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小故事十篇

时间:2023-04-05 05:40:18

数学家小故事

数学家小故事篇1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张大白纸,白纸 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 704≈3.142.蒲丰说: “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2、莱昂哈德·欧拉

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欧拉小时候因为问了老师星星有多少?触怒了老师的信条被退学。结果成了一个牧童,但欧拉还热爱着学习,一次围羊圈面积问题让欧拉的父亲发现了欧拉的数学才华,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 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3、冯·诺依曼

冯·诺依曼从小就显示出数学和记忆方面的天才,从孩提时代起,冯诺依曼就有过目不忘的天赋,六岁时他就能用希腊语同父亲互相开玩笑。

数学家小故事篇2

[关键词]数学史 教学 小传 科研 故事会

近几年来,我一直担任大学本科理科班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史概论》课程。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开放式教学,采用为数学家写小传、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布置开放作业、进行数学故事会等授课方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为数学家写小传

数学史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成就的编年记录,数学史中蕴含着科学探索过程、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及数学家深邃的思想、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积淀着极其丰厚的人文教育营养。数学的发展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充满犹豫和徘徊,要经历艰难曲折,甚至面临着危机,数学史也是数学家们克服困难和战胜危机的斗争记录。从数学发展史可以看到数学的每项成就都是时代的产物,都离不开经验和教训,每项重大的发明和创造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都是在别人的基础之上研究的成果。同时,也应看到,在数学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对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那种一丝不苟、乐于奉献、不畏坚难的追求知识的精神,对学生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教学中,我让学生为数学家写小传,先后写过刘微、泰勒斯、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欧几里德、牛顿、莱布尼茨、高斯、欧拉、阿贝尔、魏尔斯特拉斯等等。把这些数学家的事迹及数学成就串联在一起,就是一部数学发展史。下面是学生写的高斯小传。

二、师生合作科研

大学生不仅要学会课本知识,还要学会如何搞科研。中学时间紧,谈不上搞科研,学生根本没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大学生情况就不一样了,学生有较多的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去年我担任了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的主持人。在立项时,我就吸收了两名学生,为了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科研的意识,从课题的选题、填表、审报、写开题报告、阶段性成果汇报到结题报告书写以及参加鉴定会,都让学生参与,并定期召开会议,公布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从2007年9月到2009年6月近两年的时间里,本课题组把中学数学中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总结,达二十多种,我还让学生把一些思想方法编成歌诀的形式,以方便学生的记忆,效果很好。该课题于2009年6月结题并顺利通过专家鉴定。我们还把研究的成果写成论文“论中学数学思想方法”发表在《科技信息》上。

通过这一个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全部了解到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对于今后学生进一步深造撰写毕业论文以及搞教学研究都是十分有益的。

三、布置开放作业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再认识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教材没有作业,我所布置的作业好多是开放性的,例如:“论述费马大定理的内容及研究过程”、“简述非欧几何的创立”、“介绍欧拉的生平及数学成就”、“简述庞加莱的数学成就”、“20世纪数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数学有那些猜想,研究进展如何”。“数学史上有哪三次危机”

这些作业,需要学生上网查资料,还要到图书馆查阅书籍才能完成,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小的研究课题。这样唤起了学生科学研究的愿望,使教育的外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变必需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内在的自觉的要求,学生的作业兴趣浓厚了。这样的作业形式,挖掘了每个学生的潜力,对于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四、开展数学故事会

数学故事会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种科技活动形式。数学故事会主要是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开扩他们的眼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数学故事会的内容可以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现的故事、数学游戏故事、数学童话故事、数学科幻小说等。数学故事一定要突出故事性,情节要引人入胜,还要强调语化。

不同的数学故事有不同的特点。比如数学家的故事是以介绍数学家生平事迹为主要对象,记人也记事。通过动人的事迹、典型的事例,表现出他们不断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现出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理想情操,再现数学家的形象,使学生从中汲取力量,得到教益。象大数学家欧拉的故事,就很鼓舞人,攻克费尔马猜想,使之成为大定理的过程也很艰难也是十分有趣的。

