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22:15:12

写作实训总结

写作实训总结范文篇1

报告章节如下:

第一章绪言,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地层

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第四章构造

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

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

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

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写作实训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会计实务实训;沟通能力;结构性争辩教学方法

1引言

美国在1989年的会计教育白皮书中,将沟通技能排列在知识技能、人际关系与会计知识等之前,认为沟通技能是成功会计专业者所应具备的必备能力。同时,美国也于1990年第1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明确规定“沟通技巧”为学生培养的三项技能之一。此外,诸多学者都一致强调发展会计专业学生的沟通技能的重要性。然后,相关文献指出,包括我国在内的会计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仍有待加强。因此,如何通过会计实训教学课程改革或改进教学方法来增进学生的沟通能力,是会计教学者所需要重视的一个议题。相关研究发现,造成沟通不良的因素之一为“沟通忧虑”(CommunicationApprehension),沟通能力与沟通忧虑具有一定的关系。沟通忧虑是指个人在面临真实或预期沟通情境时,心理所产生的忧虑与恐惧感受,而且会计专业学生的沟通忧虑并不会随着接受教育推进而减弱,对此,我国鲜有直接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沟通忧虑研究。国外会计教育研究者虽有一些探讨专门针对降低学生的沟通忧虑的研究,但是他们大多数基本上是停留于理论层面,难以把方法施之于教学实践。即使有少量方法被应用于教学实践,但是效果较差,因为教学方法与沟通忧虑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此外,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难以借鉴于国内会计教育。综上所述,本文充分结合国内会计实务实训教学实际,深入探析教学方法与学生沟通忧虑之间的关系,重点探究优化结构争辩方法,旨在降低会计专业学生的沟通障碍。

2结构性争辩法

结构性争辩法是由Cottell与Mills以及Martin等人提出和发展形成,它是一种结合聆听、思考、批判及沟通互动的教学方法,实施该方法前需要将学生分组,每次由二组学生依据争辩主题相互讨论质询,争辩议题必须是具有两个相当且相反的论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些组织者会把受试学生每2人分一组,每次上课由2个小组二二对抗,其中一组学生被指定支持论点,而另外一组则反对论点;接着2个小组角色互换;最后由各对抗二个小组学生共同综合所有分析报告,并达成最后共识,这里列出Doran及周齐武等人的结构性争辩法操作步骤,具体如表1所示。Doran等人的方法代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用解释、分类、概述、批判、定义以及总结,这样可训练学生不要把会计专业上的一些观点定性为非黑即白的二元化。通过小组间的对抗,再最后合作共同讨论和总结,此过程十分有利于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但是该方法并未进一步提出此方法对于学生沟通能力影响程度的有效证据。鉴此,本文方法重点面向国内的优化结构性论教学方法,并科学实例证明所提教学方法与学生沟通忧虑能力的影响效果。

3优化结构性争辩法

本方法被划分为前测和后测两个阶段,实验受试学生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实验组除接受教师的讲授外,还需接受优化结构性争辩方法的教学,而控制组则仅接受教师的传统教学。两组学生均须在每期实训课前须填写沟通忧虑量表,借此评估学生在未接受实验之前的沟通忧虑程度(即为前测),在实验进行到最后时,两组学生再次填写沟通忧虑量表(此为后测),以此来衡量两组学生经过一学期实训后的沟通忧虑程度的变化。在Doran等人的方法基础上,针对中职会计实务实训教学实际情况,参考俄勒冈辩论制度的方式,将结构性争辩法加以改进。具体为:首先,每一次上课时将实验组学生分成8个小组,两组约为6至7人,每次由二组学生进行讨论,每次讨论时间控制为40分钟,整个实训期间,每组学生均需进行6次结构性争辩,在教师的预先安排下,6次争辩的对手均不同,以此来增加学生讨论与合作对象的多样性,而且每位同学每次争辩时均要求上台讨论。讨论内容由教师至少提前两周公布,这样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预习准备。优化后的结构性争辩教学操作过程设计如表2所示。为了进一步促进该教学方法的效果,除了上课时直接提供学生上台报告及与对手争辩口头练习外,还要求每个小组于争论课前上交书面报告,并要求在争论后一周内再次上交修改报告,以此促进学生的文档撰写技能。由上述优化后的结构性争辩方法可知,每位学生每次实训课均有6次上讲台公开与对手争辩的机会,且每次争辩过程中有及时的意见交流与沟通锻炼。因此,在教师指导下每位同学都会轮流担任陈述、质询、答辩与总结报告的角色,能够较好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交流能力。同时,通过一门会计实务实训课的12次报告的撰写实践,亦可较好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由表2可看出本方法与传统结构性方法有着较大的差异,学生角色、训练内容更为多样化。

4结果分析

为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选取宁德财经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班级48名同学作为受试样本,并把样本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经过一学期的会计实务实训教学后,采用t检验方法得到的对比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除未接受方法教学的控制组的同学外,实验组同学的沟通忧虑下降非常明显,在写作沟通交流平均分数方面,实验组下降幅度达到4.91分(下降比例为6.96%),同时,在口头沟通忧虑方面,实验组下降幅度达10.36分(下降比例为14.54%),但是控制组仅降低了3.57(下降比例仅为5.06)。图1显示实验组与控制组同学的沟通能力的变化情形。由两组学生在写作忧虑和沟通交流的平均分数变化比例差异分别达5.12%和9.27%,可知本文提出的优化教学方法具有较大的优势。

5结论

本文在Doran等人的方法基础上,针对中职会计实务实训教学实际情况,引入俄勒冈辩论制度的方式,将结构性争辩法加以改进,通过一定量的实验样本与财会实务实训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明显优势和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实训类课程中的学生沟通与写作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于增彪,赵晓东.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2004:18-20.

[2]李斌.西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84-85.

[3]王蕊.中职学校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及解决办法[J].文学教育,2018:11-13.

[4]王维荣.教师亲切性:有效教学的重要变量———美国关于教师课堂沟通行为的微观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5:132-134.

[5]Rester,C.H,Edwards,R.EffectsofSexandSettingonStudentsInterpretationofTeachersExcessiveUseofImmediacy[J].Com-municationEducation.2012:215-216.

写作实训总结范文篇3

针对当前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以及用人单位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采用的是“兼职式”的培养模式,即学校与外贸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生通过阿里巴巴等外贸交易平台,代表外贸企业同外商进行的交易磋商。参加校企合作项目的学生是双重身份,学生既是在校生,同时又是外贸公司的业务员,学生按正常的教学安排上课,课余时间学生以外贸公司业务员的身份在外贸交易平台上与外商进行业务沟通,外贸公司的业务。这样,既不影响正常的学制安排,又充分实现了学生与实际工作的真正接触。学生在课余时间所从事的实际业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课堂教学要研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非“工学结合”条件下的《国际商务函电》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在《国际商务函电》课的教学工作中,不少高校也注意与实践相结合,但是,建立在“工学结合”基础上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效果与非“工学结合”基础上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效果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

(一)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虽然非“工学结合”的普通教学中也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来组织教学,强调与实践相结合,但是没有“工学结合”的教学环境为依托,不能使学生深刻认识本讲内容在实际工作的具体运用和真正的实践意义,也不能感受到在实践工作中哪一块儿是重点,什么地方易出问题等。因此,在“工学结合”的条件下,有必要在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使其与“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更相符,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更紧密地相结合。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虽然非“工学结合”的普通教学在讲解写作理论后,也讲解多封样本信函,但这些样本信函并不是现实工作中的全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教材所讲解的规范理论之外的种种问题,这也正是当今不少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中所传授的知识与实际工作仍存在脱节,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更新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将学生作为外贸公司业务员所从事的实际业务置入课堂教学的研讨中,课堂是商场业务的一部分,商场业务是课堂的一部分。课堂教学与研讨的部分内容即是与本地外贸企业有关的产品和实际业务。

