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档案管理十篇

时间:2023-11-16 17:51:03

图书档案管理

图书档案管理篇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问题;原因;措施

基金项目:本文为贵州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课题:“当代大学生革命经典著作阅读与革命传统教育研究”(立项编号:JD2013186)阶段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5月17日

图书馆档案是在图书馆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和图书资料一样,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其所蕴藏的许多信息对图书馆今后的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尤其是图书馆的业务档案,它客观真实地记录各部门不同时期工作的情况、工作成果、工作经验和工作教训,是管理者第一手的参考资料,为图书馆的发展和完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对加强图书馆管理和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笔者此次对本校图书馆档案整理过程中发现的诸多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希望能对今后的图书馆档案管理有所借鉴和帮助。

一、图书馆档案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图书馆档案存在的问题。上级有关部门根据《关于开展2014年度档案工作行政执法检查的通知》(黔档(志)通[2014]4号)要求,于2014年4月至11月对贵州省各高校档案建设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为了迎接这次检查,笔者所在的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从2013年11月起对本馆所有档案作了一次彻底的清查和整理。在清查整理过程中发现图书馆档案存在着许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明确的档案管理制度;(2)图书馆档案以纸质为主,没有电子目录电子文档,唯一电子形式存在的则是金盘系统中存储的一些数据;(3)档案存放混乱、没有统一管理;(4)档案材料没有经过整理、筛选和剔除;(5)归档不及时,2006年之后的材料只是放入文件盒中、没有分类、标引、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6)档案里的一些数据不准确;(7)档案的安全性薄弱,尤其是金盘系统一些数据原始记录性、安全性存在很大的隐患。

(二)造成图书馆档案问题的原因分析。长期以来,由于档案管理意识不够,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没能当作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故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就其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制度,科学管理力度低。由于档案管理意识薄弱,本校图书馆至今都没有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档案管理制度,图书馆档案的工作职责、文件材料归档制度、档案鉴定与销毁制度、档案保管与保密制度、档案借阅制度、安全制度等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图书馆档案的收进、移出、鉴定、整理、保管、利用情况等没有记载,致使许多信息资料不能及时搜集、整理、完善、入档、甚至丢失,致使档案的内容、结构不尽完整、合理,甚至出现档案数据前后不一致的现象。比如图书馆年鉴里的一些内容、数据自相矛盾、相去甚远:如表1、表2两表中同一表格不同的年限所统计的内容也不一样,表1中1987年、2007年的藏书利用率的计算不准确,表2中馆藏文献总量一栏中显示的图书总量与表1中显示的馆藏图书总量数值相差非常大。(表1、表2)正因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致使管理不到位、不科学,致使这些珍贵的数据出入较大、无法借鉴,严重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2、缺乏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安全隐患突出。由于图书馆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与管理模式,加上管理上的混乱以及工作人员的疏忽,致使图书馆档案不能完好地收集、完整地保存,及时地分类编目、标注等。即使是已收集和保存的档案也全都是纸质档案。诸如各类文件;年鉴、工作计划、总结、各种申请报告;图书、期刊及电子资源的采购合同、服务合同、验收清单等;考勤、物品购买领取登记、勤工助学等材料;评优评先及考核材料;学术讲座、读者调查、读者意见、读书征文、“世界读书日”等活动材料;论著发表、课题结项、继续教育培训等科研学术材料等等都是以纸质形式存在,甚至这些档案材料的目录也只有纸质的而没有保存电子版,即使有少量的电子版也是存放在各类统计人员的手中,没有发给档案管理人员统一保管或编制电子目录,给查找和利用带来极大的不便(直到2013年为应对2014年档案工作行政执法检查才起建电子目录),而这些档案中文书档案居多,保存较完整;业务档案相对较少;比如每年的读者咨询、阅读推广、图书漂流等工作是做了不少,然而却没有记载、总结和存档;唯一以电子形式存在的“档案”为金盘系统里的一些有关典藏、流通等数据,且这些关于图书及读者的相关数据的保留也极不科学、出入较大,安全隐患严重。如金盘系统中的休眠读者只有累加数据,如2007年休眠读者姓名可查到2008~2015年的读者,换句话说金盘系统中的休眠是混杂的、数据极不准确,就2014年正常休眠读者账户统计数据为17,116个,2015年休眠读者账户统计数据来说有18,305个,而2015年底全校所有正常持证读者也只有145,517个。总之,本校图书馆档案结构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给图书馆档案建设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部分档案数据的不可靠性给图书馆档案的查找和利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3、没有专业化的专职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不高。本校图书馆档案大部分存放在图书馆办公室内,无专业化专职人员管理。所有的纸质档案材料都是由办公室搜集、整理、存放,而办公室工作人员从来没有经过任何“档案管理”的相关培训,不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只是简单地针对学校的各种检查来做好搜集、登记、保管等一般性的工作,对这些档案材料的核对、价值鉴定、期限保管、标引、组卷、编排页号和件号、填写卷内目录、装订入档等工作做得很不到位,档案的存放也很混乱;也正因如此,许多存档材料不经过科学的鉴定和筛选,没有剔除重复内容、内容十分杂乱、不管有无保存价值都一律放进档案盒中,比如存放十几年的请假条、考勤簿;再如读者调查:每年的上百份问卷统统存入档案之中,而对问卷调查结果未作任何统计、对存在的问题未看到有任何整改措施。这样的存档不仅使档案本身失去了它的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还徙增了后期资料的查找和管理难度。

