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路上十篇

时间:2023-03-15 05:53:51

求学路上篇1

每位上过学接受过教育的人,都有不同与他人的求学经历。我要说的是,今天的我仍在求学的途中。——我跟山东交通学院的文友张永兄说,想从2010年起再认认真真学习10年,10年后再回头看看有多少改观,之后再不准备那么卖力去学了。我要说的意思是,今天许多人一旦毕了业投身到工作生活中去,就不再系统地主动学习了,而我这么些年没有间断。

我从小生活在乡下,27岁才跑到省城来。我其实在鲁西南老家有两个家,一个在东鱼河北岸,一个在相距15里的东鱼河以南。我在河北岸出生,因祖辈是小生意人出身,总在有集市的村子落脚,住的房子自然都是租的,可谓房无半间,地无一垄,出门都得尿人家的墙根。家里盖不起房只能租住村民的闲置房,闲置房自然是老旧的土房,临到我该上小学的那年夏天,雨水很大,老土房在大雨中塌下个天窗来,一堆泥土正砸在我睡觉的小床上,幸而是砸在腿上,只瘸了几天。那时父母便决议搬家,曾祖母在河南岸一个集市随我二叔祖住着,曾祖母自己有三间土房,我们就以照顾她的名义迁居到南岸来。

迁居后开始在本村读小学邻村读初中,成绩还行年年三好学生,可直到读初三学校才开始开英语课,中考则要和县城的中学一样考英语,结果差9分没考上县一中。自个要强不愿插班复读(那时很多同学选择了复读,为了学懂英语甚至从初二开始复读),就上了邻县的农技学校,学了三年的生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今年秋天同学的孩子结婚,回家乡贺喜,与当年教我物理的刘老师同席,刘老师还夸奖说那时你的物理不错,常能考个第一。

三年农校下来,我选择了参加自学考试,因为经济条件不行,没钱买参考书订练习题,只能抱着书硬啃,又常常拿不出赶考的路费,有次母亲狠心把最后一只80多斤重的母山羊卖了。一开始思想准备不足,学了半年有回竟错过了考期,第一次去菏泽参加考试时,头一天去的,住进旅馆里,看时间充裕跑到河边赏景,适逢河里有人电鱼,一桶捕来的鱼放在河滩上翻着水花,我便跑过去想看看大小,谁知河滩看着是干的,却只是干了一层皮,下面都是稀泥,一下陷进半腿深,踉踉跄跄差点没把人家的鱼桶推到河里去,结果就穿着一双湿鞋进了考场,三科竟有两科没有及格。一直考到25岁才拿到学历,那时已经婚娶有了孩子了,心下觉得跟蒲松龄赶考堪有一比。自考期间还参加了一年《诗刊》社的函授学习,自考并不在学校上一天课,于我等同于失学,看见别人还在校学习就眼热得要命,有一回干脆辞别妻儿,跑到菏泽图书馆泡了几天,那时对军旅诗人周涛的诗很欣赏崇拜,就在图书馆满处翻找他的诗歌(现在他也不写诗了)。说到图书馆,在济南这十几年,从省图、市图借的书,加上买的,外国大部头长篇小说大概读了200多部。

求学路上篇2

我喜欢淡淡的烛光,微微的炭香和细腻温馨的雨季,因为它们总是让我不可抑制的想家,想母亲。

从我记事起,父亲便一直长年漂泊在外,为生活而奔波忙碌。于是母亲便成了我幸福的港湾。忘不了,那个在淡淡的煤油灯下为我缝衣至深夜的人是母亲;那个把叮咛缝进鞋垫,把牵挂装进行囊,把所有关爱写在心底的人是母亲;那个在孩子面前不轻易流泪,困难面前不低头的人是母亲;那个最伟大而又最平凡的女人是我的母亲。母亲从不舍得打我,她说:“娃是娘身上掉下的肉,打了,疼;骂了,痛。”

一直在母爱的温柔中行走。高考落榜的那些日子,一直想逃离母亲的目光,逃出这份浩瀚的爱之海。所以偷偷打好行李,执拗要去独闯西北。母亲拗不过我,在一个淅淅沥沥的雨后,母亲撑一把雨伞,撑一个叮咛,无语地送我上了西去的火车。至今仍记得当时雨中那瘦小单薄的身影,在那样的雨季,把母亲的思念拉得悠长悠长。

列车驶过熟悉的村庄和田野时,心里还没什么,总觉得身上轻松了许多,等列车开进内蒙、宁夏时,满车陌生的人和听不懂的方言告诉我已经离家很远了。窗外,一条大河流过,河畔有草甸,一匹小马依偎在大马身边吃草,大马不时的用嘴轻咬小马的脖颈……列车驶远了,我还在扭头看着,想起了母亲,想起了那虽清贫却温暖的家。随着列车的远去,我落了一路的眼泪,那年我刚刚十八岁。

到了城市才知道这个世界的艰难。我先在商场找了一份送货的工作,每天送三十箱酒,三十箱矿泉水,自己装自己卸,一个月才三百块钱,住在临时租的一个四季透风的屋里。每天起早贪黑,勤勤恳恳,但最后还是被开除了,原因是我被怀疑偷了商场的东西。当时想到自己这些天吃的苦、受的累……很委屈很无奈地哭了。离开商场,我又来到一处建筑工地,每天拼命地干活,哪怕再苦再累。一天下来,整个身体像散了架似的,浑身酸痛,但我无怨无悔,只想让身体的酸痛淹没落榜的心痛,逃离母亲那充满怜爱的目光。

