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调研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24 03:21:56

健康调研报告

健康调研报告篇1

五种常见身体症状

调查报告主要测查了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和头痛、背痛以及由压力和焦虑引起的其他躯体症状。在调查的21种身体症状中,有约1/3的人表示没有任何症状(无);近40%的人经常出现1-2种症状(轻度);22.8%的人经常出现3-5种症状(中度);9.6%的人经常出现其中的6-12种症状(中重度);有1%的人会频繁出现其中的13-21种症状(重度)。同时身体不健康症状明显(中度以上)的人群也占到1/3。

26岁-30岁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本次调查主要包括一般心理健康,抑郁和情绪耗竭三个方面,目的是帮助个体了解自己当前的心理状况,为心理健康提升提供指导。

情绪耗竭和抑郁两个方面,得分越低,说明个体出现耗竭和抑郁的问题越严重。整体来看,员工的抑郁问题比情绪耗竭问题更严重,而且,26-30岁的员工比其他年龄段的员工问题更为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抑郁和情绪耗竭的问题有明显的转好倾向。

女性比男性更健康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女性员工整体的身心健康水平均高于男性。而男性在情绪耗竭和抑郁上则表现出更多的问题。这与男性员工实际工作压力、社会舆论压力以及男性员工普遍不善倾诉和表达密不可分。

职场中坚力量身体情况堪忧

调查人群中,身体不健康症状明显(中度以上)的人群占到了调查总数的1/3,其中,身体症状指数最高的是26-35岁群体。而在31-35岁这个年龄段,依然处于普通员工级别的男性和处于高管级别的女性则更易有较大的身体健康问题。

专家点评:

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警示 提升心理健康指数刻不容缓。

本次调查表明,身心健康状态较好的人员群体主要集中于女性员工和36-40岁的中年员工;身心健康状态较差的人员群体主要集中于男性员工和26-30岁的年轻员工,最为堪忧的是26-30岁的男性管理者,身心健康状况最差,需要重点关注。

健康调研报告篇2

的措施。

一、基本情况

我们在调查中按不同性别,年龄段,岗位,学历,工作环境等多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对数据处理后我们发现,在不断深化高教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广大教职工在承担着创新理论,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特殊职责,同时面临更大的挑战,在社会环境的影响,精神和心理的负担,工作的压力等因素下,致使许多教职工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亚健康状况态,需要很好地去疏导和调理。

二、健康状况分析

(一)身体状况让人堪忧

(二)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大

以上的数据显示,高校教职工在工作学习上压力不断增大,许多教职工缺乏科学地安徘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造成的心理紧张与心理障碍,不会自我调整,不好意思或不会去求助他人,又不愿意上医院或找心理医生,不知道该如何为自己排忧解难,帮助自己走出困境。他们需要有一个减压的环境和措施,需要组织上的关心和帮助。

(三)对健康的期望值很高

随着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高校广大教职工对健康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从调查表上反映出,教职工对健康教育很感兴趣,喜欢专家做健康报告和知识讲座的占48%,喜欢板报和校园网上宣传健康知识的占25%,喜欢专家来校进行义诊的占18%,喜欢组织交流保健知识的占9%。广大教职工非常喜爱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主要有春秋游,运动会,各种球类,气功,登山和文娱活动等等(表三)。有许多教职工还喜欢参加公益活动。调查显示,有46%的教职工

对爱生助学,关心特困生的公益活动比较热心,有13%的教职工愿意帮助孤寡老人,有13%的教职工愿意参加政府组织的募捐活动。

以上的调查和数据反映出,广大教职工对校园文化建设有较高的期盼。需要营造一个宽松祥和、政通人和、互助亲和、内谐外和的氛围,让广大教职工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学习感到安心、放心、悦心。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工会组织有较高的需求。工会要精心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吸引和凝聚教职工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释放压力,愉快身心。广大教职工有提高防病治病能力的迫切愿望。工会组织要配合行政和校医院组织健康讲座,利用工会的系统宣传健康知识,防病治病知识,组织好交流活动,提高广大教职工健康保健意识。

三、建议与措施

中国工会“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不断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努力满足职工文化需求。”我们认为,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中首先要提高职工的身体素质。特别是高校的知识分子群体,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更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激发出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去。工会组织在维护广大教职工合法权益中,首先要关注教职工的生存权,维护好教职工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教职工健康水平,用科学发展观来引领和谐校园建设。针对当前高校教职工身体状况,以及结合当前工会组织工作的性质、特点,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措施。

1、建立健全教职工的医疗保障机制。

针对高校教职工,特别是一线的教师在教学、科研、职称评定方面压力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又缺乏平时身体保健措施,学校应坚持一年一次定期为广大教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并对高级知识分子、女教职工增加针对性体检项目。

2、加强对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引导工作。

学校工会要正确引导教职工科学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从调查中反映出:很少参加锻炼、没时间锻炼、不想锻炼的教职工占44%;很少参加休闲活动、不喜欢没兴趣的教职工占41%;饮食不注意、不太注意的教职工占87%。这说明有相当部分的教职工对科学地饮食,正确地锻炼和休闲这些方面的知识是很缺乏的,需要教育引导他们提高健康意识,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习惯。校工会要定期开展健康、防治疾病讲座,充分利用工会的各类活动和网络、宣传栏等阵地宣传健康保健知识,从各方面、各角度来提高广大教职工健康水平。

