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创业十篇

时间:2023-03-24 22:35:57

食品创业

食品创业篇1

相信很多食品企业都曾经遇到过上面这样的情况,那么要怎样才能避免出现新品上市的尴尬,让新产品成为企业一个新的利润来源呢?笔者认真分析了近两年市场中做的比较好的产品,发现成功的新品上市都有符合一些基本原则,如果遵循这些原则,企业开发推广新品成功的机率会大很多。同时,根据这些产品的特性,总结出一些产品开发的方法,希望对中小食品企业在新品开发方面有所帮助。

一、 新品开发原则

1、 目标市场清晰:产品的定位要清晰,很多厂家都希望自己的产品可以卖给市场所有的消费者,这是个很美好的愿望,但往往是很难实现。即使是百事可乐这样的品牌,它的定位也只是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年青人。准确的定位会给后面的传播、推广的目标更为清晰,费效比更高。

2、 市场容量足够大:目标市场的容量要能给这个产品至少3-5年的发展空间。比如,有些产品的目标市场定位在患有糖尿病的特定人群,在产品开发与推广上投入了大量的费用,但是由于目标人群量的限制,最终产生的销量,都无法收回投入的成本,盈利更无从谈起。这类产品往往作为补充型产品来运作,如果作为重点产品操作,最终失败的可能性较大。

3、 产品生命周期较长:每个产品都有其特定的生命周期,从产品的市场进入期到衰退期,长者上百年如可乐、传统饼干等,短则一年半载如蛋黄饼、儿童用的异型瓶装水。影响产品生命周期有诸多因素:行业的生命周期及某个品类的生命周期决定产品的最长生命;产品的质量决定产品的最短生命;产品的推广手段、竞争状态、可替代性等等都会影响到特定产品的生命周期。

4、 盈利空间较大:产品上市之初的定价一定要留下较大的利润空间,为以后保证渠道的利润、产品的促销、应对对手的竞争、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等留下足够的可操作空间。最忌讳新品上市就以低价打市场,希望以此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达到控制市场的目的,但最终的结局往往是产品进入无利润区,退出市场。

5、 具有差异性:分析与竞争品牌是否存在差异性,差异性可以是产品功能的差异、价格的差异、渠道的差异、定位的差异等,只有你的产品存在差异性,才有可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6、 能够构建壁垒:你的产品是否能通过申请专利或者其它有效地方式构建相关品类进入壁垒,这种壁垒可以是技术壁垒、资金壁垒、成本壁垒、包装或产品形式的专利壁垒等等,构建壁垒有助你拥有足够长的盈利期。

7、 品牌关联度:推出的新品一定要与品牌的核心价值有紧密的关联度,否则也将导致失败。如旺旺曾经推出系列的瓶装酱菜,但最终的结果大家已经知道,失败的原因是旺旺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就是休闲食品专家,消费者一定无法将旺旺酱菜当作一个休闲食品来食用。同样其推出的旺仔牛奶却能获得成功,一个基本原因就在于牛奶与雪饼同属休闲食品范畴。

二、 新品开发方法

1、 贴身跟随法:紧跟行业领导品牌的产品,其产品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该类产品的市场接受度,而且领导品牌已经帮助教育了消费者,引导了某种消费潮流,无形中为你开发的新产品节约了大量的教育成本,比如杯装奶茶这样一个新的品类,联合利华推出的立顿奶茶通过大量的传播、推广手段引导了一种新的消费习惯,后期其它品牌跟随推出的杯装奶茶也获得了成功。

2、 消费方式创新法:同样以奶茶为例,它的创意源自于街头巷尾的奶茶铺,开发出适于超市销售的产品有:袋泡奶茶(立顿)、袋装冲饮奶茶(立顿)、杯装奶茶(立顿、喜之郎)、瓶装液态奶茶(呦呦奶茶)。消费方式的创新包括:食用方式的创新(茶饮料)、产品形态的创新(利乐包咖啡饮料)、包装形式的创新(牛奶的利乐包、PET瓶、塑料杯、爱壳包、新鲜屋等多种包装形态)、消费时间、地点的创新(如蒙牛的早上好奶及晚上好奶)等等。

3、 功能强化、口味多样化法:以酸奶为例,这样一个品类的创新,除包装形态的创新,更多地往功能化,口味化创新的方向发展。如益生菌牛奶、加钙奶、光明的草本系列、三鹿红枣酸奶等等。这种创新法一般通过添加强化因子如钙、铁、锌、硒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强化产品功能;能过添加各类水果成份如草莓、香草、苹果、咖啡、牛奶等多样化产品口味。

4、 延长保质期法:仔细观察市场中近期流行的产品,发现有个有趣的现象,这些产品并不能算是新产品,但是其通过工艺处理后,在保持风味不变的基础上,把原本传统的、短保质期的产品改变为较长保质期的时尚消费品,并适于在超市货架销售。出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应该都记得,村头挑着扁担,叫卖米糕的场景。那种香香、脆脆的米糕让人回忆起童时的味道,只是当时这种食品只能当时食用,在家里存放两三天就会变味。米老头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开发出的米通系列产品,不仅可以保证九个月以上时间内不会发生变质,而且风味口感比以前的米糕强上数倍,于是他取得了成功,年销售几个亿。同样自去年流行于市场的小面包(三辉面包、盼盼小面包),创意来自于面包房的普通面包,只是将其保质期延长了几个月而已。还有蛋黄派、脱水果蔬片等等,无不源自于一些传统食品,它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一是这类产品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满足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二是满足现代销售渠道的需求。只是这种方法对生产工艺的要求相对较高。

5、 市场细分法:市场细分的方法有很多种,传统的细分法是按照人口统计特征细分,如按年龄分,可分为幼儿、儿童、青年、成人、老年人等;按职业分,可分为学生、白领、普通工薪层、家庭妇女等;按性别分为男性、女性;按收入分为月收入2000元以下、2000-5000元、5000-10000元、10000元以上等层级;按生活形态分为城市、农村;按地理区域分为南方、北方。一般细分市场都会结合以上几种元素进行,比如某种产品的目标消费者定位为城市中25岁到35岁的女性白领。聚焦于某个特定细分市场的产品战略需要考虑到市场的容量、目标消费群的购买能力、与竞争品牌的区隔等因素。一个合理的聚焦战略取得成功的概率要大很多。如高乐高、格力高等因聚焦于儿童市场而取得巨大的成功。

6、 搭车法:所谓搭车法,是指开发的新产品与某个具有极大市场空间的产品品类相关联,跟随该品类的发展而发展。比如市场中的“牛奶搭档”消化饼,紧跟牛奶这样一个年销售几百亿的品类而发展,它解决了中国人空腹喝牛奶易患乳糖不耐症的问题,虽然市场上的消化饼有很多竞争品牌,但是其采用搭车战略开发的产品,因其清晰的定位而取得成功。再如川崎的火锅底料,因搭上国内火爆的火锅市场而成功;太古方糖,因搭上咖啡市场的发展而获得成功。

食品创业篇2

虽不乏经典成功案例,但现实依然很骨感,新品类偏居一隅或昙花一现,更多的则是半途而废。(有人认为品类创新需要消费培育、市场积累,需要更多的时间、资源和耐心,远不如跟随式策略来的更实际些,所以每当市场上一个新品出现,就会出现大量模仿甚至伪劣式产品充斥食品市场的众生乱相。)

其实品类创新成功各自有道,远非简单的创新和差异所能决定,总结一下,其中不乏几个关键点,以供食品企业参考:

1、 洞察趋势

康师傅通过对日、韩茶饮料市场的考察,认定茶饮料市场在中国大陆将会取

代碳酸饮料、瓶装水市场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在茶饮料首先发力,而两乐则

错失了先机。从吃饱、吃好到吃出健康,是食品行业发展趋势,赋予产品新的功能,也是许多有机、绿色等安全食品和无糖、养胃、补脑等功能化食品热销的根本原因。

2、 先入为主

品类创新的关键是定位,定位的根本是在消费者头脑中的占领位置。在产品极

大丰富的今天,似乎只有老大,把老二、老三已甩了很远,高端酱酒茅台在一枝独秀、保健酒的劲酒一支独大,当品牌成为品类的代名词时,其市场的地位也就牢固了。

3、 传承式创新

传承式创新比颠覆性创新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在成熟品类中加入新的元素或

原料进行品类再细分,成功的路径就会较快。江中集团以猴头菇为原料,主打养胃概念成就了猴菇饼干、猴菇饮料的细分品类;福娃集团以糙米为原料,开创一条以糙米为主线的糙米卷、糙米蛋糕、糙米八宝粥等系列产品,开创了市场新局面。

4、 核心优势

建立自我的核心优势,这使得跟随者短时难以超越,可口可乐的秘方、发芽糙

食品创业篇3

一、努力提高项目审批和建设效率,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审批环节、审批时间,推行并联审批制度,提高审批效率,坚决做到三个缩减30%,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由2项缩减至1项,缩减率为50%,单项行政审批时间由45天缩减至20天,缩减率为44%。

二、规范机关行政行为。规范行政收费和执法行为,收费标准有上下限规定的,一律按下限收取,必须罚款的一般以罚款金额的下限为原则;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行“首违不罚”制,对企业初次违反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主的食品药品监管有关法律法规,且情节轻微,主动消除不良影响的,书面责令限期整改,不予以经济处罚。

三、实行优质、高效服务。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服务群众,做到热情周到,依法办事,礼貌待人,效率优先,文明服务,规范服务用语。实行外商优质服务机制,全面落实“五项服务”,即:一站式服务,特快服务,电话预约服务,上门协办服务,重点企业跟踪服务。

四、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电子监察工作,实施阳光工程。公开行政审批,行政事业收费,行政处罚等事项的法律依据、办事程序、审批时限、审批结果等。实行网上审批,及时在网上公开相关政务、审批、处罚信息。

五、便民服务措施:

1、实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AB岗制。首问责任人对前来办事人做到热情接待,负责到底,介绍、引见到位。当事人办理有关事务因手续或材料不完备需退回补正的,工作人员应说明理由,并一次性告知需补充的材料和手续。经办人员对不予受理、核准的事项,应明确告知当事人,并登记备案。经办人员对不予办理的重大事项或疑难问题,应说明理由,呈报分管领导,并3个工作日内答复。工作人员应当遵守纪律,坚守工作岗位,业务工作实行AB岗制,做到相互补位,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2、实行限时办结制。在提供材料齐全的前提下,办理《药品经营许可证(零售)》由法定的45个工作日缩短为20个工作日;受理举报案件20分钟到位,接待消费者投诉在5个工作日内答复。

六、提高工作效率。主动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通报上级部门的主要工作情况;及时协调办理各部门需办理的工作,提高工作的协调性和实效性,保障政令畅通,切实提高决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七、加强廉政勤政建设。工作人员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做到忠于职守,廉政勤政,依法行政,文明管理,高效服务。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当事人违背承诺的,将按相关规定追究责任,视情节分别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岗位调整、辞职辞退处理;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同时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八、健全监督举报机制。市投诉中心电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机关效能建设投诉办公室电话:……。

食品创业篇4

关键词:品牌战略创新;美食商业街;游客体验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097-02

随着美食商业街的不断发展,全国甚至国外的美食商业街竞争日趋白热化,美食商业街品牌是决定旅游和消费者是否选择该商业街的关键性因素,为了提升美食商业街品牌的差异性,增强市场竞争优势,吸引更多的旅游和消费者,不断挖掘和扩展美食商业街品牌内涵,对美食商业街品牌战略的创新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一、美食商业街品牌相关概念界定

目前,美食商业街品牌并没有较为统一和较为明确的界定。一部分学者主要以具体街道或者街区为对象加以研究,不具有普遍性和相当的理论高度。大多数对美食商业街研究也主要集中于通过美食商业街有形产品对美食商业街品牌进行塑造。通过核心特色美食资源、美食商业街基础设施等,将美食商业街的历史传统、地区文化、民风民俗、市民风范、美食商业街标志等美食商业街特色要素进行整合和提炼出的价值体现,增强旅游者和对美食商业街的感知和识别。

美食商业街产品是指美食商业街供应者提供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总和。美食商业街产品渗透了吃、行、游、娱等多个方面,其中有形产品主要是指各类代表性的美食及相关餐饮企业等,无形产品即指美食商业街服务。美食商业街服务具有服务产品的共性:无形性、易逝性、不可分割性、交互性等特点。芬兰著名学者Gronroos(1992)曾指出:服务基本上是一种无形的主观体验过程。从某种意思上来说,美食商业街就是旅游和消费者借助美食商业街的有形产品对整个旅游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美食街所提供的产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顾客的生理需要,享受美食街体验带来味觉、视觉、嗅觉等感观上的冲击,更重要的是满足顾客期盼认同等心理上的体验需求。

美食商业街品牌的评价主要源于旅游和消费者的整体感知与体验,因此美食商业街品牌的应该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是美食商业街所有旅游产品的集中体现。美食商业街品牌的塑造不仅仅应该考虑有形产品品牌塑造,如:美食商业街的名称、标志、各色美食、特色餐饮企业、旅游设施等,同时也应该考虑美食商业街无形产品――美食商业街服务品牌的塑造。美食商业街服务品牌化,作为美食商业街品牌的分支,可以扩大和延伸美食商业街品牌的内涵,有助于提高旅游者对该美食商业街品牌的识别度和忠诚度,是提高美食商业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的支撑。美食商业街品牌可概括为美食商业街主管政府部门、美食商业街基本服务企业(包括餐饮业、交通业、旅行社、美食商业街景区等相关企业)、辅助企业(包括金融业、通讯业等相关企业)、美食商业街餐饮及相关企业从业人员为旅游和消费者提供服务中形成的美食、独特的餐饮服务方式、餐饮技能、餐饮服务氛围等,被旅游和消费者所认可和信赖的特定服务标志。

二、以顾客体验价值为导向的美食商业街品牌塑造

传统的美食商业街中旅游和消费者的活动仅仅是以品尝美食为主,是以旅游有形产品――美食为导向,相关服务形式单一死板。旅游者只是走马观花地参观该美食商业街的人文景观和品尝美食街的特色美食,很少深层次接触美食商业街特有的美食文化、体验美食商业街整体氛围,熟悉美食商业街历史、民俗文化等,很难让旅游者认可美食商业街品牌。在体验经济时代,随着顾客消费心理的成熟,美食商业街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被迫式消费导向,在向体验式消费导向转变。体验是个人主观的内心活动,是消费者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现场亲身经历所做出的感觉和评价,涉及情感、认知、思考、行为等一系列心理反映(范秀成,2006)。旅游和消费者期望近距离地与美食商业街接触,通过直接参与特色活动,从视觉、触觉、味觉等多方面来体验美食、当地美食文化以及放松心情,同时更加看中自己整个旅游或消费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消费者在美食商业街的整个消费过程中以顾客体验价值为导向,将美食商业街品牌化,满足旅游和消费者在体验过程中的需求,提高美食商业街品牌权益,从而提升旅游和消费者对美食商业街品牌的忠诚度。

三、以旅游和消费者体验价值为导向美食商业街品牌战略的决策分析

美食商业街要想建设出好的品牌,就必须以旅游和消费者体验价值为导向,满足旅游和消费者的体验需求,提高消费体验的识别度。美食商业街管理者在塑造美食商业街品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和完善美食商业街的相应法律法规

随着中国旅游的发展,旅游法的出台,但关于美食商业街的法律法规还为数不多。美食商业街同样会涉及到吃、行、游、娱等多个行业,并且各个行业所属管理部门不一致,然而美食街体验来自于这些不同行业的链接,是环环相扣的一个整体的体验过程,如果哪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势必影响到整个体验的过程,从而影响美食街在旅游者心目中的感知,造成美食街品牌权益受损。因此制定和不断完善统一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相关旅游各行业协会和投诉中心,对规范和改善美食街是相当重要的。