同样是在一个有雨的午后,我在工棚里边啃馒头边看电视,那是倪萍主持的一次谈话节目,请来了季羡林先生。当谈到季老的母亲时,倪萍让濮存昕诵读了季老《永久的悔》中的一段: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了,她好像一辈子没有笑过。家境贫寒,儿子远离,让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我曾经暗暗立下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赡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这就是我永久的悔。诵读之中,泪水不断从年过九旬的季老眼中滑落,而我也早已哭成了泪人,嘴中早已嚼烂的馒头久久难以下咽。我知道,母亲在等我,在村口的大树下念叨着儿子早日回家,她不相信她心爱的儿子这样容易被打倒。

那一夜,想着打工的艰辛,想着母亲担忧的目光,想到自己今后漫漫人生路,久久无法入睡,枕巾湿了一片……是啊,一直以为自己早已成熟得足够遮风挡雨,所以总是不能理解母亲那份“唠叨”,笑她嗦。终于等到能懂之时,一种心痛已在心头:母亲是在日复一日的眷恋中苍老下去的啊!自己可以离开母亲走得很远很远,但永远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第二天,我毅然踏上了回家的列车……

当疲惫不堪的我拎着一个洗得发黄的破书包带着一脸的歉意来到母亲面前,面对母亲满眼的担忧与泪花时,一句“回来就好”让我所有的歉意凝为泪滴落了下来。等到了明日,一声“再见”让面对门槛,背对母亲,准备复读的我不忍回头,知道回过头来必定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怅然与心酸。

在复读的日子里,我把泪水酿成一杯苦酒,偷偷吞落。为了母亲,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白天,躲在教室里拼命地学,晚上,挑灯夜读至深夜。对我来说,好象永远没有休息的时间,每天大脑里装的不是数学公式就是英文单词。就这样我继续努力着,也继续进步着:在班上排到20名、15名、8名、3名……每当深夜困了、累了的时候,看着窗外的点点繁星,我仿佛又看到了母亲那充满怜爱的目光。我坚信我会成功,一定会的!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一年以后我以超出重点线60分的优异成绩顺利的被北方一所著名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当我手捧沉甸甸的大红通知书给母亲看时,母子二人相拥而泣,许久、许久……

求学路上篇3

逆境中长大

殷建华教授的人生经历了曲折、艰苦和成功的喜悦。殷建华教授出身于湖北省崇阳县白霓镇。白霓镇是鄂南因桥而兴的湖北古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邑商熊白霓为方便百姓,捐资建桥于高堤河上,为铭善举,故以“白霓”命名,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白霓文化深厚,景观璀璨,是中国民间艺术――提琴戏之乡,广泛流传民间叙事诗《钟九闹漕》的产生之地。1977年在该镇大市出土的商代铜鼓,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成为崇阳古代文明象征。1979年,治内出土的兽面纹提梁卣是青铜艺术瑰宝,镇西南金城山上有宋太史黄庭坚读书的遗迹――金城墨沼,为“崇阳古八景”之一。建于后唐和宋代的崇阳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石枧堰,远陂堰,至今已越千年;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陆逊曾屯兵金城山;清朝晚期,太平天国将士与清军血战歇马山。建于明清时代的石板街,全长317米,青石路、朱大门、马头墙、斗拱楣,雕栏画柱,檐牙高啄,古朴黄雅,巷道曲折,斩纫巳,是中华传统民居之宝贵遗产。

殷建华教授小时候,在石板街上古色古香的居屋长大。他在镇上就读于白霓小学,1968年底随母亲李凤仪和哥哥殷建国从白霓镇下放到堰下乡第一生产队务农,便在这里上金城中学,之后去白霓高中上学,1975年高中毕业后回到堰下乡第一生产队。他在农村种过田,在大市渡槽工地当农民工,之后到青山第三级水电站工地指挥部当文宣员,直到1977年冬季参加“”后的第一次高考,考上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并入重庆大学)。

刻苦学习

批判性思维 创新性实践

殷建华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水港系读航道与港口工程专业,以优秀的成绩于1981年底毕业,同年考上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从师于中国著名的岩土力学袁建新先生、袁先生1948考入土木系――1952年获学士学位。1956年入美国路易维尔大学土木系,1957年获硕士学位并受聘于美国波音飞机公司任副工程师。1958年底,袁建新先生通过印度驻华盛顿大使馆与中国国务院取得了联系,他冲破了重重阻挠,终于经香港于1959年元月抵达祖国。

殷建华在导师袁建新教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他的硕士论文《土的非线性剪胀应力-应变模型》。他指出了当时非常流行的用于土石坝和地基有限元分析的邓肯-张非线性应力-应变本构模型中的缺点:此模型不能描述土的剪胀性和剪缩性。由此,殷建华提出了新的土的非线性剪胀应力-应变模型,作了试验验证,并将新的模型用于土石坝和岩土工程限元分析计算分析。

硕士毕业后,殷建华留在武汉岩土力学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作为“”后培养的第一批硕士生和年青研究人员,他参加了“”后的第一次全国土的剪切强度与本构关系会议。会议在湖北省武当山附近的老河口市召开。在会上,殷建华组织青年论台,积极发言,受到老一辈的欢迎与肯定。