省教科工会要继续开展“健康教育进高校”活动。这项活动是我会与省医学会联合举办的。每年都组织有关大医院专家到学校为广大教职工义诊、讲座。通过零距离与专家接触,帮助教职工解决一些疑难杂症,同时提高了自我保健的能力和水平。

3、积极组织开展有利于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组织开展文体活动是工会组织特有的职能,也是广大教职工所期盼的。从调查中看出,广大教职工对工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很喜欢,都能积极参加。校工会要组织好各类文体协会,开展群众性、多层面、寓教于乐、自娱自乐的文体活动。吸引并激励广大教职工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在活动中增强体质,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升华气质;在活动中,加强沟通和交流,增进理解和信任,促进和谐与合作。

健康调研报告篇3

今年是《**苗族侗族自治县儿童发展规划(20xx-20xx年)》攻坚年,为全面了解儿童与健康主要指标的达标情况,掌握**县儿童的营养和体格状况,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由**县妇儿工委牵头,县卫生局具体实施,县妇幼保健院技术骨干组成检查小组,于20xx年4月初至5月底深入我县城乡部分村、组及幼儿园对儿童进行了体检,从体检结果来看,我县儿童的健康状况离规划要求尚有一定差距,需引起重视。

一、健康检查结果

我县共有17个乡镇(管委会),参加此次体检的儿童有2120人,其中0—5岁的儿童1853名,占体检率的87.4%. 县妇保院对体检的儿童进行了身高、体重、心肺、血色素等检查和营养状况评估,查出患儿1086人次,总患病率达51.2%,疾病例数1240例,疾病检出率58.5%。通过检查,我们发现**县0-5岁儿童身体素质不太乐观,呈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双重现象;查出沙眼和贫血儿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多,导致总患病率和疾病检出率较去年同期高,患病率前三位的依次是:龋齿、沙眼、贫血。儿童龋齿随年龄增大而增高,沙眼患儿99%是集体儿童,贫血患儿占体检数的10%。3岁以上儿童有鸡胸、漏斗胸、肋外翻、x型腿也较多,视作维生素d缺乏病后遗症,查出患外科疾病的都是男孩,病种包括斜疝、包茎等。儿童体重和身高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上升,但较who推荐的标准参照人群值仍有明显差距。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是膳食结构搭配不合理。随着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独生子女和二孩家庭增加,大部分家长对小孩过于溺爱,没有合理的调节儿童饮食,偏食、挑食、吃零食等不良习惯普遍,导致食欲减退或偏食,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如城镇儿童龋齿发生率达41%。

二是农村幼儿保健意识差。据调查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技术水平不足,农村家长缺少幼儿保健意识,一些儿童因早期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留下后遗症。如:肋外翻、鸡胸等,特别“留守儿童”营养状况差尤为明显。近年来,**县外出谋生的劳动力越来越多,许多家庭父母在外打工,小孩留守在家由老人照看。由于爷爷、奶奶缺少科学育儿的知识,育儿方法守旧,“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大部分“留守儿童”营养状况较差。**县20xx年5岁以下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只有40.68 %,离规划要求85%的指标有较大距离。

三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受历史、自然、社会等因素影响,尤其是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县城乡儿童之间营养和健康状况差异明显。在平茶、藕团、大堡子、三锹等边远山区乡镇,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儿童膳食结构单一,导致身高、体重不足,营养不良;而县城由于营养摄入过度而出现儿童肥胖症则不断增加。

四是儿童营养不良监测与控制的长效机制不完善。近几年,**县的各类托儿所、幼儿园发展迅速,每个乡镇都有1-2个民办托儿所、幼儿园,这些托幼机构是我县0-5岁儿童生活、学习的主要集中地,其卫生和饮食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身体健康,但是我县目前对托幼机构的管理方面并没有出台完善的儿童营养不良监测与控制的长效机制,在检查中发现,有部分幼儿园不仅师资力量不够且卫生和饮食条件差。

三、对策与建议

综合我县目前的情况,可按“四个强化”加强儿童营养不良防治工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一是强化宣传,加强儿童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普及工作。卫生、妇联、广电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编印儿童营养知识宣传手册,制作儿童营养知识电视专栏、开展现场咨询活动、举办科学育儿知识竞赛等方式引导广大家长避免过于溺爱儿童,增强营养健康知识。

二是强化指导,大力推广平衡膳食。县妇联要充分利用各类家长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育儿知识讲座,聘请专业医生对家长科学育儿进行指导;县妇幼保健院可开设儿童营养门诊,开展儿童营养咨询与营养疾病诊治,大力推广平衡膳食,减少儿童疾病、儿童营养不良率,以增进儿童的体格、智力发育,为未来储备体智双优秀的人才。

健康调研报告篇4

平罗县卫生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平罗县党委《关于做好全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平党办发[2004]63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按照平罗县委的统一安排,我局于2004年5月组织专人就“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截止到5月1日,全县共有县级综合医院2所,中医院、防疫站、保健所各1所,乡镇卫生院21家,城关防保站、陶乐防保站各1所,厂矿医务室14家,个体诊所35家,村医疗站180家,已基本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为建立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全县乡镇卫生院除部分乡镇卫生院外,都已基本完成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基本保证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要地的基础设施和条件。部分乡镇卫生院还配备了救护车(如黄渠桥中心卫生院、姚伏中心卫生院、宝丰卫生院等)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急诊需求。

