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指南十篇

时间:2023-03-19 11:33:06

求学指南

求学指南篇1

“十年寒窗苦读,花费钱财无数,结果找到的是一份月薪几百元的工作,你说这个书有没有读头?早知道是这样,还不如早点去找一个保姆的活干!”昨日,成都某重点大学毕业、因找工作不顺心的一位女大学生如是说。

今年,我省有11.6万应届毕业生,“就业难”“薪水低”正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难道大学毕业生真的进入“低薪时代”了吗?记者从上周末开始,历时4天,通过对蓉城多所高校已就业的2005届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调查,发现所谓的“薪水低”仅仅是指起薪或底薪,经过1-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试用期后,他们的真实月薪并不低!

毕业生态度努力工作修来高薪“福分”

林茂是四川大学外语专业毕业生,大四开始他就在外贸公司实习。今年7月,在很多应届大学生为找工作忧虑、奔波时,表现优秀的林茂顺利留在了外贸公司。林茂告诉记者,目前自己对工作环境和工资都比较满意,“虽然每个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但明年我的工资有望提升20%。”在林茂的职业预期中,转正第一年也不会过多计较工资,他认为充电和提高最重要。

张琴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今年刚刚毕业的学生,与成都市就业局签约的她说:“虽然底薪只有600元,但转正后工资会比较稳定,只要自己好好干,肯定会有一番作为。”

用人单位发挥潜能薪酬会有体现

可口可乐成都公司人事管理部门梁经理介绍,对于进人的要求,梁经理认为第一是要有吃苦精神,第二不能高高在上,要能沉得下来。梁经理表示,公司任何岗位其实都是一个平台,如果大学生能摆正位置、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在薪酬方面肯定会得到体现。

“我们没有明确的月薪,一切都看员工怎么做。”四川大唐广告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曾经理坦言:不管你是大专还是本科,底薪都只有550元,其他均按销售收入的1.5%提成。曾经理认为,只有靠市场拼搏,才能锻炼自己,如果约定一个死工资,就完全没有挑战性了。

实际情况毕业生平均月薪1500元

四川师范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就业处张老师说,据一项调查表明,蓉城大多应届毕业生的月薪在1200-1500元之间,以他们学院为例,学生大多流向广告公司,其底薪一般为800-1000元,转正后可以达到1500元,甚至更高。张老师称:“根据前不久对学院05届毕业生的就业反馈信息,在已就业的学生中,月薪1000-1500元的占绝大多数,大概有20%的人月薪在1500-3000元之间,仅有5%的人月薪在3000元以上。

专家忠告起薪、底薪、月薪有差别

前程无忧人力资源专家王立君称,目前许多大学生对起薪、底薪、月薪的概念非常模糊,他们大多把起薪或者底薪误认为月薪,这是完全错误的。“目前许多报道上说毕业生的薪水低,大多是指起薪或底薪,起薪是指最初工作的工资,底薪即用人单位提供的保底工资,这些都是基本工资,仅仅是月薪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最具挑战性的效益工资或提成。”王立君认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用人单位在提供培训的前提下,肯定不会有高薪。但经过1-3个月的试用期后,其月薪一般能达到1200元。据成都人才市场提供的数据,今年高校毕业生的月薪标准大概也在1200元左右。

就业别一味追求薪资高低

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不要为薪资多少所左右,脚踏实地地做好眼前工作,那么拿到手的实际收入相信不会让你失望。

专家指出,一味地追求工资待遇,将会失去很多就业机会。因此,毕业生应理智地对待工资与待遇,看重就业比起薪更重要,等自己有了“本钱”之后,才有追求工资待遇的更多“筹码”。

低薪,是起点不是终点

嘉宾

《前程无忧》人力专家:王立君川师大设计艺术学院招生就业处主任:徐敏四川华蓉咨询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周聪电子科技大学应届毕业生:张勇

月收入1000-3000元人民币,成都大学生薪金收入的实际水平让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又一个问号。大学应届生真的进入低薪时代了吗?昨日,本报邀请学生、企业、社科专家、人才中心等多方代表,深入探讨。

“低薪时代”的提法不准确

记者:最近,不少媒体报道“大学应届毕业生薪酬降低”“超低价招聘大学生”等新闻,一时间网上甚至风行“大学生进入低薪时代”的说法。请问各位,你们对这个说法如何看待?

徐敏:目前,媒体和学生们普遍反映的“超低”多是指的起薪。但我们必须正视,就业后除了起薪以外,学生通过努力,还可以得到另外一部分可观的“效益工资”。单纯凭起薪降低就高喊进入“低薪时代”是不准确的。

企业更愿高薪聘用尖子学生

记者:也就是说,现实中让不少学生望而却步、伤心失望的“低薪”其实不是全部,真正拿到手里的却远不止这个数?

周聪: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在宏观上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但另一方面,我们这些做企业的对于高端学生的争夺其实越来越“惨烈”,高端应届生的起点薪资不降反升。我就知道,一些大企业通过层层筛选录用的管理培训生,月薪可拿到5000至6000元。一些尖子学生手里拿着好几份Offer还在观望比较。

张勇:是不是读书成绩最好的学生就是企业最抢手的高端学生?

求学指南篇2

刘利民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党的十七大提出“重视学前教育”,十要求“办好学前教育”。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各地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12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8.13万所,比三年前增加4.3万所,增长了31个百分点;共有在园幼儿3685万人,比三年前增加1028万人,增长了39个百分点。

刘利民强调,学前教育的根本是育人,保教质量是生命线。为了帮助广大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特点,增强按照幼儿成长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施教的能力,全面提高科学保教水平,教育部于去年10月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各地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宣传月的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幼教专家、幼儿园、广大幼儿教师和孩子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深入地宣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努力凝聚科学保教的社会共识。

刘利民要求,一要充分发挥幼儿园的主阵地作用。幼儿园要积极组织全园教职工认真学《指南》、用《指南》,用《指南》的教育思想、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来指导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实践;要通过幼儿园开放日等多种形式的家园互动,向广大家长宣传《指南》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努力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局面。二要积极创新学习方式和宣传方式。要用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扎扎实实地组织和实施好宣传月的各项活动。要通过发放《指南》读本、家长宣传册,张贴海报、挂图以及板报、标语、专题咨询等多种形式,让宣传月的主题家喻户晓。要充分发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积极参与,做到电台有声、电视有影、报刊和网络有专栏,并要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和家长积极参与“倾听孩子,共同成长”的主题征文活动。三是要建立完善学习和贯彻落实《指南》的长效机制。要围绕《指南》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加大培训和教研的力度,让《指南》的基本思想和具体要求内化为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教育技能;要引导广大幼儿园教师在运用《指南》的过程中去深刻理解和领会《指南》倡导的科学理念,在每天的教育实践中,用《指南》去观察、了解和分析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求;要彻底改变一些地方、一些幼儿园习惯按照“小学化”的方式上课、照本宣科的做法,指导教师根据孩子的发展需求去创设教育环境,组织教育活动,观察和分析每个孩子的变化,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重庆市政协副主席谢小军出席启动仪式。联合国儿基会驻华代表处、重庆市政府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代表参加了活动。

