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翻译十篇

时间:2023-04-04 01:01:06

求职翻译

求职翻译篇1

期望从事职业:- 翻译(英语翻译)、广交会外语翻译、专职外语翻译

期望月薪:3500元

工作经历

2012年1-3月,在广州冰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当外籍经理助理,主要协助外籍经理处理工作,及负责产品销售推广工作;

2011年7-8月,在云浮青少年宫暑假培训班当辅导老师,主要负责一年级到高一年级学生英语、数学等科目的学习;

2010年7-8月,在云浮市旭升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当文员,主要负责沟通客户、校对跟单以及相关文件的翻译工作等;

业余时间进行礼仪小姐、街舞商业演出以及贸易相关邮件的中英文互译等兼职。

教育经历

毕业院校:2008年9月-2012年6月,就读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外语系,高级翻译专业。

主修课程:高级日常英语,高级休闲英语,高级职业英语,高级时事英语,高级英语写作,跨文化交际,变化中的英语文学阅读与欣赏,英语综合实践,英美国家概况,英语报刊选读,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语),高级综合英语 外语水平:CET-4计算机水平:硬件维修技师其它培训情况:

个人优点

适应能力强、勤奋好学、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勇于接受新的挑战。重视诚信,讲原则,说到做到,绝不推卸责任;有自制力,做事始终坚持有始有终,决不半途而废;有问题不逃避,愿意虚心向别人学习;自信但不自负,不以自我为中心;愿意用谦虚态度接纳优越者、权威者;会用100%的热情已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平易近人,脚踏实地、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工作积极进取,态度认真。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乐于助人,诚实守时。

自我鉴定

求职翻译篇2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4岁(1992年8月1日)

居住地:广州

电 话:181******(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1年8个月]

公 司:XX组委会

行 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职 位:注册中心对外联络员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商贸英语

学 校:嘉应学院

自我评价

熟练掌握粤语,普通话,英语,会少量法语,勤奋好学.诚实进取,沟通能力较强,有耐心~通过英语专业八级和全国计算机1级。有良好的形象及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粤语,普通话,英语流利。善于与人沟通,乐于与人合作,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同事相处融洽,是朋友心中的聆听者。有耐心,工作认真,责任心强,在任何岗位上都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细心谨慎,能吃苦耐劳,愿意从基层做起。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房地产/建筑

目标地点:广州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注册中心对外联络员

工作经验

2013/7—至今:XX组委会[1年8个月]

所属行业: 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外交部 注册中心对外联络员

1、负责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各代表团关于注册相关事宜的电话、邮件咨询

2、接收、审核、整理、统计移交各类注册资料及信息反馈,邮寄身份注册卡

3、参加亚运会,亚残运会注册会议,计算各代表团各类注册人员配额

4、获得领导和各代表团对本人工作的赞赏与肯定

2012/6—2013/6:XX有限公司[1年]

所属行业: 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

技术部 英粤双语技术支持专员

1、每天接听20多个来自香港地区世界500强企业关于惠普打印机维修,预订碳粉,技术咨询等各方面的电话

2、监测打印机远程控制台,及时为装有该系统的公司准确预订碳粉,硒鼓或其他所需零件

3、处理客户对惠普打印机服务的投诉及建议,及时向主管汇报

教育经历

2008/9—2012/6 嘉应学院商贸英语本科

证书

2010/6 大学英语六级

2009/12 大学英语四级

求职翻译篇3

关键词:高职英语 翻译课程 现状 改革策略

1、引言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具备一定的职场翻译能力和素养,掌握国际金融、对外贸易、招商引资、服务外包、国际物流等领域基本专业知识的综合型实用翻译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事业单位的亲睐。但当前高职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模式培养的翻译人才跟不上21世纪各类职场的需求,而且高职学生英语语言文化功底相对较差,尤其是基础翻译与表达能力的欠缺导致他们排斥翻译课程,惧怕翻译实践的现象成了摆在广大翻译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话题。重视翻译教学研究,提高翻译人才质量,改革刻不容缓。

2、高职英语翻译课程模式现状透视

2.1 翻译观念陈旧滞后

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在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与研究中,很多教师尚未树立一个正确的翻译观,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缺乏国际化视野。21世纪国际竞争的加剧决定了高职院校培养的翻译人才是一种外向型的,融东西方职场文化于一体,集各企业文化之所长的人才。但现实状况是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就教材教教材,无视全球文化大碰撞引起的新变化和职场岗位的国际标准引入,在人才的培养上缺乏全球意识,创新意识和变通意识。其次缺乏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真正定位。专业人士深知,具备较好的翻译理论基础,翻译才可能绘声绘色,言情并茂。但一些高职教师认为翻译理论的学习应该是本科院校翻译教学考虑的问题,高职学生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翻译技巧就行了。甚至还有人排斥西方翻译理论,否定其对我国翻译实践的指导价值,教学中忽略传授翻译理论知识,大谈技巧,把翻译看作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殊不知,实践水平的提升最终依仗于理论的指导,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只能是原始的直觉反应,思想上缺乏目的性,操作上缺乏一致性,方法上缺乏有效性(王东风,2002)。最后是缺乏过程指导和研究。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注重翻译的结果,不重视翻译的过程,缺乏对学生翻译过程的指导与考察。翻译实质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只有关注了学生的译前动机,译前准备和译中思维过程,译文校核等,才能进行有效教学,提高翻译质量。

2.2 教学模式呆板落后

调研显示学生各项基本英语技能的培养要靠良好的口笔译能力去做铺垫。可现实情况是高职翻译课时设置较少,教学基本局限在课堂,教师基本采用讲解翻译要点和例句,布置一些脱离实际职场环境的翻译题供学生试译,让学生记忆一些词汇或短语,导致学生对翻译教学产生误解,阻碍了英语翻译教学的正常进行。问卷数据显示三分之二的翻译教师侧重笔译教学和英译汉,口译未能平分秋色,尤其是职场口译实训太少;在教学手段的选取上,41%的人表示逐渐在使用power point,录像带或多媒体教室,但仍有59%的人回答从未碰过电教设备,这在50、60年代出身的教师身上尤为突出;电化教学设施不完善,用语言室或多媒体教室代替实训室,导致实践教学成为弱项;接受高职翻译实训、实习的单位不到10%,实践条件的限制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年轻教师找不到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切合点。总之,呆板落后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严重扭曲了翻译教学的实训主导本质。以教师、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与高职翻译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2.3 教材内容编写不当

纵观市场上林林种种的高职翻译教材,与各职业岗位标准相匹配的教材不多。相当一部分教材要么套用本科教材编写体例,难度大、理论多、实训少;要么选择的职业范围及侧重点差异较大,应用面窄,实训练习设计单调乏味,缺乏时代性、人文性和可操作性。还有一些教材确实针对行业领域特色,介绍职场各种岗位业务和话题,但侧重英汉对译训练,缺乏知识更新,译例不鲜活,不实用,不能把翻译理论与技巧和职场工作内容有机衔接起来,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在调查“你对翻译课程教学需要改进的意见是什么”,67%的学生选择“希望有反映新世纪要求和职场岗位需求的先进教材”。

2.4 教学对象状态欠佳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双语社交活动。翻译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文化悟力和丰富的百科知识,而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与英语基础普通薄弱,课外知识面窄,对翻译训练过程中双语背后的文化因素的处理相当棘手。笔者曾在我院做过调查,发现85%的高职学生没有受过较好的英语学习氛围的熏陶,学习状态欠佳,具体表现为:自主学习能力、文化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较差;习惯于先听讲后模仿,被动学习;学习目的不太明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致使成就动机受挫,出现厌学情绪和自卑感;急功近利、心态浮躁、精神空虚、自我约束力差;就业意识不强、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破罐子破摔。以上这些疲软现象严重困扰着翻译教学的顺利进行,阻碍着学生语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2.5 教学评价传统单一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和反馈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高职翻译课程基本上采取一考定终身的教学评价方式,测试内容大多局限在语句、语段和语篇等题型,与职场翻译岗位内容严重脱钩。而且评价目标狭窄,评价元素单一,只重视翻译结果的评价,对翻译过程中学生的资料搜寻能力、团队合作意识、驾奴整体语篇和职场文化交流的能力等未作出有效评估。总之,传统的通过直接考核方式来评估翻译能力的做法无法帮助老师检测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更难以契合翻译实践能力的多要素本质。

