶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近几年来,随着集成配套技术的完善,加上适宜的气候条件,CB-1的烟叶质量和种植效益日益显现。CB-1在卷烟工业配方中特色地位进一步加强。要抓住机遇,引导和鼓励适宜区烟农种植CB-1,扩大种植规模,彰显特色烟区的特色风格。

3、发展种烟大户,推进适度规模种植。规模化种植是实现烟叶生产现代化的前提条件。要继续实施规模种植的优惠政策,为大户种植创造有利条件,逐步扩大户均规模。重点发展户均规模10-20亩左右、拥有1座密集式烤房的种植户,提高烟叶生产的规模效益。继续示范50-100亩左右的小农场式种烟大户,为今后进一步推广规模种植积累经验。

4、加强技术落实,促进烟叶规范生产。继续坚持和完善“提质控碱增香”技术路线,通过平衡施肥、培育合理株型和确保有效留叶数等综合技术,实现烟叶生产的工厂可用性和烟农效益相统一,确保烟区的稳定发展。进一步构建烟叶生产标准化体系,加大标准化生产的贯标力度,提高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率,促进各乡镇生产技术水平的平衡。大力普及先进实用技术,继续推广土壤改良、湿润育苗、平衡施肥、上部叶带茎烘烤、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成熟技术。全县计划推广稻草还田改良土壤2.3万亩,湿润育苗3.56万亩,上部叶带茎烘烤约2万亩,新建密集式烤房200座,同时,将往年建造的1500座立式炉密集式烤房改造成卧式炉,增加用煤烤烟量。切实抓好密集式烤房使用操作和技术落实,进一步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充分利用闲置密集式烤房资源,努力实现密集式烤房从“建好”到“用好”的转变。

5、抓好试点建设,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继续围绕“一基四化”的总体要求和“减工降体提质增效”的最终目标,进一步明确试点方案和措施,稳步做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整县推进工作。县级在朱口镇音山村和下渠乡渠口村两个试点的基础上,新增下渠乡交洋村和杉城镇长兴村两个点;各乡镇都要建立1个现代烟草农业整县推进示范试点,确保全县建立14个示范试点。通过试点村示范推动,逐步推进全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烟田基础设施和密集式烤房群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进行综合配套。二是促进规模化种植。结合我县烟田实际情况,通过加强土地流转改革,培育职业化烟农队伍,进一步提高户均种植规模,争取用3-5年的时间达到户均规模的合理结构,即:50亩以上规模种植户占10%左右,30-50亩占10%左右,20-30亩占50%左右,20亩以下占30%。三是加快烟用机械的示范推广。气象短信服务平台,免费为烟农天气预报和特殊气象预警预报,开通电话技术咨询和专业服务预定业务,为烟农提供及时有效的烟叶生产信息。在试点村建立烟业生产综合查询电脑网络平台,并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切实提高烟叶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广培土机、剪叶机、编烟机等机械,降低种烟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四是继续完善“一社五队”组强管理模式。采取适度补贴引导、侧重市场经营的方式,逐步实现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和初分预检等环节的专业化服务,通过制定服务准则、参与服务的监督和指导,规范专业化服务行为。五是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服务。继续完善

四、扶持政策

县烟草局要根据市烟草局年度烟叶生产工作意见制定出台具体方案,继续加大烟叶生产政策扶持,降低烟农种烟成本,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实用新技术。

五、返税奖励政策

1、烟叶税分成政策。凡年度烟叶收购数量控制在计划内的乡(镇),烟叶税按县乡1.5:8.5的比例分成(以扣除县集中统筹部分、2%的烟基管护专项费用及价外税、费的余额为基数);收购量超过控制数(9.6万担),超出部分的烟叶税归县财政集中统筹。提留低下等烟的烟叶税作为鼓励烟叶生产专项资金,年主要用于种烟大户扶持,扶持方式为:种植面积在50-99亩的,补助种植户100元/亩;种植面积超过100亩的,补助种植户150元/亩;种植面积小于50亩的,不予补助。

