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5:39:06

特色性

特色性范文篇1

关键词:宽带薪酬:设计;模式;管理

所谓“宽带薪酬设计”,就是在组织内用少数跨度较大的工资范围来代替原有数量较多的工资级别的跨度范围,将原来十几甚至二十几、三十几个薪酬等级压缩成几个级别,取消原来狭窄的工资级别带来的工作间明显的等级差别。但同时将每一个薪酬级别所对应的薪酬浮动范围拉大,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薪酬管理系统及操作流程。宽带中的“带”意指工资级别,宽带则指工资浮动范围比较大。与之对应的则是窄带薪酬管理模式,即工资浮动范围小,级别较多。

一、基于宽带的薪酬体系设计流程

1.1根据企业的组织结构特点及工作性质选择适合于运用宽带技术的职务或层级系列

在传统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强调个人贡献的文化氛围中,往往采用等级制的薪酬模式,但随着组织的等级逐渐趋于平坦,强调团队协作而不是个人贡献,在组织中用较少的工资范围跨度、很大的工资类别来代替以前较多的工资级别。在这种情况下,宽带薪酬模式应运而生,以此减少了工作之间的等级差别。

工作的性质对薪酬模式的选择具有重大影响。例如,与工作较独立、环境较为轻松的工作相比,如果工作技术要求和工作的性质需要较强的协作和团队精神,平等型的宽带薪酬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绩效。

1.2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外部的法律环境、行业竞争态势及企业的发展特点制定切合于企业需要的薪酬战略

如果薪酬战略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把薪酬体系和企业的经营战略联系起来,那么不同的经营战略就会具体化为不同的薪酬战略及方案。

在进行薪酬体系设计时,从薪酬策略的选择、薪酬计划的制定、薪酬方案的设计、薪酬的发放及沟通,均应体现对企业战略、核心竞争优势和价值导向对人力资源尤其是对激励机制的要求,否则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将得不到贯彻。对于符合企业战略和价值取向的行为和有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行动在薪酬上予以倾斜,以强化员工的绩效行为。

企业的薪酬体系一方面体现了企业战略和核心价值观对人力资源尤其是激励机制的要求,但另一方面又不能脱离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和企业的生命周期。

(1)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企业所在行业的技术特点和竞争态势。技术是用来使组织的投入转变为组织产出的工具、技能和行动。组织的水平技术有两种形态:制造和服务,这两种形态对企业的薪酬体系的要求是不同的。

(2)企业就像生命体一样,也要经历从出生、成长、成熟直至死亡等不同阶段。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或者企业处于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不同的薪酬体系来适应其战略条件。

1.3根据企业的战略和核心价值观确定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

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根本目标,也是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根本目标,否则,人力资源管理就永远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就无法成为企业的战略伙伴。企业通过建立人力资源战略,将企业战略、核心竞争优势和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可以测量的行动计划和指标,并借助于激励性的薪酬体系强化员工绩效行为,增强企业的战略实施能力,有力地促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这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仅仅是一套对员工贡献进行评价并予以肯定激励的方案,它更应是将企业战略及文化转化为具体行动,以及支持员工实施这些行动的管理流程。

1.4运用宽带技术建立并完善企业的薪酬体系

(1)确定宽带的数量

首先企业要确定使用多少个工资带,在这些工资带之间通常有一个分界点。在每一个工资带对人员的技能、能力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通用电气零售商学院财务服务企业使用了5个宽带,替代了24个级别,并对每个宽带的目标、能力和培训要求作了明确的要求。

(2)根据不同工作性质的特点及不同层级员工需求的多样性建立不同的薪酬结构,以有效地激励不同层次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确定宽带内的薪酬浮动范围

根据薪酬调查的数据及职位评价结果来确定每一个宽带的浮动范围以及级差,同时在每一个工资带中每个职能部门根据市场薪酬情况和职位评价结果确定不同的薪酬等级和水平。

(4)宽带内横向职位轮换

同一工资带中薪酬的增加与不同等级薪酬增加相似,在同一工资带中,鼓励不同职能部门的员工跨部门流动以增强组织的适应性,提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职业的变化更可能的是跨职能部门,而从低宽带向高宽带的流动则会很少。

(5)做好任职资格及工资评级工作

宽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由于经理在决定员工工资时有更大的自由,使用人力成本有可能大幅度上升。美国联邦政府的有限的经验表明,在宽带结构下,薪酬成本上升的速度比传统工资结构快。

为了有效地控制人力成本,抑制宽带薪酬模式的缺点,在建立宽带薪酬体系的同时,还必须构建相应的任职资格体系,明确工资评级标准及办法,营造一个以绩效和能力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宽带薪酬设计的两个要素

2.1市场竞争性

中国大多数国有企业采用一岗一薪制,缺乏激励机制。宽带薪酬管理的特点是匹配于扁平化的管理结构、不强调资历、提倡职业发展和成长,所以,它的特点与外资企业的文化也相吻合,如果在国内企业推行宽带薪酬管理,企业也必须考虑如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另外,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宽带薪酬管理也和外国不完全一样,这可能也是中国特点。跨国公司,在它的国外机构,工作20年以上的销售人员、高级工程师也许比总经理工资都高,但是,在中国这种现象并不普遍存在。

在中国,宽带薪酬管理能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一种岗位不仅仅只有一个级别,根据岗位职业发展通路,有不同的级别,这就可以解决国有企业的“一岗一薪”问题。

2.2内部公平性

内部公平性是指设计薪酬管理时一定要考虑公司内部级别系统是否合理和公平,通常的方法是通过进行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设计合理可行的级别体系。现在比较流行的岗位评估方法有三因素和四因素法,通过岗位评估,算出各岗位的点数,通过点数比较各岗位之间的大小。

根据岗位评估结果形成的自然级别做为设计企业级别的基础,企业级别的形成有可能是自然级合并的结果,多级自然级合并就形成宽带薪酬级别。不同的薪酬管理方法在评估后形成自然级别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到底哪些级别和哪些级别合并这也和不同的企业有关系,是由企业的类型、岗位特点、岗位分布状况和数量等因素决定。没有一家企业是完全一样的。以下是一些解决国内企业内部公平性的经验:

(1)澄清组织结构和报告关系

很多企业工作流程和它的组织结构及报告关系完全不符合。在设计薪酬管理方案前,先让管理层讨论澄清企业组织结构和报告关系。不清晰的组织结构和报告关系会影响企业内部公平性。

(2)为每一个岗位建立清晰的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中的“职责”是指职务和责任的意思,也就是在这个岗位你要做什么工作并对这项工作负什么样的责任,责任的大小决定了你的岗位级别的高低。但是在大多数国内企业中,企业只讲员工做什么,不谈员工责任。中国企业家家基本上都有任职文件,文件中对岗位职责也有规定,但是,实际上说的是职,而不是责。如果企业没有建立明确的岗位职责体系,花多少钱设计宽带薪酬管理都不解决问题。不明确的岗位职责会影响企业的内部公平性。

(3)选择一种岗位评价方法

内部公平性最核心的部分是说用一种岗位评价方法评价岗位的价值或贡献,基本上所有评价方法都是通过评估因素来判断岗位的贡献和责任。岗位贡献和责任越大,岗位级别越高。它是决定公平性的最重要的因素。

(4)建立公平的级别体系

宽带薪酬管理的基础是要首先建立一个公平的内部级别体系。但是,这正是内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应该通过岗位评估的结果设计出内部级别矩阵,建立企业内部相对公平的内部级别体系。在国内企业,通常企业级别是:总经理级、主任级、副主任级、科员级等,非常简单,实际上不同的部门主任之间,科员之间的责任大少也有差异,这样的简单级别往往产生不公平感。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得出,在企业设计薪酬制度时必须体现企业个性化特征,必须以企业整体战略和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并根据组织结构以及不同层次人员需求的多样化来设计符合企业特点的薪酬方案,而不能简单地用宽带或窄带作为企业的薪酬制度。同时还应在整体薪酬分配结构中考虑各项分配制度的独特作用?相互关系。再从技术层面上来有效设计各项分配制度及配套措施,使制度能够有效运用。

三、与传统的等级薪酬模式相比。宽带薪酬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3.1打破了传统薪酬结构所维护和强化的等级观念

宽带薪酬模式减少了工作之间的等级差别,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率以及创造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同时有助于企业保持自身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和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

3.2引导员工重视个人技能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

在传统等级薪酬结构下,员工的薪酬增长往往取决于个人职务的提升而不是能力提高,因为即使能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在企业中没有出现职位的空缺,员工仍然无法获得较高的薪酬。而在宽带薪酬体系设计下,即使是在同一个薪酬宽带内,企业为员工所提供的薪酬变动范围也可能会比员工在原来的五个甚至更多的薪酬等级中可能获得的薪酬范围还要大,这样,员工就不需要为了薪酬的增长而去斤斤计较职位晋升等方面的问题,而只要注意发展企业所需要的那些技术和能力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

