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行为规范十篇

时间:2023-03-29 08:35:33

中学生行为规范

中学生行为规范篇1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是初二x班的xxx。新的一学期开始了,新的征途中,我们肩负着许多责任,中学是我们学习知识、增长见识、历练意志、培养情操、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所以更加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纪律和规则是我们平时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很多事实都能说明这个道理,比如买票要排队;走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甚至我们平时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一定的要求和约束,否则任何事情都毫无秩序可言。而我们作为学生,更是有数不清的纪律和规则来要求我们,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不该做什么。但是,如果我们总在一种被要求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是很难进步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作为初中生的我,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人真诚、坦率,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热爱集体,同学之间团结互助,遵规守纪,讲普通话,使用礼貌用语,勤奋学习,能吃苦耐劳,保持谦虚谨慎,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从而,我们可以知道: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我们不能依靠别人,养成好的习惯的秘决在于自我克制。如果你学会了驾驭自己,那么你就有了一位最好的老师。

尊重老师同样也是我们学生必须做到的行为,古人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作为学生应从心里敬重老师,尊重老师的人格。还要尊重教师的劳动。要虚心接受老师批评,不可当场顶撞老师。教师的辛勤劳动体现在教学上,学生虚心学习,认真听好老师的每堂课,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这是对老师最大的尊重。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老师给了我们理想的阳光和智慧的阳光,老师引导我们走上洒满阳光的人生之路。各位老师,请接受我们诚挚的祝福吧,教师节快乐!同学们,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配合教师的工作,关心老师的生活,以一颗赤诚的心去理解老师,把老师作为我们最敬重的人。我想,如果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加入到自律者这个行列中来,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遵纪守法、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诚实守信、有责任心的好学生,就会发现身边的事物、环境都会有很大的不同。我认为,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中学生行为规范篇2

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好成绩的保障。于集体来说,人人都有高的素质,学习环境自然得到提升;于自我来说,拥有好的行为规范是学习有效率的前提。共同阅读中学生行为规范演讲稿最新,请您阅读!

中学生行为规范演讲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习日常行为规范,做文明小学生》。能站在这里参加演讲比赛,我感到无比自豪。希望通过这次演讲,能让所有的同学对《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有更深刻的认识,以更加文明的言行来净化我们的校园,美化我们的心灵。做为一个文明的小学生,不论在校内、校外都要遵守礼仪。你听:“老师早!老师好!对不起!没关系!请!谢谢!……”这些声音时时在校园内响起,而且经常能看到同学们互帮互助的身影……

这些现象难道不值得继续发扬,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吗?可是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校园内,楼梯上,也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垃圾,部分同学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楼梯的扶手,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公共财物,对此我们是否该深刻思考一下呢?我们是学校的一员,学校的面貌要靠我们同学共同维护,只有人人讲文明,个个有礼貌,同学之间才会团结友爱,我们的校园才会更加温暖,和谐,同学们才会更加健康,茁壮成长。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帮助,更需要我们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我们的行为准则,它们不仅写在纸上,而且要记在我们心里,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实际行动上。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借着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东风,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管住我们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我们的脚,不去不该去的地方。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一个文明、美丽的校园,让我们仁兴小学的每一名学生都成为一个文明之人,让文明之花开遍校园的每个角落。

中学生行为规范演讲稿2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行为规范常在我心》。

仰望苍穹,苍穹无语,却有鸟儿为他唱颂赞歌;俯视大地,大地无言,却有花草为它妆点美丽。同样,一个人即使不言不语,他所表现出的行为习惯也自会为他赢得他人的赞誉。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坏习惯会使你丧失良机,一个好习惯则将促使你走向成功。在这个人才至上、人品至本的现代社会,细节决定成败,欲成大事者必拘小节我们只有将文明的行为规范常驻心中,才能使我们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从卓越最终走向巅峰!

正如福尔格姆《信条》中的故事,一九八八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安安静静地休息,要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等等,正是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成就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但是现今,我们学校中的许多同学,恰恰忽视了这些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当我们走在整洁美丽的校园,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也许你并不在意自己偶然说出的一句脏话,也许你不留心踩在脚下的花草,也许你随意的丢弃一张餐巾纸,也许你已经习惯自己旁若无人的喧叫……可是,这时你已经成为美好校园环境的破坏者。学校是一个育人的摇篮,是一方纯净的沃土,校园的文明直接折射出社会的文明,而每个同学的言行举止也正反映出一个人的文明素养程度。

现在,请大家睁大自己雪亮的眼睛,反思一下自己:你遇见老师的时候有问好吗?你回答老师问话时有起立吗?你有试过在没人的时候偷偷随地吐痰或扔垃圾吗?你是否做到未经允许不动用他人物品呢?你会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吗?你妨碍了别人有道歉吗?你认真看过《中小学生文明规范》《实中学生公约》吗?

好习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从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希望大家能从现在做起,从学习、生活、交往的每一个细节做起,比如:不带手机来学校,不进入营业性网吧;见到老师轻声问候;进出教室、办公室轻轻推门,随手关门;上下楼梯轻上缓下,靠右行走;排队集会静齐快,列队整齐有精神;能弯腰捡起你能捡的垃圾。自觉爱护公共设施;课间不在走廊上、教室里追逐打闹。许许多多的细节,不胜枚举。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同学心中装着他人,时时注意文明,就一定会展示实中学子的文明风采。

同学们,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播下好习惯,收获绚丽人生吧!我相信,实中未来将会因你们而更美丽!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中学生行为规范演讲稿3亲爱的同学们,当你在干净明亮的餐厅里就餐时,你是否注意过自己有意无意浪费掉的事物?当你在整洁美丽的校园内徘徊时,你是否在意过自己一不留神脱口而出的脏话?当你在宽敞温馨的教室内学习时,你是否留意过自己旁若无人大声喧哗的不文明行为?也许有些同学会说这只是小事一桩,不必放在心上,可是同学们,当你做出如上举动的时候,你可知道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成为美好校园环境的破坏者。学校是一个育人的摇篮,是一方纯净的沃土,校园的文明直接折射出社会的文明,而每个同学的言行举止也正反映出整个校园文化是否文明。正所谓:“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并非一纸空谈,它需要我们真真切切地落实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在次,我向大家提出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1、穿着校服,大方规范;轻声细语,杜绝喧哗;上楼下楼,靠右行走;进出教室,随手关门;排队集会,迅速快捷;

2、上课认真听讲,不走神,不睡觉;

课间文明放松,不追逐,不打闹;课后及时完成作业,不拖延,不抄袭。

3、接水打饭自觉排队,不拥挤,不插队;爱护公共设施、花草树木,不破坏,不践踏;

一个讲文明、懂礼仪、言行合乎规范的人,就是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人,就是一个有修养、有道德内涵的人,就是一个严格自律、自尊、自爱、自强的人。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位个体,都需要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个体才能成长。

同学们,每个人在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一个弯腰捡垃圾的举动彰显着你美好的内心品德,一句主动问好的言语体现着你良好的道德修养,一个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的动作显示着你优秀的道德品质。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告别不文明行为,学习并践行文明礼仪的要求,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讲文明、有道德、懂礼仪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中学生行为规范演讲稿4各位老师、同学们,早上好!

