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的内容十篇

时间:2023-03-31 05:24:04

文化建设的内容

文化建设的内容篇1

一、公路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公路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不断探索、不断累积才能实现。在未来几年里,公路文化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步创立阶段

在这一时期,根据公路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建立公路文化建设的工作网络,强化公路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坚持继承、借鉴和创新相结合以及独特性的原则,正确认识和理解行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逐步在公路文化建设的内容上确定目标方向;对公路养护管理的传统文化进行归纳和梳理,广泛整理过去曾经使用并在今天仍然发挥积极作用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各方对公路文化建设的意义,对蕴藏在广大职工群众中闪光的思想、经验进行很好地总结,发掘和提炼出公路的核心价值观,并在价值观体系的指导下,征集和提炼行业精神、行业理念、管理方法、职业道德和行为标准,进而推动行为建设、制度建设和形象建设。

(二)全面推进阶段

进一步推进对公路文化的认识和研究,把握住公路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和主动权,从塑造公路精神向建立比较完整的行业文化体系迈进;加大必要的物质投入和精神激励的力度,更好地解决用文化力促进生产的关键问题,使行业文化成为推动和完善公路养护管理手段和服务行为的不竭动力,在确立了公路文化的精髓——价值观念和建设目标及方向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对原有的与新价值观体系要求不一致的制度和政策加以修订和完善,另一方面必须以新价值观为核心和导向,编制文化手册,最终确立文化氛围、管理方法、进而确定职工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贯彻到职工的工作实践中,并被广大职工认同和信奉;根据公路文化建设内容,组织职工进行系统培训学习,广泛宣传,寓教于乐,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使广大职工了解公路文化,理解行业价值观念、公路精神,深刻体会作为一名公路人的职责,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激发工作热情,推进公路各项工作向前推进。

(三)总结评估,成熟完善阶段

把本时期中的最后一年定为“公路文化建设年”。将前两个阶段公路文化建设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公路工作发展规划的完成情况,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特点,及时完善,总结评估,将取得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发扬推广,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予以整改。并注重素质培养、整体提高职工的文明程度、注重日常行为引导、培养职工的良好文明素质、注重社会形象塑造、扩大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及在全国同行业中打造自己的管理服务品牌为核心,使行业文化中的行为建设、制度建设、精神建设和环境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二、公路文化的内容

公路文化是公路职工在公路养建管的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公路行业在长期的公路养建管生产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群众意识和行业规范。总段公路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大力弘扬“团结协作、创新进取、敬业奉献、甘当路石”的甘肃公路行业精神,树立“科学养护,服务公众、提升水平、和谐发展”的工作理念,努力实现“三个服务”。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是公路行业及其职工价值观的集中表现。通过弘扬“铺路石”精神,可以充分发挥公路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公路事业的发展。

(一)确立视觉识别系统

物质文化是公路文化的显象文化,它是公路行业生产、管理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环境条件、工作设施等物质要素所蕴含的一个行业的文化氛围、精神风貌和管理水平。要切实运用物质形象建设手段,营造行业整体文化氛围,提升行业整体形象。

统一行业标志、旗帜、歌曲、徽章、广告语、色彩等多种行业标识;规范车体外表、办公设备、办公用品,设计并规范职工着装款式及色调,统一行业宣传标牌的装置规格和设置区位;加快“双化”建设步伐,规范建筑风格、建筑色调,形成统一的具有甘肃公路行业特色的文化“品牌”。不断完善行业视觉识别各要素,做到工作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美化、净化和现代化,加强文体设施建设,设立职工阅览室、活动室、健身室等职工文体场所,营造浓厚的公路文化建设氛围。选树和宣传优秀的集体和个人典型,通过典型反映公路行业的文化品位,树立公路行业和公路职工的良好形象;在施工现场、养护现场、养管站、收费站、办公楼等处制作大量行业理念的牌匾、图板、灯箱,使行业理念深入人心;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文化载体,加大公路行业宣传力度,扩大行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社会上建立起对公路行业的高度信任感和良好信誉。

(二)确定理念识别系统

精神文化表现为公路行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体系,是整个公路文化的核心。要通过挖掘和弘扬公路行业精神内涵,大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形成全体职工共同遵守的行业价值观和行业理念,提高职工对本行业的认同感,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塑造公路行业发展的“灵魂”。

1、确定行业价值观。行业价值观是行业文化的核心,决定行业的命脉,关系行业的兴衰。公路行业的最终目标是服务社会,要大力倡导和培育“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服务文化,“珍爱生命,消除隐患,保障畅通”的安全文化,“以改革促发展,以科技促进步”的创新进取文化,“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的学习文化,实现全行业社会价值最大化。

2、弘扬行业精神。行业精神是广大职工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集中体现公路行业服务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全行业信念和追求的精神理念。大力弘扬行业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内在潜力,是加强公路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充分运用各种方式和载体大力宣传“团结协作、创新进取、敬业奉献、甘当路石”的甘肃公路行业精神,开展多种活动,使“甘肃公路行业精神”深入到每个职工心中,增强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发职工的热情和干劲,凝聚职工的精神和力量。

3、挖掘行业精神内涵。总结提炼公路行业生产理念、管理理念、人才理念等,规范精神文化用语,完成《公路文化手册》,通过宣传教育,为全体职工所认同,行业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的文化动力。

