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和高专十篇

时间:2023-04-10 06:49:47

高职和高专

高职和高专篇1

2018年海南省填报专科提前批和高职(专科)批的志愿安排在8月3-5日进行,现将填报志愿的有关要求公告如下:

一、填报时间

8月3日8:00—8月5日17:30。

考生凭本人报考卡号和报考卡密码登录我局网站的“专科提前批和高职(专科)批志愿填报系统”,进行网上填报志愿。填报时间截止,我局的“志愿填报系统”将自行关闭,不再接受考生提交的志愿信息。如果在规定的填报志愿期限内考生不填报高职(专科)志愿的,视为自行放弃本次填报志愿的资格。

二、填报资格

现尚未被高校录取,即处于“自由可投”状态的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决定是否填报本批次志愿。专科提前批和高职(专科)批次实行先填报志愿,再根据招生计划数和填报志愿考生人数划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办法。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确定后,我局将在本网站公布。

三、填报办法

考生可根据《2018年填报志愿指南》(220页-283页)中公布的专科提前批录取院校、高职(专科)批录取院校的招生计划,自主决定填报专科提前批或高职(专科)批的学校及专业志愿。

1.文史类的考生既可以只填报专科提前批或高职(专科)批文史类招生的学校和专业志愿,也可以同时填报两个批次中文史类招生的学校和专业志愿。

2.艺术类考生在专科提前批中,既可以填报在艺术类招生的学校和专业,也可以同时兼报在文史类招生的学校和专业(在专科提前批投档时,我局先对艺术类考生的志愿进行检索投档,如果考生的档案在按艺术类投档时未能投出,则再对其文史类的志愿进行检索投档)。艺术类考生在高职(专科)批中可以填报在高职(专科)批文史类招生的学校和专业。

3.理工类的考生既可以只填报专科提前批或高职(专科)批理工类招生的学校和专业志愿,也可以同时填报两个批次中理工类招生的学校和专业志愿。

4.体育类的考生既可以只填报高职(专科)批体育类招生的学校和专业志愿,也可以同时填报专科提前批和高职(专科)批理工类招生的学校和专业志愿。在高职(专科)批投档时,我局将先对考生的体育类志愿进行检索投档,如果考生的档案在按体育类投档时未能投出,则再对其高职(专科)批的理工类志愿进行检索投档。

四、录取时间

专科提前批录取时间为8月7-9日,其中:征集志愿时间为8月8日上午。高职(专科)批录取时间为8月11-15日,其中:征集志愿时间为8月13日上午。

征集志愿的时间如有变化,以我局网站公布时间为准。

五、特别提醒

1.根据教育部规定,考生被学校按其填报的志愿投档或录取后,我局不再受理考生的退档或转换录取申请。请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务必慎重考虑,自己选择填报志愿,切忌盲目填报。因填报不认真,出现填报学校代码或专业代码错误而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高职和高专篇2

关键词:高职高专 学生特点 学生现状 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c)-0162-02

高职高专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职高专院校数量、办学规模和在学生数量在逐步扩大,学生总体质量逐年下滑。应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和现状做好管理工作。

1 高职高专学生特点

1.1 文化基础差,高考成绩偏低

高职高专院校数量、办学规模和在学生数量在逐步扩大,学生高考成绩和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学生自信心较低,管理难度较大。

1.2 学习主动性和学习习惯较差

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得要领,课堂教学中难以接受和消化教师教授新知识,缺乏锐意进取的自信心,难以完成学科教学目标。

2 高职高专学生的现状分析

2.1 价值取向多元化

高职高专学生思想受社会、互联网、各种媒体和拜金思想的冲击,思想意识、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展趋于多元化,学生出现的个性张扬、思想活跃、强调自我的个性特点加大了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难度,弱化了学生的政治和理想意识。

2.2 缺乏追求和远大理想

高职高专学生进入校园后,学习和生活目标不明确,没有树立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观念,难以完成今后的临床医疗服务工作。

2.3 以自我为中心

高职高专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张扬个性决定了易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和冲突,可能出现极端报复行为,性格内向者可能出现心理障碍。加之独生子女具有较差的受挫能力,往往出现较强的积极进取愿望、参与意识、成功动机、个人意识和物质追求力,同时出现此案与之相反的现象,即具有较弱的精神追求、证明自己的勇气、辨别是非能力、受挫能力、集体意识弱和精神追求,心理处于自我矛盾之中。

2.4 缺乏职业素养和职业归属感

家长和学校往往盲目追求各门课程的成绩和毕业后的就业率,不重视学生身心与专业知识的协调发展。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没有较为完善的人格特征,难以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具有较差的自立和社会适应能力,其贪图享受、好高骛远和较差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对人才需求格格不入,极易使其悲观失望,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更无从谈起职业素养和职业归属感。

3 学生管理措施

3.1 教师要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培养学生自信心

受前苏联凯洛夫教育思想影响,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往往以要求、批评甚至训斥、吓唬和处分等生硬方式来管理学生。这样培养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依赖性强,已经难以适应时展的需要。所以要打破传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管理理念,通过师生的良好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职高专学生最反感夸夸其谈讲大道理的老师,甚或是深恶痛绝。因此,教师要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去爱每一名学生,给予亲人般的温暖、朋友的诚挚;要合理运用沟通技巧与学生进行交流,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引导学生良性发展,并得到认同和尊重,师生成为朋友式人际关系,并密切同学关系。

高职高专学生都遭遇过考试失败的打击,其自信心会受到一定影响。其实每名学生都有其闪光的优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合理引导、纠正其缺点,使其树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自我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自信心,充分发扬光大,走向成功。

3.2 关注适应性教育,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要帮助学生转变观念,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使其按照成年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使其适应学校教育,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要帮助学生适应管理方式、学习方法和生活行为习惯的转变。学生要适应由填鸭式向教授、自学、讨论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及其组合的转变,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并量体裁衣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避免浪费宝贵时光。要求学生在集体环境中要考]别人的感受,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以适应集体生活。

拟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方向。应在高职高专开设以系统职业生涯教育为主的职业规划课程,通过教师讲授、优秀毕业生报告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自己所学专业和自身特点,拟定和设计个体化的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学生确立奋斗的目标,充分利用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努力拼搏,充实自己,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3 以学生为本,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强化学生自律意识。教师要充分信任并尊重学生,通过适当监督和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以良好的管理模式来培养学生个性、学习主动性和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学生党员、共青团员、学生会干部以及班委会和社团成员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一支生力军,要充分发挥其在学生管理中的能动性。他们了解学生情况,能够自我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同时借此教师能准确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心理波动的第一手资料,便于开展思想和心理教育工作;他们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能自觉并带领其他学生执行老师的决定;他们分散在学生中,构成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能帮助老师预见性及早发现突发事件的苗头,及早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将学生矛盾和纠纷甚或恶性事件消灭在萌芽之中;他们是学生的榜样,能感染、激励、号召、带动学生共同进步,共同营造优秀集体。

3.4 开展学生管理研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

学生管理的时代性较强,每一时期每一阶段都有其独有特点,而同一时期和阶段的不同年级之间的特点也各不相同。因此,应大力开展学生管理研究与交流,寻找学生管理工作规律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这能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同时建设一支能面向学生学习生活的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

高职高专学生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实现党的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但高职高专学生管理与普通高校不尽相同,高职高专学生管理要以人为本,尊重其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使其顺利度过高职高专专业教育阶段,完成学业,成为优秀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玲芝.基于职业规划教育导向的高职高专学生管理新模式探究[J].高教学刊,2016(19):236-237.

