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之路十篇

时间:2023-03-30 06:33:08

求学之路篇1

——观《上学的路还有多远》有感

今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看了一段《上学的路还有多远》的片子,看过之后心里一阵酸楚。

这段片子讲的是贵州的一所小学,大部分学生都要走很长的时间山路,土路才能到达学校,一个月都走烂了几双鞋。最远的一个读六年级的女孩子早上天还没光就要从家出发,一个人拿着手电筒抹黑上路,走泥路,土路,山路,翻过七八座山才到达学校。中午有大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经济等原因,不带饭来学校吃。小男孩和小女孩的2011幸福公式分别是:2011+新鞋+新衣服=幸福,2011+一条好走的路=幸福。

与他们相比,我们是幸福的,我们不用走将近两个小时的山路,不用抹黑,不用拿着手电筒沿着陡峭的山路,冒着生命危险上学。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是父母接送的,走路的,骑车的,坐公交车的,还有的家长将自己的孩子亲自送到学校门口,然后才放心的离去。我们是幸福的,中午不但不用挨饿,还能吃上丰盛的午餐。有的孩子有可口的饭菜都不想吃,非要吃西餐,有的孩子把剩下的包子随手扔掉,还有的把自己不喜欢的菜全部倒掉,那么心安,那么理得,一点也不觉得可惜吗?

求学之路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128-01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呢?作者结合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试验。在此过程中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笔者简单的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把握教材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我们在听课中经常发现,教师上课,就题讲题,就事论事,分不清轻重缓急,平均使用力量,照本宣科。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把握好教材。把握教材要从全局着眼,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系统地分析教材。首先在理解《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了解全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和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还要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三,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的认识结构,只有到了这一步才算把握了教材,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退位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隔位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根据《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掌握方法和理解算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良好的合作意识,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这样来把握教材,教学才会得心应手,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创造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又比如有老师在《时、分、秒》教学时编:钟妈妈有三个孩子,大哥时针又胖又矮,二哥分针中等身材,小弟吃饭挑食,又细又瘦。三兄弟淘气极了,老是不停的跑,结果跑的怎样呢?孩子们听了童话,学了知识,初步感知了时针、分针、秒针的特征。同时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掌握新知架设了台阶。这种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三、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例如,教“圆的周长”时,可以让学生各自做直径为2、3、4、6厘米的硬纸圆片。上课时,各人用这些圆片在有刻度的厘米尺上滚动一周,并依次记下数据,让学生分别算出每个圆片滚动一周的长度除以相应圆的直径,再比较四个结果,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和总结后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时,告诉学生:这个三倍多一些就是“圆周率”,进而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求学之路篇3

一个时期以来,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转型(也作现代转换)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在美学由“热”转沉寂后成了“没有热点的热点”,在众说纷纭中表征出中国当代美学研究者的焦虑与急躁。

在这里,我们从哲学文化整合的发展趋向中得到了启示,在思维方法论的关注中找到了方向,在寻求内在精神融通、整合的理论重构过程中看到了希望,而此中比较研究的科学方法论无疑是架起古与今的必经的桥梁,是东方与西方互通的航船。就东西方美学的发展趋势来说,就是在东西方美学传统之间对话、交流、交融,在远古与现代美学内在阐释、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在纵向历时比较、横向共时对照以及纵横交错网络性复杂比较研究中,从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同中求通。也就是说运用比较研究这一科学方法论原则潜入东西方自古至今的美学遗产,在条分缕析出其中具有活力因子的基础上,寻求东西方美学精神的融通,从而整合出新的辨证理论系统。

2.精神整合:美学转型的曙光

东西方哲学、文化精神融通、整合的发展主调无疑给焦虑中的美学研究以“新世纪的曙光”。

2.1 “整合”的源起及当代意蕴

整合作为普通词语首先运用在数学(积分、积分法)和物理学(匹配),并已涉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从哲学意蕴上运用“整合”一词最早要推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他在论述进化论哲学时第一次使用了“整合”(注:斯宾塞最著名的进化论公式(即“进化是经过不断的整合与分化,是从不确定、不协调的单纯性到确定的、协调的繁杂性的变化”)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包含着分化阶段和随后的整合阶段。)。随后,他又将之运用到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从而使“整合”一词广泛应用开来。

在当代社会实践中,整合已成为显态的重要表征。其一,整合是当代国际社会实践的指向性之一。不可否认,当代社会依然有冲突、有分化。然而,综合乃至整合作为主题正在悄然兴起。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的一体化,业已在全球范围内艰难地形成愈来愈发达的网络,产生愈来愈强有力的功效。全球生态问题的提出及其对策的制定与实施,预示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整合趋势。人们愈来愈自觉认识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推进的过程;系统的整体协同、各系统间及系统内部的整合是其最内在的、最重要的趋势和特征。其二,整合是人类主体性的趋向之一。主体性的整合与人类社会的整合是同步发展的。人类主体性的一般历程是:原始主体性——异化主体性——自由主体性。当代人类正处于由异化主体性向自由主体性跃进的特殊阶段。当代人类主体对象化所实现出来的种种整合事实,无疑体现着主体性的整合。与此同时,人类主体性本身的整合趋势,在对象化过程中,不断地内化、积淀:认识及思维中,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中的整合;在精神活动中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的整合;在价值重建中,人们的终极关怀、终极价值对价值观念的整合作用;人格境界中的最高整合——天人合一,等等。在当代整合已成为人类自由主体性的普遍本质特征,整合趋势已孕育于人类现实主体性之中,虽然其普遍性程度尚有历史局限性。其三,80年代中期以来,整合一词被创造性地运用,在许多学科中提出了很有建设性、颇具学术价值的整合概念及有关理论学说。整合概念的广泛引用,使我们对部分与整体、要素与系统、外与内诸维度的运动变化过程换了一种新视野,尤其在哲学人文学科中,整合概念的创造性运用,成为哲学人文学科现代化的重要一环。简言之,整合概念及其整合哲学的自觉形成,是对科学的辨证思维方法的一种具体落实。

2.2 东西精神整合:世纪之交哲学、文化等发展的主调

20世纪回眸,东西方哲学都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以往任何世纪都没达到的危机。与此同时,我们并不悲观,因为东西方哲学文化中具“优等”因素的融通、整合已经开始。“我们所要创建、缔造的中国现代新文化……是对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新的综合;这种综合不是新旧文化的杂糅,不是中、西文化的调和,不是世界各民族文化机械的拼凑,而是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深厚基础,并从现实生活中吸取激情,不断地选择、融化、重组、整合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特质而实现的新的文化‘突变’,由此产生出与中国相适应的文化新特质、新结构、新体系。”(注: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24页)“哲学发展史上有一个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现象,即不论其地域的、民族的渊源多么复杂、多么差异迥然,都会在其发展演化的历史过程中相互融通、吸收,并都会在这种相互融通中得到发展,从而超越自身,也超越对方,这似乎是哲学和文化自身发展的一条规律。”(注:刘学智.中西融通:世纪之交中国哲学的主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具体说来,整合表现为本世纪“对话”关系与整合趋向在当代人现实生活层面上初露端倪。

“对话”是人类与自然、社会和历史相沟通的生存方式,从而带有人类学本体论意义。它不仅消解并超越了抽象普遍性对人的统治,使普遍——特殊结构向整体——部分结构转变,而且还消解并扬弃了人的自我中心化结构,使人的存在获得了开放性和独创性(对话者参与了意义的生成)。同时,它还使得不同视野的整合成为可能。对话双方的地位和独特视界,决定了二者之间的平等性和相斥性。他们有可能通过互斥所形成的张力来限制各自的自我中心化扩张,打破抽象普遍性的垄断和支配。这种互斥性恰恰蕴含着整合的要求,对话双方彼此都同时拥有发言权,才有可能把各自的视野整合起来。双方视野的独立,则使整合成为必要,视野独立意味着一方不能被还原和归结为另一方。这种不可替代的关系,决定着两种视野的互补性。总之,对话过程实际上是两种尺度的相互矫正和耦合,其结果是消解自我中心化结构及其所带来的独断化,并在此基础上,使两种视野在互参行为中自觉意识到各自的局限性从而容忍对方的存在并融为有机整体。因此,对话关系的出现,预示着人类的一种更加健全的存在方式的崛起。

