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教学法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10 19:34:27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篇1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中职学校入学人数逐年递增。这些学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一般,读高中后升入大学的可能性很小,便选择读职业学校。这部分学生比例最大;第二部分,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好,但家庭困难。希望掌握一门技术,能早日就业以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这部分学生有一定比例;第三部分,初中阶段学习成绩、道德表现均不好,家长考虑到子女年龄较小,只能送到学校希望有所改变,这部分学生比例较小。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仍然按照同一标准、同一模式组织教学,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长此以往,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不但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继续升学深造和毕业后就业的竞争能力。因此,采用分层次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二、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方法

(一)分层次教学法实施的前提

分层次教学法实施的前提,是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所谓的“分层”并不是简单的按照学习成绩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结合不同的学科特点,按照学生的自身条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在授课中结合教学要求对不同的组别设置各具特色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工科学生的必修课,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并具有一定的动手分析能力。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在第一次课,精心准备几种常见电路的教学模型,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讲一讲对这些模型的看法;然后讲授课程中的五个基本概念;在此之后利用习题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这一课时,对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掌握,然后将学生分为:A组,理论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较强的学生;B组,理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C组,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D组,排斥学习的学生。

(二)分层次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为了确保分层次教学后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前面合理分层的基础上,应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根据教材的要求来分解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起点,制定出每组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

1、课前预习。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需将课前预习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每一次下课前五分钟进行布置。例如:在讲解“R-L-C的串联电路”的前一次课,将预习内容分成四层。第一层,纯R电路、纯L电路、纯C电路三种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中,i与u的波形图的确定;第二层,三种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中,i与u的相位图的确定;第三层,三种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中,i与u的相量图的绘制;第四层,综合进行比较,得出结论:(1)纯R电路中,i和u是同相的;(2)纯L电路中,i比u落后90°;(3)纯C电路中,i比u超前90°。这样,学生能够象爬楼梯一样,一层层准备,按照自己的实际能力努力向上走。

2、课堂教学。在9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走小步的方法,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在难度提高的知识点处以不同标记作为引导,提出不同层次学生需掌握的重点;并利用课堂上最后的几分钟时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辅导重点在于A、D两组学生。对A组学生提出实践性、综合性问题,引导他们课下进行思考,使他们能够触类旁通,为将来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对D组学生进行督促,通过检查笔记,重点提问,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例如:在讲解“R-L-C”时,将课程内容分为五层来讲解:(一)是R-L-C的串联电路的基本概念,从介绍R-L的串联电路和R-C的串联电路,逐渐过渡到R-L-C的串联电路,明确各电路的组成。(二)是端u和i的相位关系,采用对相量图的分析,由浅入深地对电路呈电感性、电容性及电阻性三种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在相量图分析上有一定难度,在授课中就要重点掌握B、C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C组学生,要鼓励他们克服畏难情绪,以相量为突破口使他们冲破难关。(三)是端u和i的大小关系,借助于数学知识,以勾股定理为工具,最终推出R-L-C的串联电路欧姆定律表达式,进一步引出电压三角形和阻抗三角形,指出二者的相似关系。(四)是R-L-C的串联电路的实际应用,通过讲解例题引出电抗器和移相电路,可借助于多媒体展示这两种电路中u与i的相位关系。这一层内容只要求A组学生掌握,对其他组学生加以鼓励,只要做对一点都要给予表扬,激发其学习兴趣。(五)是设置悬念,在R-L-C的串联电路中,当电路端u和i同相时,电路呈电阻性,电路的这种状态叫做串联谐振。那么,串联谐振电路的定义、特点及应用有哪些呢?告诉学生这是我们下次课即将介绍的内容。由此不仅给学生留下悬念,而且为学生预习提供提纲。

3、练习及习题。为了巩固分层次教学的效果,合理编排习题的难度是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应将习题设计成巩固基础知识的基本题,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运用的中等题,训练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的提高题三种类型。要求A组学生会做全部习题,B、C组学生会做前两类习题,D组学生完成基本题,并鼓励B、C、D组学生选做较高类型习题,在作业中加以针对性辅导,以促进学生向高层次递进发展。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篇2

关键词:多层次教学法;现当代文学;教学互动模式

中国现当代文学本应是一门富有学术活力的课程,但实际教学中一直延续单一授课模式,教师多按传统教学方式授课,很难兼顾学生因个体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以致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而,将多层次教学法理念引入现当代文学课堂已成为一种趋势。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多层次教学法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来诠释就是因材施教,具体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员]。多层次教学法既可有效解决多样化需求与单一培养模式间的矛盾,也可使学生更快更早地发现自己的兴趣,确定发展方向。

一、多层次教学法在分层定位中的运用

分层定位是多层次教学法关键的第一步,科学分层能为逐渐展开的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实践证明,开学一月后分层较为科学有效。这段时间里,学生对此课程有了一定了解和把握,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有明确就业方向的学生,更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喜欢文学创作的学生,希望提高写作技巧及鉴赏能力;走考研深造之路的学生,更愿意提高思辨能力。学生明确自我方向的同时,教师也对学生的能力兴趣有了全面了解,能更精准地指导后续工作。随后,学生填写自我能力测试表,上报兴趣专长,由教师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最终根据专业性质及分层条件将学生分为三组:(一)教学能力培养组;(二)创意写作组;(三)学术交流组。每组还可细分为二到三个小组,便于组内竞争。学习期间,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申请调换到更适合的小组。

