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观念十篇

时间:2023-03-21 05:05:03

企业价值观念

企业价值观念篇1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治理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和。具体地讲,就是指统一的员工意识、思想、行为的企业经营哲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企业精神、价值观念、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一般学者都认为它具有五大功能,即:目标导向的功能、凝聚的功能、融合的功能、约束的功能、激励的功能。21世纪不仅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也是文化经济时代,文化已逐渐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支强劲动力。所以有人提出:决定21世纪人类消费的是文化,21世纪将是文化营销的时代!这一观点,得到不少学者和企业家的认同。因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延伸,一种新的功能逐渐显现出来,越来越突出,这就是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所谓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就是指通过企业文化的外向传播,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知和认同,从而产生良好、深刻的印象,产生企业与消费者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提高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信任度和忠诚度,刺激消费量的增长,从而促进营销工作的开展的功能。

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是通过组成企业文化的几大核心要素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综合体现出来的:

一、企业价值观念

企业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与风格,左右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它对企业外在形象的塑造影响深远,树立一个能被消费者所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念至关重要。比如“走向世界,为国争光”、“创建知名企业,振兴民族工业”、“诚信为先,回报社会”等优秀的企业价值观念都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企业远大志向、博大胸怀、关爱民生的崇高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塑了良好的企业外在形象,对消费者来说极具亲和力和感染力,使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品牌均能产生深刻的印象和持久的记忆,从而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二、企业精神风貌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良好的精神风貌是企业的活力之源,比如“团结奋斗、求实创新”、“成就伟业、缘于你我”;“学习进步、团结向上、热情互助、整体为先”等优秀的企业精神,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不但在员工之中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极大地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提高了员工的素养,使员工逐渐形成举止规范、谈吐文明的行为,时时处处能体现出与众不同的一种精神风貌。员工在与其它社会群体交往过程中,易于给对方留下好感,轻易得到认同和沟通,“只有优秀的人才能生产出优秀的产品”,最终会引伸到消费者对产品产生良好的印象,现实的消费者会变得更加忠诚,潜在的消费者会变成现实的消费者。

三、企业的视觉形象

企业的视觉形象是最直观、最易于向社会群体传播的企业文化要素。所有构成企业视觉认别的各种元素如企业注册商标、产品包装;各种用于宣传标语、文字、影相、图片材料;员工衣着、厂容厂貌等都直接体现了企业的视觉形象。社会群体通过这些要素会对企业产生一个直观的熟悉和印象,也是消费者熟悉企业和产品的最直接、最重要途径。而这种熟悉和印象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购买行为。

四、企业的质量文化

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任度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最关键因素。企业产品过硬的质量水平、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可信的质量承诺构成了企业优秀的质量文化,它的传播会提高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任度,成为为消费者决定购买行为的重要参考要素,起到了引导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作用。

五、企业的服务文化

目前消费者消费水平和层次日益提高,在追求产品质量过硬的同时,对产品营销企业的服务质量如何也非常重视。随着科技的发展,产品质量上的差异会逐渐缩小,而服务质量之间的差异性却很大,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会集中到对服务质量的选择上来。免费送货、质量“三包”、定期走访、上门服务等构成企业良好的服务文化,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六、企业的信誉度

人品好的人,会等到大家的尊重和信任,乐于与期交往,会建立起良好的从际关系。同样,企业的“人品”好的话,也能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与信任,从而乐于对其产品进行消费。企业的信誉如何,决定了企业“人品”的好坏,假如企业虽然产品质量很好,但总是大讲空话、假话,承诺不能得到很好的兑现,信誉不好,也就使其信任度降低,消费者会逐渐放弃对其产品的消费。如河南某名牌白酒企业产品质量上乘,多年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在一次瓶盖兑奖活动中,向消费者所作的承诺没有兑现,使许多客户和消费者受到欺骗,某些客户事先已向消费者按企业承诺进行的兑现,因企业拒绝向客户兑现,经济损失惨重,企业因此而引发多场官司,均遭败诉,而且这一事件受到省内多家媒体的关注,从而使消费者对企业产生了 信任危机,产品销量一落千丈,最后使企业陷入困境,难以自拔。

企业文化必将在企业营销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也成为企业经营治理中的重要环节。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就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就无从谈起,所以企业文化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有效发挥。要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文化的质量和层次。尤其是企业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视觉形象、质量文化、服务文化、企业信誉等方面都是建设和提高的重点,这是一个长期过程,企业不能急于求成,必须持之以恒。

二、重视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

企业文化只有通过对外传播,影响到消费群体,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才能体现出来。所以重视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是体现其营销功能的有效保障。企业文化对外传播的途径很多,但最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三、重视营销人员的传播作用

营销人员是企业中最直接与消费者和客户接触的人员,营销人员是他们对企业信息的了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和途径。营销人员担负着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积极传播企业文化也是促进自己销售工作的重要手段。所以营销人员能否把企业精神在消费者面前得到完美的体现和最大限度的传播,对企业精神对营销工作的促进事关重要。所以营销人员必须深刻熟悉和理解企业文化的内容和精髓,积极向消费者和客户宣传企业的价值观念、质量文化,时时处处体现出企业精神风貌、服务质量,言必行,行必果。

四、加强对外宣传力度

商业性广告的宣传,在提高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认知度方面作用巨大,但商业广告过分的功利性和消费者接受的被动性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却有非常大的局限性。所以企业文化的传播不能过分依靠于商业广告,而应开辟多种渠道,诸如积极开展各种公关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向外界散发企业内刊、加强文字报道等软广告宣传,企业文化被溶于其中,这些活动也是企业文化的体现,布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和人情味,更易于被消费者所接受,企业文化出就能便捷准确地传播到消费者心中。

五、重视企业参观人员

每一位到企业参观的人员都会对企业产生很直观、深刻的印象,企业文化随之就进行零距离的传播与交流。企业假如给参观人员留下良好印象,美好的回忆,不但会刺激他们对产品的消费,而且他们会向四周的人群进行介绍和传播,会影响大批的潜在消费者。所以企业参观人员非常重要。企业接待人员的热情程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企业现场治理水平;员工行为规范、精神风貌都是影响参观者对企业印象的重要因素,必须不断提高,做到尽善尽美。除了被动地接受参观人员外,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邀请消费者或社会群体到企业参观,以此传播企业文化,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如深圳金威啤酒有限公司实施的工业旅游,不但通过参观收入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而且每一位参观者都为企业高度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人文化的治理所赞叹,热情周到的服务所感动,为高质量的啤酒产品所折服,最终会被其优秀的企业文化所感染,对“金威”品牌产生良好的印象,消费忠诚度得到大大提高。其实金威实施工业旅游的举措,目的并不在于赚取参观利润,而是通过传播企业文化,促进销售的一种高明手段。

企业价值观念篇2

关键词 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企业行为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025-01

企业价值观固然强大,但仍有脆弱的一面。信念和价值观没有形和物的方面去观察和评价,它看不见、摸不着,容易被忽视。有时候,企业行为偏离了它的价值轨道时,也很难立刻被察觉。因此,把握企业所处不同发展阶段,影响企业价值观的要素,对于维护和强化企业信念,指导企业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企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一、企业的经营环境

(一)经济性

作为一个经济组织,企业的基本功能和生存基础就是有效地利用资源,尽量生产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产品,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为社会创造价值。这就要求企业价值观中必须有一定的成本效益观念。企业应当强调“企业利益第一”,企业利益是其他利益实现的前提,当价值判断和利益取舍相矛盾时,所有人都应当将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围绕企业的生存、发展和企业的愿景来思考。其考虑角度也是围绕企业的经济性来说。