(三)在作业布置方面。虽然非“工学结合”的普通教学中布置的作业也强调让学生练习各种商务信函的写作,通过练习信函写作来掌握专业词汇,但是课后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练习、思考、修正、提升的环节欠缺,因此,通过课后作业练习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能力提升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四)在教学环节方面。虽然非“工学结合”的普通教学中也安排了相应的课内实训环节,实训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翻译或撰写一些相关的商务信函来练习其商务英语信函的翻译和写作能力。但实训与实践的区别之一就是,实训往往不能替代真实的工作,即使是模拟的案例教学,其素材和问题解决的线索往往是被筛选过的,而实际工作中业务员则会遇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形形色色的客户,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恰恰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同时,纯粹的课堂实训也达不到实际工作对学生坚持、专注和抗挫折等职业素质的磨练效果。因此,在实训环节还应当进一步深化改革,将“实训”变成真正的“实践”。

三、基于“工学结合”的《国际商务函电》教学改革

(一)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1.教学模式的构建。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5A”模式进行教学。“5A”分别是指:Analyzing(分析)、Acquiring(获取)、Amending(修正)、Assessing(评价)、Advancing(提升)。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第一环节:Analyzing,教师在上课前,根据学生以前在实际工作中与外商往来所写的信函,选取与本讲内容相关的信函。在开课前,讲明本讲的主要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思考,并展示来自于实际工作的信函,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由各小组分别讲解其分析的结果,包括信函的优缺点、正误处等。第二环节:Acquiring,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梳理归纳,系统讲解本讲信函写作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将先期自己的认识与教师的系统讲解进行比较,以便更清楚地“获取”知识。第三环节:Amending,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运用获得知识、技能,对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正”。第四环节:Assess-ing,教师对各小组学生修正后的信函进行点评。第五环节:Advancing,学生根据教师对修正信函的点评,进行反思总结,达到知识、能力的提升。此教学模式,解决了“国际商务函电如何教”的问题,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师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化为情境设计者、行动引导者及评估反馈者。2.教学方法的设计。在《国际商务函电》的教学工作中,许多同仁都提出了各自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语法———翻译型教学法、范文语篇分析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情境模拟法、合作教学法等等。而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针对本课所采用的“5A”教学模式,该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实际工作任务驱动法、合作教学法等。实际工作任务法,是从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派生出来,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可能来自于实际工作,也可能是教师自己设定的任务,而这里笔者所提出的实际工作任务驱动法,是基于“工学结合”基础的,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所提出的“任务”一定是来自于学生在从事实践工作中所面临的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任务为明线、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为暗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使该课的教学工作将理论和实践工作紧密结合,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无缝对接。3.教学手段的应用。根据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和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本课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本课的课堂教学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室、多功能研讨室,借助于课件、视频、网络等手段来实施实际工作任务驱动法、合作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课后作业和实训工作主要利用网络通过各种外贸交易平台,如阿里巴巴、速卖通、敦煌网、中国制造等来实现学生从事和体验真正的实践工作。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为了以“工学结合”为依托,使该课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将实际工作融入课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精选教学内容,营造出真实的课堂氛围,切实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因此,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真实性。真实性是该课教学的灵魂。讲授的内容要来自实际工作的真实语料;第二,启发性。作为教学的语料,必须能让学生在研究分析时能够真正感受和体会到不同的语言表达所带来的实际效果。第三,示范性。作为教材的语料,必须是用语准确、富有时代气息、表达得体,这样才能给学习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基于此原则,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采取如下处理方法:一是在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即实际工作信函的分析环节,应选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写的具有代表性的信函,因为这些信函是供学生分析讨论的,为了让学生通过研讨,明辨是非,因此,这些信函优缺点共存。该部分内容只兼顾了真实性和启发性的原则,而不考虑其示范性。二是在课堂教学的第二环节,即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梳理归纳,系统讲解本讲信函写作的知识环节,应选择教材中最规范的样本信函来辅助讲解系统信函写作和业务处理知识,该部分内容则更强调其示范性。

(三)作业练习内容的改革。一是让学生回到实践中去,对实际工作进行反思,针对每一封具体信函,反思自己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写,所写信函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并询问小组成员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写,其效果如何,如是否真的推动了交易的进展,促进了交易的达成,甚至保持了与客户的长期合作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对比,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些强化练习。二是要求学生课后反思后做思维导图(mind-map)。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把每章内容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自己在信函写作中易出现的问题、易忽略的地方、避免出现同类问题的有效方法等进行梳理,总结归纳,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同时,由于思维导图(mind-map)本身形式不拘一格,学生可以自行设计,添加不同色彩,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mind-map)时,不仅归纳总结了各业务环节所涉及的理论、实践知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写作实训总结范文篇4

(一)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

现如今,新一轮的高职教学标准更加重视现代化的教学革新,也就是说现代职业教育将更加提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教师需及时转变育人理念,不断拓展教学路径,重视校园文化与专业内涵的建设,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奠定坚实基础,有效培养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因此,基于职业能力开展的应用文写作教学革新将有助于校园良好文化的建设,在实践教育中,需积极规划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竭力做到教学成果贴近专业岗位需求、切合行业实际发展趋势,教师可通过拓展实训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等措施,将应用文写作实践化教学作为契机、教学实践平台建设作为基础,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继而有效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二)有助于学生职场能力养成

当前的高职教育工作不仅需考虑到职业岗位与行业的基本需求,还需切实为学生筹划其日后的个人发展方向、技术更新路径与职业变更趋势,因此,无论是在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方面,还是在教学内容方面,基于学生职业能力而开展的应用文写作教学都需适应学生未来职场的实际需求,由此可见,上述教学观念有助于学生职场能力的养成。识等方面的内容,在规划教学内容,树立教学目标时,需增加符合学生职业规划需求的课程资源,并为其打造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平台。(3)从现代化职业角度来分析,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时代背景下,应用文写作教学需摒弃以往单一化的教学思路,树立起全局化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文档的信息化编辑与管理,丰富音像、视频、图片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在参与了应用文写作课程之后,学生可拥有全局意识,能够利用已掌握的专业技能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去分析、思考并解决实践性的岗位问题,鉴于此,教师确立教学目标、规划课程内容时,需注重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树立开放性、时代化的教学思路。例如,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不仅要强调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还要关注其互通性灵感、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培养其多维素养,充分发掘学生实践性、创造性的写作潜能。

(二)教学活动多维化

随着教育工作的现代化革新以及教学课程与互联网技术的深人融合,高职应用教学也需开发网络环境,合理应用互联网资源,通过现代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创建,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具体教学策略如下:(1)为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师需承担起“合作者”“引导者”的新课程角色,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整合网络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丰富课程内容,通过多维化的课程导入和设计环节,使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之中不断拓展思维与视野。例如,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打造“网络精品课”,实现网上在线辅导或课程直播,为师生搭建优质的沟通交流桥梁,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作业反馈区、讨论区、答疑区、互动区及时与学生讨论专业学术知识,有效解决了上文所述师生交流受阻的问题。(2)归集、整合实践教学中普及性的重难点问题以及学生易犯错误等内容,设计“微课堂”教学体系,以便学生复习知识、提升技能。(3)建设共享资源库,归纳整理与应用文写作课程相关的实训内容、作业资源、视频素材、参考网站等资源,并将其上传至共享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查阅,为其提供多维化、高质量的学习体验,使其能及时掌握最新的职业动态,获取多样化的职业能力。

(三)强调实训与理论教学的融合性发展

高职教育需要教育者建立起实训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多方向、多角度、因材施教的实效化教学模式,不仅要强化理论教育,还需重视实践能力的养成,做到校外实习与校内实训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以此来强化学生对岗位的理解程度,培养其职业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优势,具体教学措施如下:(1)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除了基础性的教材知识讲解之外,还需结合实际岗位需求,组织穿插实践性较强的实训教学活动,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教师需兼顾写作教学专业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使学生职业能力与专业水平协同发展。

二、现存问题探析

1存在认知问题应用文写作是一项集专业技能、通用技能、综合素养等能力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拥有着独特而又重要的教学地位,然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从教师方面来讲,还是从学生层面来分析,都存在一类通病,那就是存在认知问题,所谓认知问题,简要来讲就是师生之间、教师与教研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的桥梁,上级下达的教学指标,下级由于理解不足,未能及时实施,继而使课程建设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影响了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进程,鉴于此,教师、学生都需充分理解到基于职业能力而开展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在学生社会能力、专业岗位竞争力、实践水平方面的教学价值与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需从校园文化、资源共享、制度建设等方面给予教学工作者更多的支持。2教学质量问题近年来,高职应用文教学始终处于教学质量不理想的困境之中,存在学生知识累计不足、普遍缺乏写作基础、师资队伍专业性不足、相关教学平台、活动组织匮乏等问题,诸多因素致使高职应用文教学改革举步维艰,教学质量也因此而无法得到显著提升,鉴于此,教学者需将高素质人才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从实际教学现状出发,基于职业能力开展应用文写作教学,通过有效教学措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强化教学价值。

