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殖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18:32:21

规模化养殖

规模化养殖范文篇1

现在说集约化养殖,似乎稍嫌为时尚早。但集约化养殖,无疑是一个美好的前景,并将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与推动下,一点一点展露她的面容。而规模化,就是集约化进程中的一个链条,是为媒介,是为归宿。可以说,散户养殖是规模化的基础。没有散户养殖经验技术与资本的积累,就不会产生规模化的勇气与现实。散户养殖植根于自然经济,几十年来一直支撑着农村经济,并在近年得到迅速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整个畜牧业的发展,使畜牧业从农业中的一个小不点而异军突起,发展到今天占据着农村经济的半璧江山。我们说,我们的畜牧业发展了,但是冷静下来,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畜牧业还很不成熟,欠缺了规模化的畜牧业就是不成熟的畜牧业。散户养殖因其单薄与分散,难以完成畜牧业高速发展的历史使命。

过去家里养一头老母猪,那就等于是一个小银行。生了猪崽不愁卖,价格波动幅度小,由于流通不畅而疾病少成活率高。可以说,是不存在什么风险的。正是这种状况使散户养殖得以存在到今天。但是,在各种条件迅速变化的今天,散户养殖显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于这些变化。由散户养殖向规模化养殖的过渡,是历史的必然。

首先,我们关注的是价格。买卖随行就市,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在价格相对稳定的过去,这也被视为真理。但现在,价格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变动相对较为频繁,在信息流通尚不顺畅的农村,就有可能随错行就错市。举一个最近的例子,2007年5月,生猪涨幅较大,并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由每公斤八元四角涨到了最高峰的十二元四角,平均每天涨两毛钱。因此,在很多地方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信息比较灵通的养殖户前脚刚刚以每公斤十二元四角的价格把猪卖给了屠宰户,后脚这个屠宰户在同一个村的不同的街上就以十元八角每公斤的价格又收购了几头生猪。在散户养殖的条件下,养殖户之间的信息交换以局部交换为主要形式,这就难以摆脱它的局限性:慢。而在规模化养殖的条件下,养殖数量相对集中,养殖户之间可以谋求更大范围的信息交换,而且,养殖户对价格的影响能力也将有所增强,规模化养殖在价格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

其次是疾病防控方面。随着动物跨区域流动的增强,不可避免地也为某些疾病的传播带来了有利的条件。比如猪、牛的附红体细胞病,就是以流通为媒介而传入的。从总体上来说,散户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技术可言的,搞养殖全靠多年的经验积累,没有受过相关的教育,疾病防控意识差能力低,消毒保护意识差,一旦出现疾病凭经验胡乱处置,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播与流行。另外,从布局方面考虑,养殖户之间结构较为紧密,间距短,也为疾病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在规模化养殖的条件下,养殖户数量相对较少,这样就允许养殖户分别选址,并形成合理的布局,拉长间距,使地理意义上的疾病传播失去可能。同时,规模化养殖必然伴随着设备、管理、疾病防治的科学化,具备相当专业技术的执业兽医与完备的消毒免疫制度,有利于疾病的预防与果断处置,从而保障场内养殖安全。

再者,散户养殖本身的单薄使其难以抵御市场风险。在当今的养殖业,价格变动频繁,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下,变动幅度加大,环境与教育程度所限,散户缺乏前瞻的眼光与科学分析的能力。因此,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就差。在价格变动剧烈的情况下,养殖户与养殖户之间的利润也拉大了差距,有的盆满钵溢,有的可能就光赔不赚。高利润可能驱使某些养殖户扩大规模谋求进一步发展,而利润较低甚至没有利润可言的养殖户可能就放弃养殖业而另寻出路。当然,这种养殖业中的两极分化是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是规模化的催生剂。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近年日益突出的环保问题。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在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深入农村我们就会发现,散户养殖正是造成畜牧业对环境污染的首要因素。散户由于其分散性,环保意识的缺失,造成对环境的污染面相对较大。在农村,养殖业的发达往往伴随着地下水质的恶化,土壤营养富集,到处堆积的粪便时刻刺激着人们的嗅觉神经,使左邻右舍难以忍受。而且,这种污染的治理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对环境以及人体的影响也就相对较大。从这一个层面出发,规模化养殖也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地理差距的拉大,污染只是局部;粪便处理设施的建设、沼气等设施的建设与利用,将最大程度地降低污染程度。

规模化养殖范文篇2

关键词:乌兰察布市;规模化;养殖业;发展

养殖业是指通过放牧、圈养或者其他方式,饲养畜禽以取得相关产品或牲畜的生产部门,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乌兰察布市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然而养殖业的最终发展目标都是向着规模化养殖发展,虽然近年来乌兰察布市的养殖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是没能实现规模化养殖业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合力促进乌兰察布市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

一、规模化养殖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养殖业也进入到了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阶段。规模化养殖业主要是指通过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并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后,延长其附属投资值,从而提高产出值。也就是要对养殖业的发展实行科学的管理,同时依靠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念,对养殖业的生产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的管理。发展规模化养殖业对乌兰察布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市场经济的稳定是乌兰察布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其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之一。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能够有效的提高规模化养殖业的效率和质量,这样就能够保障市场的供给满足需求,防止供不应求现象的发生,有利于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并推动乌兰察布市的经济发展。第二,保护生态环境。传统的养殖业大都采用散放的养殖方式,这种养殖方式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很多情况下都会造成草场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但是规模化的养殖方式是将牲畜科学、系统的圈养起来,并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这样就可以避免这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破坏现象的发生。

二、乌兰察布市规模化养殖业的问题

(一)规模化程度低。在乌兰察布地区,农民主要从事养殖和种地两种农业生产劳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养殖。乌兰察布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养殖业的发展,然而农民从事养殖业生产大都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养殖规模较小。这种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养殖方式,不适合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此外,在乌兰察布地区传统的养殖一直是以散养为主,缺乏规模化养殖的意识。而且农民没有能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导致这一地区的养殖业规模化水平比较低。(二)疾病防疫体系。不完善传统的养殖业采用放养的方式,直接利用草场资源。但是随着乌兰察布政府禁牧舍饲制度的实行,养殖业都变成了圈养的方式。在圈养过程中,大多数农村地区的舍饲圈养密度大,同时农村地区缺乏相应的疾病防疫手段,导致传染病、寄生虫等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了这一地区的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三)政府政策支持缺乏。缺乏相应的政府政策的支持是乌兰察布地区的养殖业难以形成规模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文中提到乌兰察布地区的养殖业主要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养殖业为主,这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养殖业的规模的扩大。而且政府的相关政策不明确,虽然提出了鼓励农村地区养殖业发展的口号,但是又缺乏政府政策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导致这一地区的规模化养殖业发展缓慢。