二、目前医药卫生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卫生部门在巩固和提高初级卫生保健成果的前提下,着重在医疗专业技术水平上下功夫,大力加强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搞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同时,不断深化卫生改革,加大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力度,完善院长负责制,实行公开选拔和末位淘汰制,积极探索卫生改革的新路子,对村医疗站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狠抓乡、村医疗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功能、基本满足了全县广大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需求,为全面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农村卫生院(惠北、通伏、崇岗、下庙)房屋陈旧,基础设施落后,设备配置不全,缺乏比较先进的医疗设备,如生化分析仪、尿液检测仪等,这即使农村卫生院的就医环境无法改善,又增加了农村卫生院对疾病筛查的难度。严重地阻碍了农村卫生院正常业务的开展,同时,为广大人民群众疾病的预防、控制及早期诊治带来了隐患。

2、从2003年起,由于财政紧张,县政府对农村卫生院实行差额补助,并且对99年以来新注入的农村卫生工作人员财政不予拨款,全部实行自收自支。由于乡镇卫生院以预防保健工作为主,许多工作者都是无偿服务的,而且卫生医疗收入减少,药品利润逐年减少,煤、电、水等公务费支出却逐年增加。这样,既加重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负担,又造成缺人才又用不起人才的局面,使我县卫生人才大量流失,严重地影响了乡镇卫生院的长足发展。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得不到足额发放,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生活环境相对较差的情况下,每月仅能拿到300多元的工资,农村卫生院为保证正常业务的开展,不得不把精力放在医疗上,忙于创收而忽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从而缺乏完善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医疗救治体系,一旦出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难以应对,为全面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隐患。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保障农民的基本医疗、落实各项保健任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民心工程,平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根据我县实际制定了具体管理办法,并将部分医疗卫生单位指定为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单位,但黄渠桥中心卫生院作为合作医疗定点单位,由于没有资金投入,住院部的扩建工程至今无法开展,这严重的制约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长期、稳定发展。

4、我县做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中医工作在我县各级医疗机构都得到了足够的认识和加强,但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医疗保健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传统中医诊疗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以保障我县的中医优势,但我县大部分医疗单位的中医诊疗仪器都相对落后,中医人才相对匮乏,无法保障祖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同步。

四、建议和对策

为扭转这种局面,真正达到“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全身体素质的健康水平”的要求,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农村卫生组织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重点搞好乡(镇)卫生院三项建设(房屋、人员、设备)提高卫生院综合服务功能,在“十一五”期间完成惠北、通伏、宝丰、崇岗、下庙、黄渠桥卫生院房屋翻建,扩建更新,补充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基本实现“一无三配套”(无危房,房屋、人员、设备三配套)。

(二)进一步稳定农村基层卫生院的农村卫生队伍,积极争取政策,建议县政府调整县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补助政策,尽快恢复对乡镇卫生院的全额拨款政策,稳定农村卫生队伍。对新注入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财政也予以支持,减轻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负担,切实保证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增加卫生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卫生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民健康保障的福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政府举办的各类机构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的购置、维修,由政府按照卫生规划的要求予以安排。

(四)是推进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完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重视乡镇卫生院院长的任用、管理和培养,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

(五)是加强农村卫生适宜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从我县实际出发,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改善环境,提高工资待遇,培养和建设一支与农村卫生发展相适应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引进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卫生人才匮乏的问题。

(六)县财政加大对中医工作的投入,增加专项经费,用于发展中医事业,使中医事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健康调研报告篇5

主题教育开展健康扶贫项目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在报告指出的健康中国战略以及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根据《中共水城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中共水城县xx镇委员会关于印发《xx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档案、现场交流、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特针对xx镇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5年以前,xx镇交通条件落后,卫生院招聘医务人员困难,医疗卫生配套政策及资金不足,导致业务开展困难,病人无法就近看病,于是舍近求远,只有跑到30多公里以外的县级以上医院治疗,付出了数倍的投入,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无法解决。2015年门诊人数多少?2018多少?今年到现住多少?增长率是多少?目前排查情况看,xx镇有大病  人,慢性病  人,其中将挡立卡人数   人,费建档立卡人数  人,得到签约服务  人,卧病在床  人  , 在决胜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xx镇致力于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阵地建设、人才引进、配齐设施设备、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强化医疗行业规范、被动服务转化为主动服务、健康扶贫政策落地落实等方面抓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切实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整个各类资源抓健康扶贫。

自三段式攻坚以来,特别是在今年9月底后,虽然多个部门均有涉及医疗扶贫的职责,但是各自为战,团结协助方面还是存在沟通上的差距。为此,xx镇从新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卫生院、社保所、社事办、计生办为成员的健康扶贫专班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按照“五步工作法”制定攻坚打法,有效整合上述几个部门力量开展工作。同时,按照水城县“三段式”决胜脱贫攻坚,分阶段制定《xx镇健康扶贫专班工作实施方案》,理清了各股室职责,明确了各部门、成员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并坚持把“健康扶贫”工作纳入全镇脱贫攻坚提高群众满意度的重要抓手。

(二)精准摸排,按户施策,在确保政策落地落实

以核实核准的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为重点,组织卫生院全体医务人员包组分片、以户为单位进行进村入户调查筛查,切实做到人人见面、户户过堂,确保不漏一个“因病致(返)贫”的贫困户,为实施医疗健康救助和动态监管奠定了基础。经动态管理核实后,全镇“因病致(返)贫”贫困为户 户 人,和以前数据对比的分析情况加入进去。

(三)抢抓机遇,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群众要看病,首先要解决看病地点,所以xx镇卫生院抓“阵地建设”解决群众看病难迫在眉睫的问题。原来医院的情况?面积多大人员,承担的工作?