1986年9月,殷建华通过考试与挑选,得到中国科学院的奖学金,被公派到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土木系攻读博士学位。在曼尼托巴大学他所有学的总共6门课,取得3个A+和3个A的优秀成绩,是班上第一名。由此,他得到大曼尼托巴大学外国学生奖学金。他的博士学位研究是在著名的James Graham 教授指导下完成的。James Graham 教授曾任加拿大岩土工程学会主席和加拿大岩土工程刊物的主编。殷建华博士论文题目是《土的时间有关的应力应变本构模型》。对于土的时间有关的应力应变特性的建模研究是一个活跃的有着长期历史的研究领域。早期的研究得追溯到十八世纪的Maxwell的流变模型和Kelvin的流变模型,许多中国学者在这个领域上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先前的工作或模型都有一些局限性。殷建华基于前人的工作、科学原理和对土的蠕变行为的基本理解,建立了一个新的一维弹粘塑性本构模型,即非线性流变模型,是对线性的Maxwell的流变模型重大发展。该模型描述了土在一维任意荷载条件下与时间有关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模型被试验数据验证并用于固结分析中。殷建华教授归纳和阐述了一个重要的土的蠕变特性,即土单元的蠕变率仅与应力-应变状态有关,而与加载路径(或加载历史)无关。该模型在提出之后又进一步得到发展,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他只用了3年7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博士学位课程与研究,取得博士学位。当时在土木系,他是最短时间内取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博士毕业后,殷建华博士在加拿大东海岸一顾问设计公司工作两年多,后在一研究中心工作两年,于1994年来到香港一顾问设计公司工作,1995年9月加入香港理工大学,从助理教授,副教授,到2002年成为正教授。

殷建华教授现成为香港屈指可数的专业人士、工程师。他的人生之路真实地写满了努力与奋斗!

人们都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殷建华教授的人生恰如其分地演绎了这句话的含义,从而给我们一个有力地启发――做事情也好,做学问也罢,最重要的是靠自己的努力,坚持选择,并拿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的勇气!

而这,对于当下那些在生活面前彷徨无助,甚至开始困惑于自己专业选择的年轻学子们,尤其有值得思索的意义。

努力成材学贯中西

2004年7月19日。这一天,殷建华教授应邀回到他曾经读硕士和工作过的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为该所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作了一场题目为“岩土工程发展过程研究方法、经验总结和个人体会”的学术报告。报告中,殷建华教授从土力学的发展过程、个人的求学经历、生活家庭的变化情况等几个方面向该所在座的师生们作了生动具体的介绍,并号召学生们抓住现在的好机会,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作为香港理工大学教授,知名的岩土工程师,殷建华教授经常应邀前往各高校作学术演讲或者学术报告,往往能够在高校引起强烈的反响,达到增进友谊、扩大共识、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的学术交流目的。但是,在中科院岩土所的这一场学术报告,带给学生们的意义却全然不同。

在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学子们的心中,除了在学术的交流中增长见识外,他们的心中更受到一种精神的激励,情不自禁地升起对上进的强烈渴望,因为为他们作学术报告的那一位教授,曾经就是他们的校友――1984年的硕士研究生。殷建华教授于2002年被聘为武汉岩土所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兼职研究员。在殷建华教授的心中,对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是充满了感情,所以这样一场学术报告,他将自己的求学经历和学术结合在一起,浓缩了自己这一段学术生涯的风雨历程。那就是,从求学起,殷建华教授就一直用“努力”诠释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正如同他自己所说:“人的一生,全靠自身努力,唯有努力不懈,才能成功。”

纵观殷建华教授的求学经历,从学士到硕士再到博士,字面上一切一帆风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是要付出许多努力和汗水。

殷建华教授在大学时选择的专业,就是岩土工程。而岩土工程是一门很博大、很深奥的学问,以大学有限的知识面,去探索里面的奥秘,显然是很艰难的。因为一个系统的科学,就好像源头活水,支流旁支驳杂,衍生出很多很细的专业,让人难以一一追根寻源。殷建华教授坦白说:“在进大学之前,对于这个专业,其实我不大懂。”

但是进了这个专业,真正了解了这个专业博大的系统之后,殷建华教授也依然是坦然面对,在研究生专业的选择上,依然是选择岩土工程,只不过,这个时候经过大学的系统学习,对这个专业有了一个一般的了解,殷建华教授因此朝着专业细化地方向发展。对此,殷建华教授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好像建房子,不是一家两家公司,也不是一个两个专业就可以做出来的。建房子,除了地基和结构,还涉及到建筑学、机械工程、通风等一系列的学问。”

有人说,学习是一颗辛苦、无味的种子,埋藏在你人生路上,你只有用汗水浇灌,才能结出美味可口的果实。的确,在一般人心中,岩土工程这样的专业,每天要与数据打交道,时间长了会觉得索然无味,失去学习的兴趣。殷建华教授在选择武汉的中国科学院研究所之后,也是有过一阵子的迷惑,因为专业的细分远远不是大学时候所学可以比拟的。但是殷建华教授很快爱上了自己的专业,在他看来,这个专业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并不是很抽象,因此在长时间的学习中,他并没有觉得枯燥。或许是抱着这样的学习心态,加上自身刻苦的努力,殷建华教授取得了自己的进步,取得了让别人看得见的进步。因此在拿到硕士学位之后,得到中科院的选派和奖学金前往加拿大攻读博士学位。

努力付出往往和收获成正比。在加拿大留学的日子,殷建华教授不负众望,拿到了加拿大 Manitoba 大学优秀外国学生奖学金,所有功课都是班上第一名。之后,殷建华教授顺利地拿到了博士学位,成为一名学贯中西的专家学者。而对于许许多多正在求学的学子们来说,殷建华教授的这一段求学经历,却如同一盏明灯,驱散了那些学生心中的迷惘,激励着学生们努力、努力、再努力。

传道授业不懈求索

古人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我们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古到今,教师这个职业都是高尚的,受人尊重的。作为一名学贯中西的专家学者,殷建华教授最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教师这个位置上,值得人尊敬。

选择在香港理工大学任教,殷建华教授并不自恃学问高就傲物,而是从低做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对自己负责,也对自己的学生负责,从助理教授很快升到了副教授,随后又在2002年升为正教授。