4、积极培育特色文化。要结合单位实际,组织开展公路文化建设的理论研讨,总结、提炼

本单位核心精神,积极培育和发展体现公路行业精神内涵、符合时展要求的机关文化、企业文化、公路文化、廉政文化等各具特色的组织文化。5、加强职工教育和管理。深入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形成职工“三德”标准,使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强化对职工的职业化训练,规范职工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抓好职工的行为养成规范,做到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所有职工行为及行业[!]活动的规范化、协调化,树立公路行业和公路职工的良好形象。

(三)确立行为识别系统

制度文化体现了公路行业在管理过程中的规范化。通过建立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努力加大制度文化建设力度,切实规范行业管理行为,提高行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塑造严明和谐的管理形象。

1、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绩效考核等各项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轨道,使干部职工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在“以人为本”原则指导下特色鲜明的“管理文化”,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修订并完善《公路职工职业道德规范》。深入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形成职工“三德”标准,使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

3、制定《公路文化手册》。继续完善、推行《岗位规范》,结合行业特点,强化对职工的职业化训练,规范职工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抓好职工的行为养成规范,做到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所有职工行为及行业活动的规范化、协调化,树立公路行业和公路职工的良好形象。

4、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努力引导文化产品创作,积极支持职工进行书画摄影、文学艺术作品等的创作,陶冶职工的心灵和情操,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和品味;组织职工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关心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坚持开展爱心捐助、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职工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营造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文化建设的内容篇2

王娇雯 徐忠洋

武汉大学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的内容.然后分析了企业文化于企业的意义与形成机制,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文化 概念 内容 形成机制 建设 综述文献

1.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这个词的出现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初. 企业文化的思想和理论在形成过程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现象。纵观国内外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对企业文化的概念综述如下:

(1)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

(2)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

(3)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4)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

(5)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也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总结起来主流学说分为:五因素说、两种文化总和说、群体意识说、精神现象说等。

尽管众位学者对企业文化的定义有所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能够体现一个企业的经营观念和社会形象,对全体员工具有精神激励作用的一种无形资产。

2.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通常是由企业的物质文化、企业的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构成的。

2.1物质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在物质文化方面的表现是它的外部表现形式.例如企业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企业文化通过厂区建设,包括生产环境、文化设施等诸多方面来体现企业的物质文化.生产环境的改造.生产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员工的情绪与心理.企业如果绿化好、厂容美、环境清洁整齐,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而且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因此,优秀的企业特别注重为员工创造优美的工作环境,并把它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当然,企业的制度也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制度必然会促进正确的企业经营观念和员工价值观念的形成,使职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2精神文化

所谓企业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相对,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企业精神是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经过企业家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它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人有多种需要,不仅仅是物质需要,更重要的是精神需要.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精神需要的追求愈加强烈,求知、求美等心理迅速发展,构成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3.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意义

一是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员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实现企业目标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只有依靠企业员工共同认同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才能把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在同一旗帜之下,才能避免“万人一心则无一人之用”而达到“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

二是企业文化具有增强企业优势,提高企业素质的作用。企业文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人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对人脑开发和管理的文化。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是企业管理史上的一场革命,它使企业管理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上来。

三是企业文化是体现企业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定的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麦当劳、华为、万科等世界500强,他们强在哪里?强就强在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四是企业文化是企业联系社会的桥梁。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同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和交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以良好职业道德、精湛技术、优质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在联系与交往中必然给人们带来深远的影响。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留有美好的形象,是取之不尽的无形资源,将受益无穷,它能刺激客户,使其对企业产生有益的行为, 使企业比较容易得到社会及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4.企业文化的形成

一般认为,企业文化通常是在一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中,为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首先由少数人倡导和实践,经过较长时间的传播和规范管理而逐步形成的.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企业图生存、求发展的环境中形成的. 企业文化发端于少数人的倡导与示范.他们提出反映客观需要的文化主张,倡导改变旧的观念及行为方式。新的思想观念必须经过广泛宣传,反复灌输才能逐步被员工所接受.

5.企业文化的建设的几点建议

根据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及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注意把握的几点:

5.1选好内容

企业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能否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规划企业文化内容时应注意一下几点:(l )企业文化的制定应立足于未来发展的需要,考虑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进步,必然导致人们心理及行为模式的发展和变异.(2 )注意企业文化生存环境。根据企业的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现实条件,形成企业的共性文化和个性文化.(3 )注意企业文化的继承性,对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和现有的企业文化采取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特别要善于发扬本企业的优良传统.(4 )要有个性. 一个企业的文化个性,是这个企业在文化上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性. 它只为这个企业所有,只适用这个企业。重视企业文化个性的发展.,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特点,发挥本企业及其文化素质的某种优势。

5.2贯彻落实

在我们的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所谓的企业文化往往局限于统一的口号,统一的服装等外在形式。(1)坚持宣传强化,直到大家认可. (2)企业家身体力行. 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龙头,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应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 (3)形成体制,并执行之.企业文化的形成必须依靠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但并不停留于书面而是实实在在落实.

