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十篇

时间:2023-03-17 09:36:49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篇1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分层次教学 迫切性 具体思路 问题

在知识经济与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不但现代化产业和经济的组织管理已完全离不开数学所提供的方法和思维,而且在人文和社会科学中,数学也有用武之地,这一切都使得数学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与日俱增。对工科大学生而言,数学教育不仅是学习一种专业所需的工具,而且已经涉及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品格和爱国主义情操、创新思维的开发等特殊领域。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1.关于我校及我校的数学教学现状

笔者所在的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是一所培养面向水利水电行业和浙江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工科院校。学校设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机电一体化、电子商务等21个专业,这些专业全部开设了高等数学课程。根据各专业对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的要求,分为高等数学理科及高等数学文科。其中,高数理科分为理科(A)和理科(B),采用了由盛祥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上、下)[1];彭玉芳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线性代数》[2]。理科(A)和理科(B)共同讲授函数、极限、连续;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定积分的应用;向量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曲线积分;常微分方程。理科(A)还讲授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的应用及《线性代数》中的行列式、矩阵、n维向量和线性方程组,总课时130,适用于电力、电气、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数控、计算机、软件、信息管理等专业。理科(B)110个课时,额外讲授泰勒级数,适用于水工、房建、给水、测绘、装饰、汽车等专业。我校文科只有4个专业――工商企业管理、造价、商务、营销,采用财经类专科试用教材,讲授内容也与财经专业相同,按照自然班及专业采用2合班或3合班的集体授课形式。

2.数学分层次教学的迫切性

(1)教学主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高校扩招及社会办学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据“浙江省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大事纪要”报道:浙江2000年高考录取率已从1998年的35%一跃为60%,浙江10万学子即将走进高校大门,这一数字相当于1997年浙江所有高校的在校生总和,而今年浙江省的高考录取率更是达到了72.5%[3]。大规模的扩招使得高校的教学工作遇到了空前的困难,我们的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走到“大众化”教育,不同层次的学生,其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差别很大,而我们的数学教学,却还因循守旧,按照精英教育的模式:教师一本书,一只粉笔,站在讲台上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主动参与的很少,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结果怎么样呢?每个做教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教师讲得热火朝天,激情澎湃,而学生表情冷漠,无动于衷。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师纷纷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爱学习了。甚至有些教师觉得一个班有1/3的学生在认真听讲就很不错了。课堂上,睡觉者有之,聊天者有之,看课外书、发短信等有之。而学生也是抱怨甚多:成绩好的觉得老师讲得太浅,节奏太慢;成绩差的又觉得老师讲得太深,速度太快;有些对数学兴趣不大的抱怨数学枯燥难懂。

(2)专业需求

不同的专业对数学学习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我校的电类专业,对微分方程、广义积分、曲线积分要求很高;机类专业则对级数提出很高要求。

(3)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可以说是每个人从理论上都认可的教学规律,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告戒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因为从本质上讲,每个学生都有着创造的潜力,教学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朝着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方向发展,但是传统教育往往只注意求同思维的培养,忽视求异品质的塑造,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制约,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不到发挥。

(4)时间保证

目前我校实行三学期制――2长1短,基本上专业的实习、课程设计等都放在短学期上,从而对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时间作了保证。

鉴于以上原因,分层次教学在我校可谓是万事俱备,是我校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3.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思路

鉴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对我校状况的深入分析,我校的高等数学教学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内容上分层次

我校的数学教学基本上分成两大块:《微积分》和《线性代数》。据专业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这些内容分为必修与选修。可将内容分为四个阶段:1)基础知识(极限方法、一元函数微积分学);2)深化内容部分(多元函数微积分学);3)应用数学方法(《线性代数》);4)数学实验。不同的专业,根据专业对数学掌握程度及内容的不同,可适当选取。学生只要完成该专业所选内容的学习,即为合格;如果还想进一步学习,通过申请选修即可。

(2)教学深度上分层次教学

要据学生的入学数学分数,分A、B、C班教学。根据我校的招生批次及学生实际情况,A班比例控制在10%左右,B班控制在60%左右,C班控制在30%左右。针对A、B、C班具体情况的不同,教师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笔者以为,A班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可采用启发式、问题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启迪思维,开拓能力。B班数学基础一般,应以教学大纲为基础,采用较为统一的教学安排,着重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提高课堂讲授质量。C班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也不多。学校可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增加教学时数,教学以工科学生必备的数学基础为指针,着重于基本内容的讲解,采用“由易到难”、“精讲多练”,加强典型习题的练习,确保关键知识的掌握,重视培养学习方法。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插入数学史、趣味数学等,调动课堂气氛,逐渐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到定积分的Newton-Leibnize公式时,教师可讲讲为什么用两个人名来命名该公式,Newton、Leibnize是何许人?他们主要做了什么?