2017年以来建成标准化2000平方米卫生院一个、按照270平方米规模,规范化建成六个村卫生室(五星、化乐医疗业务由镇卫生院覆盖),按照省委省政府“五个全面建成”要求,建成远程诊疗室、B超室、DR室、化验室、心电图室、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等服务阵地,切实解决了群众有地方看病、看病远的问题。同时,将40余名县级统一招录的合同制医务人员全部充实到镇村两级卫生事业当中,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医疗流程、制度规范,力争做到让老百姓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镇。

(四)强化政策落地,全力助推健康扶贫。

一是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2019年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 户共 人,每个贫困人口享受城乡医保缴费补助每人100元,  人缴费补助总金额 万元,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100%。二是始终坚持基本医疗保障标准。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全覆盖,及时为市域外就医困难患者提供“预付制”服务,2019年1—9月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累计支出 万元。

(五)强化三大保障,提升健康扶贫服务能力。

落实国家健康扶贫“三个一批”,集中精力抓统筹保兜底。一是加强医疗救治,推进大病集中救治一批。目前全镇患有25种大病的贫困患者80人,已集中救治 人,救治比例  %。二是实施公卫提升行动,推进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批。截止2019年10月,管理高血压患者430人,签约服务430人,签约率100%;管理糖尿病患者92人,签约服务92人,签约率100%;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61人,签约服务61人,签约率100%;管理肺结核患者9人,签约服务9人,签约率100%。三是推进大病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进一步整合政策,对贫困人口重大疾病救治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财政兜底”四位一体的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机制,确保健康扶贫不落一人。

四是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及住院报销“一站式结算”。持续实行贫困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模式,贫困患者住院无需缴纳押金,直接住院治疗。2019年1至9月,卫生院“先诊疗、后付费”住院 人/次,住院总费用 万元和去年对比情况。卫生院建立贫困人口“一站式”结算服务窗口,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一站式”结算服务,方便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医。

三、主要存在的困难

一是对健康扶贫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配合意识不强。少数镇、村、组干部认为健康扶贫是卫生院、村卫生员的职能,与本职工作“关系不大”,主动参与度、配合度均较差,医务人员作用发挥效果不好,导致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效果不理想。

二是理解政策有偏差。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限制性条件缺乏理解和支持,从以前的“小病不看,大病小看”到片面理解政策,主动要求“小病大治”,甚至为了解决个人自付费用问题,出现盲目要求住院,要求长期住院等与医疗行业规范相悖的现象。

三是对政策把握不透彻。部分医务人员、镇村干部对健康扶贫政策只是概面了解,面对群众具体的政策咨询说不清道不明,政策宣传效果不尽人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贫困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积极性。

   四是部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不高。当前我镇 户 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卫生院以疾病摸排为平台,同步推进慢性病签约,达到了应签尽签。但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群众对签约协议书重视程度不够,对提供的服务“一知半解”,导致协议书丢失。部分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够,未用心用情开展服务,导致协议书存在缺漏项,或填写内容与实际患病情况严重不符,部分签约服务流于形式。

五是疾病摸排不到位。目前卫生院对全镇 户 人进行

了疾病摸排。对患有大病、重病、慢病患者进行登记并提供相应政策服务。但仍存在对返乡贫困户摸排不及时,普通人群疾病摸排不到位,导致部分群众满意度不高。部分医务人员对25种大病、36种慢性病种类不清楚,使摸排疾病不精准,不能准确兑现政策。

六是医疗行业规范执行不到位,部分群众满意度下降。

卫生院对医务人员行为、业务规范流程管理不到位,部分医务人员对待病人态度冷漠、言语生冷,工作时间自由散漫,随意性强,或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机械式服务,不能做到用心用情服务,导致部分群众满意度下降。

三、今后工作方向

一是进一步健全工作体系,推动健康扶贫工作持续深

入开展。定责任清单,明确各项工作开展的时间节点和医疗扶贫专班各成员工作职责、医务人员职责。进一步压实压细工作责任,加强卫生院于各部门、各村(居)协调力度,让各项健康扶贫工作协调共进,紧密联系,落实政策更集中、更全面,完善健康扶贫专班体制机制,让健康扶贫工作成为解决干群问题的抓手,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严要求完成,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二是落实医务人员责任制度、规范服务流程、提高管

理服务能力。明确卫生院要从医德医风、行业服务流程规范、制度建设等方面制定明确措施,卫生院各科室、各村卫生室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制定出细化方案,规范个人行为举止、服务礼仪、业务流程、医疗核心制度、日常工作制度等,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同时要继续加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分散学习,提高医务人员思想认识、政治站位,及时发现并扭转不正之风,扼杀歪风邪气。

三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健康扶贫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并不是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独立责任,是“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中医疗保障的重点政策内容之一。一是医疗扶贫专班各部门要全方位、多层次的继续加强工作人员政策培训,尤其是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确保医务人员对健康扶贫政策“记得住、吃得透、领悟深”灵活使用政策。二是建立政策宣传体制。明确包组分片医务人员与包组干部为一个宣传小组,利用群众会、进组入户、小广播等多途径开展政策宣传工作,确保不漏一户,形成健康扶贫政策全镇大宣传、大普及格局,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满意度。