(二)重大决策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 企业经常处在多重“选择” 的十字路口。这种决策不仅会给公司带来经济上的损益,也会给企业信念造成影响。一方面,公司做出正确的决策,对维护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念具有强大的作用。另一方面,错误决策有可能从核心价值层面动摇了企业信念的基础,而且它将会在企业基本价值链中产生连锁反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重要决策的正误在一定程度上也间接地反映了企业行为是否偏离了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否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三)公司性质

公司的业务性质决定了公司的发展方向。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指引着企业的行为。这就必然要求企业价值观要与企业的发展方向接轨,也就意味着它要充分考虑到公司的性质,建立与之匹配的信念和精神。

企业价值观念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同时又是伴随着组织的变化而在不断创新中保持和继承下来的。“变革总是威胁着一种文化”,企业应该在保留原有正确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改变与组织变革相悖的价值观,建立符合组织变革需要的信念,以此来加快变革的进程,促进公司的发展。

二、社会文化及责任感

企业价值观形成的基本要素。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观念和时代风尚必然会深深地影响到企业的价值观,使其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企业是介于人的个体和社会之间的一种组织群体。因此,企业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接受社会价值观念的引导,否则就会产生社会与组织的冲突。所以,企业价值观总会受到社会文化和时代特征的熏陶和制约。

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组织,必须对社会发展承担责任,这就要求企业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要认真负责,保证使绝大数社会成员满意。同时,也就要求了企业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必定要体现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三、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步培育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体。价值观包含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指引着价值观的形成。

(一)对企业精神培育的凝聚作用

企业精神是企业的活力源,是员工的精神支柱。它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培养能表现出本企业精神风貌,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并以此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强化职业道德。一个企业小到几十人、大到上万人,每个员工的想法不同、能力也不尽相同。要把个体与个体凝聚起来在形成合力,必须给员工一个共同理想与信念。企业文化恰恰是通过向员工潜移默化地灌输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为员工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条件 。

(二)对经营理念形成的渗透作用

经营理念不仅仅是企业的座右铭或口号,它包括了企业在经营中的价值观、信条、原则、道德、方针等。经营理念是企业形象定位与传播的原点,也是企业独特文化系统的中心构架。它要解决的是明确企业存在价值与生存意义。企业文化能很好地渗透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而形成和指引企业在经营中的价值观。

四、企业家的价值观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而企业的市场行为与企业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企业管理中,领导的价值观非常重要,可以说是提炼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决定因素,它表现在:企业家或者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价值追求,不仅影响着企业信念的基本走向,而且企业信念又往往是通过杰出入物的角色、作用,通过各种不同的示范和暗示机制学习和教育的结果。因而从企业文化理念层面讲, 企业信念一定意义上就是企业家信念的一种传导、扩展和再现。

首先,企业家的认知水准,包括经营意识、管理方略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理念定位影响着企业信念的水准;其次,企业家个人的修养、履历、操守影响着企业信念在全公司的认同程度和质量。第三,企业家个性特征影响着企业信念基本特征,企业信念的风格与企业家的风格、气质关系密切。此外,企业家除了本身所特有的价值观会对企业价值观造成重要影响外,他对构建企业价值观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以及重视程度同样也会对企业价值观产生直接的影响。

五、结束语

当今社会,市场竞争已不再局限于技术和物质基础的竞争,还应把它看做企业价值观念、集团意识之间的抗衡。因此,我们需要把握影响企业价值观念的因素,不断适应发展,对企业价值观进行强化和改变,使价值观念正确引导企业行为。

参考文献:

[1]黎群,李卫东.《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报告》,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2]舒化鲁.《企业规范化管理标准体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企业价值观念篇3

一、民营企业价值观提炼的重要性及原则

企业价值观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的价值取向,它是指由企业内部的绝大多数人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具体来说,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的过程中,所推崇和信奉的基本行为准则,即企业的经营者刻意追求的结果,是企业长期的经营活动的历史沉积与总结。企业的价值观,会形成一种相当稳定的思维框架和行为规范体系。企业的员工,能够根据企业价值观去选择、规范和引导自己的行为及其指向。企业价值观的主要作用在于,它能够引导企业内部的所有成员达到这样一种共识,也就是说,只要企业始终遵循着这些基本信念,去从事经营活动,去规范企业内部员工的行为,企业就一定会获得经营上的成功,取得理想的经营绩效。事实证明,企业的价值观是现代企业经营的“金科玉律”,是引导企业经营走上成功之路的“航标”。科学合理的价值观能让全体员工更忠诚于企业,彼此间的信赖感更强,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员工的奉献精神更强烈和鲜明。事实上,企业家的价值观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及所处的层次。然而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家的价值观理解不够到位,只限于较低层次的经济价值观,导致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都属约束型模式、被动思维模式,适应市场变化的程度较低,难以使物质生产力快速发展。因此,在民营企业中,认识并建立起企业的价值观,并把这一观念贯穿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是目前民营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

企业价值观体系不仅要具有时代的特色、行业的特色,更要求带有企业的特色和企业家群体的个性,因而它不能从书本上抄来,只能从企业自己的实践、从企业家群体的实践中提炼出来。一般而言,民营企业价值观的提炼应遵循以下主要指导原则:

(一)尊重现实与超越现实相结合的原则。民营企业都要合理定位,而合理定位的关键是价值观的合理。价值观是精神的东西,在思维上具有惯性,也就是说,企业现有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企业过去价值观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民营企业在提炼价值观时要充分尊重企业历史价值观的现状,使价值观能与现实相适应,不至于跨度太大。另外,民营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强调的价值观重点、层次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民营企业的价值观也要超越现实,与时俱进,引入现代企业价值观体系,以适应新环境。

(二)个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当前有一种很为流行的观点,企业价值观贵在有个性,与别的企业保持着差异,追求个性几乎成了一种时尚。但忽视实用性而为了追求个性的价值观,至多是点缀企业的亮点。片面地追求个性,最终却将是失去了自我,因为它选择的参照系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它是为了有别于别人,而不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这样的特色价值观体系即使形成了,也不能够与企业所面临的问题现吻合,因而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力,也终将会为危及企业的生存。

(三)艺术性和通俗性相结合的原则。企业价值观既激励员工的作用,也要对外进行形象宣传,因此,其艺术性不能忽视。另外,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内部的绝大多数人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是他们推崇和信奉的基本行为准则。这要求企业的价值观表述通俗易懂,能被绝大多数员工识别、理解和接受,能够真正成为其行为准则,最终使价值观落实到实处。所以,民营企业价值观提炼要遵循艺术性和通俗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民营企业价值观提炼的内容

总体来说,企业的价值观是由市场观念、质量观念、发展观念、人才观念构成的一个价值体系,如图下所示。下面将从上述价值理念来探讨民营企业精神文化的建设。

企业价值体系图

(一)主动性市场理念。主动性市场理念是指主动接触市场的冲动,不是被动的跟随市场,而是主动地爱护和开拓市场。在现实经营活动中,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时间不长,大多民营企业资金不雄厚,技术不先进,销售渠道不稳定等原因,不敢开拓进取,开创和培养新市场,从而领导市场。它们只是投机性地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在不同的市场间往返穿梭,如今天看到A产品市场好销售,就跟随A市场,明天听到B产品市场赢利,就进入B市场,只能被动性的跟随和适应市场,过着有今天没有明天的经营生活,企业不能做大做强,缺乏竞争力。因此,民营企业应该主动地了解市场的需求,引导客户的消费趋势,要引领潮流和创造潮流,不应该被动地跟随市场。在市场销售活动中,民营企业要打破“淡旺季”的市场观念,树立“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的新价值观念。例如,海尔公司的洗衣机以往在6~9月份是销售的淡季,销售人员不做任何努力,放假三个月,1995年后,公司主动分析市场,原因是以往的洗衣机太大,费水费电,为此公司开发了“小小神童”洗衣机,结果产品供不应求。