职称的飞快提升,是香港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名牌大学,对殷建华教授最大的肯定;而殷建华教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将自己的专业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当初,获得博士学位后,殷建华教授并没有急于回到国家,而是在加拿大东部城市的一个顾问设计谘询公司和一研究中心分别工作过两年。而移居香港后,也在一个顾问设计谘询公司工作接近一年。可以说,这几年的工作经历,使得殷建华教授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地印证,也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更增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更为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教授打下了良好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

据了解,殷建华教授所指导的两大学生毕业论文连续两年 (1999-2000年, 2000-2001年)被香港工程师学会评为第一名,并得到奖金和证书。殷建华教授介绍说:“我们对教学很重视,也重视跟学生沟通。我们学校教学有一整套系统,很完善,也很出色,所以本科生从我们这里毕业都很有收获,在社会上也很有改变。”

优秀的教师,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但本质上,殷建华教授也是一名优秀的学者。他担任高校联工程师联合会主席,将香港高校的许多工程界的朋友,汇聚在一起,在专业的碰撞间,实现联会对香港、对国家更大的贡献。

可以说,殷建华教授是国际岩土力学界十分活跃的青年专家学者,目前不仅担任国际岩土力学计算方法与进展学会副主席、国际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及地面岩石力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及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香港力学学会委员等职务,同时还担任《加拿大岩土工程》学报副主编、国际《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报主编之一,美国《国际岩土力学》学报编委、国际《海洋地球资源与岩土工程》学报编委、《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编委、《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岩土工程界》编委、《结构工程进展》国际杂志编委。

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学术的同时,殷建华教授也有自己的学术研究,在科研上取得丰富的成果:首创性地给出等效时间定义和土的一维、三维粘塑性模型,并应用于土体完全耦合的固结分析;首创性地将Timoshenko Beam Model用于土工布加筋土地基模拟;提出有排水板和用非线性土的本构方程(维弹粘塑性模型)完全耦合的固结分析的有效的有限元方法;首创性地将填海造地工程和土的固结理论及分析与互联网结合。

其中,殷建华教授取得4项专利,出版了2本专着和编辑了3本书籍,发表了300多篇学术论文, 其中102篇学术论文在国际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的科学期刊(Journals in Science Citation Index )上发表。

现在,殷建华教授硕果累累,荣誉满身,却依然在学术的海洋里扬帆远航。作为学者、专家、教授,他对年轻人寄语:成功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奋斗,尤其在年轻的时候要做到最好。

求学路上篇4

为了把优秀青年农民学校真正办成培养村级干部的摇篮,发展农民党员的阵地,培养致富能手的场所,前郭县重新、哈拉毛都、平凤、乌兰图嘎、新庙等乡镇党委,在创办优秀青年农民学校过程中,在前郭县委组织部的组织领导下不断总结办学经验,探索有效办学方式,通过两年来的实践,走出了一条创新求实的办学之路。

一是注重夯实理论基础。针对农村青年理论知识匮乏,知识更新不能与时俱进的实际,在组织学员集中培训时,各乡镇采取聘请县直涉农、涉法和党校等部门专家和教师授课的方式,系统地向学员讲授党的基础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十六大报告、市场经济知识、WTO有关知识、法律法规和农村实用致富科技知识,使学员直接受到了较高层次的教学辅导,理论知识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

二是注重提高致富本领。各乡镇党委在提高学员的科技致富本领上,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科普示范基地、党员电化教育阵地、种养殖大户的成功经验,向学员传授直观易学、真实可信的致富本领和发家之道。五个乡镇的170名学员,经过培训已有25名同志成为了当地的种养殖业大户和科技致富能手。

三是注重培养市场竞争能力。为了提高学员把握市场行情、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一方面,各乡镇党委积极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其中,哈拉毛都镇党委在8月19日组织该镇学员走进长春农博会,通过参观了解特色果蔬、名优花卉、珍禽良畜以及种类繁多的农副加工产品,使学员们了解到了农副产品市场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增长了见识;另一方面,辅导学员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及时了解农副产品供求信息和市场价格。为把今年的农副产品卖出好价钱,规划好明年的农业生产打下了基础。

四是注重推广现代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引导学员投身到“公司+农户”的现代产业化生产中去,积极带头发展乳业和肉鸡饲养业,推广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成功经验,已成为各乡镇优秀青年农民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平凤乡优秀青年农民学校,目前已把本乡的“凤大”、“二马泡”蛋鸭养殖厂,“平凤农业专业合作社”大豆订单农业基地,作为学员的实验实习基地。黑岗子村学员宁传兴利用所学创建了肉鸡代养场,年收入达2.5万元,为其他学员树立了榜样。

求学路上篇5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如何提高武术套路教学成效的问题。文章通过具体分析提高武术套路教学成效的三点基本策略(注意建立武术套路教学的文化诉求点、注意音乐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科学应用、重视武术套路教学的艺术化问题),希望对我国武术套路教学的高效开展能够有所启发或帮助。

关键词 武术套路教学 教学成效 教学策略

武术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科学高效的开展武术教学训练,不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对于我国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也同样会产生积极的促进意义。但是,在对我国当前的武术教育进行了解和分析时却发现,目前我国的武术教育教学情况却并不容乐观,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而在这其中,武术套路教学成效有待提高的问题尤为普遍。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如何提高武术套路教学成效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与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武术套路教学成效的几点策略,希望对我国武术套路教学的高效开展能够有所启发或帮助。

一、注意建立武术套路教学的文化诉求点

在针对当前我国武术套路教学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认为目前的武术教学多是纯粹的教习武术的技术,也就是多停留在技术教学层面,以至于教学活动比较枯燥,影响了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并进而因此影响了武术套路教学成效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要改变目前武术套路教学中单纯的教习技术的情况,让武术套路教学同时关注武术的文化和精神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提高武术套路教学的成效,在开展武术套路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建立武术套路教学的文化诉求点就变得十分必要了。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在开展武术套路教学的过程中,文化诉求点的建立能够让教学在技术教习之外,拥有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武术的文化精神力量,从而能够更深层次的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能动的参与到武术套路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促进武术套路教学成效提升的目的。