4.有待解决的问题

在我国教学面大、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少的情况下,集体授课目前仍然是常规的教学形式。采用分层次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集体授课带来的一些消极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在我校实行分层次教学还有几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如教材选取问题,分班分层以后,各层次采用什么样的教材;原先自然班的班主任在分班后又存在班主任的问题;教师分层及教学资源的匹配问题等。

笔者希望在处理好以上问题后,通过分层次教学,在原有的师资力量和学生水平的条件下,调动数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充分满足各层次人才数学素质的要求,引导学生朝着发挥自己优势的方向发展,让优秀人才更快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盛祥耀主编.高等数学(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

[2]彭玉芳等编.线性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层教学篇2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通过以往的教学表明学生在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上存在差异.在普通高中,学生的素质存在偏差,导致学生在对高中数学的领悟和掌握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必将对高中数学带来不好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采取“一锅端”的教学模式,没能够对学生的能力差异进行分析,依然让所有学生在同一的环境教材下进行,必然会导致,优秀的学生觉得知识不够,较差的学生会觉得知识掌握不到位.这样不能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没有确实的履行因材施教这一手段,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将会导致两级分化严重,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基于上述情况,对高中数学进行分层教学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根据

(一)作为高中生,即将面临高考,此时的学生正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如果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能够对今后的学生发展有着很好的良性作用.而数学的分层教学就能很好的适应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通过将不同学习水准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批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分层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分层教学考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批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能够据学生的自身的情况,使得学生在相同的环境下体会教学的乐趣,根据不同学生对学习的需求,采取不同的策略,能够很好的推进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方法

分层教学的实施主要分为: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评价.

(一)学生分层

将学生进行分层,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能力将学生进行分层,同时作为教师,教师要与班级内部的学生相互协调,让学生进行主动选择,动态分层.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作为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的根据.

(二)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决定学生在这一学期内所需掌握和了解的内容,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教学目标,同时教学目标不宜过高,并具有弹性.

不同层次的学生会在对知识的认识程度接受能力和掌握的速度都有区别,在学习的方面学生就会有不同的需求,而教师在授课时就要充分为这些学生准备课程目标,对低层次的学生达到课程的基本要求即可,对于中层次的学生就要进行更为复杂的应用和分析,最后对于高水平的学生,就要求他们对知识进行自学,对知识进行延伸拓展,同时能够形成创造性的进展.

(三)分层施教

所谓分层施教即是因材施教的,在实际的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和数学的基础差异,结合教材要求和学习水平,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教师要多对低层次的学生进行课上提问,点播辅导等手段加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中等级的学生教师要在他们掌握知识的前提下,给予一部分的提升.对高水平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准备一些延伸的知识层面.同时教师要进行分层练习的设置,在学生掌握不同知识的层面,准备一些切合他们实际情况的练习问题.

1.按课程内容分层

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分层,对课程重点加以深层的分析延伸,例如,课本中有许多例题,这些例题是对知识、概念的应用,解题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但层次性不强,内涵不够.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对例题进行分层,将一些内涵充足的例题重点突出进行讲解,对于那些内涵较浅显的可以适可而止,同时也可以将这些例题变成习题,交给那些分层不同的学生.

2.课前预习层次化

根据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强,对于学习目的性较强,教师要根据课程的节奏,对学生给予适当的预习目标,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预习目标,这样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例如,在学习必修4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这一章节时,布置预习,我要求班上数学成绩好的同学预习好一章节的内容,从整体上把握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的关联,要求对数学能力稍微差点的同学要求他们只预习一节内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

3.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学的重点,一方面是教师传授,另一方面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才能促进教学成果的.课堂上既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领会.在实际教学中要以中层水平的学生为基础,对于一些较为拔高的问题可以课堂上暂时不讲,课后在给高层次的学生进行讲解,同时在授课的时候要照顾到那些层次较低的学生,内容要循序渐进,由易至难,做到他们基本听得懂.例如教师在讲解圆锥曲线的时候,.例如:

如图所示,椭圆C1:x2a2+y2b2=1(a>b>0)的离心率为22,x轴被曲线C2:y=x2-b截得的线段长等于C1的短轴长.C2与y轴的交点为M,过坐标原点O的直线l与C2相交于点A,B,直线MA,MB分别与C1相交于点D,E.

(1)求C1,C2的方程;

(2)求证:MAMB;

(3)记MAB,MDE的面积分别为S1,S2,若S1S2=λ,求λ的取值范围.

