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素质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11-22 17:56:52

数学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范文篇1

1.数学意识。即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进而达到用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科学地看待世界,人的数学意识的高低强弱无时无刻不反映出来。如数学教育家马明在观看电视转播的世界杯排球比赛时,从场地工作人员擦地一事想到,如果用一米宽的拖布把整个场地拖一次至少要走多长路程的问题,并用化归法原理把所走的路程(长度)转化成了场地面积来计算,这是一般人很少注意或不屑一顾的事,却是数学家运用数学的良好机会。足见一个高素质的数学工作者具备不失时机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2.数学语言。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数学的载体,具有通用、简捷、准确的数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

3.数学技能。数学的作图、心算、口算、笔算、器算是数学最基本的技能,而把现实的生产、生活、流通宜至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达到问题解决,形成数学建模的技能,这是数学的创造,在数学技能解释、判断自然或社会现象及预测未来的同时也发展与创造数学本身。众所周知的欧洲十七世纪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无解的结论就引出了一个新的数学分支——图论。

4.数学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维以及直觉、猜想、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维,都是数学思维方法、方式与策略的重要体现,数学直觉思维、数学逻辑思维、数学辩证思维都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

综上所述,数学意识是数学素质的基本表象,数学技能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数学思维与数学语言存在于数学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之中。数学素质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常常是潜在的,而不是急功尽利的,数学素质具有社会性、独特性和发展性。时至今日,数学的知识和技术有逐步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一种通用技术的趋势,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生活是高度社会化的,而高度社会化的一个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就是定量化和定量思维,定量化和定量思维的基本语言和工具就是数学。由此可见,未来人的数学素质将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

二、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与整个普通教育一样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削弱了数学索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分。因此,在确定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时,要从整体教育观上,挖掘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要利用数字美、图形美、符号美、科学美、奇异美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科学美。要使学生在学习解题时。

学会冷静、沉着、严谨的处事品格,形成独立创新意识。从数学的发展史观上领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要改革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过去的应试教育导致的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机械识记,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素质教育应加强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的教学,注重概念形成过程和定理、公式的推理过程,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力求讲精、讲透、讲话,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2)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首先要重视数学思想的教学,数学思想即数学的基本观点,是数学知识最为本质的、高层次的成分,它具有主导地位,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指导原则,中学阶段着重要领会的数学思想是:化归、函数与方程、符号化、数形结合、集合与对应、分类与讨论、运动与变化思想等,其次要加强数学基本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也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如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解与合成法等恒等变换方法,换元法、对数法、判别式法、伸缩法等映射反演方法。第三要加强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逻辑方法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再学习的能力,它是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在数学中要运用的主要思维方法有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3)培养数学能力。现在公认的数学能。力主要是运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判断推理论证能力、抽象与概括能力、数学学习与再创造能力等四种能力,根据现代科学需要,各阶段学生都要有学习使用和应用计算机等信息科学的技能。

3.生理心理素质教育,人的心理素质是由人的心理活动所反映的,它包括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心理素质的发展必须与生理发展相适应。

(1)智力素质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主体,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着重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与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备阶段,都应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独创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逻辑性与形象性等诸方面下功夫,完善从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思维方式,学会思维策略的辩证应用。

(2)非智力素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数学家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建立情感、增强意志等四个方面进行非智力素质培养。重点要设计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兴趣的主动性,还可从组织竞赛、巧解习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平衡,此外还可尝试一下学生应变力培养与挫折教育问题。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原则 数学素质教育要成为提高全体国民身心基本质量的教育,即现代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公民身心发展的教育及挖掘个人潜能的教育,就要在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教学方法有大的更新。

1.认识数学素质教育发展的阶段性,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受教育音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结构以及所形成的数学认知结构相吻合。在教学内容方面,一是传统的经典数学知识(算数、几何)要进行必要的学习;二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普及与提高的现代数学也要逐步引入,如矢量代数、统计初步、离散数学等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化所需渗入到中学的内容。同时,对所有内容增减不能违背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要抓住思维发展的最佳期进行素质教育,借鉴国外数学教育发展中几起几落的教训,走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数学素质教育的新路子。

2.明确数学素质教育的指向性。过去几十年单一的教育模式,一度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应试教育局面,培养不出社会需求的各类各层次人才。

要根据社会需求的一般劳动者、科技工作者、数学工作者对数学的不同取向,实行数学教育的不同的素质要求与标准,具体他说,在普通教育阶段要按照学生的分流制定多种教学大纲组织分类分层的数学教学体系。

3.坚持数学素质教育的实践性。一般他说,知识可以由言传口授的方法传递给另一个人,而素质则不能用传递一一一接受的方法去传授和掌握,要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促进其主体素质的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是指导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八十年代以来,国际数学教育界掀起的以数学建模力特征的数学教改模式正好能弥补我国数学教育重理轻实的缺陷,是素质教育值得提倡的。

数学素质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素质教育;数学;高校数学教育

无论我们研究的是哪一学科,学问的最终目的都是要上升到哲学层面,升华为学术、文化观念。内化了的学问才有助于我们认知世界、认知社会,进而指导生活。

一时代背景下的素质教育

(一)大学教育理念的转变。回顾、对照一下历史上大学教育理念的演化,有助于我们审视当前的高等教育中有关素质教育问题。中世纪创立的大学提供博雅教育,大学教育的宗旨是培育绅士,教育中贯穿着文化、修养和博学、通识。到十七世纪,伽利略开创了实验力学,标志着现代意义下科学的开端,紧接着牛顿世界体系创立,系统地为人类提供了认识自然的客观、科学的认知基础,机械唯物论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世界观,人类进入了理性史上的新纪元[1]。从那时起,人类对宇宙、世界,对自然运行规律的认识彻底摆脱了宗教和神学的桎梏,摆脱了主观的猜测、臆想和假说。人们明白了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和原理,明白了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产生了机械力与人力、畜力的巨大反差,展示了科学技术的无穷威力,强烈地冲击着大学教育的理念,促使大学教育的重心转向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进入二十世纪,国际教育界注意到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与对人的全面教育培养的差别,呼吁文化、修养和博学、通识的教育意义。人类的知识已飞跃性的进步,可如何将知识有效传递给学生,或者如何让学生乐于主动去接触学习这些知识又是另外一个层次的问题,这属于教育管理问题?其实说到底是一个怎么做的问题,是howtodo的问题。西班牙思想家、教育家奥尔特加•加赛特在应马德里大学生联合会邀请所作的演讲中,提出高等教育机构以及大学的建设都必须以学生为基础,而不是以教师或知识为基础,强调教育发生的原因在于儿童和青年的学习能力都非常有限,必须以普通学生为起点,把迫切需要学生掌握,并且一个正常的普通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的教学内容作为大学的核心。他提出大学的基本功能在于教授重要的文化学科:①世界的自然体系(物理学);②有机生命的基本主题(生物学);③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历史学)④社会生活的结构和功能(社会学);⑤一般概念的体系(哲学)。[2]这些是受高等教育者应具备的基本文化修养,高等教育的对象要了解现时的有关世界和人类的基本思想体系,达到时代高度。奥尔特加•加赛特呼吁大学教育中,普通教育与培养科学家和各类专家、技师的培训必须合理分流,感叹“唯科学主义”思想对大学的困扰,“符合人人需要的专业教育与只为少数人服务的科学研究活动融合在一起,则是令人吃惊的”。“别让我们成为受科学操纵的傀儡,因为即使科学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杰作,它毕竟也是因为有了人类生命活动才成为可能。知识和科研有它们自身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对其他的传授知识的活动是不适用的。教育学原理与文化和科学所依赖的原理是迥然不同的”。“学生缺乏学习能力是教育的基本原理。大学教育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灌输知识为基础”。[2](二)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国上个世纪在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从重视知识传授改进到重视能力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理性上前进了一大步。九十年代我国教育界大力倡导、推动素质教育,第一批在全国设立了32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同时就素质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提出了很有见地的观点。教育界普遍意识到比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更重要的东西是素质,“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格”;“以提高人才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3]大学从强调“制器”的专才培养转向“育人”的素质教育[4]。到2010年,素质教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5]。上个世纪,人类知识文明的积累经历了爆炸式发展、膨胀,对现代文明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儿童和青年学生无法学习和掌握所有我们希望他们能够掌握的知识,冷酷、教条地灌输知识的时代已然过去,终生教育的时代来临。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这是教育界面临的艰巨任务,人类更需要一种培养学习、吸收能力和认知、领悟能力的教育体系。教育理念需要调整、改进,知识体系需要有机梳理、合理构架,教学内容需要有效地重新整合,大学教育中必须有机地贯穿培养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的教育内容,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素质,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能力、知识等方面超越自我,在毕业后的自我教育中具备基本的学习、认知能力。否则,浩如烟海的文化和技术财富“必将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威胁”[2]。继核能成功利用,海底探索、月上旅行、遨游太空、计算机发展、互联网应用到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新科学技术潮涌而来,人类文明中,科学的积淀越来越深,科学知识的积累日新月异,人类对自身科学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1999年,J•布洛克曼提出第三文化的观点,即一个新的文化,一个大众的文化,包括“那些科学家和经验世界的思想家,他们通过自己的工作和通俗的作品,生动表现了我们生活的更深层的意义,重新界定我们是谁、是什么。他们正在取代传统知识分子的地位。”科学教育可以使人获得非生物本能的智慧,获得非与生俱来的灵魂。没有科学的“教育”只是在培养信仰,而不是教育。[6]在当前的教育中,时代的科学素质和传统的文化修养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类需要全面的修养、和谐的发展。开展素质教育已成迫切的需要。