求学指南篇3

[关键词]马铃薯;价格;预警

[中图分类号]F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9-0040-04

马铃薯在云南省是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云南省是我国马铃薯的主产区之一,云南地处低纬高原,气候温和、日照相宜、雨量充沛,非常适宜马铃薯生长,加之云南的立体气候,马铃薯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云南马铃薯种植区域覆盖了云南的大部分区域,马铃薯产业涉及的农民占全省农业人口总数的近三分之一,约200多万贫困人口依靠其维持生计,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由于多方面综合因素影响,云南省马铃薯价格经常会发生波动,而目前云南省缺乏了马铃薯价格预警的机制。马铃薯价格的波动对马铃薯生产的稳定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不仅严重损害了薯农的利益,而且极大地影响了薯农从事马铃薯生产的积极性,不利于马铃薯市场和马铃薯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因此,对云南马铃薯价格的预警的研究,能及早发现马铃薯价格异动方向和异动原因,能有效地指导马铃薯生产,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1云南省马铃薯价格预警概述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经济参与者相互之间联系和传递经济信息的机制,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变量,并且,价格机制也使经济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对云南省马铃薯价格进行预警研究,所采用的是经济预警的理论和方法。

经济预警是指人们根据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按照经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经济后果、质量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评论、预测和报警,它属于经济突变的范畴。它从逻辑上讲包括这样几个阶段: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提出对策。明确警情是大前提,是预警研究的基础,寻找警源、分析警兆属于对警情的因素分析及定量分析,预报警度并提出分析对策则是预警的目的所在。如图1预警流程:

图1预警流程

2云南省马铃薯价格警源分析

警源是产生警情的根源,是引起警情的各种可能因素,是“火种”。马铃薯价格预警的警源是指决定马铃薯价格水平和影响马铃薯价格波动的因素。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马铃薯价格是马铃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作为价值的现实运动形式,受价值、供求关系、货币发行量、社会经济、历史、自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就云南省马铃薯价格来说,影响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生产成本、供给方面、需求方面、国家政策、经济环境和自然方面。

21生产成本

农产品生产成本是指农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必须支付的物质费用与劳动报酬之和,即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它是农产品价格的主要部分,是制订农产品价格的主要经济依据和最低经济界限。马铃薯价格水平的高低,从长期看是由马铃薯的平均生产成本决定的,因此,马铃薯生产成本发生变动,会引起马铃薯价格的波动。马铃薯的生产成本由两大基本部分构成:物质与服务费用和人工成本。例如,在“2010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汇编”中, 2009年全国大中城市露地马铃薯成本收益情况:平均总成本为84797元/亩,其中平均生产成本为65362元/亩(物质与服务费用为35077元/亩,人工成本30285元/亩),平均土地成本为19435元/亩,马铃薯的生产成本占总成本约为771%。

22供给方面

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基本过程是由供求决定的,它反映了农产品市场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变化。云南省马铃薯当年的生产量的大小是影响马铃薯价格的决定因素。若马铃薯产量在短期内大幅度增加,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则下跌,若马铃薯大幅度减产,供给量不能满足需求量,可能引发价格上涨。云南省马铃薯产量变化,受播种面积的影响。从图2可以看出,1991—2011年云南马铃薯的播种面积和产量总体处于上升趋势,马铃薯播种面积从1991年的28395万亩增加到2011年的74457万亩,增幅分别达到262%,以平均每年约23031万亩的速度在增加。随着马铃薯播种面积的逐年增加,产量也相应地在增加,产量从1991年的514000吨,增加到2011年的15947万吨,增幅达到310%,平均每年增加54250吨,产量增长幅度是播种面积的增长幅度的118倍。

图21991—2011年云南马铃薯播种面积及产量的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种植业信息网(http://zzysagrigovcn/)

23需求方面

云南马铃薯的需求按用途分为由鲜薯的食用、种薯的留用、饲料用薯、工业用薯、损耗构成,按地域空间分为省内需求、省外需求、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云南省农村和城市的马铃薯消费结构是不同的,农村对马铃薯的消费以鲜薯的食用、种薯的留用、饲料用薯为主,而随着消费者对马铃薯营养价值的认同提高及消费者口感的变化,马铃薯深加工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城市对马铃薯的需求以鲜薯的食用、工业用薯为主。云南马铃薯除解决省内需要外,还销往广东、上海等沿海发达省份,同时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出口东南亚。

人口因素是影响云南省马铃薯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图3可以看出,云南省历年年末人口总数处于递增趋势,增长趋势比较平稳,1990年为37306万人,到2011年末人口总数为463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093万人。马铃薯是重要的农作物,兼具粮食和蔬菜的双重特点,云南人对马铃薯的偏爱,人均年消费量为40千克左右,人口增加对马铃薯的需求量也会增加,马铃薯需求量的增长,会推动马铃薯价格上升。

图31991—2011年云南省年末人口总数的变化

资料来源:云南省统计年鉴

24国家政策

价格作为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往往充当国家调节经济运行的杠杆之一,而对价格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也就成为国家管理国民经济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积极实施马铃薯开发战略,建立了现代马铃薯产业体系,加大开发马铃薯资源的力度,以淀粉、薯片加工业为龙头的马铃薯开发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马铃薯产业已成为部分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随着中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为云南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25经济环境

251国内环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以马铃薯作为原料生产的休闲食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给马铃薯食品市场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容量,加快了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过去我国马铃薯绝大部分用于鲜食或作饲料和工业原料,只有少部分用于食品加工。近年来,新兴的马铃薯食品品种逐渐增多,除传统的淀粉、粉条、粉皮外,主要有速冻薯条、油炸薯片、复合薯片、薯泥、薯饼、膨化食品、以全粉为原料的各种产品越来越多。全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促进马铃薯的需求结构的调整,引起了马铃薯价格的波动。

从图4可以看出,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全国马铃薯批发市场的价格总体显上升趋势,2004年1月的107元/千克上涨到2010年12月的273元/千克,增长幅度为255%。2011年全国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从1月的261元/千克下降到12月的154元/千克,主要是由于往年马铃薯价格处于上升趋势,影响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行为。2012年全国马铃薯批发价格有了回升,从1月的164元/千克上涨到了12月的212元/千克。

图4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全国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的变化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的土豆价格行情

252国际环境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西部和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南部与越南、老挝毗邻。云南有8个边境地州,26个边境县,已开通11个部级口岸、9个省级口岸和近百条边境通道,与周边国家乃至东南亚、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交往便捷,是中国沟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主要陆上通道,沿边开放条件极其优越。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马铃薯市场正式与国际市场接轨,马铃薯产品越来越多的出口到国外市场。中国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云南省地处西南边境,在中国面向东南亚国际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东南亚成为云南省马铃薯出口的主要国际市场。东南亚国家马铃薯年需求量通常在30万吨以上,以前主要是从美国和欧洲等国家进口,近年来,从中国进口约75万吨以上,大部分来自云南。

26自然方面

云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省份,目前农业生产处于“靠天定年成”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条件。云南省是一个受干旱、洪涝、风雹、低温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省份,从图5可以看出,云南省历年旱灾受灾面积比较严重,特别2010年云南遭遇了60年一遇的旱灾,受灾44358万亩,成灾307635万亩,绝收132255万亩。云南马铃薯作为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的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的生产受制于自然灾害,旱灾和病虫害等灾害对云南马铃薯生产构成很大威胁。2010年云南马铃薯受灾483万亩,成灾259万亩,绝收04万亩,使全省马铃薯损失惨重。

图51991—2011年云南省自然灾害受灾情况资料来源:中国种植业信息网(http://zzysagrigovcn/)

3云南省马铃薯价格预警指标系统的构建

云南省马铃薯价格预警系统,就是对云南马铃薯价格的运行过程能提前反映其发展动向和幅度的指示器或报警器,它是在马铃薯价格过高、下滑及过低到来时,能预先发出信号,为相关部门的调控提供依据而建立的一套指标体系所形成的系统。