二、规范图书馆档案管理、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正如瓦洛说:“档案就是人类记忆、文化和文明的金子。”档案这种“金子”是人类社会连续性发展的桥梁,是人类社会历史的浓缩,透过档案我们能够触摸到人类社会绵延不断的“脉搏”。图书馆档案浓缩了图书馆发展历史,透过图书馆档案我们能够看到图书馆发展轨迹。为使高校图书馆发展轨迹得到真实有效的记录,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从事的服务工作及图书馆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珍贵材料得到保存,图书馆有必要严格按照国家《图书馆档案处理办法》并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图书馆档案的管理制度,比如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档案收集制度、鉴定制度、保管制度、保密制度、借阅制度、销毁制度等等一系列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归档范围,比如业务档案的收集范围、收集内容、鉴别和加工、分类依据、标引规则等;明确归档时间、档案编目标准、保管期限、档案交接程序等等。要搞好图书馆档案工作,须严格遵守档案统计制度,认真抓好每个环节,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图书馆档案工作得以规范且有序进行、确保有保存价值的文件以及其他有关材料不被遗失,使得图书馆档案在图书馆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为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日后图书馆进一步提升读者服务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构建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共存互补的档案管理体系。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互联网广泛应用,传统的实体档案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要做好图书馆档案的管理工作,必须构建一个全面的规范化的档案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体系》的要求并结合本校图书馆的实际,设计一套较为符合本馆实际的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文书档案与业务档案结构合理的档案管理分类体系。比如一些比较重要的业务档案资料,可以建立一套与之对应的电子档案,而电子系统中的一些重要数据经过整理后都存一份纸质档案确保数据的万无一失,做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双重备份,并在档案目录的“备注”栏中标明相应的电子档案存址,同样在电子档案目录“备注”栏中标明纸质档案的档案号。而对于一些一般性材料只需保留纸质的就无需保留电子版,只需保留电子版的就无需保留纸质版;逐步实现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共存互补,适应档案管理多元化方式的要求,同时建立一个完整的电子目录数据库,这样既有利于图书馆档案内容信息的保护,也方便档案的查询与利用。

(三)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好坏与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本校图书馆没有专业的专职的管理人员,所有档案都是交由办公室工作人员搜集、整理和保管,由于缺乏管理意识和管理知识,一些珍贵的业务资料直到工作中需要时才发现随着领导班子或工作人员的更换已经遗失,这时只好要求各部门再次上报材料,给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影响了图书馆档案所应有的价值。要提高图书馆档案的管理水平,必须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或引进高素质的档案专业管理人才,以达到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水平的目的。

(四)部门搜集与集中管理相结合,提高档案管理质量。由于图书馆档案没有专业化专职人员管理,很多档案材料都未经过鉴定和整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为应付各种检查,今天从这个科室把材料拿过来放入文件盒A中,完事之后还回去,或者就放在办公室里文件盒B里以应付另一项检查,也就是说图书馆档案是根据各种检查需要将它们临时保存起来,资料这样没有整理和装订,长期积压,亦或是在频繁的转移过程中,造成档案材料的遗失、造成档案资料不齐全、不完整。长此下去,非常不利于开发文献资料,档案工作就不能保证质量。

要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质量,仅靠一个人独立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入档是有困难的,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图书馆各部门应将本部门档案相关材料认真搜集整理,并确保各种材料、各种数据的准确无误,然后交由档案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科学鉴定、筛选、归类、编目、最后归档,继而做好档案的保管、档案的统计、档案的检索等工作,即“化零散为系统”,这样使得档案由无序状态转化为有序状态,更便于保管和利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桑媛媛.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浅析[J].机电兵船档案,2014.3.

[2]姜翠娥.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机制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5.

[3]朱玉媛.档案学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6.

[4]张小慧.高校图书馆档案优化管理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4.2.

图书档案管理篇2

关键词:图书馆;档案管理;事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2

一、档案管理的内容、性质和特点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档案资源的管理,也称档案实体管理;二是对档案中所包含的信息的管理,称档案信息管理。档案实体管理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等内容。通过档案资源建设来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体系,是对管理中各项工作记录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同时也是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档案信息组织是对档案中包含的信息内容进行揭示、加工和存贮,形成二次文献,便于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它是为管理工作服务并对促进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一手材料。

就图书馆来说,档案管理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又是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如设备管理档案是设备管理的一部分;人事档案是人事管理的一部分;行政管理档案是行政管理的一部分;技术档案是技术设备管理的一部分。档案管理工作包含了信息的输入、存贮、加工、输出这样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是一种信息控制系统。因为档案具有原始纪录性的特点,所以档案管理具有档案资源积累过程的缓慢性和档案管理活动对档案形成者的依附性及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会的相对保密性。

