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文化特色分析

时间:2022-09-26 09:36:17

城市建筑文化特色分析

摘要: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建筑文化,建筑文化作为其中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总和,彰显了一个城市的形象和特色,建筑文化特色保持和发展是城市源源不断进步的动力。哈尔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筑文化特色作为哈尔滨城市特色的重要构成部分,属于哈尔滨的一张特有的名片。哈尔滨城市建筑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保护和传承受到当前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文章围绕着哈尔滨城市建筑文化特色进行全面研究,联系社会史背景,提出在当前城市综合竞争力愈发加剧的情况下,哈尔滨城市建筑文化所面临的一些困境,再根据困境背后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来促进哈尔滨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社会史视域;哈尔滨;城市建筑;文化特色;彰显

一、引言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有着“天鹅颈下的珍珠”“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等美誉,围绕着哈尔滨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发展情况,能发现哈尔滨的这些美誉,与当地的城市建筑有密切的关系。哈尔滨有着中国并不多见的城市建筑景观和建筑风格,它极具欧洲特色,大部分的建筑物都是中西结合的,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哈尔滨城市建筑文化风格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围绕着哈尔滨的城市建筑文化特色进行考察,能帮助人们对哈尔滨这座城市有更加深度的了解和认知。另外在当前经济发展大背景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哈尔滨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面临着建筑文化特色遭到破坏甚至是消退的危机,为了传承和发展哈尔滨城市建筑文化,文章对此展开研究,让城市建筑文化特色成为一个城市的历史名片和招牌,发扬城市的特有精神。

二、哈尔滨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

结合实际情况,要想通过社会史研究哈尔滨城市建筑文化特色,那就要对哈尔滨城市初始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围绕着哈尔滨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建筑之间的联系,能发现中东铁路的修筑是哈尔滨城市化建设的开端。所以围绕着哈尔滨城市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中东铁路修筑前哈尔滨的社会情况和中东铁路修筑后哈尔滨的社会情况。

(一)中东铁路修筑前哈尔滨的社会情况

中东铁路修筑之前的哈尔滨作为长期受封建思想影响的清王朝发祥地,它是一个人口稀少、传统封闭、自然环境恶劣的区域。伴随着封禁的逐步解除,人口和商业开始出现集聚的趋势。建筑文化的发展一直是结合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北方传统民居形式存在的,直到中东铁路的修筑改变了这样的情况。哈尔滨是中国清王朝的发祥地,清朝建立后,清王朝对哈尔滨所在的东北地区曾经长期实施封禁政策,严禁汉族流民进入东北地区,因为在清朝统治者看来,东北作为兴王之所,如果各个地区的流民进入其中,则会给地区带来一定的危害。在此期间,北方诸省一些贫困农民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迫于生计而闯关成功。但针对哈尔滨地区总体情况而言,人口相对较少,社会、经济、政治发展都比较缓慢。19世纪末,东北地区开始开禁放垦的历史进程,但直到20世纪初期,才开始在整个东北全区域范围内实施“京旗移垦”和“开禁放荒”的政策。这时大量的关内满族和汉族百姓涌向哈尔滨地区。清朝末年,哈尔滨隶属吉林省滨江县治。19世纪末,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远离中原政治文化中心的哈尔滨,处在疏于管理的状态。哈尔滨周边的沙俄乘虚而入。19世纪中叶以后,因为在欧洲进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受阻,沙俄把侵略的目光投向了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他们企图占领整个东北的步伐从未停止过。此时的哈尔滨地区,零散分布着几个村屯,总人口数只有寥寥3万余人,农、林、牧、副、渔业等经济有一定的发展,这些都为哈尔滨发展为城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作为一座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它呈现在整个世人面前的历史不过百余年。在中东铁路修筑之前,哈尔滨只是一个传统的以分散居住为主的自然村落。所以哈尔滨呈现现代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当地特有的建筑文化形成和中东铁路修筑有密切的关系。19世纪中后期,哈尔滨地区出现人口不断聚集的趋势,但这个时候的哈尔滨,数十个村屯隶属呼兰、双城、宾县等不同行政单位,这些村屯之间的管辖权、被管辖权等相对混乱,交叉存在。当时哈尔滨面临水患、灾害等威胁,对人口、物资拉动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的建筑文化大多是以具有严寒地区特点的传统北方民居为主。