根据各个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将云南省马铃薯价格预警指标分为警情指标、警兆指标。警情指标依据预警研究的对象来进行选定,警兆指标根据警源进行选取。警兆指标是为了警情指标服务的,其选取要以导致警情发生的警源为依据。

31警情指标的选择

警情指标是反映马铃薯价格波动是否有警的指标。一般警情指标采用增长率指标比较适宜。因为在经济指标中,绝对指标往往呈递增型,而增长率指标则往往呈波动型,绝对量是一个静态指标,而增长率则是一个动态指标,增长率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波动性的指标消除了单位的影响,有利于方便地确定警限和警度。马铃薯价格指标是增长型指标,将其进行转换为马铃薯价格的波动率,本为采用马铃薯价格波动率作为警情指标。

32警兆指标的选择

分析警兆是预警过程的关键环节。由警源产生警情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含警情的孕育、发展、扩大和爆发,伴随着这一过程,必须有各种各样的警情先兆现象,即警兆。分析警兆及其报警区间便可以预报警情,故预警的核心就是通过分析警兆来预报警情。

根据前面对云南省马铃薯价格预警的警源分析,马铃薯价格预警的警兆来自于6个方面:生产成本、供给方面、需求方面、国家政策、经济环境和自然方面,因此对应的警兆指标也从这6方面来考虑。如下表云南省马铃薯价格预警指标体系。

4云南省马铃薯价格预警的对策建议

41加强对马铃薯价格预警理论的研究

马铃薯价格预警是价格理论和经济预警理论在马铃薯价格研究中的综合运用。加强对马铃薯价格预警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一套适合云南省马铃薯价格预警理论体系,使马铃薯价格预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指导云南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因此政府和企业都需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加大科研基金和人才的投入力度。

42建立完善马铃薯价格预警信息系统

信息引导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微观主体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建立科学准确、反应灵敏和运转高效的马铃薯价格预警信息体系,是促进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数据信息的时效和质量是马铃薯价格预警的前提和保障,当前应充分利用网络,加大对马铃薯价格预警系统的投入,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采集和汇报系统,使决策部门能及时、准确地搜集预警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科学地对信息系统进行加工和处理,保证预警的质量。

43建立规范马铃薯价格预警信息查询渠道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市场价格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马铃薯价格信息来源广泛,人们对源于不同渠道甚至相互矛盾的信息难以鉴别真假,这时要规范市场信息的查询渠道,发挥好主流信息和权威信息的作用,打击谣言,保持市场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生产者、经营者及时把握市场趋势,也有利于促进马铃薯消费者理性消费。

参考文献:

[1]吴璇中国粮食价格预警系统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3

[2]李勤志,冯中朝中国马铃薯生产的经济分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3]刘洋,罗其友我国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波动研究[J].中国蔬菜,2011(7):14-17

[4]董志萍贵州农产品价格预测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2012

[5]马腾河北省棉花生产预测与预警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8

[6]唐江桥中国畜产品价格预测预警研究[D].福州:福建农业大学,2011

[7]杨栋河北省粮食生产预警系统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1

[8]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9]雷海章现代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求学指南篇4

    东汉王充的《论衡?是应篇》中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说的就是司南的指向作用。而现存史料中最早记载司南的,是战国时期的《鬼谷子》一书,写道:“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司南之车,说的就是司南。而《韩非子?有度篇》里也说“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方向的意思。

    司南虽好,但确有其弊端。理由如下:

    首先,你要确保底盘的平稳性;如果接触面略有倾斜,就会造成测量上的误差。其次,如果在测量点附近有较大磁石或者磁力作用,就会造成测量偏差。再次,做工要精准。司南要求做工精湛无误,如果底盘不够光滑,或者平衡性差,都会引起测量误差。最后,司南器具的大小限定了它不易携带的缺点。因此,由于这些缺陷,致使司南不能大规模地推广应用。

    由司南延伸出来的指南针,则是利用了地磁场的原理,通过磁针在磁场作用下可以指向地理的北极的这一原理,来辨别方向。同司南一样,由于易受磁石干扰,指南针也会出现判断偏差。

    举例说明,如图1所示:求点Ⅱ相对于点Ⅰ的位置。

    传统作业中,为了确定两点间的相对位置,通常是以一个点为参照点,将其按照指定方向“北方”做南北延长线,如图示2所示:

    接着,以参照点此点为基点,做出东西方向的指示线,并标出另一点位置,则作业完成。如图3所示:

    最后,读出方位即可。即:点Ⅱ位于点Ⅰ的东南方向。

    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两点相对位置的测定,有一个变量和一个不变量的存在,那就是指向标永远固定地指向北方,而两点的位置却在时时变化。而这一点的发现,也使地理测量尺在设计上更具可行性。避免以上复杂的操作过程,采用了新的构造原理,以便简化操作流程。

    首先,地理测量尺的构造。

    这是一副双层推拉尺,和普通尺子比较,除了大小、功能一样外,还多了些其他巧妙地构造。他有一个镂空带刻度且具有齿槽的尺座(1),尺座(1)的槽内固定一个可以推拉活动的推拉盘(2),上面刻有镂空的十字指向标(4),而尺座上也有一个镂空的指南针(3)。齿槽可以保证尺子在推拉过程中的顺畅,镂空槽可以确保固定需要测量的点的位置,十字指向标则具有指向功能。如图所示:

    通过看图,我们可以发现,在设计过程中,将原来需要标注“南北”、“东西”方向的人工辅助线转变为镂空的十字坐标和指南针,既节省时间,又简单明了。

    其次,测量尺的操作方法。

    首先将参照点置于尺座上镂空的指南针的中心,然后移动推拉盘固定另一点位置,最后读出处尺子上的方向即可。这里运用了尺子的推拉性和十字指向标的指向性,使得测量更为准确,不易受外界干扰。

    通过对比可以得知,原始操作方法需要确保方向的准确性和十字标的精确性,才不会有误差。而“地理定位尺”避免了上述问题,节省时间,精确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实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很多人苦恼于经纬网的章节,其中,确定两点的相对方位问题尤为头疼。在处理这种问题时,大多数人采取“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惯例,但较多情况下指向标多在图上指向稍微倾斜的方向。另一方面,老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在讲解相对方向时,常因经纬网的复杂性而无法讲清,致使学生学习困难。不能否认的是,对于航海、地质、勘探以及野外生存的人而言,方向的准确判断同样至关重要。如果无法把握正确的方向,会导致勘探的失败或者生存希望的破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急需一种测定工具来解决问题。

求学指南篇5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比对;WS/T 407-2012指南;EP9-A2指南

随着检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同的方法学和仪器相继进入临床,对于同一项目,临床实验室往往同时拥有多个检测系统。虽然不同检测系统均有完整的性能验证过程,可保证各自检测系统的重复性、线性范围及抗干扰能力等均处于良好状态。然而,不同的检测系统间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是检验工作者必须要回答的问题。目前,用于实验室内检测系统间比对分析的常用方法有两个,一个是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9-A2指南[1],另一个是我国2012年的医疗机构内定量检验结果的可比性验证指南(WS/T 407-2012)。本文采用上述两个指南对本实验室两台血细胞分析仪间进行可比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比对仪器均为为雅培公司生产的血细胞分析仪,型号分别为CD3700和Ruby。试剂均为雅培公司原装配套试剂;所有仪器进行比对前按CLSI相关要求进行全面性能评价;高值和中值中质控品均购自雅培公司,批号分别为N41749和H41749。