二、图书馆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是图书馆提供的文件、图片、音像等服务的记录,档案不仅记载着图书馆的办馆历史,而且记载着图书馆的基础业务、读者服务、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过程。

(一)档案管理可以全面记录图书馆的工作。档案管理不仅针对与图书馆提供的文件、图片、音像、书籍等公共服务的记载与记录,同时也详细记录着图书馆自身的党建工作、财务工作、设备情况、基建及后勤档案等。由此可见,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针对业务管理,同时也是对图书馆自身管理的集中反映,档案管理全面记录了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和成果,是全面反映图书馆情况的真实而宝贵的资料。

(二)档案管理可以指导未来工作的科学规划。每个档案卷宗中所存在的信息是静止的,但图书馆作为一个整体,其档案资料所反映的工作内容之间必然存在着必然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图书馆工作的总体规律性。在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当中,通过不断翻阅资料和总结记录,可以总结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些规律可以直接引用到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当中,还可以为图书馆未来的工作计划与安排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参考价值,有助于图书馆在制定规划的时候,能够保证规划具备一定的科学性。

三、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在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对档案重视不够意识淡薄。在图书馆档案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档案意识淡薄,对档案重视程度不够,在整理档案工作的过程中,态度不认真,造成档案丢失,档案分类不统一,给后期查阅档案带来了很多难题。

(二)档案类型比较单一亟待丰富。在图书馆档案收藏中,图书馆馆藏书籍的档案占着非常大的比重,而关于图书馆业务的档案只占据着非常小的比重,另外在图书馆档案管理中,纸质档案的比重比较大,其他类型的档案,尤其是电子档案的比重比较小,从整体上来看,档案类型比较单一,内容亟待丰富。

(三)档案现代化程度比较低共享困难。图书馆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比较快,国外一些大型图书馆已经实现了数字化与自动化的进程,很多图书馆建立了电子图书馆,并实现了图书资源网上共享。相比之下,国内大部分图书馆的现代化程度仍然比较低,尤其是一些公共图书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着滞后性,一些图书馆虽然配备有档案管理软件,但计算机管理的水平比较低。

(四)在档案管理中存在重藏轻用。图书馆在档案管理中,虽然通过一些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保证了图书收藏的有条不紊,很好地实现了图书的收藏。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明显存在着“重藏轻用”的情况,重视档案的整理与保管,却轻视了档案的利用与开发。档案过多得被使用在查阅、记录、复制等工作中,没有重视档案的再次开发与利用,档案的信息价值无从体现。

四、加强图书馆档案管理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

(一)健全图书馆档案管理规章制定。周密而实用的图书馆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定,是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图书馆档案管理过程中,应该不断健图书馆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制定严格地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借阅制度以及保证文件材料归档完整、准确、系统在内的制度体系,这样有利于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有章可循和有的放矢。

(二)丰富馆藏档案内容。图书馆在档案内容上,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工作实际需求,尽可能地丰富档案内容,在重视文字历史等馆藏资料的同时,不断开发开拓业务档案资料的整理,尽可能地让档案管理全面反映图书馆的真实全部。在重视纸质资料的整理与收录的同时,还应该重视非纸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包括音像、图片、实物等资料,保持不同档案内容的种类及比重,丰富图书馆的档案收藏工作。

另外,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募捐或者号召等方式,向广大市民征集遗落在民间的珍贵资料,来充实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

(三)加强档案资源的特色化建设。在图书馆档案的管理建设中,要不断加强特色化建设,对一些利用率高、数量大的档案,尽可能地形成专题档案,将他们集中起来,更好地为翻阅者等服务。同时将一些内容相似或相同的动态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全面收集该类事件的档案,形成特色专题,突出档案管理的系统性。

(四)不断完善档案数字化建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已从纸质管理演变为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层面上来了。图书馆要不断提升档案管理的水平,对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建立一定的数据库,并根据图书馆自身情况,构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互动环境,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

(五)加强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对档案的利用不能仅仅停留在查阅、抄录、复制等浅层利用上,而应该重视档案资料信息的深层次价值,不断开发与利用档案资料,通过档案资料的研究与开发,编制综述、述评、专题报道等,从事对档案内容进行浓缩型的揭示与报道。

图书馆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就是对图书馆档案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将储存于档案中有价值的、适应高校发展需要的各种知识、信息充分挖掘出来,并使之有序化、系统化,最大限度的为广大师生所用,以提升高校档案信息利用效能的一种信息整理和传递的过程。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是高校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同时也是衡量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志。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科学的开发和有效的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使图书馆档案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工作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最富有活力的环节,做好档案信息利用工作是带动整个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关键步骤,促进档案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做好做活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实用价值作用,更好地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学校科研服务。

五、总结

图书馆档案管理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综合展示,因此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要查找出管理漏洞与弊端,不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模式等层面的改进,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和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欧阳宏,试论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晋图学刊;2003年03期