每两章进行一次“趣味数学故事会”,激励学生查阅搜集有趣的数学材料,并将这些材料进行梳理与整合,写出有趣的数学故事,以便在故事会上演讲。

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史,研究数学史的积极性,使一门枯燥无闻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数学家小故事篇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很少考虑知识的来源和实际的应用,孩子的应用意识淡薄,多数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不喜欢学习数学。如何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呢?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故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低年级的数学教学。

一、结合生活实际,落实数学故事教学法

在认识到故事教学法的优越性后,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多方面、多层次地落实数学故事教学法。

1.课前5分钟讲讲数学小故事。在每节课前我都抽出5分钟给孩子们讲讲有趣的数学故事:阿凡提巧用可能性的原理赢了贪财主、小猴子吃桃子的故事、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柯南推理故事……在讲这些故事的时候我都不点出其中的数学方法,而是通过简单的语言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巨大智慧魅力。这样在日复一日的课前的5分钟故事中,孩子们了解一些简单的数学故事,同时渗透了数学思想。

2.抓住教学中的契机,不失时机地讲数学故事,培养数学兴趣,学习数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有很多知识都是深蕴数学历史和故事的,抓住这些教学时机可以让学生对数学有更深刻的体会。比如有一次,我在教到“l+2+3+4+5+6+7+8+9”这个题目时就想起了数学家高斯,想起了他小小年纪就能巧算1到100和的故事。我知道教育的时机来了,就跟孩子们说,“你们谁有巧妙的方法算这个题目,”接着介绍了头尾相加的简便方法。在学生惊讶这个好方法的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地问:“你们知道是谁最早发现这种方法的吗?”接着讲了高斯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听了之后也特别佩服高斯,对于这种计算方法也掌握也特别好,同时也认为数学充满智慧,引人入胜。

3.收集数学故事,及时展出交流。数学存在于生活、存在于历史,数学故事也是如此。因此在课余作业中我一改以往枯燥的做题形式,而是出一些开放性的作业,收集生活中和书本上的数学故事,体验数学的使用价值和历史价值,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比如有一次让学生收集数学家的故事进行交流,学生收集的故事很多,有些数学家连老师都不认识,他们拓宽了自己数学知识面的同时也让我增长了数学见识。虽然他们记载故事、表述故事的能力有限,但是通过收集这些故事他们已经知道了更多的数学历史,达到了全面、丰富地认识数学的目的。

4.在具体教学情况中编数学故事帮助突破数学学习。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用数学故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学好数学,因此在具体教学中编的许多数学故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10的认识”时,十分有名的“0到9春游”“9欺负0”的故事就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10;在认识钟表时,我用了两兄弟赛跑的故事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时针、分针的特点,还编童谣“时针分针两兄弟,时针哥哥粗又短,分针弟弟细又长,时针慢来分针快,弟弟一圈哥一格。”……这些学生都很喜欢,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5.适时让学生自己编故事理解数学。在学生听了很多故事的基础上,他们的善模仿、善创造的特点就可以发挥了。因此我就放手让他们自己编故事理解数学。在教学进位加法的时候,我让孩子编故事,孩子编得非常好:个位和十位是好朋友,他们都很客气,但个位上只能放9个东西,他一有了超过10以上的东西总要送给他的好朋友一些,而且很大方,都是10个10个地送的。通过这个小小的故事学生不仅理解了数学,同时也有品质收获。

二、发挥独有魅力,实践高效数学课堂

1.进发创新的火花。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唯一的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完成这种再创造。创编数学故事能激起学生创新的火花,学生不拘泥于课本限制,也不受到教师的束缚,综合运用自己的基础知识,大胆创编数学故事,独立对数学进行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发展了他们的个性。

2.敞开心灵的门扉。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数学故事教学法实施中,教师给学生讲数学故事,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沟通师生的交流,拓宽了师生交流的空间,和谐了师生关系。使学生喜欢上老师,激发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学得以在一种和谐的关系中温和、愉快、互相信任地进行,事半功倍,卓有成效。

3.体验成功的乐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成功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一个孩子都在创编数学故事的过程中体验了成功、体验了欢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他们对于数学学习更有自信,更喜欢学习数学。

4.促进教学相长的纽带。数学故事是一面镜子,它让教师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让教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地改变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学生从老师的故事中窥见数学殿堂的知识,老师从学生的故事中了解学生、反省自己、有的放矢,同时丰富了双方的数学涵养,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师生的双边互动、共同进步的活动。

