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十篇

时间:2023-03-23 13:47:37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篇1

一、问题的提出

从教二十余年的我,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经历了从应试教育素、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高效课堂教学等多个主流阶段。

随着课改的进行,我在省市区教研员等许多化学专家的指导下,主持研究了《中学化学学情境导学,优化教法》、《中学化学探究教学研学》等课题,均获得省级奖励。实现了教学方法的逐步转变。2012年3月28日学校组织教研组长专程前往昌乐二中观摩学习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回顾这些研究过程和实践过程,我惊奇地发现,不管课程改革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归根到底,都是沿着让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来,这个方向进行的。于是,我提出"参与式"化学教学方式。

二、参与式教学方式的基本内涵

1、"参与式"教学是一种理念。"参与式"教学,顾名思义,每个人一看就懂,但做起来却不容易。很多专家学者都是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做中学",学生的知识是学生自主构建的过程等参与式的口号和理论。但真正能够做到的,却不多。昌乐二中"271"模式算是一种体现。然而学校、教学资源,学生不同,也不能只用一种什么模式来教。然而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论,应该是所有教师应该坚持,而且应该实践的。

2、参与式教学主张全程参与和全员参与。

如果说你已经树立了"参与式教学"的理念,那么,怎样才能落到实处呢?下面2点就十分重要的。

全程参与。就是让学生全面,全方位的参与教育学的整个过程,备课,写教案,上课,改作业,命题等各个方面都要放手让学生去做。着就是要相信学生。

全员参与。就是要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要人人有事做。把教与学每个过程进行分析,让每个学生轮流参与每个过程。这就是要相信每个学生。

总的结果是,参与的程度越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提得越多。

3、激发学生兴趣,是参与式教学的生命力。

我对于"情境导学,优化教法"的研究,其基本宗旨,就是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使教与学的过程,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参与式教学同样是以学习兴趣为前提,而且辅之以情感教育,使学生从学习兴趣,不断转化到学习的乐趣,最后转变为学生自身的志趣。有不少的学生的高效选择了与化学相关的专业。

4、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整合是参与式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某种意义上讲,参与式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它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参与,科学参与的过程。三种学习方式的整合,融汇在常态化的课堂教学之中。

5、基于参与理念,灵活掌握课堂。

近来的高效课堂提出了九种模式。如"271模式"、"1331模式"等。我曾经也专门研究过模式教学,而且成了"中学化学教学模式系列",对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了8种教学模式。模式虽然是一种理论总结和方法概括。但我总觉得,模式太局限,太呆板。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可以包容多种教学模式,真能熟练掌握,就能从有模之术,到无模之境。

三、参与式教学案例。

1、组成参与式化学兴趣学习小组。

我把全班58人,分成8个小组,每组6-8人。首先自愿报名的原则聘任8个组长,各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员与组长,实行双向选择。各组又实行分工,分为备课组长,上课组长,作业批改组长,命题考试组长,信息反馈组长等。

参与式教学篇2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要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他们积

极地情感、态度,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关注教育和教养因素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从根

本上转变“以教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参与式教学就是基于这一理念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平等参与”,意在让学生的各种不同问

题、不同观点、不同声音,丰富多样地呈现出来。互相学习,共同研讨,在互动中实现精神分享。参与式

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融知识、经验、情感于参与式活动过程中,鼓励学

生主动参与。教师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尤其关注弱势群体,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使每

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要有一定的发展和提高。参与式教学方法中学生是自主学习的参与者,是问题的发

现者、思考者、解决者,是课堂乐趣的享受者,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因素,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

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活动的伙伴,而不是课堂的主宰者。参与式教学方法的

过程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过程,而同时也是各种智力和能力生成的过程,是学生情感态

度、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要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让他们在活动中掌

握知识,创造和发展。要真正理解实施好参与式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参与式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学生身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

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培养他们的求异思

维和创新能力,发展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参与过程中学习知识的快乐。

二、在参与式教学中,要以活动为中心

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教学资源等精心设计教学活

动,因为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施的。在参与式教学中,活动是中心地位。无论是知识的传

授,还是能力的培养,均被精心设计为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来加以实施和完成。尤其注重学生在动口、动

手、动脑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在参与式教学中,要构建好和谐、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参与式教学中,师生的关系要彻底转变。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选择,关注弱势群体,

将师生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才能顺利的实施好教学活动。在课堂中,教师是活动

的,要随时指导每个小组的活动,有时也要和学生一起活动。教师要转变以往知识的拥有者、权威和管理

者、师长的角色。要以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协作者、教学情境的创造者、学生学习伙伴的角色指导整个教

学活动。创建出一种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参与欲望。

四、在参与式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民主、合作、开放、发展的理念

1、在参与式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平等参与,教师要关注弱势群体,让不同学生的不

同问题、不同观点、不同声音都呈现出来。2、在参与式教学中,合作关系非常重要。合作关系体现在学生

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他们在合作互动中互相学习、共同研

讨,实现精神分享。3、在参与式教学中,要有一个开放、气氛活跃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快

乐,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热情。课堂开放多体现在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在课桌椅的摆放(如