“对话”关系的直接后果从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两个维度上得到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从受虐、施虐到平等的演变轨迹,即人类开始企图超越人与自然之间的主奴关系模式,走向一种共生并存的新型对话关系。虽然这种企图在实践上尚有相当距离,但在反思层次上它无疑已逐渐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生态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兴起就是明证。此外,在人与人的维度上对话方式主要表现在当代国际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普遍交往之中。g·巴勒克拉夫提出“新的历史观”,以此取代“欧洲中心主义”的偏见。

在哲学文化界,随着国际交往普遍化的提高,整合就成了这种多元文化互补格局的显态表征。当代人类文化的冲突和碰撞,为不同文化系统实现自我意识提供了契机。因为作为一种互参行为,冲突的每一方都既能找到理解对方的先在结构,又能找到理解自身的中价(这其实就是一种深刻的比较参照行为)。在这种对话关系中,彼此既相互限制、又相互补充。每一方都既消解自我中心倾向,又不放弃自己的独特话语,从而使互补整合关系的确立成为现实的可能。体现在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历史进步与道德完善等一系列两极对立关系中的各种冲突、对立,通过对话而实现整合,这也正是21世纪人类历史发展的最迫切的要求,也是未来的希望所在。可以相信,20世纪遗留给21世纪的种种问题,将有赖于这种整合的真正实现。

2.3 精神整合的趋向与美学“转型”的可能性

面对哲学文化在对话关系基础上企求精神整合的未来趋向,美学如何创造性地作出调整与适应,这是当代美学工作者的最前沿的课题。然而,我们不禁扪心自问:“对话”关系的双方均是持之有物的,在中国,除了传统美学之外,如前文所论,我们还有什么可以作为与他者对话的前提?无法否认的是,东方美学特别是中国美学,并不缺少与西方美学并驾齐驱的范畴和体系,但是,至今我们对这个古老的美学形态的挖掘还十分不够。可见,“对话”关系的真正确立在东西方美学研究(其它如经济、哲学、文化等亦如此)视野中仍非易事。或者说,还需要相当长的时期才能实现。

况且,“对话”关系的真正确立并非目的,而仅仅是必要的前提而已。最终实现东西方美学精神整合才是“对话”的真正旨向。如此看来,东方美学(尤在中国)若要在冲突、碰撞中实现精神整合更非易事,因为她首先要挖掘传统,重新阐释、转换传统话语并真正确立自己平等的“对话”关系地位。其次,面对的才是创造性地回应西方美学的挑战、未来美学的要求。中国美学能够站在平等“对话”关系的相应位置,吸融东西,容纳古今并最终以吞吐宇宙文化精华的精神整合美学理论形态的形成来回应时代的要求。可以说,精神整合之路,无疑是中国当代美学“转型”的希望之路。

3.比较研究:寻求出融通、整合之路

精神整合的实现过程,即该方法论系统在主体内在心灵上的展开过程。此间,“对话”等关系的确立是前提,比较研究方法论是必由之路,辨证思维建构方式又内在于比较研究的运思行程之中。

3.1 比较研究的双重目标

美学之比较研究的目标是双重的,即美学史范畴内的目标和美学范畴内的目标。美学史范畴内美学之比较研究的目标和任务,即通过对几种美学体系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人类审美现象的共同规律和本质,揭示他们的美学传统之间的差异性及各自的个性特征。这里就牵涉到一个可比性的问题,也就是确定比较美学具体研究题材的问题。这里有一个原则,即只要有助于上述美学史范畴下的比较美学目标的完成,任何一种可比性标准都是可以接受的。只要这种可比性标准能够把人类在以审美眼光观照自身或异已之物时对诸如美的本质、审美问题、审美创造等问题作为比较研究的基础,以求从美学理论本身的角度去把握人类审美现象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各个美学体系的审美个性。这种标准除了能够完成美学史范畴下美学比较研究的目标外,还与美学范畴内的比较美学的研究目标密切相关。

由此看来,比较研究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一旦选错了比较的对象,其后果是不可设想的。比较研究必须建立一种科学的历史的可能性的比较立场。必须考虑相通或共同的文化背景。今道友信说:“产生比较的理由与一切哲学相同,可以说自“惊奇”(注:(日)今道友信.东方哲学美学比较.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3页),这种“惊奇”就是对文化差异、民族个性和独特精神的认同。所以“所谓比较研究,我认为本质上应该把以各种不同的语言为母语的许多人得以作为对话场所的那些共同主题作为研究的线索,使我们成为对世界更加开放的研究者。其中,应予比较的项目及轴心的设定,文献学的实证考察以及逻辑的论证这三者是必须确保的条件”(注:(日)今道友信.东方哲学美学比较.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页)。

诚然,美学史是美学的具体展开,美学是美学史的总结,美学史范畴下的美学比较研究自有其独立的价值。但比较美学研究范畴不应囿于此域,而应当超越美学史的范畴并指向其最终目标:新美学的创造(即本文所倡的精神整合理论的重构)。美学范畴内的比较研究与美学史范畴内比较研究价值取向不同。美学史范畴内的比较研究将不同时代、不同体系的美学思想辨异同、判得失,其目标是把握共性,揭示个性;美学范畴内的比较研究目的是为了汲取灵感,吸收“优等”美学精神,以求得对一些根本性美学问题的新解决,从而推进美学本身的演化和进展。

总之,从美学的比较研究的双重目标看,比较美学旨在追求多姿多彩的个性化的(主要指民族性而言)新美学体系的创造以及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讨论氛围的形成。由此可以看出,比较研究之于美学的创造是无可或缺的,没有这座桥梁的中介作用,就没有融合的可能,也就没有新美学理论的创立、美学困境的解决、美学的现代转型可言,也就没有美学的发展可言。

3.2 比较研究与美学精神融通、整合

黑格尔说“假如一个人能看出当前即显而易见的差别,譬如,能区别一支笔与一头骆驼,我们不会认为这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注:(德)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53页)

同中求异即着力发掘中西美学之不同的地域、文化与民族特征,异中求同,则尽力发现代表不同地域、文化与民族的中西美学所体现出来的人类审美活动和美学发展的共同规律。在此基础上即着力于“同中求通”,其旨在于东西方美学实现融通性精神整合。在这里,“求通”即必须选定东西方美学可以比较的共通问题,必须着眼于人类共通的根本经验和基本理念,尤其是东西方对心理、情感、伦理的认识。只有在精神深处获得一种沟通,外在的不同概念才能融解。与此同时,“求通”的完成还必须依据相互历史的互补意图的批判性的实现而设定人类的立场。因为无论多么优秀的文化都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从全人类的立场看,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是自律自足的。希腊罗马文化由繁荣走向衰落,印度、埃及文化由灿烂走向落后,中国文化由发达走到今天,完全可以预见,欧美文化(现时态的)总有一天要走向相对衰微的时候。因而在现代世界,拯救民族文化和民族美学的唯一策略,即站在开放的立场,通过东西方文化和美学的批判,从而确立一种新的美学原则。王国维是最早实践同中求通的美学家。

基于此,我们认为求同存异的美学比较,最终将导致一种封闭性结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美学比较能够形成一种开放性视野;同中求通的美学比较才能最终导向美学发展的融通性精神整合之路。

4.比较研究:辨证思维与理论重构

以比较研究为科学方法论指导的东西方美学融通性精神整合的过程即明异同、同异之中求通的过程。而从异中求同(亦即由“多”而“一”)到同中求异(由“一”而“多”)的完成恰恰暗合了从具体到抽象,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重构过程。其中同中求通、异中求通的要求自然地内在于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的思维行程之中。同时,辨证理论建构过程中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式跟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建构方式是相协同的。