(二)中东铁路修筑后哈尔滨的社会情况

随着中东铁路的逐渐修筑,哈尔滨城市化开始了起步。在我国东北地区,有一个铁路网,以哈尔滨为中心,由哈尔滨往北到满洲里是滨洲线,由哈尔滨往东到绥芬河是滨绥线,由哈尔滨往南到大连就是哈大线。这三条线路形成了一个英文字母T的形状,全长达2000余公里。这就是100多年前沙俄在中国领土上修筑的中东铁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中国境内的一段。中东铁路耗时六年修筑完成,在当时条件下修筑速度可被称为是神速,但这样的神速却并不是光彩的事情。中东铁路在当时扮演的是沙俄侵略工具的角色,沙俄很早就有侵略中国的图谋。尤其是在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让沙俄也加紧侵略中国的步伐。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沙俄先后威逼利诱和中国签订了《瑗珲条约》《中俄密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大量的土地。中东铁路的修建,就是他们侵略扩张野心的彰显。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只要时机成熟,沙俄在中国修筑铁路就是一种必然事件。但清政府一直没有松口,直到中日甲午战争战败,给了沙俄可乘之机。惨败的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地赔款极多,辽东半岛也在被割的范围之内。沙俄对日本企图霸占东北的想法没有坐视不管,其拉动法国、德国进行所谓的三国干涉还辽,最终迫使日本放弃中国辽东等地。沙俄利用清王朝甲午战败之后,急于找到抵御日本的办法从而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修路权,哈尔滨城市化也开始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而发展。中东铁路修建让哈尔滨不再是分散的自然村落,逐渐形成近现代化的市场。不到20年的时间,哈尔滨从渔村发展成国际性的商埠,外国侨民大量来到哈尔滨。侨民人口增长高达哈尔滨居民总人口的50%以上,有19个国家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大批的中外企业也开始入驻哈尔滨。哈尔滨当时成为中国东北北部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铁路的开通让哈尔滨朝着近现代化迈进,西方的器物技术和思想随着外国侨民的到来而到来,西方的餐饮、绘画、建筑、城市规划理念也在哈尔滨得到发展,哈尔滨呈现出了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成为举世闻名的建筑艺术博物馆。

三、哈尔滨多元化城市建筑文化的彰显

要对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哈尔滨城市建筑文化特色展开分析,那么就要围绕着哈尔滨多元城市建筑文化来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围绕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建筑文化特色。对哈尔滨的多元城市建筑文化进行分析,主要是孕育建筑特色的多元城市文化、哈尔滨建筑文化的具体代表类型以及哈尔滨城市建筑文化的特点这三方面。

(一)多元城市文化

城市建筑文化是城市总体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城市建筑文化特色也是城市总体文化的一种体现。哈尔滨城市建筑的文化是浸润在极富特色的城市总体文化中。在研究哈尔滨城市建筑文化特色时一定要明确哈尔滨城市的文化特色。哈尔滨地区的城市文化由土著文化、中原移民文化、外来异质文化三大部分构成,这三种文化在长期的融合交流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哈尔滨城市文化。土著文化就是原住民的文化,近代以前,哈尔滨地区的原住民以北方少数民族为主,经济上他们以打鱼狩猎为主;性格上因为自然环境相对严酷,所以形成了耐寒坚韧的性格;组织文化层面,因为部落中的生活争斗在所难免,所以土著人大多能言善战。哈尔滨地区和其他地区的交流相对较晚,相对封闭,辐射、居住、交往等方面和内陆地区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里的文化习俗以口耳相传和文字记录相结合,同时相对封闭,所以文化也更加稳固,缺少一些变动流失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持文化特色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但在建筑文化层面却和保持传统文化有明显的不同。哈尔滨地区少数民族的民居是少数民族文化和当地自然环境不断融合而生成的。原本的建筑要素,例如烟囱和火炕,在城市建筑中已经不再存在,现阶段哈尔滨只有阿城区南洪村等地存在一些传统的建筑。中原移民主要是由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等北方诸省的移民后裔构成的,他们对哈尔滨的城市文化的形成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山东为例,哈尔滨城市人口有一半是山东移民或其后裔,山东文化在其中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儒家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受到这些文化的影响,在哈尔滨人家庭餐桌上出现了典型的山东食谱,例如饮食层面,煎饼、大包子和玉米面糊糊一直影响至今。建筑文化方面,中原地区的建筑文化在哈尔滨城市建筑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例如青砖灰瓦、雕梁画栋、传统雕饰、飞檐斗拱为主要特征的古典式建筑,这是中原文化在哈尔滨城市建筑文化中的体现。还有外来特有文化,20世纪40年代之前,有30多个国家的数十万侨民在哈尔滨生活、工作、学习。这些侨民的到来,将各自的文化带到了哈尔滨,给予哈尔滨城市文化突出的影响。在建筑文化方面,哈尔滨地区的城市文化出现俄罗斯式、巴洛克式、法国古典式、文艺复兴式和哥特式等,哈尔滨也被称为“建筑艺术博物馆”。这些外来异质文化对哈尔滨地区的城市文化建筑影响十分深远。