5.3长期支持

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口号、作风、礼仪等文化要素,是不断进行积极强化的产物.企业文化建设应是企业的长期行为。(1)树立榜样,加强引导. 发挥榜样的作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2)定期培训,定期强化. 企业文化由组织的少数人创造、倡导,传播到组织的每个团体,再由一个个团体传播给每一个人,使之在企业的每个角落里生根、开花、结果,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定期的强化。

参考文献:

【1】Jacalyn sherriton,James stern L. Corporate Culture. neW York :AMACOM,1997

【2】王祥瑞.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纵横.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

文化建设的内容篇3

“责任意识”属企业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的范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责任就是职责和义务,是指分内应做的事情。企业“责任意识”的加强,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执行力的有效途径,是企业“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首先,企业要有责任意识。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客户、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第一企业要对国家负责任。企业担负着增加税收和国家发展的使命,所以企业的发展观必须是科学的。第二企业要对员工负责任。员工是公司价值成长的基石,是企业的血脉。企业要爱护企业的员工,搞好劳动保护,保障企业职工的生命、健康和工作的收入待遇,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第三企业对客户负责任。企业要保障客户的利益,就必须承担起明礼诚信确保产品货真价实的社会责任。要坚持为客户服务的理念。客户满意,是企业价值之源。第四企业要对社会负责任。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恪尽企业职责,这也是企业公民社会价值重要的外在体现。第五企业要保护资源和环境。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经济持续发展,企业一定要担当起保护环境维护自然和谐的重任。

其次,企业决策者要有责任意识。企业决策者,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是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在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战略的制定、使命的形成,无不体现着企业家智慧的光芒。决策更多地体现着人们头脑中的思维运动,相应地对决策者的道德、智商、情商提出了较高的综合要求。作为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主体,企业的决策者在决策时,除了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应该考虑与企业行为有密切关系的其他社会群体以及社会的利益。决策是前端性的工作,决策失误是管理中最大的失误,因此充分认识决策的重要性是必要的。企业决策者在做出任何一个决策之前,都要从企业的长期平稳发展出发,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这样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如果决策者不负责任,不做全面的调查研究,但凭自己的长官意志拍脑袋决策,或在决策过程中过多地考虑个人利益,这样的决策往往很难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甚至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决策的失误还会导致员工对决策者失去信任,对企业失去信心,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再者,企业的中层管理者要有责任意识。中层管理人员是指处于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一个或若干个中间层次的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工作。中层管理者的责任是保证上级做出的科学合理的决策能够得以实施,组织目标能够实现。负责任的中层管理者往往能顾全大局,为实现组织目标不遗余力,而不计较局部利益的得失。中层管理者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还要考虑基层员工的利益,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中层管理者是一个团队的先锋,也是员工体会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第一个接触点,自己本身的工作能力、行为方式、思维方法甚至喜好都会对团队成员产生莫大的影响。作为中层管理者,就一定要勇当下级学习的标杆。中层管理者要想管好员工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教育带动员工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一旦在员工心中树立起威望,就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做员工敬佩的领导将使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还有,企业员工要有责任意识。企业是由员工组成的,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员工责任感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员工责任心越强,企业的损耗就越低,所创造的价值和效益就会越大,企业就会兴旺发达。企业员工责任感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创新能力。员工是企业创新的主体,只要具备了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员工就会去学习、去钻研、去创新,就有可能创造出人间奇迹。企业员工责任感的高低决定着工作的质量。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员工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的好坏,所以工作质量是要靠员工的责任心去保证。员工必须对企业忠诚,对从事的工作尽心尽责,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讲理由,不找借口,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员工还要具有良好的岗位责任感,恪尽职守地做好本岗位的工作。树立员工的企业荣辱观,企业兴我光荣、企业衰我耻辱。

文化建设的内容篇4

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内容,意义

林家村初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根本的行动指南,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它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组织精神和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学校组织文化渗透在组织的一切活动之中,是组织的灵魂。如何建设学校文化,学校领导经过认真思考与讨论,逐渐探索,如今已形成了林家村初中独特的校园文化,其主要内容有:墙壁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科技园文化、宣传栏文化、温馨提示文化等。

一、光荣、源远流长的墙壁文化:

走进林家村初中,你就会被“创品牌学校,办特色教育”几个大字所吸引,林家村初中先后被评为“潍坊市级规范化学校”、“潍坊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潍坊市级校园开发绿化美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大路的左边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学生敬佩的老师”,一排大字整齐明亮,下面是教师誓词中的庄严宣誓:忠诚人民教育事业,育人为本,敬业爱生,传承文明……下面一行特别注明:我们林家村老师一定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正是有了这样一批精益求精的无私奉献的教育园丁,林家村初中的各项事业才会日益辉煌。不仅仅教师精神如此,校风、校训、教风、学风更是体现了学校一流的办学宗旨。

二、璀璨辉煌的教室文化:

每间教室里都有整洁鲜艳的横幅:我相信,我能行;爱拼才会赢……这些话语时时激励同学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无穷的学习干劲。整间教室都沉浸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之中。

三、优雅文明的宿舍文化:

清晰可见的个人表现评语、每个成员的广泛爱好以及铮铮誓言都形成了林家村初中与众不同的宿舍文化。在这样的文明集体中,同学们个个争做文明小成员,争当先进文明号。

自主创新的科技园文化:“探求无穷奥秘,遨游试验天地”,你必会被求实笃真、默默进取的精神所感染。机器人实验室、生物科研屋都会让同学们放飞想象的翅膀,许多小发明小创造都是在这里诞生的。