三、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

(一)树立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目标

高职阶段的教学目标需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实操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养成而建立,需将应用型人才养成作为重要的教学指标,因此,应用文写作教学工作需要深化概念、把握核心、联系实际、抓住关键,以实际生活应用价值提升作为教学目的,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具体教学措施如下:(1)教师需将学生应用能力、技能水平的提升作为教学主线,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来设计、规划应用文课程内容,培养应用型人才。例如,想要提升应用文写作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通过“场景模拟,,来再现实际职场情景,使学生通过参与此项课程熟练掌握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请假条、申请书、工作简历、求职信等常用公文的撰写经验和技能。例如,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可重点为其讲解“商务合同”、“广告文案”的书写技巧;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可重点为其讲解“财经类”文书的内容,锻炼其岗位职能;针对文秘专业的学生可重点为其讲解“公文”的拟定思路与规则。⑵对学生来讲,其专业能力往往与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信息相关,鉴于此,应用文写作教学除了基础性的知识讲解之外,还需涉及操作技能、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在规划教学内容,树立教学目标时,需增加符合学生职业规划需求的课程资源,并为其打造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平台。(3)从现代化职业角度来分析,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时代背景下,应用文写作教学需摒弃以往单一化的教学思路,树立起全局化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文档的信息化编辑与管理,丰富音像、视频、图片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在参与了应用文写作课程之后,学生可拥有全局意识,能够利用已掌握的专业技能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去分析、思考并解决实践性的岗位问题,鉴于此,教师确立教学目标、规划课程内容时,需注重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树立开放性、时代化的教学思路。例如,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不仅要强调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还要关注其互通性灵感、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培养其多维素养,充分发掘学生实践性、创造性的写作潜能。

(二)教学活动多维化

随着教育工作的现代化革新以及教学课程与互联网技术的深人融合,高职应用教学也需开发网络环境,合理应用互联网资源,通过现代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创建,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具体教学策略如下:(1)为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师需承担起“合作者”“引导者”的新课程角色,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整合网络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丰富课程内容,通过多维化的课程导入和设计环节,使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之中不断拓展思维与视野。例如,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打造“网络精品课”,实现网上在线辅导或课程直播,为师生搭建优质的沟通交流桥梁,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作业反馈区、讨论区、答疑区、互动区及时与学生讨论专业学术知识,有效解决了上文所述师生交流受阻的问题。(2)归集、整合实践教学中普及性的重难点问题以及学生易犯错误等内容,设计“微课堂”教学体系,以便学生复习知识、提升技能。(3)建设共享资源库,归纳整理与应用文写作课程相关的实训内容、作业资源、视频素材、参考网站等资源,并将其上传至共享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查阅,为其提供多维化、高质量的学习体验,使其能及时掌握最新的职业动态,获取多样化的职业能力。

(三)强调实训与理论教学的融合性发展

写作实训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商务英语函电;“模拟实训”模式;实践

《商务英语函电》是一门集商务贸易知识、英语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于一体的专业课程,是国际商务交流的重要工具。它以进出口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为主线,对商务函电特点、结构、写作方法及商务文化一一解析。具体来讲,该课程主要涉及商务函电的撰写原则、组成部分和格式以及包括建立业务关系、询盘、报盘、还盘和订购、支付方式、包装、装运、保险、索赔等各个环节的函电写作要领。这一特点就要求学生最终能掌握外贸英语的专业词汇、术语和基本句型,进而掌握进出口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中交流信函的写法,并能在实际中熟练运用。由此可见,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需要英语水平和商务贸易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是集理论与实训于一体的综合技能课。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帮助他们掌握必备的商务知识和写作技能,并将其应用到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看,“模拟实训”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笔者将通过分析商务英语专业中《商务英语函电》课程教学现状来探讨这一课程中“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及其运用。

一、商务英语专业中《商务英语函电》课程教学现状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

目前多数高校,即使是应用型的民办学院,大多采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完整的体系,尤其对学生具体业务实际操练远远少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因而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

(二)专业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

当下有部分高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但是部分专业课程设置也相对不合理。多数课程都是强调商务和英语专业理论知识,缺乏与之对应的实训课程、实践环节和实训配套设施。没有针对性强的实训课程和实训操作平台,商务英语知识的运用和外贸业务的模拟操作也是纸上谈兵,而且民办学院的应用型目标也成了一句空口号。因此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培养方案应该设置专门的实践训练课,并配以相应的学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专业技能和素质为目标。

(三)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商务英语函电》课程要求商务贸易知识和英语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二者缺一不可。然而从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偏颇的现象。比如英语专业的学生对商务贸易知识一知半解,更不用说业务操作技能了,而国际贸易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基础知识不扎实,更不用说专业性很强的商务英语函电写作了。那么教师在有限的课堂内既要巩固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水平,又要讲解商务贸易知识和函电写作方法,这就严重限制了教师的授课内容要点和课堂活动,无法达到预期的课程教学效果。

(四)教师知识结构不平衡

民办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大多学历高、语言基础扎实、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商务贸易知识和实践经验相对缺乏。而且他们的知识仅来源于书本,只能根据个人对教材的学习和理解,向学生进行传授,缺乏实际运用的经验,往往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由此可见,这一课程的教学现状急需调整,而该课程强调实践教学环节,这就需要引入“模拟实训”教学模式来改变,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的内容和重要性

顾名思义,“模拟实训”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依托外贸实训平台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际外贸活动的一种仿真操作训练过程,它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师生互动。这种实践性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函电课程教学应用中的重要性体现于两大方面:一是它能使学生置身于模拟的“商务环境”中,经历各项业务的操作,以此解决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践实习难的问题,因而是一种相当经济的实践教学方法。二是它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完整系统地熟悉整个贸易流程。由此可见,这种由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仿真实训模式重在引导学生在模拟场景下写出逻辑性强、符合实际情况的商务信函,而不是简单被动地进行翻译或背诵练习,这样也避免了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的抽象性和枯燥性,有效地实现专业理论知识向实际操作能力的转化,更有助于学生生动形象地、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外贸专业知识。同时也能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变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使学生在综合素质、专业技术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的要求。

三、“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的运用应该基于《商务英语函电》这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根据教学大纲,《商务英语函电》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九个部分:建立业务关系;询盘;报盘与还盘;确定订单与合同;支付;包装;保险;运输;索赔与理赔。实际上,这九个部分可以归纳为三大阶段:一是售前交易磋商(建立业务关系、询盘、报盘与还盘);二是售中交易成交(确定订单与合同、支付、包装、保险、运输),三是售后交易处理(索赔与理赔)。在具体的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这三个阶段分为三大模块分别进行模块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模块单项实训是指各大模块中单个环节的分项训练。在实训课上,教师可以基于外贸实例及相关背景,根据各个不同的外贸环节,分别讲解各类函电的要点及形式,指导学生对照逐一进行撰写训练。而模块综合实训是指对各大模块中的单项环节进行综合实训。在实训课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以小组为单位,模拟进出口双方,以来往函电方式模拟操作包括如何建立业务关系;询盘、报盘、还盘和订货;支付;包装;装运;保险;索赔在内的整个贸易流程活动。具体来讲,可以分三个步骤来实施:

(一)准备阶段

要想顺利地有效地开展模拟实训的课堂教学实践,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可忽视。首先学生要了解进出口贸易流程,熟知英语函电的格式、各种专业术语和套话的用法并且会应用,而且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前期的资料搜索和收集以备用;其次,教师最好提前将全班同学分组,学生可以互相扮演不同的贸易对象,也可以互换对象,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前做好角色定位和准备,能够激发学生对函电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实施阶段