1.2分析样本 按照WS/T 407-2012指南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EDTA-K3抗凝血;EP9-A2指南比对选择来自5d的40份样本(8份/d);标本选择详见方法。

1.3方法

1.3.1 WS/T 407-2012指南

1.3.1.1估计检测结果的不精密度,根据6个月室内质控结果估计各指标检测结果的不精密度,分别计算每仪器两个水平质控品各指标的均值和变异系数。

1.3.1.2确定比对样本浓度,以每个质控品浓度水平的总均值(1±20%)作为样本浓度选择范围。

1.3.1.3确定比对实验结果的可接受标准:参照美国CLIA'88能力验证计划的分析质量要求的允许总误差标准。

1.3.1.4确定每份样本的重复检测次数,根据不同质控水平在不同仪器间测总变异系数,根据WS/T 407-2012中附录A(确定比对物质重复检测次数的临界值表)查询确定每份样本的重复检测次数。

1.3.1.5比对试验结果及分析,根据所得数据计算比对偏差R。

1.3.2 EP9-A2指南

1.3.2.1试验时间为5d,每天做8份患者新鲜标本,标本含量在生物参考区间内外各占50%左右;避免干扰因素,如小红细胞,破碎红细胞和巨大血小板等。

1.3.2.2 1h内分别对同批次标本开始测试,将标本按1,2,3,4,5,6,7,8的顺序测定,然后按8,7,6,5,4,3,2,1的顺序再测一遍。

1.3.2.3收集并检查试验数据,将室间质评成绩较好的CD3700作为比对者,其测定结果设为y值, Ruby测定值设为x值;将所得成对的平均值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回归方程y^=a+bx。R2>=0.975则认为该线性拟合满意;若有显著离群点,用3σ法则剔除。

1.3.2.4在各个医学决定水平xc处,计算两个比对者之间数据的差异。

偏倚(bias)=|y^c-xc|/xc=|(b-1)xc+a|/xc

若每个xc处,两者的偏倚在1/2CLIA'88允许总误差(TEa)范围内,则比对结果满意,否则不满意。

2 结果

2.1 WS/T 407-2012指南比对结果 参照美国CLIA'88能力验证计划的分析质量要求,将其规定的1/2 TEa作为本次比对的分析质量要求。表1为两台仪器WBC、RBC、Hb和PLT比对结果汇总。结果显示,WBC、RBC和Hb在两台仪器上具有可比性,而PLT低值比对偏差12.6%超过分析质量要求12.5%,但在临界值附近。

2.2 EP9-A2指南比对结果 WBC、RBC、Hb和PLT在CD3700和Ruby间均值散点图和回归方程见图1~图4。如图所示,四项指标比对R2均>0.975,直线拟合满意。

图1 WBC比对散点图

图2 RBC比对散点图

图3 Hb比对散点图

图4 PLT比对散点图

根据各比对回归方程,由公式算出各指标医学决定水平处偏倚,如表2。

3 讨论

血细胞分析仪器和方法学的多样化,造成其检测结果的溯源存在一定的困难,不同的检测系统所得结果不具可比性,对临床诊疗产生不良影响。比对试验是目前实现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的重要途径。以往检验工作者大多采用CLSI-EP9-A2指南标准[2-3]对不同检测系统进行比对,但该指南操作较复杂,计算也较为繁琐,比对样本要求较多,且只能两两进行比对,这对于仪器较多的实验室来说人力物力浪费较多。2012年我国了WS/T 407-2012指南作为检验结果间可比性验证的标准。前面已有学者应用该指南进行仪器间结果的比对[4-5]。本文应用WS/T 407-2012指南方案对CD3700和Ruby两台仪器结果进行比对发现,各指标间均具有可比性,但低值PLT检测结果之间可比性不理想。按EP9-A2指南进行比对时,在PLT医学决定值10×109/L处,两台仪器间比对结果也不满意,而其他医学决定水平处和其他各指标之间比对良好。不难看出,两种比对方案均提示,当PLT值较低时,两台仪器间结果不具可比性,需要进行校准或参数调整。这说明两种方法的比对效果是基本一致的。在比对过程我们发现,与EP9-A2指南相比,WS/T 407-2012指南具有操作简单,可运用于多个检测系统的可比性验证,需要的样本量少等优点,但需要6个月以上的同一批号的室内质控作为计算不精密度的依据。由于不同厂家的血细胞分析仪一般是各自专用的室内质控品,因此WS/T 407-2012指南对不同厂家和不同方法学的血细胞分析仪间的比对是不适用的。

参考文献:

[1]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 [S]. Approved Guideline. 2nd ed, EP9-A2,2002.

[2]贺端明,林该胃,任婷婷.新鲜全血对不同血细胞分析仪的比对试验[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 8(2):145-147.

[3]陈玲,董云华,牛华,等. 两台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间的比对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0):1242-1243.

求学指南篇6

海南省目前有17所高校,2012年全国排名第27/31位,其中本科院校6所,全国排名与宁夏并列28/31位。海南省2012年GDP为2855亿元全国排名28/31位。从下面2012年全国各地GDP与高校数量排名关系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地区高校的数量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息息相关的。一个地区高校数量的多少也是一个地区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是息息相关的。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用函数关系表示地区经济发展与地区教育水平之间的关系。假设Y表示GDP排名,X表示高校数量排名,从下图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Y=F(Xu)。再假设Ye表示地方教育水平,根据上述内容可知,Xu=F(Ye)。教育水平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即Y=F(Ye)。经推导,我们得到Y=F(Xu)=F{(Ye)}的函数关系存在并成立。

从上述函数关系中我们知道,全国各地普通高校数量排名与各地国民生产总值排名相关度极高,其内在原因在于高校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打造第一生产力做出了巨大贡献。高校能否合理科学的发挥作用不仅仅取决于高校的数量,更深层次取决于高校的质量,也就是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质量,这种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地区经济发展可持续的核心动力源,而普通高校的可持续竞争力又来源于中青年教师人力资源水平。因此,对于海南来讲,提升海南高校中青年教师整体人力资源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有合理的中青年教师素质考核体系使每一个高校中青年教师都能明确现代高校教师职责,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并在合理的激励下快速成长,这无疑将是海南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内核式动力源。然而,目前海南17所高校中至今还没有高校是真正采用科学的素质考核体系来引导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这方面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导向的方法论上。王宝林、许文婷(2013)主要阐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素质评价体系在高校教师素质评价中的设计与应用。陈华(2010)重点强调了“教师工作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诊断和改进教师的工作,并由此激励教师”。白晨光、刘云龙(2007)主要强调评价体系构建中的定性与定量方法,并对相应的方法进行了介绍。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关于高校教师素质评价的研究比较早,如美国、德国、日本等主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在教学行为特点和教学效能方面的研究比较多。Allen Phillips等人(1985)运用卡特尔16人格因素量表对教师自然科学教学行为与学生人格发展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16个人格因素中有恒性、世故性、怀疑性、幻想性、真实性、自信性、变革性等人格特征与师生行为存在显著相关。Stuart A.Karabenick和Rajeev Sharma(1994)运用内隐方法,以大学生的视角观察教师支持学生提问的作用。研究表明,教师支持行为对学生的动机倾向和学习者自我调节策略的运用具有显著和持久的影响。Ashton(1985)和Norfolk(1990)强调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预测变量。