数学家小故事篇4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打折问题时,我就利用这样一个故事引入:明明要过生日了,妈妈要送他一件礼物。明明看中了一款平板电脑。两人去电子商城,乐乐家的售货员告诉他:“本店电脑一律打八折。”他想比较一下哪家便宜,他又来到另一家洋洋电脑城,“本店一律优惠20%”。明明一时没了主意,不知该买哪家的,妈妈听了笑着说:“两家的优惠价格相同,如果是同一品牌买哪家的都一样。明明听了感到很纳闷,同学们,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都瞪着眼睛想知道原因。

二、利用故事,促进探索

由于多媒体演示形象,动静结合,合理地运用,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如,在设计“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时,引入《八戒分桃》的小故事。利用多媒体出示《八戒分桃》的小动画,放给学生看:“悟空邀请大家参加品桃大会。悟空忙着招待客人,让猪八戒带着30只小猴摘了100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他们把摘的桃子抬回来后,八戒对小猴子们说:这里有100个桃子,你们一共是30个人,每人分得3个,剩下1个就给我了!八戒怕小猴们不相信,还特意列了一个算式:100÷30=3……1。悟空知道了这件事,训斥八戒不老实,欺骗小猴子,吓得八戒只好求饶。这一下把小猴们弄得莫名其妙。”学生看到这样的动画片兴奋不止,同时又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从故事中悟理,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八戒是怎么欺骗小猴子们的?悟空指责八戒不老实的理由又在哪里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余数除法”。

在学生都知道的故事情节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供了自主探索的学习平台,激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了快乐的学习心态。

三、在故事中,巩固练习

练习是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让学生做题目,那么练习就失去其本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练习融入数学故事中,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如,我在教学“人民币”时,利用学生身边的故事引入:妈妈给我1元钱让我买东西,能买些什么呢?出示5种学生喜欢的商品价钱。让学生自己算一算。练习完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互动,结合自己的情况在生活中1元钱你都能买什么?让学生交流,这样课堂上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答案。

数学家小故事篇5

关键词:故事;数学;教学

把故事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做出的一种尝试。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笔者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数学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对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经验谈一谈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把故事引入数学教学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学生从小都喜欢听故事,每一个人从出生懂话开始,所听最多的就是父母讲的各种故事。可以说故事伴随我们一生,包括成年人在内,对听故事也是很感兴趣的。把故事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是把要教的数学内容,通过讲故事的这种形式呈现给学生,这样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我们都知道,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很短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就更短了。为了提高学生注意力,增加注意时间,教师会采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教学办法等,讲故事就其中之一。通过教学过程的实践发现,用讲故事的形式,至少可以把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提高一倍以上。如果故事讲得精彩、生动有趣,整堂课学生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那里,这是其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教学办法等无法比拟的,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听故事可以说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事了,教师把数学问题编进故事里,学生就会听得认真、听得仔细,甚至有的学生会把教师讲的内容都记住,基本上都能够复述下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再把其中的数学问题适当地引述出来,不但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固,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效果非常好。

3.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把数学问题融入到故事中,可以使一些比较难理解的问题简单化,变得更容易理解。在教师适当的引导或提醒下,学生自己就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下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自己主动学习习惯的教学理念。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选择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不仅让学生学习其中的数学问题,还要让学生了解故事所包含的意义,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可以对学生思想认识等产生很大的影响,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把讲故事引入课堂教学中的方法

1.把讲故事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就要把握好故事与教学的有机结合。讲故事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因此要把教学中的数学问题融入到故事中去。例如,在开始教小学一年级减法(十以内的加减法)时,如果教师简单地讲几减去几等于几,学生是理解不了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减法的概念,我决定从讲故事入手:“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学生一听高兴的拍手叫好。然后我就讲了一个小猴子摘苹果的故事:“秋天到了,有好朋友在小猴子家玩,小猴子为了招待小朋友们,就拿果篮去果园摘了五个苹果,在回来的路上不小心掉到地上一个,被路过的小白兔捡去了,结果小猴子到家后篮子里还有几个苹果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还有四个。”接着我又问道:“为什么是四个了呢?”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但有一个共同点——都知道少了一个,所以是四个。这时我在黑板上边写边问:“小猴子摘了几个苹果?”学生说五个,我在黑板上写数字5,再问道:“有个苹果哪里去了?”学生说让小白兔捡去了,于是我边说边写5减去1个(实际写成5-1这样的算式),最后小猴子还剩几个?学生回还有四个。我最后写成“5-1=4”,边写还边讲数学符号“-、=”的意思。这样,学生很快就学会减法算式的写法和数学符号“-、=”的意义。

