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6 04:12:40

参与式教学论文

参与式教学论文篇1

关键词: 语文参与式教学 涵义 特点 实施原则 优点

一、语文参与式教学的涵义

语文参与式教学,从词组的构成和表面意思来看,中心落在“参与”上。“参与”决不是一般的“在场”,也不是被动的“参加”,而是一种由“计划”到“讨论”再到“处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身心的投入。强调的是行为上的投入,其中也包含意识上的加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积极参与,主动投入到教学过程中,直接关系教学的成败得失。

语文参与式教学的涵义是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充分并有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资源,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参与的乐趣,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发现成功的途径。

二、语文参与式教学的特点

(一)参与性

语文参与式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参与性。这种参与包括老师和学生的参与。首先,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老师要以一个参与者的姿态去面对学生,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

其次,在参与式教学中,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富有创造性地参与其中去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这种参与是一种全身心的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三个方面。

(二)合作性

参与式教学倡导的是分组活动的形式,这种形式为师生、生生之间提供了更多合作的机会,智慧经验在合作中得以共享。在这种合作的氛围中,为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提供了最大的机会。同时学生之间也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情境性

参与式教学都是在一定情境中展开的,这里的情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围绕一定的内容设计和展开的情境,例如作文教学中的现场观察。另一方面是和谐的教学交往关系,例如鼓励、点拨性的语言,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亲其师,信其道”。这种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造性

与传统的教学活动相比,参与式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传统的教学总是教师提出一个结论,学生无条件地接受并证明这个结论,这样虽有助于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但会使学生失去创造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例如,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去参与其中,体验参与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也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实际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开放性

封闭式的语文教育,教师始终把“讲清”课本和表达要领看成是“神圣”的职责,学生始终把全盘接受看作自己的最高境界。这种固步自封的教育理念,严重地限制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实生活是千变万化的,是无限生动和各具情趣的,因此,为学生搭建一个开放式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接触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

会使学生产生不拘一格的奇思妙想,这对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都是极为重要的。

三、语文参与式教学的实施原则

(一)参与与合作的原则

语文参与式教学中所提出的参与包括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在应试教育的课堂机制中,教师往往缺乏全员意识,偏爱尖子生的情感倾向比较严重。新课程的理念强调的是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控制上扩大参与对象,达到全员参与的要求。这里所说的全员参与是指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上文已经提及这里的参与分为三个层次,行为、认知、情感的参与,因此,这里的全面参与是指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仅是行为上的参与,更要做到认知、情感全面的投入,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由始至终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应当深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实现全程参与。回答教师提问,被指名朗读,是学生在传统课堂上渴望参与的环节。虽然这种参与都是必要的,但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很难说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全程参与。在参与式课堂上学生可以参与设计板书、作业、训练,可以上讲台分角色表演课文,呈现生动的全程参与局面,给语文课堂带来勃勃生气。有效参与是指在教学形式与内容有效整合的基础上达到教学效果、效率、效益的统一。

这里所说的合作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互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和有限的学生进行对话和眼神交流。参与式教学所提倡的合作原则,使教师在对话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下关注到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二)平等对待与因材施教的原则

参与式教学中所说的平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平等。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在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师生地位的平等使学生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形成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公平的条件下享受受教育的权利。

在平等对待学生的基础上,教师也应该注意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他们得到充分、自由、完全的发展。

(三)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新的教育理念要求重视学生作为“人”的存在,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这就要求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在其中起到一个引导、协调的主导作用。同时,在这样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与体验,师生之间情感的碰撞能使学生产生独特的审美感受,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学生的某些启发,也使自己的教学技能得以迅速提升。在这种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受教育者与教育者。这是一种良好的教学交往关系。

(四)知识性与情境性相结合的原则

传播知识、发展智力、健全人格是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因此,知识性是一切教学活动首先要满足的条件。没有知识含量的教学是教育在形式上的架空。

情境性是语文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之一。任何形式的教学都是在一定情境中展开的,通过创设情境展示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而这种根据学生原有的能力水平、专业知识、生活环境所创设的情境,能够最大限度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且这种融入一定情境之中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教学。

四、语文参与式教学的优点

首先,参与式教学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够锻炼学生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以参与者的姿态面对学生,这样也削弱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样自由的环境中思考,学生产生了许多新观点、新想法,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后,参与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有了一定的选择权和自,学生选择自己的兴趣所在,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实施参与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参与式教学中,教师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更是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做适当的引导,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参与式教学中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使人人参与,使每个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以提高。

(三)虽然参与式教学是一种适合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素质教育的教育模式,但教学中也不能滥用,并且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有选择性、针对性,并且一堂课中使用的形式不宜过多。

(四)教学中设计的活动必须具有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创造性、参与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使学生在活动结束后有所收获,在理论知识上有所提升,这一点也是教学活动区别于游戏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宏.语文参与式教学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牛亚东.语文参与式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林存华,孙菊萍.论参与教学制度的成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9).

参与式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经管类课程;教学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经管类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突出,《劳动经济学》课程也不例外,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及生活决策都可用劳动经济的原理加以解释。比如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职业选择与转换、劳动力流动、关于工资的调整问题与工资率的控制问题、收入分配与差距、劳动力市场的歧视、教育与培训的发展问题等都与学生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这决定了理论学习对学生是一种挑战,而如何才能使学生对那些看似高深的理论产生兴趣,并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是教学中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该课程的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其实,经管类课程的教学大多面临类似的困境。

为了破解经管类课程教学困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基于本校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三个专业,四个年级的师生采用了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与访谈法等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问卷调查法一部分是针对学生的,目的是要了解学生对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认识程度和认可程度;另一部分是对相关专业教师的教学情况的调查。观察法主要是结合期中教学检查,采取随机听课形式,通过现场观察,了解印证参与式教学的实施情况。访谈法主要是深入到学生、教师中去,通过提纲访谈的形式去获取相关的信息。

为获取有效信息,提高问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学生的问卷的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及一道开放式问答题。采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利用课间休息的形式在本校部分学生中进行调查。整个调查持续了将近两个月,期间发放教师问卷50份,回收问卷49份,剔除无效问卷和缺损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46份,回收有效率为92%;发放学生问卷共220份,回收问卷215份,剔除无效问卷和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10份,回收有效率为95.5%。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经管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分析

《劳动经济学》等经管类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方式、手段、考核方法上均存在诸多类似的弊端:

(一)在教学内容上,各门课程仍以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为主对课程知识加以介绍,拘泥于对原理条文的苍白的解释,缺乏对社会实践和最新理论成果的有效融合。

(二)在教学方式上,偏重于灌输式,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首先,填鸭式地灌输知识很难内化成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在追求知识灌输量极大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压抑和挫伤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利于培养出真正的创新人才。其次,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参与式教学运用不足。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当被问及到课堂氛围时,70%的学生选择了茫然、压抑,只有15%的学生选择了满足。在被问及到“师生一起讨论有关问题吗?”47.6%选择大部分老师会;41.4%的学生选择少数老师会;4.8%选择不会;6.2%选择所有老师都会。在被问及到“师生交流经常采取的方式是?”,57.1%的学生选择了提问方式;28.6%的选择了讨论方式;9.5%的学生选择了网络方式。在被问及到“任课老师会经常鼓励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吗?”23.8%选择大部分老师会;47.6%的学生选择少数老师会;9.5%选择不会;4.7%选择所有老师都会。