3.3有利于职位轮换。培育那些新组织的跨职能成长和开发

在传统的等级薪酬结构中,员工的薪酬水平是与其所担任的职位严格挂钩的。由于同一职位级别的变动并不能带来薪酬水平上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使得员工不得不学习新的东西,从而工作的难度增加,辛苦程度更高,这样,员工不愿意接受职位的同级轮换。而在宽带薪酬制度下,由于薪酬的高低是由能力来决定而不是由职位来决定,员工乐意通过相关职能领域的职务轮换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此来获得更大的回报。

3.4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和企业的整体绩效

特色性范文篇2

关键词:艺术设计传统文化现代设计发展与变革

一、关于艺术与设计的概念反映

如果我们将1919年在德国小镇魏玛成立的“包豪斯”学校作为现代设计教育诞生的标志,那么正规的艺术设计教育在西方从包豪斯开始已发展了近100年,而在我国真正接近西方现代设计概念的历史,却只有20年的时间。“包豪斯”成立的那一年中国爆发了,这之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潮流、新观念和新思想的传播,现代设计的观念也开始传入我国。中国的设计教育经历了从“图案”“美术工艺”“实用艺术”“工业艺术”“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的过程,在今天看来确是走了一个弯路才又回到了其原始的跑道,但这对于未来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从1956年成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至今,我国的工艺美术领域无论是在道“器”还是器“道”上都取得辉煌的成绩,但随着时代步伐的迈进,工艺美术渐渐地被艺术设计所取替。有人以1999年11月20日中国唯一的,也是最早的工艺美术最高学府——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不但并入了清华大学,还更名为美术学院,作为在中国的高等专业教育中工艺美术已被艺术设计所全面替代的标志。笔者以为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正如张道一先生所言:“工艺美术……现在改称‘设计艺术’了。”我国1998年学科分类目录中艺术设计是艺术学下的二级学科,至此我国现代设计的概念以艺术设计作为“国定”科目基本上画上了句号。艺术设计一统过去工业设计、包装设计、室内设计、视觉传达、服装设计等专业科目混乱的局面,而工艺美术却随之逐渐悄无声息地退出了设计类院校的主战场。综观几十年来国内工艺美术界对“装饰”“装饰艺术”“工艺美术”“实用美术”“艺术设计”等概念的逐步过渡和划分,体现了时代的变革和社会对艺术与设计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有人说设计本身就是问题,而艺术不需要解决问题。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分歧,与“艺术是我,设计是他”有同工之妙。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又该如何深入认识和重新定位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呢?

目前我国对“艺术设计”的说法,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对“艺术与设计”的简称或模糊化思维,省略了其中的“and”。这种方式比较概括,但对于艺术和设计的关系表达不明确。另一种则是在当前中国特定阶段设计教育者们对设计的“国情化”解释。所谓“国情化”解释,是在人们还停留在“工艺美术”的概念上,对“设计”的定义缺乏全面理解的情况下,在“设计”前面加注“艺术”二字,使人们更容易接受这一概念。然而在“艺术设计”一词中,“艺术”只是定语,它本身成了对“设计”的装饰。同时“艺术设计”还是对过去“装饰”概念的最好演绎,比如过去的室内装饰系就改名为环境艺术设计系。从更深层看,这一概念反映了中国当代一批工艺美术界学者们对设计的认识。

二、从早期的设计与艺术的关联性来看二者今天所承载的任务

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也体现了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状况,并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原始时代大多数人工制品既是工艺品又是艺术品。这一时期的人工制品大都不是纯粹从审美的动机出发的,着重考虑的是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可用性。而后者是主要的,审美的要求只是满足次要的欲望而已。中世纪文艺复兴前的艺术可以说大都体现在建筑上,而这一时期最为突出的是教堂建筑,它综合了诸类艺术。教堂建筑中所使用的彩绘玻璃、祭坛画、壁画、复制画及佛像、雕刻、曼陀罗等,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同时也被当作一种符咒、信仰的对象。此时的艺术和工艺与生活之间始终是不可分离的一体。

设计在我国是近二三十年来才出现的名词,以前,称之为“经营、布局、营造”。上文中曾提到了设计是解决问题,设计本身就是问题,说白了就是解决人类生活的问题。因此要想做出设计就必须了解市场、科学和目标群体。单凭这些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加上设计者的个性思维和设计提炼,即为他而我,合二为一。否则,只为他没有我,那么,市场上、生活中的一切设计只会产生一个模式,缺乏变化性。正因为艺术上的为我而他、设计上的为他而我的存在,才有人类精神的丰实,知识结构的多元,生活才尽可能地多姿多彩。

艺术的发展苟合于文化的发展。众所周知,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于人们的认识论依据和行为的不同。中国的文化在大一统的中庸思想中潜伏了几千年,道、儒两大思想主使着东方文化主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这种原始认识论在“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模糊逻辑方法中得到精确的认同,完成并履行着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循环论。我们的古人把这种言、象、意的结果——自然转接的弧线组合成无始无终的太极图。如果说太极图是东方文化的徽标,那么西方进化论文化的徽标可以用十字架表示,这种象限式的思维方式恐怕很难说明新老历史交替在轨迹上的决定论,对于习惯于东方“球体说”的人来说是难以适应的。然而有得必有失,有失方有得,象限论通过形式演变和坐标式的直观框架,揭示了文化发展过程的历史象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又只能在人的自身活动中得到理性的答案。设计艺术在西方的最早形成与发展,正是这种理性答案的结果。人们在理性的基础上看待艺术创作,合目的性又合规律性地在这种历程、过程和活动中感应、寻找某种确定不变的终极因素。这种思维方式,在“球体说”的文化环境里,人们便不会这样考虑,也不愿去考虑。于是,在一定历史意义上说,这就是西方设计艺术早于我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又是孪生关系,彼此间相互依存,设计可以是艺术,艺术包括设计,但不等同于设计。没有设计性的艺术,不是艺术。同样,没有艺术性的设计也不能算是好的设计。对于艺术与设计的关系的问题而言,答案不在先哲的遗书上,也不在名人的脑袋里,而从事艺术和设计的同僚们应该在书面字眼儿以外做工夫,深入社会各阶层、各角落中去。从实际出发,答案就在大众碌碌起居中、在饮食男女形而下的活动中、在农民黝黑的田野上、在吵吵嚷嚷的菜场上等等。

三、中国的现代设计

讨论中国的现代设计,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情况:一个是中国的文化背景,一个是中国的社会环境。中国的文化背景是积淀了五千年底蕴的传统文化;中国的社会环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脱离了这两点,中国的现代设计将一事无成。

吃过洋面包的中国新生代艺术家和设计师,可以拿着西方种种“主义”、种种“流派”,去把玩,去神侃,但是一旦要用于实践,就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我们的一些大师,如韩美林,如靳埭强,都是近些年很有成就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他们也把玩西方的“主义”,也神侃西方的“流派”,但是一经深入到创造之中,却都扎扎实实地研究起如何把现代科学与技术、传统文化与艺术更好地结合起来。韩美林强调“根”,靳埭强强调民族文化意识,总括起来就是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在全球化中的最佳切入点。正是因为他们孜孜不倦地追寻,才使得他们的艺术创造在国内外赢得极大的声望,在社会上深受不同阶层的喜欢。

著名艺术家兼设计师韩美林的艺术作品在国内外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认为,艺术要想真正取得成功,必须有“根”。这个根就是中华民族之根,有根的艺术才能够枝繁叶茂,日益强大,没有根的艺术最终不过是浮萍一叶,昙花一朵,经不起时间的雕琢。而艺术的根,是扎根在多姿多彩的生活当中的,是扎根在我们本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民族文化当中的。因而,生活和民族性,是艺术创作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韩美林还讲过一段令人为之动容的肺腑之言:“我酷爱民族和民间艺术,我一生也不能离开这个‘根’,她是抚育每一个中华大地艺术家的母亲。等我们长大成人了就得自己站、自己走、自己养自己。在困难面前或是在胜利面前,不要忘记回一回头,看一看这个赋予你的母亲。不要一辈子不断奶,但也不要跟着别人去姓人家的姓。”靳埭强是我国香港很有成就的设计师,他认为一个好的设计师不仅应该掌握现代的设计语言,还应具备市场分析能力,对市场有敏锐的触觉,为产品进行市场定位,这样才能创造出出类拔萃的品牌形象。同时他还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他强调这种融入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