图书档案管理篇3

多年来,我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对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图书档案管论文联盟理格外重视。环境保护图书档案是环境保护工作历史的重要信息记录,承载了众多的功能,它对我国制定各项环保政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保护图书档案资料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信息组成部分,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十分宝贵的财富。环境保护图书档案资料已经成为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基础性载体。同时,环境保护图书资料也是整个社会图书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在国家整个环境发展战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图书档案管理建设。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来临的情况下,提高环境保护图书档案服务水平和应用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建设环境保护图书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1 环境保护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中心-知识化管理

图书档案不是孤立、静止的文件,而是能动地,能为人类服务的知识载体,因此,图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是知识化管理。环境保护图书档案一般是指:涉及环境保护内容的各种馆藏、档案、资料、实物等基础资料,包括入库的历史记录、服务评估等服务档案,广义的环境保护图书档案还包括图书采购档案、读者资料档案、借阅记录档案、文献典藏档案、情报交流档案等等。这类档案是对环境保护图书档案工作全面、系统的记录,对于环境保护图书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今时代,图书档案机构的中心功能已经转变为图书档案的服务与开发,图书档案管理已经成为知识的管理和知识的服务。人们已经对环保图书档案重新进行了思考,对利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已有了明确的认识。档案信息资源作为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其重要性在于这些信息能够转化为有价值的知识,能够服务于环境保护事业,服务于社会。环保图书档案工作者必须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将这种知识化理念带到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

2 进行环境保护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必要性

这里的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是指运用信息化技术武装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提高现代化整体水平,面对档案管理的新情况、新形势,理论与实务界提出与之适应的新原则和理论,提出了建立信息化环境中图书档案管理的基本框架与方法,以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环境保护图书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概念的提出是社会发展的进步,也是形势的必然要求。

2.1 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是网络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各相关图书档案机构的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多停留在对本单位业已形成的纸质文件上,管理方法简单,缺乏对大量电子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在当今大形势下,环保图书档案机构不得不面对数字化、网络化趋势的挑战,如何存储在各类档案馆库房中作为知识原始载体,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实体作用,各图书档案机构自身下一步如何发展,是摆在图书档案机构面前的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信息化管理将是解决问题的答案之一,因此,进行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成为时代的必然。

2.2 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是图书档案机构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内涵非常丰富,既包括馆藏的建设、档案机构库房的建设、也包括检索工具的建设等等。各图书档案机构的发展是动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形式的图书档案数量不断增加,管理手段却相对滞后,各种图书档案资料的保管和利用已经成为困扰各类图书档案管理机构的显要问题。从国外的经验看,建设数字化档案馆和建设完整的档案数据库,实现信息化管理和计算机操作体系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主要途径。

2.3 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涉及我国一系列重大政治、经济、文化任务的实现

图书档案价值的实现是要通过对档案信息的开发、传播与广泛利用来实现的。信息的价值在于传播,而不在于储藏。档案部门作为信息服务机构,只有实现了信息存储数字化,信息采集实时化,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作用,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完成“十二五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深远意义。

3 环境保护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主要措施

3.1 环境保护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1 各类图书档案机构对环保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 长期以来,环保图书档案工作发展相对缓慢,部分地区和部门的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严重滞后,很多图书档案机构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并没有将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同时,很多环保图书档案机构编制紧张,人手过少,难以吸引信息化管理建设所需的人才,这些都导致了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滞后。

3.1.2 一些图书档案工作者对环保图书档案管理的思维固化,缺乏创新 一些图书档案工作者对图书档案工作的意义缺乏认识,面对现代信息化和科技爆炸对图书档案管理方式的重大、深刻的影响,图书档案工作者不得不意识到,以往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要求,长期以来以纸制文件为基础建立的传统档案管理思想、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严重束缚着档案工作者的思维观念,阻碍了管理方式的创新。

3.1.3 各类环保图书馆和各科研、学术机构之间缺乏联动,无法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目前,全国仅有少数环保图书档案机构能够实现完全的资源共享。虽然,很多图书档案、科研、学术机构目前已经有了先进的硬件条件,但由于管理体制和利益的多元化等原因,他们拥有的数据和信息基本都是孤立的,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共享平台,严重影响的环保信息的利用。

3.2 进行环境保护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3.2.1 加强学习,提高对环保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水平 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环保图书档案工作者的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把图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到整个社会的高度,促进环保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与整个社会的其他工作同步发展,无缝对接;建立健全各项环保图书信息管理规章制度,以制度管理人,适当扩大环保图书档案机构的规模,扩大工作人员编制,提供图书档案发展所需的必要条件。

3.2.2 要转变思维观念,应对新形势下对图书档案工作的挑战 图书档案工作不是对用户的施舍,而是一项服务,当前部分图书档案部门存在错误思维,服务意识不强,阻碍了环保图书档案信息的充分流转与利用。同时,图书档案工作也是一项非常基础的工作,是对环保事业发展影响极大的工作,一些图书档案管理工作者思维固化,缺乏创新,因此有必要进行自我再认识与观念上的调整,重新认识环保图书档案工作的意义,同时,必须开动脑筋,发散思维,锐意创新,不断深化图书档案工作改革,把图书档案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3.2.3 加快图书档案信息化建设,开展图书档案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信息化时代给图书档案管理方便和快捷的同时,其海量的信息也给每个图书档案机构带来巨大的压力,信息技术使得图书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更新、更加复杂的难题。在新形势下,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是图书档案部门适应新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图书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必须以档案的信息资源为核心,以档案的网络建设为基础,放远眼光,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为目标。因此,必须开展图书档案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稀缺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多赢。网络时代打破世界各图书档案信息的界限,为开展各图书档案机构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建议由政府或行业组织牵头,加快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实现环保信息资源共享,意义重大。