马蹄形、椭圆形、“八”字形、“品”字形、面对面等)、墙壁的布置等,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的不同而

摆放成不同的形式。同时,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是多元化的。4、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尤其

关注弱势群体。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使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要有一定的提高。教师要特别关注每一

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树立自信,使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五、把握理念,灵活运用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我们经常看到各种教学活动。如讨论、游戏、角色扮演等,但它们

是以“平等参与,寓教于乐,关注弱势群体”等理念作为支撑的。它在组织形式上是以小组教学和个别教

学为主的;它在教学方法上以讨论、游戏、演示、练习、试验等便于学生自主参与、协同学习的活动为主

。参与式教学对各方面的要求很高。1、参与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目前,有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

,专业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需要从时间、

精力、教学热情等方面大量投入,才能熟练驾驭参与式课堂教学。2、参与式教学对学生数量的要求上,不

宜大班额教学,以30人左右为宜。3、参与式教学要求有比较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而

许多学校相对来说,教学资源还很匮乏。但是,只要我们把握好理念,灵活运用,还是能够实施好参与式

教学的。

在参与式教学的课堂上,我们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是教师更应深刻领悟到它的理念。参与

式教学需要一些具体方法、手段和技巧,但是如果离开了它的理念而去形式化地使用这些方法,将难以达

到参与式教学的境地。我们不能“得其行而忘其义”。如果对参与式教学掌握不适时,教师的教学往往停

留在方法上,只是形式上的分组、讨论。教师对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进一步理解了,参与式教学活动就不只

停留在方法上,而要通过多种方法运用来实现参与式教学的理念。教师要能在理念的指导下,熟练的选择

合适的教学方法,要通过仔细推敲,层层深入,才能把握支撑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对参与式教

学做的越多,思考的越多,才能对参与式教学理念的理解越深入透彻。参与式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对方法有自主选择的空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多样性使用方法,组织活动。只要建立了和谐、平等的

师生关系,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精心设计好富有创意和特点的活动,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

参与式教学篇3

对于参与式教学的本质理解,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参与式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教学方法,例如,陈向明(2003)认为参与式教学已经是国际普遍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目的在于学生能够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不断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强化批判意识。高广胜(2009)认为参与式教学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参与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参与式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教学理念。例如,许建领(2006)指出,参与性教学以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为核心,强调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投入,从而实现其内在素质的强化。最后一种观点认为,参与式教学的本质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例如,李峻(2008)通过对课堂教学的透视与反省,认为参与式教学首先应当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而教学方法是理念的载体,参与式教学并不是以特定模式机械的运作,而是在现有条件下进行的即席创造。陈时见(2014)认为从理念上讲,参与式教学提倡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平等和共同参与;从方法上讲,参与式教学要求师生平等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综上所述,参与式教学模式是以激发学生潜能、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为目标,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教育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原则

1.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性原则。

本科学生提高《教育经济学》课程知识应用能力,应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训练为前提。首先,根据加涅对学习类型的研究,概念的教学是基础,原理的教学是中心,问题解决则是前两种教学的综合和提升。其次,本科阶段的大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是以概念的理解、判断和推理能力为基础的,并且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对判断的掌握,对推理的运用呈现出层次性、阶段性和等级性的特点。第三,教育经济学的学习必须以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理性感知为起点,才能指导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来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完成理性抽象到理性具体的升华,逐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结构。

2.教学内容的探究性和现实性原则。

探究性强调的是教学要围绕参与式教学的多元目标,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发现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树立探究的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来设置探究性问题,创设与现实紧密相关的情境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现实性强调要在本科阶段教育经济学的参与性教学活动中,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具体而言,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根据社会现实需要来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只有符合社会需要,才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否则,脱离社会实际的教学内容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厌恶学习,觉得学习的知识只是纸上谈兵。

3.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和开放性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强化,他们越来越希望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来获得新知识、新观念。因此,本科《教育经济学》课程实施参与式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开放式教学。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参与式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情况,适时地变换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二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教师应当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三是创造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理解、对话、宽容、平等、自由的环境里学习,能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方面的才能。

三、《教育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路径探讨

在《教育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实践当中,教师要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注重把教育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讨论和研究中来。具体改革路径可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进行:

1.课前预设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改革后的课程教学模式第一阶段应当更加注重课前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具体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问题设置的初衷和目标。任何一个好的问题都包含目标、已知信息和有限障碍这三个部分,当问题的设置初衷和目标之间距离越远,那么问题探究的空间就越大,越能提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的自主探究积极性。二是要将书本上的理论性问题与实际经济问题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加工后有意义的问题指引下,学会发现问题,进而运用正确的探究方法进行探究,最终通过问题的解决掌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树立并强化自身的探究意识。参与式的课堂表面上看起来是给予学生宽松的环境,让其自由探究,但就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向而言,探究是在教师预设问题的引导下进行的。教师在课前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解,进而预设学生的思维路径,提出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问题。教师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例如,可通过观察、调查统计、文献研究等方法,让学生独立钻研、自主探究教育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上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大胆展示自己的观点,提高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科阶段《教育经济学》教学课堂中,引用趣味性案例分析、让学生针对开放性问题小组讨论、运用多媒体展示教育经济现象等都是较好的方式。在营造课堂氛围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与学生形成双向互动模式。大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与学生沟通,引导他们正确思考,防止出现大的偏差。其次,要重视结论分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结论都是不系统、不全面的,教师要引导小组之间信息的分享,使不同思维形成碰撞,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最后,要加强追踪与评价。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足,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得出的结论往往有错误,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能运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