四是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确保健康扶贫工作全面进入查缺补漏决胜阶段。一是安排包组医务人员对全镇居民进行全面疾病摸排,精准摸排患大病、慢性病、重病、残疾人等群体,精准登记,台账管理,核实救治信息,发现问题立即解决,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二是切实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安排包组医务人员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困供养人员、低保户、残疾人户、普通人群中大病、慢性病患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查缺补漏,为返乡贫困户及时提供签约服务,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同时继续加强包组医务人员培训,明确填写格式及入户服务要求,解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而不约、约而未感”等问题,提升签约服务质量和成效。

五是做好基本医疗保障工作。明确镇村两级医疗服务阵地从环境卫生、24h不间断值班、临床业务规范、基本公共卫生工作规范等方面落实责任人,划定责任区域,明确分工,做好全镇基本医疗保障工作。

健康调研报告篇6

关键词:中职;女教师;心理健康;调研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6-0149-03

一、问题的提出

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女教师都扮演着多重角色。因工作的特殊性,她们比普通职场女性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与社会压力。女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在人们的普遍观念中,往往认为重点中小学女教师的心理压力比普通中小学女教师的心理压力大,事实是否如此呢?

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由于生源质量不高,教育管理难度相当大。教师除了要花大量的精力外,还必须承担巨大的压力,整日担惊受怕,担心学生出事,这种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了女教师的心理健康。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调研,了解中职学校女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方法。同时,也引起广大中职女教师对自己心理健康的广泛关注,让她们学会用心理学的方法不断调整自己,改善自己,以健康的心态、积极的工作热情去迎接人生道路上的种种挑战。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2. 研究对象。此次问卷调查研究以昆山电大、昆山职业一中、昆山市教师进修学校的女教师为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0份。在三所学校各个年龄段中分别选取了部分女教师进行访谈。

三、研究结果

1. 中职学校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从调查结果统计表可以看出,第10题:您觉得学校带给您的工作压力大吗?在140名调查者中选“A.很大,快让人受不了”的有8人,占总人数的5.71%;选“B.挺大的,但我还能应付”的有68人,占总人数的48.57%;选“C.一般,在正常范围内”的有58人,占总人数的41.43%;有4人选“D.没有什么压力”,占总人数的2.86%。

2. 对部分女教师访谈发现:虽然中职学校女教师的心理问题与许多普通学校女教师大致相同,但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异于普通学校的。中小学女教师产生焦虑、感到疲劳、不安等不良情绪的比例都很高,从访谈结果来看,中职学校女教师也存在这些问题,而且疲劳的比例大于普通学校。除此以外,还存在以下心理问题:

(1)在教育工作中,说话节奏变慢、喉咙易嘶哑、情绪充满忧郁或自卫性,一句话总是重复说,口头语较多。

(2)在教育活动中反应迟钝、没有热情,对学生表现出的违纪行为视而不见。

(3)当学校提出教育要求时,教师情绪紧张、不安,有的女教师易怒、易燥、发牢骚,甚至责怪学生。

(4)有的教师神经过敏,总是自言自语或沉默不语,对教学工作产生厌倦感、无力感、无可奈何感。在校园里易多愁善感,出了校门却心花怒放,感到格外愉快。

3. 担任班主任的女教师与未担任班主任女教师的心理健康差别。在问卷中,担任班主任的有82人,在第10题ABCD四个选项的回答中,分别是3人(占3.66%)、45人(54.88%)、30人(36.59%)、4人(4.88%),不担任班主任的有58人5(8.62%)、23人(39.66%)、30人(51.72%)、0(0%)。尽管选A的班主任人数比不担任班主任的人数要少,但选B的班主任人数及比例大大超过不担任的班主任的人数,可以看出担任班主任的女教师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较高。

4. 中职类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年龄差异。本次调查发现,36~45周岁年龄段的女教师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其次是26~35周岁女教师。36~45周岁的女教师人到中年,这时候除了繁重的家务,还有子女的教育、升学要操心,赡养老人等,使她们的体力、精力透支。另外,还面临晋升压力。女教师工作到中年,教学经验丰富,一般会开始担当“重任”,如做班主任、带毕业班学生、当教研组长、开公开课、承担科研任务等,这时她们必须追求进步,提高学历层次,参加各类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因而感觉压力特别大。

四、分析与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三所学校女教师48.57%有各种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5.71%的女教师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还未做进一步的量化分析,但中职类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而且影响到广大女教师的身心健康,加上绝大部分女教师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正确的认识,也不会寻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心理调适。因此,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内外压力过大。

健康调研报告篇7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建议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9-114-02

大学期间大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一个迅速变化的过程中,处于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迅速向成人过渡的时期,也是身心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是人一生中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转变时期,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在我们这次对湖北经济学院、湖北大学等学校的部分学生的调查中也证实了这一点。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为了研究湖北经济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我校2005级、2006级、2007级的部分学生共2000多人进行了调查,有效问卷2234份,其中有严重心理障碍者291人,占13.03%(严重心理障碍≥25分者及第25题做肯定选择者),II类(包括≥20分者,第25题做肯定回答者及辅助题中至少有二题做肯定选择者)387人,占17.32%。

此外,本次研究还通过对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的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在校大学生在许多因素上的分数并不理想,如稳定性、有恒性,独立性、实验性、自律性以及心理健康等因素分数都不是很高。但同时也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独立性有所提高,但实验性却有所下降。这或许与我们现行的教育方式有关。 调查结果显示,本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和有明确咨询要求的学生也呈递增趋势。