4.1 异中求同,由多而一

融通性精神整合性理论系统首先是由多而一、异中求同的。整合性理论系统,顾名思义,它就不仅仅是西方的、中国的或印度的独立的美学理论系统;但是,它又以比较双方或多方的“优等”美学精神为基础。因为不包含东方智慧的美学是“某种程度的失落”;同样,没有西方概念明晰、论证严密、体系严整的美学体系,美学发展也无法设想。当然,也并不是各种美学体系简单相加就可以形成精神整合性理论系统的。若干个“一”用算术方法相加,结果只是一个多数,而不可能是“一”。当然,精神整合性理论系统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必须是一个整体,必须是“一”。我们可以把整合之前的各种美学体系的“一”称为“小一”,亦即“异”,而把整合性理论体系的“一”称为“大一”,亦即“同”。从这一角度看,“大一”由诸“小一”集合起来,是“小一”的继续,但是诸“小一”的集合直接结果只能是“多”,是一种量变。要使诸“小一”的集合成为“大一”,那必须是一种质变,必须经过否定或扬弃的过程,即辨证思维的由感性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过程。

实际上由诸“小一”经否定而达到“大一”的过程,在逻辑上就是抽的过程。清初画家石涛的“一画”说也可以说明诸“小一”经否定、扬弃、合取并行而质变的过程。其核心即“担尽奇峰打草稿”。我们不妨将众“奇峰”比作诸“小一”,而“打草稿”即否定、扬弃的过程。艺术创作中即将诸“小一”内化、升华的过程,而“搜尽奇峰”与“打草稿”的完成即意味着诸“小一”经否定、扬弃而获得“大一”的出现。可以看出不辨异同,就无从进行抽象,而如果没有比较的研究方法,也就无从明辨“异”“同”。在这里,比较研究中的“辨异同”,恰好在方法上构成了整合性理论系统建构的必要条件。至此,融通性精神整合理论重构过程完成了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的逻辑行程。东西方美学遗产中诸种美学体系的“小一”均在人类审美现象的某些特定领域把握了相对合理的层面。但是由于众多原因,东、西方均难以宏观、全面地把握人类审美特质的个性特征和共同规律。只有在比较研究它们各自的“同”与“异”的基础上,经过否定、扬弃的过程,才能初步寻求诸“小一”的共“同”之处,并在此基础上着眼于“大一”的归纳与升华。东西方美学遗产中诸种美学体系的“小一”的合理因素在现代参照系中经价值厘定之后,经抽象上升成理论形态的元范畴,期待着创造者独特个性在内在心灵上展开。美学转型完成对传统美学的价值厘定,进而寻找到东西方现代视野下的中介后,才在思维行程中完成理论建构的第一步。

4.2 同中求异,一中涵多

融通性精神整合理论同时又是同中含异、一中涵多的理论。它是一个有机整体,那么这个“一”就是抽象的、无差别的“一”,或者说是纯粹的“一”。这个“一”必然像黑格尔的逻辑起点的纯粹的“有(sein)”一样,它在一方面是无所不包的,同时在另一方面又是一无所有的。所以它必然会直接地转化为无。按照逻辑学原则,一个概念的抽象程度越高,它的外延就越大,同时这个概念的内涵也就越少,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因此,一旦美学理论的“一”的抽象程度达到了最高点,它作为概念的外延便接近了无穷大,相应地,它的内涵就接近了零。内涵近于零的美学理论,就不成其为美学理论;它不可能作为实际的历史存在,也不具有存在的价值。柏拉图论证过绝对纯粹的“一”是不可能存在的。《左传》中齐晏子与国君的对话也说明了这一问题。齐景公对晏子说:“唯据(宠臣梁丘据)与我和夫。”晏子说:“据亦同也,焉得为和?”齐君说:“和与同异乎?”晏子说:“异……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晏子所说的“专一”同样是不应存在的。

由多而一(或异中求同),我们抽象、概括出“一”和“同”。否则,就只能是杂乱无章、各自独语的多个体系并存的混乱景象。同样,如果把美学理论看作抽象的同一,那么整个美学理论又变成一大袋马铃薯。从外表的口袋(抽象)来看,它是“一”,而从其内容(具体)看,它们仍然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多”。如果要想把整个美学理论体系看成有机的“一”,那么势必要把认识再深入一个层次,由抽象上升到具体。也就是从同中求异,展示开那些各异的部分是怎么样即互相拒斥又互相渗透地构成为有机的一体的,亦即包含了异的同或者包含了多的一。怎样才能使认识深入一个层次,从而由同中再看出异来?这就需要比较研究要深入下去,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理论建构方式。

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关键是逻辑起点的确定,确定了逻辑起点,便开始了以逻辑为中介、各范畴对立统一的辩证运动过程,这个抽象范畴不断向具体范畴的上升过程,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表现为后一个概念是前一个概念的综合和发展,是在前一个范畴规定的基础上,再补充上新的规定,因而是一个丰富化、全面化的过程,是一个比一个范畴更具体的过程。通过辨证思维的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运动行程指明了人类审美现象的内在规定性及发展的规律性。同时,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既是思维把握具体对象的一种认识方法,又是构成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方法之一。即将最简单、最普通的、内容比较贫乏的抽象规定作为该门学科的理论出发点,然后,使这些最一般的定义和原理在整个叙述过程中不断深化和丰富,同时又以越来越具体的内容加以充实,直到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得到完整的阐述为止。这一丰富与具体的展开过程也就是理论建构的过程。融通性精神整合美学理论系统的建构过程就是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行程中完成的。此中由感性具体到抽象规定的结晶、逻辑起点的确立、抽象范畴的具体展开等问题均是整合性理论系统建构必须面对的问题。

此外,就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辨证思维方式,二者统一反映在美学发展史上即逻辑质点与历史关节点同一。“美学发展史上的理论质点,相互间有着同一性和内在联系性,但又是新质独具、个性鲜明的,它们反映的不是流水形态的历史,而是浓缩形态的、典型形态的历史,……。这种逻辑质点与历史关节点的同一,是一种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概括性同一、典型性同一,它省去了非本质的枝节,不关紧要的过渡,达到了逻辑与历史更真切的对应,达到了逻辑对历史更本质、更深刻、更明晰、更简洁、更概括、更集中的反映,并导致理论质点所包孕的各种美学规律更为鲜明突出,其真理度也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注:袁鼎生.西方古代美学主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44、7页)但是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又是不同的。因为逻辑以纯粹的形态来反映对象,而“历史的形式以及起扰乱作用的偶然性”导致两者的不同。这是非常危险的地带,一旦逻辑脱离了历史,逻辑推演没有了历史的对应,那么逻辑的行程就蜕变为无意义的语言游戏。因此,整合性理论系统的建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寻求“逻辑质点与历史关节点同一”的过程。同样,整合性理论系统没有“史”的对应与支撑只能是无价值的臆说了。

可以推断,无论是由异而同的抽象范畴的获得,还是由同而异的理论形态的建构,东西方美学研究者得到的结果仍然是各异的。西方美学与中国美学因各自文化资料不同,创造个性各异,其抽象的第一个结果即元范畴就形态各异,在此基础上的辨证思维建构方式的展开更是各放异彩,相互映辉,其结果理论形态就必然地导向了各自的民族个性。这种“相异”的充分发展必然历史地导致新一轮“转型”的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型”是人类生活生生不息、具有无限生机和活力的文化现象。“转型”是时时刻刻已经发生着的事实。因此,我们不必感到慌张与焦虑。

至此,东西方美学在相互吸融、相互补充中经感性具体上升到抽象(或异而同)、抽象范畴又在上升中具体展开,并遵循着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从而形成美学精神融通性整合理论体系,从而实现了传统美学的现代转型,实现了美学困境的“转型”。而从思维内核上看即实现了方法论的转型。