3、国内外研究综述

综上所述,国内研究没有通过独立分析高校特点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素质评价体系。因此,多年来一直没有一个相对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指导高校教师的成长。国外研究从高校学生需求出发,具有一定的高校特色,但是,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导致评价体系设计与应用有很大差异;且从学生需求开始挖掘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深度不够。本文将突破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的不足,针对海南高校特色,从海南经济发展的实际社会需求角度出发,深入挖掘与研究海南高校中青年教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成,真正实现满足海南本土社会人才需求与社会科技进步需求的要求,培养出符合海南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进而解决当前海南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实问题。

二、传统海南高校中青年教师素质考核体系设计要求

通过对海南省部分高校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发现传统考核体系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要求。

1、学历、学位要求

海南部分高校对中青年教师学历、学位考核要求比较(详见图2)

图2表明海南多数高校教师对学历考核要求不高,博士学历考核占比较小,导致学术科研水平较低,地区科技贡献率不高。其主要原因有地方基础条件对博士吸引力不足,民办高校办学理念与经济水平达不到引进博士的要求。

2、资历要求

海南部分高校对中青年教师资历考核要求比较(详见图3)

图3中表明海南高校对中青年教师双师型考核整体要求偏少,对行业经验考核要求不高,一本院校重点考核学术经历。

3、教学能力要求

海南高校对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要求对比(详见图4)

图4中标明海南高校对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考核基本上集中在课时量上,对教学质量以及教学内容的应用价值考量很少。

4、科研能力要求

海南高校对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要求对比(详见图5)

图5中说明海南高校对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考核差异较大。一本院校对课题经费考核较高,意味着引导中青年教师科研服务社会的的理念较强。民办高校主要集中在课题数量和论文数量上,偏重于中青年职称提升。

5、师德要求

据调查了解,目前海南高校关于对中青年教师师德的考核,大多停留在主观考核的阶段。由于我国历史文化的原因,在工作中人情往往要超越制度。在无法量化考核的时候,关于师德的考核受人际关系的影响很大,尤其在普通高校当中,计划经济的余温仍然存在。因此,唯利是图、中饱私囊等现象仍然存在,大部分缺乏事业心、责任心。在民办高校中,关于师德的考核基本上取决于院校管理者的管理风格,由于资金压力大,往往会忽视对师德方面工作的重视,再加上师德量化考量比较复杂,以致师德考核也就流于形式的居多。

三、海南高校中青年教师素质考核指标及权重设计建议

根据上述对海南部分高校中青年考核内容分析,无论是普通院校,还是民办院校,在中青年教师考核体系设计上都有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过于注重科研成果的形式以及职称评定,忽视了职业特质、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从本质上来讲,主要是对高校中青年教师在社会中应发挥的作用认识不足。高校的基本职能有教书育人、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从这四个基本职能出发,海南高校应该培养具有强烈的职业特质、先进的教学思想理念、复合型知识能力、创新实践意识以及自我终身学习能力的中青年教师。

海南高校办学各自特点差异较大,对中青年教师素质考核侧重点有一定的差异。根据以上分析,针对海南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中青年教师考核要素指标权重进行设计建议。海南大学与海南师范大学办学特色注重在研究与人才培养并重,其中更多的对本地区社会贡献主要体现在科研创新领域;海口经济学院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办学特色更加注重综合性人才培养;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属于专科学校,主要服务于地方,办学特色注重基层管理人才的培养;海南科技学院属于民办专科类学校,办学方式与其他专科有所不同,侧重点在于学历教育。所以,基于各高校的特点不同,其考核要素权重就有所区别(详见表1)。

求学指南篇7

看了《指南》后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清晰详细,《指南》把内容划分为五个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中一开始都为我们进行了一个概括,让我们大致了解其中的内容。每个领域中还包括大目标和细化的小目标,每个小目标中又分三个年龄段来讲述,让读者一目了然,明确每个年龄段所要达到的要求。如健康领域中的第一个大目标身心状况中分三个小目标:具有健康的体态、情绪安定愉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内容非常全面。在每条目标的最后还为我们提出了教育建议,让教师和家长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

2.领悟《指南》要领,明确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依据《指南》精髓,把握教学活动方向

一直以来,都以《纲要》为自己的思想,但是作为有多年教龄教师的我来说,仍然缺乏一些详尽参照的理论依据,对于《纲要》中提出的目标有些模糊,不知道如何具体划分到每个年龄段。而《指南》中把学习与发展目标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让我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有所依照。如健康领域中提到的幼儿要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指南》中对每个年龄段都有所划分,3-4岁能身体平稳地双脚连续向前跳。4-5岁能助跑跨过一定距离,或助跑跨过一定高度的物体。5-6岁能连续跳绳。这无疑对我来说,是对我工作细化的一个指导、是一个参照,能帮助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当的目标进行教学活动。以前,在中班时,曾经盲目要求孩子完成学习跳绳的教学目标,虽然孩子们经常练习,很努力,仅有一两个孩子能做到,绝大多数孩子不能完成教学目标,效果不尽人意。依照《指南》要求,我对大班孩子提出学习跳绳的教学目标,没想到,孩子们经过努力,大部分孩子能够容易的掌握跳绳的技能技巧,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

3.指导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

《指南》对3-6岁儿童的方方面面都有详细的指导,这是所有的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共同参考的指导手册,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家长对于幼儿的教育方式会深深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现在的幼儿大多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很多的家长都非常宠爱幼儿,所以什么事情都包办好,而这样会阻碍幼儿的发展,特别是在幼儿的生活自理方面。其实现在大部分家长并不知道每个年龄段幼儿需要掌握怎么样技能,而《指南》中对于每个阶段幼儿的生活自理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手的动作灵活协调方面,《指南》提出,3-4岁能熟练的用勺子吃饭,4-5岁会用筷子吃饭,,5-6岁能熟练的使用筷子。如大班时,我班的尚子豪不会使用筷子,作为老师的我就鼓励孩子学习使用筷子,以便促进孩子手的灵活协调发展,而家长就埋怨老师,不该让孩子过早使用筷子,以致影响孩子的进餐等。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尚子豪已能熟练拿起筷子进餐了。所以《指南》不仅是给教师看的,它也能帮助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

4.设定合理的发展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指南》给学前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标准。我收获最大的就是:爱孩子就不能拔苗助长,做一些看似正确,其实错误的事情;爱孩子就要明白,怎样帮助孩子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达到目标的方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作为一名母亲,我有深深的感悟,反思自己以前,曾经好大喜功,做过拔苗助长的事情,如五年前我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拼命让孩子"超前学习",让儿子小小年纪就参加他不喜欢的兴趣班-英语辅导课。每次上辅导课之前,孩子是不情愿的,总要苦口婆心地进行劝导教育一番,孩子才勉强的去上课,一学期下来,孩子的英语水平并没有长进。因此,合理的目标设定,才能有助于孩子健康发展。《指南》的出台,帮助我们科学育儿具有指导性作用,满足了幼儿生活、学习、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它更符合现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5.《指南》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求学指南篇8

【关键词】幼儿教师;幼儿园教学;幼儿教育

幼儿园教学是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与指导,而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和技能训练。幼儿园教学内容具有整合性、生活性和直接经验性的特点。幼儿园教学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建构认识的过程,幼儿园教学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和多元性评价,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

