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降温句子十篇

时间:2023-04-10 18:25:57

幽默降温句子

幽默降温句子篇1

[关键词]英语;讽刺性幽默作品;滑稽模仿;幽默剧;夸张

一、英语讽刺性幽默作品的界定

讽刺性幽默并不等同于讽刺。具体来说,它应该是讽刺集合与幽默集合的“交集”。讽刺(Satire),拉丁文“Satira”.的变体,原文字面意义为“装满各种水果的果盘”。讽刺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有两种,一般称为贺瑞斯式讽刺(Horatian satire)和朱维诺式讽刺(Juvenalian satire)。前者温和、幽默,意在给听众指出某种显而易见的错误; 而后者则是对人性弱点和邪恶的愤怒的攻击。本文着眼点主要是在前者。

二、英语讽刺性幽默作品的辨析

(一) 反语

反语或反讽可能是最容易引起不快的一种幽默形式。它是一种修辞格,常常表达一种和字面涵义相反的意义。由于反语常常让被讽刺的对象不快、尴尬,甚至无地自容抑或勃然大怒,所以反语并不属于前文所述比较温和的“贺瑞斯式讽刺”。但有些作家诸如斯威夫特能把有些令人难以启齿的人性弱点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温文尔雅地娓娓道来,读来感觉既能把讽刺对象的无知、蛮横、残忍的特点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又能够让听众为之一笑。

(二) 讽刺小品

“Burlesque”. 一词来自意大利语“burla”,意为嘲笑。它本是一种舞台喜剧形式,对事物极尽夸张、扭曲和嘲弄,从而放大人或物的某种品质而达到戏剧效果和批判作用。“讽刺小品”一般有两种形式:“故作严肃的小品剧”(mock epic)和“滑稽模仿”(travesty)。从本质上来看,这两种形式都是滑稽模仿,但前者是把琐碎、卑微、低俗的主题用一种高雅、伟大、雄壮的笔调来叙述,让读者或观众在这种不协调中来获得一种滑稽的感觉从而达到喜剧效果。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尼姑和牧师的故事”就是典型的“故作严肃的小品剧”例子。后者则恰恰相反,是把“高雅、伟大、雄壮”的主题用一种“琐碎、卑微、低俗”的语言和方式来表现出来,比如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

(三) 滑稽改写

许多人认为,“滑稽改写”和上文提到的“故作严肃的小品剧”大同小异,即“在应该使用轻松文体时却使用严肃、庄严的文体”(The essence of parody is the treatment of a light theme in the tyle appropriate to a serious work)。但严格说来,“滑稽改写”,一般只是指在这一类作品中那些对某一部作品或对某一具体作家的“滑稽模仿”。在“滑稽模仿”中,原作品中的主题和人物已经荡然无存,但作品的风格、人物的语气、事件的场景都严格模仿原作品,从而使读者有一种极为滑稽的感觉。

(四) 闹剧、幽默荒诞剧、特定场景歪曲夸张

之所以把此三种题材放在一起讨论是由于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闹剧往往过度夸张、铺排,而所要描述的对象离它所要模仿的对象可能相去甚远。在闹剧中,人物不过是复杂情节的陪衬,人物性格相对来说也并不是很重要。法国作家莫里哀把这种题材叫做“行为喜剧”。在18 世纪的英国,“闹剧”开始从喜剧分离开来成为各种荒诞剧的统称。和“闹剧”相似,幽默荒诞剧也不用现实主义的手法。通常,幽默荒诞剧选择《圣经》或其他宗教及神话中的人物,并把他们用自己的想象来加以重新处理,来达到一种荒诞的幽默效果。例如,Andrew Alder在他的“Christmas Eve”中,用现代人的语言讲述了一对无家可归的夫妇把孩子(耶酥)生在别人家一个肮脏的车库里的故事。在故事中,作者近乎荒诞地批评了充满不幸的世界和缺少同情心的人们。严格说来,“特定场景歪曲夸张”还并不能算是一种讽刺幽默的文体。但和闹剧与幽默荒诞剧相似的是,它也把某种经典场景,尤其是现代电影中的某些经典镜头,重新配音并作荒诞或幽默的改编。当改编的文字与原图片共同出现时,往往能达到一种讽刺幽默的效果。

(五) 打油诗

顾名思义,打油诗以诗的面目出现,而且韵律和结构严格按要求处理,但主题常常不过是为了揶揄一下某人或者根本就无主题。如:There was an Old Man of the CoastWho placidly sat on a post; But when it was cold,He relinquished his hold,And called for some hot buttered toast.

(海边有一老人,在一柱上安坐养神。天气开始逐渐变冷,他马上决定不再逞能还要了一杯热奶暖身。) 从此例我们可看出,打油诗一般第一、第二和第五行包含三个音步,并且押韵,二、四押韵,有两个音步。一词最早出现在1890年Edward“打油诗”Lear 的诗歌当中,后来逐渐流行。通常是口头创作,内容是对人们的举止言行的品头论足。

三、讽刺性幽默文学作品的主要实现手段

(一)双关(Pun)

人们利用英语单词的一词多义或同音异义,在说话或写作的时候,使语句中的某个词同时传达出两种含义,造成语句意义上的暧昧,这种情况称为双关。通过这种修辞方法,可以使幽默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油然而生。如某健身房门前的广告这样写道: We have courses to make grown people young and young people groan. 句中grown 与groan 同音,由于这两个词的巧妙联用,健身活动的益处与艰辛同时被幽默地表达了出来。

(二 )夸张(Hyperbole)

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或夸大,或缩小事物形象,借以突出事物某种特征或品格,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的修辞方式。常用于讽刺剧或喜剧,给人以荒谬可笑之感,给语言增添幽默的情味。We walked along a road in Cumberland and stooped ,because the sky hung so low. 作者对天空作了夸张性的描述,天空怎么可能低得需要人们“弯下腰走路”呢? 作者的幽默,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三)反语(Irony)

反语就是使用与自己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即说反话,有两种情况:

1.用相反意义的字词表达意思的方式称为字词式反语(Verbal Irony)We are lucky. It′s the other side on the thirteenth of December. That makes us feel real good.作者显然是在说反话,因为13 在西方是个不吉利的数字,这也表现了作者的幽默情趣。

2.反语的另一种情况是情景式反语(Situational Irony) ,即话语说的情况和实际相反。美国幽默作家马克・吐温其小说A Mysterious Visit 中描写了“我”同一个老奸巨猾的“估税员”的交锋,其中有这样一句: I meant to trap him…I thought to myself ,my son ,you little know what an old fox you are dealing with. 结果是,“估税员” 没上他的圈套,“我”却进入了对方的圈套。这个戏剧性的结局,令读者不禁报之一笑,同时更加厌恶那个狡诈的“估税员”。

(四)突降(Anty -climax)

突降把句子的语意按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修辞方式通常是为了取笑或讽刺而用。思想概念被贬低的层次愈低,其嘲弄、讽刺或幽默的力量就愈强。

如文学名著《傲慢于偏见》的开篇第一句话: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前半句庄重、严肃,颇有探讨重大哲学问题的口气;而后半句的内容却是庸俗荒诞的,前后明显地不协调。作者利用突降手段,幽默地讽刺了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空虚无聊。

(五) 一语双叙(Syllepsis)

这种文学表达手段利用词的多义性,在形式上以一个词支配两个或更多的词,这个支配词只与其中之一在字面意义上搭配,而与其他词之间的搭配是假借的,由此使句子产生两种含义:比喻义和字面义。这种手段不仅节省笔墨,简练含蓄,而且往往构成笔调的幽默。He possessed two false teeth and a sympathetic heart. two false teeth 和a sympathetic heart 极不协调,相去甚远,同时和possessed 搭配,便产生了幽默。He lost his temper and his hat. lost his temper 是比喻义,意为“大发雷霆”,lost his hat 是字面义“丢了帽子”,这样搭配使用, 此人的可笑之状便跃然纸上了。

(六)轭式搭配(Zeugma)

这种文学修辞手法是指由一个词同时与两个或更多的词相搭配,但其中只有一个是合乎逻辑的。它与一语双叙的区别在于:一个词语搭配出来词语的语义是自然合理的还是牵强附会的。

轭式搭配的运用,使得语句行文简练,产生出奇制胜、滑稽幽默的效果。

At noon Mrs Turpin Would get out of bed and humour ,put on kimono ,airs ,and the water to boil for coffee. get out of bed 是“起床”,get out of humour 则是“感到扫兴”;put on kimino 指“穿上和服”,put on airs 指“摆架子”,put on the water to boil 则是“把水烧开”。这种搭配,使描述生动形象,滑稽有趣。

随着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幽默文学因其语言的风趣诙谐、意味深长,已成为满足和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调味品和融合剂。因此,了解英语文学中的幽默讽刺性语言不仅让我们给自己的精神生活增添更多欢笑,同时,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也使我们可以更有效的进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参考文献]

[1]冯翠华.《英语修辞格》.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2] 姚念赓,范岳.《英汉翻译论稿》.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谢祖钧.《英语修辞》.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年版.

[4] 陈淑华.《英语修辞与翻译》.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5]沈家渲等译.《语言导论》.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6] 董黎等.《英语幽默集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年版.

