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水平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04:09:36

写作水平

写作水平范文篇1

优秀型。这样的学生在班里不数不多,但是我对他们采用鼓励成功法和引进竞争法。我经常写些日记或优秀的文章给优秀学生阅读,并指出只有用心去体会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出有深意的作文,并要求他们一定要坚持勤写日记。然后我把他们写得好的作文或日记及时推荐给其他班级学习,同时还在语文课上组织学生们来共同欣赏其写得精彩之处。这样,不但有力地激发了该生的写作兴趣,还使他对写作过程的成功之处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他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另外,我用的这种成功鼓励法并不集中在一个优秀生身上,这次鼓励了甲,下次则鼓励乙,再下次则鼓励丙……这样就把这些尖子引入了竞争之中,促使这些写作尖子的水平不断提高。曾经有好几个学生升学后成了高一级学校文学社的主要负责人。几年来,我所教的学生竞无师自通的写出了观点鲜明、论证有力的议论文来,叫我校的许多老师惊讶不已。这些正是我对优秀型学生采用了上面两种写作教学方法的结果。

优良型。这类学生在班内稍多一些,由于没有受到语文老师的重视而未露头角。每逢新学年初,我抓住学生们都喜欢在新老师面前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要求全班同学都写日记、写作文给老师批改,因而很快就发现这类被埋没了的“千里马”我用培养优秀生的同样方法来培养他们,同时要求他们勤写日记、认真写好每次作文,指导他们去涉猎课外读物,有意识地组织他们积极参加讲故事比赛、背诵诗歌比赛等,促进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得到同步提高。去年,学校进行了作文比赛,要求每班选出优秀代表参加,在我班选择出的学生中,有三名获得了奖励,并在学校位居前几名。这一事实说明,语文老师发现被埋没了的“千里马”是何等重要。我认为对优良型学生的培养,关键是善于发现班内的写作人才,否则语文老师会像无知的“饲马者那样,面对着有培养的人才而说没人才可培养”。

中间型。这类学生怕写作文,一到作文时就往往拿作文书来转换。我曾用现成的作文来引导学生写作,结果大多数人都依葫芦画瓢,不但照搬作文中的语言词汇和题材,还有许多句子出现语病。这与那些一、二类学生的作文相比,真有天壤之别,优秀生作文不但不模仿,而且句子流利、词汇丰富、语意连贯,还能写出真情实感。我反复琢磨制约这类中间型学生写作难以进步的原因,原来是这类学生平时很少涉猎课外读物,因而阅读能力低下,词汇积累少,视野狭窄。我曾在一些学生中多次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结果有过半的学生不敢参加,这类学生阅读能力低下得真叫人不敢相信。针对这些问题,我一方面组织他们学写日记,一方面教导他们要主动去涉猎课外读物,并组织他们参加背诵诗歌比赛、查字典比赛、剪报比赛,平时的作文批改则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加以鼓励。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这类学生的写作才稍有提高。我深深体会到;这类学生的写作教学的收效期实在大长,老师们往往辛苦了半年、一年,还收效甚微,非有二年、三年的连续工作不能根除这类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这正是造成个别学生写作水平特别低下的原因之一。

写作水平范文篇2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日后能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亦即叶圣陶先生讲的“教是为了不教”。作文教学中“辨疑解难”无疑是中心环节,于是我在作文评讲中,把犯有共性毛病的作文材料打出,制成课件,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把意见讲够,把道理都摆出来,充分辩论。教师在适当的地方给予必要点拨,指出失误之处,并进一步提出要求:怎么修改。提升写作水平。

例如,在讲评话题作文“忘记与铭记”时,我打印出了近十三个材料组织学生讨论,主题是:看材料,找问题。

有学生在文中这样写: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个很有阴谋的军事家,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善于运用人才,他曾重用过与自己有仇的人,这人为他拼死效命,驰骋疆场,立下过许多功劳。假如曹操不重用人才,那对他就是一个重大损失。正因为这样,他才不计前嫌,把那些仇恨忘记,铭记那人的才能,重用那个人。

还有学生写:齐宣王同兄弟争夺王位时,兄弟的一个谋士曾向亲兄弟献策刺杀自己。而齐宣王在取得王位之后,抓住了这个谋士,齐宣王不计前嫌,赦免了这个谋士,并任用他做宰相。齐国从此走上兴盛之路。这个谋士就是管仲,齐宣王不计前嫌,任用贤才,使自己的国家兴盛。这就是忘记仇恨的强大效力。