(二)“以人为中心的“能本”人才文化理念。正如前面所分析的,我国民营企业的用人观念落后,管理方式生硬,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看成是劳动力的买卖,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员工的利益和人格尊严。许多优秀人才之所以跳槽,就是因为他们难于融入企业家庭圈内,难以接受家族式的企业文化,致使其抱负得不到施展,很难有个人成就感,无奈之下只好走为上策。据有关资料统计,部分民营企业人才的离职率高达25%。因此,民营企业在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人才生态型企业文化”的文化理念,用文化来吸引人才。这种理念要求民营企业将员工视为与企业相并列的独立主体,尊重员工自身的价值观念、发展目标,实现员工目标和企业目标相一致,达到双赢,提高员工为企业自愿付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质量就是生命”的质量文化理念。质量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质量管理过程中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思想和精神理念,是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哲学和质量管理风格。它能对全体员工进行质量意识教育,使员工对质量形成统一的共识,是企业成败兴盛的根本和卓越品质的体现。我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式民营企业,由于发展时间短、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忽视创新等原因,没有在质量和品牌上大做文章,而被眼前的利益诱惑,侥幸或违法经营,换来短暂的市场。这也是我国民营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指企业在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中,必须要非常认真的超前性地考虑到企业的未来的发展问题,而不是仅仅为了眼前的利益来损害企业未来发展空间。也就是说,企业不能只考虑一时一地的赚很多钱的问题,而是要考虑有持续盈利能力的问题,尤其是不能只能赚得起钱,还要考虑赔得起的问题。它的核心是要求企业能够做到长时期地有赢利能力,而且能够保证长时期地存在并持续地发展。我国的很多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企业家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没有战略眼光,没有清晰的生存目标、盈利目标和发展目标,不在自己的产品质量和品牌等实力方面下功夫,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过着有今天没有明天的生活。还有些民营企业,抱残守缺,不敢创新,不善于把握各种机会,即使机会到来时也由于自身能力欠缺而失去机会。更应该重视的是,有些民营企业在选择经营时,盲目扩张和兼并,忽视了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实际能力,结果欲速则不达,如巨人的倒塌。因此,民营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能够长大长寿,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总之,我国的民营企业要想缩短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就要提高管理水平,解决观念问题,就应把积极向上的、最能反映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个性化,并使它在管理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璞.企业文化咨询实务[M].北京:中信出版社.

[2]李亚.民营企业与企业文化[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3]桑粤春.论民营企业的文化再造[J].经济纵横,2001,(11).

[4]张仁千.略论企业文化建设的个性[J].现代企业,2001,(1).

[5]纪新青.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企业文化的构建[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1,(3).

[6]陈晓东.民营企业如何凭生态文化突破人才瓶颈[J].世界咨询师,2004,(11).

[7]徐根兴.企业文化生态[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8]王子雄.中国民营企业失败原因分析[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

企业价值观念篇4

关键词:营销观念价值顾客需要竞争优势目标行为

尽管营销观念,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基本定型以来,经过了对社会、竞争、顾客、市场等导向要素的补充与强化,然而,却忽视了长期以来商业现实中孜孜以求的价值内涵。所以,有必要从价值角度对营销观念的构成要素进行全面地检视与考察,以促进价值营销理论的成熟与完善。

市场要素的价值变革

顾客需要的价值变革

营销观念是建立在目标顾客的需要、欲望及需求等基础概念之上的。在穷根究底之下可以发现,这些基础概念存在着两极对立的缺陷。一极为,需要或欲望概念的宽泛。顾客需要或欲望究竟是什么呢?如果回答仅如“需要是人类的基本要求”、“欲望是当人们趋向某些特定的目标以获得满足时的需要”,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顾客的需要多种多样,与现实商业世界中某个企业发生的关联,并不是顾客需要的所有方面,而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其实,关联的方面正是顾客与企业可能或者实际交换的价值所在。

另一极是,需求概念的狭隘。营销观念总是将需求指向于产品(或服务)。在早期,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顾客需求的仅仅是产品本身,但是如果仅将其指向于产品,就会离顾客真实的需求越来越远。其实,顾客需求的从古至今就是价值,只不过其表现形式在过去仅仅是产品而已。此外,营销观念对顾客需求,过去强调的是满足,后来兼顾到超越。事实上,超越即意味对顾客需求所指向的产品概念的突破。

所以,营销观念真正应该强调的是,对顾客所需所欲所求之价值的满足。这样就可回归和凸现企业与顾客之间交换的本质关联。

竞争优势的价值变革

营销观念仅关注于顾客,这只是企业获取成功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因为日益激烈的竞争强化了顾客的选择权。阿德科克等学者曾就此阐释了竞争三角(由顾客、竞争、公司构成)的论点,并认为营销者有必要同时关注顾客和竞争两个方面。显然,要确保企业成功,还必须顾及竞争。而竞争优势的确立不仅在于企业能够为自身创造比竞争者更优异的价值,而且最终决定于企业能够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顾客价值需要。所以,营销观念对竞争的注意应该聚焦于价值优势层面。

企业内部要素的价值变革

企业目标的价值变革

企业根本目标在于为股东赚钱,在于通过各种活动使外购的价值(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服务)增值并传递给顾客,这是企业之所以存在的基础。然而,股东价值最大化,这一传统的公司理念,却受到了学者们的质疑。达伊曾提出了“创造顾客价值仍然比为股东创造价值重要得多”的观点。对此,韦伯斯特给予了支持,他在总结营销观念于上世纪70年代失败之原因时说到“为股东创造价值乃是最高目标的观点盛行了几十年之后,经理们、咨询顾问们和学院理论家们又回到顾客价值概念上来了。”可见,企业目标是为投资者(股东)创造价值,但必须以创造顾客价值为前提。

事实上,学者们对营销观念中企业目标的关注已不限于股东价值与顾客价值,还延伸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方面。发轫于上世纪70年代的社会营销观念,也要求营销者平衡企业、顾客和社会三方的利益,增加了对社会和道德因素的考虑。科特勒提出的整体营销观念又扩大了考虑的范围,要求企业的营销活动囊括构成其内、外部环境的所有重要行为者。不过,整体营销观念,由于其营销对象以及与此相关的营销主体过于宽泛,管理实施起来存在着极大的困难,在企业中大多都蜕变为对重要行为群体的价值分配或利益保护的考虑。

看来,较为现实的考虑是营销者将注意聚焦于更为关键的行为群体的价值方面。为此,科特和赫斯克特发现,最好的财务绩效是由具有自己独特文化的企业实现的,其前提是除了股东的价值以外,企业还必须充分考虑顾客和员工的价值。后来,赫斯克特等人又提出了以员工价值驱动导致顾客价值满足、进而实现股东价值的“利润链”,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此外,卡普兰等人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们将其发明的“平衡计分卡”当作考察价值创造与确定企业目标的战略方法,把企业目标分解为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等四组关键价值目标。其中,“学习和成长”与员工价值相关。

总之,营销观念对企业范围与目标的界定,应该引入对重要行为群体的价值考虑,至少且必须纳入股东、顾客、员工等三方价值的内涵。而且,鉴于企业就是人,也必须以员工价值驱动为着力点。

企业行为的价值变革

企业目标是通过其行为来实现的,而行为的恰当性则依赖于企业所认同的经营理念。诚然,营销观念是关于如何对待市场导向的一种经营理念,不过,企业毕竟始终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只有当其行为与观念融为一体时,其目标方能实现。可见,一种经营理念作为普遍的指导原则,如若不能对企业行为方式的选择与体现给予有效的指引,那么,该理念本身就必然会受到责难。