幽默降温句子篇2

古希腊文化名人苏格拉底是位大男子主义者,他常把结婚比作骑马,吹牛说一位男子要想练习骑术,就应当选择一匹野马,男人倘若娶一个温顺的老婆,便不能显示男子汉的气概和水平。苏格拉底自己娶的就是一匹性情暴烈的母马,可是他所谓的“驯马”之说也只是过过嘴瘾,她的老婆苏姗娜是百年一遇的悍妇。苏姗娜将尿浇到苏格拉底的头上,这位圣人竟能安坐如磐,把头擦干后,只敢说一句:雷电未停,大雨已降。在男权社会的古希腊,唯独苏格拉底患上了严重的“妻管严”,说白了,他自己才是一匹被驯服的老马。为了在外人面前挽回颜面,苏格拉底不惜违心地用“驯马”理论来掩饰自己婚姻的不幸,面对他的自嘲和幽默,世人不免相视一笑。

自文艺复兴起,幽默中明朗的成分逐渐削弱,“银色幽默”也演变为“铅色幽默”。幽默颜色的转化源于生活色彩的变迁。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和社会文明一起茁壮成长。文艺复兴虽然让古希腊、罗马文化获得新生,但是古希腊人的静穆、伟大、高贵和单纯却难以复活。生活变得复杂了,人类看待生活的眼光也变得阴郁起来。幽默就此蒙上了一层悲凉色彩。

堂・吉诃德所引发的笑声中已经掺杂着苦涩。塞万提斯还假借堂・吉诃德之口,用幽默痛斥溜须拍马和追逐名利之徒:皇帝在参观古罗马的圆穹顶时,陪同的罗马骑士突然说道:“万岁爷,我屡屡有这样的念头,要是抱住您的玉体从天窗里跳下去,由此我就要万古留名了。”皇帝回答道:“多谢你没有将这个念头转化为行动,以后绝不再给你机会考验你的忠诚,你不准再来见我和靠近我。”他随即将这位骑士打发回了老家。自《堂吉诃德》之后,幽默中的悲剧意识在暗暗地滋生、繁衍,经莫里哀,终于在19世纪酿造出了以果戈理、马克・吐温等人代表的“铅色幽默”。“铅色幽默”又称之为“含泪的幽默”、“讽刺性幽默”。在“铅色幽默”中,昔日幽默的明快、乐观和朝气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深沉、忧郁和愤懑。幽默的色调也渐渐由明变暗,由暖变冷,由轻松变沉重。

迈入20世纪,人类的生活因为受污染太多,渐渐变成了黑色。特别是在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物质虽然高度发达,但社会也严重畸形。广岛原子弹爆炸后残留的白色蘑菇云还没有消散,奥斯威辛烟囱里冒出的浓浓黑雾还未云散,世人又开始从报纸、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中目睹倾听现场直播的越南战争,人类杀人的技术和救人的技术共同提高,这实在是个滑稽的场面。此外,喧嚣一时的麦卡锡主义带来了大范围的政治迫害;根深蒂固的种族隔离促生了美国全国性的黑人民权运动,“历史悠久”的性别歧视导致了潮水般的女权主义;暴力、谋杀、、抢劫等恶性案件与日俱增,“跨掉的一代”还未回家,嬉皮士们又开始了他们的流浪,传统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全面衰落和沦丧。这是一个颠倒错位的世界,你以为正常的其实已经不正常了,你以为不正常的其实早已正常了。

面对世界的疯狂和荒诞,有人麻木不仁,有人醉生梦死,有人束手无策,有人焦虑忧伤。感觉敏锐却手无缚鸡之力的作家们,唯一能做的便是编一些色泽暗淡的幽默故事,开几句让人想哭的玩笑,他们自嘲的不再是个体的不幸,而是整个人类的无助。或许在他们绝望的笑声中,人类能够听到几许希望的钟声。

其实黑色幽默并不是天外来客或无娘的野孩子。在西方文学史上,它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古希腊人的轻松和愉快之中,便偶然可以听到不和谐之音。如阿里斯托芬的喜剧《阿卡奈人》,就带有鲜明的反战倾向,但战争的痛苦却被他写成这样的场景:一位走投无路的父亲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带到市场,问她们:“你们俩愿意饿死呢?还是愿意被卖掉?”做女儿的没有抱头痛哭,而是欢呼雀跃道:“卖掉,卖掉!”父亲担心没有买主,便把这对女儿装扮成小猪,终于换来一把葱头和一筒盐巴。这种幽默就有些残忍的味道了。

在莎士比亚戏剧《哈姆莱特》中,两个小丑的对白也暗含黑色幽默的韵味:小丑甲问到,谁造出东西比泥水匠、船匠或是木匠造的更坚固?他自己给出了答案:掘坟墓的人,因为他造的房子是可以一直住到世界末日的。这时幽默已经同死亡、罪恶联系在一起了。在18世纪,一位德国作家描写跛子和瞎子结伴而行,瞎子竟然嘲笑跛子:“你行吗?”跛子笑答道:“您看呢?”这很有黑色幽默的恶作剧味道了。

不过,在20世纪之前,黑色幽默还只是作为艺术的技法,偶尔被运用到作品之中。只有到了20世纪,黑色幽默才成为文学流派,甚至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在30年代,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布勒东在《黑色幽默文集》中首次将“黑色”和“幽默”两个词语拉郎配对。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呼啦一下扯起黑色幽默的大旗,并将众多的美国作家,如约瑟夫・海勒、冯内古特、托马斯・品钦、约翰・巴思、詹姆斯・伯杰、唐纳德・巴塞尔姆招至麾下。至此,在“银色幽默”和“铅色幽默”之后,“黑色幽默”又应时而生。

提起黑色幽默,人们自然会想到那条根本不存在又无所不在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会隐约听到从“五号屠宰场”中飘逸出来的笑声;会仿佛看到一道“万有引力之虹”横跨在天际之间。作家们不厌其烦地描述种种可怕的悖论性场景,然后在最大的失望和恐惧后突然爆发出“最大的笑声”。

幽默降温句子篇3

【关键词】美育;表现美;体验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儿童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儿童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一、挖掘教材潜在美,让学生感悟美

走进英语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但这美丽,远远抵挡不住教材灵魂的魅力。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本身就具有语言美。在字里行间,英语语言本身音调的升降,读法的暴破、连读,犹如一首和谐婉转的诗歌,散发着无尽的美。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求自己用标准、优美的语音朗读课文,用亲切、温柔的语调和学生交流,充分利用语言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知道了深受欧美人喜爱的hot dog, hamburger, salad,学会了去McDonald’s吃快餐可以礼貌地说“May I have…?”在得到帮助时不忘说声“Thank you!”给人造成麻烦时道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道声:“That’s OK.”这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不正是教材的翻版吗?

二、展示教学环节形象美,让学生体验美

现代课堂教学中,难道仍以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来完成一次又一次单调乏味的英语教学吗?我们能否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代替我们的辛劳,用多种美育形式打开儿童的心扉呢?多媒体教学就能帮上忙。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颇具吸收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集图像、声音、文学、动画于一体,能起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What can you see? What can you hear? 句型时,我用形象的动画、悦耳的音响,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中,获得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陶冶了美的情操。

英语教学中还常常借助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的魅力实施教学。如在学习“The seasons”时,让孩子们画画四季的美景:大自然的山川湖泊,鸟语花香,都走进了孩子们的画幅中,接着再进入Let’s talk about the season you like best.版块,在画画、说说中,孩子们身心获得的巨大快乐是无可比拟的。音乐、舞蹈本身具有美的感染力。把英语句子融于歌曲之中,学生在手舞足蹈中,可以把枯燥、机械的反复操练变得有声有色。课前的热身,课堂的调节,课后的巩固都可以由此来完成。

三、注重教学语言艺术美,让学生鉴赏美

教学语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物质外壳,是教师传情达意的符号系统。它的好坏直接制约着教学活动。枯燥无味的语言缺乏生机,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情绪,抑扬顿挫的语言充满活力,能吸引学生,激活思维,使课堂生机盎然,优质高效。因此,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音律性,幽默感。

小孩子喜欢朗诵诗歌,充分说明了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对人的作用。抑扬顿挫、韵律和谐、节奏明快的语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如教学2B Unit 8中的Get up. Have breakfast.等句子时,就教孩子们边唱边学:One two three, get up, please. Four five six, wash your face. Seven eight, have breakfast. Nine ten, say it again. 明快的节奏,琅琅上口,孩子们在赏析中记下了所学内容。

幽默降温句子篇4

从小到大,老师这个词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都是最熟悉不过的了,这十几年来,都少不了老师的帮助和教导,老师在我们心中也有着神圣的地位。但是在同学们心中,真能使自己喜欢的老师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还有着自己的看法。其实,我非常喜欢老师,但是在我的心中,老师有两种,一种是讨厌,一种是喜欢,那什么老师使自己讨厌?什么老师又使自己喜欢呢?如今,我终于在纸上写出了心里话。

刚上小学时,老师经常说要把老师看作朋友,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如果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来找老师。可是长久以来,我重来没见过这种老师。在以前,我每当遇到难题或挫折想找老师谈谈,老师总是三言两语的对待,有时甚至一口拒绝,使自己的心灵受到严重的打击,从此,那位老师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已经没有从前那样高尚了,反而会变得低落。在这二十一世纪,我们多么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看作一名真正的朋友,而自己也能拥有一名知心老师。每逢下课,如果老师并没有任务,把时间用在和同学们谈谈心,说说话,那更是最好不过了。我们都很希望把自己的心里话一一讲给老师听,老师又能帮我们认真的解答,而不是一句两句的像完成任务一样。如果真能这样,我想我们会变的比从前快乐,课间也会变的丰富多彩。

