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22:08:32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范文篇1

第一、大部分农村学生,不敢在自己长辈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农村很多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孩子犯错时不是悉心的开导,而是采取比较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甚至很多家长来学校会吩咐老师,自己的孩子犯错就"狠狠地打,让他多长点记性。"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对自己的长辈有一种抵触、害怕的心理。渐渐养成了有话也不对长辈和老师说的习惯。

第二、"出头的椽子先烂",如果哪位学生发言较积极,就会被其他人认为是在当众出风头。所以,学生们都不愿意在课堂上说话,免得背上"骂名"。

第三、受条件的制约,农村中学开展的课外活动非常有限,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比较差,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存在障碍,参与式教学中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当然就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第四、有的学生不愿意开口,是担心自己说不好遭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记得有一次在讲授《孔子拜师》时,我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来说说"风餐露宿"这个成语的意思,有一个学生说:"就是喝风吃露水。"立即引来其他学生的哄堂大笑。事后那位学生找到我,很委屈的说:"老师,你以后再也别叫我回答问题了,同学们现在都叫我’杨喝风’"。可见,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多大的伤害。

怎么才能做到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思的巧妙提问,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谈及形式多样的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都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出乐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乐于参与。在讲授《风筝》时,我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放过风筝吗?"学生都大声回答:"放过。""你们喜欢放吗?""喜欢!"学生声音更大了。"父母亲愿意你们去放吗?""不愿意。"学生的声音明显小了。那么这节课老师陪你们放风筝好不好?""好!"学生齐声欢呼。

第二、做到民主平等,与学生同喜同乐

教师的情感极大的影响着教学的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教师走进课堂时面带微笑,用和蔼有神的目光看着学生,学生就都能从目光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学习的欢乐,从而以良好的心境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打消怕别人笑话的顾虑,告诉他们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本身就是战胜自我的一种表现,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当学生说得不好或说错了,应引导其他人要抱有宽容的态度;当学生说得好,应鼓动其他人一起由衷地为这位学生感到高兴。加强学生的内在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

第三、对学生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有些学生由于受智力、学习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重复的知识点经常会忘记,如果教师对此失去了信心,在学生说错话的时候加以批评,会严重挫伤学生"说"的积极性。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要有耐心,相信学生会改正错误,并把这种态度通过自己的言语、眼神、肢体动作传达给学生,打消学生对教师的种种顾虑。

第四、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良好的课外活动能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独创性、个性。比如有许多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可以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锻炼他们的胆量,增强他们的表现欲,激起他们的好胜心。

第五、树立学生正确的"参与"意识

引导学生明白,在恰当的场合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不是出风头,而是锻炼思维获取知识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往往那些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除了在课余时间很用功外,其实上课听讲的效果也是很好的,也是很能参与到教师的讲课中来的。所以,要想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要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定要在课堂上积极地主动地参与。

第六、允许和鼓励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努力克服随意盲从的习惯

新课改的实行也不过短短几年时间,而我们的学生从小就被教育成要对老师和家长言听计从,这种情况在农村更甚,学生长期以来已养成了依赖习惯,对很多事都不会想着自己解决,而是老师和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只是随意盲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而是在生活的每件事上都锻炼学生的独立意识,鼓励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敢于挑战教师的权威,敢于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形成"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第七、每位教师都要长期坚持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角色;角色互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参与式教学方法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并于上世纪90年代初传入中国,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1]。参与式教学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它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样的、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参与式教学不仅要求师生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而且要适应新的角色,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原本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但在参与式教学中,由于师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给师生之间的互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果教师和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握和扮演好自己的新角色,不能达到彼此的角色期望,则参与式教学就无法体现其优势和特点,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角色与角色互动

角色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属性。美国人类学家林顿认为,角色是指与行动者-他人身份的某种特殊结合相联系的各类愿望;一个社会角色不只是一套规范,它还是规范与反规范的一种复合;对于大多数角色,社会共识有时并不存在,不同个体在扮演同一角色时其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主观自我色彩[2]。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具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占据着一定的位置,我们称之为“社会地位”。人们对于不同地位上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期待,从而使得特定地位的人拥有一套与社会期待相一致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这就是角色。角色和互动密不可分,没有了互动,角色就失去了依存条件,无法实现实际的角色行为[3]。角色体现了一种社会期待,来自于行动者-他人的关系。社会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人与人之间只有建立相互联系,才能组成为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都来自于与他人的互动和交往,如一个人扮演“女儿”的角色就反映了她在家庭中与父亲、母亲的关系及家庭地位。另外,社会角色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者-他人对于角色认识的一致性。由于角色体现的是他人的社会期待,而期待更多是人们对于某种社会地位的看法,因此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如对于“领导”这一角色,不同的人就会有各自的期望和要求,形成了对于这一角色多种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期望。这给角色的扮演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角色的扮演者要成功地扮演好一个角色,就离不开对于角色期待的认同和理解。