图书档案管理篇4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档案管理;管理新措施

1 医院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医院图书馆档案是医院信息资源的基础组成部分,它经过工作人员长年累月地收集、整理、筛选和保存,是一种宝贵的供人借阅参考的图书资料,与医院发展关系密切,只有认真对待医院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利用档案的凭证功能,保持档案这个特殊的信息获取来源。在现代经济、政治飞速发展的年代,人才辈出,各种医学研究也层出不穷,面对大量的、更新速度极快的信息,医务人员要进行科研,撰写专业论文就必须查阅大量的文献,从而又好又快地掌握有关信息了解学术动向。再者图书馆是医院发展的推动力,它可以丰富医护人员的文化生活,帮助提高医护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2 医院图书馆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对档案资料重要性和科学性的认识,重视不够

医院管理者对图书馆档案管理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医院图书馆属于辅助科室,不能与其它医院内的职能科室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它的这种较低的地位,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没有认识到档案资料在临床一线和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一些领导者普遍将学历比较低的人员或者年龄较大的退休人员安置在图书馆,导致图书馆科技含量低,无专业人员管理,影响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2.2 医院图书馆馆员素质服务水平不高

t院主要招收学医学专业的人,这部分人缺乏图书馆学知识和档案管理工作经验,这些人员素质不能适应深层次图书期刊资源开发和高质量服务水平的需要。同时医院图书馆馆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对专业人员的分类,使档案管理的规范程度不同,造成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不足。另一方面对于管理人员本身而说,对待档案管理的态度消极,把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当作工作发展的跳板,缺乏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极大地影响档案管理团队的纯洁和稳定,不能为医院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阻碍医院的长远发展。

2.3 图书馆档案的收集、整理等工作不够规范

一是图书馆档案往往只是被放人档案盒,没有根据档案材料的种类和重要程度得到及时收集整理和归档,严重影响档案管理水平。少数医院没有专用档案室,对于医疗病历档案、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音像档案等缺乏保护措施和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模式。二是医院档案的管理缺乏科学统一的管理模式和制度,不能紧跟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3 提高医院图书馆档案管理水平的策略

3.1 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意识,增强档案的利用率

强化档案管理意识,医院的领导要做好榜样,领导重视是做好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和前提。医院领导应加大对档案管理的资金和人员投入,将档案管理纳入医院管理工作中,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岗位,提高各项档案管理经费,积极引进先进设施,使管理工作人员感受到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自主增强对待图书馆档案的责任和服务意识,确保档案资料更好的服务医院的建设。另外,医院不仅应对医疗工作予以严格的考核,还应加强对医院档案工作的考核工作,大力宣传医院档案管理的意义,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认识到图书馆档案管理与医院发展的密切关系。

3.2 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医院图书馆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应该安心本职工作,热爱档案事业,有较强的事业心及服务精神,着力提高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对待医院重要文件档案资料应具备守口如瓶、严守秘密的政治素质,这些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同时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工具,提高信息开发应用能力和敏锐的信息意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与团队的协调能力,自身的写作能力及对档案的管理能力。 另外档案管理人员要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树立服务意识,积极参与开展的多种编研活动和培训,了解现代化医院管理内容,加强档案管理法制观念,加强对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基本要求的了解。

3.3 加强医院图书馆档案科学管理工作

首先要配备先进的软硬件设施设备,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其次要科学分类,按照档案部门的要求,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分类整理和保存。同时加强创新档案管理,坚持与时俱进、标准化管理档案,使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步骤都能够清晰、明确,保证档案完整、系统和正确,做好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再次还应重视医院档案中长期规划,根据医院发展规模和需要,充分考虑档案管理的设计和建设,推进医院的业务发展。最后必须理顺关系,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健全规章制度,拓展档案的归档范围,明确职能,加强病案的规范化建设,将医院各个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统一管理,统一考核,使档案管理与医疗业务同步考核评价,同步发展。

3.4 加强医院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

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早已不适应现代医院的发展与需求,医院应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加强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自动化档案设备。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构建医院档案信息网络,对医院档案管理服务方式进行创新,积极拓宽服务范围、领域,充分发挥医院档案的价值作用。总之要加强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与医院图书馆事业的结合,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新存储体系和服务体系,更好的开展医院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

4 总结

我国医改政策不断完善,也需要勇敢积极面对挑战。管理好医院图书馆档案不仅是职责所在,也是更好的处理医患关系,对患者负责的医德体现。为了让医院图书馆档案更好地发挥作用,使医院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符合新时期的前进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大胆尝试、积极创新,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全面科学、有效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郭敏.如何加强医院的档案管理[J].档案管理。2012(3).