我让学生针对这两则材料找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发现了以上两则材料的失误之处:不确凿。写文章,尤其是议论文,如果材料不真实,那是要大打折扣的。

二、重“训练”

和做语文基础知识题一样,写作也需要通过训练操作,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样才算是学到了本领,能力是练出来的。每次讲评作文,我会有针对性地印一篇或两篇学生自己的文章,除了让学生评:给文章打分;写出文章的优点和失误之处。有时还让学生在某个方面进行修改,比如训练作文的点题,训练情节的安排,训练论据的确凿和积累等。训练作文的点题上,我曾经给学生上过一节“如何点题”的课。

我先读了高考状元蒋忻捷的《妈妈,再爱我一次》,然后我告诉同学们这篇文章是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的,但通过改变文中母亲临死前留给“我”纸条上的话,照样能够突出需要的主题。我先举了自己改编的以“诚信”为话题的点题句子:孩子,当年你的父母把你托付给我,我告诉你的父母,我一定会好好照顾你,今天,我要告诉你,我实现了我的诺言。也希望你在人生路途中,时时恪守诚信。

之后,我提出要求,让学生分别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转折”、“责任”、“感情亲疏与认知”为话题,写一段点题的话,内容必须符合特定的情景。

我发现这个要求如一颗石子儿,投入了平静的水面,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特别高,没用多长时间,每一小组便展示出了他们点题的内容。

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的点题内容:孩子,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会希望我的孩子——你见到你的亲生父母是什么样子!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会让你知道你的亲生父母有多么伟大!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还想告诉你,我的孩子,你一定要珍惜生命,好好生活。

以“转折”为话题的点题内容:孩子,二十年前,你亲生父母把你托付给我的时候,你的生命就发生了转折——你有了第二个妈妈;这次灾难让你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或许又是你人生的一个转折。孩子,你一定要明白,人生的路很长,无论周围的环境怎样变化,你都要直面人生的困难与挫折,坚强起来。

以“责任”为话题的点题内容:孩子,二十年前,你的父母奔赴战场,担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并为此付出了生命。二十年前,我担负起了抚养你和你妹妹的责任。孩子,以后的日子里,我不能陪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好好活着,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完成时代赋予你的责任。

惊喜之余,我也赶忙把这些话去粗取精,制成课件,让学生欣赏。由此,我再次深深体味到了“教学相长”这个道理。看来,强化训练,调节教学,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啊!

三、重“强化”

调节教学“基本不留作业”,但我在这里要强调:基本不留作业,不是不可以留作业。即使是作文教学,适当的作业还是应该留的,这样可以矫正写作中的失误之处,顺利达标,还能为发展环节——延伸迁移打下扎实的基础。

比如评讲话题作文“忘记与铭记”和“双赢的智慧”后,我都让学生课下从别人那里搜集可以“拿来为我所用”的材料,写到读书笔记上,强化记忆,然后教师检查落实情况。我觉得这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教学手段。

四、一点看法

调节教学模式,给我们指出了教学的有利途径,但我觉得,调节教学提出的四个环节在作文教学环节中,不能要求老师都得做到;如果那样,只会让教学教条化。比如我要给学生上讲《作文审题的必备之功——准》这节课,教学目标是:(1)了解话题作文的类型及写作要求。(2)掌握作文准确审题的技巧。教学目标中有关话题的类型及审题时应掌握的技巧,就应该是老师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谈的一些写作技巧,所以,这个环节,就不能一味地调节教学模式中的第一步——自学释疑来走,如果那样,只能缘木求鱼;教学目标二——掌握作文准确审题的技巧,就可以采用调节教学中“训练操作”、“反馈矫正环节”和“延伸迁移”等环节。

写作水平范文篇3

【关键词】写作能力评价体系现阶段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重难点就是写作,为了解决学生写作时无话可写和有话表达不出来这一现象,我特从三个方面入手提出几点建议。

一、利用课外实践加强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和作文书,培养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情感。作文来源于现实生活,课余时间多读作文书,体验生活,可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领悟现实生活。少年儿童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为什么一到作文时无话可写没情可抒呢?要让学生顺利写出作文,教师就要指导他们阅读并且读懂生活,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明确写作目的反应什么现实生活,这样阅读才有进步,阅读中才有收获。我们的孩子多数生活在农村,农村的生活丰富多彩,譬如千姿百态的自然风景,日月星辰,虫鱼鸟兽时常能接触到。教师要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领悟生活的真谛,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从而激发写作的欲望和创作的灵感。有了这种冲动感,作文之路就有了希望,也解脱了作文的种种束缚。让学生去接触自然万物,是学生在接触的过程中领悟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美好,并且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将这种壮丽和美好所表达和展现出来;这时教师就要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的这种情感以文字的形式更好的表现出来。