二、参与式教学中的师生角色互动

(一)参与式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变化。“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对于教师的定位,一直以来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受此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有清楚的界定。教师是教育者,是知识的传授者、道德的倡导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同时,教师也是学生的导师和楷模,承担着为学生指引人生道路的职责。学生则是学习者,是知识和社会道德的接受者,更是面对教师权威的服从者。总体上看,传统教育方式下的师生角色界限十分清楚,而且比较固化、僵化。参与式教学倡导平等、参与、合作的教育理念,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改变了原有的角色期望,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教师和学生原有的角色界限,形成了全新的角色模式。1.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的角色主要有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倡导者、同行者、评估者首先,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扮演了教学活动设计者的角色。参与式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反思中学习。因此,参与式教学十分强调在行动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育,对于参与式教学的要求还难以适应。教师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就需要发挥主导性,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设计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让学生认可、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为了让学生能够改变原有的传统角色,学会适应参与式教学的要求,教师也要发挥倡导者的角色。毕竟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新事物,很多学生对它缺乏了解,不知道该如何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宣传参与式教学的优势,明确提出参与式教学中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对学生提出角色期望,并帮助学生适应新的角色要求,尽快进入角色。再次,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帮助学生通过参与式教学的行动-反思式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需要与学生同行,陪伴学生的成长。虽然参与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参与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放任不管,任由学生自由发挥。教师依然需要引导学生投身到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做好反思工作。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伴同行,共同完成参与式教学的任务。第四,为了确保教学活动的效果,教师还要做好评估者。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一个完整的流程,从设计到实施再到结束。在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教师的角色是不同的,在结束阶段,教师就要扮演评估者的角色。教师对活动的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教学活动的过程评估,主要是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投入来评估学生的参与度;二是对于活动的效果评估,主要是通过学生在活动后的收获和改变情况来评估教学活动目标的实现程度。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一次的评估都是对活动的经验总结,可以为下一次的活动设计提供借鉴,从而不断提高参与式教学的效果。2.学生在参与式教学中的角色主要有参与者、反思者、建议者首先,学生在参与式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的状态,转而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中。参与式教学中的参与是一种积极的参与、主动的参与,参与式教学要求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不是旁听者,将传统的教-学分离模式转换为教--学统一模式。学生的参与是参与式教学的核心,因此学生是否能够很好地扮演好参与者的角色直接关系到参与式教学的成败。其次,学生在参与式教学中也要扮演好反思者的角色。参与是参与式教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参与式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参与,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不断获得成长。在参与式教学中,学生们各抒己见,会出现观点和思想的碰撞。学生要避免出现自我迷思就需要认真自我反思,通过反思辨别真伪,寻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因此,反思是参与式教学中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必须要扮演好反思者的角色。再次,学生要在参与式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扮演好建议者的角色。学生是参与式教学的主体,不但参与教学的过程,而且有权对教学过程提出建议。如前所述,参与式教学中的参与是一种主动参与、积极参与,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教学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也是参与式教学的要求之一。(二)参与式教学中师生角色互动的变化。角色是他人对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的社会期望,是一种行动者———他人互动关系。任何一个角色的扮演者都需要了解他人的期望,并根据他人的期望来行动,从而实现角色行为与角色期望的一致。因此,行动者与他人的互动是实现角色扮演的关键环节。如果角色的扮演者忽视对方的期望,只是单方面根据自己理解的角色要求来行动,那就一定会导致角色扮演的失败。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不仅参与式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发生了许多的变化,而且角色互动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从主动-被动单向互动方式转变为双向互动方式,从权威-服从等级互动方式转变为平等互动方式。首先,参与式教学中师生角色互动方式从主动-被动单向互动方式转变为双向互动方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采取的主要是“灌输式”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十分明确,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从二者的关系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发挥着主要的作用,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教学中处于次要的地位,教与学被人为地分隔开,成为了两个部分。在大部分的情况下,课堂里是教师在讲,而学生在听,双方缺少交流,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下降。但是在参与式教学中,教与学是融为一体的,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转变成为了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学生和教师一起发挥着教学的主体作用,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在参与式教学中,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和互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来设计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扮演设计者角色的同时需要学生扮演好建议者的角色,给教师的设计提供参考建议。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需要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认真反思学习的过程,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双方角色互动来实现学思结合的目的。其次,参与式教学中师生角色互动从权威-服从等级互动方式转变为平等互动方式。虽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灌输式”教学,但是也需要学生的参与,因为作为教学活动的一方主体,离开了学生则教学活动就不复存在了。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参与往往是被动的、非自愿的,是为了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生要求尊师重道,服从师长;教师则如学生的父母一般,对学生要孜孜教诲。在学生的眼中,教师的形象是博学、威严、严谨、高高在上的;教师则要求学生要听话、遵守纪律、服从安排。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地位上的悬殊差异,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是服从于权威,对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参与式教学则要求打破师生之间原有的不平等关系,重新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互动关系。参与式教学中的参与是平等的参与、主动的参与,而不是被动的、强制的参与。学生在此过程中,将教与学融为一体,改变了原有的师生角色,也改变了双方的互动关系。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更多的是发挥引导、鼓励的作用,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三、参与式教学中师生角色互动的作用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互动的主体之间借助沟通进行接触,通过相互刺激、相互影响从而带来一定的效果。教学活动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需要通过双方的参与和相互影响来实现教学的目标。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往往具有单向性、被动性的特点,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参与式教学不仅改变了师生的角色,同时也对师生的角色互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师生之间的角色互动不够理想,则必然会影响双方角色的扮演,以及参与式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来看,参与式教学中师生角色互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一)有助于师生双方培养正确的角色意识。角色意识即个人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要求、权利、义务有清楚的了解。如前所述,角色是他人对处于一定地位的人的社会期望,因此,角色扮演者必须要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他人的期望,并以之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引,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角色扮演是行动者与他人互动的过程,而不是一种单方行为。如果个人不能很好地领会他人对自己的期望,而是依据自己的意愿行动,一定会辜负他人的期望,从而导致他人对角色扮演者的负面评价,也意味着角色扮演的失败。在参与式教学中,无论师生扮演何种角色,都要求对自己的角色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但是师生双方如何才能确定自己的角色要求呢?这就离不开双方的角色互动。只有在互动中,角色的扮演者才能了解对方对于自己角色的期望。如教师在扮演同行者的角色时,如果不与学生交流沟通,就无法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困难,以及学生对于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当然也就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来支持和帮助学生。(二)有助于师生双方实现角色扮演。角色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角色地位、角色规范及角色行为的觉察、认识与理解[4]。当个人意识到自己正在扮演某种角色,就需要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完成角色任务。人们评价一个人是否扮演好了某种角色,往往就是通过扮演者的行动来评价的。行胜于言,角色扮演的好坏绝不是通过语言来体现的,最终要通过扮演者的行动来证明。在参与式教学中,师生双方是否都按照要求扮演了相应的角色呢?师生双方具有了角色意识,了解了相应角色的要求,这只是扮演角色的基础,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扮演好这个角色。只有通过在角色互动中观察对方的角色表现,才能知道对方角色扮演的效果。另一方面,角色的扮演者只有在互动中了解对方对自己角色扮演的评价,才能知道自己在角色扮演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加以改进,不断提高角色扮演的效果。如学生在扮演参与者的过程中,如果不考虑教师的意见,只是从自身的感觉出发,认为自己很好地扮演了参与者的角色,这肯定是不准确的。只有在与教师的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反馈及建议,学生才能知道自己在扮演参与者的角色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教师的期望,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改进。(三)有助于实现参与式教学的目标。参与式教学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这个目标仅仅依靠教师或者学生任何一方都是无法实现的。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合作是成功的基础。无论是学生个人的改变,还是良好教学环境的营造,都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一定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这样说出来的话才有道理,办事情才能成功。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如果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忽视角色互动,自行其是,那么一定不能完成角色扮演的任务,则参与式教学的目标也一定无法实现。因此,师生双方都要重视角色互动,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到名正言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参与式教学的目标。

四、参与式教学中师生角色良性互动的实现

师生角色互动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不同的互动效果。师生角色的良性互动不仅有助于参与式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实现,也有助于参与式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师生角色的不良互动则会阻碍双方角色的实现和参与式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实现师生角色良性互动是参与式教学中的基本要求之一,对于参与式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一)提高师生双方对于角色互动的认识。态度决定行为,人们对于角色互动的认知直接影响到自己的互动行为,从而对互动的结果产生影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人类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5]。当人们身处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时,会对环境进行评估,并据此采取相应的行为。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从理性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理性选择理论,认为合理性是行动者的行动基础,行动者的行动原则是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6]。在参与式教学中,作为互动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对于双方的角色互动会进行理性的评估和思考,如互动对自己有何意义?互动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收益?自己在互动中的付出和收益是否合理?这些方面的思考和判断都会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行为。因此,为了保证教师和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双方的角色互动中,实现双方角色的良性互动,必须加强宣传,提高双方对于参与式教学以及角色互动对于参与式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师生双方都接受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认可参与式教学方法,才会主动、积极地促进双方的角色良性互动,从而实现参与式教学的目标。(二)提高师生双方角色互动的能力。角色互动能力体现为个人为了实现角色良性互动而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任何一种角色互动都包含着对互动主体的一定要求,只有当人们充分认识到角色互动对自己的要求,并努力按照要求去做,才能实现角色的良性互动。首先,参与式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对于角色互动要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即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角色互动的内涵和具体要求。如学生在扮演反思者的角色时,并不是只有学生在独自思考,而是通过师生的互动来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双方对于学生如何扮演好反思者及各自的职责要有清楚的认识,否则就很难帮助学生实现反思者的角色。其次,师生双方要具有必要的知识结构和技巧。在参与式教学中,师生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有各自的规则和内涵,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和技巧才能理解角色的要求及完成角色互动的任务。如教师在扮演设计者的角色时,就必须要掌握参与式教学活动设计的知识和技巧,同时为了保证设计出来的活动能够适合学生的需要,教师还需要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技巧。同样,学生为了配合教师做好设计的工作,也要掌握与教师沟通的技巧。最后,师生双方要具有极强的行动能力。实现参与式教学中师生角色的良性互动,需要双方扎实有效地落实角色互动的各项要求和原则。师生双方在互动过程中,要能够严以律己,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良性互动的目标。(三)创造师生角色互动的良好环境。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不可分离,社会环境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环境刺激会引发人的生理、心理反应,从而导致人的反应行为的出现。同时,人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环境进行评估和改造,以此来实现人与环境的适应。总体上看,环境对人的影响力要高于人对环境的影响。在参与式教学中,师生要实现角色的良性互动,除了受自身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良好的环境一方面会激发师生角色互动的积极性,让师生双方愿意参与到角色互动中;另一方面也会为师生提供学习借鉴的机会,通过相互的学习提高角色互动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实现角色的良性互动。为了给师生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需要大力推广参与式教学法,加大对于参与式教学的宣传,让更多的师生能够接受并实践参与式教学,使参与式教学逐渐成为教学的主流方法。其次,学校应当制定相应的制度,引导师生推广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学生已经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参与式教学带来的角色转变,对于参与式教学会产生一定的排斥。因此,学校需要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师生应用参与式教学法的积极性,鼓励师生的角色互动。同时,还要为参与式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参与式教学所需的基本设施、设备,让师生能够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开展互动,这无疑会激发师生之间角色互动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不仅改变了师生在教学中的角色,也对师生之间的角色互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师生角色互动不仅关系到双方角色的实现,也关系到参与式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为了确保参与式教学目标的实现,师生双方需要高度重视角色互动的重要性,提高自己角色互动的能力。在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下,双方一定能够扮演好各自的角色,顺利完成参与式教学的目标任务。