二、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针对调查结果,我们对部分学生做了个别咨询和跟踪辅导。从咨询情况看,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2、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3、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4、学习与生活的压力;5、情感困惑和危机;6、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7、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8、就业压力。

三、 大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

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是来自生理的、社会的和个体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社会因素是影响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大学生生活在家庭、学校和之外更大的社会环境中,因此,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生活环境及其变化,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下表是从近几年的调查结果中整理出来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十大社会环境因素(见下表)。在我们对部分案例的追踪调查中也验证了这一点。

从对上表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些社会环境因素虽然发生的频率较高(比如学习困难、学习负担重等),但并不构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对心理健康不会产生重大影响;而有些事件虽然发生的频率较低(如受到侮辱或名誉受损、失恋、亲人死亡等),却影响极大,对心理健康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四、 具体对策

针对我们在调查和咨询中发现的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我们在校园里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收效显著:

(一)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各高校在建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疏导、心病治疗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增强学生心理素质,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开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为了对学生心理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针对不同年级、性别、年龄、学生来源进行分类,有意识地开展学生心理问题研究,采取积极、主动的办法和措施,克服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控制,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其次,注重多种形式的心理素质教育辅助活动,比如开办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利用墙报、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和手段,广泛开展知识宣传,普及心理卫生常识。同时,要积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网站,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各高校要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环境,不仅关注学生“专业成才”,更要关注学生 “精神成人”,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之中。整合教学、管理、医院、后勤服务等部门力量,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机制。第四,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能使朝气蓬勃、精力旺盛的大学生们在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心情地施展天赋和才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人的心灵,可使长期处于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能有效地将各种管理思想,管理意识注入到学生活动中,培养自觉参与意识和自觉接受教育的能力。一方面,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对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交往技能、竞争意识、解决困难和面对挫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于陶冶情操,形成自信乐观的人格特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进一步发挥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研究会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心心理咨询门诊、热线电话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心理咨询在线服务、心理咨询与辅导老师培训等职能,将中心建设成为全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地;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研究会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的作用,并以研究会为交流平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交流,推进全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软件设施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心理测评、心理干预等方面需专业的仪器和软件来支持,各高校应该重视专业的软件设施以便开展心理测评,为科学合理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分析数据。因此我认为,高校应该抽出专项资金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软件设施的购置,用以弥补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软件设施方面的不足。要积极创造条件,运用具有较高信度与效度、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评估工具,为实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跟踪服务提供参考,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档案系统,目前,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软件主要有档案系统、测量系统、互动交流系统、科研系统、管理及心理预警系统等。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从学生出发,购置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软件,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

以项目委托研究的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全省的人文社科项目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科学研究项目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资助,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课题研究和工作、学术交流,鼓励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教育厅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对在该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学校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管理以及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强、要求高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必须经过系统培训,恪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建立全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中心,积极开展对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兼职教师的业务培训,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习督导等。要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职业道德以及所必备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培训工作应规范化,坚持长期分类进行。此外,还要重视对班主任、政治辅导员以及其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业务培训。

健康调研报告篇8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身心健康是生活的前提,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二、劳教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问题

劳教人民警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接触面比较狭窄和其他社会压力等一些问题,导致我们的劳教人民警察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对某所78名劳教警察的调查分析,其心理健康问题存在以下六个方面:

1、六十多名劳教民警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容易犯困,特别是工作稍长,就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考困难,工作效率明显降低,即使充分的休息还是会感觉很累,做事经常丢三落四,说话常常出错,记不起刚经历过的事。

2、数十名劳教民警感到无缘无故的焦急、紧张和恐惧,莫名其妙的担心,坐立不安。

3、多数劳教民警都有对自己做法的正确性产生怀疑,虽然明知道没有必要,但却总是无法摆脱。如总是怀疑自己是否把门锁好、煤气是否关闭,电灯是否熄灭等,常驱使自己反检查才能放心。还有就是反复洗手,虽然已经洗干净,没必要再洗,但控制不了自己,反复地想去做。

4、个别劳教民警只要进入管教区就紧张害怕。如劳教人员生病,个别的民警就会很担心自己会不会被传染,虽然医生说不会,但还是会忍不住担心害怕。

5、少数劳教民警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常常自卑、自责、内疚,常感到脑子反应迟钝,思考问题困难,遇事老向坏处想,对生活失去信心,总感觉前途暗淡。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人的心理压力不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调节和缓解时,心理压力就会转化为行为的反向动力,使人出现一些反常行为。因此,重视劳教人民警察心理健康,减轻其心理压力,对进一步做好劳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造成劳教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工作场所的封闭性

劳教场所大多处于偏僻的地方,劳教警察每天都在高墙内工作,使他们进行反思和交流的机会较少。而劳教所与地方党政机关部门之间联系、联谊等交流活动甚少,加上劳教工作方式的不变性,使他们与社会变化的多样性不相吻合,时间久了,劳教警察与社会的差距在逐渐的拉大,使一些劳教警察产生了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

2、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由于劳教警察每天接触的是劳教人员,而劳教人员又是心理疾病的高危群体,过多的直接面对社会的阴暗面,加上劳教警察本身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因此劳教警察的情绪、性格、心情难免受到不良影响,心理健康状态难免遭到破坏,造成有的劳教警察酗酒、思维混乱、压抑、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遇事易激动、自制力差等各种心理问题。