四、新颖、号召力强的宣传栏文化:

在这里及时展出学生的书画作品,以及班级宣言,学生们随时随地受到前进动力的感染和熏陶。专门刊登的教师光荣榜、学生光荣榜,旨在表扬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辛勤老师和刻苦努力、比学赶帮的优秀学生。

五、以“环保、爱心”为主题的温馨提示文化和广播文化:

每逢周一,学校会利用升旗时发表倡议,内容涉及如何保护树木、爱护环境、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在学生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团委还用标志牌等手段温馨提示同学们不要乱踩草地、攀折树木。“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这样的标志语既押韵,又醒目,很大程度上改掉了同学们的不良习惯,增强了他们爱护环境的意识。

林家村初中的校园文化在实际中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这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和教师的和谐发展,为学校的各项工作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我们相信,伴随着改革的春风,林家村初中特色的校园文化定会溢光流彩、熠熠生辉。

建设校园文化有很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进而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它可以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来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它可以通过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以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林家村初中建校后,各项事业加快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更是向特色创新型转变,它对于全面推动学生、教师的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葵红. 立足校园文化建设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J]. 教书育人, 2009,(20)

[2] 雷振中. 校园文化是成就学校教育品牌的基石[J]. 教书育人, 2010,(20)

[3] 卢虹. 校园文化的构建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15)

[4] 胡梅. 用先进文化凝铸和谐校园之魂[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0,(35)

文化建设的内容篇5

一、研究现状及主要成果

2000年广州雅丽思公司率先引入企业文化,成为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在2000年到2010年年这十年间,企业文化在美容业开花结果,美容业企业文化研究在这十年间达到了一个繁荣时代。2000年,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迎接各种机遇和挑战的大背景下,广州雅丽思公司率先在美容企业引进企业文化,提出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经营哲学,确立了一整套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经营哲学(价值观)、管理模式、经营策略、服务营销体系、广播传播模式等,主打品牌经营战略,将品牌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2002年,第三届“美博经典沙龙”美容营销论坛高峰会在西安成功举办,会上超研公司董事长关爱莲女士提出中国美容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品牌文化建设。2004年,刘颖在《美容连锁企业的品牌文化与品牌管理》一文中提出“当今美容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品牌的竞争;最终的胜利实际上是品牌的胜利”,肯定了品牌建设在美容企业内的必要性以及品牌文化在企业文化中的重要性,同时她还提出要品牌建设要依托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通过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和S(I店面识别)的整合来实现美容类企业品牌建设的具体方法。就此,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成为美容业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同年,在《中国科学美容》杂志社副社长对广州蔚宗行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范为中的访谈中,范为中先生提出“其实企业文化就是要一直灌输给大家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并在执行过程中达成共识”、“这时企业领导人往往变成一个组织者,更多的为部下创造条件”、“一个企业失败了,绝对是是这个企业家的失败”,这些观点的提出将“企业家精神”引入到美容业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来,美容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关注点从企业文化的客体转移到企业文化主体之一的企业家身上。同年,张剑锋在《让美容师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一文中强调了美容师作为美容企业一线员工在企业管理、品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让美容师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由此,美容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关注点又从企业家转移到企业员工身上。2005年,在面对美容行业内产品同质化、服务同质化及营销同质化等诸多问题下,众多企业家把企业建设寄希望于策划创新上,但创新后的不断模仿让诸多策划经理疲于奔命,因此业内呼唤理性回归的声音不绝于耳,要求建立相应的用才、育才和留才知道,企业文化建设真正从“以企业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层面上来。2006年到2008年,培训成为众多美容企业趋之若鹜的新手段,企业通过培训传播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间接取得传播效益,同时直接取得培训收入,无奈培训师资质的良莠不齐往往使得培训效果事倍功半,一个优秀的美容培训师通过运用现代培训和理念手段,策划、开发培训项目,制定、实施培训计划,对企业的团队建设、企业文化和市场营销都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培训成为美容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手段。直到2013年,中国美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小刀老师提出了“美容企业文化建设思路”,他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应该经历三个阶段“老板文化阶段”、“赚钱文化建设阶段”和“美好文化建设阶段”,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以企业家精神为主导”阶段、“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主导”阶段和“以企业价值观建设为主导”阶段,分别对应的是企业发展的初期、中期和高级时期。此外,他还提出企业文化的建设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途径。内部途径包括一个主题思想、实用工具、三大模范行为和一个顾客评价系统;外部途径包括一个主题思想、实用工具、三个黄金关系、五类形象活动、一个品牌形象跟踪系统。这些观点是目前美容业企业文化建设研究领域内较为系统和专业的,它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等不同角度阐述了美容业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

二、结论

纵观美容业企业文化发展进程,前十年,美容行业企业文化建设,诸多业内专家、企业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而美容业企业文化建设也从一开始的“品牌文化建设”发展到“品牌建设依托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后建设重点又从企业层面转移到人本层面,从“企业家精神”到“美容师(企业员工)”再到职业化的“策划者”和“培训师”,美容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经历了一个从物到人、从上到下、从自我探索到专业化建设的过程。但遗憾的是,还未有人提出一条美容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有效路径,前人均是只着力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某些点,并没有从全局视角审视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到2013年,美容业企业文化建设开始向系统化、专业化方向演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美容业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建构将朝向更加专业化、个性化和模式化方向发展。