参考文献:

[1]刘洪深,王倩玉.参与式教学在中国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河北职业教育,2014(4).

[2]张敦福.现代社会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02.

[3]束鸿鸣,巩淼森,刘诗琦.角色互动视阈下服务系统的角色扮演策略研究[J].包装工程,2017(24).

[4]梁玉华,庞丽娟.论教师角色意识:内涵、结构与价值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5(4).

[5]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17.

参与式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管理学》;学生参与授课;应用探索

一、概述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质量很大程度决定了教学质量。我国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显著特征是转变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改变传统的单纯接受式学习方法,建立和培养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学习方法。“以学生为本,以活动为内容,以参与为中介,以发展为目标”是现代课堂教学的突出特征。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参与为媒介,主动学习,师生合作完成教学,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学生参与即主体参与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已经成为现在课堂教育的主流,因此,这种教育教学理念随之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应用开展开来。作为我国高校许多专业的核心基础学科,《管理学》在高校许多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要掌握《管理学》并不容易,作为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其科学性体现在其是对管理理论的基本规律的总结,艺术性体现在管理具有灵活的管理方法和技巧,这决定了《管理学》教授的难度,特别是作为经济大类的基础课程,针对的都是大一新生,大一新生对于经济管理的知识完全没有概念和意识,想要把管理学的科学和艺术都教授给学生,让学生灵活掌握,并为以后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就需要不断摸索与总结设计《管理学》课堂教学方法,提高《管理学》课堂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管理学》课堂教学中也引入了参与式教学。

二、现有参与式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和学生参与授课的参与式教学的必要性

参与式教学在《管理学》课堂教学中也不断应用。目前在《管理学》课堂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方式研究和运用的更多是案例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等,这些方式在《管理学》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这些方式由于学生没有亲自参与到教的环节中来,其效果也是有限的,如案例讨论法,结合案例让部分学生参与到案例讨论中,发挥了参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但是因为种种限制,比如课堂时间比较紧,学生对案例的了解程度不够等,所以导致只能是部分学生参与讨论,班级剩余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和看其他同学的讨论,积极的学生争取到的发言机会比较多,不积极主动的学生相反会越来越沉默,越来越成为旁观者,从本质上并没有改变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状,也很难培养出自主学习和创新型的人才。基于此,学者们提出了学生参与授课的参与式教学方式。有学者研究,张云(2012)提出,在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总结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郭卫东(2014)提出学生参与授课,在学生素质、综合能力发展、学生技能、学习能力、主动性等方面都会得到提升。陆翔(2015)提出,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授课的过程中,老师根据课程内容,将部分课程分配给学生讲授,学生分成小组,小组共同完成案例搜集、内容讲解、PPT、讨论等环节,相对于其他参与式教学方式,学生参与授课的参与式教学要求学生亲自参与到教的环节当中来,这种参与式教学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慢慢向以学生为主进行转变,体现教育主体双方的公平性和民主性,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获取知识,这是教育的进步,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育人理念,培养更加符合现代企业需要主动性、创新型的人才。

三、学生参与授课的参与式教学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学生参与授课的参与式教学方式

学生参与授课的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授课的过程中,老师根据课程内容,将部分课程分配给学生讲授,学生分成小组,小组共同完成案例搜集、内容讲解、PPT、讨论等环节。

(二)学生参与授课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实施步骤

首先,选定学生授课内容。根据《管理学》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仔细研究,同时结合往届学生反馈的难点以及当前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找出适合学生授课的部分。如《管理学》中的决策方法等。然后把授课内容细分成一个个小知识点。其次,授课内容下达与小组协作准备。在第一次课上,学生成立7-10人的学习小组,以抓阄方式布置小组授课任务。确定授课内容后,给予学生时间自学有关内容,让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根据教师要求,自行收集素材,通过课本、文献资料等,写好教案,制作PPT课件,同时在规定时间把讲授的内容发给任课教师审核并提出修改建议。在这一过程中,任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如何把握授课重点,如何讲述课程难点,如何设计课堂讲授内容等。再次,学生课堂授课与教师补充点评。时间一般控制在两个学时内(如表1)。经过充分准备后,按计划由轮到的学习小组派出代表走上讲台展示授课内容。讲述完成后,其他学习小组进行提问,由讲述的学习小组进行回答,任课教师坐在学生中倾听。对于学生反应强烈的问题,教师在台下参与讨论,充当学生角色,交流意见和想法,起到抛砖引玉作用。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更好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然后由授课教师进行补充讲述并予以评价小结。

(三)学生参与授课的参与式教学方式效果调查

由于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我们在一个班139名学生中应用学生参与授课的参与式教学方式。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学生对于学生参与授课的参与式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满意度的测评主要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对学习兴趣的提高等方面进行。学生参与授课的参与式教学方式虽然在实践中尚有待于完善的细节,比如,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有些可能擅长口头表达,有些可能擅长文字表达,有些善于领导等,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发挥挖掘自身潜能等等值得我们不断探索。但这一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合作学习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我们认为这一方式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优化和推广。毕竟,在信息时代,快捷的网络与强大的容量使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也使相互平等、共同探讨的“教与学”具有了可能性。

作者:李超玲 陆琳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张云,聂瑾芳,李建平,等.基于学生参与授课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S2):109-110.