二、多层次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多层次教学法的分层定位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有层次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基于课堂教学严谨复杂的特点,有必要将多层次教学法分化成具体步骤,融入到各个环节中。(一)多层次教学法在教学目标上的体现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教学目标一经确立,就成为课堂教学工作的指南,不仅可以为教师指明授课方向,也能为学生指明发展方向,预定发展结果[圆]。以往的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目标模糊单一,而多层次教学法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定位后,有着更清晰的教学目标。它要求教师在备课中顾及三个层次的教学需求,根据教学内容分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能力培养组侧重知识性目标,创意写作组侧重文学鉴赏性目标,学术交流组侧重学术性目标。如讲解圆园世纪缘园原苑园年代中期的文学,教师在讲授茹志鹃小说一节时,针对不同层次区分出知识性目标(茹志鹃小说创作风格的发展)、文学性目标(《百合花》中细节描写对塑造英雄人物的作用)、学术性目标(《百合花》与十七年文学的关系)。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工作的航标,多层次教学法设定的教学目标既可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和单一性,又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二)多层次教学法在教学互动中的体现除了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多层次教学法也体现于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环节。以往的课堂互动环节基本局限于两种模式:全体学生参与的交流讨论课或某一学生主讲的课堂示范课。这类互动中,学生缺乏主动性,参与率低,很难得到满意的课堂效果。而多层次教学法的互动环节按照不同层次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到感兴趣的领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多层次教学法的互动环节以互动课的形式集中体现,教师以四个教学周为一个教学段,前三周教师授课,第四周为教学互动课。互动课三组学生分别展示,每组三十分钟,二十分钟学生展示,教师点评控制在十分钟。基于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考虑,教学互动课应先由教学能力培养组来展示。为促进该组学生对前沿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需改变以往要求学生现场讲课的方式,转而要求学生参考教师提供的示范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由小组集体制作而成的“微课”视频。制作微课时,学生集体决定备课内容、讲课方式、板书设计,完成录制[猿]。教学能力培养组进行了基础知识讲解后,再由创意写作组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剖析与鉴赏,并展示本组优秀的原创作品。最后由学术交流组将授课内容上升到理论研究高度,使用孕孕栽讲解相关内容的最新研究动态。以“第四章第三节张爱玲:传奇与人性的双向追寻”为例,互动课首先播放教学能力培养组制作的微课,微课清晰讲授了三个教学内容:世俗与传奇之间的海上花———张爱玲生平简介;红尘男女与苍凉人生———张爱玲作品介绍;废墟之上孤魂游荡———张爱玲小说艺术特色。展示完毕后,教师补充完善知识点、点评启发教学思路、纠正教态、发音等问题。创意写作组选择文本细读的方式细致分析张爱玲写作技巧的精妙之处,尤其留心到张爱玲用词的韵味。如《倾城之恋》中,当范柳原与印度女人厮混时,身边朋友问白流苏怎么回事,张爱玲写到:“这时候白流苏只得伤了风”。创意写作组认为这五字简简单单,说的是顺理成章简约自然,却一针见血地点到了白流苏的窘境和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制约。白流苏作为旧式大家族婚姻失败的产物,饱受白眼嘲讽,于是拿自己做赌注去博范柳原的婚姻。但在男权社会作为一个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女性,她一直都处于劣势,她所有的心机计谋其实都是无用的,因为主导权一直在范柳原手里。通过此类讲解,其他组的学生也体会到了张爱玲文字的狠辣与世事的苍凉。创意写作组一方面引导其他组学生感受作品的精妙之处,另一方面还展示了自己的原创作品。如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以第三人称展开,有学生就以范柳原的视角,用第一人称重新叙述,写出仿作《一瓣真心》,同样的事件、场合,因叙述视角的重构,勾勒出截然不同的故事框架,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奇感受。也有学生通过自由发挥进行故事改编,将时代背景调换到现代,写出以城中村改造为主题的《新倾城之恋》等。从教学实践看,学生以原作为借鉴对象的创作对学生帮助较大,既能够加深学生对原作的理解,也能从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克服眼高手低的缺点。两部分展示完毕,教师着重对该组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学术交流组通过中国知网和图书馆梳理了有关张爱玲的研究论文,总结出张爱玲研究的四个方向:从政治性的角度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如夏志清在研究小说《秧歌》时指出张爱玲在小说意象和情节设置上潜藏着她的反共意识。从现代性的角度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如孟悦的《中国文学“现代性”与张爱玲》。从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如张竹赢的《论张爱玲小说的变态心理描写及文学意义》指出“变态心理”在张爱玲小说中的体现,并分析其原因。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如孟悦、戴锦华合著的《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一书就强调了张爱玲作品中“父亲”的缺失和对男权社会的仇视。其后,该组又从翻译理论、电影研究理论、视觉艺术理论等角度展示了张爱玲研究的新动向。教师主要解释论文中的专业术语并针对某一观点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学术思维和专业敏感度普遍得到了提升。多层次教学法的教学互动环节是促使学生自由思考,延伸思维宽广度的重要途经,有利于达到“因材施教”的教育要求,也利于学生全面提升“一专俱全”的综合素质。(三)多层次教学法在教学考核中的体现教学考核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通过教学考核,才能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相比之前目标单一的传统考核方式,新的考核方式具有明显的对应性、丰富性、有效性。考核时,教师不应只设置一道无法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考题,而应设置三道选作题,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能力任选一题作答。如以阿城的小说《棋王》为考核内容时可设置三道选作题:员援阿城的写作特色是什么?圆援请写出作者在塑造知青“棋呆子”王一生时运用了哪些叙事技巧?猿援《棋王》不动声色的叙事态度暗含了哪些道家哲学思想?通过类似的教学考核,学生既满足了学习兴趣,能力又得到了多样化发展。

三、多层次教学法在课后辅导中的应用

从本质上说,多层次教学法在课后辅导中的运用,与其在教学考核中的运用有相似之处。两者均是在严格完成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立足于不同的学习层次,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能力[源]。教师可安排每半个月进行一次课后辅导,时间放在周一周三和周五,分别是周一教学能力培养组,周三创意写作组,周五学术交流组,以便于各组学生交叉旁听,全面发展。这种具有完整性、纯粹性、层次性的辅导安排,能达到检验学生学习和促进其发展的目的。针对教学能力培养组的特点,教师可实行学生短时间讲课的方式,保证每月每人均有一次讲课机会。学生讲课结束后,教师针对讲课内容做补充说明并拓展相关文学史知识,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建立网状体系。针对学术交流组,教师应以“授人以渔”的方式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拓展理论深度,帮助学生找到学术兴趣生长点,指导学生写出较高水平的论文并助其发表。学生则应熟练使用并掌握“中国知网”、“超星”等学术获取平台搜索相关论文,并能针对某一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相对于教学能力培养组和学术交流组,创意写作组的辅导要求和难度更高。为使该组达到掌握写作技巧,锻炼写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师需对其进行系统化辅导。教材方面,首次系统引进的国外创意写作成果“创意写作书系”是理想的取材蓝本。通过阅读该书系的《成为作家》《创意写作大师课》等书,学生能熟悉写作技巧,克服创作阻碍,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写作生涯。为与学生及时交流写作技巧与心得,教师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专门创立微信互动平台,如可以创立“凤凰湖畔”微信平台。教师作为平台管理者,应设立专门的“写作技巧”类菜单,每周至少推送五篇创意写作技巧文章,并在平台醒目位置链接“花城”、“新京报书评周刊”、“长江文艺杂志社”、“创意写作坊”、“凤凰读书”等知名文学杂志公众号,供学生随时关注阅读。当然仅仅了解写作技巧还不够,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要想熟练掌握写作技巧仍需多写多练。刚进行创作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仿写开始。高尔基就曾说过仿写的重要性:“对初学写作者来说,不在读书和模仿中写些什么,就很难有什么创造。”在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后,学生可进行自由创作。写出习作后,学生最希望的还是能够尽快发表,但传统纸媒审稿发稿周期长、题材类型狭窄、稿件问题反馈慢,学生的作品较难发表。为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在向传统纸媒投稿的同时,教师应每周选取两篇学生习作在“凤凰湖畔”自媒体平台,并推荐学生在网络文学平台发表作品。当创意写作组有了一定的创作功底后,教师可将三组学生形成链接,由创意写作组创作,教学能力培养组和学术交流组来点评并写出评论文章,三组形成良好循环。创作如同武功修行,与高手过招才能事半功倍。教师还应多邀请专业作家来小组中与学生交流经验。教改实践证明,该组学生经过运城市前文联主席王西兰、运城市知名作家张雅茜、《河东文学》主编李云峰的指点后,创作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经过辅导的学生已经坚定了自己的写作信念:“写作如同农夫犁地、女工织布,天长地久地犁下去、织下去,总有娴熟成功的一天。”

