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教学十篇

时间:2023-04-02 14:25:23

针灸教学

针灸教学篇1

关键词:针灸学;“四性”教学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3-0483-03

Discussing the “4-way” Teaching Method of Acupuncturology

LIU Jian-wu,YANG Ren-ying,CHEN Ri-xin,KANG Ming-fei,LIU Min-yo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330006,Jiangxi,China)

Abstract:Detailedly describes the “4-way” teaching method of acupuncturology and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method,which demonstrates it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and importance in acupuncture teaching reform,training method renovation,and teaching quality improvement.

Keywords:acupuncturology;“4-way” teaching method;teaching reform

针灸学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基础上,运用传统与现代科技手段来研究经络、腧穴、操作技能、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现行《针灸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为由理论到实践,由抽象到具体。由于经络循行复杂,腧穴内容繁多,刺灸手法各异,治病机理深奥,在教学中学生苦于“四难”:难记、难背、难理解、难掌握。鉴于此,笔者采用“四性”教学法对《针灸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了深入的教改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针灸学》教学体系的现状

针灸学是一门临床学科,传统针灸学的理论体系是:整体观念为基础思想,经络学说为理论核心,经穴刺激为防治手段,良性调节为作用机理,这也是传统针灸学精髓所在。纵观《针灸大成》、《针灸甲乙经》、《针灸聚英》等古典著作,有关针灸内容的编写体例大多分为:经络、腧穴、针灸操作手法及病证治疗4部分,而现行高等院校所使用的《针灸学》教材仍沿用了这个体系框架。

现行《针灸学》教材中经络、腧穴、刺灸、治疗4部分的内容基本独立讲授。讲经络时学生看到的只是平面挂图;讲腧穴时学生听到的是腧穴诸多主治;讲刺灸手法操作时学生感到难于操作;讲病证治疗时学生苦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在《针灸学》学习中苦于四难:难记、难背、难理解、难掌握。笔者曾经对100名毕业班中医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学生对《针灸学》知识的掌握记忆程度不理想。只能记住一些简单常用腧穴,对于经络循行、腧穴配伍、辨证选穴、病证治疗方面的知识忘却得非常快。针灸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基本上是采用教师传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模式。采取以记忆、灌注为特点的输送教学模式,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和能力培养。培养目标单一,强调共性,忽略个性,忽视教学中感受、体验及双向的交流启迪过程。学生处于教学的被动地位,未能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决策者及主体,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在教育思维模式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在教学方法上,教学手段单一,以单纯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又使强调实践和经验的教育方式被淡化。笔者曾经对60名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除从事针灸专业临床工作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在从事本专业对口的临床工作中,很少会主动的使用针灸治疗本专业科室的疾病,解决本专业的一些疑难问题。

针灸学为一门临床学科,治疗范围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诸多学科的病证,并不是在针灸科才能用针灸治疗疾病。如果学生毕业后在临床工作中能充分运用针灸治疗规律及特点,结合本专业疾病特点开展临床工作,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提高临床疗效,这样才是《针灸学》教学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例如:在妇科应用针灸治疗不孕、痛经、子宫肌瘤等;在西医外科应用针灸治疗术后肠麻痹、肠梗阻等;在呼吸科应用针灸治疗咳、喘、过敏性呼吸道疾病等;在精神科应用针灸治疗抑郁症、神经官能症等,这些都是针灸的优势。

2《针灸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现行《针灸学》教学体系的框架特点大抵是由内到外;由理论到实践;由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框架。由于经络循行复杂,腧穴内容繁多,刺灸手法各异,治病机理深奥,如何解决经络循行抽象难讲、腧穴特异功能难明、刺灸补泻手法难显、治病机理玄妙难释等教学中存在的难点疑点问题,使学生对《针灸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较轻松地掌握针灸基本理论及其治病的科学规律,是《针灸学》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笔者在吸取最新针灸临床、实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突出传统针灸学理论精髓、体现针灸现代科学内涵的《针灸学》“四性”教学法。即:经络内容教学能充分展现循行路线的客观存在性;腧穴内容教学能验证腧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刺灸法内容教学能体现针法灸[BW(S(Z,1,2)MD2][WT5”FZ〗中华中医药学刊[BW(D(Y,1,2)MD2][WT5”FZ〗中华中医药学刊法补泻手法参数的差异性;针灸治疗内容教学能反映针灸治疗的科学性。为了使《针灸学》教学达到“四性”的目的,笔者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教学形式,并在《针灸学》教学中引入了《实验针灸学》系列实验中的部分教学内容,其中有的实验是学生在实验室完成,有的是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例如,“四性”教学法在讲授“足三里”腧穴功效时,通过多媒体展示“足三里”对消化系(唾液、食道、胰腺、胃、肝、胆、大肠、小肠)运动、分泌机能作用的临床实验研究,使学生对“肚腹三里留”这一传统针灸临床经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针灸学配套系列教学实验内容的引入,使得《针灸学》“四性”教学法优势更为显现,有利于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内容易理解易掌握,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3《针灸学》“四性”教学法的形式

3.1激发学生对针灸专业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对中医学理论特别是经络的认识和理解感到困惑,对针灸治病的效果认识不深,很需要教师有理有据的诱导。因此,首堂针灸课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在讲授针灸学绪论时,首先介绍针灸在国内外的临床应用、治疗效果、发展前景以及在治疗疼痛症、中风瘫痪、急救方面的卓越效果和科研成果。重点介绍针灸在为人类防病治病中的地位和优势,突出针灸治疗的原理,揭示针灸治疗疾病的科学性,如介绍:针刺麻醉;针刺对脑神经递质的影响;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引起的分子生物学及电生理等方面变化的现代研究成果。祖国医学特别是针灸学已走向世界,临床医学生学好针灸学则如虎添翼。这样讲解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会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绪论的讲授,学生对针灸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兴趣之火被点燃了。针灸学教学学时有限,但学生的求知欲无限,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就能利用一切机会自学,有的学生立志学好针灸技术,还有的要报考针灸专业的研究生,将研究针灸治病的机理作为终生的追求。