我并不喜欢摆架子的老师,每次上课用吼来吓唬人,使同学们不得不听他的话,而刚一下课的老师一走,耳边传来的都是对老师的闲言碎语。使你不想听也得听,需要好长时间才能平静,其实,老师摆架子对我们并没有好处,即使听了话,最后还是会让同学们不满,自然也会渐渐不喜欢听他的课,成绩也会下降,对我们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老师上课的风格可以改变学生上课的兴趣,现在我喜欢老师在课堂上讲些小幽默,在讲小幽默的同时把科学知识加进去,也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换一种说法,这样,我们会越听越想听,听起来也会很认真,记得也比从前牢,能学习在一种快乐的环境里,是我们学生最盼望不过了,同时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有些老师上课时总有一些坏毛病,动不动就批评人,而且当着全班的同学的面,使人无地自容,有时甚至还用一种意思换一种说法来讽刺别人,使人在班上没面子,恨不得在地下挖个洞钻进去。我喜欢温柔的老师,批评起来能站在我们的角度去想,或者下课单独找他(她)谈谈,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些,在我们心目中也不会对老师产生坏的印象。

在我的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知心,幽默,温柔,还有一种我并没有写出来,那就是公平,不能喜优厌差。还如果这四样结合在一起,相信那一学期我会过的很愉快,很轻松,成绩也会上升,希望有一天,我会真正见到那为老师。

幽默降温句子篇5

在一个有众多名流出席的晚会上,已失去昔日风采、鬓发斑白的巴基斯坦影坛老将雷利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上台就座。主持人开口问道:“您还常去看医生?”“是的,常去看。”“为什么?”“因为病人必须常去看医生,医生才能活下去。”此时,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人们为老人的乐观精神和机智语言喝彩。主持人接着问: “您常去药店买药吗?”“是的,常去。因为药店老板也得活下去。”台下又是一阵掌声。“您常吃药吗?”“不,我常把药扔掉,因为我也要活下去。”台下大笑。雷利与主持人的对答句句幽默提神,令在场的人对精神常青的雷利肃然起敬。

百岁寿星、著名经济学家陈翰久患青光眼及白内障,视力很差,但他非常乐观。当有人劝他到医院住院治疗时,他却说:“我一生就有这个‘一青二白’的毛病。”毫不把疾病放在心上,自嘲自悦,幽默诙谐。

著名学者、书法大师启功常住院,多次医院都报了病危。然而老爷子天生乐观,豁达开朗,对疾病毫不在乎,每一次,都转危为安,挺了过来。即使在病中,启功依然丝毫不改爱开玩笑、好幽默的本色。例如,他会冲着来探望他的人眯眼微笑着、半开玩笑半自嘲地说:“最近我又鸟乎了。”人们不解,问他: “启老,什么叫鸟乎了?”启功便咧开嘴,呵呵笑着说:“鸟乎啊,鸟乎啊,就是差一点就呜呼了,呵呵呵呵!”闻此一言,来探望他的人先是一愣,接着都不由得爆笑起来。

原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年届90,患了满身的病,可他仍达观开朗如往日。他一目失明。只一目可视,就自嘲为“一目了然”;他一耳失聪,另一耳可听,就自嘲为“偏听不偏信”;他患胆结石,将胆剖去,就自嘲为“我浑身是胆”;他胃部患癌,动手术切去大半,又自嘲为“我无所畏(胃)惧”。

相声界一代宗师侯宝林先生,走到哪里就把欢笑带到哪里。晚年他患了胃癌,胃被全部切除。手术后亲朋好友去看望他,他却笑着说:“这下可好了,我把胃全割掉了,看你胃癌往哪里长?”一句话,就活跃了气氛,使大家沉重的心情变成了笑声。

我国漫画界魁首华君武先生,生性豁达、大度,语言幽默辛辣。别具艺术大师的风采。有一次华老在练太极拳时不慎跌倒,摔坏了股骨,被送进医院动手术。他全然不被伤痛所缠,在医院作了几首打油诗: “老头练练太极,还想金鸡独立,摔断了股骨不自量力。”“龙腾新千年,摔断股骨头。开刀动手术,喜遇新华佗。卧床四十天,下地学走路。轮椅靠边站,拐杖也可丢。龟兔在直立,我也不落后。”华老以此乐观地对待伤痛,令人肃然起敬,他幽默的性情和风趣的话语,也许正是他健康长寿的奥秘吧!

幽默降温句子篇6

2、我剪了幸福的第一句话语,装饰在你生日的祝福里,我拾起了快乐最美的一段回忆,珍藏在你幽幽的岁月里,爱人,生日快乐,健康如意。

3、宝贝,谢谢命运让我遇到了你,还有感谢你的母亲,把你带到我的身边。我知道此刻的你,很累,而我不能陪伴在你的身边,对不起。

4、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在我的心里,你永远是可爱又美丽,短短几句祝福语句,且包含了我最真的心愿-生日快乐!

5、地球上两个人能相遇不容易,只有让你拥有我的爱情,我才安心。一直想做件事在你心中埋下我的名子:亲爱的生日快乐!

6、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没有别的话,只想你知道,每年今天,你都会收到我的祝福,感到我的爱,永远的爱你!

7、亲爱的:在这特别的日子,我只能用心去默默地想你、爱你。只想告诉你:永远深爱着你,希望你每年的今天都能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8、我是夜晚那闪亮的明星,守候着你的梦想。我是春天那缕清新的风,温暖着你的心扉。我是大海那朵荡漾的浪花,送给你最美的祝福:祝女友你生日快乐!

9、愿你时时刻刻有快乐相伴,分分秒秒与好运缠绵,日日夜夜与安康为伴,年年岁岁有幸福开颜,朝朝暮暮有如意携腕;祝我的女朋友生日愉快!

10、我亲爱的,虽然现在我们相隔天涯,但是我对您的思念却没有因此而丝毫减分,祝亲爱的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生日快乐,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11、因为你的降临这一天成了一个美丽的日子,从此世界便多了一抹诱人的色彩。生日的烛光中摇曳一季繁花,每一支都是我的祝愿:生日快乐!

12、我知道自己在你心中最重要,可你却这样狠心伤害我,今天我在你的饭中下了毒药,不一会你就会感觉神清气爽,精神百倍。这个毒药就是快乐,爱人生日快乐!

13、等待,只为与你的相遇。也许没有人会相信,这一刹那迸出的光芒,将要映亮你我漫漫一生。我在那盛开的兰花瓣上写出对你无穷的思念与祝福,并祝你生日快!

14、愿所有的幸福都陪伴着你,仰首是春,俯首是秋;愿所有的欢乐都追随着你,月圆是诗,月缺是画!生日快乐!

15、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没有别的话,只想你知道,每年今天,你都会收到我的祝福,感到我的爱,永远的爱!

16、祝你生日快乐,你的善良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愿这完全属于你的一天带给你快乐,愿未来的日子锦上添花!

幽默降温句子篇7

维太平正道之年,阶露初降之月,心碎落魄之日,枕霞旧友兴谨以梨花之蕊,荷花之茗,菊花之瓣,梅花之萼,四者虽微,聊以答诚申信,乃致祭于太虚幻境之中,离恨重天之内,绛珠仙子之前。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百又十载,其先之乡籍出处,湮沦而能考者寥矣。然兴得与衾枕栉沐,神交魂往,相敬相惜,相与共处者仅两年三月又奇。

忆女儿曩生之夕,其为眉,则西黛不足喻其颦;其为目,则星月不足喻其精;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姊妹悉慕瑛娴,伛媪咸仰慧德。孰料画工恶其高,明妃翻遭遗忘;天公妒其才,长吉竟被急召。潇湘命薄,岂奈失祜?飞燕怯弱,何禁风霜?数遭离愁别绪,遂抱膏肓之疚,故尔樱唇红褪,韵吐呻吟,杏脸香枯,色彩顑颔。流言非议,出自闺屏;荆棘蓬梫,蔓延户牖。岂患病则替,实心碎而终。既屯幽淑于不尽,复含痴情于无穷。自叙辛酸,谁怜夭折?仙云既散,芳趾难寻。芙蓉已老,何来淡淡清香?小院西回,唯见依依倩影。

遥想女儿初来之时,纤纤细步,精妙无双。闲静时如娇花照水,娇羞默默;行动处似弱柳拂风,娇喘微微。夕年神瑛,甘露为惠;今兹宝玉,怎解深情?元妃试才,杏帘占首;菊花诗会,潇湘夺魁。然风刀霜剑,花谢花飞;叹天地虽大,香丘何在?数句肺腑言,通灵表真情;一首题帕诗,绛珠弹相思。芦雪庵即景联句,众芳赞雪;潇湘馆闷情制词,黛玉悲秋。五美吟悲显幽淑女,桃花行愁煞万千人。重建桃花社,姊妹悉感团圆;联诗凹晶馆,颦儿独悲寂寥。潇湘妃焚稿断痴情,蘅芜君出闺成大礼。可怜原生石畔,苦绛珠魂归离恨天;堪叹赤瑕宫中,病神瑛泪洒相地。

眉黛烟青,昨犹我画;指环玉冷,今倩谁温?窗上之烟罗尤翠,院外之斑竹尚青。镜分鸾别,谁解黛山香玉?梳化龙飞,何为冷香暖香?委绝艳于闺内,藏巨才于腹中。楼空衾冷,徒悬断弦之筝;奁碎烛灭,空剩女皇宝镜。

况乃金秋属节,宝婺新洁,孤衾有梦,空室无人。竹林月淡,芳魂与倩影同在;碧纱红帐,娇喘共细语皆绝。连天衰草,岂独蒹葭;匝地悲声,无非蟋蟀。露苔晚砌,秋湍泻于石髓;藻荇交横,枫叶聚于云根。芳名未泯,庭前樱鹉犹呼;艳质将亡,槛外芙蓉预老。静伫窗下,斑竹无声;垂钓亭前,游鱼枉待。抛却冰线,扇坠并香囊谁制?焚帕毁稿,诗词与文赋何传?