三、乌兰察布市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

(一)强化禁牧舍饲制度。禁牧舍饲是乌兰察布市政府单位针对地区的养殖业的状况以及发展方向而提出的科学的发展模式。禁牧舍饲是指将养殖业散养的方式转变为科学养殖,从而促进地区养殖业的增产、增收。但是禁牧舍饲并不是将牲畜圈养起来就可以,同时还要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管理,要综合考虑养殖的基本现状、发展方向以及牲畜的生活习性,来进行规模化的养殖模式。同时在禁牧舍饲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的强化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将养殖业的生产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都纳入管理的范围。养殖在做好牲畜养殖的同时,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对养殖产品进行深加工。形成生产、发展、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促进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的扶持是促进这一地区的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政府可以通过下发相应的文件、政策等方式,加强对养殖业的扶持力度。可以通过提高农村地区的养殖补贴、降低养殖业的贷款要求和利息等方式扶持乌兰察布地区的养殖业的发展。有了资金的支持,养殖用户才能够不断的扩大规模,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这样就会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规模化畜牧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出台奖励政策,对发展较好的养殖用户进行奖励,通过利用榜样作用,促进后进。(三)建设领头企业。要促进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可以先培养地区的龙头企业。通过培养一批规模化、集约化、自动化的养殖企业,从而带动农村养殖业的发展,鼓励农民参加到规模化的企业生产模式中去,与企业一起共享经济利益、承担发展风险。通过利用企业发展带动个体经营,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扩大农村地区的养殖规模,从而促进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规模化养殖业是现代养殖业最终的发展方向,针对乌兰察布地区目前养殖业发展的问题和阻碍,政府和养殖个人、企业都应该行动起来,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的促进乌兰察布地区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

作者:吴红杏 单位:集宁师范学院思政教学部

参考文献:

[1]刘云计.浅析乌兰察布市禁牧舍饲后养殖业的发展[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5,38(2):122-123

规模化养殖范文篇3

1肥西县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

据统计,目前肥西县拥有常年存栏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猪场71个,3万羽以上的规模化养鸡场107个,1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牛场9个,年畜禽粪便排放量29.8万t,主要污染物COD3738t、NH3748t。

1.1畜禽养殖业污染特点一是污染集中排放。畜禽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逐步转向规模化养殖,出现了新的类似工业企业性质的大型“污染源”。二是加重对城镇的污染。畜禽养殖业正从牧区转向交通便利、人口集中、水源充足的城镇地区。三是呈面源污染形式。畜禽养殖户众多,遍布全县各个乡镇、村落,污染“面上开花”。四是资源得不到综合利用。畜禽养殖业集约化程度较高,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分离,畜禽粪便、污水中高含量有机物不能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1.2畜禽养殖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畜禽养殖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水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水属高浓度有机废水,COD、NH3浓度高,排入河流、水库会造成水体污染富营养化,对饮用水源污染尤为突出。如该县花岗镇饮用水源保护区大官塘水库、小庙镇饮用水源保护区张公塘水库、山南镇饮用水源保护区磨墩水库曾因附近养猪场污染以及人工在水库投放饵料养鱼,导致饮用水水质恶化。二是空气污染。由于大量畜禽粪便得不到及时处理,露天堆放发酵,产生大量硫化氢、氨氮等恶臭气体,污染大气环境与周边居住环境[2-3]。三是农田、土壤污染。未经处理的高浓度畜禽养殖污水含有多种有害污染物,长期灌溉农田将破坏土壤各种有机成分,导致土壤板结、农作物徒长减产。四是病毒传播。畜禽养殖过于集中,易导致畜禽瘟疫、发病,其病源、病菌随粪便向外界排出,极易传播人群,危害群众身体健康。

2肥西县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2.1部分畜禽养殖企业布局不当,选址不合理部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前期建设由于不重视环境保护,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未批先建、选址不合理,将污染的养殖项目建在乡镇(村)街道、居住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周边,造成环境污染,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环境隐患较大。

2.2种养不配套,畜禽粪便不能综合利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禽需求量逐年增加,畜禽养殖业发展较快,出现大量的养殖专业户及规模化养殖场,在局部区域由于畜禽粪便产生量大且集中,又无足够土地消纳、农牧分离,导致畜禽粪便不能有效综合利用,散发恶臭并随雨水排入江河湖堰,污染水和大气环境。

2.3治理资金缺乏,污染防治工作滞后目前,畜禽养殖业受市场行情、养殖技术、疫情影响较大,企业利润小、风险大、资金缺乏。小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因缺乏治理资金,只能对畜禽粪便进行简单处理,很难按污染防治技术要求治理达标。

2.4畜禽养殖企业环保不规范,环境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畜禽养殖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环境管理各项制度执行不到位。肥西县近期对42家规模较大的畜禽养殖企业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除11家养殖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环评、“三同时”制度外,绝大部分畜禽养殖企业没有完全执行环评、“三同时”制度。环评执行率43.9%、“三同时”执行率29.3%,不能从源头有效控制污染。此外,众多畜禽养殖企业目前还是按照传统农户养殖理念管理企业,对环保工作不重视、不投入,不能严格执行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费征收等环境管理制度[4]。

3肥西县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对策

3.1加强宣传,提高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认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是一项新的环保工作,目前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必须大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及国家环保总局《畜禽养殖污染管理办法》,提高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认识。对政府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进行重点宣传,争取领导的支持与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同时加强对规模化养殖企业及广大养殖户负责人宣传,督促其规范环境管理制度,加强污染防治。

3.2制定畜禽养殖区划,合理规划布局科学制定肥西县畜禽养殖区划,明确划定畜禽养殖适养区、禁养区,合理规划布局,从源头控制养殖业新污染。严把项目选址关,对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居民、文教、医疗保护区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一律禁止建设畜禽养殖场;已建设的要及时报政府责令其限期治理或关闭、搬迁。

3.3种养结合、综合利用,多措并举治理畜禽污染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不同于工业污染防治,应坚持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原则,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理。目前,常用的治理方法有5种:一是对规模较小的养殖户,治理方法主要是将畜禽粪便堆积发酵作有机肥综合利用,通过干粪还田,改良土壤,增加肥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二是采取沼气方法处理,建沼气池将畜禽粪便、尿液引入沼气池,所产沼气用于燃料、照明、发电,沼液作有机高效生态肥料。如:合肥潜溪山庄生态园利用养猪场沼气作职工生活燃料,沼液用于渔业饲养,沼渣用于林木及蔬菜种植肥料,实行生态循环零排放。三是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主要采用厌氧—物化—生化—生物氧化塘方法处理并配套沼气处理。如肥西老母鸡集团生态园、合肥华杰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合肥华丰畜禽养殖有限公司等较大规模的养殖场均采取上述方法处理,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四是推广生物发酵舍零排放技术。利用特殊的微生物作猪舍中的垫料,通过猪场污水、粪便发酵产生含高蛋白的有益菌,猪食用后利于消化,提高免疫力;定期翻垫料,保证垫料正常发挥作用,做到养猪场无粪便外排,且无臭气,达到污染物零排放。如合肥倪氏农牧产业园有限公司目前采用此方法进行治理效果较好。五是实行种养结合。在养殖场周围发展与养殖业配套的牧草、玉米、蔬菜、果园等种植业,充分利用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及处理后达标的污水,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实行资源无害化生态养殖[5]。如安徽省保健奶牛场,为有效治理奶牛场污染,在奶牛场周边租赁农田,将奶牛场产生的粪便及部分污水作为有机肥料施入农田,农田上种植牧草,再将牧草喂养奶牛,实行资源综合利用。