这说明目前经管类课程“教师讲、学生听”、循规蹈矩的讲授式教学仍是主流,师生交流手段、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数老师不注重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的情绪在这样的课堂上有压抑感,必然会阻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在教学手段上,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不足或存在着功能性缺陷,学习的效率和效能亟待提高。调查发现,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老师占绝大多数(90.9%),仅有9.1%的教师较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和现场观察发现,绝大多数的多媒体教学实质上是讲授式教学的改版。教师通常是把所要讲授的内容做成课件,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给同学们看,但授课方式仍然以讲授式为主,这说明教师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以考查学生的记忆力为主,基于分数判断学习效果,考察学生的就业能力的相关测试机制尚未确立。这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纯,“混”学分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上专业课不买教材,不记笔记,下课拷课件;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够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出勤率低、部分同学人在心不在;对提问不积极思考回答,参与讨论也不积极;对作业敷衍了事,从网上下载抄袭;考前依赖划范围,考试作弊,答卷马虎等等。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但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甚至连最基本的要求(如掌握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模型与方法)也达不到。

总之,在经管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未能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养成素质的教学目标没有和谐统一,教学效果差。而大学生思想活跃,参与意识、表现欲望强烈,对“居高临下”式的空洞抽象的权威说教比较厌倦。其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影响创造性才能的发挥。

三、在经管类课程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实施参与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首先,这是改变课堂教学氛围的需要,也是学生的期望。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当被问及到“你所希望的课堂氛围是?”活跃兴奋的(85.7%),和谐平等的(57.1%)、宽松的(28.5%),最不喜欢的是严肃氛围。对教学氛围的渴求反映出学生对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内在需求。在问及“你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时,引导者(90.5%),知识的传播者(71.4%)、指导者(38.2%)。这说明,学生不再仅仅希望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希望它们是自身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等。

其次,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开拓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根据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可思的一项针对中国2007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来看:中国企事业单位对应届大学生的求职与工作能力需求最看重的是5种能力:积极学习、学习方法、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聆听、理解他人等。前五项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但毕业生普遍达不到工作要求的能力水平。(工作能力的最高水平是100%,企业一般要求到40%以上,毕业生掌握的水平多在30%到50%之间。①)这种状况使得劳动力市场上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是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比率居高不下。

这充分说明高校培养模式与方法存在缺陷,严重与就业市场的要求脱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绝非速成,而是贯穿在整个大学的教学实践中。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研究新的教法来替代“填鸭式”教学方法,改变老师只管“教”、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即创新能力、学习力、口头表达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

最后,学生有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需求性。

根据调查及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如果教师组织讨论,学生是否会主动参加的关键在如何组织。在调查中,当被问及“如果老师分组讨论,你会主动参加吗?”90.5%的学生选择“大多数情况会”。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比较高;当问及“你希望老师给你机会在讲台上阐述有关见解吗”,有71.4%的学生选择“希望”,23.8%的学生选择“非常希望”。这说明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大多数的学生有参与教学活动需求。

(二)实施参与式教学法的可行性

首先,教师教学观念与方法的逐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变化指引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接受调查教师中,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的占83.3%,认为教学应该以“教师”为中心的仅占6.7%。这说明,绝大部分教师的观念已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教学重心的转变为参与式教学的实施扫除了一个障碍。在问及“您认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时,有70.4%的教师选择了“引导者”,65.9%的教师选择“知识的传播者”,50.3%的教师选择“指导者”,10.7%的教师选择了“协作者”。这说明,绝大多数的教师已经不单单把自身角色定位在知识的传播者,而是朝着多元化发展。

其次,学生自主学习观与学习能力的增强。当问及“你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如何?”时,71.4%的人选择“大多数情况可以”。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已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不再希望教师把知识直接灌输给自己,而是希望自己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知识。自主性学习是参与式教学得以生成的主要方式,参与式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形成、发展、突破的过程。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参与式教学的实施至关重要,学习观念上的转变为参与式教学的互动提供了基础。

在问及“是否使用网络搜集资料”时,85.7%的学生选择“经常使用”,9.5%的学生选择“一直用网络搜集资料”。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己经具备搜集资料的能力,这将使他们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

三、结论与建议:参与式教学法与经管类课程的契合路径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大多数经管类课程教师已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一些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手段,如提问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社会实践调查等,但存在的问题是机械式的应用这些手段,没有把课程特点与具体教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实施方案,随意性较大,流于形式,实施效果很差。因此,教师如何根据课程特点,把参与式教学方法与具体课程的教学过程结合起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以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良好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综合上述调查分析与《劳动经济学》课程的参与式教学实践情况,笔者认为参与式教学法与经管类课程的契合路径如下:

第一,把参与式教学法的具体形式如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头脑风暴”等结合劳动经济学的课程特点统筹安排,优化教学内容是核心问题。教学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在保证教学效果前提下,从整体上做到典型性与完整性;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鼓励他们参与撰写各种学术小论文或调查报告;如何适时介绍学科前沿的研究内容和方向,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问题是老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能。例如,讲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时,教师利用“头脑风暴法”引导学生列举劳动力市场歧视社会现象或问题,要求学生尽量提出自己不同的解决办法。这种方法可引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比单纯讲理论模型效果好。

第二,教师必须把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处理好理论的一般性和案例的个别性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劳动经济学的案例教学中,大量选用京津两地的素材,运用京津两地的劳动力市场发展数据和案例来充实教学内容,在保持课程基本原理、基本框架体系的完整性的同时,增加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内容以紧扣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重点研究学生自行调查取得的第一手数据能否进入案例库的可行性以及如何组织案例教学的全过程。

第三,引入参与式教学法对教师具备的能力素质如知识面、表达能力、思维敏捷度、组织与协调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参与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必须从一个讲演者、解惑者和裁判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指导者、组织着、协助者的角色。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完成角色的转换是关键。

第四,组织实施好课外实践教学,使其不流于形式。在实践体验式参与中,学生要进行调查研究、参观访问、撰写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而教师应该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践和理论教学的内容来选题、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问卷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实践教学有可能流于形式。在劳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当前的劳动经济热点问题结合专业特点构建了一个课程论文选题库,并且根据笔者自己的理解不断更新选题,引导学生去关注、钻研实际问题,取得不错效果,有多个本科生论文在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

第五,转换考核形式。标准化的试卷考试方式使得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付”,不但容易磨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不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笔者正在尝试淡化期末笔试的比重,更注重平时分组讨论的表现以及学期末的课程论文水平。论文形式的考试可以充分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从大量的参考资料和独立思考中发展自己的思路和想法,甚至能发现课本、文献和权威们某些不甚完善之处,这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深入思考标准考试和论文形式的考试如何结合才能既巩固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实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曾湘泉:劳动经济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参与式教学论文篇3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具备语言智能、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这八种基本智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发挥出来。我们以这八种智能为理论基础,以参与式案例教学的教学过程为平台,分析学生特点和社会的人才需求,考虑作为课程评价指标的实际操作性,形成了如190页表所示的包含三项一级指标、九项二级指标和若干个三级表现点的成长性评价核对表。需要强调的是,该体系的各项指标不设权重,也不给予具体分值,只是将学生的能力分解为比较具体和可评估的三类方向,发现学生性格弱势和能力短板,有针对性地予以引导锻炼,鼓励学生在不足之处获得成长。