伴随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新学期第二周开始了。按政教处工作计划,九月份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月。现就活动月有关事宜做出如下部署,希望全体同学认真落实:

活动目的:

从三高当前快速发展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上学期管理成果,规范常规管理,提升每一名学生文明素养,为教学工作营造优良秩序,构建平安、有序、文明、和谐校园。

工作重点:

1、学习并落实好新的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自动化水平。

2、落实班级量化考评,加强常规检查评比。

3、加强打架事件预防和管制刀具清查,杜绝意外伤害事件发生。

4、加强对吸烟喝酒、谈情说爱、扰乱课堂、口出脏字、打饭加楔、破坏公物、上课睡觉、楼内接打手机、熄灯后说话等违纪现象的检查处理。

5、对高一新生实行强势管理,迅速形成纪律严明、秩序稳定、团结互助、学风浓郁的班集体,迈好高中第一步。

6、大力整顿课间楼道秩序,营造课间文明走廊。

7、进一步整顿舍风舍貌,加强就寝秩序管理,推进舍务管理规范化。

8、加强校门管理,整肃校园周边环境,禁止学生私自外出,及时排除校外干扰。

9、加强大课间管理,营造轻松、欢快、规范的体育大课间。

10、加强校园卫生管理,创设一尘不染的校园卫生环境。

活动要求:

一、学习、落实新修订的学生管理制度,发挥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导向性、规范性。

制度是管理的依据,是考评的杠杆。学生管理必须走向法治轨道,着眼常规、关注细节,用制度规范、用制度叫板。

政教处新修订的制度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于细微处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制度涵盖了学生管理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要求具体,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符合我们三高的校情学情,必须成为考评班级、管理学生的刚性规范。小册子117页,累计3万字,已经发到学生手,每人一册,班主任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条文,领会精神实质,内化行为规范,务使新制度深入人心,耳熟能详。像688字的三高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七言歌、252字的三高中学生文明安全五言歌、三高中学生五不准五不进三不逃制度等,简明易记,琅琅上口,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背诵下来,每一名学生都必须把自身的行为置于规章制度允许的轨道,日常生活中把规章制度作为一面镜子,常照常查,自查自检,匡正过失,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二、加强学生仪容仪表检查评比,衣着发式必须符合我校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日常不化妆、不烫发、不染发、不留长指甲、不戴饰物,不穿无袖背心入班。男生不留长发、不剃光头。对男生学生要求是:前不压额、后不压领,侧不遮耳。女生不准做刀削头、烫发、不遮额头、衣着忌透露、短,上衣不露肚脐,下衣不露膝盖。

三、班级要建立严格、有效的常规检查评比机制。

班主任要调整班级干部队伍,打破班级干部终身制,把那些行为表现好、有正气、敢负责、肯奉献的同学放到干部岗位,让最得力的干部当班级安全委员,建立安全纪律管理小组,住宿生以舍为单位,优选舍长,走读生也要成立小组,每个安全纪律管理小组确定安全信息员一名。

四、抓好学生会干部参与学校管理的具体工作。

学生会是全体同学的服务性组织,是教师管理的补充,是学生自我管理的平台,是师生联系的纽带。经过上学期的实践证明,学生会干部在食堂就餐秩序和课间楼道秩序的监控上都发挥了很大作用,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学生会工作。

新学期政教处和团委联合,重新调整学生会成员,增设学生安全部,由各班安全委员担任安全部成员,下设各班安全小组组长(安全信息员)。同时充实学生纪检部,吸收一些品行端正、心胸开阔、好学上进、敢抓敢管、有较强管理能力的学生,经过培训后明确分工,挂牌上岗,文明执勤,在课间、午间、就餐时间、晚自习前参与管理,及时纠正学生不文明习惯,发现严重问题和矛盾线索及时向政教处报告。班级要站在学校全局的高度,认真推荐人选。

五、对明知故犯的重大违纪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及时查处,不徇私情,维护学生的整体利益,维护刚性制度的严肃性

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弘扬校园正气,形成优良校风,对纪律观念淡薄、不求上进、违纪情节严重的学生必须进行及时、有力、公开的处理,发现一例,处理一例,以儆效尤。现列举以下15种严重违纪行为,明确处罚办法:

1、隐藏或携带管制刀具及其它危险品。

对师生人身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不论各种理由,一经发现、查实,对责任人立即开除学籍,取消就读资格,严重者交公安部门处理。

2、打架、参与打架

打架是校园最大公害,破坏团结,影响和谐,极易造成伤亡事故。帮人打架、在别人酝酿打架过程中推波助澜的人尤为可耻,同学之间要讲团结,珍惜同学友谊,妥善处理生活和交往中的小矛盾,培养豁达开朗、宽容忍让的性格,发生矛盾时不恶语相加,不动手打人;学生交往讲原则,讲正义,不卷入与本人无关的矛盾纠葛之中,立足压事不挑事,不火上浇油、不帮人打架。

出现打架现象除每人次给所在班级减分外,根据以下情形严厉惩处:

对以下七种打架情形的主要责任人一律开除学籍:

持械打架者、聚众打架的主要召集人、责任人、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主要责任人、勾引校外人员入校寻衅滋事殴打本校人员者、因打驾受到公安机关处罚者、凡因打架已经过学校处理,但不思悔改,二度打架后、在学校调查处理打架事件过程中拒不认错,态度粗鲁、行为野蛮、恐吓、辱骂、报复老师者。

对参与打架者和上课打架、自习打架、宿舍打架者,视情节给予相应处分,停课1-2周,附带500-3000元罚款,严重者开除学籍。

3、吸烟或携带烟具。

男生吸烟现象在我校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新学期要巩固成果,男生厕所、宿舍、校园开水房、各楼层水房、浴池依然是吸烟高发区,始终作为检查重点,发现违者依规惩处。

①在校内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吸烟或携带、隐匿烟具,第一次发现通报批评,罚款50元,班级减1分,第二次发现给警告处分,罚款100元,停课1周,班级减2分,第三次发现给留校察看处分,降为试读生,交试读费3000元,停课2周,班级减2分,开除学籍。②给吸烟学生望风,监视检查人员,一经查实,给班级减1分,停课一周。③在校处吸烟严重影响学校形象,第一次给警告处分,罚款100元,停课一周,第2次给留校察看处分,降为试读生,交试读费3000元,停课2周,第3次开除。

4、早恋行为、疑似早恋行为。

早恋分散产生精力,降低学习热情,败坏校园风气,早恋是学习风气的腐蚀剂,也是学生之间发生情感纠葛直至酝酿打架的导火索,必须得到有效控制。凡男女生故意进行身体接触、课间相互逗闹、到食堂同桌就餐行为暧昧、在校内外私下单独接触过频、过密、行为不雅,明显失去分寸,视为疑似早恋。传递情书、在校内外单独私会、有身体接触、相互串舍、争风吃醋、夜不归宿等视为早恋。疑似早恋情节轻微的第1次记名记班,批评教育,给班级减2分,第2次给予警告处分,停课一周,班级减1分,屡教不改者,取消就读资格,由家长领回。对已经确准的早恋学生发现一次就开除学籍,班级减2分。

5、扰乱课堂或自习课,给予记过处分,停课一周,班级减2分,影响极坏者降为试读生,交试读费3000元,停课2周或开除学籍。

6、故意破坏学校设施

践踏校园草坪罚款30元,班级减1分。摇晃风景树、栅栏墙、篮球架、坐桌子给班级减1分,罚款30元。踢门、踹墙、往楼内外墙壁扔球,故意打玻璃,损坏楼梯护栏、踩暖气管道、击打消防设施、破坏多媒体设施等,停课一周,给予记过处分,罚款200——3000元,班级减2分。乱刻、乱画、乱钉,停课3天,给警告处分,罚款100元,班级减2分。

情节特别恶劣者开除学籍。

7、私自出校

学生未经请假强行出校、或对校门警卫出言不逊、住宿生不经请假而拿走读生胸卡放学出校或在保安没注意到的时候混出校门,一经发现停课一周,回家反省,视情节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如在校外造成不良影响,给予留校察看处分,降为试读生,或开除学籍,班给减2分。