3.2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随着医学教学改革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必然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革。教学方法的改进应包括黑板教学与课件教学相结合。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强、动静结合、视听相兼、信息量大等优点逐渐得到普及。针灸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计算机模拟性和互动性较强的特点,重视多媒体教学的制作和使用,广泛开展多媒体课件建设,无论是经络、腧穴、刺灸法还是针灸治疗部分都可以开展直观化教学和形象化教学。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包含大量相关新资料的链接,有大量习题及正确答案可做练习和自测。显然这种直观化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便于模拟刺灸方法的动作要领,最终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及实际操作技能的目的。经络腧穴技能的教学必须依靠身体感官,通过视觉感官的媒体素材(印刷品),配合图片的展示与文字说明,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其位置有初步印象,并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来完成教学。以“太冲”为例,先让学生看一张描述本穴标准解剖位置的图片,配合本穴国家标准定位的文字说明,接着提出该穴位的正确取穴方法,并提出相关应注意的问题,最后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进行取穴操作,从而完成该教学内容。

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详见表1。

结果表明:多媒体综合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反映,这种教学方法是将我们作为学习者,而不是装知识的囊袋,是很人性化的教学方法。在调查问卷表中,有82.7%的学生建议增加学时,95.5%的学生提出推广这种教学方法。

3.3实体和教学模型相结合针灸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想使学生喜爱和掌握这门学科,必须加强实验教学环节。但是针灸学课时少,没有足够的时间安排实验。为探索解决的办法,对2003级部分学生(实验班) 采取大班讲课和小班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小班为25人左右,2人1个小组,每组1具针灸模型人。其他学生采用传统法(普通班) 大班讲授。实验班学生在教师简短地讲授后,便分组在模型人上循经辨穴、取穴,相互之间在活体上给穴位定位,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穴位相互针刺,以达到准确取穴、体验针刺手法并体会得气的感觉。此后,预约适当的病人到诊察室,由病人叙述病史,学生做出诊断,并根据经络理论进行辨证取穴,讨论行针手法,最后由带教教师综合大家的意见确定针刺穴位,现场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这样,学生就能亲身体验针灸治病整个过程,加强了记忆,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采集病史的能力。另外,对于渴望接触临床的高年级学生来说,在亲眼目睹了针刺治病的神奇疗效的同时,也平添了一份对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的敬仰和崇拜。

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用即时反馈法(当次课)和长间隔遗忘法(间隔3个月),对学生取穴准确率及对穴位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测试,前者用即时效果、后者用知识保留率表示,详见表2。

测试结果显示:即时效果实验班略高于普通班,但差别不明显,然而长间隔知识保留率明显高于普通班,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相当牢固,因此有利于今后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让人识别一样东西,呈现的方式不同,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语言描述需要2.8s,线条图需要1.5s,黑白照片需要1.2s,彩色照片需要0.9s,直观实物仅需0.7s。显然,众多媒体中直观实物显示出独到的效果。利用实体和教学模型相结合,不但可视而且可触,教师和学生之间近距离交流,达到了知识线和情感线的协调统一,因此效果是最好的。在现代化教学手段高度发展的今天,决不可忽视和冷落“活媒体”的作用,要真正使教学“活”起来,必须注重“活媒体”的应用。

3.4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培养医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鉴于针灸学的特点,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详细讲授了腧穴的定位及治疗特点,进针的角度、方向和深度,进针的手法及针刺意外情况的处理等理论知识后,应着重培养学生针刺、艾灸、火罐等多种方法的动手操作能力,将临床技能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边讲边示范,要求学生人人动手,针刺足三里、合谷等常用穴位。针刺过程别强调进针、行针、出针手法及进针的角度和深度,体会是否有针感。教师则及时辅导,手把手地纠正不正确的手法,并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5培养自学能力 教师是学生与学科知识的媒介与指路人,因而教师必须研究不同时代的教育时代性和教学对象的时代特点与需求,要应用与时代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结构与知识语言、思维形式与表达方式不断给自己“充电”,在新的知识背景下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虽然是专业人员,但未必能在学生发现的每个问题上都做出透彻的解答,应当善于从学生的提问中发现问题的价值与可拓展性,指导学生通过文献检索,在古老的针灸医籍和现代研究文章中自己寻找答案,做出判断。在课堂上,可以由教师给出病例或提出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学生可以通过图书、资料、电子阅览室等多种媒体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经过自由讨论、争论,在教师的指导下,最后将问题达成一致的认识。这就使课堂学习、讨论和协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交相呼应。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3.6发挥隐形课堂的作用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习潜力,应注重发挥隐形课堂的作用。将针灸学的研究热点、科研方法及思路、参考资料、针灸图解、相关网站资料发放给学生。为酷爱针灸学的学生提供了一方自主学习的天地,他们可以在这里获得较多课本以外的信息,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

在课堂上适时采取竞争式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就自学内容、重点内容(如辨证取穴、穴位的进针方向及深度、演示行针手法、背诵针灸歌诀等) 提问,学生以抢答的方式答题,竞争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竞答后,教师当面点评,对表现优秀者给予表扬,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心理学家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因此,这种教学形式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而且即培养了竞争意识,又提高了学习效果。

4《针灸学》“四性”教学法配套系列教学实验内容

经络学实验内容:循经感传的观察;经络电学特性的测定;灸性感传的观察;合谷穴气至病所效应性观察。腧穴学实验内容:腧穴断层解剖;腧穴低阻抗特性和探测;健康成人两侧井穴、原穴电阻抗及皮肤温度对称性观察;耳廓低阻抗反应点的探测;腧穴协同作用及其特异性观察实验。刺灸法实验内容:电针感与手捻针感的比较;电针参数测定;不同灸法温度曲线的特点;不同针法对人体胃肠运动的影响;针刺、艾灸协同作用的观察。针灸治疗学实验内容:针刺抗炎作用;艾灸退热作用;针刺镇痛及其途径分析;针刺对小白鼠耐缺氧时间的影响;针刺对大鼠胃肠运动、胆汁分泌的影响;针刺对人体脑血流图的影响;针刺对家兔失血性休克血压的影响;针灸作用时效关系观察。