二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使命

(一)高校教师工作的现状。放眼高校的现状,教师和实验人员“搞科研”,教育工作者都在进行科学推理、实验研究,教师投入主要的精力去搞“研究”和“创作”,以确立自身的职称资格和社会地位,“心不在‘理’而在‘技’”[7]。目前声名卓著的教师都是优秀的科学家、专家,他们无暇倾心于教育的主体,普通教师也都花费大量精力去干那些本应是科学家、专家的工作,似乎中国知识分子都应是科学家、专家,似乎都在进行着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教学研究却不是主流。教师是否具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阐述问题之能力,教师对课程的体系、框架及思想脉络有没有具备基本高度的了解、掌握,是否站到了教育者的高度,则无人问津。而这些则恰恰是对普通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保证教育教学良好运行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状是社会导向造成的,教师工作方向的指挥棒,就是对教师的研究、创新成果的单一考核。当然,教师在从事研究、创新的过程中,提高业务水平,开拓知识视野,甚至培养出优秀的弟子科学家、专家,是非常可贵的,但如此阳春白雪式的培养模式是不适合大众化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要关注我们的教学成效,在我们的学生离开学校时,多回答几个问题。我们传授的各门课程给他们留下了什么?他们对所学课程是真有一定的了解还是仅仅知道一些零散的知识?他们具备了怎样的终生学习能力?他们拥有了怎样的精神财富?同时,我们的教师认为他们掌握了什么?(二)教师的使命。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与科学家、专家在工作职能上是有实质性区分的。科学家、专家的职能是科研与创新,研究、探索、推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推动文明进步。教师的使命则在于启迪智慧、开拓心力、塑造心灵,在于注入知识,传承文明,培育人的理性、思想,培养人的灵魂、精神。教育工作者或教师的职能在于梳理时代的文化、文明,构建育人的知识体系,给学生注入可消化吸收进而可以深化、应用的知识,在于与学生思想的对话、心灵的沟通。教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文明传承的信息传播者,需要具备基本的学识高度,对知识、文化有基本的统观认识,以免不分轻重照着现行的课本传业、授学,名师才好出高徒。“我想知道上帝是如何创造这个世界的。对这个或那个现象、这个或那个元素的谱我并不感兴趣。我想知道的是他的思想,其他的都只是细节问题。”这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对学问的态度,大师之区别于常人就在于他们是将学问提升为观念。我们没有能力像爱因斯坦一样,站在科学的顶峰上审视问题,洞察科学问题的内涵和精髓。但站在教育者的高度,教师需要有能力对课程内容给以合理的定位、科学的定性。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教学研究,在于提高、深化自身的文化修养,具备教育者的基本资格。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梳理知识的体系、理清课程的脉络,整合知识的框架。教师给学生注入的应是系统的理论、基本的框架、有机的体系和思维的模式、思想的脉络、认知的观念,而不是知识的堆砌、论断的罗列、题例的集合、无限的细节。教师的使命是引导学生领悟知识的体系和脉络,领悟人类的文明、文化,引领学生进入问学之门。文明的传承、教育者的使命,决定了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与作为探索者的科学家、专家在工作职能和工作重心上的区分。我们需要区分开受教育的学生与接受培训的工匠、技师的学习内涵,不要把学生都看作未来的科学家。对学生的考核要与素质教育的宗旨合拍,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双基)之外,更重要的应该是学生对所学课程的观点、结构、框架、脉络和思想体系有所掌握和了解,对所学课程有一个统观、概括的基本认识——“知其所学”,这是双基之外的基本文化修养,这取决于我们教育的大环境、课程的体系、教材的组织和教师的修养。

三数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范文篇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郎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们的学生所面临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预测,他们一生将平均有五到六次换岗,甚至其中还会有跨界。在新的时代,知识是会被淘汰的,只有能力是永恒的。在传统数学教育中,一般只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对知识和能力有所忽视。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教学中,一些较为简单的章节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章节体系,消化知识点,引导学生抓关键点,教给学生一种自学模式和方法。对实践性较强或者困难的章节,更需要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协作共同完成的形式大胆实践、大胆猜想。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数学直觉,即“数感”。

二、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各行各业的从业者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优秀的分析思维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而具备“数学思维技能”的人会在竞争中占巨大优势。根据行业调研与参与业务活动发现:商业以及政府的领导人最欣赏的员工是具备“数学思维技能”的人,而不是我们大众认为的“需要特定技能的人”。简单地说,他们需要的是在必要时能够学习新的特定技能、拥有优秀分析思维技能的人。这一点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职学生和职高学生的重要差别。而要做好这一点,我觉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从两方面进行更新。一方面是从内容教授的角度上进行改革。传统的内容教授重点讲如何学习和应用不同的套路解决数学问题,却很少花时间尝试向学生传递数学是什么,为什么要诞生这个理论或者是概念,这部分内容的来龙去脉、历史沿革是什么等背景知识。做一个比喻:用执行一系列传球使球进门来描述足球,虽然精确地描述了足球的关键特征,但同样忽略了整体是什么及其来龙去脉。这样学生永远不能站在一个高度,跳出到知识本身之外去了解自己所学的东西,永远是在“仰视”甚至被困在知识的囚笼里无法自拔。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有一个全局观去看待数学,至少能够“平视”甚至“俯视”整个知识体系。这样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却是影响深远的。比如我们在讲授导数时,无疑是要把重点放在导数的定义和其本身的意义,而不是花大量时间让学生去进行计算练习,或者只强调如何用它们来解题。并且在讲导数定义时,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在研究“一点”时遇到阻碍,故转化成研究“一段”,然后再利用极限的观点把“一段”压缩成“一点”。总之,数学不是“算术”,我们不能把这门课上得像“烹饪课”,即对一个数或者几何图形按步骤处理就能得到答案。数学内容的教学,体系和起源是关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汲取数学的营养,让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有了基础。另一方面是重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思维从思维活动总体规律的角度考察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其中直觉思维是以高度省略、简化、浓缩的方式洞察问题实质的思维,它的主要特征是能在一瞬间迅速解决问题,其基本形式是直觉与灵感。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非常重视逻辑思维能力而忽略了直觉思维。布鲁纳指出:“直觉思维、预感的训练,是正式的学术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创造性思维的很重要的特征。”事实上,在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些重大发现,如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牛顿发明微积分,高斯对算术定理的证明等,无一不是直觉思维的杰作;“逻辑用于论证,直觉用于发明”,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解决的许多问题,也往往是先从数与形的感知中得到某种猜想或得到一种巧妙的解题思路,然后进行解答的。可以这样认为,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往往取决于他的直觉思维水平的高低。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大胆鼓励学生“猜”!一些极限的计算步骤,让学生猜可能等于多少;一些定理性质的讲解,在给出已知条件后让学生大胆猜出结论。告诉学生数学的进化历程很大程度就是某人对某个问题凭直觉做出猜想然后论证的过程。对于学生将要从事的工作,接受新事物和动手能力也非常重要,这一点与直觉思维能力也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把它与逻辑思维有机结合起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注意培养语言的精确化