8、顶撞、辱骂、威胁老师、恐吓警更人员、舍务管理人员。

给予留校察看处分,降为试读生,停课一周至两周,交试读费3000元,班级减2分。

9、夜不归宿。

学生未向老师和学校请假,而私自在校外留宿,根据违纪情节和具体去向给予相应处分,凡在网吧包宿、男女私混及其它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班级减2分。

10、校外滋事,据违纪情节及影响给予相应处分,严重者开除,班级减2分。

11、学生喝酒给予警告处分,班级减2分,如果酒后滋事,造成后果和影响给予记过、留校察看处分,后果严重者开除学籍。

12、勾引外校学生或社会人员殴打本校学生,给予记过以上处分,停课1-2周,附带500-3000元罚款,严重者开除学籍,班级减2分。

13、学生进网吧一经查实,据县里指示精神,立即开除,如在网吧滋事,交公安部门处理。

14、偷盗。

①私翻同学床铺、箱子、橱柜、衣袋,有偷摸嫌疑,给予警告处分,班级减2分。②偷别人钱、衣服、鞋、手机、饭卡、学习用品等,一经查实,立即开除。

15、在校门口禁停标识区停车、坐车者罚款50元,班级减1分。

到门口散摊儿购物,没收所购物品,给班级减1分。

同学们,学校要前进,管理长一寸;学生要发展,守纪当为先。每个同学都要检点自己,早晨起床问一问,今天我该怎样努力?晚上熄灯想一想,今天我有哪些得失?每个同学都该有这样的认识:让同学因我的存在而更加愉快,让班级因我的努力而更加和谐,让老师因我的进步而更加高兴,让校园因我的自律而更加平安。总之,新学期校园要有新气象,管理要有新突破,让我们携起手来,务实求新抓管理,凝心聚力创佳绩,让三高校园时时闪烁和谐的辉光,处处盛开文明的花朵。

中学生行为规范演讲稿5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行为规范,点滴做起》。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守规矩方可进步,肯吃苦才能成才”,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遵守各项规则的人。一直以来,我校把“习惯成就一生”作为工作重点。的确,习惯对于人的一生影响非常大。良好的习惯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然而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讲得非常清楚,它是小学德育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它告诉我们,小学生应通过参与过程来体验,在活动中接受行为规范的教育,逐步让遵守行为规范成为自觉行为。我们应通过学习来明确: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可以说。《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方方面面,有关学习的:“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有关环保卫生的:“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有关珍惜自我生命价值的:“珍爱生命,注意交通安全、饮食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不做危险的游戏;”有关于读书的:“利用图书角这一有利资源、阅读图书、报刊等课外资料,实施资源共享,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等等。

我们每一名小学生都要牢牢记住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从小事做起。请管住自己的口,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杂物、乱倒污水,不乱涂乱画,不损害公物;管住自己的腿,不践踏花草,课间不在校园内奔跑。从我们每天的上下楼梯、上课、集会、值日、进出校门等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文明小学生。这些事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养成习惯,重要的是坚持才行。

中学生行为规范篇3

一、目前中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误区及产生原因

一般认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基本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基本组成部分,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在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迅速发展,初中生对于道德观念的理解已基本正确,开始运用道德规范来进行道德判断和评价,能按自己的道德观念去分析具体的道德情境并产生情感体验。当代中学生成长在社会基本安定的环境中,他们将走入的却是飞跃变革的社会,因此他们基本成熟的道德品质带有鲜明的现实性与社会性,他们的观念与习惯、思想与行动常常是矛盾的统一体。这种矛盾有时使他们走进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误区。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是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的悖反。大多数学生在实际行为方面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常常出现诸如公共汽车上不愿或耻于让座、学生在许多场合不会说谢谢,对教室内、校园中的废纸杂物、尚在流水的公共水管等视若无睹、考试作弊、编造谎言欺骗同学、老师、父母、甚至打架斗殴……一系列违背道德规范的现象,这显示出他们在道德认知与行为之间存在巨大反差。

其二是道德意志难以抵挡眼前利益的诱惑。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有意义的,但当时并不吸引他的道德目的,而克服那些富有吸引力的动机、需要或者愿望的心理特征。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在很多时候是难以舍弃或拒绝眼前利益的诱惑的。对当代中学生而言,什么是眼前利益?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学业成绩及由此带来的其他成功与辉煌。在素质教育倡导了多年的今天社会上及家长判断学生优劣的标准就是学习成绩的好坏及能否考上重点学校;二是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丰裕的物质生活及由此产生的种种诱因;三是看起来可以无尽挥霍的青春生命。不少我们所认为的优秀学生,他们汲汲以求的是前者。因此他们除了对分数感兴趣外,两耳不闻窗外事,两眼无视身边人。哪怕是关系比较密切的兄弟姐妹、同学、家长、老师等,没有考虑这些人的感受。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以“何必把明天的烦恼提前到今天,为生活原则,信奉只要今日我快乐,无须愁白少年头”。看起来,这两类学生的行为表象截然不同,但不难发现其共性:他们所追求的都是眼前利益,并非人生的终极目标。为了眼前利益他们都放弃了许许多多在这个年龄段所不应或不能放弃的东西,在眼前利益的诱惑下,他们的道德意志显得那么脆弱。

其三是价值与尊严的重新定位。曾几何时,一个热爱劳动、体贴家长、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的孩子就能够让父母和老师感到欣慰满足。而如今这些都远远不够了,它们甚至退居到次要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能挤进重点中学、名牌大学,这才是学生的自身价值和人格尊严之所在。社会正是以此来评判学校教育的成败、教师教学的得失、学生本人的优劣的。那么在学生心灵的天平上,传统道德规范所赋予他们的价值观与尊严感无疑已被重新定位了。

不可否认,变化发展的物质世界与人类的精神世界是互相作用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在五彩斑斓的社会面前,青少年的无所适从或慌乱盲从有其客观原因。如果我们的德育也陷入迷茫,那么贻误的将是一代人。道德的说理教育以及其它的道德宣传有助于道德知识的普及,加深受教育者对道德规范的认识,要使道德规范真正被受教育者内化、吸收,使道德行为经常化、自动化达到自由的境界,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纠正不良道德行为习惯是极其重要和迫切的。

二、重视道德践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学习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道德行为习惯是与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倾向联系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它是一个人由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关键因素。因此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提高他们的综合道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完善“他律”倡导“自律”。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工作的许多方面都可能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通过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制订与实施,使学生熟知并达到学校生活中具体的行为要求;建立良好的奖惩与激励机制并及时分析总结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养成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在班级中创设产生良好行为的情境,形成健康的舆论,杜绝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在课内外、校内外活动中,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条件,明确联系的目的、意义与要求,并使学生知道练习成败的原因……有了严格的他律,还要辅之以被教育者的内心自律。因为一个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通常都需要经过自觉地练习和实践才能定型。应鼓励并提倡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通过树立榜样,创设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人要做自己行为习惯的主人而不要变成它的奴隶。

2、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如:良好的生活、学习、卫生、为人处事等习惯,甚至小到自己的生活用具、学习用具等的收集整理。有必要重新体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古训给我们的启示,使施教者与被教者共同重视“小节",及时地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等集体舆论手段,并与家庭教育达成共识,让学生真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道德行为习惯。

3、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同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个性差异以及所遇事情的性质与程度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是不相同的。对具体对象、具体问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或正面教育、严词警告,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委婉启发;也可以活动矫正,运用集体力量时常督促,因人因事而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力求收到最佳教育效果。

4、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教师要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在其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曲折性、长期性。从哲学角度看,事物发展的趋势就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人在其成长过程中一些挫折,困难,甚至倒退,也不足为怪。从心理机制上说,习惯是经过长期多次强化和积累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动力定型和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系统。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很艰难的,只要有一次经不起诱惑而失去了对道德的追求,重新做起会变得更加困难。