四、教学成果与不足

多层次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优势来划分学生,更易于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就会主动提高自身能力发展自身优势,因而教改过程中取得的成果比较显著。在教师指导下不少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如王腊娟同学发表了论文《约古诗十九首跃的重言修辞效果探究》(《运城学院学报》圆园员缘年第缘期)、符瑜同学发表了论文《作为类型符号的关羽》(《运城学院学报》圆园员远年第圆期)、杜琅琦同学发表了论文《电影约阳光灿烂的日子跃对小说约动物凶猛跃的改编研究》(《武警指挥学院学报》圆园员远第愿期)、任婕同学发表了论文《迟子建小说的陌生化叙事分析》(运城学院学报圆园员远年第缘期)、何娘沙同学发表了诗歌《失约》(《河东文学》圆园员远年第员期)、仪杰平发表了诗歌《我向黑夜索回我的信件》(《盐湖文学》圆园员缘年第源期)、詹丽仙同学发表了散文《一口气,一盏灯,一场轮回》(《河东文学》圆园员远年第员期)。虽然多层次教学法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有不少改良,但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一个不足是教师素质仍待提高。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由于要同时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多层次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不能只专不全,其教学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学术修养等综合素质都受到考验,这就需要教师竭力提升自身素质,使自己有能力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另一个不足是创意写作组写作文学体裁的比例有失均衡多样。因学生多数处于青春期写作期,语言恣肆,忽视结构剪裁,学生较擅长创作散文、诗歌等体裁,而小说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理想。众所周知,小说写作的入门门槛较高,不仅需要写作者熟练地掌握各种小说写作技巧,更需要写作者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而这正是学生的短板。小说创作又往往要从短篇小说练起,而短篇却是较难驾驭的。著名作家张楚就曾经谈及短篇小说的创作困难:“短篇小说写作不需要一个完整的事件,它需要的只是一个或多个细节,如何让细节在叙述中变得饱满、明亮、光彩照人,同时让它们击中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它需要我们要有一双格外犀利的眼睛,也需要我们有一颗格外善感的心脏。”由于学生写作技巧欠缺,缺乏内心细腻的感知,加之短篇小说写作本身的难点,学生在小说创作方面还没有大的突破。

五、结语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篇3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活动 体育院校 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246-01

引言

教育部2007年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各高等学校应参照《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制订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1]目前,绝大多数的研究所指的分层次教学,都是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一般要求、特殊要求等进行的年级显性分层,此种做法对于师资分配、课程资源配备、教材的选择、教室用地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很多硬件设施不足的学校以及一些特殊的高等院校很难推行,而且对于自然班级的分层次教学的研究涉及较少。笔者所在的体育院校就面临着这样的一个局面,面对这一现实而迫切的需求,笔者在体育学院的大学英语课堂的各种教学活动中做了初步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教育理论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在中国早已有之,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提出教书育人要做到因材施教。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教育家B.S.Bloom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他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刻苦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2]。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说明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不是某种特殊教学方法或方式,而是要进行科学合理组织教学,并且采取合理的教学形式,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3]

(二)语言理论

著名的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D.Krashen,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输入假说”的重要理论。该理论提出了“i+1”的概念。“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知识水平,“1”是指学习者可接受的语言输入量。如果语言输入量过多或过少,则会超过或不能满足语言学习者的需求。因而,在语言教学中,学生们要有适当与学生现有水平相符的语言输入。[4]

二、分层次教学活动在体育院校大学英语大班课堂上的应用

针对我校大班英语课堂,体育院校学生英语底子薄,并且所使用的教材《大学英语》难度较大等客观现实,笔者尽可能使每一个教学活动做到分层次教学,关注全体,让每一名学生有事可做,有知识可掌握,有目标可实现。

(一)学生分层次

大一学生入学后,由最初的两周学习,通过课堂观察、课后沟通了解以及参考学生入学成绩等因素综合全面考核,将学生按学习水平由高到低划分为A、B、C三个层次。但这种学生分层次,只需要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即可,不需要让学生知道,以免学生心中存在自卑感,以及在英语学习中心理的障碍。

(二)教学内容分层次

1.课前复习提问分层次。对于上节课所讲授的内容,教师所提问的内容由难到易应分为相应的三个层次A、B、C,学生回答哪个层次的问题就会得到相应的A、B、C的评定。

2.课上新授知识分层次。比如头脑风暴环节中,同学们想出或查出或与同学互相学习说出、背出,或拼写出三个相关的英文单词,对此三个不同层次表现给出三个层次A、B、C的评定。

3.测试内容分层次。比如在囗语测试中,限时三分钟的时间内,允许学生们可以根据自习的实际英语水平来准备内容。根据内容的难度,教师给予相应的三个层次A、B、C的评定。

(三)教学评价分层次

每个学期结束时,对学生在平时各个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总结,如下表:

根据表内统计,如果A层次学生获得B或C较多,那么,教师在本学期最后的学生成绩中,相应降低一个层次来评定学生本学期的表现;如果C学生获得A或B较多,那么,教师在本学期最后的学生成绩中,可以相应提高一个层次来评定学生本学期的表现。

三、结语

分层次教学活动在我校过去近一年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极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性,避免了多年来师生课堂教学活动中缺乏交流、无法沟通的尴尬。因此,在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班级隐性分层次无论对教师或是学生都是有益的。通过有效的组织好各层次学生的教学,并且灵活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同时,分层教学引出的思考有利于全面提升教师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Bloom,B.S.All Our Children Learning[M].New York:Mc Graw-Hill,1981.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篇4

关键词: 分层教学法 《中国文学》 运用

分层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分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因材施教,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不同类型对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和指导。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成功创办了学校。他对学生的教育非常重视“知人”,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他通过主动地与学生促膝谈心和全面细致地观察其行动,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对每一位学生的才能特点、性格特征都心里有数,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论语・雍也》),“予不仁”(《论语・阳货》),“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论语・先进》),“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宋代朱熹把孔子的这种教学方法总结为“因材施教”。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成功地把因材施教的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孔子教育的成功也代表了他教育理念的成功,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素质教育大力提倡“以人为本”,正是对“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二、《中国文学》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必要性

1.《中国文学》是山东省五年制师范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以中国文学的历史发展为线索,选取中国文学史上每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经典文学作品为课文。对于只有初中文化基础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些吃力,尤其是古文部分更是令学生望而生畏。而且有学生错误地认为古文在现代生活中毫无用处,感情排斥,消极对待,不愿学习,进一步使本课程的学习难度增大。单凭教师孤立地说教,不能实实在在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法领略到经典文学的光华,无法从中获取为人为文的丰厚滋养。

2.学生的文化理论基础参差不齐,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知识结构和学习兴趣也呈现出多种类型。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很容易发现,有的学生口齿伶俐,对朗读有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善于动笔,写作兴趣较强;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喜欢默默地听老师讲课;有的学生性格活泼,喜欢提问、讨论、互动的学习方式。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层次,一概地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一概地作同等要求,肯定不符合学生能力发展多层次性的需要。

因此,无论从教材用的角度看,还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想,实施分层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三、分层教学法在《中国文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1.学生分层