规模种植范文篇7

关键词:政策性;种植保险;贵州

2016年12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政策支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试点。加快建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的抵御能力。农业是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础,农业生产投入大,收益回收时间长,抗风险能力低,传统的小农经济只依靠单纯的农户自主经营,不能保障农产品的稳定供应,容易造成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破坏社会稳定,所以需要政府的不断扶持。保险可以有效地分散农业风险,同时还可以保证农业在生产以及再生产中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运行和发展。但传统的商业保险由于保费过高、农户购买意愿不足等因素不能做到有效覆盖和适用种植业。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政府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保障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推动的一种创新型政府救灾方式,可以提高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政策手段来保障农户的生产。辣椒是贵州当地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种植历史悠久,作为中国辣椒的重要产区,贵州省辣椒在种植规模、加工能力、销售份额与品牌口碑等方面都位居国内前列。贵州将辣椒作为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给予了大力支持。为促进贵州省辣椒产业稳定发展,政府部门联合保险公司不断推动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的发展,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是保障农户收入,分散生产风险的重要举措,可以发挥农业保险体系对地方特色产业的促进作用。本文着重分析贵州省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提出建议,推动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高质量发展。

1贵州省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分析

1.1贵州省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概况。贵州政策性辣椒保险是响应国家政策开展的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目的是为了帮助地方农业建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增强种植户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的抵御能力,助力地方脱贫攻坚工作,保费30元,保额800元,保费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的补贴。达到补贴标准的贫困户可享受免费参保,保险标的符合投保条件的种植主体均可参保。1.2开展政策性辣椒保险的意义。开展和推广政策性辣椒保险工作,通过保险分散种植户在辣椒生长过程中受到的风险,可以有效提高辣椒种植户的抗风险能力,稳定生产,可以促进辣椒种植户扩大种植规模和增加生产过程中的再投入意愿,并且对于贫困户可以免费参保,有利于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和助力贵州省脱贫攻坚工作。对于保障贵州辣椒产业稳定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1.2.1保障贵州辣椒产业稳定发展,支持脱贫攻坚。随着贵州辣椒种植面积、产量产值逐年增加,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自然灾害对辣椒种植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推广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有利于保护种植户利益,保障辣椒产业发展。政策性辣椒保险理赔提高了种植户对于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抵御能力,为种植户提供保障,减少种植户风险,保证种植户的稳定生产。此外对于贫困户免收保费,减少贫困户的生产风险,带动农户脱贫,吸纳贫困农户就业,促进了贵州省的脱贫攻坚工作。1.2.2保障辣椒种植户减少风险。由于贵州山地较多,适合种植物生长的坝区较少,土地肥力较差,且土地较为分散,不便于大面积种植,导致种植业难以形成规模化,科技含量低,抗风险能力薄弱。贵州省气候条件多变,辣椒在育苗、种植、采摘期中极易受自然灾害影响。自然灾害特别是气温变化等对辣椒生长有很大影响,如果没有政策性辣椒保险,一旦辣椒受灾,种植者血本无归。而政策性辣椒保险的理赔显著降低了种植风险,减少了种植户损失,为农民种植辣椒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特别对于大部分中小种植户,受传统的小农经济影响,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农业生产信息滞后,农业生产中科技应用水平较低,更易遭受自然灾害影响,农户抗风险能力弱。农户以个人之力难以应对风险,一旦受灾,严重影响农户种植辣椒的积极性,农户再生产投入意愿降低,不利于贵州省辣椒产业稳定发展。

2政策性辣椒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政策宣传不到位。由于贵州省独特的地理环境,多山地、丘陵,无法形成大规模种植,导致保险公司到各个辣椒主要种植区交通不便,在种植户之间宣传工作开展比较困难,导致农户不了解这项政策,主动参保意识不强,没有创造良好的宣传氛围,造成参保率不高,保险覆盖面不大,大多数种植户并没有享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收益。在宣传过程中,相关政策宣传主要面向种植合作社和大户,大型种植户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在辣椒种植中应用科学手段保障生产能力较强,抗风险能力相对较高,可以充分认识到这项政策的好处,能够积极参保。但对于大部分中小种植户,本身文化水平偏低,风险防范意识较差,抵抗风险能力最弱,普遍存在惧保拒保心理,没有认识到这项惠农政策的保障作用,导致参保率不高。这样容易形成“逆向选择”,种植大户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会选择最容易遭受损失的部分进行投保,而大部分抗风险能力较弱却最需要保险保障的中小种植户没有参保,不利于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良性发展。2.2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供需矛盾突出,需求不足。贵州省辣椒种植户以中小种植户为主,种植规模小,辣椒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不高。对辣椒种植保险需求不强烈。且种植户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年龄结构偏大,保险公司在辣椒种植保险的宣传过程中,没有有效针对中老年种植户的宣传手段,保险宣传覆盖面较窄。宣传中主要依靠地方村委会协助宣传,由于地方政府不是保险公司专业人员,对保险条款和执行情况了解不足,积极性不够,导致大部分农户对辣椒保险认识不足,购买欲望不强,所以一直存在需求增长动力不足的现象。2.3专业人员匮乏,保险公司缺乏完善的经营水平。目前贵州省保险公司并没有专门的政策性保险从业人员,工作人员对政策性保险的宣传方式等还是按照传统的农业保险进行运作,没有突出政策性保险的优势,宣传手段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辣椒种植保险需要承保和理赔的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从业人员需要同时具有保险和辣椒生产相关知识,需要专业的保险从业人员针对辣椒生长周期设计合理的承保时间和赔付标准。保险公司关于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的员工,对辣椒生产情况了解不足,导致部分农户在辣椒种植期间无法购买保险,以及理赔不规范,导致部分农户认为没有得到保险公司规定的保障,打击农户投保积极性。贵州省辣椒种植产业具有规模小、分散化的经营模式特征,贵州省辣椒种植保险受农业生产典型特点影响,导致基层工作人员在开展农业保险保障服务时难度较大,而农业保险的推广工作,主要依赖基层工作人员。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农业保险经营机构过于依赖村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人员,而这些人员往往行政事务繁杂。部分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由于缺乏基层专业工作人员和机构服务网点,造成查勘、定损及理赔效率较低,影响农业保险实际服务效果。2.4保障水平过低。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虽然保费较低,但保障水平也较小。辣椒的市场价值约为3000~5000元•667m-2,出险后的最高理赔款是800元;辣椒种植户一旦受灾,保险并不能覆盖种植户遭受的损失,保险赔付低于农户的心理预期。辣椒种植户感到自身的利益并没有受到有效保障,影响了种植户的投保积极性。