作者:钟敏 单位: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化建设的内容篇6

近年来,国内外校园安全事故频发,校园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校园安全事故成为社会和国家乃至世界最为关注的领域。高校校园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社会责任,形成了高校安全文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我国于2008年颁布了标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和标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9005。将PDCA管理模式引入到高校安全文化中,实现一个动态的、循环的安全文化管理模式,有助于文化的有序发展,有助于高校物态安全文化的沉淀。

1高校安全文化

1986年国际原子能首次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笔者将高校安全文化定义为:为了保障高校学习活动顺利进行,高校师生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态度和安全意识,表现出的安全行为、安全技能及安全物质所营造安全环境的总和。

2PDCA管理模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是高校安全管理重要活动之一,具有管理学的一般规律和特征,PDCA管理模式具体模式如下。P—Plan(计划)阶段,包括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背景,建设方针,建设目标及建设原则等确定。D—Do(实施)阶段,在上一环节分析现有的安全文化状态后,包括设计具体的建设方法,路径和要素等确定。C—Check(评估)阶段,包括安全文化建设方向,建设效果等内容的确定。A—Action(改进)阶段,对安全文化建设中,对建设效果未达到预期目标的进行调整,总结经验,将未解决的问题提交给下一个PDCA管理周

3高校安全文化在PDCA各阶段的表现内容

3.1计划

在计划阶段,既要分析需要发展补充的地方,又要以高校安全文化对象的需求为依据,得出发展的方案或主线。

(1)问题分析:大部分高校没有完整的安全文化体系,也没有安全文化建设的计划。决策者,管理者未推出让所有教职员工及学生共同接受的安全价值观,未具备正确的安全态度,基本是按经验管理高校的运转。大部分高校历史悠久,设备设施陈旧,无法满足现行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2)需求分析:由于国民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独基于PDCA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研究巫升斌(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生子女较多,高校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对伤害事故可接受程度越来越低,因此安全文化建设越来越紧迫。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是价值观、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是纠正安全态度,提高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的需求。也是建设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着力点。

(3)确定方案:为满足安全文化需求,减少建设的盲目性,应结合文化建设的背景、现状,制定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案。方案应阐明建设的目标、内容,提出高校安全文化的理念,高校决策者提出安全承诺,确定责任人及其工作内容,建设的原则以及PDCA周期的时限等内容。

(4)检查标准:确定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向,建设的标准,及要实现的目标等内容。

3.2实施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应包括:对人实施安全教育(满足精神安全文化建设,行为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对制度安全文化的建设,及物态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氛围中体现)等方面的内容。

(1)实施安全教育:对高校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普通教职员工)及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提升安全意识,进行安全法律法规、观念及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安全素养,此外还有安全行为及安全技能方面的培训。

(2)建设文化制度:设立符合安全文化发展的制度,优化物态安全文化沉淀机理等内容,加强救援、职业健康和管理体系建设。

(3)营造安全氛围:营造高校内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人和物之间的协调关系,物与物之间的安全关系,方针政策、安全承诺等。

3.3评估

建立高校安全管理,安全文化的标准体系,定期和不定期,外审和内审相结合,发现安全文化建设的不足。其最终的、整体性的评估应包括:物态安全文化沉淀程度,行为安全文化规范程度,制度安全文化健全程度,精神安全文化认同程度,安全文化元素结构合理等内容。

3.4改进

为了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持续提高,对发现的问题,应采用改进因素或改进体系来加强安全文化中的薄弱环节等措施。此外,PDCA的改进阶段还应包括对安全文化建设进行评比和总结,查清权责。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对已经证明有效的对策措施,进行标准化,在下一个周期中,加以推广和巩固。

4总结

文化建设的内容篇7

一、为什么要在中学校园开展文化建设

(一)文化建设是中学素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传统的素质教育理念和要求中,我们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不会仅仅以他的学业成绩做为评判的标准,而是结合学生在德育、体育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来做一个全面的评价。这种教学评价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是为了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当学校有意识的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进行文化建设时,学生会根据自身的喜好和兴趣参与到其中,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活跃性,对于他们个性的培养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当学生建立起一个规范的文化环境时,学生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到约束,而这种约束是非强制性的,更多的是学生自觉的去守护条例与规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人良好的道德素养,也在慢慢的形成。另外,一个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还能培养起学生的集体意识,因此环境的建设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协作、维护的一个结晶。学生会意识到自我的言行和举止会影响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状态,因此,这对于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优质的文化建设能够有效的健全青少年个人的价值观念

优质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正值青春发育的中学生来说,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个人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他们逐渐建立和完善自身价值体系;在这个时期,他们对于知识的探求欲也是最高的,教育的可塑性很强,能够快速的吸纳不同的文化与观念。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让中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在这个时期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是必要的。而且校园文化在整个的呈现形式是十分直观,它的影响不仅仅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直接作用于学生个人的成长过程;同时也能通过一些信息的呈现与传递,间接的影响、内化学生的心理认知,并且这种内化的过程是课程教学所难以实现的。

