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03:17:05

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体育课程;分层次教学

1新课改与分层次教学的理论探讨

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简称“新课改”),“新课改”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强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分层次教学的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即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质教育,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需要。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不断发展,如何对待学生差异,提高运动积极性已成为需要研究的新问题。分层次教学正是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的新型教学方式。长久以来体育教育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尤其对小学这个备受关注的群体,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分层次体育教学模式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它是在终身体育、全民健身、娱乐体育的体育教育思想和《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下,立足于素质教育,以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出发点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积极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分层次教学符合人类发展过程中存在差别的自然规律。学生由于基因、生长环境、后天性格养成等因素的不同,在智力、非智力方面产生差异,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不同的模式对待,寻找教学与学生的最佳结合点。分层次教学注重因材施教,用引导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分层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鼓励、引导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学习,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2小学体育课分层次教学过程设计

2.1学生主体分层

由于学生的体育基础、自身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或技术动作的接受程度和爱好程度也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基础好的学生希望通过系统学习掌握更加复杂的技术,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体育成绩,而原有的体育课程内容可能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而基础薄弱能力较弱的学生,却会感觉到课程内容吃力,导致“吃不了”的情况。因此教师应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观察、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体育基础、兴趣等相关情况,准确把握学生的层次,并征求学生的意见,选取适合学生自身水平的层次。根据具体情况再进行适当调整,最终把学生分为A、B和C等3个层次,分别对应体育基本水平高、中、低3类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进行实验跟踪记录。这是分层次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此环节为学生制订明确的目标,适应其“最近发展区”,为学生今后的逐层递进设立台阶。

2.2教学目标分层

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明确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根据各层次学生实际状况,制订合理的教学总体目标和各章节分目标。教师在制订目标的过程中,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为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制订出基础目标。然后要针对不同学生差异,采取个性化的策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出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层次的目标。制订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情况,以学生为主体,而不能把教师的意愿强加于学生。应注重引导的教学方式,尽量避免传统的“一刀切”思维,通过分层分组教学方式,采用交互式教学或个别教学的方法,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针对A、B、C3个层次的学生,制订出相应A、B、C3个层次的目标。A层次:由于这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体育基础,其能力较其他学生强,因此,应为其制订高级目标。教师通过教学训练,让其掌握更加复杂的体育技术和技能,不断突破自我,达到更高的层次。对此类学生教师应严格要求,适当拓宽大纲规定的教学范围,不断提出更高的目标,设置难度较大的训练内容。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真正更上一层楼。如果有条件,学生也有兴趣,教师可以推荐他们朝着专业化体育方向发展。B层次:B层次学生处于中等体育水平,目前大部分学生的体育成绩处于这个水平,因此要重视对B层次学生的教学。此类学生水平一般,不如A层次学生那么优秀,但是比C层次的学生水平要好。对B层次学生,教师要通过相对拔高的训练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对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在原有基础上适当拔高,朝着A层次的方向迈进。应重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类学生可能有着很好的体育潜力,如果教师方法得当,也有可能让他们有突破性发展。C层次:这个层次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最低,体育基础较差,其中不乏有学生因为遗传基因、后天环境等造成的身体缺陷问题。对此类学生应适当降低要求,只要完成教学大纲即可。对身体状况不适的学生可以再降低要求。根据C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制订不同的学习训练方案,也可以是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尽量多的采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教学,最大程度树立学生信心,提高锻炼的兴趣,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思维。

2.3教学过程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接受程度都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尺度。”对A层次学生,安排一些复杂技术教学内容,给予他们较多的独立练习,鼓励自主学练,使他们感到学无止境,重视能力的培养;对B层学生,给予适当难度的练习,采用巡视指导的方法,提供教师讲解与学生技术练习的有机结合;对C层学生,多进行基础练习和有针对的个别辅导,多用表扬鼓励的方式,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兴趣为主。教学过程尽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练习不仅能学到体育锻炼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树立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4教学评价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A层次学生应高标准严要求,激励他们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B层次学生应采用较为客观的评价方法,同时采用适当的激励机制,让他们在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的同时明确新的目标,朝着A层次的标准继续努力;C级学生主要采用激励的评价机制,放低标准和要求,消除因练习困难而产生自卑情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应对学生多鼓励,引导学生不断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激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在赞赏中促使学生发现自我、挖掘潜能。

3小学体育课分层次教学方法的建议

3.1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

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根据多维健康观和体育的学科特点,借鉴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经验,为各地区和学校制订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在目标多元的基础上还要有所侧重,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结合实际将课程目标具体化,提高目标的可操作性,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目标是水平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组成的完整体系,应在此基础上制订各层次的具体学习目标。

3.2根据学生的兴趣适当调整课堂内容

教师应根据大纲和教材,制订基础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应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全面综合考虑学生差异,合理制订出各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同时教学内容应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做出适当的调整,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更大的进步与提升。各层次的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每学期不同的教学需求和每届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做出适当改变和调整。

3.3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确立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各地区和学校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应从师资队伍、场地与器材、学生体育基础等方面的实际出发,选编适宜的教学内容。农村学校体育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应特别注意开发与利用各种实用的课程资源,确保课程的正常实施。

3.4采用多样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方法

运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学习评价既要注意评价的科学、公正、准确,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又要注意评价的简便、实用和可操作性,制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标准。通过学习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注意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让学生最大程度提高学习兴趣,不断尝试不断进取。在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后,朝着高层次的目标继续迈进,充分挖掘出潜能。

3.5尽量多开展课外活动和竞技性体育比赛

在体育课之余要尽可能多开展一些课外体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和健康实践活动,不断巩固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人际交往。让学生把体育真正当成一种兴趣和爱好,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一些中小型运动会或者趣味运动会等,通过这种形式在学生间展开竞争,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进取心,培养学生的体育竞争意识。在体验体育带来的成功与喜悦的同时,应锻炼抗挫折能力,让学生真正享受体育带给身心的愉悦、乐趣和进步。

3.6重视学生心理引导和教育

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小学阶段,更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和教育。素质教育不仅注重能力培养、身体健康、个性发展,还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更应尊重学生主体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加强赏识教育,多表扬和鼓励学生的进步,完善评价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快乐学习。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与公平竞争的意识。让学生不畏困难,坦然面对挫折,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交往。

作者:冯磊 单位:河北省沧州市解放路小学

参考文献:

[1]王素清.改进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6):14.

[2]张丽丽.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浅谈小学体育学科如何开展分层教学[J].考试与评价,2016(3).

[3]王美洲.小学体育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和运用[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4).

[4]胡玉兰.“分层次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5):87.