3政策性辣椒保险工作建议

3.1保险公司层面。3.1.1加强政策性辣椒保险在种植户间的宣传。政策性辣椒保险是政府为了支持贵州辣椒产业的特色惠民政策,但是在实际实施中,往往因为宣传工作没有到达到基层群众、农民保险意识薄弱,阻碍了农业保险的进一步推广,导致并没有达到便民利民的效果。应扩大政策性保险从业人员数量,鼓励当地政府开展更多的宣传会让村民了解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概念以及优势,加大对政策性保险的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总结示范区建设好的经验和做法,增进群众对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的了解。让农民能够意识到政策性保险是农业发展的有效保障。鼓励种植户参加农业保险,可以分享已投保农户获赔案例,让获赔过的农户和种植大户带领大家投保,来提高政策农业保险的参与度。此外传统的政策性辣椒保险宣传方式是保险公司向种植户发放宣传单或者通过村委宣传和联系投保农户的方式,目前科技高速发展,可以将部分资源投入到新媒体,如抖音、快手等App中,积极宣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性,让更多种植户了解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优势,扩大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的受宣传人群。3.1.2拓宽保险类型。由于贵州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和辣椒种植情况,在很多地区辣椒作为主要的经济作物,且是全国主要的辣椒生产基地。传统保险业务只限于保成本,已不能适应当前贵州辣椒种植户的需求,应开发更多适合贵州辣椒种植情况的特色险种,开展更多特色辣椒险种试点,如辣椒气象指数保险、收入保险、价格指数保险等。可以通过“基本保险+补充保险”的模式来满足不同种植户群体的需求,增加农户的投保热情。针对不同规模经营主体,可以设计多档次、高保障水平的保险产品和组合型保险产品,提供专属保险服务及灾前预警等附加服务。3.1.3提高保险公司经营水平。保险公司应该培养农业保险方面的专业人才,推动更多新型保险的试点,鼓励科技创新在保险行业的应用,通过卫星遥感技术等手段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保险工作。同时制定统一的赔偿标准,提高保险公司的基层服务水平,增加基层工作人员的数量,健全乡、村两级保险服务网点网络建设,努力实现保险网点乡镇全覆盖和服务行政村全覆盖。严格控制贫困地区现有保险机构网点撤并,提高基层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提高查勘、定损及理赔的效率,处理好和当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以便于地方政府可以更好地协助保险公司开展保险推广和理赔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投保农户。3.2政府层面。3.2.1鼓励农业经营者大规模种植。因为贵州省地形较为复杂,多山地、丘陵,适合农业生产的土地分散,给政策性辣椒种植保险的宣传、承保和理赔带来了极大困难。应该鼓励农业经营者大规模种植,便于运用信息采集等新型设备和技术手段的监测,减少保险公司人力成本。对于大规模种植户,风险一旦发生,损失将会是巨大的,其更愿意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大规模经营还有利于保险公司在承保时对保费的测算问题,降低投保成本。大规模种植户对风险意识较高,投保意愿较强。政府可以通过健全“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完善农业保险工作机制,用好中央财政补贴政策,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保险,通过协调政府、银行、保险公司多方建立信贷风险分担机制,鼓励银行对农户提供贷款,保险公司对贷款提供保证保险,让银行“放心贷”,支持农户扩大种植规模。3.2.2提高对贫困户保障水平,助力脱贫攻坚。为提高对贫困户的保险保障水平,政府应该积极协调各地建立健全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统计,并与保险公司积极进行信息对接,帮助贫困户顺利投保,对于已投保的贫困户遭受损失后,辣椒种植保险赔偿金额不足以补偿农户损失,可以考虑通过其它财政补贴对超出保障的损失部分给予超额赔偿。考虑到保险理赔周期较长的问题,为了保障农户的正常生产,同时应积极发展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一旦贫困人口辣椒生产遭受损失,可以提供融资增信支持,拓宽贫困户融资增信渠道,快速帮助农户恢复生产。同时,积极协调省扶贫办等部门,综合考虑地区辣椒种植情况、农户对农业保险接受水平、地方政府服务水平等条件,筛选重点地区作为“示范县”、“示范村”,实施“保险资金优先安排、需求产品优先开发、新型险种优先试点、分支机构优先批设、定点扶贫优先考虑”等优惠政策,树立保险扶贫“典型样板”,鼓励更多贫困户积极参与政策性保险。同时,鼓励保险公司和相关扶贫机构合作,对投保的贫困户加大帮扶力度,提供资金支持,树立重点扶贫对象,来促进各级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对脱贫攻坚政策的执行力度。

