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十篇

时间:2023-03-18 10:54:27

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篇1

针灸推拿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及针灸推拿学和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级中西医医疗、教学等机构从事中医及针灸推拿学临床、教学或与其工作相关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针灸推拿在本科阶段所学习的东西大抵上和中医临床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在学习临床的时候加了针灸的内容。一般女生来说的话,针灸和小儿推拿是比较受欢迎的。

但是,等到你本科毕业的时候就会发现,找工作是真的很难(无论男女生),基本上市一级以上的医院基本要求都是硕士学历。所以,你要做好准备(本科5年+研究生3年)。

除非你真的热爱中医事业,有想要为祖国医学献身的决心,那你就报吧。要不然,会后悔的。

针灸推拿篇2

关键词:中医针灸推拿护理;颈椎病;护理方式;治疗优良率

颈椎病是骨伤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该病产生的原因主要为关节失稳、筋骨缓弱,加上慢性累积性劳损,使其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并累及周围软组织而出现相应的症状。临床上以疼痛、麻木和僵硬为主,需要进行科学的护理配合,才能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1]。为了充分发挥中医针灸推拿护理的特色与优势,并规范其护理操作行为,我国卫生管理部门已经制定了现代化的中医针灸推拿护理操作规程。颈椎病在中医理论中主要是由于外邪阻痹、气血不畅而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严重时患者可导致背部具有延伸疼痛感[2]。在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护理时,将中医针灸推拿护理技术应用于颈椎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4月—2019年1月对定西市中医院数据库进行记录分析,确认资料登记的60例颈椎病患者的基本资料,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录入Excel表格,按照公式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为34~57岁,平均年龄(48.3±4.9)岁,男患者16例,女患者1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36~59岁,平均年龄(49.1±5.3)岁,男患者15例,女患者15例。本次研究中的分组以及其他资料分析操作由定西市中医院统计人员负责,患者(或家属)对本次实验要求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护理时,护理人员将常规护理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中,配合医务人员详细告知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各种注意事项,并要求患者配合临床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医针灸推拿护理,具体方式如下:(1)针灸护理:在对患者进行针灸护理时,护理人员选择患者的颈夹脊穴、大椎穴作为主穴,采用局部压痛点的方式进行针灸,针灸时选择平补平泻手法,这种方式会显著提高针灸的效果。在对患者进行针灸期间,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转变体位,颈椎病患者针灸时应以俯卧体位为主。针灸时,护理人员需对颈椎病患者做好相应的皮肤消毒工作,这种消毒方式能够降低病原菌感染的风险。(2)推拿护理:颈椎病患者在完成针灸护理10min后,护理人员指导颈椎病患者保持坐位,随后按摩。护理人员站在颈椎病患者的侧后方,对患者的椎旁线、项后线、颈旁线进行按摩,按摩时间控制在3min以上,使患者的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在进行按摩操作时,不可对颈椎病患者的针灸部位按摩。(3)康复训练:对颈椎病患者治疗时,不仅要选择针灸和推拿方案进行治疗,还要在对患者的护理期间指导颈椎病患者接受早期的康复训练。护理人员要指导颈椎病患者做好自身的颈部肌肉训练,包括抗重心锻炼和前屈后伸等运动。根据颈椎病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适当增减训练强度。训练时不可用力过猛,通过这种方式可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症状[3-5]。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评价两组患者的组间差异。优良率=优+良。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for、windows进行资料统计,实验数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公式以及函数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针灸推拿篇3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推拿;联合治疗;疗效观察