规模化养殖范文篇4

1民和县规模化养殖业发展现状

2008年民和县规模养殖户达到6110户。其中存栏5头以上的奶牛养殖户达到466户,存栏1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达到187户,存栏10头以上的养羊户达到4158户,存栏10头以上的养猪户达到679户,年出栏獭兔100只以上的养殖户620户。特别是生猪规模养殖步伐加快,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有年出栏万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2个,出栏千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10个,出栏百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10个,千头肉牛养殖场1个,千头奶牛养殖场1个,百头奶牛养殖场4个,万只鸡场3个。这些规模养殖户(场)的涌现,使畜牧业生产开始了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式的转变。

1.1扩大了畜产品生产总量。由于民和县经济不发达,农业生产尤其是畜牧业生产还处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过渡阶段,家庭副业式的散养生产导致了生产性能低、产品总量少。而规模养殖是农户以养殖业为主业,将主要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放在了养殖业上,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和产品总量。民和县近几年生产的畜产品中,30%的肉类、50%的禽蛋和70%的鲜奶都是由规模养殖户(场)提供的。

1.2提升了养殖业经济效益。家庭散养方式的畜牧业生产,不具备应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和条件,也不注重养殖效益,如养一头猪需10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出栏,饲养时间长,产出不高,若进行成本核算,其利润几乎为零。规模养殖由于注重科技,将养殖效益放在第一位,养一头猪4个月即可出栏,利润在300元以上。

1.3对农村生产力进行了合理分工。专业化生产是现代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农民也已经开始认识到,小规模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规模生产的形成和发展,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劳务付出等的涌现,使农民得以专职从事各自有优势和特长的生产,农村的劳动力得到了合理的分工。

1.4有效解决了农民组织化问题。伴随着规模生产的是逐步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专业合作社、协会、经纪人等各类社会组织的不断涌现和功能的不断加强,使农民依靠组织的力量去闯市场、参与市场,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充实、完善和成熟。在民和现有的27个养殖业合作社、协会中,由养殖大户(场)发起的就有24个。

1.5加快了畜牧产业化进程。产业化经营是现代畜牧业的核心,规模养殖户(场)又是这一核心的有效载体。规模养殖户(场)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生产手段、科技含量,追求利益最大化,逐步形成了在一个村、乡镇或一个地区具有强烈辐射和带动能力的产业“龙头”,为畜牧业产业化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加快了产业化进程。

1.6带动了社会资金向畜牧业的投入。社会资金是畜牧业投入的主要渠道,2008年民和县投入畜牧业的资金总量达到5700多万元,而其中80%的投入资金来自社会融资。随着规模养殖的不断壮大,企业、个体业主、老板等从事畜牧业生产,投入畜牧业经营将成为一个新的亮点。

2发展规模养殖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规模养殖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一个新生事物,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尚有以下几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2.1长期而稳定的政策支持问题。在我国,畜牧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其做为一个产业被提出和发展的里程,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因此,抓住当前规模养殖发展较快的良好时机,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从事关农村经济发展,事关农民脱贫致富的高度,及时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激励和优惠政策,给予广大养殖户积极的支持,营造发展规模养殖的良好氛围,并将这种政策真正落实和长期延续下去,是很有必要的。

2.2必要和长效的资金扶持问题。一个产业的兴起、发展和壮大,既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巨额的资金投入。相对于林业和种植业,畜牧业生产是一个高投入的产业。但在民和这样一个贫困县,地方财力十分据拮的情况下,依靠地方资金的扶持发展规模生产,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依靠农户自我积累,显得十分缓慢。同时,规模户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前期的投入过大,导致后续的生产资金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年的生产投入,延缓了规模的形成和效益的产生。

2.3强有力的动物疫病防控问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是规模养殖的生命线,同时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也困扰着规模养殖的健康发展。在目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及时、高效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对保证规模养殖的健康持续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2.4标准化无公害生产问题。畜产品质量安全是当前和今后消费市场一个永恒的主题。虽然近几年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全面落实,质量标准没有强行推行,绿色无公害生产刚刚起步,使用违禁投入品的现象依然存在,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的目标还没有达到。为此,在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建立生产标准和检测标准,组建一条“饲料原料—生产—畜产品—肉制品”可追溯的、全程可控的产业链,最终确保食品安全,也是发展规模养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3创新机制,促进规模养殖的持续快速发展

规模养殖是刚刚兴起的一种养殖方式,各地都在结合本地区的特点,探索着适合本地实际的模式。笔者认为,就民和县而言,要促进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创新规模经营形式,构建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机制。首先,政府要结合产业优势、发展重点、区域布局等,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规模养殖发展规划,使规模养殖的发展在政策上得到保证;其次,职能部门在做好争取国家项目资金等“份内”事情的同时,要以企业做为主体和龙头,加强对现有的湟乳公司、獭兔公司、盛达万头猪场、永兴养鸡场、天际千头肉牛育肥场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完善产业化经营体系,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通过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促进规模养殖的发展;三是积极倡导、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组织参与规模养殖,如个体老板、私营业主、各类合作社、专业协会等,以“公司+小区+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户”等的经营模式,促进规模养殖持续、快速发展。

3.2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为规模养殖的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一是建立政府投入为辅,社会资金投入为主的投资体系。即以国家的投入,吸引社会资金向畜牧业集中,使国家扶持资金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二是推进农村信贷体系的改革。由政府搭建、或与龙头企业合作搭建养殖业贷款担保公司,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银行与担保公司达成协议,以放大5倍、10倍的方式向规模户提供发展规模养殖所需要的资金;三是引进县外资金、加强社会融资。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改善经营环境和让利于投资者的方式,引进县外资金投入到畜牧业生产中。

3.3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为规模户提供便利、准确、及时的服务,解决规模户在生产中遇到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使规模生产走上产业化经营之路,也是发展规模养殖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3.3.1加大畜牧科技推广普及力度。要将先进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品种改良、饲草料生产加工贮存等一系列实用科技以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普及到生产一线。同时,在生产中大力推广适合生产需求的高新技术,如性控冻精配种改良、整株玉米裹包和苜蓿草半干裹包青贮、生物发酵床养猪、现代化经营管理技术等,提高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提升养殖效益。