一些有民族自豪感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对全球化给中国艺术与设计带来的消极影响表现了深深的忧虑,他们对有些新生代艺术家和设计师中的盲目西方化很是担心。这种忧虑不是空穴来风,在中国学习和生活多年的外国人,也有很多人持有这种观点。的确使人看到了在全球化影响下,我们的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的浮躁、肤浅和盲目。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现代设计必然要出现大分化、大改组的局面。这种局面可能呈三种态势:一部分将在物欲横流的商品化大潮中完全被西方化。这部分有两种前途:一是成为西方艺术的附庸;二是成为西方艺术“化”中国的马前卒。但是,这部分最终将成为极少数。另外一部分仍然沉醉于传统文化艺术中,不知糟粕,无论精华,凡是祖宗的就是好的。这部分也是极少数,他们的前途也有两种:一是抱残守缺,从一而终;二是从围城里走出来,追上时代步伐,求得新生。最后,也是中国艺术与设计的绝大多数,遵循同志倡导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坚持中国文化与艺术的正确前进方向,积极探索民族文化与艺术的继承、发展而走向世界。这也许是一个十分艰辛和痛苦的过程,但是能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脊梁的力量。只有走上这条正确的道路,才能使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求得大存在,求得大发展。这就是中国现代设计应该,也是必然要走的道路,要前进的方向。wWw.gWyoO.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设计的前进方向,必然是立于世界文化与艺术之林的、融合了世界先进文化与艺术和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精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能代表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者,不是自诩为“精英”的少数“前卫”艺术家和设计师,而是为数众多的,生长在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殷实土地上的艺术家和设计师,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为探索中国现代设计之路,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伟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2]何晓佑.设计教育,为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作准备.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2003年第1期.

[3]李伟.从艺术与设计的关系看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4]朱广宇.民艺学与设计学的交叉学科研究.装饰.2002年第6期.

特色性范文篇3

关键词:网页设计;互联网络;信息传播;平面设计教学

每一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发明作为这个时代的象征,像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使得那时成为蒸汽时代;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从那时起进入了电的时代,要说21世纪,我想应该是网络的时代,自从互联网的出现使“地球村”的概念更加贴切,可以说网络拉近了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的人。互联网代表着一种崭新的信息交流方式,它使信息的传播突破了传统的政治、经济、地域及文化的阻隔,使信息传达的范围、速度与效率都产生了质的飞跃。互联网是由成千上万的网站组成,而每个网站都是由诸多网页构成,故网页是构成互联网的基本元素。而网页设计是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的产生而形成的平面设计新课题,是网页设计者以所处时代所能获取的技术和艺术经验为基础,依照设计目的和要求自觉地对网页的构成元素进行艺术规划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必然要成为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表面上看,它不过是关于网页版式编排的技巧与方法,而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设计师如何将网络与设计、技术与艺术完美地结合,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研讨的。

一、一骑红尘妃子笑,谁人知是荔枝来之信息传播

信息元素可以说是网络最基本的元素,互联网自始至终都起着一个信息传播的做用,也是由此而产生的。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社会至少已经经历了四次意义重大的信息传播革命,每一次信息传播革命都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一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语言传播的诞生。第二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文字传播的诞生。第三次信息传播革命是印刷传播的诞生。第四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模拟式电子传播的诞生。

最新的一次信息传播革命,即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数字式电子——网络传播的诞生。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的相互关系正面临巨大的变化。人类进入了真正的信息时代。

网页设计以信息传达为目的,而传达的最终表现界面则永远也脱离不了媒体。媒体与网页设计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媒体既体现了设计,又给设计带来了局限性;设计既受制于媒体,又是新媒体产生的动力之一。

我们大家所共知的传媒方式有报纸、广播、杂志、电视等等,这些在现代媒体中仍然占主要位置。如果与互联系网络比较的话,它们这些传媒方式就显的相当单一。因此它们的先天缺陷也越来越明显,所以像这种单一的传达方式也使设计师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像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一系列感官的综合使我们更加全面的去了解其他的事物。为了能使信息传达的更全面一些,一直在追求完美的设计师也在寻找着一个崭新的媒体来表达完善的设计。因此当今互联网络顺利的成为新生的、综合感官的、充满活力的新媒体,也为设计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信息传达手段与途径。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它极有可能成为最完善的媒体。这应该引起每一个平面设计师的关注。网络的发展速度和力量是惊人的。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之视觉效果

可以说网页是通过视觉元素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这里说的视觉元素包括文本、背景、按钮、图标、图像、表格、颜色、导航工具、背景音乐、动态影像等。无论是文字、图形、动画,还是视频,为了使网页获得最大的视觉传达功能,网页设计者所要考虑的是如何适应人们视觉流向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把它们放进页面这个“大展示窗口”里。由此确定各种视觉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和秩序。因此,设计时应该研究各种视觉造型元素之间的距离、位置、面积和视觉流程的问题。

从理论说起,视觉流程的形成是由人类的视觉特性所决定的。因为人眼独特的结构,造成只能产生一个焦点,而不能同时把视线停留在两处或两处以上的地方。这样就使得人们在阅读一种信息时,视觉总有一种自然的流动习惯,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再看什么。视觉流程往往会体现出比较明显的方向感,它无形中形成一种脉络,似乎有一条线、一股气贯穿其中,使整个版面的运动趋势有一个主旋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个平面上,上半部让人轻松和自在,下半部则让人稳定和压抑。同样,平面的左半部让人轻松和自在,右半部让人稳定和压抑。所以平面的视觉影响力上方强于下方,左侧强于右侧。这样平面的上部和中上部被称为“最佳视域”,也就是最优选的地方。

所以在网页设计中,重要的信息和标题栏通常在这个位置出现。只要遵循视觉流程和符合人们认识过程的心理顺序和思维发展的逻辑顺序就可以更为灵活的运用。在网页设计中,灵活而合理地运用视觉流程和最佳视域,组织好自然流畅的视觉导向,直接影响到传播者传达信息的准确与有效性。

三、进化、发展之必要

网页设计这门学科是一门后期新兴的设计类与网络方面交叉的学科,在最近的几年也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它是以网络为载体,把各种各样不同的信息以最快捷与最方便的模式传达给每一位与之相关的人员,但是单单这种标准是不够的,人们也对在观看各类信息的同时逐步产生了视视美观的需求。然而每个人对美的追求是不尽相同的,网页设计也是同样的。因为要求了网页不光是把各类信息与事物放上去能看就行,这些对现在的人们已经是远远不够的了,这时设计师就要考虑如何使受众能更好更有效率的接收到网页上的信息。这方面就需要从审美入手了,如何制作出清晰、整体性效果好的页面。使人们浏览起来更方面,心情更舒畅,制作出清晰、整体性好的页面。使人浏览起来心情愉快,接收信息也会更加容易。网页设计的审美需求是对平面设计美学的一种继承和延伸。

我们经常所说的如变化和统一、条理与反复、对比和调和、均齐与平衡等,对网页中文字、图形、色彩的设计都是十分有效的视觉规律。首先,网页的内容与形式的表现必须统一和具有秩序,形式表现必须服从内容要求,网页上的各种构成要素之间的视觉流程,能自然而有序地达到信息诉求的重点位置。在我们把大量的信息塞到网页上去的时候,考虑怎样把它们以合理统一的方式来排布,使整体感加强同时又有变化。怎样使它们脉络清楚又富有清晰的视觉效果等等。这样使页面更丰富,更有生气,看起来就不感到枯燥。其次,突出主题要素,必须在众多构成要素中突出一个清楚的主体,它应尽可能地成为阅读时视线流动的起点。如果没有这个主体要素,浏览者的视线将会无所适从,或者导致视线流动偏离设计的初衷。

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构成效果

文字作为信息传达的主要手段目前也是网页设计的主体,文字是网页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是网页中的主要信息描述要素,所以网页中文字将占据相当大的面积,文字表现的好与坏将影响到整个网页的质量。网页文字的主要功能是传达各种信息,而要达到这种传达的有效性,必须考虑文字编辑的整体效果,能给人以清晰的视觉印象,避免页面繁杂零乱,减去不必要的装饰变化,使人易认、易懂、易读。不能为造型而编辑,忘记了文字本身是传达内容和表达信息的主题。

网页文字编排与设计,重要的一点在于要服从信息内容的性质及特点的要求,其风格要与内容特性相吻合,而不是相脱离,更不能相互冲突。如政府网页其文字具有庄重和规范的特质,字体造型规整而有序,简洁而大方;休闲旅游类内容网页,文字编辑应具有欢快轻盈的风格,字体生动活泼,跳跃明快,有鲜明的节奏感,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受;有关历史文化教育方面的网页,字体编辑可具有一种苍劲古朴的意蕴、端庄典雅的风范或优美清新的格调;公司网页可根据行业性质、企业理念或产品特点,追求某种富于活力的字体编排与设计;个人主页则可结合个人的性格特点及追求,别出心裁,给人一种强烈独特印象。