颈椎病在临床上也被称为颈椎综合征,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患者常常表现为颈肩疼痛、双下肢痉挛等症状,对患者的正常行走有很大影响,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该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体,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且发病年龄逐渐降低,一些长期埋头工作的年轻人成为主要的发病群体[2]。中医应用针灸、推拿等综合保守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为进一步探讨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本文对我院80例患者分别采取单独推拿治疗以及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颈、肩、背部疼痛、酸胀不适感,上肢麻木,颈部活动受限等症状,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中关于颈椎病的诊断标准,经颈椎CT、X线片或MRI等检查证实存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颈椎病变。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18 -70岁,平均(54.2±3.2)岁;病程介于26d-12年之间。疾病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2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5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4例,混合型颈椎病4例,脊髓型颈椎病3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19 -71岁,平均(55.4±3.7)岁;病程介于30d-11.8年之间。疾病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2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5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4例,混合型颈椎病3例,脊髓型颈椎病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病情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单独的推拿治疗,具体操作分为五步曲,①颈肌推拿:术者站在患者侧后方,分别采用拇指揉法、三指捏法、弹拔法、推法、拿法、滚法等手法以风池穴为施术中心慢慢向颈肩两侧扩展的方式进行交替推拿,进而放松头颈夹肌、半棘肌以及颈后斜方肌等肌肉组织。持续推拿10min左右。②颈穴按压:取患者患侧后颈部,采用拇指揉拔理筋,使颈椎横突前和后结节部位充分放松,并在肩申俞、天宗穴、肩井穴、合谷穴、曲池穴、阿是穴、风池穴等压痛点以点按手法反复施术,每一个穴位按压30s。③摇颈、扳颈:术者一手置于患者颌部,一手置于头颈,引导患者颈部进行左右旋转、后伸以及环绕等动作,然后让患者低头,将患者枕骨后下缘用双手手掌根和鱼际肌抵住,用手掌部以及余下四指托住患者下颌向前上牵引,进行前屈后伸,左右旋转等运动,将颈部向前倾30°左右,慢慢将患侧向健侧旋转至绞索处,然后在紧张状态下将患者的颈部旋转侧扳,听到弹响声说明小关节复位。④松颈。最后在患者推拿颈部,采用拍、揉、搓等手法放松紧张肌肉,手法完毕。每次治疗总时长1h,1次/d,治疗间歇期为5d,连续治疗10d为一个疗程。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①主穴:风池穴、颈夹脊穴。②配穴:下肢麻木、酸软无力者应加取足三里、环跳、阳陵泉、殷门、委中、昆仑、承扶等穴;上肢酸痛、麻木者应加取天宗、肩井以及肩外俞等穴;头痛、头晕者应加取合谷、印堂以及太阳等穴。同时应结合患者神经根受累部位、程度及其辨证分型选取相应的经脉穴位。③针刺手法:主穴的针刺手法应以斜向刺入1-1.5 寸,具体的深度应以患者有强烈的针感并向上传导为标准。配穴的针刺手法主要以平补平泻、提插捻转以及中度刺激法为主,老年人全身体质较弱者采用补法施针。每次留针时间20min,1次/d,治疗间隔期为5d,连续10d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可正常生活,随访2-3个月无复发。②有效:自觉症状有所缓解,颈部活动能力有所改善,随访2-3个月病情并未恶化。③无效:自觉症状及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活动有严重影响。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结 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治疗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0 19(47.5) 20(50) 1(2.5) 39(97.5)

对照组 40 16(40) 19(47.5) 5(12.5) 35(87.5)

3.讨 论

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病变引起椎间盘破裂脱出或者骨质增生等影响,导致骨髓、血管以及神经根组织受到压迫或者强烈刺激所致。中医学者认为,颈椎病应属于祖国中医学中“痹证”、“ 颈肩痛”、“痿证”、“眩晕”等病证范畴,其病因机制主要是由于素体肝肾不足,气血不足,筋肉失养,久坐耗气导致颈部劳损,或者由于风寒湿邪侵袭经络,导致经气受阻,气滞血淤进而导致颈项僵硬、四肢麻木、疼痛等自觉症状[3]。治之应以活血化瘀、舒经活络为主,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使组织刺激疼痛以及压迫减轻,尽快使颈椎的生理曲度恢复正常,改善关节的活动能力。推拿和针灸是我国中医治疗的主要手段,推拿可通过“推”、“拿”、“提”、“捏”、“揉”等方式来按摩紧张痉挛肌肉及穴位,可以及时回纳纠正一些错乱的关节和组织,可以起到祛邪扶正,通经络血,调和阴阳,扶伤止痛等作用;针灸治疗主要在于通络疏经,可通过刺穴达到理筋整复的作用,促进颈椎间隙的扩大,复位椎间滑脱,改善生理结构与功能,同时缓解肌肉痉挛。针灸治疗主要可达到疏经通络、调和气血、祛风散寒的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扩大颈椎间隙,使椎间滑脱结构得到复位。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可有效改善颈椎病变组织及其周围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尽快恢复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促进病变组织结构及功能的修复。

本组研究表明,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单独的推拿治疗(87.5%),说明联合治疗可发挥更大的治疗优势。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针灸还是推拿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和力度。

参考文献

[1]方雄平.针灸推拿配合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5):34-35.