4.3 同而异,异而通

在同中求异、由抽象上升到具体展开后,抽象的、纯粹的“有(sein)”获得了丰富的内涵。理想形态的东西方美学精神融通性整合理论系统在逻辑展开中获得了完整的理论形态。但无可否认的是,不同的心灵主体由于其文化背景不同、生活资质相异、方法论指导有别等因素的制约,同样是面对东西方美学并企图宏观、全面地占有丰富的美学质料以建构东西方美学精神融通性整合理论体系,但是,其结果必然是形态各异。

古人云:“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之谓和,故能生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人杂,以成百物”(注:国语·郑语)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注:论语·子路)由此可以看出,同而和能促成事物的发展。如果一味追求“同”,不仅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会使事物衰败。因此,可以推想经异中求同而又同中求异后的美学理论体系,其结果必然是各异的。然而,这种各“异”的现象又是健康的。因为无所不包的美学体系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与此同时,各具特色的美学体系因各自面对的审美实践的现实情况不同,故其理论形态的发展必然导致相互间的“异”的加剧。各“异”的美学体系的冲突、碰撞又促进了彼此间的交流、融合、融通,新的一轮美学精神整合之路又开始了。如此矛盾发展,美学理论体系才能不断“贴切”地把握住人类特有的审美现象的特质。

罗素曾说过,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可以看出,一种文化之所以能吸收他种文化,往往是在两种文化交往和商谈中体现“和而不同”的思想的结果。欧洲文化在自身发展中吸收了各种各样不同文化传统的因素,但它不仅没有失去欧洲文化的特色,而且大大丰富了自身文化的内涵。“中国文化从一世纪至十世纪由于充分吸收了印度佛教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中国文化仍然是中国文化,并没有变成印度文化。”(注:汤一介.“和而不同”原则的价值资源.学术月刊,1997年第10期)由此看出,中国人是运用“和而不同”原则对待印度文化的。

美学的发展也同样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因为无“异”之“同”必然是僵死的。比较研究东西方美学质料整合成的美学体系应该是因民族而个性各“异”的。在一定意义上说,通过美学体系的构建过程,可以展现思维者卓然不群的个性生命,以及所属民族的崇高智慧,进而可以显示人类精神的伟大,以开拓人类的心灵空间,以培育整个人类的文化品性。

可以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亦即同而异,异而通)是美学发展的规律,取“和”而去“同”是未来美学的方向,整合东西才有新质的生成,才有美学理论的发展。因此,在东西方关系上,“求同”并不是主要的,明异求通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求学之路篇4

近年来,盛泽中心供销合作社在国务院40号文件和省政府44号文件精神的鼓舞下,根据上级供销合作社关于基层社“三位一体”创新发展的要求,顺应时代潮流、敢为人先、勇闯新路,进一步发挥基层社的传统优势,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努力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夯实经济基础,增添发展活力,提升社会形象,探索出了一条新形势下适合盛泽中心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之路。

一、以转型升级为重点,做大做强骨干企业

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基层社所处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体制,既要能够充分激发经营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又要能够有效控制经营风险,确保社有企业健康发展。在吴江市供销合作总社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下,盛泽中心供销合作社及时调整思路,审时度势,提出以“调整、发展、服务”为核心的工作目标,全面提升社有企业竞争力。成立于1987年的吴江市盛泽人民商场面对严峻的经济和市场形势,面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趋势,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制订实施“品牌为先、质量为本、诚实守信、不售假货”的质量方针和“购物零风险、满意在商场”的质量目标,把“放心消费、满意消费”作为经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消费者利益,始终坚持文明服务、便民服务、跟踪服务、投诉服务等诚信承诺服务,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并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吴江市商贸重点企业、百强企业,已连续五年被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评为“十佳商场”。2010年,商场又投入300多万元开发商场副楼,扩大经营面积,调整经营布局,亮化形象标识。调整改造后的人民商场营业面积达8000余平方米,并引进了40多个国际国内的著名品牌和胡庆馀堂在全国设立的首家镇级专卖店,以新面貌、新形象、新品牌来迎接广大消费者,实现了“品质、时尚、温馨”的内涵式战略转型,2011年实现销售总额近3亿元,进一步巩固了当地“商业航母”的地位,为基层社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同时,石化物资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医药商店通过近年来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也逐步成为本地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企业,销售额逐年平稳增长。

二、以资产经营为抓手,不断夯实经济基础

一是建立健全台账。对一个基层供销合作社而言,必须要占有一定的商业阵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多年来,盛泽中心供销合作社不断加强供销合作社的资产管理。一方面建立健全了资产管理制度。对企业资产的租赁、维修、处置、开发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另一方面对社有资产全部实行建档管理。对供销合作社所有资产、土地逐一进行调查、复核、测绘,建立了资产管理档案,切实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账卡相符,防止社有资产流失,依法维护好社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是全力挖潜增效。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社仅仅占有一定的资产是不够的,还必须要盘好用活资产,努力提高资产质量和使用效益,才有竞争力和生命力。去年,盛泽中心供销合作社结合市商贸业发展规划及盛泽镇西部10万平方公里新城区建设规划,争取到镇政府和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将在“十二五”期间,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的运作模式,通过借力发展、招商引资等方式合作开发占地50亩、建筑面积为87829平方米,集办公、商场、超市、餐饮、休闲、宾馆于一体的西城商业广场,为推进盛泽城区服务业跨越发展,繁荣盛泽西部新城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是规范管理制度。为了确保社有资产的完整性和各项收支的合法性,盛泽中心供销合作社在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严格按照市政府关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和市总社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吴江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社有(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加强财务管理的规定”、“财务资金管理监督检查办法”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在项目开发、资产招租、资金运用、费用审核、财务预决算等环节加强监管,规范操作,做到办事制度化、运作规范化。

三、以标准化建设为牵引,全面提升社会形象

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面临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在长期的实践中,盛泽中心供销合作社深刻地意识到服务品质是为农服务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抓住的关键点,只有不断育精品、创品牌,才能达到树形象、提品质的目的。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盛泽中心供销合作社按照吴江市供销合作总社提出的大力实施标准化建设要求,全面对社容社貌、服务内容、岗位职责、管理制度等实施标准化管理。在标识使用上做到新建项目必用,改造项目补用,与为农服务、合作经济关联的场所尽量用,现在办公场所装饰一新,供销合作社、“农合联”的牌子全面悬挂,岗位职责、管理制度、服务网络统一上墙,使供销合作社的新标识、新形象在新农村建设第一线遍地开花,频繁亮相。同时,盛泽中心供销合作社结合“新网工程”建设,以吴江市供销合作总社“吴江联华”品牌为依托,强势推进现代连锁业态,从超市的外观、色调、商品出样、摆设以及服务的规范、制度等各个方面实施标准化管理,为农民群众提供价廉物美的放心消费品和优质满意的一站式服务。目前,盛泽中心供销合作社已经创办农村食品放心示范店10多家,不仅使农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周到的服务,而且也为自身发展增添了后劲,“买放心商品,到吴江联华”已成为农村的购物时尚。盛泽中心供销合作社正以崭新的社会形象融合到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之中。

求学之路篇5

为了把优秀青年农民学校真正办成培养村级干部的摇篮,发展农民党员的阵地,培养致富能手的场所,前郭县重新、哈拉毛都、平凤、乌兰图嘎、新庙等乡镇党委,在创办优秀青年农民学校过程中,在前郭县委组织部的组织领导下不断总结办学经验,探索有效办学方式,通过两年来的实践,走出了一条创新求实的办学之路。

一是注重夯实理论基础。针对农村青年理论知识匮乏,知识更新不能与时俱进的实际,在组织学员集中培训时,各乡镇采取聘请县直涉农、涉法和党校等部门专家和教师授课的方式,系统地向学员讲授党的基础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十六大报告、市场经济知识、WTO有关知识、法律法规和农村实用致富科技知识,使学员直接受到了较高层次的教学辅导,理论知识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

二是注重提高致富本领。各乡镇党委在提高学员的科技致富本领上,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科普示范基地、党员电化教育阵地、种养殖大户的成功经验,向学员传授直观易学、真实可信的致富本领和发家之道。五个乡镇的170名学员,经过培训已有25名同志成为了当地的种养殖业大户和科技致富能手。