要注意的是不能把故事讲的太多而忽略了数学教学,这样就违背了我们最初的教学目的。也不能在一个故事里有太多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会感觉很乱,不易记忆和理解。

2.要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把握好适当的尺度。对故事的选择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来进行,使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由于他们年龄比较小,对新鲜的事情感兴趣,但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有限,所以就可以选择一些很直观的、夸张性的或者卡通式的小故事,包括一些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例如《喜羊羊》这部动画片,很多小学生都很喜欢,如果教师讲《喜羊羊》的故事,那小学生一定高兴的不得了,听起来也会十分认真。三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事物的感知和看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对故事体裁的选择就要进行适当的调整,选择比较适合这一年龄阶段特点的故事,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阅历、对事物的态度、对问题的理解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不太感兴趣,因此,我们所讲的故事最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听起来有真实感,学生的兴趣就会很高。但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宜用得太多,而且如果故事和数学问题融合得不恰当,会使学生有牵强附会的感觉,反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故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的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结合其他学科所学的内容,如语文课中所学的课文故事、思想品德课中所学的内容、自然课中学的内容等,把他们有机地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来,为数学教学服务。

2.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深入学生生活中去,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对其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故事的选择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数学家小故事篇6

一、数学知识编成小故事

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尝试着将讲解的数学知识编成幼儿们喜爱的小故事,比如在教幼儿认识数字“1”、“2”、“3”、“4”时,我就利用幼儿熟悉的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来讲解:有一天,小蝌蚪去找妈妈,它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妈妈,青蛙妈妈可高兴了,给了小蝌蚪们每人一支笔、一本书、一块饼干,一只小蝌蚪问妈妈:妈妈,今天小鲤鱼问我,一只笔、一本书、一块饼干可用数字几来表示呢?青蛙妈妈说,可用数字“1”来表示。讲到这里,我暂停下来,举起早准备好写有“1”字的大卡片,告诉幼儿这个数字读“yi”,用同样的方法,幼儿很容易认识了“2”、“3”、“4”,为了让幼儿记住这些数字,我继续编下去:小蝌蚪们都很聪明,很快记住了这些数字的读法,可是怎样去记住它们呢?青蛙妈妈说,可以这样记:“1”像粉笔能写字,“2”像鸭子点点头,“3”像耳朵会听话,“4”像红旗迎风飘。接着我要幼儿跟着我一起读这首顺口溜。每读一个数字,我便把早准备好的实物如粉笔、画有蚂蚁的卡片、小红旗、塑料小鸭子依次展示在幼儿面前,以增加幼儿的感性认识。在这充满愉悦的宽松的氛围下,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儿学的开心,老师也教得轻松,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寓教于乐,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以无意注意的记忆特点。

二、创设情境,让幼儿自编小故事

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能力素质。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我尝试着由接教授者变成旁观者,在复习“1+1”=2时,我试着让幼儿自己编小故事,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加深幼儿对数字的感性认识。比如,有的幼儿在我的鼓励下,会这样编:妈妈给了我一个苹果,后来爸爸也给了我一个苹果……“那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我暗示幼儿数一数手指,结果很顺利地知道了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有的幼儿还能仿造我编的小故事:小狗狗到小花猫家玩,小花猫很客气,拿了一块饼干给小狗狗吃,小狗狗吃完后又拿了一块给它吃,小狗狗一共吃了“一块加一块”等于两块……就这样,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旁鼓励,暗示幼儿自由发挥,幼儿的临场发挥水平大出我所料,很是令人高兴!