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概述

在还未集体组织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本小册子之前,对幼儿小朋友在各阶段的具体发展目标也还是不够清晰、不很了解的,认知方面最多的是蓝皮本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面的幼儿的发展目标。相比较而言,《纲要》上的目标是经过概括性提炼和归纳性总结的,教师只需要去领会,去感悟就是了,在实践方面毕竟还需要幼儿教师自己去解读《纲要》体现的基本精神和深刻内涵。

现阶段我们通过原原本本地学习并梳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之后,感到《指南》相比较《纲要》而言,其中的目标、理论、要求以及见解对我们幼儿教师自身的实际工作切实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这不仅是由于《指南》中所提出的幼儿发展目标十分明确,更为重要的是在幼儿教育与教学的生动实践中易于灵活把握和深入操作,使幼儿教师心中产生了许多共识,觉得有章法、有门道、更有底数。经过认真细致地精读了一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之后,启发良多,并能从中隐约感到了一份需要对孩子付出的沉甸甸的教育教学重任。

除了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些刚性方面要求之外,《指南》中所提出的幼儿发展目标的内容十分广泛,可谓涵盖幼儿教育各个方面。我们在实际的日常工作中可能没有考虑到幼儿各方面发展要求,对幼儿的关注度还不够全面细致。比如:我们对幼儿缺乏全面、个性化的了解、认识、熟悉,确确实实在有时候,并没有发觉与关注孩子能力水平上的亮点、特长。

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反思

通过组织这次集体学习,我们普遍地感觉到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特别是从事学前教学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负责,不仅要深入贯彻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而且还要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自觉地、主动地作为我们实际教育的工作指南,方向更加明了,目标更加清晰了。下面,我结合自身工作,对照《指南》相关要求,具体梳理了几点,以供各位同事们一起学习探讨。

1.教学中应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从事学前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冰妖关注每一个幼儿个体的发展状况,力求立足孩子的当前,为孩子今后的发展目标制定个体计划,同时要努力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与支持。举例来说,要为幼儿制定一份每月的成长档案,要细致地观察孩子,记录孩子的个性特点、优点和不足,真正去了解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且通过多种途径与幼儿家长进行及时联系、沟通,对家长朋友提出教育的相应指导意见。需要指出的是教师把班级中的孩子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倾注自己的智慧、力量和汗水。另外,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是比较明显的,因而教师在照顾到绝大多数孩子发展的同时,还要对班级中一些发展较慢较弱的幼儿进行一下个别辅导,逐步提高幼儿的能力与自信心,支持、引导、推进每个幼儿从现有水平向更高、更好的目标位移升级。

2.教学中应注重幼儿参与互动

我们觉得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有的老师因为过度担心幼儿不会做、不愿画、不敢剪等,表现为因为担心,不信任就不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操作,甚至产生对幼儿产生了包办包揽的面子思想。举例来说,在自理能力方面的包办,对于小班的幼儿小朋友,不去让幼儿自己画物体的轮廓、不去让幼儿自己使用剪刀,怕幼儿画不好、画不像、剪不会、剪不像。这种教育方法实质性上是剥夺了对幼儿自身练习操作本领的机会,最后的结果是:老师累得不行,幼儿却什么也没学到、能力也没得到锻炼,仿佛成了教师的一个听众、观众。通过研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不难发现只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教学方法,长此以往,久而久之,幼儿的能力发展就会受到非常严重的抑制、影响。我们一定要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学习、自己去练习。即便是需要操练很多次,才能掌握好,巩固好,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注重幼儿参与的同时,还需要有耐心和坚信孩子能做到的信心。

3.教学中应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

从民族复兴大业的角度看,幼儿教育教学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我们的教师不能让幼儿只偏向于某一领域的学习而轻视其它领域的教学培养。在幼儿园阶段,教育教学的熏陶是全面的,立体式的,是全科的,它包括语言、社会、科学、健康、艺术各领域的教学以及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等。面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她要求我们教师认真领会并且把握好各领域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熟悉与通晓各领域学前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以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好的引导作用。

三、结语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幼儿获得知识技能、培养良好情绪情感及社会化的过程。幼儿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认真研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针对幼儿教育各方面的特点,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从根本上推动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淑花.幼儿园教学方法的探讨[M].神州,2013(15):67.

[2]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国发[2010]40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0年.

求学指南篇9

■赞成

重在理会意图和把握精神 莫拿“指南”当唯一标尺

教育部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摒弃了幼儿教育偏重知识性传授的认知误区,突出了对日常生活粗浅常识和技能的培育,这无疑是遵循了儿童心智成长的生理特点和自然规律,契合了幼儿教育重在“启蒙”的教育特质,其对转变社会长期存在的“拔苗助长”的错误观念,防止和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应该说,尽管《指南》列举的“阶梯”状标准,只是观察孩子成长的参考表现,并非硬性的考核指标,但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往往会把“阶梯”状标准视为幼儿成长的“路线图”。幼儿园教育有可能将《指南》作为分领域训练的“清单”与“课程”,甚至为追求“达标”而强制性训练;而幼儿家长也极有可能将其视为“规定动作”而“对号入座”,这是必须防止和纠正两种不良倾向。

贯彻《指南》,重在理会意图和把握精神,切不可机械地照本宣科。幼儿的天性是玩耍和游戏,其健康成长需要自由与宽松的发展环境。把儿童发展“指南”当作幼儿园的教学大纲和家长评价孩子的硬性“标尺”,不仅会禁锢和抹杀孩子的快乐天性,也有悖孩子个体差异的发展现实。尤其是对望子成龙的家长,“对号入座”的危害更是不可小觑。“提前”达标的孩子可能会被当作“神童”而助长家长拔苗助长的心理,完不成“规定动作”的孩子,极有可能被当作“弱智”而让家长忧心忡忡,甚至做出给孩子“测智商”的傻事。这无疑是对《指南》的误读和曲解。

必须指出,幼儿教育“去小学化”是教育部推出《指南》的初衷,它不仅是学前教育者的职业责任,也需要广大家长的密切配合。其关键是要彻底矫正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心态,而治本措施则是恪守小学招生的“免试”原则,坚决刹住愈演愈烈的“择校风”。否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势必沦为一纸空文。而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发生过幼儿园不教小学课程家长要求退费的怪象。

其实,在德国、匈牙利等欧洲国家,严格禁止教授幼儿园期间的孩子学习写作、阅读、计算等要求,都是明确无误的法律规定。人们在充分肯定《指南》对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推动和引领作用的同时,更寄望于“把童年还给孩子”成为全民的共识和刚性的法律。愿幼儿教育早日摆脱急功近利的阴影,回归理性与科学。

――张玉胜

积极理念推动 并非硬性目标

“指南”中有诸多可圈可点的亮点,比如将尊重当做幼儿教育的重要理念,对孩子的个性化创造,进行最大化欣赏,这对于幼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一种积极的理念推动。

可“指南”却被个别媒体妖魔化了。比如有媒体报道说:给学前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标准:3岁学会不跟陌生人走、4岁学会体谅父母辛劳、6岁学会接受不同意见。

笔者查看了整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上述报道根本就是一种娱乐化的误读。“3岁学会不跟陌生人走”是“目标3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目标,原文是“1.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可新闻硬是加上一个“学会”,让教育目标顿时发生了质变。“指南”中的“ 不跟陌生人走”,是对孩子的一种期待性的安全目标,加上“学会”,则成了一种硬性安全目标。

还有“4岁学会体谅父母辛劳”,原文是“知道父母的职业,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体谅”取代“能体会到”,显然是一种更严重的误读。而让整个“指南”成了一种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纸上谈兵、好高骛远。这样的娱乐化报道要不得。