[2]方雄平.针灸推拿配合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2):41-42.

针灸推拿篇4

【关键词】针灸;推拿;肩周炎;功能锻炼;五十肩

肩周炎是指以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为主要病征的一种骨科疾病,尤其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发病率比较普遍,而其中又以女性患者居多。临床上,肩周炎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怕冷,压痛,肌肉痉挛与萎缩等症状。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肩周炎的发病率约占总人口的2%~5%左右,由此可见,探讨临床上如何治疗肩周炎,对于患者保持健康,恢复信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组研究主要使用针灸并推拿方法对患者实施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中,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以及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实际研究80例。其中女性52例,男性28例;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年龄57.3±9.6岁;最短病程20天,最长病程3年,平均病程13个月;患者患病部位为左肩49例,右肩31例。临床上均不同程度表现出肩部酸痛,颈部肌肉痉挛,背部肌肉发紧、发僵等症状。治疗前,院方均通过与患者本人或者家属进行协商,在治疗同意书上签字确认。

2 治疗方法

2.1针灸治疗

取穴:阳陵泉、三间穴、天宗、外关、后溪穴、曲池、鱼肩穴、肩三针、条口等穴位。操作方法:患者采取坐位,叮嘱其放松,针灸部位使用75%的药用酒精进行消毒,取55mm毫针刺入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5分钟行针一次,取针后拔罐8分钟。患者每日针灸治疗1次,每次30分钟,共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天患者休息。

2.2推拿治疗

针灸治疗后,即可进行推拿治疗,治疗时间在20-30分钟之间为宜,疗程与针灸治疗相对应。推拿治疗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以下4个步骤。①局部揉法:对施针部位实施局部揉法,手法需轻,时间在5分钟左右;②拿捏手法:持续上一个步骤,手法稍重,持续5分钟;③关节运动:在患者能忍受的程度内,对肩关节各个方向实施被动运动,循序渐进,力量由小到大,时间在8~10分钟左右;④以轻柔按摩的搓抖法结束推拿治疗,时间3分钟左右。

2.3功能锻炼

根据每例患者的自身特点和肩周炎的严重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计划。功能锻炼计划的制定必须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患者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实施计划,这样能有效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功能。

3 结果

3.1疗效标准

将肩周炎患者的疗效分为三个等级:痊愈、有效和无效。痊愈:临床上肩部疼痛、肌肉痉挛与萎缩等症状消失,完全康复;有效:肩关节活动基本正常,临床多种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能力无改善,各项症状仍然存在。

3.2治疗结果

80例患者均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时间(10天为一个疗程),根据疗效标准,统计治疗结果。其中痊愈53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人数为75例,总有效率达到93.75%。且半年后对75例有效患者进行随访,53例痊愈患者无复况发生,22例有效患者情况基本正常,无恶化现象。

4 讨论

针灸推拿篇5

方法:随机选择自2006年3月~2011年12月这一时期来我院就诊的10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数目相等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取针灸推拿并配合中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椎旁神经阻滞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都采用头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其进行评分,并比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而对照组为85%,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针灸推拿加中药治疗法具有散寒祛风、活血止痛的功效,疗效较好,若三种疗法一起联用则可起到相互协同、达到巩固疗效,减少复发,可有效控制病情的作用。

