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4:46:29

动手范文篇1

1加强高职护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它以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浓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1]。由于护生将来的服务对象是人,因而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操作技能外,还必须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心,否则将会由于工作失误给患者带来经济上、精神上甚至身体上难以挽回的损失。比如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不好,在抢救小儿时扎头皮针反复几次不成功,将延误抢救时间;静脉采血测血钾时,由于理论知识不扎实和技术不熟练,造成标本溶血,这样的标本测出的血钾偏高,呈假阳性结果,这种结果将会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当工作责任心不强时,如输血时血型搞错引起严重的输血反应,注射青霉素等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静脉推注氯化钾溶液引起心跳骤停,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漏至皮下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静脉输液时不排尽空气引起空气栓塞;由于护理人员在操作时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导致发错药、打错针等等,这些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甚至导致死亡。所以,对护士这种职业素质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要求护士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及精湛而娴熟的操作技术[2]。而一个护理人员要具有过硬的护理技术,就必须从头抓起.即从护生抓起。卫生学校要为护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要抓紧对护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学校3-5年的学习,使护生不仅掌握系统的护理理论知识,而且具有扎实的护理操作技能,从而为护生毕业后很好地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2影响护生动手能力的因素

2.1家庭因素:目前的护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娇生惯养,除学习之外的事情往往都由父母包办,缺少对做家务活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动手能力明显下降。

2.2护生自身因素: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大部分准备考大学而进入高中学习,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才进入中专学校读书,这些学生入学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对操作技能的领悟显然不如成绩好的学生,这样势必造成这些学生动手能力弱。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报考护理专业并非自己的主观愿望,而是由父母作主被动入学的,她们缺乏对专业的热爱,因此,这些护生入学后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主动性很差,学习过程像碗里的竽头,拨一拨,动一下,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态度,势必影响其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操作的练习。

2.3患者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知识的普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护士的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护生初进临床,操作不熟练,尽管有老师在旁指导也会表现出不自信的表情和行为;加之有的患者要求很高,家属的过于关心,所以一部分患者表现出不愿意接受护生的态度和举动,甚至拒绝护生提供的护理,从而减少了护生在实习期间的操作机会。

2.4学校因素: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多、生源质量的下降,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难度明显增大,仍沿用旧的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势必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接触临床的时间减少,一定程度上使课堂教学与临床工作脱节,尤其是技能操作与临床的脱节,同时教师的精力下降,也将直接影响操作课的带教效果,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由于学生人数增多,班级增多,学生课后去实验室反复练习的机会减少;部分教师满足于现状,不刻苦钻研本专业业务,不注意知识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对学生管理、带教不严也是影响护生动手能力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部分学校由于历史或经济原因导致实验室面积不足或设计不尽合理,使学生在上操作课时拥挤在一起,看不清教师的示范操作,自行练习时放不开手脚,显而易见也影响着护生操作能力的提高。

2.5临床带教老师的因素:老师是否热爱教学工作,有无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及老师的动手和语言表达能力均与培养护生的动手能力有关。因护士缺编,老师不能专心带教[3]或将护生当劳动力使用等,所以护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还与科室工作的忙闲度有关。

3提高护生动手能力的措施

针对目前护生存在的动手能力弱的问题,要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不同的方法,通过家庭、社会、医院、学校多方的共同努力,加强对护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每个家庭来讲,在教育子女时不能只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子女,而是要注意培养子女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对患者来讲,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给予实习护生一定的锻炼机会。但最重要的是护校必须采取一系列必要的、有力的措施,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护生的动手能力。

3.1学校必须严格把好招生关:学校在招生时要严格控制录取分数线,不能只从经济利益考虑,要严格限制扩招生、特招生的比例,以确保生源的质量。学生入校后要认真做好专业思想教育工作,邀请资深护理专家谈从事护理工作的体会和论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促使学生热爱护理专业。从而提高护生的学习积极性。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所有专职教师都能胜任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的教学工作,有一定比例的“双师型”护理教师。从普通高校引进的高校本科毕业生参加各种上岗前培训,专人带教,特别是实践带教。从医院调人的护理骨干,尤其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骨干人员,做到招聘引进、优化结构。充分发挥护理有关学术团体和兼职教师的作用,不断沟通护理方面的信息,提高教学水平,改革教学方法,为教师提供成长所必需的条件。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3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技能训练创造条件: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有相应的空间作为实践教学的保障。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和学习条件,我们利用整整一层楼的空间,将护理示教室、护士站、治疗室、模拟病房、ICU、模拟手术室、预备室等集中在一起,将实验室建设成为一个独立的护理实训中心。同时,提高实验仪器及设备的质和量,增加实验室投入,充实实验室面积,每天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并安排实验教师进行指导,增加学生进实验室练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中使基本技能达到熟练掌握。

3.4定期组织技能操作比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每年的“5.12”护士节的前夕,以班级为单位,由学校随机抽学生参赛,活动的时间从4月份开始,持续1个月,并对技术操作能手颁发奖金及证书,以此来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提高他们勤奋学习,苦练本领的自觉性,让这种意识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中,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自身建设,抓住重点,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动手范文篇2

关键词:新课程探究动手体验

一、学生动手实验的重要性

1、学生动手实验是是物理教学的学科要求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教师的理论讲授(也做少量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大量笔头练习”,实验是极其薄弱的环节。这种状况将影响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更接近人类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理解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从而逐步掌握物理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即“学会学习”。同时,学生动手实验对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2、学生动手实验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法之总特征

正如《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报告中指出:“学习越来越应当成为学习者主动和由学习者推动的过程.”因此,给每个学生提供动手、动脑、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初中物理教改的关键.学生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堂,因此,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能力,发展师生的双边活动,是新世纪教育的要求.动手实验是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最好途径.丰富的动手实验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真实物理环境,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供了机会。

3、学生动手实验是获取情感体验的重要过程

探究活动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强调直接体验。动手实验是有利于形成学生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当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他的研究,提出“知识源于行动”和“认识发生了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观点,他认为学生的学习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只有学生自我发现的东西,才能积极地被同化。他还强调“活动法教学”,认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是学生教育的最高原则,只有学生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形成他自己的假设,并给予相对合理的证实或否定,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而学生动手正是一个主动学习的活动过程。