二、遵循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一千个作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学生都有个性差异,接收知识的速度和效率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写作时也就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意见;写作并不是凭空就来的,它需要相对的环境和特定的情感,只有自己对某件事物有了独特的见解和情感之后才能创造出好的作文,而且创造出来的作文也是新颖独特的;尊重个体差异,使学生在写作时发挥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而培养学生写作的多样性;小学阶段的写作训练是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或者让读者产生共鸣。让学生学会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既不拘束于框框亦不乱说。不会说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就不会有自己的写作个性。我们要给学生有充分张扬个性的理由,写出具有个性的作文。所以在写作训练时不能循规蹈矩的将学生限定在某一特定的范围内,譬如写环保建议书,内容可以是花、草、树、虫、鱼、鸟等,只要符合有关环保的内容即可。教师在学生进行写作时也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写的好的方面给予奖励,不足的方面给予指导,使学生更好地抒发自己的内心。例如写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写梅花傲雪开放就是赞美人在困境中的拼搏精神。教师要肯定以及鼓励学生选取新颖的素材进行创作,并且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局限性,让学生写出真正意义上有个性的作文。

三、创建相关评价体系,提高学生自改、互改、自我评价的能力

在现阶段的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在学生进行创作时教师要做的就是适当的指点迷津,在必要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至于选材内容和具体创作方式教师则不予干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确认学生的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评价和自我修改能力,这种能力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教学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他们可以修改一篇自己的作文,然后让学生在进行写作之前就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让学生消除批改作文的神秘感,解决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正确对待批改作文。其次技术性的指导要到位,譬如规范统一批改符号标记,总评语言要力求准确性等。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写作教育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自改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找错字、找漏字、找语病的能力。在自查中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改进,通过自我评价、自我修改来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宋沁2016《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读写算》(教师版)第33期。

张军青2017《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神州》第18期。

写作水平范文篇4

1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作文,让学生把握要点,培养其写作的灵感

在写作训练中、语文教师往往把文章的字、词、句、段篇、中心思想,文章结构,逻辑修辞等作为不同阶段的训练中心任务。这些任务虽然很重要,但并汪能中心任务,中心任务应该是“灵感”的训练。灵感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思考、感来源于可持续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全时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人的主动性、灵感来源于个休对大自然的热爱……但事实上,我们的作文多是给定好了题目的,如写《我的老师》记一件有义意的事》《论勤奋》等,这本身就是让学生没有多少灵感,因为学生只能以苦思冥想、生搬硬套来完成任务。研究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的作文教学,很容易发现,教师们给的是场景,假如你坐的飞机失事,你被海水冲到一个孤岛上,如何生存?如果你是罗斯思总统,你如何面对日本部队?等等。面对场景,学生一定会用不同的视角对待,当然就会产生不同灵感,有个性化的文章,也就有高质量文章,有时候,我们看到了什么事情,看到了美丽的景色,想起了某一件事情,就特别想把它写下来,这时如果马上动笔,就写就种由灵感带不来“习作欲望,就消失无踪了,老师要善创设习作情景,激起学生的习作兴灵感,并给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让学生“流写下一时的感受”,这样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激发学生的习作“灵感”,就要改变习作的文题和内容。

总之,如果我们的课堂把灵感当作中心任务,学生一定不会被字、词、句、段、篇、修辞所困扰,因为灵感会全面启动学生的思维,会主动调取素材库的素材,也会自动生成新的话语,积累的作用将面面展现,可以说个人的写作才华,是在重视每一次灵感中展现的,“没有灵感的重视,也就不会有全体学生对写作的热爱”。

医治小学作文教学这个顽症的良药就是所有语文老师不断地研究、实践和反思。只有我们主动进行改鞋,作文才能有望成为学生的“最爱”。

2运用示范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语言技能训练法。每堂语文复习课前5分钟,学生按老师每周语言训练的题目,有准备的口头表达。例如各种简短的应用文训练,各种文体的片断训练等等,细水长流,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1搜集材料法

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料,每周抽出一节课,自由阅读,使学生在广袤瑰丽的作文海洋里,搜集作文素材,学习多种写作上的技巧。