在对这道题的解答上要求水平低一些同学会求方程,中等层次的学生在解答第一问的基础上对第二个题进行解答,对于高水平的同学就要求他们将全部问题进行解答.同时教师在授课时要做到新旧知识相互衔接,做到知识跳跃不显得突兀,条理清晰.

4.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分层

数学教师在授课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做习题和课后练习题进行巩固和提升.所以习题和课后作业对于学生就变得必不可少,对于习题的和课后作业的布置,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层次进行习题、作业分层,不能进行统一的习题和作业布置,例如:实际上教师进行布置作业和习题都是根据班级中的层次学生的标准进行的,这样做统一的习题、作业.就会导致高水平的学生觉得习题和作业过于简单,对于低水平的学生可能会觉得比较费力,就会产生抄袭的可能,减少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事教学根据学生的需求程度对学生进行分层作业和习题,能够更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学习立体几何时给以给学生留这样的习题:

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B1B为正方形,BB1C1是菱形,平面AA1B1B平面BB1C1.

(1)求证:BC∥平面AB1C1;

(2)求证:B1CAC1;

(3)设点E,F,H,G分别是B1C,AA1,A1B1,B1C1的中点,试判断E,F,H,G四点是否共面,并说明理由.

针对不同的学生分给不同的作业和习题,对于一些水平较差同学的作业里只要证明第(1)(2)即可,正如这样对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增加.不但能够给不同学生的不同发挥空间还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四)分层评价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这样可能打击高层次和低层次学习数学的热情.要做好双向的激励工作,促使学生更爱学习数学,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给予不同的解答,以适应学生为主,针对层次较低的学生要多加关注,鼓励激励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信心,针对不同的层次给予不同的测验试题,让学生在同层次的纵向比较,同时也要加大统一试题的比较,让不同层次学生比较自己的优势和缺陷.同时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分层教学篇3

关键词:分层教学教学方略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必须要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

我个人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体会到:分层比不分层的效果要好,初二和初三的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差别更大,分层以后区别更大。

我的体会和反思:

一.在较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对学生分层。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略。

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分层:

A层:数学成绩好,学习能力强。

B层:数学成绩一般,学习能力一般。

C层:数学成绩中下,学习能力中下,或学习品质不够好。

D层:数学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差。

对A层:提出较高要求和开小灶。要求他们除完成课本习题外,多看些有关解题和数学竞赛的数学课外书,提数学问题,要求他们一题多解。

对B层:提高双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一部分能向A层转化。

提高他们学习兴趣,鼓励在课堂上多提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多鼓励他们一题多解,要求他们在测验时争取优分并追上成绩最好的同学。

对C层: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使他们其中一部分向B层转化。

对D层:尽量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部分向C层甚至B层转化。

二.对教材多阅读多分析和结合学生情况进行教学。

首先吃透教材,把握好知识的结构和系统,分析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而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差异,所以必须对数学的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

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每节数学课都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各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略如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哪个地方该精讲,哪个地方该让学生去探求都要设计好。

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教学效果。

2008--200年,我担任初二(5),(7)俩个班数学教学工作,在(5)班我用传统教学法,在(7)班我试用分层教学法,以便探究分层教学法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下我主要谈谈我在(7)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1)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导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

课堂上多让A和B层学生探求问题(例题,习题或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数学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或解法,证法)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C和D层次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还加强个别辅导。

上课前的复习提问,课堂的练习,课外的作业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开层次,一般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分基础题(必做)和提高题(选做),提高题鼓励A层次和B层次的学生做,C和D层次的学生可以不做,但仍鼓励他们尽量去做,能做几题就做几题。如何将各章节的练习和作业分层次则视学生的整体基础情况而定。如果学生对某节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则对该节的基础题和提高题的深度就适当增加一些。(基础题一般是教材中练习,习题中较浅的题目和老师编的单或双知识点题。而提高题则是练习和习题中较深的题目,开放性数学题和新型数学应用题)。

(2)两班年终考数学成绩对比:

分层教学篇4

关键词:分层教学;科学化;层次化;协同化;动态化

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分层教学是基于“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理念,依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提出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技术)。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分层教学却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主要表现在:

一、分层标准不明确,随意性较大

分组时主要在于老师的主观判断,而大部分老师是依据平时考试的成绩。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班级分为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对重点和非重点配备不同的老师,实施不同的教学,并美其名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我认为,这并不是真的分层教学,而是“伪分层教学”。这种所谓分层,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其目的不是面向全体学生,而是面向少数精英学生,与新课程改革“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理念相悖。