新课程特别强调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动手实验中,学生的心理变化经历了:思启趣激——感受体验——领悟升华的过程,最关键的是学生必须借助体验来达到领悟升华。经历从认识到自己心理品质的现实,到出现改善、完善它的愿望,再到改善、完善的方法探讨,最后到实践运用后的喜悦的多次的思维、情感的冲突与碰撞,学生的知才真、情才深、意才坚。一切停留在情感体验之外的知识是死知识、假知识。例如,在《电路》教学中,有时我们一直谆谆告诫学生,不能用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接起来以免短路,但是对刚学电学而对这样一个我们很想让学生谨记、明白的问题,学生并没有体验,如果一味用强调和纪律来约束学生想尝试一下的好奇心,结果无非是:要么这种来之不易的好奇心不得不被压抑、消退,长此以往,学生不再对新鲜事物感到惊奇,成为感情淡漠、体验荒芜、缺乏内心敏感性的“单向度”的“现代机器人”;要么越禁忌越好奇,越好奇越想试,就象我几年前看到的一个学生在做照明电路实验时,把导线两端悄悄插入电源插孔的惊吓一幕,而其实,这位学生并不是真的想破坏。因此,我在教学中,索性打破常规,让每位学生用铜丝短路自备的干电池,感受铜丝发热,一方面,学生体验到短路的特征、危害和正确操作的重要,另一方面虽然浪费了一节电池,却让学生也“肉痛”了一下,教师这时爱护公物的教育相信也会更有说服力。

二、努力多创设学生动手实验和探究的机会

我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动手的机会太少。正如扬振宁教授所说:“中国人没有天生不会动手的问题,事实上给了机会是很会动手的”。因此,针对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将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动手实验

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不少演示实验学生没法看得很清楚,尤其是它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亲历性的动手活动,教学中我们尝试了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动手实验,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初中《光的反射》中我们用激光笔、购买的电筒和采制的镜子、花纹玻璃等研究光的反射。通过把手电筒发光调到比较平行,分别在镜面和花纹玻璃上研究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点,用激光笔、镜子和白色硬纸板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学生动手实验,替代原先用激光演示仪做的演示实验;在《光的折射》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大烧杯、激光笔和采制的毛玻璃(可以沿玻璃照射,对比在空气和玻璃内的传播情况)等器材的学生动手实验代替原先用水箱做的演示实验。再如在《透镜成像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教材安排的是由老师通过演示实验总结透镜成像规律,教学中发现,对透镜成像规律,学生总是不久就忘记或者对规律的探究方法掌握很欠缺,因此我们把它改为让学生随老师一起通过自己动手用实验探究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凹透镜成像规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总结出的“透镜成像规律”,印象深刻,记忆牢固,为后面的光学学习打下了扎实基础。

2、尽量准备一些“份外”的实验,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有演示实验同时,我们可以因陋就简地增加学生动手实验,比如,在《惯性》教学中,有了惯性球的演示实验,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抽出竖立钢笔帽下的纸条进行体验。还可以让学生课后做一些有趣的实验。

有的课原先既没有安排演示实验又没有分组实验的情况,比如在《杠杆》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准备了每人一把羊角锤,通过直接用手拔不出木板上的钉子和用羊角锤拔出钉子的对比引入新课,学生的气氛非常热烈。鉴于羊角锤是画杠杆的五要素的难点,让学生再拔一次钉子,很轻松地解决了难点,我还让学生用铅笔和直尺撬书本代替实验室里很难施展的撬石头,让学生自带剪刀、指甲剪等边动手边解决一个个通过直接讲述、图片或演示都很难起到良好效果的问题。从动手中,学生的好奇心、真实的感受、成功的喜悦等都得到了很好的体验。

3、将一些分组实验改成新课教学中的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大多是题目是由教材定下的,结论多是已知的,方案是教材或教师决定的,甚至步骤也被一些实验册陈述得一清二楚。学生只是“照方抓药”,按步就班地操作、读数和记录。这和真正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式有很大差距,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一般都安排在新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之后进行,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不够紧密。这样的实验,我们把它改成探究性的学生动手实验;再比如《滑轮》的教学,实验最有说服力的应该是用力大小的测量,而演示实验中由于观察不到的原因最欠缺的也是这一点,在新课教学中我让学生两人一组探究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有关问题,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如何安装滑轮、如何绕绳,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动手对自己得出的结论深信不疑而印象深刻。再如学生实验《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等,我都采取了结合新课教学,让学生边动手实验边进行探索。

三、有关学生动手实验的几个问题

1、要注意保护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每次当动手实验前,学生总是非常兴奋、急不可待,这其实表明学生对动手实验的兴趣非常浓厚。教师如果因此而大加叱喝学生,或者因此而取消动手实验,实为不妥。不能因为学生贪玩而不让他们“玩”,而是应该通过耐心的教育和习惯的养成,逐渐地在师生间形成一种配合。

在实验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有的学生动手实验一时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我们把处在学习过程的学生就象一杯没有倒满的水,我们不要总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应多鼓励学生另“一半是满的”,更何况动手实验本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不同学生情况并不相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认识没倒满的那一半,并帮助他们在合适的时候将它倒满,才能体现动手实验的目的。

在动手实验中学生有时有些新的发现和想法(有时教师也没有预料到),教师应加以充分地肯定和鼓励,哪怕有时这些发现和想法有些偏颇。因为这正是探究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四、有关学生动手实验的几个问题

1、要注意保护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每次当动手实验前,学生总是非常兴奋、急不可待,这其实表明学生对动手实验的兴趣非常浓厚。如果因此而大加叱喝,或者因此而取消实验,实为不妥。不能因为学生贪玩而不让他们“玩”,而是应该通过耐心的教育和习惯的养成,逐渐地在师生间形成一种配合。

在实验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有的学生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处在学习过程的学生就象一杯没有倒满的水,我们不要总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应多鼓励学生另“一半是满的”,引导学生看清没倒满的那一半,并帮助他们在合适的时候将它倒满。

在动手实验中学生有时有些新的发现和想法(有时教师也没有预料到),应肯定和鼓励学生新的发现,哪怕有时这些发现和想法有些偏颇,因为这正是探究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2、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习惯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在学生动手实验中,应让学生明确实验目标,设置合适难度的问题,做出猜想,预示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再进行实验和观察,使他们手脑并用。例如在《欧姆定律》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学生动手探究规律的教学思路。首先让学生明确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这一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对多变量问题的解决思路(控制变量法)。由于一开始学生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缺乏一定的方法和经验,因此我把探究过程分成两大步,第一步,在老师的问题引导下完成电流与其中一个变量的研究,即猜想——怎么设计电路图——学生两人小组动手实验——实验怎么记录——写出结论——小组报告,有了第一步的“套路”,研究电流与另一变量的关系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学生在亲自动手实验探究得出规律的过程中,体会了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情感体验。

在动手实验中,我注重加强学生在操作过程和问题讨论等方面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除了尽可能安排两人一组做实验、以小组为单位报告实验结果,在时间许可,并且操作要求较高的实验,经常让学生转换角色做第二遍,还注意多让学生展示、多用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