3.课后安排实践活动,完善课程考核机制。

参与式教学篇4

一、立足语言,对话阅读

语文课本上的课文并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所有内容。“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1],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语文课本里面的课文也大不相同,除了部分古诗文经典文章,课文换了一批又一批。就像数学课,例子会随着时代变换而更新,但是公式还是一样的,语文课堂虽然没有固定的文本,不过在这些可替换的课文背后,我们要学习的是――作者对语言文字的准确运用。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语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参与,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文本的语言运用,通过对语言的品读,体会文本的思想。学生对课文的言语理解和品味是对文本解读的关键,语言就像是打开作者心门的一把钥匙,学生通过语言这把钥匙打开文本的大门,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语言的媒介,学生可以与作者对话,获得直接阅读体验,而不是教师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近几年关于《背影》教学的讨论非常多,由于时代的隔阂,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文章中作者表达的父子情深,还闹出过许多“抨击父亲违反交通规则”之类的教学尴尬。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该文本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对话呢?可以将“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仔细阅读文章中“望父买橘”的背影片段。在这个片段中引导学生品味动词的使用,“爬”“攀”“倾”“缩”。这几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父亲吃力地攀上爬下,移脚倾身为儿子买橘子的场景。细细体会之后,仿佛如亲眼所见,难怪作者说“每每想起如眼前一般无二。”这样的文本解读不仅是与作者对话,理解了文章的情感,也是对语言的学习。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带有丰富的隐喻、意象、韵律的文学语言,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此来全面调动学生体验和提升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力。

二、文本分类,期待阅读

在阅读的动态构建过程中,注重激发与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运用不同阅读策略来阅读不同种类的文本。依据不同文学体裁的特征,在阅读的早期,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图画、角色扮演和说故事的形式学习记叙文;提供舞台、服装和演出的方式学习戏剧文学;还可以通过吟诵来学习诗词歌赋,享受语言的节奏韵律美。如此便可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发现体裁的特征,掌握诗歌的韵律与意象的运用;明了戏剧舞台冲突何以建立。对于文本的分类,使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阅读经验,借助语言词汇知识和文本特征的理解等策略方法,来理解和欣赏文本。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的阅读效果往往比泛读课文的效果要好,这是受“阅读期待”的心理影响。在新课标中“阅读期待”是指学生在阅读之前对课文有所预想、好奇以及求知的心理状态。教师向学生传达的期待,可以为学生阅读指明方向,学生更容易抓住阅读的中心。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在“导入”这一环节加入阅读期待,这种阅读期待是短时的,缺乏深入思考的后劲。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讲求层层递进的方式发掘问题,不断加强学生的“阅读期待”,形成阅读期待的连贯性。例如在课文《老王》一文中有些问题就有很大的理解空间,比如:作者与老王之间的关系?老王最后送鸡蛋是不是想要换钱?这些问题作者没有给出答案,只能靠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来回应。

三、微格教学,批判阅读

批判阅读是指阅读批判。批判性阅读是一种激发学生自我思考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能通过自我阅读对文本提出有价值的质疑,形成有针对性的问题,在不断的阅读探索中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最理想的批判性阅读指导模式是一对一,这样教师能够最大限度的关注到阅读个体思维的过程。但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模式中难以实现,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也为阅读交流提供了机会。学生以围坐的形式分成若干组,相当于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微格,教师先做阅读指导教学,再留有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或者同伴交流,然后教师再分别对小组进行指导。中间有一个交换小组的换位置时间,学生根据相似的阅读体验组成一组。最后由小组代表总结概括阅读体验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以及阅读总结。

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小说文本的阅读教学中,作者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人物有某些欲望或者动机,为了满足这些欲望,他们往往会有一些不同的遭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对人物的评价、人物的遭遇,并指出文章中的解决办法,然后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附文末表1)

四、营造环境,交流阅读

教师为学生提供有力的阅读环境,可以培养学生发展性阅读能力。学生阅读环境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期待,教室里的阅读墙,放满图书的书架,还有演讲台这些都能营造出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期待。

比较观察美国中小学的教室设施,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独立的阅读教室,学生的桌椅以小组的形式摆放,方便学生交流与合作。阅读教室里面设置图书中心、写作中心、听说中心、音频中心、表演中心。图书中心的图书供学生精读,为学生阅读提供安静的环境,图书摆放可以按照作者或者主题分类,尽量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听说中心配置录影机、耳麦和话筒,学生自由选择听的内容,定期开展“说故事”交流会,交流会的主题与内容根据不同的年级会有相应的差别。在音频中心为学生提供一些视频资料,方便学生理解文章的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内容。表演中心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与作者对话”和“与读者对话”的平台。教学环境的改善同样能够激发教师改进教学的热情,加大对教学的投入。提供良好的阅读教学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营造轻松愉快、自主开阔的语文课堂氛围。