3.3.2建立比较完善的产品销售网络。根据不同地区畜产品的产量,以政府扶持和经纪人自筹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一批畜产品收购站(点),扶持一批销售经纪人队伍,形成比较完善而系统的销售网络,为养殖户提供就近、便利的销售服务。同时,要彻底改变以料抵款的做法,切实解除养殖户销售困难和收不到货款的局面,进而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

3.3.3尽快健全饲(草)料生产供应体系。一是推广整株玉米裹包青贮,苜蓿草半干青贮,以开发草业经济,培养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高度,抓好饲草的生产、加工、贮存环节,最大限度的缓解饲草供应季节性不平衡的矛盾;二是扩大套种、复种面积,通过在果园中套种、二茬复种优质牧草如燕麦、豆类或块根、块茎类多汁饲料如胡萝卜、甜菜等,挖掘饲草潜力,保障饲草供应;三是规范饲料生产、整顿饲料市场。以政府行为依法介入饲料市场的整顿,饲料生产配方要由业务部门提供并进行定期检测。同时,扶持建立质量好、有一定规模的饲料加工厂,确保饲料市场的规范、有序。

3.3.4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将重大疫病的防控放在突出的地位,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疫病防控体系,为规模养殖的健康发展提供及时、有效和有力的保障。

规模化养殖范文篇5

1鞍山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基本情况

1•1养殖概况

为了掌握鞍山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基本情况,我们对该市规模化畜禽养殖进行了调查,统计了蛋鸡、肉鸡、猪、肉牛、奶牛、羊的基本情况。养殖存栏数汇总排序见表1。

1•2养殖规模概况

鞍山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共有554户,其中,达到Ⅰ级规模的有养殖蛋鸡7户,养殖肉牛1户,养殖奶牛1户,养殖猪5户;达到Ⅱ级规模的有养殖蛋鸡8户,养殖肉鸡4户,养殖肉牛3户,养殖奶牛1户,养殖猪11户。

1•3养殖特点

鞍山市规模化畜禽养殖的特点是,养殖鸡、猪覆盖面较广,基本覆盖了鞍山市郊区和各个县的大部分地区;养殖户均为单一养殖;大部分养殖户没有污染治理措施。

2鞍山市畜禽养殖业的排污状况

2•1畜禽粪尿排放情况

根据畜禽的生长周期以及其排泄指数,可计算出畜禽每年废弃物的排放量。鞍山市畜禽排泄的粪尿总量为209725•2t/a。畜禽排泄量见表2。

2•2各类污染物排放情况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污染物质。为此,根据畜禽的排泄指数和畜禽粪便中污染物的浓度,可以计算出鞍山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各县(市)区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见表3。

3对环境的影响

3•1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畜禽养殖场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其污水生化指标极高,如猪粪尿混合排出物的化学需氧量浓度最高可达81g/L,生化需氧量为17~32g/L,氨氮为2•5~4•0g/L,一个采用人工清粪的万头猪场,每天产生化学需氧量浓度为16~18g/L的污水达60多吨。高浓度畜禽有机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畜禽污水排入鱼塘及河流中,使对有机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威胁水产业的发展。此外,其有毒、有害成分易进入并严重污染地下水,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水质中有毒成分增多,严重时可使水体发黑、变臭,失去其使用价值,而畜禽粪便污染的地下水极难治理恢复,将造成较持久性的污染。此外,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及畜禽场污水过量施用于农田可导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严重影响土壤质量;并可使作物徒长、倒伏、晚熟或不熟,造成减产、甚至不产。

3•2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畜禽养殖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周围的空气质量。奶牛、猪和鸡饲料中的70%左右的氨被排泄出来,肉鸡饲料中50%的氨变成了粪便。在高温下,这些粪便发酵以及含硫蛋白分解,会产生大量氨气和硫化氢等臭味气体。另外,畜禽粪便中含有硫化氢、氨等,若未及时清除或清除后不能及时处理,会产生氨、甲基硫醇、硫化氢等恶臭气体,造成空气中含氧量相对下降,污浊度升高,使空气质量下降。根据中国农业大学李国学教授(1999年)的研究,畜禽养殖场产生的恶臭气体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甚至会殃及200~500m方圆内的区域。

3•3对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畜禽粪便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孳生的蚊蝇,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菌量增大,出现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据对畜牧场所在地排放的污水进行分析,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平均含量为33万个/ml、69万个/ml。在此环境中仔猪(鸡)成活率低、育肥猪增重慢、蛋鸡产蛋量少,阻碍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尤其是人畜共患病时会发生的疫情将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

4鞍山市规模化畜禽养殖环境管理的现状分析

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已成为该市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目前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管理仍相当薄弱。

4•1畜禽养殖业的产业发展和环境管理严重脱节

相应的环境政策明显缺乏;相应环境管理体制脱节;受职能制约,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过去忽视了畜禽养殖业带来的环境问题。

4•2规模化畜禽养殖的环境管理严重滞后

从总体上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宏观管理水平较低,经过环境审批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模化养殖场尚不足1%。从品种上看,较大规模的生猪和奶牛的环境管理水平相对较高,而其它品种则相对较低。

4•3畜禽养殖场内部环境管理薄弱

从整体上看,该市畜禽养殖场内部环境管理粗放、薄弱,80%的养殖场缺乏干湿分离这一最为必要的环境管理措施,而且对环境治理及综合利用的投资力度明显不够,95%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治理设施及投资。从养殖品种看,不同养殖品种的养殖场之间的内部环境管理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养猪场和养牛场平均环境管理水平相对较高,而养羊场、养鸡场等其它畜禽养殖场的环境管理水平较低。

5对策及建议

5•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规模化养殖场在建设前应进行系统规划、合理布局,应保证养殖场与居民点、水源、旅游景点有一定的间距。要根据当地的消纳粪污能力及粪污处理水平,控制养殖规模,做到就地消纳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和污水。

5•2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养殖场建设环保审批制度、排污申报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工程执行“三同时”政策,即养殖场粪污处理工程应与主建筑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使用,对超标排放或严重污染环境的畜禽养殖场,要进行限期治理,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进行相应的检查和监测。

5•3研究开发粪污处理方法及技术

应对国内外的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处理方法进行研究,筛选投资少、节约能源、适用面广的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处理方法。

5•4合理进行资源配置,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粪便等废物经过适当处理,可成为肥料、饲料、燃料等资源,不仅可解决农村污染问题,而且可提高农村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规模化养殖范文篇6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探讨

养殖业中的养猪业是一种高收益产业,并且得到了社会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这一高收益产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在现今社会中的大多养猪场中,养殖技术还不够成熟、完善,缺少相关的科学依据,使得保育猪的生长发育受到了消极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导致幼猪死亡,这对养猪场的负责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发出科学的、合理的养殖技术对于养猪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1提高保育猪养殖的饲料管理水平