参与式教学范文篇4

一、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重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具有乏味、枯燥等特点,课堂学习氛围比较沉闷,无法对学生形成积极的感染作用,使学生逐渐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课堂的参与度比较低,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导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初中数学参与式教学,必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在讲“概率的简单应用”时,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的做法是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教学内容,然后进行例题分析,最后以练习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课堂教学缺乏活力.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参与式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特点,以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教师提出问题:我们都喜欢中奖,而中奖又不能以我们自己的意志所决定,大家都将获奖与否归结为运气,其实就是概率,那么如果买饮料可以中奖,如何提高中奖的几率?这个问题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且会思考的一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在思考之后,学生热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学生各抒己见,逐渐融入到课堂教学环境中,调动课堂学习氛围.这种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进行参与式教学,必须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参入学习活动,实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目标.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持续推进,对促进教育领域的发展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数学课堂参与式教学,应该融入素质教育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在讲“概率的简单应用”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然后以问题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扔硬币的时候,是不是想扔到哪一面,就可以扔到哪一面?为什么?学生根据常识对问题做出了准确的回答.在学生通过问题融入课堂教学氛围之后,教师引入本单元研究的重点“概率”,引导学生对概率的计算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再次提出问题:扔硬币,扔出正面的概率是多少?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硬币扔出正面的概率是50%,原因是由于硬币有正面和反面两面.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问题探索中提高学习能力,而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素质教育要求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进行参与式教学,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融入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

三、合理进行分工,提高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性

参与式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独立学院;参与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自觉性不强和学习兴趣缺乏等特点。如何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到专业知识传授、职业技能锻炼以及专业素养培养三位一体,是急需解决的难题。传统教学模式搞“一言堂”,教师是绝对权威,忽视学生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或者把学生看作被动接受的群体,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导致很多学生产生消极的厌学情绪[2]。一般而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条件,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国内普通高校积极探索讨论式、探究式、启发式、案例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某独立学院自2013年春季学期开展参与式教学方式的探索,探求参与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安排、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的新特点。

1参与式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模式旨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老师和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地交往和互动,达到认识共振、思维同步、情感共鸣,创造性地完成教育实践活动。目前,参与式的理念和方法在许多国家得到发展和应用,广泛应用于国际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4-5]。参与式教学模式是在参与式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其结构框架将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的关系,具有参与的情境性、参与的整体性和参与的群体性等特点[6-7]。参与式教学方法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教学法,以分小组活动为主,每小组以4~6人为宜,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譬如:以小组的方式开展协作学习,在有网络教学资源支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形式学习,甚至翻转课堂等。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要求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譬如: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积极开展课堂讨论、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分析等教学形式,这样既保留传统教学法的优势,又发挥参与式教学的特点,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的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加强[6]。

2教学实践

2.1教学安排

大学课程按其设置特点可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其中,大学英语、数学和体育等公共课程具有受众多、学生之间差异较大的特点;专业课具有受众相对少、学生差异相对小的特点。教学安排涉及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时间和地点等因素。此前,大学英语与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安排通常是按专业编制教学班,在同一个教学班里,可能存在数学或者英语的高考成绩相差较大。譬如:某年级同一个教学班中存在两个学生的英语成绩相差110分。这给大学英语或者高等数学课程有效教学带来困扰。大学英语和数学两门课程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统考科目。因此,自2014年,该学院就对大学英语和大学数学探索分级分层次的教学安排。通过分级,水平相近的学生编排到一个教学班,有效地缓解教学对象水平差异太大的困境。从授课教师的反馈来看,A班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难度和任务量上均比B班的要大。相对传统的教学安排而言,A班和B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强和参与度更高。第二学年开设大学体育选项课,此前,按性别、专业将学生合并后,让学生选择羽毛球、篮球等选项,每年都有大约50%的学生修读的选项课并非如其所愿。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推行网络选课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空闲时间、兴趣来选择选项课,但是,由于体育课教师资源受限,只有84%的学生满足了选课意愿,学生普遍反映期望能够继续推行选课制。专业课程分为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自2013年开始,该学院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积极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近3年来就专业课程应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而言,专业基础课依然应用传统讲授式授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更适合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专业方向课适合选用正规的参与式教学方法。

2.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构成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通常教学目标相对稳定。相对于传统讲授法而言,应用参与式教学方式时,教学重点、难点也会根据学生参与学习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变化,而且,参与式教学方式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时,教学步骤会有所不同。

2.3教学组织

教学过程是参与式教学方法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运用两种参与式教学方法时,均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讲解部分内容,组织学生就学习内容展开讨论,讨论可以以学生为主,教师参与旁听,而且教师主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和难以掌握的能力点。参与式教学方法与情景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其他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时,更加需要注重发挥学生的课程学习的主体参与性和学习的自主性,通过生生、师生互动等形式提升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2.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方式按功能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8]。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时,在课程开课之初,通过诊断性评价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态进行预测,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专业学习兴趣和准备状况等基本情况;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频繁开展形成性评价全面了解学生课程学习的状况,方便教师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和让学生改善学习;终结性评价方式包括项目作品、操作考试、口试、课程论文/报告、笔试、在线考试等单一或者混合考核方式,终结性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3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某独立学院应用参与式教学方式组织课程教学时,遇到如下困难。譬如:学生因为能力和素质出现分化,参与程度不高且差距大;教师对讨论控制失当,课堂教学经常回归传统式的讲授教学;教学评价仍然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忽略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学生难于完成综合性或者设计性实验。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真正把握参与式教学的内涵和技巧,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促进参与式教学方式的成功应用。具体措施如下。(1)注重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参与式教学在理念、方法、课堂设计和组织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拥有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首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课前精心设计,课中有效控制课堂,课后及时评价;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注意拓宽知识面。(2)关注面向全体学生。参与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度高,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有逃避的倾向。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参与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既不局限于课本知识又不脱离课本知识;强调认真地倾听与清晰地表述。为了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全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整体提升。(3)推行导师制和选课制。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自身成长目标制订个人修课计划,学生自由选课。此外,导师帮助学生改变不良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的自控力,以参与教学方法为主,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合作学习。(4)开放实验室。参与式教学方法要求学校的专业实验室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学生可自由地自主实验。学生在完成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时,能够及时得到教师指导。(5)教学评价应该侧重突出过程考核。教师课程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应综合应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此外,学生也是教学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结果及时向利益相关者反馈,激励师生有效教学和学习;鼓励学生不断反思并与群体交流,不断发现自身之外的知识来构建新的经验体系。

4结语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培养过程中实行参与式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有效教学。在应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时,需要对传统教学设计的教学安排、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调整,即各个环节均需要体现参与式教学的元素。此外,参与式教学方法需要与情景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深度融合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下一步,探索在整个学院推广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规律。

作者:余波 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教务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6号])[Z].2008-02-22.

[2]蒋爱军,韩卫东.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

[3]高广胜.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05,12(4):953-954.

[4]许建领.大学参与性教学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J].江苏高教,2006(1):96-98.

[5]许美德,李军.21世纪师范院校的教育理念[C]//教师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社会转型与教师教育变革论文集.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6]陈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J].逻辑学研究,2001(6):159-161.

