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区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1 14:06:15

和谐社区工作计划

和谐社区工作计划篇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新的发展阶段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市委、市政府从首都的重要地位和责任出发,提出了“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做出了努力把首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重大决策。我区是首都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是北京未来三个重点新城之一,主要引导发展现代制造业,以及空港物流、会展、国际交往、体育休闲等功能,担负着承办2008年奥运会水上项目比赛的重任。随着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社区的建设与管理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从目前看,社区建设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管理社区的各类组织职能交叉、管理关系不顺、居委会职责不清,政府各职能部门协调指导不到位,社区活动经费不足,物业管理不到位,新建小区设立居委会工作困难重重,居委会办公条件普遍较差,工作人员待遇偏低等。因此,建设和谐社区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重大任务。

二、建设和谐社区的目标要求

建设和谐社区的总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为关键,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发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建设,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各个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建设和谐社区具体目标是:

——民主法治健全。全面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进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健全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使社区居民在社区事务中能够依法当家作主;

——基本社保均衡。进一步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使更多的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公共服务完善。进一步调整公共资源配置,加强社区五大服务网络建设,拓宽服务领域,改善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

——社会安全稳定。不断健全社区群防群治网络,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完善安全防范体系,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使社区安定祥和,社会秩序井然,广大居民安居乐业;

——生态环境良好。切实搞好绿化美化、垃圾与污水处理,提高市民的公德意识、奥运意识、环保意识,使群众养成节约、环保、卫生的良好习惯;

——邻里互助友爱。邻里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守望相助,形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尚。

建设和谐社区应坚持的原则: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工作宗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稳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工作方法;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方便百姓,共建和谐大家庭的工作目标。

三、建设和谐社区的主要任务

(一)理顺关系,转变职能,增加投入,创建活力社区

1、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围绕统筹辖区发展、监督专业管理、组织公共服务、指导社区建设的要求,推动政府工作重心下移,落实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实现行政管理、社会管理与民主自治管理的有机结合,逐步建立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单位“三位一体”新的管理体制。社区居委会是社区行政事务的执行主体,属街道办事处的下属机构,履行本社区内各项行政性事务;业主委员会是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按照“民主、自治、自律、公益”的原则对物业实施管理的组织,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物业管理单位是依法定程序设立,并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经营物业管理业务的企业性经济组织,是对居住物业实施专业化、社会化、企业化管理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营实体。各组织之间要关系明确,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搞好社区管理。

2、积极推动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全面贯彻第五次城市管理大会精神,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组织实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各部门积极整合在社区已有的办事机构,提高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把不应由政府承担的工作逐步转向由专业部门直接承担,减轻居委会的工作负担;需要由社区协助完成的任务,应当与社区组织协商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号召社会组织依法开展慈善、捐赠、救助以及其他为群众服务的活动。各职能部门要转变观念,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深入社区加强服务与指导,利用自身的优势从物质上、人员上、指导上、协调上大力帮助社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要建立健全自下而上的评议监督制度,定期组织召开评议会,由社区对各职能部门服务社区的工作情况进行评议,提出建议,并把评议结果作为考核部门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以促进职能部门改进工作作风,真正深入基层,服务社区。

3、加大财政对社区的投入力度。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制度,增加公共财政对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重点解决污染治理、能源清洁、环境优美、交通顺畅、信息畅通等问题。在市财政对社区投入的基础上,区财政要建立社区居委会经费保障制度,保证社区组织开展工作需要的经费。采取多种措施,解决社区居委会办公和开展活动的用房问题。建立健全对社区组织发展公益事业的专项补助制度,采取项目管理办法,支持社区基层组织开展公益事业。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保证政府的投入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推进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创建祥和社区

按照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要求,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引导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推进面向基层、覆盖全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服务体系建设。

1、推进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在社区居委会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就业技能培训机制。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对城镇失业人员提供免费基本技能培训。加大对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的投入,大力开发劳动保障协管、社区矫正协管、流动人口协管、治安巡逻、公共卫生保洁、公共环境绿化、公共设施维护以及文化、体育、托老、托幼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建立社区就业服务组织网络,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使社区就业困难人员能够实现灵活就业。积极推动社区创业工作,开展创业指导、创业培训以及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使有创业需求的群众得到帮助,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建立低保与就业联动机制,加强就业政策宣传,使下岗失业职工能够及时掌握就业信息,鼓励和促进下岗职工在社区就业。

2、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加快建立与全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逐步实现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积极开展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落实分类救助、专项救助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持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帮老、助残服务活动,切实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活难题。

(三)深入开展“四进社区”活动,创建文明社区

围绕“新北京、新奥运”目标,以“共建和谐社区,实现人文奥运”为主题,深化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把社区建设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阵地,以此推动社区向着和谐、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1、科教进社区。科技部门以“讲科学生活,建文明社区”为主题,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和文化站(室)、社区广场以及社区单位的各类文化设施,持续、深入地开展科普文化宣传、科普影片展映、科普实践活动,举办奥运科普系列报告,宣传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弘扬“友爱、互助、奉献、进步”的精神,倡导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邻里互助、家庭和睦的社会风气,提高居民文明素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教育部门要加大对社区居民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教育力度,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社区教育运作机制,以市民学校为载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对群众性学习活动的管理,创建学习型个人、学习型家庭,从而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社会,达到建设和谐社区的目标。

2、文体进社区。文化体育部门要以“丰富社区文体活动,努力建设和谐社区”为主题,整合文体资源,搭建平台,充分利用各种文体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文体活动,树立“社区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良好意识和舆论氛围,通过深化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凝聚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程度。要进一步加强社区文体活动设施建设,每个社区要建有一个室外(不低于300平方米)、室内(不低于100平方米)的,供居民读书阅报、娱乐健身、开展文体活动的场所,并不断提高设施的档次和管理水平。落实全民健身行动计划,增强市民体质。

3、法律进社区。司法部门要以“加强法制教育,搞好法律服务,维护社区稳定”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社区普法、社区调解和法律咨询、援助等工作,把法律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4、卫生进社区。按照“普及健康知识,搞好卫生服务,提高健康水平”的原则,突出加强社区卫生设施建设的重点,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努力做到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卫生服务站。大力培养社区医疗卫生技术和管理人才,逐步做到每个卫生站都有全科医生。建立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运行机制,努力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目标,使社区卫生服务站真正发挥公共卫生网底的功能,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综合。

(四)加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社区

要按照“责任上移、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总体思路,全力打造“社会政治稳定、刑事发案减少、治安秩序良好、执法公正文明、人民群众满意”的平安型社区。要坚持打击与防范并举,治标与治本兼顾,防范为主,治本为上。社区管理与社区治安紧密结合,建立社区安全防范的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居民小组、楼层中心户、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楼门组长的作用,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把重点放在排查调处多发性、易发性和容易激化的矛盾纠纷上,立足平常,重在防范,从苗头性抓起,细微处抓起。要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理工作网络,建立健全以派出所为骨干,以治安巡逻队、联防队和保安力量为依托,以治保、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和帮教等有关组织为基础,专业队伍与群众相结合,人防、物防、技防并举的群防群治体制。要坚持社区管理与社区治安相结合,增强治安防范的整体效能,充分发挥社区内单位组织的作用,尤其是单位保卫组织,公共场所、特种行业、物业管理部门的保安队伍,在社区民警的统一协调下开展联防,把综合治理工作延伸到社区内各个角落。要积极创新安全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把安全单位、安全校园、安全市场等创建活动统一起来,减少社区内违法犯罪活动的空间。要全面落实并规范社区警务工作,积极探索警民共建、资源共享、家园共管的方式,形成防范一点、巡查一片、辐射一方的防控网络,创建平安社区。

(五)深化社区环境建设,创建绿色社区

要加强社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公德意识,倡导节约型可持续绿色消费模式,大力整治各种环境污染和损害居民利益、破坏人居环境和谐的行为。要深入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社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少于平方米,不断提高社区环境质量和生态水平。社区居委会对本社区的环境整治要切实负起责任,动员、组织社区内单位和广大居民积极参加社区环境卫生活动,义务植树、种草、护绿,义务打扫居住区环境卫生,使美化社区环境成为居民的自觉行动。到2008年,社区环境达到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的“五化”标准。