具体实施过程是函电课程模拟实训教学的核心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实训平台建立“模拟公司”,并布置虚拟任务,指导学生通过撰写往来函电完成任务,达到实训目的。比如设计案例如下:张家港某服装出口公司创建于1988年,有多年的出口成衣设计、生产和销售的经验。该公司的业务员通过网络得知潜在客户ANC公司想在中国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业务员先给ANC公司写了一封建立业务关系的信函,并随信附上自己公司和产品的简介。ANC公司回信表示愿意建交并要求报盘。于是贸易双方开始了交易磋商,并最终达成协议,签订并履行了合同。基于以上案例,学生可分小组分别扮演进出口双方来完成函电洽谈任务。小组成员可以自行分派任务,利用实训平台的模拟系统撰写建交函、询价函、报盘函、还盘函和订购信函,最后达成协议,签订并履行合同。学生写完所有往来信函后,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内部讨论交流,也可以让不同的小组交叉评估。教师也可以抽取部分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组织学生一起对所写函电的结构、内容、语言等方面进行点评。这样可以及时对训练结果进行必要的评价和指导,解决中间出现的问题,能让学生学会商务英语函电的写作技巧,增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加深他们对函电写作的掌握和外贸业务的理解。

(三)评价阶段

学生任务完成后需要教师最后的总结和评价,使学生在训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弥补不断提高。如果在教学中引入模拟实训,该课程的考核和评价方式也要相应改变,即期末考试和模拟实训得分各占50%。那么只有真正合格的实训者才能通过测试取得相应的成绩。这种灵活的考试方式会使学生认真对待平时的模拟实训,加强学生对函电撰写的学习效果,从而真正提高他们商务函电写作的水平。以上都是“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种种优势的体现,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它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其中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是分组训练完成的,小组间可能任务分配不均衡;教师评定学生成绩的时间短暂,很难做到每份都点评,可能存在走马观花式的负面效果。另外,这种实践教学环节是一套连续性的项目练习,各个环节需要分配具体的学时,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加以改进和完善,直至形成一套完整合理的训练方案。

综上所述,“模拟实训”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师生积极互动,不仅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及应变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他们将来的实习和就业打下夯实的实践基础。因而它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教学模式,但还有待探索、完善,以求更好的发展。作为应用型民办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笔者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英语水平,丰富自己的外贸知识,才能更好地使实践与教学相结合,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复合型和应用型的商务英语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裴沁 单位:武汉学院

参考文献

[1]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6.

[2]赵银德.外贸函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赵璐.外贸英文函电基本特征及模拟实训教学模式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18.

[4]董金玲.国际商务函电双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写作实训总结范文篇6

(一)毕业设计选题空泛,不能显现其实用价值

高职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是选题过大,过于理论化;或者涵盖面过广,盲目追求大而全,想从高层次、全方位的角度研究问题,而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水平,结果无法深入分析与探究。例如,有学生将毕业论文选题定为“我国现有宏观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这样的题目高职学生根本无法完成。其次,部分学生选题过于陈旧、空泛,不能很好地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是从百度搜索到的,就是参照往届学生曾经选用过的,这样既无实用价值,又容易导致重复抄袭嫌疑,大大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例如,有学生将毕业设计选题定为“某某品牌研究”“常用的促销方法研究”等,这样的选题毫无新意,毫无价值,根本无法深入进行分析。

(二)毕业设计时间安排欠妥,学生不能充分准备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将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六学期,这个学期既是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顶岗实习阶段,又是学生寻找适合的单位准备就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绝大部分学生都会为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奔波,或者忙于实习工作,几乎抽不出时间来精心准备毕业设计。这样的教学安排对毕业设计而言是不妥的,学生难以充分准备,最终会导致毕业设计流于形式,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三)学生自身基础薄弱,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目前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由于进校时的整体基础比较薄弱,虽然在校时期学习了理论知识,但是不少学生还是无法熟练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导致其最终的毕业设计没有设计,仅仅是在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剪切、复制加粘贴完成毕业论文,几乎很少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从笔者多年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来看,有的学生选题盲目,不切合实际,甚至不听从指导老师的意见,最终根本无法完成任务;有的学生对于网上收集的资料自己不加整理,交给老师去删除整合;还有的学生完全抄袭他人成果。这显然与完成毕业设计的初衷相背离。

二、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创新策略

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创新就是将毕业设计与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的实训、实习等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起来。

(一)将毕业设计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

“捆绑”市场营销专业的综合技能实训通常包含市场调查、广告设计、促销设计、销售活动、陌生拜访、产品推介、营销策划等多个项目,一般都可以借助于校内的实训场所开展这些项目的实践活动,通常会集中在第四、第五学期进行。将营销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其所开展的校内综合技能实训“捆绑”,可以结合其未来职业岗位要求,以职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为抓手,打破传统的文科毕业设计所写论文无实质内容、无真实感受的格局,通过分项目分阶段的实训活动,使学生能真正从实训中获得感悟,提升专业能力,从而使毕业设计与专业学习及实践真正融合到一起。

(二)限定毕业设计形式

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使得高职教育明显不同于本科教育,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毕业设计更合乎要求。但是毕业设计本身又更加适合理工科专业,这类专业学生可以结合某种工作背景和条件进行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设计或者生产方法设计以及实验设计等,其毕业设计的成果一般就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对企业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对于文科类专业而言就不能直接把上述毕业设计完全照搬过来。因此,营销专业的毕业设计形式虽然还是写毕业论文,但是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所限定,要求学生结合学习过程中的实训、实习活动项目来写,强调既要有“设计的过程”,又要有对企业直接有效的“内涵”,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要将曾经完成的“项目成果”作为附件附在论文的后面。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又展示了对企业有用的“项目成果”,使毕业设计更加符合高职教育要求。例如,某学生在写《对‘小米’移动电源市场调查实训活动的反思》一文时,将“小米”移动电源的市场调研方案、调查问卷和调查报告,以及开展“小米”移动电源市场调研活动的心得体会等文本材料作为附件附在了论文的后面,对论文起到了佐证作用。

(三)重新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

重新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是将毕业设计的进程安排提前,也就是把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提前到第五学期来进行,这样做就避免了时间安排不合理的弊端。同时这个“提前”还包含将毕业设计与实习、实训相结合的理念提前灌输给学生,通常从第四学期分阶段、分项目进行专业的综合技能实训开始就让学生进入毕业设计的“预备阶段”,通过实训项目导师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带着要为毕业设计积攒经验、积累资料的心态去开展综合技能训练。

(四)规范毕业设计的选题与论文写作

当毕业设计与综合技能实训相结合后,学生的选题就必须围绕实训、实习活动的项目确立,不再是天马行空、随心所欲的。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其营销专业的学生在第四、第五学期围绕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分别进行了市场调查、广告设计、促销设计、销售活动、陌生拜访与产品推介、营销策划等几个项目,开展实训活动,活动中要求学生记录相应的实践资料、撰写相关报告、提交心得感受等文字资料,并进行汇报交流,接受导师的询问。学生选择毕业设计选题时必须选择上述实训项目的某项实践活动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这样也就自然而然地确立了毕业论文的写作主题。例如,“对‘蒙牛优益C’乳酸菌饮料广告策划方案的思考”“对‘小米’移动电源市场调查实训活动的反思”“对‘雪菲力’盐汽水促销实训活动的探究”“对‘雪菲力’盐汽水产品推介实训活动的思考”“关于‘百事可乐’校园促销方案设计的反思”等都是源自于学生所进行的广告策划方案设计、市场调查实训活动、促销方案设计及促销实训活动和产品推介实训活动。同时在毕业论文写作上,要求学生必须结合前期所开展的综合技能实训活动过程而写作,从某一实际活动出发,就自己在前期实训活动中某一个实训项目展开论述,从实际的操作过程写起,在阐述自己的实践步骤基础上,详细地分析前期活动的收获与不足,最后再升华到对同类产品或企业开展类似活动提出有价值的建议,避免了论文写作落入俗套,使论文真正有内涵和实用价值。

(五)专业指导教师项目化负责

专业指导教师项目化负责是指专业指导教师既要负责学生的实习、实训活动,也要负责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通常,每个专业指导教师负责两到三个实训小组的校内综合技能实训、实习活动,全程参与学生的所有项目活动,并跟踪负责相应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由于专业指导教师参与到学生每一个项目的实践中,对学生所完成的各个项目情况熟悉,对学生的所有活动起着监控与指导的作用,所以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完全得心应手。

