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凡尔赛文学对话言语幽默分析

时间:2022-11-01 10:06:04

反向凡尔赛文学对话言语幽默分析

【摘要】语用预设在日常的对话中应用较为广泛,在言语幽默的产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以近期流行的“反向凡尔赛文学”的三段对话内容为语料,通过语用预设理论来分析该文体中言语幽默如何产生。探索语用预设和言语幽默内在的关系,揭示其中引人发笑的因素,为日常交流提供借鉴之处。

【关键词】语用预设;反向凡尔赛文学;幽默

一、引言

“凡尔赛文学”是一种“以低调的方式进行炫耀”的话语模式,也称凡学。2020年12月4日,“凡尔赛文学”入选《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词。由于“凡尔赛文学”的热潮,网上随后掀起了一波“反向凡尔赛文学”的语体,是以一种低调炫穷的方式,展现了幽默风趣的特点,吸引了广泛群众的关注。本文从语用预设理论的角度探索预设和言语幽默的关系,分析“反向凡尔赛文学”的幽默效果,如何抓住大众心理诉求,引发爆笑。

二、“凡尔赛文学”和“反向凡尔赛文学”

“凡尔赛文学”的话语模式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说话人自问自答,假装用苦恼、不开心的口吻炫耀自己想要炫耀的东西,话语间还要显示出一副自己很苦恼很不高兴的样子。以该句为例,“在家里不能跳绳,我只好把楼下的房子也买了,终于可以安心跳绳了”,这句话表面以一种抱怨的语气说不能在家里跳绳,被迫买了房,传递出一种的淡淡忧伤,实则是为了凸显自己再买一套房毫无压力的事实。而“反向凡尔赛文学”正好相反,为明褒暗贬。它以看似凡尔赛文学的开头以为说话人在炫耀、吹牛,但是以一种自嘲的语气结尾,形成反差。以该句为例,“很多朋友问我如何选购一辆车,说实话我并不擅长,因为我的车基本都是用一次就换了。当然,这倒也不是因为我有钱任性,因为共享单车就是这样规定的”,这句话以看似凡尔赛文的炫富开始,然而“共享单车”一词让听话人恍然大悟,明白前文说话人的真正意图,前后的强烈对比之下,引发笑点。

三、语用预设

语用预设又称为前提、先设和前设。德国哲学家弗雷格被认为是19世纪研究语用预设问题的第一人,最早的研究者可以追溯至中世纪哲学家PetrusHispanus[1]。语用预设是指说话人和听话人在言语交流的过程中,说话人在说出某话语时所做的假设,该假设一般是以满足双方的共识为前提。语用预设注重说话人的语气、神情、动作等,为听话人是否能够推断出相同的语用预设提供了重要的先决条件。语用预设同时也和语境密不可分,说话人设定语用预设时依赖于语境,听话人推出语用预设更需借助于语境。当说话人与听话人都以相同的语用预设为前提时,才能实现二者信息的有效传递。语用预设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例如:共识性、合适性、主观性、单向性、可撤消性、隐蔽性、非规约性[2],使它在实际的言语交流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四、预设的特性和幽默的产生

(一)语用预设的合适性与幽默的产生

语用预设的合适性是指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使得一个语句具有恰当性的条件[3]。说话人通过语用预设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言语行为,听话人通过语用预设更好地推断说话人想表达的意图。然而,由于说话人和听话人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等不同,二者即使处于相同的语境,仍然可能会形成不同的语用预设。这时二者对于同一句话会有不同的理解,得到的信息也会不同。因此,违背预设的合适性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以下面这段反向凡尔赛文学的对话为例:父亲:“如果在外面上班觉得累,就回来吧。正好家里的家族企业需要人接手。”孩子:“我是一个要强的人,不想被命运早早地安排,靠打理家族企业过日子。”我心想:毕竟,冬天摆地摊实在太冷了。该段对话的背景是父亲询问孩子的近况如何。在这个例子中,当父亲的一句“家里的家族企业需要人接手”说出时,常人按照正常逻辑可能会推断出该家庭的经济状况应该很富裕,并不需要孩子在外面奔波。然后,当孩子“不想被命运安排,靠着打理家族企业过日子”说出时,更让人确信之前的推断,这样像是凡尔赛文学的开头,让人觉得有种炫富的隐含意义在里面。然而,“冬天摆地摊”一词让对话内容瞬间反转,让人突然明白家族企业原来是摆地摊,与之前的预设内容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样反向凡尔赛文学的对话,让常人根据语境中正常逻辑推理的预设和说话人所表达的话不一致,违背了语用预设的合适性,从而引发了幽默的产生。