(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建稳定社区

建设和谐社区,基层组织承担着重要责任。要切实加强街道和社区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公共事务服务中心。要围绕社区的职能定位和建设“和谐社区”的目标要求,把群众想要做的事,变成基层组织的工作,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维护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组织、动员和带领群众共同创造幸福生活。

1、围绕中心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要认真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意见》(京发〔2005〕15号)精神,明确工作职责,拓宽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式,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党员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使广大党员更好地实践党的宗旨,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适应新形势与新任务的要求,主动、自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重点转到群众工作上来,不断创新维护群众利益的方式与途径,积极化解各类矛盾,营造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

2、围绕健全社区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社区居民会议制度,制定社区居民会议议事规则,规范社区民主决策程序。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完善组织结构,切实保障基层社区组织的有效运转。开展社区与部队、社区与学校、社区与单位、社区与农村等共建活动,建立协商议事制度。采取联席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驻社区单位的联系,定期研究社区共驻共建事项,实现资源共享,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各类物业纠纷。要逐步建立社区听证会制度,听取居民的意见,进一步提高社区民主管理水平。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推进社区事务公开,健全社区自治组织的民主理财制度,加强经费使用情况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围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开展工作。每个社区要大力培育群众组织和团体,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老年人组织、残疾人组织、群众性文体教育组织以及各种社区服务组织,建立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新型组织动员体制,协助街道做好社区服务、治安、卫生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开展层次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者活动、帮贫扶困活动、社区义工活动、群众互助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服务、家政服务,为广大群众创造更加便捷的生活环境。

4、紧紧围绕稳定大局、化解各类矛盾开展工作。社区居委会要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分片包户的工作制度,倾听群众的意见要求,掌握群众的基本情况,反映居民的利益诉求,构建新的群众工作网络,努力使矛盾纠纷在基层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帮助解决,实现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切实把各种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社区服务平台,方便群众办事,畅通民意渠道。加强邻里纠纷、民事纠纷和劳动争议的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作用,帮助群众依法维权,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区稳定。

四、建设和谐社区的保障机制

建设和谐社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关系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参与的社会工程,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需要加强领导,各方配合,通力合作,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一)切实加强领导。建设和谐社区有力度、有速度、有程度,加强领导是关键。要充分认识建设和谐社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建设和谐社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大社区建设力度,把建设和谐社区作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摆上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及时解决,切实做到思想上重视、组织上保障、工作上落实、经费上到位,做到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二)形成整体合力。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找准自身在建设和谐社区中的优势和位置,切实履行职责,指导做好社区党建、教育、文化、劳动就业、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市政等工作。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既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又积极配合、密切协作。社区内所有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及个体经营户,作为社区主体的组成部分,要增强共驻共建意识,积极为建设和谐社区做出自己的贡献。民政、市政、规划、卫生、文化、体育、教育、政法、街道等部门作为建设和谐社区的主要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职责,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把建设和谐社区作为城市工作的重要抓手,抓紧抓实,抓出特色,抓出成效。区、镇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城市社区和自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各项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切实改变社区基础设施缺乏、简陋的状况,切实保障社区干部的待遇,使社区居民活动有场地,社区组织办公有地点,社区队伍工作有活力。同时,要广开渠道,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广泛吸收民间资金,鼓励社会各界捐助,建立和完善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多元投资机制。

(三)加强队伍建设。社区工作者要进一步树立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密切联系社区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在新形势下社区建设的新路子,做到政治上强、业务上精、政策上熟,不断提高建设和谐社区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干部的选聘机制、培养机制和考核机制,教育和引导社区干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社区工作做得更好,为建设和谐社区做出贡献。

(四)努力营造氛围。要加大建设和谐社区的宣传力度,通过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专题等方式,广泛宣传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和主要内容,宣传建设和谐社区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面,强化广大干部群众建设和谐社区的意识,营造“社区是我家,和谐靠大家”的浓厚氛围,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和参与建设和谐社区工作的良好局面,使建设和谐社区深入人心,成为群众的强烈愿望和自觉行动,做到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受益者。

和谐社区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城市规划;人与自然统一;小区规划;设计

从城市规划工作的本质上可以看出,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性和同一性。在实际的规划工作中,可以应用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比较明显和典型的就是进行小区的规划,在具体的设计中需要将一些生活和娱乐的设置进行设置,最大限度地给人们提供相对比较温馨和舒适的生活空间。提升小区居民生活的质量,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促进城市规划工作的进程。不仅如此,还应该站在居民的角度来对小区的形式进行规划和设计,另外,还需要将自然景观和社会景观相结合,提升小区环境的和谐。

1.小区规划中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重要性

从总体上,小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社会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水平,所以说,在进行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条件和因素比较多,需要设计人员用心进行设计,不能够应付了事。不仅如此,还需要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观念融入到设计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和我国的政策和方针相结合,从人们的实际利益出发,将美好的东西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另外,在进行小区规划的过程中,还应该保持规划的美感,使得建筑和设施的美感得到尽情的展现。因为人们的生活中所缺少的就是形式美。另外,对于景观来说,只需要将其特点进行高效展示就可以,无需对其进行更多的装饰。所以说,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将各种能够相连接的因素进行高效连接,这样就可以提升设计的水平和标准。

不同的地区在进程城市小区规划的过程中,所遵照的标准和相关的原则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一些学者和设计师,往往将园林设计的相关原则应用到城市小区的设计工作中,这是一种相对比较新颖的设计方式。从园林规划工作上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园林绿化也是一项经久不衰的课题。现如今生态建设的提出更为城市规划和设计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在现实的小区规划工作中,不仅要将居民的生活习惯考虑到其中,还需要对小区周围的生态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工作的建设工作加强重视。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设计工作的高效性,同时也能够促进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的不断进行,西方文明逐渐被引入到我国,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小区建设的风格多以借鉴西方设计原则为主,不仅仅追求美感,同时也将设计工作中的生态原则融入到其中,其中包含的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只有实现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才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另外,从另一方面上看,小区规划和设计工作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要因地制宜,根据已有的景观来进行设计,符合城市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应该做到不同地区的差异性,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城市发展的特点。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社会性和人文性相结合,这样才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成的设计艺术。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城市规划中,小区设计工作要具有民族性的差异,还应该考虑到地域环境和气候条件,人文思想和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也需要进行处理。其中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中,人不仅要具有生物属性,还应该兼具社会性。

2.城市规划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小区规划设计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早已经被所有人所接受,而且人们也在生活中的各方面努力践行这一理念,而且小区规划中,这一理念就被充分的应用在其中,使得整个小区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要想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融入到小区规划设计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小区规划设计不宜进行大面积的动土,因为这样反而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效果未必好,最关键的是使用现有资源能够降低对周围环境的破坏程度,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做好了保护环境。有些小区规划设计方案已经能够充分的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理念,所以只要稍加改动即可。

其次,注重人文关怀。小区是人们重要的生活场所,因此在小区规划设计时,人文因素一定是考虑的重点,设计人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突出人文关怀,一是多设置一些体育设施,这样小区居民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体育设施的种类一定要齐全,因为小区中有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其锻炼所使用的设施并不相同,如果缺少某一年龄段的体育器材,对影响小区居民的正常体育锻炼;二是多种植一些植被,增加小区绿化面积,小区绿化环境好,小区居民的心情相对来说,也会比较好,设计人员要根据小区空地的特点进行植被的种植,植被颜色要丰富一些,最好是不同的季节有的颜色,这样小区也会呈现不同的形象;三是进行宣传教育,要时常到小区中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宣传讲座,提高小区居民的意识,使其在生活中自主的去遵守这一理念,自行保护环境,保护小区公共设施。

再次,融入城市特色,小区是城市的一个缩影,在小区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到整个城市的风土人情特点,将其融入到小区中,这样无论是大环境,还是小环境,都能够很好的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

最后,符合生态设计的原则。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实际上也可以将其看作是生态设计的一部分,因此在小区设计时,一定要符合生态的原则,也就是要做到无污染,无毒害,节能环保,站在小区业主的角度上对设计,更要站在整个生态大局的角度上去设计,比如有些植被非常好,但是可以对人身体有害,有些材料比较适合在小区中应用,但是并不节能环保,这就需要重新选择和考虑。

3.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在城市小区规划中秉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是十分重要的,构造与自然生态相和谐的居住环境,让住区的居民处于自然界中舒适的生存位置,应是居住小区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目标。城市的发展,居住小区的建设,要保护好后代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居住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应有一定的超前性,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建造庭园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很好模式。这不仅关系到城市小区的未来发展走向,更关系到整个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应该做好设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或者聘请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来设计,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方案具有一定可行性。 [科]

【参考文献】

[1]汪俊.城市绿化的小区规划设计[J].安徽林业,2004(05).