(二)以顾客体验为导向,为美食商业街的旅游和消费者提供定制化产品与服务

在体验经济中,顾客是体验的主体,是整个体验的中心,我们所提供的有形与无形服务都应该是以满足顾客旅游的需求为目的。顾客的体验过程是动态的、异质的,不同顾客的体验是存在差异的,同一顾客在不同时刻的体验也会存在差异性,应该主动去查找顾客在体验过程中的各种需求,提供优质的、人性化、个性化、极致化的美食产品及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旅游和消费者的体验感知度。

(三)提高美食商业街服务人员服务素质

美食商业街属于第三产业―服务行业,服务的交互性非常强,旅游和消费者时刻都在与相关的服务人员接触。能否为旅游和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给旅游者创造良好的体验过程,使旅游服务品牌深入旅游者内心,建立品牌忠诚度,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美食商业街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很大的地区差异性,即相对发达美食商业街要比不发达美食商业街要好,但从整体上来讲还是比较差。提高旅游服务人员服务素质是非常迫切的,美食商业街管理部门应重视提高美食商业街服务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提高进入旅游职业门槛、加大旅游服务人员就职培训、在岗再培训的力度,向旅游高等院校引进人才等方式进行弥补。

(四)增强美食商业街的数字化智能化

随着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广泛应用,数字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美食商业街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对改善美食商业街服务环境、优化服务流程、增强顾客体验过程的便捷性和有效性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国外已将数字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美食商业街服务中,但是迄今为止,国内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对美食商业街服务领域还刚刚起步。目前,旅游信息系统一般主要由旅游GIS模块和旅游多媒体模块两部分构成,其中旅游GIS模块又由数据库管理、地图查询和旅游专家咨询(即游客分析)三部分组成。通过完善美食商业街信息服务系统,旅游者可以实现按照不同搜索条件进行模糊查询和高级搜索,查找饭店、车站、机场、医院、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地理位置。 同时还可以实现旅游者路线智能设定,如根据游客旅行时间、消费档次、个人兴趣爱好、参与的活动等。

(五)不断地对美食商业街管理与服务进行创新

美食商业街产品和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可模仿性较强,服务和产品周期较短,服务和产品竞争较激烈,注定了美食街管理与服务应该不断创新来满足不同旅游和消费者的各种适当需求。美食商业街管理与服务应以旅游和消费者体验价值为导向,优化改善产品结构和服务流程,不断完善美食商业街管理组织机构,加大美食商业街管理和服务创新力的开发,从而保持现有的旅游和消费者以及吸引更多潜在的旅游和消费者,增强其竞争优势,提高其动态的竞争力。

(六)构造属于美食商业街独有的文化,服务品牌内部化

美食商业街文化是以实现旅游和消费者体验价值为核心,提升美食商业街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形成共同的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为内容的文化。美食商业街文化对美食商业街而言影响是无形的和无法量化的,但是对美食商业街的品牌和形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良好的美食商业街文化氛围下,不仅美食商业街能强化相关管理及服务人员以顾客体验价值为导向的服务意识和实施优质服务,而且能够改善管理及服务人员的服务价值观,激发管理者和服务人员对以顾客体验价值为导向的优质服务和产品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Schmitt,Bernd.Experiential Marketing [J].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1999(15):53-67.

[2] Berry,Leonard L.Cultivating Service Brand Equity[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00,28(1):128-137.

[3] 周媛媛,张金成.城市旅游服务品牌及其塑造[J].旅游论坛,2009,(5):2-5.

[4] 里克・莱兹伯斯,巴斯・齐斯特,[荷]格特・库茨特拉.品牌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 范秀成.顾客体验驱动的服务品牌建设[J].南开管理评论,2001,(6):16-20.

食品创业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创新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教学改革课题(2012-R-2245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月27日

一、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四位一体、三层联动”合作新格局

(一)理事会科学指导,顶层设计高屋建瓴

1、地方政府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政府有关部门作为理事会重要成员单位,在集团化办学、校企(地)合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淮安市人民政府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多项政策和资金支持,协调洪泽县、淮阴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与学院共建江苏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江苏食品产业科技园、淮安市食品技术研究院;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政府部门提供多项优惠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学院食品科技园等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协调学院与辖区内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鼓励园区企业通过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派驻实习生、开设企业冠名班等方式吸纳学生实习和就业,促进了产教深度融合。

2、行业协会发挥优势,科学指导专业建设。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酒业协会、烹饪协会等行业组织作为学院发展顾问单位、办学理事会支持指导单位,为学院发展规划、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咨询意见。江苏省食品工业协会、酒类行业协会、餐饮行业协会等单位利用其信息灵通、沟通便利等优势,充分发挥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不断为校企合作开辟新的渠道,协助校企双方寻求合作伙伴,促成各项合作协议的落实。在人才需求调研、专业优化调整、专业教师培训、兼职教师聘任、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制定、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案例设计、职业资格认证、实践基地建设、企业员工培训、学生工学交替、合作平台搭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学院领航主动对接,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学院作为办学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本着“以服务求生存,以质量为核心,以合作促发展,以特色创名校”的办学思路,主动对接区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及新兴产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以食品药品为特色的优势专业群,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改革,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

4、企业强化主体地位,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江苏今世缘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作为理事会成员单位,充分发挥办学主体作用,辐射带动相关企业参加理事会的各项活动,深度参与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基地建设,优先提供各类兼职教师,积极接受学生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和就业,并通过捐资、捐赠设备、设立专项基金等形式资助学院办学,促进了校企全方位、深层次合作。

(二)集团联盟组织协调,校企合作运行良好

1、加强集团内涵建设,推动校企一体办学。江苏食品职教集团以秘书处及专门工作委员会为纽带,以年会、论坛、报告会等为载体,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职业院校之间发挥桥梁作用,开展专业建设指导、社会服务、高职教育研究、就业创业指导、毕业生联合招聘及企业家论坛等方面工作,协调各专门工作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校企合作项目。通过搭建平台、创设载体、举办活动、营造氛围,为校企合作开展招生就业、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基地建设、队伍建设、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等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推动了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及评价模式改革,促进了校企全方位、多形式、深层次合作。

2、跨境组建职教联盟,实现校际“四互一共”。学院牵头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台湾元培科技大学、新加坡特许科技学院等海内外17所职业院校成立了首个跨域跨境的职业教育联合体――中国食品药品职业教育联盟。成员院校密切互动,抱团发展,形成了“骨干互兼、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资源共享”的“四互一共”合作交流机制。

(三)专门机构具体执行,项目实施富有成效。

二、集聚多方优势资源,形成“双链融合、互惠共赢”利益新驱动

(一)推校入企,企校共建“厂(店)中校”。与无锡艾迪花园酒店等职教集团成员企业共建“厂中校”,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及实施计划,共同组建教学与管理团队,共同组织教学活动,共同开展考核评价,企业优先安排学生实习就业。

(二)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依托校内食品科技园注册成立江苏食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大喜来食品有限公司、三得利啤酒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教学工厂”,开发和生产面包、蛋糕、月饼、酸奶、冰淇淋、啤酒等系列产品,同时承担学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机融合。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原则,与扬子江药业集团等管理规范、设施完善、实力较强、专业对口的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三)柔性流动,校企共建专家工作站。为进一步优化高层次紧缺型人才引入环境,校企双方互聘专家教授成立专家(教授)工作站(室),引导企业专家、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合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区域竞争力。企业从高校、科研院所聘请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教授成立教师工作站。学院从经营管理状况好、研发实力强的合作企业聘请专家成立企业专家工作室。企业专家工作站(室)、教师工作站实行柔性流动、动态管理,通过专家网络、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提业及企业发展战略咨询,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联合培养创新人才。

(四)高端定制,校企共建“订单班”。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蒙牛乳业有限公司等职教集团成员企业广泛开展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等。校企共同制定“订单班”管理办法,签订企业、学生、学校、家长四方协议;根据订单企业的个性化要求,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嵌入企业专门课程,校企合作编写教材;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企业安排专人协助管理、来校授课,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企业安排学生进入生产、管理岗位顶岗实践,企业安排专人指导,培育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校企共同开展考核评价,按准员工要求进行学业考核。