生活中的语言可以不必过于精确,那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语境给出正确的判断与理解。而且在人们交流时对所谈论的内容都有共识,而凭借该共识能相互推出本意。然而数学家或者说在专业性较强领域内的人们沟通时,人们之间的共识往往有限甚至没有,因为每个人都各自处于一个发现的过程当中,所以语言的精确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我当时所调研的企业是一家机器人公司,主要业务是机器人的开发应用与集成安装。企业负责人谈到沟通时说,他们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仅仅限于语言用语的艺术性和礼仪礼貌层面的沟通能力,有时候正确、精简的书面或者是口头沟通能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很好的保障,确保事情能高效率地进行。数学中的语言使用受到的约束很多,学生必须学着消除草率措辞,在长期的语言训练中,学生会掌握一种高度受限的、严谨的甚至有一些程式化的写作方式和说话方式。这样会受益终身,因为没有一个行业的优秀人才能少得了“严谨”这种品质。除此之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语言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把已经掌握的生活语言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定义、定理或者证明过程。“连续”这个词在生活中就是连着不断,数学里也是这个意思,但我们在数学里得通过极限这个工具完成对这个概念的精准描述。很大程度上,数学的学习能力也体现在能自如地转换两种语言。一个企业团队所有的人如果都接受过这种严谨精准化的训练,那么成员之间的默契度就会大大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工作的高效率。

四、注意削弱学生学习的功利化思想

19世纪时数学进行了一次由计算性向概念性的扩展,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看似不需要这种扩展,觉得只掌握好计算就足以应付一生的职业需求。所以数学无用论在高职院校一度盛行,即使有部分同学还愿意学习数学,也是为了应付专升本的考试。且不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着情怀而不是功利的学习才能更持久和有效。我们试着对社会现状进行分析:工业社会的进步需要具有数学技能的劳动力。更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些人分为两类:一类对给定的数学问题能找到它的数学解,另一类则拿到一个新问题后,比如机器人制造方面的,能用数学的方法识别和描述该问题的关键特征,并用数学化的描述精确地分析这个问题。无疑,当今世界的公司企业必须持续不断地创新以保持在竞争中的不败之地,他们的需求更转向了第二类人。在这个问题上,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完全只是为了获取将来职业生涯中所用到的特定工具。活着并不只是为了工作和职业。教育是为人生而作准备,而掌握技能只是一部分。

总之,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学科素质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数学教师,及时了解行业需求,了解时代的发展,把素质教育贯穿始终,才能担起教育改革之重任!

参考文献:

数学素质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对策

一、全面发展,增强责任感

以往的教学理念下,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教导学生学会课本知识,通过考试就够了,尤其是实际应用较为狭窄的数学,这种现象尤为明显。但是,新课改下,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导学生,强行记住课本上浅显的理论知识。如何理解?如何应用?应该用什么方式教授给学生?这些都需要教师思考,所以教师首先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在课堂才能更深入、全面地教导学生,学生也能更加专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1.增强教学责任感。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有责任感,而教学育人的教师更加应该具备教学责任感。一名教师如果不具备责任感,也是职业素养的缺失。在这样的教师的教导之下,学生不仅学不到专业知识,甚至会向偏激的方向发展。具备责任感的教师,会在课前充分备课,考虑到课堂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并提前规划出解决方案,课堂中对任何学生都能做到不偏不倚,板书端正,吐字清晰,这也是职业素养的体现。2.姿态端庄,树立威信。教师可以和学生打成一片,但不应该忘记自己的身份职责,和学生过度亲近会降低身为教师的威严感,不利于课堂秩序的维持,但是,过分和学生疏远,对日后的课堂教学也是极为不利的,始终板着脸,只会让学生害怕、抵触,产生畏学心理。如果能在课堂中保持姿态端庄,教学张弛有度,课后和学生适度交流,让学生对自己产生敬畏,课堂的教育效率才能提升。

二、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

教学,不是单纯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过程,而是针对知识点的互相交流。只有学生产生兴趣,提出疑问,才能证明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见解,并且利于后期对知识的掌握。初中时期的学生还具备年龄的特殊性,这个年龄层的学生正是行事风格多变、不成熟的时期,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案,不能一概而论。很多学生的思考模式和待人处世的行为习惯都是在初中时段养成的,所以与其单方面地灌输数学知识点,不如将知识点划分成模块,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记住结论,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还能在学习中体会到一种自我满足感,从而促使他们的学习状态从被动灌输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

三、优化教学方法

新课改的“新”还体现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上,从前的单向填充式教学早就不适应当下的学习环境了,互联网的发展,学生思维的早熟趋势,都促使着教育者教学方式的升级。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更注重知识的积累,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点堆砌。教师在优化教学方法的时候,应该注意过程的细化,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吸收知识为主,将课后练习加入课堂教学中来,从做题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可以在特定情境下,对专业知识点有全面的理解。

四、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数学学习不仅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也很有挑战性,重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1.安排学生讲课。在安排学生走上讲台之前,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鼓励他们,进行课前备课,当他们准备充分之后,就放手让他们去讲台上讲课。在讲课的过程当中,他们对所讲的内容进行认真而透彻的分析,并且和所有同学一起讨论。当讲课完成之后,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胆量,而且自己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仅如此,通过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课,还能够促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师生感情。2.组织研究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课的过程当中,有可能会遇到一些比较有研究意义的问题,教师就可以组织一些学生之间的研究讨论,给他们固定的时间进行探究,不仅能够增强课堂的活跃程度,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研究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把优等生和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够让他们互相帮助,提高差等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3.勤于反思,总结经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每学习一个单元之后,就对前一段的学习进行总结,对于那些掌握得不是很好的知识点进行强化练习。这样,当一个学期结束之后,每个单元的弱点都被整理得井井有条,有助于学生的复习,也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发展,不单是一项简单的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更是为了应用到实践中,为社会教育出具备综合能力的优秀学生。对于当前的数学教学而言,要适应新课改,就需要推翻原有的刻板的教育模式,摒弃以往教育中的错误思想和不当做法,开辟出新的教学形式,将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来,这一点是很有难度的,也极具挑战性。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顺应素质教育的趋势,努力研究出新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廖嫦英.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J].中国数学教育,2010(23).

[2]俞剑.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探究教学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4).

[3]刘伟.浅析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0(10).