饲料管理是养殖保育猪过程中被极其重视的一个过程,特别是在养殖保育猪的时候,要科学的管理保育猪的饲料喂养。根据保育猪在生长发育、体重、年龄上的不同,要制定不同的喂养方案,并且要根据猪的发育情况进行喂养上的变化,科学合理的对其进行喂养。在换料方面上,也要根据猪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更换,第一次进行更换的时候,换掉其中25%,第二次进行更换的时候,换掉其中50%,最后一次进行更换的时候,换掉所有的饲料[1]。适当时间的换料会渐渐使保育猪习惯更换之后的饲料,能使保育猪更好的发育。在进行饲料管理时,也非常重视饲料的保存管理,饲料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要经常检查饲料是否出现变质问题,对存放饲料的槽也要进行清洁、消毒,避免保育猪感染病菌。此外,在用水方面上,要格外注意卫生,优质的水源能够使猪更好的吸收饲料。使用的水源除了要保证安全、卫生以外,也要保证猪的舒适程度,选取温水对其进行喂养,对猪的饲养、发育、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2]。对保育猪进行营养的补充时,适当的加入一点维生素,能更好的促进保育猪的生长发育。

2提高保育猪养殖的免疫管理水平

保育猪的患病情况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时间相关性,保育猪的发病高峰期在春季,并且时间相关性特征比较明显,此外还出现了地理相关性的特征。根据相关研究显示,2018年某地区养殖保育猪的过程中,发现了多例病例,保育猪的感染病情为二重感染,且会在同一地方流行传染开来。面对此类情况,在对保育猪养殖进行免疫管理时,要根据季节和地理的不同,对保育猪进行针对性免疫接种,保障保育猪的生长发育。各大规模化的养殖场在对保育猪进行免疫接种时,往往选用抗生素类的免疫制剂。主要药物分为了以下几类,分别为抗生素、消炎药物、免疫制剂等。养殖场对保育猪进行免疫预防时,主要采取抗生素结合消炎药的方式进行,提高了保育猪对病毒、细菌的抗感染能力。在免疫管理过程中,要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相关预防疾病知识的宣传,建立起他们的防病意义。

3提高保育猪猪舍的环境管理水平

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往往决定了保育猪的生长发育,所以,提供一个干净、卫生、安全的养殖环境对保育猪的生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关管理人员要定时对猪舍进行清洁打扫,定时对其进行消毒,利用保育猪放出猪舍的时间,管理人员可以利用高压水枪对保育猪休息的地方进行清洁,要保证每个地方都能够被水冲洗到。特别对于猪粪、饲料的清理,不能将猪粪误冲进饲料槽;另外,对猪舍内的各项设施进行质量上的检查,特别是带电装置,避免出现漏电的情况,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保证猪舍的窗户处于开放的状态;最后,对于猪舍内的温度要严格把控,适宜的温度对保育猪的生长尤为重要,温度的适宜能够促进猪的新陈代谢,以及对食物的吸收,所以要确保猪舍的温度处于一个适宜的状态下。

4保育猪养殖的分群管理

保育猪的年龄、体重、体质各不相同,要根据保育猪的这些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情况相同的保育猪分进同一猪舍,对于特殊的保育猪要考虑单独分舍。第一,保育猪的大小不同,就可能相互之前发生殴打、喊叫的情况,保育猪会因此产生不良情绪,不良的情绪会影响保育猪的生长发育,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分配。第二,保育猪的体重、体质不同,所进行的饲料量就不同,合理的分群,可以更好的进行饲料喂养的管理,避免保育猪出现营养过剩的情况[3]。最后,进行完分群之后,要隔日对其进行观察,观察保育猪之间是否出现不合群的问题。

5结语

规模化养殖场是现今社会养猪业内共同认可的,随着规模化的发展,使得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符合科学的问题。所以,养殖业内需要研发出一种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才能顺应规模化养殖场的发展,才能保证保育猪的健康生长,才能得到最大的收益,才能促进养猪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柱.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的养殖技术要点分析[J].兽医导刊,2016(16):234.

[2]连冬梅.浅谈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6(08):243.

规模化养殖范文篇7

1选择优质的蛋鸡品种

不同的蛋鸡品种生产性能不同,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饲料的要求也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饲养的优良鸡种。

2正确选择场址,合理建设圈舍

场址应选择地势高燥、平坦或稍有一定坡度,光照充足,排水好的地方建造。根据饲养蛋鸡的数量、机械化水平、饲料供应等具体情况确定场区面积,并为今后发展留有一定余地。同时场址周围无大型化工厂、矿厂或其他污染源,远离干线公路及村、镇居民点。保证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符合人饮用水的卫生标准或家禽饮用水水质标准。鸡场内采用3~4层钢丝鸡笼,每格饲养3~4只,净道与污道分开。鸡舍地面和墙壁应用耐酸碱的材料粉刷,便于经常清洗、消毒。建好的鸡舍内的温度、湿度环境应满足鸡不同阶段的需求。

3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3.1合理的光照制度

3.1.1育雏期:雏鸡采食量小,免疫密度高,抗应激能力弱。如果光照时间过短,采食时间相应缩短,体重较轻,弱雏增多;光照时间过长,虽延长采食时间,但鸡群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得不到充分休息,也影响生长发育,进而引起啄羽、啄肛、体质减弱。育雏前3天采用23~24小时光照,以后根据雏鸡体重和体质状况,灵活掌握递减速度,一般每周减3小时,直到自然光照或育成期的固定光照。

3.1.2育成期:育成期光照时间必须固定,不能随意延长或缩短。夏季光照太强,应遮挡窗户,避免引起啄癖;冬季光强太弱,应保证1~3W/m2。补光时一般采用25W白炽灯,灯泡间距3m,距地面2m即可。

3.1.3产蛋期:蛋鸡对光照刺激敏感,特别是产蛋前光照刺激。产蛋期光照时间要稳定,严格按时开、关灯,光照强度不能减弱,光照方式确定后不可随意改变。人工补充光照可采用天黑后补充、天亮前补充、天黑后和天亮前2次补充3种方式。

3.2保障最适宜的温度范围

生产实践表明,13~23℃是鸡产蛋的最适宜温度范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鸡的产蛋率和蛋壳质量产生影响,因此要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和冬季的防寒保暖工作。

3.3供给营养全面、质量好的饲料

蛋鸡必须摄入足够的营养,在保证自身需求的前提下才能将剩余的营养转化成鸡蛋,所以饲料的选择尤为关键。目前,养殖户大多用专业饲料生产厂家生产的预混料、浓缩料和全价饲料。由于不同厂家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工艺不同,所生产的饲料产品质量也不同,特别是由于原材料的添加和搅拌工序的影响,可能出现原料搅拌不均匀、微量添加原料分布不均、同批次产品成分差异较大的现象,饲喂后极有可能造成产蛋率的不稳定变化。在选用饲料时,尽可能选用生产能力高、企业规模大、产品质量稳定的品牌产品。采用自配粉料时,夏季和雨季储存粉料时间不能超过2天,冬、秋、春季贮料时间不能超过4天。