昨因稚嫩,既无知而远去芳魂;今感同心,复追忆而静候倩影。及闻蕙棺不在,惭违共叙之盟;石墩成灾,愧迨同心之情。尔乃西风古寺,曲径通幽;落日荒丘,零星孤茔。榆柏飒飒,菊艾萧萧,行雾径以啼猿,绕烟冢而泣鬼。自为孤影月下,我自情深;始叹黄土垄中,卿何命薄!汝南泪血,斑斑洒向西风;予之余衷,默默诉凭冷月。

幽默降温句子篇8

一.北野武的足迹

在影视艺术不断发展的九十年代,日本电影界却喊出了这样一句话:“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都无法掩饰日趋衰弱的日本电影。”(1)由于电视和录像业的影响,美国好莱坞大片的文化冲击,日本经济危机后的资金匮乏以及旧日本电影制造界的模式化创作等原因,日本电影这种走下坡路的趋势从六十年代浮出水面,到八九十年代最为严重,而直到如今也不容乐观。但是就在日本电影事业最最暗淡的九十年代,却诞生了一位被全球瞩目的日本新锐电影导演——北野武。

最早于1951年,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奖的日本电影是世界电影大师黑泽明的《罗生门》,此后只有稻恒浩导演的《无法无天阿松的一生》在1958年享此殊荣。相隔近半个世纪,北野武的一部在暴力背景下温情四溢的《花火》终于在1997年捧走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金狮奖!今年,他再携《座头市》身赴威尼斯,勇夺包括“最佳导演银狮奖”及“观众奖”等在内的四项大奖。更让人瞩目的是,在第28界多伦多电影节中《坐头市》还夺得最高荣誉“观众选择大奖”,此片还很有机会成为继《卧虎藏龙》之后问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亚洲电影。这一切使这位年近花甲的“冷面笑匠”又一次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也使我这个“北野迷”再一次潜心走进他电影世界并不非常令人注目却贯穿其整个艺术生命的“幽默制造”。

北野武,1947年生于东京,至今一共导演了十一部电影,是九十年代日本电影导演的重要代表人物。和许多“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导演一样,由于80年代他曾是日本著名相声演员,在日本国内,大家习惯他以前在电视上插科打诨、说相声,日本观众似乎很难严肃地看待他了。或许是受到固定思维的影响,他在国内观众的心目中是个类似于“赵本山”式的喜剧人物,以至于起初他的电影作品在日本国内并没有受到很大关注。殊不知正是这份与众不同的艺术经验使他的作品完全不受日本“正规导演”观念的影响而在极为自由、自我、无拘无束的思考下创作,并在几乎每一部有着沉重主题的电影作品中融入了幽默。正如他在威尼斯电影节的获奖感言一样,“你看,我一半的脸笑了”;从客观上说,因为1994年的一次酒后骑车事故造成了他左脸的面瘫,但从艺术上讲,这就是他的幽默风格,哭与笑的并置,在常人觉得水火不容的局面下造就了奇异的不平衡之美。正是如此,他的作品在国际影展上屡战告捷,深受世界电影人的喜爱。

1989年北野武导演了处女作《凶暴的男人》,其后相继导演了《3-4×10月》(1990)、《那个夏季,最宁静的海》(1991)、《小奏鸣曲》(1993)、《大家都在干什么?》(1995)、《坏孩子的天空》(1996)和《花火》(1997)《菊次郎的夏天》(1998)、《大佬》(2001)《玩偶》(2002)《座头市》(2003)。这十一部影片虽然风格各异,但无不打着北野式的旗号,这除了他的习惯性摄影方法和独特人物感觉之外,最大的共通点就是只有北野武才有的“冷幽默”。

一路走来,北野武在电影世界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对于幽默的独到眼光使他的幽默超越了愉悦观众的境界,而与他的人生观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如“生”与“死”是永恒的母题,同样在北野武导演的影片中,对生的感叹和对死的执著构成了他对人生双重性的深度探讨。而他在被人们普遍接受了用“暴力”来诠释对死的一往无前时,更让我关注的是他用风格独特的幽默承载了自己对生的全部情愫。

二.北野武的幽默

北野武式的幽默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一点,他的幽默决不致力于搞笑。在他的幽默里充满了人生哲理和日本民族精神。他的幽默是最符合幽默这个词的定义的,即“有趣、可笑又意味深长”。从相声演员到节目主持,从画画到写随笔,丰富的艺术经历使他在电影中自由地运用幽默而又能不失题材本身的深刻含义。幽默不是北野武电影最显著的特色,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往往是他的暴力倾向或无声化风格,但是他的每一部影片不一定都有暴力或无声化效果,幽默却是隐而不露,自始至终的。他的幽默风格多种多样,然而他对幽默的情有独钟不是为了走喜剧化道路,幽默在其作品的精神层面上占有非同小可的重要地位,大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温情的幽默:

就让我们从他的代表作《花火》看起吧。警察西(北野武饰),相貌平平、五短身材,是个沉默寡言,甚至让人觉得冷酷的毫无柔情可言的男人。西几乎从来不需要与人交流,给人彻头彻尾的硬汉形象。

但他是个被生活诅咒的人,儿子去世、朋友(倔部)重伤、黑社会逼债,这一切已压得他透不过气来,就在临近崩溃边缘之时,西的妻子又患上血癌,并且已是晚期。命运终于给了他一个死刑判决。于是一个像钢铁一样的男人开始为死亡做精心的准备,他要带妻子去雪国旅行,结束他和爱人的生命。这样一个故事太难让人和幽默连在一起了,可北野武却让所有懂他的人含着心酸的泪发出衷心的笑。为了旅费他打算去抢劫,这样的惊险情节在大多数导演手里一定要大打出手,不来个千钧一发之际陡转乾坤必定誓不罢休,但北野武却把这一切设计成了一场有趣的骗局。他竟然奇思妙想地从一个旧汽车贩子手中买了—辆偷来的出租车,改装成警车模样,又穿上自己的警服,然后去抢劫银行。一个警察陡然间变成了抢劫犯,又以警察的原本身份去干坏事,这是多么滑稽的一件事情。更有意思的是在北野武为那辆出租车乔装打扮的时候,他为此配上了欢快、轻松的背景音乐,仿佛他不是要去抢银行而是为了一次化妆舞会准备道具。很少有观众在看到这里时会不发笑,可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件让人悲哀的事呢?因为谁都知道这就是西踏上不归路的开始了。这种生命将逝的沉重被北野武的恢谐轻轻托起,这样的幽默真有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2)的感觉。这样的主题在北野武的作品中屡见不鲜,而接下来的温情幽默更是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西和妻子的旅途上充满了荒诞、有趣的细节。西和妻子在景点拍照留念,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西都要摆弄老半天。当他们两人好不容易摆好姿势,可就在快门响起的时候,一辆汽车蓦的从照相机前穿过,当时西那种窝火、尴尬的表情实在叫人捧腹。但当观众刚刚收起笑意的时候,我们都发现了,西的照相机里根本没有胶卷,因为他没有机会活着把胶卷冲印出来,西摆出的那一个个可笑的造型完全是为了取悦妻子。刹那间,西搞笑的样子就在人们心理泛起了一阵阵酸楚,那就是他对妻子无言的爱、对生命无语的纪念。西在旅途中与妻子玩猜牌的游戏,他从反光镜里可以看到妻子手里所有的牌,却不温不火地装出有超能力的样子逗得妻子一头雾水,那种幽默是缓缓流淌的暖意,是一个不会用话语讨好爱人的硬汉最深沉的爱。

在这部影片中依然充斥着暴力场面的闪回,但幽默却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给人无限温暖。死亡在这样的超脱面前已变得一点都不可怕,反而成了它色彩浓重的陪衬。

影片最后西和妻子双双自杀,生命如“花火”一般在最美丽的时候结束,这种速死精神在日本这个民族身上非常明显。如果《花火》是在生命上的速死,那么《玩偶》就是在精神上的死亡。

以两具日本人偶娃娃开场,把三段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串起,融四季风景于其中,温婉、悲凉……幽默在这部影片里也带上了忧伤。

管野与西岛相爱遭到父母反对,西岛迫于各种压力抛弃了管野。管野自杀未遂成疯,不再与任何人交流,西岛得知,带上管野浪迹天涯……

旅途上,管野同样不与西岛说一句话,她像个安静的弱智小孩,作出许多让人又怜又爱的幼稚举动。在一家小杂货店门口,管野固执地站在那里看着一个红色弹球玩具,当西岛要拉她离开的时候,她竟然耍起无赖,西岛为她买了玩具后,她就不停地吹着,就算那个红球被车压坏了,她依然执著地吹着再也跳不起来的红球。管野就像个可爱又可怜的傻孩子,执着于一件正常人都不会去干的事情。这一段的幽默充满了温情,是只有女人才能表现的柔美的幽默。可凄婉就是这样静静地流到人的心里去了,管野和西岛的爱情就像这枚脆弱的小红球一般,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再恢复原样了。