3、提倡利用随手取材进行实验

动手实验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设计动手实验。由于原有的实验配置有限或者说很多我们想让学生动手的实验是购买不到的,这种随手取材的实验对学生来说,比较亲切,参与的吸引力强,简单明了,易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富有创造教育的因素,且成本低廉、易于推广,也给学生课后实验和制作带来便利和启发。动手实验的一些器材可以由教师和实验室提供,有些可由学生自己采制、筹备。

李政道博士在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一次演讲中说,美国的孩子从小就有动手做各种用具、家具的习惯,动手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十八世纪前,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中国人搞的,因此不会动手,绝不是中国人的传统。现在的学生不重视动手,不重视实验,显然是错误的。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与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学生动手实验,将为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机会。在新课程强调“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体验是物理教学改革的方向。

附:动手体验——《杠杆》教学实例:

思启趣激——感受体验——领悟升华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杠杆》教学

《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每一个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能够提出、发现和解答与日常体验有关的问题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虽然抽象逻辑思维在个体的智力发展中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这时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最好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概念,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概念②。新课程特别强调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科学只有与情感相交融,吸引人心,激发想象,才不会象一堆死的无机物质③。

对于《杠杆》的教学,可以设定为三个方面的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杠杆的定义;理解杠杆的五个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会标会画。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归纳和抽象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杠杆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感悟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这三个目标的后两者尤其是第三者在以往的教学中是不够重视的。

围绕教学目标,应该设计注重认知过程和方法能力的教学思路,实施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在体验中认知。

(一)实际问题—动手体验—感性认识—引出课题

(准备好钉有几枚钉子的木板、羊角锤、老虎钳、扳手、螺丝刀等工具)

教师提议:请学生直接用手把钉子从木板中拔出来(小心弄破手),(学生拔不出钉子)

教师提示:用提供的工具来试着拔钉子,试试并注意仔细观察。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迫不及待地进行操作)

教师问:用哪种工具拔出钉子时最省力?

学生答:羊角锤

教师问:用羊角锤拔钉子这么省力!你们知不知道,这里隐含着什么物理知识?

学生答:杠杆原理

教师引题: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杠杆

(二)体验—归纳—抽象—建模

在实际的生产劳动中,撬石头是杠杆应用的一个典型例子,在课堂中我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模拟体验:假如你桌上的字典是一块很沉重的石头,你想什么办法移动它呢?试试看,并注意观察,(学生用笔、直尺等撬字典)请学生动手后谈做法;还有一些过往体验如跷跷板等;再让学生观察演示铡纸刀铡纸;让学生观看实地拍录的抽水机的工作过程。

然后教师问:刚才大家看到的拔钉子的羊角锤、撬石头的棍棒、跷跷板、抽水机的手柄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回答得到硬棒。教师再问:在力的作用下,这些硬棒做什么运动?学生回答:转动。教师追问:它们的转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回答:都绕着一个固定点转动。至此,杠杆的模型已是呼之欲出,随即得到杠杆的定义。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多个实例,借助现象观察和体验,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得到理想化模型,学生体会了研究方法,得到了相关能力的培养。

(三)动手体验—突破难点—建立概念

本课教学中,力臂的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以往的教学中通常是直接告诉学生力臂的概念,因为是教给他们知识缺乏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以后在画力臂时通常出错。通过学生打开课桌盖板的动手体验突破理解的难点。

教师提问:请大家猜测一下如要打开你的课桌盖板,怎样用力比较容易打开呢?

让学生猜测后动手:用不同大小方向的力作用在不同的位置打开课桌盖板。再请学生谈体会。

学生再动手:用沿着板的方向用力,看看能否打开盖板?(不能)为什么不能?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沿着板的方向用力,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即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为零,所以打不开。学生已然明白,力作用在杠杆上,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不能为零,定义力臂的概念顺理成章。

(四)动手体验—理解概念—灵活运用

建立了杠杆的五个基本概念即支点、动力、力臂、阻力、阻力臂(五要素),还要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前提下在实际的问题中灵活运用概念。按照认知规律,设置由单个到两个再到多个,由直到曲,由简单到复杂的杠杆实例,请学生分析它们的五个要素:撬石头的棍子(建立概念时已解决)、跷跷板、抽水机(曲)、使用筷子、开瓶器(难)、羊角锤(曲、难)、山核桃夹或剪刀(两个杠杆,但支点位置不同)、指甲刀(三个杠杆)。

对于羊角锤,支点在哪儿、阻力是哪个力,较难想象;对于使用筷子,支点在哪儿,学生天天在用但从未研究;对于山核桃夹或剪刀,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哪个杠杆)和找出阻力是个难点,要分析清楚指甲刀的五个要素则更不容易;通过一个一个实际物体让学生亲自动手研究,反复体验,在讨论和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理解概念,解决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学生对这些概念有了更深的领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中升华。

有了上述获取知识的过程,有了过程中亲历性的体验,再让学生体会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以及欣赏古埃及人利用杠杆修建金字塔(挂图),联系到生活、生产以及科技中杠杆的诸多应用,便觉豁然开朗,驾轻就熟。

从新课引入到概念建立再到概念运用,利用就地取材(比如羊角锤、课桌盖板、字典、直尺、筷子、剪刀、指甲剪等)学生丰富的动手体验贯穿整个过程的始终。避免了以往演示实验为主的缺乏直接体验和观察不够清楚等问题,也解决了运用概念时物理过程难以再现的问题,学生的参与度和激情很高,并使他们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从而使他们关心物理与生活、生产以及科技的联系。学生经历了从认识到自己心理品质的现实,到出现改善、完善它的愿望,再到改善、完善的方法探讨,最后到实践运用后的喜悦的多次的思维、情感的冲突与碰撞,更重要的是学生从思启趣激并借助体验来达到领悟升华,他们的知也真、情也深、意也坚。

同时,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兴趣。为了加强有些例子的真实性,课前到实地用数码摄像机进行了拍摄了比如跷跷板、抽水机的工作过程等动画。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制作了形象生动的动画,利用投影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如画杠杆的五要素),并让学生相互评析,一方面让更多的学生在参与评析中对所学加深理解,另一方面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①《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6,第一版

动手范文篇3

关键词:新课程探究动手体验

一、学生动手实验的重要性

1、学生动手实验是是物理教学的学科要求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教师的理论讲授(也做少量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大量笔头练习”,实验是极其薄弱的环节。这种状况将影响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更接近人类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理解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从而逐步掌握物理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即“学会学习”。同时,学生动手实验对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2、学生动手实验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法之总特征

正如《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报告中指出:“学习越来越应当成为学习者主动和由学习者推动的过程.”因此,给每个学生提供动手、动脑、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初中物理教改的关键.学生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堂,因此,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能力,发展师生的双边活动,是新世纪教育的要求.动手实验是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最好途径.丰富的动手实验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真实物理环境,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供了机会。