选择与体现价值行为方式的观点,可追溯到咨询顾问波尔和嘉达开发了“价值传递顺序”概念,即它由选择价值、提供价值和交流价值等三个关键性步骤顺序组成。他们认为,“价值传递顺序”应该首先指向顾客所需,应该取代传统的“制造产品”、“销售产品”的物理运作顺序,并强调,企业领导需要从“商业是一套功能性的行为”的内向型观念,转移到“商业是一种价值的传递方式”的外向型观念。受此启发,波特首创了价值链和价值系统概念,视企业为进行设计、生产、营销、研发、采购等等各种价值活动的集合,把由供应商、企业自身、渠道和买方等各自的价值链所组成的价值系统,作为企业思考如何创造价值的起点。显然,波特强调的是价值行为活动之间的关联。咨询顾问兰宁等人支持了波特的观点,也将“价值传递顺序”改称为“价值传递系统”。

与“价值传递系统”类似的,是伍德拉夫等人提出的“价值传递流程”。不过,他们强调的是,“价值传递流程”必须从“识别价值”开始,而且,应对价值传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与监控。而哈默和钱比也将业务流程看作是一组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而又相互关联的行为活动,并认为,企业组织应由职能型向流程型转变。科特勒则将“价值传递系统”看成是营销过程,把“选择价值”视为战略营销,把“提供价值”及“沟通价值”看作战术营销。

综上所述,营销观念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无论其对市场所看重的,是顾客导向,还是竞争导向,或是顾客与竞争两相平衡的市场导向;也不管其目标确定所涉及的,是股东,还是顾客、员工,或是此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更不论其行为被看作,是顺序,还是系统,或是流程,都已经共同与价值紧密相连。固然,企业采用由内向外的传统观念,已不合时宜。可是,采用自外向内的营销观念,如果不能推陈出新而将价值要素拒之门外,同样也不可取。

以往,学者们只是将价值视为配角,孤立地与营销观念的一个或两个构成要素相连。尽管这种只知其

一、不及其余的价值主张具有局部与细节的合理性,但是,它已难于应对当今商业环境的复杂多变。对此,全局和整体的价值考虑成为当势所必然。价值必将作为主角而走向前台,必将变革和主导营销观念及其所有构成要素之间的互动与关联。这样,经过价值变革的营销观念,或者说价值营销观念就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员工价值的驱动,准确识别和确定目标顾客的价值需要和竞争价值来源,并能够在有效地选择、提供和沟通顾客价值的流程中,创造相对于竞争者的价值优势,以实现企业诸多价值目标。

参考资料:

1.(美)菲利普·科特勒,梅汝和等译,市场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美)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

企业价值观念篇5

关键词:劳模精神;现代企业;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0(C)-0142-02

一个优秀的现代企业,必定有它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企业价值观。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发现,企业价值观在劳模精神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劳模精神与现代企业价值观的关系

1、劳模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展示

什么是劳模精神?总书记用24个字对劳模精神作了高度、科学的概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劳模精神生动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集中展示了现代企业核心价值体系。从石化行业来讲,它是激励广大职工围绕“发展企业,贡献国家,回报股东,服务社会,造福员工”的企业宗旨,弘扬“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企业精神,实践“诚信规范,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崇尚“精细严谨,务实创新”的企业作风,实现“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的愿景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我们企业的宝贵精神财富。劳模精神是很多企业所大力推崇的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和集中展示。中石化所属某企业历经数十年所形成的“乐于奉献,爱厂如家,敢为人先”的企业价值观,就是由于有劳动模范的率先垂范和集中展示,才变得更加生机勃勃,深入人心,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2、劳模精神以企业价值观为基础。我们知道,劳模精神通过劳动模范而体现,它是推动企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力量。事实上,它代表着企业在一个时代所推崇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貌。一方面,劳模精神展示的是企业价值观,对企业经营理念、道德风尚,团队意识和企业形象等产生深刻影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又是以企业价值观为基础,不能背离企业价值观。因为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劳动模范作为企业的一员,自然要受其约束,劳模精神所展示的,也必定是反映企业全体员工共同意志的企业价值观。

3、劳模精神让企业价值观更具活力

企业价值观是关于企业性质、目标、经营方式等的取向选择,是企业员工所接受的共同观念,是长期积淀的产物。劳模精神则是围绕企业价值观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的集中展示,是劳动模范观念意识和争创一流心理的外化,对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实现企业经营理念和工作目标具有引领和标杆作用。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企业价值观决定员工的价值取向,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而劳模精神则让这种价值取向更加生动和形象,更具有感召力,更容易让企业员工所感知,并在企业形成一种良好的“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实践氛围,一条凝心聚力的纽带,一股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

二、劳模精神和企业价值观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价值观和以劳模精神为主体内容的企业精神共同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灵魂。它们在企业经营管理和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突出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凝聚作用。企业价值观为企业全体员工所共同持有,它是支持员工精神的主要价值观。企业员工围绕它的内容建功立业,奋勇拼搏,并由以劳动模范为代表的杰出员工精彩演绎。所谓“共同的理想和命运把我们连在了一起”,用之于企业,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凝聚企业员工的生动写照。在很多企业的基层单位,特别是班组,用劳模或岗位带头人命名,称之为“某某班组”,实际上就是借用被命名者的“名气”,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去实现价值目标。如果没有企业价值观,企业就没有基本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评价标准,就会失去凝聚力,员工就会没有进取心,就会人心涣散,一盘散沙。

2、约束作用。企业价值观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要求,一旦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就要接受它的规则。比如我们讲“爱厂如家”,你就应当维护这个家的利益,就要约束好自己的行为,就不能违反家规。石化行业易燃易爆,对安全生产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进入生产装置就必须放弃自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令》,认真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在这方面,劳模精神同样有比较突出的体现,劳模遵章守纪、敬业精业,他们安全意识强,岗位技能精,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事实上,很多约束,是关心、关爱式约束,既有劳模等榜样引路,又蕴含着人文关怀,因而更容易为企业广大员工所认同,并逐步形成一种自觉的行动。石化系统不少企业都实现了安全生产多年无上报总部的事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应该说是科学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到了实处,为企业“安、稳、长、满、优”运行提供了保障,是约束收到了良好效果。

3、导向作用。现代企业应当向全体员工明白无误地表明倡导什么、推崇什么、坚持什么,摒弃什么,而且要把这些观点传递到每一个员工。这种导向,便于员工准确把握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努力方向,通过有目标、有意识的工作实现人生价值,实现体面劳动。中石化系统涌现出的部级、公司级劳动模范,从院士到基层的工人,无一不是以企业价值观为基础,并在它的导向作用下,在企业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留下了闪光的足迹。显然,要建设好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7(《财富》2010年),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石化航母,如果没有优秀的价值观作支持,没有以劳模为代表的几代石化人的艰苦奋斗,没有一种正确、积极的向导作用的牵引,是很难想象的。比如,我们强化“诚信规范,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就是倡导在企业和员工中形成浓厚的讲诚信、守规范氛围,打造一流的诚信规范企业。诚信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一旦失信于社会,失信于用户和合作伙伴,它就有可能被列入“黑名单”,就会走向没落。