分层次教学范文篇2

1.1缺乏师资。在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是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指导者,教师的专业程度以及授课理念则会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依据当前大学体育教育研究数据显示,大学体育师资力量在配备上存在不够充足的问题,不能对学生进行专项体育的科学指导,很难让分层教学在体育课程中实现合理的推进,这样就影响分层教学在大学体育中所应用的效果。此外,一些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教育中,存在以往落后的教育观念,没有对教学模式和指导方式等进行创新。所开展的知识讲解方式仍然是以传统的授课理念为主,不能体现学生在课程教育中所呈现的主体功能,也不能对学生进行多项体育能力的锻炼。学生在该种课程教育中,很难依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对体育知识进行学习,分层教学就没能实现预设的教育效果。1.2教育体制存在落后问题。教育体制存在落后问题也是当前大学不能进行高效分层教学的原因。虽然大学教育已经脱离义务教育和应试考试的范围,但是它仍然受到应试思维的影响。这表现为,一些教育部门、学生家长以及学科教师等,不能对体育课程进行正确的认知,普遍存在轻视体育课程教育的现象。这样就导致分层教学不能够在体育教育中实现顺利推广,也不能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有效培育。同时,一些大学虽然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但是并没有将分层教学进行合理的应用,也没有依据学生的体育素质开展不同层次的课程教育。在对学生进行体能考察时,存在很大的应付现象,没有对学生的体能情况进行真正的考核。这样就不能依据学生的体育素质进行分层教学,课程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则比较低。1.3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现象。此外,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现象也是制约当前分层教学在大学体育课程应用的一项因素。要想实现更高的课程教育成效,则必须要对课程教育进行合理的分配,让学科教育可以实现更加顺利的实施[1]。大学体育该项课程教育要想让分层教学实现高效地开展,则需要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才能够让其得到教学保证。但依旧当前大学体育所开展的教学情况看,存在明显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的教学问题,制约分层教学实施的效果。高校对体育课程教育时间进行压缩,该项课程的开课率比较低,在内容设置上也存在单一化和枯燥化的问题。就导致学生没有得到分层的学科教育,体育教育具有比较低的趣味性,这样的教育现状就致使分层教育不能在大学体育中进行有效的应用,不能对课程教学范围进行合理的创新,也不能让课程教育具有新颖性。这样就让该项教学模式很难在体育教育中实现有效的推广,不能为分层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学科基础。

2提升大学体育课程教育中应用分层教学的途径

2.1合理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教师。要想提升大学体育课程中应用分层教学的效果,首先需要合理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实现师资教育推广能力的保证。因为要想提升大学生的体育素质,需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创新性的培训和教师队伍的合理组建,以此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依据当前体育教师所呈现的素质差距比较大的问题,高校应该对他们开展继续教育,给体育教师提供比较多的学习平台和技能培训的机会,可以让体育教师对分层教学进行内涵的理解,能够在课程教育中将该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应用。此外,高校应该开展多项体育教学活动,对体育氛围进行一定的活跃[2]。合理招聘一些具有高学历并且是青年化的教师,能够对体育教学进行一定的创新引导,让分层教学在大学体育中实现较好的实践应用。2.2将人本理念作为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同时,体育教师需要将人本理念作为课程教育的指导思想,这样才能够将分层教学进行合理的应用。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时,必须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课程目标,要尊重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中所呈现的主体功能。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必须要坚持该项理念,以大学生作为整体课程创新的中心,促使学科教育更加体现科学价值。在进行分层教学推广中,体育教师要依据学生所呈现的体育技能差距,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分层,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所呈现的技能情况,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在给予学生一个主体学习环境中,引导他们对体育知识进行高效的学习,合理开展体育锻炼[3]。这样才可以让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实现质量的保证,也能够让分层教学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得到充分的推广和实践应用。2.3对课程进行科学设置。上文中提到,当前大学在进行分层体育教学中,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所以,在应用分层教学时,大学需要对体育课程进行科学的设置,让分层教学可以得到顺利的推广和实践应用。具体说,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制定和规划的过程中,要依据班级大学生所呈现的体育特长以及综合能力,合理地进行教学目标制定。体育教师依据学生的发展特征进行体育引导,激发学生参与到体育训练中,能够让他们实现身体素养的提高。要想实现科学的体育教学目标制定,体育教师可以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发展进行结合。教师所开展的体育教学应该围绕班级学生所呈现的体育能力进行,要符合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需求。第二,体育教师需要将课本知识和体育锻炼进行结合,让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实现身体素质的提升,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认知。

3结语

通过将分层教学应用到课程实践中,可以让体育教学实现授课观念的转变,促使体育教学实现更高层面的实施。而要想提升大学体育课程中应用分层教学的效果,首先需要合理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实现师资教育推广能力的保证。同时,体育教师需要将人本理念作为课程教育的指导思想,这样才能够将分层教学进行合理的应用。此外,在应用分层教学时,大学需要对体育课程进行科学的设置,让分层教学可以得到顺利的推广和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1]邓远琪.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应用探讨[J].现代交际,2017(23):162.

[2]丁海亭.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6):161-162.

分层次教学范文篇3

1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状况

1.1师资缺乏,教师质量不高,分层次教学推进困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和辅助者,起着关键的导向性作用。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有些地区的师资力量较弱,教师资源缺乏,仅存的教师数量较少,对分层次教学形成一定的限制。此外,教师素质低下导致他们容易固守传统,难以接受新型的教学模式,耽误了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和推进。也就是说,许多体育教师缺乏创新理念,仍然用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体育教学,学生难以提起兴趣,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低下。1.2观念偏差,忽略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应试教育的笼罩之下,当今的教育模式产生了思维偏差,大部分学校只重视文化课程的教学,往往将体育教学置于千里之外,甚至将有限的体育教学课程时间用到其他课程或其他活动上面,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观念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现时许多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只是被动地进行体育课程学习,却忽略了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1.3课程设置偏差过大,教学质量低。前面提到,许多学校对文化课程的过度重视导致了对体育课程的忽略,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课程设置中的区别对待和不合理偏差,体育课程时间不断被缩减,开课率不断降低,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除了课程时间安排的偏差之外,体育课程仍然固守传统,内容乏味单调,课堂教学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应用措施分析

