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热情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4:28:54

写作热情

写作热情范文篇1

【关键词】写作氛围写作心理审美教育

初中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良莠不齐,加上“文无定法”的教学难度,常使我们有感于作文教学的棘手,其中最令教师头痛的是学生的写作氛围并不浓厚。实践证明,单靠课堂教学来使学生爱上写作是不可行的,我们还应想方设法,多渠道地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一、理论基础

(一)营造写作氛围应符合初中学生的写作心理

教育心理学提示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这种特定年龄群体的心理特点,并且应该依据这种规律来指导我们的实际教学。

要使学生喜欢写作,就要让他们产生写作的心理动力,这首先要谈到动机。我们一提到写作动机,往往要涉及到成就动机。它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其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心目中,学习成就越大,其在班里相应的地位越高;学习成就越大,其就越能获得同伴和长者的赞许、认可;学习成就越大,其自我价值感就越强。我们可以将这三种学业成就动机的内驱力原理运用到刺激初中生的写作冲动、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中来。

除了动机,学习兴趣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原始的认知需要是一个健康的人类有机体所具有的一种带有生物学本能特性的需要。”①这其实就是一种好奇心理,学生在遇到新鲜事物或悬而未决的问题时常常会产生这种兴趣。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去关注这类新鲜事物或热点话题,并及时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让学生主动融入写作活动中去,感受写作带来的乐趣,那么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文章的写作兴趣有浓厚与淡薄之分。不同的学生在写作兴趣的程度上会有不同,而同一个学生写作兴趣的程度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换句话说,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同一个学生而言,浓厚和淡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种理论无非在向我们传达一个信息:写作兴趣是后天培养的。这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便可以成为营造学生写作氛围的切入点。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教师的方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谈谈写作的意志。写作也是一种劳动,一种精神层面的劳动。既然是劳动,那么就会有意志的问题存于其中。心血来潮时写写文章并非难事,但要坚持写作,把写作培养成为一种习惯,恐怕许多学生都做不到。锻炼写作的意志,除了外界环境的长期熏陶、学生本人的创作需要外,教师对学生的写作常规化训练也十分重要。

(二)激发学生热情,营造写作氛围应与审美教育相结合

如果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在字里行间反映真善美、假恶丑,并流露出自己对这些事物的审美倾向,那么这篇文章便具备内容美;文章的形式若能适应文章的内容,语言技巧运用娴熟,那么便有了形式美。这二者合而为一,审美功能、审美价值得到完美统一,就形成了文章美。

多数初中生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关系,对“美”的理解在深度上还较为肤浅,在广度上还稍嫌狭窄,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显得美感不足;文章不美,便无法使他们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最终导致他们失去写作的兴趣。所以,认识并重视文章的审美功能、审美价值,就是为了在文章写作过程中更自觉地沟通思路,使文章的内容更充实,表达更完美。教师应在充分认识写作审美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将审美教育渗透进来,使学生的文章成为“美的作品”。

1、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审美趣味因人而异,学生也不例外,但不容忽视的是,学生由于处于青春期,往往会有一种从众心理。不论是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差异,还是从众心理,总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审美趣味低级、庸俗,如视语言粗俗为“洒脱”,将沉迷电子游戏奉为作文的必写话题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从而崇尚美,远离丑。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阅读文章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通过阅读,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展开审美想象,尤其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积累了较多的阅读经验之后,学生能自然而然地从大量读物中筛选出文质兼美的精品,其审美鉴赏水平得到一个质的飞跃。不过,有部分学生的兴趣并不在阅读上,如果死板地要求这一类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是不现实的,教师可设计多种教学形式,将这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阅读上来。

3、把对美的欣赏和追求作为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内在动因。因为发现美,所以学生迫不及待地要对丑的事物进行揭露、批判、摧毁;因为懂得美,所以学生有了抒写美的主观愿望;因为追求美,所以学生要洋洋洒洒,倾吐情思。如今仍有不少学生苦于无事可写,无话可讲,无从下笔,皆因他们对美的存在视而不见,也就没有了创作的激情。教师可对症下药,多方引导学生睁开他们发现美的眼睛,以此来引发他们的写作冲动。

4、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提炼原生态的美与丑作为写作素材。学生要学会从颂扬和鞭笞的角度,搜集并选择社会生活、大自然中的美的或丑的事物作为素材,直接体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审美把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写作素材相当匮乏,反映美的不外乎母亲深夜背“我”上医院、父亲雨中送伞、同学公交车上让座等等,表现丑的也不过是诸如冤枉同学偷东西、遇到坏人恶事不敢挺身而出之类的事情。其实生活中的素材远不只这些,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平时多积累相关事料。

二、实践例析

为了让想法变成现实,也为了检验想法的可行性,笔者用了一年的时间(2007年2月至2008年1月)在本校的2006级3班中推行了激发学生热情、营造写作氛围的系列活动,下面略举几例。

(一)办班刊

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先在该班学生中间培养一小批写作先锋,由此向全班铺开,营造写作氛围。教师挑选十二名写作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作为“作文培训小组”的成员,分成三组。每人每周写一篇自命题作文,分小组进行成员互评,教师予以点拨。互评后各自修改作文,教师将其中的佳作拿到课堂上范读,并定期将文字稿集结成册,供班上学生翻阅。

经过一学期的锻炼,该班学生开始自办班刊。在稿源方面,采用面向全班征稿的方式,而出版工作则由那十二名“作文培训小组”成员负责。这十二名同学要做的事情包括审稿、修稿、搜集网上美文、推介优秀书籍、版面编辑等等。每期均登有网上美文三篇、学生自命题习作两篇、学生正反方辩论稿各一篇(或话题作文两篇)、优秀书籍推介一则。整个学期共出版班刊五期,在同学中间影响较大。

现将出版情况列表如下:

出版时间刊名栏目篇目作品来源

2007年9月《晨曦》哇哇挖搜乐《她不是差生》网上搜集

《他不会呻吟》

《不寻常的生日》

我的世界我做主《校园,校园》(赖景瑶)学生自命题习作

《梦的光点》(梁钰婷)

PK大舞台《初中生做暑期工好吗》

(罗锦超)学生正反方辩论稿

《做暑期工的收获》(赖惠轩)

求知大本营《好书推荐:〈城南旧事〉》学生推荐稿

2007年10月《绿光——下一站》哇哇挖搜乐《成长的脚印》网上搜集

《梦想超越极限》

《多少春意在严冬》

我的世界我做主《心灵需要一座桥》(赖景瑶)学生自命题习作

《初中生活像歌一样精彩》

(赵小婵)