数学素质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职业学校;数学;素质教育

一、数学素质教育

严士健教授曾强调:“数学将成为21世纪的每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素养、知识和技能的一个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非常直观地体现了数学素质教育对学生进步、社会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开展数学素质教育,要把观念更新、创新能力的培养、语言的科学化作为重点,并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数学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沟通能力。不断地推广数学素质观,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还可以使他们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有显著的提高。

二、数学素质的内容

(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数学素质教育中也是要做好这项工作,这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其实是来源于实践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国有很多科学家都在数学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其努力、刻苦、献身的学习精神,并拥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要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发掘数学中的美。(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了使数学素质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最好能够将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教育有机联系起来。数学素质教育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基础知识、思想方法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所侧重。(三)生理心理素质教育。生理方面的健康性对心理素质有着很大的影响,且心理素质又涵盖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因此,一定要保证生理与心理发展的适宜性。

三、开展数学素质教育的方法

实际开展数学素质教育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情况来选择最为适宜的教学方式,而这主要靠教师教学过程中细心的发掘,并将这一教学模式自然地应用于平时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加深相关理解。笔者认为,开展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推行素质教育,并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数学概念十分的凝练,但有一部分也十分的晦涩难懂。因此,学习数学仅仅靠记忆是完全不够的,必须要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并将其应用到数学解题过程中去。而这个理解的过程不能仅仅靠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自己也必须注意揣摩。(二)重视思想方法的传授。数学的核心其实就是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观察和实际,并学会使用数学方法。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才能使其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三)要多使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数学素质教育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理论上,必须要将各种各样的形式化表示方法和文字描述都进行转化,这样才能促进进一步研究和交流的进行。但是,实际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将重点放在表达形式方面,而必须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加强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四、如何有效提高数学素质教育的水平

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要求我们必须在各个科目上都推行素质教育,而这将导致教育教学产生很大的变革,这对教育的发展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学会把握重点。(一)对数学素质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社会的不断发展,意味着我们的思想观念也必须随之不断进步,不能再使用之前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数学素质教育则能够很好地克服这些弊端,因此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二)让学生都喜欢数学。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精神”。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而这些方式应该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让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学生能够自己探索、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便能够避免一味的“填鸭式”教育可能引起的学生的厌烦情绪。(三)不能忽视数学课程活动。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各个活动课程,且这些课程一般都是和学科课程同时进行的,但这些课程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地对待这些课程。要做好以下几点:①将其作为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②明确界定活动课和课外活动;③保证这些课程开设形式的多样性;④对这些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作出客观的评价。

作者:徐彩英 单位: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林玎.数学素质教育改革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6(32).

数学素质教育范文篇6

一、帮助学生营造和谐、活跃及民主的课堂氛围

数学教师应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给予改变,把课堂交给学生,并为学生学习创造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数学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不应将严厉及严肃的态度在课堂中出现,减少学生的自身限制及压力。数学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发言,还应在遇到问题时,敢于提出质疑。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进行相关干预,促使课堂秩序得以保证。引导学生养成相互帮助的风气,促进良好的学生关系的形成。

二、善于运用多种数学教学模式并给予灵活调整

为促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保证,教师应先于教学前将教学目标予以确立,并对教学方案进行科学设计,还可将数学建模思想,在课堂教学当中给予充分融入,在对总价、数量及单价之间的关系进行学习时,通过利用乘法运算,以此达到对人民币进行理解的效果。

三、对素质教学及扩展性教学予以强化

针对扩展性教学,数学教师应将具体的教学向生活中拓展,利用数学对生活实际进行联系,至此,不仅促使学生领悟所学的数学知识,还可促进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提升。针对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学来讲,其在培养上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教师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将一些具有较大难度的竞赛习题予以增加,以此达到学生解题能力提升的目的,促使学生想象力得以锻炼。

四、运用现代化设备,促进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化

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媒体设备运用于数学教学中,能够克服传统板书教学所未能达到的效果。教师利用多媒体,对数学教学中那些具有抽象性及逻辑性较强的内容,通过具有形象化的事例展示在学生面前,将事物发展的整体过程予以演示,以便更为通俗易懂地展示数学概念及法则,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此种方法,能够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感性认识的丰富化,并且对于学生形象思维还具有强化作用,此外,在对数学本质特征进行揭示的过程中,还可以获得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锻炼的效果。

作者:刘子玉 单位吉林省汪清县春阳镇新安小学

第二篇: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如今,人们对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最大的差异点就在于素质教育更重视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而不局限在一方面,将培养受教育者的多方面素质为教育目标,让受教育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个人能力等。因此,发展素质教育是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需求,更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向。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初级阶段,该阶段奠定了学生学习能力以及习惯等方面的水平。因此,将素质教育应用到小学教学中十分重要。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阐述素质教育在其中的应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授我们知识的老师并不是最佳老师,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存在让人们对事物表面的关注衍生到更深层次。当学生对学习拥有兴趣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就会带来情绪上的满足感。因此,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就会自主、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再是被动而是主动学习。而在传统数学教学方式中,老师的作用就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模仿与记忆所学的知识是传统教学的重要手段,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弊端明显,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快就会在枯燥无味的学习中感觉厌烦,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但是新时代实行的素质教育能够有效帮助教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多方面发展,以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思考的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十分好奇且多动的阶段,在该阶段教学过程中利用创造性方式并结合教学内容,或者讲述有趣新奇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活跃学习氛围有很大帮助,更能够帮助学生将难懂、难理解的数学内容轻松地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阶段正是创造未来一切可能性的阶段。小学生掌握知识都是从形象思维开始,而传统教学方式让他们被动接受,抑制他们思考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让教学内容更具形象化,通过学生参与其中的方式来讲授知识,鼓励他们动手、动脑、主动思考,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出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式,提高他们获取知识的效率与容量,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3.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数学具有严密性,要求在逻辑推理过程中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必须是确定无疑、论据充足、符合逻辑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拥有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

作者:佘俊华 单位:泰兴市车马小学

参考文献:

杨赛芳.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中国校外教育,2011(7):48.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素质教育的应用

在现阶段的各类教学当中,素质教育都是重要的核心内容,也是现阶段社会广泛关注的教育重点。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课程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小学生今后学习各类理科类知识,还关乎小学生本身数学思维能力的构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融合素质教育,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当中,将人文精神、思维方式、思想品德等内容充分展示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小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存在着重知识而轻能力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无疑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经历过教育改革之后,更要学会将素质教育融入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当中,让小学生不但学会做学问,更学会做人。

一、改变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一直秉承着陈旧的教学观念,将自己视作教学活动的主导,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自己设定好的教学方案来开展教学活动虽然能够教导学生固定的数学知识,但是由于忽略了学生本身的学习自主性,也就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没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出属于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针对学生当前的学习素质和学习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力求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人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学习能动性,使小学生能够在轻松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培养出属于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小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想。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加强和提高,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现了学生自身的才华。

二、加强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是一门和生活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将死板的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周围事物的变化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和其中的变换规律。在这其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将素质教育融入周边事物当中,并且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这些事物开展针对性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帮助小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将生活中的资源融入教学实践当中,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对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在这其中,学生不但要学会利用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更要将生活实践当中的经验结合到数学运算当中。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使自身学到的知识变得更加实用化,并且还能反过来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鼓励学生创造全新的数学解题方法

素质教育还体现在小学生的创造力当中。创新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当中的精华,拥有了创新能力,就能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更好地生存和持续进步下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多质疑,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小学生从自己学习的知识体系中找出和发展独特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质疑,教师自身还要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小学数学教师在其中对学生的鼓舞与激励。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要解决小学生在其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帮助他们拓展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其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引导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贯彻以人为本的新时期教育观念,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第一目标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对小学生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导,又加强对小学生素质能力的教育。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素质,采用当下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达到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作者:邓小丽 单位:重庆市云阳县堰坪镇堰坪小学