[2] 舒荟萃.提高精细化管理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实践――以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8(3):65-68.

[3] 龚蕾,周正宏.医学高职高专班主任管理工作几点做法[J].科技视界,2016(24):181.

[4] 赵明全.对当前高职高专学生教育管理问题的初步探究[J].教育界,2016(6):150.

[5] 杨明华.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29(1):23-24,27.

[6] 刘新,刘涛.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2):248.

高职和高专篇3

关键词:高职高专;精简化;教学内容

我国的和声教材种类很多,大多数教材内容都是针对专业的音乐学院、本科院校的艺术学院或艺术系而设置,其教学内容都是以和声理论知识讲解为主,而针对高职高专类的实用型和声教材少之又少,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和声写作做为学生课堂教学重点,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百分之八十的课都在讲理论,期末考试的内容基本上是以为旋律配和声为主,而不能将和声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技能,高职高专和声教学缺乏实践技能培养,从教材和教学内容选择上就背离了高职高专和声课程教学目标。

一、和声教学内容为什么要精简化

大家都知道和声教材内容复杂繁琐,所涉及到的和声规则比较多,再加上教师照本宣科的课堂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学习和声内容需要大量的时间。按照高职高专和声教学课程表来计算,高职高专和声课教学只有两个学期的课程,和声课一般都是每周2学时,一般每个学期的教学周在17周左右,每学期的课时量在34学时,两学期的课时量在64学时,高职高专学生专业基础相对比较差,如果要全部学完所有的和声课程内容,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而专科和声可设置只有一年的时间,这种模式的学习明显不适应高职高专和声课教学,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既能学好理论知识,又能锻炼实践技能,一本精简化的教材必不可少。

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和声课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是越来越突出,已经是和声理论研究者都共识的问题,在长期的和声教学中,包括一些本科和专业院校的和声教材,在教学内容上非常的繁琐,都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上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和声连接进行和习题训练,和声分析也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谱例,这样就导致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忙于书本上的知识,在实践的训练上较缺乏,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培养目标,一些师范类的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基本上都是针对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其和声教学内容与中小学音乐教材的课程教学内容不统一,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音乐素材大部分都是一些简单的歌曲,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中小学音乐教材的歌曲要会简易的歌曲伴奏与和声分析,那么学生学习的和声知识就要针对中小学音乐的教材而进行学习,熟练掌握和声功能的运用,能够熟练的在钢琴上弹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教材,将教学的内容精简调整,让学生快速、简明的理解,和声教材的内容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而进行编制,目前,应用比较广的和声教材基本上都是使用于作曲专业学生和公共和声课学生,针对于注重实践技能的高职高专层次和声教学的教材比较少,由此可见,和声教材精简化是提高高职高专和声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二、和声教学内容精简要有结构层次化

和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要有结构层次化,在传统的和声教学中,教师就是一味的按照教材目录的顺序讲解课程内容,这样死板的教学不能体现人性化与个性化教学,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不到重点,没有针对性学习,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降低课堂教学效率,高职高专和声课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知识点的层次化,突出教学重点,精炼讲解理论,大量指导实践,简化是提炼的手段,精化才是高职高专和声教材所要达到的目的。

和声教学内容层次化,其实就是先讲什么后讲什么的问题,一般的和声教材在第一章中讲解的内容是四部和声的基础写作,当然这也是学习和声课程最基本的起步知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开头就讲解这章知识,学生会感觉有点突然,上来就研究排列法,注意不良和声进行,这样会使学生很快的失去学习的兴趣,将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调整和改进,和声课堂教学会有不同的收获。和声课都是在乐理课结业之后开课,在乐理知识学习中就会讲解到和弦的功能,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从和弦的功能开始讲起呢?上好第一堂课是非常重要的,一味的按照书本上的顺序进行讲解是不科学的,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调整,将教学的内容合理有序的进行安排,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三、和声教学内容如何精简化

面对高职高专和声教学,要想达到其培养目标,迫切的需要一本简单实用的和声教本,在教学内容上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精简,既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又能通俗易懂,浏览了大量的和声教材后发现,东北师范大学和声教师王日昌老师编著的《键盘体和声写作指导》一书,尤为的感到惊叹和振奋,王老师用毕生的心血将和声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全方位浓缩了和声教学内容,这本书从传统和声到民族调式和声文字叙述本分仅仅用二十三页,14页到144页,156页到169页都是大量的谱例,将文字性的理论知识真正的转化为音符,体现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让学者一目了然,所运用词汇创新、精辟、独具特色,此书尤为敬赞的地方是独特发明了“共同和弦对照尺”,解决了多年以来和声教学在课堂中的难题,使学生学在转调中快速的找到共同和弦,对转调的学习感到非常的轻松,对一些名词解释上也非常的简练,例如对和声学的解释,研究各种和弦如何在作曲中应用的学问,仅用一句话就将和声学的概念解释的很明确,在民族调式和声一章中,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功能和声标记,仅用11个图式,就囊括了所有的中国民族调式和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经过慎重紧密的安排,同时运用王老师大量应用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其和声手法运用独特,学生能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实践,体现了和声教学的“实践”理念。

该书从人本主义教学观角度出发、从教学实践角度出发,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编著教材内容,对和声教学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浓缩和总结,将繁琐的和声教学内容大胆的提炼和舍弃,为学生减轻了学习的时间和负担,得到了国内和声教学专家王安国、祁光路、钱正均、陈述刘等老一辈和声专家的一致好评,教材中引用了作者许多作品片段做为示范,颇具可行性,有相当的应用、参考价值。”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引用了王日昌老师的教材,通长时间以来的实践教学,学生对该教材的反响非常好,对教材所讲到的精湛之处都是无不赞叹,在教材中王老师所用谱例大多都是自己亲自创作,通过一年以来的和声实践教学,学生反映理论部分讲解精炼,对实践作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也让我再次深切感受到王日昌老师曾说过的话:“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教材内容精简化将传统的和声教学内容有选择性的学习,结合大量实践教学的同时,讲究“舍”与“得”的关系,相信和声教学的发展会出现百家争鸣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王日昌.和声写作指导[M].吉林音像出版社,2005―10

[2]吴彪.关于和声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大学学

报,2008,(6).

[3]杨朝忠.师专和声教学之我见 [J].黔东南师专学报,

1995―12,(3).

[4]吴彪.和声学课教学内容、方法的改进[J].怀化学院学报,

2008,(12).