2.1了解并分析学生特点及个性,制定配套方案。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分层次教学模式,重视个性化教学,对学生的特点及个性进行了解及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合适的教学方案。但学生中必然存在个体差异,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充分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应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实践使得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师在长期教学中正确认识学生特点提供一定的帮助。2.2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同教学方案的制定一样,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应当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并充分结合教学实际来进行,旨在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因材施教最基本的也最重要的原则,是了解学生的兴趣及学习能力,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及内容展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学习方式上,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相结合。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教学的基础阶段,关键在于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运用于实践之中,才能真正深化教学目标。此外,在推行分层次教学模式中,还应当将学生的个性及共性相结合。即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面向广大学生进行教学之外,还应进行针对性的个体训练,并制定各自相应的教学目标,加强差异化。2.3小组形式教学,培养团队精神。在大学体育课堂上,分层次教学的展开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分组教学。由于学生数量较大,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能够配合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及培养。这种划分并不是随意的,而是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及个体差异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的。此外,体育教学的实践方面,通常需要团队形式来完成某项体育活动,因此,小组形式也有利于体育锻炼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学习、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自我奉献精神,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合作理念及健康的心理。通过分层次教学的应用,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虽然有所提高,但还需注重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4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个性化教学。分层次教学,注重个性化教学,在教学课程中添加创新、自由的元素,不断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提升体育品格和学生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应当与时俱进,并且结合学生的能力和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防止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充分结合学生的能力程度,制定合理的计划,切实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在课程选择方向,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如此才能真正促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与此同时,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课程,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分层次教学强调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结合实际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式,不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的。在学生方面,注重身体机能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要多加关注,安排合理的锻炼方式和体育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身体素质。学生也应当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与互动时间,最大程度地实现发展和提高。2.5分层次考核,科学评价方式。教学考核与评价作为检验教学效果及质量的重要途径,分层次教学强调将教学评价方式合理化。在某一阶段的体育学习状况进行总结,主要包括课堂上知识内容的总结和课后体育锻炼的效果等重要内容,设计合理的考核方式,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学习情况,使之不断改进和发展。在分层次教学中依然重视分层次考核,对不同程度、不同特点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考核标准,也就是说,合格及优秀等级不应当只存在唯一标准,应充分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制定相应的衡量标准。此外,在考核过程中,对考核的内容也有所要求,主要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各种各样的专项测评,尽量减少考核误差。考核后,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对程度好的学生应当予以肯定及嘉奖,促使起不断发展和进步。而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应当予以鼓励和支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障碍,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提高分层次教学的对策

3.1提高教师专业程度,科学引导体育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素质水平有一定的要求。现阶段的大学体育教师,存在人数不够及素质不高的缺陷,因此,学校应当适时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同时,教师也应当自主学习,增强自身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将分层次教学予以正确实施,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改进,从而能够在大学体育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正确的体育训练引导。3.2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方式,加强学者研究。分层次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分层次教学模式并不是只有优势,而没有缺点。其缺陷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凸显,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相应的教学理论及方法,将不符合教学目标的内容予以改进或摒弃,让体育教学不断进步,也让分层次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化。此外,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发展得益于若干学者的研究及探讨,各学校应当为学者的研究提供资源、平台等支持,不断提高研究的效果,使得分层次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充分地实现其作用。3.3巩固课堂动作,加强课外训练和拓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概念之上,而忽略了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因此,分层次教学强调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有利于加深对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及促进对课堂动作的娴熟,这就要求学生应当提高自我学习意识和课外锻炼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3.4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正确的思想。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在分层次教学模式中也重视营造良好健康的学习环境及氛围,将学生融入体育课堂,并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求教师合理运用知识并结合实践,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这种学习情境之中,在健康的学习情境中学习知识和进行体育锻炼,这对分层次教学模式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结语

分层次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融入创新、自由的元素,贯彻落实分层次教学的目标。教师作为实施分层次教学的主要主体,应当不断学习并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及身体素质,为学生提供正确合理的引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分层次教学的理念,强调因材施教,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学生的特点及性格,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进行个性化教学。就目前而言,大学体育的教学模式在不断改进和发展,尤其是分层次教学的出现,为大学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我们应当时刻关注时代的发展特点及趋势,与时俱进地将分层次教学模式进行改善,使之更加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总而言之,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应用需要不断探索及研究,紧跟时展的趋势和潮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从而推动大学体育教学的良好发展。

作者:武琳昭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浅谈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2016(1):73-75.

分层次教学范文篇4

1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3,4]我校在大学物理教学实践中,依据不同专业特点,学生基础知识及个人兴趣和爱好等实际情况,实施了分层次教学。1.1教学班级的分层目前我校面向全国招生,招生类别包括一本,二本,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不同学生在物理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此,我们首先根据招生类别将大学物理分为三类,将一本分为大学物理I和大学物理II、二本为大学物理III。具体来说,我校共有8个学院39个理工科专业开设大学物理必修课。我校按专业把一本大致分两大类:第一类:机械类,电气类,土建类,计算机类;第二类:食品类,化工类。第一类上大学物理I(分两学期上,每学期各上56学时),第二类上大学物理II(分两学期上,一学期56个学时,另一学期32个学时),二本上大学物理III(64学时,一学期上完)。同一类别的学生,由于地域差异以及个人兴趣爱好不同,学生入学时物理成绩差异也比较大。因此我校在同一专业类别中依据学生一年级上学期的高数基础、高考时物理成绩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大学物理I和大学物理II又分为英才班和普通班。英才班由学生自愿申请再经过老师选拔组成,并由有经验的老师担任。普通班也是学生自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任老师组成教学班级。同一个教学班级在上课内容和设问等方面也要求老师体现“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的分层次教学理念。1.2教学内容的分层我校由于专业较多,而且各专业特点各不相同,因此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我们制定了大学物理I、II和III的教学大纲,设置了大学物理I、II和III的教学内容和进度计划,对大学物理I、II和III提出了不同的教学要求,从而更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比如:机械类、土建类我们重点讲解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等内容,电气类、计算机类我们重点讲解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等内容,而食品类、化工类专业我们重点讲力学、热学、原子物理学等内容。同时,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大学物理I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定理,而且要在理解概念和定理的基础上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而对大学物理III的学生则只需要理解基本概念和定理就可以了。因此,课外作业也不一样。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了大学物理I、大学物理II和大学物理III的作业。作业中除了一些基本的练习题是一样的外,其它都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的,充分体现了分层教学。当然,对英才班的学生除了这个基本的作业以外,老师还为学生准备一些与各自专业相关的开放性的作业和课外实践。考核方式分层。我校根据不同学生采取不同考核方式。对普通班的学生,我们采取平时(30%)+期末(70%)的考核方式。当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分别设计了大学物理I、II、III的考试试卷。试卷难易区分明显,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而对英才班学生,我们采用了“课堂讨论(20%)+课外实践和作业(30%)+考试(50%)”的考核方式。在教学中老师会根据上课内容提出一系列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堂生讨论并回答,或者让学生分组对某些问题在课外进行准备和讨论,然后在课堂上各组之间分别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答问题,最后老师给出评价和总结。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有没有新的想法和见解都是课堂讨论考核的依据。而课外作业完成的情况,上交的实践研究论文的情况,以及是否积极地参与了大学生科研和物理竞赛等等则是作为课外实践和作业考核的依据。

2结束语

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促进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理解,并能满足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5]。我校根据专业特点,学生基础知识及个人兴趣和爱好实施了分层次教学,是对高校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有效尝试。当然,如何更有效地在大学物理课堂上实施分层次教学,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文新,徐翠艳.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3):262-264.