注重学生参与的四种“参与式”阅读教学策略并不是割裂的,这四种方式是相互交叉共同运用的。“参与式”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中心,教师通过这四种策略来引导学生思考,开拓思维,为学生阅读提供更好的条件。教师的引导地位非常重要,成功的引导可以使学生立足语言,顺着阅读期待层层深入,乐在其中。

表1批判阅读观察表

参考文献:

参与式教学篇5

参与式教学是普遍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强调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与同伴合作、交流,一起寻找、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提高师生的批判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该方法力图使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人都投人到学习活动之中,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在平等对话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丰富个人体验和经历,并产生新的结果与智慧,进而提高自己改变现状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

一、此法的实质

简单地说,就是把教师以“教”为主的教学法改变为学生以“学”为主的教学法。教师“教”的活动为学生“学”的活动服务,在考虑特定对象内外环境的基础上。根据信息贮藏者各自持续变化的需要,通过信息反馈及阶梯圆形传递反馈、达到相互沟通与满足的方式方法。它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发扬了教学民主、学术自由,创造了师生之间平等的、和谐的、愉快的、健康的教学氛围,是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融合与统一。强调和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引导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从机械地听和记变为自觉地探索与思考,此法能突出多维空间中信息的双向优化传递。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提出了教学法中信息交往的两种模式。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第2种形式体现了现代教学法信息沟通的特点。此法在反馈系统中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了创造性原则,若长期使用此法教学,在信息的发现、认识、反馈、解决过程中通过量的积累,达到一定临界点时将会发生质的飞跃。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健全的具有强大内聚力的创造性人格模式。

二、此法中信息的优化选择

信息优化选择方式为:

美国学者、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就教学活动中来说,这便是师生间的交往,教师释学生尚未知道、需要知道、也是可以知道的信息,通过优化选择,教师与学生的潜在信息能量获得充分发挥,在教学中能达到最理想的目的。运用此法教学,对于为学生“学”的活动服务的教师而言,必须熟悉教材和学生,具有相当的预算、协调、激发、控制学生需要的能力。教学活动先有动机需要,后导致行为,然后才能产生效果,效果又产生出新的动机需要。其程序如下:

三、此法教学程序简要说明

此法是教师先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抓住学生所需的也能接受的信息提出要求,让学生可以有所发现、有所认识,通过引导能解决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合理需要。先自学,后讨论,强调主体。通过自身能量去克服障碍。征服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格模式的人才的目的。具体来说,此法有三个系统四个环节:三个系统指放射系统、协调控制系统、检测系统;四个环节是导、起、承、创。如下图所示: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模式

此法从模式程序、实验实践中都突出了这个目的,都始终渗透着朝这个方向努力。如在第四个环节“创”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接受的新知识信息进行分类编码输入。有强大的内聚力和变通性的创造性人格模式,就会有相应的时机成熟,设计者教改的目标也能实现。

参与式教学篇6

1.建立学习小组,进行角色分工

采用自由组合、抽签等方式建立学习小组,每组以4~8人为宜,结合组员的性别、能力、个性等情况进行角色分工,包括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确保每个组员均承担一定的任务。根据实际需要,一段时间后可以对小组进行调整。

2.教师确定讨论题目,要求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教师提前将学习内容及教学重点和难点以思考题、案例分析等形式分解为教学目标。将思考题、案例分析题以小组分发,每组学生可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教学目标,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需要什么样的教学以及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教师可根据每组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提出相应的问题,充分了解并记录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同时提业经济学习网站的网址、产业经济学期刊以及相关的参考书目录。每个学习小组可选择一类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本组的学习目标;课后针对所选内容及问题进行讨论,将查阅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在产业结构理论的学习中,可结合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讨论我国的产业结构演进是否符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在产业关联理论的学习中,结合所学的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可选取某一地区进行简单的投入产出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方法。在产业布局理论的学习中,可结合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分析产业集群的基本构成单位、特征、种类以及我国现阶段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学习中,可以根据SCP框架的具体内容,即市场结构中的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进入与退出壁垒,市场行为中的价格行为、非价格行为、企业组织调整行为以及市场绩效中的各项指标等,选取具体某一产业讨论分析产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发展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见解。

3.在师生相互讨论沟通的基础上形成教学方案初稿

通过师生讨论、建议书或头脑风暴等方法,学生和教师均可通过相互取长补短来修改完善个人的见解。教师需要同等看待每位学生提出的见解,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阐述想法的机会。通过深入学习讨论,各小组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根据设想由学习小组拿出教学方案初稿,教师对学生设计的教学方案初稿提出意见与建议,学生根据教师的意见进一步修改教学方案,并形成教学方案定稿。这一阶段要求师生间的通力协作,所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应切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遵循学生的意见与建议。比如,在学习“产业结构演进模式之雁行发展模式”时,学习小组可以首先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为例介绍“雁行模式”;再联系中国实际,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类似于早期日本推行“雁行模式”时东亚各国经济发展状况“;雁行模式”在中国可以有一个创新性发展,介绍并引导学生思考“珠三角”、“泛珠三角”以及“长三角”的产业转移中,河南正面临的众多机遇和挑战。