在网页文字的编排与设计中,由于计算机给我们提供了大量可供选择的字体,导致字体的变化趋于多样化这既为网页编辑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对编排与设计的选择能力提出了考验。虽然可供选择的字体很多,但在同一网页上,使用几种字体尚需精心编辑和考虑。一般来讲,同一页面上使用的字体种类最多只能有三四种。由于文本字体的显示是需要本地硬盘字体文件的支持的,所以在互联网上使用过多的字体是没有意义的。文字在视觉传达中作为页面的形象要素之一,除了表意以外,还具有传达感情的功能,因而必须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能给人以美好印象,获得良好的心理反应。

图片是文字以外最早引入到网络中的多媒体对象。网络可以图文并茂地向用户提供信息,成倍地加大了它所提供的信息量。而且图片的引入也大大美化了网络页面。可以说,要使网页在纯文本基础上变得更有趣味,最为简捷省力的办法就是使用图片。对于一条信息来说,图片对受众吸引也远远超过单纯的文字。

图片的位置、面积、数量、形式、方向等直接关系到网页的视觉传达。在图片的选择和优化的同时,应考虑图片在整体编辑计划中的作用,达到和谐整齐。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在页面图片的合理选用时,一要注意统一,二要注意悦目,三要注意突出重点,特别是在处理和相关文字编排在一起的图片时。

网页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种艺术品,因为它既要求文字的优美流畅,又要求页面的新颖、整洁,使用色彩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使页面更加生动。而且,浏览者在洲览网页时,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页面的色彩设计,它的好坏直接影响阅读者的观赏兴趣。因此,色彩设计在网页设计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网页的色彩设计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整个页面的色彩选择,确定一个主色调,可以有利于体现网站主题。我们现在看到的网页,一般以浅颜色为背景的居多,如浅灰色、浅黄色、浅蓝色、浅绿色。以浅颜色为底,柔和、素淡,配上深颜色的字,如黑色,读来自然、流畅,也有利于突出页面的重点,有利于整个页面的配色,更容易为大多数人认可和掌握。其他一些次要内容,如背景图片、线条适宜采用不抢眼的颜色,以免喧宾夺主。只有少量精心选择的元素,为了突出强调的需要,才采用明亮的色彩,这些彩色亮点就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但如果用得太多了,就会形成一种均匀的噪声,而达不到强调的效果。

其次,在背景的色调搭配上一定要注意不能有强烈的对比,特别是同时使用色彩对立的颜色。大面积颜色适宜采用低比度,因为过于丰富的背景色彩会影响前景图片和文字的取色,严重时会使文字溶于背景中,不易辨识。所以,背景一般应以单纯为宜。如果需要一定的变化以增加背景的厚度,也应是在尽量统一的前提下的一种变化。例如在制用标题时,为追求醒目的视觉效果,可用比较深的颜色,配上对比鲜明的字体。实际上背景的作用主要在于统一整个网页的风格和情调,对视觉的主体起到一定的衬托和协调作用,一方面吸引网民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有助于体现网站的主题。

五、技术、设计之两手都

网络技术与设计创意的紧密结合,使网页的设计由平面设计扩展到立体设计,由纯粹的视觉艺术扩展到空间听觉艺术,网页效果不再近似于书籍或报刊杂志等印刷媒体,而更接近干电影或电视的观赏效果。技术发展促进了技术与设计的紧密结合,把浏览者带入一个真正现实中的虚拟世界。技术与设计的紧密结合在网页艺术设计中体现得尤为突出。wWw.gWyoO

特色性范文篇4

关键词:素质培养创业教育职业指导

一、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技工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初中毕业生,他们踏入技工学校,经过3年学习,毕业时年龄也就在18岁左右,却要面临选择职业和身份适应,对他们开展职业和创业教育很有必要。尤其近年来受“普高热”和“免试入学”等因素的影响,技校生入学时的素质普遍偏低,自身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怕吃苦、眼高手低等一些问题,不能把握就业机会,使加强对其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变得更为紧迫。下列两类学生尤要加强指导、教育:一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学校有部分学生往往是家长出于无奈而将其送来“托管”的,无心向学,提不起学习兴趣是他们的共性,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是老师“强行”灌输给他们的,所以,在他们的头脑里根本没有“读书为了就业”的观念,到了该就业的时候,便显得不知所措,过分地依赖社会和父母,自立能力差;二是为好奇而读书。有部分学生来学校读书的主要目的只是对某个专业产生好奇,而不是为了获取职业,对未来职业的认识是朦胧的、浅薄的,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气质、职业能力都缺乏了解,因此,一旦到了真正选择职业的时候,东不成西不就。这在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中尤为突出,他们择业时往往首选到经济效益较好的单位(如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波音飞机维修公司、广州五羊-本田摩托公司、广东太古可口可乐公司、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等),还有部分学生宁可守着枯燥的生产线当生产工人,也不愿意干又脏又累的汽车维修工作。

造成技校生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社会需求不了解,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择业时安排到国有企业怕效益不好、收入低;安排到外资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工作担心不稳定、没有保障;创业又嫌太苦、太累、风险大。另一方面,毕业生在供需见面时普遍存在自我推荐能力差、不善于包装自己等弱点。由此可见,学生在选择职业和就业创业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要改变这种不良状况,有必要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通过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达到以下目的:

1.1使学生与职业联系起来

学生的就业愿望与社会的职业需求相分离的状况,是导致学生错失就业机会的一大障碍。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能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改变头脑中的职业偏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熟悉职业情况,明白学习为了工作,要生存必须工作,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努力工作的道理,进而有目的地发展自己的个性与潜能,并自觉地将社会需要与个人志趣结合起来,把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与未来的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1.2使教育与职业联系起来

一方面,传统的技工教育模式因没有突出“教育为职业服务”的环节而显得不够完美。近年来,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大力提倡“服务就业”,就是要求技工学校树立教育为职业服务的观念;另一方面,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环境也迫使技工学校必须树立“服务就业”意识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服务就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使我们的教育与社会的职业需求、与学生的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开发他们的创业精神,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实现观念上的根本转变,正确面对新问题、新环境,善于解决新问题,从容应对新变化,形成新思路、新对策;勇于投入创业实践,不畏艰难,不怕挫折,艰苦创业;善于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1.3使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

经济结构要调整、产业要升级,对劳动力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给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而技工学校,只有紧跟市场步伐,及时调整、开设与社会劳动力市场相适应的专业,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与此同时,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积极拓展推荐就业门路,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才能在招生工作中争取主动,进而促进学校办学规模的发展。否则,脱离了社会需要的办学方向只能是死路一条。通过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可以使同学们在就业时主动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当代职业发展的需要,认识社会、认识职业,扬长避短,合理选择职业,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到劳动力市场上去竞争、自主择业或立业创业,在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2.1介绍职业特点,增强对职业的了解

所谓职业,是指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劳动者随着社会的进步以获取经常性收入为目的而从事连续性的、相对稳定的专门业务,通常又叫工作岗位。职业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特点:①职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职业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产生,也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在以前,会打算盘就能干财会工作的在我国比比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而今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是否会打算盘上,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和现财新观念、新知识。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同一个职业的科技含量也会随之提高。市场经济环境下,人的一生中可能会面临多次的职业变化,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就要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②职业也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经济格局和经济发展速度在制约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制约着人们的劳动方式。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的生产力水平很低,生产工人往往从事比较单一的职业便能应付正常工作,因而工种分类相当细,如机械类的钳工专业就细分到装配钳工、维修钳工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生产工人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那些单一的专业(工种)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应运而生。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并及时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产业升级,使得企业原来残旧的、低效率的、劳动强度大的设备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多功能设备,这对劳动者的要求又提升了一个档次,因此,工业自动化、数控等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技工学校争相开设。可见,职业是随经济发展而变化的;③职业因地域、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常言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海地区的水产资源丰富,因而渔业较发达;大庆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开采成了那里的主要行业;珠江三角洲毗邻香港、澳门,港澳台同胞回乡投资办厂较多,因而手工业较发达。这些都表明职业是因地域或自然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

职业也随当地的投资环境、投资方向或历史发展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北京、广州市的旅游资源较丰富,旅游业相对较发达;景德镇、佛山市盛产陶瓷而被誉为瓷都;顺德市成为小家电、热水器的生产大镇,开平市的话筒生产量占全国70%等。