图书档案管理篇5

关键词 图书 情报 档案 管理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1 图书情报档案三者的内在联系研究和分析

1.1 对图书情报档案三者的内在联系的认识

(1)三者具有天然一体性。从本质上来讲,图书、情报和档案三者皆属于文献范畴。这一点从图书情报档案三者的历史发展即可看出。图书情报档案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进步的必然产物,在三者产生初期,也就是现代文明社会以前,图书档案的管理是一体的,图书馆往往也是档案馆,如我国古代的殷墟甲骨文就是图书与档案一体的实例。在古代,情报活动的信息除了生产生活的信息外,更多是对图书档案的收集,可以说图书档案是情报信息的主要来源。到了现代社会,虽然随着社会化大分工的进一步深入,图书情报档案三者之间有一定的分离,但是三者具有天然一体性的同源性决定了三者之间的关联仍十分紧密。

(2)三者具有载体相同性和服务对象相似性。一方面,三者具有载体相同性。作为人类知识信息重要集成的图书、情报和档案,三者在存储载体具有相同性,在存储物质上都是以胶片、纸张、磁带、软盘、光盘等为载体,在存储内容上都是以知识和信息为主要内容,在记录方式上都是以文字、符号、图象、图形、代码等为手段。另一方面,三者具有服务对象相似性。三者的天然一体性决定了在服务对象上的相似性,三者均是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相应的文献信息服务,都是以一定的服务对象的知识信息需求来确定自身的服务内容,提供个性化服务。

(3)三者具有业务和管理方向一致性。在业务工作流程上,图书、情报和档案在业务结构、业务流程上都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其本质上几乎是完全相同的。例如,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图书、情报、档案的相关工作部门总体流程都是遵循着知识信息收集――知识信息加V――知识信息整理――知识信息开发传递的过程。在具体的输入、加工、存储、输出等流程上,均是经过分类、标引、编目、组织目录等环节,并采用检索、借阅、复制等作为基本的信息管理方法。在业务管理上,传统的管理都是手工方式的,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在未来,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将是图书、情报和档案业务管理的主要趋势。

1.2 对图书情报档案三者一体性模式构建的分析

由于图书馆学、档案学、情报学具有天然一体性的内在联系,加之现代社会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信息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情报和档案在知识信息资源中的界限已越发模糊,三种文献管理最终必将再次合流。从知识经济大环境下的图书情报发展来看,以传统图书馆为例,传统的图书馆以全面向知识服务的功能转向,图书馆在图书功能上已承担起不少情报的工作,如,缩微、机检等技术在图书馆中已广泛应用。同时,信息技术的大力推广为图书、情报和档案资源的共享交互创造了技术条件,数字化、网络化图书档案情报网络体系已成为现实。因此,在对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的模式构建上,应顺应图书、情报和档案一体化大趋势,以一体性模式构建为核心,对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创新完善。

2 就如何构建图书情报档案管理新模式的思考

2.1 搭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机构

按照图书情报档案的内在联系,在对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上应目前打破各自为政的管理格局,通过建立统筹图书馆、档案馆和情报机构的统一领导机构,实现对三者文献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通过一体化管理机构,可以搭建起图书情报档案的综合文献资源管理平台,这样可以彻底改变传统的分散的知识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模式,形成新型的一体化知识信息开发利用和服务创新体系,进而实现对图书档案情报等信息资源的充分挖掘利用,实现规模效应,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讲,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可以更好地从整体层面上发挥图书管理、情报管理、档案管理的管理作用,对三者的特殊性进行有效兼顾,并发挥图书情报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知识经济形势下知识用户的整体性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进而为知识用户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知识信息服务。

2.2 深化图书情报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当前,互联网技术在社会经济层面的全面推进,图书情报档案的网络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和逐步完善,这些为图书情报档案三者资源平台的构建,资源的共享创造了网络和技术条件。通过一体化管理机构的建立,便可以形成强有力的管理平台,进而可以从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方面切入,深入推进图书情报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进程。从知识用户的知识需求来讲,图书情报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深入推进,能够将图书、情报、档案三种分散的信息资源有机整合,并形成一个系统集成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全面统筹三种信息的资源采集、信息储存、用户服务等,借助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用户可以全面调用图书、情报、档案三种信息,实现馆际信息资源的互助互利。

2.3 提高图书情报档案的专业化管理水平

在对图书情报档案的管理上,应从标准化和队伍建设两方面重点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图书情报档案的专业化管理水平,进而促进管理创新,为图书情报档案管理新模式构建提供支撑。在标准化上,应针对一体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整合现有的《文献著录条例》、《档案著录规则》、《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等标准,形成新的统一的管理标准,以便为图书、情报、档案知识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创造良好的管理条件。在队伍建设方面,应该加强对图书情报档案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建设和培养,一方面在高校等相关专业的建设上,在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等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增强交叉性、综合性的课目设置,将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加大对现有图书情报档案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从知识经济理论、管理科学、现代信息技术、电脑应用技能、网络管理知识等方面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形成具有一定梯度的,普通人才和高级人才兼顾的管理队伍,突出专家型人才的打造和培养,形成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另外,要加强图书馆界、情报界和档案界之间的工作、学习、学术等交流互动,开拓视野,增进了解和互助提高。

参考文献

[11张丽华,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学科逻辑、历史进程、现实问题与发展路径[J1,重庆图情研究。2010(1).