多用欣赏的眼光认识“指南”,多在“指南”的实践上下工夫,多用赞许和期待的眼神认识“指南”,多听听基层老师对“指南”的意见,多忠于政策原文,让“指南”发挥出积极的教育效应,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镜”,横挑鼻子竖挑眼,误读了美好的政策初衷。

――耿银平

不能刻板比对 只是时代指引

一如当年卫生部的《老年人跌倒救助指南》,新政一出,板砖齐飞。有骂脑残的,有揣测其卸责居心的,有质疑标准的……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尽管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人指出,这“不是评价和衡量幼儿发展快与慢、好与差的‘标尺’。不能将《指南》作为分领域训练的‘清单’,为追求‘达标’而对幼儿进行强化训练”,遗憾的是,舆论仍在自我解读的咆哮中消解着新政的良善取向。

当然,我们也能看到,舆论反弹强烈,不外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对公共政策的普遍性怀疑惯性。《中国青年报》曾做过万人民调,结果显示“71.8%的受访者确认身边遍存习惯性质疑者”。公民社会,质疑是一种觉醒的能力,但过度滥用,折损效率不说,还影响社会秩序的建构与重组。二是浮躁的解构主义文化思潮。禁锢惯了,一旦自由与多元的价值理念来袭,以破坏为的解构就变得让人上瘾,于是“标题党”盛行、“恶搞文化”无下限。这当然不是民众的错,当权力与公共事件极度耦合、道德生态版图苍茫,美好的事情看起来也难免面目模糊。就此而言,别管教育部儿童指南还是大学生指南,甚或任何一部新政,今日的非议一样妥帖适用。

其实,最怕的倒不是这些“指南”是高还是低,而是急功近利的幼教或家长,会不会将之视为如高考一样的标准试卷?如果刻板比对,这反而可能成为幼儿的梦魇,正如网络上流传的让千万人感同身受的帖子:从小我就有个宿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年级第一;这个孩子九门功课同步学,不看星座漫画,看到电脑就想骂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是团员、党员、公务员,将来还可能知道地球为什么这么圆;这个孩子长得好看,写字好看,成绩单也好看,就连手指甲都是双眼皮的……

儿童成长标准不是“别人家的孩子”,不是攀比附会的一种资本,不过就是时代化的一些指引罢了。

――邓海建

■质疑

四岁体谅父母 羞煞多少父母

儿童教育非常关键和重要,这个毋庸置疑。我可以理解有关部门规范和“指导”儿童教育的良苦用心。但既然是“儿童成长标准”,就要符合儿童的天性,可“四岁学会体谅父母”之类的“标准”,却明显带有成人化的教育主观意志,是孩子们所无法做到和完成的不可承受之重。

如果说5岁的孩子能记清楚自己的家庭住址和父母亲人的名字,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那么,3岁孩子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四岁孩子体谅父母的辛苦,就从头至尾都充斥着苛刻的教育期许。感恩父母从娃娃抓起没有错,但感恩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指望心智还不健全、思维还是一张白纸状态的四岁孩子去“体会”和“体谅”,这种教育心态本身就很古怪。

我们常常要求孩子“这样”、期待孩子“那样”,却不知,要求孩子的成人社会都未必能够做到。我们随地乱扔烟头,却教育孩子要注意公共卫生;我们热衷于猎奇窥私,却强制孩子们“绿色生活”;我们自私和狭隘、缺乏宽容和信任精神,却要孩子们从小团结友爱……成人社会的道德矮化已经日渐明显,却指望孩子们柔嫩的肩膀去扛起道德的未来。如是种种,儿童仿佛就成了“烂菜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可装来装去,纵然把学生都塑造成道德精神上的小巨人,终归还是要踏进社会这个大染缸。

“四岁体谅父母”该羞煞多少父母?这是一个沉甸甸的问题。

――陈一舟

■延伸

不用一把尺子 理该推而广之

《指南》众多先进教育理念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成人不应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教人用带有差异的眼光来审视幼儿,这对幼儿的成长势必大有裨益。但是笔者在想,这么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部咋不用于青年学生呢?不仅是幼儿,即使是青年学生,甚至是成人,也存在差异,笔者认为也不应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对不同的人用同一把“尺子”,同样也衡量不出孰优孰劣。

而现在,中国的教育就像是一副模具,学生进去之前各有千秋,但进去以后,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是一种雕刻打磨方法。而且在各个阶段的每一次晋级,都是在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差异大的将被淘汰。以至于中国式教育体制下“出品”的产品大致都是一个“高度”,一副“嘴脸”。这应该也是当代中国为啥难出大师的原因,一把“尺子”桎梏了人们的思维发展。

在反思当代教育制度的时候,我们不妨对历史进行回望。在近代的中国,也曾是大师辈出的,像王国维、鲁迅、蔡元培、胡适、钱钟书等举不胜举。笔者认为是因为当时所处的历史时期,正好是中西文化交融渗透发展的时候。而且当时的教育并不是大学影响大师,而是大师影响着大学,教育体制给了大师们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过,一定会有人对笔者的观点提出质疑,谁说当代中国没有大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难道不能被称为大师?其实,大师的衡量标准不是看能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是要看他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贡献与成就。笔者认为,虽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他目前依然称不上是大师。而且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不是现在应试教育的结果。

现在,教育部“成人不应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儿”的观点不应只适用于幼儿,而应该得到推广。做到不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青年学生,以避免“尺子”禁锢了学生成长的空间。

――赵艳生

■三言两语

家长们在应用《指南》时应该特别注意不能死板地往孩子身上套。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有自己的独特体质、个性特点,儿童更是如此。孩子们发展的快慢、兴趣爱好等都可能不同,所以《指南》只能作为指导,家长们还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行。

――慧澜芷

给学前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标准。这不是扯淡是什么?教育部在干什么?教改不是这么改的吧?这不是在加重孩子和家长的负担吗?这不是在给孩子的童年上枷锁吗?中国的孩子怎么这么苦,没出头之日了!

――王津津

建议各位爸爸妈妈认真学习一下。

――姚 江

你觉得教育部制定的标准靠谱不?

――张可欣

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指南》真及时,最希望能落到实处。

――王 宣

求学指南篇10

关键词: 南非 课程标准 小学英语

南非于2012年1月颁布了《国家课程与评估政策声明》(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Policy Statement,简称 CAPS)。由于南非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南非荷兰语,还有9种获得官方地位的地方语言,如祖鲁语、科萨语等[1]。因此,南非政府根据国家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了具有不同水平要求的语言课程标准。本文所介绍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是指母语为英语的南非国家课程标准。

一、南非国家课程与评估政策(CAPS)产生的背景

在南非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种族歧视色彩浓厚的南非教育现状,南非民主政府在相关教育法律政策出台的基础上,开始修订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新政府制定和实施了南非首个核心课程指导文件《课程2005》,之后,政府评审委员会对该文件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发现其存在众多问题。经过慎重讨论研究,南非政府决定修订一份国家课程声明,在此期间,《R-9年级修订的国家课程声明》和《10-12年级国家课程声明》相继产生。2002年,南非政府把R-9年级和10-12年级国家课程声明合并为一个统一的文件,即《R-12年级国家课程声明》,但该课程声明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负面问题。因此,南非教育部组织相关专家对现行的国家课程声明进行审查并提出相关修改建议,政府根据专家提供的提议,重新修订了国家课程声明,并决定为每一门科目制定一份单一的综合性的《课程与评估政策声明》(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Policy Statement,简称 CPAS),该文件逐步替代现行的针对每一门课程所颁发的三个文件,即《学科声明》、《学习计划指南》和《学科评估指南》[2]。本文所介绍的课程标准是指南非政府针对小学英语(同时为母语)课程而制定的国家课程标准。