二、差生得不到关注

有的打着“分层教学的幌子”,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为借口,只关注学习成绩优异的优秀层,而对学困层缺乏耐心和爱心。差的放任自流,“不出安全事故就行”,被分在差等级中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形成自卑的心理障碍,甚至自暴自弃。这种“分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觉到不同的“层次”待遇不同,既对学生的人生观造成不利的影响,更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历经反复实践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实施分层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层科学化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必须要学校家庭相结合,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及性格特点了然于胸,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优缺点及性格特点,这样才能在分层教学中有的放矢。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分层的动态变化,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请求,可以随时调整分层。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分层的目的是为了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和提高,而不是分出一组成绩优异的学生搞精英教育。同时,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

2.教学层次化

针对不同的层次,应展现教学的层次化。

(1)目标层次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相对较弱的学生理解教材最基本内容,从培养实际能力入手,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要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培养,从而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2)教学内容层次化。虽然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一样的,但是具体内容上,我们还是有选择的余地,比如课本上的思考题、课外拓展等,对学困生这不做要求,而对于优等生则要充分利用,以扩大知识面,加大知识的难度,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思维能力。

(3)教学过程层次化。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学困生反应迟钝,解题速度慢,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把题做完。而优等生则反应灵敏,解题速度快,完成之后无事可干。我们可以根据这一实际,对学困生只提出一般要求,用一种基本的方法解答可以了。而对优等生,我们则要启发他们,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实现一题多解,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发散。

(4)作业练习层次化。作业练习分层就是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数量不等的课后作业及练习,让各层次的学生大都能通过回忆课堂学习、独立思考后,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作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布置作业或练习的时候,不应该明确地要求各个组的不同,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应以鼓励为主,鼓励所有层次的学生向更高的方面发展。

3.层次协同化

一方面,优等生有着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差等生却步履艰难。那么我们可以把他们结为帮扶对子,让前者起引导作用,教给后者学习的方法和思考的习惯,体验到帮助别人带来的乐趣,而让后者感到学习的轻松,体验到自己的进步。这样他们可以共同学习得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在具体操作上,可以让优秀生与学困生结成长期的帮扶对子,也可是同一层次学生结对竞赛。个人根据实际自己出题,交换作业,互相点评。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就选一些难度较大的题,让他们讲解题思路,从而训练他们深思熟虑。

4.评价动态化

分层教学篇5

【关键词】 物理课;分层教学;基础;动力

开始上C层次这几个班的物理课时,课上得让人难受,没办法把学生调动起来,也没办法把学生吸引过来,他们自己干自己的,自己说自己的好像你这个老师不在教室一样。每次上课中途都得停下来几次,苦口婆心地说,“要努力学习什么的,明年就要高考了,连一个高职院都考不上怎么办?”“不努力学习,长大后拿什么来生活?难道让父母养你一辈子?”,“说听不懂得慢慢坚持,一点一点地跟随老师就能听懂了,也就有兴趣了。” 但课上得还是力不从心,一眼望去任没有几个人在听,学生任是自己做自己的,或是无所谓的表情,好像一切都与他们无关。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一问三不知,老师讲了还不知记下来,提醒他们还半天没反映。上一节课后的感觉是,好悲哀,好吃力也好无奈,面对这样的学生怎么办?总得想办法让学生学习,让老师看到学生的那份朝气,那份灵气,我不相信这些学生就没了本该属于他们充满激情、充满阳光的笑脸。

如何让这些C层次的学生也能发展?赞科夫认为:教学对差生提供智力活动的机会和可能性最少,他们之所以差就是因为在发展上落后于其他学生,单纯的补课和作业,对改善他们的发展不但没有效果,还会造成恶性循环。提高他们的根本方法:注意发展其智力和个性品质。要使这样的学生也获得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必须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学,即进行分层教学。下面就是针对这个C层次班级的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感悟。

1 了解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

了解、关爱学生是教育教学实施的基础,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等次,有效地针对学生不同的层次准备不同的课堂内容、进行不同的辅导,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使学生失去了“匿名性”,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何了解学生呢?从哪些方面了解学生呢?

1.1 了解学生的知识状态:不同层次班级的学生知识状况不同,就是同一层次班级的学生知识状况也不同。如高二(七)与(六)都是C层次的班级,但是七班的物理成绩就没办法与六班比,而且就七班全班34位同学,每位同学都各有特色,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如果没有很好的了解他们,就没办法真正达到分层的效果。

1.2 了解学生的心理品质:C层次班级的学生实际上是学困生,造成这样的结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个性心理品质。这些孩子的个性心理品质差,注意力没办法集中、没有刻苦钻研精神、缺少克服困难的毅力、有的是自暴自弃。所以要分析这些学生造学习物理困难是什么性格造成的,上课才能针对不同的原因即层次进行教学。