[2]高静婷.对居住小区环境建设的几点建议[J].同煤科技,2006(01).

[3]王永鸿.浅谈住宅小区规划设计[J].铁道运营技术,2003(02).

[4]焦雷,陈玉兴.21世纪的城市小区规划设计探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02).

和谐社区工作计划篇3

今年以来,团山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大局,全力构建“和谐团山”。

一是坚持“瞄准园区,推进项目建设。截止8月末,街道本级(不含附企)企业总产值实现414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71.5%;企业增加值实出17351万元,完成年计划的73.4%;企业营业收入实出3848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71.3%;工业总产值实现1693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74.2%;工业销售收入实现28422万元,完成年计划的71.1%;工业增加值实现16588万元,完成年计划的76.7%。总(含附企)企业总产值实现7179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76.3%;企业增加值实现2428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62.8%;企业营业收入实现59243万元,完成年计划的80.6%;企业出货值实现276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83.3%;工业总产值实现62408万元,完成年计划的74.5%;工业增加值实现1900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80.2%。同时,加大项目投资力度。今年增加两个出口创汇企业,即总投资500万元的德联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和总投资680万元的宝达物资贸易有限公司。截止8月末,街本级税收实现100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6%,同期增长214%。

二是树立和谐理念,加快建设民心民生工程。以实施“公民素质工程、环境友好工程、平安创建工程和社区建设工程”,“四大工程”为主线,加大精神文明和街政建设工作力度。一是以实施“现代市民教育工程”为载体,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街范围内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等创建活动,树立了文明典型、培育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强化了居民公共意识,全面提升了全街居民素质。二是以城市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街道先后投入7万多元,清运垃圾7000多立方米。并在居民中试行了绿地管护认领机制,确保居民拥有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三是制定了“部门联动、矛盾联调、治安联防、社会联管”四位一体的四联机制,整合街道、社区和派出所的力量和工作内容、延伸工作触角,扩大工作层面,加速推进了平安建设的进程,维护了街区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宁。四是全面落实优民惠民政策,全方位推进民心工作建设。截止8月末,全街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50多人次,安排就业人员60多人、社保五大险种全面完成上级指标,全街实现无零就业家庭。街道还投入8万多元资金,对遗留多年的头道沟小流域汛期百姓出行难的问题进行了彻底的整治。

三是扎实推进三项措施,促进社区建设蓬勃发展。首先,夯基础、重完善、创一流环境。以改善社区工作环境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更好的服务于居民,今年又在原有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又加大了投入力度。先后投入17万多元,对三家社区的室内外进行了装修,并购置了部分办公设备。至此,街道的三个社区已全部配有电显示屏,同时全部实现了微机联网,社区硬件水平达到了全市之最。其次,抓亮点、出特色、建精品社区。根据各社区的实际情况,全力打造各自的品牌。第三,重教育、强服务、创和谐家园。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对社区工作者思想教育,街道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即:一抓基础,建立一个电子台帐,解决社区工作基础不牢的问题,现在三个社区9000多户的居民基本情况已经登记完毕。二抓根本,记好一本亲情日记,解决社区亲和力不强的问题,每个社区工作者将每天走访时遇到居民的烦心事和苦恼事记录在亲情日记上,目前全街三个社区已记录亲情日记500多篇,帮助群众解决困难400多件。三抓核心,完善一个服务平台,解决社区服务质量不高的现状,现在各社区已全部设有便民服务卡,建立了便民服务体系。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新型社区人际关系。

四是以创“五型”“十好”为目标,党建工作有声有色。街道党工委班子以创“五型”“十好”领导班子为目标,强化了党建工作的管理。在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四型机关”活动,彻底转变政府工作职能,更新工作观念,强化了机关效能建设。在社区党总支党员中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创建“星级党支部”活动。“设岗定责”活动。通过采取一人多岗,一岗多人的办法,建立了十多个党员示范岗。广大无职党员自主择岗,模范履岗,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在创建“星级党支部”的活动中,社区广大党员干部都能够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组织广大党员身体力行地投入到创建活动中,严格按照“和谐之星、服务之星、文化之星、环境之星、管理之星”的五星级标准,全方位地开展工作,有力促进和谐社区的创建工作。目前,该街道已有一个社区成为省示范社区,市“五个好”先进党支部。他们力争将硕果扩大,书写新的辉煌。

和谐社区工作计划篇4

一、构建和谐社区的内涵

构建和谐社区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对和谐社区的真正内涵,目前尚无完整的定义,各地对和谐社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一是福州市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发展社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促进各构成要素自身的发展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和谐,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统一的社区”;二是大连市西岗区提出“坚持以社区党建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主要内容。北京市的宣武区、石景山区、朝阳区和河南省安阳市的殷都区也都按此思路推行。三是青岛市提出“以人为本,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使全体社区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社区各要素健康发展、充满活力而又稳定有序的社区”,他们根据自己>!文化、社区风尚、社区管理等六个方面,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具体内容,既符合中央精神,又符合本地实际,而且还拟定了量化、可操作性的“和谐社区示范点标准”。四是南京市玄武区的城区和街道,加强与南京市技术质量监督局合作,用行业的专门术语和专门标准,编写了专供和谐社区建设使用的《质量手册》。在这个手册里,他们把总书记关于和谐社区特征的表述,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内容,还详细进行了分解,这是目前和谐社区建设模式的一种创新。西安、成都等城市也各自提出内涵。

综合以上这些表述来看,笔者个人认为和谐社区包含着这样三层意思:一是必须突出“社区”这个主体;二是必须以社区为圆点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三是必须既涉及到社会结构的三大板块——政府、社会与企业,又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诸多方面。因此,我们试图用“人本、互助、自主”六个字来概括和谐社区的基本内涵。“人本”体现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和价值目标,“互助”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原则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主”体现了社区的自治功能和工作运行机制要求。“人本”,即以社区居民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就是时时处处要以人为中心,把满足人的需要、增进人的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点。“互助”,即人际间的相互关爱、合作与帮助,就是要大力倡导以互利互惠、奉献爱心为行为价值取向,把促进社区人际和谐和人际文明,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作为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自主”,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培养、支持和鼓励社区的每个参与个体以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各项民利为依据,积极参与社区生活、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口号变为自觉行动。总的来说,和谐社区应该是“社区与政府、社区与企业、社区与社会、社区与生态、社区与群众处于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社区”。

二、构建和谐社区的标准

参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涉及社区的相关内容,并参考一些专家学者的建议意见,我们尽可能量化构建和谐社区的标准,使之可操作。

在社区服务方面。要求街道有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有社区服务站,能基本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便民服务热线实现街道、居委会联网;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70%以上,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做到应保尽保,残疾人保障覆盖率大于90%,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80%以上;要制定社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案;要做到无违反计划生育、无违反建设规划、无违章乱搭建现象;社区有清扫保洁队伍,门前“三包”签约率达90%以上,垃圾分类收集达到50%,小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居民对社区的服务满意率达95%以上。

在社区文体方面。要求有社区图书室,藏书量达1000册以上;有固定的青少年活动站和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社区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人口达到50%以上;参加市民文明学校、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的人数达到本居住区居民的10%以上;“文明楼院”、“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分别占辖区总户数的40%、50%、40%以上。