但是,武术教师在建立武术套路教学文化诉求点的过程中应注意,我国的武术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可以寻求和建立的文化诉求点相应的也就十分多样。武术教师在开展武术套路教学的过程中,切忌将武术套路教学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事无巨细、不分重点的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这样不但不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更高层次的精神层面的追求,还会因为学生在短时间接触到过多的兴奋点,以至于影响其正常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因此,在建立武术套路教学文化诉求点的过程中,武术教师应尽可能的组织和选择关键的内容来对学生进行传达,并且在传达的过程中始终确保诉求点的明确性问题。例如:在武术套路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演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演练能够很好的展示我国武术的内在美和外在美,那么武术教师就可以将武术套路教学的文化诉求点建立在“武术的美”上,让学生通过各种的方式来体验无数的姿势美、攻防美、功架美等的。在确保教学过程中文化诉求点得以建立的同时,确保所建立的诉求点的明确性,以更好的发挥武术套路教学中建立文化诉求点的作用和意义。

除此之外,在武术套路教学中,文化诉求点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武术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水平、素质修养以及技术专长等等来寻求和建立不同的文化诉求点。例如:如果武术教师更擅长武术套路演练,那么其诉求点就可以如上文所述建立在“武术的美”上。而如果武术教师更擅长养生保健方面内容,那么其武术套路教学的文化诉求点就可以建立在武术的保健养生功能上。也就是说,武术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灵活建立合理的文化诉求点,只要能够让武术套路教学更具文化特色,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武术套路学习积极性,就都是可以采用的。

二、注意音乐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科学应用

音乐能够借助于音色、节奏、旋律等元素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性、感染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是一种非常具有艺术欣赏性的表现形式。我国武术与音乐的结合古已有之,例如:剑舞、斧舞、钺舞等均是我国古代武舞的常见形式。武术与音乐的有机结合,不但能够通过音乐来丰富武术的内容,还能够通过武术来更好的呈现音乐的意境,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武术的艺术价值。而在开展武术套路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武术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水平,并促进学生对于武术动作节奏和表现力的学习与把握,武术教师同样应注意音乐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科学应用问题,以借此来促进武术套路教学成效的提升。

具体来说,要实现武术套路教学与音乐的有机结合,实现音乐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科学应用,并促进武术套路教学成效的提升,在将音乐应用于武术套路教学时,主要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

首先,应注意根据不同的武术套路教学的内容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我国的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同的武术内容其特点也会相应的有所不同。在将音乐应用于武术套路教学时,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应根据武术套路教学的内容选择与其特点相符合的音乐。例如:如果开展的是太极拳的套路教学,那么就应选择《春江花月夜》等柔和舒缓类型的音乐,如果开战的是少林拳的套路教学,那么就应选择《精忠报国》等节奏感强,具有震撼力的类型的音乐;

其次,在将音乐应用于武术套路教学时,应注意共鸣性的基本原则。简单来说,也就是所选择的配合音乐不但要能够突出武术的特点和气势,每一个发力动作的击出还要能够配合音乐的节拍,以尽可能达到共鸣的效果,实现两者的更好融合;最后,在将音乐应用于武术套路教学时,武术教师还应该尽可能的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音乐。之所以要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音乐是因为,这样能够加快学生配乐的速度,而且方便学生在课余自行开展练习,因此,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求学路上篇6

关键词: 《电工电子学》教学 正弦交流电路 相量模型 基尔霍夫定律

1.引言

在多年的《电工电子学》教学中,学时无论是56课时还是72课时,在学生学习正弦交流电路分析这部分内容时,都是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糟糕,无法有效地掌握其核心内容,应用更无从说起。因此,我建立了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模型,将此前学的直流电路中的相关定律、定理、分析方法直接加以运用,大大地降低了正弦交流电路学习的难度。

2.R、L、C三元件的相量模型

2.1电阻元件R

设电流的正弦量为i=Isin(ωt+?),则其相量为I=∠?,根据电阻欧姆定律u=iR,得到u=IRsin(ωt+?),由此得出相量欧姆定律=R。因电阻不改变相位,所以在电阻中电压与电流同相位,故在其相量模型中,电阻的阻抗仍为电阻Z=R。(如图1)

2.2电感元件L

根据电感的伏安关系u=Ldi/dt,求得u=IωLsin(ωt+?+90°)V,则其相量欧姆定律=jωL。在此电感改变了相位,电压超前电流相位90度,在相量模型中Z=jωL。(如图2)

2.3电容元件C

电流同上,根据电容的伏安关系i=Cdu/dt,求得电压u=Isin(ωt+?-90°),则其相量欧姆定律=(-j)。同理,电容改变了相位,电压滞后电流90度,则在相量模型中令Z=-j。(如图3)

3.电路分析的主要方法

以一题为例。如图4,令=220∠0°,=227∠0°,Z=(0.1+j0.5)Ω,Z=(0.1+j0.5)Ω,Z=(5+j5)Ω。求电流。

3.1支路电流法

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出下列相量方程:

+-=0

Z+Z=

Z+Z=

将已知参数代入,求得=31.3∠-46.1°A。

3.2结点电压法

设A,B两点间电压为,如图5所示。则运用结点电压公式得到:

=(/Z+/Z)/(1/Z+1/Z+1/Z)代入参数,求得=221∠-1.1°V。应用电路欧姆定律,求得=/Z=31.3∠-46.1°A。

3.3戴维宁定理

3.3.1断开待求变量所在支路,如图6,先求开路电压

=(-)/(Z+Z)×Z+=228.85∠0°V

3.3.2求等效内阻Z

如图7,求等效内阻,令网络内所有电源值为零,电压源处去电源且短路,电流源处去电源且开路。由图可见:Z=Z×Z/(Z+Z)=0.05+j0.25(Ω)。

3.3.3求

如图8,电压源接入待求变量所在支路,求得=/(Z+Z)=31.3∠-46.1°A

4.结语

尽管在直流电路分析中,有叠加定理、电源互换、诺顿定理的运用,但在教学中建立了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模型后,通过上述三种主要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很快地掌握了各种电路分析方法的要点,并快速地加以运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解决了这部分学习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求学路上篇7

吹不落树上的叶字

我站在高山上,

任凭雨的吹打

只是有点失败

内心有点伤痛

自从我踏上求学路

就决定学不到本领决不返回

求呀求

求呀求

在这条路上受尽了

饥饿

歧视与打击

又有谁知

曾试着放弃求学

于社会中屡次碰壁

受尽磨难

走上社会才发现

知识是最重要

如今又返校园

当知识一点点增多时

我仍感到满足

尽管遭受失败

我心中仍快乐

要问为什么不放弃求学

因为我将高深的理论追求

为了求学

受尽孤独

在无人关怀中与病魔斗争

所付出的努力

只有自己知道

为什么不放弃求学

因为为了以后的路更好走

因为为了美好的未来

因为有伟大的理想

选择了这条路

我知道自己已无路可走

自己已走到路的尽头

是唯一成功的机会了

因为我们要用知识改变命运

求学乐在其中

愈知道的愈多

愈感到自己无知

因此要不断的求

求学已成为了终身的任务

求学永不停

求学路上篇8

一、审题时启导思路

应用题教学审题是关键,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去理解题意,发现解题思路。审题时,指导学生做到“三审”:一审条件,把题中已知条件分类列出。二审问题,认清题目所要求的是什么;三审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

在审题方法上,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准确地理解题中中心词的意思。推敲、揣摩这些词在题中的作用,使学生把握题意。

如: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反方向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38千米,两车开出后3小时,两辆汽车相距多少千米?

首先教师指导读题,标出题中重点词:“同时”、“一个地方”、“相反方向”。学生初步了解到题中两辆汽车越走相距越“远”的规律。

然后划出已知条件中:,弄清这两个直接相关联的条件的相互关系。思考和探求“每小时两车应该相距多少千米”这一隐蔽的中间条件。

最后,把中间条件与第三个已知条件“3小时”作比较,得出问题的最终解题思路。

在审题中,学生将逐步发现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应是:先求出每小时两汽车相距多少千米,再求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二、分析中探索思路

指导学生分析,揭示解题思路,应该着重指导学生用直观图从问题开始思考:

例如:同学们去少年宫参观,三年级去了158人,比二年级多去了16人,两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这道题,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较复杂,条件与问题之间存在着“分离”现象。没有直接告诉二年级去了多少人,因此,学生跳越不出这种解题思路上的障碍。分析中就应该抓住中心点突破:要求两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哪一个已知,哪一个不知道?二年级去了多少人题中没有直接给出,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来?怎样求?这题应先求什么?步步设疑,步步引导,再根据学生的问答,教师逐步板书思路:

? 再求

三年级去了多少人 —— 二年级去了多少人 ?先求

三年级去了多少人 —— 比二年级多去了多少人 ?

三、解答时理清思路

解答应用题的过程是深化思路、总结思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促使学生能顺利地解答应用题,关系重大。学生解题时往往只抓住数字的运算,去列式,而没有把数字与“题道”联结起来。产生了解题思路上的紊乱和繁杂。为了让学生能从解题中寻求最佳思路,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放手让学生发掘多种思路,然后指导学生筛选,寻求最佳解题方法:

例如:一桶油连桶重18千克,用了一半后连桶还重14.5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学生解题这样的题有一定的难度,其原因就是不能一下子从已有的知识中提取相应的知识去解答这道题。弄不清18千克与14.5千克间的隶属关系。因此,我设计出了如下几个辅应用题,要求学生列式解答:

(1)教室里有60个学生,走出一些还剩36个,问走出了多少个?

(2)商店 85筐苹果,卖出多少筐后,还剩24筐?

(3)瓶里有18千克油,倒出一半,还剩多少千克?

以上属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能够很快地正确解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通过旧知识与新知识的比较,产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形成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学生便能理清“18—14.5”就是一半油重。这样,学生思路开畅,列出许多算式:

在学生建立清晰的解题思路后,趁热打铁,组织学生深化思路,寻找最佳解题方法:学生便能顺利找到“14.5?—18”最简捷、最理想的解答方法了。

四、练习中拓展思路

学生在探求新知识时,把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起来,旧知识形成技能,技能又反过来充实知识,要使知识升华变成技能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思维的扩展,有目的地进行思维的扩展,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学中的练习形式的多样灵活,练习内容的变化、深化,是促成学生思路扩展的有效方法。五年级学生从学了分数和百分数后,应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答较复杂的四则应用题。

例如:电机厂计划一年(12个月)生产电视机1800元,实际一、二月份生产了,照这样计划,可以提前几个月完成任务?

学生一般解题思路是:

(1)一、二月份生产了多少台电视机?

(2)平均每月生产多少台?

(3)照这样计算,多少个月才能完成任务?

(4)提前了几个月完成任务?

教师引导学生:如果把实际完成计划生产电视的台数所有的时间看作单位“1”,这样可以怎样解答?