“人在旅途”在北野武看来,生命就是旅途,不在乎走了多远,只在乎记忆中的风景会有多美。无论,这路途多短暂,他愿意用温情的幽默予以悲凉回报。

(二)暴力的幽默:

《大佬》是北野武将他自己的暴力美学发挥到极致的作品,提到“暴力美学”,所有人都会想到吴宇森,似乎这已经是他的专利了。无论是《尖峰时刻》中的命悬一线,还是《卧虎藏龙》中的飞檐走壁,暴力过程精致到几乎完美。站在吴宇森的对面,北野武却无心留恋暴力的过程,所有的惊险动作都在瞬间完成,却在危机之初和事件结束后留出足够的时间通过心理压迫感表现戏剧的张力。这种暴力美在形式上给人以头重脚轻的感觉,配合他的即兴摄影方法,仿佛充满了荒诞性。在矛盾的对峙阶段,往往是长时间的静默,当时机终于成熟,冲突却在刹那间完结了,展现在人们面前又是一个静止的场面。被悬了老半天的期待感瞬时破灭,因为没有反应过来,血腥带给人们的常常变成了呆滞和哭笑不得。或许这种暴力难以归为美学范畴,因为美学应该是研究艺术创作中的一般规律所反映的美的本质的,(3)可北野武打破了本质的规律,他以荒诞阐述暴力的非本质特征。迅速与瞬间是他暴力的标志、震惊是其追求的效果。他的幽默却是一个充分展示了过程,具有一定长度的动作,这个动作不要求结果,只留给观众足够的思考空间。于是,北野武在暴力中酿就了特有的奇异的幽默感。

地盘、交易、权力、名誉……《大佬》又名《兄弟》,全篇除了充斥着黑社会的残忍与嗜血之外,还有歃血为盟的兄弟情谊。北野武非常注意人物身上的贯穿气质,就连在表现这些没有明天的男人们的纯真和可爱时,都没有忘记用上暴力元素。就在进行谋杀任务前,黑帮的兄弟们还在玩着篮球,在黄沙场上冷冽干脆的杀手,在运动场上却那样的笨拙,他们在游戏过程中耍赖、丢球后不肯认输,一场游戏最后演变成了闹剧式的打架斗殴。这种干架当然和杀戮不同,无伤生命,让人发笑。可是游戏之后,剧中人面临的就会是一次有去难回的任务,甚至,游戏场上的兄弟就是下一次任务中的敌人,死亡在突然间到来,毫无准备,惊天动地。拳头下的幽默,真是让人非常心痛,北野武把整个游戏场面贯穿起来,展示在人们面前的篮球场上的玩家一次比一次少,如果在起初,混乱的运动场面能让观众捧腹大笑的话,到最后,那面对空无一人的旧地,谁的心里都涌起一阵“斯人已去”的悲凉。

北野武的极致在暴力的幽默中尤为明显,在他的诸多作品里,草菅人命是普遍现象,他用一种最轻描淡写的方式来面对死亡,可是你绝对不会对他影片中的死亡感到麻木,因为能够引起人们悲伤的幽默感无处不在,可以说,他的暴力幽默是残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含泪的幽默,从人类心里最柔软的部分切入,为他的暴力加分。

在《那个男人很凶暴》中,或许不需要更多理由,光从“凶暴”两个字就可以切实感受到不可避免的复仇与杀戮。凶暴的警察、残忍的黑帮分子,幽默在这里会是什么颜色的?是黑色的,不容质疑,但这种黑色不是象征着放弃而是意味着反抗,那是像手枪一样的金属黑色,这是北野武对无法抗拒的灭亡的反抗和不屑一顾。

影片中的北野武扮演的警察“我凄”在出场时就不像个公益道德的维护者,反而更像个借此身份合法施暴的恶棍。穿着警服却对街头的流氓行为袖手旁观,实在叫人愤怒。可出乎意料,随后,他竟鬼使神差地冲进街头流氓的家里对其一顿狠打,最后留下一句话“去自首吧”。这种举动除了叫人震惊之外还让人忍俊不禁,恶人被惩罚自然叫人高兴,可我凄的行为“无理头”得让人又好气又好笑,他的思维方式太与众不同了。

随着故事的发展,我发现了,这个凶暴的警察是以自己的哲学观来面对暴力世界的,他的没有人情味的幽默感总出现在血案之后,如一次,他误杀了一个孩子,心里追悔莫及,但他对所有人隐瞒着自己的后悔,开着玩笑说是有意瞄准那个男孩的。为了杀死贩毒集团的头目“弘清”,他不惜任何代价,视生命(包括自己的生命)为儿戏。很明显,我凄是个“悲观主义者”,在心理上他是无比脆弱的,在血腥的世界里,为了掩饰这一点,他必须变得冷酷无情,而冷幽默使他可以用独特的保护伞一边参与生活的抗争,又一边冷眼旁观所发生的一切。他永远都在告诉我们:世界是残酷的,死亡是不懈追求的归宿,然而只要活着就要积极与之抗争,而这种积极就是用发自内心的笑来抗拒所有根本不可抗拒的庞大力量。“以暴抗暴”只是表面现象,只有幽默才是征服一切的方法,如果说撕杀场面是一种热暴力的话,北野武的幽默就是一种“冷暴力”,毕竟还有什么会比无所谓更让人畏惧呢?

(三)纯真的幽默: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几乎是一部情节简单的“彩色默片”,两个聋哑人,一对无声的恋情。他们无法用语言交流,所以这里没有笑话,只有纯情的孩子气,以及毫无修饰的幽默的行动。

由于北野武对蓝色和大海的特殊情结,整个故事就是在讲男青年学习冲浪的过程。男孩一次次冲向大海,面对人们的嘲笑他听不见,一直鼓励他的女孩也同样听不见,可是观众都能听见,男青年笨拙的动作往往会引起观众和片中旁观者同样的反映。但是这就中了北野武的圈套,所有嘲笑这份单纯和执著的观众都成了片中的自以为是的旁观者。

这对恋人的爱意纯真得让人感动,感动得让人发笑。当女孩误解了男孩,不愿理他时,男孩来到女孩窗下,一次次抛起自己的鞋子,希望能引起她的注意,这自然是白费力气,没想到他竟然拿起石子打碎了她的窗子,然后像个受委屈的小孩般慢慢地走开。这一举动多么滑稽,在海浪里倔犟的男孩在女孩面前竟像个不懂事的孩子,用石头打碎人家的窗户,如此幼稚又是这样直接。纯真到了极限就会变得幽默,因为这是所有“成熟”的大人们都不会干的事情。年轻生命的不屈努力和温暖的微笑,留给人们的是细细的思考和长长的品味。

北野武是个顽童,无论他的表面有多严肃,他的心里总是留着一块纯情的土地,只在电影里用他最熟悉的伴侣“幽默”来展现。

他的另一部代表作《菊次郎的夏天》是集纯真幽默和暴力幽默于一身的佳作。

一个天真执著的小男孩和一个调儿郎当的大男人共同走上一段“寻母”的古老旅程。这个搭配的本身似乎就意味着幽默,实事也的确如此,只是,北野武幽默的方式出乎了人们的意料。北野武扮演的菊次郎是个头脑简单,凡事只求“一条道走到黑”的问题男子,与小男孩“正男”相比他的行为似乎更幼稚、更过机,简直叫人无法接受。由他来保护一个男孩子找母亲实在叫人不放心,在跑狗场输光了正男身上所有的钱之后,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次行动要半途而废了。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文不明的菊次郎带着身无分文的正男出发了。

在以搭车来完成旅途的整个过程中,北野武彻底发挥了他的另类喜剧天赋。面孔僵硬的他,给人一种冷漠甚至吓人的感觉,在任何情况下他最终几乎都是用拳头解决问题,这似乎是他暴力幽默的延续。一次菊次郎粗暴地要求卡车司机让他们搭车,结果当然是被拒绝,在偶然中,卡车司机和他又是狭路相逢,他不容分说地跑过去就把司机从卡车上拖下来。北野武在这里用了固定远景拍摄,其实,菊次郎根本不是卡车司机的对手,只见他一次次被扔得老远,但每一次他都继续爬起来冲上去,远远的只看到他一米七都不到的个头四仰八叉地倒地,然后爬起来,用他的罗圈腿冲锋上阵,直到卡车司机向他求饶。北野武很少表现打斗场面的全过程,这是为数不多的一段,却好像只是一段笑料,但是,细细体味,菊次郎的那份执著劲实在叫人震惊。从他身上不难看出日本的民族精神,虽然是有些不自量力,但一往无前,为了达到目的,前赴后继,命不足惜、誓不罢休。同时,北野武带着自嘲式的幽默感,反思着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执拗劲,他也觉得自己是可笑的;但这是他的精神支柱,他是不能失去的。

另一方面,幽默的造就和他暴力的渲染如出一辙,都使用了北野武特有的、简短的、省略了过程的剪辑方法。从开始到结束,在观众还没有来得及想象结果的时候,出人意料的画面已经呈现在你的面前。菊次郎因为得罪了当地的黑帮而被人教训,只用了三个镜头:菊次郎被人围堵,摆出干架姿势;一伙人一拥而上;菊次郎像贴图般地被打趴在地上。字幕上显示一排儿童手写体“叔叔被打倒了”。这样的简短,让人没有思想、担心的时间,既然觉得发生的一切只是像动画片里的一样,菊次郎是打不死的,原本会让人很担忧的欧斗,一下子变得很好笑了。