关键词:针灸推拿 颈源性头痛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028-02

人体颈椎或颈部软组织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害会引起患者发生慢性、单侧或双侧的反复头部疼痛现象,在临床上这类疾病叫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 ich eadache CHE)[1]。该病的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目前临床治疗该类疾病的常用的方法有针灸、推拿、痛点注射、神经阻滞、药物治疗等[2]。但是在临床上以单一治疗最常见,单一治疗虽然在短期疗效显著但是时间长还是会复发,且复方率比较高。本文随机选择自2006年3月~2011年12月这一时期来我院就诊的10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作者采用针灸推拿和配合中药进行综合治疗50例,旨在探讨其疗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患者都是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或者门诊类患者。我们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数目相等研究组和对照组,即每组50例,年龄平均在54.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病变部位等方面都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VAS评分差异不存在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1.2.1.1 针灸推拿。在患者坐位或侧卧位时,医生实施针灸,采用直径0.30mm、长40mm毫针,头部穴位进行斜刺,颈部及上肢穴位采用直刺1~1.2寸,采用频率为2Hz,留针20min的G6805电针仪进行配合,每日一次,一个疗程为10次。推拿采取颈项部常规操作配合头面部推拿手法对患者进行推拿,每日1次推拿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推拿能有效纠正颈椎小关节紊乱。

1.2.1.2 中药治疗。处方:葛根50g,姜黄15g,肉苁蓉10g,麻黄8g,桂枝10g,鸡血藤30g,白芍30g,延胡索15g,田七粉3g(冲服),威灵仙30g,川芎15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口服,即取汁300mL,分2次温服。后重复煎作可以用来作局部湿热敷,每10次为1个疗程。

1.2.2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0.5%利多卡因5mL、曲安奈德10mg并用盐水进行稀释至20mL;后在患者仰卧位时,患者头偏向对侧,医生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距乳突下1~2cm处垂直进针,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每进针0.5cm-1cm注射药物2ml,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和呼吸情况。每点2~3mL 1次/W,1个月为1疗程。

1.3 判断标准。治愈:患者头痛症状消失,颈枕肩部症状和体征也消失。好转:头痛症状有所减轻或相关症状减轻。无效:症状没有任何改善[4]。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都采用SSP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但是研究组在治疗后VAS评分比对照组低,两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CEH发生部位主要是神经是 C1~3神经后支,因此,只要那些影响C1~3神经正常生理机能活动的因素都会造成CEH[3]。从颈部神经到头面部有很多的个骨性缝隙、肌肉和筋膜。如果颈椎因外伤或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姿势从而造成颈椎关节的紊乱进而就会形成神经卡压,一旦当神经受到长时间卡压,人体就会产生同侧头痛,肌肉痉挛等病症。

本文采用针灸推拿加中药配合治疗法,首先一方面解除了CEH的诱因,从而阻断了CEH的病理过程,缓解颈肌紧张、痉挛、粘连等病症。根据人体颈椎关节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的原理对颈椎小关节进行推动、牵拉、旋转等活动治疗,从而使关节紊乱(错位、错缝)得到恢复,以达到改善关节功能,进而缓解痉挛,减轻疼痛的目的。而中药起到了平调阴阳,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减少复发,疗效显著[6]。针灸推拿加中药治疗法具有散寒祛风、活血止痛的功效,疗效较好,若三种疗法一起联用则可起到相互协同、达到巩固疗效,减少复发,可有效控制病情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欣,刘明军.着力突出两个并重,完善针灸推拿人才培养模式[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8):54-55

[2] 王东来,艾军.针灸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95例[J].陕西中医,2012,33(3):347-348

针灸推拿篇6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及重体力劳动者的常见病,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疼痛、关节肿胀、畸形及关节活动受限等。我科采用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本病96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96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男38例,女58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75岁,平均52岁;单膝患病89例,双膝患病7例;病程0.5~1年。90%以上的患者均间断口服中西药治疗,症状一度缓解,但因内外因素影响而复发。

1.2诊断依据出处: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而定。①好发于中老年及重体力劳动者;②膝关节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僵硬,可有摩擦音,局部压痛,关节畸形等;③x线检查:组成膝关节诸骨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关节间隙变窄等改变。

2 治疗方法

2.1温针灸方法 取穴:第一组穴(仰卧位),阳陵泉、足三里、阴陵泉、血海、梁丘;第二组穴(俯卧位),足三里、委中、委阳、曲泉、阴谷。患者仰卧位,胭窝处用圆垫垫起,使膝关节成半屈曲位;患者俯卧位,脚踝处用圆垫或枕头垫起,让患者患侧肢体自然放松。第一组穴(仰卧位)与第二组穴(俯卧位)隔日1次交替进行治疗。局部穴位消毒后,应用40mml次性针灸针针刺以上穴位,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穿置一段约1.0cm的艾卷施灸,点燃施灸,并在施灸穴位的下方垫一厚纸片,以防艾火掉落烫伤皮肤,艾卷燃尽后,除去灰烬,再将针取出。