3、高职英语翻译课程改革策略

3.1 加快师资建设步伐,培育市场化教学团队

过硬的师资是教学成功的有力保障,但教师素质调查显示,在具有5年以上翻译教龄的38%的教师当中,94%的教师表示从未参加过翻译教学培训和翻译岗位调研分析、98%的教师表示从未真正参与过职场翻译实践,由此教师的培训问题和挂职锻炼摆上了议事日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师资培养的特殊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要求将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职场需求分析紧密结合起来,那么翻译师资的素能必须具有明显的职业实践特征。学院应重视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一要选派责任心强的教师参加专门领域内针对性强的翻译培训和相关文化交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即终身学习的思想;二是鼓励教师获取翻译行业资格证,持证上岗,以老带新,目标引领,形成竞争氛围,培养课程双带头人;三是创造机会或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轮流选派教师进行翻译岗位实践锻炼,主动服务市场,积极参与职场竞争,高效指导课程校外实训,或校内生产性实训,大量培养市场化的“双师型”翻译教师;四是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定期讲座,担任翻译兼职教师,引实际翻译工作任务进课堂,将教学过程转化为职场翻译岗位的工作过程。

3.2 加大教材建设力度,注重翻译市场对翻译教材的编写导向

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本科生差得多,必须编写适合他们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材。教材的编写既要注重翻译实践,又要注意对职场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和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教材内容需着重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其设计需涵盖多个行业的从一般理论到实际岗位中所有英汉翻译问题的处理,例证典型而丰富,题材新颖,富有现代职场气息,贴近高职生生活实际。另外,基于高职教育的市场化特点和服于地方经济的要求,翻译教学需以教材为蓝本,结合区域翻译职场岗位整合教学内容,邀请行家里手,共同开发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校本实训教材,考证教材,实践训练项目或讲义,充分满足翻译教学对接市场需求。

3.3 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体现翻译教学的跨文化和信息化特征

高职翻译教学的职场导向,影响到翻译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取,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以及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21世纪国际交流的空前频繁带来了全球文化的迅速交融与碰撞,一个高度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这启示着我们的高职翻译教学必须面向国际化和信息化。早在20世90年代,Christiane Nord (1991)就用“跨文化交际”来代替“翻译”这一术语;Andre Lefevere (1992)干脆把翻译看作“文化交融”。

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跨文化职场交际,我们应迅速更新观念和手段。具体而言,在翻译的内容、过程和方法上采用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如信息高速公路)和各种现代电化教育设备如光盘、CAI、网络交互式远程教学,增加翻译教学容量,拓展文化交流空间,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以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使翻译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凭借各种现代化教学媒介,我们可以拓宽翻译实践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变通能力。

3.4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形成职场岗位知识的意义建构

传统的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翻译教学否认学生是翻译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割裂学生与职场的社会现象,基拉利批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培养了一些有能力的“孤独的译者”,但不能培养学生的语言外素质:灵活性、创造性、专业译者行为、寻找资源的能力和团队精神(Kiraly,1995:7)。这位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在真实的翻译情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与外界职场和知识结构进行互动,进而获得经验,发展能力。借鉴基拉利的建构主义翻译教学观,我们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鼓励、帮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协作,相互比较,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发展实践能力。其次,通过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高职翻译人才需求调研,提炼与各行业领域相适应的职场英语口笔译能力,对原来泛化的基础英语翻译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切实做到在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使翻译技能的训练与职场用途英语知识相融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主动认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意义构建。

3.5 关注职场翻译行为与过程,创新课程评价方式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认知活动,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都是一种思维过程。从理论上讲,研究翻译过程有助于更好的认识翻译的本质;从实践上看,翻译问题的解决往往按步骤进行,因翻译行为伴随多种变量如职场岗位标准、个人风格、语言能力差异、心理状态、市场环境等,译者不可能立即找到合适的译语。西方翻译界十分关注翻译行为与过程的研究,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对电子资源的搜寻和利用能力,要求学生在解决翻译问题过程中了解自己翻译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能力,自信和专业行为(Kiraly,2003)。福克斯(Fox,2000)曾批评了传统翻译教学的产品导向性,提倡“过程教学法”;还有其他西方学者提出的档案教学法(Johnson,2003)、学习者语料库教学法(Olohan,2004)等都是以学生的翻译行为过程为对象进行教学。

21世纪的高职翻译教学应培养学生扎实的翻译基本技能,这不仅是指培养一定的口、笔译能力和各种翻译技巧,而且包括培养利用现代化电脑设备,以及用通讯设施为翻译实践服务的能力,如学会利用电子邮件、互联网搜索引擎和网络语言资源翻译语料库等进行翻译资料查询和信息传输。显而易见,电子资源的利用,相关文献的搜索也成为翻译过程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是面向21世纪适应信息社会变化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能力和创新精神。

翻译是翻译主体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和文化背景中通过具体语言转化而进行的一种目的十分明确的实践活动,它涉及众多的内外部因素,如两种不同语言间的不同思维模式的调整,所以很自然地对翻译课程的评估首先是而且主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性评价。对翻译活动过程中影响学生的翻译行为、翻译态度、资料搜寻的信息化能力、团组合作精神等进行考察和评价,有助于学生清醒地认识、把握好瞬息万变的信息化职场可能面对的各种关系和因素,克服顾此失彼的片面倾向,提高市场翻译质量。面对英语文化基础普遍薄弱的教学对象,高职的翻译教学评估尤为如此。翻译能力评价和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教学创新的考量途径,是教学不断完善的有力支撑。为了帮助教师全方位检测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实践水平,调整学习状态,确定努力方向,适应市场化和信息化社会对翻译岗位的需求,课程评价应该重视过程和方法的考核,重视教学内容与翻译职场岗位标准或元素的对接,力求呈现多能力评价并举和评价目标多角度,做到评价契合教学内容和模式改革的步伐。

在现代科学和经济迅速发展的21世纪,高职英语专业课程模式改革,如同市场其他许多行业的改革一样,也在迅速走向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和国际化。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井喷式需求,不仅是高职英语专业翻译课程设置的市场依据,也为高职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现实的、广阔的实习、实训平台。笔者认为,在新的时代,以市场化与信息化环境为引领,以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和国际化视野加快传统的翻译课程模式改革步伐,高职翻译课程目标将会真正得以实现,人才培养水平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Lefevere,Andre. Translating Literature: Practice and Theory in a Comparative Context.. 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New York.,1992.

[2] Nord, Christiane.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Amsterdam Atlanta, GA,1991.

[3] Kiraly, D. C. Pathways to Translation: Pedagogy and Process [M]. Kent: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5.

[4] Kiraly, D. C. A Passing fad or the promise of a paradigm shift in translator education[A ].

In B. James,& S. K. Geoffrey (eds.). Beyond the Ivory Tower: Rethinking Translation Pedagogy [C].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 2003.

[5] Fox, O. The use of diaries in a process oriented translation teaching methodology [A]. In C. Schffner, &B. ,Adab (eds.). Develop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 [C].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 2000.

[6] Olohan, M.Introducing Corpora in Translation Studies[M].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04.

[7] Johnson, J.E.Learning through portfolios in the translation class [A]. In James, B. & S. K. Geoffrey(eds.).Beyond the Ivory Tower: Rethinking Translation Pedagogy [C].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2003.