求学路上篇9

【第二专题实事求是闯新路学习讨论发言稿一】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走好新的长征路是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正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参与者、实践者,更是时代责任的建设者、耕耘者,我们要有实事求是闯新路,勇挑重担敢为先的实干精神。

走好新的长征路,必须敢想敢干求突破。当前,我们肩负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任务,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实现两个一百年新的长征路能否走好,就是要解决好新常态下思想观念如何突破、发展方式如何转变、利益格局如何调整、体制机制如何创新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面对艰巨的历史使命,我们不能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能满足现状、故步自封,不能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就是要发扬和传承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长征精神,要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要有实事求是闯新路的闯劲,争做思想的解放者,自觉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争做改革的先行者,敢于打破条条框框、探索新的路径。

走好新的长征路,必须要先行先试当先锋。小平同志曾说: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正是邓小平有敢于闯,敢于冒,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开拓的精神,才有他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才有中国经济的巨大腾飞。今天,新的长征路上依旧荆棘遍布,困难重重,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摸着石头过河,要打持久战攻坚战。我们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要敢于突破惯性思维,在创新中寻找新的发展思路和办法,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我们要在打赢扶贫攻坚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先行先试,敢闯敢试,敢于攻坚克难,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政策之内抢着干,政策之外探索干,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走好新的长征路,必须要善做善成重实效。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中国的繁荣发展,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脚踏实地干出来的。改革也是一种长征,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历史上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但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深化改革就是要实效,要有实干、会干的精神,既不能空喊口号,也不能盲目蛮干。要树立底线思维,从最坏处打算,向最好处努力,因地制宜,稳妥实施,最大限度规避风险,努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始终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征精神,没有终点,走新的长征路,需要发扬和传承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长征精神,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去砥砺奋斗,需要敢闯新路敢为先的干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正在征途中,需要坚持和发扬好长征精神,需要锲而不舍、弛而不息的艰苦努力。

【第二专题实事求是闯新路学习讨论发言稿二】

近段时间以来,我按照要求重温了、党规,认真学习了系列重要讲话及省委、市委编印下发的学习资料,参加了市委安排的系列学习活动,观看了《筑梦路上》纪录片,进一步加深了对实事求是闯新路的理解。我结合自身学习情况,谈三点认识和四点体会。

一、三点认识

(一)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筑梦历程的经验总结。我们观看的《筑梦路上》纪录片脉络清晰地显示:从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万里长征,到浴血抗战、解放全中国,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赢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实现民族复兴构筑了制度基础和道路保证。

(二)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发展改革的具体要求。强调,革命如此,建设和改革也如此,都必须从实际出发,敢于开辟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实事求是,要求了解实际、掌握实情;敢闯新路,必须敢担风险、敢于创新。从农村改革起步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迈向全面小康,我们党之所以能在各个历史时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变革,就是因为拥有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宝贵精神品格。

(三)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推进工作的基本方法。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敢闯新路是辩证统一的。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敢闯新路的前提,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实事求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放思想、敢闯新路。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30多年历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才能冲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禁锢,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二、四点体会

通过这次专题学习,感觉有触动、有启发。我认为,坚持实事求是闯新路,在实际工作中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解决好认识不清的问题。强调,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要求我们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深入系统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深入群众听取意见,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

二是解决好勇气不足的问题。指出,敢不敢坚持实事求是,考验着我们的政治立场,考验着我们的道德品质,始终是领导干部党性纯不纯、强不强的一个重要体现。坚持实事求是,要有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以事实为依据、敢于说出事实真相的勇气和正气,及时发现和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中的失误、工作中的缺点,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求我们敢于为地方发展负责、为群众利益担当,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破解难题,化解矛盾,形成敢闯、敢干、敢拍板,敢抓、敢管、敢落实的氛围,尽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

三是解决好能力不够的问题。愿不愿、敢不敢坚持实事求是,体现的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水平;能不能、会不会坚持实事求是,体现的是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实事求是,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不唯上与不违上的关系。既要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把上级精神吃透、搞准,不出偏差;又要加强调查研究,把本地本部门的家底摸透,搞清楚优势、短腿以及潜力在哪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敢闯新路,就是要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把主观与客观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真正使上级精神落地生根,创造性地推进落实工作,从而实现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

四是解决好作风不实的问题。强调,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保证。要讲实情,就是讲事物的本来面貌,讲真话、讲真理;出实招,不喊虚无缥缈的口号,不提好高骛远的目标,不做脱离实际的决策;办实事,从点滴入手、从具体做起,力戒形式主义、,力戒空谈;求实效,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一锤接着一锤地敲,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地向前推进,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

【第二专题实事求是闯新路学习讨论发言稿三】

实事求是闯新路是在今年视察井冈山期间,对井冈山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注释。总结起来就是四句话: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

实事求是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我们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关键。围绕这个专题,我有以下三点认识:

一、井冈山道路、井冈山斗争以及在井冈山形成的建党、建军的思想,是最为宝贵的实事求是闯新路的光辉典范。

我们看了纪录片《筑梦路上》,对党成立以来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经历了不少挫折,后来,带领部队上了井冈山,根据中国革命的现实,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正如同志所说的,在井冈山的探索创新是把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的成功典范,这是对实事求是闯新路的理解。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得益于实事求是闯新路。

新中国成立之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取得的成就,无不得益于实事求是闯新路。我们观看了纪录片《筑梦路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的探索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富有远见。我们这一代既是见证者,还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当年在安徽凤阳小岗村,18个人按下了红手印,说这是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对于我们农村搞改革。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但是我们党的主要领导,始终坚持不动摇不退缩。我们国家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在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实现过,但是我们中国实现了,这就是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结果。我们搞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经济特区,这在历史上都是没有的,现在看来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如果没有当时的正确决策,就不会有现在的局面。

三、吉安的发展变化,得益于实事求是改革开放。

求学路上篇10

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第62页例1及课堂活动,第63页1、2、3题。

教学目标:

1.