三、健全校企合作制度,形成“协同育人、共同发展”保障新体系

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学院与合作企业以组织管理为保障、互惠共赢为驱动、优势互补为手段、学生成才为目标,推进“多元融合、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形成培养方案共商、课程体系共构、师资队伍共组、教学过程共管、评价标准共订、实训基地共建、教育资源共享、校企文化共融的运行机制。通过集团推进,构建了多元融合办学体制;项目承载,构建了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产教对接,构建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校企联姻,构建了招生就业联动机制;校企互通,构建了教师互兼互聘机制;校企一体,构建了基地共建共享机制;校企联合,构建了科技服务协作机制;校企协同,构建了全程参与育人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食品创业篇6

一、文明创建工作的主要目标

将食品药品监管局建设成为依法行政好、行业风气正、行政效能高的文明行业。要达到言行举止规范,服务态度热情,精神状态饱满,待人文明礼貌,工作秩序良好。具体要做到以下各条:

1、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注重班子建设,团结协作,作风正派,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起表率作用。坚持“两手抓”,增强创建意识,群策群力,齐抓共管,有目标、有计划、有要求、有措施地开展文明行业创建工作,做到组织落实、制度落实、活动落实、经费落实。

2、依法行政效果明显。正确行使药品监管权和食品监督权,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坚持秉公执法,认真履行管理、监督、服务职能,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3、队伍素质明显提高。重视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实现制度化、经常化。围绕增强干部职工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有计划、有制度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干部职工学理论、学业务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文化素质、办事能力和工作效率。全体干部职工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团结拼搏,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健全创建工作组织机构和责任制,确保创建文明行业措施到位,形成一把手亲自过问、局领导分工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合作的文明行业创建工作格局。做到点与面、阶段性与长期性、突击性与经常性工作的有机结合。在时间、内容、范围、形式和领导分工上,合理计划,科学安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建立严格的考核、评比、监督和奖惩制度,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促进创建措施落到实处,创建活动取得实效,创建目标顺利实现。

5、整体形象全面提升。要全面提升单位整体形象,形成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行业精神,具体注意以下几项:

说文明话。平时不说脏话,粗话,接待前来办事的人员或来访、来电时,热情礼貌,规范用语,说文明话要做到单位、社会、家庭一个样。

办文明事。敬业爱岗,文明办公,依法行政,公开公正公平。

兴文明风。热爱祖国,热爱事业,同心同德,遵纪守法,家和邻睦,热心公益,立足本职,顾全大局,联系群众,艰苦奋斗,谦虚谨慎,廉洁自律。

做文明人。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对人、对事、对情、对法、对单位、对家庭、对社会乃至行车、走路等一切言行举止都必须体现文明形象。

二、以上是我局在文明创建方面确定的几项工作目标,下面就廉政文化建设谈谈自己的建议。

廉政文化是关于廉政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发展新型廉政文化是建设良好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氛围的需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廉政文化要通过廉政活动载体的创新,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震撼力和创造力,既丰富广大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帮助他们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为害,常怀律已之心,促进食品药品监管行业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我认为我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可以借鉴如下六种形式:

(一)读廉政书。学习是受教育的最基本方式,廉政文化建设中也不例外。定期组织干部职工阅读廉政书报、杂志以及网络资料,重点学习廉政法律法规政策及新近发生的正、反面典型事例。

(二)看廉政片。坚持寓教于乐,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干部职工集体观看廉政专题片、话剧、小品等舞台演出,参观廉政文化书画展览,收看廉政题材影视文艺作品等。

(三)听廉政课。建立健全与纪检、监察、检察等职能部门的联防联系制度。邀请纪检、监察、检察部门有关人员给干部职工上反腐倡廉课,以案说法,加强教育。组织干部职工听巡回事迹报告和形势报告、讲座。

(四)写廉政文。读可以入脑,看可以入眼,听可以入耳,而写则可以入心入肺。写廉政文发于肺腑,可以检验教育入脑、入心的程度。号召干部职工写廉政心得、廉政随感、廉政日记,编写廉政短信、廉政对联,编辑廉政专刊、廉政板报等,既丰富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又检验了廉政建设的教育程度。

(五)游廉政景。百闻不如一见,触景可以生情。组织干部职工参观廉政教育基地、景点,或者古代清官故居、事迹展览、红色旅游景点等爱国主义教育景区,让干部职工身临其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六)演廉政戏。组织系统内部的反腐倡廉演讲比赛,专场文艺演出,书画、摄影作品展等文艺创作、演出,既可以锤炼干部职工的文艺创作演出水平,又可以活跃队伍,还可以进行反腐倡廉教育,可谓一举三得。

生动活泼的廉政文化教育可以让受教育者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使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思维模式渐渐得以净化、教化和升华。

三、下面就党建工作谈几点建议

党建工作第一点:以提高机关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为根本,着力抓好理论武装工作。

(一)按照总书记关于“学习、遵守、贯彻、维护”的指示精神,把学习作为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二)把政治理论学习和学习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等知识结合起来,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

(三)抓好党务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培训。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提高党务干部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党建工作第二点:以贯彻实施《实施纲要》为重点,进一步抓好机关党风廉政建设

(一)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

(二)加强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权利运行的监督。

(三)学习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建立和完善党内民主监督机制。

党建工作第四点:大力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

在局机关广泛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重点是在局机关抓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教育,结合《公务员法》的学习贯彻,开展机关文明礼仪教育,多方位促进党员转变作风,提高效能。按照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的要求,大力培育和弘扬“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公务员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争做好学上进的模范、勤政廉洁的模范、求真务实的模范、开拓创新的模范、团结协作的模范、勤俭节约的模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

坚持以党的建设带动和促进群团组织建设,加强对机关群团工作的领导,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机关干部喜闻乐见的乒乓球、羽毛球比赛等活动,探索适合机关特点的工会发展之路。增强服务本领、拓展服务渠道,切实维护干部职工合法权益。

四、关于机关作风建设

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戒骄戒躁,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深入找准存在问题,采取有力措施,狠抓整改,促进机关作风建设再上新台阶,推动药监工作新发展。

(一)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局机关建立每月两课制度,机关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和现代经济、科技、金融、法律等方面知识。要根据药监工作特点,举办多种形式的业务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并组织考试、考核,公布成绩作为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密切联系群众,切实为基层服务。

要牢记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促进地方医药经济发展的工作目标,以群众利益为重,以经济发展为己任,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接待、处理制度。对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实行首问接待追踪落实和督查督办制度,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对上级机关要求反馈办理结果的案件要在7天内反馈办理结果,不能按期办结的,要及时说明情况。局挂设意见箱,面向社会公布投诉、监督电话。

(三)切实精减会议,树立良好会风。严格控制会议时间、会议规格,严格遵守会议制度,不得无故迟到、早退、缺席。

(四)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借开会、参观、陪客、接待、庆典等机会,接受、私分、索取礼物。严格执行公车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机关工作人员到基层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一律用工作餐,不得接受宴请;切实减少应酬,接待宾客要做到精减人员,节省时间,不重复宴请;不准借参观、学习、等名义进行公费旅游,不组织或参与无实质性内容的考察培训等活动。

(五)团结协作,互相尊重。提倡“五湖四海”,反对拉帮结派,搞庸俗关系学;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纪律,不传播小道消息,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对上级的工作部署一经实施,必须坚决执行,不品头论足;同志之间不准搬弄是非,闹无原则纠纷。

(六)强化中心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自觉把部门工作放在全局工作的大局中来思考,抓好工作落实,确保政令畅通。机关工作员要认真学习政策,熟悉政策,研究政策,掌握政策,善于把贯彻上级精神与本部门、本处室的实际结合起来,把执行部门和行业性的政策文件与服从服务于地方工作大局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食品药品监管局拟订文明创建工作的具体措施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规划落实。成立药监局创建文明单位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职责,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事宜。将创建目标进行分解,实行部门负责制,健全党政领导亲自抓,各部门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和例会工作机制。完善创建活动制度,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到有组织、有规划、有制度、有特色。