2.2了解自己的个性,增强自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特长,这些因素影响着他在职业上的选择和发挥。因此,让学生先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明白自己想做什么;再了解自己的个性,明白自己能做什么,然后结合现实情况,扬长避短,找一个最佳结合点。

2.3介绍社会现状和就业形势,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我国现正处在一个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不断升级的新时代,职业多变、人才竞争加剧是其特征之一,学校要结合社会实际,向学生们介绍社会现状,介绍世界经济、国内经济情况和就业形势,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做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择业观,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尚的职业情操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正确选择职业,顺利成才。另外,加大就业形势的宣传,引导学生树立“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观念,让学生了解劳动力市场及运作机制,明白一个人在一个单位的一个岗位上工作一辈子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从而树立竞争上岗观念,做好多次就业准备。

三、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方法

3.1建立职能机构,配备专业教师,开设相关课程

为了提高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我校建立了相关的职能机构,将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作为该部门的一项主要职能;配备了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专业教师,校长带头参加全国职业指导知识培训班并考取了高级职业指导师任职资格,同时安排职业指导人员参加培训,开设《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这门课程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常抓不懈,保证了职业指导的时间与空间,规范化与有效性,改变了以前在学生临毕业之前讲一讲或搞几个活动了事,取得了连年就业率达到95%以上的好成绩。

3.2贯穿教学活动,全面指导教育

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除了具有本身独立的内容外,有些内容还会反映在其他学科中。因此,在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过程中还要注意这门课与其他学科,尤其是专业课的结合,做到相互渗透,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转化。如上德育课时,我们强调职业道德与就业的关系;上专业课时,又强调学好专业课与将来就业的关系;上基础课时,给同学们讲清楚学不好基础课会影响专业课的学习而影响将来的就业的关系。此外,还利用班会课、黑板报或广播就某些“就业失败案例”展开大讨论。除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规范地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学外,还注意到这项工作的“全面性”,即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我校全体教职工的事,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3.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知行合一。因此,根据同学们所学专业和社会需求,针对现代技工教育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教育。使同学们在学习有关职业、择业、创业、心理、社会等有关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课堂内的各种教学活动,把个人的职业兴趣、职业理想、职业心理、职业能力和求职技巧等的培训变成在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动。比如,通过观看录像、模拟训练、座谈讨论、参观考察等活动,反复思考,牢固掌握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勇于实践探索,在实践中培养和增强求职能力和创业能力。再比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请优秀毕业生回校进行现身教育,或安排学生走出社会,到现实中去接触劳动模范、企业家、岗位能手,从而懂得有所作为和人生价值的真谛。

3.4坚持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

特色性范文篇5

关键词: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特点

在“黑非洲”这个以部落或部族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大陆,舞蹈作为非洲人民最古老、最普遍、最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舞蹈成为非洲人民生活的一部分。非洲居民,男女老幼都非常喜爱跳舞。每逢婚丧嫁娶或者欢庆佳节,他们常常要通宵达旦地跳舞。舞蹈成为青年男女爱情的纽带。居住在尼日尔境内的富尔贝人中,博罗罗族人每年举办“热尔窝舞周”,它是一个大型集体婚礼活动。入冬时节,博罗罗族人穿上漂亮的衣服,从各地聚集到萨赫勒地区。婚礼活动开始是合唱,然后是化了妆的男子歌舞。青年女子们在一旁围观,她们从舞蹈的男子群中精心挑选心爱的情人。经过七天的歌舞活动,姑娘们选中了心上人,便结为夫妻。在萨赫勒,丧葬活动与舞蹈也紧密相关。坦桑尼亚的马孔德人,在人死后对死者进行祭礼,祭祀礼仪上,悼念者要不停地唱歌跳舞,歌词和舞蹈的内容是祈求各种鬼怪神灵不要伤害死者。在黑人传统社会里,亲属向死者致哀悼词,由村里的妇女们以合唱形式表达出来。合唱时,音乐是用手鼓伴奏,曲调凄婉动人。

舞蹈是非洲黑人感情的宣泄和力量的源泉,与舞蹈如影随行的音乐诠释着他们的肢体语言,将他们宣泄的情感主题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向世人展示非洲民族独有的内涵和风情。那么,归纳非洲黑人的舞蹈音乐有以下几点特征。

首先,强烈的节奏感是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突出特征之一。他们对节奏的敏感度是任何国家的舞蹈艺术所不能相比的,这种节奏可以说是舞蹈动作的声乐化,“任何一个基本音乐的思想基础都是动作和声音动机的一致,首先是节拍、节奏动机的一致”。这种音乐节奏异常复杂。最典型的节奏是高度发达的节拍交替和节奏交替形式。在非洲各个民族的舞蹈中,大家都可看到节奏与动作的紧密联系性。如加纳北部南多姆族的“塞克佩雷”舞中,音乐由木琴演奏,节奏部分用鼓、铃和铁制响板,并由舞者自己演奏。但各组舞蹈之间的过渡信号则由负责的节奏线结合起来。在伊卓人的“埃塞尼”舞中,动作按照一首歌曲的节奏线而定,而不按照伴奏的打击乐器而定,并随歌曲的重复而重复。加纳安洛——埃维人的阿格贝阔舞,它包括多种舞蹈步型,每种都由领鼓击出恰当的节奏音型引出,并用那种音型继续下去。每种音型都不间断地重复多次,并用另一组动作同下一种音型联系起来,使舞者达到一个新的起点,可准备跳下一步型。以上这几种舞蹈都是需要演员在公演之前的排练中掌握好的;还有一些舞蹈有更多的即兴表演,舞者可以对基本动作作出不同的加工处理,但要和舞蹈的领鼓手或其他器乐家演奏的节奏线相一致,因为整个舞蹈受这种节奏线的支配。由此可见,鼓在非洲黑人舞蹈音乐中起着引领舞曲节奏的重要作用。它决定舞蹈的韵律,也决定着舞蹈的风格特点。非洲黑人舞蹈表演用的鼓有上百种:木鼓、水鼓、战鼓、葫芦鼓等等。表演时用的小鼓可用手握,大的鼓要使人站在凳子上敲打。鼓的周围常装饰有铃铛等饰物,更增强了舞蹈音乐的节奏感。

律动性强是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又一特点。他们的动作粗犷有力,感情炽烈,善于以夸张的形体动作抒发自己的感情,舞者常常剧烈地甩动头部、起伏胸部、屈伸腰部、摆动胯部、扭动臀部、晃动手脚、跺脚等。南部非洲祖鲁族的“跺脚舞”,就是以强烈的腿部的律动来表达情感的;加纳弗拉人的“迪阿“舞,每个舞蹈者右踝上戴一串蜂音器,右手还握一把剑。当演唱时,演唱者在音乐的强拍上用右脚跺地,在弱拍上用左脚快速地轻踏一下。当右脚跺地时,身体稍向右倾侧,然后弱拍是摆向左边。以腿部动作表现节奏的舞蹈还有“踢踏舞”“大跨步舞”(索托族)等。在加纳的达戈姆巴人的“恩英多古”舞中,主要用腹肌,而加纳的洛比人则强调上半身的动作,可以有旋转或肩的上下运动,或用某些手臂动作和肩胛的收紧放松动作来伸展前胸。还有像尼日利亚的卡拉巴利人的舞蹈,臀部有各种细微的动作。因此,这种大幅度的身体动作造成的强烈的律动感成为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又一特色。

群体性和模仿性是非洲黑人舞蹈的常用形式,体现了非洲黑人舞蹈音乐具有乡土气息的特点。在他们的舞蹈中,很少看到独舞的形式,舞蹈反映的内容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舞者往往是围成一个半圆、圆圈或排列成行表演,动作主要模仿农事、狩猎、战争等活动。一位探险家对刚果的战争舞这样描述:“一千个脑袋仿佛是一个脑袋似的,起初他们同时仰起来,显出昂扬的气魄,然后同时低垂下去,发出凄切的哼叫声……”

非洲黑人的舞蹈音乐中舞者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有时可以决定舞曲时间的长短。音乐中还有一个重要环节是为了让舞蹈者培养感情。序歌就起到这样一个作用。音乐家常常在演出开始时用序歌或一组这类歌曲来达到培养感情的目的。序歌可以用自由节奏演唱,并可以用一两件乐器伴奏而无需全体合奏,也可以不用声乐引子,而用器乐的前奏曲。在加纳西北部用木琴为舞蹈伴奏的地方,在跳主要舞蹈之前常用木琴演奏一小段前奏曲。同样,乔比人组成大型的木琴乐队,以乐队的引子开始“恩戈多”舞蹈。也可用声乐和器乐结合的引子,如在阿肯人的“凯泰”舞中,序歌可由一两个独唱者演唱,并交替加进笛子重奏,这种人声和笛子的交替一直持续到领唱者引进合唱为止。

总之,在非洲黑人的舞蹈音乐中,音乐和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为舞蹈营造适当的气氛或情绪,能激发起舞蹈者以富于表情的动作来表现表演者的强烈欲望。而舞蹈将音乐的内容表达出来,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最终让人深刻感受到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独特魅力!