高职和高专篇4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

项目名称: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基础课。作为写作领域的一个分支,应用文的用途是十分广泛的,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交往的不断密切、经济活动的日趋频繁,可以说它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然而长时期以来,由于课程自身的特点和人们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应用文写作教学陷入一种难以摆脱的窘境。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二者对这门课都缺乏热情,教师教而无味,学生学而无趣,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那么如何改变应用文写作教与学的这种状况?如何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真正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技能,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从容应对工作之需?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 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内容方面

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目前的应用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内容相脱节,理论多于实践,不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课堂内容,不能满足实际的职业需求。

1.2 教师方面

很多学校应用文教学都是由语文老师来授课的,没有专业的应用文写作教师,这不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在写作课程中,有些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以自己的主观视角来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很多学生没有言语权,导致了学生怕写作的心理。越怕越不练习,从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

1.3 教学实践方面

应用文写作的课程普遍缺少实践体验,在课堂上学到的知道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中的需要,很难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和专业的相互结合。要做好应用文的教学活动就要对课程进行改革,加强实践经验。

2 应用文教学方法探析

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老师的授课方式至关重要。教师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的积极性,显得十分关键。只要教师不断地探讨教学方法,认真地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是可以把应用文写作这门课上得形象、生动、有趣的。

2.1 活动教学

以活动促发展的主张是活动教学的立论基础和实践切入点,是活动教学的灵魂。活动教学重视活动在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必然注重学生学的活动,通过活动教学,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实践性,自主性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 在学习了求职竞聘类文体写作后,布置一个活动任务,就是如何去应聘,如何去招聘学生课后去准备,查找资料,模拟招聘现场的活动,求职的环节结束后的总结等都让学生参与完成,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受益匪浅。

2.2 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运用典型事例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将一些在实践中调查、研究、收集到的材料,经过加工整理作为课堂教学的实例,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一些能将应用文知识与生活知识、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情况或事例,组织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要求学生对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后把案例分析内容与文种的写作知识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各种文种的格式与范文,从而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应用文种的写作任务。

案例法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这种方法能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或调动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性的探究学习。案例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实际能力,还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2.3 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教师将学生在学校或今后学习、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较典型的具体情况、问题引入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在情境中完成应用文各种文种的写作任务,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提高对应用写作的理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的。

情境设置可以是真实的情境,例如让学生结合学院食堂存在的卫生、秩序等问题,以本系的名义倡议开展“我的餐盘我来收”活动;让学生以本系名义给学院三十周年校庆发一份贺信;让学生为班级刚刚举行的课堂辩论会做会议记录;让学生结合本院开展的招聘会、宿舍文化节、中英文诵读大会、公关技能大赛等活动制作海报和简报等。情境设置也可以是虚拟的情境,例如在讲授“行政公文”时,可以组织学生模拟与学院各系部处室相关的活动或情况,让他们模拟以本院办公室、学工处、团委、系部等名义,制发通知、通报、请示、报告、函等公文;再如,在教学求职书时可以模拟一个现场招聘会,让学生扮演招聘单位人员和应聘者,通过现场演示,使学生很直观地了解求职信的写作知识及技巧,也直观地了解就业时应具备的素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实践出真知,学生很喜欢在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写作情境中接受写作任务。情境教学法变枯燥的文体知识为具体生动的角色扮演,实现了课本、课堂和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形成师生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使教学呈现多向交流趋势。

2.4 网络辅助教学

网络教学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教师和学生、课堂与课外、教材与网络信息联系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来说,完全可以利用校园网的已有设施、设备,在校园网上建立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网页或者通过与校园网链接的方式来搭建自己的平台。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网页上可以包含教学大纲、教学课件、例文、习题、答疑库、课程实践要求以及相关课程网址等内容,学生可以点击相应按钮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利用网络搜索工具,指导学生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如教学“调查报告”,在熟知调查报告文体知识的前提下,教师可通过网络教学调查报告的题目及相关的网址,学生根据内容要求和写作格式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按要求完成调查报告的写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锻炼了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也掌握了该文种的写作技能。网络教学使教师可以通过网页教学内容,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交流,甚至可以通过网络传递视频信息。网络辅助教学扩大了课程教学的时间与空间,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使枯燥的学习变得富有情趣,并且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协作精神,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应用文的实用性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只有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教学互动的模式引入教学实践,突破理论范围的束缚,突破课堂教学的空间,才能实现学生的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才能真正发挥应用文写作的实际功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使应用文真正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绪平,刘乐乐.本科生应用文写作教学研究[J].广东白云学院学刊, 2006(1).

[2]陈少夫,丘国新.应用写作教程[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5.

[4]刘欣.高校应用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07(9).

高职和高专篇5

关键词:海南 高职高专院校 和谐发展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国内高速发展的政治经济形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在飞速提升,把具备条件的大中专院校升格办学也就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在高校扩招的过程中,原有的院校已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早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的跨越,教育部决定将一批有实力的中专学校升格为大专或高职院校,并通过合并等手段,在原来的大专院校中筹建一批本科院校。

目前,海南的高职高专院校已达11所,但是,近年来在全国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的形势下,各院校面临着严峻的办学形势,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发展契机。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各院校陷入一种非常困难的境地如师资匾乏,经费紧张,招生困难等。本文就海南高职高专院校新时期下如何抓住良好的机遇,积极完善教师和学生体制建设提出初步的建议。

一、海南高职高专发展现状和机遇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相对普通教育属于弱势教育。高中毕业生千军万马挤往普通大学,而事实上很多专业社会需求过剩,造成人才和教育资源的浪费。相反,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需求旺盛,在不少地方都出现过高级技师的工资高过博士、硕士的事例。随着海南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海南同时也迎来了发展职业教育新的契机。截至2005年12月,海南省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1所。其中,高职院校10所,高专学校1所;2000年开始招生院校2所,2001年和2003年招生的各1所,2004年招生的2所,2005年以后招生的5所;中专升格的6所,新建院校5所;公办院校6所,民办院校4所,股份制院校1所。共设置专业213个,在校学生34446人(不包括电大在校成教生),专职教师共计1781人。

2006年12月,海南省政府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海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初步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计划到2010年,全省高、中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24万人;全省每个地级市重点建设好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每个市、县至少办好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完善遍布城乡、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30万人次。

海南高职高专院校应抓住机遇在培养目标、整体布局、招生对象、专业设置、办学层次和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战略调整,以积极的姿态、超前的思维寻求发展道路。

二、海南高职高专院校的主要问题

高等教育法实施十年来,海南高等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近五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当前我省高等教育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使用和管理不合理、高校负债沉重,干部管理和人事管理严重滞后,招生困难等问题。

1.高职高专院校负债经营

尽管我国的教育投资长期向高等教育领域倾斜,高等教育经费还是十分紧张,经费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对于刚海南高职高专院校来说,院校升格时基本建设和软硬件方面的投资己经使学校负债累累,经费紧张是制约学校发展的最大问题。到2008年11月为止,海南全省公办高校负债15亿元,其中,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债务分别在3亿元以上,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琼州学院债务均在2亿元以上。全省高校贷款,主要是用于桂林洋高校区建设和琼州学院三亚校区建设。据各高校反映,要完成近期扩建工程,还须继续向银行贷款25亿元,其中,海南大学约13亿元。

2.高职高专人员管理严重滞后

海南高职高专院校的行政人员是以学校原有的工作人员为基本班底,近几年引进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为补充力量。学校的人事管理体制主要沿循以前大中专院校的老路子,本科管理模式专科化,专科管理模式中专化,人事管理体制距离一所新建大学的运转方式尚有一段距离。学校的升格没有改革落后的人事管理体制,反而由于升格成功,行政机构和人员的级别也随之升级,迅速造就了大批的干部队伍。

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高专教师学历层次低,教育科研意识淡薄,自身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普遍较差。部分教师上课照本宣科,还是应试教育式的满堂灌,很少有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较差。

3.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困难

在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海南高职高专院校这一类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主的学校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位置上。高职高专身上既有沉重的经济包袱,社会的知名度又低,面对现在不利的招生形势和质量较差的生员,前景并不乐观。因为部级重点院校和省级重点高校的大批量招生的强大竞争力,如何从老牌本科院校夹缝中闯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一条道路,实现创建有特色名校这一远景目标,是现阶段摸索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4.海南高职高专院校的建设思路