PK大舞台《血的教训》(黄玉婷)学生正反方辩论稿

《放眼look世界》(赵一洁)

求知大本营《好书推荐:〈中华上下五千年〉》学生推荐稿

2007年11月《雨后之虹》哇哇挖搜乐《我的14岁》网上搜集

《把握第一次》

《只在乎曾经拥有》

我的世界我做主《寂寞在回忆》(叶嘉敏)学生自命题习作

《“学习”还要压我们多久》

(韦莹莹)

PK大舞台《彷徨》(赵一洁)学生话题作文

《冰冷的你》(罗锦超)

求知大本营《好书推荐:〈家〉》学生推荐稿

2007年12月《青春滋味》哇哇挖搜乐《我的青春我做主》网上搜集

《读青春》

《青春风铃》

我的世界我做主《如梦如幻》(叶嘉敏)学生自命题习作

《习惯戴面具生活》(吴倩文)

PK大舞台《最in的人群》(黄玉婷)学生话题作文

《时尚霓虹灯》(赵一洁)

求知大本营《好书推荐:〈祖国在我心〉》学生推荐稿

2008年1月《我们的风采》哇哇挖搜乐《崇尚温和人生》网上搜集

《在我心中》

《过年》

我的世界我做主《理解》(黄靖文)学生自命题习作

《黑糖玛奇朵的滋味》(赵小婵)

PK大舞台《无缘前八的冠军》(赖惠轩)学生话题作文

《赛场上的瞬间》(罗锦超)

求知大本营《好书推荐:〈这样学习最轻松〉》学生推荐稿

这种办班刊的方式之所以有效果,是因为它既遵循了学生的心理规律,又与审美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

1、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首先,许多学生没有自办班刊的经历,他们对这一活动充满好奇,充满期待,充满热情,一句话——充满了兴趣。其次,习作入选班刊的学生会觉得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在班上的写作地位较高,更重要的是自我价值得到实现,一句话——很有“面子”。写作兴趣、写作动机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间的写作氛围也开始浓厚起来了。

2、从审美教育的角度看,每期班刊刊登的文章篇目可谓“少而精”,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美”可言,再加上上网搜集美文时还要“阅文无数”,“去粗取精”,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们看到的是“美”文,写出来的也是“美”文,满目皆“美”,自然会产生写作的欲望,自然会在写作上乐此不疲了。

(二)组织辩论赛

笔者以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走上辩论台”为契机,一年中共组织辩论赛两场。这两场辩论赛的各项准备工作均由学生承担。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两次活动中全班共设计辩题八个,在其中投票选出热门辩题两个:“初中生上Q谈心好吗?”、“初中生使用火星文利弊谈”。学生以自愿为原则报名参加辩论赛,确定正反方辩手后,由他们自己根据需要搜集资料及完成辩论稿。

在辩论过程中,学生的精神需高度集中,要正确理解对方辩友表达的意思,准确抓住对方内容上、表达上的漏洞,并及时予以反击,这些都很好地锻炼了学生们的思辩能力,为拓宽他们的写作思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体验从未有过的正规的辩论过程,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全班面前展现自己的风采,满足了他们受人关注的“虚荣心”;在唇枪舌剑中令对方哑口无言,使们获得了成就感。所以,学生们愿意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写辩论稿,这不也是一种写作锻炼吗?

(三)“小故事大智慧”自创比赛

这个想法源自流行于学生中的一本书:《打开心灵的锁——小哲理大智慧》。最初吸引学生的只是里面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故事,可慢慢地,他们在当中发现了自己的身影,发现了生命的奥妙——原来生命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渐渐地,学生们把感悟写进了作文里,把与书中作者的对话当成自己的一项乐趣。既然如此,那么何不让学生也成为智慧小故事的创造者呢?于是,“小故事大智慧”自创比赛如火如荼地拉开了序幕,并由学生投票选出了一二三等奖。现录比赛一等奖作品如下(笔者在语言表达上有改动):

老鼠与“一哥”

话说当年玉皇大帝特意为十二生肖排座次举办了一场大比拼,规定谁跑第一,谁就当“一哥”。老鼠自知身边高手如云,凭一己之力恐怕难以坐上第一把交椅,便使出阴谋诡计,与小牛套近乎,骗取小牛的信任,骑上了牛儿的犄角。小牛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箭步如飞,超过了森林之王,眼看就要第一个到达终点了,就在此时,老鼠跳下牛角,冲过终点,从玉帝手中拿下了金杯,成为十二生肖的“状元”。

小牛气愤至极,在老鼠身后穷追不舍,发誓要一雪耻辱。老鼠一边乱蹿,一边暗暗叫苦:“哎呀!这‘一哥’不好当呀!”正后悔莫及时,前面跳出一只拦路猫,大叫:“鼠贼!看你往哪儿逃?!”说完便朝老鼠张牙舞爪地扑了过来。老鼠只得改路而逃,但它不晓得自己到底哪里得罪老猫了。

原来,猫儿对玉帝没有通知它参加“十二强”比赛颇有怨言,因为它认为自己的跑步速度天下第一,那“十二强”绝不是自己的对手。于是,猫儿便找玉帝评理,说是要向“十二强”的冠军下战书。这不,它盯上老鼠了!

老鼠叫苦不迭,就因为要争个名不副实的第一,与小牛结下梁子不说,还成为猫儿的死敌了。唉,不值呀!可是,这世上哪有后悔药买呢?

【心灵语思】

对待人生的目标,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地去奋斗,而不是投机取巧,不择手段,否则最终只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学生自小接触童话、寓言,对这种文学形式非常熟悉,但尝试去创作的只怕凤毛麟角,教师以比赛的方式给予鼓励和支持,令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刺激。不少学生在下笔前先向老师请教,完稿后还请老师提出修改意见,都想在比赛中拿个好名次,给自己争光,因此写作质量普遍较高。美育方面,由于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在身,所以很乐意阅读《打开心灵的锁——小哲理大智慧》这本书,自觉学习书中“美”的内容、“美”的形式。他们一旦发现了这种文章美,一旦发现了这种美其实很容易创造,便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甚至有个别学生一口气写了若干篇。