总之,“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重视道德践行注意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使学生走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误区的一条可行路径,对优化公民素质,提高德育功效具有重要作用。要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1、特别注重家庭教育;

中学生行为规范篇4

《中小学生守则》

一、       爱国爱党更爱民,爱我中华推此心。

二、       校规校纪须遵守,学法守法好公民。

三、       勤思好问求新知,掌握本领立功勋。

四、       注意安全爱生命,积极锻炼修身体。

五、       自尊自爱人自信,讲究卫生讲文明。

六、       能做家务应尽力,勤俭朴素留美名。

七、       父母长辈要尊敬,待人有礼事事行。

八、       学校集体大家庭,团结关心多照应。

九、       诚实守信人之本,知错就改负责任。

十、       人与自然两相依,爱护环境暖人心。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一、           国旗国徽要尊重,升降国旗懂礼数。

二、           父母说教须听从,出入家门打招呼。

三、           既是老师也是友,接受教导多交流。

四、           尊老爱幼人平等,同学和睦好相处。

五、           文明举止展仪容,礼貌用语不嫌多。

六、           言行一致诚与信,说话办事重承诺。

七、           他人之长虚心学,挫折困难勇克服。

八、           爱惜身边粮与物,勤俭节俭讲朴素。

九、           个人卫生要讲究,自己的事自己做。

十、           迟到早退实可羞,有事请假不为过。

十一、    上课专心勤苦读,问答声响要清楚。

十二、    课前课后功夫足,书写整洁不糊涂。

十三、    做好两操多活动,姿势准确正筋骨。

十四、    环境洁净人舒服,做好值日护花木。

十五、    公物建筑不损毁,拾物还主或交公。

十六、    集体组织多合作,劳动实践勤动手。

十七、    交通法规如山重,道路码头不玩耍。

十八、    公共场所守秩序,发扬美德多让座。

中学生行为规范篇5

小学生的特点是模仿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这是小学生的长处,这使得他们能迅速建构新的知识;但这也同时是他们的短处,因为自控能力弱,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兴趣点在于知识是否新鲜有趣,而不是能否提升自身对知识的建构,且一旦坏的习惯养成,进行矫正就非常困难。

具体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当进行互联网应用的教学时,不可避免地要让学生直接接触到互联网,而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信息,就不可避免地将影响甚至冲击到课堂和学生。轻则影响课堂教学,比如学生自顾自玩网络游戏或看网上动漫,对老师的教学讲授充耳不闻;重则会冲击学生的身心,影响学生的人格发育,比如对于网上的暴力色情信息,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是完全没有免疫力的。

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控制和规范,不但重要,而且是非常必要的。结合笔者近几年来在小学信息技术互联网应用课堂教学上的实践和思考,觉得可以从软硬两个方面来进行进行。

一、硬的方面

这里的“硬”,指的是从技术上控制进入到学生电脑的互联网信息,主要指各类上网过滤软件,这类软件可以对学生访问互联网的信息进行过滤,防止不良信息进入。笔者尝试过几种上网过滤软件,觉得比较好用是的绿色童年校园版,这款软件可以对不良网站进行过滤,过滤功能可以做到关键词过滤、网址黑名单、网址白名单等,能全方位的净化上网环境,避免孩子被色情和暴力信息侵蚀;具有强大的过滤数据库,可以定期更新,防止漏网之鱼;多种规则灵活管理游戏和聊天,可以禁止和开放游戏聊天、定制游戏聊天开放时间;具有服务器端,可以集中控制,大大方便电脑室的管理。但这款软件是收费软件,对于学校办学经费比较紧张的学校来说,要申请到相关费用可能较困难,那么可以选择一些免费的上网过滤软件,如健康上网专家、儿童上网卫士等,这些软件能基本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但没有服务器端,管理上较困难。

二、软的方面

这里的“软”,指的是对学生上网行为的规范和引导。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世界中,再好的过滤、再快的升级,也跟不上互联网中内容的更新速度。在c互联网信息的渗透能力和学生的穿透能力相比,技术往往显得滞后和无力。而且,现在的过滤技术尚不完美,在过滤掉不良信息时,往往会错杀无害甚至是有益的信息,甚至会造成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过滤结果,比如将一些动物的图片当成过滤掉,或将某些在上下文中属于正常的文字当作不当言论禁掉,而且,因为相当多的无害网站被错误过滤掉,使得学生在获取所需信息时造成不便和困惑,这些实际上都不利于学生互联网应用能力的提升。因此,在互联网应用的教学中,对信息内容的过滤上,“硬”的手段只能是暂时的,而“软”的方式才是根本的,就是要达到不用电脑过滤,让学生进行自我过滤的目标。

中学生行为规范篇6

 

一.社会发展与大学生行为规范的矛盾冲突

 

1.大学生纪律规范与行为道德方面存在的矛盾。在学生的纪律与道德方面的矛盾,主要反映在学生的生活方面。例如: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在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十八岁入学,二十二岁毕业。根据我国《婚姻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谈恋爱是符合我国的相关规定的,甚至随着学生在校时间的增加,到了大三、大四的学生甚至可以步入法定的结婚年龄。从法律的意义上来讲,大学生恋爱的行为并不受我国法律的约束。如果期间发生了类似于性关系的行为,也只是道德方面的问题。然而,学校设立的纪律规范,就是为了约束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然而,大学生恋爱发生性关系甚至造成一定后果的行为,在校方看来,是一种道德败坏的行为,必须要根据学校的纪律规范给予惩戒。但是,从法律的角度上来看,学生的行为只要是双方无条件的共同意愿,就不涉及到法律问题,反而是学校的干涉行为,对学生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侵犯。因此,大学生的纪律规范与道德规范之间便存在了矛盾与冲突。

 

2.大学生纪律规范与法律规范之间的矛盾。大学生在纪律规范与法律规范间存在的矛盾,范围较大,主要涉及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学生的学业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如果发生违法行为,按照国家《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相关规定,该行为已经触犯了我国的刑法,应当给予相应的法律处分。对于在校大学生的违法行为,按照现行的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来看,学校应该在法律处分的基础上追加学校的纪律处分,以儆效尤。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学生在接受了法律处分后,便可规避学校的处分,不仅影响了学校纪律对学生的约束力,还使得法律的形象受到了影响。

 

二.大学生行为规范的相互关系

 

1.以法律规范为依据。由于我国在校大学生,已经到了承担法律责任的年龄,因此,在制定大学生行为规范的时候,要以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免出现法律行为与大学生行为规范的混淆,任何行为规范的制定,都不能违背法律规范的要求。

 

2.以道德规范为基础。道德规范是在道德基础上建立的一种行为规范,主要对人们的信念、习惯等行为进行约束,大学生作为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其道德行为规范必须要符合我国公民所遵守的公共道德规范。而法律规范则是在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的,与道德规范相比,法律规范更具有强制性,而道德规范更多的是通过思想上的引导以及舆论环境的影响来实现规范的效果。由此看来,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3.以纪律规范为保障。高校设立纪律规范的目的在于建立稳定的校园秩序,约束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然而,大学生作为法律意义上的公民,应该享有合法公民的一切法律权利与义务,既不能有特殊的权利也不能剥夺其合法的权利。因此,大学生的纪律规范的制定,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充分体现出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要求。通过纪律规范的建立,为大学校园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大学生的行为规范

 