二、成长性评价的具体操作步骤

1.起点评估。起点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小组评估以及教师评估,综合三方面的评估结论确定学生在参与案例教学前的坐标。学生自我评估通常可用的方法包括个人自我介绍(评估逻辑表达能力)、自我组合小组及推举组长(评估团队合作能力)、自己确定要讨论的案例(评估动手操作能力)。起点阶段,学生、组员及教师共同利用核对表,记录学生的初始表现。核对表是一种诊断性的、可重复利用的、能够勾勒学生进展情况的表格,提供了学生行为的详细记录,帮助学生认识到需要改进的地方。

2.过程评价。过程评价综合采用行为评价法和表现评价法,要求学生充分参与案例教学,在若干情景中表现所知所能,基于对学生展示过程(行为)的观察或取得的效果(表现)的评价,强调实做与表现。过程评价一是要求学生执行的表现任务或练习(如扮演模拟法庭中的某个角色或者进行案例分析阐释),二是强调评价标准和起点评价一致。再次运用核对表对学生进行长期反复的记载,形成成长轨迹的原始资料,为下步确定个人成长曲线做好准备。

3.确定个人成长曲线。以起点评估的结果为初始点,以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成长为评价标准,通过核对表对学生的每一次表现打分,形成一个记分点,连接这些点,得出个人成长曲线。不去检查最后的学习成果,而是检查这一成果与出发点的距离。学生克服的障碍越多,与原来相比进步越大,则成绩越好,这就是“不看一点,而看曲线的斜率”的评价方式。对起点相对较低的学生,更容易取得进步。对起点相对较高的学生,突破短板是提升斜率的主要手段,这样就能鼓励不同程度的学生自我成长。

4.给出评价结果和评语。采用“五级评分法”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5分是超出期望值,与以前相比有较大进步;4分是完全达到期望值,与以前相比具有一定进步;3分是基本达到期望值,与以前相比进步不大;2分是需要改进;1分是做的比较差,基本没有进步,甚至有退步。评价的主体可由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综合而成。在等级评价的基础上还要辅以教师的评语,描述学生在学习中的成长和不足。

三、成长性评价的注意事项

1.提高信度。信度关注证据可信度,意味着评价具有一致性、稳定性和可信性。提高成长性评价的信度,首先应收集足够多的样本。根据单一观察或支离破碎的信息作出的结论往往不可信,需要收集广泛而典型的学生行为样本。他人评价更要基于多次实践和长时间的观察,无论是教师还是组员在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前,必须确保收集了足够的信息,所以多次的案例任务是必要的(建议过程评价至少应经过6~8个案例环节)。同时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也要从不同角度丰富样本,通过不同类别的信息之间相互证实和自我评价、同学建议、教师观察、家长反馈等多视角印证判断,提高评价结果的信度。其次要避免以偏概全。教师往往观察学生在一种情境下的行为就假设该学生在任何情境下的行为都与此相同,必须限制“道听途说”或单一的观察为基础进行判断,而应把初始印象看成一种假设,根据后续观察和信息予以证实或改正。教师应当全面、多角度地观察学生的表现,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并对学生的进步予以鼓励。

参与式教学论文篇4

1.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期望值更高

在高校的课堂中,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并不罕见,学生在台下忙于自己的事务,有的复习英语,有的看其他书籍,有的玩手机,有的讲话,有的睡觉,有的干脆不来。这其中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对课堂教学失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学生甚至直言:很多理论在网上一搜都有,何必在课堂上逐句强调。可见,互联网不仅扩充了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而且也赋予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主导权,而这更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压力。

2.网络营销课程本身的特点

《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十分重要,同时,网络营销也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之一,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否具备较强的网络营销操作和应用能力是判断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对于这样一门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的课程,在教学中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让学生参与进来,参加课程的学习、讨论和实践。

二、将参与式教学法引入高校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方式

参与式教学的应用需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即要求设计安排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学生所关心、所能够接受的。只有使学生体验到这是针对他们的需要所开设的,他们才会积极投身到其中。因此,在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应着重通过以下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和行动:

1.岗位需求是引发学生参与的基础

如今,大学生在校期间已普遍感知到了就业压力,不少学生对毕业后的出路充满迷茫和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将学习与就业挂钩可以明显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帮助他们尽快明确职业规划。通过对几大招聘网站的信息收集和大量企业的实际调研,可以发现诸如网络调研员、网站推广专员、网络广告专员、网络促销员、网络客服专员、网站建设与管理专员、网络营销经理等热门职务均需要网络营销的理论和实际能力作为支撑。这样,以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和岗位描述为起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是参与式教学在网络营销课程中应用的基础。

2.项目实训是引发学生参与的核心

采用目标驱动教学法,根据相关岗位工作的应知点及应会点,科学设计网络营销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项目实训相结合,一改过去学生被动接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训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引发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核心。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课程的实训应分两级模块,即基础能力模块和综合应用能力模块,基础能力模块即教学的各项子内容,是每个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宜采取个人实训的形式;而诸如网络营销项目策划、某产品的网络推广综合方案等属于综合应用能力模块,适宜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应当看到,与一些课程需要学生深入到企业中才能进行实训实践不同,《网络营销》课程的实训环境更加方便,大量的实训任务只要求实验室能连通互联网就可以完成。因为在互联网中有很多免费的工具与资源供学生学习使用,比如淘宝网的C2C开店平台,新浪、腾讯的博客(微博)、微信平台,问卷星等网络调研平台,站长之家等网站分析工具,还有各种免费的网络社区、论坛等,这些都为学生学好《网络营销》课程提供了方便。

3.课堂案例是引发学生参与的有效方式

案例教学是通过重现一些现实的场景,把学生纳入案例现场,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通过各种知识、观点和经验的碰撞来启示理论、启发思维。区别于传统教学中直接讲授已经形成的观点、经验和教训,案例教学一般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并通过互动的方式,寓教其中。由于教师事先有周密策划和充分准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传递理论知识,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容易引发学生参与的有效方式。从目前网络营销的教材资料来看,大多数都偏重理论的系统讲述,让学生产生一种需要死记硬背的印象,容易束缚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也带来不便。鉴于网络营销应用性和实际指导性强的特点,网络营销课程需要紧跟行业发展现状,提高案例分析的比重。而且从引发学生参与的目的来看,案例教学的过程也应有所改变。调查发现,学生对“先理论再案例”的一般案例教学模式兴趣较小,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案例分析时又容易拿理论去硬套,其实质就是一种课堂练习和知识点的检验。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先叙述案例,引发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寻找答案,然后才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最后再通过实训来验证的方式进行,使每个课题形成“案例导入、相关知识、实训项目”的完美闭环。

4.企业实践是学生参与的延伸

参与式教学的目标可以概括为:触及情感,引发思考,生成问题,达成共识,推动实践。要培养学生的网络营销技能,还必须将网络营销理论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让网络广告、E-mail营销、搜索引擎营销、博客营销等网络营销技能在实践中得以展现。开展企业实践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校企合作的企业真实项目运作,也可以是定期由企业高层人员与学生开展交流,还可以是基于职场环境的实训基地训练。比如,有的高校与淘宝网共建了“淘宝创业实训基地”。而我们学校则与武汉百捷、广州新旅网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由学生在学完课程后到这些企业去实际演练,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参与式教学模式下网络营销课程改革的构想

1.课程体系

如前所述,在课程体系设置时,应该将理论与实训相结合,个人实训、团队实训逐层深入,并将岗位需求、案例教学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当中。针对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前期没有开设市场营销相关课程的实际,在课程设计时特别安排市场营销学原理和网络营销理论两章的教学来夯实基础,并要求学生将这些营销理念应用于网络产品营销策划的实训。