3、学生动手实验是获取情感体验的重要过程

探究活动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强调直接体验。动手实验是有利于形成学生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当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他的研究,提出“知识源于行动”和“认识发生了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观点,他认为学生的学习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只有学生自我发现的东西,才能积极地被同化。他还强调“活动法教学”,认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是学生教育的最高原则,只有学生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形成他自己的假设,并给予相对合理的证实或否定,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而学生动手正是一个主动学习的活动过程。

新课程特别强调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动手实验中,学生的心理变化经历了:思启趣激——感受体验——领悟升华的过程,最关键的是学生必须借助体验来达到领悟升华。经历从认识到自己心理品质的现实,到出现改善、完善它的愿望,再到改善、完善的方法探讨,最后到实践运用后的喜悦的多次的思维、情感的冲突与碰撞,学生的知才真、情才深、意才坚。一切停留在情感体验之外的知识是死知识、假知识。例如,在《电路》教学中,有时我们一直谆谆告诫学生,不能用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接起来以免短路,但是对刚学电学而对这样一个我们很想让学生谨记、明白的问题,学生并没有体验,如果一味用强调和纪律来约束学生想尝试一下的好奇心,结果无非是:要么这种来之不易的好奇心不得不被压抑、消退,长此以往,学生不再对新鲜事物感到惊奇,成为感情淡漠、体验荒芜、缺乏内心敏感性的“单向度”的“现代机器人”;要么越禁忌越好奇,越好奇越想试,就象我几年前看到的一个学生在做照明电路实验时,把导线两端悄悄插入电源插孔的惊吓一幕,而其实,这位学生并不是真的想破坏。因此,我在教学中,索性打破常规,让每位学生用铜丝短路自备的干电池,感受铜丝发热,一方面,学生体验到短路的特征、危害和正确操作的重要,另一方面虽然浪费了一节电池,却让学生也“肉痛”了一下,教师这时爱护公物的教育相信也会更有说服力。

二、努力多创设学生动手实验和探究的机会

我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动手的机会太少。正如扬振宁教授所说:“中国人没有天生不会动手的问题,事实上给了机会是很会动手的”。因此,针对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将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动手实验

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不少演示实验学生没法看得很清楚,尤其是它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亲历性的动手活动,教学中我们尝试了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动手实验,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初中《光的反射》中我们用激光笔、购买的电筒和采制的镜子、花纹玻璃等研究光的反射。通过把手电筒发光调到比较平行,分别在镜面和花纹玻璃上研究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点,用激光笔、镜子和白色硬纸板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学生动手实验,替代原先用激光演示仪做的演示实验;在《光的折射》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大烧杯、激光笔和采制的毛玻璃(可以沿玻璃照射,对比在空气和玻璃内的传播情况)等器材的学生动手实验代替原先用水箱做的演示实验。再如在《透镜成像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教材安排的是由老师通过演示实验总结透镜成像规律,教学中发现,对透镜成像规律,学生总是不久就忘记或者对规律的探究方法掌握很欠缺,因此我们把它改为让学生随老师一起通过自己动手用实验探究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凹透镜成像规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总结出的“透镜成像规律”,印象深刻,记忆牢固,为后面的光学学习打下了扎实基础。

2、尽量准备一些“份外”的实验,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有演示实验同时,我们可以因陋就简地增加学生动手实验,比如,在《惯性》教学中,有了惯性球的演示实验,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抽出竖立钢笔帽下的纸条进行体验。还可以让学生课后做一些有趣的实验。

有的课原先既没有安排演示实验又没有分组实验的情况,比如在《杠杆》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准备了每人一把羊角锤,通过直接用手拔不出木板上的钉子和用羊角锤拔出钉子的对比引入新课,学生的气氛非常热烈。鉴于羊角锤是画杠杆的五要素的难点,让学生再拔一次钉子,很轻松地解决了难点,我还让学生用铅笔和直尺撬书本代替实验室里很难施展的撬石头,让学生自带剪刀、指甲剪等边动手边解决一个个通过直接讲述、图片或演示都很难起到良好效果的问题。从动手中,学生的好奇心、真实的感受、成功的喜悦等都得到了很好的体验。

3、将一些分组实验改成新课教学中的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大多是题目是由教材定下的,结论多是已知的,方案是教材或教师决定的,甚至步骤也被一些实验册陈述得一清二楚。学生只是“照方抓药”,按步就班地操作、读数和记录。这和真正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式有很大差距,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一般都安排在新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之后进行,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不够紧密。这样的实验,我们把它改成探究性的学生动手实验;再比如《滑轮》的教学,实验最有说服力的应该是用力大小的测量,而演示实验中由于观察不到的原因最欠缺的也是这一点,在新课教学中我让学生两人一组探究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有关问题,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如何安装滑轮、如何绕绳,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动手对自己得出的结论深信不疑而印象深刻。再如学生实验《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等,我都采取了结合新课教学,让学生边动手实验边进行探索。

三、有关学生动手实验的几个问题

1、要注意保护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每次当动手实验前,学生总是非常兴奋、急不可待,这其实表明学生对动手实验的兴趣非常浓厚。教师如果因此而大加叱喝学生,或者因此而取消动手实验,实为不妥。不能因为学生贪玩而不让他们“玩”,而是应该通过耐心的教育和习惯的养成,逐渐地在师生间形成一种配合。

在实验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有的学生动手实验一时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我们把处在学习过程的学生就象一杯没有倒满的水,我们不要总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应多鼓励学生另“一半是满的”,更何况动手实验本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不同学生情况并不相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认识没倒满的那一半,并帮助他们在合适的时候将它倒满,才能体现动手实验的目的。

在动手实验中学生有时有些新的发现和想法(有时教师也没有预料到),教师应加以充分地肯定和鼓励,哪怕有时这些发现和想法有些偏颇。因为这正是探究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四、有关学生动手实验的几个问题

1、要注意保护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每次当动手实验前,学生总是非常兴奋、急不可待,这其实表明学生对动手实验的兴趣非常浓厚。如果因此而大加叱喝,或者因此而取消实验,实为不妥。不能因为学生贪玩而不让他们“玩”,而是应该通过耐心的教育和习惯的养成,逐渐地在师生间形成一种配合。

在实验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有的学生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处在学习过程的学生就象一杯没有倒满的水,我们不要总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应多鼓励学生另“一半是满的”,引导学生看清没倒满的那一半,并帮助他们在合适的时候将它倒满。