(四)创作与表演课本剧

课文的改编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写作锻炼,学生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之前,必须对课文文本研究再三,找到改编的最佳切入点,并仔细揣摩人物心理,务必使改编后的剧情与人物形象在得到充分的想象、加工之余,还能延续文本的风格。这一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美”,是一个发现美、咀嚼美、创造美的过程。课本剧的表演环节也不容忽视,一次成功的表演可以掀起学生对课本剧创作的极大热情,并因此形成良性循环。对《触龙说赵太后》、《孙权劝学》、《石壕吏》等课本剧的创作与表演就是一个个鲜活的例子。

以上四项是笔者在过去一年里对如何营造良好写作氛围这个问题所做的尝试,确实有一定的成效。但笔者自认为做得还不够,今后还应多做探索。

三、努力方向

(一)作文与作业同步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兴趣固然重要,但持之以恒更是不可缺少。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铁杵磨针”的工夫。教师应将写作融入每日的作业常规中去,使写作成为学生每日必做之事,以此磨练学生的写作意志。常见的做法有:写日记(随笔),写名著读后感,积累名人名言等。而笔者设计的每日作业则是“三个一”,即积累一个成语并造句,积累一条名言警句或一个优美句子并仿写,阅读一则文言小故事并用文字复述。此外每个周末布置学生阅读名家散文五篇,写一篇读后感。

(二)取网名,写博文,做版主

学生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心理,即希望自己有良好的表现,能成为同龄人关注的焦点。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往往不如人愿。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大缓解了这种矛盾,在网上“晒”博文、照片等等在学生中流行甚广。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将此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平台。鼓励学生为自己取一个惬意的网名,在博客里抒写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做做版主,向大众抛出一个可供热议的话题……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写作,有事半功倍之效。笔者发现,青少年学生在网上的话题五花八门,大至国家大事,小到家庭纠纷,无不闪现着他们的审美把握、个性风采,而平时作文里泛滥成灾的“典型事例”则踪影全无。由此可见,网络并非洪水猛兽,它也可以是营造良好写作氛围的渠道之一。

(三)“自题小像”互赠活动

学生总喜欢尝试没做过的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鲁迅的《自题小像》写小诗,写短文,介绍自己的性格爱好,抒写自己的人生理想,完稿后赠送给好友,以作珍藏。

(四)改写歌词

初中学生爱追星,课余还流行抄歌词,教师不妨将学生的兴趣爱好转移到写作中来,可以组织学生选择好听而合适的歌曲,对歌词作局部改动或全部改写,比比谁改写的歌词胜过原词,相信这个活动会受学生欢迎的。

激发学生热情,营造写作氛围,其实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变冥思苦想为文思泉涌,进而在其中感受快乐,体验成功,最终视写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身为教师的我们能深刻理解这一点,并多方创设条件,多采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那么良好氛围的形成也就指日可待了。

【注释】

①黄希庭:《心理学》,113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参考文献】

[1]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黄希庭主编.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写作热情范文篇2

关键词:写作;学生;兴趣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在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中,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第一学段的相关表述是“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的相关表述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第三学段才过渡到要求具有初步的写作意识:“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第四学段则提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要求具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同时,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而这一点是过去被忽略的,标准对此有意作了强化,在不同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要求。

大凡爱上写作的同志都有类似的经历:他爱上写作不是第一次获奖,也不是作品变成铅字,或许都难忘教师曾把他的作品当范文来读,哪怕是有人曾表扬他的一个字用得恰当。如果要让学生爱上写作,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很管用:

一、“海选”——发现闪光点

不是每一个孩子天生就是作家。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尽可能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要充分挖掘和捕捉每一个学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大至节段篇,小至字词句,都要及时加以肯定。学生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绝对一无是处。教师的评判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点滴的成功会使学生激起喜悦的心情,这样就能调动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果在作文训练中学生总是体验不到成功的快感,就会焦虑、自卑,因而失去学习作文的兴趣。教师应该沉到作文中去,从粗石中挑出白玉,挑出学生的自信心,挑出他们对作文的兴趣,让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补齐不足、发挥优点。

记得班上有一学生成绩是最后一名,作文从来也没有写到500字,甚至没有几句是通顺的,有一次他写了《我最爱的小狗》一文,其中有句写到“每天放学回家,小狗都要扑到我的身上”,笔者就抓这一句表扬了他的作文很有真情实感,恰巧那天他请假了,笔者于是请边上的同学传话给他。第二次作文时,他的作文破天荒地写到了800字。

也有一位调皮的孩子,他对大自然情有独钟,每次写到家乡的时候总能用很抒情的话赞美家乡:“弯弯的小溪,宁静的田野,那里是我的乐园。可这一切都因为读书而离我远去”。那次,笔者也把他写景的句子在班级读了,笔者读到了他眼里的感动。

还有一学生天生怕写字,有一次日记里写了一篇半抄半改的文章,笔者建议他抄到班级选刊里,他热情高涨,一次又一次改直到完全满意为止。

所以,科学地使用“表扬”以尽快激励学生进入某种层次的写作状态,这一点很管用。再差的作文,也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某句话写得顺畅,你就把它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捧出来,表扬,夸!带着一种爱、尊与惊喜,一股劲地去夸,夸……就这样由此一点,扩而大之,扩而大之……你所用心捧出的这朵小花,就十有八九会成为一朵大花、真花。这种效应,是神奇的。不信,尽可一试。

二、“打造”——授人以渔

不规矩无以成方圆,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自信,自信自己是写作的料时,就得适当地授之以渔,学会写作。笔者认为提建议得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时机

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笔者认为忠言也可顺耳,更利于行。如果你的建议是在学生想去投稿时或是在表扬之后,那么一定很受用。记得每次学生的作文被选上时,笔者都建议学生自己修改,请同学修改,然后接受教师的建议,这样几次修改学生都欣然接受,真有“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2.注意分寸

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在教方法的时候不能“一刀切”,要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作文特点、个性特点,以便对症下药,在这点上面批很有必要。

3.注意方法

笔者总认为,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方法,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真要践行起来却又无所适从。

教师在教学生作文时,得充分利用以下榜样的作用:

1.同学的范文

每次作文讲评时都不要忘记读读学生闪亮的句子,也不吝啬推荐几篇佳作课后请其他同学拜读。

2.教师的范文

常言道:“老师傅不高,教下的徒弟凹腰。”“身教重于言教”。特别是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不仅应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策划者,更应当是与学生平等的积极参与者。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但能掌握上好作文课的主动权,而且能避免作文教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学生还能把你当作他们的良师益友和学习的合作伙伴,从而激发他们对作文的强烈兴趣,极大地调动他们写好作文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人人都跃