经历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过程,形成从已知条件出发确定解题思路的基本策略,掌握两步计算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运用综合法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两步计算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形成正确的问题解决的思路。

一、走近问题——形成策略

1.

多媒体呈现第56页例1:2台铺路机同时给公路铺沥青,每台每天铺450m,40天可以完成任务。

(1)生齐读题。(板书:读)

(2)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已知条件?(板书:找)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梳理已知条件如下:

①2台铺路机

②每台每天铺450米

③40天铺完

(3)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1:2台每天铺路多少米?

预设2:每天40天铺路多少米?

预设3:2台铺路机40天铺多少米?(也就是这条公路长多少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预设3。

(4)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要求:(1)独立解决问题。(分步列式)

(2)同桌互说解题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集体交流,汇报解题思路

方法一:

450×2=900(米)

900×40=36000(米)

抽生答师板书。

①先求什么?(

2台每天铺多少米)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求出的?

根据“每台每天铺450米”和“2台铺路机”求出“2台每天铺路多少米”。

这两个条件都是题目中已知的吗?(是)

②再求什么?(2台铺路机40天铺路多少米?)又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求出的?

根据“2台每天铺路900米”和“40天可以完成任务”可以求出“2台铺路机40天铺多少米”。

这两个条件都是题目中已知的吗?(不是。我们是用第一步求出的“2台每天铺路900米”这个间接条件和“40天可以完成任务”这个已知条件求出的“2台铺路机40天铺多少米?

”)

“2台铺路机40天铺36000米”就是“这条公路长36000米?

谁再来说一说这种解法的思路?(再请一名学生口述解题思路)

③全班同学齐说方法一的解题思路。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方法一解题思路的课件(树形图)。

如果生说有困难,师提问引导:根据哪两个条件先求什么?再根据哪两个条件求什么?

④这是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你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抽生答,师板书)

板书:450×2×40

方法二

450×40=18000(

米)

18000×2=36000(米)

生1答,师板书。

生1说解题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1问:你们听明白了吗?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2问,生1答。如果生1有困难,可请人帮忙。

师追问:这种解法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求到2台40天铺路多少米的?这两个条件都是题目中已知的吗?(不是)都不是吗?哪一个不是?这个叫什么条件?(间接)

怎样列综合算式?

生答师板书:

450×40×2

方法三:

40×2=80(天或台)

450×80=36000(米)

生3答,师板书。

生3说解题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3问:你们听明白了吗?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4问,生3答。师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40×2求的是什么?(A如果用一台铺要多少天铺完?B如果一天铺完需要多少台铺路机?)

师追问:这种解法又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求到2台40天铺路多少米的?这两个条件都是题目中已知的吗?

列综合算式:

450×

(40×2)

3.分析比较:

(1)比较上面三种解法,你有什么发现?

①数字相同,答案相同,都是乘法,都是三个数相乘。

根据学生回答师提揭示出“连乘”,补充课题。

②三个数的顺序不一样,运算顺序也不一样。

③解题方法不同。

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呢?(第一种)为什么?(因为计算更简便,450和2能凑成整百,便于口算)

④解题思路不同。

这三种解法思路不一样,各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师小结:这三种方法,虽然解题思路和方法都不一样,不管是哪种方法,最终我们都是解决的同一个问题。

(2)引导生得出三种解法的解题思路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都是先根据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求出间接条件,再根据间接条件与题目中余下的第三个已知条件求出要解决的问题。

师揭示:像这种先根据两个已知条件求出间接条件,再根据间接条件和第三个已知条件最终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在数学上称之为综合法。

4.共同回忆解题过程,梳理解题步骤:

一读:读题

二找(分):找条件,分析题意

三解:列式解答

二、走进问题——运用策略

你能运用读——找——解和综合法来分析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连乘问题吗?我们就一起走进——问题。

1.出示课本62页的“课堂活动”。

①默读题目:

A.需要28天;B.每队每天安装205米;C.有4个队。

②想一想,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每一步分别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求出的?每一步的两个条件都是已知的吗?

③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④小组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⑤抽生汇报,重点讲清每一步算式的意义及根据哪两个条件求出的结果?

教师重点指导:几种不同方法的解题思路。

方法一

:205×4=820(米)

820×28=22960(米)

方法二

:205×28=5740(米)

5740×4=22960(米)

方法三:28×4=112

(队次)

205×112=22960(米)

2.寻找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出示课本“练习十三”第2题:

增加一个多余条件:每辆汽车重15吨。

默读题目;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展示学生作业,集体交流汇报;

你发现了什么?(有多余条件)

师讲解多余条件又叫干扰条件,做题时一定要仔细审题、分析题意,不受干扰条件的影响。

三、回头看——积累经验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

学会了什么?(学会了运用综合法分析解决三位数连乘问题)

怎样解决这类问题的呢?

(先根据两个已知条件求出一个间接条件,再用间接条件和第三个已知条件求出并解决问题的)

四、拓展练习(连线):

有线电视安装队给白兔镇村民安装闭路电视,计划每天安装120户,2个月(每月工作22天)安装完。

(1)每月安装多少户村民?

(2)要多少天才能安装完白

兔村的闭路电视?

(3)如果一个月安装完每天

要安装多少户口?

(4)白兔镇共有村民多少户?

①120×22×2

②22×2

③120×22

④120×(22×2)

⑤120×2

⑥120×2×22

板书设计:

问题解决

方法一:

2台每天铺路多少米?

450×2=900(米)

2台40天铺路多少米?

900×40=36000(米)

450×2×40

方法二:

每天40天铺路多少米?

450×40=18000(

米)

2台40

天铺路多少米?

18000×2=36000(米)

450×40×2

方法三:

如果用1台铺需要多少天铺完?

40×2=80(天或台)

2台40

天铺路多少米?

450×80=36000(米)

450×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