2.教学方式

在实施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方法,将教学方式多样化。除了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外,还可以科学选取其他适用的参与式教学方式,比如广泛开展分组讨论、头脑风暴、成果展示、经验交流、访谈、辩论等,丰富课堂的形式,真正让学生在参与中有所感、有所学、有所想。

3.考核评价

在传统教学评价中,评价的主要是学生对于教材中认知层面知识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较少考虑实际技能和认知层面中的高层次思考能力,也较少考虑到现实性的问题,造成学生惯于书本记忆而疏于实际应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欠佳。而参与式教学旨在让学生参与,既然学生参与了教学活动,就会希望获得对自己参与行为的积极评价,以获得更好的成绩。评价是否合理、公正,将影响学生进一步参与学习的意愿和积极性,也终将影响到参与式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应将过程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中,采用多元化和弹性化的评价标准,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合作交流、完成深度、甚至创新创意等多个方面均纳入其中。具体操作时,还应注意细节,对每项参与活动都要进行评价,比如课堂发言情况、在团队实训中的个人表现等等,避免考核评价与学生参与情况脱节的问题。

四、在网络营销课程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应扮演好多种角色

首先,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比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如何设置有效的“参与热点”、如何选择恰当的“参与载体”、如何创新教学手段等,都依赖于教师的计划和安排。其次,教师是参与式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与激励者。比如在运用案例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和任务,而之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包括自主搜集与该主题有关的资料、整合资料、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脱离,而是与学习者共同参与,并持续关注。最后,教师是整个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者。教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办法,确保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注意要面向所有的学生

在参与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部分综合能力较强、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踊跃参与,而能力较弱的或者平时学习不认真的学生羞于参与或不愿参与的现象。这种情况是要努力加以避免的,否则参与式教学就成了少数人的教学,明显有悖于我们教学改革的目标。为此,对那些羞于参与或不愿参与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宽容和鼓励,并且有意识地创造更多的条件引导这些学生参与进来。这其中包括拓宽参与的通道,比如利用QQ或博客等开展网络沟通,让那些不惯于课堂表现的学生有一个相对轻松的参与方式;教师也应该尽量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总之,要多管齐下,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3.切实关注教学效果

参与式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流行文化;小组讨论;课堂展示;教师点评

大众文化是以大众媒介为手段,按商品规律运作,旨在使普通市民获得日常感性愉悦的体验过程,包括通俗诗、通俗报刊、畅销书、流行音乐、电视剧、电影、广告等形态。大众文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大众文化的不同形态,包括流行服饰、流行音乐、流行文学等,进一步通过表面形态认识到大众文化的商业性、娱乐性、流行性等特征,能让学生理解每一种流行的文化背后深刻的社会和时代的印记,能够用各种文化学和社会学的理论观点分析文化现象。在大众文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使用参与式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基础

参与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倡导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过程和主要环节,是一种合作、互动式的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受到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予以尝试,但并非所有的课程都适合使用参与式教学法。理论性太强的课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自学起来比较困难,这给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带来了很大困难。大众文化课在这方面则具有很大的优势。大众文化课程本身内容通俗,贴近生活,涉及日常吃穿住行所流行的各种元素,如流行服饰等。青年学生追逐和热爱的时尚潮流,如流行音乐、电影电视等。这些内容本身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可以说,学生是带着较高的热情来上这门课的。如果发现上课只是教师枯燥的讲授,将会对学生的积极性带来较大的打击。在流行和时尚方面,学生通过媒体接触和了解的很多,很有可能比教师积累得更多,了解得更深入。例如,当下大热的明星、时下流行的发型服饰等,很多学生把课余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流行时尚上,聊起来也是如数家珍,因此学生有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愿意将自己喜爱的流行文化与同学分享,无须费力调动就能有较高的参与热情。因此,出于大众文化课程本身内容的亲近性,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基础。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具体开展方式

参与式教学模式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观察、辩论、小讲座、练习、座谈、访谈等。在大众文化课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灵活使用不同的方法。从整个课程的设置上,教师可以先通过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课外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自学课程内容,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所得进行展示和讨论,辅以教师的点评和引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点评是点睛之笔,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文化表象提升到理论内涵。

1.课程知识以小组课后学习为主

大众文化的课程知识内容大多浅显易懂,是学生课余喜爱的,如各种文化形式及其流行演变,这些学生自学起来没有太大难度,学生感兴趣。部分较难的内容,如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高雅文化的辨析,大众文化的几种主要研究范式,这些内容可以侧重于教师的讲授,或教师在课堂上讨论时引导学生思考。

2.课堂以学生展示和讨论为主

课程知识在学生课外自学之后,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上台,将小组对某部分内容的学习成果和理解进行展示,从而带动全体同学进行相关知识的讨论。这一方面是对学生课外学习的督促和检查,一方面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锻炼。课堂由讨论引入做基础,以免出现讨论难以打开的局面。

3.教师点评是关键

学生虽然在流行文化现象和事件上的积累会相当丰富,甚至比教师还要在行,但毕竟年轻,对文化的理解还比较浅显,甚至出现盲目追星等极端行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点评尤为重要。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层次思考这些文化流行背后的社会和时代的印记,透过现象分析其流行的原因。例如,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欧美流行服饰奉行节俭主义,这和当时二战期间物资缺乏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只关注于服饰的样式,对社会和文化背景不作了解。这方面教师要及时予以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流行背后的原因。

参考文献:

[1]莫林虎,等.大众文化新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参与式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人文地理学;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8-0081-02

Abstract:Participatoryteachingmodeisateacher-studentinteractiveteachingmodetakingstudentsasthecenter,whichisdifferentfromleadingtraditionalteachingmode.Humangeographydiscussestherelationshipofeconomy,society,culture,andpoliticswithgeographicenvironment,bytak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peopleandgeographyastheprincipalline.Participatoryteachingisakindofheuristicteachingmethodaimingatguidingstudentstoanalyzeanddiscussspecifichumanisticphenomenon,whichhelpscultivatestudents'autonomousinquiryabilityandtheabilitytointegratetheorywithpractice,guideandencouragestudentstoparticipateinteaching,andpromotetheinteractionlearning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

Keywords:humangeography;participatoryteaching;caseteaching;inquiryteaching

傳统教学模式中,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听、记,这样满堂式的灌输法,单纯地强调知识的积累,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教材知识,但却不能活学活用,很难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能单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下,结合一定的社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1]。参与式教学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向以学生的参与教学设计为主转变,通过互动学习、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等教学实践,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参与式教学法是强调以学生学习为核心,以教学互动为重点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通过互动学习、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等教学实践,运用形式多样、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富有趣味、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深刻领会所学知识[2,3]。

参与式教学强调师生平等、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共同讨论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问题,实现教学各个环节的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创新课堂教学形态,推动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创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而且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开展创造性底教师教学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4]。

二、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一)参与式教学模式是强调师生地位平等

与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参与式教学模式更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平等,平等性主要体现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体验式学习,尤其是面对师范类的学生,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设计问答式、案例式、探究式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5]。

(二)参与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核心

长期以来,教学活动主要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主动参与性较少。参与式教学模式是突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以直接教授学生为主向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转变,教学活动从以往的师生单向交流向教生与生生等多向交流转变,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参与性学习更受授课者关注。

(三)参与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参与式教学模式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既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教学内容的设计、课堂即兴讨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方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参与式教学模式,也可以分小组讨论或分小组设计某一教学内容,正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拓展学生参与教学的空间。