[2]李春燕,欧阳秋云,齐立红,刘艳磊.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8:48-50.

[3]薛锐,许丽萍.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11:11-12.

[4]于慧,许丽萍.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2):422-426.

分层次教学范文篇5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和英语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介绍了英语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方法、教学过程、测评手段及教学效果。英语分层次教学法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兼顾了学生的个体需求,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空间,让学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在英语教学中从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界定出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并施以相应的教学策略,就能使每个学生构起与自己能力相应的新的英语认知结构,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一、分层次的依据

据调查,目前中职学校32%的学生认为中职学校没有必要开设英语课,因为他们觉得毕业以后根本没有机会在工作或生活中使用英语。27%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原因是害怕期末考试不及格影响毕业。只有6%的学生在自觉地学习,目的是为将来进一步深造打基础。

在参加调查的学生当中,有23%的学生不能借助词典阅读。65%的学生听不懂简单的日常对话,更不能用简单的口语表达自己。12%的学生写不出一年十二个月的名称。个别学生甚至写不全26个字母。

由此可见,由于历史的原因或由于学生的性格、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原因,学生英语基础不尽相同,个体差异很大。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的任何上疏忽都会使一部分学生的需求受到忽视。这样的教学就使“面向全体”成为事实上的空话。采取英语分层次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二、分层次的方法

新生入学后,先进行一次英语摸底考试。试题的设计必须有很高的区分度,以便能够将所有的学生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学生军训期间,教师阅卷算分,将学生分到不同的班级。A层次基础扎实,兴趣浓厚,具有一定听、说、读、写能力,大约占30%。C层次基础较差或没学过英语,或不喜欢学习英语,基本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大约占20%。B层次的学生有一定英语基础,但是学不学外所谓,听说有困难,大约占50%。学生分班仅考虑他们的英语成绩,不管他们所学何种专业。也就是说,在同一个班里,有不同专业的学生。只有在学习英语的时间里,他们才来到一起,其余时间回归各班学习本专业的课程。

三、分层次教学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贯彻因人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安排不同的练习,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出既符合教材内容又与学生认知过程相协调的教学方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特点,确定层次化教学目标,对单词、词组、课文以及练习进行目标分解。

对于单词,A层次的学生对所有的单词和词组要求“四会”,B、C层次的学生只对重点单词和词组过关。对于课文,要求A层次的学生不但要正确地完成习题,还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B层次的学生要正确地完成习题,并能把重点句子或段落背下来。C层次只基本理解短文内容和正确完成习题即可。对于作业,A层次的学生除了必须掌握教材中单元知识梳理的内容和重点难点的内容以外,同时补充一定量的阅读材料和听力材料。B层次的学生必须掌握教材中单元知识梳理中主要语法和词汇,掌握重点、难点的内容。C层次的学生掌握教材中主要语法,可多做些记忆性的作业。

高层次学生在完成课本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向外拓展,广泛接触各种英语实践活动,如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等,多数中间层次的学生立足于课本,努力达到教材中在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要求;低层次学生通过努力,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并兼顾补缺补差,也就是给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一个基础平台,然后在稍高于他们的水平上提出要求,使各层次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所获。

对失败的学生,教师应采用延迟评价的方法。首先要勇于向学生承担自己的教学责任,使学生切实感到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然后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成功的切入口,并花大力气去指导他们,激发每一个学生向高一层次目标努力的愿望和信心,促进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最终使得每位失败的学生都获得成功。

四、分层次评估

期中、期末考试,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试卷进行考试。A、B、C三套试卷试题相同但难度不同。C层次学生的单词拼写是提供两三个字母的。其选择题仅提供2个选项。作文给出大致提纲,学生只需用一些恰当的词串起来便可。B层次学生试卷参考普通试卷难度。而对于A层学生,附加一些竞赛类试题,要求必做,但只算附加分。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基础题80分,拓展延伸题20分。试题相同但评分标准不同。基础题对C层学生基分高,对A、B层学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识延深扩展题补足A、B层学生的基础分。允许C层学生做拓展题,作为升级的参考因素。期中、期末的考试成绩仅占学生总成绩的60%,其余40%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如出勤情况、作业情况、课堂表现、平时测验进行评定。根据总成绩,部分学生可以到其它班级学习。通常情况下,A层次各班的最后5名学生必须到B层次学习,B层次各班的最后5名学生必须到C层次学习。同时,C层次各班的前5名学生允许到B层次学习,B层次各班的前5名学生到A层次学习,实行动态管理。

五、分层次的效果

分层次教学法给教师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一层次的学生英语基础基本相同,允许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同一层次的班级里,教师可以较容易地选择教学材料,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层次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较好的学生不敢放松,因为学习落后可能会被分到下一层次学习。英语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帮助每一位学生为自己的英语学习定位,让每一位学生在英语学习上都获得成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留出时间和空间。分层次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兼顾了学生的个体需求,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分层次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实践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我国教育的深入推进,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需求,注重发挥教师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好“指挥官”的角色。我国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文件《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着重强调了大学生身体素质在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性,深切的贯彻落实“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一概念。因此,将有针对性的把分层次教学科学的引入到大学体育的教学课堂中,在着重分析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配套的教学设计,把学生分成相对应的几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优势,实现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提高大学体育教育水平。