给学生分层需要仔细和慎重,因为分层不准确,后面的教学就失去了针对性。把好这一关,需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学期初,首先通过书面问卷形式对所教班级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获得基本信息;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逐一进行考察,丰富信息;再次对个别现象通过面对面的谈话深入了解,准确把握信息;最后按学生的能力、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等几个要素,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

信息统计择要举例如下表(110人)。

2.教材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指南,所以,分层结束后,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主要包括: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分层应主要体现在能力目标上。如,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由高及低可以分为如下三个层次:第一层:能快速、准确、精炼地归类、概括,突出思维敏捷训练;第二层:能准确地归类、概括,突出判断能力训练;第三层:能归类、概括,注重理解能力训练。

3.教法分层

正确的教学方法是教学的捷径。一堂课中的同一问题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虽然要求已经提得很具体,但在具体操作时还要灵活掌握。如:朗读课文。请不喜欢朗读的同学在初读课文时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请喜欢朗读的同学在精读时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有感情;文章的写作特点则请喜欢写作的同学来总结、归纳。如此,能尊重学生的情感,发挥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检测分层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因此,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检测非常重要,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检测主要分为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两种形式。设计作业题或考试题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即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题的难度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紧扣教材,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着重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密切联系生活,扩大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着重考查综合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作文部分由原来的30分分值的一个大作文换成了10分、10分、8分的三个小作文,三个小作文分别侧重于正确理解、学以致用和情感关照三个层面。如此不仅降低了学生作文的难度,减轻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而且使学生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驰骋,作文质量大大提升。

四、《中国文学》分层教学法成效明显

期末考试成绩统计显示,90分以上11人,80分以上41人,优秀率达47.3%(学生共110人),比以往同课程非分层教学班级成绩相比高出三个百分点。而且学生反映,他们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和考试方式,建议教师多出题,在规定时间内能答多少就答多少,不受百分的限制。事实证明,分层教学法产生的效果,不只是学生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被调动起来了,这才是促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

五、《中国文学》实施分层教学应的注意点

1.教学的长期性

实施《中国文学》的分层教学,最好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长期坚持,必见成效,不可急于求成。如果执教老师不是跟班授课,那么,这一课程的所有任课老师之间应该有很好的交接和延续。

2.分层的灵活性

课堂教学中既有教师的讲授,又有学生的自由讨论,需要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恰当灵活地组织和指导分层教学活动。对各个层次学生要一视同仁,机会均等,切忌以自己的思维或者是优秀学生的回答替代其他学生的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

实践证明,分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时的某些心理障碍,激发学习欲望,逐步形成学习活动时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参与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发展的幸福,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珂.关于语文分层教学法的研究.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倪文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VOL1.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篇5

摘要:大规模的招生模式,致使高职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等往往差别甚大,而传统“大锅乱炖”的教W方法,使得某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课堂进度,教学效果自然难以保证。公共英语课程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只有采用“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才能让教学效果趋向于完美。在此笔者提出分层教学的方法,试图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理论依据的罗列,深入挖掘这种教学方法在高职公共英语的应用思路。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并非新生的教育事物,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国内外已经很多学校尝试性应用分层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围绕受教育对象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将受教育对象分为“A、B、C”三个层次,并赋予不同层次学生差异性的教学目标,以确保每个层次的受教育对象,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相关理论研究资料显示,无论哪门学科,只要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就必须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个性差异作为切入口,为学生量身定制适合发展的教学环境,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学习成长。

一、高职公共英语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在研讨高职公共英语分层教学实践应用之前,有必要通过对这种教学方法理论依据的了解,掌握其基本指导思想。根据高职公共英语的特点,笔者站在“以人为本”的理念角度,认为高职公共英语分层教学以下面的几点理论为依据: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的首要理论依据,在现代教育理论的领域中,长期以来被作为一个重要教学原则,并加以大力倡导。笔者认为,高职公共英语有必要摒弃墨守成规的类同教学模式,杜绝相同标准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有的放矢地针对性教育,使得学生各尽其才。英语分层教学的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基础,包括学生的学习状况等,譬如某些学生口语成绩比较好,而英语写作能力是弱项,则后期所围绕的教学重点,应倾向于英语写作,假设课堂上只注重全体“齐步走”,必然会某些学生的发展受到局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即便存在能力差异的个体学生,也具有共性特点,我们只要将共性形似的学生,合理划分为详细层次,并进行分层教学,必然能够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

(二)最近发展区

在心理学的范畴中,有“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该理论在教育领域中,被视为研究教学与人发展关系的理论支撑。我们在高职公共英语中应用分层教学,要掌握学生现有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就要剖析学生的心理态势,以及在既定教学环境下的心理变化特征。而在具体的课堂智力活动中,学生必然存在待解决的问题,教学重点只有落在这些待解决问题之上,才能够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教学理论,与心理学范畴中的“最近发展区”如出一辙,高职公共英语分层教学的目的,就是将“最近发展区”推向更高水平,既要避免学生原地踏步或者退步,还要照顾基础薄弱的学生,以免学生有自暴自弃的不良情绪。

(三)以人为本

从欧洲文艺复兴开始,就开始盛行“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念,承袭中国特色的教育,将“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念具体化,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这种教育理论,糅合了学生的情感、意志、人格、智力,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学习精神的发挥,从而能够突破性成长。高职公共英语的分层教学,为每位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适时不仅尊重学生价值和潜能的挖掘,引导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且主张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高职公共英语分层教学的实施建议

基于高职公共英语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务必杜绝“一刀切”和“齐步走”的教学桎梏,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尝试性进行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分层:

(一)教学对象的分层

作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我们将教学对象进行分层,是为了清晰掌握学生的差异程度,以便“对症下药”地教学。在确定教学大纲之前,就高职公共英语的听力、阅读、语法、翻译、写作等设计试题,摸底学生的知识基础,籍此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笔者在征求学生同意的情况下,选择了146名学生作为分层对象,摸底开始后,有39名学生150分以上,划分为A层;有61名学生在100-150分之间,划分为B层;有46名学生在100分以下,划分为C层。其中A层的学生,有颇为扎实的英语基础,大约掌握1660个左右的英语单词,对英语有浓厚学习兴趣;B层的学生,大约掌握1200个左右的英语单词,学生意愿不明确,学习过程中自控能力不强;C层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英语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缺乏,未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对象分层后,教学目标顿然明确,适时教育工作者,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程度,进行针对性实施教学。但以上的分层,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空间,同时掌握分层的灵活性,基于动态的视角实施分层,教育工作必须以平和和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位学生,只需要将教育对象分层的结果做到心中有数即可。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对象的分层,是教学目标确定的基本前提,在界定教学对象的层次后,每个层次的教学对象,必然对应差异性的教学目标。笔者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将“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最为主要教学目标,分层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分别为A、B、C层的学生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A层学生需掌握4000个英语单词,其中包括3000个正确拼写和1000个专业的英语词汇;听懂日常和涉外业务英语对话,语速适中读陈述,交流时发音清楚;阅读中等难度英语资料,能够正确理解;80-100单词量的命题作文,能够在半小时内完成,做到语法和词句基本正确,表达清楚;借助英语词典,将难度中等的英语材料,正确翻译成汉语。