4.要求学生登台汇报讲解,引导全体学生独立自主思考

每组派一名代表将本组的教学方案进行汇报,并对疑难问题进行着重分析讲解,启发全体学生对该组内容的思考,全体学生亦可作补充或质疑提问。教师需对关键问题及时提示,引导全体学生自主思考。各组汇报后,对于学生有价值的见解和看法,指导教师应给予相应的肯定;对于有新意但尚欠成熟的认识,教师应给予一定的鼓励与帮助;对于一些不恰当的想法,不要急于评判,更不能轻率否定,应予以尊重的基础上分析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自我矫正。

5.进行考核评价与归纳总结

最后,由教师对每组的汇报内容进行点评,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完善建议。当然,他组同学也可以向汇报的同学提出问题,自由讨论等。最终由教师根据公平公正原则对该组汇报的内容打分,所打分数即是该组每位同学的分数。在此过程中,学生各方面能力,如团队协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均得到有效锻炼与提升,更重要的是对学习知识的把握与理解更为牢固。

二、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对教师的要求

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应用,对授课教师的知识储备水平、课堂调控与组织能力均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做好参与式教学的应用设计,需要教师进行积极进行角色转换和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即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参与者;同时还应以职业和专业的敏感,不断拓宽自身知识面,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了解和研究本学科发展前沿和社会热点,以保持教学内容的鲜活性。

1.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为一种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理念与模式,参与式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节和优化师生关系,形成“教”“学”共振,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教师在具体设计与实施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应摒弃传统教学方式,真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思考与学习的讨论。

2.具备调控课堂节奏的能力,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参与式教学过程虽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是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教师不是不需要备课,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备课,确定具体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提供适合教学活动的材料案例;教师在课中要恰当引导,调控教学围绕目标开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参与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在课前设计好教学过程的时间,在课中调控好课堂汇报的节奏,保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3.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参与式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做好教学的“引导者”和“协助者”,给予学生适时恰当的鼓励,同他们相互讨论、分享观点,认可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学习结论,这将给予他们极大的自信。特别是当好学生讨论在最激烈、最高涨的时候,要关注学困生、不善表达和发言的学生,在保护自尊心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参与到小组讨论活动中。通过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居高临下”式的空洞说教,选择恰当有效的活动形式,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和方式,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进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有效引导参与式教学模式深入实施和应用,还必须在政策上给予教师进行参与式教学模式实施的空间,进行考试方式的配套改革,建立新型考评体系,即打破传统机械记忆、闭卷考试的单一形式,变“终结性考核”为“形成型考核”。

三、总结

参与式教学篇7

[关键词]英语 参与式 教学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手、动脑、动情地参与,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提高整体素质,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等。

“小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参与式教学方法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之一。” [1]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以讲授为主,即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机械的获取信息,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忽视学生的情感发展,应用能力以及创造力,合作能力的培养。我国上世纪中就提出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虽然比填鸭式教学好得多,但仍有很大的局限性,那就是老师的任务仍然是;‘教’,是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仍然只能是‘学’,是接受知识,虽然老师采用启发式的方式,使学生学得更懂、更好些,但是本质上没有改变学生只是被动学习的定位。” [2]而参与式教学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采取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方式的可取之处在于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培养不仅是知识的培养,而且是能力的培养。” [3]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也有必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二、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1)游戏:游戏是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活动,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小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通过在参与游戏的快乐过程中获得知识,也得到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机会,如在单词课中,教师可以设计“大小声游戏,”即教师读大声时,学生读小声,当教师读小声时,学生读大声。教师先多次用“师大声,生小声”的方式操练单词,让学生听懂,听清楚发音,再用“师小声,生大声”的方式。这时,教师可辨别学生发音是否正确,游戏可多次反复。诸如此类的小游戏,学生乐在参与其中,教师也教得轻松快乐。

(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情景模拟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参与式教学所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应用英语,在英语教学中,角色扮演的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①利用课文中的对话进行角色表演。如在乘车的对话中,可以让一名学生当司机,一名或一组学生当乘客,让学生在情境中提高对英语句子的理解。②根据课文内容自编短剧。将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改编为短剧让学生进行表演。如在“go to the zoo”这一课中,让学生分别扮演猴子、大象、老虎、狮子,学生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锻炼了胆量,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让无声的英文文字变得有声有色,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便提高了许多。

(3)画图填表:图表最能够表达各事物之间逻辑联系, 比线性的文字更加直观、生动。在英语阶段复习课时,教师可以将所要复习的单词分成动物组、文具用品组、水果组等,打乱单词顺序后呈现在黑板上。提供给学生若干种图形或表格,让学生选择教师提供的或自行设计图表,将单词分类填进图表中,这种画图填表的方式复习了单词,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动手能力,教师允许学生自主设计图表也能体现尊重学生个性和兴趣的教育观念。