1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大部分大学的体育教学对每个院校的专业都有设置,而且学生对目前的体育课比较满意,体育课上学生参与度比较高,每年都会举办与体育课相关的学校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等,能够活跃班级氛围,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但还是有很多学校没有把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工作落到实处,依旧存在着教学观念的落后、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急需解决,值得相关部门和教学第一线的大学体育教师进行积极的探索。1.1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观念落实。传统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学习理念已经深入到学生和家长的内心,导致应试教育依旧横行与教育界,而素质教育的相关政策得不到落实,只是一味地关注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入人心,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教学领域的窠臼彻底改变,还存在着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思想观念依旧以填鸭式的满堂灌来讲解僵硬死板的理论知识,无法充分实现教学标准中制定的课程目标,从而错过了青年一代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期。这使得部分高等院校的教育观念未得到及时的更新,重视大学与本专业相关的文化课程,注重学生的学分成绩,没有意识到体育课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大学体育课中,存在体育教师简单的按照课本大纲进行授课,采取粗暴式的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没有将分层次教学引入课堂。而这种教学模式最终使学生只关注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成绩,忽略了体育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适龄青年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这严重的降低了大学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不利于体育课的正常健康的开展,也忽略了大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意义,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在大学体育方面落实的步伐。1.2体育教师师资配备不足。在整个教育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知识,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必备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基本文化素养。教师不只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还扮演着朋友和知己的角色,指导学生的学习并挖掘学生自身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各大高等院校在整体师资力量充足的情况下,并没有意识到体育老师数量及资质严重不足的情况,出现了几个专业共用一个体育老师甚至全校只有个位数老师的情况。数量上的欠缺只是一个方面,高等院校对体育老师的培训也没有引起必要的重视,只是考试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缺乏必要的重点培训和专项培训,从而整体的高等院校体育教师素质低下,不能满足体育课的专业要求及大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需求。现有的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填鸭式教学,带着学生在课堂上做统一的基础训练及基本的体能项目考察,没有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认为上体育课就是休息,就只是单纯的玩耍,影响大学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及大学教育的新课程改革。1.3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在整个受教育时期,无论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还是贯彻始终的家庭教育,都坚定的认为,作为学生,最重要的是好好学习理论知识,使成绩单漂亮。虽然现在高等院校也加入了德育的考察,举办各种社团挖掘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点,而且家长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但是体育依然是三方教育都忽略的科目,没有身体素质做基本的本钱,其他能力再好,也只是空中楼阁。在当前的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上,大部分专业的体育课一周只有一节,而且课程的内容安排上,包括基础的热身跑、四百米、八百米等课程设置,而且在期末时的体育考试内容只涉及以上的基础项目,没有创新性,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会直接降低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影响大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的提高。

2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应用对策

针对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各大高等院校及体育相关的教育一线工作者需要改善当前的教育现状,解决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分层次教学贯彻到大学体育课堂中,灵活应用多媒体教学策略,重视整体教学过程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开发学生的特长和个性,优化教学模式,促进教育改革的可持续性发展。2.1坚持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理念。在大学体育的分层次教学中,教育工作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在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在整个大学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身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特色,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主人公角色,积极主动的学习相关的体育知识,进行体育锻炼。我国高等院校应转变传统的僵硬的教育理念,认识到大学教育在整个专业体系的重要作用,改变各个专业课的教育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的采纳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意见,给予学生应有的自由。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及体育相关基础知识的普及。在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应作出具体的教学策略,使各个项目符合学生的个性化设计。例如:针对篮球这个体育项目,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学习特点,制定分层次的教学方案,让篮球基础较差的同学,练习拍球运球,让程度中等的学生练习传球,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难度较高的定点投篮,在基础练习课之后,可以组织相应的比赛,让学生认识到,篮球不仅仅是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更可以将其发展成为个别学生的特长,从而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2.2引进专业教师,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大学体育老师的整体素质。当今高等院校中体育教师的数量欠缺、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仍然普遍,学校应加大教师体系的改革力度,在体育模块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首先,在教师招聘中,增加对体育教师招聘的编制数量,在人才分配上倾斜,将年轻的师资血液灌输到大学体育教学中,填补之前的师资空缺;其次,为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争取学习进修的机会,多参加体育专业的部级培训和省级培训,加强继续教育,提升大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与其他相关院校举办体育研讨会或运动会,促进体育方面的整体发展,增加相互间的互动和合作。教师要结合目前的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问题,利用头脑风暴的形式探索及时有效的应对方式,提高大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素质教育提倡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大学体育教师要优化教学活动设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2.3合理进行课程设置,增加相应的课时,丰富教学内容。大学课堂规划时,要避免传统的课程安排陋习,采纳学生的意见和上课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保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第一,在课程规划时,与教师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适当的增加体育课的课时数,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这个过程要充分的采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与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进行探讨,制定的课程策略合理且具有实施性。第二,丰富课程内容,在原有的体育教学基础上,让学生提议感兴趣的相关的体育项目,并展开可行性分析,尽可能的使体育教学丰富多彩,例如:增设瑜伽课程的开设,利用多媒体观看NBA等相关比赛,并对学生感兴趣的项目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抓住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三,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学生所学习到的体育知识真正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将学生特有的个性和体育教学的共性相结合,在实际训练中,将体育教学的公共性体现出来,能够保证体育课的正常开展,同时注意学生的个性化,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个体差异。

3结语

当前,社会现象瞬息万变,大学体育的教育模式也应该跟随时代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当前不利于教育改革的现状。目前部分高校仍然忽视大学体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贯彻落实,而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将分层次教学带入体育课堂中,改变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层次,采用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大学体育的课堂效率。同时,应保持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三方的一致性和连贯性,避免其间的矛盾教育,支持和帮助学生能够在教育课堂中展现自己,从而促进大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高素质人才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浅谈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2016(1):73-75.

[2]于明,高玉敏,杨俊峰.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6(83):118

.[3]丁海亭.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6):161-162.

分层次教学范文篇7

中考落榜进中专,这是大部分中专生之路径。按照应试教育的标准,这部分学生该属差等生了。曾经有一外聘英语教师,诬我们中专生为“渣滓”,激起学生愤慨。这一外聘教师的思想固然是错误的,但与其有同感者却大有人在。不转变这一观念,不能正确认识教育对象,是很难搞好教学工作的。长期以来,我们以分数划线,只认可读书好的学生,不承认其它天赋,这实际上是教育的误区。据专家分析,人的智能大体表现为七个方面,即:语言、逻辑数学、音乐、身体运动、空间、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而我们只以分数论英雄,难免会扼杀许多可塑之才。今日之中专生,在有些智能方面可能差一些,但一定有他的强项智能。弱智周舟尚能指挥大乐队,何况正常人?关键是要认识他的智能类型。不同智能类型的人,有其长必有其短,扬其长则人人皆能。因材施教,首先就要区分他是何种智能之才。基于这样的认识,才能端正教学态度,明确培养目标,完善教学组织,探索出适应中专生源现状的新的教学之路。所以,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是至关重要的。