B层学生需掌握3200个英语单词,其中包括2500个正确拼写和700个专业的英语词汇;听懂日常交际英语对话,语速适中地简单对话,交流时发音清楚;阅读中等难度;阅读中等难度英语资料,能够正确理解;应用所学语法和词汇,写出简单短文,做到语法和词句基本正确,表达清楚;借助英语词典将偏下难度的文字资料翻译成中文。

C层学生需掌握2500个英语单词,其中包括1500个正确拼写和1000个专业的英语词汇;听懂日常交际英语对象,语速较慢地简单对话,交流时发音清楚;阅读普通题材英语资料;应用所学语法和词汇,写出简单短文,做到语法和词句基本正确,表达清楚;借助英语词典将比较容易的文字翻译成中文。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分层,具体的课程目标细节部分,还要结合课程活动的具体情况,予以进一步分化。

(三)教学内容的分层

在学校教材的基础上,笔者按照以上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分层结果,将教学的内容划分为8个单元,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做出如下安排:

A层学生完成8个单元的学习,分为6个课时进行,增加听说的内容,大约每两个星期进行两次以上的英语文化听说训练。

B层学生完成8个单元的学习,分为8个课时进行,增加听说的内容,在每个课时中增加10min的听说训练。

C层学生只需完成6个单元的学习,并且可以在一个学期内完成,主要增加基础性知识的教学,包括语音语调、基本语法、基本句型等。

以笔者设计的某课时教学内容为例,在课堂上,我设计了5幅关于学校的图画,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画自由畅谈自己的看法。其中A层的学生,娴熟应用“career”“major”等丰富词汇,谈了自己在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衍伸出自己的职业理想;B层学生主要围绕图画的内容,用“teacher”“work hard”等普通词R,表达画面所体现的直观内容;C层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提示引导下,根据老师提出的简单问题,进行简单回答。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分层教学并非教育工作者单方面的工作,分层教学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在学生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笔者建议让学生自备档案袋,将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学习计划、学习效果自评、课程调查资料、学习成绩等,汇总后进行终结性评价,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并逐步形成自觉的英语学习态度。譬如笔者在完成以上课时之后,就英语的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翻译、写作等,进行综合性评价,其中听力理解共15题,包括问话、对话、听写等,题型为多项选择和填空,所占百分比15%,时间分配15分钟;语法结构20题,包括词汇用法、句法结构、词形变化,题型为多项选择和填空,所占百分比15%,时间分配15分钟;阅读理解共25题,包括语篇,题型为多项选择、填空、简答和匹配,所占百分比35%,时间分配40分钟;翻译共5题,包括句子和段落,题型为多项选择、段落翻译,所占百分比20%,时间分配25分钟;写作1题,包括应用性文字,题型为套写、书写,所占百分比15%,时间分配25分钟。通过以上测试卷,A、B、C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感受力等一目了然,这也正是高职公共英语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方法在高职公共英语中的应用,要求在不脱离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的基础上,紧扣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情况,进行各个层次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时“因材施教”,围绕具体学生的薄弱项,进行补救性教学。笔者通过课时的设计,找出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状况,在后期的教学内容安排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安排。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分层教学方法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但具体需要结合实际教学环境条件和要求,进行灵活地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郑洪成.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分层教学效果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04):86-87.

[2]刁晓丹.高职院校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启迪[J].北方文学(下),2015(04):206.

[3]王晖,王莹.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现状及利弊分析[J].科技资讯,2015(01):154.

[4]孙国凤.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新模式探索[J].职业时空,2015(04):45-47.

作者简介:张云(1982.5-)女,安徽亳州人,硕士,单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篇6

摘 要 分层次教学理论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在篮球选修课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高大学篮球选修课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大学篮球选修课的教学现状出发,浅谈分层次教学理论在大学篮球选修课中的实施。

关键词 分层次教学理论 篮球选修课 实施

篮球作为一种已经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体育运动项目,它集合了体能、技术、战术及娱乐等各种因素于一身,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独有的文化系统,在各个高校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良好的开展。一直以来,在我国的篮球教育中,我们采取的是一种统一目标、案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大学生在体能、篮球基础及先天的一些遗传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些学生在篮球选修课中的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无数前辈在长期的经验总结和探索中,分层次教学理论诞生了,它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在篮球选修课中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高了篮球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取得进步,是一种具有较高价值的教学方法。

一、分层次教学理论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简单地说,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大学篮球教育中,教师学,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满足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对篮球这项体育活动的锻炼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较低,教学的成果往往只是个别的学生突出,篮球选修课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分层次教学理论在高校篮球选修课中应用时,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比如对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偏重于篮球战术与技术串联学习,也就是着重于技能的学习,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更高水平的快乐;对于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则偏重于篮球基础练习,锻炼他们的身体,增强他们的体质。这样,通过多元化的呈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甚至是评价标准,即分层次教学法来达到篮球选修课的教学更加符合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需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的目的。

二、大学篮球选修课的教学现状

选择篮球这门选修课的大学生,一般都是因为喜欢篮球这项运动的,但是也不排除有一小部分学生是因为其它的原因,再加上学生之间所处的文化背景、先天遗传及运动基础等存在着差异,可以将选修篮球课的大学生分为以下几个类型:第一种是身体素质不好,选修篮球是因为其它科目也不擅长,身体协调性等先天条件不好,对篮球选修课不管是成绩还是实践技能,也始终抱着一种随便的态度;第二种是身体素质一般,但是由于之前所在学样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少或基本没有接触过篮球,缺乏基本的篮球知识与技能,喜欢,但是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篮球技能的学习不知其法;第三种是身体素质较好,虽然在以前的体育学习中接触过篮球,但是缺乏系统的训练,篮球水平一般,但是积极进取,活泼好动,并且这类型的学生较多,大约占总数的一半;第四种是身体素质好,选修篮球的目标明确,并在以前的学习中接受到专门或系统的教育,喜欢篮球,本身也擅长篮球这项体育活动。

但是由于我们使用传统的学模式,教学的目标与内容、考评的指标都较为单一,所以第一、二类的学生忙于应付考试,第二、三类的学生学习的知识都是以前知识的简单重复,教学的结果就是一部分学生没学到什么新的知识,一部分的学生只会一些三步上篮、运球等单一技能,这显然与我们的教学目的背道而驰,篮球选修课的教学改革是必然的趋势[1]。

三、大学篮球选修课中分层次教学法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就是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对于身体素质不好,身体运动协调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学的目标要偏重于实际的需要,制定学生可能实现的目标;对于身体素质较好,运动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制定的目标更今生偏重于技能性,鼓励学生不断努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制定好的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根据实际的要求有计划的修正,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篮球学习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的分层

教学内容的分层,则是在教学目标分层的基础上,根据目标来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提高身体素质及基础技术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协调能力;相对而言,高层次水平学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各种技能、意识的培养及战术的教学,主要提高学生的篮球水平。

(三)教学方法的分层

教学方法的分层,主要是根据不同层次水平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来制定教学的方法方案:低层次水平学生的教学,教学方法偏重多次的示范性讲解与重复性练习,不断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能力与操作水平,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以达到教学的目标;对于高层次水平学生的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提示与鼓励他们发挥主体性与创造性,提高他们的视觉要求,通常可以采用观看和举行高水平的比赛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帮助学生实现更高水平的目标。