参与式教学范文篇6

旅游经济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系统学习、掌握旅游经济学相关理论有利于塑造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旅游经济学是伴随着旅游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形成的,以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运用西方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等多学科知识与方法,专门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的特有现象及矛盾,解释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及其条件,指导旅游经济健康发展,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因此,与其他学科相比较,理论与实际结合是旅游经济学的重要学科特点。传统的旅游经济学教学以教师为主体,黑板、粉笔为道具,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方法陈旧和落后,难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整个教学过程强调知识传承与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的求异、求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思辨的冲动和想象的空间,他们基本不会对教学内容产生置疑,不会主动提出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出知识全面、思维灵活、创造力强的学生,因而,有必要对旅游经济学教学法进行改革,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二、参与式教学法及其运用优势

1.参与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倡导的一种进行教学、培训和研讨的方法。参与式教学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英国,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的需要可分为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所瞄准和指向的目标或诱激物是当事者本身无法控制而被外界环境所支配的。与此相反,内在性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当事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参与式教学法鼓励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且成为其中的积极分子。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因此,参与式教学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甚至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是一种师生共同推进教学的教学形式。在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中,参与式教学法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参与课堂教学,运用角色扮演、小组活动、游戏和模拟教学、案例分析、辩论、与他人在特定环境内练习生存技能、音频或视频活动等形式,让学习者发挥想象,自由思考,能够使学习者具有创造性地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并发展能力。

2.旅游经济学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的优势体现。旅游经济学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课时间早,学习内容具有延展性,是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今后专业学习形成创新思维基础的良好契机。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等学校的根本要求,是符合当代社会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趋势的。参与式教学法注重师生双方互动交流,突破了传统的教师单向性教育,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教师的指导地位得到促进。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自己获得知识的过程,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批判性能力。从以往的“管、灌、压”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转变,这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科学途径。旅游经济学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对于本课程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自身学科特点,也可以多种形式为载体丰富突出。传统的旅游经济学教学,对课程内容以讲解为主,容易造成对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忽视,很难甚至无法树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旅游经济学属于社会学科,其实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是较为紧密的,便于学生寻找案例资料。例如,在参与式教学法运用中教师策划完成课题之后,学生便可以充分地发挥自我能力去搜集资料、调查分析以及书面总结进而形成个人的观点。学生根据自我发现,理论联系实际,提出的观点会新颖、直接,即大大增强学生对于旅游经济活动领域中的现象、规律讨论,更好地启发他们的智慧。

三、旅游经济学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实践

1.关键环节。①教学设计。参与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但这并不意味教师无足轻重。教师的教学设计,课程策划,是顺利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的重要保障。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进行学情分析,考虑学生自身特点,使得学生的参与具有可行性,学生的独立思考具有可行性,学生的创造设计具有可行性。参与式教学中师生互动频率高,完善的课程教学设计是学生参与式学习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前提条件。这需要教师认真备课,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切入。②营造环境。参与式教学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采用对话、研讨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环境互动的学习机制。因此,平等的交流方式以及宽松、合作的环境氛围是参与式教学的催化剂。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应不失时机地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环境互动架设桥梁。③教学评价。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以闭卷考试为主要考核手段,严重束缚了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自身的能力培养。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课程学习的参与程度,案例学习、小组讨论、情景发言、专项调查、辩论比赛中都能直接反映出学生的求知精神和创新能力水平。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旅游经济学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应以过程考核为主,依据考勤、作业、提问、讨论、测试(或专项调查)等几部分按比重计入总成绩,以此调动、鼓励学生的学科参与;同时,也能够综合、客观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状况、能力和水平。

参与式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古代文学;参与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批判反思

参与式教学理念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学界对其适应性、教学理论基础、教学实施要领与策略、教学效果等问题已有深入研究。虽然相关研究涉及小学至大学的众多课程,但关于高师古代文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研究寥寥。早有学者指出,古代文学课程以其富于生命精神的特征,“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其生命热情与人生体验”[1]151,而高师以教师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开展参与式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有鉴于此,本文以小学教育专业为研究对象,对高师古代文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展开系统性探究。

一、实践性探索

参与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愿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师生信息交流对话与评价反馈机制,运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努力营造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设计富有趣味、意义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它以主体性为内核,以自觉性、选择性为特征[2]。多年来,笔者将参与式教学的理念应用于小学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了一套系统化的操作方案。(一)以专业教学训练为导引。高师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应突出师范专业的特色,在文学史教学的基础上,将文学史中的生命参与意识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构建形神兼备的全方位参与式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框架中,专业教学训练起着导引性作用。参与式教学主题的选择,“要遵循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与师范生成长的现实诉求:强化师范生教师基本素养,促进师范生的教师成长,引导师范生建构教师信念”[3]76。在小学,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语文、思想品德等常规课程和国学教育类校本课程中,也体现在国学经典诵读等实践活动中,更体现在传统文化传承的精神性浸润中。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引领学生在文学史的学习中有目的地加强对上述内容的关注,无疑会契合他们成长的现实诉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加强古代文学经典诵读训练、古诗词教学训练、古代叙事类作品复述等实践活动,则更有利于强化其教师技能与教学素养,构建教师信念。随着20世纪末儿童读经活动的展开和国学教育在各级学校的普及,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前阶段、中学阶段的国学教育教学活动建立了更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在高师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以相关专业教学训练为导引,既有利于参与式教学的展开,也有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和教学理念的构建。(二)以基本教学流程为依托。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应在注重其结构性、程序性的基础上,突出参与式教学的主体性、自觉性、选择性特点。在具体模式设计中,应以基本教学流程为依托,凸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高师古代文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包括:(1)热身的观摩研究。这一环节属于参与式教学的引导阶段,可通过展示小学语文教材中与古代文学相关的课文、国学教育校本教材、古诗词教学视频、国学经典诵读视频、国学知识竞赛试题等,引导学生将所学古代文学内容与小学教育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在明确学习内容文学史价值的基础上,突出其专业价值。(2)深入的学习探究。这一环节是参与式教学的核心,可根据古代文学教学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情境体验、案例分析、参与讲授等活动,探究所学内容的文学史价值及与小学教育教学的契合度。(3)灵活的实践深究。这一环节属于参与式教学的应用阶段,可通过古代文学作品鉴赏分析、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实践、国学经典诵读表演等活动,引导学生强化学习所得。(4)多元的考评细究。这一环节属于参与式教学的总结阶段,可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师生共评,对学生的口语、书面表达能力等进行多元化评价。以上教学流程同样适用于高师其他专业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同时,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调整教学环节,能够突出参与式教学的主体性特征即可。(三)以多种教学模式为主体。在基本的参与式教学流程基础上,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形成参与式教学的主体架构。以小教专业为例,从小学教育的教学出发,可将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古诗词、说理文(如政论文、哲理文等)、叙事文(如小说、神话、寓言、史传等)三大类型。这一划分虽不契合于严谨的文体学归类,却与小学语文、国学教育密切相关,有利于小教生未来的职业融入。在此基础上,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类型选用教学模式,列举如下:在古诗词教学中,可选用“问题解决模式”。如南宋“永嘉四灵”之赵师秀、翁卷,他们的诗作《约客》《乡村四月》等以浅显生动、文笔优美而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甚至成为精读课文,但他们在文学史中虽占有一定地位却并非大家。在教学中涉及这类诗人的作品及其文学现象时,即可采用问题解决模式。问题解决模式主要通过问题的设置与解决,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着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在具体操作中,可通过提出与小学语文教学、高师文学史学习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交流讨论,并在成果展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点评或师生点评加以总结。在上述系列环节中,问题设计是起点,也是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关键。以赵师秀的《约客》、翁卷的《乡村四月》为例,教师可设计“这两首主题完全不同的诗在艺术风貌上有何共性”“在文学史上,这两首诗的艺术风貌对宋代江西诗派的创作能形成怎样的冲击”“这两首诗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等问题,层层深入地揭示永嘉四灵与江西诗派在艺术特色方面的异同,无疑能保障后续教学环节展开的有效性,也能对小学语文相关内容的教学起到由表探源的促进作用。在说理文教学中,可运用“情境体验模式”和“经典诵读模式”。“情境体验模式”的设计源于江苏省小学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理念,该理念以情理融合、思美一体、求真创新的特色,被誉为“蕴含东方智慧”、显示“中国品格”、形成“中国气派”的当代著名教育理念[4]11。在高师古代文学教学中,同样可以采用情境教学以实现与初等教育的有效衔接。同时,“情境体验模式”还在情境教育理念基础上增强了“体验”性,这有利于提高教学过程中主体的参与性,弱化因说理文的文言特征带给学生的疏离感。在具体操作上,可通过创设情境、体验情境、总结转化的教学结构,使学生有效地认知并获得情感体验,提高文本理解能力和引导小学生走进文本的能力。“经典诵读模式”的设计源于20世纪90年代广泛兴起的儿童读经活动。据统计,至2001年8月,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武汉、深圳等地至少有120多万儿童先后投身于读经活动,武汉、南京等地甚至一度出现青少年读经热[5]。随着儿童读经活动的迅猛展开,部分中小学开始选取一些传统蒙学教材、儒道经典、古诗词等在课堂上诵读。为呼应小学的国学教育实践,高师的古代文学课堂应重视诵读教学,并可在较难的说理文教学中将诵读教学与情境教学相结合,通过创设诵读情境、体验诵读情境、升华诵读情境的教学,使学生加深诵读体悟,增强诵读技能。在叙事文教学中,可运用“讲述–探究模式”。在古代文学课程中,神话、寓言、小说、戏曲剧本、史传等作品均具有鲜明的故事性特征,适宜采用“讲述–探究”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操作中,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篇目,通过学生讲述作品、师生分析探究、师生交流反思、学生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文本体悟力与专业技能水平。“讲述”既是“探究”的基石,又是锻炼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讲述”环节可设计为教学实践的形式,让学生在讲述的同时扮演教师角色进行片段教学。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并非僵化不变,可以根据教学目的灵活调整。如“经典诵读模式”,它不仅适用于说理文教学,也可应用于古诗词教学与叙事文教学;该模式与“讲述–探究模式”结合可生成“讲述–诵读–探究模式”,与“小讲座模式”结合可生成“诵读–讲座模式”,等等。总之,参与式教学的模式多种多样,在应用上也可灵活变通,究竟采用哪一种教学模式,关键在于它是否能够在教学情境中体现参与式教学的主体性精神。