(二)争强创建意识。突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队伍素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创建活动的全过程,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线,以培育“四有”为目的,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深化“三德、三观”和诚信教育,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把学法、守法、知法、用法作为创建的重要内容来抓,充分发挥法制工作领导小组的功能,加强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药品监督管理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形成人人遵纪守法、依法行政、弘扬正气、自觉维护安定的良好局面。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扩大社会影响。

(四)加强环境建设。根据“文明单位”评选条件的要求,加强对办公区、生活区的管理,对办公区指定专人负责清洁,实行责任区包干制,做到整洁、整齐。同时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服务环境,开展绿化、美化活动。

(五)深入开展“创建文明股室、做文明药监人”活动,转变工作作风。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廉洁、勤政、务实、高效为目标,认真纠正“门难进、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克服办事过程和服务中存在的“话难听、脸难看”的现象,突出为民、利民、便民主题,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食品创业篇7

关键词:食品营养健康产业;行业细分;创新发展模式;京津冀协同发展

我国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思想,将国民的营养健康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与饮食息息相关,这对我国传统食品产业从原料种植、食品加工、物料保鲜直到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全产业链上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发展食品营养健康产业,是传统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另外,民众较低的营养健康意识和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使我国居民的健康问题日益突显。《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指出[1],在各种慢性病中,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中的患病率分别为25.2%、9.7%、9.9%,癌症发病率年平均增长约4%,2013年发病率为235/10万,并且居民慢性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也需要发展食品营养健康产业来应对和改善我国居民饮食造成的不良健康状况。

在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和民众营养健康的需求下,如何对食品营养健康产业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是保障国民健康,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之一。所以,本文将对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内涵进行梳理,对其产业中行业细分和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构建,并以北京为例,对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在京津冀地区的布局提出建议。

1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界定

关于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目前学术界和业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从字面意义来看,“食品”决定了该产业所涉及的范围,其产品是以食品形态呈现的,而不是药品;“营养”指出了该产业的发展方向,无论是加工制造、技术开发、营养资源开发利用,还是技术输出、咨询认证、教育培训等相关服务,都是以营养的相关科学为依据和方向的;“健康”是该产业发展的目标,一方面通过合理饮食维持人体健康,另一方面提供功能食品协助患有疾病或患病风险的民众恢复健康。所以,将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定义为:以食品主导的,以满足人类营养均衡和健康需求为主要目标的具有连续而有组织的经济活动体系。该产业依据营养学的基本原理和营养调整的科学方法,结合食品技术创新和先进生产设备,提供产品及相关服务,用于改善居民健康状况。

2食品营养健康产业行业细分框架搭建

食品营养健康产业是多学科、多行业衍生、融合而成的新兴产业,是传统食品产业的升级。食品营养健康产业输出的,不仅仅是传统的食品品类,还是多样化的营养健康食品,以及与食品营养健康相关的技术、咨询、检验、认证等服务。从产业输出的角度,以产品和服务这两个主要维度构建食品营养健康產业细分行业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基于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对与对于营养相关产业的解读[2],食品营养健康产业中产品维度包括:①保健食品与膳食补充剂相关行业,如维生素类、矿物质类、蛋白与氨基酸类、膳食纤维及功效性提取物食品行业等。②“营养增减”食品类相关行业,如各种营养强化食品行业、营养素添加食品行业、低脂低热量食品行业、低糖或无糖食品行业等。③特殊膳食食品相关行业,各类疾病的辅助治疗食品行业、针对各种特殊人群的专用食品行业等。④营养原料生产行业,如各大类营养素生产行业、各种动植物提取物生产行业、功能性活性物质生产行业、药食同源等原料生产行业等。

服务维度上,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包括以下行业[2]:①食品营养健康教育、培训服务类相关行业,如消费者食品营养健康教育行业、中小学及高校食品营养健康教育行业、食品行业从业者营养健康培训行业、社区与养老等服务者营养健康培训行业等。②食品营养健康技术输出类相关行业,如人体相关基础研究技术行业、原料种植与养殖技术行业、生产加工技术行业、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行业等。③食品营养健康咨询服务类相关行业,如市场咨询行业、金融咨询行业、技术咨询行业、法律咨询行业等。④食品营养健康检验服务类相关行业,如原料类检测行业、产品类检测行业、功效类检测行业、安全类检测行业等。⑤食品营养健康认证服务类相关行业,如国食健字认证服务行业、品牌认证服务行业、生产管理相关认证行业、专利认证服务行业等。

3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结合上文对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细分行业的规划,基于食品产业的产业链,在这一部分提出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闭环发展模式。在环状模式中将消费者需求作为环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挖掘消费者需求为起始,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末端,形成联动整体、往复循环的创新发展模式,如图2所示。图2中,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环的主体是中间的粗线闭环,包括消费者、食品原料、食品生产加工、产品包装、仓储、物流、营销推广7个环节。此外,除了上述环节,还有服务于各个环节与食品营养健康相关的咨询、检测、认证、技术输出、教育培训等行业,共同作用以促进该产业环的整体发展。这7个环节形成了两向循环,图2中逆时针的内圈循环是按需研发循环,顺时针的外圈循环是产业运作循环。

3.1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按需研发循环

3.1.1传统食品产业研发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设计的按需研发循环,与传统的食品开发思路有所不同。传统的食品开发思路,是从拥有的食品原料和生产加工技术入手,考虑已有原料和技术能够生产什么样的产品,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营销推广。但这种食品开发思路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弊端。当新产品开发出来,需要大量的营销推广投入,进行消费者教育,培养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习惯。消费者形成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观念转变,才能使新产品在市场上立足。一旦市场培育不足,或者产品与消费者需求有偏差,就会面临产品退市的风险,这意味着产品开发失败。

3.1.2食品营养健康产业按需研发流程

由上述可见,在食品营养健康全产业中,采用按需研发循环(内环)的研发创新模式,则是以消费者为起始点,通过了解消费者的健康状况、饮食偏好和营养需求,明确消费者对营养功能、方便快捷、口味口感等方面的产品诉求,来寻找作为新产品开发的目标及其上市时营养推广的利益点。当前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食品的方便快捷需求较为强烈,所以要求物流环节能够满足消费者快捷方便、保质保鲜和无破损的需求。这不仅需要在物流环节前对产品采取防护措施,还需要在仓储环节注意产品保质期新鲜、包装完好、无外部污染带入等问题。这还需要下一环节,即包装环节能够达到储存保质的要求。此外,在包装环节,还要满足消费者对包装、品牌、宣称以及营养成分信息等的需求。在生产加工环节,需要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形态、口味口感、营养健康等方面的需求,据此对生产所需的技术和内容进行合理规划。为使其具备某些营养健康功效,则需要从原料环节进行匹配,除了常用食品原料的营养健康升级,还应从药食同源和新食品资源方面研究能够满足消费者营养健康功效的食材,配合其他产业环节,开发新产品。

3.2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产业运作循环

基于按需研发环的调研分析,解决产品研发的各环节需求,特别是食品原料和生产加工技术需求,然后按照产业运作循环(外环)进行运作。

①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设计产品,在食品原料环节进行原料收集,包括种、养殖、作物收割、屠宰、检疫等步骤。②供应给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通过技术、工艺、设备和包装方面的创新和改良,生产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营养健康食品。③产品出厂,送往仓库进行储存,在仓储环节应根据不同营养健康食品的特性对仓储空间进行区隔,并配合不同要求的温度、湿度、避光等仓储条件,保证环境清洁卫生,避免鸟兽鼠蚁等外部污染,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④按订单发货,进入物流环节,也应考虑营养健康食品的特性来升级物流装备和设施,通过良好的物流环境控制来保质保鲜,并采用适合的搬运和码垛技术减少对营养健康食品的损害。⑤进入营销推广环节,根据消费者需求,遵循法律法规,进行适合的产品功能宣称,进行市场培育的同时,拓展销售渠道。通过营销推广方式进行消费者教育,改变并提升消费者的营养健康认知,从而改变其消费行为,培养其消费习惯,并根据消费者的使用体验等改进产品。⑥再根据消费者的新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开发,实现按需研发环和产业运作环可持续性的良性循环。