(四)评价方法的分层

由于不同层次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都不一样,再加上学生身体素质等先天条件的差异,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或者最终的期末考试成绩应该根据不同层次有区别地进行评价。首先,评价的方法要多元化,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的方法要尽量做到客观和全方位,不断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评价的内容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有理有据,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找出不足,促进学生不断发展,而不是为了比较,分清高低,让学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2]。

四、分层次教学理论在大学篮球选修课中的实施

(一)分层

分层次教学理论在大学篮球选修课中实施的第一步便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分层的标准应尽量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单一片面化。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评定学生的层次,即兴趣态度、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三个方面。其中,兴趣态度可以通过笔试或谈话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于篮球这项体育活动的兴趣、学习篮球的态度以及对篮球运动的了解程度;身体素质则可以通过记时往返跑来测评,专项技术水平可以通过全场往返运球上篮、投篮训练和半场3人对3人的篮球比赛等测试项目来评定,然后根据各个学生的综合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身体素质好,技术较好,有一定的篮球基础。B层身体素质好或较好,技术一般,曾参加过篮球学习。C层身体素质低,技术很低,未参加过篮球学习。分层的目的是利用层次分明教学,避免重复教学与无用教学。

(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将学生分好层次后,接下来就应该根据分层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即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对于A层次学生的教学,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篮球的实战能力和裁判工作能力,教学内容主要是大纲内容及大纲外的篮球基本与重要的技术、战术、及裁判知识,教学内容较多,教学的进度要快。对于B层次学生的教学,教学的目标主要是教会学生打篮球,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大纲内容及大纲外的基础技术和战术,教学内容适中,因此教学的进度也是适中。对于C层次学生的教学,教学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打篮球,教学内容主要是大纲内容及简单的战术,注重其自学能力与身体素质的提高,教学内容少,因此教学的进度较慢。

(三)组织教学

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兼顾三个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教学,所以分层次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学组织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认真的备课,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的节奏。根据教学的内容,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

第一阶段,A层次学生自主学纲内容,然后分组进行篮球对抗比赛,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指导点拨,合格后再让A层次学生辅导C层次学生的学习;而B层次学生在进行篮球比赛后,教师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大纲的教学,弥补其不足,然后让其自行练习,教师加以指正;C层次学生的教学可以先从大纲开始,然后采用各种方法组织学生练习,最后由A组学生进行辅导。

第二阶段,A层次学生学纲外的基本技能,然后自主练习,进行篮球比赛,最后由老师指导点拨;B层次学生则复纲内容,并采取多元化的方法组织练习,除此之外学纲外的基本技术,然后自主练习;C层次学生在这一阶段可以自行分组比赛,教师教授基本技术,然后组织练习。

第三阶段,A层次学生则主要学习战术及战术的配合训练,并不断的进行战术练习,除此之外,再增加裁判知识的学习,最后进行比赛,实战演练;B层次学生则主要复习尝过的篮球技术,学习一些简单的战术和裁判知识,然后进行实战演练;C层次的学生主要是复习尝过的内容和学习裁判知识,然后进行实战演练,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基本的战术知识等[3]。

(四)注意事项

首先,实施分层次教学理论时,要注意不要“厚此薄彼”,虽然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但是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上篮球选修课时除了复习旧知识,还要学习一些新的内容,教师要尽量照顾到每个层次学生的需求,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层次的学生,以免学生产生不受重视的厌学心理;其次,动态管理各层次的学生,即如果发现某一层次学生的成绩已经超过同一层次学生,达到另一层次学生的水平时,应及时对该名学生做出调整,使其处于一个适当的、具有一定激励性的层次中,反之,则降低层次。

五、结语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教育的成败。分层次教学法是一项全面的,复杂的,系统的教学方法,也是篮球技术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应该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篮球选修课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静.关于大学篮球选修课实施“层次法”教学的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7):221.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篇7

关键词: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140-02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极为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工作技能和论文的撰写方法。同时,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工作也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毕业和授予相应的学位,而且对保持学习热情和培养科研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现状

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既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同时也为高校毕业设计考核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庞大的毕业生队伍相比,参与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评阅、考核工作的教师人数却相对较少,再加上相关制度的不够完善,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工作往往落到个别教师的肩膀上,一个教师往往要负责十几甚至几十个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评阅工作,面对巨大的工作量,工作难免流于形式,重复设计、相似设计、纯理论化脱离实际的设计大量出现。毕业论文答辩时,答辩人数多、答辩时间短,答辩小组成员还没有细看毕业论文内容,学生就已经论述结束了。对于同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不同评阅小组,给出的分数往往差异较大,使毕业论文设计有失真实性和客观性。另外,由于就业形势紧张,学生就业压力大,用人单位往往通过学生在校时获奖的多少来判断学生是否优秀。因此,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的公平性与科学性对学生就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存在的问题

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考核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1.考核标准设计简单,缺乏专业特色。考核多套用学校统一标准,但实际上,不同专业的毕业论文内容差异很大,采用统一标准,既偏离专业实际,也丧失学科特色。工科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要求较高,在毕业论文设计考核中加大对设计内容的考核,能够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重视度。

2.考核标准层次不清晰。考核标准缺少细化评价等级,往往仅给出一个总分来表示某个评价项目的所有要求,标准可操作性差,使考核教师在论文水平相当的情况下难以准确给出评分值。

3.考核内容不细化,学生认识模糊。多数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前只知道主题,不了解考核具体要求,在老师的安排下进行工作,学生普遍缺乏目标性,主动性差。

三、量化考核在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考核中的应用

(一)量化考核的基本原理

量化考核,实质上就是用量化的数据、指标反映工作业绩的一种表现形式。量化考核的方法较多,其中层次分析法就是将复杂的工作问题层次化,形成一个阶梯型的有序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后计算每项的相对权重。该方法将评价指标进行细化,使得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及答辩小组教师具有各自特有的评价指标,互不干扰,评分操作简单客观。考核结果中,学生哪一项比较突出,哪一项比较弱,一目了然,更有利于后期学生对毕业论文进行修改。

(二)层次分析法在毕业论文设计考核中的应用――以工科专业为例

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在咨询某高校工科专业教师、学科带头人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特点,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的总成绩A分为基础能力B1、设计能力B2、答辩情况B3三部分(准则层),每个部分含有多个细化的考核项目(方案层)。

基础能力部分主要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度出发,其考核由指导老师负责;设计能力部分主要考虑的是毕业论文设计本身的质量,由评阅老师负责;答辩情况由答辩委员会老师负责。

2.比较判断矩阵的构造及各项目权重的确定。

a.比较判断矩阵中各元素的确定。采用定性分析中的专家咨询法将准则层、方案层的各因素两两构建比较判断矩阵,并确定每个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引入层次分析法中应用广泛的Thomas L.SAATY九级比例标度方法,对比较结果加以量化,如表1所示。

若元素i和元素j的重要性之比为aij,那么元素j与元素i的重要性之比为aji=1/aij。

b.比较判断矩阵的构建及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①准则层比较判断矩阵的构建及权重。

