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主持词开场白十篇

时间:2023-03-25 12:45:07

幽默主持词开场白

幽默主持词开场白篇1

幽默生日主持词开场白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是大吉大利大富大贵大喜大好的日子。在这个充满喜庆,充满欢乐,充满笑声的今晚,我们各位朋友又以喜悦的心情,迎来了xx生日的隆重庆典!

在华灯璀璨,鲜花盛放,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尖沙咀大酒店,汇聚了我们各方亲朋好友,各路英雄豪杰,为xx的生日party,举行了庆典仪式。首先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向xx的生日,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同时,我作为本次生日庆典的主持人,也代表着xx及其家人,向在百忙当中,前来参加今次生日庆典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朋友们,我们期待已久的时刻到来了。下面让我宣布:xx的生日庆典现在开始!

有请xx寿星上台,接受亲人和嘉宾的献花,我们掌声欢迎。

下面有请两位小朋友,向寿星送上他们最美好的鲜花。

朋友们,大家知道吗?这两位小朋友是谁呢?他们就是寿星的两位孙子孙女呀!你们看!小朋友送上这两束鲜花,不是正好表达出儿孙们对寿星的一个美好祝福,和一份诚挚的问候吗?他们的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尽在这束鲜花里,永远是笑容灿烂,春*满园!

下面有请鹤山的朋友向寿星,送上他们至爱的鲜花,我们掌声欢迎。

鹤山的朋友给寿星送上鲜花,是表达出朋友对寿星的一个良好的祝愿,更加是表达出朋友对寿星的敬重之情。

下面有请朋友们,向寿星送上最心爱的礼物,我们掌声欢迎。

朋友们给寿星送上心爱的礼物,是体现出朋友对寿星的亲情是源远流长,也是表达了朋友对寿星的一种怀念之情。

下面让我同寿星聊几句吧(专访)。

主持:“xx,您好,您今天高兴吗?”

寿星:“很高兴,非常之高兴。”

主持:“今天,有那么多人来参加你的生日party,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吗?”

寿星:“我很开心,谢谢大家!大家的到来是我最大的幸福。谢谢大家在百忙当中,过来参加我的生日party。希望大家尽情欢乐,尽情跳舞,谢谢大家!”

主持:“寿星说出了心里话,她千多谢万谢,多谢我们在座各位朋友来参加她的生日party,好!我们掌声感谢!”

主持:“xx,今天晚上这么高兴,您是否想听听你的儿子对您要说些什么话吗?”

寿星:“想。”

下面有请xxx先生上台致谢辞,大家掌声欢迎。

xxx先生是xxx的大儿子,他今天的谢辞,是给母亲一个最美好的祝福,也给在座朋友一个最好的回报。

下面有请xxx嘉宾致贺辞,大家掌声欢迎。

嘉宾的贺辞,是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语,表达出朋友对寿星的衷心祝愿;一声声源于心底的祝福,是表达了各位来宾对寿星的深深敬意。xx,我们衷心祝福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生日快乐!谢谢xxx嘉宾。

下面是我们精彩的时刻到了!请前排就座的嘉宾以及寿星的家人到台前,同寿星一起点腊烛。酒店经理麻烦你帮我们播《生日快乐》歌,大家一齐唱:“祝您生日快乐,祝您生日快乐……”寿星许愿,吹腊烛,切蛋糕!

朋友们,xx的生日party,是多么的温馨,多么的幸福,多么的令人难忘。她的生日是让我们感受到,人老了真好!能够让我们感觉到昨天的青春在燃烧!今天儿孙的环绕!回首往事,梦,只是在岁月中慢慢地走过;情,只有在人世间慢慢地根深。思念着今天,让我们依稀地听到儿时的歌谣……!好,今天的生日庆典到此暂告一段落,请寿星返回座位上

下面是舞会的开始:

1、请欣赏舞蹈《烟雨闲情》。本节目是由丽日豪庭队的朋友表演,我们掌声有请;

2、下面是《慢四》舞曲,请各位舞蹈朋友登台献舞;

3、请欣赏舞蹈《伦巴》。本节目是由佛山队的朋友表演,我们掌声有请;

4、下面是《快四》舞曲,请各位舞蹈朋友登台献舞;

5、请欣赏舞蹈《忆江南》。本节目是由丽日豪庭队的朋友表演,我们掌声有请;

6、下面是《恰恰》舞曲,请各位舞蹈朋友登台献舞;

7、请欣赏单人舞蹈《伦巴》。本节目是由佛山队的朋友表演,我们掌声有请;

8、下面是《慢三》舞曲,请各位舞蹈朋友登台献舞;

9、请欣赏舞蹈《阿里山的姑娘》,本节目是由丽日豪庭队的朋友表演,我们掌声有请;

10、下面是自由舞曲,请各位舞蹈朋友登台献舞;

朋友们,悠扬的钟声已经敲响,快乐的时光已经推移,让我们在欢乐难忘的今晚,再次祝福寿星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祝各位身体健康!事业有成!

舞会到此完满结束,谢谢各位的光临!

幽默主持词开场白篇2

关键词:语域偏离;小品台词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一、引言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广泛地应用到语言教学、语篇分析、文体学等领域。在日常生活中,随着交际目的、场合和环境的不同,语言形成了许多变体,这些变体所构成的范畴被称为语域。(张德禄,1987)一个连贯的语篇,必须保持语域方向的一致性。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人们经常会选用语域偏离手法来实现这种效果。这种使用语域偏离来达到某种特定效果的手法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

喜剧小品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电视艺术。作为一种幽默语篇,小品是以语言为载体,通过语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幽默效果。语言是喜剧小品的生命线,其幽默话语自然就成了吸引观众的法宝。语言的幽默艺术是通过语言各要素的变异、偏离所产生出来的含蓄、诙谐、风趣的风格。

本文主要用语域偏离理论结合《不差钱》、《火炬手》的台词来分析其幽默所在,希望能使我们对语域偏离有更深刻的理解,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生活中的经典幽默语言。

二、语域偏离概述

语域理论最先源于“英国的语境主义”,之后Malinowski分别于1923年和1935年又提出了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的概念。韩礼德最终于1964年明确提出了“语域”这一概念。语域是一种意义概念,一种语义模式,它把语言变体和社会情境联系起来。(秦秀白,2002)一般说来,语域包含三个部分: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话语基调(tenor of discourse)和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即语场、语旨、语式。语场指的是交谈的话题以及场地等语境因素;语旨指的是包括交际双方的社会角色关系;语式指的是语言活动所采用的媒介或渠道,它可能是口头的、书面的,也可能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语域的基本功能是预测语篇结构,即预测在特定语境中供交流的意义和语篇的结构,以及所用词汇和语法的类型,又可根据语篇来预测可产生这个语篇的语境。(胡壮麟、朱永生等,2005)

但是,如果人们用常规的交流方式不能满足人们的表达愿望和交际需求时,就会选用偏离的方式来达到交际目的。偏离,即变异,是一个文体特征。所谓“变异”,就是不符合语言的常规。(王佐良、丁往道,1987)Leech曾区分了八种变异种类,有语音变异、书写变异、语法变异、词汇变异、语义变异、语域变异、方言变异和历史时代的偏离、外来语的偏离和语域偏离等。(袁彩虹、郎红琴,1999)本文主要侧重于对其中语域偏离的分析讨论。语域偏离主要有以下三种:“语域转换”(register switching)、语域混合(register mixing)和语域借用(register borrowing)。 (胡壮麟、朱永生等,2005)

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语域都是可以随意进行偏离的,交际者所选用的偏离的自由度是不同的,因为语域有开放式和封闭式之分。封闭式语域属限定性语言,没有发挥个性和创造性的余地,如天气预报和机场通知。开放式语域是相对不受限定的语言,供选择的意义的范围很广,如讲故事和日常对话。(胡壮麟、朱永生等,2005)所以说,在开放式语域中,偏离现象和频率会相对多一些,而在封闭式语域中,偏离现象就会相对少很多。除此之外,我们要注意区分语域偏离和语域误用的区别。语域误用指的是讲话者在交际过程中使用了不恰当的语言功能变体。语域误用的原因一般由以下三种:忽视了话题的制约;忽视了受话者的身份和受话者对话语的接受程度;忽视了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的差别。(胡壮麟、朱永生等,2005)总之,语域误用和语域偏离最大的不同就是语域偏离的这种偏离是交际双方都能明显意识到的,从而能达到特定的交际效果,而语域误用是会阻碍交际的顺利进行的。所以说,“变异虽然可以引人注目,造成突出,但不反映作者意图的变异是不具有艺术价值的,换言之,在任何变异的背后,总是隐藏着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的。”下面我们将从语域偏离的三种形式分析《不差钱》、《火炬手》中的一些台词,体会幽默效果。

三、语域偏离在小品台词中的应用

(一)语域转换

所谓语域转换,指的是说话者从一个语域转入另一个语域的现象。也就是说,本来是当前语域特点,说话者却用了另一个语域来讨论当前的话题,这样往往会使谈论的内容更形象生动,也更具幽默感。

例1:小品《火炬手》中赵本山发表获选感言。

刘(主持人):好,朋友们,接下来,我提议,让我们所有到场的好朋友伸出您可爱的双手,欢迎大叔做获选感言。

赵:好,好好好,感谢TV,感谢所有TV,MTV。……我在这里,感谢政府,能给我重新做人的机会。不对,这话不对啊,这话绝对不对,给我,给我当火炬手的机会。我一定要坦白,坦率做人,坦诚做事,我(刘:好谢谢大叔,谢谢大叔)Sorry……

这是赵本山发表获选感言的场景,他获得了传递火炬的资格,这是一件十分光荣而骄傲的事情,但是他却说:“感谢政府,能给我重新做人的机会……我一定要坦白,坦率做人,坦诚做事”。很明显,这是囚犯在出狱时候说的话。虽然是无意的,但是他将获选感言场合下的语域转换到出狱场合下的这一语域,一方面将他当时的喜悦激动之情显现出来,另一方面观众也可以感受到他的小品台词的幽默之感,笑料倍增。

例2:《不差钱》中赵邀请毕到青莲县。

赵本山:他在乡里等你,哎呀,乡里布置得老隆重啦,乡长书记都在那排队等你哩。布一个大厅,完事,弄一个大房间,给你弄一个大照片,挂在中间啦,周围全是花呀!

毕福剑:老哥,那花都是什么颜色的?

赵本山:白的,黄的都有的。老漂亮了,真的,老百姓都拿笔等着,等着,都哭啦,等你呢……

毕福剑:哭什么?