(4)观察探究

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观察直观性的学习材料更适合这年龄段的学生,且观察也是进行探究的基础,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巧妙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活动。比如,在有关圣诞节主题的单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有关圣诞节的图片、视频,简要介绍圣诞节,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研究圣诞节,并形成报告。教师将学生分组时,需注意组间成员分工应明确,避免有个别学生无事可做,有的学生包揽全部。再者,教师还要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的研究过程更加科学,不至于盲目。

(5)展示成果

在教学中,让学生上台将自己的成果向老师同学汇报,这是促进学生参与的又一重要方法。比如,在“my family”这一主题单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棵家庭树,表明家庭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请学生上台,用“This is my ……”、“That is……”的句型介绍家庭成员,这种参与的方式能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学生必须将知识内化以后才能够表达出来,不仅学习了单词,会用了句型,还锻炼了表达能力和胆量,比起不断机械的复读句子要更加高效。

三、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参与活动中,适当激励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起活动,掌握课堂活动的节奏,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教师的积极参与也会给学生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全体学生参与。同时,适当鼓励学生,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2)避免因过分注重参与而弱化教学内容。教师不应只一味的追求学生的参与,为了“轰轰烈烈”的活动场面而弱化了教学内容。事实上,活动只是一个载体,是我们引导学生走向知识、能力的一个方法、手段。其次,如果教学内容不适合用参与式教学的方法组织,也不应生搬硬套,因为该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生搬硬套反而会弄巧成拙。

(3)关注学困生,参与式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性格活泼外向,大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参与兴趣和主动性更高。作为教师,应该做好活动促进者的角色,鼓励不善言谈,胆小的学生参与活动,给予锻炼机会,分组时,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照顾学困生。

总之,参与式教学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的愿望,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提高整体素质,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巧妙组织教学活动,让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发挥其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试行)[s],2001

[2]过增元.提倡参与式教学强化创新意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0(6)

参与式教学篇8

Exploration of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 in Dendrology

Liu Bao et al.

(Forestry College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

Abstract:Dendr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asic courses in higher forestry colleges.Because the course is very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students are generally not enthusiastic about the course. In this background,this study introduces the participatory teaching approach which advocates student centered,activity oriented,participatory as intermediary,and development as its goal,and probes into the main features of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 and its forms,effects in the process of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Through the reform of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s improved and good teaching effect is obtained.It is a type of teaching method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Dendrology;Participatory teaching;Teaching reforming

1 树木学课程及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高等林业院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树木学》是研究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地理分布、特性及其资源利用的学科,是林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1-3]。《树木学》课程不但理论性强,而且其实践性也是相当强,它以《植物学》作为基础,是研究木本植物的专业课程,因此,《树木学》课程存在诸多特点,如描述性强,形态术语多,涉及到的树种多,树木的学名(拉丁文)难记,而且内容枯燥等。一直以来《树木学》的教学方法一直是教师单方面的讲授方法为主,教学内容是以主要是偏向讲授一些树木的分类学知识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固定的形式,反复的信息大量冲击学生的大脑,很容易造成学生心理麻痹,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通常会出现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很辛苦,而下面的学生昏昏欲睡的场景。那么如何将这些“枯燥”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随着科技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一直有调整与改革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高等林业院校的相关专业也同样在不断地进行调查与改革。作为一门林学及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树木学》的课程及实践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4-6]。随着现在《树木学》教学时数的不断精减,我们采用一些教学方式,如精讲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及其理论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手段等来适应它,并且在近两年的教学与实践过程当中引入了“参与式教学法”来提升树木学教学课堂及实践的效率。

2 参与式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在“参与式”教学法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产生了互换,教师由原来的演员角色转变为导演的角色,而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成了主动参与课程教学,进行出现了教与学相互促进,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高的现象[7,8]。主要特点如下:

2.1 参与性与互动性 参与式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学生的各方面的知识水平与技能得到明显提高,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创造性也得到充分的?l挥。

2.2 民主性与合作性 在参与式教学实践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其中,学生独有的观点与感受是充分受到老师的尊重的。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更多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机会。

2.3 开放性与激励性 参与式教学中,教室的布局等都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个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究,并且注重发挥学习过程中的激励功能。

2.4 发展性与反思性 参与式学习过程期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只要学生努力探索了,在外界的帮助下取得一定的进步,在学习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从而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3 参与式教学法在树木学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形式

“参与式”教学是西方国家所提倡的快乐主动的学习与我国传统的讲授型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手段[9]。在一定且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受教育一方,创造性地而又积极与主动参与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当中,进而提高能力、获得知识与提高素质的教学方法,同时,它也是教育学多种综合教学方法的体现[10]。本课题组《树木学》课程应用了如下几种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演示、分组讨论、小组活动等教学法。

3.1 演示 演示教学法是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演讲和示范操作过程中,灵活运用诸如投影机、幻灯机及电脑等教具或电教设备等实物,为教授对象提供丰富的感性资料,以及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和归纳的方式,使其获得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新颖生动的演示,制作精美的PPT,能允分调动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集中,活跃课堂气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度。好的演示,往往可以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好知识。