2.2佳作欣赏

指导学生在搜集材料法的活动中,把佳作选出来,每人选一篇,让学生在小组或班上交流。此法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

2.3专题训练法

在一段时间里,配合搜集材料法、佳作欣赏法,集中训练一个专题。如写景专题,以空间、时间或逻辑为顺序各练习一遍,从中找出写景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应用文也可采用这种方法,不但使学生掌握应用文各类型的格式要求,而且也通过对比,把应用文极易混淆、出错的地方爆露出来,加以改正。

写作水平范文篇5

一、运用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氛围

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给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为了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通过抽象知识的直观化展示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以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以及应用意识的培养打好基础。例如,在教授“习作:漫画的启示”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为了让学生对“漫画”这一题材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文章的创作,就将信息技术运用在了教学过程中。首先,笔者在备课阶段,就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了一些“漫画”资源,并且将一些生动形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漫画资源下载了下来,再将这些素材进行汇总放在课件当中。然后,在课上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笔者借助信息技术将自己在课前准备好的漫画资源进行展示。漫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学生耳熟能详的《哪吒闹海》《龟兔赛跑》等多种多样的漫画故事,营造出了一种生动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情境中认真地观看漫画,并对漫画产生兴趣。在漫画展现结束之后,学生们都表现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笔者顺势跟学生们说:“同学们,老师从你们的表情中就能看出来大家十分喜欢漫画,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写一写漫画带给你的感受吧。”于是,笔者借助“漫画”的气氛,让学生们以“漫画的启示”为主题进行文章的写作。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创作之后,笔者会随机选择学生进行分享,读出他们的所写内容,使学生们在能了解自己对漫画的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得到发展。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将自己融入生动的情境中,还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文章的创作,以此助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写作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会发现学生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缺少写作素材而导致学生的写作质量差。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虽然知道自己文章的大体框架,也能列出比较好的提纲,但是脑海中并没有具体的素材进行补充。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增加阅读量,让学生的知识不断被扩充,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夯实写作基础。例如,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着深刻内涵以及积极含义的课外读物,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延伸和拓展。如:在进行《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的教学时,学生们通过教材内容已经了解了圆明园毁灭的情况和原因,笔者为了让学生的爱国情感得以更深层次的激发,就给学生们推荐了一本关于描写圆明园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了解圆明园这座伟大建筑的基础上对这篇文章进行阅读,并进行深刻的理解。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给学生的创作注入更多的情感色彩。其次,笔者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笔记的习惯,在每次阅读之后,对文章中的精彩句子进行总结和抄写,形成一个记录本,久而久之学生会在不断地积累中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三、阅读名著经典,掌握写作技巧

阅读是学生进行写作的基础活动,有效的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来加强学生对名著的阅读量,帮助学生进行名著作品的分析,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经典来不断汲取写作素材,进而,为写作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例如,在进行“描写人物”这部分的写作教学时,笔者就将学生耳熟能详的《西游记》带到了课堂上。《西游记》是学生接触最早的名著作品,学生通过电视、网络、动画、电影等方式对《西游记》这部作品早已不再陌生,这样就为笔者展开这本名著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展开提供了契机。笔者通过对这本名著的引导性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人物描写写作训练——教师请学生观察《西游记》上对于唐僧师徒的人物描写内容,请学生说一说文章中都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人物刻画。学生通过名著的详细阅读和重点观察,发现著作中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形式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呈现,且表现出不同人物的突出特点。最终,组织学生模仿名著中的人物描写方式进行仿写,以此来提高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总之,借助名著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写作技巧和方法,还能够在调动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加强写作指导,提升写作能力

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写作技巧的传授和指导,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语言细节,还要使学生的写作层次变得更加明确,进而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强化学生写作能力和表达技巧。在进行写作指导的过程中,笔者会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学会观察以及找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引导学生实现写作水平的提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只有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才能在写作的过程中全面地了解写作对象,才能通过更细致入微的描写给自己的作文注入生命力,增强写作效果。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大声地阅读。前文提到学生进行阅读的重要性,就是指要增加学生的写作知识的储备和素材的积累,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在描写时的语句更加丰富,进而,使学生的写作效果更加完善。最后,指导学生学会用思维导图强化自己的写作构架,完善自身的思维体系以及知识体系,确保写作内容的更具有逻辑性和完整性。

五、联系生活实际,流露真情实感

写作水平范文篇6

一、留心生活,学会观察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后来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鲁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