赵本山:哭……激动吗。你去呀……来吧

赵本山将本是热烈欢迎名人的场景描述成了追悼会的场景,如“给你弄一个大照片,挂在中间啦,周围全是花呀!”、“老百姓全都哭啦”,他将欢迎语域转换成追悼语域,这一语域的转换再一次让观众感受到了他的幽默。

例3:《不差钱》中毛毛感谢毕老爷。

毛毛:上星光大道。我非常感谢我姥爷,你能给我这次机会,我太感谢你了。如果你真能把我领上道了,我感谢你八辈祖宗……我代表八辈祖宗都感谢你,忘不了你的大恩大德,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你,我做鬼都不会放过你。

毕福剑:姥爷……不不,她爷,我怎越听这话越得慌。

赵本山:这孩子,啥意思,她就是想报复你。

毕福剑:报复?

赵本山:不不……不是……报恩,报销吧把你…………报……报答,知恩图报嘛,出息了就不能忘记姥爷。来,唱李谷一的《青藏高原》。

这里本来是毛毛向毕福剑表示感谢之情,但是却用了一堆表达仇恨意义的话语。然后赵本山本想纠正毛毛的话,但却再一次用了含有敌意的词。两个人的连续两次语域转换将他们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产生浓厚的幽默效果。

(二)语域混合

语域混合就是把两种以上的语域特点混合在一起,最常见的就是把书面语和口头语混合在一起使用,说话者用语域混合可以达到特定的交流目的。

例4:小品《火炬手》抢答场景。

刘(主持人):请两位老人继续听题,奥运会是国际盛会,我们的火炬手最好能够会一点外语,问茶叶的茶英语怎么说?

(宋丹丹起身回答)

白云:tea!

刘:绿茶?

(赵本山起身回答)

黑土:绿tea。

茶的英文是“tea”,当问及绿茶的英文时,赵本山顺势就说是“绿tea”。这是中文和英语的语域混合。宋丹丹的回答是合情合理的,而赵本山的回答糅合了中文和英文,这样的“中西结合”出乎人的意料,引人发笑。

例5:小品《火炬手》赵的获选感言。

赵:好,好好,感谢TV,感谢所有TV,MTV。感感感谢广播,好,今天,这里,蓬壁升辉,人山人海,海枯石烂,我,我,我做梦都没想到我能成为这个火炬手。

赵本山的感言中混合了书面语“蓬壁升辉”,“人山人海”,“海枯石烂”等书面语,与其农民的身份不符,并且用得并不恰当,这种混合出乎意料,把人物性格和背景生动展现在观众面前,显得幽默。

(三)语域借用

语域借用就是说话者把用在另一个特定语域中的特定表达用在当前不同的语域中的现象,这也是使当前话题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更具幽默的语言技巧,当然这种效果通常要建立在听话者对两个语域的特征和表达都很了解的情况下,否则就会造成理解的困难。

例6:在《火炬手》里,赵宋二人为网友小孩起名字。

刘(主持人):大妈,大妈你听我跟你说啊,咱们这是比赛啊,比赛比赛。都有权利发言。请二位继续听题。一位姓齐的网友说啊,他刚刚喜得贵子。想让大妈和大叔在现场给他的孩子起个非常好听的名字。

赵:齐德龙。

刘:文雅但不够响亮。

宋:齐东强。

刘:响亮但不够文雅。

赵:齐的龙东强。

宋:我再给你整个鼓,你敲去。

在这台词中,赵、宋二人借用敲锣打鼓的音效谐音来为网友小孩取名,人们一念“齐的龙东强”这句话,音响效果就马上出来了,是呀,这个名字即文雅又响亮,霸气十足。可是谁家的父母愿意给孩子起这样一个名字呢!

例7:小品《不差钱》中,毛毛描述自己心情。

毕福剑:那就这样吧,照我们的规矩来,自报家门。

赵本山:朝前来,别紧张。

毛毛:我是来自大城市铁岭莲花乡赤水沟子,我名字叫丫蛋,今天心情非常的冲动,今夜阳光明媚,今夜多云转晴。

小沈阳:妈呀,报天气预报那?(扭头轻轻一笑)

赵本山:你别听他说,她说的是心情。

毛毛:我心情从多云转晴了,这是为什么啊,我找到我姥爷了,我姥爷太好了,他能带我上溜光大道去。

在上面的台词中,毛毛借用天气预报中的术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既形象幽默,又让人印象深刻。“阳光明媚”、“多云转晴”、这都是天气预报域里面的专门术语,但毛毛借助它们来表达自己此时内心的无比激动与兴奋,确实很有创意,自此之后,这段台词也为人们所模仿吟诵。

四、结语

幽默的产生机制和复杂性决定了幽默研究需要多种语言学理论的交叉和结合。幽默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幽默理论和幽默的研究方法纷纭林立,各自都在某方面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理论或学科观点对幽默的阐释是完全成功的。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对幽默的致笑机制和效果有很强的解释力。本文主要是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偏离对小品《不差钱》、《火炬手》中的幽默话语进行分析,试图探求幽默的致笑机制,揭示了语域理论的广泛应用性,从而增强对幽默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胡壮麟,朱永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78.

幽默主持词开场白篇3

[关键词]《人在囧途》;幽默准则;台词;言语交际

《人在囧途》《疯狂的石头》《夜店》《80后》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小成本影片,立足本土文化、创新创作观念、关注现实生活、贴近观众需求、丰富表现角度,开创了新的电影语言类型与文本样式。本文以《人在囧途》为例,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它的喜剧效果。

《人在囧途》不算是大制作,情节也不复杂,人物也都是小人物,却能于诙谐搞笑中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浮躁的现实社会,让人在会意的哄笑中有所感悟,于不动声色之中让人审视自己的内心。

该片主演是“傻根”王宝强和徐峥,影片以中国人都熟悉的春运为背景,围绕着一个“迥”字,讲述了王宝强扮演的农民工与徐峥扮演的小老板因机缘巧合一起回家的故事。影片从二人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阶层视角与心理演绎了一段极具戏剧性、充满笑料的马路奇缘。其喜剧性除了精选的片段富于匠心之外,其台词的诙谐与幽默更是该片的一大亮点。幽默是一种高度提炼的文化艺术,它充满了人类智慧的轻松而又含蓄的笑。该片在一阵阵欢笑声中,将“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一步步展示给观众。笔者打算用索振羽的幽默准则来分析该片台词的幽默性。

一

北大索振羽在谈到新旧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时,添加了一条新的原则即得体原则,并且认为该原则有三个准则:礼貌准则,幽默准则,克制准则。其中幽默准则的内容是“幽默”是语言幽默,即由语言的各种要素的变异使用所创造的幽默。包括三个特征:不谐调性,情趣性,适切性。《人在囧途》的搞笑台词充分体现了幽默的这三个特征。

(一)不协调性

不协调性是幽默的首要的、不可或缺的特性。指的是,合乎常规的内容采用了超常规的形式或合乎常规的形式负荷了超常规的内容,引起心理能量骤然释放而发笑。简单地说,不协调性说的是用非常规的话来展现幽默。例如:

(1)——这是到长沙的么?

——是,这就是到长沙的。

——那这是站票还是坐票?

——飞机上都是坐票。

——那月台在哪?

这种乘客和机场工作人员之间的看似正常的一问一答中,因为牛耿的天真与无知将乘坐火车的经验植入到新的环境——机场之中,充满了不协调性,听后让人忍俊不禁。

(二)情趣性

情趣性指的是谐美情趣,充满着轻松、愉快、戏谑、嘲弄,永远伴随“笑”的浓烈情趣。例如:

(2)牛耿和李成功买中了一辆面包车。

——老板,我来开吧!

——你开的话我们永远到不了!

——行,你别紧张,我跟你说话,我开拖拉机都开多少年了,没事儿。

——那你能把手刹松了么?

(三)适切性

适切性则是说幽默必须适切语境,要注意交际对象的身份,区分不同的交际场合。这一点在《人在囧途》中体现得非常充分。例如:

(3)飞机上。

牛耿:服务员!服务员!把窗户打开透透气呗。

牛耿:你让飞机停下来,我不想坐了。

农民工身份的牛耿第一次坐飞机,这些搞笑的语言既符合事实,又非常符合他的身份,人们会因为他的天真与憨厚而发出会意的笑声,把一个实话实说、没什么心机、可爱的年轻农民工形象展示得淋漓尽致。

二

在《语用学教程》一书中,索振羽又提出了创造和理解幽默的一些次准则:岔断次准则、倒置次准则、转移次准则、干涉次准则等。我们知道幽默是思想、学识、智慧、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幽默语言不仅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而且增强了说话的力度,活跃了听者的情绪,使我们的言谈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人在囧途》词对这些次准则的体现。

(一)岔断律的运用

(4)李成功:认识你们,使我相信,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也许上天早就注定,冥冥之中牵引着我们一起走过,现在我想说的是,(停顿)我上辈子到底造了什么孽啊!

例(4)是影片开头李成功跟他的下属说的一段话。安静的场合、缓慢的语调、细微的表情都为这段精彩的开场白做好了铺垫。这段话运用了幽默准则中的岔断律。岔断律指话语语义的逻辑发展突然中断,结局在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造成一种顿悟式的笑。包括:衬跌、顿跌、歇后。

其中衬跌的定义是在结构上分为“衬”和“跌”两部分,“衬”在前,“跌”在后。“衬”可以是一衬,但多数为多衬,即把相关联的多种事物罗列起来,使听话人感受到一种明确的方向性动势,然后猛然一跌,而产生出幽默效果来。例如:

(5)李成功:而关于你,我一直觉得世界上有两种人很吸引人,一种是那种长得很漂亮的人,还有一种人就是你,(停顿)谢谢你让我体会到头发长见识短是一个真理!”

例(5)李成功欲抑先扬式的故意停顿,配合下属摆弄辫子的搞笑动作,幽默顿生。

顿跌的定义指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故意把一句话拆开来,先说一半,“顿”一下,暗示出语义发展方向,使听话人产生误会,然后再把后一半说出来,而造成“顿悟式”的笑。例如:

(6)李成功:小张,今年你还是很进步的,(停顿)去年你是弱智,而今年已经晋级为愚蠢了。

影片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

(7)——叔叔?太夸张了吧,我“90后”的!

——你“90后”的?看着不像啊

——我“90后”上大学的。

——哦,那也不小了。

(二)倒置律的运用

(8)牛耿:我帮你拿行李,你背我会儿吧。

倒置律即话语中先肯定一个内容,随之再跟前面相近似的言语形式中“装入”新的内容,变成对前面肯定内容的否定或对立,造成语义逻辑发展方向的颠倒而引发笑声。例(8)通过互助这样的逻辑,在肯定了我帮你之后,提出你也得帮我的看似合理的要求,把牛耿这样的既憨厚又调皮、聪明的农村小伙儿刻画得栩栩如生。该种用法在《人在囧途》中并不多见,不是该片语言幽默的主要用法。

(三)转移律的运用

转移律即在话语中,词语的言语意义转移,违拗了语言意义,造成了主体语言经验,审美观念与现实话语的矛盾冲突,从而产生幽默情趣。分为:转移基本意义,如:反语、飞白;转移附加意义,如:易色、降用。例如:

(9)李成功:坐绿皮车我就忍了,硬座票你还买山寨版的!