3、工作职责的繁重性

劳教人民警察的工作虽然比较单一,但是工作职责确异常繁重,一是劳教人民警察长年累月的工作在第一线,时间长,任务重,压力大是劳教警察长期面临的工作状态,心理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二是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健全完善,依法、文明、科学管理劳教人员的要求逐步提高,责任追究力度逐年加大,劳教人民警察的工作压力随之加大。三是劳教人民警察长期超负荷工作,但缺少必要的心理辅导与矫治。时间久了,就可能出现忧郁烦闷等倾向。而劳教人民警察情绪的不稳定性,又容易导致劳教人员的不稳定性,最终造成场所安全隐患,危害不容忽视。

4、工作任务的单调性

劳教人民警察的工作是教育改造劳教人员,劳教人员解教一批又一批,而劳教人民警察每天的工作却没有多大变化。一成不变是带班工作,枯燥、单调而重复。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一旦到了心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就容易导致心理疲劳,悲观厌世,对工作、生活没有信心,挫折感强。如果得不到及时地疏导,长年累月,在心理上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在精神上容易造成精神萎靡,甚至精神失常;在工作中容易注意力涣散,丧失警惕和鉴别力,轻则影响身体健康、工作效率,重则影响劳教人员教育改造成效,危及场所安全稳定。

5、工作环境的危险性

为构建和谐社会,为经济创造良好平稳的发展环境,劳教场所不断强调安全稳定,一方面,“防逃跑、防非正常死亡、防所内案件、防重大安全事故”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要确保“收得下、管得住、跑不了、改造好”。为此,劳教警察的精神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多进宫、顽危性、流窜、暴力团伙性及吸毒、涉黑等劳教人员的不断增加等,使劳教民警自身安全受到威胁,长此以往,就会出现紧张、焦虑、惊恐等心理障碍。

四、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就劳教人民警察工作的现状而言,解决其心理问题,我个人认为政府、单位和个人都要采取积极措施,尤其是个人更要有积极的心态。

政府:

1、设立劳教警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2009年4月,公安部政治部向全国公安机关发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在公安机关设立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进一步推动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全面展开。我们监狱劳教机关可以采取类似措施,在有条件的监狱劳教机关设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在没有条件的地方充分运用网络开展网上服务,逐步建立形成心理训练、咨询服务和危机干预“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素质普查、加强心理疏导、强化心理训练、开展心理素质测评、建立警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等,为解决劳教人民警察心理问题提供帮助。

单位:

切实解决从优待警问题。

1、加强工作管理制度,杜绝超时超体力劳动,严格控制加班加点,保证劳教人民警察的休息权利。严格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为职工提供一个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工作环境。

2、加强学习交流,拓宽劳教警察视野。在工作学习中要积极开展学习交流,积极聘请专家教授来所授课,答疑解惑,不断为劳教人民警察充电,使其知识、心理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步伐。

3、积极落实职工疗养制度,为劳教人民警察开拓视野,缓解压力提供平台。

4、切实改善监管软硬件设施,加快劳教所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注重技防,加强人防。

5、大力提倡建设和谐型团队、学习型团队,使每一位劳教人民警察都有一个愉悦的心境和氛围,使团队更有凝聚力,更有创造力,更有战斗力。

6、丰富广大劳教人民警察业余文化生活,组织开展团队活动,每年可以组织一次野外拓展训练,提高团队意思,也是化解和消除民警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

个人:

1、学会认识自己,愉快接纳自己,不要盲目自信,也不要随意退却,要面对现实,适应环境。

2、要永远保持一颗平常心,培养自己宽阔的胸怀。

3、发展兴趣,放松身心。生活情趣往往让人心情舒畅,调节生活节奏,让人从单调紧张的氛围中摆脱出来,走向欢快和轻松。

4、学会放松,听音乐、运动。当你觉得压力很大时,可以先放松一下,转移注意力,听听音乐或去做体育运动,使大脑重新积蓄能量去解决问题。

5、学会倾诉,把自己不开心的事向知心朋友和亲人一吐为快。

健康调研报告篇9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mycai”为你整理了这篇《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年度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贯彻实施情况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汪义生率队,先后深入休宁县和祁门县实地检查禽类制品交易、动物人工繁育和野生动物保护等情况,召开了专题汇报座谈会,听取市林业等市直单位贯彻《决定》有关情况汇报,认真了解《决定》贯彻实施情况。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出台实施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决定》作为重要法定职责,促进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法律规定的责任和措施,并及时了解执行情况、听取意见建议。从《决定》执行来看,我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中央及省、市委的决策部署,行动快、力度大,为保护野生动物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一是强化学习宣传。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学习领会《决定》内容,学懂弄通《决定》与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畜牧法》《动物防疫法》以及安徽省有关地方性法规的制度衔接,掌握《决定》将所有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纳入管理范围,全面禁止滥食野生动物的立法导向,为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有力保障。开展了法治宣传,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专题宣传、发放张贴宣传单、悬挂标语、横幅、树立警示牌,向群众发放《“禁食野味、安全饮食”倡议书》、《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管控的通告》、《致广大林农的一封信》等形式,广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爱护野生动物、抵制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的自觉性。

