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十篇

时间:2023-03-30 22:13:02

中学化学

中学化学篇1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源思维能力的构建

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习题教学策略分析

优化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下化学教学反馈策略的研究

高中化学中的一些教学误区初步探索

数轴和坐标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一道溶液计算题的教学反思和对策

高一化学教学与初中有效衔接的尝试

例析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谈化学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体会与思考

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巧用课堂情境创设提高课堂效率

探析电解质中的“关系”考点

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探究性”

情感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积极作用

对九年级化学几个问题的思考

浅议“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研读教材深挖知识走出误区提升素养

“六小组”式随堂实验教学模式

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高中彳匕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

例谈探究式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困惑与反思

关于硫酸性质的三个问题解释

教材单元章节引言设计特点浅析

培养高一新生学科兴趣初探

化学教科书模型呈现形式与使用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材的处理与使用

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习题特点的分析

“化学与生活”的教材内容与学习目标

浅析高中化学新教材(人教版)的新突破

浅谈教学中渗透与培养学生的化学守恒思想

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不可忽视对比实验

漫谈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开发教材附加资源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课堂“结尾”艺术漫谈

浅谈化学探究性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上海世博会,唱响“低碳”主旋律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新课改中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实践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化学新教材主题图的特点与使用策略

中学有机化学“断键”机理探讨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例析

对新教材(苏教版)的编写与使用的商榷

浅析粤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特点及教学策略

对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材的几点感悟

中学化学篇2

一、化学思想对于学习高中化学的必要性

1.高中化学的特点决定化学思想的必要性

高中化学知识对于初中化学课程属于一个扩充的阶段,该阶段的扩充量体现在知识体系与知识容量上.一方面,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相比于初中化学更深入与完善;另一方面,高中化学知识属于扩散性的知识,不单单是一种知识,每个知识点都有更深层次的内容.从化学的知识体系上分析,高中化学的知识内容增多,并且各个知识点都存在相应的关系,或是相互渗透关联.在这个基础上,化学方程式变得复杂,并且化学实验课程相对更加繁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科书上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而课后,教师要及时与知识体系进行融合更新,重点关注课堂知识的课外延伸,使学生按照生活化现象学习化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思想,能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思维模式,能让化学变化过程在学生的心目中由难变易,也能传授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运用化学思想的优点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在权衡基础性的知识结构后,将化学思想融入其中,学生就能自如应用该思想进行化学问题的解答.化学思想在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只有自主、有兴趣地学习,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化学思想、基础知识与化学现象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思想

1.在解题过程中激活学生的化学思维

在高中阶段,解题是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化学题目中包含了自有的规律.在解题时,传授解题技巧是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解题技巧并不是一种技巧,而是通过运用化学思想来思考化学现象,从而得出答案.基于此,培养化学思想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学生具备相当知识、具备解题能力,却不能给出正确答案,在教师的稍微指导下就能及时给出答案.这种现象是学生非常困惑的.究其原因,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比较凌乱,不具备整理、归纳化知识的能力,不能灵活地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的化学思维.

2.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W习过程中,学生被动理解、掌握知识,就会很快忘记.相反的,如果给学生一个再创造的空间,学生就能在该空间中对知识进行翻新,然后得到自己的见解,也就会牢记知识内容.将这种思维运用到学习过程,在传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使其创造属于自己的知识,并且使其在寻找知识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理解知识更加深刻,而这种知识的再创造也少不了化学思想的帮助.例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学生对白磷燃烧实验有较大的好奇心,教师可以设计使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瓶,会让玻璃瓶中的白磷自燃,结合燃烧条件中的“水浴”实验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化学篇3

【关键词】中学化学 环境化学 渗透

化学正面临人类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巨大挑战。21世纪是化学学科飞速发展的世纪,同时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也将越来越深入。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不断地改变着这些环境条件,甚至引起对环境的污染,发展到21世纪多方面的全球环境问题,无不与化学科学密切相关。重视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热点,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呼声日趋高涨。所以,如何阐明这些危害人类的环境问题的化学机理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已成为化学科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职责。环境科学与化学学科交叉形成的环境化学在这方面负有特殊的使命。

我是多年的中学化学教师,下面谈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化学教育的内容以及一些体会。

(一) 酸雨

教学"硫及其化合物"时,列举一些事例如8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重庆、贵阳等工业城市大面积的"酸雨"以及1994年重庆市连续的"四潮黑雨"事件;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并趁热打铁与学生共同分析酸雨的危害、形成,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并积极探究防止酸雨形成的方法。