5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开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针灸学》“四性”教学法的评价意见、态度及反映。

笔者曾对10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是,学生对此课程感兴趣者占92.4%,一般者占5.7%,不感兴趣者占1.9%,详见表3。

通过课堂观察(包括听课出勤率、课堂纪律、动态情绪、气氛,以及学生回答问题的热烈程度、准确度等),对学生接受情况,进行记录评议。

笔者曾对105名学生课堂观察的结果是,学生的上课出勤率达99%;在上课时的认真程度,专心者为97.1%,不专心者占2.9%;学生对课堂上教学内容全部理解或大部分理解者占92.4%,部分理解者占7.6%,学生课堂教学内容及时记忆率92.4%,3个月后的知识保留率86.7%,详见表4。

通过平时测验和考试工作进行评估。对参加考核的105位学生的成绩统计结果发现,其中最高分数97分,最低72分,学生成绩总体水平较高,优秀率达86%,反映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程度总体水平明显提高。98%的学生能够对常用腧穴进行准确定位,能够独立完成针刺补泻手法的操作,能够对常见病及多发病提出正确的针灸处方。

6体会

针灸教学篇2

《行针运灸》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创造上”中的《行针运灸》一课,课上学生通过对东汉时期的针灸画像石的学习和研究,了解我国的中医学和针灸学,并知道与其相关的针灸铜人、针灸用针,储药的药柜的相关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提升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医学的博大精深,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

针灸在中国历代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生长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涵纳着大量的实践观察、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艺,凝聚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应该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通过这节课,孩子们对我国的古老的治疗技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由衷的感到自豪。

在教学时我特别关注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他们适当、有效地安排学习内容。比如在教学时多呈现图画、动画、故事的形式,做到语言简明易懂,声情并茂,尽量调动低年级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针灸教学篇3

关键词:RBL;实验针灸学;教学改革

1RBL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我校在实验针灸学教学改革中引入了基于RBL教学法“开题式结合自主设计性试验”的教学模式,把《实验针灸学》课程分解成《实验针灸学实验指导》、《实验针灸学》,把理论与实验分开进行教学。在知识储备完成后进行RBL教学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安排一名导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完成查阅资料-立题-设计方案-讨论开题-完善修改-开展实验-实验报告或论文等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老师根据能力表现,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及可行性,探索研究的精神及论文质量等方面进行形成性评价。

2开展RBL教学实践

2.1实践对象

2016~2017学年第1学期,将2015级针灸推拿专业学生144人分成10组,每组大致为14人,进行基于“开题式的自主设计性试验”教学改革。

2.2前期理论准备

实验针灸学开设之前,根据学生起点分析,已经完成中医基础理论、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针灸学等相关课程。教师在进行实验针灸学理论课程时,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科研素质,在教学内容中贯穿设计性实验所具备的相关知识:如研究的方法原则、基本步骤、方案设计、查阅文献的方法、数据分析及统计、科研资源平台的介绍等。通过上述理论知识的准备,学生基本具备了开展科研的能力,为开展RBL教学法奠定了基础。

2.3选题立项

学生以14人为1个科研小组,共10组,每组安排1名指导老师,共10名指导老师。学生根据其兴趣爱好以及知识储备,确立研究内容,指导老师辅助学生分工合作,通过查阅文献了解该研究内容最新的研究动态,经讨论后每组确立1个既有科学性又有一定创新性的题目,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最后由指导老师对学生所确定的研究题目的可行性进行把关。

2.4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各组学生拟定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撰写开题报告书。导师组织同学进行开提前的讨论,进行可行性分析,同学之间进行互相提问和集体讨论,导师根据现有的科研资源及条件对其研究内容进行完善和调整,最终确定设计方案。此环节旨在通过集体讨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6]。

2.5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研究者对所研究的内容向有关专家的一种陈述说明。也是目前研究生及本科生培养的关键环节[7,8]。本次引入了开题式结合自主设计性试验的教学模式,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具体方式为:各组同学选出1名代表把设计方案的相关内容制作成PPT,进行开题汇报,汇报内容包括立题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验方案、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等。汇报完后,先由其他组的同学先对其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可行性及科学性进行讨论,也可以提出疑问或提出课题存在的不足,汇报者可以进行解释或答辩,本组成员也可发言补充。最后由各组导师组成专家组,对各组的设计方案进行评议及评价,提供修改意见,让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思辨能力。

3RBL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3.1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

对于实验针灸学实验部分的教学,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学生通过分工协作,参与了整个实验教学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获取的能力及思辨行为,对于终身学习习惯培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从科研设计到论证开题,再到具体实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态度及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科学研究和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

针灸教学篇4

关键词:实验针灸学;教学模式;科研;素质

我院在《实验针灸学》教学中存在很多弊端,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实验教学内容同中医理论缺乏联系。一方面,许多实验存在有严重的缺陷,可重复性差,缺少中医特色,说理不强,急需淘汰;另一方面,对科研方法和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面向21世纪,要求学生只有掌握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提高临床、科研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将中医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此,我们就现行实验针灸学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旨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素质。主要工作报告如下。

1 对《实验针灸学》理论课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构建新的知识模块

将教学具体内容分为三部分:针刺的调节作用,包括针灸作用的特点、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针灸的防卫免疫作用、针刺对各系统的作用;针刺的作用机理,包括经络现象和经络实质,经穴脏腑相关,穴位的结构和功能;针灸应用技术。这种知识构建比较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即从宏观、具体的现象、作用特点到微观抽象的机理探讨。在讲授内容上,努力做到充分调研,搜集资料,认真编写教案,力求既能体现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又能充分汲取学术前沿的成果,反映针灸学科最新的发展。

由于时间限制,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针灸对各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这一部分课程列为自学为主的内容,同时结合课堂讨论。具体办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课下自学,结合查资料,并将讲述的内容做成幻灯片,用多媒体手段,自己上台讲课,然后就某个问题,全班同学和老师一同进行讨论,并对讲课效果进行讲评。先后有40余人上台讲课,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这种教学相长的教学形式,充分地锻炼了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和集体意识,增强了学习兴趣,也使老师在互动中有所顿悟,体会到来自学生的活力。

