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土地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10-02 16:09:50

加强土地管理

加强土地管理范文篇1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简要传达全市土地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并就下阶段我镇制止违法占地、非法抢建、滥建、乱建行为,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全市土地管理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年月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在召开全市土地管理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市五套班子有关领导、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各镇、街道党委书记和分管企业、村建、土地管理工作领导、土地所、村建办负责人。会议的主要目的:一是动员全市上下立即行为,严肃查处非法抢建、滥建、乱建行为,有效保护土地资源;二是部署下阶段土地管理工作。会议印发了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土地管理工作的决定》及九份规范土地管理工作的配套文件。会上,国土局丁尚光局长宣读了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土地管理工作的决定》,介绍了规范土地管理相关配套文件的主要内容;市政府副市长吴清滨就如何抓好十份文件的贯彻执行进行部署;市长杨益民对制止非法抢建、滥建、乱建行为,规范土地管理工作作重要讲话,强调三点意见:一是指出我市土地工作存在着违法占地、非法抢建、滥建成风;违规圈占土地现象比较普遍;征地补偿标准不平衡,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到了非下决心整治不可的地步。二是市委、市政府对土地问题历来十分关注,十分重视,各级各部门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从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与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三是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领导、强化宣传教育,迅速行动、雷厉风行、立说立行地抓好制止非法抢建、滥建、乱建行为和规范土地管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我镇下阶段全面加强土地管理工作意见

1、关于严肃制止违法占地、非法抢建、滥建、乱建工作

一段时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制止违法占地、非法抢建、滥建、乱建工作高度重视,召开市委常委会对工作进行研究,下发《关于严肃整治非法抢建行为的紧急通知》,出台六条决定,市政府也制订出台了《市土地执法监察办法(试行)》,对制止违法占地、非法抢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市委、市政府的《紧急通知》(委办明电[]55号)和《市土地执法监察办法(试行)》明确:各镇、街道辖区内发现一起非法抢建、乱建行为,且未得到有效制止的,要在全市通报批评。发现三起非法抢建、乱建行为,且未得到有效制止的,下村干部调至人才交流中心另行安排工作,镇、街道党政相关领导立即予以免职。村干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由所在镇人民政府追究责任。前几天,市政府牵头在陈埭镇、池店镇组织了两次强制拆除行动,在全市掀起了整治非法抢建之风的高潮。我镇党委、政府积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及早行动,在农历大年之前组建了镇土地巡查中队,不分节假日地全镇巡查,对全镇违法占地、非法抢建、滥建、乱建行为进行制止和查处,并在元月日和月16、17日组织了二次大规模的强制拆除行动,有力地狠刹了违法占地、非法抢建之风。但是,制止违法占地、非法抢建是一项长期的艰巨性工作,今天会议后,我镇还将组织几次大规模的强制拆除行动。全镇上下一定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日常的动态巡查,把违法占地、非法抢建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务必把乱建、滥建、抢建之风刹下去。

2、关于闲置土地清理工作

闲置土地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的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其土地认定为闲置土地。闲置土地清理工作计划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即从月25日开始至月25日前结束,具体分三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月25日至3月30日,时间5日。主要工作是成立市闲置土地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召开会议部署闲置土地清理工作。二是清查阶段,月30日至4月30日,时间30日。包括自查和抽查工作,自查工作由各镇、街道和市直各相关部门组织,对闲置土地情况进行全面清理,逐宗(块)造册登记,并提交市国土资源局核查定性,逐宗提出处理意见。抽查工作由市闲置土地清理办公室以市域主干道路两侧和重要地段为重点,对各镇(街道)、各部门清理情况进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三是处理阶段,月1日至月25日,时间55日。市政府将对清理出来的闲置土地逐一依照《市闲置土地处理暂行办法》作出处理。

3、关于存量建设用地清理工作

存量建设用地的含义较广,在本次清理活动中,特指1999年新的《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经省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与土地征用的,但未办结供地审批手续的项目用地。包括三种类型的用地:一是未申报供地材料的;二是已申报供地审批材料、但未取得用地批文的;三是已取得用地批文、未缴纳土地有偿出让金和用地规费的。

存量建设用地清理工作时间要求紧迫。目前,农用地转用和征用(用地报批)实行网上报批,月底前,供地率如达不到70%,网上报批的链条将自动断线,省国土资源厅将不能受理我市的用地报件。根据国土部门的统计,1999年以来,我市共报批78个批次的项目用地,总用地面积25408亩,已办理供地审批183宗,面积9223亩,全市供地率仅为36.3%。我镇也尚有6个项目用地未办结供地手续。目前工作的关键是尽快提升供地率,尽早恢复网上报批链条,尽量减少时间损失。镇直有关部门会后要立即逐一清理,限期办结。全市的清理工作分为三个阶段,时间三个月,与闲置土地清理工作同步进行。第一阶段为自查自纠阶段,月25日至月25日,时间30日。由镇、街道和主管部门(镇、街道负责企业项目用地,主管部门负责公共项目用地和储备用地),对照《市批次用地统计表》,逐一组织自查,未办理供地手续的,统一下发由市国土资源局印制的《责令限期办结供地审批通知书》。存在违法占地行为的,下发《约谈通知书》,责令项目业主限期办结供地手续。第二阶段为全面督查阶段,月25日至月15日,时间50日。将由国土资源局牵头,监察、经济、规划、环保等部门抽调人员参加,组成检查组,对照《市批次用地统计表》,逐一组织督查,未办结供地审批的,如属工业项目用地的,由国土资源局约谈项目业主;同时,由政府办牵头,经济、规划、国土等部门参与,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集中办理第一阶段申报供地项目,依法完善用地手续。第三阶段为总结验收阶段,月15日至月25日,时间10日。由有关部门继续办理项目用地供地申报手续。同时,由国土资源局牵头,汇总前两个阶段检查情况,并以市政府名义组织全市通报。

在具体工作中,市政府把握四个方面的政策:一是在自查自纠阶段申报供地审批材料的,土地出让金按《市年基准地价》规定的标准收取。对存在违法用地行为的,可依法从轻处罚;二是在全面督查阶段申报供地审批材料的,土地出让金按《市年基准地价》规定的上限收取。对存在违法用地行为的,依法从严、从重处罚;三是在总结验收阶段结束后仍未申报供地审批材料的,参照闲置土地的处理办法处理;是集中清理阶段结束后,工业项目用地供地率仍达不到80%的镇(街道),市政府将暂停受理该镇(街道)新的用地报件,直至存量建设用地明显消化,供地率超过80%为止;集中清理阶段结束后,仍未办理供地手续的工业项目用地和公共项目用地,其项目业主或项目主管部门要向市政府作出书面说明。无正当理由的,市政府将上报省政府取消该项目的用地批文。