三是注重培养市场竞争能力。为了提高学员把握市场行情、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一方面,各乡镇党委积极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其中,哈拉毛都镇党委在8月19日组织该镇学员走进长春农博会,通过参观了解特色果蔬、名优花卉、珍禽良畜以及种类繁多的农副加工产品,使学员们了解到了农副产品市场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增长了见识;另一方面,辅导学员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及时了解农副产品供求信息和市场价格。为把今年的农副产品卖出好价钱,规划好明年的农业生产打下了基础。

四是注重推广现代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引导学员投身到“公司+农户”的现代产业化生产中去,积极带头发展乳业和肉鸡饲养业,推广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成功经验,已成为各乡镇优秀青年农民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平凤乡优秀青年农民学校,目前已把本乡的“凤大”、“二马泡”蛋鸭养殖厂,“平凤农业专业合作社”大豆订单农业基地,作为学员的实验实习基地。黑岗子村学员宁传兴利用所学创建了肉鸡代养场,年收入达2.5万元,为其他学员树立了榜样。

求学之路篇6

【例】牡丹办事处要修一条1800米的路,前3天修了这条路的15。照这样的速度,剩下的路还需多少天才能修完?

【列式与解】

法(1)1800÷(1800×15÷3)-3=12(天) 答:剩下的路还需12天才能修完。

这种解法的思路是:第一步 1800×15,先求前三天修的米数;第二步800×15÷3,求前三天平均每天修的米数;第三步1800÷(1800×15÷3),求修这条路需要的总天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照这样的速度”的意思是“剩下的路每天修的米数和前三天每天修的米数一样,即效率相同。”最后一步1800÷(1800×15÷3)-3,总天数减去已修的天数就是剩下的路还需要的天数。此种解法是一般思路,用到了具体数量,以下四种方法也用到了具体数量,容易想,适合大多数学生,特别是中下等学生,但过程繁琐。

法(2)1800÷(1800×15÷3)×(1-15)=12(天)答:剩下的路还需12天才能修完。

这种解法的思路:前三步同法(1);第四步1-15,是求剩下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几,也可以看作修剩下的路程需要的天数占全路程需要天数的几分之几;最后一步是求总天数的1-15是多少,即修剩下的路程还需要的天数,其根据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法(3)1800×(1-15)÷(1800×15÷3)=12(天)答:剩下的路还需12天才能修完。

这种解法的思路:第一步1-15,是求剩下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几;第二步1800×15,是求前3天修了多少米;第三步800×15÷3,是求前三天平均每天修的米数,第四步1800×(1-15),是求剩下的路程有多少米;最后一步,用剩下的路程除以每天修的米数,就是修剩下的路程还需要的天数。

法(4)(1800-1800×15)÷(1800×15÷3)=12(天)答:剩下的路还需12天才能修完。

这种解法的思路:第一步1800×15,先求前三天修的米数;1800-1800×15这一步是用总路程减去已修的路程即剩下的路程;以下各步同法(3)。

法(5)解:设剩下的路还需x天才能修完。

(1800×15÷3)x=1800×(1-15)

x=12

答:剩下的路还需12天才能修完。

这种解法的思路:用方程做,关系式的依据是等号左右两边求的都是剩下的路程,这种解法顺向思维,容易想,但解法稍微麻烦。

法(6)3÷15-3=12(天)

答:剩下的路还需12天才能修完。

这种解法的思路:第一步3÷15,意思是3天修了这条路的15,单位“1”用了多少天,即修这条路总共用多少天;第二步用总天数减去已修的天数就是修剩下的路还需的天数。这种解法思维简捷,也不难理解,步骤最简,值得提倡。

法(7)3÷15×(1-15)=12(天)

答:剩下的路还需12天才能修完。

这种解法的思路:第一步同法(6);第二步1-15,是求修剩下的路程占全路程的几分之几;第三步是求总天数的五分之四是多少,即修剩下的路还需要的天数。

法(8)(1-15)÷(15÷3)=12(天)

答:剩下的路还需12天才能修完。

这种解法的思路:第一步1-15,是求剩下的路程占全路程的几分之几;第二步15÷3,是求每天修全长的几分之几;第三步用剩下的路程除以每天修的路程就是修剩下的路程还需要的天数。

法(9)1÷(15÷3)-3=12(天)

答:剩下的路还需12天才能修完。

这种解法的思路:第一步是求每天修全路程的几分之几;第二步求修全路程需要的天数;第三步是修剩下的路程还需要的天数。

法(10)1÷(15÷3)×(1-15)=12(天)

答:剩下的路还需12天才能修完。

这种解法的思路:第一步15÷3,是求每天修全路程的几分之几;第二步1-15是求修剩下的路程占全路程的几分之几;第三步1÷(15÷3),是求修全路程需要的天数;第四步是求总天数的五分之四是多少,即修剩下的路还需要的天数。

法(11)1÷〔15÷3÷(1-15)〕=12(天)

答:剩下的路还需12天才能修完。

这种解法的思路:第一步1-15,是修剩下的路程占全路程的几分之几;第二步15÷3,是求每天修全路程的几分之几;第三步是求每天修的占剩下路程的几分之几;第四步是把剩下的路程看做单位“1”,用单位“1”除以“每天修的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即为修剩下的路程还需要的天数,这里是包含除的意思。

法(12)3×〔(1-15)÷15〕=12(天)

答:剩下的路还需12天才能修完。

这种解法的思路:第一步1-15,是求剩下的路程占全路程的几分之几;第二步的意思是剩下的路程是已修路程的几倍;第四步的意思是修全路程的用了3天,剩下的路程是已修路程的几倍就是几个3天,即修剩下的路程还需要的天数,这里是一个倍比关系。

法(13)3÷〔15÷(1-15)〕=12(天)

答:剩下的路还需12天才能修完。

这种解法的思路:第一步1-15,是求剩下的路程占全路程的几分之几;第二步是求3天修的占剩下路程的几分之几;第四步是用3天除以3天的对应分率即为分率的路程,就是修剩下的路程还需要的天数。

法(14)解:设剩下的路还需x天才能修完。

3∶15=x∶(1-15)

x=12

答:剩下的路还需12天才能修完。

这种解法的思路:是用比例的知识,等号左右两边都是天数比所对应的分率,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分析与点评】

本题上述多种解法,思维分析过程不同,解法和运算过程也不同。总体来说可分两大类:解法(1)-(5)用到了数量,是一般的思维方法;(6)-(14)没用数量,把数量抽象成分率来解决,思维简捷、思路开阔,过程简便。尤其是法(6),思路独特又有新意,方法简便,过程简单。在学生求得多种解题方法之后,让他们自己去分析比较,可以相互讨论,也允许相互争论,让学生在分析比较,相互讨论、相互争论的过程中,找出最简便的解题方法。这一过程,就是一个继续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应用题的各种解法的再认识过程。它是一题多解训练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实践证明,学生的解法越多,表明学生的思维越灵活,思路越开阔,就越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独辟蹊径的解题方法,我们应该给以表扬和鼓励。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值得提倡。

求学之路篇7

关键词:H参数;小信号模型;欧姆定律;等效变换;输出电阻

中图分类号:TN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4(b)-0000-00

引言

模拟电子技术不仅是电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学科,也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技术等医学相关专业的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电路及应用。而晶体三极管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又是模拟电子技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内容,因此,BJT的H参数及小信号模型的建立和简化,是掌握分析放大电路的基础。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晶体三极管的单极放大倍数有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提高了电路的放大倍数,实现了将微弱的电信号进行放大的作用,那么在设计集成电路时,对多级放大电路各个参数的求解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求解,而欧姆定律法求解输出电阻过于复杂,因此该文提出用等效变换法求解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