1.高校大学生行为规范必须具备充分的合法性。在传统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大学生相关行为规范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该行为规范必须要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来建立,确保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对于规范中存在的侵权条例要及时进行更正与修改。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违法、犯罪行为,除了法律上的相关处分以外,学校应对违法的学生进行纪律处分,并将公安机关及学校的处罚结果计入学生的档案之中,以免出现学校处分与法律责任的相互矛盾。

 

2.高校大学生行为规范必须具有正当性。在制定大学生行为规范的过程中,要确保其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要确保行为规范符合实际的要求。以相关法律条文为指导,确定规范的基本内容,以诚信教育作为突破口,确定基本机制,不能使用行政的权利去扼杀学生的道德潜力。

 

除此之外,还要确保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合理性,在制定行为规范的同时,要突出学术规范的重要作用,坚决抵制伪学术的行为,实现大学生行为规范的真正价值。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在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仅仅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和家庭应该积极配合高校的管理,营造一个优良的制度环境,改善大学生行为规范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转型。

中学生行为规范篇7

关健词:大学生 行为规范 教育管理

一.社会发展与大学生行为规范的矛盾冲突

1.大学生纪律规范与行为道德方面存在的矛盾。在学生的纪律与道德方面的矛盾,主要反映在学生的生活方面。例如: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在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十八岁入学,二十二岁毕业。根据我国《婚姻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谈恋爱是符合我国的相关规定的,甚至随着学生在校时间的增加,到了大三、大四的学生甚至可以步入法定的结婚年龄。从法律的意义上来讲,大学生恋爱的行为并不受我国法律的约束。如果期间发生了类似于性关系的行为,也只是道德方面的问题。然而,学校设立的纪律规范,就是为了约束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然而,大学生恋爱发生性关系甚至造成一定后果的行为,在校方看来,是一种道德败坏的行为,必须要根据学校的纪律规范给予惩戒。但是,从法律的角度上来看,学生的行为只要是双方无条件的共同意愿,就不涉及到法律问题,反而是学校的干涉行为,对学生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侵犯。因此,大学生的纪律规范与道德规范之间便存在了矛盾与冲突。

2.大学生纪律规范与法律规范之间的矛盾。大学生在纪律规范与法律规范间存在的矛盾,范围较大,主要涉及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学生的学业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如果发生违法行为,按照国家《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相关规定,该行为已经触犯了我国的刑法,应当给予相应的法律处分。对于在校大学生的违法行为,按照现行的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来看,学校应该在法律处分的基础上追加学校的纪律处分,以儆效尤。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学生在接受了法律处分后,便可规避学校的处分,不仅影响了学校纪律对学生的约束力,还使得法律的形象受到了影响。

二.大学生行为规范的相互关系

1.以法律规范为依据。由于我国在校大学生,已经到了承担法律责任的年龄,因此,在制定大学生行为规范的时候,要以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免出现法律行为与大学生行为规范的混淆,任何行为规范的制定,都不能违背法律规范的要求。

2.以道德规范为基础。道德规范是在道德基础上建立的一种行为规范,主要对人们的信念、习惯等行为进行约束,大学生作为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其道德行为规范必须要符合我国公民所遵守的公共道德规范。而法律规范则是在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的,与道德规范相比,法律规范更具有强制性,而道德规范更多的是通过思想上的引导以及舆论环境的影响来实现规范的效果。由此看来,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3.以纪律规范为保障。高校设立纪律规范的目的在于建立稳定的校园秩序,约束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然而,大学生作为法律意义上的公民,应该享有合法公民的一切法律权利与义务,既不能有特殊的权利也不能剥夺其合法的权利。因此,大学生的纪律规范的制定,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充分体现出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要求。通过纪律规范的建立,为大学校园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大学生的行为规范

1.高校大学生行为规范必须具备充分的合法性。在传统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大学生相关行为规范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该行为规范必须要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来建立,确保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对于规范中存在的侵权条例要及时进行更正与修改。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违法、犯罪行为,除了法律上的相关处分以外,学校应对违法的学生进行纪律处分,并将公安机关及学校的处罚结果计入学生的档案之中,以免出现学校处分与法律责任的相互矛盾。

2.高校大学生行为规范必须具有正当性。在制定大学生行为规范的过程中,要确保其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要确保行为规范符合实际的要求。以相关法律条文为指导,确定规范的基本内容,以诚信教育作为突破口,确定基本机制,不能使用行政的权利去扼杀学生的道德潜力。

除此之外,还要确保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合理性,在制定行为规范的同时,要突出学术规范的重要作用,坚决抵制伪学术的行为,实现大学生行为规范的真正价值。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在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仅仅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和家庭应该积极配合高校的管理,营造一个优良的制度环境,改善大学生行为规范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转型。

参考文献

[1]王茜.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研究[J].资治文摘,2015(11).

中学生行为规范篇8

论文摘要:美国哲学家弗雷德里克·威尔认为规范不是固定不变的存在,规范研究也不是仅仅对规范进行描述和解释,更重要的是要对规范进行管控。规范可以区分出其显在方面与潜在方面,规范不仅仅是在其常态应用中表现出来的具体场合和反应的关系,更与其相关生活背景紧密相联。规范的长期被人们忽视的潜在方面体现出规范的四个重要性质,同时它也揭示了对规范进行管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弗雷德里克·威尔(frederick l.will)是20世纪美国规范哲学理论领域的佼佼者,规范管控(the governance of norms)理论是其规范问题研究中最成熟的理论。在阐述规范管控理论之前他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他首先批判了传统哲学中演绎主义的思想模式,把它看成是基础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他认为把规范看成是对思想和行为起指导作用的样板这一传统规范观就是上述思维方式所带来的偏见。第二,他区分了规范的显在方面与潜在方面的不同表现形式和性质,阐述了对规范进行哲学管控的可能性。最后在此基础上,威尔提出了如何理解对规范所进行的一系列管控的理论,并论述了经过反思和管控而得来的新规范,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何在的问题。

一、什么是对规范的管控

威尔是在一个相当广义的意义上使用规范一词的,他用规范指处理问题的多种模式(pat-tern),这些模式是各个领域中思想和行为的指南或标准。这些领域包括在科学和其他认知学科中得到例证的各种形式的知识,也包括道德、法律、政治,各种实践技术和工艺,以及日常生活。他认为规范在一个极端可能是精确计算的规则,在另一个极端,则可能是被赞同的实践行动的模式。它们可能是科学观察或理论建构的调整原则,又或者是道德的,政治的,或法律程序的原则。规范并不是在严格一致的活动中得到例证的样板(template),而是“体现在人类生活中的思考和行动的方式”。

而对规范的管控(governance)指的则是对已接受的规范的批评、改正等。它既包括在哲学反思中的管控,也包括非哲学的反思中的管控,还包括非反思中的管控(即根据直觉而进行的管控)。而哲学管控包括了管控活动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哲学反思所表现出来的批评和评价作用,二是更加主动的修正,产生,重建作用。所以管控是“规范不断形成、加强、减弱、改进和退化”的方式。在规范的管控问题中,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那些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有广泛而深刻影响的规范,尤其是基础性规范,在多大程度上服从于我们哲学反思的控制,对其进行管控具有多大程度的可能性;如果赞成管控是可能的,那么管控所产生的结果,即规范经过管控之后出现的各种变化(包括删除原有规范和建立新规范),其合理性是来自于原来已接受的规范呢,还是其他。威尔的规范管控理论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的实质就是“规范管控何以可能”的问题,也就是规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问题。

二、规范管控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威尔认为是规范本身具有的性质决定了对规范进行管控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也决定了我们的管控工作应该怎样进行。