闲置土地清理和存量建设用地清理两项工作结合进行,统筹推进。

4、关于土地征收工作

征地工作难度很大,镇、村征地任务都很繁重,反映也比较强烈。为破解征地难题,市政府在认真吸纳各镇对征地工作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市土地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办法》对当前征地工作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特别是征地主体和实施主体的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市国土资源局委托,具体负责做好土地征收过程中的相关工作,具体负责协调处理本辖区内征收土地过程中的调查核实、补偿实施、场地保护和清理、矛盾调处等工作。征地工作必须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单位组织实施,坚决杜绝土地私下买卖行为。关于征地补偿标准不平衡问题,市政府已按照全国的统一部署,委托制定《市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经法定程序研究通过后,将尽快实施。

当前,我镇各项征地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其中补偿标准已经市、镇政府确认的,仍然有效。各村要按原定标准、原定要求,继续组织实施。重点要加快市人大会确定的86个重点在建项目和56个预备重点项目以及镇党政研究确定的重要项目的征地工作,确保不影响项目建设。

5、关于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工作

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重点是对土地报批制度的改革,全面推行项目用地预审工作制度。为提高项目选址的科学性,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市政府建立项目用地预审工作制度,强化项目审查管理,成立市项目用地预审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经济、国土、规划建设、环保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全面推行项目用地预审工作制度,根据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按照轻重缓急,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建设用地。优先保证省以上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优先保证外资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和其它符合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用地,将有限的土地资源用于高标准投入和高效益产出的项目。今后,全市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用地,必须先经市项目用地预审领导小组审核,并由市国土资源局或受国土资源局委托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统一组织土地征收。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程序:①建设项目用地由所在镇(街道)、工业园区申报,将用地四至、界址点坐标成果表、地形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有关材料报市国土资源局;②市国土资源局代市政府受理后,以市项目用地预审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义,转交市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与房产管理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按各自职能提出初审意见,各相关部门必须在5具工作日内将初审意见报市项目用地预审领导小组办公室;③市项目用地预审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相关部门初审意见汇总后,报市项目用地预审领导小组审核批准或决定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④经项目用地预审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确定后,移送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进入下一个审批流程。未经上述程序报审的项目用地,规划部门不予选址、经济部门不予立项、国土部门不予组织土地征收和用地报批。

6、关于征地历史遗留问题协调处理工作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镇仍有较多征地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群众对此反应比较强烈,经常影响到正常土地工作的开展,个别问题甚至引发群体事件。这些问题有的通过努力可以妥善解决,有的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解决。为妥善解决征地历史遗留问题,市政府建立了征地历史遗留问题协调处理工作机制,按照“谁承诺、谁负责”的原则,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情况,分门别类、区别对待、分级负责。具体分为市区征地历史遗留问题、各镇(街道)征地历史遗留问题、公路建设征地补偿问题、公路拆迁安置指标问题、原镇级园区征地遗留问题以及1998年以前各镇批准的民房用地指标问题等六大类。解决这些问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实行个案研究逐步处理。

加强土地管理范文篇2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的有效途径。但是,在目前小城镇建设中,一些地方存在着布局过于分散、土地利用粗放、违法使用土地、损害农民合法权益等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现对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促进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各地在小城镇建设中,要认真贯彻“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精神,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到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建制镇、村镇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建制镇和村镇规划的建设用地总规模要严格控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内。尚未完成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要加快编制。如果规划确需调整,必须经过法定程序。调整的规划批准后,仍必须按规划管地用地。

对已经完成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优先分配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县域范围内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要重点向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倾斜。

二、立足存量,内涵挖潜,促进小城镇建设集约用地

小城镇建设用地必须立足于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用地指标主要通过农村居民点向中心村和集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和村庄整理等途径解决,做到在小城镇建设中镇域或县域范围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

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已经依法批准的试点小城镇,可以给予一定数量的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周转指标,用于实施建新拆旧,促进建设用地的集中。周转指标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单列,坚持“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台帐管理,统计单列,年度检查,到期归还”。

要鼓励农民进镇购房或按规划集中建房,节约的宅基地指标可用作小城镇发展的建设用地指标。对于集中建房或进镇购房农户的原宅基地复耕或依法转让的,可视同履行占补平衡义务。要从严控制分散建房,严禁以小城镇建设为名建“路边店”。凡是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或已确定撤并的村庄不得再增加新的建设用地。

三、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配置小城镇建设用地

各地要大力推进土地的有偿使用,集聚小城镇建设资金。小城镇国有建设用地,除法律规定可以划拨方式提供外,都应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供地。对经营性用地要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方式配置,凡可竞价的,要一律以招标、拍卖方式供应。经济欠发达地区也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对经营性用地实行有偿使用,积极推广小宗地招标、拍卖出让土地的经验。

要加强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对已经列入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必须纳入城市用地统一管理、统一转用、统一开发、统一供应;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小城镇集体建设用地,也要统一规划、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建单门独院住宅,提倡建单元楼。对已合法取得的集体建设用地的调整、改造,要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占用农民集体的土地必须真正做到依法补偿。不得人为压低补偿费用。

四、积极参与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土地管理范文篇3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管理,防止乱占滥用土地尤其是耕地建房、建猪场等现象发生,促进农村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和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的意见》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强我县农村土地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严格控制村镇建设用地规模

(一)实行规划管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选址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城市建设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地上建筑物建设必须按批准的规划要求实施。农民建房应当与旧村改造、土地整理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用地。各乡镇要采取严格有效的措施,积极引导农民建房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同时,积极配合规划建设部门科学合理地编制好新农村建设详细规划,在农民申报宅基地时严格依照详细规划进行规划选址,逐步消灭“空心村”,按照城镇化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农民建猪场必须严格按照划定的禁养区、控养区、可养区范围建设,并按“一头一平方米”的标准审批。确需使用农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占用耕地的,必须落实占补平衡措施。县城规划区内的农民建房管理依照干府办字[2007]35号规定执行。

(二)实行指标管理。农民新建住宅应优先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和未利用地,凡村内有空闲宅基地未利用的,不得批准新增建设用地。并将农民建房用地纳入年度用地指标管理,县国土资源局根据市下达的农民建房计划指标,经批准后由县人民政府分解下达到各乡镇。各乡镇必须严格按下达的计划指标审核农民建房。县国土资源局要加强对各乡镇农民建房占用计划指标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凡超占指标的农民建房新增建设用地一律不得上报县人民政府审批。