(二)语用预设的共识性与幽默的产生

语用预设的共识性是指交际双方没有必要明确讲出来的那部分信息,但是它必须是谈话双方共知的,或者能够推导出来的前设条件[4]。这样的交流过程是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共有的常识为推断的前提,使得双方的言语交流有效进行。这种共有的常识可能是听话人先前知道已经了解过,也可能是听话人本来不知道,但可以根据说话人的肢体语言和语境等推断得知。然而,如果双方缺乏这种共有的知识,信息传达就会不顺畅,这种被阻碍的沟通过程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幽默效果。以下面这段反向凡尔赛文学的对话为例:服务员:“您好,请问您需要些什么?”顾客:“在法国待得太久,现在肠胃只喜欢吃法餐,还是法式小面包好,总是可以让我想起来在巴黎的感觉。”该段对话的背景是中餐厅的服务员和一名顾客关于点餐的对话。当服务员问顾客需要什么的时候,顾客以在法国居住了很长时间为由,认为自己只适合吃法餐。当听到这里的时候,听话人会根据的常识对“法餐”形成自己的预设,认为法餐就是选料广泛、加工精细、烹调考究,滋味适当的法国大餐。同时,听话人也会认为这样轻描淡写的开头不经意之间传递出了富贵的感觉,又似凡尔赛文学的开头。然后,“法式小面包”一词将人拉回现实。这一“法餐”原来是指国内做的一种小巧方便的面包。这种法式小面包成为现代快节奏群体正餐之外的点心首选。听话人从对“法餐”的预设到反其道而行之的“法式小面包”两个词语中明白了其中利用偷换概念的方式,不由得会心一笑。这样反向凡尔赛文学的对话,让听话人按照常识推理的预设和说话人所表达的话不一致,违背了预设的共识性,从而引发了幽默的产生。

(三)语用预设的可撤销性与幽默的产生

语用预设的可撤销性是指一定的语言结构可以产生预设,但是背景信息、特定语境和言语内容相斥会导致预设消失[5]。该特性是指交流过程中的上下文语境会对语用预设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当说话人用特定的词语或语句对自己之前预设的内容进行否定,这时预设将被取消。当听话人明白之前的表达和实际交流所发生的语境不相符合时,可能会产生幽默的效果。以下面这段反向凡尔赛的对话为例:班长:“你家有车吗?”同学:“有呀,劳斯莱斯,你家有房吗?”班长:“有呀,就几栋楼吧。”同学:“你平时有什么爱好吗?”班长:“做梦,你呢?”同学:“吹牛。”该段对话的背景是班长和一位同学的对话。当班长问这位同学家里是否有车时,同学说他家有劳斯莱斯。然后,这位同学又反过来问班长家里是否有房时,班长说他家也就几栋楼吧。在对话的开头时,听话人和说话人不由得会对对方形成相似的一种预设:对方的家庭应该很富裕。而且,班长说自己家里有几栋楼时,看似无意加了一个“吧”字,想显示并不在乎,实则是想以一种低调的凡尔赛文进行隐形炫富。但是,对话后面两个人又分别问对方的爱好,班长的爱好是做梦,而这位同学的爱好是吹牛。这样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让双方取消了先前对于对方家庭经济状况的预设。主观推断的预设随着对话的进行被取消,同时超出了他们的心理预期,顿时明白双方先前都是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在开玩笑。这样反向凡尔赛文学的对话让听话人按照常识推理的预设,随着对话的进行被取消,利用了预设的可撤销性,从而引发了幽默的产生。

五、结语

幽默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是因为有了幽默的存在,人们的语言才更加有魅力,生活才充满了欢声笑语。幽默更是一种有利于日常交流的语言技巧,不仅可以拉近陌生人之间的距离,而且化解一时的尴尬,使得彼此双方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从语用预设角度举例分析了对近期流行的反向凡尔赛文学的幽默如何产生,发现该文体违反合适性和共识性,运用可撤销性来产生言语幽默,从而引发听话人的笑点。因此,语用预设特性的违反或运用是幽默效果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应该忽视。从语用预设角度分析类似对话,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幽默,也可以为人们日常生活交流提供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1]黄衍.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64-65.

[2]陈乐乐.语用预设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9.

[3]胡泽洪.论语用预设[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6):14-19+117.

[4]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5]蒋冰清.预设理论与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阐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3):14-18+27.

作者:王晶 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