二、目前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理清文化建设的具体含义

在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在开展文化活动时,往往无法实际的切合文化建设的主题,导致最终呈现出来的教学效果与理想中的建设效果有着较大的出入。这主要是由于学校在开展文化建设时局限于它表层的建设含义,无法深入的挖掘其内在文化所带来的作用,这种认知上的错误体现在两个方面:(1)对于校园文化认知的狭隘:许多中学学校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只存在于校园之内,其主体只有学生和教师;因此,在活动的开展上往往开放性不够,不能和外部世界产生一定文化上的互动和交流,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2)看轻了校园文化建设所带来的影响:部分中学学校只把文化建设当做丰富师生课余时间的方法,没有深度的感知和挖掘文化建设所带来的作用。

(二)没有找准文化建设的目标与中心点

在将文化建设和学校教育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这个建设的内容分成两个主要的部分:一个是物质类的文化建设;另一个则是精神类的文化建设。在这两个建设内容中,精神类的文化精神是主体,而物质的文化建设是服务于精神类的文化建设的,物质的文化建设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精神文化建设。许多学校在开展这两个内容的文化建设时,常常会顾此失彼,比如过分的看重文化活动开展的形式,而忽略了其精神的内涵以及根本目的。这主要还是由于学校在文化建设上没有找准建设的目标和中心点,对于建设的认识存在一些没有解决的误区。

三、如何有效的在中学校园中开展文化建设活动

(一)重新认识并且深入了解文化建设的内涵

如何重新认识和深入了解文化建设的内涵,我觉得学校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的工作来开展:一个是在学校多多开展关于文化建设的案例讲座,让广大的教师能够明确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意义。然后,再让教师具体的将文化建设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活动的开展,来传达给学生,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去;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例如通过板报、公告栏、校园网等,让学生通过对周边环境以及信息的耳濡目染,进行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手抄报”的小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去,让学生通过实践性的活动来感知文化建设的内容。

(二)根据具体的实践情况,找准建设的方向

文化建设的内容篇8

【关键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有重要比重,其教学水平关系学生思想价值观念成形及社会主义价值观养成。高校校园文化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把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并加强互动对积极推进学生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重要性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及重要性

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教育与建设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部分。因此,在进行校园文件建设中,应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作为主要理论基础,结合高校校园基本特色及实际情况,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意识及价值观念。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应以先进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原则。高校教育的重点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高素质人才,而学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每个教学环节应以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作为首要目标。其次,坚持以人为本与加强校园软环境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软环境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部气质,对校园文化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加强软环境培养才能将校园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发挥其实质作用。再者,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社会主流文化及正确观念,摒弃陈旧腐朽观念。校园文化有先M与落后之别。先进文化是校园文化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撑。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重要性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教育部有明确规定,高校应以爱国、集体、社会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并加强思想、道德及法制教育,不断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及传统文化,力争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高校进行思想教育,其目的在于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马列主义、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应作为其主要内容,同时应结合当前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力争实现对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养成。

首先,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确立大学生正确的思想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主要的思想动力及精神追求对学生成长及成才具有关键的作用,其将激励与指导大学生向着自己目标而奋进,有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其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及自豪感具有重要作用。再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培养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离不开高校校园文化熏陶与滋润;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应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及公民意识,以便其在毕业后更好适应社会大环境,对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一并为大学生基本观念及素质的养成起到积极作用。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思想教育的核心。但是,当前时展速度迅速,各类思想及观念变化日新月异,各类思想及观念不断渗入大学校园,对学生成长造成极大的困扰,其将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可预期的危害。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创建优秀的校园文化内涵将对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以马列主义、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不断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促进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养成。

2、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政治理论说教,缺乏文化内涵,内容空洞,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果。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要融入和强化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使学生能够从校园文化层面认识和分析复杂社会现象,树立政治信仰,实现价值观塑造,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增强学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实现文化自信,通过对各种文化的学习、借鉴和融合,最终实现本民族文化的创新。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策略

1、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高校文化建设

前面提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等思想理念,以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为确保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保持正确方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定期在学校开展思想教育宣讲活动,帮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正确认识社会现状,促使大学生养成正确观念。

2、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协调

目前,学校可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并加入各类思政观点,为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构建连接纽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如在思政活动中,加入热点事件并组织讨论,最后由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并适当加入学生生活事项。通过持续的活动组织,学生的意识及观念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的人员队伍培养

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高校内部应形成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意识,借助校内党政机关共同建立高效队伍,以实现良性互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另外,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反映了大学生思想倾向,高校可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历史、文化等特点,结合时代需要,继承和发展校园文化优良传统,形成本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色。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作为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思想政治建设是高校教育必须推行与加强的主要课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二者的良性互动,其作用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 宋向华,张学书.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教育学刊,2013.S4.

[2] 王焕斌,查玉喜,史志远.高校校园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04.

[3] 金文斌.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辨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6.

[4] 任晓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刍议.当代教育论坛,2011.32.

[5] 陈鑫.高校和谐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研究.池州学院学报,2012.5.