[8] 转引自王东风.中国译学研究:世纪末的思考——中国翻译研究论文精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全国高校外语学刊研究会系列学术论文集第87页.

[9] 尹少平.从学生翻译能力的欠缺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J].怀化学院学报,2010,(12).

[10] 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求职翻译篇4

[关键词]译者能力 模拟翻译公司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081-02

一、译者能力培养模式成为翻译教学的诉求

“译者能力”和“翻译能力”是翻译教学中较为引人注目的两个概念,学术界对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和内涵仍在探讨中,但普遍认为译者能力与翻译能力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翻译能力是完成本文转换所需的能力体系,而译者能力是完成翻译工作所应具备的能力要求。传统教学普遍认为翻译属于外语教学,翻译教学多由外语院系教师承担,多数高校也都是按照培养外语人才的方式来培养翻译人才,侧重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随着翻译教学、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传统教学的不足。若要较为成功地完成翻译任务,不仅需要较强的“翻译能力”,更需要良好的“译者能力”。诸多从事翻译的教师、研究者和职业工作者,基于各种理论范式,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模拟翻译公司翻译实践教学模式是在广泛参照现有的教学模式基础上,根据职业翻译能力培养的规律和翻译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而设计的一种翻译实践教学模式。

二、模拟翻译公司的内涵与操作

(一)模拟翻译公司的内涵

通过谷歌、百度和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自2009年至2013年的5年间,有关翻译教学模式的论文有四百余篇,但鲜有关于模拟翻译公司教学模式的探讨。目前,国内有部分高校成立了模拟翻译公司,然而关于此种教学模式的本质、内涵和具体操作等方面的介绍材料也非常少见。结合相关研究,模拟翻译公司教学模式可总结为: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模仿真实的翻译公司而构建的翻译教学模式,其教学形式主要是模仿真实的翻译公司的翻译工作服务流程,旨在培养专业化、职业化和应用型的翻译人才。

(二)模拟翻译公司的操作

目前并没有较好的可供参照的模拟翻译公司操作模式,现以牡丹江师范学院2013年教学改革专项项目《模拟翻译公司的建设与教学应用》为例,对模拟翻译公司的操作模式做以介绍。

1.组建模拟翻译公司。因组建的并非真实的公司,所以并不像组建真实的翻译公司那样复杂。此“翻译公司”的组建主要是确定人员、成立组织机构和建立规章制度。公司人员由项目组教师学生组成,学生均为英语专业学生,并且对翻译工作感兴趣。“翻译公司”组织机构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层面,设置的岗位有董事长、秘书长、顾问组;二是学生层面,设置的岗位有总经理、翻译总监、质量总监、行政总监、项目经理6个。学生层面是“翻译公司”的主体,完成公司所承接的各类翻译项目。同时,制定了各岗位的工作职责。

2.模拟承接翻译项目。“翻译公司”组建后开始模拟真实情形承接翻译项目,译者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这一环节进行。根据对国内各翻译公司的调查,目前翻译项目包括笔译和口译服务,其服务流程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即译前、译中和译后。牡丹江师范学院模拟翻译公司以传神公司笔译流程为参照,模拟承接了牡丹江政府网站翻译项目。限于篇幅,本文仅对操作过程做以简要概述。

(1)译前:“翻译公司”领导小组(总经理、翻译总监、质量总监、行政总监)根据翻译项目建议书,将全体译员编成5个翻译项目组,分别负责网站的城市简介、新闻、旅游、商贸和生活5个板块。制定了项目进度安排表,同时与同虚拟的牡丹江市政府工作人员(教师装扮)签订了项目合同。

(2)译中:根据翻译项目建议书,翻译公司领导小组先与各项目组经理制订了《翻译项目实施方案》,然后将电子原文发到每个翻译项目组,每个项目组在项目组经理的组织下按要求进行翻译。最后,按照审校安排进行审校。学生在翻译中对于遇到的问题向由教师组成的顾问组请教。

(3)译后:对译稿进行排版,并将项目交付“牡丹江市政府”,并进行回访服务。同时对翻译中所使用的语料进行整理,建立了六万多词的小型平行语料库,为将来的翻译工作奠定基础。

3.评估并总结实践活动。模拟翻译公司的任务是教学,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这样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对翻译实践活动的成效认识清楚,还能明确地把握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为将来的实践和研究奠定基础。“翻译公司”本次的翻译项目工作采取了座谈总结和书面总结。座谈总结就是召开师生座谈会,书面总结是撰写翻译实践报告。

三、模拟翻译公司与译者能力

诸多学者对什么是译者能力进行了讨论,但目前仍无普遍认可的观点。但是,基本都统一译者能力包含翻译能力,以及完成翻译任务所需的其他能力要素,如:语言能力、交际能力、职业能力等。模拟翻译公司实践教学模拟是对整个翻译过程的模拟,这样则使翻译从业者所需的各项能力得到训练。

翻译能力:模拟翻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翻译工作,学生可以对所学过的翻译知识进行巩固,同时能促使学生对新的翻译技能进行学习,这样则能有效地使学生的翻译能力得以充分训练。

语言能力:对语言的操作是翻译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学生在模拟承接各项笔译、口译翻译项目时,需要努力提升他们的语言驾驭能力,包括词汇、语法、语篇等知识。

职业能力:通过模仿真实翻译公司翻译服务流程,学生可以对翻译项目的操作、翻译公司的管理、翻译行业的相关政策等相关职业能力有一定的体验和感受,能为将来从事职业翻译工作、翻译项目管理,或从事其他工作等奠定一定的职业素养基础。

交际能力:模拟翻译公司的实践活动是需要集体进行的,必须通过与其他人的交流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为了完成翻译项目,使译文风格统一、术语一致,同学们就要相互沟通。另外,对于不懂的问题,大家必须相互交流、共同研讨。通过这样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以培养。

四、模拟翻译公司对师生的要求

翻译公司实践教学模式与翻译工作坊较为相似,但又不完全一致。根据李明(2010)对翻译工作坊的探讨,模拟翻译公司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如下:

(一)对教师的要求

在模拟翻译公司教学模式中,教师集多种角色于一身,是设计者、监管者、指导者、合作者和教育者。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也对教师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1.较高的译者能力。模拟翻译公司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译者能力,作为教师应首先具备扎实的翻译能力,并谙熟翻译职业技能,如果教师自己对某些问题和技能不熟悉,怎么去指导学生?老师和学生在特定的知识领域,起码应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深厚的理论知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因为理论有助于认识翻译的本质和规律、把握翻译操作的方法和原则,能让教师对“为什么这么翻译”做出科学的解释;同时,实践可以对理论予以验证,推动理论的发展。因此,翻译教师应当把握国内外翻译理论发展的脉络和基本思想,也应掌握一定的哲学、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3.基本的行业知识。模拟翻译公司着眼于培养专业化、职业化和应用型的翻译人才,那么教师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行业经验,了解翻译市场和翻译公司的运作机制,也就是说教师应当也是专业化、职业化和应用型的翻译人才,否则无法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管理、指导与评估。

4.良好的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能力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也是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业务能力。模拟翻译公司的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创造一种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在与学生的沟通、合作和交流中,实现职业翻译的传道、授业和解惑。同时,研究并运用各种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教学活动情况给予客观的评估,这就需要教师要进行不断的学习、探索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对学生的要求

在模拟翻译公司中,学生处于学习过程的中心位置。学生对翻译的学习是在翻译中、合作中和讨论中进行的。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也有特别的期待。

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就是要求学生要具备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目前正处于一个科技日新月异和知识爆炸的时代,若要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译者就应在打牢翻译基本功的基础之上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2.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积极向上的心态的要求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积极参与项目翻译、问题研究、与其他团队成员配合的能力。二是对各项任务完成要精益求精。