《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应做到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更加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高等学校的办学者、管理者职责分明、职能规范、管理有序有利于调动各级政府、社会和学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高校办学活力,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当前海南高职高专院校改革和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发展建设措施。

5.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筹资体系,支持学校继续建设

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就必须建立多元化筹资体系。根据现阶段海南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情况,可尝试以下筹资方式:

(1)吸引民间资金支持学校建设

高职高专院校升格扩建的最主要的经费来源应该是银行贷款,但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银行为了防止学校负担过重,资不抵债,已部分停止对教育单位扩建项目的贷款。在银行不予发放贷款的情况下,以高额利润回报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学校建设和让投资人参与学校的管理建设是筹集资金的两个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具体形式包括学校教职工的定额集资,学校教职工集资兴建机房等教学设施,学校教工投资多媒体教室等基础设施,社会集资兴建学生宿舍楼、食堂等后勤设施。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学校的发展建设最主要的宗旨是让投资人受益,以优惠的政策和合理的经营机制来吸引资金,促进学校的发展。

(2)加快资产置换的速度

目前海南部分高职高专是通过合并升格扩建而来,所以多数拥有几个校区,这样既加大了教学管理的难度,也降低了教育资源的使用率,其中为了方便教师上课,几个校区对开班车每年就要花费数十万元。所以集中资金建设主校区,让学校成规模上档次,把规模小利用率低的分校区合理开发利用,加快资产置换的速度,是盘活学校资产的有效方式。

(3)面向社会积极开展联合办学

海南高职高专院校在完成本职教学科研任务前提下,为了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发挥办学优势,应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积极寻找与企业集团联合办学的途径,走产业教育、定单教育相结合的道路,利用企业雄厚的资金来帮助学校走出一条教育经费来源不足情况下的新型办学道路。吸引企业资金,联合建设学校教学设施,更新教学设备。同时利用学校的科研力量,与企业联合开发项目,开发新产品,高校也可以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同时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6.设置特色专业,开拓就业新渠道

我国的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紧张,在就业市场上,重点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比地方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高很多,同一所高等院校之中热门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比冷门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高很多。鉴于上述情况,一所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决定着高等院校的办学效益和发展前途。目前,海南高职高专院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师资力量同其它重点院校是不能比的,要想在短期内提高本校学生的就业率只能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建立自主调整学科专业设置的运行机制,构造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结构。

据初步统计,海南紧缺六大类高职高专毕业生:酒店管理类、制药与药剂技术类、土木建筑类、机电一体化类、金融证券实务类和商务会展服务类。因此,我省高职高专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我省的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学校要与用人单位深入沟通,开展“订单培养”和“定向培训”。开展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实施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率。

7.教师管理制度

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现有的师资力量整体学历偏低,尤其是全日制研究生的比例太低,教师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学校应重视教师力量的合理管理,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具体实施时,可建立三维度分层目标管理体系,即学历分层目标管理、职称分层目标管理和能力分层目标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1)学历分层目标管理

学历分层目标管理指按教师学历层次分层管理。这是对讲师职称以下教师的管理,按本科学历和本科以上学历分别由低到高确立目标。

(2)职称分层目标管理

职称分层目标管理指按教师职称层次分层管理。对讲师、副教授和教授职称教师分别由低到高确立目标。

(3)能力分层目标管理

能力分层目标管理指按学校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层次分层管理。不论学历和职称,只要进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就统一制定相应层次的较高目标。首先,制定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评选办法,根据评选条件,定期评选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其次,制定其管理办法,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每年分别享受一定数额的津贴补助,并享受同等条件下的职称晋升、评优选先等优先权和年度考核加分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新时期下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主要目标,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而教育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世纪主人的重担,必须大力推进教育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力争做到教育和社会需求相和谐,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基础。海南高职高专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统一力量,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形成强大的推动力。在招生数量和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紧抓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调整学科结构。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坚持数量、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坚持开放办学、联合办学,内部和外部的统一,才是海南高职高专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郑军.对升格高职院校发展的思考[J].北京成人教育,2004,(4):24.

[2]王永喜,赵会平,温小明.海南省高职高专图书馆现状与发展对策[J].高职高专图书馆,2006,(6):82-85.

[3]谭丽琳.省政府第105次常务会议指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

[4]陈敬儒.海南自曝家丑:高校负债15亿,发展步履蹒跚.2008-11-29.

[5]周海涛.超常增长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0,(1):17.

[6]方寿根.推进和谐教育为打造和谐社会奠定基础[J].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5):1.

[7]段平.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宁夏教育科研,2008,(3):47.

高职和高专篇6

关键词:高职高专 公共音乐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185-01

音乐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美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可是就当前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前景不容乐观。本文就目前我省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展开分析,并提出其相应对策,以求抛砖引玉,与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切磋。

一、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

1.高职高专未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音乐

目前, 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教育开展的规范与否完全取决于领导是否重视。有些学校的音乐教育受领导重视,无论在课程的设置、还是教学内容、效果等方面都比较好,基本上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有些学校受显在或潜在的因素的影响,往往把注意力和主要精力放在容易见到效果的专业教育及科研等方面,而对收效较慢的音乐艺术教育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部分高职高专虽然设立了音乐课程,却并未真正实施,在公共音乐类课程设置上及教学条件上一直都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有些规模上万人的大学至今尚无一间上音乐课的专用教室,无一架教学用的钢琴。究其原因,还是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2.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定位模糊,造成其地位的边缘化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特别是教育部对高校音乐课程的开设作出的明确指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职高专对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视,同时也推动了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的开展,对当前普及高校的艺术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迄今为止,公共音乐教育的开设并没有像体育课、思想政治课等课程那样有具体可行的文件规范定位,在实施过程中也没有规范性的要求和具体安排。在这种情况下, 高职高专的公共音乐课在课程、学时、设施、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得不到落实,使音乐教育课程成了无户口、无计划、无经费、无条件的弃儿。

3.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教育课程设置随意性大、呈现单一化趋向

目前高职高专公共音乐类的课程设置一直都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普遍存在公共音乐课课程设置随意性大、呈现单一化的趋向。如有些学校长期以来只开设一门音乐选修课,而就是这一门音乐选修课也只有一个学分,有时还要限制学生选修。这样的现状无形中造成了公共音乐教育的畸形发展,使学生陷入矛盾之中,有些学生想选修音乐类课程,但考虑到学分有限怕完成不了学校要求修满的学分只好放弃,而去选自己不喜欢但学分多的实用性课程。

4.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状

目前各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的局面存在凌乱、深浅不一和各自为政、不尽如意的现实状况。有的学校公共音乐教师在某一方面的教学实力突出,编写的教材也相对好一些或者至少是有教材的,有的学校音乐教师教学实力相对薄弱,教材的编写也跟不上来,或者随机性的使用选购教材,致使公共音乐教育课程的教材系统上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状。

二、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教育发展面临困难的对策思考

1.高职高专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不仅可引导学生认识真、善、美,陶冶情操、净化灵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学生对美的感悟,而且它还是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把金钥匙。而音乐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则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像音乐一样,才可以直达人们的灵魂。实践证明音乐教育恰恰是培养形象思维最好的途径之一。所以各高职高专应加强对公共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对公共音乐教育各个方面的开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明确公共音乐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定位