2.2推拿方法(1)患者仰卧位。患肢伸直,先揉拿膝关节,并点压风市、梁丘、血海、犊鼻、足三里等穴,然后术者轻压髌骨,并嘱患者主动的收缩股四头肌,从而带动髌骨上下滑动,进行磨研。接着术者握住患者的足踝部,用适当的力量牵引膝关节约1分钟,再在牵引状态下,进行患膝内收、外展和旋转膝关节的被动活动,重复3~5次,活动幅度逐渐加大至最大幅度;(2)患者俯卧位,先用滚法按摩足太阳膀胱经,来回往返4次,再重点按摩委中、委阳两穴。接着术者握住患者的足踝部,用适当的力量牵引膝关节约1分钟,再在牵引状态下被动活动屈曲膝关节,重复3~5次,活动幅度逐渐加大至最大幅度;(3)最后对患者施以推法、搓法等手法以放松膝关节。操作时应做到手法从容和缓,柔和有力以舒筋止痛,活血消肿,不可粗暴,以免加重损伤。全部手法单侧膝关节大约20分钟。治疗后以患者感觉膝关节轻快、发热为佳。以上治疗方法,一般先温针灸,取针待皮肤冷却后,然后推拿,每日治疗1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出处: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而定。显效: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膝关节功能接近正常,不因内、外诸因素影响而复发。好转:疼痛减轻,膝关节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无明显改善。

3.2治疗结果96例病人中,经2个疗程治疗显效者42例,占43.8%;好转者51例,占53.1%;无效者3例,占3.1%;有效率达96.9%。

4 体会

针灸推拿篇7

2007年1月~2008年1月,我们联用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A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5岁,发病时间<8年,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障碍,脊柱侧弯,其中22例伴有主观麻木感,34例伴有患肢温度下降;2个对照组(B组、C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与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给予针灸、推拿联用,针灸主穴肾俞、大肠俞、压痛点、委中,配穴依据症状取穴,推拿采用按、点、揉、拿、板法,每日1次。B组单用针灸,主、配穴同上。C组单用推拿,手法与A组相同。对主观伴有麻木感、患肢温度下降的患者给予临时对症处理。凡治疗5次以上无效者,改用其他疗法。

1.3 结果 A组显效34例,有效5例,无效1例。B组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6例。C组显效14例,有效19例,无效7例。A组分别与B组、C组比较,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2 讨论

针灸推拿篇8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推拿;临床观察

颈椎病是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致使神经、血管、骨髓等受损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中老年人,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愈来愈年轻化,长期伏案工作人员,是颈椎病高危人群,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目前多采用保守疗法治疗。近年来,笔者采用颈部夹脊穴位温针疗法为主,配合刺络放血与推拿综合治疗颈椎病20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分型及症状:全部病例均依X光片、CT或核磁共振临床检查确定诊断。

1.1颈型:颈后部疼痛、酸胀,可向枕部及肩背部放射,颈部肌肉紧张,僵硬感有压痛。

1.2神经根型:一侧颈肩反复发作的疼痛、麻木。仰头、咳嗽时症状加重,手指麻木、活动不灵。压头牵拉试验阳性。

1.3椎动脉型:与头颈活动相关,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觉障碍、耳鸣耳聋、头痛偏一侧,严重者可出现猝倒。引颈旋转试验阳性。

1.4交感神经型:心慌、胸闷、手足多汗。

1.5脊髓型:双侧下肢沉重无力麻木,有踩棉花感,逐渐发展行走困难。

1.6混合型:同时出现两个以上症状称为混合型。

2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00例,男90例,女110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24岁,平均53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9年。其中神经根型112例,占56%,交感神经型8例,占4%,椎动脉型20例,占10%,混合型32例,占16%,脊髓型28例,占14%;全部病例均依X光片、CT或核磁共振临床检查确定诊断。