在动手实验中学生有时有些新的发现和想法(有时教师也没有预料到),应肯定和鼓励学生新的发现,哪怕有时这些发现和想法有些偏颇,因为这正是探究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2、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习惯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在学生动手实验中,应让学生明确实验目标,设置合适难度的问题,做出猜想,预示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再进行实验和观察,使他们手脑并用。例如在《欧姆定律》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学生动手探究规律的教学思路。首先让学生明确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这一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对多变量问题的解决思路(控制变量法)。由于一开始学生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缺乏一定的方法和经验,因此我把探究过程分成两大步,第一步,在老师的问题引导下完成电流与其中一个变量的研究,即猜想——怎么设计电路图——学生两人小组动手实验——实验怎么记录——写出结论——小组报告,有了第一步的“套路”,研究电流与另一变量的关系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学生在亲自动手实验探究得出规律的过程中,体会了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情感体验。

在动手实验中,我注重加强学生在操作过程和问题讨论等方面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除了尽可能安排两人一组做实验、以小组为单位报告实验结果,在时间许可,并且操作要求较高的实验,经常让学生转换角色做第二遍,还注意多让学生展示、多用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

3、提倡利用随手取材进行实验

动手实验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设计动手实验。由于原有的实验配置有限或者说很多我们想让学生动手的实验是购买不到的,这种随手取材的实验对学生来说,比较亲切,参与的吸引力强,简单明了,易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富有创造教育的因素,且成本低廉、易于推广,也给学生课后实验和制作带来便利和启发。动手实验的一些器材可以由教师和实验室提供,有些可由学生自己采制、筹备。

李政道博士在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一次演讲中说,美国的孩子从小就有动手做各种用具、家具的习惯,动手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十八世纪前,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中国人搞的,因此不会动手,绝不是中国人的传统。现在的学生不重视动手,不重视实验,显然是错误的。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与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学生动手实验,将为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机会。在新课程强调“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体验是物理教学改革的方向。

附:动手体验——《杠杆》教学实例:

思启趣激——感受体验——领悟升华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杠杆》教学

《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每一个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能够提出、发现和解答与日常体验有关的问题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虽然抽象逻辑思维在个体的智力发展中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这时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最好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概念,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概念②。新课程特别强调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科学只有与情感相交融,吸引人心,激发想象,才不会象一堆死的无机物质③。

对于《杠杆》的教学,可以设定为三个方面的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杠杆的定义;理解杠杆的五个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会标会画。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归纳和抽象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杠杆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感悟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这三个目标的后两者尤其是第三者在以往的教学中是不够重视的。

围绕教学目标,应该设计注重认知过程和方法能力的教学思路,实施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在体验中认知。

(一)实际问题—动手体验—感性认识—引出课题

(准备好钉有几枚钉子的木板、羊角锤、老虎钳、扳手、螺丝刀等工具)

教师提议:请学生直接用手把钉子从木板中拔出来(小心弄破手),(学生拔不出钉子)

教师提示:用提供的工具来试着拔钉子,试试并注意仔细观察。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迫不及待地进行操作)

教师问:用哪种工具拔出钉子时最省力?

学生答:羊角锤

教师问:用羊角锤拔钉子这么省力!你们知不知道,这里隐含着什么物理知识?

学生答:杠杆原理

教师引题: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杠杆

(二)体验—归纳—抽象—建模

在实际的生产劳动中,撬石头是杠杆应用的一个典型例子,在课堂中我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模拟体验:假如你桌上的字典是一块很沉重的石头,你想什么办法移动它呢?试试看,并注意观察,(学生用笔、直尺等撬字典)请学生动手后谈做法;还有一些过往体验如跷跷板等;再让学生观察演示铡纸刀铡纸;让学生观看实地拍录的抽水机的工作过程。

然后教师问:刚才大家看到的拔钉子的羊角锤、撬石头的棍棒、跷跷板、抽水机的手柄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回答得到硬棒。教师再问:在力的作用下,这些硬棒做什么运动?学生回答:转动。教师追问:它们的转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回答:都绕着一个固定点转动。至此,杠杆的模型已是呼之欲出,随即得到杠杆的定义。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多个实例,借助现象观察和体验,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得到理想化模型,学生体会了研究方法,得到了相关能力的培养。

(三)动手体验—突破难点—建立概念

本课教学中,力臂的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以往的教学中通常是直接告诉学生力臂的概念,因为是教给他们知识缺乏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以后在画力臂时通常出错。通过学生打开课桌盖板的动手体验突破理解的难点。

教师提问:请大家猜测一下如要打开你的课桌盖板,怎样用力比较容易打开呢?

让学生猜测后动手:用不同大小方向的力作用在不同的位置打开课桌盖板。再请学生谈体会。

学生再动手:用沿着板的方向用力,看看能否打开盖板?(不能)为什么不能?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沿着板的方向用力,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即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为零,所以打不开。学生已然明白,力作用在杠杆上,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不能为零,定义力臂的概念顺理成章。

(四)动手体验—理解概念—灵活运用

建立了杠杆的五个基本概念即支点、动力、力臂、阻力、阻力臂(五要素),还要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前提下在实际的问题中灵活运用概念。按照认知规律,设置由单个到两个再到多个,由直到曲,由简单到复杂的杠杆实例,请学生分析它们的五个要素:撬石头的棍子(建立概念时已解决)、跷跷板、抽水机(曲)、使用筷子、开瓶器(难)、羊角锤(曲、难)、山核桃夹或剪刀(两个杠杆,但支点位置不同)、指甲刀(三个杠杆)。

对于羊角锤,支点在哪儿、阻力是哪个力,较难想象;对于使用筷子,支点在哪儿,学生天天在用但从未研究;对于山核桃夹或剪刀,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哪个杠杆)和找出阻力是个难点,要分析清楚指甲刀的五个要素则更不容易;通过一个一个实际物体让学生亲自动手研究,反复体验,在讨论和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理解概念,解决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学生对这些概念有了更深的领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中升华。

有了上述获取知识的过程,有了过程中亲历性的体验,再让学生体会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以及欣赏古埃及人利用杠杆修建金字塔(挂图),联系到生活、生产以及科技中杠杆的诸多应用,便觉豁然开朗,驾轻就熟。

从新课引入到概念建立再到概念运用,利用就地取材(比如羊角锤、课桌盖板、字典、直尺、筷子、剪刀、指甲剪等)学生丰富的动手体验贯穿整个过程的始终。避免了以往演示实验为主的缺乏直接体验和观察不够清楚等问题,也解决了运用概念时物理过程难以再现的问题,学生的参与度和激情很高,并使他们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从而使他们关心物理与生活、生产以及科技的联系。学生经历了从认识到自己心理品质的现实,到出现改善、完善它的愿望,再到改善、完善的方法探讨,最后到实践运用后的喜悦的多次的思维、情感的冲突与碰撞,更重要的是学生从思启趣激并借助体验来达到领悟升华,他们的知也真、情也深、意也坚。