2 增加科研方法学知识的传授

课堂讲授科研方法学方面的内容,包括文献检索、综述撰写、科研设计、数据整理、结论分析、论文撰写等。并针对针灸专业科研的特点,开设了诸如盲法与针灸、针灸临床研究的规范等知识的专题讲座。

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以学校图书馆现有的CNKI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互联网为平台,开设了文献检索实践课。通过实践,学生基本掌握了常用中文文献的查阅方法,对网络医学文献资源的查阅途径有了初步的认识,使学生具备了基本的文献查阅能力。

转贴于

围绕专题,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互动,开展讨论,要求学生完成作业,撰写小综述,同学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进一步的科研实践奠定了基础。

3 开展自设计实验

我们在2000年、2001年、2002针灸推拿本科学生中,开展了具体的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增加了自主设计实验形式的教学,鼓励学生发挥积极性,参与到科研的全过程中,全部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自设计实验要求学生围绕专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具体方法如下:(1)进行分组,每组4~6人,在老师的指导下或根据兴趣自选一题。(2)在教师指导下,文献检索、综述撰写、科研设计、动物模型和实验技术方法的选择、具体实验的操作、收集数据及其整理、结论分析、撰写和打印论文等科研全过程都由实验者自己动手独立完成。(3)模仿正式科研的程序,进行开题报告和论文答辩。要求不得照本宣科,要求使用幻灯片,有条件的邀请本学科的专家参与指导并给予评判。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时间控制。应尽可能选择短期实验为宜,具体实验不宜超过6周,整个教学过程,包括相关科研方法论的介绍、自主设计实验教学全部课程内容时间安排不超过10周。(2)具体实验应选择针灸治疗效果明显的病种建立实验模型,预期结果有明显差异;实验涉及到的相关技术不宜过分复杂,充分考虑可行性。(3)重视协调反馈,教师不能完全放手,在关键环节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4)杜绝一味照本宣科、低级重复或是脱离实际,应注意启发学生,做到有所发挥,有所创新。

目前我们在几届学生中,已开展了多项自设计实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科研素质明显提高。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普遍提高,论文撰写规范,优秀毕业论文数量增加。同时教学满意率也有所提高,2003年评教分数90.3分,到2004年评教分数已升到93分。

4 编写教学辅导书《实验针灸学实验指导》

针灸教学篇5

关键词: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改革

作为针灸学新的分支,《实验针灸学》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学基础理论、针灸效应和机理的一门学科,是在总结40余年国内外针灸经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验针灸学》是针灸学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因此实验操作对于这门课程至关重要。我校实验教学工作严格执行教育方针,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切实加强实验教学研究。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有实验教学设备的作用和效益,努力做到实验教学常规化,在实验教学和管理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自本门课程2006年被确定为陕西中医学院校级精品课程以来,教研室在实验针灸学创始人之一邓春雷教授的指导下一直致力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教改探索。笔者在近几年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重新理解了创新的含义之后,认为实验课应进行以下改革尝试。

1. 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块的影响,学生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和“高分低能”的情况,尤其是中医院校的大学生常有“志大才疏,眼高手低”情况的存在。所以才会有很多同学中医理论说起来一套一套的,而对动手操作,尤其是实验操作技术不感兴趣,甚至连必须具备的临床实际操作技能也比较生疏。至于动手动脑实验研究,创新能力等更是无从谈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类毕业生已经逐渐被人才市场所淘汰。因此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对学生实验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临床实用技能的培养势在必行。而加强实践教学的关键是增加实验课时,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在进行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尽量压缩理论课学时,增加实验课学时。

2. 强化实验课考评机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过去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实验仪器设备的陈旧和不足,导致实验课经常分组过大,一些学生只站在旁边观看,而没有机会或不愿意动手。近期,经过各级领导的努力,实验室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购置了一批新的性能较好的实验仪器设备,使大家都有机会操作动手。在实验课中,对于验证性实验教师在认真演示实验操作过程之后,巡回检查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操作中的失误等,并督促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验报告的撰写应认真规范,并将其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之列。

3.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勤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实验针灸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信息量大,涉及学科面广,单靠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所以,我们改变了教学方法,在理论课堂上只提及应掌握了解的内容,然后鼓励学生以此为契机,认真阅读教材,查阅文献,或用多媒体网络等检索信息,从而扩充自己的视野同时培养学生通过多种多种途径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体会其中的乐趣。当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的时候,那么他就会爱学你所教的学科,也会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面对当教师的你。而实验课中,在处理对课堂理论的论证之外,增设一些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遵照科研课题程序,从选题、开题等严格执行开始自行设计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旨在培养其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

针灸教学篇6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医院校中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西医学生对针灸学不够重视,加之经络腧穴等基础理论知识深奥难懂,让学生感觉难于掌握,故此往往造成针灸教学课时少、效果差的局面[1,2]。为提高西医院校针灸教学质量,作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个人体会。

1 明确课程定位

西医院校学生毕业后一般不会从事针灸临床或教学工作,所以他们不必掌握系统全面的基础理论和具体操作。因此西医院校针灸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针灸学这门学科的学科特点和临床优势,而非将其培养成针灸医师。那么只有明确了课程定位,才能在繁多的课程内容中有针对性地选取授课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针灸课程的学习,只要让学生对针灸学有初步的了解,接受中医治法,并在将来他们成为临床医生后,对于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病例,能够想到应用针灸治疗,这样既使患者获益,又扩大了中医的影响,这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2 提高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如何能在有限的课时里激发学生对针灸学的兴趣,将有助于学生成为临床医师后研究、应用针灸治疗疾病[3]。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多向学生介绍一些临床上针灸效果显著的病例,尤其是一些名人病例。比如香港凤凰卫视美丽主播刘海若创造生命奇迹的过程中,针灸的作用功不可没;柬埔寨亲王西哈努克的顽疾-三叉神经痛也是通过针灸得以治愈。②结合个人亲身诊治的典型病例,比如针刺足三里加电针促进术后患者排气;针刺腰痛穴加大椎运动针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等等。③介绍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比如针刺内关穴既可以加快心率治疗心动过缓,又可以减慢心率治疗心动过速等。④介绍针灸学在海外的影响。针灸已经成为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世界上很多国家医疗、保健的重要手段[4]。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相继在医学院校开设中医针灸课[5]。通过这些介绍,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针灸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课程结束后很多学生都开始爱好针灸。