3针灸方法分型选穴

3.1神经根型:风池、颈夹脊穴、肩井、曲池、外关、合谷。

3.2颈型:风池、颈夹脊穴、天柱、肩井、后溪。

3.3椎动脉型:风池、颈夹脊穴、百会。

3.4交感神经型:风池、百会、内关、合谷、大椎。

3.5脊髓型:风池、颈夹脊穴、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3.6颈部夹脊穴主治相关症状:颈4-5适应症:上臂外侧疼痛或麻木。颈5-6适应症:上臂外侧,前臂桡侧疼痛、麻木。拇指、食指麻木。颈6-7适应症:上臂外侧,前臂桡侧疼痛、麻木。食指、中指麻木。颈7-胸1适应症:上臂、前臂尺侧、小指、无名指麻木。

3.7颈部夹脊取穴法:根据X光片或CT所提示的颈椎病变及症状进行颈夹脊针刺,强调针感至患侧肩背、前臂、手指为佳。平补平泻手法,施以温针治疗,每日一次。

3.8以上穴位辨证加减,针刺得之后施以平补平泻法,均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连续2-3个疗程。并配合刺络放血:根据病变的相应夹脊穴寻找压痛点,阳性反应点局部放血,三棱针散刺,立即拔罐吸出瘀血5ml左右。

4结果

4.1疗效评定标准[1]:临床治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显效:自觉症状消失2-3个症状。有效:症状减轻。无效:针前针后症状无改善。

4.2治疗结果:本组200例,临床治愈159例占79.5%,显效23例占11.5%,改善12例占6%,无效6例占3%,总有效率97%。

5体会

颈椎病致病因素复杂,一般认为颈椎退变,慢性劳损,颈部外伤为主要因素,姿势不当、工作职业习惯、情绪紧张、疲劳、潮湿受凉是发病主因。中医属痹证、痿证、头痛、眩晕、项强、颈筋急、颈肩痛等病证范畴[2]。颈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颈部疼痛、僵硬、酸胀。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督脉空虚、筋肉失养、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头部及上肢多种症状,颈椎病主要与督脉和手、足太阳经密切相关。

针刺、温针疗法配合放血、推拿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夹脊穴温针起到直达病灶部位,温经散寒,消瘀散结,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拔罐,具有活血化瘀,消炎镇痛的作用,可以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改善血流速度,提高血流量,减轻颈椎退变对血管的机械压迫,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恢复或改善颈椎的稳定性,改善疼痛、麻木等症状。加以中医推拿整复颈椎小关节错位,可以缓解颈肌高张力状态,调整颈椎节段异常位移或成角,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静脉淋巴回流,促进软组织损伤性炎症的吸收,改善椎管内外的高应力状态和神经根张力,减少或消除神经、血管的机械性压迫和刺激,恢复颈椎动静力平衡。针灸对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疗效较好,对严重脊髓型颈椎病需西医手术为佳。

本人认为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颈椎病更重要自我保健调理,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避免颈部保持单一姿势时间过长,长期伏案工作,使用电脑工作之余,可以多做颈部保健操,加强颈部功能活动锻炼,前俯后仰,左右环顾等颈部动作,活动范围由小逐渐加大,活动量亦应由弱到强,逐渐适应,顺时针、逆时针的环绕动作,反复运动,切忌急剧大幅度的猛烈活动,感觉头晕时,应立即停止。经常活动颈椎能够缓解肌肉紧张,达到预防或缓解颈椎病目的。睡眠时,注意选择平卧位,低枕头为好,避免高卧位看电视、看书的不良习惯。帮助病人纠正不良睡眠和生活习惯,调整心理状态,去除紧张因素。通过一段时间干预,逐渐建立一种新的健康行为模式,以减少颈椎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针灸推拿篇9

万全县中医院骨科河北省张家口市076250

【摘 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推拿用于肩关节周围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入院肩关节周围炎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针灸组和综合组,每组患者各31例,针灸组患者采用单一针灸治疗,综合组患者采用针灸推拿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恢复情况等数据,探讨中医针灸推拿应用于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效果。结果:综合组患者临床有效率高于针灸组,差异明显。结论:针灸推拿综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疼痛减轻,且恢复程度好于单纯针灸组,改善患者愈后,适合临床推广。