针对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教育定位模糊的现状,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公共音乐的统一规划和领导,完善公共音乐教育管理体制。建议把公共音乐艺术鉴赏课规定设置为必修课,并保证一定的课时。建议各高职高专加强对公共音乐教育的领导,成立公共音乐教育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和讨论公共音乐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公共音乐教育教研室或公共音乐教育中心,并归口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以利于将公共音乐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建议加大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教育的投入。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场地、设备、设施这些必要的教学条件是开展公共音乐教育的物质保证,建议各高校在年度经费预算中列入公共音乐教育经费,确保公共音乐教育经费逐步提高,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要求和规定。

3.加强对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教育课程的建设,合理设置其课程体系

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教育的定位决定了课程体系应该是一主多辅。一主是指开设一门综合性的音乐基础知识及鉴赏的课程作为必修课。这种综合性的必修课在内容上具有渐进性、复合性,可以在欣赏古今中外高雅音乐作品中循序渐进的结合基础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保证了大学生音乐艺术素质培养的渐进性、复合性,符合艺术素质形成发展的内在规律,可使大学生对音乐艺术有较系统的了解。多辅,即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条件,开设各类选修课和个别辅导限选课。选修课可以面广一些,科目多一些。

4.加强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教育课程教材的建设

高职高专公共音乐教育课程教材的建设是艺术课程整体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教材的建设是音乐教师上好公共音乐理论课的基础保障,也是公共音乐教育向外拓展技能实践环节的依据。当前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程教材的建设处于优与劣并存、精与粗并存、充实与残缺并存的局面。因此,建议将公共音乐教育课程教材的建设熔铸于公共艺术教育主管部门的教材建设纲领统筹之中,同时考虑现有大学生的音乐基础状况,编写出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践指导,适合中国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国情的系列教材。

参考文献

高职和高专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 商务英语口语 问题 策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职业分工的日趋精细化,社会对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注重知识转向了注重技能;从重视知识积累转向了重视思维模式的构建。社会对英语的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需求也日益增强。高职高专院校也在积极贯彻“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方针。然而,长期以来,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始终没有摆脱本科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经过多年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的反思和研究,笔者认为,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方向不够明晰,口语教学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笔者就目前高职高专的口语教学状况分析如下: 

第一、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缺乏英语口语教学研究氛围,大多沿用大学本科阶段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各大本科院校均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流利程度培养阶段(fluency,即在口语练习中只注重学生的语音准确性,注重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较少的纠正用词和表达的准确性。),准确程度培养阶段(accuracy,即在学生解决了语音问题并在建立较稳定的语言心理的基础上集中纠正学生的用词和表达的准确性)和专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integrity & professional,即在英语语音、表达准确性的基础上加上专业知识的培养)。本科阶段的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表明,这样培养的学生有较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专业技能,较稳定的语言情境掌控能力,并初步掌握了进行英语语言研究的能力。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口语教学中适当地借鉴这些方法未尝不可,但是高职高专院校学制期限和市场对口语人才的需求等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高专应在口语课程设置、教学理论研究方面下苦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在夯实学生语言基本功的同时,要突出语言的实用性,注重学生商务实践技能的开发,突出高职高专学生“职业”和“专长”标志性优势。 

第二、对商务英语的理解不够宽泛,相关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科学,不能够给商务英语口语给予丰富的内容。今日的商务涵盖范围极其广泛,包括金融、营销、管理、旅游、物流等许多方面的内容,贸易只是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目前大多数高职类学校在开设商务英语专业课时都不可避免地集中开设外贸类课程,且这些课程的开设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商务英语口语课是以这些专业课理论和实务为基础的口语教学,没有专业的理论课程和实务课程学习为基础,口语教学则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难取得真正的成效。另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在课程设置时,将商务知识课程和英语完全地孤立开来:在大多数高校,商务专业课程都请商学院的老师来讲课,且课堂上用纯中文讲授;而在口语课中涉及商务术语时,口语教师认为是商务专业实践课所涉及的内容而对术语本身的含义不加英语讲解,客观上将商务知识和英语技能脱节,使得学生很难将英语语言表达和商务内涵相联系,从而无法有效地转化为自己的实际技能。 

第二、缺乏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口语教学人才欠缺,使得英语教学流于生活口语层面。高职高专院校一直在提倡引进“双师型”教师。商务英语口语课是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即要求任课教师具有较高的英语语言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较强的口语会话能力,又要具备英语教学和研究的基本素养;另外要有扎实的商务基础知识、熟练的掌握商务专业实践技能,能够指导学生商务实践活动。为此,各大院校也在人才引进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各大学校不得不走低成本的人才招聘路线---聘用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这些应届毕业生在口语教学中也显现出了自身的优势:他们年轻、思维活跃、干劲十足、有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激发了说英语的热情。不可否认,应届大学生在生活口语教学中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这些年轻的老师在消除“哑巴英语”的战役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熟练掌握英语应用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从事商务贸易、商务谈判和企业管理等各类商务活动、适应现代各类经贸活动要求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然而,这些年轻的口语教师从大学校园又直接走进高职高专的大学校园,丝毫没有参与商务活动的工作经验,这就使得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只停留在生活英语口语的

层面,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摘掉了“哑巴英语”的帽子,又被冠之以“文盲英语”的头衔。 

第三、高职高专学生面临严重的自我信仰缺失,严重影响了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对很多学生及其家长来说,选择高职高专院校,只是一种无奈之举:高考成绩太低,很难进入资源更加优化配置的本科院校学习。正是这种无奈的想法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负面影响,如,部分学生变得自信心不足、封闭、不愿与人交流,自我约束能力变差、学习兴趣欠缺、尤其对英语学习存在抵触情绪;而另一部分学生一心想弥补高因考失利而不能去理想大学深造的遗憾,变得功利心较强,偏激地将自己的学习目标定位为:“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正是这样功利的动机,使得他们把所以的时间都用在准备四六就考试,而将英语口语练习抛之脑后。 

第四、高职高专院校缺少英语交际的氛围。多年来,我过的英语教学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而交际教学法也在英语教学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交际教学思想的倡导者欧莱特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在于将学生放在一个需要用目的语交际的环境之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做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但是我们高职学生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非常有限,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习得的主要环境就是课堂,并且口语练习也局限于书本上机械的操练,缺乏师生在间思想、信息、情感层面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 学生都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所安排的任务,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真正的调动。此外,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授课,而学生操练口语的机会太少。甚至,有些院校在新生入校伊始为了方便学生沟通、减少由于地域差异产生的摩擦,往往将同一生源地学生安排在同一宿舍。学校处处为学生着想的良苦用心值得提倡,但同时也带了更严重的问题:同一生源地的同学在课余时间均使用方言交流,而这种交流给英语口语教学造成了灾难性的障碍:大多数学生入校学习一年后仍然存在严重的发音问题,而这个问题不能够单纯依赖于哪一门课完全解决,更要依赖于营造更加自然的英语语言环境,使学生在生活中自我审视、自我检验和调整,进而养成、延续好的发音习惯。 

经过多年的英语口语教学实践,笔者特针对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一下解决对策。 

第一、深化语言功能性认识,实现各个科目全英教学。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在口语教学中仍受传统外语教学模式的影响,认为英语口语的提高完全依赖于口语老师的指导作用。因此,在讲授其他语言专业课程(如精读课程)时多半采用英汉双语教学,甚至是采用纯母语教学,并有意识的将课程中原本就涉及不多的口语练习剔除,而将其重任都交给口语课完成;另外,口语课堂中当学生对语言理解产生障碍时,个别教师为了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偶尔也会采用汉语作为辅助,或是利用大量的板书减少学生在口语课堂中产生的听力障碍,使得学生对汉语和板书产生依赖心理,很难形成稳定的英语思维模式。构建英语思维方式也是语言习得不可或缺的过程,尽管语言和思维是两种独立的现象,但它们形影相随,相辅相成。因此,英语各科教学中应将英语作为媒介,这有利于形成较稳定的外语思维方式,从而有效的提高英语语音、听力和口语,一举三得。