二、严格依法按程序审批农民建房

(一)把握农民建房申请条件。坚决贯彻农民建房“一户一宅”即农村居民一户只能申请一处符合《江西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面积标准的宅基地,严禁“一户多宅”,禁止城镇居民购买或租用农村集体土地建房。农民建房申请,必须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条件。

(二)规范农民建房审批程序。农民建房的审批,必须在完成村庄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没有进行规划的村庄必须先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其农民建房申请才能受理。使用村内原有建设用地的,由村申报、乡(镇)审核,批次报县政府批准后,由乡(镇)国土资源所逐宗落实到户;占用农用地的,应当按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四十五条的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经依法批准后,由乡(镇)国土资源所逐宗落实到户。

宅基地审批应坚持实施“三到场”。接到宅基地用地申请后,乡(镇)国土资源所要组织人员到实地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和地类等。宅基地经依法批准后,要到实地丈量批放宅基地,明确建设时间并受理农民宅基地登记申请。村民住宅建成后,要到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符合规定的方可办理土地登记,发放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

(三)明确农民建房时限和收费标准。(1)农民建房审批时限:村民向村民小组提出用地申请,经村委会讨论通过后,由村代办员统一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国土、规划窗口。乡镇国土所、规划站受理后,须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派员现场勘查。经现场勘查,符合建房条件的,建房申请户向乡镇国土所、规划站提交相关申报材料。乡镇国土所、规划站受理农户建房申报材料后,须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并上报县国土局、规划建设局审核。县规划建设局自收到申报材料后,须在10个工作日内向建房户下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县国土局须在规划建设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10个工作日内向建房户下发《建设用地批准书》,建房户得到《建设用地批准书》后方查动工兴建。对于由于各种原因不予批准的建房户,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告知。(2)农民建房审批收费标准。国土部门《土地证》工本费,普通本5/本,特制本20/本。建设部门《房屋所有权登记证书》工本费10/本。规划区内农民建房收费依照干府办字[2007]35号规定执行。

三、严格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一)实行耕地保护责任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每年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各乡镇人民政府必须对本行政区域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以及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负总责。在新增建设用地中,要尽量使用坡地、荒地等未利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即使需少量占用耕地的,也要坚持占一补一,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要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五不准”制度,严禁占用基本农田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挖塘养鱼、畜禽养殖以及通道绿化。

加强土地管理范文篇4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的有效途径。但是,在目前小城镇建设中,一些地方存在着布局过于分散、土地利用粗放、违法使用土地、损害农民合法权益等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现对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促进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各地在小城镇建设中,要认真贯彻“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精神,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到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建制镇、村镇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建制镇和村镇规划的建设用地总规模要严格控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内。尚未完成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要加快编制。如果规划确需调整,必须经过法定程序。调整的规划批准后,仍必须按规划管地用地。

对已经完成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优先分配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县域范围内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要重点向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倾斜。

二、立足存量,内涵挖潜,促进小城镇建设集约用地

小城镇建设用地必须立足于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用地指标主要通过农村居民点向中心村和集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和村庄整理等途径解决,做到在小城镇建设中镇域或县域范围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

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已经依法批准的试点小城镇,可以给予一定数量的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周转指标,用于实施建新拆旧,促进建设用地的集中。周转指标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单列,坚持“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台帐管理,统计单列,年度检查,到期归还”。

要鼓励农民进镇购房或按规划集中建房,节约的宅基地指标可用作小城镇发展的建设用地指标。对于集中建房或进镇购房农户的原宅基地复耕或依法转让的,可视同履行占补平衡义务。要从严控制分散建房,严禁以小城镇建设为名建“路边店”。凡是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或已确定撤并的村庄不得再增加新的建设用地。

三、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配置小城镇建设用地

各地要大力推进土地的有偿使用,集聚小城镇建设资金。小城镇国有建设用地,除法律规定可以划拨方式提供外,都应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供地。对经营性用地要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方式配置,凡可竞价的,要一律以招标、拍卖方式供应。经济欠发达地区也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对经营性用地实行有偿使用,积极推广小宗地招标、拍卖出让土地的经验。

要加强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对已经列入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必须纳入城市用地统一管理、统一转用、统一开发、统一供应;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小城镇集体建设用地,也要统一规划、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建单门独院住宅,提倡建单元楼。对已合法取得的集体建设用地的调整、改造,要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占用农民集体的土地必须真正做到依法补偿。不得人为压低补偿费用。

加强土地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新时期;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1新时期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概述

1.1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以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支撑,在实践工作中掌握信息化技术,从而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在进行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信息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建设工作的关键内容。地理信息技术指的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种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空间抽象概括。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采用GIS技术,依靠最先进的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实现了输入、存储、检测、显示以及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够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和质量[1]。1.2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土地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性资源,能否得到合理的利用,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意义:(1)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改善了传统土地管理工作中任务繁杂、不易总结的缺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管理工作效率。(2)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的与其他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土地管理系统,为土地规划、开发、利用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大大提高了土地管理质量。通过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改善传统土地管理中的不足,有效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土地管理现代化发展。

2新时期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发展,但在实际建设工作中管理人员水平、信息化认识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影响了土地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首先,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低、管理经验不足,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把握不到位,导致管理工作中存在各种技术缺陷,使得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忽略对管理队伍的建设,限制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推进。其次,管理人员对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仅仅局限于表面,信息化管理不够深入。最后,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信息化土地管理没有制度约束,在管理工作中缺乏标准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土地管理的效率和质量[2]。