成人心灵加上儿童情绪铸就了《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在拍摄此片时,完全站在儿童的视角看世界,菊次郎做事不分青红皂白,语言粗鲁、短促直接、动作夸张、不容分说,加上常常出馊点子,他的超乎寻常的童心未泯几乎让人怀疑他已近不惑的年龄。正是这样的人物设置,使此片又充满纯真的幽默气息。在正男发现自己母亲已经成家把他遗忘后,菊次郎一反常态地细心安抚着他的幼小心灵,他找来在旅途上结识的“流浪者”和“暴走族”,异想天开地找出各种“儿童游戏”让正男开心。这一段中多次出现正男的联想场面和儿童漫画,如流浪者变成了章鱼漂浮在水面上、外星人降落地球……每一个游戏都是一个笑话,正男的夏天在菊次郎的纯情之下阳光灿烂。

《菊次郎的夏天》是北野武对童年的纪念,他以冷面温情解释了幽默在儿童世界里的丰富涵义。

(四)无奈的幽默:

《坏孩子的天空》是一部讲述青春的故事,新志和小马是高中里的“问题少年”,他们同骑着一辆自行车在操场上表演着可笑的“杂技”,只是没有观众和掌声,只有老师鄙视的目光,他们就是所谓的“坏孩子”。

新志和小马是一对好友,经常一起逃课,不学无术,他们的天空当然不在学校,他们的存在只会引起“体面人”的不快。他们会把一个假人从楼顶上吊在教室的窗户外面,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他们会一起装扮成成年人去看“十八岁以下禁止观看”的,这其中自然是笑料百出。仿佛,“坏孩子”干这些坏事总是意料之中的,但是北野武给了他们一个出乎意料的理由:循规蹈矩的社会不欢迎他们,那么他们除了搞些笑料来自我安慰之外没有别的开心方法。这就是大家都无法摆脱的无奈。新志和小马无法像大人们期待的那样“变好”,或者说是变成符合他们规定的人;大人们自然也不愿腾出空来照料他们这样的“劣等生”。于是去抛弃的同时也是被抛弃的,大家各自展望自己的天空,互不干涉。

新志加入了拳击班,小马加入了黑社会,两人相约,等小马在黑社会当了老大,新志在拳赛中取得冠军之后,他们俩再相见。可是就在两人一步步朝着目标挺进、甚至春风得意之时,新志在老拳手的怂恿下开始酗酒,在比赛中也遭到了挫败;小马的老大被刺,被新的领导赶出了黑帮……

这真是一个“大笑话”就在每个观众都以为两个少年会在别样的天空里一展宏图时,故事在“毫无防备”的地方让所有人纷纷落马。然而,北野武没有让两个少年“死去活来”,却给了他们一个平静得出乎意料的结局。两个经历了一场“南柯一梦”的少年,从终点回到起点,又在学校的操场上同骑一辆单车兜圈,仿佛一切从未开始,也从未结束,终点永远都是起点。阳光下,少年微微地笑着,像对大家开了个玩笑。这种无可奈何的笑是对成人世界的无所谓,抑或是失败后的豁达,自始至终,幽默就是这段“青春物语”的见证者。

如果《坏孩子的天空》是少年人用青春来证明的无奈,那《小奏鸣曲》就是成年人用生命来证明的无奈。

冲绳碧蓝的天空、烈火骄阳……天地是这样美丽、这样无忧无虑;北野武扮演的黑社会大哥村川和他的兄弟来到了这个岛上。他们穿着夏威夷花衬衫,在细沙白浪间追逐嬉戏,做出一个个天真到幼稚、夸张到可笑的动作。看着两个大男人完全像儿童般的随心所欲,谁会想到他们竟是时刻面临着死亡、呼吸着毁灭气息的人?而事实就是这样,刹那间,枪响了、血涌了,如他们早就预见的一样,血迹斑斑的腥味四散开来……于是明白,他们先前所做的一切仅仅是为了竭力忘怀稍后即至、不可避免的死。

“死的问题想太多的话,就会变得真的很想死”。(4)两个闯入平静世界的不安分子,一段开始就嗅出了硝烟的气味。只是,两个生命还不知道何时完结,只知道必定完结。依旧的嬉戏,依旧地玩笑着所有的观众,是日本民族中的“樱花情节”使他们这样坦然地面对毁灭。

北野武一次次在自己的影片中经历着死亡,想以此减轻自己在对死亡的思考后产生的恐惧。然而,无论他怎样用幽默来粉饰“太平”,最终他都是“死亡哲学”的崇拜者,在他的悲观情绪面前,幽默毕竟是无奈的。

(五)时尚的幽默:

《座头市》被称为“娱乐电影与武侠片的成功产物”,(5)在票房上大获全胜后,还到威尼斯电影节上一展风姿。并于2003年9月在日本的220家影院同时上映,打破了近年来日本本土电影上映率的最高纪录。这些例证应该已经充分说明《座头市》在商业运作上的极大成功了。

其中,时尚的幽默感在历史传奇剧的全新包装、巧夺天工的配乐、别出心裁的“大团圆”结局中,都发挥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盲侠座头市的传奇故事在日本家喻户晓,他的电视形象也早就深入人心。但这次北野武扮演的座头市却破天荒地染了个满头金发,乍一看真像日本街头的前卫一族;所有上场人物虽都是江户时代之人,但言行举止中都透出些现代气息,加上现代舞的运用使整部影片充满时尚感,以如此现代的方式重新演绎这样一个古老作品,这在日本以往的历史传奇剧中是史无前例的,仿佛一台古人唱的时尚剧,总体气氛就叫人忍俊不禁。

音乐在该剧中的运用所带来的幽默感不可不提,本片多处用到了有声源的背景音乐。如一群披着斗笠的村民在雨中的田地里跳踢踏舞,音乐有机地与脚踏在泥地里的声音结合,甚至片断最后把一个农民夸张得摔倒在地的声音作为音乐小节的结束音符,造成了让人拍手叫绝的喜剧效果。影片将近结束之前的“造房子”场面更是将这种“音乐会说话”的技巧发挥到了极致,锯子、刨子、锤子……各种工具发出的杂音在北野武的工地上几乎都变成了吹拉弹唱,怎么能不叫人兴奋?虽然这样的构想不是北野武首创,但是如此肆无忌惮地运用到传奇剧中,用他自己的话讲是为了追求一种“金凯利”式的风格,的确是情趣盎然。

同样的方法也用在了大团圆的结局上,所有村民在消灭了强盗之后一同庆祝,而表达方式竟然是百老汇的歌舞剧。演员们穿着江户时代的和服、脚踏木屐跳着热烈的踢踏舞,让人觉得电影情境突然间穿了帮,观众们刚才在欣赏的是一部音乐剧,现在到了谢幕的时候。回过头来一想,自己的身临其境真是傻得可爱,所有的观众都被北野武耍了一把,可仍然要发出舒心的笑。

在人物设计上,北野武更是发挥了他的喜剧天赋,在剧中设计了贯穿始终的丑角形象,第一次比较露骨地正面表现了搞笑场面。不过既然这是一部皆大欢喜的商业片,这样做也就可以被接受了。

一提到商业运作,往往会使人想到俗气,可俗气也会有新颖的地方,《座头市》别有韵味的时尚感就给我们做了一个不错的榜样。

三.北野武的精神

在大部分情况下,北野武的幽默也存在着对噱头、玩笑、妙语、调坎、恢谐以及喜剧性事件(6)的运用,但他的幽默很难被归为其中的某一类。

从深层次,即精神层面上讲,他以萨特的“存在主义”(即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哲学为基础,以自己的人生观和日本民族精神为根源,展开他的幽默世界。那是一种真实生活的夸张式反映,存在于暴力下的罕见的微笑。

先从“存在主义”来粗线条地看一看北野武的哲理观吧。

存在主义哲学主要来源于丹麦哲学家克尔凯库尔,然其集大成者是法国哲学家、文学家萨特(7)和加谬(8)。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就深受存在主义影响,北野武一直非常敬仰黑泽明,同样,他的作品也渗透着存在主义哲学的人生观。北野武的人物强调“在一定境遇下的自由选择”,比如,他的主人公大多在面临死亡时选择用幽默来对待可悲的命运,幽默是他们的精神武器,赖以使活着的每一天都不至于崩溃的力量和支柱,这也是萨特存在主义戏剧即“竟遇剧”的最大特征;同时,每个人物要为自己的自由选择付出代价,在北野武的影片里这代价往往就是死亡。北野武一贯坚持的“以暴抗暴”则是承袭加谬“世界是荒诞的,必须以恶抗恶”的思想路线。幽默虽然是温暖的,但它也是暴力的,具有强大的精神穿透力,是制裁暴力的唯一途径。这其中当然有不可避免的悲观情绪,对规则的否定,甚至是对真理的怀疑;但是毕竟,北野武没有对人性绝望,幽默终究是可以让人感到些许暖意和希望的。

无论受到怎样的哲学思潮影响,日本文化还是北野武电影风格产生的根源。日本民族的“武士道精神”和“樱花情节”对其影响最深。

北野武的电影中充满了“赴死”的武士道倾向,这恐怕要追究到日本“孤岛式”地理环境所带来的民族排他性、对生存环境的绝望和民族劣根性上。由于巨大的生存压力,日本民族,常常以牺牲个人来保全全民族的生机为立足点,在无可奈何时进行自我毁灭。这就是最原初的“武士道精神”。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们对生存空间的需求,这种“牺牲个人”精神,渐渐转向了“牺牲他人”即牺牲其他民族上,二战就是最好的表现。不可否认,北野武的幽默暗藏了日本人所特有的坚持不懈,或者说是死不悔改的民族精神,如,菊次郎一次次冲向卡车司机一样,这和日本人不知死活地侵略远远比他们强大的国家有什么两样?不过,这种执著的幽默往往又蕴含了让人为之肃然起敬的巨大力量,像一次次冲向海浪的残疾男青年,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凶暴警察,他们都如野草一般坚韧,不断地生长,在挣扎中不断地抽芽……