第二、科学地设置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使各科教学衔接更紧密、更系统,为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丰富、全面、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生动、实用的情境会话主题。“教书育人如同植树”,有了强大的根系树木才能茁长成长;同样,在英语教学中只有在语言输入阶段通过系统、科学地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在语言输出阶段才能游刃有余。也就是说只有大容量、高效率的语言输入才能促成高效、准确的语言输出(大量输入,大量输出;mimo,more input,more output)。然而,大多高职高专院校在语言输入阶段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受纯粹的“拿来主义”的影响,对选用教材不结合本校实际做二次开发,不理清教学思路,只是按部就班的按章节讲授,被教材牵着鼻子走;或是将各个科目分开来,各科任课教师缺乏交流,各自为政,使得各科原本相关的章节失去了联系,给学生的专业思维构建过程造成负面影响,从而使学生在口语输出阶段动力不足、无话可讲,自信心严重受挫。mimo教学模式的英语课堂教学,要求快节奏、多信息、高密度、大容量地进行,这就需要各科教师默契配合,合理设置课程、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对教材中的各个章节进行重新设计、二次开发,即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对某些相关章节进行调整;如,精读课第一单元为estabilishment of business relationship,以此为准我们可将英语听力、泛读、商务英语实务等输入性科目均调整为于此相关内容,并使得商务写作、商务口语等语言输出科目中于此相关内容延后一单元。这样,语言输入课的学习可以为语言输

出阶段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语言输出阶段的集中口语练习也对所学章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复习,相互促进,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自信心。当然,所选教材中有些科目没有涉及我们所需要的内容,这时,各科教研团队应采用更灵活的教学机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自编教材作为原有教材的补充内容。 

第三、将外教和中籍教师相结合,合理安排两类教师的角色,实现中外教师的优势互补。对于口语教学,我们总是有种惯性思维,认为就应该由外籍教师全权代劳,因为这要学生可以学到更加原汁原味的语言。的确,与外教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是感受纯正英语、提升语言交际能力的宝贵机会。再者,外教比国内教师更善于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容易营造出更加活跃的课堂气氛。但是,另一方面,将口语课堂全权交于外籍教师也存在很大弊端,如,大多数外教都是完全丢弃课本,按自己的兴趣找资料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口语教学往往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很难形成系统的口语课堂;而且,外籍教师的优势只限于生活口语教学,他们大多没有专业的商务背景,若由外教教授商务口语,会使课堂信息输入量严重不足,学生的商务能力很难得到提高。笔者建议,口语课程实现动态调配,教学任务由中外教师共同担当,各显其能,达到优势互补。如,学生入校伊始,口语教学应以生活口语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商务口语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但是,有必要明确的是,商务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全程、系统的商务思维培养的过程,因此,在大学低年级阶段也应适当地加入商务内容。例如,以四学时口语课为例,外籍教师教授三学时日常生活口语,另一学时为商务英语口语,有中籍教师教授,内容为较为浅显的商务口语练习;第二学期,生活口语与商务口语的比例为2:2;第三学期为1:3;而第四学期为0:4,即学生在其他专业课程的支撑下转而学习深层次的商务英语口语。第五学期,为校内实习实训课,由中外籍教师牵头成立两个“虚拟商务公司”,进行从公司成立、建立商务往来、银行融资、货代沟通到单证等全套的模拟商务操作实训。中外教师角色互补,再加之日常生活口语和商务口语的动态调配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兴趣不足、商务知识欠缺、实习实训脱离实际的种种问题,有助于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 

第五、设置科学、严谨的语言技能考核制度,督促教师、学生不断地学习、提高。英语口语教学近几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这种关注只停留在英语口语教学环节是不够的。为了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还应采用更科学、严谨的量化手段,定期对学生进行口语测试。然而,大多数的高职高专类院校只是将口语作为考查科目,进行随堂测试,也因此省去了试卷分析等重要环节;并且测试结果往往有失公允,不可避免的包含人情分,使得英语口语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建议,各院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本校实际建立自己的口语试题库;在口语测试环节采用口语测试系统;启动密封评卷机制,并进行试卷分析,最后存档,力求使口语测试更专业化、更能客观地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另外,教师也应纳入考试、考核范围。如,每学期末除对教师的职业技能(授课技能)进行考核外,还应通过测试系统对口语教师的口语能力进行考核,督促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只有老师“一桶水”永不干涸,才能保证学生“杯中”有水可喝。 

第六、为学生建立个性化口语学习档案,有效捕捉学生成长脚步,保证口语教学的延续性。为达到优秀师资的科学共享和均衡配置,同时也为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因长期接触而产生的“审美疲劳”,大多数院校在排课时采用“师资轮换制”,即,同一个班级、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学期由不同教师来执教。在优秀教师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这也许是最佳配置方案。然而,这种方案也从客观上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如,学生要不断地适应全新教学方法,很难形成稳定的学习心理状态;另外,新教师在缺乏与前任教师适当地沟通、且授课内容掌控自由度高的情况下,同一话题可能在同一班级重复练习,而有些较难的话题却很难涉及。这样的口语课堂势必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为将这种浪费降至最低,口语教师可以尝试与学生一起建立个性化学生档案。内容可包含学生心理素质,自我评价,学习目标,还可包含本学期口语课涉及的话题汇总等。新教师通过档案对所学内容和学生状况进行初步了解,并自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保证教学内容和学生潜力开发的延续性。 

高职高专的英语口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提高商务英语口语课的教学效果,应该选择合适的教材,科学合理设置课程,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则应与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相结合,同时,引进和培养具有跨专业学科的复合型师资力量也至关重要。 

参 考 文 献 

[1] 杜斐然 王蒙:语言的功能与陷阱 《复旦》第828期 

[2] 任美琴--大容量输入输出语言信息的英语教学 《教育信息报》 

高职和高专篇8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mathematics teach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关键词: 数学教学;高职高专;对策;建议

Key words: mathematics teaching;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countermeasures;advice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252-02

0 引言

目前课时内容多,教学课时少,教材不适应高职高专的需求的问题日益明显,而学生的基础薄弱,知识结构缺失与招生政策有很大的关联,而教学方式落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由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因此,研究如何提出解决高职高专数学教学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迫在眉睫,也是目前高职高专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高职高专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1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 不少同学在高职高专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认为学习数学很无聊,没兴趣,而导致枯燥乏味,自学意识淡薄,觉得以后的工作用的少,就放松了学习,教师的灌输思想和沿用中学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数学,使得同学们感到数学很无聊,没有兴趣,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高职学生对于数学课题,理性思维和专业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而为了考试,大多数同学采用教师的解题过程,而对于知识的研究不求甚解,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化和理解,没有形成数学思考的意识,课前不预习,课内不做笔记,课后不复结,无计划无目标的学习习惯。

1.2 数学课学时少 数学教学片面的强调够用,只为专业服务使得数学教学的课时减少,教学内容压缩,使得数学课的学习强调的是讲什么考什么,专业和实际生活的够用,老师教学任务为了赶进度而不去介绍公式的推导和过程的证明,直接灌输公式,定理和结论,死记硬背的去解决问题,而不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目前高等职业学校用了很少的时间去完成数学的教学,有的学院更少,这样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时间去教学专业课程和职业岗位课程对于其他数学知识的需求。