跃欲试,一争高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竞争态势,使他们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作文潜力,使每个学生都进入一个写好作文的最佳心境。

3.教材的示范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在安排材料、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都独具匠心,都能给学生起示范作用。学生可以把教材当作一面“镜子”,通过模仿,照出自己的习作风采。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指出:“在儿童的发展中,模仿尤其会带给人类智慧和才能,并引导儿童走向新的发展水平。”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找准和把握仿点,引导学生仿其言、仿其格、仿其法,用以表现自己的生活实践。教材的示范可以给学生一根借以支撑的拐棍,支持他们不断向前探索、创新。

总之,学会写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兼容并蓄。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三、“出炉”——创建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只要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结果,他们的学习意愿就全消失……”这句话讲得十分精辟。所以要不断地让孩子有成就感。成就,是每个人的终生追求。有了成就,无论其大小,就等于有了人生的辉煌。因此,成就愈大,奋斗愈甚,而奋斗愈甚,成就也就愈大。这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一条基本法则,然而,它却在现实中被到处弥漫着的浮躁与急功近利掩埋着,很少有人去研究、去运用。作文教学长期陷入自戕与沉寂,也就理所当然了。

除了上课作文外,笔者还在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创建了成功的舞台,也许没有更多的鲜花和掌声,也许没有昂贵的奖品,有的只是同学和教师给他的认可。

首先,设班级周刊。笔者在每周学生的日记本里选出好的作品。每次日记本发回时,学生很是渴望看见“选”字,然后欣喜地等教师宣读本周入选的同学名单。再收到一张白纸,然后用最美的字抄上自己入选的作文,还要设计精美的插图。一周后,班级的图书角又多了一本“班刊”,作者是我们自己。

其次,推选佳作到校刊。学校每月都有一期校刊。每次笔者都会选中可以入选的作品,然后让作者自己组织修改,同学、朋友、家人都可以是修改者。一周后在班级宣读,共同修改,直到大家都满意为止。

再者,鼓励学生向报社投稿。每次学生收到稿费时,我们都要举办庆功会,让获奖的学生说获奖感言,让同学用诗歌散文的形式祝贺,让所有的同学分享成功的喜悦。

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如果青少年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深刻又浓厚的兴趣,就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培养起坚韧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激发勤写多练的写作热情,就能不断地提高写作能力。作文是个慢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笔者深信,如果每个学生都爱上了她,那么就没有追不到的美文。那么作为教师,当务之急就是牵线搭桥,给孩子鼓励的美言,让他们对作文产生好感。然后锲而不舍地给孩子制造机会,让孩子真正爱上写作,这一过程并不需要更多的豪言壮语,需要的是你发现美的眼睛和爱孩子的心。如果一以贯之地做下去,也许不伟大,但一定有收获。

参考文献:

写作热情范文篇3

关键词:写作;学生;兴趣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在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中,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第一学段的相关表述是“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的相关表述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第三学段才过渡到要求具有初步的写作意识:“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第四学段则提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要求具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同时,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而这一点是过去被忽略的,标准对此有意作了强化,在不同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要求。

大凡爱上写作的同志都有类似的经历:他爱上写作不是第一次获奖,也不是作品变成铅字,或许都难忘教师曾把他的作品当范文来读,哪怕是有人曾表扬他的一个字用得恰当。如果要让学生爱上写作,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很管用:

一、“海选”——发现闪光点

不是每一个孩子天生就是作家。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尽可能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要充分挖掘和捕捉每一个学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大至节段篇,小至字词句,都要及时加以肯定。学生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绝对一无是处。教师的评判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点滴的成功会使学生激起喜悦的心情,这样就能调动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果在作文训练中学生总是体验不到成功的快感,就会焦虑、自卑,因而失去学习作文的兴趣。教师应该沉到作文中去,从粗石中挑出白玉,挑出学生的自信心,挑出他们对作文的兴趣,让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补齐不足、发挥优点。

记得班上有一学生成绩是最后一名,作文从来也没有写到500字,甚至没有几句是通顺的,有一次他写了《我最爱的小狗》一文,其中有句写到“每天放学回家,小狗都要扑到我的身上”,笔者就抓这一句表扬了他的作文很有真情实感,恰巧那天他请假了,笔者于是请边上的同学传话给他。第二次作文时,他的作文破天荒地写到了800字。

也有一位调皮的孩子,他对大自然情有独钟,每次写到家乡的时候总能用很抒情的话赞美家乡:“弯弯的小溪,宁静的田野,那里是我的乐园。可这一切都因为读书而离我远去”。那次,笔者也把他写景的句子在班级读了,笔者读到了他眼里的感动。

还有一学生天生怕写字,有一次日记里写了一篇半抄半改的文章,笔者建议他抄到班级选刊里,他热情高涨,一次又一次改直到完全满意为止。

所以,科学地使用“表扬”以尽快激励学生进入某种层次的写作状态,这一点很管用。再差的作文,也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某句话写得顺畅,你就把它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捧出来,表扬,夸!带着一种爱、尊与惊喜,一股劲地去夸,夸……就这样由此一点,扩而大之,扩而大之……你所用心捧出的这朵小花,就十有八九会成为一朵大花、真花。这种效应,是神奇的。不信,尽可一试。

二、“打造”——授人以渔

不规矩无以成方圆,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自信,自信自己是写作的料时,就得适当地授之以渔,学会写作。笔者认为提建议得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时机

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笔者认为忠言也可顺耳,更利于行。如果你的建议是在学生想去投稿时或是在表扬之后,那么一定很受用。记得每次学生的作文被选上时,笔者都建议学生自己修改,请同学修改,然后接受教师的建议,这样几次修改学生都欣然接受,真有“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2.注意分寸

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在教方法的时候不能“一刀切”,要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作文特点、个性特点,以便对症下药,在这点上面批很有必要。

3.注意方法

笔者总认为,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方法,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真要践行起来却又无所适从。

教师在教学生作文时,得充分利用以下榜样的作用:

1.同学的范文

每次作文讲评时都不要忘记读读学生闪亮的句子,也不吝啬推荐几篇佳作课后请其他同学拜读。

2.教师的范文

常言道:“老师傅不高,教下的徒弟凹腰。”“身教重于言教”。特别是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不仅应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策划者,更应当是与学生平等的积极参与者。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但能掌握上好作文课的主动权,而且能避免作文教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学生还能把你当作他们的良师益友和学习的合作伙伴,从而激发他们对作文的强烈兴趣,极大地调动他们写好作文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人人都跃跃欲试,一争高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竞争态势,使他们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作文潜力,使每个学生都进入一个写好作文的最佳心境。