3加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新时期,要实现土地管理信息化,提高土地管理效率和质量,就必须针对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加强和完善。3.1加强土地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总体规划。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土地管理信息化系统规划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着土地管理信息化的效率和质量。因此,要加强土地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规划,明确土地资源管理目标,对土地资源利用进行有效的规划,使每个管理工作环节都能够有明确的分工。加强土地规划系统化要充分调动土地资源管理部门中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协调各个部门作用,发挥集体作用,实现土地管理目标,提高土地管理信息化效率。通过加强土地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坚实基础,推动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3]。3.2加强信息化土地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新时期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是土地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充分,土地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不能更好的进行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因此,要加强土地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首先,针对现有的土地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等问题,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要做好专业人才的招聘,制定科学的招聘标准,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主要是针对目前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等问题。其次,要加强现代科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让每个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深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程度,充分认识到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再次,要加强管理层建设,可以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和选拔,将具备较强信息技术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人才作为管理层进行培养。最后,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和培训机制,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只有将信息化土地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完善,才能更好地开展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才能有效提高土地管理效率和质量。3.3建立健全土地管理信息化制度。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健全的土地管理信息化制度,能够约束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行为,使土地管理工作规范化,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要建立健全信息化土地管理制度,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完善:(1)完善土地管理信息化责任制度。在进行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将每个管理人员自身管理职责明确到位,这样不仅能够规范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而且在发生管理问题时,能够及时找到相关负责人对问题进行解决。(2)完善土地管理信息化技术管理制度。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将技术纳入到制度范围内,加强技术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实现技术与制度的紧密结合,提升土地管理信息化效率。(3)完善土地管理信息化规章制度。主要是针对目前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计算机软件运用凌乱的问题,通过完善土地管理信息化规章制度,使计算机软件应用合理化,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法律依据,减少外界因素对管理工作的影响。通过建立健全土地管理信息化制度,杜绝侥幸心理的存在,减少不切实际的管理行为,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4]。3.4加强土地管理信息化安全管理。新时期,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应用在各个领域的管理工作中,在给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因此要加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将安全管理完善起来。在信息化管理中,数据库数据信息被盗取、信息泄露、黑客攻击这些常见的安全危害,只有加强信息化管理安全管理,才能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的许多信息和数据,与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息息相关,一旦在管理过程中发生数据信息的泄露和被盗取,会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加强信息化土地管理安全管理有两个途径:(1)加强信息化土地管理中防御系统的建设。在进行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开发和引进先进的防御系统技术,为信息化土地管理提供安全保障,防止外界因素对数据信息的盗取和损害,提高土地管理信息化质量。(2)加强土地管理信息化监督管理机制建设。在进行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要将监督管理技术融入进去,对土地资源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这样即使发生安全问题,管理人员也能及时发现,并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做出应对,保护数据信息的安全。通过加强土地管理信息化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隐患,为信息化土地管理的安全性提供保障。3.5结合土地管理实际,分步进行信息化建设。由于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等特点,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可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因地制宜,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信息化建设。首先,由于各地区经济水平、技术水平及基础数据质量等存在较大差异,且土地管理的实际需求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信息化建设梳理实际情况尤为重要。其次,分步进行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在统一规划指导下,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建设。一方面,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从空间上分步实施,空间上分步实施,选择几个经济条件、技术力量较好的地区进行试点建设,通过对实际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和完善,将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广。另一方面,从时间上分步实施,根据难易程度,对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最终实现土地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通过结合实际、分步实施,可有序推进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进度,有效提高土地管理效率和质量。

4结语

土地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资源,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土地管理信息化作为新时期土地管理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汤春花.论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J].建筑建材装饰,2017(17):217.

[2]柳桂杰.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讨[J].河南科技月刊,2014(9):201.

[3]于曰德.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讨[J].经济管理(文摘版):158.

加强土地管理范文篇6

今天召开的土地管理工作会议非常重要,因为土地管理工作是一件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2003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和措施,把土地和信贷作为两个“闸门”来抓,在严格控制信贷资金规模的同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大力加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清理各类开发区,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去年4月下旬,国务院作出了暂停农用地转用审批半年的决定;10月2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简称28号文件。10月28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电视电话会议,总理作了重要讲话。随后,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并组成8个抽查验收组,对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多个市、县进行了实地抽查,针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有关地区进行了整顿,并处分了相关的责任人员。可以说,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对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28号文件精神,蓟县县委、县政府把土地管理工作摆上了突出位置,振清书记对土地管理工作非常重视,相继就严格土地管理、经营性土地实行招拍挂、矿产资源保护等问题作出了重要批示,提出了明确要求,并责令有关部门立即进行了坚决治理整顿。县政府及时召开了第27次常务会议,几位县政府领导和政府主要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一起,集中学习了国务院28号文件精神,就一些重点内容进行了研究讨论,同时结合我县实际,认真查找了当前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下步工作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安排部署。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这么大规模、这样宽范围的土地管理工作会议,充分说明了对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刚才,金生同志对我县前段的土地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对下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就迎接国家“两部委”的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三个乡镇作了表态发言,讲的都很好。一会儿,振清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希望各部门、各乡镇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严格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土地问题始终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严格土地管理,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维护当前改革发展稳定良好局面的当务之急。

第一,缓解或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要求我们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我国耕地资源稀缺,在不到世界10%的耕地上,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我国面临的人地矛盾是世界上最尖锐、最突出的。从我县来讲,人均耕地面积1.01亩,比全国平均水平还少0.42亩。同时,耕地后备资源也严重不足,山区、半山区面积就占全县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加之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我们既要考虑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和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护和利用好每寸土地,决不能犯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

第二,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要求我们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占用一些土地。如果我们不加强土地管理,不严格执行土地占补平衡制度,就会引发各种浪费土地资源的问题,使有限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因此,只有管好用好土地,才能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确保工业化、城镇化所必需的土地供给,顺利推进中等旅游城市建设。

第三,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要求我们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近几年来,我们始终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土地政策,按政策办事,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维护了社会的持续稳定。但是,有的乡镇仍然存在着违规占地、浪费土地的现象。从群众信访反映的情况看,2004年,县信访办接待群众来信来访761人次,其中涉及土地问题的153人次,占总数的20.1%,这个比例是触目惊心的。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诱发各种不稳定因素,就会破坏我们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总之,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决不是半年的事情,也不是一年的事情,而是一个长远的事情,是一个根本大计。我们一定要认真学理的讲话精神,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严格土地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保护耕地和发展经济的关系,真正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决策上来,切实保护好土地资源。

二、努力消除思想认识上的“两个误区”

国务院电视电话会后,相龙市长特别提出要纠正两种错误思想:一是可以批地的观点,认为停止批地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以松口气了;二是认为深化改革严格管理土地,我们的经济建设就有影响了,招商也不能进行了,消极地理解文件。这两种观点都是极端错误的。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的政策,强调区别对待,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手段,完善管理制度,更科学、更有效地管住管好土地。我们要正确认识到,严格土地管理,不是限制我们发展,而是为了更健康地发展,就是通过控制土地利用规模,减少新的投资场所,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保护耕地,特别是要求我们一定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土地集约化利用的路子,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我们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理解中央政策,尊重经济发展规律,顺应经济发展要求,采取积极的措施,在盘活存量土地、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利用效率上下功夫,使土地管理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着力解决当前我县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几年来,我们始终严格执行土地法,坚持依法用地,依法管理,认真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大力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特别是对国有经营性土地,全面推行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正在逐渐显现出来,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新矛盾、新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之一:土地市场的隐形交易问题。部分单位和个人对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不经过土地管理部门批准,不履行任何手续,私下买卖。有的利用行政划拨用地,擅自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私自搞出租或进行经营性开发。这些行为既扰乱了我县的土地市场秩序,又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这是国家土地政策绝对不允许的。以后,对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未经县政府批准不得转让,私下达成交易合同的,一律不予认可,不予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或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对未经批准现已形成经营性用地行为的,要限期改正;符合有关规定的,经处罚后补办出让手续。各类建设项目用地必须经过县国规局预审,否则一律不予供地。