三、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注意点

(一)学校制度配套

学校必须有制度配套,规范毕业设计流程,从学生选题、收集材料、拟定论文提纲、写出开题报告、开题、写出初稿、反复修改、定稿到打印并上交资料再到最后的答辩环节,要求具体、规范明确,环环紧扣,层层落实,使学生和指导教师都明白什么时间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同时建立严格的指导教师指导检查制度,以系部为单位督查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情况,以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专业实训配齐

必须重视校内与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配齐校内必要的专业实训设施、设备,从数量和质量上保证专业实习、实训活动能满足学生的毕业设计需要。

(三)指导教师配备

在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配备上,应该选取有责任心、有实践教学经验、有论文指导经验和学术素养的专业教师,这样的指导教师既能进行综合技能实训的指导,又可以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当然,学校也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兼职、高校进修,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职业素质以及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能力。

(四)学生个人配合

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创新的关键是学生的配合,学生是否重视毕业设计,能否很好地参与实训、实习活动,能否自觉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实践活动,都决定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成效,所以学生的个人配合很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应努力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写作实训总结范文篇7

关键词:会展;全真实训;教学设计

会展专业是一门“学中干、干中学”的实用性极强的行业,由于会展项目涉及调研、策划、营销、组织、服务、管理各环节,筹备时间非常长,企业对实训学生的容纳量有限,客观上难以与教学上的任务的时间人数要求衔接,因而,目前高职业会展教学存在实践教学的不足,特别是真实环境下的仿真或全真实践教学的缺失的情况,不利于培养会展学生的职业能力。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筹经费、自主办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育英时尚节综合实训项目”教学设计分析

(一)课程设计思路

“育英时尚节综合实训项目”涉及筹展全过程,教学目标为:第一,职业知识目标,能综合运用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会展管理、会展营销、公共关系、现场管理、活动策划、财务管理、公文写作、消费心理等必修课程的知识来分析、解决筹展办展的具体问题,而且要从总体方案规划、生命周期到风险管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加以考虑会展项目的可行性。第二,职业技能目标:熟知展览策划的一般流程和基本内容;能设计调查问卷、能胜任宣传资料的编印工作、熟悉会展新闻管理工作,具备会展文案写作能力;能进行业务面谈、现场管理和展后跟踪分析。第三,职业素质目标:培养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有坚韧的心理素质,敏捷的应变能力和诚信的职业操守。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为达到有效培养职业能力目的,会展专业教师经过调查走访会展企业,明确了会展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相应的职业能力;采取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黏合知识的方法来形成本项目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案设计

会展专业在项目设计模式上采取“分段式”的方法,根据工作任务界线,划分整体项目为以下阶段,各阶段由不同工作任务形成的小项目组成。

(一)第一阶段——计划、组织阶段

学生通过分析校园市场需求及参展商的要求,确定展品范围是服装、化妆品类、文化用品类,能考虑人流量,把办展场地点确定在宿舍区。第二届综合实训筹办期间,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认为借学院形象提高展会档次更重要,把展览地点从宿舍区定在校园标志性区域。第三届综合实训筹办期间,会展学生通过市场调查,得出了“就业是2010年的一大市场需求”的结论,并在展会上增加了“校园招聘会”专场。在筹办展会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财务知识计算盈亏平衡点、经营安全系数,从而确定展位营销和招商招展指标。

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要求学生对展会的基本框架进行评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六个问题:展会展品的范围所在产业是否能举办如此规模和定位的展会;展会的名称、展品范围与展会定位之间匹配与否;展会举办时间、举办地、办展频次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展会定位与展会规模是否有冲突;办展机构对展会所在产业的熟悉程度;办展机构需要的筹展时间。教师给出标准格式,要求学生分组完成立项策划书。要求报告篇幅适中,结构完整,编排合理,措词准确、明白易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向学校提交了“综合实践计划书”、“场地审批”、“可行性分析”、“展览场地测绘图”,并到学校各部门争取支持政策。这一过程自然仿真了展会举办的申报流程。

(二)第二阶段——运作阶段

会展专业学生成功地组织了会展设计大赛、开幕式、现场表演、商业宣传、参展商联合大优惠等活动,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附加服务,从而提高展销会的形象和档次。在招商招展方面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把康师傅、比亚迪汽车等著名品牌引进了展览会上,招聘会上仅会展行业协会就组织了十多家企业参加,这些成绩的取得,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从业热情。

展销会的服务工作贯穿于整个展销会,服务工作包括对参展商、参展观众的服务,服务工作要做到细致、耐心。对于展销会的供应商,如对于展台搭建商、运输商的选择标准是优质服务和价格合理。一个展会的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就是现场服务质量的好坏。一定要做好现场的服务工作,这样对于整个展会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

在展会现场中,同学们在忙碌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从水电设备安装到舞台搭建、从全安巡视到餐饮供应、从天气忽变到客户纠纷处理,他们始终表现出极高的兴致,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这次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很好地负起了自己的责任,把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本次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完全符合了一名职业人的要求;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一些与同学、其他部门的沟通技巧,为以后融入社会积累了良好的经验。

展销会总结的目的是检验展销会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组委会通过对所有参展商的问卷调查和参展观众的抽样调查进行展销会的评估报告,并针对调查结果,总结出展销会取得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之处,以提高下一次展销会的举办水平和质量。

展后总结围绕首届育英时尚校园展销会的四个阶段流程介绍此次展销会的台前幕后,并通过收集大量图片和文件为读者了解首届育英时尚校园展销会提供便捷。同时,也为下一届展销会的举办提供一个可直接借鉴的资料库。

三、实训的组织形式

本项目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承担指导者或辅导者,同时又是实训活动具体组织者和观察员。教师向学生介绍相关背景资料,布置任务,进行必要指导;及时答疑纠错,控制实训进度。

(一)教师工作

在本项目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有:

1、实训前做好实训教师分工:根据教师专长不同,分管招商招展、宣传公关和现场管理、活动设计、形象策划等不同实训项目,制定并提出项目的实训计划和项目任务书,在实训开始前由会展教研室组织审定。

2、实训中组织好学生在实训项目中的角色分工和轮换,分析讲解具体引导项目(实例),分步骤指导项目进展,项目进行中解答学生疑问和过程考核。

3、实训各项目结束后的总结点评和项目考核。

4、实训全部项目结束后的总结提高,包括实训引导项目(实例)的完善,实训组织计划的补充修改,以持续改进实训方案、计划和实训手册。

(二)学生组织

由于是全真实训,所以在实训过程中,采用学生自愿报名、教师指导的形式,由学生组成“展览会组委会”和各级工作人员,并自行制定规章制度和部门职责。

四、考核与评价

综合实训项目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学生考核分数A,由操作考核成绩B和作业成绩C两部分组成,操作成绩占的比较相应增大,权重比例为6︰4,即A=B×60%+C×40%。

(一)操作考核方式

主要考核学生在实训时的积极性、独立性、完整性、创新性、理论运用熟练程度,考核模式采取公司普通运用的360℃绩效考核模式。如果被考核人的岗位为“普通员工”,其成绩由本人自评D、部门内同学互评E、部门经理打分F、指导老师打分G组成,权重比例为1︰1︰3︰5;假设有n名员工参与评价,考核公式为:

E=∑(a1+…an)/n

B=D×10%+E×10%+F×30%+G×50%

写作实训总结范文篇8

写作主要是写作者运用语言符号,通过特定的文种类型能动地展示其认知、感情、精神的积淀及思想认识的过程。当代大学生无论是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还是时代的要求,都需要他们积极表达对社会人生、相关事件的独特看法,但实际状况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写作兴趣减退,有时候感觉没什么可写,写作积累严重不足;即使写出文章,也是为了应付任务,内容脱离实际。二是写作课程教学缺乏引导带动,教师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成不变的写作知识传授、文体文种介绍,收效甚微,很难激起学生向往、悦纳的激情,学生日渐倦怠,教师苦不堪言。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说,写作能力是日后从事秘书职业的看家本领,但由于写作课程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不会立竿见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乏于练笔,能力得不到提升,在书面语言表达方面未能表现出专业优势,整体职业能力培养状况堪忧。