计算得出比较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为:0.0825(

②方案层比较判断矩阵的构建及权重。

系统根据方案层中各因素两两间的重要程度取值,构建比较判断矩阵。仅列出方案层中基础能力B1比较判断矩阵及权重,如表3所示。

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最终结果分析。通过调查得出影响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的各因素所占考核总成绩的权重,各考核指标重要性排序前三位为(由高到低):工作作风、创新意识或设计独到性、团队协作能力。可以看出工作作风的总权重是最大的,体现了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对合作及设计创新能力的高要求。回答问题准确度及深度和图表、图纸规范度的总权重比较接近(相差不大于0.002),同样独立查阅文献能力和思路、概念清晰度也是比较接近的(相差不大于0.001),所以它们的区分度较低,容易产生人为误差,采用层次分析法将每位学生的各项具体分数输入后,系统按照权重比例分别相乘再相加后得最终成绩,结果明了,便于操作,得出的成绩更具有说服力,更客观。

四、结论与展望

针对目前高校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将量化考核方法引入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考核。该方法是基于层次分析法下的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特别适用于人的活动的定性判断。用YAAHP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简单、实用,使毕业论文的考核、评价工作更加合理化、规范化,为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结果准确计量提供方法。

参考文献: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308-02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肩负着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应该说不同的院校、不同的师资状况,对贯彻该目标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就体育类院校而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超常规发展,体育类院校已突破单科院校的培养模式,发展成为以体为主、多学科交融的综合性院校。面对专业增多,学生来源复杂,学生综合能力差异大、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等情况,怎样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传播给他们,并内化为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每一个从事体育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同仁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这一考虑,并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就该类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分层立体化教学模式做一简单探讨。

一、体育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分层立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分层立体化教学模式理论来源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俄国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之所以将这一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引入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并进行相应地创新,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的。

首先,从体育类院校的专业和生源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多层次性。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院校的专业已经发展为既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竞技体育等体育术科专业,又有健康科学、体育经济、体育管理、体育人文等学科专业。专业大类不同的生源他们在学科背景、体育技能、文化基础、理论素养、性格特征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即使在体育术科专业类别中,还有通过高考统招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体育技能低于专业运动员的体育教育专业,和通过单招进校的文化基础较差、体育技能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以上的运动训练、体育艺术等专业的差别。不同专业之间文化水平差距较大。

其次,从体育院校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学习态度来看,不同专业的学生差别很大。“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非常普遍。体育类专业的学生专业情节浓厚,竞技体育在市场经济下的爆发效应影响到体育院校学生的思想认识,对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往往带有功利色彩。在思考问题上比普通大学生更感性、更现实,偏向于生理心理需要甚至物质利益的满足。由于看不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人需要满足、个人自我发展完善的关系,学生容易把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党和国家的强制要求,使他们心理上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抵触情绪,疏远甚至拒绝思想政治教育。反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课堂上,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体育类学生往往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组织纪律观念差。而学科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好,很多学生对理论课学习有明确的态度,课堂纪律好,能积极参与教学,对学科理论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要求。

最后,从体育院校体育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理论课和体育专项训练课程没有合理分开。在体育院校,大量消耗体能的体育专项训练课程是它区别于其他高校最显著的特点。在课程安排上,理论课和专项课往往会安排在一起,一般来说,对于那些刚刚消耗大量体能的学生而言,在理论课上往往表现为身体疲惫不堪难以集中注意力,短期内由动入静地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课学习,学生的体力和脑力难以迅速调整恢复到所需要的最佳状态,在教学中,面临这种情况,很多学生都自然选择在课堂上睡觉来调整体力。从而影响整堂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层教学实践探析

基于上述思考,近年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立体化的分层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第一个环节:学生分层。分层教学是基于对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的考虑而提出的,因此,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分层主要从学生的生源、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个性特征等因素作为依据。先进行横向分层,体育院校的学生一般可分为体育类单招学生、体育类学生和学科专业类学生三大类。现阶段体育院校单招生源主要包括各个专业队、体校(或武校的)运动员和普通中学的运动员,这类学生相关运动专业水平很高,都要达到国家二级水平以上,但文化水平却普遍低。体育类学生是高考达到录取分数,并且体育专项技能考试合格。体育类学生文化基础相对好一些;非体育类学生主要是通过高考选拔进入学校,他们的文化基础比较好。

在体育院校横向分层的基础上,再把各层学生纵向分成三层或四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自主设计,把握分层依据。在每学期教学前,对学生做一次调研,内容涉及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背景知识、学习兴趣和认知态度等相关重要因素,并结合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分层。这种做法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化发展,这种纵向分层是隐性的,是教师的内部行为。这种分层的长处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对个别学生可以进行层次调整。

第二个环节:教学目标分层。依据体育院校学生的层级特点,对教学目标有所区分,对于学科专业类学生,可以适当提高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更加注重大学生的理论运用和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对于体育类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点,并运用理论和知识分析社会当前形势。而对于单招类学生,掌握国家大政方针。更多依靠史料、社会事件加深印象,适当初步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但是要求不能太高。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纵向分层中,从层次来讲是依次提高的,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从基础入手,循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第一个层次:塑造学生良好形象。针对体育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让学生明白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与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第二个层次: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只有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才能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扫清障碍打下基础。第三个层次: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四个层次:培养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第三个环节:教学方式、方法分层。由于体育院校学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方式上应该有所不同,对于学科类学生,围绕课程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以专题教学为主,引导学生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并互相解答,所以应根据学生素质状况采取课堂辩论、讨论等等学生参与性较强的方式。而对于术科类学生,由于知识层次和结构有所缺乏,因此更多时候还是采用课堂讲授为主,利用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上课兴趣,通过多媒体提供的事件回顾,了解基本事件史实,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加深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印象,在此基础上适当提升和扩展知识点和教学深度。

三、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层立体化教学模式构建

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层立体化教学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科背景和文化知识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构建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以网络教学为补充,以社会实践教学为延伸的分层立体化教学活动。

1.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掌握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树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本”理念,在体育院校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更新教育方法观念,转变教育方法体系,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各个层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通过教育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紧密相连,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形成思想共识,不断消除他们的思想困惑,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2.以网络教学为补充,深化理论

在课堂教学以外,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把现代化传播手段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中,在学校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网站,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学生中心,在网络上开设“多媒体课堂”、“在线答疑”模块,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影视观摩”、“专题讲座”模块,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通过“热点问题分析”模块,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家,满足不同层级同学的学习需求。

3.以社会实践教学为延伸,丰富理论

体育专业学生的业余的主要活动也和体育相关,任课教师可充分利用教育力量和教学资源,依托学生处,院团委,学生会开展各类主题鲜明的文体活动,配合相关部门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融入第二课堂的实践中。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层内特点,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凝练成教育主题,指导学生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促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解和内化,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对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认识,进一步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还可以依托专业实习进行社会实践,体育院校的专业实习基地主要是教育机构,比较稳定,可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吴小华,陈彦平.建立多层次教学模式完善本、专科英语教学[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7).

[2]王林,徐元玉.最近发展区思想与研究性教学[J].内蒙古教育,2009,(4).