问题之二: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问题。有的乡镇、有的部门在进行建设时,只是单纯考虑自身利益,不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顾城市总体规划,随意性建设,既违反了土地管理法,又影响了城市景观和城市总体格局。今后,对没有编制规划或者不按规划实施的,一律停止建设项目和用地审批。县内重点工程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涉及改变土地利用性质、规模、布局时,确需调整规划的,必须经县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市政府批准。

问题之三:耕地上的非农建设问题。有的乡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由,擅自在耕地上发展林果业。有的村以发展养殖业为名,不制止而且鼓励农民在养殖小区内搞非农建设。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县农委、土地和各乡镇的乡镇长及主管农业、土地的副乡镇长,要迅速调查摸底,提出治理方案。同时要严格防止类似问题的出现。

问题之四:集体土地的私下出租或私自出让问题。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山区乡镇的一些村比较严重,有的在一无规划、二无审批的情况下,以发展农家旅店或开发旅游项目为名,村干部私自将集体土地出租或协议出让给城市居民。对这种违反土地政策的行为要抓紧治理整顿。需要强调的是,发展农家旅店,是一件立县富民的好事,县委、县政府是大力支持的,并出台了扶持政策,但是一定要坚持“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原则,既要促进农家旅店的快速发展,又要依法维护正常的土地秩序。

问题之五:私搭乱建等问题。此现象不管在城区,还是在农村都存在着,特别是景区道路,有的地区还非常严重。例子很多,大家都清楚。对城区、城乡结合部的私搭乱建、违章建筑等问题,由土地、市容部门和有关乡镇抓紧研究治理方案。对农村的私搭乱建、欺街占道等问题,由各乡镇抓紧制定治理措施。其中对于桥水库南岸的私搭乱建问题,县土地、公安、卫生、市容、别山镇要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抓紧治理整顿,并随时将整顿情况向县委、政府办公室反馈。

分析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些乡镇和部门领导对土地政策认识不深、法制意识淡薄。因此,各部门、各乡镇要从主要领导干部带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熟悉和掌握国家的土地政策,严格遵守和执行土地管理制度。县土地部门要抓紧组织力量,对广大农村干部进行政策培训,从而把严格执行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对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各部门、各乡镇要抓紧拿出具体的处理意见,逐步加以解决;对各种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提早防范,防止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

四、认真落实严格土地管理的各项措施

一是要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要保护好基本农田。总理强调,这是当前最急迫、最重要的任务,必须实行特殊的保护。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就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任何地方和单位不得随意调整和占用。符合法定条件确需调整和占用的,须报国务院批准,我们没有审批权,希望大家理解清楚。各部门、各乡镇一定要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五个不准”,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基本农田的保护与监管,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耕地质量。

二是要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法制意识,自觉遵守土地法律法规,特别是土地执法部门,要做到依法管地,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审批土地,不能弄虚作假,搞化整为零,拆分审批。要加强土地市场检查,严肃查处违法案件,按照“既要处理事,又要处理人”的要求,重点查处违法批地、乱占耕地以及非法买卖农村集体土地行为,非法占用的土地该收回的要收回,该复耕的要复耕。对违反土地管理法的政府工作人员,必须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强化对土地执法行为的监督,监察、审计,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实行有案必查、违法必纠、执法必严。对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要公开曝光、公开处理,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三是要加强规划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至关重要。对此,相龙市长逢会必讲。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市政府批准的《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蓟县县城总体规划》,尽快完善村庄和集镇总体规划。

四是要继续加强土地市场的建设管理。继续严格控制划拨用地的范围,对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逐步实行有偿使用。严格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不同性质的用地,经营性用地的价格要由市场来决定,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利用原划拨土地进行经营性开发或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必须按照市场价格补交土地出让金。任何地方都不得以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协议出让土地,不得随意减免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对违反土地市场管理制度、造成国有土地资产流失和有腐败行为的,要依法严肃查处。

五是要依法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各部门、各乡镇要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拆迁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和“十条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等费用。要认真落实市政府有关规定,抓紧研究被征地农民的保障机制。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如果农民有不同意见,首先要检查我们的工作方法、工作环节是否有问题,同时要耐心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对政策不清的,要解释清楚;对干部违法违规的,要坚决查处;对个别无理取闹、聚众滋事的群众,只要证据确凿,要依法严肃处理。要高度重视土地信访工作,出现群众信访,有关部门要立即组织深入调查,认真加以解决。

六是要大力推行节约和集约用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增量,努力盘活土地的存量。认真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对那些淘汰类、限制类投资项目,要禁止和限制用地。大力推进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引导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率。积极引进工业项目用地的竞争机制,通过竞争,促使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率。鼓励和支持利用荒地、坡地搞建设,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基础设施和公益性建设项目也要节约合理利用土地。今后,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入产出率高和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要鼓励扶持,优先供地。

五、切实加强对土地管理工作的领导

加强土地管理范文篇7

针对我国当前土地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涉及到的项目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是加强工作以及改进缺陷不足的重点环节。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制定并且严格的执行相关土地管理的法规和政策;第二,全面的查清各个地方土地的利用情况,并且对土地的分布状况、总体的质量和数量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结合实际的情况给予科学性的评价和管理政策;第三,在相关制度的执行过程之中应当进行土地登记,在登记之后才可以授权土地使用证书和土地所有权;第四,建立其科学化的、完善的、健全的统计制度,为土地的规划建设奠定基础;第五,加强土地和用地的管理,加强土地的建设,并且严格的控制出现非农用建设占地的情况,全面的、细致的、严谨的贯彻我国国家制定的政策和规定,依法对划拨土地的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第六,全面并且细致的制定出土地的利用规划,为今后土地的建设和发展打下基础;第七,严格的检查并且监督土地的使用情况,对一些违规使用者进行严厉的处罚,并且妥善的处理土地利用过程之中出现的相关纠纷情况。我国当前的土地管理制度是全面的加强并且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一项关键性的政策制度。而国家政府为了进一步的加强土地的使用和规划管理,还陆续的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我国针对土地管理是从改革开放之后逐步进行的,当前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主要包含有社会主要公有制制度、土地利用管制制度、有偿土地使用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土地登记制度、国有土地农田保护制度等等。总的来讲,土地管理制度对于我国完善土地的使用并且增强利用效率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2土地管理制度的问题分析