参考文献

[1]施若,韩雯.贵州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探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08):50-51.

[2]李爱新.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20(25):167-168.

规模种植范文篇8

一、山药产业发展规划

1、发展现状

山药是一种药菜兼用价值较高的薯芋类经济作物,富含淀粉、蛋白质及钙、磷、铁等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具有强身健体和补虚壮阳之功效,人称“江南人参”。受气候、土壤环境的影响,栽培山药历史悠久,品质好,是的特色农业。全镇种植山药每年一般在1000亩左右,种植面积不大,大户种植不多,主要集中在严坪、太平头,其他村有零星种植。

2、发展规划

一是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以严坪、太平头和村穴岗岭一带为核心区,克服山药不宜连作的影响,既要依靠耕地进行种植,又要开辟适宜种植山药的荒山荒地,坚持能种则种。年种植面积力争达到2000亩,其中1500亩,村300亩,年3000亩,年发展到3500亩。

二是进一步提高亩产量。目前我镇种植山药一般亩产量在2000斤左右。要进一步提高种植技术,通过开办培训班、送技术下村等形式,向农户广泛宣传种植山药的经验,力争年亩产量达到3000斤。

三是发展一批种植大户。目前我镇种植山药一般以农户零星种植为主,山药作为商品出售的也不多。要组织一些有经验、有技术、有兴趣的农户发展规模,力争年种植10亩以上的大户达到20户,年达到40户,年达到80户。

四是发挥山药协会作用。要把市山药协会山药分会建设成为群众产前提供种苗、产中技术指导和产后解决销售的机构。

三、效益分析

近二年来山药市场行情非常好,按每亩2500斤、每斤平均5元计算,预计年全镇山药产出达2500万元,纯收入达1500万元,人均增收802元。

二、吊瓜产业发展规划

1、发展现状

种植吊瓜始于2007年底,在全市开创了种植吊瓜之先河。今年初王友臣承包1200亩土地发展农业种植,其中种植吊瓜600亩。另外有小源村周宇升种植了100亩。

2、发展规划

一是扩大种植面积。以畈为核心区,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在高乐畈、砂圳畈等立肇公路沿线大规模种植吊瓜。年种植面积力争达到2500亩,年发展到5000亩。

二是提高种植技术。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向武宁、浙江的师傅请教等形式,进一步提高种植技术,力争吊瓜亩产量稳定在250斤以上。

三是发展种植大户。以加强土地流转为切入点,把农户闲置土地利用起来,鼓励一批农户发展吊瓜规模种植。

四是成立吊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挥合作社作用,为群众产前提供种苗、产中技术指导和产后解决销售服务。

3、效益分析

按每亩产出瓜籽250斤(种植条件好的亩产量可达300斤--350斤)、每斤市场价15元计算,预计年全镇吊瓜产出达940万元,纯收入达650万元,人均增收370元。年产出达1880万元,纯收入达1300万元。

三、獭兔产业发展规划

1、发展现状

獭兔养殖基地落户于村(敬老院旁),基地建有獭兔良种繁育养殖基地、精饲料加工供应基地和兔用青饲料种植基地。拥有养殖车间15栋总笼位10000个。每年可繁育优良獭兔种兔5万只。