(二)代表类型

在哈尔滨璀璨夺目的城市建筑中,有宗教建筑、使馆、花园式的豪华官商宅邸和规模宏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这些建筑的保留,彰显了哈尔滨建筑文化鲜明特色和艺术水准。交相辉映的宗教建筑是哈尔滨诸多建筑中极有特色的一部分。哈尔滨还有风格各异的使馆,这是因为曾经有19个国家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这些领事馆风格迥异,是哈尔滨国际化大都市的写照。还有豪华富丽的官商宅邸,主要分为中东铁路官员宅邸和中国官员宅邸,非常有艺术特色。中国商人的宅邸也是以巴洛克建筑为主,配合传统的院落,中西合璧;外国商人的宅邸则风格迥异,彰显了家族的辉煌。另外还有规模宏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在保留巴洛克基础的前提下,用中国的吉祥元素,例如牡丹、莲花、蝙蝠、龙凤等,呈现出了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风格。

(三)建筑文化特点

在哈尔滨地区,城市建筑文化的特点可以概述为风格多样的城市建筑、复杂多变的道路格局、特色鲜明的道路名称。哈尔滨地区有着风格多样的城市建筑,另外当地所特有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极具特色。哈尔滨共确立了20多个历史文化街区,这些街区的建筑特色非常鲜明。以中央大街为例,中央大街位于道里区,是哈尔滨最著名的步行街,也是最具有异国情调和最繁华的商业街,街道两侧汇集了西方建筑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建筑流派,涵盖西方建筑艺术百年精华。另外哈尔滨地区的道路格局非常富有特色,这主要是历史和地理多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除了街道布局的复杂之外,街道名称也具有特色,如哈尔滨街道有以外国人名命名的,也有带着国学底蕴的,还有包含人文地理因素的命名等。

四、哈尔滨城市建筑文化传承和发展

哈尔滨城市建筑文化在当前面临传承和发展的问题。首先是传承,哈尔滨城市建筑文化的传承,包括了对历史建筑和老街区的保护,在这个过程中,对哈尔滨城市建筑文化的一些不利影响在于多元文化中心逐渐消失,城市的竞争力开始下降,以及建筑精英储备不足等。这样的情况下,要围绕着保持与发展哈尔滨城市建筑和特色进行相关思考。通过保持城市建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明确城市建筑文化的特色定位,批判性地对城市的文化进行继承。还要加强对城市建筑文化的研究,这样才能帮助哈尔滨地区颇具特色的城市建筑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其次是发展,要让一个城市的建筑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具备自身的特色。现阶段中国的一些城市都有自己的建筑标志和名片,例如,提到北京,就会想到雍容华贵的故宫;提到苏州,就会想到小巧精致的园林。同样,哈尔滨这座城市也具有自身的特色,它的异域建筑风格和建筑文化面貌都是哈尔滨历史的呈现。为了保证城市建筑文化的发展,就需要做好规划,对经典的内容进行传承保留,不要盲目效仿其他城市。另外要明确城市建筑文化特色的定位,不要排斥新生建筑,一味地保护原有建筑,更不要排斥原有建筑移位的拆除更新,而是要有所取舍,有所保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明确城市的特色定位。然后在此基础上批判性地对城市建筑文化进行发展,这样才能够保证哈尔滨原有的建筑文化特色不被破坏,让新形成的建筑文化特色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最主要的是对建筑文化的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优秀的从业人员从社会发展角度对哈尔滨的建筑进行研究,发挥建筑长处,避其短处,让哈尔滨成为一个美丽、文明、独特的城市。

五、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文化关乎一个城市的总体形象和特色,建筑文化的保持和发展是城市实现可持续的基础。哈尔滨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筑文化是其重要构成部分。中东铁路的修筑启动了哈尔滨城市化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哈尔滨建筑文化用其独有的多元化色彩诉说着自己的历史和故事。新时期为使哈尔滨成为一个更加美丽文明的城市,需要围绕着城市建筑和特色展开研究,深入开展城市建设,促进哈尔滨在新时期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郎洪光.哈尔滨市历史建筑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10):58-62.

[2]王国强,刘松茯.存量时代城市建筑遗产的复杂适应性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20(8):108-114.

[3]韩民.社会史视域下的哈尔滨城市建筑文化特色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8.

作者: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