在社区稳定方面。要求社区有警务室,做到治保组织健全;年内刑事案件不超过社区总人口的千分之一,治安案件不超过总人口的千分之二,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社区矫正人员档案,对刑释和解教人员的帮教率达90%;社区内无“黄、赌、毒”现象,无组织;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预案;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建立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机制;社区无重、特大火灾,无重大交通安全责任事故;家庭和睦,无虐待和不赡养老人的行为,无家庭暴力。

在居民自治方面。要求居民委员会组织健全,能主动接受社区党组织领导,并且及时受理居民的意见和要求;建立《居民公约》和《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对居委会组织的活动参与率在6 0%以上;社区有志愿者组织,居民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率在8%以上;建立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和社区事务通报制度,坚持居务公开并设立公开栏;与辖区80%以上单位签有共建协议,并建立了共建机制;社区内单位公益性设备、场地向社区开放率达50%以上;居民委员会办公用房不得少于100平方米,并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电话等办公设施,居民委员会办公经费有保障。

在党组织建设方面。要求社区党的领导班子健全,有楼栋党组织并能认真开展活动,建立健全党对社区工作的协调委员会;社区内离退休党员组织关系转入社区党组织达70%以上;有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好,能在和谐社区的建设中为居民群众作表率;党员活动阵地列入社区办公用房统筹考虑,党建活动经费从社区活动工作经费中列支。

三、构建和谐社区的现实条件

联系当前社区建设的实际,笔者认为,构建和谐社区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一是党和国家对社区工作十分关心和重视,为社区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为社区事业插上了腾飞的双翅;二是社区地位不断提升,服务内容增多,功能扩展,组织加强,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在基层发挥了重要的党和政府联系城市居民的桥梁纽带作用;三是单位和居民对社区事务越来越关心,群众普遍有了认同感和凝聚力;四是社区内外关系不断理顺,社区制度不断健全,社区工作出现了良性运行的好势头;五是社区工作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结构有了较大改善,而且不断向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方面发展;六是社区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软件不断提升,为老百姓办实事的能力明显增强。

四、构建和谐社区的步骤措施

构建和谐社区是下阶段社区建设的中心和主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在制定目标时,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根据三明自己的实际,我认为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实施。第一阶段:初始阶段,就是从现在开始,按照构建和谐社区的有关标准,通过一二年的努力,从社区环境入手,从老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困难群体需要提供帮助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路不平、灯不明、沟不通问题,创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生活便利的生活环境,促进人居环境和谐,让有困难的人得到帮助,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不断提高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和认同感。当前,尤其要认真落实好今年8月初全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书记叶继革提出的“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各种理念、创新服务内容”的要求,进一步加快社区建设步伐,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不断上档次上水平。第二阶段:发展阶段,也是提升创建水平的关键阶段。要按照和谐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三五年的努力,进一步完善社区党组织的统筹协调机制和社区民主自治机制,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使大部分社区建成服务完善、文化繁荣、公平有序、安全稳定、和谐融洽的现代新型的和谐社区。第三阶段:巩固阶段,也是冲刺目标的阶段。要形成创建的整体合力,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公共利益为纽带,以各种社会组织为载体,以资源整合为保障,构建起政府组织与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体通力合作的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以促进政府、社区、居民、社会、企业、生态各方面关系的和谐,从而营造良好的社区自治环境,提升社区民主自治能力,激发基层社会活力,进而提高构建整体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居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社区工作计划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关键,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明建设为载体,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紫金这个主题,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各项工作,努力创建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六好”平安和谐社区。

二、基本原则

平安和谐社区建设要坚持围绕大局和着眼发展的原则,使之有利于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城市管理模式和社区治理方式的创新,有利于激发基层社会的创造力。坚持以人为本和服务群众的原则,始终把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自治的原则,积极探索社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推进社区居民依法自治。坚持典型引路和逐步推进的原则,夯实社区基础,完善社区功能,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分类指导,树立典型,全面推广。坚持整合资源和共建共享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和共享,努力营造共驻、共建和共同培育社区新风的良好氛围。

三、目标要求

到2010年,要使60%的社区达到平安和谐社区“六好”的目标要求。

自治好。居民自治、充满活力,社区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民主制度健全、规范,居民群众在基层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事务中当家作主。

管理好。管理有序、机制健全,社区各种组织完善,职责明确,民主协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共驻共建等机制健全,家庭与家庭、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服务好。服务完善、造福群众,社区服务设施、服务项目、服务手段齐全,服务质量、服务水平高,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满意的服务。

治安好。治安良好、安居乐业,社区治安管理到位,群防群治网络健全,安全防范体系完善,社区秩序井然。

环境好。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社区内建筑、绿化、垃圾收集(分类)、污水处理、能源利用等符合环保要求,居民普遍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风尚好。文明祥和、文化繁荣,居民的公德意识、互助意识较强,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得到倡导和推行,邻里友爱诚信、团结亲善、守望相助,家庭和睦幸福、亲情浓郁、互敬互爱。

四、工作措施

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应当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社区工作的规划指导、综合协调和督促落实,为党委、政府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提出建议。县成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从组织、宣传、财政、公安、规划建设、城管、文化、卫生、劳动保障、综治、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抽碉人员,负责社区建设的日常工作。各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加强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督促协调等工作。

2、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社区工作责任机制、社区工作协调机制、社区资源共享机制。有关职能部门和社区建设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不断推进的整体合力,使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有规划、有活力、有特色,不断提高社区建设的工作水平。

3、县委、县政府将定期对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工作进行检查督促,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分类指导,树立典型,逐步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要大力表彰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县委组织部要把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成效纳入考核各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各镇负责指导各社区成立由社区居民和驻社区单位代表参加的考评委员会,每年年终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评议。

(二)进一步加强社区组织建设

1、以“双联双建”为载体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双联”,就是县、镇两级联抓,建立和落实县、镇抓社区党建的责任制,县、镇要向每个社区派出党建指导员或督导员,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要联系一个社区;驻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联建,建立健全联建的有关制度,积极探索党政机关党员到居住社区参加党的活动制度,充分发挥驻区单位的优势。“双建”,就是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实行“一居一支部”,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做到非公有制企业50人以上的有党员,100人以上的有党组织,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全覆盖;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与居委会成员中的党员可以交叉任职,提倡党组织书记经过民主选举兼任居委会主任,增强社区党组织整合、协调各方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居委会、群团组织、民间组织等的领导,团结一切力量,共建平安和谐社区。

2、以“双争双促”为载体加强社区党员队伍建设。“双争”,就是党员争创“三有一好”,做到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争当服务居民群众的带头人,做到串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记民情日记,在建设平安和谐社区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双促”,就是促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党员电化教育播放网点,重视调动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中的党员参与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工作机制;促使党员与群众感情和谐交融、党员与责任义务和谐相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3、以落实“四民主四自我”为准则,实行居民自治。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社区议事会制度以及居委会定期向居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等制度,推行居务公开和社区事务听证等做法,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管理和监督社区事务的主动性。社区在镇的指导和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履行职责,协助政府或它的派出机关做好社区的治安、卫生、人口、计生、文化、法律、环境、科教、民政、就业、维稳综治和离退休人员管理等工作,以及其他由政府确定需要进入社区的事项。条件具备的社区设立社区工作站,实行政府行政事务和社区事务分离的社区管理体制。

4、以德才兼备为标准,建设社区工作队伍。根据社区规模,按每300户左右配备1名社区工作者,每个社区的工作人员最少不低于5人。社区党组织应配有党务工作者,设置党委的可以增配1—2名。要采取依法选举、公开招聘等方法,面向社会选贤任能。建立志愿者服务队的组建制度和健全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支持和鼓励工、青、妇、残、老等群团组织的志愿者进入社区开展活动。发挥各级关工委的作用,努力把社会上、社区里有爱心的人们联合起来,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发动起来,正常开展义务活动,造福居民。

5、坚持培育与监督并重,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和群众组织。对公益性、服务性的社区民间组织和群众组织,要降低准入条件,简化申报、登记程序。指导、资助社区培育发展民间组织和群众组织。加强对民间组织和群众性组织的监督管理。鼓励民间组织承办政府推行的社区服务项目管理,推动政府部门剥离的行政职能中介化、社会化。