1 BJT的H参数及小信号模型

由于三极管是非线性器件,使得放大电路的分析非常困难。建立小信号模型,就是将非线性器件做线性化处理,从而简化放大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当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电压很小时,把三极管小范围内的特性曲线近似地用直线来代替,从而把三极管这个非线性器件所组成的电路当作线性电路来处理。

低频小信号模型[1]如图1所示,它是用H参数来描述的,在交流通路中,把一个晶体管看成一个两端口网络,输入一个端口,输出一个端口。

图(a)是将BJT封装起来,测试它的两个特性,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图(c)是输入特性曲线,其中 不同,输入特性曲线是有一些变化的,即要 保持不变,增大 时也要增大 。从图(d)的输出特性曲线中,当 变化时, 是在一个特定的 上变化的,就在 一定时,分析 与 这个函数的变化,从这两组特性上,如果仅从数学的角度去描述它,那么BE之间的电压,是 和 的函数;而输出回路的 ,也是 和 的函数。

从数学角度进行建模,即BE之间的电压,是 和 的函数;而输出回路的 ,也是 和 的函数进行分析,输入和输出回路的自变量是两个相同的自变量, 和 ,但是两个回路的函数不一样,在输入回路里面,函数是BE之间的动态电压 ;在输出回路里面,函数是 电流,即 ,下面的分析都是从这两个函数关系进行变化的。

小信号模型研究的不是某一条特性,而是在有变化量时的特性,即在Q点有变化时的模型。采用对函数求全微分的方法,,在低频小信号作用下,函数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全微分:

这里有几个特定的关系,CE间的电压 是一定的,分析 和BE之间的关系 ; 是一定的,那么分析 和 之间的关系; 是一定的,分析 和 之间的关系; 是一定的,分析 和 之间的关系。因此定义4个参数,其中 和 表示的是一个动态的量,一个 量,或者是一个交流小信号量。可以简化如下:

上述公式中,将晶体管看成一个黑盒子,向黑盒子里面看,从输入端看到一个 ,这个 碰到的首先是一个电阻,然后还看到一个受控源,是CE间的电压 控制BE之间的电压。从输出回路看进去,可以看到一个受控电流源,是 控制的 ;还有一项是与受控电流源并联的另外一路电流,它是 这个动态电阻在此处产生的电流,可以得到一个图1(b)中的模型,这个模型完全是由这个公式建立起来的。这个数学模型,首先是选择合适的自变量和函数,研究的低频小信号情况,用变量进行替换,按照最后得到的式子,建立数学模型。

研究这4个H参数的物理意义的目的是这个电路仍然复杂,再通过近似法,将该数学模型简化的更合理一些,忽略掉一些参数,具体如图2所示。

描述的是 不变的情况下, 的变化量与 的变化量之比。晶体管在静态工作点Q下, 取一个 和一个 ,即一个变化的电压比上一个变化的电流,得出的是一个动态电阻,我们将Q点下取的变化量得到的电阻叫做 ,指的是BE之间的动态电阻。所以 的物理意义就是BE之间的动态电阻。

描述的是 不变的情况下, 的变化量与 的变化量之比。从图(b)中可以看出, 在静态工作点 处,由于 变化,曲线向左或者向右移动,产生 。它的物理意义是,输出回路CE之间的电压对BE之间的影响,是反馈量,即输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到输入就叫做反馈。对于管子自身CE之间的电压就对BE之间的电压有影响,所以我们称 为内反馈系数。

描述的是在一定 的条件下, 和 变化量之比,就是电流放大系数 。晶体管就是通过它的电流放大来进行能量控制的。

是在一个 下,研究 在Q点附近产生的变化对此时 变化的影响。这个描述的是该曲线上翘的程度,即在 情况下,与横轴平行的程度。对于晶体管,这个参数描述的其实是 这个电导,对于 本身来说,在一般的静态管中,在 变化值大的情况下, 的变化值小,因此这个电阻 值很大。在实验室里我们去测量,几乎看不出来,这个曲线和横轴不平行,如果曲线与横轴平行,表示 趋近于 ,它上翘的程度几乎看不出来。

在输入回路中, 不可以忽略; 可以忽略。在输出回路中, 不能忽略; 趋近于 ,可以将 忽略。根据上面的分析建立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如图3所示。

2 欧姆定律和等效变换求解输出电阻法比较

晶体管有三个极: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首先来分析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方法一:用欧姆定律[2]求解输出电阻

在交流等效电路的输出端加上一个电压vt,令信号源vs=0,保留该信号源的电阻Rsi。加上一个电压vt,必定产生一个电流it,用电压比上电流就是输出电阻。

则输出电阻:

方法二:用等效变换[3]求解输出电阻

从输出电阻向左看,看到电阻Re和左侧电阻并联。流入节点e的电流是大电流ie,由于受控电流源内阻无穷大,此处可以相当于断开,那么流出节点e的电流是小电流ib,因此,节点e左侧的电阻相当于电阻 减小了 倍,即等效为 ,那么输出电阻可以直接写成 。

总结,如果看到的是小电流,实际上是大电流,这个电阻等效变换是要增大(1+β)倍;如果看到的是大电流,实际上是小电流,这个电阻等效变换是要减小(1+β)到多少倍。这就是等效变换的一个规则。

用等效变换的方法对共集-共集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求解其输出电阻。

3 结束语

通过详细的分析介绍小信号模型的建模与简化,可以更好的理解其中每个参数的含义。模拟电子技术讲求的方法就是估算,在以后的实际的工程应用中,采用等效变换求解输出电阻法,相较于欧姆定律,能够快速的估算出放大电路的参数,减小计算量。

参考文献:

[1]康华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求学之路篇8

【关键词】线性电路;电路分析;计算机辅助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165-01

电路分析包括许多内容,其中有电阻电路分析、正弦交流电路分析、线性动态电路分析、非线性电路分析等,而电阻电路分析是基础,一般的电路课程教材中,在给出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等效变换的概念之后,用较大的篇幅介绍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如支路电流法、网孔法、结点法等,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运用的数学知识较多,涉及到多元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计算的工作量很大,这造成了教学中需要花费较多的学时讲解电路方程的求解,学生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求解电路方程,其结果使得电路课程的学习有失偏颇,影响了基本电路理论及电路分析方法的理解,电路方程的求解成为这部分内容学习的羁绊。文章给出一种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传统电路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形式,试图解决这一教学难题。

一、问题的提出

解决线性电子电路的问题,就是求解线性方程组问题,解决非线性电子电路的问题,经常把非线性分段线性化,列出线性方程组求解,从而解决非线性电路问题,因此,寻找快速求解线性方程组,是解决电路问题的关键,如果线性方程组的方程数少,采用笔算还能解决,如果线性方程组的方程数多,则采用笔算就很困难。

由电路定律列出齐次或非齐次线性方程组,利用矩阵运算求解线性方程组,按常规定义方程组的系数矩阵A和增广矩阵B,求解过程采用矩阵行初等变换。

矩阵A的行初等变换有三种方法:(1)互换矩阵A的两行;(2)用一个不为零的数K乘A的一行;(3)用一个不为零的数K乘A的一行加到另一行上。

通过矩阵行初等变换得到矩阵最简形。矩阵最简形的特征是:非零行向量的第一个非零元素为1,且这些元素的列的其它元素都为零。

把线性方程组的增广矩阵化为最简形,就可以得出方程组的解。

二、路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支路电流法

首先标定各支路电流的正方向,指定参考结点,选取1=b-(n-1)个网孔。对于(n-1)个KCL方程,规定流出结点的电流为正,流入结点的电流为负;对于1=b-(n-1)个KVL方程,当支路电流ik与刚路绕行方向一致时,ikRk前取“+”号,反之取“-”号:电压源的参考方向与刚路绕行方向一致时,Usk前取“+”号,反之取“-”号。

(二)网孔分析法

网孔电流是一种假想的在电路的各个网孔里流动的电流,网孔电流在所有结点处都自动满足KCL。因此,网孔分析法首先选定各刚孔电流的参考方向,并以此方向作为刚路的绕行方向,按照下述规则建立1个网孔方程:

1.网孔的自电阻与互电阻:电路中第k个网孔内所有电阻之和,称为该刚孔的自电阻,简称为自阻,用符号Rkk表示;电路中第k个网孔和第j个网孔共有的电阻,称为两个网孔的互电阻,简称为互阻,用符号Rkj和Rjk表示。

规定自阻总是正的;互阻是个代数量,当两个相邻网孔的 刚孔电流以相同的方向流经互阻时,互阻取正值:反之,互阻取负值;两个网孔之间没有共用电阻时,互电阻为零;相邻网孔的互阻相等,即Rki=Rik。

2.规定uskk表示网孔电压源电位升的代数和,即各电压源电压按绕行方向,是由“-”极到“+”极,取正号;相反则取负号。如果电路中存在电流源与电阻的并联组合,先把它们等效变换为电压源与电阻串联的组合;如果电路中存在理想电流源支路,且为边界支路时,该网孔的电流即等于理想电流源的电流;如果电路中存在理想电流源支路,且不为边界支路时,可以假设理想电流源支路的端电压为u,并补充一个和理想电流源的电流有关的方程。

三、程序的设计方案

1.提出线性方程组的系数,成为一系数矩阵;2.经过矩阵行初等变换把系数矩阵变换为最简形矩阵;3.判定是否有解,若无解,则输出无解程序结束;若有解,则继续下面的步骤,4.列出最简形矩阵对应的方程组;5.把每行第一个系数为1的X1留在等号的左边,其它项移到等号的右边;6.把方程右边的xi用Ki代替(Ki为任意整数),于是就得出方程组的解。

四、软、硬件运行环境及软件调试

本软件对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各种可能电路的线性方程组进行调试、运行,经实践考查,该软件可靠性强、准确度高、运行速度快,可作为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

五、技术特征

求学之路篇9

一、圈点动词,剖析含义定行为

此处用“讲述”这个动词,体现标准对学习“张骞通西域”的要求是在识记层次的。它在百度词典里解释“把事情和道理讲出来”。在历史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条目中也正要求“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如何让学生将“张骞通西域”,用口头语言流畅表达出来,是历史教师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此时,历史教师要全面而深层次收集所教班级学生对此处知识目前了解状况,从而有意识地限定学生的学习条件。

在百度词典中,“认识”的释义有一条是这样定义的,“知晓;认明。”然而此处的“认识”并不像上文中“讲述”那样被明确定位于识记层次。如果借用语文学科中有关划分句子成分的知识,对“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进行有效分析,则得出认识――“作用”指明了学生学习有关丝绸之路的“目的地”。学生经历初步感知丝绸之路――理解归纳历史变化――思考得出其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因而,我认为将“认识”应该定位于“理解层次要求”。

在课程目标中“知识与能力”条目中,也提到了“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的培养要求。所以,历史教师应该提供丰富的关于丝绸之路开通,引发中外交流变化的历史教学材料。笔者认为,历史教师应该选择视频类型的教学材料,要真实地再现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外交流中的变化,便于学生动用其视觉、听觉等感官多角度获得感性信息,在有效问题引导之下,进一步分析归纳获取的感性信息,得出理性认识。

二、批注短语,拓展范围定内容

在百度词典中,“史实”一词解释为“历史上的事实”。如果再紧抓核心词语“事实”,继续查询词典,便可得到“事情的真实情况”。据此可以分析出,学生在学习“张骞通西域”这件事时,应该掌握其时间、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几个方面的内容。

“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中的“等”字的含义在《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有明晰的解释,“《标准》在内容的广度上也留有余地,所以用了一个‘等’字,目的是想说明,有能力的同学可以知道得更多。”从概念认知角度思考,历史教师需要对“丝绸之路”和“中外交流”两个词进行深入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思考“丝绸之路”的特征,帮助学生构建“丝绸之路”的清晰概念,继而引导学生探源丝绸之路出现的背景,为探究丝绸之路的作用做好铺垫。而“中外交流”在该条内容标准中,对思考丝绸之路“作用”的角度起到限定作用。该词明确地表明应该将丝绸之路放在中西方交流的角度去探讨其作用。

三、重视符号,思考用途定关系

此案例含有一个显著的标点符号――分号。在百度百科中,“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分句可以属于单重复句,也可以是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句,或者是大句中的并列部分。除此之外,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那么该内容标准中两分句是何种关系?

第一,从学科逻辑角度分析两者关系,“张骞通西域”,双方使者、商人接踵而至,“丝绸之路”才得以开通,也就是说“张骞通西域”是“丝绸之路”开通的前提。从这个角度上看,两者之间具有前因后果的关系。

求学之路篇10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昆明学院洋浦校区进行参观!我是负责带领你们参观的导游***,大家喜欢怎么叫我都行。我是昆明学院旅游系的一名大三的学生,很高兴今天能带你们参观我们的校园,我将尽全力为大家服务。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请大家给我提出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好,大家现在下车所在的位置就是我们的西门了,也就是师生们常说的正大门,从这里一眼望去可以 看到我们校园里德一部分建筑,等一下我会为大家做具体的讲解。在进门之前呢,我首先要为大家答题的介绍一下昆明学院,让大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昆明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 2004年5月正式批准组建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应用型本科大学,校园位于四季如春、风光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市(昆明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浦新路2号)。也就是大家现在所处的位置。学院设有农学院、医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系、历史系、外语系、经济系、旅游系、政法系、社会科学与人力资源系、初等教育系、学前教育系、体育系、音乐系、美术与艺术设计系、数学系、物理科学与技术系、化学科学与技术系、生命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系、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系、城乡建设与工程管理系等21个系(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公共外语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和教师教育中心4个公共教学部;是目前云南省高校中学科最齐全的本科大学。学院现有25个本科专业,66个专科专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4万余人;有部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部级、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新实验区2个,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1项。学院拥有一支综合素质优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基础扎实、发展优势明显的师资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1780人,其中专任教师1096人,教授、副教授50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400人。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省、市突出贡献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省市教学名师19名,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学院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学院通过外引、内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了引进博士、教授有关政策,目前已引进和正准备引进教授、博士50余名。学院拥有固定资产总值20亿元,其中,教学、仪器总值1.4亿元,藏书170多万册。校园总占地2100余亩,现已建成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总规划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

好,下面我们们就抓紧时间进行我们的校园之旅吧,看到很多朋友已经等不及了。请大家跟我来,我们先从西门进入,大家请看我右手边这里,这可不是站台哦,这是我们学校的地图,大家可以从这上面答题了解我们学校的交通状况,很便利的哦!

我要为大家介绍的第一个经典旧事我左手边的这栋教学楼了,它叫博文楼。博文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后世以博文指通晓古代文献,为治文史哲者所常用语。今文可释为文化之意。此楼名意在激励师生广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把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精髓与接受西方文化科学结合起来,成为学贯中西、博学多才之士。我们学校博字系的教学楼一共有三栋,除博文之外还有博识楼和博雅楼,博雅楼现在还在建设当中。而博识楼则与博文楼并排伫立着,大家顺眼望去就可以看到了,两楼之间相隔一条路。博识,出自《子华子晏子》:昔先大夫随武子 之在位也,明睿以博识, 晋国之隽老也。《南史裴松之传》:时人服其博识。 明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海上渔人得一铎,击之声如霹雳,问博识者云, 始皇驱山铎也。 宋代岳珂 《愧郯录先庙后郊》:折衷古今,以俟博识。博识乃见识广博之意,为古今学者孜孜以求之目标。此楼名意在引导师生广泛吸纳前人的经验,不断扩大学术视野,做见识广博的人。