第四篇:素质教育下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革新教育教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地位较为被动,师生之间很少交流,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必须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地交流与沟通,只有这样,学生想学什么或者如何学好和掌握相关的技能才可以及时地反馈给教师,掌握的效果和程度教师也可以及时地了解,对下一步的授课调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提升首先在观念上就是让课堂实现回归,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和能力提升的主要阵地。比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时,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就可以首先把学生分成若干的小组,构建生活化的体验情境。一组学生为商店的工作人员,二组为买东西的人,三组为观察组,负责查找一二组交易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人民币的认知,要了解人民币,包括面值和购买力。教师首先给二组的学生面额不等的人民币,让他们去一组商店购买东西,教师事先设计好产品的价格,让学生能组合使用人民币,并且大概掌握人民币的购买力,一旦出现错误,三组的学生要及时地告知和纠正。这样的体验式教学学生愿意参与其中,并且能做到学以致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一定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创新教学模式,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还是教学模式、教学结果,其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多。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纯粹的理论讲授已经不再适合小学数学课改的需要,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创设和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拉近课堂知识与学生常识之间的距离,并实现有效地融合,这样肯定会大大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认真研究数学教材,不难发现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过程,都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转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出现了“亲民化”的特征,很多都是经过一定的生活知识考察得出结论,最后上升为理论性的规律性的知识点。小学生对枯燥的理论、定理、公理不感兴趣,但是他们对活生生的现实问题和生活化的问题却是充满好奇和疑惑的,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数学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只不过是经过系统化的加工概述罢了。为此,要想实现有效课堂,以巧妙正确的生活常识和知识迁移能力来优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实践证明,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融合学生常识和教材知识,能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比如,低段的小学生在学习数学基本的加减法的时候,如果纯粹地使用数学符号来测验和验算的话,学生很快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就地取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这样巧妙地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我们班现有学生35人,大家数数女生、男生各多少人呢?学生数完之后,发现男生19人,女生16人。今天有一位女生请假,那么到校的女生有多少人呢?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呢?这样生活化情境的创建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并且做到了就地取材,让学生参与其中,能巧妙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实现原认知和新知识的有机整合,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三、完善数学教育教学理念,实现快乐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实现快乐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感受数学的快乐。这与现代数学教学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正视学生的需要和情感体验,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整个数学教学的核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积极开展师生间的交往互动,通过师生交往来促进学生在数学锻炼中的情感体验。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要认真把握好教学的进度和方向,在课堂上学会尊重学生,摆正教师的课堂地位,构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如果课堂氛围轻松活泼,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就会感到愉悦和快乐,这种心理和感受就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作者:潘娜 单位:包头市土右旗萨拉齐明华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李素珍.素质教育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运用之探究[J].文理导航,2014,(8).

[2]李伟.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J].学周刊,2014,(27).

[3]王安位.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J].读写算,2014,(5).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了素质教育的优势。素质教育自提出开始,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具体实际实施过程中,推行得并不是很顺利[1]。所以,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也成了提高我国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问题。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部分,其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国家的未来,所以我们应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中的贯彻落实。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我国是一个应试教育观念非常重的国家,即使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教学改革,小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比较严重。因此,要贯彻落实素质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就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由于小学生思想还比较懵懂,没有形成自己的判断力,因此,教师的思想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所以教师应避免采用传统的、古板的教学方式,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释放自己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所以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性格和爱好,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2]。当学生遇到困难,心情低落的时候,教师应多给予帮助,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方法,增强学生的信心。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励教育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兴趣的好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尽量多地给予学生鼓励。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小游戏、数学竞赛、课堂提问等形式,引导学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在他们做对了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在他们犯错时也不要进行严厉的打击,而是多给予鼓励。比如,在讲到“面积”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竞赛的方式。教师每提出一个形状就由学生举手抢答,然后对抢答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并鼓励其他同学积极参与。

三、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将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进行结合,以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作为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当教师在教“圆的周长”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工具测量出小圆、中圆和大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测量现实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比如圆形水池、圆形桌子等。学生找到用绳子的方式来测量以后,继而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圆周长的计算有没有什么规律可以遵循,最后通过学生自己讨论得出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通过与现实中的圆形物体接触,学生对圆周长的学习更容易理解,印象也更深刻。

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3]。一个没有创新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同样,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人,也是古板无趣的。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好奇心强,而且有活泼好动的天性,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任何有趣的事情都能激发他们无限的好奇心和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避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发散思维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以摆火柴棍为例,给每个学生固定数量的火柴棍,10根或15根,然后由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自己动手利用这些火柴棍组成数字、图案、文字或者公式等,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总之,将素质教育贯彻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接班人。

作者:栾海燕 单位:青岛王埠小学

第六篇: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研究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三中心是教材、教师和学生,那么在课堂的思维活动过程中要摆正它们的位置,发挥其功能,使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得到训练和优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和思维素质,从而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教材是思维活动过程的依据

素质教育是培“根”的教育,根深才能叶茂。科学、合理地施以“肥料”,繁花似锦、硕果累累的生动局面才会出现。思维是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是人脑对现实的间接、概括的反映。教材就是使根深叶茂的“肥料”之一,就是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必须具备的“事物”“现实”从而供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教材所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结果状态的思维。它虽然是经过了编者的思维而编制的,但学生要想获得知识吸取更多的思维营养,还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索性的思维磨炼,从而既能获得很好的“结果状态的思维”知识,又能优化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活动过程。

二、教师是思维活动过程的指导者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学习前人成果的一种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思维能力,思维水平,并选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地把握时机,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更好地完成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学生是思维活动过程的主体

学生是思维活动过程的主体,即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材、教师二者都是为学生服务,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得到充分的优化。那么如何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呢?必须做到结合教学结构,训练学生思维。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构建优化的课堂结构,思维就是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它是一种很复杂的头脑加工过程。但是学生的认知是具备一定规律的。总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然后再经过具体化,把同类事物归在一起。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这种认知规律揉进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正确训练学生的思维,在数学课堂中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例如: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认为“发散┄┄聚合”式课堂教学结构,就重视了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过程。设计“引”“试”“议”“释”“评”“测”“问”“练”“读”“结”十个环节。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时,由“引”这一环节,向学生指明本节课的目的和指出努力的方向。在新授课时先通过操作,尝试等使学生建立感知,亲自尝试,然后由“议”“辩”“评”环节,让学生自己去议一议,辩一辩,使学生能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然后再进入思维,最后在“练”“问”“读”等环节中得到巩固和应用。这样的课堂结构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思维的活动过程,为数学课堂上营造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天地”及氛围。

(二)掌握学生的思维特点,训练优化的思维过程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任何人也不能代替的,在教学过程中教者要掌握学生的思维特点,以训练为主线,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亲自经历、探索情境,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表达的全过程,让学生从始至终地积极地参与了某个结论的探索,发现、推导、弄清了结论的来龙去脉,这样对他的记忆是十分牢固的,也是难以忘怀的。(1)引导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兴趣,训练思维。例如:在教学“减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张桌子的面是长方形,如果砍去一个角,这张桌子还剩几个角?由于学生刚学完减法,出于思维定势的作用,多数学生认为还剩4-1=3(个角)对不对呢?学生开始争论,紧接又会出现剩4个角,有人还说那5个角也是正确的。到底怎样呢?有的同学急不可待,有的同学不易理解。于是我就发了一张长方形纸,让他们剪剪看,这样不理解的同学从动手参与过程中得到结论;“急不可待”的同学从实际参与过程中得到更充分,更有说服力的理由。实际上,答案是4个角,5个角,3个角都是正确的。只看你怎样剪。(2)启发思考,在勤思善问中培养能力,完成发展个体思维。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除法时》先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3.105÷115。然后替代有小数短的除数,3.105÷1.15。这里被除数和数都有小数点,怎样处理这两个小数点呢?让学生思考,想除法。他们很快会想到商不变的性质。然后经过计算商得2.7,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提出问题:2.7是谁的商?此时学生思维活跃,并引起争论。有的说是3.105÷1.15的商、有的说是3.105÷115的商,有的说是两个算式的商。问题看似简单,但这正是学生迷惑的,想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好时机。最后,经过讨论、争议、思考,知道是两个算式的商。这种思维活动过程的完成,既复习了已有的知识,商不变的性质,又使学生开动了脑筋,善于提问,从而更牢固地掌握了新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个体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四、思维活动过程的重视,推动素质教育实施