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二、练写随笔,积累素材

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写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内容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社会见闻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底。有个学生对校园常作细致观察,从景到人,从人到事,连续写了校园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随笔里,我看到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也有到了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出的观察兴趣。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更真实,更贴近生活,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三、课外阅读,学会迁移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四、模仿范文,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五、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六、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写作水平范文篇7

一、教会学生选择,吸收素材。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而作文困难的学生,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鉴于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搜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

1、持续实践体验——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除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素材外,更应教师学生主动选择和分析有用的素材并养成习惯,而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是持续的实践体验。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持续某项力所能力的劳动,或公益劳动或自我服务劳动或饲养、手工艺劳动,这些劳动可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体,也可以小组形式出现,教师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如“帮妈妈拆毛线”、“改造旧衣服”等活动让学生在一针一线中体会父母的辛劳,“做个好邻居”、“楼道里的故事”等让学生体味生活之道。教师还可指导学生确定一个事物人(人、动植物或景物)目标进行定向观察,让学生在连续一段时间内有意观察来发现其具体表现及显著特点,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如在“豆芽长出来了”、“秋菊”、“门房老大爷”等内容的训练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持续观察,获取到了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

2、以阅读为本——阅读是“吸收”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教师借助课本,通过曲型课文或片断讲解,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例如《伊芙找海龟》的阅读片断中,有一段伊芙寻找小海龟的描写:“听了妈妈的话,伊芙双膝跪下,翻起厚厚的落叶,拨开密密的草丛……发现了小海龟……。”这段描写中“翻起”、“拨开”、“发现”词,学生经过阅读了解到其与后面名词搭配的准确性以及小伊芙是经过了仔细寻找的。学生对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作文时遣词造句自然有方法可用,有规律可循了。

二、作文指导由“扶”到“放”

有了生活素材,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化对素材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能力。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与其他语文训练一样要经历一段由“扶”到“放”的过程,并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1、问题导向明确——由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尤其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生,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所以大多学生写起来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就难免出现辞不达意、详略不当的毛病。因此,教师有必要采用“问题”导向使目标明确。如在中年级观察一处景物的作文训练中,我组织了学生在学校“五园”中重点观察了“童话园”,要求带着以下问题进行观察:“童话园”在学校什么地方?走进园里最显眼的是哪一处景点?是用什么做的?做得怎样?以这个景点为中心简要介绍其四周都有哪些景物?参观后你的感受如何?这些问题是学生进行“看”的目标,目标的明确避免了学生观察的随意性、盲目性,使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重点和顺序,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找答案,边观察边思考,直到问题弄清为止。

2、示范结合实际——示范学习指导在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一定的示范指导,方能使学生较快地领会取材的思路、写作的方法,并有助于其过渡到半独立和独立的主动习作实践。如在课堂中设计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练说、练写,并结合学生实践情况进行集体讨论;通过课文及课外读物的阅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准备表述的,并进行仿写训练;经常有计划地参观、访问;组织班队会等活动后及时练写;指导学生写好生活日记等方法。

3、练笔循序渐进——在练笔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审题、选材、表达诸方面应进行周全的考虑,分步让学生深入体会。如在一次关于爸爸的作文训练中,我采用了多步选择的方法。第一步:在生活日记中寻找关于爸爸的事例。第二步:采用以说为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各自爸爸特点的词语,有些词语不太准确,但经过老师筛选后,让学生选择一个最准确的。第三步:选择能反映爸爸特点的事例。第四步:学生练笔,选出一篇代表性习作评点。第五步:讲解“下水文”,学生将自己习作选择性修改。