3 精选教学内容

西医院校的针灸课程只是中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课时大多在10个学时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想系统讲授针灸学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就要做到少而精,要重点突出,精选教学内容。比如在腧穴内容中不一一罗列,而是重点选取一些临床常用、疗效显著的穴位讲解,并突出腧穴定位及主治功效,紧密结合临床。同时在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上,可以先讲授针刺手法与注意事项、意外处理,后讲基本理论。这样学生练习针刺手法的时间增加,在后面的实践操作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目前临床上疗效颇佳的特色疗法,比如采用三伏贴治疗多种虚寒性慢性病、疑难病,耳穴贴压控制食欲及减肥等,让学生了解到针灸学治疗范围的广泛。

4 强化穴位讲解

腧穴学是内容最多的章节,数百个穴位中我们只选择二三十个取穴、作用有代表性的穴位进行讲述。每个腧穴重点讲解定位及主治病症。定位方法不易记忆,教学时以解剖定位为主,简便取穴法为辅,并结合腧穴名称联想记忆。比如合谷穴的简便取穴法是将拇指和食指并到一起时,有一块隆起的肌肉,最高的地方就是合谷。合是汇聚,谷是山谷,意味着这个穴在山谷之间。合谷穴所在之处正是我们的虎口,虎口就像山谷一样,故此得名。而腧穴的主治病症内容繁杂,更难记忆。讲述时要总结规律,善于归纳。如各经腧穴均能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官窍及脏腑的病症,每个腧穴均有治疗所在部位及临近部位病症的作用,某些穴位还有一些特殊作用。比如大椎穴,既可以治疗头痛项强、肩背痛,又能治咳嗽、气喘,还可退热。在讲解腧穴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的同时,还应注意结合现代实验研究及临床实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

5 教学方法多样

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课前做到细致备课,在课堂上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力求新颖。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对于较难理解的经络腧穴等基础理论知识采用图片、动画、视频多种形式,生动形象,直观有趣,从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便于理解记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多种结合。可以先集中授课,讲解主要理论内容;针对一些模糊或容易使人曲解的、诸如类似经络是否客观存在这样的问题,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准备,踊跃发言,激烈争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或者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教师就穴位的定位、进针方向及深度、行针手法等提出问题,学生以抢答的方式答题,获胜者给予适当奖励。通过这些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

6 实践操作互动

针灸学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操作是最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6]。虽然每个期班针灸见习只有两个学时,但这短短的两个学时对于加深学生印象、培养今后继续学习的兴趣却尤为重要。见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亲身实践,或自身练针,或互相练针,或在教师身上练针。真正体会针刺部位产生的酸、麻、胀重或传导等针刺感应,有过这种体会的学生往往在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带领学生取穴定位时,也应采用多种方法示教,包括静态图片、动态视频,教师为学生取穴,学生在教师身上取穴定位等,增加课堂互动,反复加深印象。

针灸教学篇7

【摘要】 

将四肢内外侧或躯干前后方相对位置上的部分针灸腧穴命名“相对穴”, 如内关与外关,阴陵泉与阳陵泉,悬钟与三阴交等。“相对穴”阴阳二经一边一穴,它帮助掌握经络循行,定穴知一晓二,针刺一边一针(对刺)或一针二穴(透刺),操作方便,疗效好。它使“经络、腧穴、操作、应用”四者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应用,避免了腧穴、刺灸、治疗之间教学的脱节。

【关键词】  针灸; 教育/教学方法; 相对穴; 腧穴

在针灸教学中,“经络乱,穴位多”是学习针灸者普遍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找到一种简便而易行的学习记忆方法,课题组进行了多年探讨,总结出“相对穴”,在教学及临床实践中应用,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在针灸教学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1  “相对穴”的定义和名称

   

“相对穴”[1]是指四肢内外侧或躯干前后方相对位置上的部分针灸腧穴,如内关与外关,曲池与少海,阴陵泉与阳陵泉,悬钟与三阴交,昆仑与太溪等。这些穴一个穴位于阴经,一个穴位于阳经,在上肢及部分下肢属阴阳表里相对,在躯干及部分下肢属阴阳相对。

   

“相对”一词见于古代和现代,用于描述腧穴定位,“相对穴”古今皆有应用,因此,提出“相对穴”有深厚的理论基础[2];“相对穴”的基础理论,一是经脉理论,一是阴阳学说[2]。“相对穴”阴阳相对,因此,以“相对穴”调整阴阳,能够“阴阳并治,气血同调”[2];“从阴引阳,从阳引阴”[2,3]。

   

相对穴的名称见表1,共计35对。表1 35对“相对穴”(略)

35对“相对穴”不能包含所有腧穴,而是包含了大部分常用穴。它的特点是:一阴一阳,一边一穴,两穴(阴阳或阴阳表里)相对,因此,定穴知一可以晓二,针刺则一边一针(对刺)或一针二穴(透刺),它使定穴方便,操作简便,容易记忆和掌握,同时,应用方便,疗效好。

2  相对穴的特点和作用

2.1  帮助掌握经络循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皆有其自身的规律,科学的作用就是发现并揭示这些规律。经络在人体的循行虽然复杂,也有规律可循[4]。一般而言,十二经脉循行走向的规律是“阴升阳降” ,即将双手上举,所有的阴经皆向上行,所有的阳经都向下行。十二经脉大体分布规律是,手的经脉(手三阴、手三阳)循行于上肢。足三阳经从头至足均有分布,其中阳明在前,太阳在后,少阳在外侧。足三阴经循行于下肢内侧面。

   