1.3 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生认识方式、认识水平不同,据了解我们很多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方法还停在初中阶段,只会机械背诵物理概念和公式,不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过程,他们记住的是陈述性知识而不是程序性知识,缺少“真知”所以要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时就一筹莫展、无法下手。因此了解学生分层教学才能有效的进行。

2 培养个性心理品质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内在动力

一般C层次的学生个性心理品质都存在缺陷,分层教学仅仅靠老师是没有生命力的,必须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促使学生能自主学习,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才是分层教学的内在动力。培养个性心理品质要从下面几点着手:

2.1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入C层次班级,不少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自暴自弃,才会表现出一切无所谓的态度。要对这样的学生分层教学,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学生动起来、要学生自主的学习,所以必须重拾信心。要发现学生的优点、学生的进步、恰如其分的表扬,要让学生偿到学习成功后的喜悦,慢慢学生就会发觉自己还行、还真的不错。

2.2 培养学生正解的认识自己:据了解大多学生都不能正解的认识自己,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自以为是,所以学习时,只喜欢去做那些难题、大题,而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物理过程的分析往往忽视。老师根据他们的水平分到C层次班级时就会大有怀才不遇的感觉,老师针对这些学生的分层教学他们是拒绝接受。

2.3 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由于注意力、意志品质的原因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上课时老师要特别关注,时刻观察,并不停地提醒:这些学生的提醒不是泛泛地说现象,那是没有用的,而是要点名或提问等方式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吸过来。这要求老师每时每刻都得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不仅注意自己的讲课内容,还要对课堂上时刻要发生的现象灵活机智的准备问题提问他们。但是这还是一个表面现象,把学生注意力吸过来,听你的课,没解决本质问题,分层教学就没有落实。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注意力、克服困难的毅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分层教学才有内在动力。

3 学法指导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外在动力

有的学生非常努力、非常刻苦,但就是学不好物理,学习困难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和认知能力存在缺陷,不改变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提高认知能力,分层教学也谈不上效果,所以说学法指导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外在动力。如何进行学法指导呢?

3.1 对学习方法还停留在初中死记硬背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去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要知道每一个物理概念是如何建立的,这个概念的本质是什么,有什么适用范围等等。要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能力,学习物理就是学习分析物理过程,分析物理过程并不是凭空想像,而是要建立在一个非常直观的情景中,所以要学会把题目描述的情景转化成直观的图像,然后再进行分析。

3.2 由于认知能力的问题造成学习困难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不是去讲哪些难题,而是创立适合他们这个层次的智力活动情景。在他们能理解物理概念的基础上,组织材料,让学生去推理、判断、分析和综合。如:讲《万有引力》这章,在学生理解了万有引力和向心力的概念之后,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就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原因,让学生自己建立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推导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线速度、角速度随轨道半径的变化。这就训练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判断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

分层教学篇6

【关键词】分层教学;依据;做法;要求

1 背景原因

随着高中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校高一教师缺口增大,而高一学生的两极分化程度也越来越大,多数学生基础差,欠帐多,素质低,智力水平、适应能力、学习动机和习惯都参差不齐。如果平行分班,教师的教学很难覆盖班内各个层次的学生。为了达到“教育公平”,教学目标就要“一刀切”,教学要求就要“齐步走”。 教育教学与学生的实际脱节。造成“优生”吃不饱,其思维得不到充分锻炼和发展,求知欲得不到满足,积极性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尖子不尖”;中等生提不高;“吃力生”(差生)吃不了,欠帐多、基础差,对新知识听不懂跟不上,节节有欠帐,负积累越来越大,久而久之,丧失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差生越差”, 管理难度增大。

2 分层教学的依据:

现代差生观认为,优异的学习成绩是靠一点一滴的知识与技能的积累而成的,后进生的形成是学习过程中的缺陷积累过多所致。由于智力和信心的原因,后进生在学习上问题积累的愈多,知识与技能的误区就越大。原有的误差和新的失误混杂起来,就形成了较大的误差积累,甚至防碍继续学习的程度,就形成了后进生,也就产生了厌学等现象。这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的使命是每个人(无例外的)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怎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发展呢?首先是加强情感教育,去掉自卑,增强自信才能活泼起来。第二是强化分层意识,目标贴近实际,使学生在尝试成功中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机制。老师和家长对学生,因期望值太高而收不到理想的效果,于是给孩子过早地下了结论,埋怨孩子不可救药。使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严重受挫。我们应当因人而异,设计较为切合实际的目标,使他们在经常感受成功的愉悦情感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志向水平。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业中取得成功的体验,能增强自尊心,提高自信心,有利于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力求在学习上有新的突破。一般来说,一个人如果经常感受成功的体验,就会导致志向水平的提高,而这种志向又被再次的成功所强化,这一个成功就日益成为“自我鼓励”的基因。而经常感受失败的体验,则导致志向水平的降低,以致丧失学习信心,成功的教育是教育成功的前提。随着课程的增多和难度的加大,中差生队伍有扩大趋势,受教育群体的多层次、差异大,要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必须与之相适应。要想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进行有效合理的分层教学。