通过上文针对我国当前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相关的项目进行细致并且深入的研究,可以对加强土地管理和完善相关制度的重要性有着全面的掌握。下文将针对当前土地管理制度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力求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改进和创新的对策,以全新的工作思路来对工作的方向进行科学化的引导,促进土地管理水准和效益的不断提升。首先,我国当前的土地管理工作之中土地的产权制度不够完善和健全。最为突出的是城市内部的土地产权不够清晰,土地产权的主体不够清晰,同时针对土地的登记制度也不够健全和科学,针对土地的使用划分和相关的界定也不够科学合理。另外,在当前的土地管理工作之中,针对土地的价格机制建设不够科学化,相关基准的价格不能够真实的、全面的、客观的反映出土地的实际价格水准,另外在地方政府之中也存在有垄断性的行为,这一点对于土地价格也将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在我国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之中,也存在有重大的缺陷。首先,现行的集体性的土地管理制度立法存在有巨大的问题,针对各项权限的规定均存在有较大的缺失,而在部分的法律规定和政策之中,难以体现出农民作为集体式土地主体的所有权,部分地方政府不能够准确的贯彻和执行国家所制定的土地管理制度政策,所以不少村民申请的住宅建设均由于规划方案的缺失而难以得到及时的审批。上述问题都对我国当前土地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阻碍,所以应当加以全面的改进。

3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政策研究

明晰土地产权,加强产权管理。应在法律上对城市土地所有权主体给予清晰地界定,厘清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土地权利中的相互地位和关系,明确前者的控制管理方式渠道、后者的权限范围,以及两者的利益分配。通过政府监察和公众监督对地方政府权力进行约束,使土地配置能够反映国家与地方利益的协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丰富和完善土地相关权利法律体系,对土地使用权的各权力层次进行细化分割和明确规定,形成科学的权力层次体系。适应经济发展和现实需要建立如土地发展权、地上通行权、空间使用权、地役权等土地权权能,有效地促进城市土地的管理和使用效率。结合全国土地调查,尽快建立全覆盖的土地权属信息资料数据库。建立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土地权属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加强土地权属变更信息的动态监测。采取措施督促土地使用者及时办理土地使用的相关手续。建立政府授权委托下的土地储备市场运营机制。必须要先理顺土地储备制度主体也即土地收购储备机构的角色和定位。土地储备一是要实现政府目标,二是要通过市场运作,必须把目标主体和运营主体分割开来,尤其在利益关系上分割开来,才能实现公共目标和规范市场运作的双赢。应建立政府授权委托下的土地储备市场运营机制,由政府授权具有雄厚资金实力和高级经营资质的企业,进行完全市场化运作。建立土地储备监督评估体系。建立一种高度透明的信息机制,将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等政府管理的约束指标向社会公开,土地收购或出让、出租项目的信息提前公示,及时出让、出租的结果,建立土地储备相关信息定期的制度,以利于政府、行业组织以及全社会对土地收购储备运行的监督。设置土地储备的绩效评估体系和制度。

加强土地管理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为根本,以规范村民用地秩序为重点,以切实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为目的,以提高干部群众国土资源法制意识为抓手,强化村级抓落实,依靠群众抓管理,全面加强村级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二、工作目标

学习和借鉴三溪镇姜福村村规民约管理村民建房的做法与经验,逐步在全县范围内推行村规民约管理土地模式,形成国土资源社会共同关注、人人自觉参与管理的良好氛围,使村民用地管理更加规范,保护耕地工作更加有力,责任更加落实,群众更加满意,扎实推动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体目标是:年,各镇(区)开展二至三个村的试点工作;2012年,力争实现全县三分之二以上行政村实行村规民约管理村民用地。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组织领导。实行村规民约管理土地,必须坚持政府领导、部门指导、村组协调、群众参与的组织原则,使农村土地管理工作规范化、日常化、法制化,积极为村规民约的实施提供必要条件,为农村土地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和法制环境。

(二)坚持依法行政。村规民约管理村民用地必须严格遵守《村民自治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湖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依法办事。

(三)坚持村民自治。村规民约管理土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本村实际出发,必须代表大多数村民的意愿,保证村民自治的广泛性和民主性,提高群众参与和支持土地管理保护耕地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做到顺应民意定规划、依靠民力搞建设、发挥民智抓监管。

四、主要任务

(一)规范村民建房用地行为。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的要求,彻底打破村民占“老业”的观念。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规范村民建房用地行为。明确村民土地管理的责任和义务、申请建房必备的条件、村民建房的审批程序及节约集约用地的奖励办法。

(二)切实保护耕地。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落实耕地“占一补一”政策。同时,通过迁村腾地、改造“四荒”(荒山、荒坡、荒沟、荒滩)等途径开垦耕地,达到村内耕地占补平衡。

(三)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提倡和鼓励村民拆老房在原址建新房,鼓励村民修建高层楼房、集中修建住宅小区,向高空拓展建房空间。合理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以及荒山坡地、废弃地,鼓励村民在“四地”上新建、改建、扩建住宅。村委会要集中安排养殖设施用地,利用荒山规划建设公墓用地。改善人居条件,保持村庄文明卫生洁静环境。

五、实施内容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好处和乱占滥用土地应受到的处理处罚,让干部群众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土地管理工作中来。

(二)建立组织,提供服务。为切实加强村规民约管理土地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试点村要成立由村主职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和村级协管员为成员的村规民约管理土地试点领导小组。要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自治法》、《土地管理法》和《湖北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要求开展工作,组织召开会议讨论土地管理工作,修改村规民约和土地二轮承包补充合同,审议村规民约及执行情况,落实奖励措施和追究违约责任。

(三)制定规章,民主决策。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自治法》、《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必要的监事会和理事会并制定章程。组织干部群众召开座谈会、咨询会、法律宣讲会,结合本村实际,拟定本村的《土地管理村规民约》、《监事会和理事会章程》、《土地二轮承包补充合同》等,由村委会和镇(区)工作人员把关初审,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反复讨论提出意见并进行修改后,再由全体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审核通过《土地管理村规民约》和《监事会理事会章程》,最后印发到各家各户。

(四)组织发动,规范实施。广泛组织干部群众深入开展“学民约、懂民约、守民约、做主人”的活动,通过宣传学习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树立当家作主的思想,让村民积极自觉执行土地村规民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1、建立监事会和理事会。监事会成员要推举一些有一定的威望和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的老干部老党员担任。理事会成员要选择一些年轻有为、公道正派、群众基础好的的村组干部和村级协管员担任,明确各自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为使村级土地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要制定村组土地管理监察网络,制定协管员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村民申请建房申报制度,实施村务公开。要不定期地组织群众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土地管理村规民约的实施和执行情况,保证土地管理村规民约有序深入地开展。

2、宣传讲解。进村入户宣传讲解村规民约的内容以及合同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为群众解疑释惑,让群众明白清楚。