以手的六条经脉在上肢的循行为例,从上肢手腕内侧前缘经由后缘至外侧,依次是太(手太阴肺经)、厥(手厥阴心包经)、少(手少阴心经);太(手太阳小肠经)、少(手少阳三焦经)、阳(手阳明大肠经),其中相表里的两经内外相对:肺与大肠相表里,则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都循行在上肢内、外侧的前缘;心包与三焦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都循行在上肢内外侧之中间;心与小肠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都循行在上肢内、外侧的后缘。

   

经脉理论是“相对穴”存在的基础,“相对穴”阴阳或阴阳表里相对,穴位在相应的经脉线上,可由相对的“穴”联想经络循行之路线;也可由经络循行线联想相对之“穴”。

2.2  定穴一边一穴,知一晓二“相对穴”是两个穴组成一对,这两个穴,一个在阴经,一个在阳经,一阴一阳且“相对”,阴阳或阴阳表里相对,那么,掌握相对穴中的一个穴,就可联想到与这个穴相对的另一个穴,其穴位定位、所属经脉,知一可以晓二。

2.3  针刺一边一针(对刺)或一针二穴(透刺)应用“相对穴”,相对的一穴可单独应用,也可成对选用。成对选用,可一边一针,同时取相对的二穴,一针阴经穴一针阳经穴,称为“对刺”;或一针二穴,以一针深刺相对的一穴,同时作用于与其相对的另一穴,以一针针二穴,二穴均得气,即“透刺”。

2.4  操作方便,疗效好“相对穴”阴阳或阴阳表里相对,定穴知一晓二;在针刺时,一边一针(对刺)或一针二穴(透刺),定穴简便、操作方便,且阴阳相配,在调理阴阳方面“阴阳并治,气血同调;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发挥相得益彰的作用[5],取穴少,疗效好。

3  在针灸教学中的应用

3.1  学习腧穴以“相对穴”为基础“相对穴”包含了临床大部分常用腧穴。教学过程中,在介绍腧穴各论之前,讲解经络循行规律之后,在经络线上点出“相对穴”腧穴的“点”,哪些穴“相对”,它们的名称、位置。学生有了这样一个概念,然后再介绍腧穴各论的内容。当讲解到属于“相对穴”的穴时,让学生联想与之“相对”的腧穴,定位及所属经脉。当各论的内容全部介绍之后,再让学生联系经络循行将相对穴做总结,它们的功能、主治、特点,并将“相对”的两穴特点、功能做对比,对比可以使它们的特点、功能更加清晰突出,便于区别运用。

3.2 “相对穴”抛砖引玉由“相对穴”的“点”联系一条经上的腧穴,同一条经脉的腧穴有共同之处,这是“共性”,也有区别,即“个性”,掌握他们共性是什么,个性是什么,一条经上的常用腧穴大体心中有数。这样在掌握“相对穴”的基础上,再扩充学习,较单个腧穴记忆要方便许多。“相对穴”的穴是“点”,由点及“线”(经络及经络线上的腧穴),再由“线”及“面”(其他经上的更多腧穴),这样掌握“相对穴”,对经络腧穴的学习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3.3  用疗效激发兴趣在针灸学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腧穴、刺灸、治疗间教学脱节,如何避免这种情况,是许多针灸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特别是腧穴和刺灸,先讲腧穴不会用,先讲刺灸不知道在哪用。我们在学习腧穴各论之时或之后,可结合腧穴的学习进行,也可在对比时进行,结合相对穴的功能特点,联系疾病,有选择的介绍如何就相对穴学以致用,进一步加深印象,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应用“相对穴”,学生在学习治疗学或治疗部分之前,就已经进行了一些实践,特别是在取得效果之后,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这样也避免了腧穴、刺灸、治疗学之间教学的脱节。

4  小结

“相对穴”一阴一阳,阴阳二经一边一穴,既方便掌握经络循行,又使腧穴定位知一晓二;针刺一边一针(对刺)或一针二穴(透刺);操作方便,疗效好。它将“经络、腧穴、操作、应用”四者紧密联系在一起,避免了腧穴、刺灸、治疗之间教学的脱节。提出“相对穴”还只是粗浅的尝试,望同道多指正。

【参考文献】

 

[1]杨志新.相对穴及临床应用,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2]杨志新,宋成军.“相对穴”理论探析[j].中医杂志,2007,48(3):200.

[3]杨志新.“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及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03,23(10):613.

针灸教学篇8

【关键词】PBL;针灸推拿美容学;应用

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指通过引入“真实生活”情境或案例学习,要求学生运用手头的主题内容和方法来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 [1]。

LBL (Lecture Based Learning) 指传统教学法即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PBL 与LBL教学模式不同,PBL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医学教育模式改革。PBL 教学方法被认为能够明显地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这一模式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1993年被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推荐[2],并先后在全世界200余所医科院校推广应用[3]。21世纪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医疗美容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无形中加大了医学美容教育的压力,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所以医疗美容教育必须适应产业化、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迅速与世界接轨,为社会提供高素质、高技术的医疗美容人才。PBL教学方法的推广应用将会促进医疗美容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依据现有研究成果,结合针灸推拿美容学这门课程的实践,对pbl教学法在医疗美容类课程中的应用模式进行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以促进医疗美容教学改革的发展。

1 对PBL教学法的认识

PBL模式以医学案例或者包含基本原理的学习假设来刺激学生学习,教师改变传统所扮演的占有知识的权威者的形象而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只是引导学习者参与到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有意义、复杂、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去。新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主要通过学习者自我指导的学习获得。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必要的知识,并得到能力的提升。

2 PBL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2.1 对象

本校2010级和2011级针灸推拿(美容方向)专业共53名学生。其中2011级学生为实验班共28人,2010级学生为对照班共25人。全为女生,其平均年龄和入校成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将实验班再随机分成4个讨论小组,每组7人。

2.2 教师和教材

所有学生先后由同一教师授课,相同的2位老师辅导。教材均选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针灸推拿美容学》。

2.3 教学方法

2.3.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板书等按针灸推拿美容学常规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授课。