中学化学中 "电离平衡"一章,主要介绍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这几种体系pH值的计算。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不同溶液pH值的计算。这时我们可以结合实际给学生提出雨水pH值如何计算?酸雨的pH值又是多少呢?我们现在经常说酸雨(广义讲pH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以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例,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变死记为活用,而且认识到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是在不断完善的。

(二)温室效应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是一个动态平衡,条件改变平衡就会遭到破坏。自然界也存在许多平衡。环境污染正是由于人为因素破坏了这些平衡而造成的。例如,自然界中碳循环就是一个化学平衡,空气的成分是相对固定的,人类动植物的呼吸,燃烧等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又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如果环境条件改变或者由于资源不合理利用,就会打破这种平衡。例如,由于能源消耗量增加,大气中CO2含量不断提高,可能会加速有机物质分解和空气中CO2浓度提高,产生温室效应。因此,维持地球碳循环平衡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接着向学生渗透温室效应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三)水土污染

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也有一定规律。其中以轻元素为最丰富,常量元素几乎没有重金属在内,相反金属浓度较大时将引起生物的毒害作用。金属元素对环境的污染,通常是采矿业、金属冶炼、电镀、化工等工业所产生的"三废"经过种种途径而进入空气、水源和土壤的。如Cd是水迁移性元素,除硫化镉外,其他镉的化合物均能溶于水。水生生物对镉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其富集是水体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一种形式,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可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众所周知的日本水俣病是食用含有甲基汞的鱼造成的,。这是由于水体中汞的生物迁移,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与威胁人类安全的生物地球化学迁移。还有日本著名的痛痛病就是由于长期食用含镉量高的稻米所引起的中毒。废旧电池中含有很多重金属元素,渗出液对水土造成很大的污染,现在对其处理方式主要采取填埋,焚烧等,但这些方法都不利于环保,这时让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讨论寻找解决污染的方法,并充分意识到不能随便乱仍废旧电池。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介绍有机氯农药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农药所带来的隐患,在化肥教学中介绍使用化肥的利和弊等等,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的重要性,并积极宣传,做到恰到好处既使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又把对水土的污染降到最低。

实践证明,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化学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环境化学教育,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化学不只是带来污染的,而治理消除污染必须靠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化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中学化学篇4

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这是当今教育成功的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需育情。

一、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此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例如,在讲述"电子云"时,教师可以运用投影叠加法,将氢原子的电子云图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屏幕上,创设一幕微观世界的情境,引导学生愉快"入境",领略原子结构的奥秘。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产生探索的欲望,就可在好奇与欣喜中直观地理解原本抽象的"电子云"概念。又如,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针对"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问题,可创设实验探索的情境:将分别盛有NaCl、CH3COONa、NH4Cl三种盐溶液的烧杯置于学生面前,先让学生推断它们的酸碱性,然后引导学生用PH试纸或紫色石蕊试液测试、验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认知冲突:盐不能电离出H+或OH-,为什么有的盐溶液却会呈现酸性或碱性?由此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在教学中还可创设演讲、悬念、试误、竞答等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以知育情

情感与认识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一方面,认识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理性基础,认识越深刻,情感也越深刻;认识越浅薄,情感也越浅薄;认识不正确,就会产生错误的情感。另一方面,情感又反作用于认识。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识活动有动力、强化等功能。动力功能指情感对认识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积极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抑制作用。强化功能指情感对主体认识活动的巩固或改变的效能,积极情感体验对认识起巩固作用即正强化;反之,起改变作用即负强化或称"情感校正"。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

在化学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

例如在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难点教学中,有的教师采用对比、联想、浓缩、提炼等方法,使其中涉及的氧化与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与降低、电子得与失等诸多概念,清晰、明了地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学生感到的不是这部分知识的杂乱、难记,而是有序、有理、有趣,特别是可让学生从对比中领悟到"对立统一"、"物质不灭"等闪耀人类智慧之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锤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寓学法训练于教学之中。

例如,在上述提及的"盐类的水解"教学中,可先以"探讨醋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为范例,通过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逐步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循着一条清晰的逻辑思路,积极思维,深入探索CH3COONa的水解过程,使学生认识到:CH3COO-与H2O电离产生的H+结合成弱电解质CH3COOH,引起H2O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而导致溶液中[H+]<[OH-]。然后,启发学生由此及彼地独立探索NH4Cl等其它类盐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出"盐类的水解"实质。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成功之处就在于运用典型范例,指导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三、以理育情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科学的情感,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点上,化学较其它学科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但必须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方法,做到有理、有据,以理育情。