(三)进一步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1、落实政策。按市委办、市府办《转发市民政局关于加快全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河委[*]55号)规定,自*年1月1日起,新开发区开发商无偿提供180平方米、旧城区改造开发商无偿提供不少于80平方米的居委会办公用房。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如没有落实社区办公用房的,由县、镇政府协调有关部门采取要求开发商提供办公用房或资金补偿的办法予以落实改造。对在建的住宅小区,要进行调整。根据实际,200户以上的住宅小区(含封闭和非封闭),一定要有住宅小区配套用房。住宅小区配套用房产权归开发商,使用权归社区居民委员会。

2、落实规划建设。对新建的住宅小区,要进行规划。规划建设部门在出具新建小区和旧城区改造规划时,应当要求建设单位按照城市规划要求配套建设社区配套用房(指社区开展工作所需的办公、服务和活动用房),并将规划设计要点及时提供给县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所在镇。新建住宅区的社区配套用房按相关规定和标准,与住宅区。开发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且不得变更用途;如变更用途,由规划建设部门审批,并监督实施。

3、落实社区服务和活动场所。社区应当设有多功能活动室、警务室、人民调解工作室、文化图书档案室、卫生计生服务室、星光老年之家、残疾人康复场所、户外文体小广场等服务和活动场所。县政府统筹负责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要通过新建、购买、置换、调剂、租赁、改扩建等方式,做好社区服务和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力争到2010年,全县80%以上社区配备比较完善的社区服务和活动场所。

2010年以前,全县各社区服务设施应达到如下标准:党员活动室(含工、青、妇组织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会议室等功能)100平方米以上;社区警务室50平方米以上;社区综治办和人民调解室50平方米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60平方米以上;星光老年之家(含残疾人康复中心、文体教育活动室功能)100平方米以上;社区图书室30平方米以上;户外文体广场500平方米以上。

4、落实资金。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即争取省、市支持一点,县财政支持一点,镇解决一点,争取社会各方支持一点,社区自筹一点,解决全县社区无办公用房的问题。*年以前,实现所有社区办公用房实用面积达80平方米以上。

5、落实社区正常工作经费及工作人员工资补贴。县、镇政府要根据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对社区公共服务的投入,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把社区办公、服务、党建经费和工作人员的工资补贴纳入财政预算。从*年起,上述经费每年不低于6万元,实行总额包干。包干经费由本级财政承担。常住居民户数超过2000户或流动人口较多、工作量较大的社区,应相应增加经费包干额。社区居委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补贴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逐年增加。

6、落实社区规划调整。社区设置要与城市规模、城镇化水平、自然条件、历史传统相适应。一个社区一般为1000至2000户,包括户籍居民和居住半年以上、有合法居所、有相对稳定职业和收入的非户籍居民。超过2000户的非封闭式管理社区,一般应根据需要重新调整划分。

(四)进一步发展社区服务

1、拓展面向居民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发展社区医疗卫生计生服务,加强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建设,开展上门诊疗、卫生保健、健康咨询、计划生育等服务。发展社区文化体育服务,依托社区学校、社区教育中心等教育资源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普及科学知识,倡导全民健身,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展社区家政服务,规范家政服务市场管理,加强家政服务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发展社区小型商业服务,兴办社区便利店和社区超市。

2、开展面向特殊居民群体的服务。开展“助困、助残、助学、助工、助医”等工程,为辖区内的孤老、残疾、特困、失业人士和全体社区居民无偿提供精神、培训、文化、体育、医疗、保健、康复等综合服务。实施面向困难群众的社区救助服务,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加快实施城市医疗救助、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救助。实施面向优抚对象的社区优抚服务,对困难烈、军属和其他优抚对象中的困难居民优先提供社会救助,为优抚对象特尉是退伍士兵提供就业服务。实施面向残疾人的社区助残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帮扶、社区康复和文化生活等服务,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实施面向老年人的社区敬老服务和发展养老服务,创造老有所为的良好条件。实施面向困难单亲女职工帮扶服务,帮助她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实施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发展公益性就业组织,鼓励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生活保障、失业保障等服务。

3、不断完善服务网络,拓宽服务领域,搭建服务平台,大力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网点,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体系,鼓励个体经济参与兴办社区服务企业,不断增加便民利民的服务项目,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五)进一步夯实平安和谐社区的基础

1、贯彻落实“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广泛开展县、镇“两级联创”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治安问题,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

2、构筑以社区民警为主导,社区治保会和物业保安为依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发挥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室的作用,落实民警联系挂点责任制。发挥保安队伍、城管执法队、党员义务联防队和民兵等群防群治队伍的作用,不断完善治安防范网络。

3、以创建“平安社区”、“安全社区”、“无毒社区”、“文明社区”为目标,把公安工作阵地前移,综治工作重心下移,重点整治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侵财犯罪、抢劫盗窃犯罪、“”地下犯罪、犯罪、网络犯罪及社会丑恶现象。组织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程”。积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落实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安置帮教措施,努力降低重新犯罪率。

4、形成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和社区居委会等部门的合力,加强对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的管理与服务,遏制流窜犯罪。构建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民间调解为主体的调解网络,力争做到“小事不出社区”,把矛盾解决在基层。

和谐社区工作计划篇6

二、抓好道德讲堂课程、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

三、着力解决环境脏、乱、差、等现象,规划建好小区农贸市场。

四、力争落实好社区综合楼的建设。

五、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完成人口计生指标任务。

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杜绝在我辖

区内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七、抓好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及时化解群众矛盾,杜绝无一

人员上访。

八、做好民生、保障,落实五保养老条例、关心好老、病、残等弱势群体。

九、抓好协调服务,保障在建项目有序、健康、良好发展。

十、抓好整脏治乱工作,加大违法违章建筑的宣传、巡查、打击

力度、杜绝新增,消除存量

十一、做好“三关”统战工作。

十二、做好党务、居务公开。

十三、抓好依法治社宣传工作。

十四、积极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2016年社区年度重点工作计划

展望未来,我们的前景充满希望,要使社区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坚持服务村民和保证村民利益为出发点,按照建设幸福和谐新泉水的总体要求,为推动和谐泉水的全面发展,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20xx年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构建和谐泉水为工作主题,以经济发展为工作核心,促进和谐泉水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坚持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创一流的领导班子,坚持创新服务意识,转变服务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坚持服务社区,服务居民,促进社区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构建幸福和谐新社区。

(三)工作任务目标

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基层党建工作,促进社区事业全面发展,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泉水社区党委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建设,凝聚团结班子。

1;制定详细的党委工作制度,定期进行组织学习。

2;制定社区党建联席分会制度与驻区单位加强联系,共驻共建,签订协议。

3;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作风建设,制定和健全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和制度。

二: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

1;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发挥社区党员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2;随着越来越多退休党员和企业党员组织关系的转入,直管党员越来越多,要结合国内实际形式的变化和当前的任务,组织直管党员上党课,提高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对流出党员采取汇报制度管理,要求定期填报流动党员情况汇报表,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3;做好流动党员的登记工作和企业党员的接转工作,对流动党员进行全面摸底,登记造册,做好“三会一课”工作,抓好党费收缴工作。

三:以党委为中心,切实抓好社区各条块的日常工作,树立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思想。

1;社区环境

万事“安”为先,只有安居才能乐业。针对安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首先增加宣传与培训的次数与质量,对社区居民,外来人员和青少年进行法制安全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其次增强群防群治力量。在完善整合小区建设基础上形成由楼门长、物业保安、社区片警、网格员组成的社区防护体系,以保证社区安全,调高社区安全系数,再有制定检查制度,每周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物业技防的设施、设备是否正常运转进行检查,以提高物业部门对安全的重视程度,最终达到社区安全。改善社区环境要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通过典型事例教育,号召居民自己动手美化环境,使“社区是小家,建设靠大家”这句话落到实处。2016年社区年度重点工作计划2016年社区年度重点工作计划。