(10)李成功:你的智商真的很提神!

例(9)这句台词属于转移次准则中的易色。所谓易色,即变异词语的感彩、形象色彩、语体色彩、时代色彩等,如褒词贬用、贬词褒用、雅词俗用、俗词雅用、古词今用、今词古用等,以此形成幽默情趣。例(10)属于反语。

(四)降格律的运用

降格律包括比喻、比拟、夸张、自嘲,在《人在囧途》中偶有运用。例如李成功和牛耿的一段对话:

(11)——你是干嘛的?

——我没干嘛。

——你到底是干嘛的?

——哦,我挤牛奶的。

——你是老天派下来惩罚我的吧,你让飞机下来飞机就下来,你让火车停火车就停,我好不容易坐上大巴把你给甩了居然还能开回来,我发现你是妖精啊。

(五)升格律的运用

升格律包括歪解、妙答、归谬。例如:

(12)牛耿在开车途中睡着。

——唉!醒醒!醒醒!你睡着了?

——没有,没睡!

——你打呼了!

——我没听见啊!

(13)牛耿和机场工作人员的对话:

——可是这瓶牛奶为什么就是不让带?

——不好意思先生,根据民航局的规定,液体一律不准带上飞机。

——我们坐火车这些都让带,坐飞机为——

——不好意思,这真的不能带上飞机。如果您坚持要带上飞机的话,那你可以跟着你的菜刀一起下去托运,或者——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影片《人在囧途》台词主要运用了岔断、升格这两种幽默次准则,其他次准则要么没有涉及,要么偶有体现,但不占影片的主体。这些幽默的语言将我们这些普通小人物人生当中有可能遇到的各种窘态而产生的内心的紧张和重压以一种轻松的方式释放出来。尽管该片也有揭露弊端和讽刺卑俗之意,但它不是锋芒毕露,而是和颜悦色、心宽气爽地指出人们的缺点,使之顿悟而悔改。这正是它小成本大智慧之所在。

三

该片将春运的窘迫与拥挤、农民工讨债的艰辛、婚外恋威胁家庭的稳定等广为人们所熟知的题材,在轻松诙谐中将中国式人生迥途演绎得淋漓尽致。喜剧的哲学就在于它轻盈的翅膀总是长在悲剧沉重的肉身上,让我们在笑的时候眼中含有心酸的泪。该片能于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各种窘态之上艰难而又勇敢地站起来,勇于调侃、揶揄生活,不被生活所压垮,于开心和笑声之中传递着“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给人一种生活的勇气和力量。这种幽默的人生态度给了我们每一个人一种积极的暗示。

该片虽然不是什么大作品,却能在小成本中蕴含着大智慧,给人启发,耐人寻味。这正是小成本作品受观众喜爱的真正原因,正所谓“小成本大快乐”。

[参考文献]

[1] 聂玉景.《疯狂的赛车》幽默对白的语用分析[J].电影文学,2010(02).

[2] 杜以慧.电影《让子弹飞》幽默元素解析[J].电影文学,2011(11).

[3] 杨遗旗.论幽默准则岔断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06).

[4] 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 金胜昔,王彬.言语幽默的关联视角——以电影《人在囧途》中的台词为例[J].电影文学,2010(23).

[6] 杨遗旗.论幽默准则岔断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06).

幽默主持词开场白篇4

在广播中已讲了10年笑话

《幽默集装箱》是文艺广播一档以讲笑话为主的日播节目,也就是说,刘啸和搭档张帆每天9:00-9:30都在FM87.6给大家说幽默段子。此外,每天整点和半点,文艺广播里也会传出刘啸、张帆令人捧腹的笑话。粗粗算来,从2003年主持《幽默集装箱》至今,刘啸说过的段子得有好几万。

“我在表演方面有优势。”刘啸喜欢模仿各种声音,他曾透露学过上海电影译制厂著名配音演员邱岳峄先生,刘啸说,邱老师为电影配音,而他在《幽默集装箱》里也是用声音塑造形象。《幽默集装箱》里的笑话包罗万象,中国的外国的皆有,人物方面而更是囊括了男女老少、各种阶层、各個行业,这就意味着刘啸和塔档张帆用声音饰演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刘啸说,他和张帆没有搞角色分工,也就是谁专门扮演女性角色或者小孩子的角色,而另一個人专演男性角色;而是所有的角色他和张帆谁赶上谁说。“我们这种合作就像相声里的子母哏,几乎听不出谁是逗哏、谁是捧哏,这样使节目更加紧凑,加上京味儿十足的旁白,叙述干净利索,透着早上的朝气,符合早间时段收听需求。”《幽默集装箱》播出这些年,多次荣获北京电台“听众喜爱的优秀节目”称号,“集装箱”里的段子网上的点击率颇高,很多人把“集装箱’搬进了自己的电台。

已经没什么段子能逗笑他了

“我扮演过小孩、小女生、中年妇女,也塑造过老人、神父、农场主……没有什么让我感到特别难演的角色。”刘啸说,这都靠平时的积累,多观察生活,还有就是看电影、动画片和小说,从中揣摩段子中一些神话角色和动物王国里的形象的声音该如何塑造。

“我们也有录不过去的时候。”刘啸解释,是因为“太好玩了”,两人一起笑岔了气。记者去电台的时候,曾多次见到刘啸和张帆把自己关在一小屋里录笑话,除了必要的设备,那间小屋只能容纳两個人肩并肩坐在一起。为了屏蔽掉杂音,窗户和门都要关紧。冬天还好,夏天的时候如果空调不好小屋里就像蒸笼,“我们俩录完后,你能看到头顶上一层白雾,我们就跟腾云驾雾似的……”刘啸诙谐地形容。

虽然辛苦,但刘啸却乐此不疲,“干主持的都有这种感觉,如果市场反响好,做起节目来就会越来越上瘾。”

对于有人认为他看起来挺严肃的说法,刘啸辩解,“跟我接触久了,我就会露馅了。”刘啸说他常与同事开玩笑,一是天性如此,同时也为了让大家在忙碌中放松一下心情。

“说了那么多笑话,现在一般人都逗不乐我们了。”刘啸称他的笑点比别人高,即使看喜剧片,别人笑得前仰后合,而他就当是在看文艺片。

组装、收藏电脑是他的爱好

很多人知道刘啸喜欢音乐,他曾主持过音乐节目,不少刘啸的粉丝和听众还从他的博客里听过他作词、作曲、演唱的《习惯》,而且这首歌的编曲、乐其演奏、录制等也由他一手包揽。其实,刘啸还有一大爱好,就是电脑。

12年一個轮回。当初刘啸主持的第一档节目是《IT时代》,而12年之后,他又开辟了一個数码节目,今年升级并改名为《数码天下》。

“我和哥哥(刘欢)从小就喜欢技术上的东西,开始是玩半导体,后来是录音机、电脑、手机。”如今,主持数码节目,刘啸已然是得心应手,但2000年的时候,他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主持好节目,刘啸把家中心爱的奔2电脑大卸八块,搞不懂的事情就看书、问人。而后,拆电脑成了刘啸的“习惯动作”,不仅是为了了解每個硬件,更是满足他的爱好——自己组装电脑。

刘啸透露,他在家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书房度过的,除了看书,就是玩电脑。“去过我家的朋友都说,我的工作间更像一個二手笔记本组装车间外加二手书摊儿。”笔记本电脑也成为刘啸的主要藏品,他曾把心爱的收藏拍下来放到网上和网友们分享。“我喜欢外形比较陈旧的,配置不在乎。”对电脑如此,刘啸使用的手机也一样,“我的手机都非常便宜。把一個破烂手机装备成与别人的好手机一样的性能,这才是一個玩家最终追求的目的。”

在《数码天下》节目中,刘啸和嘉宾不仅介绍电脑、手机方面的最新信息,还解答听众的问题,为听众提供贴心服务。

幽默主持词开场白篇5

1 幽默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1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讲课最忌照本宣科,板起面孔说教,最佳的做法是亦庄亦谐,适时地来点幽默,能愉悦身心,启迪心智。在愉快、欢乐的课堂气氛中,教师风趣幽默、精妙诙谐的话语,会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接了当地提出更易让人接受。

1.2 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充满了“磁性”和魅力,学生在开怀大笑中接受的知识,往往能够铭记终身,永难忘怀。

1.3 幽默能缩短师生间心理距离,是融洽师生关系的剂。语文课的教学幽默则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学生因此会觉得教师既可敬又可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意义障碍,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师生间形成人格平等、心心相通、共同求索的和谐气氛,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1.4 教师的幽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学幽默作为教师高雅情致的流露,得力于教师豁达的胸怀、乐观的态度和宽容的机智。当教师把幽默带进课堂,运用幽默教学艺术实施课堂教学时,学生将受到感染和熏陶,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 语文课教学中幽默的操作与示例

2.1 避免尴尬,摆脱窘境。幽默是人际关系的“剂”,人于突变中若能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不仅能松弛神经,而且能摆脱窘境。我记得有一次,崔永元在主持《实话实说》时,一个五六岁的男孩怎么也不开口,虽经崔老师催问,但仍不作答,众目睽睽之下,甚是难堪。这时,崔永元机智地说:“你真是苦大仇深呀!”一句话引得观众大笑且把这个环节对付过去,崔永元能“化险为夷”,功在幽默,这种应急真正显示了幽默的艺术性和机智性。我从崔永元的幽默中受到启发,我们在提问学生时,被提问学生一时语塞,站在那里不知所措,我们也可以幽默一下,使师生双方均能摆脱窘境,何乐而不为呢?