关键词 针灸推拿;肩关节周围炎;临床效果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上称“漏风肩”、“五十肩”和“冻结肩”等[1],多由关节囊软组织损伤、退变、寒湿侵袭所致,是一种慢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中医认为本病主要与外感风寒、气血不足有关,因此治疗上可采用活血通络的针灸推拿综合方法。本文应用针灸推拿综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来院治疗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62例,其中男16例,女46例,年龄41~65岁,平均(44.6±3.9)岁,病程3周至2年。针灸组患者31例,男9例,女22例,年龄42~65岁,平均(47.2±5.1)岁,病程6周至两年;综合组患者31例,男7例,女24例,年龄41~62岁,平均(42.1±7.3)岁,病程3周至2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有对比性。

1.2治疗方法

针灸组:给予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单一针灸治疗方法,主要穴位为阿是穴、肩髃、肩贞、肩前、肩髎、曲池、巨骨、臑俞、天宗[2]。针灸时让患者取坐位,进行针灸[3]。

综合组:在常规针灸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推拿治疗[4]。其主要方法有放松术、滚揉法、指拨法和摇肩提抖法相结合法。待患者放松后进行搓、滚、揉、摇,加热局部组织,至患者感到酸胀。嘱咐患者取坐位,再推拿患者肩部、下臂内侧,让患者配合做外旋、内展活动,推拿时力度要适度,观察患者情况,按照患者身体忍受力推拿,推拿疗程约半小时。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愈效果,根据数据分析中医针灸推拿用于肩关节周围炎治疗的临床效果。

1.4临床治愈标准

(1)治愈:肩部疼痛消失,患者可正常活动。

(2)好转:肩部疼痛缓解,肩部活动改善。

(3)无效:肩部疼痛存在甚至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1.5统计方法

本实验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差异明显(P<0.05)。

2结果

综合组治疗有效率(96.8%)高于针灸组(90.3%),差异明显有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肩关节周围炎病因与患者年龄、居住地环境气候及自身劳损等情况有关[5]。肩部劳损多造成关节周围韧带、肌腱等组织充血、渗出、粘连等。针灸可提高肌肉组织兴奋性,减轻炎症反应,消除水肿,刺激损伤神经,促进神经组织再生修复,还可增强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恢复。推拿技术可以舒筋活络、通络止痛、滑利关节、拨离粘连,医师采用正确适当的手法,是关节有规律活动,有规律地牵拉骨关节和软组织,可缓解患者肩部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吸收炎性物质,排除身体毒素,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本文实验,综合组治愈18例(58.1%),好转12例(38.7%),无效1例(3.2%),总有效率为96.8%;针灸组患者治愈15例(48.4%),好转13例(41.9%),无效3例(9.7%),总有效率为90.3%。综合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针灸组患者,差异明显有意义,因此,采取针灸推拿综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采取针灸推拿综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可放松肩关节周围肌肉组织,解除肩关节痉挛,加强肩关节运动,促进患者康复,其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秦龙,胡可慧,李信明,等.关节松动术联合电针与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4,3(1):453-454.

[2]李辉,丁海涛,吴建敏,等.毫针、火针结合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疼痛影响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3,12(12):1-4.

[3]吕峰.中医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1):120.

针灸推拿篇10

关键词:针灸推拿;课程安排;人才培养

针灸推拿专业作为能够培养高级中医学人才的热门专业,要求学生兼备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针灸推拿专业操作技能。因其专业性强,就业前景良好,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应届高考生。而针灸推拿专业的课程设置合理与否则直接决定了未来培养的人才质量。本文就某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如下分析。

1.理论课程设置

理论课程的安排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

①公共基础课,又称通识课。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外语,体育等全国高等教育通用课程。

②医学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又分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外、妇、儿等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在内的中医基础课,和以解剖学,诊断学,药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为代表的西医基本知识。医学基础课的学习旨在令学生们培养医学思维,掌握系统规范的医学知识,为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③专业课。专业课即为本专业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专业性强,学习难度大,本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为:经络腧穴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推拿练功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籍选读。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本科生理论上应该具备独立诊断疾病并进行有效治疗的能力,是针灸推拿专业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个阶段。