三、高校人文地理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策略实施

(一)参与课前准备,实施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指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通过对知识传授和内化的颠倒反转,对课堂时间与教学环节进行重新规划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7,8],在以现代教育技术为重要手段的教学活动中,参与式教学可以翻转课堂为形式,围绕教学主题,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微课)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主题讨论、协作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文地理学教学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大量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视频资料与人文地理学相关的视频资料种类繁多,学生可以上网查找或自己制作。如电视媒体可从CCTV-3的“文化大百科”;CCTV-4的“城市1对1”、“走遍中国”、“远方的家”;CCTV-7的“乡土”;CCTV-9的“人文地理”;CCTV-10的“地理中国”、“文明密码”;云南卫视的“经典人文地理”等电视节目中学习诸多与人文地理学紧密相关的知识。

(二)参与小组讨论,实施探究式教学

分小组讨论法是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性最为常用的方式之一,教师可以根据人文地理学的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有探讨性的问题,以分小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总结。例如,在“汉语的发展”的教学中,可先将来自不同语言片区的学生按七大方言分成七个组,首先每个小组成员用自己的方言交流,然后再进行各语言片区相互交换交流,了解彼此的方言特点、语言习惯,再进一步分析为何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的方言、语言的传播特性与传播机制是什么等深层次的问题。在“地理环境与宗教文化的关系”、“地理环境与物质民俗的关系”、“地理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等教学中,可以让每个小组讨论并记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例,进而分析人地关系在不同人文事象中的表现,小组陈述讨论结果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知识点[9]。

(三)参与实践活动,实施体验式教学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很多人文现象来源于生活,也离不开生活调查,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及人文现象的空间特点和空間规律[9]。在人文地理的教学中,可适当增加多种形式的实践环节与参与机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通过校内校外实习,引导学生结合日常活动分析人文现象。如“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教学中,可从学生校内通学行为入手,分析通勤活动行为空间的决定因素;结合学生网购与实体店购物的体验,分析购物行为空间的影响因素,进而探究互联网对人类行为空间的影响。

(四)参与开展微研究,实施案例教学

作为地理科学专业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课,人文地理学通常设置在第二学年开设,尽管第一学年已对自己的专业有基本认识,但刚开始接触专业课程的学生来说,系统的地理研究思维与分析能力还尚未形成[10]。因此,在人文地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具体内容给学生布置某方面的研究课题,分组开展微研究。如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中,可结合教师的相关课题详细讲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展开课题微研究,学生调查研究的成果经讨论总结后可作为后面章节的典型案例,开展案例教学,让学生在案例情景中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从与自己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深刻理解人文地理学的相关原理、概念,不断形成新的理论视野,增长案例分析的技巧,引导学生把探索理论运用于实际的问题,有效地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四、结束语

参与式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感知控制;人际关系纽带;学生满意

作者简介:刘洪深(1977-),男,山东乳山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黄维(1974-),男,湖南汉寿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湖南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参与式教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创新”(项目批准号:JG1357)、湖南省研究生教改一般项目“基于科研训练过程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参与式监测评估与政策改进研究”(项目批准号:JG20090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028-02

早在两千年前的中国教育,实际上已经渗透着一定的主体参与思想。然而,20世纪50-60年代的英国却成为开展参与式教学范式研究的鼻祖,目前,英国在参与式教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依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1]20世纪90年代参与式教学被引入中国。近年来,虽然我国高校在实践方面对参与式教学不断加以尝试,但在理论方面的研究却较为零散[2],尤其是与国外研究相比,我们发现国外学者对参与式教学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而国内更多的还是以定性研究为主。另外,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对参与式教学的研究主要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进行的,却鲜有从学生的视角展开研究。为此,本文将基于学生视角,构建参与式教学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以期在参与式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方面有所贡献。

一、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

1.参与式教学

早年,英国学者提出的“参与式”思想并非是针对教学的,而是社会学专家在研究国际性援助课题时所概括出来的。该理论认为:只有让当地的人们最大限度参与到援助项目当中来,才能使援助项目获得成功。后来教育教学领域引进了这一理论,并逐渐发展为自成体系的“参与式”教学法。目前,参与式教学已在国际上获得普遍认可,与以往“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平等地位,充分运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融入教学每一个环节,与教师一起共同推进教学进程,从而达到使“知识被嵌入学生”转化为“知识被学生积极内化”的效果,并且使学生享受探索新知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参与式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教学法;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根据陈华的经验,正规的参与教学法主要适合于研究生教育;而在大学本科的教学中,可在传统的教学法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3]由于本研究的学生视角主要是大学本科生,因此在实证研究的情景设计中,参与式教学采用的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

2.感知控制

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机械地记忆与学习,毫无创造性,几乎扼杀了人的天性。事实上,教学需要回归人的天性,使人的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

Bateson认为,人性中存在着控制环境的欲望和需求,而且控制感是人类的一种重要驱动力。在心理学领域,感知控制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病人和老人的住院治疗的研究中。例如,如果病人在心理上有较高的控制感,或者病人可以自行决定接见访客,往往可以带来较好的治疗效果。实证研究的结果也表明,感知控制的增加会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产生积极影响。例如,Schutz指出,人们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拥有控制的感觉对其满意感有重要影响。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参与”,就是倡导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有更多的对话与互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介入课程和教学。总之,参与式教学使学生们感到自己不仅是教学过程中被动的“受体”,而且是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的一部分。[4]就其本质而言,参与式教学正是让学生产生一种控制感,最终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满足。[5]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

H1: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对参与式教学具有更高的感知控制。

H2:感知控制对学生满意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

3.人际关系纽带

人际关系纽带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度,即相互之间的熟悉程度、信任程度和友谊程度。从哲学的角度而言,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6]张蕾认为,师生关系是高等教育中最核心的人际关系,是关系到高等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

参与式教学则呈现出交往性的特征,这里的交往性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交往、教学互动。但在本研究中,人际关系纽带特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没有包含在其中。在参与式教学方式中,教师与学生常常可以角色互换,因而可以体验彼此的经历与感受,加深理解,提高角色认同,从而改善教学环境,融洽师生关系。潘媛也认为,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另外,唐卫民和华娜的实证研究表明,师生之间的关系纽带是影响学生满意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

H3:与传统教学相比,在参与式教学中学生会建立更强的人际关系纽带。

H4:人际关系纽带对学生满意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

基于以上各种假设,我们构建了图1所示模型。

二、实验研究

综合研究目的,我们采用情景实验和问卷调查形式展开研究。也就是说,首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然后,让学生填写问卷。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1.实验情景设计与过程

本研究的实验采用组间设计,我们选择了长沙理工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两个班的学生为实验的参与者。其中一班30人,男女比例为16∶14;二班32人,男女比例为14∶18。为了对实验进行控制,我们的授课内容完全是一样的,主要讲授市场营销方面的推销技巧。具体授课时,在一班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而在二班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当然,参与式教学方式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如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等等,而根据葛彦和傅海洪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参与式教学方式中的角色扮演比较认同和接受,因此,本研究对参与式教学方式的实验情景选取了角色扮演。传统教学方式和参与式教学方式的具体情景见表1。

表1 实验情景

传统教学方式(“灌输式”/“填鸭式”) 参与式教学方式(角色扮演)