我在教学《项链》一文时,运用有趣的漫画作板书。我在黑板上简笔勾勒了一幅瘦削的女性的上身像,长长的脖子。在头上画了一顶女式的大帽子,学生一看黑板上的画,一下子乐了,情绪高涨。我趁机让同学结合图画给大家讲文中的故事,学生们纷纷踊跃展示自己讲故事的才能,整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边讲边往脖子上画项链,在帽沿上写“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字,用帽子突出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性格,这样教学效果会好很多。

2.2 化无为有或替换法。把文中原本没有的硬塞进去,或者根本不可能有的假设其有,也能产生幽默的效果。比如,《荷花淀》写到水生嫂听到丈夫把家里的事托付给她时,课文写到:“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就这么一句话写出了一个中国农村妇女对丈夫的痴情、对家园的热爱,这两种感情自然地统一在这朴素的话语中。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原作的妙处,我假设一种写法与之比较:“女人定了定神,吟出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孩子他爹,你就放心大胆地去吧,我豁出去了!”学生哄堂大笑,在笑声中进一步领悟到原作的真挚、自然、细腻、质朴。

2.3 画蛇添足。本来无需加一个尾巴,却有意识地加上一个尾巴,也能产生诙谐幽默的效果。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出场写的很精彩:写头饰,服装裙饰,就是没有写她的脚,作者是不是忘了写她的脚?讲到这,若加一句:如果写脚,把她的脚写成“脚穿尖头高跟鳄鱼靴”,行吗?绘肖像时,写了面部的眼、眉、粉面、丹唇,若加一句:“洁白晶莹玲珑剔透的糯米牙。”在学生的笑声中引导他们从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行为规范要求:行不露足,笑不露齿去理解,这样比直接去讲不写脚和齿的原因给学生留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2.4 引导质疑,排解难题。笔者在讲“词语句子的确切含义”时,我讲了“我差点被蛇咬了”与“我差点没被蛇咬了”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相同时,学生们议论纷纷,争论不休,都说第二句是说“我被蛇咬着了”,我怎么讲他们也不接受我的观点,这时,我用夸张的语言讲了一件趣事:有一美国人对同一场体育比赛报道而用词截然相反的新闻感到无所适从:其一“中国队大胜美国队”,其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大摇其头说:“中国文字真是不可思议,不管是‘胜’,还是‘败’,胜利都永远属于中国!”我接着问:为什么截然相反的词语却能表达实质相同的内容呢?学生带着笑声急于想知道答案,于是我趁机引导他们去理解“相同的词而语境不同则含义也不同;而不同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也可表述同一内容”,这样就把问题解决了。

幽默主持词开场白篇6

[关键词]宁浩;中国电影;导演;幽默

电影《疯狂的石头》是导演宁浩的成名作品,以350万元的低成本成功博得了2350万元的高回报,成为2006年的票房黑马,同时也是低成本电影的一个奇迹。分析电影《疯狂的石头》的成功之道,黑色幽默无疑是该片成功的“制胜法宝”,一场关于小人物的黑色狂欢正中观众的笑点,满足了观众对于一部喜剧电影的所有想象和心理诉求。电影《疯狂的石头》既是导演宁浩的创作巅峰,也是其黑色喜剧创作的开始,由此宁浩开始了众多中国电影导演不曾坚持的黑色幽默艺术创作,始终坚持走中小成本电影的制片路线,将老少咸宜的黑色喜剧进行到底。宁浩此后执导的电影《疯狂的赛车》《黄金大劫案》和《无人区》都是彻头彻尾的黑色喜剧,小人物的粉墨登场和狂欢化喜剧情节让观众欲罢不能。宁浩的黑色喜剧远离于周星驰无厘头喜剧的后现代主义解构与癫狂,反而呈现出一种独树一帜的贴近社会现实的小人物狂欢。这种小人物的狂欢和癫狂体现出观众可以感知的生活经验,总能让人在哭笑不得之间又能会心一笑。因此,宁浩电影的喜剧艺术特征以及幽默元素的运用方法十分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从讽刺社会问题的黑色幽默、模仿的差异化幽默和台词的陌生化幽默三方面,分析宁浩电影中的幽默艺术。

一、讽刺社会问题的黑色幽默

小成本电影的受众群体是需要十分明确的,不同于娱乐大片广泛的受众覆盖面,小成本电影的预算有限,导致无法实现全明星阵容,电影的视听效果也无法做到商业大片的高水准效果。制作成本的捉襟见肘导致小成本电影唯有剑走偏锋,满足一部分特定受众的审美需求和审美趣味,才能回收成本并进一步谈及票房利润和成功。

导演宁浩借助“亚洲新星导”计划创作的电影《疯狂的石头》(2006)是一部制作成本仅有350万人民币的小成本电影,却在2006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上赢得了2350万人民币的高票房,这对于小成本电影创作持续低迷的中国电影市场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也正是借助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才真正开启了新世纪中国小成本电影的创作热潮。然而,当时的中国电影市场已进入大片时代整整四年时间,观众的大片审美取向已经在张艺谋《英雄》的热映下培育完成,商业大片充斥着电影院线,第五代导演纷纷放弃了坚持已久的民族文化与历史情怀,进入了非大片不拍的商业电影创作阶段。2006年,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无疑打破了这种大片当道的形势,一时间,中国电影市场涌现出一批诚意满满的中小成本电影,欲与大片相抗衡。但是,中小成本电影与商业大片始终无法实现彻底的抗衡,直到2011年导演滕华涛执导的小成本爱情片《失恋33天》彻底打破了大片当道的神话。

无论是《疯狂的石头》黑色幽默的开创性,还是《疯狂的赛车》黑色幽默的继承性,导演宁浩以低成本电影为媒介传达了自己对于幽默的一种认知和理解。宁浩的黑色幽默不同于周星驰的无厘头搞笑,虽然宁浩的诸多电影人物不免偶尔有着类似的无厘头搞笑,但相对于周星驰喜剧片空穴来风式的荒诞喜剧,宁浩的黑色喜剧贴近现实,虽然并非真人真事,但是凭借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素材和细节,观众愿意去相信宁浩拍摄的故事内容很可能会发生。观众对宁浩黑色喜剧中情节和细节的心理认同,直接导致这种黑色幽默存在被理解的可能。

然而,宁浩的黑色幽默又和西方国家的黑色幽默不同。西方国家的黑色幽默主要与政治问题挂钩,多用于政治问题和社会体制的讽刺和抨击。宁浩电影中的黑色幽默则是一种针对人性的揭露和讽刺,更多地关注人性在社会环境中遭受多方面作用力之后如何变化。但是,当这种对于人与社会之间的内部关系作为全片探索的重点时,宁浩的电影主题又上升为一种对社会问题的冷静旁观,对众多癫狂的人物的细致表现和彻底讽刺,正是基于一种对社会问题的觉醒意识,当片中的人物表现出一种极强的相似性时,这同时也是一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

宁浩对于社会问题进行的幽默化消解以及对于人性的幽默讽刺,都汇成了他电影中极致疯狂的黑色幽默。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三伙人为了争夺一块价值连城的玉石,在你来我往的钩心斗角中,呈现了对于人望的黑色幽默书写。在这个彼此争夺玉石的过程中,当时热点的社会问题也作为故事背景呈现在电影当中,社会上层出不穷的诈骗团伙、工厂亏损倒闭、工人下岗等,都让观众在感同身受、哭笑不得之间,对故事情节产生极大的认同感。而在《疯狂的赛车》中,宁浩再次将小人物的癫狂进行到底,多线并进的叙事结构融入了多个彼此关联的故事段落。仅以0.01秒之差获得银牌的赛车手耿浩祸不单行,在比赛中场休息时拍摄了一个饮料广告,不料饮料中含有兴奋剂,比赛终了耿浩被查尿检呈阳性,终身禁赛,而耿浩的师父也被李法拉气死,无奈墓地价格高昂,耿浩不得不去找李法拉要钱;导致耿浩终身无缘赛车的经理李法拉与妻子感情不和,冒出了杀妻继承家产的想法,而他雇用的两个呆头呆脑的杀手却反被妻子雇用,李法拉最终成了被追杀的目标;然而,耿浩找李法拉要钱,李法拉企图杀妻,李法拉妻子反雇用杀手追杀李法拉,本就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又与一场交易交织在一起。在看似错综复杂、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巧合的故事中,蕴含的是对于社会普遍存在的虚假广告、社会中看似正规却充满着不公正的各种比赛,以及受利益驱使而扭曲的人性,导演宁浩将这些社会问题融入疯狂的黑色幽默之中,让人哭笑不得之际,又发人深省。

二、模仿的差异化幽默

宁浩之所以拍摄他的成名作《疯狂的石头》,就是受到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和《偷抢拐骗》的影响,这种近似癫狂的娱乐化电影创作极具魅力,让观众直接感受到镜头的运动、人物的表演和画面的变化产生的叙事功能――这也正是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的本质特征。同时,宁浩在拍摄《疯狂的石头》时,虽然一开始刻意规避盖・里奇式拍摄方法,但是在拍摄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融入了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这种拍摄方式。宁浩在模仿盖・里奇的过程中,做到了将西方的电影拍摄经验进行本土化移植,《疯狂的石头》或是《疯狂的赛车》都呈现出完整的中国社会现实和文化图景。

在宁浩的电影中,制造喜剧效果的关键元素就是差异化的模仿,这种模仿制造的差异化让观众在似曾相识中产生陌生感,在间离的过程中生产幽默。同时,这种差异化的模仿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在模仿的过程中,人物的性格逐渐得到彰显。在电影《疯狂的石头》中,谢厂长在关帝庙中举办了一场不伦不类的翡翠展,策展地点选在关帝庙本身就是对当下层出不穷的艺术展、珠宝展等展览选址的模范和讽刺。时下的国际大牌奢侈品举办的展览往往选址奇特,如故宫、长城、圆明园等,这种企图以策展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反哺展览商品的行为,既是一种文化炒作行为,同时也是一种冲突中的奇观美学的表现。片中谢厂长在关帝庙中举办翡翠展这一模仿行为,本身就极具讽刺意味,这种模仿的差异化让这个展览行为极具黑色幽默。在展览上,谢厂长又请来了厂里唯一上过警校的保卫科长包世宏承担起展览的安保工作,包世宏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入住关帝庙旁的夜巴黎招待所二楼,对于翡翠展安保工作的运筹帷幄,都让包世宏的业余安保形象与观众认知中的职业安保形象相去甚远,进而在差异化对比中产生一种喜感。此外,翡翠展中一板一眼模仿央视春节晚会上的千手观音舞蹈也在差异化中产生了喜剧效应,失去了绚丽的灯光等舞台效果的“千手观音”最终只能成为一出闹剧。

《疯狂的石头》中的关帝庙成了闹剧的发生地,一块锁在简陋的玻璃柜中的“价值连城”的玉石成为众人争夺的目标,关帝庙安防措施的简陋与两伙小偷偷窃行为的煞费苦心形成鲜明的对比,安保队长包世宏仅凭一个电铃就将两伙小偷耍得团团转。其中,在展现国际大盗麦克盗取玉石的过程时,导演宁浩利用差异化的模仿制造强烈的戏剧效果,麦克几乎倾尽力量从关帝庙屋顶吊着绳子缓缓降下时,电影《碟中谍》的经典盗窃场景瞬间浮现在观众的脑海中,《碟中谍》中的高科技安防环境与《疯狂的石头》中简陋的关帝庙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国际大盗麦克的“空中悬浮”在差异化和对比冲突中制造了喜剧感,而麦克悬吊的绳子短了一截,使其无法拿到近在眼前的玉石,将这份喜剧冲突进一步升华。最终麦克无法拿到的玉石被躲在角落的小军拿走,这段情节彻底成为一段黑色喜剧。