3.4科学的饲喂制度

3.4.1育雏期前3周每天喂5~6次,3~6周龄每天喂3~4次;每次喂料必须在料盘、料桶内吃完后再添加。育成鸡每天喂1次;喂料后立即匀料,喂完1小时后再匀1次。产蛋鸡原则上每天早晨、傍晚各喂1次,早晨1次最好在开灯后立即喂料;喂料后立即匀料,下午再匀1次料。

3.4.2依据体重、产蛋变化情况及鸡群淘汰数,每周定时调整喂料量;每周的料量调整不少于1次,每次调整不超过5g。限喂鸡群的日喂料量不能超过高峰耗料量。产蛋率达60%~70%时必须达到产蛋高峰耗料量。产蛋高峰时,进行试探性加料;36周后进行试探性减料。及时调整料桶(槽)高度,料桶(槽)底部与鸡背相平,既保证每只鸡都能吃到料,又避免料桶或料槽太低而沾满鸡粪。

3.5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换气

鸡的气体代谢旺盛,对有害气体极其敏感,每千克体重的耗氧量和二氧化碳的排量约为家畜的2倍。为防止有害气体的积累,保持空气清新,必须注意通风。在夏季舍内必须经常通气,最好安装风机进行人工通气。春秋季节可以打开南北窗子进行通风,冬季在中午利用南窗子或天窗进行通风。但要注意在通气时不能有贼风,更不能使舍内温度急剧下降,否则鸡容易感冒,影响产蛋率。

4合理使用药物

蛋鸡发病后需谨慎用药,禁用磺胺类、呋喃类、金霉素、丙酸睾丸素、氨茶碱等药物。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产品,如大青叶、板蓝根等,既不影响产蛋,又能起到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作用。

5加强卫生防疫

5.1传染病是养殖业的最大威胁,为预防控制禽类传染病的发生,应建立健全各种卫生防疫、免疫接种及消毒工作制度。责任到人,严格要求,认真执行。

5.2保持鸡舍内外的环境清洁卫生,勤打扫,勤消毒。定期清除粪便和垃圾,产蛋期每日清理;育雏、育成期可视情况每周清理2~3次。饮水器每天用消毒液浸泡冲洗1次,料桶每周消毒1次。转入笼养后若使用V形水槽供水的,必须每天认真擦洗消毒。

规模化养殖范文篇8

关键字:粪污资源化;养殖场;田东县;重要性

田东县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为了促进当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该地区大力推进畜禽生态养殖规模化建设,促进养殖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助推畜牧业绿色循环新路径,从而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致力于在2025年,全县规模养殖场生态养殖认证率达到90%以上,粪污处理设备配套率达到100%。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地区统筹工作路径,优化工作方法,加强利用粪污资源化技术,并且取得良好工作成效。

1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

根据笔者多年研究经验,发现当前农村中小型畜禽规模养殖场,要想实现畜牧业绿色发展,构建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对粪污处理进行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物处理,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打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从这一层面来讲,加大粪污资源化利用,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同时,田东县将粪污资源利用作为政策性标准,将其作为重点民生实事,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打造农村美、农民富、生态优的现代化乡村,突出农村产业新活力。其次,加大粪污资源化利用,可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畜禽养殖废弃物,如果不合理应用,将直接导致环境污染,使整个动物疫病大面积、大规模暴发,并且多种病害虫害可以人畜共患,直接影响公共社会卫生安全,阻碍畜牧业健康发展,而利用废物处理资源化技术,可以使得粪便中有机物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回收、可持续。

2常见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

常见的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人工堆肥,其二是沼气处理[1]。在人工堆肥过程中,主要利用微生物作用,对牲畜、家禽粪便中的有机物和矿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粪便进行腐殖化,以好氧堆肥为主,少数地区还会利用厌氧堆肥方式。在好氧堆肥中粪便养分成分更加稳定,同时可以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有利于作物吸收,通过相关技术对牲畜和家禽的粪便进行处理。主要经过:集中、脱水、消毒、除臭、堆肥、加入相应配方、搅拌、造粒、颗粒风干、过筛、包装等工艺[2]。严格控制好畜禽水分、时间、温度,并且注重生产工艺中臭气的排放,从而提升人工堆肥效果。沼气处理就是指利用厌氧发酵和相应配套工程技术,将养殖场的粪污作为处理对象,使得粪污排放达到相应标准,并且获得沼气、沼液和沼渣,将其作为化学原料应用于生活、生产、焚烧、供暖等工作中。同时也可以通过固液分离方式,在其中加入必要元素,将畜禽粪便制作成复合肥或者是液态肥。注重沼气原料收集,并且对发酵的杂物进行剔除,可以有效提高沼气的实际效应,最终提升其自身性能,实现粪污资源化的充分利用。

3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

为了探究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笔者以田东县为例,该县在进行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之前,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尤其是猪场和鸡场,成为田东县最大的污染源,并且经过相关技术人员的研究,发现该地区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因此被污染的水体,逐渐呈现富营养化状态,直接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田东县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利用全新的清洁工艺和生产方式,对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主要措施如下:

3.1设备应用

田东县利用固液分离机对粪便进行分离,该分离机相应参数为:电机功率7.5Kw、转鼓长度1800×450×300mm、重量260kg、转鼓速度2r/min、处理污水量10m3/h。经过该种固液分离机,粪渣经过分离后,拌入草糠充分搅拌,通过造粒,可以制成复合有机肥,加入菌种发酵,可以制成颗粒饲料,为鱼提供充分饵料,其次,也可以作为特种经济作物肥,改造土壤有机质含量。该种固液分离机含固率较小,并且圆筒滤网利用尼龙材质制成,处理量大,设备外壳利用不锈钢打造,耐腐蚀性较强,机头可以根据固态物质的不同要求调节干湿度,尤其适合对细小杂质分离,可以应用于鸭粪、鸡粪、牛粪、猪粪的粪便脱水处理中。