二是加大联合监管。各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黄山海关共同印发了《关于联合开展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的通知》,持续开展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联合执法,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加强日常监管,充分发挥林业主管部门监管作用,对全市75家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进一步加强督查,建立包保责任制。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市场管理,开展对全市农贸市场、宾馆饭店、农家乐餐厅、肉类冻库等经营场所检查,全面拆除、下架涉及野生动物的广告、菜单推介等宣传品,坚决取缔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来路不明的肉制品等非法交易行为。农业农村部门对野生动物饲养繁育场所实施封控隔离,同时根据5月29日农业农村部公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开展对全市主要非畜禽品种及蛙类进行摸底调研,并对养殖户存在的问题及诉求进行总结汇总,认真做好后续安置工作。全市公安机关出动警力近万人次,收缴野生动物死体68头(只)。交通运输部门认真落实履行野生动物运输管理工作责任,加强了道路、水路的交通运输环节监管。黄山海关在出入境航班复飞后,全力强化疫情防控,严格出入境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监管,严防重大疫病随野生动物等传入。

三是开展巡护防控。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地巡查巡护力度,实施网格化管理。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市野外巡查巡护达48.71万人次,37万公里。同时,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制定了《黄山市妥善处置禁食野生动物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区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市政府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推进了全市妥善处置禁食野生动物工作。

四是抓好监测救护。依托皖南国家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充分发挥其作为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作用,在太平湖周边与新安江沿线等候鸟分布相对集中停歇地、越冬地布设观测点,收集候鸟迁徙信息,扎实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和信息直报工作。积极做好野生动物救护收容工作,今年已救助野生动物83头(只)。同时,认真回应网络舆情,林业等相关部门加强对野生动物舆论信息和网情民意的收集,在市疫情指挥部办公室宣传引导组的指导下,对接外宣、网安部门,及时关注涉及野生动物监管方面的社会网络舆情,做好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经营业主的法律解释和思想工作,坚持正面引导,防止负面炒作。

二、存在问题

(一)关于产业转型发展方面。目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范围,仅限于“珍贵、濒危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决定》第二条: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扩大了现行法律的适用范围,除禁止食用“三有”野生动物外,《决定》特别强调将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也列入禁食范围之内。因此,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其相关法规已不适应形势需要,以食用为目的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单位也面临退出、调整和转型等系列问题。同时,野生动物救护收容等工作面临基层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缺少和政策配套支持不够等问题。

(二)关于健全管理体制方面。《决定》第六条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健全执法管理体制,当前法律规定林业部门是陆生野生动物的管理部门,森林公安具体承担了野生动物的执法。但森林公安实施转隶改革后,林业主管部门执法环节弱化,需进一步理顺完善林业行政执法主体。

三、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讲解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充分利用纸质媒体和网络新媒体进行野生动物保护宣传,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引导,移风易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保护野生动物意识,严禁野生动物上市场、上餐桌现象,倡导和养成科学健康文明卫生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要对制定出台的相关新规定,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强协调统筹,让广大群众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民了解《决定》内容和有关法规,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二)进一步严格行业监管。要健全执法管理体制,明确执法责任主体,落实执法管理责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林业、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海关、生态环境保护、卫生健康委、网监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对野生动物的研究、驯养、运输、交易等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建立多部门监管制度,林业部门抓源头管理、交通部门抓运输管理、市场监管部门抓加工销售市场环节、公安部门抓案件办理、农业农村部门抓畜牧、动物养殖管理等,形成执法监管合力,坚决取缔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野生动物行为。

健康调研报告篇10

为推动法治__城市建设,__市妇联以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为宗旨,以促进儿童发展为主题,以保障儿童权益为根本,在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方面扎实开展工作,着力创新家庭教育工作品牌,建立完善关爱留守儿童服务体系,推动实施《__市儿童发展规划》,努力营造全社会关爱儿童、支持儿童的良好氛围,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我市妇联系统推动未成年人工作调研情况如下:

(一)加快家庭教育立法步伐。建议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家长与社会应尽的责任。完善家长及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体系,强化家长的法定监护责任,明确父母的监护主体责任,细化儿童不能脱离父母监护的具体规定,特别是规定年幼的儿童不能脱离父母的监管和照顾;若双亲都外出打工,应该将子女带走,履行法定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对确因经济等实际困难无法带在身边而由亲属或其他监护人的留守儿童,要求外出务工人员定期联系监护人和留守子女,了解和关心留守子女学习生活情况。对拒不履行监护和家庭教育的责任人的处理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二)健全社会工作制度,完善社会工作者服务队伍建设。明确对社会专职社工的认定和管理,推广专业社工、志愿者、义工的关爱队伍建设,保证专职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经费。对参加社会工作的义工、社工和志愿者给予在招录公务员、工作(学业)考核、社会表彰等方面予以加分或激励,确保社会工作者的积极性和长效性。

(三)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组织建设和机制建设,及时成立未成年保护委员会,进一步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切实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作用。进一步拓展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切实提升广大未成年人的法治观念、维权意识,促进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意识提升,真正使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四)进一步加强家庭、社会保护。强化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网络、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引导作用,引导父母切实履行好未成年人监护职责,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成长环境。切实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怀、关爱,通过各种形式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的缺失。注重社会保护。深入开展网吧专项整治,严厉查处“黑网吧”和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非法经营行为。继续加大社区、校园及校园周边社会治安、食品安全、交通秩序整治力度,严格督促各商业网点在醒目位置设置禁止向未成年出售烟酒警示标志,努力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学习环境。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情况逐步加大公益性未成年人科教活动场所建设投入,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科教活动场所建设,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文化服务。加大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等公益文化场所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工作,切实增强展览陈列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促进青少年幸福健康成长;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和各种纪念日,组织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广场、社区、家庭、校园文化活动,活跃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陶冶未成年人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