3.拥有科学求索的精神。科学求索是要求学生不断培养自己科学的思维方式。如何翻译?怎么翻译?翻译成什么?对于解决这些翻译问题,不能凭借主观感受,要通过逻辑思考、科学的实践求证予以解决。这样才能逐渐培养理性的职业思维品质,为日后工作中解决各类翻译问题奠定基础。

五、模拟翻译公司教学模式的特色

模拟翻译公司教学模式为译者的能力培养创设了一种职业情镜,构建了立体式的能力培养模式,该模式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译者能力

模拟翻译公司教学模式着眼于译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像课堂授课那样,对翻译能力的某个自能要素进行单项训练。因为在模拟翻译公司的项目操作中,学生不仅要翻译,还要完成翻译以外的各项工作和沟通协作。

(二)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

通过模仿真实翻译公司的工作流程,将教师和学生置身于一种较为真实的职业情景之中。师生需扮演特定的职业角色,并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按照公司的管理模拟开展各项工作,这样便能让学生对将来的职业有一定的切身体验。

(三)构建合作式的师生关系

在模拟翻译公司教学中,教师也要扮演一定的角色,与学生一同完成各项翻译项目,教师可以扮演董事长、秘书长、顾问等角色。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是在具体的翻译项目操作中进行的,所使用的方式不是灌输式,而是通过讨论和研究等合作方式。

(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翻译项目的进程中所遇到的翻译问题与课堂教学中的情况不同,课堂教学中的翻译问题往往是设定好的,且有相应的参考答案,翻译项目中的问题往往没有固定的答案,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寻求办法去解决。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创造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培养。

六、结语

德国美因茨大学学者Kiraly(2000)指出,在译者能力培养过程中,要创设真实的情境,使用真实的翻译材料,同时,还要让接受培训的人员进行恰当的合作,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模拟翻译公司实践教学模式便是译者能力培养的具体体现,但是这种模式的操作方法和原则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林克难.翻译教学在国外[J].中国翻译,2000(02).

[2]传神(中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笔译产品[EB/OL].http:///list.php?fid=29,2014.

求职翻译篇5

关键词:翻译能力;教学模式;高职应用翻译

发展翻译能力是翻译教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中外许多学者都对本科及以上层次的“翻译能力”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而针对高职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问题却鲜有涉及。高职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应该如何界定?围绕发展学生的翻译能力,应该采取怎样的翻译教学模式?在以知识创新和网络链通为主要特征的21世纪,如何找准高职学生翻译能力培养的专业性内涵与市场契合点等等,成为现今高职翻译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翻译能力的定位及内涵

首先,从高职毕业生的工作性质来看,高职毕业生主要就职于中小企业的基层岗位。中小企业一般不设专门的翻译职位,翻译只是跟单员、外销员、涉外导游等与外语有关的岗位的一种工作工具。[1]其次,从高职英语的使用范围来看,翻译的内容主要涉及商务信函、商务文件(如项目计划书、采购意向书)、业务谈判等实用性文体的翻译,其目的是为了忠实、通顺地传递商务信息,以此确保商务沟通的准确和高效。再次,从高职翻译的标准来看,由于高职翻译具有明确的任务性和目的性,其翻译标准不应该再沿用传统的适用于文学翻译的“信、达、雅”,而应以实现交流为目的,以完整的信息和通顺的语言为第一要义。最后,从高职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来看,高职学生由于以往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选择不当等多种因素,导致了其语言基础较弱的现状。如果以职业译员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不仅不现实,而且会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因此,高职学生的翻译能力应定位为:学生在适度的翻译理论指导下,以实现交流为目的,对贴近市场的实用性文体运用多种能力、技巧和策略进行语际转换的能力。这一定位包括四个内涵:(1)高职翻译能力必须以适度的翻译理论为指导;(2)高职翻译标准必须遵循目的性原则;(3)高职翻译的素材必须是贴近市场的实用性文体;(4)高职学生必须运用多种能力、技巧和策略进行语际转换。其中,学生对多种能力、技巧和策略的运用是翻译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教师在高职翻译实践教学中必须进行思索和探讨的。

二、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应用翻译能力

从高职学生翻译能力的定位可以看出,高职翻译属于应用翻译,因此对高职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应立足社会,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以实现初级交流为目的,构建有效的翻译教学模式,做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笔者在对高职学生翻译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翻译教学的特点,构建了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立体化高职翻译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力求以发展学生翻译能力为中心,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综合评价四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和提升学生对实用性文体综合运用多种能力、技巧和策略进行语际转换的能力。

(一)明确课程目标

高职教育是为学生就业做准备,因此,要确定翻译课程的专业教学目标,就必须先了解市场需求,即市场对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翻译能力的要求。比如,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如何分布,英语使用范围情况,在这些范围中翻译的内容通常会涉及到哪些方面,等等。笔者采取了调查问卷的形式,通过对深圳本地一定数量的企事业单位的问卷和访谈得到初步的社会需求反馈,在对具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高职翻译课程的专业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1)利用文体分析法分析和识别各类应用文体在遣词造句和文体规范等方面的典型特点;(2)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了解背景知识、解决具体翻译困难、提高翻译效率;(3)熟练使用各种翻译技巧和策略对各类应用文体进行翻译操作。

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并掌握:(1)译员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2)英汉两种语言的共同点和不同点;(3)不同应用文体的翻译标准;(4)各类翻译技巧及翻译策略。

(二)精选教学内容

针对翻译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方面作调查问卷分析,在充分考虑翻译公司一线翻译人员对教学内容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的基础上,突破现有以翻译技巧和理论为中心的内容模式,确定能体现行业和区域特点的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应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高职高专教育“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安排应打破常规以翻译技巧为主线,从词汇、句法和语篇等层面进行翻译讲解的套路,而根据商务工作中实际会遇到的翻译文本出现频率,按照实用文体的分类进行组织编排。以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为例,笔者根据工作中实际遇到翻译文本的出现频率,精心挑选出8个翻译模块:商务信函,产品说明书,公司简介,广告,合同、协议,名片,菜谱,旅游景点介绍。这样按照商务工作实际情况选排教学章节,充分体现了市场需求的导向性。由于不同的模块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文体特征,翻译标准、翻译技巧不作为单独的章节进行讲授,而是渗透在每一模块的翻译实践中。这样编排教学内容,其翻译标准的针对性更强,同时也避免了翻译理论、翻译技巧流于形式。

2.真实性、共时性及本地性相结合。笔者所运用的教学案例及翻译练习一部分从近5年的国内外书刊、报纸、杂志和近2年的因特网网站摘取,采用原汁原味的现代英、汉语语料。同时,考虑到高职教育为地方服务的特色,实行翻译本土化实践教学。一部分翻译素材直接由与我校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当地企业提供,在某些文体(如公司介绍、旅游资料)翻译素材选取中尽量采用能体现本地特色的材料,提供尽量开阔的语境。

3.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在每一模块的单元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将学习者的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笔者将每个教学单元都分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工作任务、任务分解、知识链接、自己动手、能力拓展等7个小节,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以能力培养和技术应用为本位的培养目标。

(三)有效实施教学

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强调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学模式的选择应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商英专业的培养目标,围绕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将平面教学模式扩展到立体的、多方位模式,实现教学的多层次性,同时,也体现高职教育面向社会、面向现代化的特点。具体来说,可从三个层面进行实施:

1.课堂教学层面。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个体进行自我知识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主动发现信息并参与信息加工的主体;而教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2]人本主义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关注学生人格的发展和潜能的挖掘,强调情感和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及主动参与学习过程。[3]以这两种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多年的翻译教学经验,笔者归纳总结出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翻译过程体验式教学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每个模块4课时为例,除1课时通过案例为学生讲授具体模块的文体特征和翻译标准外,其余3课时都交给学生,通过完成一定的翻译任务,让学生在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并不断提升,从而真正提高其翻译实践能力。具体做法是:Period 1:教师结合实例,讲解某一文体的功能,词、句、篇章的文体特点及以翻译标准等;Period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关翻译材料进行试译,并记录反思日志(reflective journal);Period 3:小组代表演示试译文,并根据反思日志与大家分享翻译过程中的体会,根据其它小组的提问进行陈述、答辩;Period 4:各组对其他小组译文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该文体的翻译标准和翻译技巧,小组成员完成个人评分表并上交。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翻译为学生探讨问题、切磋技艺提供了机会;(2)要求学生记录反思日志,将其注意力吸引到翻译的过程,而不是注重翻译结果;(3)增设的答辩环节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运用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理解,理论联系实际;(4)只对各组译文的优点和不足进行点评,教师并不提供参考答案,体现了翻译标准的多样化;(5)个人评分表的使用有效保证了学生参与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另外,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每学期不定期邀请翻译公司培训班教师来校为学生授课,利用真实的材料和亲身的感受为学生讲授翻译技巧,让学生对翻译过程产生真切的感受。

2.实践活动层面。翻译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在课内教学上要求学生对翻译过程进行亲身体验外,还必须借助于社会的真实翻译环境或创造仿真的翻译环境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和训练。真实翻译环境的创设可从两条途径考虑。一是依据真实的翻译公司运作模式成立翻译工作坊,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为翻译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每个学生在不同的任务中分任不同的角色,模拟从接洽翻译任务、进行实际翻译到翻译后期的校对、跟踪等一系列翻译公司运作流程。翻译任务可直接由有合作关系的翻译公司、文化传播公司提供,以确保任务的真实性,同时可聘请公司相关人员作为实习指导老师,对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作出指导、监控和评价。二是将翻译教学与社会企业挂钩,以校外实习基地为平台,进行真实场景浸泡式翻译教学,使学习者在真实环境中成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利用深圳多展会的独特资源优势,笔者所在的院校安排、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深圳市举办的高交会、文博会等会展活动的现场翻译工作,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面对真实的压力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灵活运用课上所学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充分调动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圆满完成任务,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翻译能力。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看,这种真实场景浸泡式教学模式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

3.自主学习层面。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拓展了翻译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经过长期的信息化建设,各高校都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校园网络,这就为学生翻译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笔者所在的院校通过Bb平台已经建成了“翻译实践”网络课程,通过网络的课外交互活动弥补了课内学时不足的缺陷,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改善和提高其翻译技能。具体来说,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开设以下栏目:(1)课程定位。对课程基本情况的说明,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与参考书等。(2)课程内容。教师把每周上课的ppt课件都传上去,便于学生复习。(3)虚拟课堂。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通知、协作、小组页面、发送电邮等功能,实现师生、生生交互模式的学习。(4)成果展示。每一小组把自己的presentation都传上去,由教师给出相应的分值和文字性的评价,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反思自己翻译作品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5)在线测试。利用在线习题的自动接收、批改功能,反映学生对所学翻译理论、技能的掌握程度。(6)论坛天地。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的讨论板中设计令学生感兴趣的讨论话题,比如生活中常见的某一公示语该如何翻译等。通过在线讨论、答疑等激发学生对翻译的热情,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种借助于信息技术的翻译教学,能够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建构自身对于翻译现象、翻译技能、翻译转换机制的认知体系[4]。

(四)制定综合评估

评估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评估体系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认识自己的教学质量,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发现不足,以便进一步学习提高。[5]要使评估真正达到其预期的效果,其重心应由结果转向过程,评价的核心应该是学生翻译能力的发展状况,而不是过分关注分数的高低。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维度入手进行综合考虑:(1)评价内容。题型设计应当多样化,除了一般的匹配题、选择题、判断改错题、句子翻译、段落翻译外,还可以让学生针对具体的文体特点,运用所学的翻译理论和和翻译技巧对同一原文的不同译文进行分析、比较,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可以保证对学生翻译能力评估的客观性和全面性。(2)评价主体。突破以往单一的教师评价,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企业评估纳入评价体系。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在每一次小组完成翻译任务以后进行,教师应当事先给出详细的评分标准,以保证评分的客观性。企业评价由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在翻译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统一完成,最终实现教师、学生、企业三方的联合评估模式。(3)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比如笔者采取“presentation25%+翻译实践实习25%+期末测试50%”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以关注学生翻译能力的发展为前提,注重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过程,加强对学生翻译理论和技巧应用能力的考核,这样才能保证对学生翻译能力评估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三、结语

通过对高职学生翻译能力的定位及内涵分析可以看出,高职翻译属于应用翻译,要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达到高职翻译教学与时代及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就必须改变学院式的封闭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曾昭涛.论高职应用翻译理论[J].上海翻译,2009,(1).

[2] Kafai,Y.& Resnik,M.constructivism in Practice:Designing,Thinking and Learning in a Digital World [M].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s,1996.

[3] 丰玉芳,蔡玲.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1).

求职翻译篇6

传统译论中历来就有对译员的相关要求,对翻译的双语水平和专业知识,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翻译的职业化道路,必不可少地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为准绳,以此来指导和衡量译者的工作。为此,国际译联2001年国际翻译日的主题定为:翻译与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翻译职业化的完善,以及职业管理体系的健全。尽管翻译行业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德规范,为了“兼顾客户和译者双方的利益,国际译联列出了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道德原则,包括:保密、公正、按时、准确、尊重客户、公平交易、谢绝自己所不能胜任的翻译任务。并且指出职业翻译工作者必须承诺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对此,纵观业界和学术界各位前辈的观点和成果,大体总结出以下几种观点:1.保密是译员首要工作。不管是口译还是笔译,很多情况下都是要求有一定保密性质的。笔译方面可能会比较多的是政府、企业以及各个组织机构的领导人的讲话稿,而口译很多时候也是会事先拿到讲话稿。这些文字材料在正式会议之前,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要求保密的。这其中涉及到政策、制度、以及企业的商业秘密等等诸多方面。因此,在译员接到工作任务的同时,都会得到委托人的提示和要求。委托人要求译员对工作内容保密,往往是通过协商或协议约定的。译员要尊重赞助人的要求,并合理执行。否则,译员可能会因为保密工作不善而给自己带来法律上的麻烦。2.谢绝自己不能胜任的翻译任务。英语中有句谚语,“All of Jack,none of a11”,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样样通,样样不精”。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和不熟悉的领域,在翻译实践中,也应该量力而行,扬长避短,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领域里,策马扬鞭;在自己陌生和兴趣不浓的领域里,要有归而结网的精神。切不可为利而上,要知道,“贪多必失”。特别是在口译领域里,现场是由不得你犹豫半分的。所以,充分的自信是好的译员的基础,但是也要对自己有客观的评价和认识。

准确成了对翻译最高的要求,无论是文学翻译还是科技翻译,特别是在后者中,要求更为严密与谨慎。于是,自古以来,对翻译的要求就是“信、达、雅”。所谓信与达,就是对准确性的强调与突出。然而,后期翻译研究中,对于准确性有了新的理解与阐释。文学翻译研究领域中,对译者的忠实不曾提出异议,然而却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到了很多“可忠而不忠”的个案研究上。对于口译来说,把握翻译中关键部分的准确性是必要的,比如对数字的把握,对人名地名的熟悉,对相关外交政策和国际立场的了解,对说话人态度观点的准确传达都是必不可少的。但也同时不能否认译员的主体能动性。我们知道,口译,特别是同声传译过程中,信息的丢失是不可避免的,怎样把握好关键信息与尽量减少信息丢失,成为口译员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翻译在整个翻译过程或者说是信息传递中,不但要负责传译,而且还要“纠偏”。在翻译过程中,准确是亘古不灭的真理,但是,翻译一定要审时度势,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使自己所服务的交流过程顺利完成。另外,按时、尊重客户、公平交易等等诸多方面,也是翻译在实践活动和从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翻译职业化研究和翻译职业道德研究这样的外部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翻译的职业化和职业道德研究,对于翻译市场的规范与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也是我们研究中尚未涉及到,或者说还非常欠缺的部分。随着翻译市场的扩大,应该重视市场管理方面的研究。