二、批判性反思

参与式教学范文篇8

一CMPCL教学法的特点

(一)教材的准备方式

教授式教学法与CMPCL教学法都需要教师相当熟悉所传授的知识,传统教学法的课程准备的重点在老师要说什么,以什么方式说;CMPCL教学法的准备重点则是更进一步,教师要问什么?什么时候问?问谁?以什么方式问?(Thetrueartofcasemethodistoasktheringtquestionattheringttimetotheringtstudentintheringtway)这样就提供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可能性,即让学生以自己的观点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或回应其他同学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这也创造了老师向学生学习以及学生之间彼此学习的机会。

(二)知识交流的方向

CMPCL教学法,其知识交流的方向不再是老师对学生单向地输出,二是老师与学生双向互动,更是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所以在传统教学法里,老师学习学习如何把课教得越来越精彩,越来越有趣,像一位专业的演员,要求自己的表演更上一层楼;而在CMPCL教学法中,老师积累的是一种对教学动态的敏感度,是一种问好问题的能力,是一种引导讨论的能力,更像一位导演,通过引导,让参与演出的每一位学生都作出最棒的演出,来展示自己的实力。

(三)教学重点

传统讲授式教学法比较注重专业知识的记忆、理解与练习,老师经常会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或者请学生到黑板上来做解题的练习等,基本上是假设学生像一张白纸,老师的责任在于确定要教的专业知识已经印在学生的脑子里,而CMPCL教学法则要求引发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以原有知识来理解新知识的动机,促使学习的发生。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传统教学法中,教师关心的是一个班级的整体表现,如全班有多少同学考了100分,又有多少同学的学生成绩有待提高等,而且大多数只在期中和期末考试后才能了解同学的学习成绩;而CMPCL教学法则是在每一次上课的互动过程中,就有机会了解各位学生的学习状况,若有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欠佳,老师便有机会及时注意,并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上的困难。传统教学法注重个人成绩的评价,而CMPCL教学法则比较重视团队的成绩。一个班的学生被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在上课前,小组成员必须聚在一起讨论案例的相关问题,交换意见。有别于传统的分组讨论,CMPCL教学法分组讨论的目的不在凝聚小组成员的共识,或者完成一份课程要求的报告,二是要让每个成员学习如何清楚地陈述自己的主张,并了解其他成员的见解,从中比较并体会自己与他人意见的差异是源自前提假设的不同,或是引用资料的不同或是推理过程的不同,这种基于案例事实的共同了解,小组成员却得出不同看法的体验,让同学有机会不断重复与他人的比较,来了解自己的思考模式与沟通技巧。

二CMPCL教学法的学习环境

不论是传统讲授法还是CMPCL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两者都像艺术创作,为追求完美的演出,都需要充分的准备和排练,但前者像个人演唱会,老师是演出者学生是观众;后者则像是一曲戏,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一曲戏的精彩程度,不仅取决于老师的功力,也取决于学生的投入,还取决于舞台的背景和设备。以下试图以哈佛商学院的作法为例,分别从老师、制度和实体环境等方面说明如何建立适合于CMPCL教学法的学习环境。

(一)老师

CMPCL教学法对老师而言是个极大的挑战,不只需要精通所授课程的专业领域,更需要以问题来刺激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通过互相辩论,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思考的盲点,找到改善自我的可能性。虽然学生不再是被动地等待老师转移知识,而必须主动参与构建自己的学习,从预习教材、小组讨论、上课参与、再到自己反思,体会自己的不足而继续努力,但学生不一定清楚自己要学什么,学了什么,而相当程度上依靠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诱发对学习的投入和兴趣。

(二)班级评分

监管学费高昂,学生素质优异,哈佛商学院为确保学生的学习投入,规定只要是超过20人的班级,学生的评分配比只允许20%至25%的同学获得A,而且至少有10%的学生成绩是C。事实上,无法从哈佛毕业的学生很少,大约只有1%,因为当学生真的念不下去时,老师会建议学生等成熟一些再来念,而且一学期要3门课都得C才会被退学,重要的是,学生每堂课的表现,老师都会注意并做特别的提醒,所以在1年6万美元的学费下,学生不认真学习而无法毕业的可能性不高,至于会不会有学生抗议拿到C呢?当然会,不过学生来哈佛之前,就已经知道这是学校的政策,课堂参与是评价的重点,如果不认同这一点,就不会来哈佛,而选择哈佛者,大概对这样的评分方式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强制评分配比的规定难道不会伤害团队学习,不会妨碍学生对知识的自由探索吗?这在哈佛商学院也是充满争议的课题,但其依然采取了强制评分配比的措施,因为一方面现实的商业世界确实如此,即未来的经理人应该要能面对即使全力以赴地经营企业,也无法完全避免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失败,怎么能凸显成功的价值,利用恐惧失败的驱动力,有时可以有效激励学生。

(三)教室设计

在哈佛商学院教室的设计中,内含了很多诀窍(know-how),一切都是从如何确保课程流畅进行的角度来思考。老师可以直接在讲台上控制灯光,有投影仪,并能极为方便的在合办与投影屏幕中切换,此外,教室至少有3面黑板,且可以上下移动,既方便老师书写,也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让老师和记录学生的发言内容。此外,教室有专业的影藏式收音和扩音设备,即使是在容纳百余人的宽敞教室里,老师和学生都无需麦克风,其发言内容都可以被清楚地听到。与此相比国内一般的教师,往往设备不足或不能整合,操作不方便或容易出故障。专业且便于交流的教师环境,实在是重要又必要的配套设施。