二、深浅有度,优化课堂教学

中专生文化基础较弱,主要体现在数学、英语等课程上。对于这些课程的教学,简单说,就是从总体上降低标准、降低难度。比如数学,只进行基本概念、基本问题的学习,而不再进行公式推导、综合题目的演算。深浅有度,以学生能掌握为度。英语教学也是如此,以达到公共英语一级标准即可。一级标准,只是略高于初中。不求学得深,只要学得会。不在语法句型上精雕细琢,多在听力口语上强化训练,重在应用。也就是说,在课堂主渠道上,以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基础组织教学。现在中专出口多了,不仅可直接就业,而且可升入高校。两个出口,对应的文化基础是不一样的。在同一课堂上兼顾,往往顾此失彼,甚至两者都顾不了。因此要抓主要矛盾,要联系学生实际。优质课的标准是什么?千条万条,学生能接受是第一条。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一头雾水,又有什么用呢?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低,但总有差别,而且现在的差别比过去大得多。对于文化基础相对较高的学生(我校约占三分之一),则通过办高考辅导班满足需求。中专学校的两个出口是两条道路,而不是两条腿。两条道路,一条通向市场,一条通向高校。而两条腿只能走一条路。如果一条腿迈向市场,一条腿迈向高校,只能原地踏步。对于不同的学生,学校应帮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路。一个人只能走一条路。鉴于目前中专生现状,学校应重点放在职业教育上,而不是为高考的文化基础课上。把重点放在职教上,也不是说中专就是终极教育,对口高职就是一个新台阶。参加高考辅导的部分学生,选择面则更大一些:不仅对口高职,还有成人大专,甚至本科等。但就总体而言,首先要落实中等职教教学计划。在搞好中等职教的基础上,再向高一级发展。不然,中等职教缩了水,高等学校也上不去,那就迷失了方向。总之,对于文化课教学,既不能按高考要求,也不能按过去中专对文化课的要求,而是比两者都要低。对于专业理论课教学,也应该删繁就简,能砍则砍。比如家电、计算机等专业,要求数学、物理、电子线路等课程开足一定学时,达到一定标准,但学生就是听不懂,讲了又何益?干脆照葫芦画瓢,把有限的学时多投入到动手操作上,效果会更好。先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先学会怎么做,再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似乎更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不然的话,理论上讲的很多,但学生并不知其所以然。道理似懂非懂,操作似会不会,那就好象煮了一锅夹生饭。所以中职的专业教学,应侧重感性认识,突出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与实训教学,应同时排入课表。现在通行1:1,实际上,有些课程,实训的比例还应加大,2:1都不为过。

三、课程设置,体现职教特色

普通中专与其它中等职业学校的区别越来越不明显了,就连我们的《山东中专教育》,也已更名为《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了。但是,中专毕业到省厅验印时,还必须要有公共英语等级证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不掌握英语和计算机应用,则会成为21世纪的新文盲,所以,省厅的要求是必须的。其它不到省厅验印的中等职业学校,则无需统考计算机和英语。这就是说,对普通中专的要求还是高一些的,虽然中专生源的素质并不比其它职校高。在2001年省厅48号文提出的教改原则中,明确了“对基础理论知识,要求必须够用为原则,讲清概念,强化应用。”这里实际上讲得很明白,但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必须够用”不仅针对专业教学,同时还指高考升学。所以,高考必须的文化课必须安排足够的量,要保证高考够用。若如此,必须够用的文化课不是比过去少了,而是多了。因为过去只针对专业教学,不仅课程门数少,而且深度有限。这样,势必加大理论教学比重,动手能力的训练就难得时间保证,还怎么“强化应用”?而且,鉴于中专生文化基础现状,在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上加大投入,恐怕会事倍功半。结合我校实际,该开设什么课呢?我们认为,除公共英语达到一级,计算机应用要达到初级外,其余文化课,该砍的砍,该减的减。开设道德、应用文、计算技术、商务礼仪、形体、普通话、书法、公共关系等操作性强、学生易于接受的文化课,体现职业学校的文化特色。在专业教学中,不追求专业教学的系统性,而在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上下功夫,围绕国家资格证的应知应会组织教学。国家正在推行就业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中专学校应建成资格认证基地。既区别于短期培训,又不同于过去中专的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比,普通中专坚持综合素质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多了文化底蕴。与过去中专的学历教育相比,它以职业岗位必须够用的原则设置课程,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实行课程综合化,加大实训,突出应用。

四、AB试卷,分层考核计分

这里的AB试卷,不是指同一难度的不同题目,而是指同一课程的不同难度。A卷为基本要求,B卷为较低要求,选择权在学生个人。可全选A卷或B卷,也可部分课程A卷部分课程B卷,全在学生自我控制。对选择B卷的学生不歧视,鼓励学生量力而行。而且,AB卷分值相同,不再换算。为增强AB试卷的可操作性,还可将AB试卷合二为一,题目划分为AB组。学生在同一试卷上自选A组或B组题目。除教师和学生个人外,其他人不知选题详情,给学生留一份自尊。这似乎不公平,其实不然,同等分数的A卷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而B卷学生也绝不会去宣耀,只会增强自信心:只要努力,人人能行。这里,关键是要营造一种自信自强的学习氛围。这既靠教师的个体行为,也在于学校的教学管理。给学生以够得着的目标,他才能去努力,否则,望尘莫及也就不去及了。由学生个人选择试卷,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是很有好处的。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在学习方法上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与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比,我们的弱势也正是在于:基础知识很牢,创新意识较弱;要我做做得很好,而我要做却无所适从。分层考核,自主择题,虽然只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一个方面,但却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方面。凡是我们认识明确的事情都逐一去做,不以事小而不为,那么,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处在困难时期的中专教育,一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总之,分层次教学的理论问题很值得深入探讨,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也还正在探索。我们虽已认识到教育对象的智能类别,但离完全因材施教也还有很大差距。我们所能做的,只是端正教学态度,在正确认识学生的基础上,满腔热情地对待学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人人学有所成。考上高校是成功,取得国家资格证书同样是成功。不管他取得什么样的成功,重要的是他要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受益,所以,至于他是A卷100分还是B卷100分,对某项知识掌握的深浅度,又能有多大的差别呢?当然,AB试卷对课堂教学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既要保证A卷学生吃得饱,又要保证B卷学生吃得好,如何把握这个度,是大有文章可作的。

分层次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大学体育;分层教学;相关思考;具体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观念指导和教学计划也产生了革新。为了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要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针对性,从而强化学生的专项体育能力的提高。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以往普通院校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在课程设计方面不够科学合理,导致学生的自由潜能得不到发挥。随着我国体育创新教育的发展,分层次体育教学的评估手段更加广泛地运用到现代化的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大学体育分层教学法的教学重点