作者:张欣 单位: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求职翻译篇7

关键词;翻译人才调查;翻译教学;翻译本科专业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2)05-0189-4

1 引言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最为突出的特征和趋势之一,它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在社会、文化、教育等领域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翻译人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但目前的翻译人才很难适应市场的需要,现行翻译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没有很好地衔接,传统的外语教学已难以满足社会对翻译从业人员的需要。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模仿苏联的办学模式,建立了单一的、过分强化专业教育、要求培养各种专家的框架,形成了一套过窄、过专、过深的专业课程体系。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专才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其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较窄、文化素质有明显缺陷、广泛适应性和创造能力差等弊端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陈洁,2007:55)。由此,在社会各界学人的呼吁下,翻译学逐渐获得认可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不仅为翻译教学在现行教育体制中赢得了一席之地,也为更高层次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翻译人才的培养正朝着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仲伟合、穆雷,2008:4)。

鉴于此,本文以河南省为对象,对翻译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调查,以探讨高等学校应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对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建议。

2 翻译人才需求调查及结果分析

2.1翻译人才需求的预测

本次调查主要以访谈和问卷两种方法进行。在访谈基础上,设计制作了《翻译人才调查问卷》,主要对翻译从业人员进行调查,以了解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发展的需要。访谈的范围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开封、安阳,他们要么是中原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要么是重要的旅游城市、文明古都,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活动相对集中,具有很高的代表性。本次调查共访谈(包括面谈和电话访谈)53家用人单位,包括政府职能部门、外向型企业、科研机构、旅游公司和翻译从业人员相对集中的翻译公司,发放翻译人才需求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80份,有效问卷150份,涉及英、俄、德、日、韩5个语种。

根据访谈调查,翻译人才需求单位主要集中科研院校、行政事业机关单位和外向型企业等。在服务形式上,除重要的国际会议外,还有大量的经济、商务、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对外交往和企业的日常工作需要通过翻译完成,例如各类交流会、企业年会、产品会、调研会、谈判等。河南对外开放的高速发展对翻译人才有着刚性的需求。根据翻译总量与全省年进出口总值的常规比率(1:50)粗略估计,到2012年,河南省共需各类翻译人才约1万人(章华民,2009:62)。访谈还发现下列翻译人才比较缺乏:

首先是科技翻译人才。虽然近年来各高校加强了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强调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但存在着重文轻理的倾向,外语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主要是外语专业知识与经济、贸易、金融、新闻与法律知识的复合,而外语专业知识与理工科知识的复合结构则受到忽视,以至于当前懂经贸、商法的文科复合型人才有一些(数量也很有限),但熟练掌握外语的工程技术人员稀缺,如机械、化工、软件、信息技术和电子专业都紧缺外语人才。

其次是口译人才匮乏,尤其是同声传译人才稀缺。省内一些企业在参加重要的外事活动也要依赖发达省份的翻译人才。从访谈中可以看出,许多单位普遍认为很难招聘到理想的高级专业口译人才。同时,国内能够熟练地在商务活动、国际会议中担任翻译的人才实在太少。同声传译作为语言金字塔的“塔尖”,被称为外语专业的最高境界,因而同声传译人才的培养也十分困难。这种人才不仅在我国紧缺,在全球也是人才难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

再次,中译外人才紧缺,尤其是经典著作的中译外,面临重大问题。根据对河南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走访,他们由于找不到优秀的中译外人才,很多翻译计划只好搁浅。在此,尤其要强调的是,要建设文化河南,必须在世界文化的背景中“让中原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文化走入河南”,建设一种开放型文化体系,从而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高国际影响力。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要充分认识到文化独立性、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要通过中译外人才的努力,积极、主动地把戏剧、少林武术、杂技等优秀的中原传统文化推广到国际文化市场上去。中译外比外译中难度更大。中译外要求写作风格与语言习惯要适合外国人的要求,对译者的双语能力、翻译思维能力及双语文化素质等都有较高要求,因此这种人才目前在市场上尤为匮乏。

2.2对翻译从业人员调查的相关数据及分析

对翻译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从业人员的素质现状以及翻译行业的现状(潘华凌、刘兵飞,2009:52)。调查内容包括翻译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教育背景、知识结构以及对翻译职业的认知状况等方面。调查发现,7%的从业人员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75.5%的从业人员具备了本科学历,18.5%的从业人员只有专科学历,表明翻译人员的学历层次明显偏低。这是因为河南省高等教育欠发达(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占全国人口1/13的河南没有一所,只有一所211高校),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在时间和规模上都滞后于发达省份;同时,由于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偏低,很难吸引到优秀翻译人才。63.6%的从业人员在大学所修的是外语专业,16.4%来源于其他专业,这一数据表明高校非外语专业的公共外语教学改革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调查还发现,虽然63.1%的从业人员外语水平在大学英语四级以上,但持有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资格证书的仅占3.7%,持有初中级翻译证书仅仅占1.5%。目前全省翻译职业准入门槛较低,只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就可。由于入行门槛低,翻译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翻译市场竞争混乱无序,很多单位是“一人作坊”或“夫妻店”,大多是1家公司、2部电话、3台电脑、几个兼职“翻译”组成的“1234公司”,劣质翻译产品充斥翻译市场。要想使翻译行业走上良性发展,一定要建立起严格的翻译行业准入制度,提高准入门槛,同时成立一个带有管理职能的机构或民间行业组织,来规范管理整个翻译服务行业,促使翻译行业像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行业那样,逐步趋于规范。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翻译产业无疑是一个朝阳产业。翻译企业只有致力于企业标准品牌化的建设,加大企业和产品品牌在市场上的区隔度,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关于翻译教学的调查,66.2%的受访者认为主要还是传统的讲习班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例句讲授某个翻译技巧,下课时布置课外练习,第二次上课时再予以讲评,教师认可的答案成了唯一的权威。这种方法忽略了翻译过程本身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一个原本动态的过程被肢解成了一个只有起点和终点的静态对照(吴刚、龚芬,2000:417)。

70.2%的受访者对传统的翻译教学提出了质疑。由于教学中缺乏互动交流,学生认为翻译教学机械单调,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种“教师中心”的课程教学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和时间不多,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从而大大影响了翻译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一定要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会从不同的学科或文化中找出可借鉴的东西,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以建立良好的语感,鼓励学生从欣赏和比较人手,通过考察别人的翻译过程与思路来领悟翻译的普遍规律(ibid.)。

3 调查结果对翻译人才培养的启示

3.1明确翻译的学科地位,积极申办翻译本科专业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上述调查结果对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有启示作用。高校不能封闭办学,要与社会需求衔接。翻译学科体系的健全与发展,不仅是翻译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我国的翻译学科和专业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翻译院系和翻译研究机构在一些高校相继建立。2006年教育部批准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复旦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3所高校试点设立本科翻译专业。200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等4所高校开始招收翻译专业本科生。截至2010年,全国共有31所高校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了翻译本科专业。从整体上看,这些高校有22所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约占70%;有6所分布在中部地区,约占20%;有3所分布在西部地区,约占10%(尚亚宁,2010:125)。

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了《关于下达的通知》。截至201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全国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高校达到156所。这些专业学位的设立填补了我国原本缺失的高层次、职业化翻译教育的空白,与先前设立的研究型翻译学硕士、翻译学博士学位教育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翻译教育体系,标志着翻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终于获得了承认。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开设翻译专业的高校并不是很多,受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在区域布局上不均衡,东部高校较多,中西部较少。