3.教材的示范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在安排材料、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都独具匠心,都能给学生起示范作用。学生可以把教材当作一面“镜子”,通过模仿,照出自己的习作风采。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指出:“在儿童的发展中,模仿尤其会带给人类智慧和才能,并引导儿童走向新的发展水平。”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找准和把握仿点,引导学生仿其言、仿其格、仿其法,用以表现自己的生活实践。教材的示范可以给学生一根借以支撑的拐棍,支持他们不断向前探索、创新。

总之,学会写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兼容并蓄。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三、“出炉”——创建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只要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结果,他们的学习意愿就全消失……”这句话讲得十分精辟。所以要不断地让孩子有成就感。成就,是每个人的终生追求。有了成就,无论其大小,就等于有了人生的辉煌。因此,成就愈大,奋斗愈甚,而奋斗愈甚,成就也就愈大。这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一条基本法则,然而,它却在现实中被到处弥漫着的浮躁与急功近利掩埋着,很少有人去研究、去运用。作文教学长期陷入自戕与沉寂,也就理所当然了。

除了上课作文外,笔者还在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创建了成功的舞台,也许没有更多的鲜花和掌声,也许没有昂贵的奖品,有的只是同学和教师给他的认可。

首先,设班级周刊。笔者在每周学生的日记本里选出好的作品。每次日记本发回时,学生很是渴望看见“选”字,然后欣喜地等教师宣读本周入选的同学名单。再收到一张白纸,然后用最美的字抄上自己入选的作文,还要设计精美的插图。一周后,班级的图书角又多了一本“班刊”,作者是我们自己。

其次,推选佳作到校刊。学校每月都有一期校刊。每次笔者都会选中可以入选的作品,然后让作者自己组织修改,同学、朋友、家人都可以是修改者。一周后在班级宣读,共同修改,直到大家都满意为止。

再者,鼓励学生向报社投稿。每次学生收到稿费时,我们都要举办庆功会,让获奖的学生说获奖感言,让同学用诗歌散文的形式祝贺,让所有的同学分享成功的喜悦。

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如果青少年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深刻又浓厚的兴趣,就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培养起坚韧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激发勤写多练的写作热情,就能不断地提高写作能力。作文是个慢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笔者深信,如果每个学生都爱上了她,那么就没有追不到的美文。那么作为教师,当务之急就是牵线搭桥,给孩子鼓励的美言,让他们对作文产生好感。然后锲而不舍地给孩子制造机会,让孩子真正爱上写作,这一过程并不需要更多的豪言壮语,需要的是你发现美的眼睛和爱孩子的心。如果一以贯之地做下去,也许不伟大,但一定有收获。

参考文献:

写作热情范文篇4

关键词:写作;学生;兴趣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在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中,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第一学段的相关表述是“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的相关表述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第三学段才过渡到要求具有初步的写作意识:“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第四学段则提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要求具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同时,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而这一点是过去被忽略的,标准对此有意作了强化,在不同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要求。

大凡爱上写作的同志都有类似的经历:他爱上写作不是第一次获奖,也不是作品变成铅字,或许都难忘教师曾把他的作品当范文来读,哪怕是有人曾表扬他的一个字用得恰当。如果要让学生爱上写作,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很管用:

一、“海选”——发现闪光点

不是每一个孩子天生就是作家。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尽可能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要充分挖掘和捕捉每一个学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大至节段篇,小至字词句,都要及时加以肯定。学生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绝对一无是处。教师的评判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点滴的成功会使学生激起喜悦的心情,这样就能调动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果在作文训练中学生总是体验不到成功的快感,就会焦虑、自卑,因而失去学习作文的兴趣。教师应该沉到作文中去,从粗石中挑出白玉,挑出学生的自信心,挑出他们对作文的兴趣,让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补齐不足、发挥优点。

记得班上有一学生成绩是最后一名,作文从来也没有写到500字,甚至没有几句是通顺的,有一次他写了《我最爱的小狗》一文,其中有句写到“每天放学回家,小狗都要扑到我的身上”,笔者就抓这一句表扬了他的作文很有真情实感,恰巧那天他请假了,笔者于是请边上的同学传话给他。第二次作文时,他的作文破天荒地写到了800字。

也有一位调皮的孩子,他对大自然情有独钟,每次写到家乡的时候总能用很抒情的话赞美家乡:“弯弯的小溪,宁静的田野,那里是我的乐园。可这一切都因为读书而离我远去”。那次,笔者也把他写景的句子在班级读了,笔者读到了他眼里的感动。

还有一学生天生怕写字,有一次日记里写了一篇半抄半改的文章,笔者建议他抄到班级选刊里,他热情高涨,一次又一次改直到完全满意为止。

所以,科学地使用“表扬”以尽快激励学生进入某种层次的写作状态,这一点很管用。再差的作文,也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某句话写得顺畅,你就把它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捧出来,表扬,夸!带着一种爱、尊与惊喜,一股劲地去夸,夸……就这样由此一点,扩而大之,扩而大之……你所用心捧出的这朵小花,就十有八九会成为一朵大花、真花。这种效应,是神奇的。不信,尽可一试。

二、“打造”——授人以渔

不规矩无以成方圆,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自信,自信自己是写作的料时,就得适当地授之以渔,学会写作。笔者认为提建议得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时机

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笔者认为忠言也可顺耳,更利于行。如果你的建议是在学生想去投稿时或是在表扬之后,那么一定很受用。记得每次学生的作文被选上时,笔者都建议学生自己修改,请同学修改,然后接受教师的建议,这样几次修改学生都欣然接受,真有“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2.注意分寸

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在教方法的时候不能“一刀切”,要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作文特点、个性特点,以便对症下药,在这点上面批很有必要。

3.注意方法

笔者总认为,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方法,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真要践行起来却又无所适从。

教师在教学生作文时,得充分利用以下榜样的作用:

1.同学的范文

每次作文讲评时都不要忘记读读学生闪亮的句子,也不吝啬推荐几篇佳作课后请其他同学拜读。

2.教师的范文

常言道:“老师傅不高,教下的徒弟凹腰。”“身教重于言教”。特别是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不仅应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策划者,更应当是与学生平等的积极参与者。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但能掌握上好作文课的主动权,而且能避免作文教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学生还能把你当作他们的良师益友和学习的合作伙伴,从而激发他们对作文的强烈兴趣,极大地调动他们写好作文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人人都跃跃欲试,一争高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竞争态势,使他们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作文潜力,使每个学生都进入一个写好作文的最佳心境。