三、故事与游戏的结合

数学家小故事篇7

关键词: 儿童故事 幼儿园教材 想象力 创造力 重要性

一、文本分析结果

1.儿童故事的人物分析。

人物是故事的主体,不仅能丰富故事的内容,还能增强趣味,吸引幼儿,满足幼儿的需要。

选取幼儿园教材中小、中、大班儿童故事158篇,对故事中的人物类型进行统计,分为动物、人物、植物,只要故事中出现任何一种人物类型,就记一次。具体结果如下:

表1 人物类型统计次数表

图1 人物类型百分比分布图

由表1、图1可知,在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的人物类型以动物为主,其次是人物,再次是植物。

幼儿个性活泼,小动物的形象、性格和塑造的个性都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天性,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合幼儿阅读。

在小、中、大班儿童故事中,动物、人物和植物的人物类型出现的次数和百分比不是固定的,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经过统计,具体结果如下:

图2 小、中、大班人物类型次数比较

相较于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儿童故事中人物、植物形象出现的次数、比例明显增加。

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地分为爸爸妈妈、老爷爷老奶奶和叔叔阿姨这些角色进行统计,只要故事中出现任何一种角色,就记一次。具体结果如下:

表2 角色统计次数表

幼儿由于年龄小,父母是他们最亲近和熟悉的人,因此,幼儿园教材中选取爸爸妈妈作为出现次数最多的角色。

2.儿童故事的主题、内容分析。

儿童故事与成人故事不同,单一、简单的故事主题,可以让幼儿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清晰地抓到主题,以故事《爸爸回来了》为例:

通过对3个爸爸下班后渴望喝水、擦脸、休息的描写,使幼儿了解爸爸上班是很辛苦的。故事的后半部分以对比的手法描写了孩子们看到爸爸后的不同做法及爸爸表现的态度。故事主题十分明确,就是爸爸上完班后很累很热,作为孩子,应该体谅爸爸、关心爸爸。

儿童故事的内容通常有教育、认识和愉悦作用。再如故事《团结树》,通过讲述喜鹊、兔子、猴子和大象种树奉献的过程,教育幼儿要和同伴团结、和和气气的,从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

3.儿童故事的种类分析。

儿童故事种类很多。笔者从题材这一角度出发,分为生活故事、历史故事、动物故事,对选取的幼儿园教材中的儿童故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表3 故事种类次数、百分比统计表

图3 故事种类百分比分布图

选取的158篇幼儿园教材中的儿童故事,其中动物故事所占比例最多,为55%,其次是生活故事29%,最后是历史故事16%。笔者觉得历史故事所占的比例可以适当增加,通过让幼儿阅读以一定历史资料为基础的历史故事,可以让幼儿了解历史知识,学习历史人物身上的美好品德。

4.儿童故事的修辞手法分析。

儿童故事除了拥有有趣的人物类型、曲折丰富的情节外,还需用到各种修辞手法。下面笔者从这三个主要修辞手法对幼儿园教材中的儿童故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如下:

表4 修辞手法出现次数、百分比统计表

图4 修辞手法百分比分布图

统计发现,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的拟人这一修辞手法运用得最多,其次是象征,最后是夸张。幼儿园教材中儿童故事较多地运用拟人这一修辞手法,有很大好处,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问卷调查结果

1.儿童故事在幼儿园的实行现状。

语言教育活动在幼儿园的实行时间基本上是一周一次,但是其中儿童故事出现的频率只能达到两周一次。大部分教师都有过增加儿童故事的教学,但没有实施,只有30%的教师有过明确的设想。在进行儿童故事教学活动时,大部分教师认为幼儿的注意力只能注意二十分钟,有48%的教师每次组织儿童故事时间为二十分钟。

2.儿童喜爱的儿童故事类型。

依据个人的教学经验,大部分教师认为幼儿对动物故事最感兴趣,但他们认为幼儿园教材中比较缺少历史故事,可以适当增加。教师认为幼儿最喜爱的是动物形象。几乎所有教师都认为儿童故事对幼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37%的教师认为人物故事对幼儿的影响最大。

3.儿童故事教学手段。

大部分教师认为儿童故事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方面是想象力。大部分教师通常使用角色表演法组织儿童故事教学活动,同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建议

1.教师、家长要认识儿童故事对幼儿的重要性。

儿童故事对幼儿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应注重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儿童故事教学。教师在固定的教学计划之外,可以为幼儿适当增加儿童故事的数量。同时,儿童故事也是家长在家庭中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家长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使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不断提高。此外,还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定时地给幼儿阅读儿童故事,或者陪着幼儿一起欣赏儿童故事书。