文化建设的内容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人文课程;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基于行动导向理念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JSJG30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6)02-0040-02

近年来,高职职业人文教育的价值被逐步认知,并得到多样化实践,但总体而言,还处于起步阶段。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是一种“职业形态的人文教育——职业人文教育”,主要包括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1]职业人文素养对于高职学生具有基础和先导作用,良好的人文素养是职业准入的一道门槛,它有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并能渗透到专业技能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人才。本文主要对高职教育中职业人文课程建设做以研究。

一、高职教育中职业人文课程建设思路

职业人文课程是面向高职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周密规划。一是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职业素养的本质属性是职业的,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指明了课程建设目标确立的依据,即课程建设应从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出发,围绕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提高展开,这样就为课程建设找到了“突破口”和“切入点”,即按照认知规律和工作逻辑相结合的原则,开发与设计课程内容。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循序渐进原则。职业人文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并不普遍、课程建设时间又较短,因此,课程建设要有问题意识。课程建设必须基于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在分析现有教育教学状况基础上,找到职业人文教育方面凸显的实然偏差及问题,循着问题导向路径,在解决问题中进行课程建设。三是突出人文教育特色。职业人文课程建设除要考虑职业教育特点与要求外,还要遵循人文素养教育教学规律,体现人文教育特色,这样教育教学才能取得实效。四是统筹开展课程建设。要加强职业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明确课程建设目标,构建课程内容及课程体系,重视职业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搭建职业人文教育与地域历史文化教育、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平台,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教育教学考评体系与保障机制等。

二、高职教育中职业人文课程建设主要内容

现代职教课程论思想表明,课程不仅是有组织的教育内容,而且是一个包括教师、学生、课程资源与教育情境的生态系统。[2(]P4)职业人文课程建设就是指根据职业岗位需要,确定课程目标,再围绕这一课程目标,建构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和进行相关教学活动,并开展相应的设计、实施、评价等工作过程。课程建设时要处理好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核心课程与一般课程、课程设置中的模块式与综合化等之间的关系。职业人文课程建设时,还要及时吸收人文教育最新成果,不但要反映社会现实,更要未雨绸缪,把握未来社会发展趋势。课程体系构建时,要注意各课程间的统一,分清主次,把握重点,在基本职业人文素养与职业通用能力培养的层面上构建课程的内容和框架。

1.明确课程教育目标。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职业人文课程的教育目标就是通过相关人文知识的学习及其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基本人文素养和与人合作、语言沟通、应用文写作等职业通用能力,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人”、“岗位人”,并为学好其它课程提供有力支撑。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教师的职业人文素养是高职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品质基础,其主要内涵包括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以及为人师表的师风师德等,具有专业性、内隐性、整体性、渗透性和开放性等特点。[3]职业人文师资队伍建设要注意学科的优化组合,注意教师梯队的形成。整合校内人文师资教学力量,利用好基础部、思政部、党群、宣传、学工等部门人文师资力量;建立校外人文兼职教师队伍库,以满足教学需要。

3.建构课程内容与教材。教学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首先要根据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要求,据此分析出相关的职业人文素养要点,遵循学习规律,谋划学习模块,解构职业人文课程内容。其次,融合人文学科相关内容,重新建构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基本人文素养和必备的职业通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基本人文素养方面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人文通识、文明礼仪、艺术欣赏和经典选读等内容;职业通用能力方面教育内容应包括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应用文写作以及就业创业等内容。再次,要注重挖掘地域人文资源,形成特色教学内容,切实做到教学内容“宽、厚、精、新”。围绕课程教育目标与内容,按照职业人才培养路径、脉络,将生活、学习、人文、科技、行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提炼要点,形成框架设计,跨学科选取内容,以活动为载体,以互联网、多媒体为支撑,有效与新媒体技术链接,建构综合立体教材。

4.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由于高职院校办学历史较短,历史积淀不足,人文环境欠佳,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又相对较短,人文基础也较薄弱。因此,应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以及“人文素养养成式”的培养方式。即在进行学情分析基础上,对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学生加以肯定、鼓励,放手让其自我发展、完善;对人文素养欠佳的学生通过组织开展参观感受、体验等实践活动,利用校内外人文实践基地,使学生身临其境,促进其自主发展提高。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课程网站,开展网上学习、讨论、交流,网上提交作业及网上考评考核等,提高学习效果。

5.强化课程教学管理与考核评价。教学管理是课程建设的制度保证,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一是制订人文课程教学大纲及相应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课程学分、学时;二是加强人文课程的教学过程管理,制订学业成绩考评体系;三是要促进人文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学质量提升等相关政策制度的制订与完善;四是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制度与督导队伍,定期对课程教学进行督察和反馈;五是教学力量与教学资源要形成共享机制。要注重认知和行动两个过程,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职业人文教育“双结合”考评机制。教学评价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转变为“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的综合考评;从注重结果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整体性评价。

三、高职教育中职业人文课程建设特色与创新

1.创新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要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课程设计的起点,围绕职业岗位人的职业人文素养要求,打破学科体系,整合学科内容,精选人文知识,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从而设计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这样,通过课程教学,既将人文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又能在职业通用能力培养过程中,增长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及持久的发展潜力等。

2.建设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应整合和利用那些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与行业文化资源,以保证课程的生命力及成效。如开发利用淮安“运河之都”文化资源,将“开放、包容、恢弘、传承”的运河文化精神融入到教学中;利用故居、纪念馆等作为人文教育实践基地,并开展“班”创建活动。再如,根据淮安市IT、钢铁、盐化工等支柱产业需要及岗位要求,按照认知规律和工作逻辑相结合的原理,谋划针对地方产业需要的职业人文教育学习模块,将行业(企业)文化嵌入到人文课程教学中去。