他认为有显在方面(manifest aspect)和潜在方面(latent aspect)。规范的显在方面指的是规范固定的和常规的应用,以及在此应用中提炼出来的场合与反应的关系。按规范行动,需要对行动的场合进行正确分辨,并做出进行恰当的行动的决定。一般人们考察一个规范,常用的方式就是考察这些不同场合以及在这些场合下人们的不同反应。所以威尔说规范就存在于这种场合和反应的关系之中,而这一关系在规范的固定应用中得到例证。学习规范的人就是在他自身中建立起这种相应的关系,这种内在化了的关系会为遵循规范的人提供与规范相一致的行动的样板。同时威尔也指出显在方面并不是规范内容的全部,因为我们常常会看到具体行动中含有超出场合与反应的简单关系的内容。这就是规范的潜在方面,即规范对生活方式的依赖。威尔认为规范的潜在方面体现出规范的四个性质:活泼,开放,在有组织的能动的整体中群集的倾向,与相关生活领域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决定。这些规范本身所具有的性质是我们理解规范怎样确立,以及从哲学上评价、研究、管控规范的基础。

具体说来威尔认为规范绝不是迟钝的,而是与生活的其他特征处于动态关系之中,它倾向于变化;由于规范是活泼的而不是迟钝的,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总是开放的而不是像其显在方面那样是关闭的。因为规范在其适用和使用中,总是可能存在着一些的模糊情况,在其中我们无法判定规范是适用的或是不适用的,也存在一些可能的场合,在其中我们无法判定规范被应用时作出的反应应该是怎样的。同时规范是有组织地被缚在一起的,尽管它们之间绑缚的松紧程度各不相同,但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当着思想和行动的工具和媒介。在生活的广泛领域中它们被称为生活方式、职业习惯、伦理的和宗教的教养和信仰。这些生活方式,都具体体现着规范并受到它们的引导,有时也会进一步产生相反的和超越性的规范。所以威尔认为我们应该从哲学上认识到,由规范而导致的生活的形成和由生活而导致的规范的不断形成和变革是相互影响的。

然而,威尔对于规范的显在方面和潜在方面,以及由潜在方面体现出来的规范的四个重要特征在某一特定规范中具体如何表现,并没有举出例子来加以说明。他的同事,伊利诺斯大学的哲学教授詹姆斯·华莱士则在《行为的精神》一文中通过“装配线案例”对威尔的这一理论作了具体阐述和发展。比如从装配线上传输过来了一个元件,这时我的工作是要把一个红绿色相间的电阻器接在元件伸出的两个接线端上。华莱士认为这一行为看似简单,但是它也是由许多其他行为组成。指示该行为的规范其实已经事先假设了我知道如何识别电阻器,如何通过颜色来把电阻器分类,如何把电阻器接在接线端上等等。所以我的工作规范要由指导识别电阻器、分类电阻器、把电阻器接在接线端上等具体操作的规范组成。同时我的行为又是生产整个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更进一步,生产这个产品又是经济和生产活动的组成部分,而后者则又是整个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这样分析下来,即使是相对简单的装配线工作也是相当复杂的,它是一种依靠劳动而谋生的活动,也是一种满足人们需要的生产性活动。从显在方面来看,我的工作规范指示我不断进行重复操作。从装配线上传输下来一个元件,我转动它使得接线端可以看得到,拿起一个红绿色相间的电阻器,接线,然后对下一个元件重复这些操作……这就是装配线上的常规情况,规范的显在方面足以应付这种常规情况。但是如果有一天红绿色相间的电阻器用完了或者找不到了,而这时下一个元件已经传输过来,我该怎么办呢?现有工作规范没有指示我如何应对这种意外。我是应该让这个元件没有装配电阻器就通过呢;还是应该让装配线停下来呢?假如有人懂得欧姆定律,告诉我三个黄褐色相间的电阻器相当于一个红绿色相间的电阻器,那么我应该把三个黄褐色相间的电阻器接在接线端上并将元

件放在装配线让它继续传输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依赖很多因素,比如组装最终的产品时,装上了三个电阻器的元件是否能与其他组件相适合;装原成品的盒子是否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如此装配之后的元件;黄褐色相间的电阻器是不是会比红绿色相间的电阻器稍贵一些;这样装配之后的元件是否会增加与其他组件相匹配时的开支,这些开支是可接受的吗,等等。当这样的非常规情况出现时,按照威尔的观点,我的原有工作规范需要加以修正,或由另一个新增规范来加以补充,从而使得规范的显在方面能够涵盖和解决意外,重新以明确的指令来指示我该怎么做。这种对规范的管控就有多种因素需要被考虑,这就是威尔说“规范是人们生活和实践的更大的综合体的组成部分”的意义所在。所以规范本身所没有包括的与相关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的联系就是规范的潜在方面。如果规范适用的条件或人们使用规范时的具体行动发生了改变,规范也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当规范的显在方面无法应对意外情况的出现时,解决问题就要参考“人们生活和实践的更大的综合体”。

然而规范潜在方面的作用,除了要在意外出现时通过揭示规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而指导人们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则是通过这种方式指导我们对规范进行管控,并解决这种管控何以可能的问题。对规范进行批判、保留、修正或删除,判断规范是否还是有效的,需要把规范放在相关生活领域的背景中,考察它是否能够通过其显在方面给人的行动以明确的指示,考察它应用的条件是否发生了改变;当原有规范无法解决意外情况的出现,我们要在各种新规范的候选项中进行选择时,同样,我们也需要把它们放在相关生活背景中考察其有效性而选择出最合理的一个;对于已经建立的新规范,如何理解其有效性的来源和保证,我们还是要诉诸于相关生活背景。

威尔区分规范的显在方面和潜在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规范管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问题。威尔认为以前人们一直只关注于规范的显在方面,关注于如何在规范的指导下思考和行动,而忽视了规范的潜在的一面。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无法应对意外情况的出现,也完全没有必要对已接受的规范进行反思、批判和修正,而只需接受并内化规范,严格按照规范的指示去做,在相应的场合中,应用规范作出适当的反应即可。这样一来,我们也就不可能对规范进行管控了,因为我们的任何思想和行动都禁锢在已接受的规范的网中,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应用规范或复制规范,那么我们怎么可能期待在这些规范所制定的标准下提出对它们自身的批判甚至否定呢?正是因为在生活中存在着规范功能失常的场合,存在着仅仅依靠规范中场合与反应的显在方面我们无法理解和应对的意外,我们才有必要对规范进行管控,也正是这些反常才为我们对规范进行评价和管控提供了依据和线索。威尔也承认我们对规范的管控常常只是集中在规范的显在方面,但是这种管控之所以是可能的,有权威的,合理的,就在于规范显在方面的背后隐藏着规范的潜在方面,对显在方面的管控实际上就是在反映和调整规范与生活的关系。生活为规范的管控提供了源泉和保证。威尔认为我们应该把规范的显在方面与其潜在方面结合起来。他说我们不仅仅是在复制得到认可的场合与反应的关系,而且更是在塑造我们的生活和我们自己,相应地我们也在塑造关于我们自身的规范和思想。