4、激励作用。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价值观的内涵具有激励性,因为它是一种“共同选择”,企业绝大多数员工都认同,它能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并使之充分地释放潜能。另一方面,是来源于对劳模精神的弘扬,对劳动模范的敬重。劳模大多在生产一线,他们的优秀事迹大家耳熟能详,不少劳模都有自己的“绝活”,是岗位技术能手、技术革新标兵、无私奉献的楷模。劳模精神立足于企业价值观,对企业员工来说,有劳动模范典型示范,必定会增加他们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度,并逐渐在劳模精神的激励下把企业价值观内化为员工个人的价值观,实现企业价值观和员工个人价值观的统一。同时,企业对劳模精神大力宣传,开展“追寻劳模足迹、弘扬劳模精神”等宣传教育活动,给予劳模崇高的政治荣誉、相应的物质生活待遇,让更多的员工看到了当劳模的“体面”,从而形成浓厚的“扎扎实实学劳模,创造条件当劳模”的学习实践氛围。

三、充分发挥劳模精神在现代企业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

1、用劳模精神坚定信念。信念是意志行为的基础。劳动模范创造了伟大的劳模精神,他们有坚定的信念,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他们不仅对企业价值观极为认同,而且通过基于信念、基于对企业的深厚感情而练就的过硬本领,使企业价值观得以充分展示,并对身边的同事形成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坚定信念就要像劳动模范那样,在工作中围绕价值目标,为实现经营宗旨,有“见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的那股豪气,有“五加二、白加黑”的那股拼劲:坚定信念就要像劳动模范那样,在企业改革改制、或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气馁、不言败,攻坚克难,勇立潮头。坚定信念要克服两种倾向:一是空洞无物的口头坚定,不与岗位实际工作相结合;二是表里不一式的“坚定”,遇到困难绕道走。

2、用劳模精神提高素质。劳动模范是企业的创业先锋,创新标兵,也是道德楷模。他们接受企业价值观最积极,领会企业价值观最深刻,展示企业价值观最完美。显然,作为需要企业全体(或绝大多数)员工都接受并认同的企业价值观,必须让接受它的主体具备较高的素质。这种素质既体现在业务技术层面,也体现在思想道德等层面。因此,培育企业价值观同样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提高企业全员素质。而提升员工素质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先进模范学习,向高素质的人学习。要学习劳动模范“敬业爱岗、争创一流”的精神,刻苦钻研岗位操作技术,成为一专多能的行家里手;学习劳动模范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要强化认同和实践意识,把企业价值观的理念灌输到员工头脑之中,并成为实践企业价值观的行为指导,成为制定企业规章制度的思想基础。企业员工整体素质提升了,企业价值观就会有比较强的生机活力,就会涌现出更多的先进模范人物来展示它,企业也会因此而更具竞争实力。

3、用劳模精神典型示范。通过“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从三个方面培育企业价值观。第一是营造氛围。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劳模典型。同时,要充分利用好劳模资源,请劳模作报告,给劳模搭建传授技艺,展示风采的舞台。劳模资源重在开发利用,而不是储存,更不能闲置。要克服推荐劳模热情高涨,有了劳模又不充分发挥其作用的现象。第二是对照比较。开展“对照劳模找差距”“我与劳模结对子”等活动,查找存在的差距,纠正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之间偏差。第三是学习提高。通过劳模的典型示范,把他们的“绝活”学到手,把他们的好品德、好作风传承下来。以此提升广大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知度,激发他们的创争意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企业价值观念篇6

使命

使命说明一个组织存在的目的和理由,或其存在的独特价值。所谓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回答“企业为什么存在”的问题,有时也称为企业宗旨。例如,中航工业的使命是“航空报国,强军富民”;中航工业机电系统公司的使命是“为防务和民生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中航工业黎阳航空发动机公司的使命是“为强军富民、为世界发展贡献动力”。

企业使命是企业的基因。德鲁克认为,使企业遭受挫折的唯一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人们很少充分地思考企业的使命是什么。德鲁克对管理这样定义:“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认知企业使命,发展企业的独特性,就是从根本上构建企业竞争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使命是企业一种根本的、最有价值的、崇高的责任和任务。

确定企业使命是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是企业战略方案制定和选择的依据。

愿景

使命决定愿景。愿景是一个组织将其使命付诸实践、并为之奋斗,希望达到或创造的理想前景或目标。企业愿景是企业对未来的设想,是对“企业希望成为怎样”的回答。一个企业的愿景可以是“在该业界或某产品的技术水平、市场份额、服务质量等方面达到某种地位”。例如,中航工业沈飞公司的愿景是“把沈飞建成先进的飞机制造企业和世界级民机机体结构一级供应商”;中航工业自控所的愿景是“引领国内GNC技术发展,跻身世界一流航空企业”。

愿景是组织的最大驱动力。如果一个组织没有愿景,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组织就不会产生持续良好的绩效。好的愿景会让组织成员充满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同心协力追随着组织去跋千山涉万水,跨越艰难险阻,实现共同目标。

愿景建立在确认使命的基础上,又是将使命付诸实践的动力源泉。同时,企业愿景还是企业制订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种期望、一种预测、一种定位。

愿景影响着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塑造,经营理念的培育和企业精神的提炼。

发展战略

组织的发展战略是关于这个组织为履行其使命、实现其愿景而采取的谋略。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的谋略就是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的设定,是对企业使命的进一步阐明和界定,是企业愿景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是回答“企业怎样实现其愿景”的问题。

企业发展战略是多元化的。对于发展战略,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提出了八个关键领域的战略目标,包括市场地位、创新、生产力、实物和财力资源、获利能力、管理者绩效和培养管理者、员工绩效和工作态度、社会责任等等,大致可概括为四大内容,即市场目标、创新目标、盈利目标和社会目标。如中航工业到2020年的发展战略是“两融、三新、五化、万亿”;中航工业黎阳航空发动机公司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战略是:“产研结合、军民融合、转型升级”。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灵魂与纲领。企业发展战略指导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落实企业发展战略。前者是纲,后者是目,纲举目张。

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好坏、是非、应该不应该的总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价值观决定、调节、制约人的动机和行为模式。同一件客观事物,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履行使命、践行战略、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所奉行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对企业性质、目标、经营方式的价值取向所做出的选择,回答的是“企业遵循什么原则去发展”的问题。企业究竟是政治导向、市场导向、产品导向、客户导向、质量导向还是成本导向,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取向,即价值观问题。例如,国防科技工业确定军工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利益至上”;中航工业试飞中心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是“向国家负责,为用户服务”;中航工业天津机电公司确定自己的价值观为“诚行天下,感恩客户”。

价值观同企业的愿景息息相关。如果愿景是目的地的话,战略就是路径,价值观就是规则。有了路径和规则,才有登顶的可能;没有路径和规则,就无法实现愿景目标。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就是把组织核心价值观外化到组织运行的方方面面,最终形成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

企业价值观源自于企业领导人的价值观,通过制度建设外化为行为和人际间的互动被注入组织。因此,企业价值观是对企业领导人价值观的“组织化改写”。

经营理念与经营哲学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涉及方方面面。在价值观的指引下,企业对某一方面关系的认识和态度,就形成了某一方面的经营理念。这一系列经营理念的总和就是企业的经营哲学,或称经营思想。这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无论是否认识到、自觉或不自觉,客观上都存在着自己的经营理念。例如,企业在处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时,会有自己的效益理念;企业在处理自身与竞争对手关系时,会有自己的竞争理念。如中航工业黎阳航空发动机公司提出的“价值引领、任务刚性、效益优先、以快制胜”。中航工业西飞公司在人才、管理、科技、质量、营销等诸方面都确定了相应的理念。

经营哲学是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最高层次的思考模式,是处理企业矛盾的价值观及方法论。而价值观是处理企业种种矛盾的指导原则,是企业哲学思想最集中的体现。