注释:

①②金秋著.外国舞蹈文化史略.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35页.

特色性范文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建设;校园文化;特色性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对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促进学生素质综合的发展等均能够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校园文化能够很好地反映学校的精神风貌,传递学校的办学理念,凸显师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新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更加重大,对推动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等均能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中职学校应当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并积极推动特色校园文化的构建。

一、中职学校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这为中职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职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多。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学校单纯以知识传播及技能教授为主培养出的中职人才已经难以适应时展的需求。同时,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均为中考失利的学生,其知识、毅力、学习能力等较差。他们由于不能顺利就业,无奈之下才选择进入中职院校学习。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学习的想法,叛逆心强。因而,学校对他们的教育管理难度较大。很多中职学校都采用传统的惩罚式管理,采用强制性的管理措施迫使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学生没有积极参与教学的热情。这无疑也会对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形成制约[1]。校园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学生,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变传统的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学习。众所周知,中职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个性的追求比较迫切,好奇心强,渴望展示自我,大多时候不愿意听取劝告。因而,说服式教育对学生而言显得苍白无力,根本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如果学校方面能够将德育教育、人文教育、知识教育等很好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之中,那么,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则能够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如果和谐的校园氛围得以创建,那么,校园文化就能够成为教学的载体,并高效地促进教学管理目标的达成。

二、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性

中职校园的特色是构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学校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融入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打造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中职校园文化。

(一)要彰显中职特色

首先,物质文化需要具备中职特色。文化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基础,优美的校园环境以及各种先进的教学设施能够以最为直接的方式陶冶、净化学生。例如,学校可以利用浮雕等现代美术形式设计校园文化墙,向学生展示中职学校的建校史。一方面,它能够美化校园环境;另一方面,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使学生对学校产生依恋感和归属感。其次,行为文化需要具备中职特色。行为文化是指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职学校在利用各种活动建设校园文化时,需要保证各项活动具有鲜明的中职特色,要符合学生的特征,还要具备丰富多样的形式,具有娱乐性和审美性。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成为中职教学的第二课堂,如以社团为单位组织的漆画活动、蜀绣活动、街舞活动、技能大赛活动等。这些活动既能有效地丰富中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完善其品质、健全其心理,不断提高其创新能力。最后,精神文化需要具备中职特色。精神文化是中职学校积累多年沉淀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是中职校园文化的核心,更是建设中职校园文化的重点。中职学校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意识,如创业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诚信意识、技能意识、服务意识等。学校应积极调研市场需求,并以之为依据调整自身的专业课程,逐步形成满足市场需求且具备中职特色的教育理念及思想。例如,学校可定期开展优秀毕业生回校汇报讲座,借助优秀毕业生之口向在校中职学生传递市场新动态,逐步提高其思想认知,使之能够正确认识中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中职教育文化产生认同感,并在校园文化认同感的驱使下不断进行自我优化[2]。

(二)要融合职业指导

就业指导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带动就业指导工作优化,提升就业指导的质量和效率。教育部门对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要求,明确指出中职院校需要借助各种教学途径、教学实践、教学管理等推动职业指导工作全员化、全程化。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形式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为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载体,使先进的企业文化扎根于优秀的中职校园文化土壤,进而使得学生更加的了解社会、了解企业,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3]。

三、中职学校建设校园文化的原则和措施

(一)建设校园文化的原则

校园文化是中职学校的软实力和硬实力载体,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中职学校建设校园文化是提高中职院校教育吸引力的有效手段。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原则,否则将可能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偏离正确的轨道。中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严格遵循4大原则:第一,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原则。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借助先进文化,引领校园文化走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二,坚持个性化原则。在竞争方面,中职院校与其他高等院校相比存在先天劣势,加之中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要想谋求发展,中职院校必须创设出适应自身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个性鲜明的新校园文化。这样才能占有绝对的竞争优势。第三,必须坚持人本理念原则。人本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职院校建设校园文化的指导原则,能够指明中职院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并为之提供动力源泉。第四,全方位推进结合重点建设原则。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各方关系,既要有短期的目标,又要有长远的规划,要将全方位推进与重点建设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有步骤、分阶段地高质量落实,才能促使校园文化建设全面贴合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

(二)建设校园文化的措施

首先,学校应完善制度建设。管理制度能够很好地体现学校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观念,还能够约束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三观。因此,学校应该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及学校方面的实际情况,积极建立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支撑。其次,学校应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能够帮助中职院校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有利于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在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时,学校需要重视实践活动的教育属性,要借助活动引导学生自我优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最后,学校要优化管理及环境。校园文化建立需要学校师生共同努力。中职院校需要从教学方式、师生交流等方面激发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要将校园文化建设渗透到校园活动的方方面面,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以促进良好校园文化的构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如果缺乏校园文化,那么将会缺乏生命的活力以及发展的潜力,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新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必须不断地发掘校园文化的特色,要善于从制度、实践、管理、精神等层面出发进行设计,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使之成为“一渠活水”,带动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红艳,朱明琳,中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4):196-197.

[2]赵晓梅.基于"互联网+"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旬刊,2018(03):47-48.

特色性范文篇7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培养

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那么,为什么在学英语的听说读写四大环节中,“读”这一环节被视为如此重要呢?因为通过阅读,学生能够获取新知识,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语言水平,从而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英语阅读教学要以阅读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为重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

那么,怎么成功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呢?

我认为我们的阅读教学设计一定要体现以学生“学”为中心,充分利用阅读教学过程中“读前、读时、读后”活动三个阶段,使阅读教学交际化,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停留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层面上。要达此目的,我们应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积极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优化读前活动,丰富读时活动,活化读后活动。下面我分别介绍几种活动形式。

一、读前活动

开展富有创意的读前活动是阅读课的导入关键,教师要选择一些与课文话题相关的材料,运用适当的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产生阅读的愿望。

比如说,我们可以设置“开放性”问题。设计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话题,调查学生对该话题的态度、看法及了解程度。

如Unit1Chuck’sFriend,为了让学生意识到某些日常用品或工具的必要性和CHUCK在岛上独自生活的艰难我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举例:

(1)Whatdoyouuseifyouwanttocutanappleintohalves?

(2)Whatdoyouneedifyouwanttoseeyourownfaces?

(3)Whatdoyouneedifyouwanttomakefire?

(4)Whatdoyouneedifyouwanttostrikeanailintothewall?

(5)Whatdoyouneedifyouwanttogetoutwhenitisraining?

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关注和兴趣。

除此之外,我还经常采用话题讨论。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可以从围绕本单元话题的“热身”开始。利用课文的一些pre-readingdiscussion,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我们教材中每单元reading前都设计了此类问题。通过讨论,学生拓宽和加深了对话题的了解,形成对阅读材料的有效预测。

还有比如说最常用的brainstorming这种有效的拓展学生思维的活动,可精选一些与文章主题紧密相关的关键词,让学生作brainstormingactivity。如Unit20,LaughingMatter。在学此课文前,我作了一个wordrose的图表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想出引人发笑的事。

二、读时活动

在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语篇。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他们开展一系列的言语实践活动,进一步理清课文内容,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比如问题导读。就是根据课文的主题内容,设计问题,布置阅读任务。通过导读问题,学生能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预测。我们的新教材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这种预测的能力。我们应当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阅读技巧,如略读、跳读等来搜索、确定信息、找出答案、解决问题。

如我们前不久刚上过的课Unit18ModernAgriculture。我在给学生放录音前提几个源自课文且能归纳出文章大意的问题。

(1)HowmuchdoesarablelandtakeinChina?

(2)Howmanywaysarementionedtomakethelandproducemore?Whatarethey?

(3)What’sthebiggestproblemtoChinesefarmers?