写作水平范文篇8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然而近几年来,作文教学却出现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只重视命题,忽视对作文内容的把握,使学生缺乏素材的选择能力,所写的内容也过于宽泛。其次,教师的作文指导针对性不强,指导过程未能循序渐进,无助于学生观察、描述能力的培养,也会造成学生练习写作缺乏成就感,形成对抗、应付、依赖等不良心理。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中要想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教会学生选择,吸收素材。“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而作文困难的学生,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鉴于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搜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1、持续实践体验——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除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素材外,更应教师学生主动选择和分析有用的素材并养成习惯,而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是持续的实践体验。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持续某项力所能力的劳动,或公益劳动或自我服务劳动或饲养、手工艺劳动,这些劳动可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体,也可以小组形式出现,教师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如“帮妈妈拆毛线”、“改造旧衣服”等活动让学生在一针一线中体会父母的辛劳,“做个好邻居”、“楼道里的故事”等让学生体味生活之道。教师还可指导学生确定一个事物人(人、动植物或景物)目标进行定向观察,让学生在连续一段时间内有意观察来发现其具体表现及显著特点,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如在“豆芽长出来了”、“秋菊”、“门房老大爷”等内容的训练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持续观察,获取到了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2、以阅读为本——阅读是“吸收”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教师借助课本,通过曲型课文或片断讲解,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例如《伊芙找海龟》的阅读片断中,有一段伊芙寻找小海龟的描写:“听了妈妈的话,伊芙双膝跪下,翻起厚厚的落叶,拨开密密的草丛……发现了小海龟……。”这段描写中“翻起”、“拨开”、“发现”词,学生经过阅读了解到其与后面名词搭配的准确性以及小伊芙是经过了仔细寻找的。学生对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作文时遣词造句自然有方法可用,有规律可循了。二、作文指导由“扶”到“放”有了生活素材,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化对素材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能力。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与其他语文训练一样要经历一段由“扶”到“放”的过程,并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1、问题导向明确——由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尤其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生,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所以大多学生写起来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就难免出现辞不达意、详略不当的毛病。因此,教师有必要采用“问题”导向使目标明确。如在中年级观察一处景物的作文训练中,我组织了学生在学校“五园”中重点观察了“童话园”,要求带着以下问题进行观察:“童话园”在学校什么地方?走进园里最显眼的是哪一处景点?是用什么做的?做得怎样?以这个景点为中心简要介绍其四周都有哪些景物?参观后你的感受如何?这些问题是学生进行“看”的目标,目标的明确避免了学生观察的随意性、盲目性,使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重点和顺序,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找答案,边观察边思考,直到问题弄清为止。2、示范结合实际——示范学习指导在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一定的示范指导,方能使学生较快地领会取材的思路、写作的方法,并有助于其过渡到半独立和独立的主动习作实践。如在课堂中设计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练说、练写,并结合学生实践情况进行集体讨论;通过课文及课外读物的阅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准备表述的,并进行仿写训练;经常有计划地参观、访问;组织班队会等活动后及时练写;指导学生写好生活日记等方法。3、练笔循序渐进——在练笔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审题、选材、表达诸方面应进行周全的考虑,分步让学生深入体会。如在一次关于爸爸的作文训练中,我采用了多步选择的方法。第一步:在生活日记中寻找关于爸爸的事例。第二步:采用以说为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各自爸爸特点的词语,有些词语不太准确,但经过老师筛选后,让学生选择一个最准确的。第三步:选择能反映爸爸特点的事例。第四步:学生练笔,选出一篇代表性习作评点。第五步:讲解“下水文”,学生将自己习作选择性修改。三、增强学生写作成就感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功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所以,我首先是对学生作文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长处常常给予夸奖,在眉批或总批中加以鼓励。在给成绩时,我不以一把尺子量全体,而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进步进行衡量。其次,我认为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参与习作实践,教师写出“下水文”,做到与学生同写,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同时让学生评改教师“下水文”,做到与学生共评。我想:“下水文”水平可能是高于学生,但这可以给学生一次跳起来摘桃子的机会,“下水文”在某方面可能也不如学生的作文,这也给学生一种鼓励,一种自信,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只要努力是完全可以超过老师的,自己也有能力修改老师的作文。第三,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学生作文中的优秀片段、优秀词句挑选出来,放入“作文园地”里,向广播站、电视台投稿或推荐向报刊发表。如习作《马虎爸爸》、《秋天的校园》等在报刊上发表后,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倍增,许多学生打消了惧怕作文的疑虑,认为自己也有能力写好,并经常主动交自己的习作请老师修改。