例如,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融化学原理和规律于工农业生产实际和社会

生活的应用中,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向学生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化学工业获得了飞跃发展,我国的化学科技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讲"元素化合物"内容时,可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在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大胆探索,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造的科学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四、以情育情

情感活动具有泛化扩散的规律。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移情到与此相关的一些物上,此即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肩负的重大责任对他的精神世界--他的道德情操、智力素质、意志品质提出了许多要求。其中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

总之,要用真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以积极情感投入学习实践活动中。

五、以需育情

情感与需要具有相互制约的规律。一方面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情感又可以调节一个人的需要。一般地说,凡是与主观需要相符合,并能使之得到满足的事物,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如果学生将学习活动、求知欲望作为自己的优势需要,则他们就会产生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情感。一个有严重厌学情绪的学生,他就会将学习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或累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合理正当的需要,以利于形成自己的高尚情操;同时,又必须使自己的较为低级的情绪变成较为高级的情操,从而使自己的需要受到这种高尚情操的支配和调节。

中学化学篇5

1.培养良好的复习习惯只要求学生做好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还不够,还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温故”方可“知新”,所以应要求学生在课后及时复习,熟记概念和化学用语,掌握其相关的知识点,整理好章节内容,使知识点网络化、系统化,能灵活应用,方便解题。

2.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化学课程以实验为基础,而化学药品又多有毒性和腐蚀性,学生喜欢实验,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和实验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求学生遵守实验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前没有老师的允许,任何人不能轻易动用实验仪器。实验前要检查实验用品与药品是否齐全、是否完好,对于实验所需仪器、药品要做到心中有数。实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学会描述或概括实验现象。

3.培养良好的改错习惯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及时改正,对于频繁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重点批注,认真改正(用不同颜色的笔)。同时可要求学生将错题进行整理,为复习积累资料。

二、注重各种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学生注意力集中与否关系很大,很多学生课堂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为此,要采取各种方法来不断调整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使学生保持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为课堂实效做好保障。

1.重思想,抓症结教师如果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积极配合,各种教学活动就能顺利开展。但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思想叛逆,教师只要批评,学生就会口服心不服。“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为此教师要学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真正心服口服,批评教育时要注意语言的轻重,尊重学生,找到问题的症结,用爱心、温情的方式处理,构建师生和谐的学习氛围。

2.重联系,抓能力备课时要注意知识前后的连贯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不要急于赶进度,不要急于攻克难点。初中化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描述能力等方面,对于实验操作要让学生学会准确叙述。为此,可将叙述者看作一个导演,让其他人根据“导演”的叙述去操作,这种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让学生明白了语言精确描述的重要性。

中学化学篇6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1―0059―01

在社会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其发展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最为明显的变化就体现在环境保护方面,并将环境保护理念逐渐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延伸。而绿色化学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体现,逐渐被引入到环境保护的具体实践当中,绿色化学简单的描述,就是清洁无污染化学,也就是说在使得物品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所排放的物质尽量对环境的污染少,最好不要有任何的污染存在。这种绿色化学理念具体表现在实践当中,就从初中的化学教学开始,初中作为学生们第一次真正接触化学的阶段,对于普及化学知识尤其重要,如果将绿色化学理念从初中的化学教学中就开始融入的话,对于整个绿色化学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一、教学内容结合绿色化学理念

初中学生开始真正接触化学,所以对其充满了好奇与兴趣,这是初中老师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到化学教学中最佳的时机。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绿色化学与具体生产生活的联系进行讲解,同时在具体的化学实验中,讲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并且使学生们真正感受到绿色化学对生产生活环境的具体作用。让学生们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将绿色化学理念深深映入脑海里,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文化素养,比如说,老师在对现实生活中的酸雨现象解释时,可以说是生产生活中排出的多余的二氧化硫气体与环境中的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这能让生活与化学教学紧密相连,丰富学生们的化学知识的同时,满足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好奇心,这对于以后学生的化学学习还是最后进入社会当中,环保理念的形成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化学习题结合绿色化学