2.3.2 实验组

采用PBL教学法的设问-讨论-总结三段式教学,主要程序及实施步骤为:

1)前期准备

在具体实施PBL教学方法前,向实施教师和学生进行PBL教学法的知识培训,通过介绍,使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的目的、内容和具体操作,并且给学生介绍如何在学校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进行资料查询。

2)问题的设计

PBL方法实施之前一周引入学生思考的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紧扣教学目的及要求设计问题,应全面包含本次课需要重点、难点知识。

3)学生查找资料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学习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并到图书馆、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寻找答案。

4)分组讨论

学生交流各自通过自学所掌握的新知识,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5)课堂阐述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及存在的疑难问题,阐述该组在自学中形成的观点。同组同学可以补充,其余同学可提问。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并鼓励其他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使课堂充满质疑、探究、讨论和争辩的氛围。

6)总结评价

教师对学生阐述的观点和课堂讨论情况进行讲评,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进行解惑。对病例进行正确分析并回顾相关知识。通过总结,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7)问卷分析和成绩分析

完成教学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召开师生座谈会进行考试成绩分析。

3 评价

3.1.1 教学效果问卷调查

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其对PBL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评价,共发放问卷28份,回收有效问卷2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3.1.2 知识掌握测评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理论考试。

3.2 评价结果

3.2.1 实验班学生的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见表1)

调查结果表明:93%以上的学生认为采用PBL教学法可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热情,提高综合分析、逻辑思维能力92%以上的学生认为采用PBL教学法可更好掌握教学内容、巩固基础课程知识。通过交流也发现,个别学生出于对长期LBL教学法依赖,不习惯独立思考、探索,对PBL有畏难心理,担心没有教师长时间讲解及反复的强调重点,这种学习法是否能牢靠地掌握知识。

3.2.2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测试结果比较(见表2)

测试结果显示,两个班级学生测试成绩有显著差异,在改卷过程中发现两个班班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论知识成绩比较没有显著差异,但在病案分析诊断的准确性、处置的合理性方面,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4 讨论

学生对PBL教学法普遍呈认同的态度,认为该方法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探索创新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但是P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PBL教学法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不足时最大的缺点、另外部分学生自学能力较低、课堂讨论不积极也会影响其实施。其次,如果所有章节全面使用PBL教学法,对于高职高专的医学教育来说教学时间远远不够。所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医学教育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在适合的章节小范围安排一些PBL的课程。使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相结合,既可以保证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又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使两种教学方法进行互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将PBL教学法应用于《针灸推拿美容学》的课程教学中,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将会使该课程的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Lambert V,Clacken M.clinical education facilitators:A literature review[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07,14(4):664-673.

针灸教学篇9

关键词: CLIL学习理念 针灸英语教学 实验研究

1.研究背景简介

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即语言与内容的融会式学习模式。它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洲,并很快在许多国家传开。大量的实证研究成果论证了用外语教授非语言类课程对学生外语能力提高的积极意义,这种方法曾被描述为“在外语方面获得进步的最佳方法”。CLIL是基于Dell Hymes“交际能力”理论和Michael Alexander,Kirkwood Halliday“功能语言学”理论结合而成的较新的理念,是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一个新发展阶段;其核心是内容教学。CLIL可以被看做是实现语言多元化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一种动态的具有全局观的推动力。欧洲许多国家都大规模地开展CLIL教学模式的推广,约有1800多所学校采用CLIL教学模式[1]。为了改变我国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情况,加强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我国高校的CLIL教学概念、模式、类型和理论的实践及研究成果近年来层出不穷。上海高校从2000年底开始试点CLIL教学,全国许多高校在多个专业上进行CLIL教学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倡导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心理学家Piaget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建构理论强调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和学习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因此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2]。作为拓展课程之一的针灸英语教学,需要尊重学习主体的中心地位和他们积极建构的作用。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上实行了基础阶段分级教学与高级阶段拓展课程选修结合的形式。但是,大部分学校的拓展课程开设还没形成系统化,也未能根据学生的能力与需求有效开课;广大教师对于大学英语各类拓展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还处在摸索阶段,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针灸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先导,已被美国及西方众多国家接受。针灸研究已遍布世界约32个国家,美国的中医针灸学院已被纳入高等教育系统,世界各国针灸的学术交流日趋频繁。为顺应中医针灸学走向世界的趋势,我国的医学院校不仅有必要开设《针灸英语》课程,而且应该将其深入化、规范化,英语教师如将CLIL理念应用于《针灸英语》的教学,势必能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教改实践内容

英语再重要,也要讲究实事求是。真正按需学习,就能合理地使用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和个人的精力时间[3]。近些年来,我校结合广大师生教学实际需求,在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设置和教改工作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们相关课题组进行了一项为期一学年的针灸英语教学实验,旨在发现CLIL教学法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提高针灸英语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从知识型、应试型、技能型英语学习逐步转向应用型英语学习的能力、适应高年级的针灸双语教学,以达到熟练阅读、翻译和撰写中医针灸专业文稿的较高要求。具体教改内容设计包括以下四方面。

语言与内容的互动。针灸是本研究对象主修的专业,他们具有一定的针灸专业知识,会积极参与《针灸英语》的学习当中。在教学实践中,按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每个小组四名学生,选一名担任组长,负责监督小组成员的学习。课前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设计任务、活动,让学生预习课堂将要讨论或表演的学习内容,完成互动与输出。学生通过对针灸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课前预习,更好地用英语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实现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针灸知识的目标。

学生与外语环境的互动。教师通过课程的章节内容设计课堂活动或任务,对于概念性的章节,让学生以概括讲述为主的形式展开,技巧性的知识以讨论或角色扮演的形式展开。同时教师也可以创造医院病人看病、医生治病等场景,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编排演讲或对话,从而实现在真实语境中提高英语水平。

师生互动。在课堂上,组长要提交小组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老师对学生的提问给予合理的解答。老师随机抽查几位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并总结学生的发言或表演,进行重难点概括,并指出学生知识点遗漏等问题,做到师生彼此充分理解,创造良好的意义协商环境,促进教学相长。