2.家长、教师要选择幼儿喜爱的儿童故事。

教师在选择幼儿喜爱的动物故事的基础上,为幼儿选择一定的人物故事和历史故事。人物故事在教育幼儿的同时,还能让幼儿认识到一定的社会关系。历史故事可以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了解历史,丰富知识面。家长可以为幼儿选择动物故事。家长选择的动物故事中动物的形象要丰富,激发幼儿阅读欲望,使他们从被动阅读变为主动的阅读,养成喜爱阅读的好习惯。

数学家小故事篇8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抽象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解题思路使数学变得枯燥乏味,这种“冰冷的美丽”让孩子感到毫无乐趣,“学数学”被很多孩子认为是最无趣的事情。如何让孩子会学、乐学、善学,这是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我尝试将数学与童话这一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容结合起来,结果怎样呢?当枯燥乏味的数学遇上五彩斑斓的童话,作为一种严谨的思维训练,数学演绎出了它独有的精彩;丰富多彩的童话故事让枯燥的数字变成了具有某种意义的快乐精灵,平凡的数学知识变得光彩照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了儿童的记忆,使儿童在轻松和快乐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

通过对本校一年级207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 207名学生中有只有27名学生非常喜欢数学, 95名学生喜欢数学, 85名学生不喜欢数学;而207名学生中有201名学生非常喜欢童话, 6名学生喜欢童话,无一人不喜欢童话;95%以上的学生非常喜欢数学老师能运用做游戏或讲故事来上课,老师在数学课上讲童话故事,学生能很认真地听。

调查说明,童话走进数学课堂可以更好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个性心理学》表明:孩子“读书兴趣发展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4~6岁)为绘画期,第二阶段(6~8岁)为传说期,第三阶段(8~10岁)为童话期,第四阶段(10~15岁)为故事期,第五阶段(15~17岁)为文学期,第六阶段(17岁后)为思想期。”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第二和第三阶段,童话传说无疑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用它来巧妙地包装课堂中的学习素材,无疑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接受并消化。

面对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的低年级学生,教师只有在课刚开始的五分钟抓住学生的思想,才能有效开展后续的教学。如果教师在课始创设童话情境,会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时,我采用了这样的方法:

(1)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师: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片,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

(2)讲故事。

生: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猪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它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

师: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在盖房子?

生:从房子上面的兔子头像知道的。

生:小兔还给小猪准备了好吃的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水中的小鱼也在为它们加油呢!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把观察到的讲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个动画片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下面我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在这个案例中,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形象地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童话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展开学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让学生在深刻理解主题图意义的基础上,“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逐渐转入正题,给人自然有度、水到渠成之感。

实践表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对童话入迷。《白雪公主》、《小红帽》等故事伴随着他们长大,阅读童话故事能使孩子从中懂得许多道理。例如,在学习“8的认识”时,教师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让学生装扮“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从而引出“8”,还可不断变换“白雪公主”的位置,让学生区分“8”和“第8”的不同含义。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胆量也得到了锻炼。

除了利用已有的童话创设情境,还可以教师自己编。如“10的认识”可这样创境导入:在数学王国里,数字“9”总是认为自己最大,常常欺负比它小的数字,特别是“0”, “0”非常伤心,这时“1”站出来和“0”手拉手组成“10”(板书10),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这个新朋友“10”,这样不仅使抽象的数字形象化、生活化,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又渗透着思想教育,一举数得。

华应龙老师在《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教学要成功,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启迪智慧,更要点化生命。数学童话,为数学穿上了一件美丽的外衣,努力为孩子们打造一个飘满数字音符和充满人生智慧的数学王国,实实在在地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

创设童话情境可以短时间内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是很难长时间维持下去。这时我又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用数学童话故事串联整个数学课堂?实践证明,用数学童话故事串联整个课堂,让学生走进已经熟悉的数学童话故事里,用故事演绎数学知识,故事结束了,学生对数学知识也理解了。例如在教学《认识角》时,我就采用了创设数学童话的方式来授课。