2;社区服务

始终将“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对本社区的老年人、残疾人、优抚人员的服务上将一对一变为多对一。努力让尽可能多的社区居民都来关注、关心、关爱弱势人员。社区办公大厅改造已完善,功能更齐全,我们将不断扩大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服务人员组成队伍,形成机制,满足居民多方位的需求,网格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走访服务广大居民。

和谐社区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 可持续发展; 相关性; 设计原则

引言:

当前,我国在坚持与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城市的规划设计当属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心内容。不仅如此,城市的规划及设计工作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与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我们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 "城市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一) 城市规划设计

谈上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方向上,人们首先会想到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何为"生态城市"?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内涵就是指在城市的整体规划设计建设工程中,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建设为核心,在坚持与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提下,严格遵循着生态学原理以及生态经济学发展规律等。与此同时,并城市及周边区域内的生态建设、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发展都要进行科学、合理、规范化的设计。从而高效的完成对城市的统一规划以及综合建设,并最终完美的实现城市区域内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这才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和谐理念。

(二) 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施全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生态城市及规划设计过程中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圣人" 孔子曾说过:"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同时还有孟子的言论"斧斤以时入山林",这些都是古代劳动、智慧的人们在人类发展历程中所探悟到的生态和谐发展思想,其所反映的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社会以来,这种城市和谐发展的理念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被冲击的无比惨淡。

二、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一)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观

在我国,关于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理念,主要强调的就是区域内城乡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要想更好的实现经济、社会、人口、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发展,就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和谐建设理念引入到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工作当中。我国在《21世纪行动计划》中,就曾明确的提出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概念,并对其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了研究。在传统的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的形成了两种城市发展的观念,一种是"天人和谐"的发展理念,另一种则是"人定胜天"的观点,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一直就存在着人类战胜自然并获得生存空间的荒谬想法。图1表示的是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其中:

W代表的是城市经济系统

S代表的是城乡社会系统

O代表的是区域环境生态系统

N代表的是城市建设整体平

衡、协调发展的决策成果

H代表的是规划设计策略及其

方法的制定

图1 城市规划设计中可持续发展式操作程序的功能、结构

(二)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

关于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其中的"生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对城市的绿化建设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在国内的很多城市在进行规划设计中,一般都会把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种基础性工程建设来对待,而通过草木植被进行绿化建设成为了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

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我国古代就存在着"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发展理念,究其根本,其所宣扬的就是建议人们在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强调对环境的保护、生态的和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只有强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功能、作用、效果,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城市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而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以及区域内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三、总结及建议

新时期下的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应该坚持科学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理念。本文主要探讨与研究了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包括城市规划设计中所蕴含的可持续发展指导观,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对于城市的合理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因此,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应该以建立"安全、健康、有活力的生态和谐城市"为主要发展方向。

本人认为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应该坚持并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设计原则:①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建设原则。②注重"天人和谐"的理念,尊重生态自然的功能作用,严格做到"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宜林则植,宜建则筑"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先进理念。③坚持并遵循社会和谐建设的原则,一切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都要围绕着社会和谐发展为中心,实际上就是强调"以人为本",在这里,社会和谐建设的基本原则就是指社会生态和谐建设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郭丰产.城市规划设计中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1).

和谐社区工作计划篇8

现代法治国家,和谐社会更多的要靠健全完善的计划生育法制保障,和谐社会应该是崇尚法治的社会。计划生育法制建设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又是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应当以计划生育法制建设为导航,引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全面实现。

计划生育法制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1.加强计划生育法制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计划生育法制建设。经济建设的目标需要法律来确定,科技进步的成果需要法律来保障,各种经济主体以及社会各成员之间的矛盾也要依靠法律来调节。因此,只有建立在计划生育法制基础之上的和谐社会才能得到持续、稳定、协调和健康的发展。

2.加强计划生育法制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动力量

计划生育法制建设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计划生育法制建设的推动。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一个政治文明、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生活富裕的社会。这其中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成熟的计划生育法制制度加以确认和推动。计划生育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将有力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全面实现。

3.加强计划生育法制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离不开计划生育法制建设提供的强有力保障。一方面,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协调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需要计划生育法制来保障;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需要政府依法行政、社会公众依法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坚持计划生育人人平等的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需要强化全社会的计划生育法制意识。另一方面,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经济建设、扰乱社会秩序、侵害公民权益等各种破坏社会和谐的违法行为,也需要通过强有力的法制手段予以有效打击和惩治。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计划生育法制环境的思考

1.完善计划生育法制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在我们国家是一个以成文法为主的国家,是重视法律和典章制度的传统,只有计划生育法律制度健全,才能有执法、司法、守法、依法等方面的问题,如果法制不完善,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在封建社会两千多年中,封建集权和人治强权思想时有表现,人们已经习惯于强迫命令,习惯于唯命是从,这就需要法制来调整。有法,人们才能知法、懂法,才能依法,才能有法律的意识和观念,才能建立法治社会。现在我们国家处在一个大转型、大开放、大发展的时期,各种问题、矛盾、冲突层出不穷,有时甚至交织在一起,靠过去简单的办法已很难处理,这就需要法制从各个方面加以引导、制约和监督,使问题解决得迅速快捷,使矛盾处理得圆满,使冲突能及时化解,使全社会能正常有序的良性发展。

2.计划生育做到依法行政,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行政机关在国家机关中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影响大,与公民关系最为密切,因而行政机关成为权力最大、机构最多、人数最众、重要性最强的机关。这就决定了行政机关在社会生活中的极端重要性,决定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具有重大意义。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计划生育法制环境的重点和难点,其根源就在于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很容易滥用权力。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因此,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职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也有利用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也有利于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效率。

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就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规定。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的行政权的存在和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的规定,不得与现行法律相抵触。具体来讲,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机关的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规定才能存在,而且职责和权力永远是统一于一体的。(2)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必须依据法律。(3)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必须符合法定程序。(4)行政机关所有违反法律的行政行为都必须予以撤销或改变。

3.确保司法公正,促进法治社会的全面进步

司法历来都以公正作为自己的理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法治进程中,司法公正更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司法公正是国家法律正确实施的基本保证。其次,司法公正是维护公民正确适用,保障和实现公民的合法权益。再次,司法公正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计划生育法制环境的基本要求。

为实现司法公正,司法机关必须坚持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其一,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其二,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是正确运用法律的一条基本经验。其三,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其四,司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4.加强计划生育法制宣传,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加强计划生育法制宣传,不断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是法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开展计划生育法制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在全社会形成“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法治环境。普法工作要体现以人为本和感召力;讲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宣传效果。要通过严格的执法和司法活动,提高整个社会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

法律虽然要靠国家的强制力来保障实施,但是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强制力的作用。尤其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公民普遍知法、自觉守法应该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以确保法律得到更有效的贯彻和实施。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兴县鲤鱼塘镇人民政府)

地方之声

扶沟县:多措并举开展廉政防控机制建设

近年来,河南省扶沟县采取五项举措,认真查找廉政风险点,做到了防患于未然。(桑永奇 韩剑)

华龙区:“生殖健康进家庭”重实效

今年以来,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重点落实“四项工作任务”确保“生殖健康进家庭”活动取得实效。(李广磊)

巩义市:实施双提高工程 促进计生工作开展

去年以来,河南省巩义市认真抓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家庭发展能力”的双提高工程,促进了人口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收到良好社会效果。(黄秀文)

确山县“男到女家”形成新时尚

近年来,确山县人口计生委在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中,积极探索完善适合该县实际的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鼓励男到女家落户,弘扬文明婚育新风。(尤国胜)

马村区:机关文化激发干部创先争优

去年以来,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人口计生委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采取营造机关文化氛围,提高职工文化素养的办法,在人口计生系统中进行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使人人树立起无私奉献的理念、爱岗敬业的信心,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李凤燕)

沛县安国镇发放系列丛书

近日,江苏省沛县安国镇印制了《人口国策漫画集》、《人口国策诗歌集》、《人口国策曲艺集》系列家庭人口文化丛书,免费发放给群众。(刘充)

陕县:“五进农户”提升家庭综合素质

近年来,河南省陕县大力开展以“五进农户”为抓手的“幸福家庭行动”,全面提高了计划生育家庭的整体素质,使实行计划生育变成了群众的自觉行动,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李建牛)