二、写作课程教学对培养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对策分析

1.充分认识写作课程教学对培养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优势。写作作为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作者充分挖掘自己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将思想物化为语言符号的过程。其中的构思酝酿、意识引领,关涉对写作者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考量。文秘专业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主要为办文、办会和办事,不仅需要扎实的文字功底即语言表达能力,可谓其显性能力;也需要较强的沟通协调、思维谋划能力,可谓其隐性能力。而写作课程教学充满对发展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优良思维品质的良好空间,可充分挖掘写作课程教学对培养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优势。针对目前学生写作兴趣不高的现状进行调查,摸清原因,从改革写作教学观念、调整写作教学内容、改变写作教学环节的具体操作方式入手,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养成自觉的写作意识和良好的写作习惯,激发学生写作主体性。针对文秘专业学生写作能力不突出的现状,从写作课程设置和具体写作教学内容的调整上下功夫,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不同工作岗位的写作要求,体现专业优势,在人才市场上增强竞争力。针对写作课程对培养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倾向所具有的可能性,从改革写作教学的环节入手,充分训练文秘专业学生应有的职业能力素质。

2.依据文秘专业培养的目标和写作课程教学的规律,加大写作课程教学对培养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改革。具体做法可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写作课程设置上,安排基础写作课程和应用写作课程,视文秘专业学生写作的理论要素和技能培养同等重要。可尝试将办公自动化的部分内容与应用文书写作和文书处理的相关内容有机融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办公自动化和网上办公等实际工作能力。二是在教学观念上,教师要大胆创新,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传统写作理论和现作特征的有机融合,变“以文为本”为“以人为本”,变只关注“一成不变的东西——写作模式传授”为处处重视训练“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东西——写作思维训练”,充分挖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其以后尽快增强职业意识、完成职业角色转换、增强沟通协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在教学环节上适当改革调整,重视写作教学环节中的阅读训练和思维训练,以写作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拓宽学生知识面。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狠抓学生的“阅读”环节。一方面,充足的阅读是产生深刻体会和感触的前提,生活中的很多美文佳作都是根据阅读材料思索感悟的结果;另一方面,阅读实践是学生感悟积累写作经验、收集写作资料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可以激起读者旧的生活积累,二者碰撞融合,促使读者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针对阅读材料中存在的疏漏和失误,让学生去发现,引导他们抱着审视、批判的理念,敢于对手头的材料进行质疑。只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才能有更多的思想碰撞和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充满耐心。在教学中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阅读潜质,引领他们到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阅读。阅读的视野打开了,思考的空间拓展了,学生就会在强烈的阅读感受中体验求索发掘的乐趣,产生乐于阅读、勤于思考、善于表达的情感倾向。当然,教师要注意搜集经典的阅读材料来引导激活学生,要根据社会现实和学生的接受实际,选定适当的教材、编写有针对性的训练题,或开展深入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具体的教学环节得以实施。四是在实践教学方面举办相应的活动,如以应用性文种为主体的写作比赛、引导学生创办系刊班报、筹办某次活动需要准备相应的文稿、到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实战训练等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提高工作能力,历练综合素质。这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和相关部门的配合。通过适当的奖励来表彰先进,鼓励竞争,形成课内课外、知识实践、专业职业的结合。

写作实训总结范文篇9

一、法学本科课程设置要务实,立足岗位需求,切合实际

各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首先要充分了解法学本科毕业生将来的人生和职业需要。法学本科生毕业之后主要去向应该是从事法律实务;有部分法学本科生会通过公务员考试等直接进入党政机关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或在立法部门从事和立法相关的工作等;也有小部分毕业生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将来选择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此外,有一部分毕业生也会选择进入法律以外的行业就业,甚至“弃法从商”。对于不少非法律行业的用人单位而言,他们或许不要求员工拥有具体的法律职业技能,他们更看重员工具有比较扎实且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法律基础知识,以及法学本科教育给毕业生带来的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复杂事件的处理能力等基本素养。因此,针对多样化法律职业化需求,法学院校应以某一职业为主来培养、训练学生的相应能力,同时适当兼顾其他职业的需要,尤其要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方法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高校还必须明确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主要内容。根据本科教育职业化改革的要求,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应该是法学理论教育、法学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职业技能训练三者的结合统一。这里所指的法学理论,既包括法学基础(一般)理论,也包括各部门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它是学生成为法律工作者的基础。法学职业道德则是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员所应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国外法学院一直都非常重视对未来法律人进行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这种教育近年来在我国政法院校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法学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法律信仰及职业理想。此外,法律职业技能训练则是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分析法律问题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必须涵盖这些内容。

二、法学本科课程设置应设计有特色且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设置应努力凸显地方特色。针对目前法学专业毕业生普遍就业难、就业率低的问题,全国各高校都在积极的引导法学本科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鼓励学生多走向基层,多到西部地区寻找就业机会。以广西为例,我们广西高校培养出来的法学本科毕业生其实大部分还是要服务于本地区。因此,作为地处广西的高校则更应该结合广西沿海、沿边同时又属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特点,有针对性的调整和设计课程体系。在现有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进一步明确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方向;在专业主干课和选修课的设计方面,针对毕业生面对的岗位群继续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整合;通过具体课程的开设与否、课时安排多少、是选修还是必修等,来凸显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重点。(二)学校的课程除了一部分是由国家规定开设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地方和高校自主决定设置的。哪些课该纳入课程体系,具体涉及哪些课该开、哪些课该减这些问题,高校有较大的自主权。关于这些问题,目前很多高校都交由各系部来申报,最后由学校主管部门来核准,当然也存在学校主管部门直接决定的情况。而系部包括具体的授课教师,更多的是从微观层面,例如系部利益、老师研究专长等方面考虑问题,更倾向于强调本系部课程的重要性,而缺乏从宏观的层面来讨论课程体系及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和比例等问题。这就需要主管部门从全局的角度进行协调和把控,既要兼顾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也要考虑学科知识的多样性、专业特色的突出性等。总而言之,课程的开设与否、增加或删除是一个由系部、授课教师以及学校主管部门互相协作、讨论、决定的过程。而且,高校切勿在不具备开课条件的情况下匆忙开课;而课程一旦设置,就必须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尤其对那些学校自主开设的特色课程,高校更应积极发挥学术机构、教学督导机构的指导、监督作用,加大申请审查、教学评价、宏观管理的力度。学校一方面要保证课程开设后教师授课行为的规范化,另一方面也要兼顾教师特长的发挥。此外,针对目前大量开设选修课的情况,高校还应重视对学生的指导,适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兴趣爱好及未来的职业规划做适当配套的选修。(三)目前,在法学类课程的设置顺序上,各高校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先理论法学后应用法学、先公法后私法、先国内法后国际法、先普通法后特别法、先实体法后程序法,这些排课方式为各大高校普遍采用和认可,而且也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通过对学生意见的调研和教学效果的反馈,我们的开课顺序仍存在欠妥的地方,尤其集中体现在法学基础理论课程,特别是法理学的开课顺序上。法理学这类理论性极强的课程被普遍认为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因此,它们也是国家规定所有法学院必须开设的必修课程。根据传统,绝大部分的高校都按照以上原则,将法理学这类课程安排在低年级甚至是一年级就开设,但是往往这些课程内容又相当晦涩难懂,对于刚进校门、没有接触过法学的新生而言难度大且学习收获有限。通常是在学习具体部门法后,学生对这些理论法学课程才有较深入的理解。其实,现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法理学一类课程安排在高年级开设。例如广东海洋大学法学院2013年版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法理学分成两部分,分别放在第一和第五学期作为必修课来开设,总共为80个课时。反观我们广西的高校,目前还没有类似的实践。因此,在排课顺序上,我们在原有排课原则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抽象的原则,并鼓励广西高校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改变墨守成规的传统做法,积极调研,及时反思和总结。排课要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法学课程设置顺序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三、继续深入推进职业技能课程教学改革,有效提高实训课程教学质量

法学本科院校对学生进行讲授和培训的法律职业技能主要分为普通技能和专业技能两大类。为了让我们的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法律及法律以外就业岗位的需求,我们不仅要关注那些直接和法律职业有关的专业技能的改革与创新,还应该重视传统基础性技能课程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