相比而言,港、澳、台地区的翻译教学在某些方面比大陆先行一步。香港目前8所政府资助的大学,除香港科技大学外,其余7所均拥有翻译教学与研究机构。香港的翻译教学已经形成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穆雷,2000:271)。而在澳门,澳门大学已招收翻译方向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目前正在筹建翻译系。在台湾,国立师范大学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招收翻译方向研究生,并于1996年成立了翻译研究所。长荣大学和彰化师范大学等高校也均已成立翻译研究所,招收博士生。

目前河南省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员学历总体偏低,人数偏少,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需要。省外很多高校已经设立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系或设立翻译专业,专门培养翻译人才。而我省在历史上长期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积累了一批国学功底深厚的人才,而思想观念却明显滞后。据调查,只有河南师范大学拥有本科的翻译专业,翻译学科建设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河南学界要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重视翻译事业的发展。翻译专业的发展完善需要人们从思想观念上高度重视翻译事业在学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重视翻译专业自身发展,为翻译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尚亚宁,2010:125)。

此外,翻译人才的培养涉及我省外语学科的整体战略布局调整问题。因此,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应该参与进来,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契机,利用国家的宏观政策,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协调、主导、推动和决策的作用,重视和支持翻译人才培养工作,尊重翻译人才培养基本规律,迅速改变翻译人才全部出自传统外语专业的状况,积极向国家教育部申请增设翻译本科专业,或设立翻译方向。在条件不成熟但师资较强的理工科高校,应发挥现有的外语专业优势,对传统翻译教学进行改革。要加大翻译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力度,努力提升翻译人才培养的层次,形成比较完整的翻译人才培养教育体系。

3.2建设一支合格的翻译教师队伍

2007年1月,“专业翻译人才需求与培养高峰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与会人员一致认为,目前制约我国翻译人才培养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师资。何刚强指出,翻译专业的建立并非是原有外语专业的一个翻版或换牌,它对师资必然产生新的要求,需要从一开始就给予高度重视(2007:25)。一般来说,翻译人才都是要经过专门的严格训练才能从事职业工作的,因为“翻译是一门技艺,要求极度的娴熟,具备专门化的知识及艺术家的感知力。如同其他同类活动一样,这门技艺应由专家来从事”(何刚强,2007:49)。专家一般都是要经过正规与系统的培训才行。要建立一支合格的翻译教师队伍,必须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要有计划、不间断地实施学历学位教育,尽快改变教师队伍中的学历结构;开展在职或短期培训,如中国译协的短期培训班,对在职教师进行非学历学位类培训,有助于提升翻译教师的业务能力;鼓励在职教师通过做访问学者、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学术研讨班等活动,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从而提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李家春,2010:54)。

另外,柴明曾指出,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应该建立MTI教指委提议的双导师制并做到如下结合:国际与国内结合;学术与职业结合;专职与兼职结合;学界与业界结合(2010:56)。国际与国内结合要求双导师中有一位是以汉语为母语、英语为工作语言的教师,另一位是以英语为母语、汉语为工作语言的教师;学术与职业相结合即一位是学术型教师,另一位是职业翻译型教师;专职与兼职结合即师资队伍中一部分教师为专职教师,同时聘请一部分业界的职业翻译为兼职教师;学界与业界结合即鼓励专业教师进入业界工作,同时专业院系也邀请业界人士进入大学课堂教学。只有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职业化的翻译人才。

求职翻译篇8

关键词中职教育 商务英语 翻译教学

在对外经贸经济活动中,企事业单位对于各层次职业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广泛,为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强其英语学习的应用能力,在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开设各类应用文体的实用翻译课程已成为必需。为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中职学生构建开放的整体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和获得良好的语言翻译能力。

一、从科目要求出发,浅谈中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课时安排和教材使用等方面都亟待完善,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开设较晚,为便于学生参加相关的商务英语等级证书的考试,课程一般设在二年级的下学期,课堂授课课时较少(一般为 60学时或80学时),学生对商务英语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掌握仅为皮毛;另外,在学习翻译课之前,尽管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已经学过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及商务英语写作等课程,但是因为学生的基础较差、在校学习的时间较短,再加上学校未曾开设英汉对比、修辞、词汇学等相关课程,因此,翻译课教师的授课难度较大。2.教材内容过时、教学模式陈旧,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教材虽然注重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编写原则,但所选用的实例不够新颖,内容仍保留一些传统教学色彩,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能力的重视也不够;教材虽然注重实践与形式多样化的结合,但教师对现代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不够,课堂教学依旧以传统的授课方法为主,容易导致教学和实践的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满足行业的需求。3.以考试为指挥棒,课堂教学与职业教育相脱节。目前,各种形式的外语测试直接充当着指挥棒的角色,中职学校的商务英语教学也同样沿袭着这样的趋势:即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测试哪方面的能力,学生就集中学习哪方面的内容。4.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翻译课教学的要求高、难度大,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双语基本功,懂得语言学、教学法、翻译理论、商务贸易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还要有口译、笔译的实践能力;同时,由于翻译课程的备课量大、作业批改难度大、教学任务繁重等因素,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根据目前现状,浅议中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的重点

在中职商务英语翻译课堂,如何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 确实是翻译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针对目前翻译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进行教学实践:1.以理论研究作为教学实践重点: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索中职学校翻译教学的整体语言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翻译教材和教法。2.以师资培养为重点:建设一支能实施翻译教学与整体语言教学实践的师资队伍。3.以学生培养为重点:实现由传统单一“知识型”人才培养向“复合型”、“实用型”、“创造型”人才培养的转变;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课堂上应通过整体语言教学的方式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在帮助中职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应更好地使学生了解语言学习过程,从而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形成独立获取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三、结合专业性质,试论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实践的合理规划

针对我国翻译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性质、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中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必须进行科学系统的学科探索与规划。

首先,进行系统的课程设置。翻译教学要贯穿于中职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其特有的教育思路,课程设置必须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多样性,即课程如何科学合理的设置,才能使各门相关学科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中进行科学合理的衔接。在低年级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双语语言基本功、普及人文社科等基本知识,为高年级各种应用文体的翻译打好扎实的基础。同时,针对商务、文秘、旅游、国商等不同专业方向,组织编写富有时效性和实用性的校本教材,注重翻译知识与翻译技巧的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其次,完善新的教学理念。要使翻译教学从传统的弊端中走出来,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全新的教学理念应包括:科学的教学方法、新型的师生关系、多样的教学模式、优化的语言输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综合的测试手段。翻译教学要从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改变成为精讲多练的师生互动型课堂;在语言实践教学环节,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需求、目的、意志及学习策略等个人因素,从而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强化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课堂教学可以采取模拟现场、演示报告、翻译评论、项目协作等多种多样的任务型活动,例如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情景翻译练习;教师利用教学课件选择具有实际意义的翻译项目,指导学生上机练习;或者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合作完成一些翻译项目……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教师既能培养学生的动口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同时又能使学生在整体语言环境中获得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鼓励,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和考试成绩结合起来进行评测。

最后,建立强大的师资阵容。学校必须不断充实师资队伍,满足当前中职学校外语教学实践发展和翻译教学改革的需要。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现状,借鉴现代语言学、符号学、传播学等各个学科的发展, 在教师翻译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加强翻译理论研究;注重师资的培训与交流,学校可通过加强校内外翻译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合作,邀请翻译人员来校授课,派教师到校外、国外学习进修等方式拓宽教师的知识面;作为教师本人还要自觉加强自身业务修养与理论学习,认真总结教学经验,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为使自己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取得相关证书和相关行业的从业经验也理应成为教师自我提升的必需。

总之,随着社会对高技能复合型、实用型、创造型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在中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向,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时效性,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不断开拓出符合中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参考文献:

求职翻译篇9

关键词:高职英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91

0引言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实际应用型人才。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紧密,国家对既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又精通英语基本沟通能力的人才需求逐步增大,这也给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学带来不小的压力。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师资情况的局限性,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还不够成熟,存在着重阅读,轻翻译的状况,教师对英语各项技能的讲授和培养明显失衡。受社会一些工作单位的导向影响,学校对学生的英语四、六级以及A级的过级率过分重视,使得英语教学的侧重点有偏差,这对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非常不利,严重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翻译作为衡量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标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会对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

1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首先,从学习主体学生的角度来看,高职各班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差异很大,参差不齐,这种情况给教师课上开展合适水平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难度。而且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差,这对学好翻译这门对学生基础有一定要求的科目来说还是很有挑战的。

其次,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很多英语课程的设置上不合理。这主要体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设置单独的翻译课程,学生没有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对基本的翻译技巧和手法不了解,这给高职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再次,从教学主体教师的角度来看,很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一直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再加上教师自身对翻译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理论钻研不够,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

2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的具体改进措施

翻译本身是一门能够考察和衡量学生英语实用能力的学科,因此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要求比较高,并且要求学生对西方文化、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改进传统的高职英语翻译教学,必须从各个方面共同努力。

2.1教师应该从多角度增加学生的英语知识面

翻译,即翻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两种语言相互转化的过程。专家公认的翻译标准是“信、达、雅”。由于高职学生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所以翻译只要达到最低标准就可以,即正确的表达出原句作者的意思,不增添和删减信息。因此,要想翻译的准确,高职英语教师应该首先针对不同学生的英语基础因材施教,制订符合个体条件的学习计划,提高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词汇和语法。此外,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授课中,多介绍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背景知识,使得学生能够了解中西方文化中存在的差异,避免在翻译的过程中出现对某些词汇的错误理解和翻译。

2.2教师应该加强翻译技巧的讲授

很多同学在翻译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译文前后矛盾或者语句不通顺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基础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比如说在英语单词总数中,名词数量多于动词,而在汉语中恰恰相反,是动词数量多于名词,因此在很多英文句子中出现的抽象意义名词不好翻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名词转化成中文中的动词来翻译,这样句子就更通顺易懂。此外,因为中国人表达的时候更愿意用主动句,而英文中有很多被动句翻译成汉语会很别扭,这时候我们就有必要把被动翻译成主动,这些都是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老师需要重点强调的翻译技巧。

2.3增加翻译练习量

我们都知道熟能生巧,只有见得多,练的多,学生才能在此过程中逐渐掌握相应的技巧和方法。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的给学生多布置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翻译技能。

3结语

翻译是很深的一门学问,如果想搞好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观念和教学模式,真正的从多角度,提升学生的基础,扩大知识面,使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掌握翻译技巧,在积累中不断的进步,逐渐提高翻译实用水平。

参考文献

求职翻译篇10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英语专业 翻译教学 翻译能力

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翻译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目前高职高专学校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学校对于翻译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学生翻译基础偏弱、学校的教育设施落后等,严重影响着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为此,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教师应从当前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出发,制定合理的培养策略,革新传统的授课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完善翻译教学评价体系。

一、翻译能力概述

翻译能力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不同研究标准下解释不同,国内外学术界也没有对此下定论。一般来说,翻译能力是指译者在从事翻译工作时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包括双语交际能力、语言外能力、职业能力、转换能力与决策能力等,其中转换能力与决策能力是最为重要的。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重要,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的双语转化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能理解不同语境下特殊词语的具体含义,更能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总之,做好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工作相当重要。

二、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英语翻译能力培养现状

由于各种限制性因素的存在,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首先,学生的翻译基础偏弱,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大部分高职学院的学生英语成绩较差,基础不过扎实。据统计,某高职院校2016届新入学学生中,有7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学习基础较差,有61%的学生高考成绩未及格(未达到90分,满分为150分)。以上数据显示出,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时成绩普遍偏差,并且很多学生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对翻译学习的热情与兴致不高。另外学校过分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在学生翻译基本功培养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影响着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

其次,高职学校及教师对翻译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个相对普遍的问题:忽视翻译教学。很多学校都是在大二、大三阶段才开始英语笔译课程,课时量较少,更别说口译课了。第一,大部分教师都不重视翻译教学。很多教师认为,翻译教学其实就是让学生学会将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也就是中英文之间词汇、句子的对等转化,并没有重视两个文本之间文化内涵的差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有效提高。第二,教师并不重视翻译理论的传授。教师大都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很少涉及到具体的翻译理论。偶尔涉及,也只是对严复的“信达雅”等翻译标准进行简单介绍,很少能做到对学生进行翻译理论的详细讲解。第三,过于重视应用能力考试。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多强调词汇、语法与阅读等,降低了翻译等相关教学活动所占课时比例。

再次,学校教学设施落后。近年来,随着高职高专院校数量的不断增多,生源大战愈演愈烈。为了吸引更多学子的注意,学校将发展重点置于教学楼建设和学校环境建设方面,在教学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例如,学校听力室、影音教室的数量、品级不达标,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要求。从教学手段方面来说,大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再者,高职高专学校在翻译教材的选择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欠缺,教科书结构老旧、内容繁琐,完全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由此可以看出,当前高职高专大学生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开展效果不够理想,学生翻译能力不高,制约着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 以高职高专大学生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为中心探讨翻译能力的培养方略

针对当前高职高专院校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高职高专学校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确立切实可行的培养方针。高职高专学校要根据专业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制定合理的翻译能力培养方针。同时,学校及教师要做好学生英语实际学习水平的摸底调查,从而了解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在学生整体水平的基础上,要选择合理的英语翻译教材,对原有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精选文段,然后对学生进行重点讲解。要注意翻译教学必须加强学生语言内、外能力及转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汉语和英语之间自如转换。翻译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练习,高职高专学校应当进行适当变革,加大英文翻译课的课时占比,结合学生英语水平偏低的实际情况,编写适合学生使用的英语翻译教材,通过逐渐提高兴趣、逐渐加大难度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英文翻译能力。

2.突出翻译能力的功能性。高职高专学校的英语教师要高度重视翻译理论的讲解工作,要紧密联系实际,有效地突出翻译能力的功能性。科学的翻译理论能够指导翻译实践,使翻译更能贴近原文语境,防止“词不达意”。翻译理论大多是晦涩难懂的,为此部分高职高专教师也会避开翻译理论的讲解,直接进行翻译实践。这就导致学生翻译实践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学生也难以灵活地应用各种翻译技巧。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在翻译教学中,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要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选择实用性较强的翻译理论。高职高专院校的授课教师要加强对功能翻译理论的讲解,要让学生能够根据翻译的预期目的来确定合理的翻译策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翻译能力。

3.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在翻译教学中,高职高专教师要注意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过去,高职高专的翻译课堂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只是被动参与学习,学习效率较差。未来,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教师要努力改变现有教学模式,从而与学生的发展需求高度一致。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翻译的目的,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原文的文化因素与时代背景等,使得翻译更为准确。教师可以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按照“以优辅差”的原则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翻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得以调动,能够改变原有的“惰性学习方式”。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国内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将学生的成绩看作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参考,也是评定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是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核,却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科学评价,评价结果难免有失偏颇。在高职高专翻译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在授课初期即向学生阐述考试成绩的评定标准,即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并重的原则,要求学生做好平时的考勤、作业和课堂表现,争取取得优异成绩。这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翻译学习的自信心,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学习过程。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要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高职高专学校还要注意提高英语教师的综合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翻译教学的实际需求。结论

在当前新形势下,国家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这也对我国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急需大批的高素质翻g人才,高校的翻译教学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作为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高职高专学校应该要从市场发展的需求出发,以目前学生的英语掌握能力为首,面向基层,从而培养出一大批适应生产、建设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要制定合理的培养方针,坚持理论教学与翻译实践并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完善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翻译能力。这对于我国人才的培养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杨萍.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若干问题及其对策[J].学周刊a版,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