1.3 教材偏重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针对性和应用性 现有高等数学教材只是对本科教材的一种浅化,简化,压缩版本,它过分强调理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他没有从实际背景出发来研究基本概念,在科学技术和工程方面没有用数学理论进行讲解,对于数学的研究只是强调结构的严谨性,而没有对知识的发展和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关注,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没有进行更多的重视,教材的枯燥和实用案例的缺失使得数学教学明显落后于专业的应用,使得教学沿用了过去的偏重理论的研究知识的体系,结果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和职业岗位数学知识的不适用,不能满足专业和岗位的需要。

1.4 教学方式落后 在高职高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很少自己从自身的角度找原因,往往认为是学生自己的原因导致了数学学习不好,教师是注重归纳演绎,采用传授知识的课堂教育模式,只注重定义、定理和公式的证明及技巧的训练,忽视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概念和知识的应用思维过程,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不强,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当然不好。

2 对策与建议

2.1 加强教材建设 结合专业的特点,数学教师深入了解相关专业课程对于数学知识的需求,通过编写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讲义和教案,积极开发教学内容和专业课程的延伸点和结合点,并编写方案来开发本学校的教材,教材要有专业特色,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坚持 “必需、够用”的原则,即本专业学习需要的基础知识必须满足,但不过量,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注重数学和专业课的结合,通过实际和专业结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源于实际也归于实际,把各个专业的内容融为一体,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兴趣来增加应用能力。

2.2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数学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填鸭式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那种与工程和生活实际相脱节的形式化教学模式,突出职教办学特色。首先是教学的方法的改革,要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观,注重概念及其实际意义、定理及其实际内涵、数学思想方法及其应用的教学。用“谈话交流”、“分层讲解”、“课堂思辨”、“案例教学”等形式代替“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是要在课堂教学中,从应用题的改革做起,在部分环节上“切入”数学建模的内容。如数学在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保护、环境问题、产品的设计与构造、质量控制、预测与管理以及其它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将“数学应用”的思想渗透至课堂教学和数学活动中,从过去强调数学知识的“有用,可用”,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想用,能用和会用”。

2.3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形式单调,而且课堂教学容量小,费时费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单纯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视、听、说、写、思等多方面发展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在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保持传统教学“适时”、“适度”相互结合、渗透的好的作法,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开拓创新精神,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工具,对多媒体资源会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最后可以整合整个教学过程。

2.4 建议开设数学实验课,弥补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不足 克服传统的教学方法形式单调、课堂教学容量小、费时费力之不足,建议开设数学实验课。让计算机进入课堂辅佐数学学习,可一举两得,数学知识计算机知识的融合,能培育高职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达到提升教和学的效率的目的。通过结合学生心理和认知,因材施教,数学实验课由浅入深,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逐渐过渡到自主进行数学的实验,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实验者,教师要进行引导实验的作用,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鼓励同学能够认真主动的完成实验,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肯定,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动力,并能够进行讨论和交流,并对问题进行分析,营造和谐的实验气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2.5 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学习现代高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成败关键,因此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调整和扩宽教师的知识,改革教学手段,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较高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素养和信息知识素养也是培养的目标,获取现代高新技术,充分运用计算机及其互联网技术,使自己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和更高的教学设计能力,在课堂上要能熟练地运用教学技能技巧,在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增强教学活力,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快乐学习、有效学习、喜欢学习成为现实。

总之,高职高专的数学教学,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应从学生和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新的思想和新学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针对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教师要认真探索合适的教法,让学生掌握适宜的学法,使高职学生能学到更多更实用的数学知识,提高其数学综合素质,加大其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使高职数学的教学有利于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利于其职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崔丽娜.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09(10).

高职和高专篇9

和声学课程作为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习复调、曲式、作品分析、配器等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同时又是歌曲即兴伴奏和合唱曲写作的技能基础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下面笔者结合高职高专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课程教学设计设想。

一、和声学课程现状之不足

国内现有的和声学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材选用方面的基本框架源于国外教学体系,并一直沿用至今。在教学中以合唱织体的四声部和声写作训练为主要内容。

(一)课程设计和安排问题

在应试教育制约下,和声学课程的教学安排中单调地以合唱织体要求的四部和声写作训练为教学主要内容,逐渐忽视了学生听觉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另外,各高校因教学规模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基础和声学的教学普遍采用大课甚至是公共大课的形式,这使得教学内容在实际操作和一对一问题的安排上困难重重,不得不将应有的视奏、面授改题、听觉训练等相关教学安排放到课外由学生自行完成,因缺乏应有的监督和指导往本文由收集整理往形同虚设。甚至个别教师在教学中贪图省事只在课堂上讲授四部和声的写作规则和基本规律,形成了“课上写题,课下改题”的教学窘态。

(二)学生自身问题

首先,一部分学生因对基础学科的不重视和对和声学基础知识不了解,认为和声学与自身专业无关,产生了不愿学习的抵触情绪,在考试中只求及格,不求超越,以致在日常学习中态度不端、努力不够、学习积极性严重不足。其次,在学习和声学知识的过程中持畏惧态度,认为其晦涩难懂、无法深入其中,陷入某一疑难问题中不能自拔,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再次,因为学生基本功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之前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知识没有学好,在学习和声学中因困难重重最后选择放弃。

总之,现有的基础和声教学没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不能将学生的理论学习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没能起到帮助学生提高听觉分辨能力、创作能力、分析能力、欣赏音乐能力及为表演提供技术理论支持的作用。由此可见和声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普通高等教育和声学课程教学与高职高专院校和声学课程教学比较

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专业设置来源于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阶段的原有教学安排。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和普通高等本科教育有很大的差异。二者在培养层次、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以及就业渠道和需求等多个方面存在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生源质量不同

音乐专业考生根据专业水平和报考意愿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梯队:专业水平和素养最好的第一梯队主要报考全国地方或部队各大专业类音乐院校;专业水平和素养中等的第二梯队主要报考全国地方或部队各大本科类普通高校音乐专业;专业水平和素养较差的第三梯队主要报考全国地方或部队各音乐专业的高职高专类院校。生源质量的巨大差异决定了高职类院校照搬本科教育模式会产生大量的问题和不足。

(二)培养目标不同

由于高职类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层次不同,决定了高职类院校音乐专业瞄准的方向是社会基层音乐人才。主要培养适合基层社会群体需要的普及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基层优质服务能力、自主谋生能力和基层管理能力的实用型、普及型专门艺术类人才。不同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设置的不同要求。

但由于师资、教学条件、教学规模等多种因素,现实中的各高职类院校和声学课程设置体系和教学模式继续沿用着传统本科院校音乐专业(音乐表演、音乐学)的课程设置体系和教学模式,这与高职院校实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和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原则严重违背。为了更符合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就业需要,就要努力尝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上的改革。

三、高职高专院校和声学课程教学设计设想

高职高专院校和声课程教学应该和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区别对待,并分为必须精讲内容、学生共同探讨略讲内容、自学内容和实践内容。对于和学生艺术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内容,笔者建议采用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讲解和学习,并同学生的舞台实践相结合,从而检验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课堂授课方法设想