(一)普通技能主要是指不论是法学专业还是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步入社会从事现代社会职业所需要的基础性技能

普通技能具体包括:书面表达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外语技能等。根据国家规定,各高校针对这些能力的培养都设置有专门的课程,并按要求将它们以基础必修课的形式,从学生一进校就开始开课教授。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法学作为一门文科类专业,大部分的法学本科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都离不开写作,因此书面表达技能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外语和计算机技能。现在各高校普遍都开设了“法律文书写作”或“应用写作”的课程,并且都在最后一学年把“撰写毕业论文”作为综合实训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学分安排等都能看出写作这一基本技能的重要性早已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认同,并落实到我们的课程体系之中。但是,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也发现现在本科生的写作能力普遍堪忧,尤其在毕业论文指导的过程中,发现经过三年多的本科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居然还不知如何选题,不知道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不知道一篇文章的基本框架,不知道如何去查找文献资料,不知道如何去组织自己的观点,等等。现在往往是除了专门的写作课以外,学生再无太多的机会尝试写作或接触写作,而我们的法学专业课程基本都是教师课堂讲授,即便有课后练习,但要学生提笔写文章的作业都很少。因此,高校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革:1.提高现有写作课程的教学质量,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督,严格学生成绩的评定标准。尤其是毕业论文写作这一环节,作为综合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各高校都把它设置在第8学期,并给予充分的学时。但是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往往和学生的毕业实习时间相重合,再加之现在就业压力大,很多学生此时都把精力放在找工作和考研上,并不认真对待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而现在对于毕业论文的评定标准,高校的自主性较大,教师主观性也较强,再加上毕业生就业率对于高校的压力,高校和指导老师对此都比较宽松,能给通过的基本都给通过了,因而学生论文质量普遍不高。若要改革,笔者建议可以考虑将毕业论文撰写提前到第7学期,尽量让它和毕业实习的时间错开。论文答辩的时间则可以安排在第8学期、学生实习回来之后,这样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写好论文。另外,就是高校要实实在在的重视毕业论文写作,严格教师的论文指导工作,明确论文指导标准,提高教师论文指导的积极性。2.在其他专业课的教学设计中有意识的增加文章写作的训练机会,而不是简单的要求学生完成书面回答专业问题的课后作业。这主要是对教师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我们绝大多数的专业课主要都是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有些实践性强的课程还辅之以案例教学等方法。在现在大力提倡职业化改革的时候,我们绝不能为了技能训练而忽略、放松理论知识的传授。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学时中既能教授专业理论,又能兼顾锻炼学生的动笔能力?笔者认为这就必须要运用起学生的课后时间。特别是有些专业课,以民法、刑法为例,理论性很强,有一定深度,同时实践性也极强,生活中的案例也相当多,非常适合案例教学。现在很多高校都给这两门课设置了80到120个左右的课时。课时看似很充分,但是如果课程既要讲授理论,讲案例,又要兼顾写作,学生学习还是非常紧张的。因此,授课老师可以针对某些问题给学生布置一到两篇课后小论文,并给学生提供课后阅读书目,课堂上适时引导学生查找资料,组织观点,给予点评。如果课时允许,老师还可以安排一两个课时,让学生对自己的小论文在班级上进行陈述和讨论。这既不占用太多的上课时间,又能督促学生课后主动学习,而且还综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口头表达、逻辑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当然,从锻炼写作能力的角度出发以及基于现在学生课时任务重的现状,我们也不适宜门门课都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高校可以挑选几门(每学年至少一门)有一定理论深度并有一定课时保障的专业课来开展实践。而要推行这样的教学实践,仅依靠教师的自觉是完全不够的,学校还应当有一定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例如,针对民法学这门课,学生的成绩构成可以设计为三部分:卷面成绩、平时成绩、写作成绩。让课程中的课后写作环节在学生成绩中有所反映,这样既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相应要求,也督促学生要端正态度,重视写作。

(二)专业技能是指法律职业人员需要经过法律教育和法律实践经验的长期训练获得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法律职业技能的核心,主要包括:法律识别技能(对法律规则、案件事实证据等的识别)、法律推理技能、法庭论辩技能、证据操作技能和法律文书制作技能。目前,高校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主要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教师在上课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或开设模拟法庭等途径同时训练和本科目相关的专业技能;二是专门开设独立的实训课程进行综合的专业技能训练,例如像我院开设的律师执业技能实训、刑事法综合实训等课程;三是在最后一个学期由学生自主联系单位进行毕业实习,一般时间为三个月左右;四是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例如和律师事务所、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监狱等单位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安排学生到这些实训基地实习或聘请这些单位或企业的专家到学校开设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训练。目前,校内实训课程已经成为法学课程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还需在以下方面加以改革和提高。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穿插进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在教授理论的同时可以引用案例,一般选用的案例都是针对某个特定理论知识,涉及的案情和法律问题都比较简单。目前很多新出版的教材都已经开始注意理论和案例的结合,在课本中都会提供一些参考案例供教师和学生教学、学习时使用。但是现在案例教学在实践中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老师讲授上,真正能做到分小组讨论和老师点评相结合的案例教学则很少,原因包括课时有限、学生人数多难组织等,但关键还是在于很多教师没有真正树立法学本科教育实践为本的教学理念。不少老师还没有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中走出来,依旧停留在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阶段,学生课堂参与度低,独立思考的机会少,教学效果也欠佳。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最关键还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尤其是有一定教学年限的老教师,要及时的修改教案。针对更新以后的教材,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特别是在案例的选择和引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组织和引导、基础理论知识和案例讨论的结合、课时安排和分配等方面一定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的予以落实。2.专门法律实训课程普遍都是由各高校自主开设,而且具体课程的名称也五花八门、各有特色,例如诊所法律教育、律师与公证业务、民事/刑事疑难案例分析、法庭模拟实习等。我们要使这些自主开设的实训课程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校在决定是否开设这些课程时要做好充分调研,衡量是否具备开设此类课程的条件,切勿在条件尚不充分时就匆匆开课。首先,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处理好这门实训课程和其他理论课程及其他实训课程的关系,尤其是要决定好什么阶段开课,判断是否和其他已经开设的实训课程存在重合,有没有必要再开设此门课程,等等。其次,要选择适合的教材。尤其是这些学校自主开设的实训课程通常市面没有专门的教材,因此在没有适合教材的情况下有时还需要组织教师来编写教材。另外,由于在实训课程中大多会使用大量的案例,如果完全凭借授课教师自己挑选案例,虽然这可以突出教师特长和个人教学特点,但是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和课程的规范化。因此,高校有必要统一组织教师甄选案例,编订案例集作为实训课程的辅助教材。案例集可以统一存放于学校院系办公室,并交上课班级轮流使用。再次,要制订详细的教学大纲。这是指导教师授课的规范和要求,因此在开设特定实训课程前必须要组织教师把这项工作做好。有别于理论课程,实训课强调教学互动,强调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组织尤其重要,因此教学大纲应该尽量详细和规范,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活动。最后,要选择合适的教师。因为实训课更强调实践和操作能力,因此授课老师本身就应该是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或专家,或应该由双师型教师(教师并兼职律师)或聘用校外相关行业专家来讲授才能真正实现它的教学目的。(2)教师自身要克服惰性,要积极实践新的教学方法。这些课程都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相关法学基础理论知识之后才专门开设的,因此其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授中应更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虽然有教学大纲作为指导,但是如何较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把实训课的课堂有序组织起来,还需要教师在课前花更多的时间去制订具体教案,做好每一节课的上课准备,而且每一位实训课的授课教师都应该在上课时把自己放在辅助的地位,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实训教学活动中。(3)高校一方面要及时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明确相关制度并予以落实,另一方面要制订适合实训课程特点的学生成绩评定标准和方法。现在各高校法学本科学生每门科目成绩的评定一般是由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在计算最终成绩时,往往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较高,例如: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目前传统的考试方式是书面考试,主要有开卷和闭卷两种;平时成绩主要是由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综合评定。这样一种考核评价方式比较适合应用于偏重理论的传统课程,能较好的评定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如果以书面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标准来评价侧重培训操作能力的实训课程,则不科学、不客观,也不全面。因此,在进行实训课的课程设置时,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必须和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相联系,具备具体、可量化、可操作、分等级的特点。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法律实训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就很难落到实处。总而言之,近些年大部分的高校都对法学本科教育职业化改革,尤其是法学实训课的设置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即便困难重重,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是法律职业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法律发展的趋势,法学教育注重法科学生法律技能的培养更是一种时代需求。我们应继续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在法学课程设置中的重要地位,绝不能因为困难和挫折而放弃或忽视法学教育职业化的改革和创新。

作者:邓珊 单位: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民商法系

[参考文献]

[1]高海.爱尔兰法学本科课程设置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5(9):83-86.