同时,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兴趣。为了加强有些例子的真实性,课前到实地用数码摄像机进行了拍摄了比如跷跷板、抽水机的工作过程等动画。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制作了形象生动的动画,利用投影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如画杠杆的五要素),并让学生相互评析,一方面让更多的学生在参与评析中对所学加深理解,另一方面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①《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6,第一版

动手范文篇4

一、操作学具有利于知识的内化

在以前的教学中自己也已经习惯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学生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好,没关系,老师再给多讲几遍。的确,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确实没有学会,但只要把做题的步骤背下来,考试时照葫芦画瓢也能把题做对。在这样的不断重复中,我越来越意识到自己作为教师的严重失职,自己不是在教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是在给他们一些如何应付考试的方法,这显然和新课程的要求是相悖的。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在不断的探索中,我认识到让学生使用学具充分动手操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的课堂上,很多的学生在简单地操作了学具以后就放到了一边,开始背诵起口诀来,很快就能倒背如流了。但是,班上的徐建伟还在仔细地摆小棒,一边摆一边背。在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时,我发现齐背口诀时,学生们背得都很熟,而徐建伟好像老是跟不上,但如果一个一个说算式抢答得数时,好几次说得最快的就是徐建伟。我问刚才背得很快的一个学生为什么不能很快说出得数,这个学生说:“比如7×4=?我得从一七得七开始,一句一句背下来,背到四七二十八才能说出得数,所以速度就慢了。”于是,我让徐建伟给大家介绍一下他算得快的原因。他说:“也没有什么好方法,只是用小棒多摆了几遍。”我让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来背口诀,然后再出题口算,很多学生就能脱口说出得数。在以后的乘法口诀的学习中,学生们都采用了这种方法,结果算得准确,记得牢固。

而对于几何知识的学习,学具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我采用了折角——做角——找角——画角——数角——剪角的方法。学生一会儿折纸,一会儿剪长方形,忙得不亦乐乎,教师只需要给他们适当的点拨和鼓励即可。学生在一连串的动手操作中,学习兴趣高涨,对各种角的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

二、操作学具要和抽象知识相结合

学具的使用是为了给学生以感官的刺激,让学生在充分动手的基础上帮助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动手能够帮助学生动脑,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数学知识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一门学科,过分地强调直观而忽视了抽象也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要依靠数小棒来计算出得数,这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适应的,如果我们过于强调学生记忆得数而不用小棒操作,学生会经常算错得数,他们还没有达到熟练口算的地步,还离不开数小棒的方式。但在学完“20以内加减法”后,如果还让学生借助小棒来口算,那就像是会跑了还让他走一样,没有摆正直观操作和抽象思维的关系。直观操作的目的是让学生实现抽象思维的升华,如果没有了这一步,再多的操作也是徒劳的。

动手范文篇5

“人人动手,创造健康环境”

——四月份爱国卫生月活动的计划

一、活动目的

四月份是国家规定的爱国卫生月。从今年起,爱国卫生月的活动主题是:“迎世博,讲卫生,建健康之城”。旨在通过动员师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参与各项健康促进活动,宣传各类健康知识,使师生在获得更多健康知识的同时,不断规范自身的健康行为,提高自身的健康素质,以文明、健康的城市形象,迎接世博会的召开。通过“人人动手,创造健康环境”活动、“人人行动”活动、“人人掌握一项救护技能”活动、“让虫害远离生活”活动等,进一步营造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健康校园建设的氛围。

二、活动时间:4月1日——4月30日

三、活动对象:全体师生

四、活动安排:

1.做好宣传工作,以“人人动手,创造健康环境”为主题,组织开展环境整治活动,以4月6日、4月13日、4月20日为集中整治高潮日,学校组织师生寻找学校环境、办公室及教室的环境的卫生死角。

2、工会出关于爱国卫生知识内容,以“看健康上海,评身边陋习”、“让虫害远离生活”、“树立公共责任意识,形成公共健康行为”为主题的黑板报。

3、组织各班出二期黑板报,关于爱国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如:开展“看健康上海,评身边陋习”“让虫害远离生活”、“树立公共责任意识,形成公共健康行为”、“健康伴我成长”为主题的内容。

4、发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出活动内容征集表格,利用中午的午会广播,开展以下内容:

(1)(五年级)“看健康上海,评身边陋习”为主题,开展“寻找身边不健康的卫生陋习”的活动,以倡议信的形式向全校师生。

(2)(三年级)“让虫害远离生活”为主题,了解“四害”,并学会如何灭四害的方法。

(3)(四年级)“树立公共责任意识,形成公共健康行为”为主题。树立公共责任意识,形成公共健康行为。养成文明健康习惯为内容的健康教育。

(4)(一、二年级)“健康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讲座,让同学们了解从小要养成哪些卫生好习惯,形成文明健康行为从小做起的良好氛围。

动手范文篇6

鲁阳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现在已有相当规模,要想在市场激烈竞争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员工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努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最好。虽然我们公司在生产规模,企业效益,社会保障等方面都排在了沂源经济发展的前列,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了一席之地,但是面对整个市场经济大环境而言,我们需要不断开拓、发展,我们没有被眼前所取得的成绩而蒙蔽了双眼,在公司领导班子的正确决策和指引下,“练内功,提效益”朝着建设百年陶纤企业,争创世界知名品牌的宏伟目标奋发前进。

进入鲁阳公司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既然决定在留在公司工作,那么我们就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工作做好,在工作中要有一种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的态度,时时刻刻以“罗文精神”激励自己。在此,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在工作中是否会有这样的情况,刚一开始从事某一项工作会拿出12分的热情,百倍的信念,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反反复复重复此项工作时会觉得越干越没劲,越不想干,以致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视为一种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就不用说什么积极主动了,而有的员工却能始终如一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在平凡的岗位上留下闪光的足迹。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那是因为往往我们把个人利益看得太重,从而忽视了集体利益,不能正确处理好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不会从大局着想,只会为个人着想,好像觉得干多了没多大用,那都是为公司创造了价值,而泯灭了工作热情和自身价值的体现。

由于工作岗位不同分工自然不同,我们都知道湿法车间比喷吹生产线,甩丝生产线粉尘含量相对要少,工作环境相对要好一些,但不经意间仍能发现有少量的人整天士气低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更有甚者对公司不满,牢骚满腹甚至与车间领导唱反调。试想,每一位员工都像他们这样整天在埋怨中渡过,毫无热情可言,那么我们公司还谈什么发展,更不说建设百年陶纤企业,争创世界知名品牌的发展战略了。