如我们在树木学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会碰到许多树木当中相似的种类,这些相似的类型(科、属、种)往往都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在相似之中找到不同的点,将大大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再配上深动而精美的相关树木的PPT,使得学生在该知识点上的印象进一步加深。例如,我们在讲授大戟科油桐属下面的油桐与木油桐两个相似的种时,用PPT演示了两个种从枝叶特征,花果特征及习性等方面进行逐条对比,同时配上两个种类的树木特征区别表,在对比当中强化记忆,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毫无疑问,演示法是树木学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但此法的运用是建立在教师对课堂内容的高度的理解与概括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建立在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的分析与评价,这就要求教师要吃透“两头”,组织好课堂教学。

3.2 分组讨论 讨论式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导向,在具体组织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的身份是一名“导演”,主要对引导与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教师帮助下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讨论式教学法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发生重大改变,他们既是知识的接收人,也是知识的发出人,学生的思维不再受限于教师,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准备材料,搜集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独立的思考,因此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阐明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的观点等一系列活动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此外,通过讨论,教师能最大限度地了解和掌握学生个体和总体的知识准备程度和认识状况,随时调节教学进程,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能在讨论中听取别人的发言并作比较,取长补短,扩大视野,有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近两年来,我校树木学教研小组除了采用直接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外,还将研讨交流模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直接观察、网络资源获取、图书馆资料查询等方式,撰写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作交流。通过这个环节,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如我们曾经有布置了“桉树在我国南方种植的利弊分析”论题,学生通过数据库和图书馆搜寻资料,拓展了他们的知识和研究视野,整体教学效果良好。此外,为了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教学团队还组织了一批班委作为小组组长参与教学工作,分小组进行野外实习,提高了现场教学和实习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3.3 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法即对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是需要完成的任务,依据自身兴趣爱好,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监督下,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来一起合作来解决某个问题或任务。采用小组活动学习法,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当中有机会表现其自身的能力,各自的观点能够自由得到表达,同时学会接受别人意见,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例如,本课题组在《树木学》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收集新鲜树木标本到实验室进行解剖鉴定;以小组形式完成综合类植物资源调研报告,并以PPT的形式进行课堂交流;老师在学生树木标本鉴定和自学过程中应充当指导教师的角色。学生们通过自我学习,野外识别植物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在期末的综合实践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代表性植物特征的解剖,巩固和深化教学内容。通过不同方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与总结,引导学生将分散、独立的科、属、种之间的知识点连贯起来进行总结复习,同时让学生设计科学实验,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参与式教学篇9

一、把生活中的化学引入课堂教学,不断激活学生的经验,保持学生在思维上参与学习。

化学本身的特点使学生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又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最有效的因素。怎样使学生保持并拓开这份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生活中的化学距离学生最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知识,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这样既可以使他们把课本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又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就从课堂导入谈起吧!课的开始引导学生列举与生活有关的实例,提出学生熟悉但又无法解释的现象,创造新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教学“燃烧和缓慢氧化”时,我这样引入“火是什么现象,怎样使火燃烧起来,又怎样使它熄灭?爆炸和自行车生锈以及食物腐烂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等问题,学生对这些现象是熟悉的,但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其中包含的道理并不清楚,就产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心理。这样引入新课,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情绪和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可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用与化学概念、原理有密切联系的实例,减少理论知识的枯燥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维持学生思维参与状态。在学习“分子间有间隔”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半袋小米和一袋黄豆,只用一个同样大小的袋子能否装得下?从宏观的现象来理解某些看不见摸不到的微观世界,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深化,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

讲授重点和难点知识时,联系生活实际可使知识深入浅出,变难为易,如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同学们大多都知道煤气中毒,联系此例可讲解中毒的原理和如何防止煤气中毒。这样重点难点在联系生活实例中就迎刃而解了。

课后小结时,可有意识的穿插生活实例,可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可使所学知识得到灵活应用。例如在讲完农药波尔多液时,可联系实际问,该液体能否用铁制容器来盛放?讲完盐以后,可问用那些方法可以检验家中的白色粉末是食盐还是碱面,选药品时也用家中常见的。并始终追问为什么,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总之,化学来源于生活,学好化学可以服务生活,如果能坚持化学教学生活化,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实现教学过程学生全程参与。

传统的教学总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听,长此以往,学生由“愿学”变为“厌学”。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参与的欲望,教学过程中,对于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课题,我采用课前向学生布置预讲内容,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准备教案,课堂上安排学生主讲,教师加以总结补充的方式,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不仅参与“学”,而且参与“教”。采用这一方式,满足了部分学生的强烈的表现欲,让他们体验了当老师的感觉。对于听的学生而言,由于是同班同学讲课,他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倾听观看欲望;同时讲课过程中,也有板有眼积极配合回答问题,有时“小老师”失误了,课堂上又响起了善意的笑声及纠正声。因为学生真正参与了学习,所以整个过程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愉快而活跃。

三、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讨论,实现教学过程全员参与。

爱因斯坦指出:“系统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大都表现在老师在长篇大论的讲述中穿插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我认为,课堂提问的方式应该是双向的,可以是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或其他学生答。学生在主动问教师的时候,他一定是经过了自己的积极思考的。因此参与式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动脑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他们不仅会接收“鱼”,而且懂得怎样去“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时便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讲明学习重点,然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围绕学习重点,自己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全班辩论或个别解答,使每个学生都参与问题的辩论与质疑,这样学生在讨论、争辩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巩固了所学知识,掌握学习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同时体验到主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