4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布局建议

基于上述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细分行业和发展模式的分析,以北京地区为例,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为该地区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其优势在于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等方面,而农业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制造等环节在京从资源和政策等方面的限制较多,“科研和市场两头在内,生产制造中间在外”的结构初现[3],也将成为一种必然。所以,北京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应包括按需研发内环各环节的科技创新与技术开发,以及产业运作外环的营销推广和消费者研究环节,以及产业发展相关的咨询、检测、认证、技术输出、教育培训等服务环节。而与食品原料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制造和物流等环节,可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推动下,与天津、河北等地协同进行[4]。具体规划如下。

4.1北京食品营养健康相关企业生产基地向天津、河北转移

河北省内环京津,辖11个地级市,面积18.85万km2,具备承接北京食品营养健康产业转移的地域优势。北京周边现有省级以上开发区210家,目前已整合40个平台和载体(涵盖65个开发区),做好了承接北京食品營养健康相关企业转移的准备[5]。北京市政府应积极支持相关产业向京外区域转移,努力推动产业向天津、河北扩展。

4.2在河北建立北京食品营养健康原料基地

河北是农业大省,食品生产原材料充足,价格相对低廉。2015年,河北粮食产量为33363.81万t,油料151.54万t,肉类产量462.45万t,奶类产量473.14万t,

见表1[6]。北京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营养健康食品生产企业可向原料生产基地迁移,实现原料供给、加工生产及产品销售一体化。

4.3开拓河北食品营养健康消费市场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显示[6],河北户籍人口6700万,常住人口7280万,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北京的食品营养健康产业有较好的信誉度,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北京的食品营养健康相关企业可以扩大产能,布局更大的消费市场。

4.4培养天津、河北的食品营养健康产业人力资源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以及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为食品营养健康产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北京食品营养健康相关企业开始向农村转移。向津冀转移,可以吸纳当地的劳动者,推动所在地产业化,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机会。

4.5北京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向天津、河北进行技术转移和成果轉化

北京集聚了全国最密集的科技创新资源,京津冀一体化可以打破区域封锁和市场藩篱,使北京食品企业和科研院所有更多的机会,大力推进营养健康相关的科技创新成果,把自己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转让给河北、天津的同行,促进京津冀食品工业共同发展。

4.6在天津搭建北京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国际化物流体系

食品创业篇8

关键词:食品企业;市场营销渠道 管理创新

一、引言

市场营销渠道是一套有组织的完整性系统,是致力于推动产品及服务的顺利使用或者消费的。市场营销渠道管理主要是指企业管理者为实现公司分销的目标而对现有渠道进行管理,以确保渠道成员间和公司渠道成员间合作的一切事宜,主要目标是谋取最大的利益。市场营销渠道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对营销策略也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企业市场营销渠道管理可以有效的保证企业生产与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实现利润目标;可以影响产品决策,确定营销渠道进而决定产品的定位及销售情况;可以加速企业产品的流通速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传统食品企业市场营销渠道的弊端分析

由于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还处于积极的探索阶段,许多措施也是相对来说不够成熟的。食品企业市场的分布广,消费人群比较多。整个的消费过程是及其灵活与分散的,渠道的覆盖范围非常的广。传统食品企业市场营销渠道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主要如下:

1、营销渠道理念落后

市场营销组合基本策略包括产品、定价、渠道、促销。而在一定程度上,渠道是是企业制胜市场的关键,在产品、价格高度同质化的背景下,渠道建设及管理成为企业用力的关键点。我国大部分食品企业市场营销还处在“产品观念”或“推销观念”阶段,只重视产品、定价、促销,而忽视了渠道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把渠道纳入企业的战略管理中。

2、营销渠道缺乏统一性

传统食品企业本应解决那些由于市场狭小所造成的企业与经销商之间的利益与管理上的冲突,建立企业内部统一的市场营销渠道。但是有一些企业为了快速的打开和占领市场,所以在选择产品营销时会选两家及两家以上的经销商。这样就会造成两家经销商间出现恶意的竞争,从而影响市场占有率。同时厂家和经销商之间也需要优化一下关系,避免窜货、倒货等,通过企业文化管理和奖罚措施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搞好企业与经销商家的关系。

3、对经销商缺乏理性的分析与选择

在选择经销商时传统食品企业一般都是片面的强调经销商的实力而忽略很多环节上的问题。在市场营销渠道中,不同的企业要选择不同的经销商类型,否则会很容易遭遇瓶颈。

4、与经销商之间缺乏协同效应

企业要健康、稳定、长远的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源与能力去协调每个区域的正常运转。传统食品企业与经销商之间大部分是“铺货”,很多企业对经销商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了经销商忠诚度不高,再加上渠道结构的单一性,难以形成传统食品的网络化,从而无法取得销售上的突破。传统食品企业只有尽可能的提高渠道管理水平,与营销链上下游之间协同效应才能有效的应对其他对手的竞争。比如天津的十八麻花主要是采用“广撒网”的 方式来进行市场的占有,这样在客观上造成营销成本的不断攀升,使投资风险提高,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粗放的营销渠道构思与具体操作造成企业的营销质量下降。

5、网络渠道开发不足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使用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也变得尤为重要起来。利用网络渠道进行营销可以有效的降低中间渠道的浪费,将企业与经销商的关系拉近,将产品的信息直接在网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营销的开支。我国传统食品企业的网络营销仍然处于起步的阶段,有的网站只是的门面工程,很久才更新一次。在网络上的信息比较的陈旧,运用网络进行营销几乎微乎其微。

三、传统食品企业市场营销渠道的管理创新。

针对以上的传统市场营销渠道的现状分析,特提出几个市场营销渠道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主要如下:

1、树立正确的渠道理念

渠道管理是一个企业是否能生存的命脉,那么就必须对渠道有一个更科学、合理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渠道理念。同时,传统食品企业必须要进行渠道品牌化,从而提升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让渠道成为品牌重要的传播途径。

2、建立统一的营销渠道体系

传统的食品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是生产近期实用的上品,并且市场规模比较大,所以应该选择短渠道的方式进行分销。采用以短渠道为主的多渠道营销系统不仅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增加那些更适合顾客需求的渠道来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3、选择合适的经销商

经销商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环节之一,所有的食品市场拓展与潜在消费者都离不开经销商的有效调节。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营销资源的浪费,还可以避免市场活动中的盲目性。食品批发商不是越大就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企业应从实际考察的情况出发,合理的选择经销商。

4、提高营销渠道的管理水平

企业的传统三大循环系统主要是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资流。信息接收的效率高低是决定企业品牌的关键所在,也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的竞争压力逐渐加大,所以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营销渠道管理水平的竞争。企业在对渠道具有一定的掌控力时 ,才能为公司作出合理的定位,制定强大有效的计划。

5、开发、完善网络渠道

企业应积极跟随科技的发展进程,大力开展网络渠道的开发。建立专业的网络信息团队,用专业的人才来打造完善的企业网站。将产品的信息在网上,并用专人将产品的信息时时的更新,让消费者在网络上就可以看到最新的产品信息,方便潜在的客户群体进行购买。将传统的面对面营销变更为以面对面营销为主,网络营销为辅的构架,这样更有利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进程,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利润。

四、总结

 企业市场营销渠道是一个关键性的企业无形资产,对一个行业都是密切相关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食品企业在市场营销渠道上进行管理创新对于企业更好的发展和提高企业的收益率有着深远的影响。(作者单位:四川省经济贸易学校)

参考文献

[1] 张惠琼.信息化时代市场营销渠道模式创新浅析.[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9(3).

[2] 菲利普 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3] 胡春.市场营销渠道管理,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

[4] 吕一林.营销渠道决策与管理[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1).

[5] 伯特 罗森布洛姆.营销渠道—管理的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

[6] 谷润池.企业营销渠道的设计及管理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2004.