1.1理论课程设置的优势

①循序渐进。根据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五的不同教学阶段,合理地安排课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令学生们逐步了解并掌握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知识。大一以通识课为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体育锻炼,目的是令学生们尽快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思想转变,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身体素质,为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并在通识课的基础上开始加入医学基础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解剖学等,使同学开始接触医学,了解基本知识。大二则逐步减少通识课所占比重,加入更多的医学基础课。此时学生们开始接触中药学,方剂学等,开始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常识,初步培养了中医学理论思想。大三已经基本完成了本科阶段通识课的课程安排,开始加入了基础性的专业课,如推拿手法学,推拿练功学等,主要以推拿手法的训练和学习为主。此时针灸推拿的专业特点开始显露,学习重心由中医基础理论开始向针灸推拿操作技能转移。大四则完全以专业课为中心,进行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的学习,并辅以针灸医籍选读,从经典入手,参考课本内容,系统地进行针刺,艾灸,拔罐,耳针等针灸特色疗法的技能学习。大五时期理论学习完全结束,主要是进行为期一年的医院实习安排,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论述。

②中西医结合。从上述课程设置可以看出,课程安排都是中医学和西医学同时进行,学生们在逐步深刻地认识中医学的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西医学基础知识。中西医结合地学习不但利于学生取长补短,与时俱进,还能应用西医学理论解决某些中医问题,更便于理解和加深记忆。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西医学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一些先进的辅助检查方法,如MRI,CT等影像学检查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正确诊断,选择合适治疗方法。

1.2理论课程设置的缺点

①学生主动性差,思路局限。现阶段的教学内容过多地局限于课本内容,大部分学生学习都存在以考试为目的的现象。期末考试难度不断加大,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而临时抱佛脚,考前疯狂背诵课本和重点,凭借短期记忆往往能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然而这样记忆的知识太不扎实,没有理解掌握,只是死记硬背,不但遗忘速度快,还无法联系前后所学,将相关知识知识融会贯通,真正把课本知识变成自己的感悟活学活用。而关于中医经典背诵的相关课程太少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以本专业来说,仅仅开设了内经选读和伤寒论,还仅仅是作为选修课供随意选择,虽然经典的背诵看似与针灸推拿专业技能没有必然联系,但内经思想却始终贯穿其中,对于中医思维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大部分学生仅仅满足于课本知识,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够做到主动积极地阅读经典,所以现阶段本科生学习主动性差,中医思维局限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

②与临床应用脱节。目前大部分理论课程都是采取课堂授课的形式,这种形式对于某些基础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生理学等学科来说还是比较恰当的。但是对于以中医内外妇儿,针灸治疗学等为代表的中医临床课程来说,仅仅实现课堂授课是远远不够的。只记住了课本知识,等到真正需要应用到临床的时候才会发现治疗疾病远远没有课本叙述的这么简单。所以我认为应该在平时基础授课的前提下尽量增加学生们接触临床的机会,可以边学习边见习,这样才有利于将课本知识和临床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出真正的针灸推拿专业人才。

2.实验课程设置

2.1优势

①实验课时充足。现阶段的生理学,实验针灸学,刺法灸法学,推拿手法学等学科都安排了较为丰富的实验课程,与课堂授课相比,实验课主要是培养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手法技能的训练完善。更加自由,开放,有利于学生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

②形式多种多样。学校对于实验课程的安排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实验形式也多种多样,比如生理学实验就主要是进行一些简单的动物实验,通过对小鼠,家兔等实验动物进行实验操作,从而印证某些课本上面提到的机能特点,自己动手所得到的结果,更加便于理解,有利于加深记忆。而刺法灸法学和推拿手法学则主要是侧重于进行手法和操作技能的练习,通过同学两两一组互相进行操作练习,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不但能够发现自己手法上的缺陷和不足,还能够从同学的身上学到他们手法的优点和长处。

2.2不足

实验课程安排的不足就在于实验器材数量较少,需要同学们轮流使用,不利于充分利用实验课的宝贵时间。或许是由于场地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验课时总会出现器材稀缺,需要学生轮流使用的情况,为了尽量减少这种情况对学生学习所造成的影响,可以分批次地安排实验课,加快上课效率,尽量避免出现时间的浪费。

3.总结

合理的课程安排对于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上文主要从优势和缺陷的方面,辨证地分析了现阶段针灸推拿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根据社会需求和临床应用方面合理的安排课程,使更多的针推学子学以致用,学有所成,不但有利于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还有利于推动针灸推拿这一传统中医疗法的现代继承和逐渐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