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员工在共同价值观指引下经过长期工作实践所形成的共同的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企业精神表达着企业的精神风貌和企业的风气,回答“企业以怎样的状态存在和发展”的问题。例如,中航工业自控所的企业精神是“敬业执著,勇于担当,精细执行,追求卓越”;中航工业黎阳发动机公司的企业精神是“开放创新,激情进取”。

企业价值观念篇7

关键词:企业文化;价值观;建设

一、概述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附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的本质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高级手段,它是企业日常管理活动的基础,是一种软性约束。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中所有人员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奉行的目标和采取行动的标准。优秀的企业文化离不开优秀的企业价值观体系,尽管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个性化特点,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也不尽相同,但一个优秀的组织及其成员所需具备的精神品质是具有相似性的。

二、价值观作用机制分析

工业和组织心理学家认为员工-企业价值观匹配是员工-企业匹配的最基本与核心的部分。也即员工能否在企业目标下协同工作,直至达成企业目标的关键在于员工与企业价值观的匹配。这里的匹配是指员工与企业各自持有的价值观之间存在的相似性或者一致性程度。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当员工自身的价值观与其所在企业的价值观一致时,他们对工作具有较高的满意水平,较低水平的离职倾向,较高的企业认同,从而达到管理企业,实现企业目标的作用。

员工-企业价值观的匹配是将企业核心价值观体系内化为员工日常生活的意识、观念与语言的认知过程。它是由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推广者、员工、推广工具和推广方式等基本要素有机匹配与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过程。匹配的内化机制是员工通过显性的学习、实践、体验和内在的思辨、选择、融合等活动,将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精髓逐步融入自身价值观并不断固化的运行方式之总和。主要包含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解读机制,价值理论学习与价值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联动机制,从教化、体验到体认、固化的过程机制,并且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过程,包含着从理论形态向常识形态的内化过程,也包含从常识形态向理论形态的反刍过程。

三、确立企业典型价值观

企业典型价值观构成了员工-企业价值观匹配的基本内容,是价值观匹配的基础和前提。世界500强企业的价值观表述参差不一,但其核心不外乎诚信、责任、尊重和协作等。

1、诚信

安利公司价值观:伙伴关系、诚信、个人价值、成就、个人责任、自由企业;百事公司核心价值观:身体力行、开诚布公、多元化、包容性;飞利浦公司核心价值观:客户至上、言出必行、人尽其才、团结协作。这些知名企业直接将诚信奉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此外,星巴克的“为客人煮好每一杯咖啡”;统一企业的“三好一公道”——品质好、信用好、服务好、价钱公道,也间接的体现了诚信经营的价值观念。诚信古往今来都被看作是做人之本、立商之本。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就没有人敢和他交朋友;一个企业,如果不讲诚信,顾客就不敢买它的产品,企业员工也不敢替它卖命,更谈不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责任

诚信的一个重要基石就是责任,做人做事要有责任心,出了问题要敢于承担责任。IBM的核心价值观“诚心负责、创新为要、成就客户”体现了责任这一价值理念。杜邦公司的“安全、健康和环保、商业道德、尊重他人和人人平等。”体现了企业对社会环境的责任意识;松下电器遵奉的“十精神”中“工业报国精神、实事求是精神、改革发展精神”也体现了企业这一微观实体对于社会及其发展的责任意识。如果有了企业及其员工对社会、对产品的责任意识,三鹿集团的大厦也不会在“毒奶粉”事件中轰然倒塌。三鹿集团的失败不仅仅是检测手段的失败,其实是企业价值观念的失败。

3、尊重

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归根及底源于人的发展,尊重既表现为企业对外部顾客的尊重,也表现为对企业内部人员的尊重。尊重客户及其需求,想顾客所想、急顾客所急才能使企业的产品获得永远的生命力,使企业顺利的生存和发展下去。在企业内部,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对人才的尊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柯达的核心价值观:尊重个人、正直不阿、相互信任、信誉至上、精益求精、力求上进、论绩嘉奖;肯德基的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顾客满意、沟通合作、奖惩分明、提供机会;麦当劳的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优质、服务、清洁、价值。这些著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无一不体现了“尊重”这一理念。

4、协作

团队协作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现代企业是一个个规模庞大的有机组织,企业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成员的相互配合、协同运作。企业正确的管理文化,员工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基础。但协作并不排斥个性和特长,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是员工共同完成企业目标的保证。企业需要的是员工具有明确的协作意愿,并提供合理的协作方式,从而产生真正的内心动力,充分发挥集体中每个人的潜能,实现企业目标。

四、价值观建设的设想

1、建立制度主动推广

员工-企业价值观匹配的要素,企业的典型价值观、推广者、员工、推广工具和推广方式,以及各要素的有机匹配和相互作用过程需要一个载体,这一载体即“制度”。

制度是根据企业典型价值观来设计的,必须反映企业基本的价值观。制度是价值观发挥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制度的设计必须以企业价值观为基础。

制度是联系企业价值观、理念、原则和员工行为的纽带,企业价值观将沿着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的理念、原则企业制度员工的行为这一主线发挥作用。

法律、法规通过倡导人们做什么、禁止人们做什么,而有着明确的导向作用。而这种导向作用的基础,就反映了一定的价值观。如同法律法规一样,在企业里,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既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是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形式。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一方面要明确地反映企业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使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落实。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最终要落实到企业的行为上,而不是停留在纸上或贴在墙上,成为标语与口号。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贯彻落实,那么有规章制度反而比没有规章制度更让公司蒙受损害。

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制度设计,要使核心价值观有规范、可考核,使之落实到员工日常工作行为中去。

为了使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得以落实,联邦快递公司制定了“员工公平对待条例”规定:受到处分的员工如觉得处分不合理,可以在7天以内越级投诉到自己上司的上司。隔级上司要在7天内开一个“法庭”来判定员工正确,还是处分的经理正确。如果员工对结果还是不满意,还可以继续往上告,目的是确保员工得到公平对待。这样,各级管理层就要公平地对待手下员工,在公司里没有人可以一手遮天。

2、树立榜样

树立典型模范形象。迪尔和肯尼迪在其合著的《公司文化》一书中,把英雄楷模人物作为企业文化五大构成要素之一,认为没有英雄人物的企业文化是不完备的文化,是难以传播和传递的文化。可见,发挥榜样的作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把那些最能体现企业价值观念的个人和集体树为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有利于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南方都市报》里有一个记者,只有高中学历,但是他在足球比赛结束后很快就能写出几千字的精彩足球评论,因此被任命为《南方都市报》体育版的主编。从而树立起《南方都市报》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价值观基础。

3、企业领导者身体力行。

价值观建设不是能够自发形成的,而是应自上而下的自觉建设而成的,企业的最高领导层应是价值观建设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应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

4、持之以恒。

企业文化建设应是企业的长期行为,靠短期突击不能奏效。由组织的少数人创造、倡导的某种文化特质,传播到组织的每个团体,再由一个个团体传播给每一个人,使之在企业的每个角落里生根、开花、结果,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积极强化。(作者单位:邗江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国平.核心价值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讨[J].经营管理者,2009,(16).