让他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进行第一遍阅读。这三个问题概括了全文的三大方面,回答了这三个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注意的是,导读问题是给学生设置悬念,对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去阅读,是进一步阅读的准备,因此导读问题不能太难,确保学生能通过快速阅读直接能在文中找出答案,使学生马上感到读有所获,增强阅读全文的信心。

我还常鼓励学生在我教学过程中随时可提出问题。根据所学内容设计问题,开展提问竞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比如说填写图表。

用图表呈现事物之间的关系或发展过程,有助于认知的条理化。据我所知Notetaking是时下比较流行的一种学习英语的方法。

例如仍旧这一单元中的integratingskillreading里的reading课文“FarmingandGardening”。我在上这一课时在carefulreading这一环节中设计了一个课文第三段详细内容的表格:theadviceinthebook“QiminYaoshu”byJiaSixie.供学生边阅读边填写。

我发现通过填表,学生快速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相关细节,理解和消化课文主要内容也就容易的多了。这种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取较详细的篇章信息,帮助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当然除了填写表格我们还可通过分类、作时间线、勾勒故事发展图、画树形图、网络图、柱状图等来帮助理清课文文脉,获取文章传递的主要信息。这几种方式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就看文章是什么体裁该用什么方法了。

除上述这些方式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来作为读时活动,如评价阅读材料;分析文章体裁;排列故事顺序;人物评价等,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当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生词、难词,快速准确地判断词义能提高阅读速度,加强理解能力,所以有技巧地对生词难词的处理也很有必要。我们的新教材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就是强调了对学生“猜词”能力的培养。猜词的方法也有很多种。

(1)比如说最常见的就是利用上下文线索来猜词。如果将词句知识独立于语篇的整体教学之外,语篇教学将是见木不见林的逐词逐句释义教学,学生只能机械地接受,失去了语篇的整体结构意义。我觉得教师不应独揽对生词的解释,我经常将解释的机会交给学生。因为课文中有些单词的意思在上下文中已经有定义或解释,他们很快会在课文的语境中判断出生词的准确含义。另外,可以教学生根据一些表示转折、同位、因果等关系的连词来判断词义。

(2)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构词法来猜词。让学生掌握前缀、后缀、词根,辨认同义词、反义词。这些方法都是阅读能力的体现,培养学生提高推测词义的能力。

三、读后活动

通过上述两个阶段的活动,学生对背景知识和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有了完整的框架,接下来我们应该用交际化的手段巩固和提高学生掌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读后活动可分为巩固性活动和交际性活动两种形式:

巩固性活动,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巩固一下这堂课所学的内容。下面列举两种方法。

比如复述课文。复述课文的形式也可多种多样,我们可提供关键词或主要线索,较难的课文也可采用填空的方法,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

除了复述课文,还可以用同步写作的方法。教材每单元的integratingskill后都配有相关的写作练习。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有助于阅读的深化。利用课堂中讨论过的相关话题的大量素材,设计一些适当的同步写作活动,使学生逐步学会表述自己的思想。

特色性范文篇8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直观手段语言技巧情景模拟

作为一个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兴趣教学法(Interest-Stimulated)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质量和水平行之有效。所谓兴趣教学法,就是通过创设语言学习的自然环境,运用科学的课堂规则,帮助学生设计学习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和学习潜能,使学生在兴趣中能自主、自发地学习英语,激发其兴趣,从而产生巨大的内驱力。它包括教学措施和对学生思想的引导措施。

一、运用恰当的直观手段

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中实用直观的手段,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在学生脑中形成直观印象,以便词汇符号迅速地在神经网络中找到其对应关系。常用的直观手段有简笔画、教具等。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收集或制作一些图画或图片,有时请学生帮助绘制一些图画。如果没有挂图和教具,就运用简便易行的简笔画,有时边画边呈现,有时边画边操练,有时让学生边听边画。简笔画不仅简便易行,易学易画,而且风趣幽默,省时、省力、省料,寥寥数笔就能表达出丰富的语言信息或概念。比如大学英语单元模块“Language”中,运用简笔画让学生来画兔子、眼镜蛇、蜜蜂、小狗、小猫等,并鼓励他们来猜动物的各种语言,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不仅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内容,而且易于学生加深印象,强化记记,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具的使用是灵活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指着周围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出口成章的能力。不管是新课的讲解,还是知识的复习,出示教具或作简笔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是很有效的。

二、运用恰当的语言技巧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我们教师一定要注意对信息的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所要传递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把知识变成有序的、多层次的智慧,在课堂上用生动浅显的语言“传递”给学生,用启发兴趣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吸收信息,再将所吸收的信息内化为自身的智慧。在language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种运用语言的技巧:

1.幽默的运用

美国作家特鲁赫伯曾经阐述:“真正的幽默是在严肃与趣味之间达到相宜的平衡......进而使我们的身心和周围的一切均衡地成长,实现更高级文明。”幽默运用于严肃的课堂教学,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比如在Language教学中,我让学生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并用英语来表达。这样学生们可以在轻松地氛围中完成了任务。

2.讲故事

在教学中适当使用“讲故事”,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讲故事可以使教师摆脱通常在课堂上使用的那种“教师腔”,讲故事的教师不仅使用浅显易懂的词汇,而且使用声音、表情和手势,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强烈而又真实的语言交流的体验。比如在语言模块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简笔画,运用想象用英语来表达一个小故事,他们都积极参与在课堂上轮流上台为大家讲述。通过实践,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他们对英语语言的操控能力。

3.游戏的使用

参与游戏是学生们与生俱来的合群性的体现。通过游戏可以达到巩固词汇、语法、听力、口语等的目的。“连环拼词”的游戏。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由一个学生说出一个词,第二个学生所说的词必须以第一个人说的词的尾字母开头。如:

Player1:suggest

Player2:tap

Player3:particular...

在必要时,还可以对所说的词增加限制条件,如词性等,以增加难度。

这样,原本枯燥的单词记忆就在有趣的游戏中得以实现。

三、设置恰当的交际情景

交际情景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到的词组、短语、语法等内容进行反复实践。比如在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二单元中,有关于习俗的内容,通过模拟一个中国人和一个英国人的对话,学生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放进对话中进行操练,使原本抽象的东西生动化,具体化,具有实践意义。

当然,在教学中,并不是单纯的使用其中的某一种方法或技巧。将这些方式、方法有机地组合起来使用,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从而使学生由对教师的讲话感兴趣转变为对教学的内容感兴趣,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兴趣教学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而,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时,要紧紧围绕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必须避免兴趣主义,也不能迁就个人兴趣,要从实际效果出发,避免走架势。

参考文献:

[1]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2]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特色性范文篇9

摘要:随着世界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应有自己的特点。在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经济模式等国情的比较之下,我国应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并应采取电子身份证、网上聊天和专业化经营模式等策略,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引言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始于9o年代初,1997年才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Et益提高,人们将会越来越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较国外尤其是和美国比较发展缓慢,起步比较晚,因此我国不能完全照搬美国等国家的电子商务,而要建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这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目标。

二、电子商务的概念和实质

狭义的电子商务就是电子交易,是指各种具有贸易活动能力的实体利用网络和先进的数字化传媒技术进行的各项商业贸易活动。而广义的电子商务,是计算机网络化的结果,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一致,甚至可以说,电子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体现形式,电子化极大地推动了新的世界经济秩序的建立。电子商务的实质是使用电子工具为手段、以信息交换为中心的商业革命,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生产力。

三、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我国电子商务是以国家公共通信网络为基础,以国家金关工程为代表,以对外经贸管理服务为重要内容的电子商务工程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四大网站(分别是新浪、搜狐、中华网和网易)等网络公司为代表,所从事的电子商务。由于评价这些公司的标准是创造利润的能力,所以人们认为投资互联网不需要赢利。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圈钱”、“烧钱”屡见不鲜,导致了四大网站至今仍未盈利。

第二阶段有些网站,例如8848、阿里巴巴、卓越等,尝试把网站变成电子商务手段,试图由网络企业主导的电子商务模式。它们把电子商务的对象定位三类:一般消费者、工商企业和其他组织。

第三阶段是传统产业纷纷涉足电子商务,由传统企业主导的实业型网站开始崛起。对电子商务的认识由热浮躁到冷思索,理性加强,发展战略开始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传统行业的态度大体上经历了二次转变:一是从保守的观望到理性的关注。这一阶段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一时期,电子商务从信息产业提出的一种新型商务理念,逐渐扩展成一种新的商务模式并在理论上逐渐成熟。对此,国内传统行业一开始采取了观望的态度,认识停留在了解一下的程度。二是从理性的关注到试探性参与。这一阶段也大约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一阶段,电子商务在高科技产业及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更是在资本市场上受到青睐。这迫使传统行业的决策者们不得不对这种新的商务模式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

四、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

二十多年前,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影响了中国人生活的众多方面。对社会制度需要打造中国特色,那么对于电子商务何尝不需要打造中国特色呢?