宁浩将经典电影中的经典情节和场景,在差异化的模仿中制造了喜剧效果,形成丰富的幽默元素充满全片,进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疯狂的赛车》对港剧中交易情节的模仿,对香港电影中黑帮人物形象的模仿等,都是宁浩差异化模仿的实例。

三、台词的陌生化幽默

在宁浩的电影中,台词作为构成喜剧艺术特征的主要幽默元素存在其中。虽然黄渤等众多演员的夸张演出是制造喜剧效果的主要动力,但是台词是宁浩电影中幽默的点睛之笔,在演员的一番夸张表演过后,一句经典的台词能够将这份喜感进一步升华。

从《疯狂的石头》到《疯狂的赛车》,再到《黄金大劫案》,宁浩将方言的语言魅力彻底展现在大银幕之上,方言不仅是央视春晚地方小品在几分钟之内制造笑料的工具,更成为电影在几十分钟内反复构建喜剧效果的主要工具。但是,相对于方言代表的地方文化、人物身份特征、人物性格特征以及方言台词带来的陌生化,一句让观众能够听懂并理解的普通话台词更具直接的幽默表现力。因此,方言台词只能作为宁浩电影中制造喜剧效果的一部分动力,只能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工具,普通话台词更加能够顺利地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戏剧冲突。

《疯狂的石头》中的小偷头目道哥发现自己的女朋友和工艺厂长的儿子睡在一起以后,竟然拨通了律师电话,要追究谢小萌的刑事责任。道哥的一席话表明了他虽然是一个小偷,但是知道在受到侮辱和损失时,寻求法律援助,这种法律意识与他的小偷身份形成鲜明对比,制造了喜剧效果。同时,道哥的话中也挑明了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第三者插足问题,法律对于婚姻并没有一个健全的保护措施。又如,道哥在片中多处与身份不符,甚至极为矛盾的台词都极具喜感。“你们这些个女人哪,就是不明白,这个阶段正是我事业的上升期,我怎么能走得开呢?”“你侮辱我的人格,你还侮辱我的智商!”

在《疯狂的石头》结尾处,饥饿难耐的黑皮抢了一个刚出炉的面包,面包师傅骑着摩托车拿着菜刀就追,高架桥上二人你追我赶,面包师举着菜刀大喊:“都60迈了,还跑啊?”短短的一句话就将黑皮为了一块面包而做出的疯狂行为表达得淋漓尽致,而速度的超现实性也彻底表达了台词和情节中的幽默意味。在看似精准的解读中,冲突、矛盾和对比构成了宁浩电影台词的幽默内涵。

[参考文献]

[1] 李琳.大众的“自我”选择――影视小人物盛行现象的文化解析[J].当代电影,2009(07).

[2] 张晓梅,贺伟,干芳洁,陈思如.荒诞的巧合,带笑的悲凉――宁浩“疯狂”电影的生存性探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S2).

[3] 韩王韦.中国式狂欢与小人物的现代生存空间――论宁浩的疯狂电影系列[J].艺苑,2009(05).

[4] 李静.从宁浩的“疯狂”系列电影探析多线索叙事的结构特点[J].电影文学,2011(16).

幽默主持词开场白篇7

这个结果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有你的最爱,我有我的口味,可是―人人都爱撒贝宁!

“大星”穿越景点:非常静距离

2011年6月19日,小撒做客《非常静距离》。他刚上台,还没等主持人李静说话,就反客为主:

“欢迎大家做客《非常静距离之今日说法》,首先给大家爆个料,今天在北京地铁站有一名戴眼镜的肥胖男子,妄图逃票乘车,在工作人员对其进行阻拦时,他口中高喊着‘我姐是李静’。这是继‘我爸是李刚’之后又一起让公众震惊的事件。该男子究竟是什么身份?李静到底又是何许人也?今天我们节目就把当事人请到了现场,有请李静。”

小撒用一段冷笑话让观众领略到什么叫“撒式幽默”,他那一本正经的表情更让观众笑得前仰后合。李静刚要开口,小撒又继续调侃:“目前北京警方已经将该男子的身份查清,他原来是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节目主持人张绍刚。”张绍刚那胖乎乎、戴着眼镜的形象开始在观众的脑海中徘徊,大家完全忘记了主持人李静的存在。小撒完全把《非常静距离》当成了他的表演舞台,独特的“撒式幽默”的确是一绝。

很多胶水在参加文艺活动、演讲比赛时不知道如何出场。现在就可以向撒贝宁学习啦,开场用一段幽默迅速拉近自己与观众的距离,颠覆自己平时规规矩矩的形象,向观众呈现出一个多变的自我,同时,也将我们率真的天性和灵活的思维展现得淋漓尽致。

“多多”穿越景点:中国律师论坛辩论赛

在第八届中国律师论坛辩论赛上,小撒以辩论赛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会场。辩论赛的主角应当是辩手,但随着比赛的推进,小撒很快成了全场的关键人物。他妙语连珠,使得本来紧张的律师辩论蒙上了一层轻松的色彩,恰到好处的插话时常逗得观众开怀大笑。

有律师问小撒:“你的粉丝可不可以叫SARS?”他整理一下西装,一本正经地回答:“我的粉丝可以叫萨其马。”辩论赛中设置了观众评论时段,不止一名律师借这个机会表示自己是撒贝宁的忠实粉丝。一名来自江苏的80后美女律师在滔滔不绝的讲述后,说:“我们家有人特别喜欢看你的节目,都看了五年了!”听了这话,小撒心里那个美啊,于是忍不住问:“是吗?都喜欢看我的节目?”美女答:“主要是我奶奶,她今年八十六。”小撒顿时装作泄了气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台下粉丝的问题越来越多,观众越来越热情,为了让辩论赛顺利进行,小撒急中生智:“男同志可以现场给予回答,女同志辩论赛结束后单独回答。” 这一妙计既有效地把比赛导入正常轨道,又没有伤害大家的积极性。

自由辩论结束之后,小撒出现了不应有的失误―本应双方四辩做总结陈词,他却高声宣布:“现在请评委退场。”然而还没等评委们反应过来,小撒立刻补救:“大家都是同行,给点面子,出去可别说出来。”就这样用轻松的方式化解了口误造成的尴尬,台下响起一片掌声。

有人说,幽默是天生的。多多却认为,从幽默的明星身上,你可以学到幽默的气质。小撒处处展现出卓越的幽默天赋,给观众一种零距离感。身陷困境时,他并不慌乱,依然用巧妙而从容的诙谐话语来化解,实在是胶水们学习的榜样。

“米洛”穿越景点:央视主持人大赛

小撒自从在《今日说法》一炮走红后,经常受邀参加各种大赛和活动。2007年的第五届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大赛,小撒很荣幸地被邀请去主持。巧合的是,《半边天》节目主持人张越是当时的评委之一,她很明确地对选手说:“我现在有这样一个观点,男主持人缺漂亮的、形象好的、大个子的。”小撒心想,凭什么大个的就受欢迎,心里很不是滋味。

虽然张越说缺少高大的男主持人,但是当比赛进行到第五场时,高大的男选手却纷纷被淘汰。面对这种状况,小撒非常幽默地调侃道:“之前我曾经说过中央电视台好像不太喜欢个子高的选手,中央台目前的主持台、桌子、椅子可能没有那么大号的。”现场选手被他逗得前仰后合,略显沉闷的比赛现场顿时活泼起来。

在央视主持人大赛这样重量级的比赛中,选手和评委都非常紧张,这就要求主持人不仅要保证比赛顺利进行,还要适时调节气氛,帮助选手和评委缓解压力。在这方面,小撒的表现可谓完美,充分发挥自己的幽默特长,让大家在紧张之余能够开怀一笑。

“悠悠”穿越景点:辽宁营口望儿山

小撒应邀主持2011年“中国营口望儿山母亲节―母爱文化”论坛,他首先以幽默的方式来了个开场白:

“刚才有几位领导在后台看到我,挺高兴的,说:‘小撒,今天终于看到活的了。电视上面显得年龄大,在生活当中看着年轻。’我说:‘是,这不怪我,主要怪化妆师。另外一方面就是在电视上看着个子高,结果在生活中就缩水了。’”

此言一出,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下来撒贝宁开始陆续介绍现场嘉宾,第一个是《百家讲坛》的常客、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阎崇年。面对德高望重的老学者,小撒并不拘谨,用幽默的方式赞美了阎老师一把:

“《今日说法》节目收视率一直特别好,可后来我们调查发现,节目的收视率总是在一些很特别的时段突然下降,我们就开始查这到底怎么回事。终于发现,央视10套的《百家讲坛》开播的时间一到,尤其是阎崇年老师一出来,《今日说法》就没人看了。下面有请阎崇年老师!”

眼见后生晚辈这样抬举自己,阎崇年心里当然乐开了花。当然,小撒说得有些夸张,有拍马屁的嫌疑,可是这几句“马屁话”说得很谦虚,很真挚,并没有惹起阎崇年和到场观众的反感。看来,奉承恭维也需要火候,小撒的火候掌握得这么好,真是让人自叹不如。

溜须拍马是不对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避免虚假地奉承别人。不过有时适当地赞美老师、同学或者家中的长辈是非常必要的。你的“马屁”要“拍”到好处,既让听者高兴,又不让旁观者厌恶。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十分不易,相信多看看撒贝宁的节目是有帮助的。

巫哥总结:

1. 幽默是可贵的优点。如果你是幽默的人,一定要善于利用这个优点,它能帮助你在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

幽默主持词开场白篇8

关键词:王小波 黑色幽默 分析

提起王小波,“特立独行、行吟诗人、浪漫骑士”等是其标志,而最为文学评论家所看重的亦是他的“特立独行”。在文学创作中,王小波对西方“黑色幽默”艺术手法情有独钟:“我的风格是黑色幽默。”而在当代中国文学界,王小波早已确定了他“黑色幽默”的典型代表作家之一的地位。本文主要以他的小说为例,探讨他文学创作中的“黑色幽默”艺术。

一、“嘴角向下的微笑”――“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艺术“是一种在思想情绪上是黑色的东西与幽默的东西的结合:它是幽默的,但是在幽默中包含着阴沉的东西”。受到存在主义哲学的深刻影响,“强调世界和人的存在是荒谬的,没有固有的意义和价值”。王小波吸取了“黑色幽默”的技法,描写了悖论、荒谬的世界中活着的人,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价值,甚至是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他说在他的小说里,“真正的主题,还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反思。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逻辑是: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多的障碍,的有意思,这种逻辑就叫做黑色幽默。我觉得黑色幽默是我的气质,是天生的。我小说中的人也总是在笑,从来就不哭,我以为这样比较有趣”。王小波就这样以其独有的智趣性,用“黑色幽默”创造了一部又一部文字犀利的有趣之作,让人在忍不住开怀大笑之时又心痛地反思社会。