写作水平范文篇9

任何时候也不可能不依赖空气飞向天空。事实和资料就是科学家的空气,要善于积累和运用资料。巴甫洛夫曾说过:不管鸟的翅膀怎么完善。没有它任何时候也不可能起飞;没有它理论就是无用的挣扎。对于机关干部来说,要想做好本职工作,把材料写好,手中没有各种有价值的资料供自己参考借鉴是不行的要想实现自我提高和超越,尽管途径是多方面的但有一条是共同的那就是要善于积累各种资料,学习运用他人的经验,也可叫做“借梯上楼”实践证明,有些同志虽然同时调进机关,一开始的基础和条件都差不多,但经过一两年就拉开了距离,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看他否善于学习和借鉴“山之石”法国著名幻想小说家凡尔纳,一生共创作了100多部科学幻想小说,内容几乎遍涉当时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然而,比他创作本身,似乎更令人惊叹的死后,人们从他书房里发现,亲手整理摘录的各种资料有25000多本。60年代,批判赫鲁晓夫时,新华社发表了九篇评论,写每一篇评论的过程中,都邀请《人民日报》社国际部的两个老资料员出谋划策,提供资料,由于他参与合作,对评论的起草形成起到绝对”效果。古今中外,大凡在事业上有成就者,无不与大量积累和运用资料有关。事实上,机关里许多优秀的同志,大都是善于积累和运用各种资料中,慢慢成长,成熟起来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很多,无非是自我积累,单位、部门、组织提供、调查研究、查阅文电和个别了解等,什么方法好,就用什么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够把你所需要的资料搜集到手,就达到目的当然,搜集资料要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能发生失泄密问题。

二、要切实领会和把握领导意图。公文不是为了记叙个人见闻,也不是阐发个人的见解,而是秉承领导旨意,根据工作需要而拟制的。起草人的职责就是通过文字表述,充分体现领导意图,想方设法把领导的思想完整表述出来,而不能断章取义、随心所欲,更不能“另起炉灶”。这就要求起草人用心琢磨领导的意图、思维方向、关注重点等,全面掌握,悉心揣摩,掌握得越全面、深刻,写起来也就越顺利,领导也就越满意。

一是积极扩展领导意图。有的领导同志交代意图时,只是一些初步想法,或仅仅从某一个角度、某一个侧面提出问题。遇到这种情况,起草人要从更多的层次和角度去思考问题,举一反三,扩展和延伸领导形成的基本观点,对领导暂时未想到但又比较重要的问题补充进来,把领导简单分散的意见扩充为比较全面、系统的意见,不能听一就是一,机械呆板地领会领导意图,切实把领导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完整地表达出来。

二是善于挖掘领导意图。有的领导只出个大题目,至于公文写作中的具体问题涉及不多。碰到这类情况,起草人首先应主动和领导同志商量研究,争取领导的指导,深化领导的意图,然后顺着领导的思想脉络,弄清楚领导要求写什么,为什么要写,要达到什么目的,从而研究挖掘出更新更深的东西。挖掘领导意图时,起草人还要善于将主管领导的意图与其他领导的意图结合起来领会,集思广益,体现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原则。

三是努力完善领导意图。公文写作过程中,有的领导深思熟虑不够,讲得意见不甚明了、比较杂乱;有的一时未想清楚、说明白,只是一些感性认识;有的不完全合理和必需;有的不集中、不完整。对此,起草人要与领导多交流,善于提炼概括、拾遗补缺,慎重恰当地处理,合理地加以吸收、集中,把不确定的确定下来,把感性的东西上升为理性的东西,把不必要、不完整的加以剔除补充,把不清楚的问题讲清楚,把不一致的地方进一步调整充实,从而比较全面、完整、准确地体现领导意图,保证公文质量。

四是及时捕捉领导意图。机关干部有经常接触领导和公文材料的方便条件,了解和捕捉领导意图的途径比较多,可以从主动询问中获得,从领导批示中领会,从批评表扬中领悟,从讲话材料中把握,从积零为整中综合。尤其是与领导在一起检查工作、参加会议、研究材料,一块就餐、散步、闲聊时,要注意把领导谈话中最新闪光点,特别是一些新思想、新观点,要不失时机的记下来,并进行归纳分析。因为这个闪光点或这些新思想、新观点,很可能是领导对某个问题思考的突破。

三、要努力体现和增强文字材料的思想性。思想是一切文字材料的骨干和核心,是人们对矛盾问题的深刻认识和解决办法的深刻见解。没有思想的文字材料等于没有“灵魂”。文章赖“思想”而永生,无“灵魂”而猝死。增强文字材料的思想性,最重要的是要善于站在全局和思想理论的制高点上思考问题、提出对策,善于借助唯物辩证法这个伟大的认识工具,独具慧眼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形成统一、完整和辩证的逻辑思路,引起大家的共鸣,给人以深刻启示。实践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针对性。文字材料大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问题是材料的基础和灵魂。文字材料影响的大小,根本就在于是不是真正抓住了问题,是不是针对普通存在的问题去写的。如果是针对问题去写的,影响就大,相反影响就小。因此,必须注意抓问题,抓“一碰就响”的问题,抓普遍存在的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深入调查研究,以高度的敏感性洞察和分析问题,紧紧抓住影响和制约单位建设的主要问题,确立文字材料的主题思想。