3 分层教学具体做法:

3.1 分班:对新入校学生根据中考等次,采取AB班的分层方式,把学生平均分成A班(优生多一些)和B班(差生多一些)。选取语数外教师每人带AB班各一个,理化生教师每人带AB班各两个,史地政教师每人带AB班各三个,以增强任课教师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感,以便按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用不同的评价手段进行检测,从而加强对比,感受变化。不同层次的班级组成后,分层制订教学目标,就成了提高学生成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不同梯度的教学方案(包括不同的目标、不同的练习、不同的检测试卷),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层次不同、要求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各得其所,学有所长。

3.2 动态管理,不断流动:在不同层次的班级中,引进竞争机制,进行动态管理,不断调整流动。B班的同学通过努力,成绩有了进步,不仅及时通知家长,而且还要升调至A班;如果A班同学因努力不够,成绩下降而不适应A班的学习,将降至B班。这种做法的周期一般为每学期一次。为了使优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根据学生的意愿和个性智力特点我们又成立了特色班,配备了具有一定特长的教师任教,也同样进行动态管理。

3.3 分组教学:班级教学难以覆盖班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课堂上的分层教学仍然是教师面对群体的一对多,对每个学生都施以及时有针对性的反馈纠正是不可能的,推行学生之间的分组帮教、争创全优组,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这一不足。分组帮教,以固定分组为主,按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性品质进行合理搭配,混编组,突出以优辅差、生管生、生教生。每组2—3名学习好、责任心强、有组织能力的骨干作为教师的助手,分组之后排位,注意层进性以达到“以好带差”和互相取长补短。这种做法,既有利于差生学习,也有利于团结学习,共同提高,班内各科学习情况,通过“小助手”或“疑难问题征答”迅速反馈给各类教师,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和辅导的重点。

3.4 完善激励机制: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激励机制,每个同学除严格要求自己,根据个人的能力完成所在层次内的学习任务外,鼓励人人都要向高一层冲击,超量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的潜在水平转化成新的现有水平,促使其不断循环上升。我们设立了“个人达标率奖”、“提高幅度奖”、“超量完成任务奖”,对互助帮教小组设立了“最优小组奖”、“小组成绩进步奖”、“难题解答奖”;年终评优向最优组倾斜。让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与小组荣誉挂钩,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完成学生任务,共同提高。

4 对教师的要求:

一、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考虑如何以最合适的方式和教学方法,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二、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基础和兴趣等,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坚信没有“学不好的学生”。三、严格要求,抓好养成教育,强化班风和学风建设,适时地授学生以学法,启动每个学生“我要学习”的动力。四、做好学生评价和日常学习行为习惯的监督管理,重视过程,利用好结果。

总之,分层教学让基础差的学生备受鼓舞、重建自信,激励他们张扬个性、超越自我。对他们来说,情感的交流、自信心的获取,以及自主性的增强、创造品格的培养等等,远比考试成绩的提高更重要,也更可贵。任何一种办法或措施都有其两面性,我们的分层教学只是在摸索中前进,很不完善,希望能跟广大同仁们共同商讨研究。

参考文献:

[1] 唐卫海 刘希平著《教育心理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分层教学篇7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教学内容;课内、外作业;课外辅导;考核和评价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077-02

我们现行的新教材,在适应学生差异性方面很有特色:既有全体学生需要达到的共同目标,也有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安排的益智题,更有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生活中触手可及的趣味题,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传统教学法注重全面,限制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发展,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法则根据学生基础、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将学生分成A、B、C三组,从备课问题的设计到讲课的侧重点,再到作业的布置、考核的评定等都有所区别,让每组学生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渐渐有能力去完成上一组的一部分任务。我们也很欢迎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加入到新的小组,并对这样的学生给予嘉奖。对学生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要求,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手段,这就是分层次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利用分层次教学逐步树立学困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中等生的学习潜力,开发优等生的创造力。

一、学生的分层

先向学生说明分层次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因材施教,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达到班级的整体优化。首先让每位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现状,知道自己已掌握了哪些知识,明确自己能独立完成哪些题目,哪些题目只是一知半解,哪些题目又根本没有思路。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估,让他们自己申报A、B、C、三个小组,教师制定每个小组课堂学习和课外练习的不同目标和要求。C组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基础题目,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教师注意对其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B组学生在完成C组学生任务的前提下,还要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一些综合性题目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注意培养B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A组学生在B组学生的基础上也要有自己的优势,要能主动解决益智类题目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并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教师注意对A组学生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但分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上一小组的要求,就可以申请调到上一小组。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鼓励,更增强了自信。