做为一名中专毕业学生,我在进入鲁阳公司的时候心中无限憧憬,心想总有一天会找到自己的那片天空,我时时刻刻激励自己要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尽我最大努力,把自己和本职工作做好,当然我不是圣人,我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在我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那繁重的体力劳动,干不完的加班,远离家乡,满心委屈无法向父母诉说,产生过扔掉手头工作一走了之的冲动,但当我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的时候,我才发现这只是我暂时的动摇,我既然选择了鲁阳,公司安排我的工作就应该无条件地服从,别人能干的我就能干,这是我读过两书后最大的感受。工作中如果没有饱满的热情,没有了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那么我们工作起来就没有了动力,一时工作热情低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根本没有工作热情,工作热情谁都可能有,但难能可贵的是始终如一自始至终。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行动手册》中引用了牛顿的一名话“无知的热情,犹如在在黑夜中远征”,同理只有知识和才能而没有工作热功当量情,也不可能取得工作的进步,只会原地不动,乃至固步自封,因此我善意地提醒每一位员工“在其位谋其政”不可尸位素餐“是金子总会发亮”只要你尽忠尽职做好本职工作,你的才能总有一天会被别人发现,你的才能总有一天会有用武之地,总有一天你会得到你应得到的一切。

我很清楚,二分厂现在生产计划物别紧,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需要每一位员工的密切配合,上到领导的精心安排,下至广大员工的辛勤劳动。只有坚持产量,质量“双手抓,双手硬”才能如期完成计划。为了完成生产计划,厂领导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措施,如奖励单线产量最高的,奖励超产的,奖励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奖励全勤,优秀班组,这些措施无疑会极大地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各班组成员上下一条心团结一致,工作热情饱满,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二分厂的这次“岗位标兵”评选活动中涌现出了一些先进人物,他们有的是包装班长,有的是烘干班长,有的是生产班长,有的是修整工,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就要向他们学习,在工作中自始至终保持一种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工作。

我们可以想象到如果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高涨了,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那么一定会为公司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有投入就有回报,只要你付出了,你就问心无愧。

动手范文篇7

关键词:动手能力;幼儿教育;创造力;情境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躯体和双手动发展的最佳时期,手指、手腕等肌肉群的运动与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又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因此,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幼儿教育阶段具有重要地位。培养并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应采用多种科学途径、利用多方资源培养并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一、幼儿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手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提高人的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幼儿来说,通过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培养他们的创新创造意识。

1.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手工课堂上,借助于一些造型作品作示范,教师教小朋友们动手做,鼓励小朋友们通过观察、思考,自己动手做一些小挂饰等。在做手工的程中,幼儿会通过对教师制作过程的观察、记忆和思考,不仅培养了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参与意识,而且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2.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尽管幼儿在手工课堂上是模仿教师的制作过程来动手完成自己作品的,但是实际上很多幼儿在模仿教师的过程中增加了属于自己的东西,而这部分东西就是幼儿的“创造”。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在作品表达方面,会传达出自己的特色,包含着自己的想法与创意,从而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属于自己的手工作品。在这种动手的过程中,实际上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3.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教育学研究表明,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其未来的全面发展产生着关键性的影响。其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则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幼儿在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使眼、脑与手等得到协调锻炼,而且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欣赏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而幼儿在自己实际制作的过程中,会对老师的操作步骤进行回忆,对其制作过程进行模仿,并展开想象力,这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幼儿动手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我们要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1.积极引导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双手”。也就是说,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更新观念,通过引导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例如,学生在做手工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干预孩子,这样会束缚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即使幼儿做出的作品很简单、粗糙,也不能批评,而是要积极引导和鼓励。除了手工作品之外,老师可以鼓励幼儿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动手拿水果、整理书桌、收拾玩具等。对于一些复杂的难度较高的事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教师要告诉学生一定的方法与技能,指导幼儿进行反复练习,再动手实践。

2.创设情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如何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呢?从幼儿的成长特点和心理规律来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在充满乐趣的情景中进行观察、模仿、体验和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活幼儿的记忆,而且激发了幼儿的情感。例如,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准备一些工具与材料,包括橡皮泥、小瓶盖以及颜色鲜艳的纸张等,这些材料会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们动手制作的积极性。

3.组织活动

通过组织积极的活动,能够强化幼儿们的动手能力。为了提高活动的效果,可以在不同年龄的幼儿中组织开展不同的动手活动。例如,在幼儿小班中开展整理玩具、穿衣服比赛。在中班或者大班的幼儿中组织开展搭积木、叠衣服比赛等。通过组织活动或比赛,调动幼儿们的动手能力。为了激发幼儿们的参与意识,可以进行一定的奖励。例如,在组织的叠衣服比赛中,对获胜的幼儿就奖励一个纸星星等。通过小小的奖励,幼儿的兴趣就会有明显高涨,他们的动手能力就会显著提升。

4.家长参与

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不仅需要教师的积极组织,也需要家长的理解、参与和支持。实际上,在现在社会中,有很多家长对孩子比较宠爱,觉得孩子还小,不应该动手劳动,甚至还有一些家长代替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手工作业,忽视动手能力培养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其实这种心理是完全错误的,幼儿虽小,可是完全可以这样就大大巩固了幼儿园里训练的成果,达到了家园统一,保持了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因此,我们设置了“家园之窗”,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向家长进行宣传,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向家长介绍一些锻炼提高幼儿动手能力的方法与经验,要求家长鼓励幼儿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洗自己的小毛巾等。也可以鼓励家长一起参加亲子游戏或活动,与孩子一起完成一件手工作品等。

三、结语

培养动手能力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积极引导、创设情境、组织活动以及家长参与等方式,强化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努力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幼儿的创造意识,为幼儿的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辛利民 单位:公主岭市第一幼儿园

参考文献:

[1]田莉萍.浅谈美术活动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1).

动手范文篇8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前提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小学生初入学校时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并且思想不成熟,需要教师来引导,所以,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黄金时期。美术课作为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机会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

1.美术学科不受重视

在小学教育中,一些学校只将主科作为主要讲授学科,对美术、音乐这种副科不重视。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为了保证升学率,美术课被其他科目教学替代,无法发挥美术教学的作用。这种情况下,美术课程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家长、老师和学校不重视,所以,对美术学习,所有人都没有积极性,以至于美术课的作用和价值无法发挥出来。要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就应该重视美术学科,才能发挥出美术课在教学中的价值。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身的思想。在课堂上,教师不应该盲目地传授知识,而是需要将课堂设计得更加丰富、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并且不善于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所以,教师应该设计有趣的教学来树立他们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教师不应该一味地传授知识,而是需要将课堂设计得更加丰富、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帮助学生学习。小学生天真,想法简单,好奇心强且想象力丰富,美术课程最需要的就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画或者播放画画视频,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视觉、听觉的直观感受,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想要动手画画的欲望,这样持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善教学环境。

2.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计划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与课程所学知识有关的情绪及体验,从而便于理解教材知识,发展学生心理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加深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另外在美术创作中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活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率。比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配音或者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

3.利用手工制作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美术教师必须开设手工课。在教学过程中,手工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手工操作中增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掌握美术知识,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脑力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比如,设计一节“变废为宝”的课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搜集废旧物品,然后利用废旧物品设计一些新的物品,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来之后,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对学生的创意作品进行表扬并要求学生发表创作的意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手工课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制作过程,动手能力得到增强,同时变废为宝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总之,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把握机会,不断完善和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思想,将教学效果最大化,提高小学美术课的课堂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池广敏.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魅力中国,2015(21):24.