威尔的规范的潜在方面与显在方面的观点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的倾向。首先,他认为在许多道德的、政治的和认识的规范中,我们很容易就能辨别出规范对生活方式的依赖,但是因为受到柏拉图主义传统的影响,这种依赖通常被看作规范的一个方面,即使不能完全把它排除掉,也要把它最小化,这样就能使规范尽可能地接近于数学的和逻辑的规则,把它们理想化,而完全独立于人的生活。威尔认为这是一种偏见,他认为规范是文化地、历史地发展的,规范中有许多内容是不能用精确的公式来表达的,我们应该把规范作为更大的人类生活和实践的综合体的组成部分来看待。这样一来,我们研究规范的视野就更加广阔了,我们反思规范的目的也就变成了反思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生活了。其次,生活背景为我们对规范进行管控提供出各种候选项,当我们要在其中选择最合理的一项时,合理的标准在威尔看来其实就是能否有效解决意外,就是规范是否有用,是否更有利于反映和促进社会生活的进步。他认为一个未接受的规范的权威就在于它作出的承诺,即承诺能起到一般规范所起到的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同样的广泛的作用。威尔提醒我们要转移哲学研究的注意力,不是要去解释任何新规范如何合理地从旧规范中发展出来,而是关注怎样在不断从规范的源头和基础中产生出来的有效性程度明显不同的各种规范候选项中作出合理选择。复次,威尔认为任何规范脱离了它们的潜在内容,即从现实环境中抽象出来考虑,都无法发挥其指导作用。在他看来,只有具体的规范,而没有适用于任何情况、能够解决任何问题的金规则;规范也只有在特定情境和具体事件中确定下来,才具有可比较性,才有证明其合理性和有效性的意义。

规范的显在方面与潜在方面的区分和关联,为威尔进一步阐述其规范管控思想奠定了基础。一方面只有把规范放在一个超出了其显在方面的更广阔的生活背景之中,我们的管控工作才有了必要性和丰富的可利用的资源;另一方面,在发掘出规范所依赖的真正的生活背景的变化之后,我们才能反过来更好地管控其显在的方面。所以威尔提出对规范进行管控的关键就是重建规范概念,把规范的显在方面与潜在方面结合起来。至于具体如何结合,威尔只提出了对规范进行跨领域研究的建议。因为他认为规范的潜在方面贯穿于它所维持的社会,一个领域之内的规范可以与多个其他领域相关联,比如和惯例,就可能与涉及公民权利、政府征兵、税收、医疗惯例的争论相关;而天文学解释框架则可能与认识的、技术的、经济的、宗教的、法律的、政治的多个领域的发展有关。与其说威尔是在解决问题,还不如说他是在进行呼吁,呼吁更多的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来关注和研究规范问题。国内研究规范问题的学者在分析了规范论的对象和性质后,也提出了相同的建议:“对规范的研究是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这样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的专家通力合作才能做好。”

三、规范管控理论的革命性

威尔的规范管控理论,不仅仅致力于对规范及其体系进行描述和解释,更是要论证对规范进行管控的可能性与方法。这与其他许多当代西方规范理论的思路大不相同。比如德国法哲学家凯尔森就认为,研究法律规范所建立起来的纯粹法理论是一门科学,“唯一目的在于认识法律而不在于形成法律”,他认为科学必须就其对象实际上是什么来加以叙述,而不是从某些特定的价值判断的观点来规定它应该如何或不应该如何。但威尔的规范理论正是要在评价的基础上对规范进行管控。他认为规范及其体系是开放的,不断变化着的,而只有经过了反思和管控的规范及其体系才是真正合理的。所以,威尔的管控理论无疑代表了规范研究的另一条思路,同时也体现出了规范研究工作的最终目的所在。

同时,威尔的理论也贯穿着反基础主义和反普遍主义这两个革命性特征,而这两个特征又

是统一的。

威尔认为,在传统规范观中,人们通常只注意到规范的显在方面,把规范看成是对思想和行为起指导作用的样板,这种观点的核心就是演绎主义(deductivism)。演绎主义就是要求有先在的规范存在,并且这些先在的规范能够说明在对它们的使用中出现的新思想或特殊行为,并保证这些思想和行为的有效性。如果采用演绎主义的思维方式,那么先在的、已接受的规范就不在我们反思和管控的范围之内了,它们是独立于人的思想和行动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根据一般规范演绎出特殊事件中的特殊的思想和行动的方式而已。这样对规范进行管控也就毫无必要和可能性了。威尔对这种演绎主义持强烈的批判的态度。如上文所述,他认为规范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只是规范性质的一个方面,规范同时还要与生活背景紧密相联,而后者才是规范的本质属性。而对于规范与生活背景之间关系是不能仅仅用演绎主义的思路来看待和研究的。

更进一步,威尔认为现代哲学最深的要求就是寻找“不受管控的管控者(ungoverned gover-nors)”。这种“不受管控的管控者”是演绎主义的希望和保证。从规范论的角度来看,威尔所批判的“不受管控的管控者”,其实就是仅仅作为我们思想和行为样板而存在的规范,这样的规范是我们思想和行动最后的根据和标准,通过演绎和复制这些规范,我们一般就能得到有效的和恰当的结果。这样的规范是我们思想和行动的管控者,管控和指示着我们如何去想和如何去做,同时这些规范是在我们管控范围之外的,其权威不受挑战。所以它们就是我们思想和行动的基础,如果要为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寻找最后的理由,它们就是不断回溯之后我们最终所找到的根据。这种存在“不受管控的管控者”的思维方式是典型的基础主义的表现。威尔认为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不受管控的管控者”,因为如前所述,规范既是管控性的,又是被管控的。德国哲学家马提亚·凯特纳(matthias kettner)也认为规范总是产生于管控的过程之中,总是包含有学习的因素在其中,因此不存在不受管控的管控者。

威尔采用实用主义来应对基础主义的困境。他认为,首先思想和行为的规范不是从柏拉图式的天国中下降而来的,而是文化地、历史地发展的,它们体现在受特殊传统教育的人中。这一点在关于规范的潜在方面的学说中已经得到了证明。规范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的与生活的联系,就是其文化性和历史性的表现。规范不仅历史地被确定,而且其发展、变化和消失也是因为生活背景的变化而产生的。没有什么先在于我们的文化和历史的,脱离了人的生活的最终根据和保证。其次,人们可以在面对反常,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修正最初的原则和观念。已接受的规范之所以受到了挑战,就在于它们遇到了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新规范的有效性就在于解决问题上,它们能够作出与旧规范同样甚至更有效的承诺。人们依据实用主义的原则可以对原有的思想和行为的根据作出修正。所以任何规范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开放的,接受批判、反思和管控的,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再次,如“装配线案例”中所分析的,规范中有许多内容是不能用精确的公式来表达的。使规范尽可能地接近于数学的和逻辑的规则只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理想而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地是要依据历史环境和特殊场合作出适宜于当下的决断。

中学生行为规范篇9

关键词:企业文化;中职生;行为规范;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244-02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8年度职业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整个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是否受社会欢迎,这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主要标准”。中职教育其实就是就业预备教育,其教育目标的定位就是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初中级技能人才。这种定位要求中职教育更要贴近社会,贴近企业。中职生不仅要学会各项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中职阶段的学习,确立人生信念,强化职业道德,适应企业要求,磨练个人意志,学会工作和生活。

一、企业文化和行为规范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等四个层次的文化。它涵盖了企业长期形成的思想观念、思维和行为方式、企业规章制度等。行为规范,则是社会群体或个人在参与社会活动中所遵循的规则、准则的总称,是社会认可和人们普遍接受的具有一般约束力的行为标准。包括行为规则、道德规范、行政规章、法律规定、团体章程等。

二、企业文化与行为规范的关系

企业界有这样的说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无论是著名跨国企业沃尔玛,还是国内的海尔和联想,能走到今天的规模,无不与它们的企业文化有关。那么,践行企业文化的切入点是什么呢?我们认为,践行企业文化的切入点就是员工的行为规范。要使企业全体员工真正能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将企业文化转化为规范的日常工作行为,表现在诸如仪表、仪容、仪态、工作场所行为等具体细节上,企业文化才能贯彻和实施,融入到全体员工的思想里,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