[2]刘德涛.地方院校法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巢湖学院学报,2012(1):137-140.

[3]江长水,张生.对我国法学本科课程改革的反思[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38-43.

[4]黎四奇,梁爽.对中国法学本科课程设置的检讨与反思[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4):129-132.

写作实训总结范文篇10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增加兼职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得数量学校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用人原则,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多多聘请社会专家到学校来任职或者讲座。高职院校必须打破以往自我封闭的办学模式的束缚,主动走近用人单位,与企业进行合作,根据行业技术发展需求,对企业所需人才实行“订单式”培养,这不仅可以解决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不足的矛盾,而且能使学校与企业都得到“实惠”。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企业可以派有理论知识、有实际经验的人员到学校进行教学,讲授最新、最实际的知识;学校也可以派教师到企业参加工作,为企业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技术问题,借以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技术素质。高职院校借助这种“学研产训”结合的形式,建立一支新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发展奠定牢固基础。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沟通企业可以通过合作获得更多的收益。对于企业来说,通过“校企合一”培养的人才,熟悉本企业产品性能和生产工艺流程,他们的实际技能较强,到企业后便可立即上岗工作,节省了企业培训的时间,减少了企业的培训成本。而且这部分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成长较快,很快便可成为企业的骨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新鲜血液。

学校可以争取到企业的多方面支持。通过合作企业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实验、实训的场所和师资,这也是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结合的主要模式。因为实验实训设施和场所需大量的投资,而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实力还不雄厚,社会集资的难度也较大,所以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完全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借助有关企业的条件完成或部分完成实验实训任务,就成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最佳选择。高职院校应制定政策,组织和鼓励教师为企业服务,采取有力措施,调动教师承担企业研究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一项内容,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毕业前提交的一份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要求文字通顺、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独立见解。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前独立、系统地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它是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重要步骤;是培养良好的思维、分析和创新能力并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毕业论文写作为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和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奠定基础。毕业论文同时也是衡量、评估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部专家组于2007年对我系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评估,专家们通过调阅毕业论文文件和检查、阅读学生的毕业论文,一致认为我系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管理规范、过程细致、要求严格、格式统一。专家们对一部分学生在论文中的创新观点表示了肯定。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决定了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它是保证毕业论文写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院校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带来了大量的相关教育问题和严峻的社会压力。加强对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及其改革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大学本科教学和管理的现实需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把现代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研究列为重点课题。在我国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大部分高校已经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现代质量管理学的“产品质量”观认为人才的教育培养与传统的生产制造过程非常相似,其基本环节包括招生(采购原料)→在校教育(加工生产)→毕业考核(产品检验)→毕业就业(投放市场)→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质量跟踪)。要提高学生的质量,就要严格控制每一阶段的培养质量。我校教务处为了实施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专门成立了教学质量控制科,用科学的质量管理学理论指导教学各个环节的工作。我系在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过程中以现代质量管理学理论为指导,积极配合学校教务处的管理工作,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

一、系级毕业论文管理组织体系最高管理者是指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组人,他们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他们负责制定目标,指挥、组织、协调整个质量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起127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7月着质量管理工作的保证作用。我系成立了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毕业论文指导小组、毕业论文答辩小组。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的职责是按照教务处的安排和要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工作的目标、计划,确定组织结构和操作模式,传达和督促执行教务处的有关文件,负责成立毕业论文指导小组、毕业论文答辩小组,审定指导教师的资格等,审批上报的各类文件,确认每一环节的有效性,督促检查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流程的进展情况和导师指导情况。毕业论文指导小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负责把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目标、计划、过程具体化并将任务和要求分配和传达给导师和学生,如负责编写毕业论文指导书、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指导和审定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规定进度安排、制定论文的规范和标准格式以及组织毕业论文评阅和答辩工作。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指导小组要总结经验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等写出毕业论文工作总结。我系毕业论文管理组织体系从组织上保障了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规范化的指导性文件为了质量方针的最终实现,质量方针的制定者必须要将它传达到学校内部各层次的有关人员,使它们相互沟通和充分理解质量方针的内涵。毕业论文指导小组根据学校教务处下发的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指导性文件、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过程管理指标体系,以及系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目标、计划等,编写毕业论文指导书,它是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手册。指导教师和学生通过阅读指导书来了解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的意义、目标、计划、工作流程、规范化文件格式,明确自己在该项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自己承担的工作在整个流程中的质量要求。毕业论文指导书是安排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保障了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性以及最后形成的毕业论文文件(任务书、开题报告、论文评阅意见书、毕业论文等)的规范性。

三、基于“戴明环”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流程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专家戴明博士最早提出了PDCA循环(戴明环)的概念,它是全面质量管理采用的一套科学的、合乎认识论的办事程序。PDCA由英文的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它反映了质量管理必须遵循的四个阶段。该循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一个基本的质量工具。我系运用“戴明环”概念设计出了“外语系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流程图”。该流程图清晰地标明了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从成立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到师生见面下达任务书的过程标志着计划阶段;学生调研、撰写开题报告、整改、指导和撰写论文初稿、修改完善、定稿、评阅论文、答辩、成绩评定等过程属于执行阶段;中期检查属于检查阶段;验收自评以及总结属于处理阶段,在该阶段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总结出来,对原有的制度、标准进行修正,巩固已取得的成绩。整个流程按照每一环节的发生先后设计,规定如果某一环节不合格,必须退回到上一环节重新循环直至合格再进入下一环节。一个循环周期是一届毕业论文的写作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下一轮循环是下一届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过程。每一轮循环都建立在总结上一轮循环的经验和教训、解决了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质量在不断循环过程中逐步提高。

四、毕业论文质量监控措施质量控制即高校为达到质量目标而在教学、辅助过程中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监控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消除教学和其他过程中的质量影响因素。为保障毕业论文质量,我系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要求,建立了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该措施对在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过程中参与的从上至下的所有成员能否各尽其责,对指导教师的资格、培训、指导人数、次数,对学生的考勤管理、学术道德等方面都作了具体的约束规定;把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成员的工作表现作为该年度群众评价领导班子成员成绩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把导师、论文指导小组、答辩小组成员的工作表现与本人年度考核挂钩,并作为来年是否具备该项资格的参考依据;把毕业生的整体表现作为取得答辩资格以及毕业论文成绩的重要参考。具体做法是发放教务处设计的《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动态管理指标体系》系列表格,由参与的各方对有直接联系的各方客观打分,平均成绩作为评价有关各方的重要依据。在质量控制措施中还规定了质量审核环节,它是确定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已经制定的质量方针、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达到预定目标的、系统性的、独立的检查活动。质量审核环节就是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检查环节。检查队伍的成员由具备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较强的业务能力素质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教师代表及学生代表等与教学有关的各方面组成。检查工作能及时鉴定和评价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进展情况和阶段完成质量,便于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是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五、毕业论文工作的验收和总结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按照学校教务处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的要求,根据论文验收指标体系,从毕业论文文件、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毕业论文质量等方面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验收自评,并将自评结果和依据等材料上报教务处以备全校性的验收。为客观地反映毕业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情况,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之后,论文指导小组要根据验收自评结果写出工作总结。所谓总结就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纠正错误,提出新的问题以利再干。这是戴明循环之所以能上升、前进的关键。如果没有将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纳入有关制度和规定中,就不能巩固成绩,吸取教训,也就不能防止同类问题的再度发生。

以上从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的管理组织体系、指导性文件(质量手册)、管理流程、质量控制措施、验收和总结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我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科学规范的管理过程和流程。我系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只进行了短暂的四届循环,仍具有较大的提高潜力。随着我们对现代质量管理学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以及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经验,我系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会更加科学、规范,从而更好地实现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