企业价值观念篇8

一、建立适宜的价值观

价值是价值主体所追求的能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属性,例如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历史价值等。而价值观则是价值主体在选择体现某种价值的目标、事态、行动等时所表现的偏好。价值主体既可以是一个社会的人,又可以是一个经济组织或社会组织。不同的组织、群体和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定价值观念。其中主体意识或主体观念是价值观念的核心。社会主义的主体观念,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的中心。但是这种主体观念在现实中如何充分地落实和体现,这个问题过去解决得并不理想。企业及其员工应该如何建设和建设什么样的价值观呢,

首先,企业要建立适宜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界普遍存在的观点:企业的目标在于赢利。但是,问题在于怎样赚钱,是为了企业的长期利益,还是短期利益?笔者认为,在一系列价值取向中,企业如何进行价值选择与价值排序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企业的价值问题。一个具有长远眼光的企业,其目标应该是创造价值,而不应把利润作为企业惟一目标,更不应将其作为终极目标。相反,企业应该把利润看作成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后的自然回报,应该着眼于培育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与核心竞争力。企业应该从社会利益观念、市场控制观念、用户至上观念等方面培养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其次,引导员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价值观。近年来,中国社会个人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价值主体意识普遍觉醒,作为生产和经营者的个人,前所未有地更加关注和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事实上,承认和尊重个人价值,才能充分调动生产经营者个人的积极性,才会有竞争,才会有效率,才会有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才会有市场经济本身。

人们的价值取向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从虚幻走向务实。人们不再以政治或仕途为惟一的目标,而是将政治与经济、文化乃至个人的日常生活等统一起来,看作是一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多维整体。人们的价值取向随自己的条件、信念与选择日益呈现出多向化、多维化、多层次立体化的面貌。而过去的平均主义观念、轻商耻利、“穷光荣”观念等,逐步为人们所抛弃。

一种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价值观念体系,必须有自己合理而又切实有力的核心价值作为标准和导向。在封建社会,以“家族本位”和“家长主义”为灵魂,以宗法等级权利为核心,“权本位”和拜权主义是其核心价值观;在资本主义社会,以“个人本位”和个人主义为灵魂,以商品交换中的私有权为核心,“钱本位”和拜金主义是其核心价值观。

二、建立适用的文化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的灵魂,是一种经济文化、组织文化、管理文化,是推动企业不断持续高速运转的强大精神力量。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诞生而产生的一种与其物质基础相适应的微观上层建筑,是一种能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创造力、适应力和持久力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是一种规范、引导、凝聚和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建立企业文化应遵循以下原则:

市场决定的原则。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造企业文化的首要原则。企业文化必须能够促使企业对外部环境健康的适应,否则,即使一种强势的企业文化电不能保证企业获得成功。不能促进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强势文化往往会对企业的成功造成伤害。

企业早先的辉煌并不意味明天的成功,因为外部环境是复杂多变的,而企业现存的文化是企业适应过去的市场环境的产物,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它就可能因不适应环境而成为企业前进的沉重负担。正因如此,企业应时时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经常分析现有文化是否适应外部环境,一旦不适应就要考虑改变文化。改造企业文化必须符合外部环境,尤其是市场环境的要求,否则将会弊大于利。

自上而下的原则。科特和赫斯科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书中说:“通常公司中只有那么一两个人在推动企业文化变革中具极为关键的基础作用。”毋庸置疑,这一两人就是最高管理者。几乎所有改造企业文化的成功案例都表明,改造企业文化只能自上而下进行。这是因为,改造企业文化意味着要提出新的价值观念,确定需要形成的企业文化;也意味着改变那些与新的价值观念不协调的政策和制度,而只有最高管理者才有改变价值观念和深层机制的权力。同的,新的价值观念要渗透到整个企业中去,也只有从高层到底层,才会取得实效。

随机制宜的原则。要成功地改造企业文化,就必须抓住时机,批准突破点。能否在适合的时机及时推动企业文化变革,对文化变革的成功有很大影响,《公司文化:公司生活的礼节和仪式》的竹・者特伦斯・迪乐认为,至少在五种情况下最高管理层就当考虑把重新塑造文化当作自己最主要的工作。这五种情况是,当企业一贯依靠价值观为动力,而环境正在发生根本变化之际:当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激烈而环境迅速变化之际;当企业业绩平平或每况愈下之际;当企业确实就要成为一家大型企业集团之际;当企业成长十分迅速之际。事实上,不存在最好的企业文化,只有适宜的文化。改造企业文化只有与解决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才会现实可行而更易让人接受。

机制支持的原则。一旦确定了企业文化变革的目标和方向,就应该重新检视现有的政策和制度,并着手改变那些与新的企业文化要求不一致的制度和政策,把他们推到新文化的变革方向上,营造出支持新文化的机制,最重要的是分配机制和晋升提升机制。

要素匹配的原则。企业文化既影响战略和组织结构,又受战略和组织结构的影响。在改变企业文化的时候,必须考虑目标文化与战略、目标文化与组织结构的匹配性问题。

三、建立先进的人才观

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企业有没有竞争力、竞争力是否能持续,从表面上看表现为产品和市场,但其背后反映的却是最关键的因素――人才竞争力。人才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

1、营造文化环境的关键是树立先进的用人理念。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种理念建立在信用和信任基础之上。一旦失去了上述基础,这种观念不仅是有害的,而且是非常危险的。这种理念适用忠诚度较高的管理岗位人才,而对业务人才不一定适用。如果对业务人才一厢情愿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危险的,因为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用人要疑,疑人要用。这种理念在市场经济下具有更加广泛的实践意义。对于任何权力都要有监督,对受到监督的权力要大胆地使用。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才的忠诚度是有限的资源,而人才的能力却是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大胆使用受到监督制约的权力,是最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

2、企业管理要体现人本观念。市场竞争从表面看是经济资源、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的竞争,而实质上却是高质量人才资源和知识技术的竞争。企业只有尊重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衡量一个企业发达程度,不仅取决于其设备工艺,人员的素质也至关重要。企业要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作用,把技术、知识、管理等生产要素纳入收益分配之中,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是运作好人力资本的基础。企业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处理好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的关系,促使人才把个人的事业与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激励员工释放出最大的潜能。

3、管理层要善于沟通。创建和谐、宽松、积极向上,具有强大精神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必备的条件,同时也是人才成长、留住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环境。企业管理层只有充分体现对人才的关心、诚心和爱心,才能换取人才对企业的“铁心”。松下幸之助认为,愿不愿与人合作是一个人具不具备管理者基本素质的问题,而善不善于与人合作则是管理者的能力水平问题。

4、企业要舍得在人力资本增值上投入。据日本有关资料统计,工人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等级,技术革新者的人数就增加6%,工人提出革新建议一般能降低成本10%-15%,而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的管理人员,因创造和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则有可能降低成本30%。20世纪90年代美国企业调查统计分析认为,对职工培训每投入1美元就能得到50美元的经济效益。所以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和迫切的,也是企业人力资本增值保值的有效措施。

四、强化发展战略研究

企业的观念、管理、技术等的改革创新,其落脚点就是发展。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为实现企业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企业不仅要重视技术、营销、管理、融资等方面工作创新,更要重视发展战略创新。

1、企业发展战略有“四性”,即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谋略性。这“四性”决定了企业发展战略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企业领导不能只顾种树、不顾育林,只顾当前,不顾未来;只顾末节、不顾根本,不能只搬经验、搬知识、搬指示而不用谋略,否则就会把员工领向窄路、坎路、弯路和死路。要处理好术与略的关系。搞好企业要靠各种术,如技术、营销术、管理术、公关术。搞好企业也要靠各种略,如技术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战略、营销战略、融资战略。术是小略,略是大术,术与略的相同点是都讲究谋划,不同点是谋划的范围有大小,谋划的时间有长短。重术轻略就是重小轻大、重短轻长,只重技术更是以偏概全。在企业中,最大的术是发展术,发展术即为“发展战略”。

2、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创新,要重新分析市场需求的亮点和趋势,重新分析出现的挑战和机遇,重新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重新分析关键的环节和步骤。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就要制定新的经营内容、新的经营手段、新的人事框架、新的管理体制、新的经营策略、新的重大措施、新的重大步骤等。战略无定式。就本质特征而言,每个企业制定出来的发展战略应该是一致的;就内容、重点、结构而言,不同企业的发展战略很少有共同之处。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创新不只是提出新的发展战略,还要实施新的发展战略。像其它创新一样,企业发展战略创新不能只停留在认识阶段,还要进入到实践阶段,假如不冒着风险、顶着困难、面对阻力去实践,它将毫无意义。