2、发展规划

一是扩大养殖规模,以獭兔养殖基地为龙头带动全镇獭兔养殖业的发展,计划年獭兔养殖数为5万只,年达到8万只,年发展到15万只。

二是发挥獭兔专业合作社作用,为獭兔养殖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站式全程服务,与农户签订“四包”养殖合同,确保农户无风险养殖。

三是到年养殖达到一定规模后,建设颗粒饲料加工厂与兔宰杀加工厂及冷藏库,兴建兔肉加工生产线,加工腊兔、板兔、熏兔、兔肉松、麻辣兔等群众喜爱的小吃兔产品,兴建獭兔皮产品生产线。

规模种植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扩大高产、高效、特色作物种植面积;以科技为支撑,主攻单产,提高总产;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扩大高产作物玉米种植面积,计划面积140万亩—150万亩;扩大高效作物蔬菜种植面积,计划面积10万亩以上;扩大特色作物中药材种植面积,计划面积4万亩-5万亩;扩大间作套种面积,计划玉米与大豆间作面积40万亩—50万亩;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计划种植夏花生面积5万亩以上;同时,充分利用林果空地、“四边”“四旁”闲散耕地、以及沟坝河滩可利用耕地,扩大小杂粮种植面积,拓宽农民增加收入渠道。

三、主要措施

(一)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本着“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的原则,充分挖掘和发挥农业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引导农民搞好夏种结构调整。高速公路以南的、、、、等乡镇,以及、、等乡镇的部分村,以扩大玉米种植为主;、、、等乡镇重点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等乡镇以扩大玉米与大豆间作面积为主;、、、等乡镇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夏花生种植面积。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农业生产中布局不合理问题,提高农业整体水平和效益。

(二)推广优良品种,改良品种结构。本着提高品质,优化结构的原则,玉米推广登海605、郑单958、蠡玉16、中单909等粮饲兼用和饲用品种;大豆推广中黄13、皖豆28等高蛋白品种;夏花生推广鲁花8号、9号、11号和鲁资101等生育期短、结果集中型品种。

(三)开展高产创建,促进增产增效。认真组织实施玉米振兴计划,落实“万、千、百”工程,即每乡镇至少实施2个玉米万亩高产示范片,每村至少实施2个玉米千亩高产示范方,2个以上玉米百亩高产示范点,全县实施1个大豆万亩高产示范片,1个花生万亩高产示范片,从而做到以点带面,促进农业全面增产增效。

(四)强化科技指导服务,增强科技支撑作用。组织发动全体农技人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包片包村联户,手把手,面对面,零距离开展科学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切实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的瓶颈问题,切实增强科技支撑作用。

(五)整合项目,规模发展。县成立涉农项目领导小组,由县领导任组长,涉农项目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加强农业建设项目组织领导,在做好在建项目和待建项目认真统计理顺基础上,将涉农项目进行整合,本着“涉农项目统一实施,资金统一管理,集中使用,有计划建设农业项目”的原则,集中力量和有限项目资金打造“拳头项目”、“规模项目”、“品牌项目”,促进资源优势发挥项目效益最大化,形成农业发展闪光点,最大程度地减少涉农项目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带动全县农业跨越发展。

规模种植范文篇10

关键词:黑莓产业发展

引言:为研究解决赣榆县黑莓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赣榆县黑莓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对赣榆县黑莓产业采取实了查看与个别走访的形式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正文:

一、赣榆县黑莓产业发展现状:

赣榆县西北部的丘陵山区是个革命老区,伟人刘少奇故居和抗日山烈士陵园就坐落其中。在这方圆近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黑林、欢墩、厉庄、塔山、班庄等7个镇,150余个行政村,32.8万人,三分赣榆有其一。这里的人民群众曾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付出过巨大的艰辛和牺牲,也为新中国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这里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缺肥少水,生产条件差,农民收入比较低,至今还是个相对贫困落后地区。如何打破制约这一地区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尽快解决群众的生产致富问题,多少年来,当地党委和政府带领干部群众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着。

近几年来,赣榆县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加大丘陵山区农业开发的机遇,充分利用丘陵山区生态好、无污染的地理优势,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先行在黑林、欢墩两镇大面积推广黑莓种植取得很大成功,种植面积已由前几年的2000多亩发展到1.5万亩。方兴未艾黑莓产业,正以黑林、欢墩为核心区,迅速向周边的厉庄、塔山、班庄镇等扩展,到“十一五”末,全县可发展黑莓基地50000亩,黑莓产业逐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