[3]陈秀丽,杨海艳.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2).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篇9

【关键词】词分层次教学 三段九环式 练习 应用评价

一、数学课分层次教学的提出

农村高中的学生较之城市高中的学生,整体文化素质差,学习基础薄弱,加之数学这门学科比较抽象难懂,难免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严重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从学生自身比较来看,他们在文化课掌握程度上又有很大差异,数学素质参差不齐。那么,如何使学生克服厌学心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能充分面向全体学生呢?我校结合"国家九五教改课题",提出了符合农村高中实际的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法,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二、分层次教学及其理论根据

1、什么是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现在的知识程度将其由高至低分成ABC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给予不同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获得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发展的一种教学法。

2、理论根据。为什么"分层次教学"比较适合农村高中的教学实际呢?(1)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之所以对数学产生厌学心理,其主要原因除了学习动机不稳定外,是教学缺乏针对性,人为地搞"一刀切"。一是忽视了教学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多因素的系统工程,结果往往使数学的落脚点偏离了学生的实际;二是忽视了教学对象学生的基础差,失误积累过多,造成心理负担过重的实际。所以,"分层次教学"符合哲学论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理。(2)由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符合教育论的因材施教原则。(3)分层次教学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是一种动态平衡。分层次后各层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提高。

三、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分层次教学"是贯彻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这一重要教学原则的一种有益方式,是弥补现实局限性,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措施。

四、我是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呢

(一)准备阶段。1、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分层工作。2、学生分组。

就是由同桌和前后桌四人分成一组,也叫"合作小组",每组基本含有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为课上讨论,或课下互相帮助作好准备。

(二)课堂上主要采取了如下分层次教学结构--"三段九环式"

I、衔接阶段。对这一阶段要特别重视基础差的C层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衔接,即低起点。在备课前有意把和新课连结的初中基础知识点挑出来。

1、复习旧知:分层次

2、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方法主要有①创设情境;②以旧引新;③直观教具演法;④联系生活实际。

II、导学阶段

1、出示目标分层次,分层目标有两种形式:(1)是对C、B、A三层学生分别提出不同层次的知识目标。(2)是先提出基本要求,每层都必须掌握的,然后分层提高要求。(3)目标出示的方式可灵活多样:可用幻灯放出,可写在小黑板上,时间长了以后,可口头叙述。

(4)分层目标要注意:符合学生实际,不宜过低或过高。能力目标和思想统一提出,不用分层。

2、自学讨论。自学讨论这一环节分为自学教材和相互讨论两步。

3、新内容艺术精讲分层次。精讲分两种做法:(1)对于难度不特别大的内容尽量让学生讲,一般是让A层学生讲。(2)教师精讲。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教师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进一步给予点拨,讲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同,但不要面面俱到。

III、应用评价

1、分层练习,进一步激活课堂

所谓分层练习,就是根据知识目标的要求设计C、B、A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使各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过程。

在数学分层练习这一环节中,分层次练习是一个突出的环节,教师要以大纲为依据,精心选题并编排好练习题,同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创造性原则;(2)竞争性原则;(3)循序渐进原则;(4)启发性原则;(5)全面性原则;(6)优先性原则。

2、评价小结。(1)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以概括性归纳,强化记忆,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形成网络。(2)对C、B、A三层学生的表现评价主要是多鼓励,起导向作用。

3、作业分层:有两种形式。(1)C、B、A三层学生留不同的作业,由易到难。(2)三层都做的作业题和选作题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篇10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0 背景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尊重学生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分层阅读又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因此本文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探索出一条新的分层阅读教学方法。在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分层的重要性,但仍存在“如何分层”、“分层后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分层后如何备课”等一系列问题。毋庸置疑,分层阅读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全体学生在自己原有的阅读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减少教学中的两极分化,而且分层教学对教师的如何分层、如何选材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阅读任务都有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能够用额外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分层阅读教学,探寻更加积极有效的分层教学。

1 研究意义

从教师角度出发,本论题为高中英语教师在新课标指导下,有效实施英语阅读分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从学生角度出发,分层教学的实施,填补了英语阅读课堂上的空白区,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任务要完成,让所有学生在现有阅读水平上得到提高,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习自信。

2 理论基础

2.1 因材施教理论

一方面,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一刀切”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情况的前提下,因生施教,循序渐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促进每一个学生阅读水平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很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孔子充分认识到“知人”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的基础是对学生充分了解,认真分析学生个性,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

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发展都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即潜在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这两种水平的差异性,立足差异,区别对待,努力将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不断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分层教学正是这一理论的极佳体现,分层教学按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现有水平有针对性的开展符合学生实际学习可能性的教学活动,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将其转化为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让学一步一步地发展自己,一点一滴地完善自己。

3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分层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3.1 在英语分层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

教师不应该只是一味地按照学业成绩划分学生层次,教师要积极开展问卷调查访谈,全面了解学生学情,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划分英语阅读教学的学生层次。综合分析过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以下层次:A层:英语基础知识扎实,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很强的阅读兴趣、能基本读懂高于教材难度的文章。B层:有比较好的英语基础知识、有较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有相对较高的英语阅读兴趣。C层:对英语的求知欲望较低、害怕英语阅读、英语基础知识不扎实,平时的英语阅读准确率很低,即英语的学困生。教师将这些分层输入电脑,建立学生档案,当然这些分层是动态的,随时可以变化。一段时间的阅读教学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效果重新分层。这校既能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通过学生档案呈现出学生的阅读发展过程。

3.2 在英语分层阅读教学中做到“统分教学”与“动静教学”

“统分教学”即教师在英语阅读课上,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统一指导,统一要求的步骤,还要有“拔高学优生”、“激励中等生”、“帮扶学困生”的环节,从而保证英语课内既有统一要求、统一阅读、统一反馈,又有分层阅读、分层讨论。这种统分结合的教学模式为阅读存在差异的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各自发展的阅读环境,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动静教学”即动与静的结合教学,“动”即教师在学生的阅读课上进行干预教学,直接讲解阅读材料,“静”即学生分组,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要自读、自思、自议,最后教师检验成果。在此教学方式中,教师既要提高学优生的自学能力,又引导学困生阶梯式阅读,层层引导,放缓中差生的阅读坡度,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达到阅读目标。阅读后,学优生做教师提供的小测卷,教师组织中差生讨论,进行个别指导。这种阅读教学方式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使各层次学生在各自原有的阅读水平上更进一步。

3.3 运用新媒体,丰富分层阅读教学的发展

一方面,教师要充当网络阅读资源的“过滤器”,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对于学优生,教师要鼓励他们涉猎不同领域的阅读材料,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要求他们快速阅读;对于中差生,教师要让他们读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采用略读法,不需要深层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利用多媒体提供阅读材料的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记忆程度。阅读后,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表层理解”到“深层质疑”,最终画出关于文章完整的思维导图。在作业方面也要分层,对于学优生,要求他们心中有图,通过记忆思维导图背诵课文;对于中等生,要求他们看着思维导图重述课文,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背诵课文;对于学困生,让他们熟悉思维导图,在教师的引导下熟悉文章。

4 结论

总之,在新课标下,分层阅读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科学分层,分层指导,分层评价,能够激发各层次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各层次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各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使他们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候金兰.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层次[J].青海教育,2004.

[2]周淑清.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3]刘晶莹.“分层合作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