整个课堂采取讲解的方式,主要是讲解推销的概念以及推销的技巧。虽然在讲解推销技巧时也会列举一些案例,但是并没有引导学生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当然,整个课堂也没有给学生提问或者回答问题的机会。总之,整节课就是“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 我们确定了刚进大学的大一新生和电脑U盘的推销员两个角色。选出一名学生演大一新生,另一名学生演推销员。让他们根据各自的身份特点,充分展示、表演如何将U盘推销给大一新生。如果新生购买了U盘,营销员获胜;反之,学生获胜。表演结束后,让学生讨论总结他们是否充分运用了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点,并补充其他的有效解决途径。

2.情景测试

在授完课后,让学生针对课堂教学方式的效果填写问卷。问卷包括“感知控制”、“人际关系纽带”和“学生满意”三个变量。其中,感知控制的测评参考了Bateson(1985)的研究,包括三个语句,分别为:我觉得该课堂的一切状况可以在我的掌握之中;我觉得在该课堂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自己能够影响该课堂的进展。人际关系纽带的测评参考了Gwinner、Gremler和Bitner(1998)的研究,包括三个语句,分别为:我非常了解我们的任课老师;我与任课老师建立了友谊;我与任课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学生满意的测评参考了Anderson和Fornell(2000)的研究,包括三个语句,分别为:我对老师的授课方式很满意;与预期相比,这位老师的授课方式让我感到很满意;我对这样的课堂经历感到满意。以上每个测量语句均采用利克特五级量表来衡量的,其中,1表示“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

3.实验结果

通过ANOVA方差分析发现,一班和二班在感知控制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一班M= 2.267,二班M= 3.854;F(1,61)=8796,p

另外,对两个班级的学生满意进行回归分析,即检验自变量感知控制和人际关系纽带对因变量学生满意是否显著,具体回归结果见表2。结果发现,感知控制对学生满意的回顾系数显著(β=0.540, p

三、结论与讨论

1.理论贡献

以往,有关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理论;二是弗洛姆的期望理论。事实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是一种过程性激励,就其本质而言,以往有关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激励上。而本研究的结论可以进一步丰富以往的理论依据,我们发现,参与式教学不仅可以起到激励作用,而且具有情感作用,即通过感知控制和人际关系纽带实现学生满意。

2.实践意义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参与式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具有更明显的感知控制和人际关系纽带,因此,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感到满意,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从学生的视角而言,参与式教学方式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式,广大教师应充分掌握这种教学方式,从而使参与式教学方式在更广的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樱,何云峰.论参与式教学范式[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6):53-57.

[2]张方成,马三喜.参与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11):158-159.

[3]陈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6):159-161.

[4]过增元.倡导参与式教学法,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3,(20):25-26.

参与式教学论文篇8

实践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参与式教学模式和传统教育法的结合,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参与式教学模式 实现机制

中图分类号:D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2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及成因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取得了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遇到了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积极性不足、教学内容缺少吸引力、课堂气氛沉闷等问题,众多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上只是

一个参加最后考试拿学分即可的课而已,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功能。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一)学生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

1、当代在校大学生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思维活跃,易接受新鲜事物,反对墨守成规,有创新意识,参与意识。他们并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影响,而是能动地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进行理解分析,并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知能力、思想基础、心理环境等有选择的接受。

2、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了解世事的途径十分广泛,使他们见多识广,但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再加上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特殊问题,使得他们对某些理论持怀疑态度。

(二)教学观念、内容、方式存在问题

1、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动性,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者。整个教育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并未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在本质上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和热情,影响教

学效果。

2、在高校现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学内容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而很多教师在讲授时又只停留在理论高度,不注意结合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升学、情感等方面的思想实际,让学生产

生了排斥心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欠佳的主要原因在于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以及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为解决当前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二、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一)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参与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置,教师通过组织、设计活动的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学习与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①它采用以教师、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为

基础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个人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交替互补、师生民主式探讨的互动机制是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最大优势。②

(二)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参与式教学突出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思想,以鼓励、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共同参与、合作学习;强调在教学整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教师只是指导者。教师帮助营造学习环境,

使学生能够以个体、小组或集体的形式参与其中。这种教学模式融合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作为基本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框架的主动构建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这就意味着

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理念。参与式教学模式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要求而提出来的。

发现教学法的特点,在于它不是把现成的结论提供给学习者,而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依靠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问题,使他们成为知识

的发现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③

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它包括五个基本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

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参与式教学模式则能最大限度地实践合作学习原则,使学

习者参与到教学中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④

综上所述,参与式教学模式能有效地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拓展知识,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构建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现实依据

为了检验参与式教学法是否真能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同时探寻出该教学模式的实现机制,西安外国语大学思政部选取2011级意大利语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一,二班和2010级专升本的

两个班共计五个班,两个年级作为参与式教学模式实验班,与其他几个年级未进行合作式教学的班级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在2011年秋季学期初(未实行参与式教学之前),向这五个班以及其它随机抽

取的2009-2011级外语类,经济类,艺术类和其他类专业的班级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对西安外国语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进行总体了解,统计分析这些问卷。之后,开始对抽取出的以上五个教

学实验班进行参与式教学实验。在教师主导教学方向,确保教学内容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和过程当中。我们探讨和实践了多种具体参与式和实践教学

形式:

1.课堂讨论或辩论。课堂讨论(辩论)前的1―2周告诉学生要讨论的题目。讨论的论题为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和社会热点,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要求学生做好准备工作,例如:学生需要查阅相关

资料;写出相关发言稿;选举出各小组的发言人。教师在讨论课上鼓励引导和启发学生围绕中心议题积极发言,并在最后进行切中要害式的分析和总结。课堂讨论过程中及时修正暴露的问题,以便更好

地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2.课堂演讲。教师提出演讲素材,学生到讲台前围绕所给素材进行即兴演讲,每次限制演讲人数和演讲时间。要求简明扼要,直奔主题,对于演讲的同学给予加分鼓励,精彩演讲更予以表扬。

3.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

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将图片、电影电视画面、实物等展示出来进行直观情景教学。如讲到思想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时播放游击战争影片片段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要求学生伴着问题看影片,然后

由学生回答问题总结军事思想中游击战术的重要性,最后由教师总结。

4.以访谈、心得感受等课后互动形式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益补充

在学期的第一周和第十五周我们对选取的五个班进行了2次访谈,学生将自己的心得感受写成访谈内容上交给任课教师,同时将该访谈作为学生的中期作业,占最终成绩的20%,教师分析对比得出实行参

与式教学前后的教学效果差异。这种课后互动的优势在于:课后相对课堂更随意、更自由、更能激发学生的钻研兴趣;教师能进一步地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的想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调整课堂教

学方式。可见,课后互动也是不可忽视的,它是对课堂互动的有益补充。除了访谈,心得体会这些传统方式以外,还可通过网络聊天、邮件、电话短信、课外实践等来进行,使传统方法与现代方式结合

起来。

以上几种方法便是我校思政部教师对参与式教学实验班采取的教学手段,在该学期结束前又对参与实验教学的五个班使用了相同的调查问卷进行调研,以此查看实行参与式教学后的效果。得出的反馈信

息如下:从对教改试验班172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看,该课的教学改革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他们对“您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形式(限选一项)”的回答,认为是“互动式”的占25.8%,认为是

“研究型学习式”的占35.4%,认为是“专题研讨式”的占24.4%,认为是“讲授式”的占14.4%。对“您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总体印象”的回答,认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占74.5%;对“