[2]徐楚椎,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理性思考[J],云南档案,2009(11).

图书档案管理篇6

一、当前图书馆档案建设与管理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图书馆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局面,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档案建设管理体系也随之得以逐步的完善与发展,但通过对我国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客观分析,仍不难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

1、管理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图书馆管理的基础性设备建设以及管理技术手段相对落后,信息基础设备也相对薄弱,尚不能与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同步。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图书馆档案建设工作也被忽视,对一些重要的文献资源也缺乏深入的开发与利用;也未能建立科学、有效的档案开发利用、管理的体制;甚至个别图书馆没有设立专业的档案管理机构和人员,导致档案管理混乱。

2、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率较低

由于一些图书馆档案信息服务模式较为被动、单一,仅停留在档案资源的初步登记、保管上,档案数字化建设与管理进程滞后,导致诸多有价值的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无法充分被利用,这也进一步阻碍了图书馆档案的深度开发与利用[2]。

3、档案人员专业素养过低

由于一些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甚至由非专业人员兼职,这也导致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仅停留在登记、收藏、保管等简单工作上,无法与高效、快速、准确的信息需求相融合;因此,全面提升图书馆档案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成为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紧迫任务之一。

二、加快图书馆档案建设与管理的有效途径

1、加大图书馆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投入

首先,各级各类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现念,将图书馆档案建设与管理作为单位重要工作内容,并做好长远规划。在加大资金的投入的同时,还必须完善图书馆基础性建设、基础设备;更须做好图书馆高素质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选拔工作,通过不断的管理技术的创新来推进档案改革工作的深入与发展[3]。另外,图书馆档案工作者也应积极转变思想,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率先树立起社会意识与全局意识,通过不断学习来完善自身的管理能力。

2、构建现代化档案建设的管理体系

在全面加强图书馆档案建设、应用意识的基础上,还须全面加强档案建设、管理的相关规范、制度的拟定工作,并通过相关规范与制度来进一步强化档案建设工作的规范性,以确保档案的统一性。如根据《档案法》以及图书馆自身客观条件来制定统一的档案建设模板;对相关资源、数据做好档案分类工作。采取与现代化相适应的各种举措来构建现代图书馆极少数管理的体系:首先,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法令,依据国家制定的统一规划来完成档案的整理与建立――分类、立卷、排列、编制以及归档。其次,根据不同层次的用户采取多种档案目录,如按音序排列档案顺序、主题排列档案顺序等[4]。第三,对传统陈旧、繁杂的档案管理方法及时用更完善、更高效、更简便的档案立卷方法进行更替,加快档案管理工作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第四,加强库房的保管安全管理,依据国家规模标准建立保管安全体系。

3、坚持档案建设的信息化

目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同时,先进的信息技术也可以逐步建立起配套的图书馆电子档案,为日常档案管理工作的准确、方便、快捷提供一个有利的平台。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开展,还可以全面了解用户在不同时期的阅读倾以及对各类文献资源的利用情况,这也更利于图书馆各部门对全面提升文献资源利用率进行不断的总结与分析,这对有效促进图书馆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在全面完善图书馆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同时,还应逐步加强对相关档案信息资料的储存与二次开发;建立案卷案卷联合目录以及档案信息数据库,并通过与国家公共信息网、各级档案馆之间的交互式联系,以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应用,进而加快图书馆档案部门逐步由管理型向开发型、服务型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5]。

4、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图书档案管理篇7

关键词: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优势

处于信息化时代的人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学习知识的获取、检索能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知识的来源主要依靠阅读图书与各类资料,图书馆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肩负着提升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重任。在图书馆为人民服务的同时应思考如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宽广的阅读平台,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起信息化的图书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为人民群众更好地服务,使人民群众可以更加便捷地阅读资料与图书。为此,建立图书资料档案的信息化成为必然趋势,作为图书管理工作者有必要分析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了解其优势。

一、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够规范

目前,图书资料档案管理的制度并不规范,工作人员在进行资料收集时常常会遇到困难。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图书资料归档时并没有明确的规划,以至于收集的图书资料范围太过狭窄、内容产生问题较多等现象时有发生。没有健全的图书资料管理规章制度,缺乏对图书资料相关部门的约束,致使图书资料档案出现更多问题,如图书档案材料不齐全、质量较差等。

(二)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图书资料档案管理对于图书馆来说十分重要,它是图书馆工作的综合性反映,应成为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之一,但是目前相关工作人员根本不能意识到图书资料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图书资料档案管理时应积极、主动。

(三)档案管理观念陈旧

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方式缺少创新意识,管理观念陈旧。大多数图书资料档案都是纸质的,时间越久,档案资料也就积累的越多,必须占用大面积的储存空间,相关工作人员还需对其进行保护,以免资料受潮或出现其他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档案资料管理的成本不断提高,使用效率却越来越低。