春夏之交,樱花一染千里岛国,她总在最美丽的时候随风飘散……即使灭亡也没有经历凋零。就像北野武电影中的死,没有痛苦的纠缠,只有瞬间的毁灭,就像“花火”在天空放出最绚烂的光芒,消失都是这样的灿烂。“樱花情节”就是最爱在生命最饱满时迎接死亡的悲壮情愫,仿佛死才是生的永恒,超脱就是短暂旅途的追求。北野武就是这样眷恋着死亡,以至于他不得不用笑来包装它,温暖幽默的外表里裹着的其实是对生的咏叹、死的赞美。正如《禅与日本文化》一书中所说“一旦我们投身于生命的波涛之中,就会透过种种错综复杂的表象而理解生命的内涵。东方人的气质正是由内而不是外的去把握生命。”

面对北野武,时常想到他的硬汉形象,可无处不在的幽默在这张几乎永远不会笑的面孔下却是这样的让人醉心,让人百思——为得其解。话已至此,突然想起了《笑面人》的故事,如果北野武生在十九世纪,他或许就是雨果笔下的经典。

注释:

(1)转引自赤胁研的《电影艺术》1993年夏季号。

(2)引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第1页,[捷克]米兰?昆德拉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3)爱默生著《论美》,系《论自然》(1836)中的第三节,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3月版。

(4)引自电影《小奏鸣曲》北野武导演兼主演(1993)。

(5)转引自日本《电影剧本》2003年第5期。

(6)《娱乐片和电视喜剧》[英国]斯?尼而弗?克鲁特尼克著(伦敦出版社1990年)。

(7)让?保罗?萨特(1905-1980)法国哲学家、小说家、戏剧家、评论家,存在主义哲学

代表人物。著有《恶心》《苍蝇》《禁闭》《魔鬼与上帝》等,强调“存在先于本质”的基本命题。参阅《西欧戏剧史》,廖可兑著,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2002年1月版。

幽默降温句子篇9

学者戴维o刘易斯曾经用仪器测量过大脑对电视幽默广告的反映。生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笑或微笑时,压缩的血管使更多的血液被挤入大脑,从而使大脑分泌内啡太,产生良好情绪,使受众心情舒畅,从而让人们从一个更积极的角度来看待产品。研究同时显示,喜剧情节对大脑的效果与催眠很相似,在这种状态中,受众的注意力变得相当精准,热烈。因此幽默的广告最容易给人们灌输品牌意识。05年6月法国著名雷诺(Renault)汽车广告中,车库里的雷诺车异现成了一只活泼的宠物狗,那摇着后雨刷器的尾巴令观众忍俊不禁,拍案叫绝;好乐门(Hellmann)蛋黄酱的广告中,一个送丧人本应在葬礼上致悼辞,他却抱怨没有蛋黄酱,令人捧腹而笑。

其实国内的幽默广告历史也很早,不少人还记得数年前被人们传颂一时双汇火腿肠广告中,冯巩和葛优的一句经典对白:还想葛玲吗?葛玲是谁?。但是时至今日,似乎国内的广告创作大军并没有将幽默的火花发扬下去。事实上,幽默的用途遍布各个领域,这是它令广告上垂青的一大原因。广告心理学家戴维o刘易斯(DavidLewis)认为,幽默被惊人地用于众多领域。幽默是一把锋利的利器,广告商可以用它瞄准严格确定的人口群体和态度群体;又因它的普遍性,可以作为万金油,对每个人都讨巧。国际广告奖评委会经常奖励带有洗手间幽默感(lavatorialhumour)的广告,这一事实也助长了广告业内的一种看法——幽默是赢得眼球经济的途径。幽默在很多时候是共通共享的,但却很少有像英国人那样广泛应用幽默。三年前,⒐俅笱В║niversityofLuton)一项研究发现,近90%的英国啤酒广告运用了幽默手法。相比之下,荷兰和德国的同类啤酒广告只分别占三成和一成。英国人对幽默的依赖反映出该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事实上这种文化未必能完全被国内的人所理解,就好像一些英式幽默的肥皂剧拿到国内却令观众不知所云。

广告中的幽默盛行是英国民族文化中压抑的情感反应。对比其他西方国家,本土的英国人更倾向于抑制情感和自我贬低,并认为喜怒形于色是粗鲁的表现。在表达多样的情绪方面,美国等其他国家更为开放。美国广告中以情感为主题的广告范围就要比英国宽得多,他们广泛表达欢乐、爱情、雄心和欲望,这种方式是英国人所不能接受的。作家兼传播学者保罗o托维认为,英国人对销售的反感是幽默盛行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德国一类的重工业国家,由于崇尚工程的传统,人们可以直接了当地谈论产品质量和营销。与此相反,英国社会讲求万事平衡的闲散风格使人们更重视业余精神。英国电视广告的幽默便是以一种看似不在卖东西的方式,达到销售的目的。幽默和搞笑是有区别。相比那些情感宣泄的搞笑闹剧来说,幽默的手法更为含蓄。英国人习惯借用幽默来掩饰真实感受,因此英式的广告幽默便是静中取胜,创意里出彩。英国最大的Tesco连锁超市广告《主妇篇中》,借用一位十分幽默的吹毛求疵的老大妈来体现企业对细节的关注;某银行的信用卡广告,用一个白领摇摇晃晃的走钢丝来暗喻普通人日常经济开支的不堪重负,而当使用该信用卡后,白领在钢丝上便感觉如走平川。

一段优秀的幽默广告往往被人们竞相传颂,因此它还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可以成为社会凝聚力的来源。不同群体的人笑成一片,这是在分享共同的价值观。著名影星范伟为万通筋骨片做的广告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已经成为京城酒席,聚会上的一句经典的打诨话。这也反映出广告商的水准:要诙谐风趣,就一定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并关心外界的变化。只有在讲幽默的人意识到观众的存在及观众的反应时,那才是一个上乘的玩笑或真正有趣的广告潜台词。

英式的幽默并不是在每个消费领域都适合。英国电视广告人普遍认为,美容产品和汽车产品的市场虽大,但几乎比任何其他行业都更严肃,因为人类健康和安全不是一个开玩笑之事。大体上来说,幽默在无关大旨的零散产品上效果最好,如糖果、酒类和儿童产品,日用品等。作为销售工具,幽默也是各有利弊。一方面,它是拉近与消费者距离的最佳方法;另一方面,当幽默出了偏差时,它会对品牌造成极大的间接伤害(collateralinjury)。当目标观众认为你的广告令人捧腹不止时,其他群体极有可能意见相左。针对那些热衷于为品牌创造一种年轻气盛的啤酒广告商来说,尤其有这种危险,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伤害妇女和老年观众的感情。连锁超市Sainsbury在它1998年播出的广告中起用了著名主持人约翰o克里斯(JohnCleese)。广告中,这位明星通过麦克风冲着企业员工大声疾呼该企业的口号——大声疾呼的价值,却不想这个创意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企业员工的感情,并疏远了现有客户。后来,Sainsbury宣布其业绩不良时,这则幽默广告被视为是宣传不当的原因之一。另外,广告幽默还存在脱离品牌化的危险,观众时常会记住笑话却忘了品牌。为了保险起见,一些名牌产品如欧莱雅,CK,NIKE,奥迪等索性只打品味牌,彻底放弃对幽默的冒险使用。

中西方文化价值上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仁义为核心衍生出一个自成系统价值系统,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在电视广告中的渗透改变了电视广告单纯的经济社会产物的角色,无论是妻子丈夫,子女父母,都在亲情上做文章。从脑白金到酒类,手机,牙膏洗衣机,洗衣粉,使其朝着融教育性与宣传性,娱乐性之中的方向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

国内电视广告的一个重要创作特性是讲究感性诉求。感性诉求与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社会和心里需求有关,许多消费者支持其购买决策的动机都是感性的,在进行购买决策时,他们对品牌的感觉可能比对这种品牌的特征或属性的了解更为重要。许多广告主在销售那些与竞争无重大差异的品牌时,既然理性的差异难于辨认,吸引消费者情感方面的诉求就会起到更好的作用。国内电视广告的另一个特点是体现诚信。诚信是义理的核心,也是商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国内电视广告内容以此为支点。牛奶《光明牛奶》三重广告,《三鹿奶粉》安全新鲜保证。中国移动通信广告用关键时刻,信赖全球通,贯穿三个故事:音乐人小孟的恋爱,某公司老总的生意;2002年6月10日中国游客越南海上遇险。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文化精神滋养出了一种崇尚和谐统一的博大胸怀。家庭美满,和睦,国家和平,富强,民族团结,统一,成为千百年来人们追求的永久目标。