您认为教师不定期使用讨论、辩论等教学方法对增强教学效果”的回答,认为“非常有帮助和有帮助”的占87.3%。对“您认为学生是否应该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回答,认为“应该”和“适当参与”

的占83.7%。总之,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参与式教学模式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大部分学生已基本适应了理论教学与参与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对我们今后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

既然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实行参与式教学模式确实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那么,实现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又是什么呢。

四、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现机制

(一)注重师生合作

教师要端正心态,注重师生平等,与学生一起探索一起学习,营造和谐师生关系。鼓励学生上讲台共享知识,教师成为引导者,这样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又保证了学生积极参与、掌握知识。

(二)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

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合作精神,在合作中增长知识。可以按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组成小组,提前安排任务,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外一起查找资

料,讨论题目,整理素材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选派代表限时发言,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沟通交流。

(三)注重合理选题

参与式教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合理的选题,合理的选题应该有利于师生互动,应该能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注重学生自主选题与教师选题相结合。

(四)注重教师引导

参与式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创造性的自主探索学习,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进度,定期组织学生汇报小组学习研究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教师的引导

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研究始终方向正确,所反馈给学生的信息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

(五)制定相应制度

要充分发挥参与式教学的优越性,让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考虑到有些同学发言较为积极,而部分同学不善于发言,最终导致没有机会发言,可以采取适当的点名发言、轮流

发言、不得重复发言等形式,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鼓励学生。

(六)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

合理的评价体系,既要评价结果,更要评价探索和学习的过程。在学生学习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定期参与到其中,观察并及时发现和分析小组学习探索合作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指导,完善评价规则和

标准。

(七)提升大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主体参与意识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开端,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越强,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越大,从而越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

该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教育。

五、结语

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果表明,在这种模式下的民主互动的教学氛围,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的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改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提倡参与式教学模式

并非追求完全取代其他教学模式,只是因为看到了它的优势所在,追求教学中各种主体之间的多边互动,培养学生的参与与自主学习意识和行为,改进教学方式的需要。我们应当注重参与式教学模式和

传统教学法的结合,相互取长补短,为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探索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钟有为 黄伟.“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特点[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07).

[2]苏文平.参与式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创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9).

[3]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4]瞿葆奎.教学: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5]陈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06).

[6]付桂军.破解高校“概论”课“三人”问 题的有效路径:参与式教学[J].前沿,2013(13) .

[7]过增元.提倡“参与式”教学,强化创新意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0(06).

[8]张雷声. 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陈琦 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谢泽慧.参与式教学[M].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1]王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与省思[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11).

注解:

①谢泽慧.参与式教学[M].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②钟有为 黄伟.“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特点[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07)

参与式教学论文篇9

关键词: 过程考核; 教学实践; 创造性思维;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1-0091-02

考核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检查学生把握课程综合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具体体现。国外众多高校已经建立了一套适合自身教学理念和特色的、科学的课程考核方式[1],而国内高校目前所普遍采用的课程考核方式仍比较单一,多以试卷考试加模糊的平时成绩构成学生该门课程最终的考核成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2]。因此,改革高校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以多样化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过程考核逐渐受到重视[3]。在分析了目前国内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不足的前提下,笔者对以过程考核促进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目前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不足[1]

随着我国人才评价标准的不断完善,我国高校也在不断进行着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但受教学内容、师生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课程考核方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考核方式普遍单一化

目前课程考核方式仍以较易操作的闭卷式试卷考核为主,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也使学生将大部分精力花在强制性的记忆方面,缺少创造性的学习体验,与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符。

2.考核注重终结性考试,而忽视过程性考核

目前在很多课程考核中,虽然也采取了终结性考试和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结构评分方式,但平时成绩比例较低。这种考核比例使学生不重视平时的考核,而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最后的终结性考试上,使学习无法体现连贯性,学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3.对考核方式还缺乏细化标准

有一些选修课程和小课程采用了论文或者小组讨论等考核方式,但还没有形成细化的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考核方式的应用及公平性。

二、目前国内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2]

1.填鸭式教学方法仍然是现今大学课堂上的主流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老师一味讲解和讲述,学生抄笔记,知识只是单纯地从书本借教师之口传递给学生。

2.多媒体教学由于其生动直观、可控性强而受到重视,已走进了越来越多的大学课堂,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种情况是教师在课堂上照读课件,缺乏深入讲解的状况时有发生,与学生互动极少。另一种情况是课件中图片、视频、公式繁多,上课时令人目不暇接,却缺少深入生动的言语讲解、提问、讨论和推理演算,学生被动地跟随课件快速翻页,课堂教学效果差。

3.启发式教学弊端。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相比较而言,启发式教学方法较前二者先进了许多。但是在定位上,教师的任务仍然侧重于“教”,而学生的任务仍然侧重于“学”,学生更多的是沿着教师所启发的思路去考虑问题,他们的创造性仍然无法很好地被培养和激发。

三、以过程考核促进教学的教学实践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过程考核来促进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清楚了解过程考核的目的、重要性和严格的评价标准。过程考核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开拓创新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能力,将已有知识和信息储备与新学知识相关联,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相关书籍内容进行扩展,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应用,提出自己的创造性问题和想法。使学生了解过程考核的根本目的,并引导、敦促学生认真对待、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与、高质量的完成,将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设计能力。在课程考核中,将过程考核规定比较重的比例(例如50%以上),并制定严格的评价标准且严格执行,可以避免单一的闭卷考试的负面效应――一部分同学只为拿学分而在课程结束前临时抱佛脚复习参加考试。教学相长,教师应备课更加认真更加充分,准备更为充足的材料,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与学的气氛浓郁,那么课程教学的质量就得到保证。

在课程开始时,按惯例要告知学生本课程的背景、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计划、教学目的、参考书目、课程的组织、课程要求、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课堂要求,使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了解过程考核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除了课程的期末闭卷考试,在课程进行中间主要采取两种考核方式,即课堂参与和小组讨论。其中课堂参与占课程考核总评成绩的10%,期末考试占50%,小组讨论占40%。

1.将学生的课堂参与纳入课程考核

参与式教学法,是让学生“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感到自己不仅是教学过程中被动接受知识的“受体”,而且是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的一部分。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必将加强,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做更多、更充分的知识和材料准备,教与学、以及讨论的气氛将非常活跃。已经有很多教育研究者对参与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3-5]。

将学生的课堂参与纳入课程考核,以促进教与学,提高教学效果,主要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包括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两个方面。

(1)教师提问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回答有理有据者得2分,回答内容与所提问题不相关者不得分。

在课程教学中,老师无疑处于主导地位。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必须在课堂讲课过程中进行启发和引导,教师提问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对学生来讲,一门新课程意味着新的知识领域,对新的课程内容会感到非常陌生。但新的课程内容必然与已修课程有所关联,并且一定是建立在最基本的基础理论课程内容之上的。所以,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善于将新知识与背景知识相关联,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对新知识、新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刺激学生由单一接收信息转而进行知识关联和思考,提高了课堂上学生思维的紧张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和上课的乐趣,从而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学生提问

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进行思考,问题不论大小深浅皆可提问。学生提出一个与讲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可获得2分的课堂参与考核分数。