3.2粪污处理工艺

粪污处理工艺流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将养殖场粪便分离成液态粪污和固态粪污;②对于固态粪污,主要利用固态粪污自卸车,经过第三方畜禽养殖粪污集中处理之后,得到固体粪污;对于液态粪污,经过液体粪污运输车,在集中处理之后变为液体粪污,集中收集之后,放入搅拌池,搅拌之后送至固液分离平台,最终分离成固体干粪,之后与固态粪污中分离出的固体粪污相结合,共同运输到粪棚中;③将粪棚中的粪污,通过铲车运输到发酵车间,并且及时加入生物菌种,做好发酵时间控制、发酵水分控制、发酵温度控制,之后经过铲车运输到加工车间,通过粉碎、筛选、打包,制成成品;对于已经分离出来的液态粪污,经过集污池发酵,加入生物菌种,并做好温度和水分控制,直接倒入贮液池;④将固态成品施加在苗木基地和林木基地,通过就近利用方法,充分发挥肥料价值,同时也可以打造有机肥品牌,对该种肥料进行销售。对于液体粪污,可以将其运输到花卉苗木基地、林果基地和蔬菜大棚基地,将液态粪肥充分利用,从而实现粪污的资源化利用。经过以上无害化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将粪污变废为宝,降低环境污染量,同时液体部分经过厌氧发酵生成沼气,实现了资源化利用,固体部分及厌氧发酵残留的沼渣,经过发酵、堆肥处理,形成固态有机肥,经过稀释和发酵,可以灌溉果园、菜园和相应农田。由此可见该种粪污处理方法可以改善周围农田土壤结构,节约生产成本,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化学药剂和化学肥料的施加量,最终提升经济效益,切实构建了粪污消纳土地配套养殖技术,打造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生态体系,实现了农村地区畜牧业、养殖业的零排放和零污染,改善周围生态环境,对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田东县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工作展望

从上文中可以发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3]。因此在今后工作中,相关技术人员和农业部门应该大力推进粪污处理设施化、全量化利用,规模养殖场要按照农业农村部相应规定,配套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和消纳场地,夯实全量化利用基础。重点改进节水设备,建设雨污分流、暗沟布设的污水收集系统和漏缝地板、自动刮粪板等清粪设施,配备固液分离机等设备,提高规模养殖场的设施化、标准化水平,完善与养殖规模相配套的集粪池或沼气池,配备充足的消纳场地,以沼气池为纽带,推广“猪(牛、羊)一沼一果(草、林、菜)”等生态循环模式,促进粪肥还田、还果、还林等综合利用。其次,应该积极培育“第三方畜禽粪污利用实体”,比如建设一批畜禽粪污还田利用的经纪公司(合作社)和经纪人,增强县域有机肥生产加工企业利用畜禽粪污综合能力,为养殖户和种植户开展粪污还田利用服务,实现粮食(经济)作物种植与畜禽养殖有机结合,并按照受益者付费原则,推动建立互利双贏的“谁污染、谁付费,谁受益、谁付费”制度,推动形成生态产业化格局。引导现有三家有机肥厂做大做强,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增加农户畜禽粪污利用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培训力度,县农业农村局要及时组织县乡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养殖业主等进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专题培训、现场观摩学习,提高认识和技术指导能力。建立技术指导团队,加强对畜禽生态养殖、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全过程的技术指导,重点指导规模养殖场按照广西畜禽生态养殖技术规范进行建设及生产,大力推广生猪“异位发酵床”养殖模式,实现养殖“零排放”。同时,还要加大畜禽粪污有机肥还田、还果、还林等综合利用的指导,促进农牧循环发展,建立县乡两级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工作领导、协调和指挥,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工作合力,强化责任落实,有力推进田东县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成立田东县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和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兽医师要逐级落实工作责任,重点扶持获得2021年度自治区级生态养殖星级认证的规模养殖场与生态养殖技术示范主体,把生态养殖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作为养殖企业申报项目立项支持和评估考核的首要条件,对获得生态养殖场认证、粪污处理设施配套达标、粪污处理效果好的规模养殖场优先安排支持。在“三品一标”种植业农产品认证登记中,贯彻落实肥料使用准则,引导推进种植业主使用有机肥,形成全县普及使用有机肥良好氛围,弘扬良好农耕文化,不定期派出工作组,对各乡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各乡镇有序推进生态养殖认证、规模养殖场设施设备配套建设与运转情况、粪肥还田等工作。各乡镇也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及实施措施,对辖区内养殖企业及规模养殖场加强检查指导,确保专项工作质量和效率。

5结语

综上所述,加大粪污资源化利用,可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突出农村产业发展新活力。因此在今后工作中,相关畜牧站和指导人员应该对各乡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规模养殖场设施设备配套建设与运转情况,提升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最终构建农村地区生态产业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朱赫,郭光成,胡海彦.基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的探讨及对策思考分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6):257.

[2]吴海船,张玉才,樊永顺,等.努力搞好郓城县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J].山东畜牧兽医,2019,40(12):3.

规模化养殖范文篇9

1做好饲养工作

1.1保证喂养工作

保育猪的科学饲养是保育猪饲养工作的基础,相关技术人员要根据养殖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保育猪的饲料。同时,还要保证饲料的质量,饲料变质或发霉会导致保育猪出现腹泻、肠胃功能紊乱、食欲不振等,严重的还会伤害保育猪的免疫系统,直接导致其死亡。因此,对于饲料的采购、储藏及喂养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饲养人员要定期对仓库内的饲料进行检查,避免饲料出现变质。

1.2保证饲料营养

要提升保育猪的整体质量,就要保证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全面均衡,对于饲料的搭配也要进行科学规划。饲养人员可以根据保育猪不同的生长情况,来配兑不同成分的饲料,例如:对于消化不良的保育猪,可以在饲料中加入一些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来改善保育猪的肠胃功能。同时,科学的饲料配比还能增强保育猪的免疫能力,保证保育猪营养充分,进而达到增加保育猪体重的目的。

1.3保证猪群健康饮水

科学饮水是饲养保育猪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也是保育猪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饮水量不足将影响保育猪的进食,使保育猪的生长速度变慢。对于幼仔猪,最好让其饮用温开水,在保育猪进入猪舍的前3天,每天的饮水量不能超过1kg,从第4天开始再逐步增加。当保育猪达到10kg左右时,每日的喂水量可以达到2kg左右。为防止保育猪的应激反应,还可以在水中加入布能粉(主要成分:布他磷、复合维生素、复合氨基酸),降低发病几率。

1.4注意猪群的调教工作

对于刚进入到猪场的保育猪来说,其对环境、饮食作息、排泄等环节都比较陌生。因此,养殖人员要对保育猪进行引导和调教,使保育猪逐渐适应新环境,并形成生活习惯。还要对保育猪进行分区饮食和排泄的调教,可以在清理圈舍时,只清除休息区的排泄物,这样可以使保育猪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形成定点排便的习惯。

2做好猪群管理工作

2.1保证圈舍环境卫生

在规模化的猪场中,猪群的养殖密度较大,因此对于圈舍卫生的管理工作,必须加以重视。不仅要保证保育猪群的大环境有良好的通风,圈舍小环境的保温和通风工作也要按时进行。保育猪入舍之前,最好将圈舍温度保持在26~28℃,并随着保育猪的入舍时间增长,逐步进行降温;当温度达到20℃时,进行圈舍密封管理。

2.2进行分群管理

分群管理是将一定数量的仔猪放入同一个圈舍进行养殖,随着仔猪的生长,再根据体积大小、生长情况进行分群管理。除此之外,还要对圈舍内保育猪的数量进行科学调整,圈舍内保育猪数量过多,会增加猪疾病的发病几率;圈舍内保育猪数量太少,则会影响规模化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每个圈舍保育猪控制在24头以内为较适合的分群数量,还要根据温度进行实际调整。