(四)校园环境

哈佛商学院有70%的学生住在学校宿舍。每位一个单位空间(block),都配有舒适的讨论空间,并配置方便记录讨论内容的白板、黑板、海报纸和各种文具,大概就是这样的空间配置,让学生们很容易感受到同学压力而积极进取。这样的讨论空间,除了宿舍之外,包括室外的走廊、图书馆、餐厅到处都有,其空间的设计,就是让人很自然停下脚步,坐下来互相聊一聊,引发讨论。

三CMPCL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笔者多次使用CMPCL教学法做实验,本文将其中的一些体会和经验作分析。归纳了以下几种策略:核心理念:教学本身既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策略;具体行动:教师可运用具体的课前、课中和课后设计;行动反思:还有没有可以在课堂上使用的其他教学方法;效果检验:教学方法怎样与教学标准相协调一致。

(一)核心理念:教学本身既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策略

教学本身是需要设计的,经过深入细致的(而不是表面处理的)信息加工,能够强化记忆,促进理解,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教学设计的实施者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促进对信息的深加工。其中,深入细致的信息加工,以及实施有效地教学策略,这两者都需要时间来完成。

(二)具体行动:教师可运用具体的课前、课中和课后

设计整体而言,对于CMPCL,教师可以运用具体、有效的教学策略,包括有:基于研究的策略;互动式直接教学法;有效问题;通过研究问题来学习;案例研究;专题项目学习;使用图片和图表。限于本文篇幅,略述如下。

1.基于研究的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有几项研究表明,以下教学测验对学生成绩产生的影响最大:找出差异和相似,认可学生的努力;作业和练习;非语言类展示;合作学习;确立目标和提供回馈;做出假设并对假设进行检验;应用以前所学知识。这些研究与经常提到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尝试综合交叉运用,如:配合先前所学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合作学习等策略,彼此相互融合。

2.互动式直接教学法对于CMPCL,教师必须善于运用传统的技巧,直接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受教师控制的传统教学模式。从整体来看,他有浓厚的传统色彩,按部就班地讲授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这一模式运用了6种具体策略:复习前面所学内容;说明学习目标;呈现新内容;教师指导下的练习和具体反馈;布置独立练习并提供修正反馈;周期性的复习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修正反馈。虽然,直接教学法长期以来面临许多批评,但是运用得当的话,它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运用简单的合作学习技巧达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3.有效问题就理想目标而言,CMPCL强调,教师预先提出深层次思考的问题能激发对话、讨论、思考和探究。教学实践中,深层次问题确实能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鼓励他们给出自己的答案,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独立思考。在功能上,这种探究的形式能有力地促进师生双方对信息的深度理解。所谓有效问题是指这两类问题:聚焦性问题,常常只要给学生一个核心答案、或一系列简短的回答;发散性问题,要求学生给出更为概括演绎的,或更自由的回答,而问题可能有一个或几个合适的答案。

4.以问题促进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使学生有机会,进行批判性思考,解决复杂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学到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而不是领导)下共同学习,解决复杂的问题,在寻求简化的过程中,他们需要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这一过程让学生在面临各种情况和问题的逐项厘清中,学到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实践中,基于问题的学习可以运用以下具体策略:合作学习;图片和图表;绘图将概念形象化;整合信息并对其进行精加工。这些策略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进入到真实可信的问题情境中去研究。

5.案例研究法在设计思想上,CMPCL强调,案例研究法运用案例(对特定任务或情境的深入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生就老师所给的信息进行探讨,得出结论并论证自己的观点,在预先制定的步骤中,教师研究学生仔细观察数据,解决问题,做出推论,并基于个人的经验和经历,做出结论展开讨论。

6.专题项目学习以学生为案例学习的主体,CMPCL强调,以专题项目(projects)为中心的各种活动,经过设计安排和合理配套,能使学生在一个大理念的引导下,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为追其效果,这些专题项目使学生在目的明确的活动中,运用多种技巧、知识和智能完成任务,专题项目往往是多角化的,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真实情境中。

7.使用图片和图表在技巧上,图片和图表是使学生掌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有力工具。就功能而言,结构图鼓励学习者乘机将所学内容形象地表现出来,并在事实、观念和概念之间建立连带关系。对此,CMPCL强调,通过建立图表视角的“组织图”学生以最适合自己学习风格的形式,将内容和信息组织起来。具体的“组织图”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模式,建立联系,并获得相关内容的整体概念,因而他们学到的不再是零星的信息。

(三)行动反思:还有没有可以在课堂上使用的其他教学方法

在历史上,苏格拉底对话式的研讨,也可以有效代替传统讨论,就所读文章展开讨论。这一方法的成败取决于“教师能否巧妙提问”和“学生能否理解所读材料对他们的意义”另外,模拟法,如:法庭上的辩论、著名戏剧的模拟演出,也是激发学生动机的有力学习工具。再如:访谈、咨询的演练,这些都能使学生面对、参与到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中去。在构思上,CMPCL强调,在共同研讨中,学生通过类推,想象和象征把自己的经验同所学内容联系起来。

(四)效果检验:教学方法怎样与教学标准协调一致

参与式教学范文篇9

一、参与式教学法简述

理想化的参与式教学法应该达到这样一种状态:首先是一种全员参与,班级的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尤其是对一些“不参加讨论的学生”,其次是一种主动参与,在教学之初,如果学生还不能主动参与的话,至多在三节课之后就应当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的兴趣和习惯。再次是一种深度参与,这种参与不是通常的师生之间的问答式参与,也不是学生之间看似热烈实则肤浅的嬉笑怒骂,而是围绕争议性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式的、有启发性的、能够挑战学生知识并促使学生有所思索的参与式活动,通过参与式学习学生可以体验到智慧提升的快感。最后是一种反馈式参与,在参与式教学活动当中,教师既要充当参与气氛的营造者,又要充当参与程序的组织者,还是争议性主题的设计者,但是最关键的是,教师要作为一个积极反馈者。在学生参与的同时,教师应作为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对参与者的行为特征、知识背景、性格差异等进行总结。待参与活动结束,教师应对参与者的参与活动作出准确的、正面的、积极的、鼓励性的但是同时不失客观的评价。通过这个反馈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其参与的外在评价,意识到其参与活动尚存的提升空间,激发其参与的信心和兴趣。在流程设计上,参与式教学包括以下四个程序:评估学生、营造气氛并设计程序、选择争议性主题、及时反馈。

二、学生个体知识水平、性格差异评估

学生参与是参与式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设法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是目前大学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尤其是一些课程内容不引人兴趣的学科,学生往往采取一种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只求考试及格。经济法学目前就在一定程度上具备这样的特征。要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上认真探讨。笔者通过一个学年的实践发现,必须要对学生个体的先有学习经验、知识水平和性格特征进行把握,在此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营造参与气氛,设计参与程序,选择争议性主题,并在反馈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才能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在了解学生知识水平方面,可以通过查阅学生以往考试成绩的方式大体获得一个学生知识水平的初步判断,但是这个判断未必是准确的,因为总有一些学生从来不把重心放在应付考试上,而是放在阅读书籍、提高操作水平上,因此考试成绩不是太好;也会有一些学生把精力和重心都放在应付考试上而获得较好的成绩,也就是说考试成绩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能够反映其真实水平的,但是有一些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不能反映其水平的。所以,除查阅成绩之外,在第一次上课时,可以进行某种形式的专业知识水平测验,对学生水平进行一次简单评估,重点关注成绩和测验不一致的学生。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由于学校图书馆经济法学方面的藏书较少,学生受制于经济水平自己买书的也不多,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只是反复阅读教材,由此导致学术视野较为狭窄,在对知识的掌握上,由于缺乏不同学说的对比竞争,也只是围绕教材人云亦云,在这种状况下,如果在一开始就选择前沿性的、有重大难度的议题,必然会削弱学生的参与信心,因此应由易到难,逐步推进。对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评估的意义在于确定问题学生,这些学生身上所具备的一些所谓问题,有些甚至是很可爱的问题,在实践当中往往影响参与式教学的效果,因此,必须予以重点关注,努力引导、纠正或消除其不利影响。评估的办法是在预备参与式教学活动中的细致观察,通过参与当中的行为特征对学生的个性进行评估。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生的主要来源是农村,学生(尤其是新生)往往具有纯朴、勤奋、敏于行而讷于言等特点,又因经济法学的内容距离其生活经验较远,缺乏感性体验,尤其需要教师在营造气氛、设计程序、选择主题、信息反馈方面有针对性的安排。通过这两项评估,教师可以大体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性格差异,然后据此安排以下流程。