二、南非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框架与结构

新颁布的南非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由《课程与政策评估声明――基础阶段(R-3年级)英语-母语 》与《课程与政策评估声明――中间阶段阶段(4-6年级)英语-母语 》两个相互独立又有联系的政府文件构成。该文件是对南非R―6年级小学英语课程全面具体的要求,也是南非学生完成小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后所必须实现的最基本的知识或能力的目标。

从表1可以看出,南非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两个文件有大致相同的内容框架与结构,但又略有不同。首先,文件第一部分是对国家课程标准的简介,包括课程标准制定的背景、课程标准的一般目标和总目标、不同阶段英语课程的时间安排。其次,第二部分是对基础阶段与中间阶段英语课程在语言水平、教学方法、时间安排及使用材料上的进一步要求和说明。再次,第三部分具体罗列了各个阶段不同年级英语课程的具体且详细的指标。不同的是在基础阶段,课程的评估是呈现在课程内容与计划中的,而在中间阶段则单独列出作为第四部分,这是R-3年级与4-6年级英语课程标准框架与结构的最大不同之处。最后部分是术语表,是对文件中出现的专业术语的详细解释与说明,有助于读者的阅读与理解。

表1

三、南非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内容安排

1.课程目标的内容与结构

课标第三部分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计划就相当于我国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与内容。南非小学一学年由4个学期构成,每个学期有10周左右,小学英语课标对不同年级的每一学年的4个学期分别设置了具体详细的指标要求[3]。例如基础教学内容列出R―3年级在听力与口语、注音、阅读与浏览、书写与写作四个方面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接下来的内容占R-3年级英语课标的大部分篇幅,即课标以图表的形式,分别罗列了不同年级四个学期的具体达成指标,基础阶段主要从听力与口语、阅读与浏览、写作与手写三个维度展开分目标,而中间阶段则从听力与口语、阅读与查看、写作与呈现及语言结构与惯例四个方面展开。

南非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呈现出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连续不断螺旋上升的特点。如表2,从“不断地听”到“在整个小组集会中轮流讲”;活动从3个项目扩大为5个;唱歌到说诗歌和童谣;从整体到部分的逻辑认识,一年级第二学期日常生活活动的内容指标较之于第一学期,整体范围扩大、要求提高、目标层次提升显著。

2.课程标准语言表述别具一格

课程标准的语言表述具有操作性、可行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首先,课程标准中表述目标要求的句子之后带有范例。如课标中讨论个人经历,例如讲新闻、天气或其他的事情;发展方向性:左到右和上到下,画直线,加点,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转;听故事细节和其他口头文本,并回答开放性问题,例如“当你起床时候你将干什么?”;读放大文本,例如诗,大书籍、海报和电子文本等。其次,目标内容的叙述一般都是使用动词。如表3,里面的听、讨论、唱、说、认识,这些动词的使用,使目标表达更具体,操作性更强,行动指导意义更大。最后,课标中语言表达的应用策略性知识,例如在中间阶段的英语写作与呈现目标下面列举了教学所使用的写作过程,包括:计划/写作;起草;修改;编辑;校对。举例、动词和策略性知识的使用,让课标的使用者对课标的内容把握更精准,理解更透彻,行动更便捷。

表2

3.教学时间与使用文本的规定

课程标准对南非小学英语教学时间安排与教学使用文本做了细致明确的规定与指导。一方面,课标第一部分就对基础阶段、中间阶段、高级阶段与10―12年级所教授的各个科目的教学时间做了规定,如基础阶段母语教学R,1和2年级的教学时间是23个小时,3年级是25个小时,R-2年级语言学习为10个小时,3年级为11个小时等。另一方面,对各个年级的母语教学时间做了清晰明了的具体规定。如表3,规定了不同年级在听力和口语、阅读和语音、书写与写作四个方面所需的每日教学时间、天数及每周总时间。

小学英语课标还罗列了不同阶段所使用的教学材料,主要包括基础阶段各个年级每个学年有关英语课程学习可能涉及的资源列表,以及中间阶段英语课程教学使用的文本类型与范围。小学英语课标中基础阶段的资源主要包括不同形式的文本、教学设备和服装道具等。而在中间阶段,支持教学的材料由学生使用的材料、教师使用的材料与教室资源三大部分构成,并根据英语课程教学进度、文本类型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对学生每两周的文本类型的使用做了详细的规划与指导,如表4。

表3

表4

四、南非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特点

1.课程标准全面详细

南非小学英语课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信息量大,涉及面广,信息全面、详细且具体。整个小学英语课标文本页数达到250多页,几乎涵盖了与教学有关的各个领域,其课标主要由以下几个大领域构成:各个阶段所学语言的基本介绍,各个年级教学展开的维度,不同年级不同学期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详细具体的时间安排,文本使用情况,教学的评估,等等。同时,课标对各个大领域内具有不同层次水平的子目标做了进一步细致有效的说明与指导,使课标使用者更容易理解与把握。

2.课标目标的多元化

南非小学英语课标的目标设计包括社会目标,管理目标及教育目标。课标前言是南非教育部长对南非教育的一段寄语,“解决过去的矛盾,建了一个拥有正义和基本人权的民主国家;建立一个体现人民意志,使公民受法律保护的民主、开放的社会”,话语中无不寄托着国家对教育发挥社会作用的期望。南非课程的一般目标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出课标所要实现的不同领域的目标,如社会目标体现在一般目标中的“不论其社会经济背景、 种族、 性别、 体能或智能,使学习者具备自我实现所需的知识、 技能和价值观,并作为一个自由国家的公民有意义地参与社会 ;该国家课程声明R-12直面多样性的问题,如贫困,不平等,种族,性别,语言,年龄,残疾等因素的影响等方面”。教育目标体现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用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做出决策;有效地进行个人工作和与其他人作为一个团队工作;在各种状态中使用可视化,符号化或语言技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等方面”。管理目标主要体现在包容性管理方面,包容性管理的关键是依靠学校社区所有相关的支持机构,确保识别和解决障碍。南非期望教育为社会目标的实现承担更多的责任,兼顾教育公平与效率、教育规模与质量;既要注重教育为国家发展服务,又要注重教育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还要做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4]。

3.南非课标语言表述操作性强

南非小学英语课标明确规定了学习者所要达到的具体指标,表述这些具有不同层次要求的具体指标的语言具有灵活性、易操作性。课程标准分量最重的目标与内容方面,列举了不同维度下的各级具体指标,这些指标内容更多的是一些教学的方法策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程序性知识,即关于如何学习的知识。比如四年级第一学期最后两周中有关听力与口语目标下属的一个演讲指标,内容是准备一次演讲包括“选择相关内容使用开始,中间和结束;围绕主题使用逻辑组织使用演讲技巧,如音调、暂停、姿势”。阅读目标中提到了阅读过程,包括计划/写作、起草、修改、编辑、校对与呈现。加之前面所介绍的举例、动词和策略性知识的使用,这些别具一格的语言表述能指导师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师生怎样具体掌握英语课程的相关技能和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军.近10年来中国的南非教育研究述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5.

[2]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Policy Statement(CAPS):Grade R-3,English home language[M].Republic of South Africa:Department of Basic Education,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