在调研时,黑林、欢墩镇的负责同志深有感触地对我们说: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创汇农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能让农民接受种什么更难。90年代初,这里曾大面积发展山楂,因市场供过于求,大批山楂无处可卖,最后只有把山楂晒干烧火做饭。后来,损失惨重的农民刨掉山楂栽植银杏、葡萄,也因市场小、价格廉未能形成主打产品,只有欢墩镇农民种植的芦笋发展至今,并成为该镇的一个主导产业。1986年,赣榆县黑林镇从中科院引进“赫尔”和“切斯特”两个黑莓品种,经过几年的试种和市场调研,发现本地区适宜种植黑莓,且发展前景好。1997年便开始在原吴山乡的部分农户中进行小规模推广种植后,效果不错。尝到了甜头的农民干劲十足,影响带动了其他农户,种植规模迅速发展壮大,仅芦山村就种植2000多亩,最多一户种植30多亩。全镇由1999年的200亩,发展到现在的8000多亩,分布在10个村,种植农户近4000户。

黑林镇农民种植黑莓热,产生了极大的“辐射效应”。比邻的欢墩镇,原是全县有名的5000亩草莓种植大镇,草莓是该镇除芦笋以外的面积最大的特色种植业项目。随着各地草莓种植规模的扩大,草莓市场需求量日趋饱和,经济效益越来越低。因此,开始寻求新的出路。2003年,欢墩镇原草莓种植专业村――朱孟村,有5户信息灵、头脑活的农民,带头引进黑莓种植发了财,带动了该村90%的农户从事黑莓种植业。今年全镇发展黑莓种植面积已达5000亩,明年计划新扩种8000亩,形成1.3万亩黑莓基地,将成为黑莓种植特色镇。

黑莓属水果类植物,是由美国引进的新品种,远看象葡萄,近看似桑葚,果实呈卵圆形,颜色为紫黑色,且柔软多汁、香气浓郁。这里的干部群众一说起黑莓的好处,那真是赞不绝口,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黑莓为啥在这里“当红”了。

一是黑莓易种易管周期短。黑莓具有适生范围广、耐旱耐瘠薄、产量高等特点,成熟期为每年的6-7月份,大约40多天。第一年栽植,可套种花生、豆类等;第二年结果,产量可达每亩370公斤左右;第三年进入盛果期,产量可达每亩1500公斤左右,盛产期能持续七、八年。

二是黑莓经济效益高。刺激农民种植积极性的,就是种植黑莓投入少、产出多、效益高。据黑林、欢墩的干部和莓农介绍:近几年市场价格不断攀升,2004年每公斤3.2元,2005年每公斤5.2元,今年每公斤6.4元,最高时每公斤7.2元。卖莓收入减去亩投入600~800元,一般每亩纯收入都在万元;加上春季还可销售一茬黑莓苗每亩收入6000~7000元,每亩收入可达1.5~2万元,是种植花生效益的10倍多。黑林镇一种植大户刘传波,种植30多亩,一年就挣了3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黑莓种植致富带头人。镇里负责人说:仅此一项,可使当地农民增收1亿多元,莓区农民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三是黑莓市场前景广阔。其一,黑莓在国外堪称为水果中的“黑钻石”、“果中之王”、“美国生命果”。含有丰富的SOD、R—氨基丁酸等抗衰老物质,可以加工成黑莓果汁、果酱、果酒和食品添加剂等产品,这些产品风靡欧美市场,多年来久盛不衰,每年消费量都在增加。其鲜果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公斤20元左右。目前全世界的黑莓总产量在40万吨左右,而世界总需求量上升到60多万吨,缺口在20万吨以上;其二,速冻果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黑莓生产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欧美发达国家工人工资成本高,人工采收鲜果成本昂贵,因而黑莓生产发展受到约束,80%的黑莓食品需要进口。而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廉价,符合劳动密集型的要求,黑莓生产总量的70%出口欧美;其三,黑莓果酒类产品市场潜力巨大,低度多风味的饮料酒是未来酒业市场拓展空间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饮料酒年消费量大约在3000万吨左右,其中啤酒约2200万吨,白酒近500万吨,黄酒130万吨,而果酒仅为50万吨(包括葡萄酒),发酵黑莓酒市场几乎为空白,这说明黑莓果酒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黑莓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黑莓的高收益,激发了当地农民竞相种植的积极性,赣榆县丘陵山区的农户都在盘算种植黑莓。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也有不少农民担心:现在行情很好,待他们和周边都种黑莓规模大了的时候,市场行情还好不好,收益是否还这么高,会不会出现当年大规模发展山楂供过于求现象?当地党委和政府则考虑的是,如何把黑莓产业进一步规划好、引导好、发展好和服务好。经过几天的调研,我们感到在黑莓产业发展过程中,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困扰和问题,均不同程度地制约着这里的黑莓产业向深度发展。