3、合同签订。按照《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签订用地合同,明确农村土地二轮承包的发包方和承包方的主体,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合同应赔偿的损失,制定违约责任的解决方式。

(五)总结推广。按照本意见所明确的程序,对土地管理村规民约实施结果进行评估。对在组织制定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行为要及时进行纠正,对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要进行总结和推广。

六、保障措施

(一)健全机构网络。各镇(管理区)要将村规民约管理土地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选择群众基础较好、干部素质高的村作为试点村,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注意工作方式和方法,要健全机构,配齐人员,并对村两委班子、监事会、理事会、村级协管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和工作能力。

加强土地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基础测绘促进钦州市土地管理

现阶段,我国人均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迅速,人地矛盾突出,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冲突日益严重。今后一段时期,上述矛盾还将继续存在,而且有加剧的趋势,因此,科学、合理、持续利用好资源,特别是加强土地资源的利用管理,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基础测绘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期性、先行性的基础工作,既为经济建设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又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测绘的成果数据是各项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也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1基础测绘的主要内容及服务功能

基础测绘成果是认识世界、利用自然不可或缺的媒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保障手段,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随着土地管理工作范围和领域的拓展及延伸,急需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土地管理行政管理体系,利用现代技术强化宏观管理,实现科学决策。由于基础测绘与土地管理是服务与被服务、保障与被保障的关系,如果进一步把基础测绘与土地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基础测绘的技术、成果等优势,不仅能为土地管理提供服务和保障,也能更大范围地发挥基础测绘的作用。

1.1基础测绘的主要内容

1.1.1建立经省级人民政府或其测绘主管部门批准的基础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空间定位网及加密和复测。

1.1.2对国家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制和更新。

1.1.3本区域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更新。

1.1.4根据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周期,对前述项目的内容进行复测或者更新。

1.1.5其他基础测绘项目。

1.2基础测绘的服务功能

1.2.1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服务。

1.2.2可以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服务。

1.2.3可以为土地监测调控提供服务。

1.2.4可以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服务。

2土地管理对基础测绘的需求分析

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如实准确地测量土地面积,绘制地形图,建立地籍资料,形成数据库。基础测绘作为前期性、基础性工作,能够为土地管理提供详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和基础图件。在此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土地规划进行动态控制,才能达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工作目标。土地管理对基础测绘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等方面:

2.1地籍管理需求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它具有提供计税依据、产权管理依据以及用户需要的地块信息等功能,而且地籍信息系统还是多种信息系统的空间定位系统。

2.2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势必会造成土地利用状况的改变,为保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必须选择快捷有效的方式来更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以实现真正意义上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与管理。为此我们需要用现代测绘科学技术来发现和提取土地变化信息,以满足土地利用数据建设的需要。

2.3耕地保护工作需求

鉴于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党中央、国务院决心采取世界上最严厉措施、最严格制度来保护耕地,严格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切实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为了落实这一要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借助基础测绘成果先后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开展耕地数量质量、耕地后备资源普查等专项工作。

3基础测绘对于土地管理的促进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迫切要求各级国土部门为国家提供准确的数量、质量和土地利用现状等信息。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土地规划、整治、开发利用、税收等提供有关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基础测绘的快速发展,使得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在土地管理应用领域的最高形式,它向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定性、定量、定位以及可视化的工作条件,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土地管理办公的效率,而且可以为全方位地考虑土地问题的方方面面,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信息,有效地提供土地管理工作质量。同时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还是土地管理部门面向社会的窗口,它的运行所提供的信息服务有助于国土资源管理执法行政公平、公正、公开。伴随着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必将增强土地管理的综合效益,提高土地管理的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

4钦州市基础测绘工作已经成为土地管理工作飞跃发展的瓶颈

钦州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起步较晚,1993年钦州市城区才有了第一批65.75平方公里的1:500地形图,2001年才有了第一批100平方公里的1:1000地形图。在随后的几年的时间中,钦州市地形图的测绘和更新一直紧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步伐,较好地满足了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需求。但由于对基础测绘工作缺乏一个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不能及时对土地变化情况进行更新,致使土地信息更新跟不上土地管理工作发展的步伐。目前,地籍图件内容陈旧、现势性差是土地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且又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5把土地管理和基础测绘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基础测绘实施,促进钦州市土地管理快速发展

为了改变钦州市基础测绘成果现势性较差的现状,明确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基础测绘的目标和任务,发挥基础测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钦州市国土资源局本着统筹规划、保证重点、满足急需、分步实施的原则,紧密结合全市经济和城市规划发展,构建数字钦州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地理框架建设的需要,组织编制2008—2020年钦州市基础测绘规划,为土地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基础。

5.1空间基准体系建设,为土地信息获取提供了技术保障

5.1.1建立钦州市统一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近期布设D级GPS控制点18个,于2007年布设完毕,控制整个钦州市市本级,控制面积约4542平方公里。另外,2007年布设E级GPS控制点,共计51个点,控制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5.1.2启动钦州市CORS系统建设。在钦州市规划区约1089平方公里范围内建立4个固定基准站和1个网络监控中心,并辅以高精度的大地水准面,建成高精度、高效率、高覆盖率的网络GPS系统。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如因特网和广播网,可24小时、连续地向各类需要测量和导航的用户提供厘米级的定位精度的信号。

5.2建立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的测制与更新体制

目前,地籍图件内容陈旧、现势性差是土地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且又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的测制与更新体制。

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地籍测量与地籍实时修测的工作成果是提高基础测绘成果现势性的有效方法。同时,为保持基本比例尺图的现势性,必须修测更新现有的地形图。根据钦州市城市建设与发展需要,2006年正在进行钦州市主城区1:500和1:1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修测工作。2007年-2010年将对钦州市金光工业园进行1:1000地形图23平方公里进行修测。2007年修测金谷工业园1:1000地形图8平方公里。修测在原有数字化地形图基础上进行,并采用全数字化成图法修测。

此外,从节约型管理角度考虑,土地管理部门可以在基础测绘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地籍要素的测绘,从而避免重复测绘,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降低生产成本。

5.3建立钦州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高土地管理工作效率

根据钦州市发展的需要,建设钦州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分三步走,首先,选择基础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建立各种子系统,如数据采集、管理和数据转换系统、基础地形信息和基础空间数据管理、应用与数据更新系统、地名库管理与应用系统、控制测量成果管理系统等。其次,建立钦州市1:10000以下的城市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库,初步建立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最后,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建立钦州市基础地理数据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开展应用服务。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真实再现全市的地形地貌,为我们全面了解钦州市的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空间支撑,并为可视化地掌握生态资源、模拟和仿真生态重建过程中重大决策实施提供基础支撑,确保我们能够科学地开发自然界,动态监测和合理地配置资源,有效把握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平衡,为生态环境建设和国土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数据增值服务。例如:通过以不同时期的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和正射影像图为数据核心,结合土地利用详查图,可进行国土资源动态监测,为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为数据核心,结合人口经济、土地利用等专题数据,运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以及3S技术,可更好地分析耕地分布现状,提出社会经济与生态合理退耕还林规划方案,增强退耕还林规划的可操作性。