以往的体育课任课老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往往只是重视完成领导安排的教学任务,却不关心学生是否学到了真正的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在现代化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推行“分层次”教学法,需要教师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专业性教学挖掘法,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的“个性”和长处开展差异化教学。在课前准备阶段,应该对备课教案进行科学化设计,在场地器材的调用方面,应该保证平均比例的学生都能够拥有用充足的器材训练机会。初次之外,体育教师还应该在每一堂体育课开展之前,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任务和各项指标要求进行介绍,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分别在哪里。

二、推行大学体育分层教学活动积极开展的有力措施

(一)体现人文关怀,采取个性化教学方式

在分层次的大学体育教学方式指导之下,现行的体育教学已经由过去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人文关怀、兼具体育锻炼的模式,转变为适应现代社会“建设体育强国”的专业技能体育训练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体育老师应该更加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基本需求及其精神生活,在体育训练的给大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视学校为精神家园。重视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基本知识的普及,细化心理过程训练,展开针对学生的体育和体能调控模式训练。在分层次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大学体育老师在针对学生的教育主旨中,应该重点对体育教学的模式进行改革,体现“以人文本”的教学方针,切实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人特点展开具体项目的教学,体育老师要对每个学生负责,把击破每个学生的体育教学的短板为手段,最终实现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由于现代化的体育教学训练强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之中,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其关键在于针对学生的具体关怀内容和关怀方式。

(二)重视因材施教,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应该重视采取能够易于被学生接受的练习方法,区别对待不同情况的学生。分层教学法的优越性在于,体育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的体育成绩差异存在,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找准自己的兴趣点,通过“专项专攻”的教学指导方式,实现体育技能和体育思维、运动创新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重视教学手段的运用,针对教学场地的布置活动,应该体现出专业性,在课程教学中确保体育器械运用适当。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课堂信息,调整组织教学的方式,配合“音响”和“软垫”的使用,让学生到草坪上进行自然全接触式的训练。让学生在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况下,得到身体素质的锻炼和提高。

(三)体现教学针对性,重视效果检验

教师还应该重视对于学生的体育效果的检验工作。通过教学活动,保证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本次教学科的动作技术,通过教学技能的培养工作,让学生在自我成就感提升的同时提升学习兴趣。在分层教学法精神内涵的指导之下,教师还应该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获得终身体育的能力,既达到健身的目的,又提高自我修养。分层教学法对于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它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育人”与“体育锻炼”两个目标相结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时,还应该保证教学仪表和教态端正,穿上适合各种类型体育锻炼的服装。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该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学,防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听力障碍的问题。除此之外,各种体育课上,老师还应该保证各种动作口令准确、洪亮。教师应该耐心的对后进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于动作不够规范的同学应该细心的纠正其错误。同时,教师还应该虚心的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在教学的活动中,更加重视突出教学重点,通过不断地改进体育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体育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收获到到真才实学。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将体育教学的观念和方法进行革新,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体育课程不仅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还是是广大高等教育者的一门必修课,是大学生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体育课中推行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教师使用敏锐的洞察能力,辨别出学生的各自特点,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有限的体育教学器材的条件之下,提升学生的体育训练水平。

作者:吴凤杰 单位:湖北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娟、毕波、李晓鹏.分层次教学模式的运用及其对女大学生人格和体育成绩的实验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5):83-85.DOI:10.3969

[2]雷瑛、管月泉、李艳杰等.拓展素质训练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①--基于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35):127-128.

分层次教学范文篇9

1.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差异性

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最大的优势是教师可以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于差异他们区别对待,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案,以便在钢琴教学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是对传统班级、个别教学的模式的超越,它承认学生存在智力差异、能力差异、理解差异,在高职钢琴教学面对重重压力的情况下,它的优势凸显出来。

2.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

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的学生主体是学生,学是教的起点和终点,教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好。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把学生当成是学习的主动承担者,教师不能把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而是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学好,学会。他们会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钢琴基础、音乐素质的差异,对学生分别施教,效果显著。

3.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主张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在针对学生自身不同特点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培养,钢琴分层次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挖掘其可能挖掘出的潜力,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也是分层次教学的终极目的。

二、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的分层和类别

1.考虑专业基础合理分层

如今,分层次教学有两种分层标准,即按钢琴程度分层与按专业方向分层。前者侧重考虑学生的钢琴水平,忽略学生的专业方向,这种标准将会产生学习成绩的分化,甚至两极相差悬殊。后者也有不足,因为它只考虑专业方向,殊不知钢琴水平的差异影响专业方向的划分,它们的发展是不同步的,专业方向相同的学生可能在钢琴水平上参差不齐。虽然这两种分层标准都以全体学生发展为目的,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消极因素。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是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他肯定了已有的认知结构的重要作用。当学生接触新的命题、新的概念时,就会联系过去学习的基础知识,从而形成对新的知识的理解与接受。在钢琴分层次教学中,若将钢琴程度与专业方向有效结合,消除不利因素,互相补充,使之相辅相成,会弥补以往教学缺陷,达到最佳效果。

2.避免分层的负面影响

在钢琴分层教学的分层上要避免不合理分层的负面效应。首要任务是教师要改变对学生不平等的态度。由于学生成绩参差不齐,钢琴教师很难做到一视同仁;或者在学生分层时,带有歧视的态度;或者对学生了解不够,分层不规范;或者对现实存在的差异产生不良反应,这些都会对学生心理、感情造成负面影响。在我国,学生惧怕老师的情绪严重,大多学生不愿意与教师沟通,不愿意把自己的感情反馈给老师,甚至在伤及自尊心、自信心时,会对教师产生怨恨、敌意,直接影响师生关系。以上一系列导致钢琴教师只获取课堂上学生学习钢琴效果,很少捕捉学生的情绪,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仅限于演奏上,演奏的好与坏成为教师评价的标准。因此,在钢琴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划分上,钢琴教师要做到合情合理分层,尽力避免学生产生不良反应,误解教师。

3.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的类别

(1)依据分层实施的对象分类分层实施的对象是以学生和教学过程为主。学生分层次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各种测试的成绩,学生钢琴基础,音乐素质等,把学生分为A、B、C若干不同层次,因材施教。教学过程分层是指教师依据教学过程中的环节不同进行施教,包括备课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教学评价分层。