通过实践可以证明:重视思维活动过程,以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推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践素质教学。

(一)学生的思维能得到训练,他们能主动做“主人”,积极地参与在数学活动过程中,从中学得知识,得到锻炼。

(二)通过强调课堂上的思维活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随意性改掉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利于更好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综上可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有效地有目的地发挥课堂上的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坚持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原则,启发学生思考,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还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较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完成数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作者:杨晓玲 胡春艳 单位:磐石市取柴河镇中心小学校

第七篇: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进行素质教育

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时代的要求,是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而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则是我们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多年课堂摸索,我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素质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在教学中注重育人,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怎样做人。小学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德育因素,只要教师树立德育意识,积极挖掘,适时渗透,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教学圆的周长时,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如何勤奋学习,在数学方面取得什么成就,为中国为人类做出了什么贡献,激励学生为祖国为人类的进步而发奋学习。又如教学小时、分、秒的知识时,让学生体会到一分钟、一秒钟的时间有多长,使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知道一分钟可以办多少事、一分钟能出多少产品,在打仗时往往“时间就是胜利”,从而形成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时间。又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知识时,使学生认识小数点的作用,知道小数点的移动可以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教育学生要正确写好小数点,点准小数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扎实的学习态度和认真细致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利用教材的兴趣因素,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是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非智力因素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智力因素的发挥。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除学习的基础差外,非智力因素是重要的原因,他们常表现出厌学的情绪,缺乏学习兴趣等。学生不想学,教师讲得再好,也是不会有好效果的。教师必须既管教又管学。特别是复杂的数学学习,困难重重,在困难面前有的学生意志坚强,苦战攻关后得到乐趣,有的表现出软弱、知难而退等。因此,数学教师要认真对学生进行克服困难的教育,只有学生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形成好的智力。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作用,互相促进,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学习,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加强学法指导

强化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苏家林斯基表示,不会学习导致不想学习,从而导致懒惰。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其从自主学习中找到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中应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下,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通过阅读来获取自身的知识学习;学会以因导果的思维方法,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旧推新的知识转移,以旧知识,探索新问题,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教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在帮助学生复习好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方法后,启发学生根据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方法及其数理,重点研究乘数是三位数中的百位该怎样去乘被乘数,乘得的积该怎样对位?为什么?让学生学会提问,通过动手试试,阅读比较例,综合思维和积极的收购过程中,实现迁移,掌握了方法。这种教学比教师教的要好得多。

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个好老师,不仅要善于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知识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实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作为主线,重点在“实践”,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思维就会处于一种欲罢不能的积极思考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知识的传递才有可能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方面的,学生接受的知识信息就会比教师单向的传递要多得多。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过程就会永远伴随智能的发展,给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多给学生演说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说话能力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教育,它的目标不是分数,而是使被教育者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学会发展。教育者的目标是“授之以渔”,不是“授之以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还要多给学生演说机会,以锻炼其胆量,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演讲能力。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提高学生的素质,不仅是义务教育的实施和实现数学教学的要求,也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的长期教学任务的前面。在教学中,应该以知识为基础,基本技能为主线,以培养数学思维为核心的能力,以提高学生为目标的综合素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诱导学生,这样就能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

作者:陈梅 单位:山东新泰金斗中学

第八篇:小学数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我国教育模式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以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小学数学教育正是从基础抓起,数学是一门实用型的学科,它注重能力的培养,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高级思维能力。小学生则是培养的最佳对象,他们正处于一个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时期,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正是培养他们能力的关键时期。

一、引言

数学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重要学科,从小学生步入校园的那一刻就要学习的基础学科。数学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动脚能力,尤其是在动脑方面。我国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学习不仅仅只是片面的追求升学率,而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人才。我国倡导“素质教育”正是时代所要求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单单再是优劣学生的评价标准。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与经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正是一门可以全方面培养学生能力的学科。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强国的必然选择,同时也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我国十八大报告中着重强调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方式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全方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也是对差等生的一种鼓励。学习成绩不再是评价一个学生优劣的基本准线,素质教育撕掉了贴在那些差等生身上的标签。小学数学的教育是从小学生刚接触到数学抓起,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有着自己独特思考方式和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时期,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而言,培养学习能力远远比学习成绩更加重要,能力是一个人完成一件事情或者是一项任务所表现出来的素质,而素质却是要从小培养的。数学是门多功能实用型学科,它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特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可以培养学生严谨和有条理的做事风格。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言喻的作用。

三、小学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

从小就行该重视教育,小学生处于一个思想未成熟阶段,他们对未知世界有着无限的憧憬与遐想,而且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充满灵活性和跳跃性的。处在这个时期的小学生需要教师在一旁悉心的督导和教育。曾经在书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探索宇宙的奥秘是要求我们要有充足的数学知识。正如众人所知,宇宙星宿与地层、热与电、变异与存在的规律,没有一样不是涉及数学真理的。数学使人们对未知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复杂的学数学却要简单的运用数学,一切复杂的事物通过数学的诠释变得极其简单,这便是数学的魅力。数学集中并引导我们地精力、自尊和愿望去认识真理,并由此在上帝的大家庭中占有一席之地。正如文学诱导人们了解情感一样,数学则是启发人们无限的遐想与探索欲望。”数学可以激发人们心中无限的想象和疑问,而学好数学的关键就是要带着一种疑问和想象的心理去学习。数学这门学科可以锻炼学生独特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数学可以多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例如:学习数学可以使学生思考变得严谨,做事情变得有条理性,凡事喜欢多问个为什么。小学数学教育从学生基础抓起,数学作为一门锻炼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实用型学科,更是需要学生认真学习的。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烈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自觉主动的学习。

(二)素质教育的意义

在当代社会,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我们要在21世纪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主动地位就必须要发展教育事业,把我国沉重的人口压力变成人力资源优势。教育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必要条件,日本在侵华失败后回到自己的土地着力发展教育,十几年后,一个土地只有我们国家三分之一大大的岛国的经济就远远的超越了我们。以此可见,教育对于一个名族一个国家有多么重要。我国必须坚决施行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的教育素质,培养人才才是一个国家富强的基本条件。教育事业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而言,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才能够使一个国家从弱小走向强大。英国著名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曾经这样说过说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使其学会有用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装饰心灵,也不是去填塞前人的经验。”教育的真正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有用的能力,这便是素质教育的真正精髓所在。

四、结语

教育乃是国之根本,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对当今社会来说可谓上是意义重大,不在以学生考试成数学这门学科可以锻炼学生独特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数学可以多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例如:学习数学可以使学生思考变得严谨,做事情变得有条理性,凡事喜欢多问个为什么。小学数学教育从学生基础抓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变可以自觉主动的学习。来评价学生的好坏。小学数学教育对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发挥着不可言喻的重要性。素质教育不单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同时还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提倡是对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保障,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更是推动国家培养人力资源的可靠后盾。