2.3保证防疫工作

对于保育猪群的管理,最为重要的就是疾病的防控。严格控制对各类疾病的传入和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力度。对保育猪进行疫苗接种,并实时监控,如果有保育猪发生患病的现象,要及时将其隔离,以免传染给其他保育猪。在管理保育猪的日常工作中,还可以利用维生素、消炎药等,对保育猪的免疫系统进行防护。在保育猪出现感冒之类的病症时,请专业医疗人员对其进行整体治疗,将疾病的治疗时间缩到最短,才能保证治疗效果。另外,保育猪圈舍内部也要定期进行消毒,做到万无一失。

2.4进行猪群保健工作

非洲猪瘟问题一直都是困扰养殖业的一大难题,并且保育猪的抵抗力低于其他饲养阶段的猪群,因此,一旦保育猪患上非洲猪瘟,对规模化猪场将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养殖人员可以运用药物保健的手段,有效增强保育猪的抵抗力,将非洲猪瘟发病几率降到最低,并且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地区,使用不同的药物来进行保健。

3小结

规模化养殖范文篇10

关键词:规模化畜牧养殖;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第一支柱,在农业经济中,畜牧养殖业的比重较大,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所需要的畜牧养殖的质量越来越高,而且规模化畜牧养殖中有有很多的废弃物产生,有的还是有害物质,会直接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严重阻碍我国生态经济的发展,也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因此规模化畜牧养殖专业户要充分认识到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1影响

1.1土壤污染。因为规模化畜牧养殖大都存在在农村或郊区,且大部分养殖户经常以堆肥的形式处理少量的动物废弃物,但是规模化养殖产生的动物废弃物非常多,一些养殖户直接通过堆肥的方式进行简单的处理,但是大量的动物粪便会改变土壤中元素的比例,直接影响土壤的肥力、酸碱度等,如动物粪便中存在的大量的氮、磷等化学物质会发生化学反应使土地的肥力下降,使土壤盐碱度失衡,也会对规模化畜牧养殖埋下隐患。而且大量动物废弃物简单堆肥也会为病菌提供大量的滋生空间,极大增加农作物、动物感染病菌的可能性,使农作物、动物的产量、品质下降,而且一旦人们误食有害农作物、动物,还会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1]。1.2水体污染。为确保动物的养殖环境,使动物能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下生长,养殖场会对养殖环境进行定期的打扫和整理,而有一些养殖中的废弃物会随着水流直接排入河流中,直接对河流造成严重的污染。因为大多养殖废弃物中含有的氮磷钾等有机元素会激发河流中藻类的生长,形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一旦水中的藻类极大增加,会降低水中的含氧量,使水中的生物受到威胁,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而且水质遭到破坏,还需要大量的成本对水污染进行整治[2]。1.3空气污染。规模化养殖场因为动物的粪便、尿液等而会散发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而养殖户不能恰当的处理动物的排泄物,也不能对动物尸体进行及时的处理,使其腐烂变质,进而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这样恶臭的散发会直接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严重的可能使人们过敏或中毒,对人们的人身健康安全造成威胁。因为规模化畜牧养殖所产生的气体大都含氮、硫等有毒元素,不但会损伤人们的呼吸道,还会造成酸雨,打破周围环境的酸碱平衡。

2对策

2.1强化养殖中污染监督和管理。大部分规模化畜牧养殖户对其养殖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不重视,不能意识到不规范的养殖行为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因此,政府的相关部门要采取高强度的污染监督,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检查力度,使规模化畜牧养殖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派遣专业人员对规模化养殖户进行指导,有效降低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政府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鼓励群众积极发挥自己的监督权力,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极大提高污染监督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此外,规模化畜牧养殖也要建立符合自身条件的防污治污的规则,并做好规章制度的宣传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降低污染的意识,使规模化畜牧养殖中污染监督力度和管理力度提高,有效降低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3]。2.2调整和优化地区畜禽养殖。为降低生产成本,大部分规模化畜牧养殖处在经济水平比较低的内陆城市郊区,但是不能随意地对生态环境进行污染,严重的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为转变这一现状,养殖户科学调整养殖场地,根据实际养殖需求和养殖环境选择最为合适的养殖模式。如果规模化畜牧养殖点处于大城市周边,要建立集中地处理站点,对规模化畜牧养殖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快捷、安全的处理。如果规模化畜牧养殖点处于河流周边,政府要严禁养殖场直接将废物排出到厂外或者河流中。规模化畜牧养殖场还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及养殖需求完善处理流程和设备,使养殖流程更加顺畅、规范。此外,还要以自然循环的原则推动畜牧一体化,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极大提高能源转化的效率,推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2.3强化粪便无害化处理。在规模化畜牧养殖中,动物的粪便是主要的废弃物之一。首先,养殖户要恰当合理的处理动物的粪便,动物每日产生的排泄物要进行合理地消毒,做好养殖场的消毒工作,因为消毒是抑制病菌生长的好办法,通过消毒液可使很大一部分致病微生物失去活性。但消毒液不能滥用,因为它会刺激动物的眼睛和皮肤,如果吸入,还会对动物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饮用水如果不能正确消毒,这些水易损坏动物的消化系统。而且长期依赖消毒物品,也会降低环境的自净能力。不同的地方使用的消毒方法不同,使用的消毒药物也不同,具体的实施应该经过严格的检测,做出合理的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其次,合理用药,对于动物的生活情况养殖场应该整理一份详尽的档案,以便在动物患病时,对其作出合理的疾病诊断,并根据生病情况,选择治疗方案和用药,尽量选择见效快的药物以免药物残留在体内太多,但也不能着急停药,确保病好后再停止用药,经常打扫并且也要经常打扫棚舍,将动物的粪便收集到固定的地点并进行消毒后再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成为能提高土壤肥力的肥料,还能使粪便处理问题迎刃而解。最后,还可利用发酵产生的气体建设沼气池,使其变废为宝,充分地发挥出其价值,强化粪便无害化处理,能解决规模化畜牧养殖中一部分的环境污染问题,推动规模化畜牧养殖的发展和进步[4]。

3结束语

规模化畜牧养殖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能为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但是因为规模化畜牧养殖产生的废物、废液、废气等不能得到有效、合理的处理,使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养殖户要充分认识到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的管理办法,以恰当的方式处理废物、废液、废气,减少规模化畜牧养殖的污染,提高生产效率,构建绿色无污染的规模化养殖体系。

参考文献

[1]冯天忠.畜牧养殖中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8):229,243.

[2]余祯彥.论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甘肃畜牧兽医,2016,46(23):17,20.

[3]武振江.畜牧养殖过程中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山东畜牧兽医,2018,39(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