三、营造气氛和设计程序

要想使参与式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必须根据对学生的评估,营造一种适宜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所有学生可以自如地、愉快地参与讨论。但是这样一种气氛的营造实属不易,在社会分化加剧、价值日益多元的今天,同龄的学生之间在生活习惯、价值观念方面也会产生极大的、不可调和的反差,因此,必须向学生传输包容、开放的心态,使学生具备“君子和而不同”的气量,进而营造一种尊重所有学生的参与气氛。要使来自不同群体的学生都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我们仅保持中立的态度是不够的。许多情况下学生感到被疏远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压根就没引起别人的注意。为了避免学生把课堂上种种不带个人感情色彩、讲求实用的行为理解为对个人的排斥,我们可以有意对学生直呼其名,注意使用正式的问候语或在离开教室之前和学生“闲聊”一番,或者允许适当地在学术范围内谈一些人事要闻。当然,在营造气氛方面,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参与程序的设计关系到参与式教学的成败,因为一旦出现程序混乱,必然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或失控,更严重者,甚至出现争执不下、大打出手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之后,教师的强制性介入将会消除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和谐气氛,甚至会压抑学生参与的意图。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必须对参与程序进行周密设计,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作出相应预案,保证一旦进入参与式讨论之后程序运转良好。但是这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序安排,有赖于教师根据每一个争议性主题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安排。

四、选择争议性主题

争议性主题应围绕重要知识点展开,而且涉及的知识面越广越好,对知识水平的要求弹性越大越好,这样既可以保证把本学科重要的知识通过若干个争议性主题予以全景展现,也可以使全体同学,不论水平高低都有参与的余地,都能从参与中有所收获,这种收获既包括新知识的收获,也包括阅读能力、沟通能力、表述能力、参与能力、交际能力的收获。相反,一旦选择的争议性主题不恰当,比如,需要较高的或较全面的专业水平,或者会引起某些群体的不快,导致消除其参与的主动性,这个主题的选择就是失败的。之所以要选择“争议性”主题,在于一方面通过争议可以发掘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辨别学术观点优劣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论辩能力,训练学生通过商谈达成共识的司法实务能力。以经济法学为例,在采用参与式教学之前,笔者对经济法学总论的教学反馈往往是:经济法总论内容没意义、说服力不强、与经济法学分论脱节、不好理解、实践意义不大等,通过一学年来的参与式教学,学生对经济法学总论的教学效果的反馈明显好于以往。笔者以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争议性主题把经济法学总论的内容全部引出,这个主题是:为什么把经济法学作为一个法学二级学科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这种显而易见甚至我们忽略的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存在的就有一定合理性,其理由是什么?是因为其学科属性吗?是因为其历史吗?是因为有国外经验吗?哪种理由更充分,更有说服力?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对经济法学总论的内容有一个总揽的掌握,再讲解具体内容时,学生接受起来非常容易。

五、及时反馈

参与式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参与型教学任务;设置措施

在整个教育行业都在经历新时期的改革,很多能提升学习效果的新教法被推广,传统的教学则被淘汰,教师应该怎么样开展教学,设置哪些教学任务,如何把学生把握到自己的讲课中,如何让学生学习之后会做题,能拿多少分等等引发了教师们广泛的思考。新课改时期的小学语文课堂需要更多的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从人本角度出发,打造人与人平等学习、人与人互相帮助学习、进而学会独立学习的教学。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往往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现象使得新课改不能像预想的一样无差别的进行大胆的课堂革新,参与式教学任务的设置也不能完全得到实现,接下来本文将从参与型教学任务设置相关问题做简要分析。

1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任务设置的好处

参与型教学法起源早期在教育学员体能、生存方面的培训训练用得非常多,用于教学的时间最早是在国外,我国的使用研究和实践则不是很长,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通过学习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手脑等感知知识学习中的困惑,提出个人的疑点疑惑,在解决这种些困难疑惑中发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自我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设置教学任务可以使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加优化学生与同学、教师之间的关系。因为参与型语文课堂将从传统的独立教和接受式的学变成平等的互相促进的状态,在学习中学生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时大胆地提出个人不懂的疑点疑惑,在寻求同学和教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此过程中学生之间是不断进行交流的,其表达的能力将得到很好的锻炼,在结合他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包含的是知识点的内化认知,巩固知识的能力的提高。若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向老师提出和所学知识相抵触问题,这说明学生的思想已经开始转变为由传统的教师经验或书本知识转向个体可以发现问题,说明设置教学任务可以使得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升。另外,学生能根据教师设置的教学任务进行学习,也能明确告诉教师自己想要怎么样学习。这种相互的表达自己的意愿代表着平等关系的确立,说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权威型关系在参与式课堂中逐渐消失。另外教师在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的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给优等的学生提出难度较大的学习目标,可以让学习很差的学生完成记录发言的准备稿,这样差别的进行任务划分就更好的实现了新课改重人文的要求。

2从学生参与的案例分析当前教学任务设置的不足与出路

在进行参与型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能为学生的自由学习和能力发展等指明方向,也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措施,因而在参与式课堂中教师设置的教学任务好坏,决定了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但由于学生和教师都不是精密的仪器,所以难免会因为各种因素出现不足,为此在未来的小学语文参与式课堂中设置教学任务时需要尤其注意,力求避免失误,做到高效教学。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是大班教学,部分学生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参与型课堂中没能把握住每个学生全部认真的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没能让学生在较为随意的课堂上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以及行为,再加上小学生好动、好玩等心理特点,参与式教学任务的设置则变得越加困难。因此在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任务设置方面需要优先考虑学生们的情况,不能在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只知道打闹玩耍的时候进行参与任务的划分。也不能在学生学习兴趣失去后再划分参与式学习任务。而是应该在教学前通过有意识的培训活动,让学生树立课堂纪律,让学生站有站像,坐有坐样,不能胡乱打闹。其次,确立课代表-小组长-组员相互监督机制,帮助教师掌控课堂。教师在设置教学任务时要确保有监督落实机制,防止学生偷懒或者不完成。此时应该积极发挥班干部和课代表等管理人员的作用,落实监督责任,从而使得教学任务得以被迅速落实。由于学生在表达和观察能力方面的参差不齐加上思维定势,导致整个参与式教学任务无法全面高效的被处理。教师教学中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问题探究时,学生是参与了,但却没能解决教学任务,说明教学任务过难,需要在设置前做好难易度调整,确保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通过观察得到新的知识。总之,小学语文参与式课堂设置教学任务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学和教师教,减少了师生的担子,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情感在交流融合中趋于和谐,教学工作也获得了很多成就。但也需要针对课堂中的不足进行灵活的改进措施。

作者:李桂香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二道沟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