二、王小波小说中“黑色幽默”的表现

那么他是如何体现“黑色幽默”的呢?本文主要以推理法、场景分析等方法,论证王小波小f中的“黑色幽默”艺术,展示其自由狂欢的精神。

(一)推理法

王小波的父亲是资深逻辑学教授,哥哥是哲学博士,因此他拥有扎实的逻辑学功底。将逻辑推理的方式融入到小说创作中,是王小波小说的特色。其效果在于通过一些悖论式的逻辑推理来反讽时代,暴露社会的荒唐。例如,《黄金时代》中王二被诬陷打瞎了队长家的狗时:

我想证明我自己的清白无辜,只有以下三个途径:1.队长家不存在一只母狗:2.该母狗天生没有左眼;3.我是无手之人,不能持枪射击。这就是一种反讽的手法,目的正是要通过貌似规范逻辑的手法来揭示现实的不合理,揭示了人在荒谬处境中的尴尬和自暴自弃。

(二)戏拟法

美国学者伊哈布・哈桑在其《后现代景观中的多元论》中将“黑色幽默”人物称为“反英雄形象”。在王小波的小说中有很多这样的“反英雄”人物,如《红拂夜奔》中的李靖是一位追求个性与自由的知识分子,苦心研究出的数学定理却毫无用处,发明出来的计算器被皇帝用作战争武器,翻译出的《几何原本》被加进春宫图等,才能被专制权力和世俗压力所控制,心灵在挤压中扭曲变形。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塑造了一个朝着太阳走去的巨人查拉图斯特拉,查拉图斯特拉虽自称巨人,却也无法始终保持孤独的生存状态而不得不走出去拥抱太阳山川。而王二只是处于社会低层的普通小人物,在世俗的误解中他疲于争辩以致不屑于争辩,只能以沉默以及怪诞的行为与之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就算是《沉默的大多数》中沉默了几十年的“我”也不是一直沉默的,还是会在忍无可忍时予以反击。

(三)场景分析法

在王小波的小说中,场景的描写也是妙趣横生,其讽刺的效果入木三分。如在《红拂夜奔》中

幽默主持词开场白篇9

关键词:《诗经》;幽默;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8)03-0098-04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它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然而笔者发现人们在研究它的艺术成就和特点时,多从“赋、比、兴”的角度进行论述。其它角度的研究尚待开发,尤其是讨论《诗经》的幽默性艺术,更是寥寥无几。除了王以宪《谈的幽默艺术》专门谈到外,笔者尚未见过其他系统讨论《诗经》幽默艺术的文章。

闻一多先生早在《诗经新义》中就独具慧眼地指出:《豳风・狼跋》充满了诙谐戏谑的幽默情调。但这只是《诗经》中众多以讽刺性手法来表现其幽默性的一种。其实,《诗经》的幽默性几乎表现在各种场合之中,其表现手法也是丰富多彩的。按照笔者对幽默性的理解,幽默是一种在特定的环境气氛中借诙谐戏谑或隐喻通俗的语言来表达作者内心情感,以此达到更加贴切或意想不到艺术效果的特殊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情感得到更加酣畅淋漓地宣泄。具体而言,它又包括喜剧性的幽默,讽刺性的幽默,欢快性的调侃幽默,温和性的劝戒幽默,甚至还有黑色幽默。据此,笔者将《诗经》的幽默艺术大致分为政治讽刺性幽默、恋人间调侃性幽默和日常生活喜剧性幽默三种类型。

一、政治讽刺性幽默

政治讽刺性幽默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笔者粗略统计有50多首,占幽默性艺术诗歌的一半以上。在这类作品中,作者更多地是用隐喻性的手法呈现矛盾,以此揭露讽刺对象的丑恶本质。诗人或用委婉的语言、或用风趣的言辞、或用形象的隐喻,辛辣地讽刺统治者的和卑鄙。笔者认为,对统治者的荒淫行为或腐朽庸俗固然可以采取直接劝戒或强烈痛斥的方式,甚至不惜尸谏,然而这种刚烈的方式有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以幽默性的讽刺手法却往往能收到出人意表的成效。如《邺风・新台》、《风・君子偕老》、《风・墙有茨》、《魏风・硕鼠》、《唐风・山有枢》、《陈风・株林》、《齐风・鸡鸣》、《豳风・狼跋》、《小雅・宾之初筵》、《小雅・角弓》等等,就是典型的代表。就作品的实际情况而言,《诗经》中的政治讽刺性幽默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其一,通过描写夫妻间的对话调侃来表现政治讽刺性幽默。《齐风・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这首诗描写妻子劝告丈夫不要贪恋枕席,以免耽误朝政,从侧面讽刺了朝官的懒惰腐朽。整首诗采用了夫妻对话的方式,其中妻子郑重的言语只是引子,其丈夫用特定的调笑词语,如“苍蝇声”排解“鸡鸣声”,“月光”笑解“东方之明”,则是诗歌蕴涵诙谐的旨趣所在。诗中那调侃诙谐和插科打诨式的语言使得整首作品充满了戏剧性的幽默,不仅使人忍俊不禁,同时也将身为官吏的丈夫那种懒散猥亵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在这里,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发表任何评论,但是褒贬和讽刺的意图可谓不言自明,且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借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正所谓“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再看《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狼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这首诗是描写一位养尊处优的贵族公子的丑态,讽刺贵族统治者的道貌岸然和装模作样。根据朱熹《诗集解》:跋,践踏。,踩踏,跌倒。肤,通“胪”。“硕肤”与“鸿胪”意同,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大肚子”。“德音”为夫妻互称的一种双关语。在诗歌中,贵族公子的妻子嘲笑丈夫虽然身体硕大,穿着华丽宽大的礼服,走起路来就像一只肥胖的狼,前倾后仰,小心翼翼地向前迈步,怕踩到了脖子上垂下的松散的肉;谨慎地向后坐吧,又怕脚跟踏着了拖地的尾巴。这样一副笨重艰难行走的姿态把贵族公子那臃肿素餐的丑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其实穿着朝服走路的确很艰难,《论语・乡党》中记载孔子穿朝服走路也是“衣前后,如也”。然而其妻子用善意调笑的口吻把这演绎成了“一幅漫画式的诗歌”(闻一多先生语)。这充满幽默氛围的声情并茂的有声有色的动漫剧,使得我们在享受幽默和领略情趣的同时,也有了视觉上的。故王以宪先生将此视为“漫画式的形象幽默情景剧”。同时我们也可透过这漫画式的幽默感受到委婉而夸张的讽刺意味。

其二,用俏皮的语言和微妙的笔调揭示矛盾。进而达到反讽幽默的艺术效果。在《风・君子偕老》中,作者描写了一位貌似美丽而内心肮脏的贵夫人(有人认为是卫宣姜)。诗中用大量的篇幅赋陈了这位贵夫人的服饰和容貌:以“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刻画她华丽的首饰;以“鬓发如云,不屑鬈也”形容她瀑布般的秀发;以“扬且之皙也”、“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描摹她细嫩的白肤,清秀的容颜;以“象服是宜”、“兮兮,其之翟也”描绘她礼服的鲜艳华丽。作者浓墨重彩且精雕细刻地描绘和刻画这位雍容华贵的贵夫人,让人觉得她似乎是道德高尚、心灵纯洁的君子,然而作者又用微妙之笔写到:“子之不淑,云如之何?”从而捅破了她那虚伪华丽的外衣,让人认识到其品质的卑劣和灵魂的肮脏。这种看似赞扬,实则讽刺的先扬后抑的手法,能够给读者造成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差,从而实现前后对比反讽的幽默艺术效果,使人们更好地看清统治者丑恶的本来面目。在《风・墙有茨》中,作者用委婉含蓄的隐语“墙有茨,不可埽也”、“墙有茨,不可襄也”、“墙有茨,不可束也”,一唱三叹地反复陈述宫闱里的丑事,讽刺揭露统治者的。由于受当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观念的影响,作者要揭露这荒淫的丑事,但又不可详尽地道说和宣扬,于是只好在叙事角度和陈述方式上做文章。故作者在开头用比喻的方式,形象地说明后宫的缠绵丑事如墙上长的蒺藜一样,永远没办法剪除干净,收拾清理。这样一来就让读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后宫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肮脏之处。面对满盈的丑恶,诗人故意用“不可道”―“塞”,说明卫宫闱的丑事的确让人难以启齿;接着又用“所可道”―“张”。表明压抑在心中的愤怒实在难忍而不得不去揭露;最后再画龙点睛式地用“言之丑也”―“合”,道破事情的本质。这一“塞”、一“张”、一“合”的俏皮笔调。将作者那风趣的情意和反讽幽默的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巧妙地揭露了卫国统治者卑劣的品质和道德的败坏,有着出人意表的讽刺幽默效果。作者精简的概括,简洁的隐语,含蓄的婉言,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和回味的空间。这种意在言外的含蓄的表达方式和叙事手法,给人一种心领神会的幽默感和“含泪地微笑”的讽刺意味。这种委婉的讽刺手法与我国传

统的中和审美取向相类似,也很自然地让人想起古代与“尸谏”相对的“优谏”传统。

其三,采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将美与丑加以比照,对统治者的残暴和昏庸腐朽进行幽默性的嘲弄讽刺。在这类诗歌中,作者大多用讥笑嘲弄的口吻,采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将美与丑进行对照,从而产生巨大的反差,形成强烈的戏谑性的幽默效果,以达到讽刺和痛斥统治者的目的。《邶风・新台》讽刺卫宣公厚颜,强占儿媳为妻。诗歌开篇通过“新台有,河水弥弥”的比兴手法着力描写迎亲前的欢庆场面;接下来并不去直斥卫宣公强娶儿媳为妻,而是设身处地地代齐女想象未来的丈夫本应该是奇伟英俊,不料却嫁了个癞蛤蟆似的丑老头――“燕婉之求,不鲜”。(据闻一多先生的考证,,即癞蛤蟆。)讽刺非常辛辣,前后比照产生了巨大落差,给人啼笑皆非的浓厚的幽默感和“含泪地微笑”式的怜悯情怀,从而产生出一种“侏儒巨人,戏谑为耦”般的艺术效果。(东汉李尤《平乐观赋》)事实上,作者也正是希望通过这种戏谑的语言和强烈的讽刺幽默艺术来痛斥统治者的卑鄙。《唐风・山有枢》首章描写了一个拥有大量的锦衣绣裳和香车宝马的贵族,因吝啬而“弗曳弗娄,弗驰弗驱”,以此嘲笑和挖苦那些“老葛朗台”式的守财奴最终只能落得个“宛其死矣,他人是愉”――死后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可悲下场。这种戏谑调笑的口吻使整首诗歌充满了滑稽的幽默气氛,让读者忍俊不禁。当然,诗歌中流露出的及时行乐和纵情享乐思想是不可取的,但是读者应该透过这些表象看到诗歌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和内在思想。