[7] 黄志根.中小企业营销现状与营销创新策略浅析[J].市场营销,2008.

[8] 陈涛.营销渠道系统决策研究的进展与思考[J].武汉科技大学报,2001(3).

食品创业篇9

上世纪60至80年代,以出口为主要导向的食品产业曾为台湾经济腾飞做出重要贡献。罐头业曾是台湾早期主要的食品工业。从1956年开始整顿凤梨罐头生产到1960年开始试产洋菇罐头,1964年开始试产芦笋罐头,至上世纪70年代,这三项罐头曾分别为国际市场上出口的首位,到1980年达到鼎盛时期,出口罐头2200万箱,价值4.1亿美元,占台湾出口加工食品值的32.9%,占农产品出口值的26%,占总出口值的9.6%。

然而自1986年以后,台湾罐头工业因受国际市场激烈竞争,优势消失,开始衰退,至1989年,工厂减至141家,只生产1300余万箱,出口1100万箱,1990年又剧降至880万箱,且以蕃茄、竹笋罐头为主,经常开工的工厂仅20家,且只生产零星内销罐头,均成不了气候。

在“出口扩张”策略受到挑战、竞争力下降的情况下,台当局为实现经济的转型,提出以“技术升级”带动“工业升级”的口号,开始重视食品科技发展。1982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台科技会议”上,食品科技作为“科技项目”之一,被放在与能源、材料、资讯、自动化、生物技术、光电、肝炎防治同等重要的地位。1986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台科技会议”,又将食品科技确立为“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四项目标之一。1991年召开的“第四次全台科技大会”讨论的16个专题中,第5项便为食品科技。

成立食品科研机构

为推动食品科技发展,台当局积极组建了一批食品科研机构,包括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中华谷类食品工业技术研究所、酒类试验中心,并在许多工农业研究机构如工研院、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农业试验所、热带园艺试验糖业研究所、香蕉研究所、畜产试验所、水产试验所、养猪科试所、茶叶改良场中增设食品加工科研部门,在台湾大学、中兴大学、海洋水产大学、辅仁大学、东海大学等高校中设立食品科学研究系/所等。一些民营大型食品企业,如统一企业公司等也都设有自己的科研所或研究部门。此外,岛内还成立一些推动食品科技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行业组织,如台湾区罐头食品工业同业公会、台湾肉类开发基金会、食品和营养研究基金会等。

台湾经济主管部门于1977年设立“食品工业研究发展会报”制度,由工业、外贸、商品检验、农林、卫生等主管机构的负责人和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十余人担任委员,农委业主管部门担任召集人,通过每年的例行“会报”方式统一联系、协调全台湾食品工业研究发展。“会报”下设科技研究、农业辅导(加工原料)、工业辅导、检验辅导、产品研究等5个工作小组,分别由各有关部门主持并推动各项工作。各工作小组开展经常性和临时性活动,以专款补助食品科研人员、设备与建筑费用,并解决食品品质、包装等技术问题,接受企业个案申请,代为委托科研机构解决技术难题,并补助科研经费。

此后,冷冻食品成为台湾食品产业的“主角”,从1985年起开始出口,1959年出口值仅为58万美元,到1990年出口量已达493.9万吨,价值15.6亿美元,占加工食品出口值的75%,农产品出口值的45%。60年代初,岛内仅有数家制冰厂附带扩展冷冻食品加工业务,到1990年已增至314家,专门生产冷冻调理食品的企业发展到40家,冷冻猪肉出口已在日本市场上占居首位,一些冷冻调理食品出口到美国,并带动了岛内种植业、渔业、禽畜养殖业以至屠宰业、饲料业、谷物加工业、食用油脂业、调味品业、乳品业、食品加工机械设备业、烘焙食品业、餐饮业的全面发展。到2000年,台湾食品产业年产值达到4483.26亿元新台币,出口额504.07亿元新台币。

自2002年台湾加入WTO后,r产品市场开放自由进口,岛内食品产业结构产生明显变化,其中增加的有食用油脂、调味品、不含酒精饮料、面条粉条食品、茶叶、糖果、烘焙食品、味精、罐头食品等行业,减少的有酒类酿造、谷物、砂糖、脱水食品等行业。由于民众所得增加及生活水平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趋向多元化,也更加重视食品的卫生安全及质量。

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逐渐改善,有越来越多的台湾食品出口到大陆,以及有越来越多的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品尝和购买当地食品,对台湾食品产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而近来不断曝光的岛内“塑化剂”、“馊水油”、“黑心食品”等事件,造成消费者对台湾食品安全的疑虑,也反映出台当局在食品质量管理方面的缺失。

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台湾食品加工业不断调整和优化,其主要的发展趋势是:由外销为主转向内销为主,及时地满足岛内民众的生活需求;由农产品初级加工转向精深加工,增加附加值;由传统农产品加工型转向工业制造型,实现国际化、深层次分工;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和资金密集型,推动产业升级;由一般性食品加工转向绿色食品制造,以适应国际消费新潮流。

注重食品安全

为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台当局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如开办造一家优良合格的食品加工企业,除了要有台当局颁发的工厂登记证以外,还要有相关的产业所需的食品相关认证资格。

台湾卫生主管部门每年都在开展食品卫生科技政策研究,包括建立执行风险评估的卫生管理制度、推动健全民众营养管理及安全的饮食环境、强化食品安全资讯及消费者风险沟通、持续执行食品安全监测。最新成果有:开发符合国际标准及具有时效又精准的检验方法、建立基因改造食品安全评估环境、农产品多重农药残留分析、新兴食因性病原微生物检测、素食及食品掺伪检验技术与标准品的供应、健康食品非预期反应的研究、台湾地区食品营养资料库的运用、加工食品追溯系统与食品安全管制系统的推动等。

发展精品农业

台湾农业主管部门从食品源头抓起,推行“健康农业”,2009年5月提出“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提出打造“健康无毒岛”的口号,推动有机农业、产销履历、CAS标章、吉园圃等具可追溯性健康农产品标示检查及质量检验制度,深化品牌验证,办理优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班,强化生产者自我要求及对环境保护理念,从育种、田间管理到采收后处理阶段,建立无缝安全管理体系,使消费者信任农产品的卫生安全。目前岛内有机农业栽培面积约有2.5万公顷,占全部耕地面积的3%;台当局还利用台糖农场及大面积休耕地建立有机农业专区,建立“有机农夫市集”,辅导有机农户参加“有机电子商城”,辅导超市卖场设立有机专柜,在花莲、台东、苗栗、宜兰、桃园县内辅导发展“有机村”,拓展有机农产品销售渠道。

由于台湾绿色食品加工业质量稳定,多年来一直是美日跨国企业委托加工生产的专地。然而,因为投资及人力成本的不断提升,目前所生产的农畜水产品加工业技术导向已经逐步淘汰低级加工品,大都以产品研发革新、调味配方创新、卫生质量强化等全方位多层面发展。加上台湾对国际潮流惯有的机动与应变,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多方的信任和肯定,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台湾农业主管部门还通过推展“精品农业”的方式,重点发展台湾茗茶、农村美酒、经典好米、金钻水产及优质畜产等“农渔会百大精品”,包括超低温鲔鱼、蚬精、乌鱼子、海鲡、鸡精、乌骨鸡养生胶、甘醇熟成火腿、香Q胶化蛋等,由设计、调制、包装、营销手法,塑造这些农业食品具有功能性、高附加值、友善环境等精品形象,以产业文化与乡土风情加强行销。例如通过电影《海角七号》,成功打响南投县信义乡的“马拉桑酒”名号,造成抢购的风潮;借助台湾首富郭台铭以台湾好米当作订婚的拌手礼,带动台湾优质米礼品新风尚。