作者:赵丽霞 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一中学

第九篇: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浅析

一、数学教学中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和任务是:(1)通过数学的实际运用,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和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3)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促使学生辩证观的形成,能从发展、运动、联系等观点出发观察、分析人或事物,这是当今素质教育要求人才具备的心理素质的核心。(4)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在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品质,长善求实,扬长补短。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5)用富有教育意义、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资料和教学史料及习题,对学生渗透“两史一情”和“五爱”教育。

二、数学教学中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要初步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这种价值包括:(1)知识、技能素养,这是当今社会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并能长期起作用。(2)运用数学素养,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良好的信息感、数据感,养成从数学角度考虑日常事物的习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根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和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它们是“概念”的建立、“运算”的能力、“分析解答运用题”的能力。这产生于数学教学过程中。

1.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

自然数、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用来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数学概念。任何一个数都可以与事物的某一量相对应。因此,在数的认识的教学中,以具体事物的量引出表示这个量的相对应的数,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建立数的概念,如,在教学10以内的认识和11~20各数的认识时,充分利用课本中所画的实物的数量,再认识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在小数和分数意义的教学中,也应联系实际,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实物图和数轴,帮助学生建立概念,解决具体问题。例如,比较0.6、23和34的大小,可以根据这些数在同一数轴中相对应的点的位置,直接比较出大小,这样把数与实物紧密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2.引导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

现就数学运算的意义教学,谈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提高技能素养。例如,教材对加法的定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用对应的理论来定义是:如果a与b都是自然数,在自然数a之后再数出数b来,恰好对应于自然数列中的数c,那么数c就叫做a与b的和,记作a+b=c。实质上求两个数的和就可归结为数数,或者从1开始,数出a来,接着再数出b来;或者从a开始,再数出b来,所得的结果就是a与b的和。这一思想方法,教材从“2的认识”开始渗透,认识了以后就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讲,不能理解理论性的定义,教师只有渗透对应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领会运用。例如1+3=4,让学生数小棒,看实物,拨珠子,先数出1、再数出3,结果就是4,4就是1加3的和。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定义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因此,通常把20以内的加减法说成是20以内的加法及其相应的减法。口算的思维方式是“算加法,想减法”。例如,11-9=()就想()+9=11,它们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因此,在运算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弄清加减法或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把握内在的联系,提高知识、技能素质。

3.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数学素质教育范文篇7

一、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到底是什么

勿用置疑,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肯定是正确的,也是非常及时的,这是提高整个中化民族文化素养的需要。但我们的教育再不能再忽左忽右的错误,一提素质教育,就把它和英才教育对立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对立起来,并把全面发展简单地理解为平均发展,搞教育上的平均主义,没有正确熟悉受教育的机会平等和教育平等的关系,这样做,势必要压制部分学生的才能,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更谈不上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了。大家知道,二十一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谁把握了未来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拥有了未来世界。这正如中共中心国院在《有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所指出的那样摘要:"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里"人才的质量"应该指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高质量的人才。早在1995年总书记就指出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他进一步强调摘要:"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教育部长陈至立也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谈到摘要:"培育创新意识,弘扬民族创新精神,应该从学校教育抓起,从小抓起。"由此可见,培养众多具有创新精神的杰出人才,是我国教育的当务之急。所以,我认为,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并不是要我们培养一大批乌合之众,而是要我们除了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以外,还要培养出大量的具体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二、小数竞赛活动的育人功能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培根语)。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迫切需要提高全体国民的数学素质。而小学数学竞赛活动在其中能起到积极的推动功能。这是因为这一活动具有以下特征摘要:

1.基础性。数学竞赛活动来源于课堂知识,没有超出《大纲》规定的范围,有很强的基础性。一般来讲,竞赛内容都是课本上那些星号题和思索题,是本来就该让那些"吃不饱"的学生把握的知识,这样,竞赛活动不但能促使学生学习课堂知识,还能使教学内容得以引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趣味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摘要:"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非凡强烈"。小学数学竞赛活动正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新奇有趣的这知识和巧妙奇异的解题方法面前,同学们被数学所展示的神奇聪明和艺术般的魅力所吸引,探索、求知的欲望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在求解数学理论的过程中,既能心得到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和寻求解题方法的艰辛,又能心得灵感突临的惊喜和科学发现的乐趣,从而激发出钻研数学的浓厚喜好和解决疑难新问题的渴望。

3.竞争性。未来社会是一个布满竞争的社会,我们的教育必须从小就向学生灌输竞争思想,使竞争意识和儿童的成长同步进行。心理学家托伦斯曾做过竞争条件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验,结果表明,每个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灵活性、清楚性和流畅性等方面都远远优于非竞争条件下的情况。我们的竞赛活动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竞争的机会,它能极大地激发同学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培养他们追求真理和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思想品质。

4.超前性。数学能力是儿童超出各科知识之前首先表现来的能力,并极具发展潜力,数学竞赛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使得他们不拘泥课本,突破思维定势,敢于创新,养成良好的思索新问题的习惯,把数学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的数学能力,使那些天资优异的孩子们的才华得以最充分的开发。

正是由于小数竞赛活动具备如此的育人功能,所以这一活动从开展以来,一直深受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欢迎,也深受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重视。

数学素质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创新思维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之下,小学数学教学也要更好地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要积极的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主要的目标,在数学的学习中,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得到更多的训练和提升的机会。在正确把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小学数学教师也要结合学科的自身特点,发挥教师的教书育人的综合职能作用,让学生能够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获得更有价值的成长。从目前的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出发,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出发,把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联系起来,使数学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同样担负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任务,那么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

一、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激发学生具备更加灵活的数学学习思维

教师所开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伴随着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将旧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情境中,并且做到融会贯通,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之下,在思维的独创性和发散性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尤其在应用题的学习中,学生的一题多解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让学生在创新意识方面要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并且通过扎实打好基础,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常见的应用题型相遇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变换更多灵活的角度去认识这样的情境。而且这样的题型最好是结合画图的过程来进行分析,一边画一边思考,找到一致的条件和潜在的需要被挖掘出来的条件,学生经常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启发。在此类题型的解答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自主的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之后再进行总结似的发言,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一定的点拨。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锻炼他们的创新数学思维,能够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然而,这一点很多教师做得很不够,他们经常会先把解法告诉给学生,学生就容易先入为主,被老师的思路限制住了。因此,要尊重学生的内在学习的自觉性,相信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欲望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感,锻炼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成就感。

二、对学生进行综合的素质教育活动

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培养工作,首先需要学生内在的支持。如果学生内心产生抗拒心理,教师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无济于事,所以,落实素质教育,实际上也要结合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做好相关的工作,让学生能够保持一种兴趣浓厚的状态,在数学的学习中获得自信,获得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这样有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塑造,而且这些有助于他们智力能力的发展。另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的老师没有关注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把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总是简单的归结为学生智力水平比较低,然而综合的研究却表明学生成绩差可能是综合的原因所导致,尤其是学生的心理因素占有很大的比重,学生家庭环境支持不够。在以往的学习中,有过受挫的经历等,都可能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保持落后的状态。所以,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促进学生兴趣的角度,来组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很好地发展。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进行素质教育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数学的学习活动中,教师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学生有一个好的身体也能够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保持一个很好的体力,从而在解答一些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因为身体状况良好,而不会轻易放弃。所以,要让学生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另外也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素质,学生在遇到困难轻易退缩,也很难让他们在数学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成就。要让学生认识到锻炼身体和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价值,而教师需要做得更多是给他们提供这样的锻炼机会,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这一点,从而增强他们在素质教育思想影响之下的学习和提升素质的主动性。教师要注重采用引导和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加强认识,避免采用简单说教的低效方法。所以,在教学的方式方法方面,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拓展思路,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逐渐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保持清醒的思路,要让学生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得到综合素质的训练,不仅促进他们的智力开发,也能够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在素质教育的熏陶之下获得更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数学素质教育范文篇9