四、让学生广泛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长期以来,学生对化学中的实验也是最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去做实验,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掌握相关内容。教学中,我们把课本上一些简单、安全的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同时,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上台演示实验;有时还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参与实验设计、实验探究等。除此之外,课余还对学生开放化学实验室,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做一些探索性实验。整体看来,学生在积极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主体参与意识强,思维异常活跃,创造潜力也得到了开发,收效良好。

参与式教学篇10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参与教学模式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普遍的提升,社会大众逐渐开始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幼儿教育工作者能够真正担负起幼教工作的重要任务,为幼儿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紧密结合当前高校教育形势,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调整和改革,进而根据新时期学前教育需求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实施高效教育和引导,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唯有如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效果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高校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才可以为社会学前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保障,促使我国学前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1.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参与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社会积极培养高素质幼教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要想获得的更好的发展,就应该结合时展需求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逐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设更为新颖的教学模式,保证高校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将学生培养成为可以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1]。而参与式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会得到逐步的强化,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十分有必要将参与式教学模式应用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中,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施科学的指导,促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下面本文就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

1.1参与教学模式的分组应用策略

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适当的应用分组教学模式应该适当的坚持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方针原则,最大限度的追求学习小组内部的互相帮助和团结协作,促使课堂教学的内在驱动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在具体操作方面,学校可以结合学习者的实际学习情况、未来发展潜力以及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团结协作能力,适当的在小组中进行选拔,设定6-10名小组长。同时,学校还应该按照前一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由教师实施科学的分组,保证分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此外,在完成分组后,教师可以结合小组内成员的男女比例以及性格和学习能力等,在学生同意的前提下,对不同小组成员之间的搭配组合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有效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得到显著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教师为了保证小组教学的科学性和稳定性,还应该对不同小组学习情况加以观察,进而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大限度的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过程中,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为学生课堂参与效果的发挥提供坚实的保障。

1.2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小组答题教学策略

为了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一定的锻炼,促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获得全面的发展,进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定的力量,高校在积极应用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还应该结合参与式教学需求设定相应的小组答题标准,为参与式教学模式中小组作用的发挥提供良好的保障。其一,要求抽到相关题目的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能够迅速起立,面向教师或者黑板回答问题,答题完毕后自觉坐下[3]。其二,教师应该注意要求答题者吐字清晰,使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并且要保证全班学生都能够清晰分辨答题内容。其三,在讨论环节中教师应该适当的组织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保证交流效果,促使小组合作学习作用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激发。其四,教师可以将问题设定为必答和抢答两种类型,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选择特定的题目类型,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回答问题。其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旦发现大量的学生针对同一问题进行抢答,则可以要求学生在抢夺答题主动权的过程中大声喊出自己的号码,由教师判断抢答者,保证小组合作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其六,在同类型抢答问题时,学生已经参与抢答活动并承担答题任务后,则不能够参与第二次抢答,尽量给予不同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其七,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如果需要适当的绘图或者使用教具,则可以要求学生加以演示,并且保证演示过程清晰合理,能够对其他学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唯有教师按照上述要求合理组织小组答题教学活动,参与式教学模式下小组答题教学策略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才得以逐步强化,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

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程序

基于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高校要想在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对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流程加以明确,就应该综合分析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方式和应用效果等,促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一般来说,基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需求,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应该坚持以下流程,促使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1借助全面导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情绪和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来说,学生只有对某些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4]。这样,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就能够及时发现学习的乐趣,并逐步将这种乐趣引申为自身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实践研究证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远远高于传统消极被动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中应该重视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全面探索故事导入、情境导入、表演导入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学生广泛参与的目的,为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2.2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条件,为学生营造能够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这样,学生在良好教学情境的刺激下,自身思维能力和拓展能力也能够得到全面的强化,对学生未来全面发展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2.3适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接受教师的指导在小组内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对学生未来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化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针对本校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尊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将学生合理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进而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选择性的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促使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保证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够逐层次进行深入的学习,不断实现学习目标,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

2.4全面落实课堂反馈,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

以学生为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进而取得良好学习成效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应用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指导,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总结,并注意将总结结果及时的反馈给相关学习者,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对学生下一步学习实施科学的指导,促使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参与效果[5]。同时,教师也应该对课堂反馈信息进行科学的利用,及时对自身教学成效加以检测,并基于教学反馈中发现的问题对教学策略进行科学的调整,促使自身教学效果得到逐步的提升,为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质量的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唯有如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者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够亲身感受到参与学习的快乐,进而不断对自身学习潜力进行充分的挖掘,为学生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基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要想保证自身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就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调整,积极探索更为科学的参与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全面的激发,为学生良好学习成效的获取以及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幼教人才。

【参考文献】

[1]彭海蕾,刘莹.中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2(2):49-54.

[2]万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昭通学院学报,2014(5):83-87.

[3]付云霞.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堂上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377-377.

[4]熊娅莉.探析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引进幼儿体智能课程的实践意义[J].华章,2014(9):23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