语言与内容的相互制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科内容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英语语言的使用,指出学生在表述过程中存在较多的语法问题和措辞失误,注意在课堂互动中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语言形式反馈和重塑,实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目标。

上述四个原则彼此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形成相互交织的框架。

3.实验研究过程

目前,我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分四个学期进行,在第三学期,且大部分学生都可以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但第四学期的英语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此次教改过程中,实验班在第三学期学习英语基础课程的同时,穿插《针灸英语》的学习,第四学期专门学习《针灸英语》课程;对照班两个学期都学学公共英语课程,实验班和对照班由同一位老师授课。选用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由蒋松鹤和楼新法主编的《汉英对照针推精要》,采用的工具是一份改编的问卷调查、访谈和雅思口语测试题。该问卷共35个项目,涉及以下四大方面: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学生参加英语课外学习材料及活动;学生英语学习效果评估。问卷调查表发放200份,回收有效答卷189份,绝大部分师生积极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雅思考试是国际英语语言测试系统,在世界各地得到验证和信任,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一种可靠并权威的测试方法,我们选用雅思考试考查考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实验班在实验前和实验后使用同一问卷和访谈问题,在第四学期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雅思口语考试,然后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CLIL针灸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在实验之前学生没有体验过该教学模式,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该模式教学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问卷、访谈和雅思口语测试成绩的统计与分析,检验他们的学习动机、自我确定学习目标、参加英语课外学习材料及活动、英语学习效果评估等方面,确实发现发生了显著变化,英语口语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4.研究特色和价值

本研究的优势主要是从文化、语言、内容和学习多个维度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信心,培养并端正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和态度,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从多重角度学习学科内容,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82%的学生对《针灸英语》教学表示了欢迎,对其效果予以了肯定。把CLIL理念运用到针灸英语教学中,并在江西中医药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首次开设针灸专业英语ESP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利延伸,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的原则。本研究能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发展方向,其成果应推广到全校的其他课程改革中,顺应ESP教学成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有机部分这一发展的必然趋势。

5.结语

本教学实验通过研究CLIL理念指导下的针灸英语课程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ESP和英语基础课程EGP的融合,顺应ESP教学成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有机部分这一发展的必然趋势。语言知识成了内容学习的一种手段,通过语言的使用学习内容,同时通过学习内容达到使用语言的目的,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为将来的就业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以后具体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坚持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Wolff D.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a Framewor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earner Autonomy[A].In D.Little,J.Ridley & E.Ushioda(eds).Towards Greater Autonomy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C].Dublin:Authentik,2002:110-121.

[2]Piaget J.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M].New York:Basic Books,1972.

[3]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7(2):83-91.

针灸教学篇10

关键词:中医护理;模型教学;真人教学;针灸

针灸即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我们应当继承、发扬、光大。

有关针灸的教学,理论难懂,操作难把握。教师必须经过思考和探索后,应该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把模型教学和真人教学结合起来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教学方法有:

一、激发兴趣,引导入门

讲故事,激发兴趣是《针灸学》入门的关键。因为之前学的中医的基础理论抽象又未学精,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又与现代医学模式有出入,比较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学习针灸时比较茫然。教师应当在学生刚接触这门学科时,找一些与针灸相关的历史或者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寓教于听。同时穿插的讲讲针灸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实用、便利等优点。通过所讲的故事,来消除学生对中医的偏见,甚至是对针灸是否能治病的顾虑,然后通过一些专家们的临床实例介绍,坚定学生对学好针灸学的信心。

二、模型教学,直观多练

针灸的教学中,经络、腧穴是针灸学的基本理论,深奥难懂,而针法灸法的具体操作比较难掌握。但绝不可忽视,必须让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只听与记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针灸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技术,没有具体的实践操作,就如同纸上谈兵,无法掌握进针与行针的操作方法。学生在理论上掌握了针灸的知识后,便会渴望能亲自动手实践。所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必须利用教学模型,让学生可以直观地在模型上找到相应的穴位,反复地练习扎针。即使扎错了也没关系,可以重新来扎。现在又有一种智能针灸教学模拟系统,由人体穴位模型、穴位传感器、信号放大跟随电路、穴位矩阵键盘电路、矩阵键盘扩展电路、中央处理器、终端PC机及控制软件所组成,其特点是:每个穴位传感器设有三层导电膜层,对应针灸“接触穴位”“的气”“偏离穴位”三种状态,并分组构成矩阵键盘电路,中央处理器扫描矩阵键盘电路、检测传感器状态信号,判断出某个穴位有针灸,并控制终端PC机提示针灸“接触穴位”“的气”“偏离穴位”三种状态及该穴位相关资料。优点是可使学员准确地掌握人体针灸穴位及针灸技术,使抽象难懂的针灸教学变得具体直观,大大缩短教学时间。

三、真人教学,身体力行

前段已说明模型教学的方法虽好,但是,模型没有感官,学生本人无法获得针刺入皮肤和穴道的亲身体验。所以,我们需要在学生有理论知识的基础,并且已经在模型上练习熟练后,开始亲身体验针灸。首先教师应以身示范来消除学生对针刺的恐惧感。其次,鼓励学生互相配合在自己或者对方身上扎针。最后,教会学生点压重点穴位,教会取穴技巧,熟练掌握行针手法。真人教学,选择穴位应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对针灸的印象比较深刻。

四、相互结合,相辅相成

针灸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技术学科,需要勤加练习,并且亲身感受。所以需要模型教学与真人教学相互结合,使学生准确地掌握经络的循行与分布、腧穴的定位,进针的针感以及针刺补泻手法,通过模型练习和真人联系轮流进行,使学生对针灸治疗疾病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

五、总结

针灸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应该把它好好的发扬光大。中医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中医针灸,有它的特殊性,也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教师积极认真地去思考与探索,并针对学生的特点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由理论结合实践,模型教学结合真人教学,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为培养实用性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燕.针灸研究的反思.中国针灸学会全国中青年针灸发展论坛论文汇编,2003.

[2]陈丽,文华,余秋琼.护理学基础设置模式的探索理论研究,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