学生课后进行化学习题的练习或者是进行化学考试都是为了能够不断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并提高学习化学的能力。老师在布置化学习题中,将大量的有关绿色化学理念的知识大量融入其中,不仅能够检验学生们掌握化学知识的程度,督促他们认真仔细地进行化学的学习,同时还能给予他们绿色化学的学习理念,并将绿色化学知识融入到具体生活当中,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难题,提高学生们将化学实践与理论进行充分结合的能力,促进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老师在布置化学作业的时候,并非为了习题而习题,而是采用比较多元化的方式,比如说在上课过程中,布置化学习题,让学生们对这些题目中的化学知识的具体内容有个充分的了解,让学生们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学会如何具体使用绿色化学的产品,并通过自己的绿色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垃圾污染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这种习题练习的方式,能够将绿色化学理念更加深入地传授给学生,并能够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的开拓,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而不断努力。

三、化学实验结合绿色化学

中学化学篇7

1.在化学内容讲解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对于高中化学教学,其内容不仅涵盖了基本化学理论与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绿色化学思想,为此,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出书本中蕴含的绿色化学思想,并将其展示在学生面前,实现化学理论知识同绿色化学思想的有机融合,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各种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树立绿色化学理念[1]。同时,教师还应具体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与活动,对于涉及到污染物的内容,要逐步引导学生强化对环境情节型反应物质的反思与讨论,使之更加深入了解绿色化学思想。如在讲解“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内容时,笔者就引入了关于能量开发、利用与能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知识;在讲解“卤素”内容时,就告知学生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中的优势与不足、氟利昂在臭氧层的保护和破坏等;如在讲解“硫与氮的氧化物”内容时,向学生简要介绍酸雨的形成机制、危害与具体的防治措施等,告诉学生汽车尾气作为一种氮氧化合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与水体富营养化等的主要原因,从而让学生把握化学知识的同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逐步形成绿色化学观念。

2.在化学实验操作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第一,倡导微型实验,减少资源浪费。同常规实验相比,微型实验不仅可获得与之等同的实验结果,还能大大减少相关化学试剂的应用,减少环境污染。如用塑料吸管代替移液管,用一次性针管针头+内加小玻璃珠乳胶管制作酸碱滴定管,用小玻璃瓶制作酒精灯等,以此来节约实验成本,保护环境,迎合绿色化学理念[2];第二,改进化学实验,优化操作。如在迎合实验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减少采样量;尽量不要购置用不上的试剂,并尽量使用可回收试剂,使用可降解无磷洗涤剂;实验操作中,尽量使用酒精温度计,以免因水银温度计的使用而造成不必要的汞污染;第三,尽量选用无害原材料。如在向学生演示“白磷自燃”现象的时候,就可先对Mg2Si进行水解处理,而经水解后的生成的SiH4在水平上同样可出现自燃现象。但是,在这个试验中,并未生成有害气体或物质,却也达到了教学效果,并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第四,有效处理废弃物。①严禁向下水口倾倒废弃化学试剂或由实验生成的有害、有毒物质,也不可堆放在阳台、或楼道等公共场合,需统一收集、统一处理;②采用化学办法处理无法直接利用的有害物质。如对实验残留一氧化碳进行燃烧处理;对酸液进行碱液中和处理;③对废弃物简单处理后使之变废为宝。如针对“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的残留固体可当做部分实验制取氧气的一个催化剂,而且其最终残余物还可用在“钾焰色反应”实验中等。

3.在化学课外活动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第一,积极展开绿色化学专题活动。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在教学内容讲解与实验操作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教师还应积极展开各种有意义的绿色化学专题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积极探索绿色化学的欲望。如在情况允许下,自己邀请化学方面专家来校开展关于“绿色化学知识”的讲座,向学生科普绿色化学知识;在日常班级板报活动中,鼓励、指导学生将同环保相关的内容设计进去,展开宣传教育;组织全校举办“化学文化节”等;第二,积极设计具有实践性的调研课题。放假期间,教师可结合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性调研,鼓励学生深入现实生活,寻出现实生活中实现绿色化学的办法。如组织学生就本地生活垃圾处理、分类与回收问题展开调研,并结合调研情况提出对应解决办法。

4.结语

总而言之,“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人们主动同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表现,同时也是我国积极创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将绿色化学思想渗透到化学理论知识讲解中、化学实验操作中与化学课外课题研究中,循序渐进地培养高中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实现高中绿色化学教学目标,从整体上促进化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程晓丹.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综合版),2015,(09):231.