三、融入企业文化的中职生行为规范培养的必要性

企业行为规范,决定着企业的整体精神风貌和企业文明的程度,它可以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打造企业文化、推进企业健康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中等专业技术工人,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途径,重视中职生的行为规范培养是关系到中职教育发展前途、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公民的问题,也是影响到未来工人队伍素质建设的问题。当代企业对员工企业行为基本规范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现实中职学校毕业生还难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从业方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要求。许多企业抱怨职校毕业生缺乏基本的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缺乏道德素养和企业行为规范素养。针对以上现状,中职生行为规范教育必须渗透到学生在校期间的方方面面,并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从学生不同年龄、不同时期的思想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途径和办法,抓好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

四、融入企业文化的中职生行为规范教育措施

我校借鉴各地中职学校关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经验,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的、行之有效的、在活动中渗透企业行为规范、促进学生良好职业行为养成的经验与方法。

1.研究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的对接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文明和学校校风有许多共同之处,都是为了保证组织的各项日常活动和管理活动顺利展开,有效提高各项工作的运作效率。要求每个成员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从事工作和学习,让“文明礼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劳节俭、遵纪守法、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等”等行为准则成为学生和企业成长必不可少的共同精神财富。

2.统一教育思想,上下齐心努力。行为规范的培养是学生不规范行为的变革,需要大量的参照物。学校领导必须率先垂范,全校教职工也应以端庄的仪表,勤奋敬业的工作,谦和礼让的态度,为学生做出高尚文明的职业行为榜样。

3.制定贯穿全程的教育内容。行为规范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毕其功的,因此应贯穿在学生

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即:第一学年重在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及团结互助等品质的培养;第二学年重在爱岗敬业、勤劳节俭及艰苦奋斗等行为的训练;第三学年为顶岗实习期的企业行为基本规范等全方位的演习。在教学活动实践中,着重于企业行为规范与日常德育工作、专业训练、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同时,既考虑各专业的共性,又突出各专业的特点。

4.采用多元化教育手段,强化教育实践、突出职教特点。行为规范涉及到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学生行为规范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自发性,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学生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通过具体的养成训练,才能促进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学校通过开展各类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渗透企业行为规范各项内容,具体途径如下:

五、我校的行为规范教育从两方面做起

1.校内途径:(1)营造良好氛围,渲染行为规范意识。通过校内标语、德育专栏、校报、校园网、班级墙报等多种形式宣传行为规范内容及相关的先进人物案例。(2)开展各项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如以政治课、班会课等形式,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的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确定不同的企业行为规范训练目标;其他各学科教学着重加强专业技能企业规范操作训练;邀请企业代表人物、社会就业机构人员作为主讲人,到学校定期举办企业行为规范主题讲座,加强校企良性互动。我们开展了题为“企业岗位行为规范知多少”、“我的行为我的未来”、“我行动我成功”等多个主题班会,班主任与学生一起共同探讨养成良好的岗位行业规范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政治课教师亦通过课堂形式,对“职业”、“职业行为”、“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等相关内容,进行认知上的内涵强化和认同。我们邀请了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等本地和外省著名企业的人士到校举办岗位行为基本规范主题讲座,使学生了解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明确了行动的方向。毕业生现身说法也是我们使用的一个极其有效的教育方法。我们邀请了往届毕业生和即将结束第三年顶岗实习的学生回校,与二年级学生进行座谈和交流,学生们踊跃提问和发言,在活生生的人物示范作用下得到教育。我们还通过公共课程礼仪课对学生的文明礼貌、职业礼仪进行了行为训练,务必使学生不仅在认知上、更重要的是行为上有了改变,朝着适应企业岗位行为规范的方向发展。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专业课教师同样以企业的要求来规范学生的操作,将企业的岗位操作步骤张贴悬挂于各实习实验室和实习车间,并以此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不断纠正错误走向规范。(3)开辟第二课堂。如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把岗位行为基本规范融入大型节日活动。我校组织学生参观了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进入到具体的车间和厂房,通过观摩各工种的环境、人员着装、工作纪律、操作流程等多方面,使学生对在校在课堂所学所想有了直观的第一印象和学习榜样。我校经常在周末播放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在多媒体教室播放相关的职业工作视频,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寓教于乐。学校还与派出所、法院、街道社区等组织开展警教、文教共建活动,如:“法制教育大会”、“法制教育宣传专栏”等,努力寻求社会各界支持,使法制意识与职业意识有机融合。学校定期组织周末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为社区群众服务,如家电维修,探望孤寡老人等,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文明友爱的高尚品质。

2.校外途径。校内车间实习、工学交替教学实习、企业顶岗实习,是就业教育与岗位行为基本规范对接最有效的途径。我校安排了部分学生到某大型空调企业,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工学交替生产实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企业和工作有实际的接触和了解,加深教育认识和良好工作行为习惯养成。实习期间,大部分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表现优良,有80%的学生被企业评定为优秀员工,极大的鼓舞了我们全体教师的教育热情。

通过以上全方位的教育培养,提高中职生自我管理、团队合作、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艰苦奋斗的职业道德;举止优雅、规范得体的礼仪素养,提升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光.职校生企业文化素质培养探析[j].职教研究,2010,(12).

[2]程晋.针对中职学生特点突出行为规范教育[j].教育研究,2011,(06).

[3]梅爱冰.高职生职业行为规范调查

报告[j].教育理论研究,2011,(04).

[4]陈两宁.对中职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中学生行为规范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紧紧围绕省、市专项行动工作目标,动员全县所有学校对照《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研究整改措施,及时制止和纠正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人民满意的学校,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二、工作目标

1、规范招生行为。各中小学、幼儿园严格执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招生政策,招生秩序得到规范;严格执行省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实行中小学学籍电子化管理。

2、规范办学行为。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做到均衡教师和学生配置,不以任何名义分重点班和快慢班,保障学生公平受教育权利;省级示范高中不在校内办复读班。

3、规范教学行为。各中小学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课程方案,按规定开足开齐课程;中小学利用假期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变相补课得到控制;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学生在校活动时间符合规定;日常考试和各种竞赛活动得到规范;统筹各学科教师作业布置,控制学生作业量。

4、规范收费行为。教育局配合物价、财政部门按有关规定确定收费项目、制定收费标准;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各项政策,合理开支;普通高中、幼儿园按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收费;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和收支两条线;杜绝学校设立小金库和账外账。

5、规范教师行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严禁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有偿补课;尊重学生,不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6、规范教辅管理。加强教辅用书的选用管理,根据市教育局近期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辅用书进校园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规范教辅的使用。

三、实施步骤

此次集中整治行动,从二零零九年6月起至10月底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1、宣传发动阶段(6月底—7月初):各校要把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有关文件印发给每一个教师,并组织学习讨论,领会精神实质,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要利用校园网、宣传栏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有关文件精神。

2、调查摸底阶段(7月初—7月中旬):各校要认真对照《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已由教基函〔二零零九〕10号转发),对学校办学行为进行全面梳理。通过调查摸底,找准问题症结,确定整治重点,制定整改措施,形成自查报告,并将自查报告于7月底前报教育局基教股。

3、集中整治阶段(7月中旬-8月中旬):教育局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将督查和指导各校做好专项整治工作,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进行整治,重点整治乱补课、乱办班、乱收费、乱招生、乱使用教辅资料和学生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

4、检查督促阶段(8月中旬—10月底):在集中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教育局将对各校执行《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深入查找薄弱环节,对措施不到位、整治不到位的学校,将下派工作组进行重整。在前期执行规范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中小学办学行为长效管理机制,防止违规现象反弹。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为切实规范我县中小学办学行为,及时纠正少数学校违规办学、学校管理松弛、办学行为无序等问题,县教育局按照省、市等有关文件要求成立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基教股。

各校也要成立整治行动领导小组,设立举报电话,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2、落实措施。各校要根据本方案,制定具体措施,认真开展自查自纠,针对办学行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纠正办学中的违纪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