二、教学内容分层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为分层教学法做准备。要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差异,科学地制定初中数学教学分层内容和分层目标,把对每一层同学的要求定位在相应的层次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照顾不同层次同学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每层学生都应该掌握的知识及其掌握程度,设计问题要由浅入深,注意知识的衔接性。知识的重点、要点要精讲精练,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使各组的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在教学中以处于中层的B组学生为主线,为C组学生设计一些较简单,但必须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才能回答的小问题,帮助C组学生体会“理论知识是基础不能忽视”,并深入了解知识的连贯性,也有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同时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小常识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我们要使一个东西牢固为什么做成三角形的;我们要从家去学校,为什么走直线最近等。教师为B组学生设计的问题,就要有一定的深度,还要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际应用。B组学生就不只是用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对应解答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了,而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如:我军要去敌营营救我们的同志,怎样才能正好躲过敌军探照灯的照射而不被发现?这类题目需要知识的综合运用,更能激发学生为了营救战友脱险而义无反顾的责任心,为此,学生在计算中更会一丝不苟,也会使学生为了出色完成任务而更专注于学习。A组学生的问题比较随性一些,我通常打破了老师问学生答的惯例,而是让他们通过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是运用本节课的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给同学们出些题目。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也通过他们问题的提出,了解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先是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最后老师做一下点评。A组学生的思维必须给其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们的,又不能让他们处在胜利之中。我把一些有趣的、贴近生活的小智力题,作为奖励分发给他们,既让他们感受老师的关注,又让他们以高涨的荣誉感、饱满的热情、愉悦的心情,主动去做这些题目,为此达到的效果会更佳。教师在要求学生回答相应层次问题的前提下,还要激励学生回答高一组学生的问题,如果回答准确,会赢得全班同学认可的掌声,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学生的自信满满,为升到高一组而更加努力。正因如此,分层次教学法能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B组学生“吃的好”;A组学生“吃得饱”。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一节,C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掌握一种证明方法即可;B组学生至少掌握两种证明方法;A组学生需要以教师讲的方法为基础,拓展思路,寻求不同的证明方法。

三、课内、外作业和课外辅导的分层

对于各组学生的作业,我每天都要细心安排。C组学生的作业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加一道较灵活的题目,逐步提高C组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灵活性。B组学生的作业除了基础性题目,还要有综合性、灵活性,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深深感悟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出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A组学生的作业不失综合性、灵活性,实际应用,同时还要注重创新和发散思维的培养,注意一题多解,侧重于应用实践型作业,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技能,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让他们做出固定题目的同时,还要求他们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或是自己出一道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点的题目。这样学生不会被知识禁锢,而是作为知识的主人,通过不同的调配方法,提出不同的问题,得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课外辅导的分层主要在学生之间完成,C组学生选出自己做着困难的题目,说出困惑之处,然后由B组学生说清知识点和思路帮忙解答。而A组学生则以教师的角色参与其中,要进行最后点评。同样,A组学生帮忙解答B组学生的疑惑,如果有疑问,A、B组学生可以进行讨论或辩论,如果得出大家公认的结论那是最好,但最后的裁定者是教师。这样的方法,C组学生提出问题后,通过B组学生的解答,能够清楚了解自己对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找到了症结所在,更能做到有的放矢。B组学生通过解答C组学生的问题,提高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会以此作为自己的责任,督促自己要认真学习来帮助同学。A组学生责任感会更浓厚一些,遇到的问题会更困难一些,但他们有讨论或是辩论的交流机会,为了能最终取胜,就需要更灵活、更全面地掌握知识,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为浓烈。

分层教学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前言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对同班级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组教学,各组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施教;允许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用各自适宜的速度与方法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才干与"潜能";把"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落实在课内,努力促进各类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与提高。这样,既注重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习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

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作业分层的研究

我们通过大量调查,发现造成数学学困生的最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而是在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与破网。布鲁姆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因个别学生之材施教,尽量缩小学习新知识前的"认知前提能力差异",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提高个别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的"情意前提特征",提高教学质量将会有切实的保证。

基于这一考虑,我们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开展作业分层。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知识掌握情况,将作业分成多个层面,使作业层能够与学生的知识体系相适应,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证作业起到积极效果。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开展来看,分层教学对提高作业效果,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对分层教学有足够的重视,并积极开展作业分层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课上习题分层的研究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一跳,摘到桃"。具体到教学过程,就是要对课上习题进行分层,提高课上习题的针对性,使课上习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满足预期教学需要。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来看,要想做好课上习题分层教学,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正确选择课上习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选择课上习题,提高课上习题的整体质量。