一是产业化程度还不高。由于目前黑莓种植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且发展时间较短,成规模连片种植面积偏少,规模优势小,产业化发展程度比较低;同时,非丘陵地区特色产业化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发展黑莓的空间不大,故在非丘陵地区推广黑莓种植比较难。

二是基地生产条件比较差。由于丘陵山区土地贫瘠,属于沙土型,不易保水,黑莓基地基础设施严重老化,沟渠泵站不配套。离水源较近的地方,只能靠肩挑水、机械拉水;离水源远一点的地方,要经过机械几次翻水,才能将水抽到地里,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目前的莓区道路也比较差,晴天尘土飞扬,雨天坑坑洼洼,交通十分不便,这给发展黑莓生产和交通运输也带来很大困难。

三是标准化程度还不高。目前,农民种植黑莓尚处于粗放型生产阶段,在种苗培育、栽植技术、生长管理和科技应用等方面,离标准化生产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黑莓品质、产量还不够高。当地政府在推动黑莓标准化生产管理,比如在新品种引繁、病虫和农药残留检测等方面还不到位。在引种黑莓时,选择的品种比较少,后来扩种的,都是以原来引种的品种为母本,因而造成品种单一,不能适应市场品种多样化的需求。当今国际市场对进口食品的安全性要求愈发严格,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地农业,以农药残留为核心指标的绿色壁垒门槛越来越高,对黑莓出口必然产生影响。

四是严重缺少龙头企业。目前,赣榆县没有一家黑莓龙头加工企业,现有的几家小型冷冻厂,只是进行黑莓速冻储藏,产品只能靠外地企业来收购,造成经济附加值低,且市场风险很大,如果市场行情不好,外地企业不来收购,长期储藏保鲜成本又高,只能坐以待毙。

五是供求信息网络难畅。虽然在政府的引导下,赣榆也成立了黑莓协会,但协会仍处于松散联合体状态,没能很好发挥协会的功能,缺乏一定的凝聚力。同时黑莓收购环节跟不上,缺乏完善的销售网络,农村黑莓协会没有充分发挥销售服务的作用,商贩压价收购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黑莓是新兴产业,在供求信息提供上,农民经纪人严重缺乏,市场信息比较闭塞,销售基本还是等待客商上门,销售渠道较狭窄,一旦市场行情不稳,极容易造成产业崩盘。

三、黑莓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是黑莓产品开发前景广阔。黑莓的各种生理活性物质含量高,具有促进代谢、降压降血脂、抗心率失常等作用。1993年世界粮农组织(FAO)将其推荐为世界上第三代水果。同时黑莓浆果所含的糖、有机酸、维生素C、维生素P、维生素B9和造血化合物,能协调结合而成为有利于防病、治病的药物食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讲究绿色、生态、健康,而发展黑莓正符合这一消费趋势,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国饮料酒年消费费量大约在3000万吨左右,其中啤酒约2200万吨,白酒近500万吨,黄酒130万吨,而果酒仅为50万吨。而发酵黑莓酒市场几乎为空白,黑莓果酒类产品开发潜力较大。

二是黑莓国内生产优势明显。由于黑莓生产的劳动密集型特点,欧美发达国家工人工资成本高,人工采收鲜果成本昂贵,因而黑莓生产发展受到约束,占消费总量80%的黑莓食品需要进口。而赣榆的丘陵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充足,成本较低,与国外相比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三是黑莓国际市场价格持续高扬。虽然去年黑莓收购出现前所未有的低潮,今年仍然是低迷态势。但出口到欧洲市场价格折合人民币每公斤在40元左右,与去年持平。今年价格之所以走低,与信息不灵、出口不畅、中间商压级压价大有关系,并不代表国际市场走向。