企业发展战略创新主要靠领导。领导人应该通过正确的战略来实施领导。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领导人的本职工作。领导对企业负责,首先就要对企业发展战略负责,对企业发展战略创新负责,对企业战略管理负责。优秀的企业领导人应该是企业发展战略家、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家和企业战略管理家。

3、制定新的企业发展战略,一靠战略意识,二靠战略知识,三靠战略信息,四靠战略智慧,五靠战略咨询。企业发展战略创新一方面来源于企业领导的动力、魄力和毅力。因为这种创新不是局部创新,而是整体性创新;不是短期性创新,而是长期性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发展战略创新是企业再造工程,是一项具有很大风险、困难和阻力的系统工程。企业领导组织实施这样的工程,如果没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没有排除各种困难和阳力的魄力,没有坚韧不拔下的毅力,只能半途而废。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另一方面靠群策群力。企业广大员工非常关心企业的发展前途,在他们当中蕴藏着战略智慧,新战略制定后也要通过他们实施。因此,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必须尊重广大员工的意愿,集中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

企业价值观念篇9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引领作用

改革开放37年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企业经营与运行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诸多私营和外资企业等纷纷加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之中,企业之间的竞争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彼比间的竞争以由产品质量竞争转向到文化品牌的竞争。可以说,现代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已成为企业全面发展的助推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品牌建设,既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的发展要求,又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时俱进。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巩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集中了体现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原则,其核心就是一个价值观体系建设。我党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十报告中又明确了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的基本内容是“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体现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的价值目标。从本质上讲二者是一致的。

(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意。广义上讲,在社会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的总和;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狭义上讲,指企业的意识形态范围,企业精神;它包括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团队精神、职业素质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总之,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

二、企业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和承担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建设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构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着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的灵魂。

(一)核心价值观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一致性。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系统的核心,它全面体现了全体员工的理想信念,它能够激发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企业内部,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奋斗的工作精神,可以使全体员工形成企业的团队责任意识,使整个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使用,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最终实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即共性寓于个性之中,通过个性来表现共性,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核心价值观总方向是一致珠,都处在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企业文化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更符合企业内涵建设。企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才能保证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

(一)要充分发挥企业领导者的引领作用

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充分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强决心。这富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价值目标激励着我国各族和各阶层的人民,而企业领导者作为企业文化的组织者、实施者、倡导者和决策者,领导者的个人知识水平、价值观念、思想道德水平、行为习惯、文化理念,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质量和层次水准。因此,企业领导者首先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在行动上把这项任务摆在重要位置,要统筹全局,把握方向,立足整体,制定政策,重点突出,营造环境,切实担负起领导职责。企业领导者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运用到企业的管理和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去,从而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融为一体,促进企业文化发展。同时,企业领导者要从自身做起,从各级管理人员做起,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作用,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示范者,社会主义企业诚信的引导者,引领道德风尚的先行者,以人格力量感召员工,凝聚力量实现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追求。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

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保障全国各族人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氛围。“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目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真正体现了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这样有助于企业在价值观的构建上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统一作为企业特色文化建设的准则,价值选择中企业与员工结合就成为了命运共同体。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企业既是生产经营的场所,也是员工学习工作的场所。企业在长远的发展建设中,人才建设是关键。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充分尊重、爱护员工,关心员工一切,满足员工的多种需求,要以员工的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员工的各项合法权益。因此,在企业文化的构建中,要充分注重员工综合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发展,为员工提供终身发展资料的需求,充分调节企业员工的聪明智慧,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动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还可以开展评优树选,榜样示范,形成积极向上、崇尚先进、争当典范的氛围。

(三)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公民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保障我国公民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道德观念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新形势下道德缺失的现象层出不穷,各行各业都存在这样那样道德问题,在这样情况下我们应更加注重在企业成员中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把爱岗敬业、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乐于奉献等思想观念融入到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中。诚信经营是企业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基石,诚信既是对企业领导者承诺,又是对员工、家庭、国家和社会的承诺,企业的诚信经营是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的通行证,又能体现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企业的诚信是一种无形资产,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个环节,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自己本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诚信经营关键是员工要讲诚信、友善,还要树立爱国、敬业精神,把爱国敬业精神化为乐于奉献的实际行动,把诚实守信、团结友善融入到人与人之间文明交往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徐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扬州大学,2012.

[2]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3]于今玺.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的引领地位[J].理论界,2013(4).

[4]谷建国.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代企业文化中的培育与践行[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

企业价值观念篇10

一、企业文化建设启动和调研

为顺利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员和准备工作,通常可采取以下具体措施:第一,开展多层系的培训,对管理人员和职工分别进行思想洗礼,详细地阐述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意义、旧的,以及将会为企业和职工带来的好处,使他们懂得只有适应竞争环境的企业才能生存、壮大和发展,树立对文化建设或变革的正确看法。不要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领导的事。第二,利用企业现有的各种途径,宣传企业文化,评选先进人物,为文化建设树立典型和榜样,使职工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经营领域和发展战略、行业特点、企业员工的素质和需求、企业的优良传统及成功经验、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等。调研的基本方法有:文案调查法、观察法、专题研讨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

二、提出明确的企业理念体系

基本理念体系是指企业所信奉和倡导并用以指导企业行为的全部价值理念中具有中心指导地位、关系企业全局并贯穿企业全部活动的理念,主要包括企业使命、共同愿景、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作风等。企业基本理念体系需要回答三个关键性问题,即企业:“追寻什么”、“为何追寻”与“如何追寻”。追寻什么?追寻愿景,也就是追寻一个大家希望共同创造的未来景象。共同愿景是指组织成员普遍接受和认同的组织的长远目标。为何追寻?为了追求企业的使命。企业的根本目的或使命,是组织存在的根源和基础。有使命感的组织通常有高于满足股东与员工需求的目的,他们希望对世界、国家和人类有所贡献。如何追寻?遵循企业所倡导和信奉的价值观。在达成愿景的过程中,核心价值观是一切行动、任务的最高依据和准则。这些价值观反映出企业在向愿景迈进时,期望全体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事准则。

特定理念体系就是指企业在各个不同的领域或单个层面问题上所信奉和倡导并用以指导此类问题的价值理念,如人才观、质量关、安全关等。根据行业特点和战略需要决定领域和内容。如景德镇发电厂的企业精神是:踏实、拼搏、责任; 经营理念是:以诚信、共赢、开创;企业作风是: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为生存根本,我们始终坚持用户至上 用心服务于客户,坚持用自己的服务去打动客户;企业人才观是:人尽其才、唯才是用。企业价值观是:奉献绿色能源,服务社会公众。企业安全理念: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

三、积极导入和组织实施

导入和实施工作非常重要,企业倡导的理念若不能真正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只能停留在表面,作为人们的口号或墙上的标语,起不到引导员工行为等作用。通常以下几点比较重要:

(一)领导重视: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第一倡导者和实践者,由于他们在企业中处于核心位置,总揽全局,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塑造中起着关键作用。企业各级领导应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尤其是在企业价值观形成后,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身体力行,努力使自己成为企业价值观的化身,用模范行动影响和感染员工。当前情况下,发电企业的销售还不是企业的工作重点,工作重点是采购和生产,企业要想安全经济运行,需要职工不仅要认真工作,还要用心来工作,要有主人翁的责任感,特别需要领导的表率作用,这是由发电企业的行业特点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