上蔡县:发挥“三个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河南省上蔡县充分发挥计划生育“三大优势”,借好外力,挖掘潜力,形成了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合力,实现了计生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双促双赢”。(姝)

和谐社区工作计划篇9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调研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有的放矢地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局根据市局[]号文关于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调研活动的通知,进行了专题研究,制定了调研提纲,紧密结合水利工作实际,在全县水利系统开展了一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调研活动,现简单汇报如下:

一、水资源现状、特点及开发利用和管理情况

⒈水资源现状

我县水资源总量万立米,其中外来客水万立米,本地资源万立米,本地资源中,河川径流量万立米,地下水资源量万立米,重复计算量万立米。

沁水县水资源可利用量万立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万立米,地下水可利用量万立米,重复可利用量万米。本县水资源可利用系数为。

按本地资源计算:我县人均水资源量立米,占全国人均水量立米的,是全省人均立米的倍是晋城人均立米的倍。

⒉水资源特点

()水资源属本省水资源相对富水区。

本县水资源人均水资源量是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倍,因此,可以说,本县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属山西省相对富水区。

()水资源年际丰枯悬殊,具有连续丰水,连续干旱特点。

据沁河张峰断面年径流量分析,年最大来水量为(年)亿立米,最小来水量为(年)亿立米,丰枯比为。

-,三年时间,全县连年丰水,三年来水量分别为亿立米,亿立米,亿立米;-三年来水量分别为亿立米、亿立米、亿立米。

水资源这一特点反映了沁水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在主要河流修建骨干性蓄水工程。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据我县个站点资料分析,我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毫米,但由于我县地面辽阔,降水量与地形有关,且多年平均的降水量集中在汛期。按时间分布说,春季(-月)占,夏季(-月)占,秋夏(-月)占,冬季(-月)占;降水量按时段来说呈逐渐减少趋势:~年,降水量为毫米;~年,降水量为毫米;~年,降水量为毫米;~年,降水量为毫米;~年,降水量为毫米。按空间分布说,是城西降水量较多,城东降水量较少:中村河流域降水量为毫米,土沃河降水量为毫米;县城降水量为毫米,油房降水量为毫米,端氏降水量为毫米。

()水资源基本没有污染。

在全省各条河流严重污染的现今社会,只有沁水这块宝地水资源没有污染,沁水县十大河流,基本上没有一条河流受到污染。

()采矿影响水资源。

由于大量采矿,大量排放矿坑小,致使地面水资源下降,造成许多小泉小水断流干枯,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为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了诸多不便。

⒊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情况

××年,我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总取水量为万立米,按取水用途分类,城市生活万立米,工业万立米,农业万立米,其中农村人畜饮水万立米;按水源分类,河川径流万立米,其中河水万立米,地下水万立米,其中岩溶水万立米。全县污水排放量万立米,矿坑水排水量万立米。

我县共发放取水许可证本,其中工业本,农业本,城镇生活本,其它本。

我县工业用水管理和城市生活用水全部实施装表计量管理,年初用水单位申报用水计划,水资源管理办公室下达用水指标,每月月底水资办管理人员下去实地抄水表,核实水量,征收水资源费,年底按实际用水量考核用水单位,节奖超罚,超用水者,按累进到加价征收水资源费。我县今年前半年征收水资源费万元。

我县水政监察大队按照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许可管理办法、水资源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法,有法必依,依法必严,违法必究,今年-月份查处水事违法案件立案起,查处起。

二、各类工程建设情况及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和发挥的显著效益

⒈工程建设情况

目前为止,我县共建设各类水工程处,其中:水库座;塘坝个,蓄水量万立米;按泉截流处,水浇地亩;人字闸处,库容万立米,水浇地亩;自流渠条,渠边长千米,效益亩;喷灌工程处,效益亩;水轮泵站处,效益亩。机电灌站处,效益亩;机电井处,有效面积亩;我县共有工业自备水源处,可供水量万立米

⒉水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和发挥的显著效益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是工业的血液”,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是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甚至有人提出:水是生命之源。不论社会怎样发展,有水才有人类,没水人类就无法生存。无论是远古时代,还是现今社会,水历来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

三、水资源管理及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人与建设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的主要问题

⒈水资源供需矛盾初步显露

年前,沁水水资源丰富,可满足任何一家经济集团在沁水大量用水,十年前,要在沁水上项目,开始提出:水资源能否满足用水要求。今天,要在沁水上项目,首先必须提出水资源论证。

由于一些企业不按规定水资源管理方案执行,已初步显露了水资源不足的现象。

⒉水资源遭到破坏

沁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不按科学发展观办事,在水源补偿条件及水资源分布结构没有查清的情况下,盲目兴建工程,造成水源搬家及水资源破坏,使可利用发生了变化。

()泉水出现明显减少的趋势,有的甚至已经枯竭。

如沁水中村白华涧河泉,世纪年代泉水流水枯水期为立米秒,年代为立米秒,现在为立米秒。

再如沁水世纪年代小泉水处,现在断流干枯在三分之一以上。

()中、深层承压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

年,端氏中子深层为常观孔,井水从孔中自由出流,年,水不出流,年水位下降地面米以下,现在又下降至地面米以下。

武安常观孔,鹿底常观孔水位连续下降,一些地区由于水位下降造成了人畜饮水困难等等。

()采煤破坏水资源,恶化水环境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沁水煤炭资源分布较广,开采强度大、煤矿排水漏水和污水水质,是沁水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不可掉以轻心。

采煤是沁水的支柱产业,对沁水经济的腾飞起着重要作用。但采煤破坏了活、中、深层地下水源来的补给,径流和排泄规律,破坏了水文下垫石条件,破坏了地表水产汇流规律,破坏了水资源的水绩,引起了一系列水资源的环境问题,如地下水含水层的疏干,地表水系的断流而造成供水设施报废,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牲畜饮水思想观念、水质污染等。采煤形式地下采空间,使地下水向该空间汇入,形成以煤矿为中凹地下水降落漏斗。因长期排泄矿坑水,疏干了煤系地层以上的地不止。随着矿坑向纵深发展,漏斗范围越来越大,造成水井干枯、地面下陷,地表径流减少甚至枯竭。如永安煤矿、南凹煤矿及中村煤矿。

⒊供水工程不足,不能适应和谐社会的发展

由于水利资金不足,急需上马的水工程不能兴建,就是已被省厅立项审查批准的水工程也只能束之高阁,致使水资源不能及时满足和谐社会的发展的要求。

⒋现有水源工程老化失修,供水能力没有发挥出来,供水能力逐年下降

现有的山泽水库、蒲峈水库、龙门水库三座小型水库,不仅设计标准低,工程质量差,而且已有龙门水库已经淤平,没有了库容,一些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一些水井工程干枯淘汰。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水源发生变化,不仅使大批中浅层井干枯报废,而且危及工业自备水井的产量和自来水厂的供水。

一些供水工程,由于设计问题,造成供水水质不符合国家用水标准。

四、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探索和实践治水新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可持续水利事业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水资源管理工作者,在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规划时,要把水资源同各级各部门紧密联系,形成主体开发,创造经济效益,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主线,不断加强对水的客观规律的认识,探索治水新理念,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可持续水利事业发展。

在这方面,我县在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城市防洪减灾能力的同时,把防洪治水工程与城市景观、环境建设相结合,服务于城市建设的发展。这是我局坚持科学发展观,探索科学治水的一个新理念。

第二个新理念:防洪工程建设要从以建设防洪工程体系为主的战略转变为在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建成全县的防洪减负体系,要学会“宽容”水。