好,现在请大家转过身来看一下我右手边的这一栋教学楼,它叫惟真楼,惟真,是指尊

重客观规律,真理至上的意思。它既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执著信念,又是一种不唯书、不唯上,积极探求事物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此楼名意在引导师生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真知,做对科学知识与真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之人。我们学校惟字系的大楼也有三栋,除此之外还有惟实楼和惟行楼。入西门前行右侧第二楼群即为惟实楼,大家可以走进一些看,惟实,既有求实、求是之意,又指师生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务实、扎实、踏实的作风。同时,也指一个人必须具备诚实、朴实的良好品质。此楼名意在倡导师生求真务实的学习钻研精神。实也可指师生做人做事做学问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研究和实践,把爱国心、报国志变为实际本领,使事业、人生果实累累。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脚下这条宽宽的大路,对,就是正对西门这条,它叫中和路。中和,出自《中庸》。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是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尽性。中庸之道讲求合乎情理、顺其自然,在满足自己的时候不要伤害到他人。此路名指学院干部、师生之间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要讲团结求融合,要包容大气,和谐圆满。

大家请抬头,请大家念出这八个大字。对,这位朋友猜的很对,他就是我们的校训明德至善,知行利物。 明德至善 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明德要求我院师生要净化自己的德行,显示自己心中美好的德性,达到内心清明高尚的境界;要以修身为本,学会做人、做事,并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落实。我们要秉承明德精髓,倡导先做人、再做事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理念,把明德作为一种崇高的道德追求。

至善中至为最,善为完美。事物的完美境界只有在不停的追求中才能达到,昆明学院追求人才培养的完美目标亦然。

知行利物:出自《尚书说命上》知之匪艰,行之惟艰与《庄子天地》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

知行在我国传统儒家知行观中,广义上知是人的心知的统称,行是人的行为的统称;狭义的知主要是指道德知觉,行主要指道德实践。昆明学院要培养出大量的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人才,才能广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利物指利于万物,益于万物。利万物则万物利我,物我相协、相合;益万物则万物益我,物我相生相益,天人合一,与环境和谐发展。这是中国古今知识分子对人生的追求,也是昆明学院莘莘学子求真知对社会的报答与回馈。

总之,昆明学院校训言简意赅,典雅含蓄,言尽而意无穷。它既传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大学之道的精髓,又符合当今世界和国家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上句明德至善倡导修身养性,即讲思想品德;下句知行利物,落实认知行为,即求学以致用。其内涵熔古铸今,其主旨寓意深远。全句旨在鼓励师生明德修身、尽善尽美,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做品德高尚、知识渊博、言行一致、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之人。

好,大家请跟上我,有没有看到面前的这条横着的大路,顺着它往左走可以到达名轩和飨园餐厅以及澄明苑宿舍区,往右走则可以到达在建的博雅楼和南大门,以及南苑宿舍区。它叫明德路,明德,出自儒家经典《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明德是指师生要净化自己的德行,显示自己心中美好的德性,达到内心清明高尚的境界。此路名

体现出我院在办学育人方面倡导先做人、再做事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理念。

请大家继续跟我往前走,是不是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广场,它叫聂耳广场。恩,这位朋友问的好!它为什么叫聂耳广场呢?我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聂耳,聂耳,1912年生于昆明,原名聂守信,人民音乐家、革命者。在短短的一生中共创作了近40首歌曲,其中,最著名的是《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28年由李国柱介绍加入共青团,1933年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7月在日本去世。聂耳于1927年秋至1930年在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1912年云南高等学堂更名为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50年昆华师范与昆华女师、昆明县师合并为昆明师范学校;2000年9月,昆明师范学校并入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昆明大学合并为昆明学院。用聂耳的名字命名学院广场,因为聂耳是昆明学院的校友,是昆明学院珍贵的历史文化精神财富;既纪念了聂耳,又传承了聂耳爱国爱民的伟大精神,还将激励全院师生学习聂耳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质。

现在请大家走上聂耳广场向右转身,是不是觉得很宏伟呢?对,这就是我们的图书馆,这是同学们最喜欢待得地方之一,每次进去就是以大半天的时间,我们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的翱翔。等一下休息的时候打击爱可以自己进去亲身感受一下。

现在请大家跟上我,我们先顺着明德路往左走,因为听到有的朋友肚子响了,想必大家一定饿了吧,那么我就带大家便参观边品尝美食。请大家跟上,对,这些树都是银杏树,他们正整齐的想你们招手欢迎呢!大家都看到名轩两个大字了吧?我们这边有两个餐厅,名轩旁边的就是飨园餐厅。飨意为用酒食招待客人。以此命名餐厅,喻指恭请师生受用美食,养生健体。哇!好香啊!大家可以自由选择餐厅进餐,名轩主要是各地的特色小吃,飨园主要是家常菜。半小时后我们在飨园门口集合。

大家都吃饱了吧?好,我们现在继续我们的校园之旅,大家现在所站的这条路叫立德路,立德,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 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此路名指一个人要有崇高的道德,关心人、爱护人,以公正、正直和与人为善的态度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服务祖国、人民和社会。

飨园餐厅对面和旁边的这八栋楼就是澄明苑宿舍楼了,澄明,有清澈、明净之意。南朝梁元帝《乌栖曲》云:月华似壁星如佩,流影澄明玉堂内。今人常用澄明之境来喻指有高风亮节,品格脱俗的生命境界。此处喻指学生在清澈明净的育人环境中健康成长,达到心明如镜的生命境界。

好,现在请大家跟我顺着立德路走下去,这条路上有很多椅子,是学生们恋爱的好地方。我们就在这个交叉路口停下吧,位于我们左手边的分别使我们学校的网球场和篮球场。坐落在网球场旁边的白色房子是我们的洗澡堂。位于我们右手边这条于立德路相交的路叫心湖路,为什么叫心湖路呢,因为这条路是环形的,它所环绕的是一个小湖泊,叫听心湖,等下会带大家参观到。现在请大家顺着心湖路走进几步,这座建筑就是我们的青年中心了, 此楼主要为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所使用管理,是学院青年学生活动中心与青年汇聚地,突出活动主体为青年人,简洁明了,通俗易找。

好现在请大家往回走出来,我们继续顺着里的路走,这里是下坡路,大家走路时注意安全,不要摔倒。对,这就是听心湖了,她的确很美。此湖秀美,静可听心声。以听心湖命名,喻指师生在此可摆脱尘世间的浮躁、喧嚣,暂得休憩;且智者乐水,乐水养心;亦喻人们可在此可静听己心声,反省慎独,三思而后行。这里也是同学们谈情说爱必来之处。

好,请大家继续往前走,我们要参观下一个景点了。这里是上坡路,觉得累的话大家可

以走慢一点。上完坡我们左手边这条路是心湖路,右手边这条上坡路叫还是立德路。放眼望去位于心湖路边的这栋教学楼就是我跟大家提过的惟字系的惟行楼了,它也位于图书馆的旁边。惟行,出自《论语里仁篇》子曰: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尚书周官》: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此楼名意在引导师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不善空谈,敏于行动,多出有益于社会、人民的成果。

大家跟我往立德路网上走,我们面前横着的这条路叫正德路,往右之达惟实楼,往左可达馥园餐厅和润泽苑宿舍区。位于立德路边的这座建筑是我们学校领带的办公楼。而另一边正在施工的将会是一块很大的田径运动场。馥园餐厅和润泽苑宿舍区我们就不做参观了,跟飨园餐厅那边差不多。顺正德路往右走有一座观物山,相信大家对那里会更感兴趣一点,请大家跟上吧。孟子云: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北宋邵雍有《观物吟》云:利轻则义重,利重则义轻。利不能胜义,自然多至诚。谓重义轻利,天道至诚。孟子云: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北宋邵雍有《观物吟》云:利轻则义重,利重则义轻。利不能胜义,自然多至诚。谓重义轻利,天道至诚。大家累了吧,我们现在稍作休息。

位于我们左手边这座建筑是我们学校的美术楼,看上去是不是很有艺术气息呢?好,我们继续顺正德路走,这里就是伸向南边的明德路了,这里在建的是医学楼和农学楼。

我们往前走,去看看我们的音乐楼吧。对这就是学生会堂和音乐楼了。音乐楼的外形很像一家钢琴,一道道窗户就是钢琴的黑白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