3.教材的示范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在安排材料、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都独具匠心,都能给学生起示范作用。学生可以把教材当作一面“镜子”,通过模仿,照出自己的习作风采。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指出:“在儿童的发展中,模仿尤其会带给人类智慧和才能,并引导儿童走向新的发展水平。”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找准和把握仿点,引导学生仿其言、仿其格、仿其法,用以表现自己的生活实践。教材的示范可以给学生一根借以支撑的拐棍,支持他们不断向前探索、创新。

总之,学会写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兼容并蓄。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三、“出炉”——创建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只要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结果,他们的学习意愿就全消失……”这句话讲得十分精辟。所以要不断地让孩子有成就感。成就,是每个人的终生追求。有了成就,无论其大小,就等于有了人生的辉煌。因此,成就愈大,奋斗愈甚,而奋斗愈甚,成就也就愈大。这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一条基本法则,然而,它却在现实中被到处弥漫着的浮躁与急功近利掩埋着,很少有人去研究、去运用。作文教学长期陷入自戕与沉寂,也就理所当然了。

除了上课作文外,笔者还在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创建了成功的舞台,也许没有更多的鲜花和掌声,也许没有昂贵的奖品,有的只是同学和教师给他的认可。

首先,设班级周刊。笔者在每周学生的日记本里选出好的作品。每次日记本发回时,学生很是渴望看见“选”字,然后欣喜地等教师宣读本周入选的同学名单。再收到一张白纸,然后用最美的字抄上自己入选的作文,还要设计精美的插图。一周后,班级的图书角又多了一本“班刊”,作者是我们自己。

其次,推选佳作到校刊。学校每月都有一期校刊。每次笔者都会选中可以入选的作品,然后让作者自己组织修改,同学、朋友、家人都可以是修改者。一周后在班级宣读,共同修改,直到大家都满意为止。

再者,鼓励学生向报社投稿。每次学生收到稿费时,我们都要举办庆功会,让获奖的学生说获奖感言,让同学用诗歌散文的形式祝贺,让所有的同学分享成功的喜悦。

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如果青少年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深刻又浓厚的兴趣,就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培养起坚韧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激发勤写多练的写作热情,就能不断地提高写作能力。作文是个慢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笔者深信,如果每个学生都爱上了她,那么就没有追不到的美文。那么作为教师,当务之急就是牵线搭桥,给孩子鼓励的美言,让他们对作文产生好感。然后锲而不舍地给孩子制造机会,让孩子真正爱上写作,这一过程并不需要更多的豪言壮语,需要的是你发现美的眼睛和爱孩子的心。如果一以贯之地做下去,也许不伟大,但一定有收获。

参考文献:

写作热情范文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整合;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革新教学观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创建和谐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能够化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以启发式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学生进行写作,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有效的结合。通过阅读和写作有效的结合进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应当从文本的选择入手,选择具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积极、能够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带来正确引导的阅读文本。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阅读的形式也变得丰富多样,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元素有效的结合,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形象的阅读情境中,进行阅读,体验阅读的乐趣,并且逐渐的寻找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阶段的阅读引导。教师在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当督促学生对基础知识内容的学习,还应当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泛读和精读的有效结合,把握好时间,掌握文本的大致内容,细读时对文本中的词汇、段落以及情感的描写进行体会,学会摘抄和仿写。促进阅读和思考的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方式,针对文中的优美词语、句子和段落,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在阅读中渗透和体会,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在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教学中,写作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小学生由于思维方式和能力处在一个发展阶段,对于写作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学生在写作中常常是通过参考或者拼凑进行的,形式缺乏创新,内容空而无味,有些学生会出现抄袭文本的现象,学生缺少写作的动力,缺少写作的热情。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写作素材和情感素材的积累,这样才能够写作具有真情实感、有韵味的文章。阅读是写作素材积累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并且进行延伸阅读,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组织学生开展写作练习活动,让学生进行模仿或者征文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身边的人、事物、花草以及建筑等进行描写,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新。在组织学生写作练习的活动中,应当鼓励学生展现自我风格,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多次的阅读,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我”的心理变化,感受其中语言的魅力,并且讲述一些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结合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科学有效的课堂评价,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技巧

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重视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评价的有效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在对学生的写作练习中,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公正的评价,多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尽量不使用批判性的语言。针对学生阅读随笔以及作文中的不同观点,不能够随意地批驳,应当结合学生的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理解,降低学生的消极情绪,使用鼓励性的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生活。通过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在阅读和写作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写作手法、叙事方式等各种写作技巧进行揣摩和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和模仿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如,最后形成自己的写作方式和风格。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的教学过程中,文中对雨水和洪水以及村长的进行的各个方面的描写,在对文章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感受到水涨势之快以及桥的不牢固以及村长的那种临危不乱、伟大的精神。通过文章最后老妇人的祭奠,把所有的答案进行揭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让学生对词汇知识以及课堂内容进行学习后,应当引导学生对文章中使用的写作手法以及各种描写方式进行学习和练习,让学生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作文的写作和创新,才能够创作出具有真实情感的作品。

四、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促进阅读和写作的有效结合能够对教学进行改善,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开展写作练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引导学生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促进学生通过阅读进行写作素材和情感素材的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作者:王晓燕 杨洪波 单位:库伦旗库伦镇小学 库伦旗回民小学

写作热情范文篇6

一、动之以情:营造情感氛围,培养写作感情

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我们只有爱一行,才能专一行,写作也一样,如果学生提不起写作的兴趣,自然写不出感人的篇章。明代教育家王守仁就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强调重视学生的情感和情感的潜移默化作用,现在学生对写作普遍存在一种厌恶和敌对的情绪,写作纯粹是一种应付式或者应试式,并没有多少学生真正对写作产生兴趣,这在某种程度上和老师的引导有关,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激情和兴趣没有激发出来。所以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是当务之急。

1.因势利导,激发情感,提高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社会信息化趋势的加强,学生生活面和接触面越来越广,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所好各异,但总的来说,每个学生都有爱好、快乐、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六种基本情绪,写作如果很好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绪写出来,这很有可能就是一篇动人的文章,所以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绪,抓住引导契机,至关重要。比如在以“喜欢”为话题的写作中,老师先谈自己的喜好,由喜欢的玩具运动、音乐电影、作品作家到抽象的某种精神,学生自有他们的喜好,滔滔不绝的就说了一通,然后再问他们讨厌什么,为什么讨厌,这样对比,思路打开了,情感激活了,学生兴趣来了,洋洋洒洒的自会下笔千言。