第三个新理念:要成立以水务局为主体的供水体系,在全县设立供水网点,形成全县供水网络,保证和谐社会的用水和谐。

第四个新理念:水资源管理的创新。水资源管理的核心是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水资源优化配置,在宏观上,要统筹规划,统一调度,在流域和区域内、流域和区域之间合理分配,实现有限水资源效能最大化;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除害兴利结合,防洪抗旱并举,开源节流并重,综合解决“水多、水少、水脏”的问题;要统筹规划,妥善处理好生产和生活、经济与生态、城市与农村、开发与保护等关系,有利于协调发展。水资源优化配置,在微观上,一方面要优化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挖掘和发挥综合效能;另一方面要建立取用水综合管理和监督体系,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虽然,已经建立起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但总体上仍然处于水资源管理的粗放阶段,质和量的管理都粗放,质与量未能实行统一管理。水资源管理是水行政管理的中心,水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要围绕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包括减少水灾负面影响)。汪恕诚部长提出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正是从这个层面上阐述的。水资源管理创新,从“两个统一”着手,一是理顺涉水部门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在此基础上,界定清晰而合理分工职责;二是理顺水行政主管部门内部之间的关系,围绕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管理体系和相互协调工作机制。

第五个新理念:水工程管理的创新。国务院已经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提出了改革的指导意见。根据国务院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我县在水利工程管理创新上要重点解决好个问题:①要调整水利投资结构,增加水利工程管理经费所占的比重。水利工程越建越多,管理经费需求越来越大。因而不仅要增加水利工程建设资金,还要增加水利工程管理资金。努力争取公共财政承担起社会公益性为主的水利工程维护运行管理经费;②要调整管理结构,改变重水库堤防轻河道管理的状况。河道是水利的基础工程。可是长期以来大部分河道没有纳入水利工程管理的范畴,游离于水利工程管理之外。全省水政监察队伍建立以来,进行了河道执法巡查,但河道执法不能代替河道管理,这两者是不能等同的。浙江各级越来越认识到河道管理的重要性,部分县市正在着手建立河道长效管理制度。要进一步提高对河道管理的认识,研究河道管理规范化,建立河道管理有效机制,全省都要象管理公路一样来管理河道,象管理街道一样来管理河道;③要调整管理体制,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效率。新建水利工程原则上要推行现代物业管理的办法,从根本上改变养队伍管工程这种效率低下、负担沉重的体制,精干队伍,提高管理专业化,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五、如何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资源状况,确定经济布局和发展规模,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建立与我县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

我县水资源属山西省相对富水区,特别是张峰水库建成运行之后,将改善我县生态环境,并将大大增加可利用水量,我们要利用我县相对富水这一水资源优势,建立良好的供水环境。建立与我县经济布局、发展规模、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六、如何开拓我县水资源潜力,进一步加快新水源工程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提高水资源综合保障和调控能力,为我县引进外资外企提供良好的水利环境

我县水资源相对富裕,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如果不修建蓄水工程,水资源将大部分白白流走,为了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提高水资源综合保障和调控能力,为我县引进外资外企提供良好的水利环境,必须进一步加快新水源工程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

⒈建立骨干性拦蓄水工程。

在十条河流上修起-个小水库,拦蓄洪水,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各河流常年有水,并且枯水流量不小于各河流平均流量的,修建小水库时要按科学发展观办事,尽量和旅游、供水、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把水库修建成人水和谐的水库。

⒉充分利用矿坑水。

矿坑水是从地下抽出的良好地下水资源。按吨煤排水立米计算我县采矿排水应在万立米以上,如果能把这一水量充分利用,相当于修建了一个日产万立米水的供水公司。

⒊厉行节约用水。

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树立爱惜水,珍惜水的新理念。

七、如何探索和建立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全面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有效保护水资源、大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⒈建立人水和谐的水权机构

要全面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有效保护水资源,大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根据我县水利近几年的经验,必须改革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即:一是区域管理上的“城乡分割”;二是在功能管理上的“部门分割”;三是管理上的“政出多门”。如在我局没有改为水务局以前,是水利局,主管农业用水和农村人畜饮水两项,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生活用水基本不管,对水资源管理极不方便,自从水利局改为水务局以后,城市供水归水务部门管理,工业用水归水务部门审批,一切跟水有关系的业务全由水务局管理,这对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为主,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水和谐水权在管理上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⒉设立专门供水机构

要全面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有效保护水资源,大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水务局不仅要把握好水资源管理的审批权,还应该在供水上大做文章,水务水务,实际上是应该务水,应该服务于水,和谐于水,坚持以水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水的全面发展。以水为本,是和谐社会的以水为本,就是水务部门以水为主体,以水为本位,以水为基础,以水为前提,以水为动力,以水为目的,即一切以水为中心,一切为了水。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水利人,哪里有农业,哪里就有水,哪里有工业,哪里就有水,哪里有商业,哪里就有水,哪里需要水,哪里就有水,让水成为社会呼之即来,来之能用的和谐水资源格局,让水为人民造福,让水成为和谐社会欢迎,喜爱的和谐水。这样,水务局有必要成立一个管水、供水,专门机构,专门负责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为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八、如何统筹城乡和区域水利发展,促进城乡和区域水利协调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的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和区域水利以展促进城乡和区域水利协调发展,就是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调整规划计划的基本思路,确定规划计划工作的基本原则,分析规划计划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思路调整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是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内涵,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规划计划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为基础,以稳定投资规模为前提,以确保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重点,以强化投资计划和规划管理为手段,以改革体制和创新机制为动力,充分发挥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基础作用,加快水利的改革与发展,夯实水利基础,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⒉以科学发展观把握水利规划计划的工作原则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中要注意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解决好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不仅关系到水利事业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在规划编制、项目审批、投资安排、工程建设、协调监督等方面,重视调查研究,注意倾听和尊重基层和当地群众的意见,妥善解决出现的问题,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实际要求出发,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水利发展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新时期治水思路的本质特征,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减轻自然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中,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多方论证,慎重决策。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审慎分析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综合兼顾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水资源安全供给保障体系和水环境安全保障体系,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坚持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不断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拓宽水利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和领域。在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中,要统筹考虑各地区、各行业对水利发展的实际需求,使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根据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环境状况,合理配置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提出合理建议,促进水利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还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工程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和科技的手段,不断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充分发挥水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满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和谐社区工作计划篇10

早在2008年5月,广东省委就要求广州、深圳、珠海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先行先试。同年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赋予珠江三角洲地区“完善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使命和任务。

在2011年初的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广东省委书记提出,广东省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就必须深入扎实地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6月中旬,中央政法委书记在广东就大运会安保和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时强调,广东要继续先行先试,不断破解社会管理中的新课题,为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创造新经验。

7月11日至13日,广东省委召开十届九次全会,研究部署加强该省社会建设工作,省委书记在会上作了《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为建设幸福广东作出新贡献》的报告。此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这是历经4个多月,等省领导先后11次国内外调研形成的成果。

设定“二显著四更加”总体目标。《决定》共分九部分40条,围绕加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一系列工作重点和措施要求。其中,《决定》提出了“二显著四更加”的社会建设总体目标,即:经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实现民生福祉显著增加、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会服务更加完善、管理格局更加健全、公平正义更加彰显、社会大局更加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重要的社会支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设立“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为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决定》提出,省、市、县(市、区)各级党委设立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同时作为政府社会建设的协调机构。广东省委这一级别成立的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相当于厅级单位,成立专职部门分管社会建设,这在全国范围内未见先例。此外,《决定》提出要制定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强实有人口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文件,形成广东省社会建设的政策体系。据悉,这7个配套政策预计7月底出台。

完善外来人口管理制度。广东有2600多万登记外来人口,占全国2亿多流动人口1/10强。为了加强外来人口管理,除了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外,《决定》特别提出,要继续在优秀外来务工人员中招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月15日,广东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发出《公告》,将在优秀工人、农民中选拔250名基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员,其中包括120名优秀外来工。

[相关链接]

江苏社会管理“六大行动计划”

5月18日,江苏省《关于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切实加强群众工作的意见》,提出力争在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社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保持全国领先。《意见》提出把“六大行动计划”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的重要抓手。

江苏社会管理“六大行动计划”

社会矛盾排查化解行动计划:定期开展“五项排查”

人口服务管理行动计划:以证管人与以房管人相结合

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固本强基行动计划:全面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服务模式

社会组织培育管理行动计划:设立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政策

信息网络综合管理行动计划

全国35个试点地区发力社会管理创新

地区 经验和做法

太原市确定社会管理创新10个重点项目,包括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天网”治安工程、实施“双百”强基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