5.4加强测绘队伍建设

《物权法》的实施对测绘尤其是地籍、房产测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地确权、房产面积等纠纷可能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测绘成果经得起公开查询、经得起行政诉讼。当前因为编制的限制,测绘队伍普遍存在人员少、技术人员紧缺的现象,有不少业务人员对政策业务还不够熟悉,以致引起土地权属和房产面积的争议、行政复议诉讼等。这需要加强宣传,学习政策法规,并通过培训提高测绘人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

加强土地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规划建设;土地管理;影响因素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土地管理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人地矛盾激化,城乡规划建设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对此,政府部门就要在组织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全方位考量土地管理问题,依据当前实际制定科学的规划。

1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的作用

土地问题是城乡发展中的重要障碍,封建社会中,土地问题是引发战争的重要导火索。现阶段,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土地问题已经较为普遍。我国人口众多,且人口增速也明显加快。为此,城乡规划建设中,就需制定科学的土地管理方案,正确处理城市规划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城乡发展建设中不得破坏原有耕地,而且也不得占用人类活动的空间资源,以推动经济、文化、政治、生态和社会建设的稳定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2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忽视了土地资源问题。城乡规划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求人员全方位考量土地资源问题,土地问题直接关系到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只有全方位考量土地资源,方可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但是部分房产企业开发建设中,并未充分考虑土地资源问题,仅仅关注企业自身的发展。在开发活动中并未深度考虑土地和气候等因素,如此就降低了土地资源的应用率,同时也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2.2规划编制缺乏整体性。《城乡规划法》推行后十分重视城乡统筹,但是城乡土地产权差异尤为明显,涉及到的利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区域规划并未设置科学的依据,因此频繁出现地域脱节问题。此外,编制工作中并未全方位考量城乡差异,配套设施和市场化运作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因素均不利于城乡统筹规划工作的有序开展。2.3土地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水平关乎区域生态环境,科学的土地管理可显著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的科学性与稳定性。土地管理尤为复杂,且需要考虑诸多问题。这也对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在现阶段的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中,土地管理工作有待完善,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进度相对迟缓。

3土地管理与城乡规划建设有序开展的策略

3.1高度重视土地管理,构建完善的制约机制。土地资源问题具备极强的全局性、战略性,是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经济的重要元素。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剧增,因此只有对土地资源布局、结构展开不断调整、优化,才能充分发掘出土地资源的真正潜力,并对其进行有效配置(如图1)。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城乡规划建设的推行,便意味着我国打破了传统的城乡二元法律体系,推动城乡规划建设步入新时代。而要想发挥出土地管理、土地资源的主体优势,便面临着极大的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之间的矛盾,人们法律意识的淡薄会导致违法占地、违法建筑等占用土地资源的恶劣现象,出现上述现象也与执法人员的监管工作不够严谨有关。因此政府要站在大局、战略高度,将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予以深度了解,加大对人们法律意识的宣传力度,真正做好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工作。3.2合理规划城乡建设空间相关部门。需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指导土地利用事业规范化建设。城乡发展统筹尤为关键,有利于调控用地总量结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城镇规划和乡村规划通过土地规划的衔接工作,科学编制村庄政治专项规划,能够完善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法,以彰显土地资源的经济性、社会性,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如图2)。(1)加大土地利用控制力度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与总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工作,科学规划现有建设用地的规模,使其全方位满足现有土地规划目标安排,依据土地资源总体规划,落实年度用地规划,及时调整和完善不符合年度计划或总体规划的土地资源,以此有效把控用地规模。(2)重视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规划基于经济可行性和控制时效性,加强城乡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建设规划工作,有效规避投资的盲目性,减少重复建设所引起的资源消耗与浪费,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完善公共设施与工艺事业建设用地标准的编制工作,参照节约与集约用地的总体要求,在全方位满足安全和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重新审核不同工程建设用地标准,第一时间调整和修正不满足土地使用标准的建设内容。(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可显著增大土地资源利用率,有效控制土地供需矛盾。城乡规划建设中,一方面要推动农业长期、稳定、高效的发展,提升耕地产出量,从而维持粮食产量的稳定性,也可基于完善的规划,加大建设用地使用率,减少土地侵占问题。另一方面定期检查违法占地和违法建筑行为,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整治工作,注重城乡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及时惩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3.3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化建设。在土地管理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高度落实“严控总量”、“优化结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原则,主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创建全新的发展机制,始终坚持“保、控、严、硬”的工作思路和方针。其中,保主要指的是确保土地供应,提高审核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且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项目,以确保在建项目、民生项目、重点项目的土地资源供应,大力支持支柱型产业、新型产业、优势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产业的发展,合理配置循环经济及低碳经济产业的土地资源,做好废气回收利用的规划工作,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政策,全方位挖掘土地资源的潜能,以此实现建设用地的有效供应,发挥出土地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控指的是在严格审核土地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土地结构,加大政策控制力度。以节约和集约作为用地标准的主要原则,有效控制高能耗和高污染的项目。严格限制过剩项目及重复建设项目的土地供给,积极开发闲置用地,科学安排未用土地资源和应用率较低的土地资源,合理应用存量土地,切实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在土地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大力执行三不准原则,若出现土地手续不完整、环保评估不合格和农民补偿不到位等问题,均不准用地。严指的是守住耕地红线,保护基本农田用地,以维持我国农用耕地总量的稳定。我国耕地面积较大,但人均耕地面积较小。对此,就要求人员加强质量管理工作,高度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创建完善的责任机制和体系,让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建立共赢的关系,大范围建设高标准农田,在增加耕地数量的同时,也可保证耕地质量。硬主要指制定不同规章制度后,将制度内容落到实处,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惩违法用地行为,追究违法者的经济、行政和刑事责任,从而有效控制土地违法犯罪行为,杜绝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问题。

根据上文论述可以看出,城乡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而且在推动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当前阶段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相关部门需要将城乡统筹发展与土地管理工作作为工作重点,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而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促进城乡的可持续前行。

参考文献

[1]李春河.城乡规划建设中与土地管理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8(18)

[2]苏燕青.城乡规划建设中与土地管理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市场.2018(09)

[3]王翔.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探讨[J].南方农机.2018(04)

[4]郭宝麒.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