结合和声连接实际的音响效果,帮助学生从主观上认识和声、感受科学的和声进行理念,运用和弦本身具有的音响色彩及和弦之间的巧妙连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制造和声音响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利用钢琴弹奏优秀的艺术歌曲,让学生感受和欣赏作曲家巧妙、优美、动听且富有韵律的和声配置;或者将学生练习写作的和声语汇分成四个声部来演唱,通过实践感受和理论分析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的和声进行,分辨不良和声进行带来的音响感受;也可赏析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对成熟作品的理论分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注意教学其他环节的合理安排:

1.注意授课之后的自主作业环节

既要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节省学习时间,又要提高学习效率。作业量不宜太大,要有针对性,根据教学重点、要点布置,同时对作业的写作和练习要有明确的要求,避免练习的无序和盲目性。

2.充分利用考试这一教学手段

在考试命题上不能局限于常见的和声配置与分析技巧,还应加入具有针对性的特色运用性题目,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和自身业务练习相结合。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要求学生必须进行课前预习和自学,使其学习时间有的放矢,鼓励在课堂教学时当场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和想法,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甚至是教学相长的目的。

4.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学生还可同教师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通过气氛活泼、形式灵活的讨论发现学生在和声语汇运用上的个性特征,帮助其正常发展。

(二)课堂授课内容设想

1.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侧重点

和声学课程的教学中应尽可能采用分专业、分小班教学方式。根据学生专业不同、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等情况,将相同或相近专业、相同或相近基础水平的学生分在一班,其余分在另一班。按照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学原则,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2.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授课形式

(1)针对声乐、歌剧等表演专业方向学生的教学应根据学生舞台表演歌唱性的专业特点,在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的过程中采用重唱、合唱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写作的和声练习以二、三、四声部歌曲的演唱和舞台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将理论性的纸面音响变成学生切身感受的实际音响,帮助学生分辨和分析和声的多样性特色。

(2)针对钢琴、器乐专业方向学生的教学应根据学生对器乐作品多元性理解的专业特点,与其专业小课学习相结合,在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的过程中采用对典型钢琴和器乐作品和声织体改编以及舞台表演实践的形式,帮助学生切身感受实际音响,理解、分辨和分析和声多样性特色,帮助专业小课学习能力快速提高。

(三)引入数字化教学手段

1.利用和声学习软件 tonica 学习和声语汇

tonica 是一款专门用来学习四部和声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其专有的练习功能可发挥积极作用。利用该软件进行和声作业的技术性改题,是目前许多院校大班上课方式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较为可行的和声教学方法。

2.利用 encore等具有录音功能的软件进行键盘和声弹奏指导

利用 encore等具有录音功能的软件进行实时录音,将键盘和声弹奏转换成实际音响和五线谱形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缺点与问题。同时,可通过对键盘和声练习的织体化变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改变原有统一考核方式,加入灵活运用的考核方法

现有以四部和声的写作和分析为最终结果的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和声课程学习的兴趣和需要,他们需要更为直接、更为灵活的表现和评价方式。通过调查分析,很多学生认为应该采用更为灵活的演唱、演奏形式来体现其真实水平。

1.针对声乐、歌剧等表演专业方向学生

考核和评价方式在原有四部和声写作考核的内容基础上增加采用重唱、合唱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写作的和声练习或者二、三、四声部歌曲的演唱搬上舞台,通过实际写作水平、演唱水平、综合能力加以评判,鼓励原创精神。

2.针对钢琴、器乐专业方向学生

高职和高专篇10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基础理论课;课程定位;课程综合化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性人才为目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基础理论教学强调“必需、管用、够用”的原则,经济基础理论课也概莫能外。但是在实际的高职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过程中,经济基础理论课的定位存在一种两难的困境:一种倾向是将高职高专课程设置为“压缩本科”,过分的强调课程的理论性,教学内容过深过难,使得学生难以接受并且也脱离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另一种倾向是将高职降格为技工,完全忽视理论课程的学习,片面强调学生的职业技能。从有关学校对经管类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来看,一方面学生对在校经济基础理论课的学习感到困难,另一方面从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经济基础理论知识不够用 。针对这种两难的困境,系统研究经济基础理论课在经管类高职教育中的定位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在这方面已经有学者针对某一门课程展开了有益的研究。如徐美银副教授研究了经济学原理课程的课程定位,认为经济学原理课程是经济管理学科所有专业的基础课,在教学计划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当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实证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邢淑清副教授认为,经济管理基础课首先应当定位为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它主要讲授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基础知识,该课程对其他各门具体专业课应当起到指导性、统驭性作用 。吴亚曼副教授则研究了财政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指出财政学课程是高职财政专业的主干课,也是其它财经类基本理论素质课或岗位技能拓展课 。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从综合化的角度,不再局限于某一门课程,而是将经济基础理论课(包含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国际贸易、金融等经济知识,下同)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探讨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综合化问题。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经济基础理论课的课程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学生提供未来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培养其“工作能力”、“业务素质”、“职业品质”的教育。因此,作为职业教育的课程,要解决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应该从工作过程入手,归纳出典型的工作任务(行动领域),进而向学生的学习领域转换。

根据有关学者的调查 ,目前企业会计工作过程主要涉及两大工作过程:会计核算过程和财务成本管理过程。从这两大工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典型的工作任务:

会计核算过程主要是进行传统的会计工作,典型的工作任务有:应用财务软件,记录企业供应、生产、采购、分配各个业务过程的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核算,并提供会计报表等。

财务成本管理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有负债、利润、现金流量等表格的分析,财务预测、筹资、投资、资金日常管理决策和短期经营决策分析等。

按照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研究思路,至此就应该由典型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推导出学生的学习领域,进而研究课程定位了。但是,就我们研究的经济基础理论课来说,这样的思路却并不合适。主要的原因在于,经济基础理论课作为一门理论性的课程,与会计技能的课程不同,并不具体的对应于某一项典型工作任务,因此也就无法按典型工作任务推导行动领域进而学习领域这样的研究思路来确定它的课程设置。这种思路上的差异也是导致在目前的课程设置中,经济基础理论课位置尴尬、定位模糊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决定采用反事实假设的研究方法,先假设学生没有学习过经济基础理论,来考察他们在工作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如前所述,现代企业的会计工作主要包括会计核算和财务成本管理两个工作过程。会计核算的工作比较类似于传统的会计工作,由此导出的学习领域基本上是传统会计电算化教育的各种会计技能课程。但是财务成本管理过程对会计电算化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理论知识的话,很多典型的工作任务都是无法完成的。前辈学者的研究已经详细的概括了这一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 ,在此基础上,笔者以其中几项为例,分析一下如果没有经济基础理论知识,会给毕业生的工作带来什么困难。

典型工作任务一: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模式。它通过业务、资金、信息、人才的整合,来实现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并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而对作业协同、战略贯彻、经营现状与价值增长等方面的最终决策提供支持。是会计将企业内部的管理灵活运用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

由于预算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对企业的最终决策提供支持,所以会计人员如果缺乏基本的经济理论,就很难展开工作。首先,由于预算是要对企业的人财物在整体上进行把握,就要求会计人员有基本的管理学知识。能够从整体上对现代企业的运行规律有所把握。其次,由于预算是一种前瞻性的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对企业所处的宏观、微观经济环境有清楚的认识。如果没有宏观、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则很难做到这一点。再次,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有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预算的时候,对身处的政策环境有清楚的了解。对于国家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要清楚政策的含义、目的和可预见的影响。这些如果缺乏基本的财政金融知识则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