中学化学篇8

关键词:化学教学;培养;素养

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各科的重视最大可能的做到一视同仁。只有学好每一科,才能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初中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很近的学科,初中化学的学习既能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又能增强学生对于化学的理解。总之,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而又及具有实用性的学科。化学教师要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就必须要不断深入研究和创新教学模式,努力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完善。在知识型的社会中素养的含义不断扩大,也就意味这提高化学素养需要的努力有了增加。所以教师在今后教学中还需要更多的付出。对于初中化学素养的培养下文进行了相关的论述。

一、当今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老旧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当今的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育理念依旧比较落后,教学模式相对老旧。大部分的教师依旧存在传统思想,过分强调基础知识,缺乏动手能力的培养。由于过去的教学过度重视学习成绩,这就使得教师依旧存在填充式的教学。由于缺乏适当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于化学学习没有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没办法调动课堂气氛,使得化学课死气沉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不明显。再就是这种老旧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不能分析问题就使得学生没办法独立应对新问题。不会举一反三的学生就很难在日后取得重大的进步。所以这种老旧的教学模式存在盲目性不能让学生自己去融入学习爱上化学学习。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潜力,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2、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缺乏兴趣

由于教学模式老旧,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就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单方面的讲授,这就使得教师成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听众。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关键作用,更不利于学生对于教师教授的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教师单方面的讲授使得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少互动,这就会造成即使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不理解的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二、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化学素养

1、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许多问题,这就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教学模式的改进应该是更加活跃的更加充满朝气的。最大努力的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尽可能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做敢提问。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热切的想要进入课堂。让学生能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快乐。改变以前教师与学生的敌对关系,让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伙伴。例如使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在传统理论教授的基础上增加实验课堂,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实验结果是如何产生的。这样得到的答案会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并且这个过程能够起到解放学生思想的效果。还有就是通过实验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就能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的把化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课堂上增加多媒体展览,通过多媒体放映图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化学的魅力。这样的教学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也能够放松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自由快乐的进行学习。最后一点就是增加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也就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师生交流。这个提问不是传统上的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而是教师检查学生,学生提问教师的交互式提问。也就是说教师给学生机会进行发问,学生问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在学生的问题结束后,给学生复习时间,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不懂的问题可以举手问老师。复习时间结束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检查,这个过程主要是看学生的掌握情况,如果学生都掌握了就进行下一个环节,如果学生问题很多那就对相应课程进行重点式讲述。

2、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以前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少,这在一方面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密切,另一方面就是会造成师生之间缺少交流。这样就会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不利于化学素养的培养,更不利于师生的共同学习。总之师生之间的互动对于课堂的作用是不能被忽视的。只有师生之间有了良好的互动,才能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教学效果也更加明显。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一个就是在课堂上流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交流课堂上遇到的难点疑点。另一个就是课下的交流,课下的交流就不仅仅是课堂问题的交流了,还可以是师生之间生活上的问候。这种交流既能够解答学生课堂上的问题有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3、重手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它不仅需要基础知识做基石,还需要必要的既能。这就包括动手能力和实用能力。那么在学校中这些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实验课堂。通过实验课堂让学生切身体会课本理论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切身感受化学实验的魅力。只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只有让学生从心底接受化学课堂才能让学生自发的学习化学知识。要想做到实验教学就可以通过增加实验课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实验课上看到摸到实验器具,就能让学生对于课本上的图示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

化学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基础性的知识,它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非凡。培养化学素养对于初中生意义重大,对于教师来说则是任重而道远。当今教师越发重视化学素养的培养,但是现状仍不是令人满意。这就意味着,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作者:杨桂芳 单位: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周玉莲.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13,34(4):77-79.

中学化学篇9

关键词:生活;化学知识;中学化学;化学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089-01

一、引言

化学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初三才开设这门课程,学生对化学充满着好奇心,并有一定要学好化学的决心,但化学本身具有知识高度抽象,反应机理错综复杂,化学用语枯燥、难记、易忘的特点,随着所学知识的不断深入和增多,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就减弱了。据许多调查统计的材料表明,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掌握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中学生是学习化学的起始,对新鲜的东西比较感兴趣,这是由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所决定的。不同基础,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校的中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兴趣较高[1]。所以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弄清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来促进化学教学的进行,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对社会有用之人。