中国广告反映了人们的一种群体的共性观念:强调整体,非常重视家庭与亲情;而西方广告则反映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强调个体的独立和主体作用,重个性的张扬。从美学的典型理论角度上看,强调个性化的典型观是由类型化的典型观发展而来,效果自然要胜于后者。不妨还以酒类广告为例,国内几乎所有的的名酒广告都具有极力渲染亲情,友情爱情,讲求一团和气的共性。而英国酒类产品的广告创意则颇具个性,几乎每条广告都大相径庭。MONDARIZ.电视广告中,一个年轻人酒后醒来洗漱时,吃惊地发现耳朵和身上被别人趁醉穿了很多金属环,然后出现广告语:不想喝得太醉,应该选择MONDARIZ.。显然,这则广告暗示其产品MONDARIZ.是一种个性较温和的酒,即使贪杯也不会大醉。 转贴于

中国广告语幅较长(highcontext),注重解说词等声音造型,表意性强,往往通过营造一种美好的气氛使观众对其产品产生某种直觉或好感,讲究的是以情动人,比较侧重感性认识:这类广告的往往是充满温馨的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前喝牛奶,广告语:关注您家人的健康,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友之友牛奶广告)。。英国广告通常比较客观,广告语精短,强调语言的精准,概括以及画面造型语言的推理和联想,因而理性的成分要偏多,整个广告多为一段有所寓意的画面作铺垫,最后给出画龙点睛般的广告语。我们先来看一则欧美的牛奶广告。首先出现的是牛奶挤到铁桶的画面和声音,然后镜头不断上移,令人意外的是出现的不是奶牛而是一只手在挤盒装牛奶,以此来比喻该品牌的牛奶非常新鲜。另一个广告是关于Begott奶油的,画面上首先出现的是陆续走过草地的一队奶牛,接着迎面又走过另一队奶牛。然后广告语奶油加工厂的交接班,画外音我们的奶油来自自然这则广告观众稍加一定的逻辑推断与抽象联想即可以得出产品新鲜自然的结论。

东西方在电视广告领域的差异与西方和中国传统美学上的主要差异——即写实(再现)与写意(表现)的差异不谋而合。雕牌牙膏中《新妈妈》篇中大段的独白就是典型的中国广告语幅风格:先为叙述二人情感世界的变化,后面才出现与产品有关的广告语:真情付出,心灵交汇,雕牌牙膏。再来看一则典型的画面语言讲故事的西方广告语。一辆运送旧家具的车停在一栋房子楼下,二楼的窗户不断有旧家具扔在车上。搬家具的车开走后,另外一辆小汽车开到楼下碰巧停在那扇窗楼下。开车人下车没走几部,从窗内又扔出一个旧沙发将他的车顶砸烂。这是出现一个名为store-brand保险公司的广告语:lifeisfull ofsurprise.(生活中充满了意外的事情)。总体来讲,中文是螺旋式的,最后切题;而西方文字在语篇方面是直线型的,直切主题。这便是中西方文化在电视语言造型方面的一个显著差异。

其实,无论西方还是国内的电视广告创意都应以视觉效果为终极追求目标。视和听是电视所具有的两个功能,电视以视为主,主要靠画面语言来表现内容,听仅是看的辅助手段,那些尚未摆脱广播影响,一味凭借感性解说词来生存的电视广告是很难打下烙印的。因此,电视广告在创作时,必须以画面造型语言效果为中心,通过画面语言讲述故事。笔者认为,在摄制电视广告时,以画面语言效果为设计制作的落脚点,才是成功的关键。

大家熟悉的美国麦当劳广告baby篇,摇篮中baby摇前摇后的笑与哭,突出强烈的品牌意识。英国的一则数码相机广告中,没有出现类似国内广播广告一样的口述介绍防震特殊性能的方法。该广告的内容如下:一个仅穿着短裤的可怜虫在冬天的雪地里被黑社会胁迫着给一家人照相,于是哆嗦着双手拍下照片。冬天的雪地十分寒冷,可怜虫仅仅穿了一条内裤,而见到黑社会自然还有心里恐惧——这样情形下,照片效果却清晰无比,相机的防震性能不言而喻。国内广告也有一些用画面语言叙述的典型。美的空调电视广告,中心画面始终是一个虾和一个空调,一只煮熟的虾随着美的空调降温而逐渐从红色的体表变为褐色,最后竟然因为忍受不住冷气打了一个喷嚏,然后逃之夭夭。整个广告没有语言的强行推销,也没有产品的招摇过市,画面内容并无特殊性,镜头只有一个,但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却很有创意,让人觉得简单而有趣,接受起来就很容易。

西方电视广告的创意特点是常用反说法和异现法,在介绍产品的性能时,国内广告往往使用正面虚设为主的手法,不善于正话反说,直话曲说,言此意彼的方法。国外这种手法的例子举不胜举,英国著名Stella Artois啤酒广告靠着机智和大笔生产预算,在宣传品牌时将其定位为保证很贵,以此加深观众对产品质量的信赖;美国不粘锅广告,只在画面上显示煎鸡蛋在锅中流通汁液到成形的全过程,最后一个画面是此锅的商标。画外音讲:这种最好的不粘锅,只能粘住银石商标。

异现法是广告制作者应以丰富的联想为构思想象的前提,打破常规思维,创造出一种出人意料的广告语言。如啤酒广告,国内以亲友聚会和喝夸为主,语言不够含蓄,缺少新鲜感,而英国某品牌啤酒广告用网球球童不间断的来回往返跑(像网球比赛快速取球一样)取空瓶来引出该品牌啤酒在酒吧的盛行。英国非常有名的一则公益广告里,画面上是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孩在玩许多玩具,玩着玩着不知不觉开始玩刀子,最后居然把刀子放到嘴里……紧接着画面推出字幕——吸毒等于自杀。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动物和儿童是经常出现在西方电视广告中的,这也是异现法的延伸。80年代中期美国广告界曾经被人们称为狗的天堂,今天四足类动物和儿童在广告中仍然非常频繁的出现,画面上天真稚嫩的动物和儿童被许多人认为是吸引观众眼球的有力武器。

电视广告应该重艺术性还是社会性?这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虽然大众传播的属性使电视广告主要以信息传递为主要功能,但优秀的广告作品却往往都具有艺术性。艺术品是人类的记忆,其价值尺度必然反映着人类的价值发展,但反过来过度的艺术性又会湮灭传播的途径。电视广告的艺术性必须在非艺术假定或者说社会性的前提下来拓展空间,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换句话说:既要观众看得懂,又要新奇,上口。好比国内的脑白金广告,尽管它引起了广泛的批评,但是销售业绩是明摆着的。而评价一则广告成功与否,最过硬的标准当然不是其艺术性,而只能是其推销能力。脑白金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直接针对着中国传统奉亲养老,礼尚往来和现代社会中人情交易的社会习俗。有战略眼光的企业,总是能站在更高的文化战略高度,在电视广告中推销自己,宣传自己。电视广告作为一种承载文化的媒介,在宣传商品和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是所谓先做人,后做商。这种理念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独特文化形态。国内一直火爆的哈药六厂系列的公益广告,注重的就是企业的品牌和文化责任,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哈药之后,哈药才打出自己的商品广告。

幽默降温句子篇10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儿童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儿童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一、挖掘教材潜在美,让学生感悟美

走进英语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但这美丽,远远抵挡不住教材灵魂的魅力。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本身就具有语言美。在字里行间,英语语言本身音调的升降,读法的暴破、连读,犹如一首和谐婉转的诗歌,散发着无尽的美。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求自己用标准、优美的语音朗读课文,用亲切、温柔的语调和学生交流,充分利用语言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知道了深受欧美人喜爱的hot dog, hamburger, salad,学会了去McDonald‘s吃快餐可以礼貌地说“May I have…?”在得到帮助时不忘说声“Thank you!”给人造成麻烦时道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道声:“That’s OK.”这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不正是教材的翻版吗?

二、展示教学环节形象美,让学生体验美

现代课堂教学中,难道仍以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来完成一次又一次单调乏味的英语教学吗?我们能否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代替我们的辛劳,用多种美育形式打开儿童的心扉呢?多媒体教学就能帮上忙。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颇具吸收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集图像、声音、文学、动画于一体,能起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What can you see? What can you hear? 句型时,我用形象的动画、悦耳的音响,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中,获得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陶冶了美的情操。

英语教学中还常常借助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的魅力实施教学。如在学习“The seasons”时,让孩子们画画四季的美景:大自然的山川湖泊,鸟语花香,都走进了孩子们的画幅中,接着再进入Let‘s talk about the season you like best.版块,在画画、说说中,孩子们身心获得的巨大快乐是无可比拟的。音乐、舞蹈本身具有美的感染力。把英语句子融于歌曲之中,学生在手舞足蹈中,可以把枯燥、机械的反复操练变得有声有色。课前的热身,课堂的调节,课后的巩固都可以由此来完成。如当响起“Are you happy ?Do you know? Clap your hands…”的歌曲时,孩子们一边唱一边跳,优美的旋律、优雅的舞姿,让孩子们沉浸在艺术的海洋里,其乐融融。这些“美”的教学手段,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美的鉴赏能力。

三、注重教学语言艺术美,让学生鉴赏美

教学语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物质外壳,是教师传情达意的符号系统。它的好坏直接制约着教学活动。枯燥无味的语言缺乏生机,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情绪,抑扬顿挫的语言充满活力,能吸引学生,激活思维,使课堂生机盎然,优质高效。因此,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音律性,幽默感。

小孩子喜欢朗诵诗歌,充分说明了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对人的作用。抑扬顿挫、韵律和谐、节奏明快的语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如教学2B Unit 8中的Get up. Have breakfast.等句子时,就教孩子们边唱边学:One two three, get up, please. Four five six, wash your face. Seven eight, have breakfast. Nine ten, say it again. 明快的节奏,琅琅上口,孩子们在赏析中记下了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