(2)依据分层教学的组织形式分类依据分层教学的组织形式可分为走班分层式、定向培养目标分层式、能力目标分层式等。在这里重点介绍走班分层式。走班分层是指钢琴教师打破原有划分班级的界限,以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层次作为划分班级的标准,重新编排班级。上课铃响起,学生按各自的钢琴水平到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接受不同层次的内容。这样既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又满足了学优生对更多知识的需求。

分层次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蓝墨云班课;分层次教学;民族院校;国际金融

国际金融课程目前在全国各个具有财经类专业的高等学校普遍开设。作为一门时效性和延展性强的课程,该课程不仅是财经类学生的必修课,而且也是学生就业的必备实用性课程。但目前为止,“国际金融”本科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方法上,教师大多沿用传统课堂讲授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探索刚刚起步,创新方法的运用还不多见;教学内容上,单纯依靠教材,不能及时将学科最新发展前沿动态补充到课堂中。除此之外,民族院校学生中民族生源占一定比例,受地域政策影响,民族地区学生自幼接受民族基础教育,其授课语言和考试语言到上大学之前均为本民族语言,转入高等教育阶段后,普遍存在语言转换障碍,难表达、难理解现象突显。因此,一直以来民族院校授课过程中民族学生和非民族学生在共同上课过程中的步调难以统一,效率与公平无法有效兼顾。基于此,民族院校根据学生的水平梯度不同,进行分层次的创新性教学,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课程与现代国际金融前沿信息联系起来十分重要。

1民族院校利用蓝墨云班课平台分层次教学的可行性

为了在笔者所在民族院校中更好地推进基于蓝墨云班课平台的教学改革,在正式实施教改方案之前对拟接受教学改革的学生发放了432份调查问卷,回收406份,剔除无效问卷18份,得到有效问卷388份。对388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之后发现,移动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必备品。在被调查的388名学生中,全部学生均会上网,且每天消耗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时间很多,有92.31%的学生每天在移动互联网上所花费的时间超过2个小时以上,有32.16%的学生在移动互联网上所花费的时间超过5个小时以上,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几乎全部花费在移动互联网上。尽管被调查者每人每天都在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但是真正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学习专业知识的学生却为数不多,他们大多数是将时间花费在知乎、论坛、影视、微信、微博等领域。但若在必修课程中配备较为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有近六成的学生青睐于网络课堂,有近九成学生有试图尝试接受网络课堂的意愿。通过前测发现,随着“互联网+”和移动平台的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完全可以打破传统教学课堂,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满足民族院校因学生民族差异产生的效率与公平难以兼顾的诉求,实行依托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分层次教学。

2“国际金融”分层次教学的教学设计

“国际金融”教材理论性较强且比较抽象,在学习之前,对新知识有初步认知非常重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进而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到课堂上就可以快速地联系实践。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平台中的网络教学资源来实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点,选择案例制作教学视频,让学生通过平台预习相关知识点,为课堂做准备。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上,除了传统的讲授方式以外,利用蓝墨云班课平台设置分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在与团队的头脑风暴过程中,整理归纳交流过程最终给出解答,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还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在学生讨论遇到瓶颈时给予启发,以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同时在课堂中要理论与实践并重,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课后通过平台中的课后答疑环节,帮助教师与学生更充分地沟通互动,随时随地答疑解惑,从以往的课堂学习或网络学习转变为混合学习的方式。同时采用多样的综合考评方式,利用作业、测试、投票等多种手段,对学生有一个全方位的评价。除此之外,还针对求知需求高的学生开设了拓展环节。在拓展环节中,教师主要以推送微课的形式加深对知识点的讲解和考研知识点的讲授,同时推送相关科研文献,帮助学生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掌握科研论文写作方法。

3“国际金融”分层次教学的实践过程与效果评价

3.1课堂实践与效果评价。在教改之初,选取了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组,两个班级作为对照组。在实验组班级的课堂上,教师职能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单纯地传授,而是变成了倾听者和指导者。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课堂知识点传授,对课程的难点和重点给予适当的讲解和引导,传授自主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一个学期结束之后,实验组班级和比照组班级的课堂表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实验组学生的参与度和集中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课堂效率远远高于比照组。而在课堂参与度的量化考评上,也充分利用了蓝墨云班课的经验值评价系统,将平台中的头脑风暴、随机摇一摇提问、课后提问、投票等多种功能都以增加经验值的方式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量化考核,最终赋予一定的权重加到最终成绩评定中,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考核的压力,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创造力和个性特长的发挥。3.2考核机制实践和效果评价。教师改变教学方式的同时,考核机制和学习效果的反馈机制也要随之调整。在基于蓝墨云班课的分层次教学改革过程中,首先教师给实验组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水平的作业内容,这样有针对性的考核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针对同一水平的测试配备相应的考核标准,例如:A层的学生的标准为100分,B层学生的标准为90分,C层学生的标准为80分,这样可以增加所有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在期末考试的设定上,避免了传统教学过程中一卷定成绩的现象,而是将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细化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最终的考核方式上也形成了阶段性加总的成绩判定标准,即课堂表现、课后作业、随堂测试、期末试卷分别按照一定的权重加总,形成最终的期末成绩。3.3反馈机制与效果评价。实验组班级由于利用蓝墨云班课平台,教师加强了对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引导,帮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预习和复习,完成课前准备和课后作业。通过后台监管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前线上任务和课后线上作业,并且成效显著。量化在最终的单纯期末成绩上,实验组学生的卷面成绩平均高于比照组10.5分,不及格率仅为比照组的30%,各类型试题的及格率均高于比照组。同时,实验组学生的升学率也随之上升了8%。由此看出,在民族院校采用这种基于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的分层次教学改革成效是显著的。因此在经过两轮教改实验之后,现已全部改为基于蓝墨云班课的分层次教学。

当然,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例如教师使用新生科技平台的能力不足;分层后的教学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给教师带来一定难度;课后环节中学生的拖延和学术不端行为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国际金融”分层次教学改革的实施及教学质量的效果。但是随着分层次教学实践的深入,通过不断借鉴国内公共课学科的分层次教学经验,专业课的分层次教学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基于蓝墨云班课平台的“国际金融”分层次教学是民族院校教学改革的探索,在解决高校学生学习水平差异的问题上具有一定的优点,对提高民族高校经济类学科的教学质量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一翁,张欣瑞,尚会英.微信与蓝墨云班课的应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1):157-158.

[2]张茵茵,牛彦敏.移动教学平台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蓝墨云班课平台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3):23-24.

[3]王光利,马迪,王雨雪,等.分层次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75-77.

[4]郑维勇.分层次立体化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为例[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7(4):68-75.

[5]单冰.应用型高校“国际金融”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4(14):69-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