一、转变教育思想,坚持教书育人。

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及“唯分数”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只重视解题结果的教学,忽视思维过程的练习;只采劝满堂灌”的教法,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素质教育上来,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充分熟悉“应试教育”的弊端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从而自觉地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并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征,坚持教书育人,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

通过数学的实际应用,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数学教材中,不少内容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和工作都有密切联系,教学中让学生熟悉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喜好。

通过数学教学的严格练习,进行学习素质教育。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善于独立思索,敢于克服困难的性格,是社会主义公民的良好素质之一,需要从小培养。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书写规范整洁、严格认真细致,自觉检验修正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勤于思索、不怕困难、敢于竞争的精神。

通过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索新知,经历“感性--理性——应用”的学习过程,意会人类熟悉的发展辩证过程;让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心得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引导学生沟通数学知识,熟悉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的熟悉活动中,感知矛盾的对立统一思想。

另外,还可以通过数学的一些数据、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数学教师的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

二、优化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

优化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实施素质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功能。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早就强调摘要: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注入式”,往往不顾学生的知识基储理解能力和学习喜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死记硬背定义、法则,进行大量机械性重复练习。这种教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喜好,引导学生积极思索、探求新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实现教和学的最佳结合。

(1)要突出学习喜好的激发。启发式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积极思索,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数学学科特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起喜好。例如摘要: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复习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教师设问摘要:看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是不是也看这个数的末位数字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检验后予以否定,教师再设问摘要:判定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除了计算外,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呢?

接着师生比一比,看准能很迅速地判定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比赛结果,总是老师获胜。这时学生急于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判定的,为什么这样快,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此时,学习喜好高,教学效果好。

(2)?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向前发展的时代,不仅要求每个公民具有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根高的聪明和才能。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双基的练习,而且要把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在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熟悉,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突出思维品质的练习。

第一,要丰富学生的感性熟悉。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不足,缺乏经验,思维的特征是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抽象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形象作支撑。所以要遵循学生思维特征,创设情境,运用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熟悉,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熟悉过程,促使熟悉内化。而观察操作是丰富学生感性熟悉的重要手段。例如教学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熟悉,可让学生预备土豆一个,小刀一把,师生一起切土豆摘要:A、先直着向下切一刀,把土豆分成两块,让学生摸一摸其中一块的面;B、切面朝下,再直着向下切一刀,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两个切面相交形成了一条线,这就是棱;C、最后横着向下切一刀,让学生再观察发现,三个切面相交形成三条棱,这三条棱又相交成了一个点,这就是顶点。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感知,对面、棱、顶点的概念已有初步体验,其感性熟悉已很丰富,再熟悉长方体面、棱、顶点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要指导学生把握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小学数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知识的异同点,将知识进行分类,形成知识系统;分析和综合是学生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最基本的思维方法,特征是在解应用题中要经常用到;抽象和概括是思维过程的核心、数学学习最终目标。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熟悉”,可先让学生对下面式子进行比较,分成两大类摘要:①2+2+2②5+5+5+5+5③3+5+6④8+8⑤4+4+9③3+3+3+3+3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发现摘要:①②④⑥每个式子的加数都相同,最后抽象概括得出乘法的概念。

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第三,要练习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的核心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的优劣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教学中练习学生的思维品质,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功能。例如,加强审题分析,练习思维的逻辑性;突出变式练习,练习思维的深刻性;注重同题多解,练习思维的灵活性。

(3)要做到教和学的最佳结合。在教学中,既要探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探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要用教师的主导功能充分向学生展现学习过程,显示学习方法的“透明度”,使学生在探求新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技巧。做到依据学习规律确定教法,利用教法指导学法,实现教和学的最佳结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采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结构,着力引导学生在设疑、激疑、质疑、解疑中学习新知。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四种主要的学习方法摘要:①阅读学习的方法。教师科学组织学习材料,让学生学会提纲挚领,抓重点,从而科学读书。

②尝试学习的方法。通过“提出新问题——尝试探索——讨论文流——明理开窍”的学习过程,从小激发学生敢于“让我试一试”的动机,培养探究能力;③操作学习的方法。通过拼、摆、剪、比、画等实践活动,从动作感知到表象,再抽象概括,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④数学思索的方法。通过例题的示范、练习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把握常用的数学思索方法,如有序、对应、变换、转化等,并能根据解决实际新问题的需要,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

三、坚持因材施教,实行分类指导

由于人的遗传因素、生理条件以及环境、教育等影响,学生的生理、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和发展状况有所差别,再加之社会对各方面的人才要求也不尽相同。

因此,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人而异。事实上,义务教育新大纲已在这方面有所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具有一定的弹性,增加了一些“只教不考”和选学的内容,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应坚持因材施教,实行分类指导。也就是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按不同的层次进行指导,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素质要求,同时抓好“两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补差,在教学中做到提问侧重中下生,板演突出中下生,行间巡视留心中下生,课内辅导优先中下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条件,让他们脱颖而出,在学习内容上,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扩大知识面;在练习上,可增加一些难度较高、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加强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发散性练习;在形式上,可组织他们参加数学课外活动和数学竞赛,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

这样让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挥。

数学素质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

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能够积极承担起这份责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真正将教学活动面向所有学生,使学生素质得到发展。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也应该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以及理念,真正从各个教学环节入手,全方位培养小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奠定小学生综合素质基础,作为小学数学教育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普及和落实素质教育。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人格,构建和谐教学环境。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要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思想,教师应该与学生平等交流,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帮助,启发学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潜能会得到挖掘,也真正回归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1]。例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际动手操作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再对其面积进行总结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发现一些数学较好的学生,做得又快又好;一些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可能就会落后一些。在大部分学生完成之后,还会有一些后进生没有完成。此时,教师不能只表扬做得好的学生,还应该照顾到没有完成任务学生的“面子”,教师可以这样评价:“看看这些同学完成得又快又好,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当然,没有完成的学生,你们能够坚持完成任务,拥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更加值得我们学习,在以后的学习中,希望大家能够一直秉持认真细致的原则,同时还能够稍稍提快速度,相信你们会做得更好。”这样的评价,不会使任何一个层次的学生感到不适,反而会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自然未来的学习兴致会更加高涨。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向学生传递了一种思想,那就是平等、公平的教学理念,教会学生要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格。(二)培养数学思维,提升学生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未来人才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还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数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同时逻辑性、抽象性也较强,如果小学生能力具备独立学习数学的能力,那么他们在其他学科,甚至其生活上,都会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这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会大有裨益。例如,有一个长方体纸盒,其长为6厘米,宽为5厘米,高为4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启发学生思考,逐渐建立其数学思维,培养其自学能力。找出例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要求的问题。下面的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①6×5×2是求出()的面积;②6×4×2是求出()的面积;③5×4×2是求出()的面积;在算(6×5+6×4+5×4)×2中,括号内部的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括号外面还要乘以2?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自己可以一步一步完成对整个题目的思考,进而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之后,利用有效的讨论,提高学生质疑能力,通过取长补短,由教师进行点拨与归纳等,结合对于学生的重视,让学生去探索,使其自学能力不断提高,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思维就会养成,也会掌握更多独立学习数学的方法[2]。(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因材施教”就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理念,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极为推崇“因材施教”,历经了几年前的传承,发展至今。各位当代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发展和传承中国传统优秀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普及和落实下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兼顾学科特点与学生特征,能够发现每个学生闪光点,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发展学生学习个性的同时,逐渐提升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能够真正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结语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我国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通过构建和谐课堂、培养数学思维、尊重个体差异等手段,奠定小学生数学基础,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本文首先明确了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中开展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具体实施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作者:赖健新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龙岗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