2.多种方法,丰富情感,提高觉悟

情感是写作的心理基础。“为情而造文”、“五情发而为辞章”,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写作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情者文之经”,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细的情感,就不可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来。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指导学生投身生活,不仅要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更主要的是要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深切体味,并积累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生活感受力。指导学生体验生活,要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如以“石头”为话题的写作中,可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上课带来一块石头,学生的联想就多了,砸在脚上是痛,铺在路上是福,横在路上是祸,《石头记》里是怨,贾平凹的《丑石》是美,然后播放形态各异的石头,放在不同位置的石头,学生自然产生的不同的联想的和感情,文章自然有真实感情言之有物。

3.正确引导,培养美感,提高修养

中学生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分辨能力较弱,面对纷沓而至的各种思潮,往往随心所欲不能择善从之,因而思想教育在作文情感教学中首当其冲。文章很大程度上是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反映,学生对某事或者某种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就如前面的话题“石头”,有些学生就是觉得他丑,面目可憎,毫无美感,“喜欢”这个话题中,有些学生以拥有绚丽装饰品为荣,以获得异性的青睐为傲,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教育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以审美的情趣欣赏人生,保持平和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正确的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追求高尚的情操,文章才能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二、导之以情:采取多种方式,诱导写作激情

作文重点在于实践,再多再高深的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多种情感,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教学现代化的发展为作文教学实施情感教学提供了教学优势。

1.以情激情

学生“亲老师”,方能“信其道”,写作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有高涨的热情,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都会互相感染。而教师的情绪对诱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热情的言行,将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引导中,教师抑扬顿挫充满感情的演讲,表情达意的肢体语言,都传导着教师真挚的情感,会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共鸣。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2.以境激情

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需要一定载体的激发,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诱发学生潜力,激发情感的共鸣。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避免捏造事实,千篇一律。上课时采用多种方式用表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描述;借助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情境,让学生思考、体验;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比如春天带学生游公园,激发学生对美景甚至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组织学生观赏当地的文化景点,激发学生对文化对家乡的热爱和思考;朗诵岳飞的《满江红》、播放《黄河颂》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讲述社区互助友爱的故事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到自己居住的小区搞活动,激发学生友爱互助的热情。学生有了自身体验和间接的感受,自然有了诉说的欲望,就有真实感情。

3.以社会激情

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文学培育于真情实感,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白居易在《策林》中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因此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尤其时社会热点,将它适当引入作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向社会,增强爱国责任感,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针对“北京奥运”、“希望工程”、“打工潮”、“香港巨星的陨落”、“中国足球的失落”、“亚洲飞人刘翔”等热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我曾把“希望工程”和顺德的义工组织联系起来讨论,学生有一些参加过义工活动,体会到义务助人的自豪感,讲述起来颇有感染力,学生自然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写出来的文章少了以前的矫揉造作。

三、评之以情:搭建情感舞台,展现创作才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学生满怀激情精心营造一篇文章之后,自然希望得到肯定,这时候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和肯定,能够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写作热情。

1.赏识性评讲,搭建师生沟通桥梁

作文批语是教师对学生习作中传导的语言、行为和个性、情感等信息进行处理后,做出的一定的评价和指导。不管学生这篇习作质量如何,总有他自己觉得得意的地方,老师如果恰当地点出,适当加以鼓励,学生自然觉得受到老师的赏析和鼓励。所以在评语中,以鼓励为主,以商榷为辅。

2.互助性点评,鼓励学生取长补短

一般来说,学生的鉴赏水平要比写作水平要高一些,首先肯定他们的鉴赏能力,给以他们评改的信心,然后在引导学生掌握评判的标准,也就着“欣赏为主,商榷为辅”的原则,学生在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同时,也期待着自己被人家肯定,这样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生就能保持对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3.共享性展示,提供作品发表舞台

写作热情范文篇7

一、引导学生感悟生活

文章是用心写就的,是用内心的思想和感情写就的。用内心的思想和感情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种种进行思考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从而将它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其实就是最好的文章。这里,生活其实就是最好的素材,所以,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并将其在文章中再现,这样学生就不会在作文中无话可说,东拼西凑了。对学生而言,他们受年龄、生活经验、思维水平的限制,不可能时时刻刻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自己深刻的认识和见解。他们或者受表象的迷惑,或者认识不深刻,甚至有时会有一些匪夷所思的看法,种种这些,其实都是在情理之中。教师对此应该有明确的认识,不能因学生的肤浅而消极应付,应积极引导学生去留意生活中的种种,感悟生活的真善美。让学生体会山间明月的幽静与春江孤月孤寂壮阔;体会夕阳西下的静美和长河落日的雄浑壮丽;体会五岳的雄奇与小丘的秀美可爱……体会这些自然的美,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同时引导学生去思考生活,每一件事都有其表象和实质,让学生将目光不要只停留在表面,而应该去深入思考其根本,通过经常的思考,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一定会有所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

二、教学中读写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不能把作文教学与其它教学割裂开来,而应该和其它教学紧密结合、彼此相融、互相促进。那么,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就显得十分必要。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之一,但是现在语文教学中并没有将二者处理好,存在僵化、简单等问题。有的教师没有将作文教学融进阅读教学中,只是僵硬简单地出一个写作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写一篇没有营养的作文,教师最后做一次好坏的点评。有的学生偶有所得,那只是限于特定的写作内容,对其作文的整体提高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有的学生写得稀里糊涂,听教师的讲评也是云里雾里,最终是一无所获。而对教师而言,为了寻找好的训练内容,可谓“众里寻他千百度”,每一次的批阅可谓“为伊消得人憔悴”,结果等下次写作时蓦然发现“那学生还在原地处”。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轮回,学生也丧失了写作的热情。教师若能够将写作训练融进平时阅读体验中去,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积淀素材,体会思想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写作方法。例如在苏洵的《六国论》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品读,体会文章严密而有力的论辩,从而影响其思维和行文方法,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三、激发兴趣,倡导个性