二是要有概括性。要从局部的、感性的、表面的现象里跳出来,用全面的、理性的、辩证的分析提炼和升华思想,总结出来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种高度的概括性,是领导思想的精华,也是文字材料的“眼睛”,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有一个材料,关于增进班子成员感情的概括就比较好:“感情好,有事不当事;感情差,没事会找事。感情深,大事能化小;感情浅,小事能闹大,大事能闹炸。”非常给人启迪、发人深省。而有的材料总的看上去不错,但又觉得少点什么,往往就是少几句高度概括、很凝练的话,让人打不下深刻的烙印。

三是要有深刻性。深刻性往往决定文字材料的思想性。分析问题要有深度,不满足于抓住次要的、现象或枝节的东西,而是要了解主要的、本质的东西;不满足于掌握事物外部的特征,而要挖掘事物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眼前的结果,还要追踪发展的趋势;不满足于掌握浅易的、粗线条的问题,还要钻研疑难问题和考察细节。要从众多的矛盾中提出主要矛盾,从复杂的问题中提出核心、本质原因。只有这样,写出的材料思想性才深刻,才令人回味。

写作水平范文篇10

一、教会学生选择,吸收素材。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而作文困难的学生,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鉴于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搜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

1、持续实践体验——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除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素材外,更应教师学生主动选择和分析有用的素材并养成习惯,而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是持续的实践体验。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持续某项力所能力的劳动,或公益劳动或自我服务劳动或饲养、手工艺劳动,这些劳动可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体,也可以小组形式出现,教师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如“帮妈妈拆毛线”、“改造旧衣服”等活动让学生在一针一线中体会父母的辛劳,“做个好邻居”、“楼道里的故事”等让学生体味生活之道。教师还可指导学生确定一个事物人(人、动植物或景物)目标进行定向观察,让学生在连续一段时间内有意观察来发现其具体表现及显著特点,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如在“豆芽长出来了”、“秋菊”、“门房老大爷”等内容的训练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持续观察,获取到了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

2、以阅读为本——阅读是“吸收”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教师借助课本,通过曲型课文或片断讲解,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例如《伊芙找海龟》的阅读片断中,有一段伊芙寻找小海龟的描写:“听了妈妈的话,伊芙双膝跪下,翻起厚厚的落叶,拨开密密的草丛……发现了小海龟……。”这段描写中“翻起”、“拨开”、“发现”词,学生经过阅读了解到其与后面名词搭配的准确性以及小伊芙是经过了仔细寻找的。学生对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作文时遣词造句自然有方法可用,有规律可循了。

二、作文指导由“扶”到“放”

有了生活素材,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化对素材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能力。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与其他语文训练一样要经历一段由“扶”到“放”的过程,并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1、问题导向明确——由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尤其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生,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所以大多学生写起来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就难免出现辞不达意、详略不当的毛病。因此,教师有必要采用“问题”导向使目标明确。如在中年级观察一处景物的作文训练中,我组织了学生在学校“五园”中重点观察了“童话园”,要求带着以下问题进行观察:“童话园”在学校什么地方?走进园里最显眼的是哪一处景点?是用什么做的?做得怎样?以这个景点为中心简要介绍其四周都有哪些景物?参观后你的感受如何?这些问题是学生进行“看”的目标,目标的明确避免了学生观察的随意性、盲目性,使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重点和顺序,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找答案,边观察边思考,直到问题弄清为止。

2、示范结合实际——示范学习指导在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一定的示范指导,方能使学生较快地领会取材的思路、写作的方法,并有助于其过渡到半独立和独立的主动习作实践。如在课堂中设计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练说、练写,并结合学生实践情况进行集体讨论;通过课文及课外读物的阅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准备表述的,并进行仿写训练;经常有计划地参观、访问;组织班队会等活动后及时练写;指导学生写好生活日记等方法。

3、练笔循序渐进——在练笔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审题、选材、表达诸方面应进行周全的考虑,分步让学生深入体会。如在一次关于爸爸的作文训练中,我采用了多步选择的方法。第一步:在生活日记中寻找关于爸爸的事例。第二步:采用以说为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各自爸爸特点的词语,有些词语不太准确,但经过老师筛选后,让学生选择一个最准确的。第三步:选择能反映爸爸特点的事例。第四步:学生练笔,选出一篇代表性习作评点。第五步:讲解“下水文”,学生将自己习作选择性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