二、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使学生学习化学时不在感觉神秘

中学化学教材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学科,就在于它更贴近生活实际。化学科学起源于人类对生活世界的认识,在生活世界中,人类通过对周围世界的直接感知,获得了关于周围世界的感性知识,这些知识经过进一步概念化、系统化就形成了化学科学理论。因此德国的思想家胡塞尔认为,科学世界是生活世界的抽象图景,是生活世界的理性产物[2]。但科学理论如果仅仅是作为观念上的产物,而不回到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也就体现不出其应有的人生追求和价值,也就无法经过实践的检验使自身得到发展和完善。因此,化学科学其实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世界。

生活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教育因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因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迁,没有人的生活便没有教育。所以在生活中学习化学,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化学不再是神秘的,而是就在我们的身边,有利于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就有劲,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怎样使学生保持并拓开这份兴趣是化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驾驭课堂教学的关键。大量资料都表明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是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这样可以使他们把课本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又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认真听完本节课的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醋酸时可以告诉学生几种醋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几个小用途:在鱼类不新鲜的情况下,加醋烹饪不仅可以解除腥味,而且可以杀灭细菌;醋可以作为预防痢疾的良药;醋还可以预防流行性感冒。将室内门窗关严,将醋倒在锅里漫火煮沸至干,便可以起到消灭病菌的作用;杀鸡鸭前20min,给鸡鸭灌一些醋,拔毛就轻易了;衣服上沾染了水果汁,用醋一泡,一搓就掉;用醋浸泡热水瓶中的水垢,可以达到除垢的目的;夏天毛巾易发生霉变而出异味,用少量的醋洗毛巾就可以消除异味。

四、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教学是以考试为中心,以分数为目标,脱离了生活,忽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可帮助学生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性化学知识,以致多数学生学了化学用不上,不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技术等的密切联系,读到高中毕业,竟解释不了身边的简单生活现象。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把课本知识鲜活起来,把学校小课堂与生活大课堂联系起来,把大自然社会生活搬到课堂里来,也可让学生进行调查,到工厂、农村、商店等地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并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条件许可的可以进行研究方案,并帮助实施。使学生课内所学、课外有用;课外见闻,课内升华。在这样的内外交流过程中,课堂变大了,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促使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发展性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

化学是一门根植于生活之中,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人体自身的生化反应、大自然的化学变迁、生活中的化学常识,无不闪耀着化学知识的火花。而且随着新的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的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学生经过较长生活中的观察和感受,都积累了一定的化学知识,明白生活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只有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才能更好地接受知识。

在高中新课程实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重视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注意在做、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注意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帮助学生通过现象、直接观察和操作演练,将知识与学生个人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启发学生运用已知的化学知识去感知和理解新的化学知识,并引导他们解决一系列的新问题,允许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自己,显露和发挥自己的才能,使之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尊感,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淑,应桃开.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真实背景的调查与分析[J].化学教育,2007,(4):38-51.

[2]刘克文.从生活世界到科学世界[J].化学教育,2007,(05):8-10.

[3]温莉莉.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化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04):29-30.

中学化学篇10

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与化学知识有关的生活实际引入课堂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走近现实生活,了解化学常识与化学原理,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氛围中学习。在“含氮化合物”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将生活中的含氮物质引入课堂,了解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对生态的影响。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材料。材料一:烟雾事件;材料二:洛杉矶光化学事件;材料三:硝酸和硝酸盐的形成过程。这三则材料展示了含氮物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存在现象,这些物质对我们的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利用化学知识进行防治,从而可以使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含氮化合物的知识,同时也间接培养了学生爱护自然环境意识。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文化氛围

高中生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比初中生具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在心理与认识水平上更具有创新性,在态度上更具有自主性与主动性。高中生更倾向于自主学习与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1.利用实验创设课堂氛围。实验是化学课程教学的主体,我们可以利用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的趣味性。这在客观上要求学生通过现象了解本质,不能只重视化学实验的表面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趣味性上转移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上。如在“卤素”教学中,教师制作其实验过程的操作步骤,设计化学实验流程。按照课前的实验设计进行化学实验。此实验共有四个小实验,当学生看到第一个实验后,兴趣高亢。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及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

2.利用化学史创设课堂氛围。化学史是化学知识长期发展的历史。许多化学家都将一生的研究成果奉献给我们,它们的研究理论影响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但是,高中生对这些科学家却了解不多。这样,我们可以创设化学史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伟大贡献,也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体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主体性。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探究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