二、男女恋情间调侃情趣性幽默

《诗经》中描写男女恋情的诗歌很多,有描写主人公思慕心中的偶像的,有表现男女之间幽会情景的,还有描写恋人间打情骂俏的,等等。这些反映爱情的诗歌表现手法五彩缤纷,同时笔者还发现这些诗歌中充满着调侃的幽默情趣。这或许是男女恋人间微妙的关系和特定的场合决定的,同时也与各国的风俗民情不无关联。

首先,运用特殊的语言和巧妙的环境描写,刻画主人公思恋心仪佳人的心情和情态,勾画出一幅声情并茂的幽默漫画。《邶风・匏有苦叶》描写了一个女子在济水岸边等候情人的情景。首章写女子在济水津口静候情人的所见所感:由浮在水上的带有枯叶的葫芦联想到情人将来济水相见的情景,又怕济水涨浮不定而时深时浅,给情人济水相会带来不便,于是替他出谋划策――“深则厉,浅则揭”。次章写女子见济水已经上涨,尚未见到情人时的焦急,而此时那该死的野鸡求偶的叫声“有雉鸣”更加撩拨起她芳心的荡漾。第三章写太阳初升,东方鱼白,群雁齐鸣,而情人还没有出现,她心情如焚,心中默默念道:“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将自己内心深处的实言吐露出来。末章写女子痴情地守侯情人,拒绝渡河,直接倾诉出对爱情的忠贞。在这首诗歌中。作者多次用隐语映衬女主人公的焦急情怀:那一次次望穿秋水式的期盼,最终换来的是一次次深深的失望。本来要渡河的是女主人公的情人,然而艄公却招手要她渡河。诗中的环境渲染和语言描写,无不给人以滑稽可笑之感,同时更让人了解到女主人公对情人的专一和爱情的忠贞。《秦风・蒹葭》表现的是一种追求意中人而不能如愿的惆怅的心情。作者用素描的手法勾画了一幅如烟如雾的朦胧画面,主人公徘徊在河畔,似乎看见意中人就在河对岸,他急切地想跑去见她,可惜这恼人的曲折的河水阻挡了他的步伐,于是只好顺着上游蜿蜒的堤岸去寻她,但道路艰难且漫长,顺流而下去找她,好像又在水中央。总之,上天好像故意难为他,使他永远无法到达,不能拥有心中的佳人。另外《卫风・伯兮》中的“其雨其雨,杲杲出日”也具有同样的幽默色彩。可见,作者巧妙地借景抒发出了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情怀,其中诙谐打趣的语言更使得整首诗弥漫着幽默情趣。

其次,在情人幽会的诗歌中,恋人之间相互调侃戏弄的打情骂俏的语言和细致的动作描写也体现了这种幽默意味,给人一种欣赏喜剧相声般的感觉。《国风・召南・野有死》:“野有死,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兮,无使也吠。”这首描写男女幽会的情歌有着谐谑的技巧和幽默的韵味。诗歌前两章以叙述者的口吻描绘了一对情侣在野外相会的愉快场景,特别是“有女怀春,吉士诱之”两句,更是将情侣间相互嬉笑的打情骂俏的场面刻画得细微逼真。直露出诙谐欢快的情调。然而西汉今文学家却认为《周南》、《召南》受文王之教化,时人以礼相克,坚守贞节,青年男女不会结识私情,即使发于情,也会止乎礼义。林庚先生说得好:“如果对方真是个,何以又称之为‘吉士’?而女子既然要抗拒这个,自然可以放狗出来咬他,还担心什么‘也吠’呢?这显然是讲不通的。”末章“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兮,无使也吠”,假设女子的口气告戒男子“要轻轻地走,不要碰到我的佩巾,不要惊动狗叫”,以虚设的情境又将男女幽会时担心受怕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增加了诗歌的风趣和幽默。《邶风・静女》则勾画了一个热恋男子心理情感微妙变化的曲线图。开始描写男子赴约,想象佳人早已在城墙的角落静候,当自己到达时却不见心仪偶像,焦急不安,张皇失措,只好“搔首踟蹰”。这种形象细致的典型动作描写让人黯然发笑,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男子焦灼不安的种种情态,感觉到男子的憨厚朴实。接着写相见时男子接受静女赠送定情信物的情景,欢悦的心情溢于言表。最后写男子沉浸于甜蜜幸福的回味中,表现出恋人之间所特有的一种爱屋及乌的微妙心理。作者用奇妙幽默的笔调,表现了沉浸在热恋中的人的狂热,让人们了解爱情的力量足以使人失去理智。《邶风・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也是开门见山地以戏弄笑谑的欢快的笔调将男女恋人间亲密无间的关系表现出来,男主人公最初一见到情侣便笑闹不休。然而“谑浪笑敖”的愉悦过后,男方却一去不回,使得她只能空忆那惹人愁绪的往事;想到这些,心中不免阵阵忧伤――“中心是悼”。这种心情的曲折变化全随主人公的情感喜怒而变化。而《郑风・将仲子》无疑是这类诗歌的佼佼者。诗中刻画了一位少女希望自己的恋人能够前来与自己约会,但又怕别人察觉的矛盾心态。少女虽然很爱情侣,但慑于父母、兄弟、旁人之言,只好反复地告诫自己的情侣不要“逾我里,折我树杞”、“逾我墙,折我树桑”、“逾我园,折我树檀”。其实这是少女故意用反语的手法和诙谐的语言告诉情侣来幽会时应该小心点,让他不要走正门,以免碰到父母、兄弟,要他偷偷地从院子里的杞、桑、檀树上爬进来。王以宪说:“由于戏谑者性格的幽默,导致行为举止上的玩笑或出格,也使诗歌的情态具有幽默的韵味,并使场景产生出一定的喜剧效果。”这种插科打诨式的行为细节描写和的遥想之辞,无形中形成了一幅富有喜剧色彩的动漫剧,给读者留下的了回味无穷的幽默韵味。

再次,男女恋情间调侃情趣性幽默最显著地体现

在女子戏谑、调侃、讥讪情人的恋歌中。《郑风・山有扶苏》是这类诗歌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诗歌描写一个女子戏谑情人。首章描写男女相会,用起兴的手法和幽默的反语,写高峻伟岸的大山本该有参天修木,却长着不成材的“扶苏”,那低洼肮脏的湿地中却盛开着鲜艳的“荷华”。所以女子故意俏皮地对情人说:“我怎么没有遇到美男子啊,却碰到了你这个恶少――‘狂且’”。在这调笑的言语中,实际流露的是女子对情人深深的爱慕。次章基本模仿首章,也充满了嘲弄诙谐的情调。《郑风・褰裳》也是这种调侃谐谑幽默的典型诗篇:“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诗中女主人公以明快诙谐的言辞调侃或嘲笑恋人,情调豁达明朗。首章女子戏弄地说:“你倘若真心爱我,那就赶快撩起衣裳渡河来与我相会。你若不思念我,难道我还没有其它追求我的人吗?你这个‘大笨蛋’。”这种调笑的言语盈满了亲昵之情,也只会在亲密的情侣中体现出来。这也正如我们现在所说的男女情人间“打情骂俏”。细细品味,似乎可以感觉到,诗中还略微带有点女子责备情侣不早点来表白或求婚的意味,同时也可发现这位女子在情感和人格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如果说前面两首诗主要是情人间的玩笑戏谑之辞,那么《郑风・狡童》则表现了情人因偶尔闹别扭而忧心忡忡,以至于寝食不安的情景:“使我不能餐兮”、“使我不能息兮”。富有浓郁的缠绵率真的情调和幽默浪漫的气息。这三首郑风的女子表现出更为大胆追求爱情和戏谑无忌的风趣,透露出一种诙谐幽默的情调,所以历来遭到正统理学家的斥责。

三、充满生活气息的喜剧性幽默

在《诗经》中还有一些描写日常生活的诗歌也富有风趣谐谑的幽默意味。《齐风・女曰鸡鸣》表现的是一对夫妇相敬如宾、和睦友爱的家庭生活。诗歌着重赞美妻子善于帮助丈夫持家。先以“女曰:‘鸡鸣’。士曰:‘昧旦’”的对话形式,描写妻子敦促丈夫早起打猎,表现了夫妇敬爱和谐的生活;接着,写妻子对丈夫无微不至的照顾,为他烹调佳肴,举杯对饮,琴瑟友之。白头偕老。开头的语言就好像东北的“二人转”,极富调侃旨趣,言简意赅,风趣四生;接下来便是女角独唱,充满了赞扬的溢美之辞,也使人读后微微发笑。这种表现手法和叙事方式使得诗歌洋溢着风趣情调,将平淡朴实的日常生活点缀得光彩绚丽。《齐风・还》描写两位相遇于山间的猎人,协同合作狩猎――“并驱从两肩兮”,相互赞誉夸耀。首章前两句赞扬相遇的伙伴行动轻巧,身手敏捷。后两句借伙伴之言夸耀自己手艺轻捷利落――“揖我谓我儇兮”。后两章基本仿照这一模式。所以我们发现这首诗歌犹如唱“西皮二簧”,用简洁的互相赞誉的语词来夸奖对方(甚至有点相互吹捧的味道),显得俏皮诙谐,令人莞尔一笑。还有通过描写郊游的热闹欢乐的气氛和男女嬉闹的场面来表现这种逗趣性幽默。《郑风・溱洧》就是这样一首作品,诗歌描绘了郑国男女青年在上巳节相约郊游的场面,并细腻地刻画了他们趁郊游之机互相表达倾慕之心的情景和微妙的心理:“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诗中的男女在上巳节,沿着溱、洧结伴而行,一路上彼此调笑嬉闹,打骂追赶,互赠象征爱情信物的花草“芍药”,以表达爱慕之情,字里行间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和男女相爱的喜悦心情,表现出俏皮相谑的欢快情调和诙谐逗趣的幽默艺术。

幽默主持词开场白篇10

关键词:《警察与赞美诗》 幽默 人性 批判 情趣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美国著名小说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因其独特的写作技巧、巧妙的结构布局、幽默的语言艺术以及深刻的批判意识而在世界文坛中独树一帜。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篇小说中,作家充分运用了他所擅长的幽默艺术和批判意识,通过流浪汉苏比一系列荒唐可笑的遭遇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幅“含泪”的幽默场景,深刻批判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其在光鲜外表下遮蔽着的肮脏与鄙俗。