开发新型食品加工技术

台湾食品科技研发,依产业所需分为上、下游,分由各“部会”执掌推动。其中,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推动上游农、渔、畜、牧业产出的食材,使农产品增加更多附加值,为此制定了“食品领域科技发展方案中程纲要计划”,包括“开发食品新颖加工技术”、“优良农产品验证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保健食品”、“开发台湾产大宗农渔畜产品多元化加工技术”及“建立食品产业及消费资讯体系”等5个分项计划,每年投入经费约1.5亿元新台币,目的是通过研制不使用添加剂的创新食品加工技术,应用本土原料经微生物处理、真空浓缩、低温结晶,开发生产多元化保健食品、乡土特色食品、银发族可用食品、不搀伪素食产品、海洋生物功能性成分萃取物,促进台湾传统农产品加工业转型。近年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

开发创新性鲜乳制造技术,获得保留较高免疫球蛋白和乳铁蛋白含量,而且风味香浓、保存期限较长的功能性鲜乳,可以保留生乳中33% 和37% 的免疫球蛋白和乳铁蛋白,在7℃下可保存14天。

开发生机蔬果汁量产与品质提升技术,从蔬果原料之筛选开始,控制量产及生机蔬果汁储存时的酶反应及调配问题、残渣与沉淀问题等,并建立生机蔬果汁量产技术,包括调配技术、微细化技术、储存寿命、所需设备及制程等相关技术。

开发红曲发酵产物新保健功效,_定红曲米水萃取物、乙醇萃取物与红曲山药乙醇萃取物皆具有抑制前脂肪细胞增生、分化效果,首次提出红曲发酵产物能改善高油脂饮食引起的人体脂肪堆积、血脂紊乱及高血胰岛素症状,有潜力发展为不易形成人体脂肪的保健食品。

银耳多醣萃取技术,以热水萃取法提取银耳多醣,萃取高率且环保无污染,萃出的产品吸水良好、具有保水能力和膨润性,可用以预防、改善或治疗便秘及因便秘造成的相关症状。

甘薯及芋头烧酎酿造技术,开发杂粮烧酎(蒸馏酒)的制曲、酿造及蒸馏技术,可提高岛内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地区性多样化酒品,应用自行开发设计的旋转式多功能制曲机,不仅强化蒸馏酒的香气及产品多样性,更可同时进行原料的预糊化,产酒率或香气指标成分均优于传统民间所使用的方法。

颗粒式乳化肉性产品乳化及量产技术,利用畜产试验所选育的“畜试黑猪1号”,采取特殊的乳化及充填技术,开发含脂率高、口感不油腻、低盐及无人工添加剂的自然调味肉品,并建立以此生产维也纳香肠、日式香肠及烤香肠等产品的工业化制程。

食品创业篇10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本研究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精确定位、课程体系优化设计、系统化教学内容构造、系统化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和过程的管理五方面对林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研究,旨在解决林业院校培养特色专业人才的方法,并为相关院校和专业培养人才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为食品行业培养创新人才开辟途径。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8-0059-02

收稿日期:2014-12-02

作者简介:赵玉红(1968—),女,吉林长春人,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食品科学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41110211);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校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食品科学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相结合的教学优化方法研究”(DGY2012-2)

人才是发展的最大资源,创新是发展的最大动力。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如何,最重要的标准是看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社会需要,培养模式能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对于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不仅影响我国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水平的发展,同样决定我国食品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近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与类似专业的培养有了显著的发展,建设了各具特色的重点专业,满足了高等教育的目的。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人才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在众多的食品类专业中根据学校优势和地方特色培养拔尖人才,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行业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将解决人才培养的目标、完善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法。研究的成果将用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传授新知识新技能,帮助学生掌握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本领,积极开展自主实践,并为同类专业提供新的基础。

本研究从林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出发,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和管理体系,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提供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并提供新的工具,从而确定培养方向的可行步骤、培养创新能力过程中关键瓶颈的突破方法和人才培养过程的自我管理和改进措施。

一、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企业和社会需要为目的设计制定的。东北林业大学食品科学是以林业为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包括食品化学及分析、食品制造与保藏和食用植物有效成分生物合成及分离工程。学科以森林野生食用植物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开展新资源食品、绿色食品、功能食品、天然食品添加剂、植物有效成分功能机理、分子生物学与营养学、超临界流体萃取、生物大分子合成与调控等内容的研究。由于食品制造业中有60%的原料来自于植物,同时,全世界有80%的生物活性物质存在于植物之中,而森林中蕴藏着丰富的食用植物资源。所以,林业院校进行食品科学的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这一特点,形成了以工科为背景,食品科学为基础,林业资源食品为特色,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求创新、高素质的林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二、创新人才课程体系优化设计

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优化课程体系。本专业设置的主干课程有“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分析”、“食品保藏学”、“食用植物资源学”、“植物精深产品加工工艺学”、“森林食品加工工艺学”、“食用菌培育与加工”。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优化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综合与集成,建立新的课程体系结构,减少课程总学时,减少课程设置,以留出足够的学时,强化基础教学,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时来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能力。同时,减少了必修课学时,加大了选修课比重,增设了林业院校相关学科及人文学科的课程,增设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技术性课程,把教师的科研课题同毕业设计、工艺试验及生产实践等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创新人才教学内容系统化构造

教学内容的系统化管理和设计将有助于人才知识体系的构造。东北林业大学食品专业重在培养具有食品科学、食品工程和生物技术基础,能在食品、制药、生物化工、林业领域内从事生产技术与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研究人才。因此系统地进行相关理论教学和食品行业的实践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内容的系统化构造中,通过注重相关课程的整合和优化,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交叉,促进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很多课程使教学内容综合化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并重。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着重讲授重点和难点,课下有方向地指导和要求学生阅读一些领域的国内外文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使其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1]。实践教学受实验室设备和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影响,以前实验课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仅按规定的内容和步骤完成,缺少学生独立设计和自由操作的机会,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十分不利。通过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课改验证性实验为设计性实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选择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企业和研究机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给出研究目的,让学生先自己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思路,然后指导教师引导其进一步完善设计工作,使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

四、系统化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听,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不高,专业创新培养更无从提起。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需要将教学过程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首先由教师下达学习任务书和实施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拟定任务实施计划草案;然后在提出任务实施计划草案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任务实施方案完成各自工作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进行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例如检查实施进度、疑难解答等;最后,学生完成任务后展示工作成果,做出自我评价,通过师生共同研讨,进行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在这种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师生交流变得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3-4]。同时学科教师在考核机制上进行改革,如加大课堂提问、讨论、课后作业在最终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使学生首先从思想上对课堂重视起来。并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通过案例,将学生带入课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随时提问,教师随时回答;同时,加大学生之间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5]。

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从2009年开始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学分的制度。鼓励每位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实验中来,除了国家和学校立项项目外,学院还专门拿出一批基金对学生创新实验进行立项,鼓励学生申报并实施课题。同时,食品学科也依照学校的要求对大学生创新实验给予了高度支持,每年在创新实验开展的过程中,以大三学生为主,以成绩优秀的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其他学生作为参与人,共同开展实验。食品学科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成绩都激励着学生对创新实验的热情,充分调动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创新实验的开展,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得到最大的体现。

五、创新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技术

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通过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营造创新环境等管理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6]。

在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方面,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有自主选择课程、选择授课教师、安排学习进程的权利。在选课时由专业教师加以指导,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通过教学过程的管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具有灵活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

只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才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学校每学期通过学生打分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使教师更注意遵循“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原则,努力用丰富的学识教人,用高尚的品格育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学科任课教师100%拥有博士学位,通过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的食品专业进行学习及学科内部每学期的教学方法讨论和多媒体课件的改进等方面的交流,使任课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水平、专业技能以及教学方法得到提高。同时,任课教师还注重科研能力的提升,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将学术前沿的最新动态告诉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科营造益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如邀请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知名学者来校讲学,派学生到其他大学做交换学生等。给学生提供自由学习、自由探讨、自由研究的环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逐渐形成。

参考文献:

[1]许程剑,李应彪,卢士玲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2,(64).

[2]刘达玉,唐仁勇,郭秀兰等.基于卓越计划的食品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1,(9).

[3]姚芳,刘靖,张璟晶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食品专业课程群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

[4]王蔚斌.关于食品科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经营管理者,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