现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电子商务走过了十多年历程,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的时候,中国的企业家们也受到了启发,于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部分人已经先走一步,想在中国创造出网络经济的神话。但几年下来,有成效者寥寥。尽管如此,企业家们仍然继续为寻求电子商务发展的道路而努力奋斗着。革命的胸怀、革命的策略、革命的方法问题,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电子商务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所谓革命的胸怀,是指任何一个参与到电子商务领域的企业家都要知道,这是一场竞争,是传统方式和网络方式的较量,必然会遭到传统商业模式的猛烈反击。所以,在确定要进入这一领域之前,必须有可能牺牲的心理准备。但是,革命又是一种要求绝对投入绝对彻底的行为,脚踏两只船是无法集中优势取得突破的。所谓革命的策略,是指电子商务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所有的行业所有的商品都不一定适合网上销售。比如一双皮鞋,如果不亲自到商店里试穿,人们是不会购买的。所以,建设电子商务首先要知道我有什么,要卖给谁,想怎么卖。我有什么就是企业在经营什么商品,这种商品是否适合在网络销售?这种商品在网上销售是否有优势?要卖给谁就是指市场细分、目标客户确定和市场定位工作。这部分工作如果不做,就无法做出行之有效的怎么卖的策略。此外策略还应该具有专向性,不能见利忘“意”。所以,电子商务的网站,如果不能坚决推行网络工作模式,就意味着同时要开支传统和网络两部分费用,就意味着两头都做不好。所谓革命的方法,是指电子商务公司在工作的各个环节所采用的思路。具体工作尽管各有千秋,但必须围绕策略展开,尽量体现模式的优点,尽量回避模式的弊端。

什么是中国特色?中国特色就是我们跟电子商务的发源地相比所不同的东西。电子商务群体的发源和发展是在美国,所以至少我们要比较中美两个大国国情的不同。首先是政治制度的不同。美国是号称自由平等民主的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自由度比较大,对自身发展的控制能力比较强,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结合度较高。所以,一旦一种新模式产生并且可以节省社会交易及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时候,就会被迅速推广开。而我国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后强调了开明政治方向,但总体上说,一元化领导没有变,先政治后经济的排序没有变,由此产生的以宏观调控为主的国家政策目前在社会活动中仍然占最主要地位。企业更喜欢看政府的眼色行事,更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因此,一些带有行业革命模式的发展必然要受政府态度的影响。所以在中国,形成电子商务的大规模应用的条件是政府的态度,政府不一定投资,但政府可以给政策,可以对交易加大监管力度以保证买卖双方的诚信。

其次是经济模式不同。社会制度决定经济模式,中国目前走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同以往的是减少了计划经济的成分,加大了市场经济的成分。因此双轨是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格局,任何想在单轨上发展的企业,都要受到另一根轨道的牵制,被动的受制和主动的利用,是不同企业的选择。目前国内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到国家计划项目中来,就是一种积极的姿态。

第三点是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发展水平问题。目前中国有十三亿人口,而城市人口只有三亿左右。因此,实际上在中国可能参与到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中的人口实际上与美国比较相近,也许比美国还要小一些。但在三亿左右的城市人口中却大约有7000万网民,这个数字比起美国并不算悲观,但两国之间网民的购买力却有比较大的差别,由此也决定了网络购买的商品价格定位问题。同样,尽管中国的网民有7000万,但铁杆网民比之美国却少的多,而铁杆网民又多是在经济基本没有独立的新新人类,所以电子商务的发展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状态。

最后是文化。如果想做电子商务,完全采用DELL的那种在网上自助配置的方法,提交定单在中国是不太可行的,美国人可以接受跟机器交流,但中国人还是愿意接受跟人面对面的交流,所以在中国购买者跟销售人员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是必要的。因此在电子商务中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比较关键的。

五、在中国发展电子商务的策略

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要结合中国本身政治、经济、文化条件来制定战略。目前,政府已经开始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做前期准备工作了,电子身份证已经在某些大城市纳入了建设规划并有个别城市已经开始启动。电子身份证既有社会管理功能,当然也对电子商务有积极作用,这件事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就如同二十年前的身份证对改革开放起了积极作用一样,电子身份证对网络经济的促进也将是划时代的。所以,现在我们看电子商务已经不再是五年以前的概念了,如果企业需要网络,产品可以电子交易,那么现在起步是一个好时机。

中国人喜欢在做生意之前沟通,这显示了人情味的一面,但目前在网络上绝大多数电子商务网站都没有设计销售人员和顾客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渠道。所以,如果在网站上能加入聊天室,可以采用文字、语音甚至视频聊天功能,一定会对改变顾客的内心感受有帮助,也一定会对客户对商品进行体验有帮助。对于中国企业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在经营战略上应采取专业化的经营模式。专业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其不断发展。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优势在于:企业可集中各种资源优势于最熟悉的业务领域,从而开发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便于企业整合战略的运作,实现规模化生产,取得行业内的成本优势;有利于CIS战略的贯彻实施,使企业品牌与产品有机融合。从竞争的角度看,企业业务的专业化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在较广阔的竞争范围内超过对手。对企业来说,正确认识所处的经济环境和所在行业的状况。面对现实,选择讲求实效的商业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营战略和策略,坚持做下去。一定会取得成效的。国内许多企业已经这样做并取得了一定的业绩。当当网上书店、卓越网等一批企业都已在2001年底实现盈亏平衡,以提供旅游项目服务的携程网和以提供域名服务的3721,也都在此前后开始盈利,它们的成功之道并不神秘,就是坚持从创立到至今的这几年里专注于一个领域。没有摇摆,也没有变换商业模式。公务员之家

特色性范文篇10

关键词:互联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据有关调查报告分析,网络时代的青少年与以往青少年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具有思想多元化、需求多样性、自主意识强、重视自我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控制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特点。而互联网的出现,又加快了他们思想观念和生活交往方式的改变,旧的观念正在迅速被打破,代之以新的观念,旧的生活交往方式正在迅速被抛弃,代之以新的生活交往方式。今天的网络青少年,他们获取最快最详尽的信息,发表最真最直接的见解,他们相信体验、反对说教,追求平等、反对权威,这就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从有关调查发现,青少年对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接受度很低,这也迫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新特点,创造新方法。

一、面对网络的平等性、自由性,必须与青少年平等交流、以情感人,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网络对青少年具有神奇吸引力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平等、开放和自由。在网上不必介意民族、年龄、性别、辈份、等级、地位,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到了网上都是平等的,身份自由、行动自由、心情自由,正是这种自由和开放使青少年如醉如痴。而这种平等、自由和身份的隐蔽性也同时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极好的机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身份的隐蔽性,以“网民”的身份主动与青少年交朋友,跟他们去沟通、去接触、去倾听、去了解、去把握他们的心态、行为和思想,就能够较深层次地认知网络青少年的基本特征、优势和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引导。网络对青少年具有神奇吸引力的原因之二就是交流、沟通和了解。世界很大,地球很小,当一些青少年不堪隐私重负,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之时,父母、老师的高标准、严要求和“远交近闭”的安全需要往往使他们对身旁的至爱亲朋三缄其口,而互联网的隐密交流,为他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让他们如获至宝,整夜不归,痴迷于网上聊天。据一项来自网吧的调查。网吧里的青少年大部分是上网聊天。有的青少年在网上聊天竞一次长达72小时。这一是说明青少年自制力弱;二是说明当今青少年孤独:三是说明青少年网络行为亟需引导。针对这些问题,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抓住机会,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以朋友的身份、网络的语言、真诚地与其交流,主动与他们交往,给他们以更多朋友式的关心和爱护,理解和肯定,鼓励和支持,建立起相互的信任感,对其思想和行为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的平等和自由与现实中的平等和自由的关系,绝对的平等和自由是不存在的,自由是以责任为前提的,平等是靠自身实力来争取的,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平等观、自由观,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面对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必须变单向“灌输式”为双向“互动式”,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

信息传输是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方式,唯有有效的信息传输,才能最终形成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市场价值。网络时代的信息传输已不再是单一的单向“灌输式”,而是双向“交互式”——人机交互、人机人交互等。“交互”最直接的意义就在于让受众或信息接收者一方能有效参与。并成为个性化信息的者。由过去的单向关系,即一传输一接受,变成了双向的或可递的,信息一方与信息接受一方不断互动、交换信息。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双向互动,也是今天网络青少年自身的要求。他们知识丰富,眼界开阔,在知识和信息的掌握程度上已经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告诉他们应该怎么样是不够的。这种交互式的传输方式,一方面要求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应成长中的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需求和心理结构调适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真切地了解到青少年的需求,进而开展卓有成效的引导工作。同时,它还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提出更高要求。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政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要使这一工作收到成效,深入青少年心中,就必须以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形式表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化不解为理解;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要注意运用重大节日或重要事件的契机,在网上设立热点参与板块,吸引青少年参加。青少年热情高,参与意识强,但他们往往就事论事,如果只给他们讲大道理,只会事倍功半,而如果让他们亲自实践、参与、体验,则会事半功倍。因此,要充分挖掘、利用网上的各种形式,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投入到各种有益的活动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