《警察与赞美诗》讲述了一个名叫“苏比”的流浪汉穷困潦倒、无家可归,在寒冬来临之前想要找到一个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并且安全过冬的安逸处所,于是,他千方百计地故意以身试法企图让警察把自己带到来克莱岛监狱去,但是,因为警察荒唐可笑的办案方式以及自以为是的狂妄态度而使得苏比始终没有达到去来克莱岛的目的。最后,当苏比听到优美感人的赞美诗而被感化,突然顿悟想要改邪归正、重新做人时,却被警察毫无理由地逮捕,阴差阳错地实现了自己想要去来克莱岛监狱过冬的愿望。通过苏比的遭遇,读者可以真切感受到社会底层劳动人们的生活窘境以及美国社会黑白颠倒的社会现实。作为一位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欧·亨利在《警察与赞美诗》中,并没有采用沉重严肃的笔调让主人公悲愤地控诉万恶的美国社会,而是采用轻松幽默的方式,以“含泪的微笑”有力地鞭挞了无情的社会现实。

二 《警察与赞美诗》的“幽默”艺术

1 幽默与黑色幽默

“幽默”一词源自拉丁文,其原本的含义是指“体液”。从英国人文主义戏剧家琼生的戏剧创作和戏剧理论开始,“幽默”一词就开始被推广开来并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通俗地讲,“幽默”指的是某一事物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特征,即荒谬可笑的内容形式、曲折含蓄的表现方式以及出人意料、令人回味无穷的结局。

“黑色幽默”一词,原本指的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该流派的文学创作风格是对荒唐和矛盾的社会现实进行无情鞭挞以及冷嘲热讽。但是,“黑色幽默”并不是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小说家欧·亨利就利用短篇小说创作将这种讽刺意味浓厚、无奈又苦涩的文学表现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欧·亨利在其短篇小说创作中,常常对社会现实进行毫无保留的嘲笑和抨击、揭露与讽刺,并在作品中流露出悲观无奈甚至是绝望的思想情绪,这正是“黑色幽默”的范畴。

2 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黑色幽默”的具体呈现

(1)“警察”与“赞美诗”的二元对立

《警察与赞美诗》的小说题目在形式上的并列并不能代表两者之间存在对等和谐的关系。通览整篇小说不难发现,警察并不是劳苦人们的保护神,也不是作者要赞美的对象,而是苏比仇恨和诅咒的对象。警察先后多次破坏了苏比想去来克莱岛监狱安然过冬的完美计划,当苏比在教堂被赞美诗感化而立志从头开始、重新做人时,却被警察莫名其妙地逮捕入狱。在西方社会,赞美诗是统治阶级麻痹劳苦大众的精神鸦片,而警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统治阶级的工具,虽然两者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但是两者的功效却有所不同。赞美诗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正力量、是苏比的精神支柱,它能重新唤起苏比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而警察则似乎代表的是一种破坏性的负面力量,不仅破坏了苏比去监狱过冬的计划,也将苏比重新做人的希望无情地浇灭了。在《警察与赞美诗》中,作者欧·亨利一方面渲染了宗教强大的精神感化和支撑作用,让苏比在赞美诗的熏陶下实现人性的开化和顿悟,想要重新开始,重新做人;另一方面,欧·亨利通过苏比无奈苦涩的命运结局体现了宗教在以警察为代表的统治阶级面前是多么的不值一

提、多么的无能为力。小说的题目把赞美诗和警察放置在一起,这正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幽默风格和讽刺艺术。欧·亨利以他那独特的幽默艺术,巧妙地表现出在“警察”与“赞美诗”的二元对立中所蕴含的讽刺力量。

(2)夸张和变形的语言艺术

众所周知,语言是思维物质的外壳,是人们传递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载体。在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欧·亨利通过使用夸张、变形的语言艺术,对人物语言以及事件进行夸张和变形的处理,使得小说文本呈现出巨大的文学张力和感染力,突出表现了在美国那种黑白颠倒的社会现实面前,底层小人物的可笑经历和悲惨命运。小说《警察与赞美诗》充分运用了拟人、夸张、象征和反讽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使整篇小说充满了深刻的批判意识和反讽意味,作者主要通过主人公苏比的眼睛所观察到的世界来深刻地体现这一点。在苏比的眼睛里,冬日里的“霜冻”是可爱的杰克·佛洛斯特老人,而飘落的“枯叶”则是老人的一张张名片;“都市广场”是属于自己的露天公寓,而“克来克岛监狱”则是舒适好客的度假村;看似贤良温和的“淑女”却是无赖卑贱的妓女,威武庄严的“警察”却自以为是、无知荒唐。小说中的这一切都是通过苏比的眼睛观察到的,都是作者用调侃的口吻来表述的,在诙谐幽默的言语之间,读者们既可以领略到社会底层人们艰难困苦的生活窘境,也由衷地感受到美国当时黑白颠倒的社会现实充满了矛盾与荒诞。欧·亨利的“黑色幽默”将悲剧场面用夸张而荒诞的语言进行变形和处理,将“苦难”与“幽默”放置在一起,将原本悲剧的人物放在哭笑不得、忍俊不禁的境遇中展示,既突出地表现了他们滑稽可笑的一面,又表现了他们在生活的重压下的无奈与苦涩以及对自身生存的幻想、否定,直至最后的绝望。  (3)精心巧妙的情节布局

在《警察与赞美诗》中,欧·亨利前后一共安排了五次苏比与警察邂逅的情节。第一次是苏比故意砸碎商店的玻璃,警察却跑去追赶赶车人。这反映出警察无视现实、自作聪明的办案作风;第二次是苏比调戏女性,结果招致妓女的纠缠,而警察对此却熟视无睹,由此可见当时肮脏、鄙俗的社会风气;第三次是苏比故意扰乱治安,警察却帮他开脱罪名,表现了警察的愚笨无知、荒唐可笑;第四次是苏比去偷别人的伞,警察却忙着搀扶穿晚礼服的金发女郎过街,突出表现了警察阿谀谄媚的丑态;第五次是在教堂受赞美诗影响的苏比下定决心改过自新时,却莫名其妙地被警察带走了,体现了警察颠倒黑白的办事风格。小说中这些精心巧妙的情节布局共同特点就是,在警察的干预下,主人公苏比一直事与愿违、一事无成,最后希望落空。欧·亨利用幽默的笔调、诙谐的语言刻画出了小说主人公苏比荒诞纠结的人生经历,同时在这可笑可叹的经历背后又蕴藏着浓烈的批判色彩和深刻的讽刺力量。

三 从《警察与赞美诗》看欧·亨利幽默艺术的重要意义

1 欧·亨利式“含泪的微笑”的审美价值

欧·亨利式“含泪的微笑”含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这种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审美客体即小说文本本身为读者传达和呈现出来的精神内涵。小说中主人公苏比无处安身立命、荒诞可悲的人生遭遇呈现出来的悲剧性,在笑声中传达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精神;另一方面是审美主体即广大读者在小说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心灵冲击和阅读快感。读者们在阅读小说《警察与赞美诗》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为主人公的命运遭遇而感到可笑、可悲、可叹,从而体味出人性的真谛,得到了心灵的进化。欧·亨利用轻松幽默的笔调创造了苏比这样一个可怜、可悲、可笑的社会底层小人物形象,并通过他为了实现自己去来克莱岛监狱过冬的愿望而三番五次地以身试法,最后受赞美诗人性顿悟想要从头开始而不得的荒诞经历,充分体现出作家那“含泪的微笑”的写作风格,呈现出意义丰富的审美价值和美学内涵。

2 突出了人性在生存困境中的顿悟

在《警察与赞美诗》中,欧·亨利透过苏比这一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充分揭示了在两极分化下的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窘境和在生存环境中人的顿悟。小说中,苏比在对温饱的执着追求过程中遭到了命运戏剧化的调侃和捉弄,他的种种反抗看似可笑、可怜,实则可悲、可叹。苏比的生存困境折射出在当时的美国社会,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为了满足自身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做出的种种努力甚至是挣扎。但

是,在这种努力和挣扎中,苏比并非是一个失去人性的行尸走肉,并非是一个为了满足温饱需要而完全放弃自我完善、自我价值实现和追求自由的故意作恶者。当苏比聆听到优美温馨的赞美诗时,人性的光辉在他的身上重新闪现,他立志要把自己拔出泥沼,重新做人。由此可见,欧·亨利在充满幽默情趣的小说创作中,从另外一个层面体现了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尽管生活窘迫,但是他们却依然保持了乐观向上、求善求美的可贵精神,身上依然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欧·亨利在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创作意图主要是,通过主人公苏比的心理变化和人性顿悟,引领广大读者寻找到一种积极乐观的应对艰难人生的方法和道路。

3 对美国社会现实进行有力的批判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发表于1904年,众所周知,当时新工业革命正在美国社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美国资本主义物质文明获得了飞速发展,同时它的社会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社会两级分化非常严重。小说《警察与赞美诗》的故事背景就发生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精神力量日益匮乏的美国大都市纽约,在小说的一开头作者就通过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苏比与身穿海豹皮大衣的富家女人的强烈对比,深刻暗示了美国社会两极分化的社会现实和主题基调。小说中写到,在寒冷的冬天富人可以买票去棕榈滩和里维埃拉游玩,也可以去地中海度假,或者到维苏威湾漂流;而以苏比为代表的广大劳苦大众们却为冬天的食宿而辗转反侧,不能入眠,甚至故意以身试法来求得到来克莱岛监狱安然过冬。欧·亨利在小说中深刻描述的苏比的命运遭遇就是当时美国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以“含泪的微笑”体现了美国下层社会小人物的命运悲剧,深刻揭示了外表光鲜的美国社会的肮脏、卑鄙以及颠倒黑白的内在本质。作者用高超的幽默手法和尖锐的讽刺技巧,对两极分化严重、贫富差距极大、黑白颠倒的美国社会现实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有力的批判。

四 结语

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最著名的小说作品之一,该小说自发表以来,就因其高超的幽默艺术、诙谐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情节结构以及深刻的现实批判意识,而深受广大读者的追捧和热爱。欧·亨利通过运用多种不同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从“警察”与“赞美诗”的二元对立、夸张变形的语言艺术和精心巧妙的结构布局对事件进行夸张和变形处理,展示出在荒诞的现实面前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卑微无助和无以安身立命的生活窘境以及混淆错位、颠倒黑白的社会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学审美意义和社会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顾险峰:《〈警察与赞美诗〉的幽默艺术》,《文学教育》,2009年第6期。

[2] 陈妍、张清东:《〈警察与赞美诗〉的主题探析》,《电影文学》,2010年第23期。

[3] 李学:《人性向善的光芒——简析欧·亨利小说》,《新西部》,2012年第12期。

[4] 郝薇薇、邹德刚、鲁华山:《浅析欧·亨利“含泪的微笑”的写作特点》,《时代文学》,2011年第9期。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