3.建设一种综合型的立体教材。由于高职学制、学时相对较短,不可能开设系统而全面的人文素质课程,职业人文课程内容必须整合、精炼,并注重综合型立体教材建设。如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员编写出版的《职业人文综合教程》教材,上册《人文基础》整合了文史哲等人文知识基本内容,并建设了人文知识资源库;中册《职业人文》立足岗位需求,注重职业通用能力培养,教材从“通识能力”培养逻辑设计开始,巧妙对接“职业通用能力”培养,坚持跨学科“课程串”的设计理念,以活动为载体,建构新型教材,并建设了包括就业创业等案例资源、音像教材相托的“立体化”教学包;下册《行业文化》着重针对专业对应的社会岗位(群)编写教材。

4.采用模块化的课程教学设计。精心设计职业人文素养课程中的“基本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通用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基本人文素养”方面教学内容应设计成必修与选修模块,其必修模块着重进行人文通识、文明礼仪等教学,选修模块应结合专业特色以及学生兴趣爱好开展教学,着重进行艺术欣赏、经典选读等教育;“职业通用能力”培养教育内容也应设计成必修与选修模块,其必修模块应着重进行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应用文写作等能力培养,选修模块应着重进行就业、创业能力等培养。

参考文献:

[1]高宝立.职业人文教育论——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特殊性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5).

[2]徐国庆.现代职教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文化建设的内容篇10

关键词:宣传工作;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273-01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日益完善,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局面已悄然形成。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前我国各线企业正处于做大作强的快速发展时期,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文化的形成、完善、延续、开展各项工作都离不开宣传,本文将从宣传工作的角度出发探析宣传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稳步前行。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进程中优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企业文化建设关乎着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企业文化是每家企业的发展之宝。那么宣传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有哪些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宣传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塑造传播者

企业文化的战略、宗旨、各项方案实施、制度执行等各环节都需要宣传。宣传工作通过行之有效的一些平台,将上述内容逐一或者逐项分解作宣传,使其传遍每位员工,他们心里萌生企业发展战略思想、管理制度、兴企理念;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牢记制度、勤学上进、使其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制度建设、管理文化等中长期发展战略一致。这样就塑造了企业的文化。例如,现在企业高呼的“以人文本”理念、团队协作精神;价值观、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等。

企业宣传部门应根据相应的企业文化内涵,相应的职能工作,进行宣传。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要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与职责,要时刻提醒广大员工注意劳动作业安全;在“法制宣传日”就应该结合每年普法知识重点进行宣传,例如“送法进社区”、“法律大讲堂”等形式将宣传主题内容送进千家万户。

通过宣传,将企业文化内涵中的精髓、理念、观点等传播出去,使企业内部都能做到上听下达的效果,这样企业文化中的一些内容随着岁月的积累,慢慢就会在员工心中生根发芽,企业文化也随之在员工中慢慢塑造成了。

二、宣传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

企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宣传工作。宣传工作通过自身的平台、渠道会将企业文化建设舆论有所导向、有所取舍、有所推广。

单一的可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中,宣传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真正的“实践者”。企业文化从战略开始就离不开宣传,在宣传的过程中、就会遇到一些不同层面的认知,有来自一线员工的,也有来自中层干部的,他们的角色代表着企业文化中的某种共性特征。一项关于企业文化建设方案的落实也是如此。它需要宣传工作去落实,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宣传橱窗、主题活动等一些直观的宣传媒介去引导性宣传,告知获悉者那一项是员工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那一项是企业管理制度、那一项又是企业所倡导的文化理念。

通过这些媒介直接或间接的宣传企业文化,在宣传过程中检验文化建设的内容、与时俱进的进行补充与完善;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宣传,同时宣传工作在组织宣传时,通过宣传也在检验与验证企业文化内涵中的内容是否合乎企业发展需要、是否合乎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宣传企业文化建设,也验证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内容,所以从这种单一的层面上来讲,可以说企业里宣传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

三、宣传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者

企业宣传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仅要承担宣传,更多的是通过宣传使其达到效果。文化建设内容涵盖的层面比较广,企业文化建设一定是为企业健康发展服务的。每一项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企业经营生产过程等等都伴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宣传工作须依据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为主要报道宣传内容,通过企业宣传媒介将企业文化中实质性的口号、管理方针政策、会议精神等内容传播到员工的耳边,使得他们通过企业媒介得知、领悟、感知、认识到企业发展中的各方面工作,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将企业的发展推向新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宣传工作自然就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者。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每一项定位、内涵,都将通过宣传工作传遍企业的每一个角落,乃至通过社会媒体宣传到祖国大江南北。把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亮点、企业发展中卓越的文化内涵及精神凝练出来、传播到每一位了解或将要了解企业的人们心中,从而提升企业发展的凝聚力,使得企业发展阔步向前。

展望未来,企业快速稳健的发展必将汇聚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每一家致力于做大做强企业务必要考虑的思想战略,只有有效的加强宣传工作,使得宣传工作真正发挥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才能将企业文化建设稳步推进,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企业的宣传工作也需适时贴近企业文化建设、深掘企业文化建设内涵,结合自身特点、卓有成效的宣传企业文化内容,将企业文化建设扎实落实到位、宣传到位,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凝神聚气、推动企业稳健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育涛.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