2、将学生分成多种类型,将习题进行分层

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看,学生分为许多类型,为了提高分层教学效果,应按照学生的基础情况将学生分成多种类型,并对习题进行分层。

3、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课上习题,提高课上习题的针对性

在课上习题的选择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课上习题,提高课上习题的针对性,满足课堂教学需求,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评价分层的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分层教学的必要性,除了要在作业和课上习题上进行分层以外,还要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进行分层,保证对教学过程进行正确评价,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满足小学数学教学需要。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来看,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评价分层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应根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展情况,积极开展教学评价活动

为了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效果,应在开展教学评价活动之前,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展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提高教学评价的实效性。

2、应按照分层教学的推进情况,进行分层评价

在分层评价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评价的实效性,应按照分层教学的推进情况,进行分层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和实际效果,满足教学评价需要。

3、应分析课堂教学的实际特点和难度,提高分层评价的实效

考虑到到课堂教学的实际特点和难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高分层评价的实效性,应积极推进分层教学的开展,提升分层教学水平。

五、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备课分层的研究

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开展来看,备课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过程中,应对备课环节进行分层,提高备课的针对性,满足备课的实际要求。目前来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备课分层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应按照学生实际需要备课

考虑到小学数学备课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阶段,应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备课,使备课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提升备课的针对性,提高整体备课质量。

2、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应提高备课的针对性

从目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际开展来看,为了提高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备课质量,应保证备课的针对性,使备课内容能够在课堂上得到有效贯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应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

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无论采取哪种备课方式,都要以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为主。为此,我们应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明确教学目的,积极做好备课工作。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过程中,应从作业分层、习题分层、评价分层和备课分层等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做好分层教学工作,满足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慧;蒙特梭利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周新闻;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兰海燕;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4]赵鹏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分层教学篇9

任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拥有着一个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也是这样。实行分层教学法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具体操作可以依据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特点,结合所要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分层制定出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分层目标的制定有助于优化教学效果,最终使得后进组能够学到数学基础知识,中等组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之外,还能获得一定的提高,优秀组学会并掌握更加综合、复杂的数学知识和相关应用。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法从提出到运用,每个环节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坚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之外,还应该注重每一个教学环节,并对课堂教学环节实施有效优化,以促进分层教学得以贯彻落实。

1.教学内容分层

上述我们提到,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客观地将学生分成优秀组、中等组以及后进组。进行学生分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地展开教学,因此针对不同水平组的学生,教师所教学的内容也应当有所区别,应当根据学生组的学习基础、能力和水平,教之与其情况相符合的知识内容,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作者的分层课堂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所采取的方式一般为:后进组学生以识记和模拟为主,中等组学生在识记基础上加入一些提高性内容,优秀组学生则更多的以多知识点和综合性强的知识为主。教学内容的分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接受、吸收并将知识内化,最终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教学方法分层

分层教学篇10

一、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而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的目的就是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对应的发展,这对学生学习信心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将教学目标分成如下三个层次:

C层:识记梯形面积公式,能够简单应用梯形面积公式。

B层:明确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识记面积公式,能够熟练应用梯形面积公式进行解题。

A层: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梯形上、下底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较强的问题。

不难看出,三个层次的知识目标的设计是一步一步递进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进而在一步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信心得到培养,同时,也有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以为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二、教学方法分层

教学方法是影响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分层,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使学生在不同方法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能力。

还以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为例,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分层:

C层:考虑到C层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也相对比较低一些,在授课的时候,我通常选择的是“教师讲、学生学”的模式,但和以往的“一言堂”模式不同的是,在讲与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B层:B层学生属于中等生,我选择的是“半扶半放”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同时,给予指导,最后,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以确保学习目标的顺利实现。

A层:该层次的学生属于优等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自觉性也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进行“放手”,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制作相关的“梯形”,并自主动手进行推导,且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以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教学方法分层的目的就是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使学生在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同时,也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练习作业分层

练习题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环节,我们可以借助作业的分层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都能找到学习的乐趣。依旧以《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节课为例进行分层。

C层: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为15厘米,高为8厘米,求梯形的面积。

B层:某梯形广告牌的面积是480平方厘米,上底是16厘米,下底是24厘米,思考:这个广告牌的高是多少厘米?

A层:一块梯形土地,上底是14米,下底是18米,高是6米,在这块地上种白菜,如果每平方米收白菜15千克,这块梯形地可收白菜多少千克?

分层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能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进步,进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有效地将分层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之中,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中找到学习的信心,进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