写作热情范文篇8

一、当前小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主观精神想让作文富有个性,必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很少在教学时创设情境,导致学生很难快速进入写作状态,激发不出强烈的表达欲望,也想不出好的写作角度。而且教师在开展写作训练时,也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味要求学生背诵好词好句好段,导致学生的作文就是优美词句的堆砌,没有新意,千篇一律。并且教师大多注重成绩,不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2.缺少感情融入很对小学生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单纯将写作当作学习任务。日常生活中的积累也很少,认为只要凑够字数就算完成任务,因此在写作时不融入真情实感,我们通常称这一类文章为“流水账”。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日常生活没有思考,缺少真情实感的表达;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阅读量少,导致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将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导致文章语言匮乏,情感不足。3.缺少写作热情学生缺少写作热情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小学生刚接触写作,对写作很陌生,难免产生抵触心理,所以写作热情不会很高。而且小学生的阅历少,生活经验不丰富,对生活也没有深刻的认识,因此,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也会影响他们对写作的热情。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导致的。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所用的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产生不了写作热情。4.缺少写作素材小学生的生活单调,课余生活不丰富,而且人生经验少,感悟和理解生活的能力也不强,导致写作时找不到合适的写作素材,只能反复使用那些烂俗素材,或者干脆照抄作文书,应付写作任务。

二、培养小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的策略

写作热情范文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因为种种因素,教师无法引领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改革初中语文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精神。接下来,我就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来进行探讨。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陈旧滞后。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多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灌输,无法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学生只能盲目地进行写作。而学生在生活当中又没有过多的生活经验,因此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也无法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学习。有些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会做大量讲解,并提供一些写作范例让学生进行模仿。然而学生无法投入情感,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长此以往,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倦心理,这种状态下自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也有些教师和家长对写作考试不够重视,为了应试教育而进行教学,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学生,导致学生无法对语文写作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写作教学效率低下。(二)作文存在抄袭现象。当前写作教学中,有些教师无法利用科学的方法指点学生,多是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式写作,限制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发散,无法呈现出新颖的写作创意。有些教师习惯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进行指导,过度地要求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出于对分数的追求,学生只能选择模仿、套用其他优秀作文,使写作无法真正地表达学生自己的思想情感,使作文失去了灵魂。(三)没有端正写作态度。由于初中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心理不够成熟,而作文需要静下心来进行构思,因此学生普遍写作兴趣不是很高,难免对写作心生厌烦。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如果无法积极地进行思路的引导和构建,那么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就会一味地应付,并且愈加忽视写作,最终导致作文教学差强人意。(四)写作评语不合理。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的批注不具有引导性,内容、形式过于单一,无法从根本上指点学生。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态度和写作过程来进行评论和激励,使学生无法感受到写作的荣誉感,抑制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对教师的评语也不放在心上,使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得不到提升。

二、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不断积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鼓励学生利用假期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做好相应的记录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写一些贴近生活的小文章,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阅读,让学生积累阅读中的美言佳句,从而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进行构思和记录,才能使学生主动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和质量。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给学生播放一些写作名家的成长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并多给予学生鼓励和引导,使学生能够提高写作热情,主动进行写作训练和学习,更好地投入到写作练习当中。(三)进行写作指导。初中生的心理还不成熟,在整体写作水平上还有待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科学构思,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积极完善、巩固,要激发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有些学生对散文比较感兴趣,教师就可以通过科学的引导来使学生学会素材积累和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四)构建师生结合评价机制。传统的作文评价无法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要基于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评价,使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教师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来让学生主动评价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互相指出不足,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生活实践的经验积累,为写作积累良好的素材。提高学习兴趣才能够提升学习成绩,所以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积极关注自己的生活状态,在生活当中培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凌岚.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下旬),2015(3).

[2]吴蓉.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9).

写作热情范文篇10

【关键词】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作文素材跟生活息息相关,只有选择那些贴近生活,练习生活的作文,才能让读者心灵与之产生共鸣,令人深思。但是,高年级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观察力和生活阅历,平时也没有注重积累素材,在写作文时就会出现没有思路,无从下手的局面,通过观察小学生的作文,就会发现,他们在写作文时,都会存在几个问题:如内容混乱、天马行空、缺乏依据等。所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小学生素材的积累,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扎实小学生语文写作的基础。

一、由仿到创,有效渗透

《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小学生的作文就是通过书写练习将自己所想到的、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高年级的小学生贪玩,缺乏自觉性,动手能力也很差,不会自主的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们去观察周围的人或事,并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小学生通过识字的学习,将所学到的字、词、句组合成一篇作文,这个过程是渐进的,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模仿,其实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将别人的东西不断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重新进行创作的一个过程。我们在引导学生写作文时,要注意告诫他们不能照搬别人的东西,应对其中的名言、结构和布局进行模仿,然后通过改动其中的文字,使其变成自己的文字。长此以往,就能帮助学生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写作方法,从而达到由模仿转为创作的过程。

二、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写作的基础是阅读,从古到今有很多的事例都体现了阅读对写作的作用。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表达同样能够促进阅读,这两者密不可分,息息相关。小学生缺乏足够的阅读面,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可以利用课文的内容,通过小练笔的方式,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如,教师在教学《梦圆飞天》时,就可以紧扣句尾的一句话“让浩瀚的太空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与补充,而训练表阅读•写作达则可以通过以下的角度进行:让学生们想象人们在梦圆飞天之后的生活。趁热打铁让学生写出自己所想到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有了练笔的机会,也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发现生活,抒写真情

写作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生活,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生活实践中,并从自身实践中感性的认识写作,并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慕名的作家巴金先生曾经说过:“我写的作文好并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情感,有对祖国的爱,并将这种情感和爱融入到了作文中。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并将自身的生活体验用文字表达出来。

四、真情批阅,助力飞翔

学生写好了作文,并交给教师后,教师的批阅决定了小学生能否继续保持写作热情。在批阅作文时,我习惯了给学生们的作文打一个高分,因为小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打高分能够激发他们写作热情,让他们对写作文充满积极性。若是将几句赞美的语言加在作文的末尾,能够让学生感受写作的喜悦,这样就可以在喜悦中打消学生们对写作的畏惧,从而积极的进行写作。教师们在教学中,应照顾到所有学生们的情绪,多多鼓励他们,同时要适时的解决他们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那些优秀的作文,教师应进行打印,张贴在班级的板报里,让同学们进行浏览和评价。除了上述的一些方法外,我还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批注,而这种方法对教学的方法有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促使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增强了学生写作的技巧,同时也为小学生在写作文时提高了参考和借鉴。这些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让小学生对写作充满兴趣和热情。我们应该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采取针对性的策略,这样才能让写作课堂更为活跃,才能让学生写出的作文更具有创意和个性,从而让学生不断的喜欢上写作。

参考文献:

[1]冯春辉.浅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