开始时,学生可能不适应或者不知道该如何提问,这就必须改变讲台上教师照本宣科、讲台下学生全盘接收的局面。一方面,老师进行积极、充分的材料准备,在课程中引入与该章节内容相关的科学前沿研究和问题,由于其前沿性和未知性,可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的思索兴趣和提问、讨论的积极性,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的提问意识逐渐增强,敢于提问;另一方面,鼓励、引导学生课余时检索、阅读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从而扩展视野、拓宽思维,提高提问的能力。随着课程内容的推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慢慢增加,课堂自由度提高,学生积极思索,加强了与已有知识储备的关联,并能提出问题,课堂讨论气氛浓郁,师生互动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得到加强,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且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2.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包括书面报告(20分)和口头报告(20分)两部分。具体操作内容如下。

以每一章的主题为题,以同寝室成员为小组,各成员独立查阅文献资料,按照内容要求进行小论文创作(书面报告),不得抄袭,出现雷同报告,否则不得分并反扣该次作业分;然后小组内讨论、分析、综合、提出问题,做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做10分钟的报告(口头报告),与全班同学进行互动提问和讨论。此时,学生成为完全的主体,从内容到形式、以及课堂的活跃程度都由做报告的小组同学来操控,教师起引导作用。小组报告中,要求全班同学认真听报告;讨论过程中,其他同学积极提问、小组成员全体参与讨论;积极参与讨论的其他小组同学,其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也被记录入该同学的课堂参与考核部分;不能充分参与讨论的该小组成员将得到扣分。

首先小组选定题目,每个小组成员独立地就选定题目进行文献检索、阅读和分析、综合,写小论文,其查阅文献、自主学习和创作的能力得到了锻炼。然后进行小组内讨论,这时候必然出现一位组织者,小组内每个成员就自己所做工作进行口头报告然后集体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在思想的冲撞中产生火花,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充分体现团队的合作,培养和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小组内选出代表,小组成员共同努力下制作出内容结构安排合理、外观优美的多媒体报告文件,在课堂上完成10分钟的口头报告,与全班同学和老师进行互动讨论。创作多媒体文件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了团队合作和创作的能力;口头报告则锻炼了报告人面对多位听众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全班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可充分表现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一方面锻炼了小组成员的现场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锻炼了全班同学尊重他人、听取信息、即时分析和现场提问的能力。在小组讨论的整个过程中,全体同学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积极性得到增强,个体的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以及现场组织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结语

过程考核促进了学生平时对课程相关内容的思考和自主性学习,自觉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充实已有的知识积累并扩展自己的知识框架,积极参与到日常的教学中来。由于平时对课程内容的积极学习和掌握,也使最后的复习、闭卷考试变得轻松和顺利。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互相促进,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了学习的乐趣和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的热情进一步促进了教师备课、上课的热情,教师的教学责任心加强,教师也更好地备课、上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师生共同努力中,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必将提高,而且课程外的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素质也各得到增益。

参考文献:

[1] 曹冬岩.美国大学课程考核的特点及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192):177-178,195

[2] 吴晶.与美国大学相比中国大学究竟缺什么[J].科技信息,2011,(7):92-94.

[3] 董仕华.基于过程考核的《创业指导》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136-137.

参与式教学论文篇10

\[关键词\]教学模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施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2-0011-02

\[作者简介\]李飞(1976―),男,硕士,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开放性参与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框架内容

开放性参与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是适应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办学理念,在现代教学理论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由教学环境和教学诸要素及教学环节等多方面有机构成的一个整体。下图为开放性参与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结构运行图: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放性参与式教学模式结构运行图

二、开放性参与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一)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实施

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主要是指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具有直接关联性的具体微观环境,主要是校园内部环境,包括校园硬环境和软环境。

校园硬环境主要包括校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课堂的教学设施环境,相对显性,属于物质环境。在基础课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保障在学习中培养和提高核心能力的良好环境。

校园软环境主要是指校园文化精神、学术氛围等方面,相对隐性,属精神文化环境。笔者所在的高职学院把杰出校友、“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邓建军身上的“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以“邓建军校园文化精神”的建设来反映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的利益诉求。基础课充分利用这一校园特色文化资源,在课程设计上融入教学内容,通过在新生中开展“学习邓建军、树立新目标”系列活动力,争达到高职学生个体价值追求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实施

在课堂理论教学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的教学形式具体选择问题导向式教学,而在课外实践导学部分则采用行动导向式教学。

问题导向式教学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驱动力,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的技巧及问题解决的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其要义是真正体现以学习为主体和培养大学生的核心能力,如基础课全部学习章节都以问题形式展开,让学生在个人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中着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观和服务社会的良好道德人格。

行动导向式教学的实施是教师首先按照课程目标和内容来确定学习领域,根据实践项目目的进行精心设计,确定主题,学生通过对主题的理解和项目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主动和全面参与,最后对实践效果进行师生共评的教学形式。就基础课而言,突出实践性是课程的内在要求。而把握实践性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做三者结合起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知与行相统一。

(三)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实施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注重教学方法的耦合性和创新性。作为教学形式的具体展开,教学方法在基础课的选择上,课堂理论教学部分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课外实践教学部分则主要采用行动激励法。

基础课的理论教学部分因采用问题导向式专题研讨,故自主探究法的应用是对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呼应。

基础课的实践教学部分,教师通过实践项目的设置和引导,学生以行动为导向,以实践项目任务为载体,借助个体或团队合作等形式,通过手、脑并用进行探究式、发现式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达到深化理论学习的效果,使学生掌握一定实践知识,培养自我职业能力与社会适应及持续发展能力。

(四)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实施

首先,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实施体现为教学准备的开放性。基础课理论教学部分,因主要采用问题导向下的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故教师在课前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需求进行问题设置和要点提示。而课外实践导学部分,应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提出实践项目和任务要求,并根据项目特点,设定个人或小组完成形式,并对实践小组的分工及实施计划进行指导和监督。

其次,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实施体现为对整个教学实施过程的有效控制和科学管理。同样以基础课教学为例,理论教学部分主要是通过课堂专题研讨的形式来体现。课堂专题研讨是在已进行班内分组的前提下,研讨小组根据事先设定的问题和提示要点,经过资料的搜集和筛选、PPT制作、主讲、答辩、总结陈词等组内的不同分工,进行专题化的自主研究和讨论学习形式。因整个过程几乎由学生参与和控制,教师在课堂专题研讨过程中就必须对研讨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控制、引导和纠偏。课外实践导学部分,教师在实践项目开展后必须进行及时跟进和指导,以保证有效达到实践教学目标。

(五)教学评价的开放性实施

1.评价理念的更新和内容的全面性。开放性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评价理念是尊重差异、和谐发展,具体表现为评价指标多维度,评价标准重发展。

首先,从评价的目标指向上看,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道德人格是评价的内容,诸如团队合作、信息搜集、语言表达等各种能力也是评价体系关注的目标。如基础课,可建立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并且考核评价应更注重在过程中的成长,弱化一味对结果的量化。

其次,从评价的过程看,学期授课全程学生人手一本学习反馈表,用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填写,以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诉求,发现授课过程中的问题进而能对教学方案进行迅速的调整和优化。在课堂研讨环节,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专题研讨学生代表评分表和教师评分表,通过量化的考核来规划学生的专题研讨和提高其相关能力。在课程结束阶段由学生匿名填写课程教学的绩效评价表,以便于教师从学生的终结反馈中进一步发现问题并修正。

2.评价主体的参与度。开放性参与式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的单一评价主体评价机制,建立了一种多元化、立体型的评价主体双向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教师考核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另一方面,教师自评与专家督导评价相结合,通过教师自我反思、总结和专家引领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此外,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以寻求达到人才供需诉求的一致。

参考文献:

\[1\]邢海玲.高校“人本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