在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时,我告诉孩子们:“同学们,这就是我们数学上的角了。在很久很久以前,数学家为了研究角的方便,给角的每个部分都取了好听的名字,你们想不想知道?”在辨认角时,我说:“角王国来了几个冒牌货,你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吗?”在找生活中的角时,我说:“我们都生活在角的王国里,你能在我们周围找一找哪儿有角吗?”在找图形中的角时,我对孩子们说:“角很顽皮,它不仅隐藏在我们的周围,它更喜欢隐藏在一些图形里,你们想把它找出来吗?”在比较角的大小时,我鼓励孩子们说:“其实在很久以前,数学家就发现了这个方法,并给它命名,叫重叠法。你们太了不起了。”在游戏小结时,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说:“老师课前特地编了一首儿歌《角》,你们想听听吗?”学生异口同声的说:“想。”接着我有感情的朗诵:“角儿角儿真奇妙,有的大来有的小。一个顶点两条边,比比画画就知道。”

数学家小故事篇9

关键词:故事;兴趣;体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个性特点的发展和教学能力的形成,都来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而参与程度却与学生对数学学习是否感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求,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很大一部分表现在学习兴趣上。那么如何利用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呢?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几和第几》一课中教材共安排了这几部分内容:排队买票图、小女孩图、猴子游戏图、小动物爬坡图、赛车图,以及小动物们的居住图。如果仅仅按照这样的先后顺序呈现那就显得太机械、零乱,为了把内容有机地串起来,我创设了这样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一个晴朗的星期天,很多人都早早地来到了卖票大厅排队买票(出示排队买票图),接着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几和第几的不同,进行几和第几的教学;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知道了有场精彩的比赛,它们也急急忙忙地赶来了(出示小动物爬坡图),继续学习几和第几;精彩的赛车比赛终于开始了(出示赛车图),进一步感悟新知;看完了比赛,好多小动物们都回家了,可是小猴子们却做起了游戏(猴子游戏图),到了该回家的时间了,小朋友们和小动物们也回到了家(出示小女孩图和小动物们的居住图),你能看出他们的家在第几层第几室呢?把数学知识拓展、应用到生活中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用数学、学数学的能力。

本堂课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由买票情境图的初步感知,到连续的动画情境的再感悟,最后是深化、巩固、拓展、应用。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有机地将教学内容串起来,让学生在轻松的故事中学会了分析,掌握了知识,经历了过程,表达了情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故事背景,创设情境,不仅能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寓教于乐,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当然,故事背景也应该合情合理,不能生搬硬套,要设计符合学习内容、学生感兴趣的,要为教学服务,而不是一个热闹的表面,否则一切花俏都是多余的。

数学家小故事篇10

作为一个学生,从上学到现在上过的课当然不计其数,但是印象最深的不过只有几节,在这几节记忆犹新的课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三年级时张老师给我们上的一节数学课。

张老师是一个刚毕业的老师,十分年轻有活力,讲课也十分风趣,总是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简直把简单枯燥的数学课给讲活了。记得那节课讲的是“循环小数”。早上第一节就是数学课,大家早就坐好,想着今天她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正想着,上课铃响了,张老师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了进来,问好后,只见张老师神秘的一笑说:“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大家想不想听?”我们都齐声喊道:“想!”张老师又微微一笑,然后讲了起来:“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教室里有人打起呵欠来,议论声也想了起来,我心里也在想:张老师怎么会讲这么无聊的故事呢?她有什么用意呢?这时,板猪忍不住喊了起来:“老师,像你那么讲,什么时候是头啊?”老师听后并没有生气,又笑了,说:“板猪说得对,这个故事永远都不会到头,而且每段都一样呢,那么在数学中有什么也想这个故事一样永无止境呢?”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异口同声地说:“循环小数。”“没错,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循环小数,Let’sgo!”“谁能来概括一下什么是循环小数?”别墅站起来说:“循环小数就是一个数,他的小数部分重复一个或几个数字的循环节,一直都不断。”“好,意思是这样,请大家把书翻到第32页,网虫,你来读一下循环小数的概念。”网虫站了起来,读道:“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接着老师又用有趣的卡通图案讲了什么是纯循环小数什么是混循环小数……

“零零零……”一阵悦耳的铃声响了起来,张老师走上讲台,说:“这节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大家这才如梦初醒,恨为什么不停电多上一会儿。

谁会想到老师会用这么新颖的方式去教学呢,你们说我能不喜欢这节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