[2]蔺晓捷.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大观周刊,2020(10):350.

[3]汤柏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47):53.

动手范文篇9

“动手做”概念下的物理教学重视实践,但它仍旧离不开理论的支撑,脱离了理论的实践就算动手也只是个没有砖头的框架,就算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也不能保证他们对知识的具体掌握。要在“动手做”概念下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要把握好理论与实际的平衡。就拿“透镜”这一课来说,教师就可以利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让学生认识透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动手;亲手摸摸看,桌子上的三面小镜子都有什么区别?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开始动手触摸自己的实践道具,由于手感的不同,经过思考,学生会回答,有一面镜子是中间厚两边薄,截面是椭圆形;另一面是一边凸出的,截面是半圆形;还有一面截面是弯的月亮形。此时教师对学生提问,这三面镜子有什么共同特征?在实际动手的环节中,学生的感觉会变得鲜明,他们给出答案,三面镜子都是中间厚,两边薄。教师同时引入凸透镜的概念,学生立刻就会明白凸透镜的特征是一面凸出的镜子。教师继续以同样的手法引导学生认识凹透镜,并给出凸透镜与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与发散概念,学生会因此而产生好奇心,不就是镜子,和普通的镜子有什么不同?学生的探究欲望因为实践动手而增强,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中。

二、师教生学共同“动手做”

通过前期教学,学生已经了解了透镜的概念,在面对新知识时,他们就会想动手,如果教师只像传统教学那样对学生进行简单演示,学生会觉得自己的探究心理没有得到满足,他们会觉得教师的演示过于敷衍,反而失去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而共同动手做,可以有效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就拿“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一课来说,教师就可以利用共同动手方式来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验,利用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等道具来做实验。点燃蜡烛之后我们会发现,倒立的蜡烛的像呈现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没有观察到像的学生请自由调整凸透镜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与教师一起做,多半可以得到与教师相同的结果。学生会明白凸透镜的成像与蜡烛、凸透镜、光屏之间的距离有关,而教师可以同时引入“物距”概念,此时,学生的成像实验虽然完成,但是呈现出的像东倒西歪的,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探究,并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如何保证蜡烛的像始终在光屏正中心?你们是不是也可以做到?学生继续进入动手环节,针对教师的提问对物距进行调整,在多数学生达到目的后,教师引入“焦距”概念。在照相机已经广泛普及的今天,学生对焦距的概念毫不陌生,他们能根据已往对相机的使用结合手中的实践快速建立概念。由此可见运用动手做方法进行物理教学比传统的理论结合演示在过程上更直观。对学生而言,更加方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三、自主学习探究“动手做”

动手范文篇10

化学实验是根据一定的实验原理或实验目的进行的活动,其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学生在实验中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而且能够获得相关经验。

二、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存在现象分析

(一)学习类型的单一性。在分析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往往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进行的教学任务。在这项教学活动过程中,并没有掌握理论中很科学的方法。而且在实际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师所教出来的学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而同一个老师带出来的学生水平也是个不一样。尽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观性因素也有一部分,以及更多其他的比较复杂的因素也在里面,但是有一个因素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采取同一教学方法,对学习类型选择单一,具体表现在1.实验方法单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按照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实验活动也是根据书本内容单一的进行教学,有猴子学样的教学式方法。2.操作方法单一。对待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时,老师对待学生并没有让他们形成独立的意识。有些同学要看实验手册才能完成实验,有些同学照着别的同学的操作跟着学,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学生做实验时并不清楚实验的原理是什么。而且在分组做实验的时候也只是一小部分同学在做实验,相当多的一部分同学什么也不做,只是混时间。而且很多学生也没有养成清理实验后实验台的习惯,实验室经常呈现学生走后一片狼藉的状态。(二)缺乏有效思考。学生在做同一实验过程中会有失败的经历,却只有很少的同学去总结实验失败的经验,实验的分析反思很少,并且他们把化学实验成败的原因都归结于个人操作的问题,很少去怀疑实验的科学性挑战权威。这很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面对实验报告的填写,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蒙混过关。虽然他们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并没有把问题体现在实验报告上,都选择敷衍了事。(三)学生在观察实验中以看为主。观察能力在学实验过程中也是重要能力的体现,然而大多数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就是单纯的看实验。老师在课堂上做实验时,学生盯着老师看被认为是观察,这实际上是观察实验现象的单一内容。观察实验的进程需要带着问题观察实验现象,解决实验问题。注重实验操作步骤也是关键问题,真正观察实验应该是带着问题联系实验的前因后果以及判断老师操作的方法是否恰当。做到真正的观察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三、如何提高中学生化学实验的动手能力

(一)教师多种学习类型并用。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老师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构建化学知识体系的能力,自觉分清各种化学内容的内在关联。以形象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记忆,有利于学生把握规律,增强记忆。(二)培养学生化学实验中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根本就是要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反思这种化学现象,不仅是对已经发生学习的观察、分析、评价和改造,也包含着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反思学习是化学实验过程中重要的学习方法。(三)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创造便于学生观察的课堂环境,老师在做各项实验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分开观察,以往的演示实验,通常是老师在讲台上做,学生在座位上看,有些学生并不能清楚的看到化学实验现象和老师的操作步骤。所以当老师在做化学实验的时候,一是以小组为单位观看,让每一个同学可以清楚直观的看到化学实验步骤和现象;二是在实验室中,让学生自己自主的完成试验。简单的实验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复杂的试验需要将学生带到实验室进行教学。选择靠中间的实验台在教室不同位置重复做,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和实验步骤。

四、结语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国家以后各方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更为重要,实验室是学习化学知识的源泉,化学实验的动手能力培养要在实验中进行,实验中完成,实验中提高。化学实验过程中动手能力的提高,正是一个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是重要的支撑力,学生是重要的载体。多维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动手能力,打破传统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的单一性,多种学习类型并用,从而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动手能力,是一个长期艰巨必不可少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吴立发.化学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2).

[2]王琳,何薇,宋筱隽.简论中美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之差异[J].科技信息,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