四、黑莓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几点建议

我们调查后感到,赣榆县黑莓产业是个新型的高效、外向产业,目前尚处初级发展阶段。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新农村建设和高效农业规模化的要求,把黑莓产业作为西部丘陵山区农民生产致富的主导产业,进一步搞好发展规划,研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关键是要整合各类支农资金,改善基本生产条件,扶持龙头企业,拓展黑莓销售和加工市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保证黑莓产业健康发展,不断做大做强做响黑莓产业。基于这些思考,我们认为拟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把黑莓产业作为促进丘陵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一是全面规划,规模发展。按照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发展思路,以赣榆县黑林、欢墩两镇为黑莓种植核心区,辐射带动厉庄、塔山、班庄等周边乡镇发展黑莓生产。通过几年的努力,可从现在的1万余亩,发展到3-5万亩;二是提供信息,拓宽市场。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信息灵、渠道宽的优势,跟踪市场调研,把握发展行情,及时反馈信息,引导农民种植,力避一拥而上,无序种植;三是科技先导,提高素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莓农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使莓农掌握黑莓的种植技术、管理方法,提高种植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在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方面进行规范化要求,并指导农民严格按照农业标准化的要求组织生产,确保黑莓品质符合出口要求。

(二)充分发挥支农资金的导向作用,切实加强莓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一方面,要进一步紧紧抓住农业综合开发扶持丘陵山区开发的机遇,用足用好农业开发土地治理和丘陵山区开发项目资金,同时整合其他支农资金,通过建桥、铺路、筑渠,使目前的生产条件尽快得以改善,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把黑莓基地建设成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的高标准农业生产区。另一方面,通过支农资金的引导,扶持经营大户投资种植,不断提高黑莓种植的管理水平,促进黑莓产业的规模发展。

(三)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为拓展市场和产品深度加工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黑莓的效益靠市场,规模发展靠企业。要按照龙头+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拓展黑莓市场,搞好产品的储藏保鲜和深度加工。一要发展壮大本地现有的冷冻企业,增加储藏保鲜能力;二要引导和扶持这些企业新上生产加工线,进行黑莓的深度加工,提高产品的经济附加值;三要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外地龙头企业,充分利用这些企业资金雄厚、信息渠道广的优势,壮大原料基地,扩大生产加工规模,拓宽销售渠道,拉动黑莓高效规模化发展。

(四)充分发挥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维护黑莓生产秩序和种植户的合法权益。

要充分发挥农经合作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按照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的要求,来规范和组织农户生产经营,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服务。要帮助农民引进新品种,提高黑莓的品质,并主动分析市场行情,拓宽黑莓销售渠道。要积极维护莓户的合法权益,主动与收购企业、商贩沟通协调,保护黑莓收购价格,稳定农民收入;还要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让龙头企业和农民签订协议,约定最低市场保护价,价高则随行就市,让龙头企业和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

五、促进黑莓产业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适度规模与有序扩张应警钟长鸣

要深入研究国际国内市场对规模化农产品的需求量,用战略眼光去窥视市场供求关系的微妙变化和长远趋势,以此决定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发展方向。规模化不是无序的扩大规模,而是在市场容量和潜力允许的情况下,把握好适度规模,进行适度开发。这样才能保证规模化农产品不至因供大于求而造成经济损失,从而挫伤农业的生产积极性。就目前世界市场看,黑莓及其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在国外,黑莓的主要销售市场已越来越全球化。应该认真总结上年及今年黑莓生产和销售中的教训,多与国外相关机构交流与联系,在每年黑莓上市以前,就要为农民取得订单,以确保黑莓上市后,卖得出、卖得顺、卖出高价钱来,让广大黑莓种植户真正得到实惠。

(二)新品种的引进与更新应与时俱进

高效农业规模化达到一定程度时,该类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就必然趋于饱和状态,结束了一个产品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因此新品种的引进和更新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适时推动种植(养殖)品种的以旧换新,新老交替,这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的发展规律,品种的及时更新需要科研部门的提前运作和政府的正确引导,不能单靠市场调节,否则,“撞到南墙才回头”,总是有农户会吃大亏的。黑莓经过加工由产品变成了商品,是商品就要有品名、商标以及与其相关的营养成分分析、保质期等,而以上这些,目前的加工企业仅满足于将收购来的黑莓速冻出售,缺乏应有的标准,这也是黑莓生产受到影响的重要原因。

(三)农产品深加工与储存应加快开发

黑莓不同于其他农副产品,它成熟在每年最热的季节,且采摘后在常温下存放不得超过6小时,超时就会出现腐烂变质。按照20天的采摘期计算,赣榆每天要有几百吨的黑莓急需速冻或者加工为成品,而目前该县的冷冻厂却远远没有这个能力。因此,应以建设龙头企业为有效载体,加大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的研究推广力度,扩大库容,提高农产品的储存能力,缓冲像黑莓等鲜活农产品集中上市、短期直销给市场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或因产品滞销给农民带来的烦恼。同时,要以培育标准化、无公害、绿色种养基地和农产品品牌为突破口,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面向国际市场靠质量求得生存、以品牌站稳脚跟。

(四)营销组织与信息平台应建立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