二、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图书资料档案是一个繁杂而庞大的信息资源库,里面存储着各种各样的零散信息,只有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整理分类才能使其发挥作用,实现这些资源的价值。所以,图书资料档案管理十分重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进行图书资料管理时应坚持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做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并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开展。图书资料档案应提高自身的使用率,这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管理。

三、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一)改善了图书资料档案的保存方式

一般情况下,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及时记录图书资料的借阅信息。实施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后,可以更好地保护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原件,减少档案资料原件被使用的次数,以避免档案资料原件被损坏。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不仅保护了图书资料档地改善了图书资料档案的保存方式。

(二)整合共享图书资源

实施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后,将所有的图书资料档案信息收录汇总起来,增强了图书资料档案的共享性与有效性,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借阅图书时更加方便,也扩大了图书资料的使用范围。将图书资料的信息放在网络平台上,可以发挥电子文件的作用,它比起图书资料的原件更易于被查找,可以使使用者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图书资料的使用率,使图书资料可以更高程度被人们应用。工作人员在浏览与存取时也更加方便,有利于进行图书资料档案的整合。

(三)加快图书资料的检索

实施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后,图书资料的归档更加科学化,采用电子形式进行归档,电子信息查询系统可以使图书资料的使用者快速找到需要的电子目录与电子文档。在搜索自己需要的文档时只需要输入图书资料的关键词,与图书资料相关的信息就呈现在了计算机的屏幕上。广大人民群众与工作人员在借阅时,可以通过电子信息查询系统更加精确地获取相关的图书资料档案信息。

(四)节约人力物力

以往的图书资料归档与管理都是工作人员在重复繁琐的劳动中进行的,实施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后,可以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从劳动中解放出来,利用计算机便捷地进行工作,改善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在对某些图书资料档案的信息进行改动时,只需要在电脑上输入相关的指令就可以完成,避免了工作人员在手动操作时易出现的错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不仅节约了人力,也节约了物力。

(五)提高服务质量

实施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后,建立一个供内部工作人员查询信息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图书馆内部人员可以自行查找所需的信息,以便于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并取得联系,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通过实施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对各类图书资料档案的了解更加深入,也就可以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

四、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馆藏资源的共享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图书馆采取的管理模式均为封闭式管理,以至于图书馆被严格划分为各个部分,如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这些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也是自行管理,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并不进行交流与联系,导致图书资源的利用程度还不够高,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所以,国家应采取措施,使各个图书馆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将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进行分享,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鼓励各大高校将学校的图书馆对社会开放,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了解知识的渠道。

(二)加强对图书馆的建设

广大人民群众提高知识水平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阅读,而图书馆作为广大人民群众阅读的重要场所在提高人民群众知识水平上功不可没。中国人民的知识水平普遍上升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国家应重视图书馆的建设,为了提升人民的知识素养,应发挥图书馆的自身专业优势。在建设信息化图书馆时,各地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应大力支持并提供相应的帮扶,为各大图书馆建立数据库,使社会图书馆与各大高校图书馆联系起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图书馆的满意程度,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知识需求。

(三)提升图书资料档案工作人员的水平

实施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首先应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及相关的教育工作,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具备现代化的图书资料管理意识。与此同时,图书馆领导也应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图书资料档案的管理水平,培训工作人员的相关操作技能,使工作人员可以对图书资料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提高图书资料档案的使用效率,以便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果。

五、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图书资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图书资料档案相关工作人员与时代同步,建立完善的图书资源数据库,使图书资源实现高度共享。相关工作人员也应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与业务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秀的服务。在信息技术与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中,加强图书资料档案的服务功能,提供多样的服务手段,对图书资料进行加工与整理,将各个图书馆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实行资源共享,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知识需求,使图书资料档案可以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高靖,孙波.浅谈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J].科技资讯,2011(14):224-224.

[2]张博.浅谈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J].现代交际,2012(7):46-46.

[3]李姝.浅谈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9):137-137.

[4]王文.浅谈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优势[J].内江科技,2014,35(8):12-12.

[5]陈莞露.浅析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和安全问题[J].新课程,2017(12):214-214.

图书档案管理篇8

【关键词】图书馆 读者活动 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101-02

图书馆读者活动档案是指图书馆在开展读者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纸质、光盘、声像、实物等多种载体、多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是读者活动过程如实完整的记录,也是图书馆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图书馆服务水平的状况。因此,做好图书馆读者活动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的需要。本文拟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就图书馆读者活动档案管理的意义、档案管理现状、档案管理的做法等方面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图书馆读者活动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深化读者服务工作。图书馆活动文件通常包括活动文件、计划书及活动过程原始记录材料等多方面,是图书馆举办每项读者活动最真实的记录,这些材料能真实的反映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状况。图书馆可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反思,总结本馆工作中的成败得失,了解读者的实际需求,为今后举办读者活动乃至推进图书馆整体工作发展提供参考。

(二)档案的有序归档,便于档案资料的再利用。图书馆读者活动档案的再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归档文件通过分类、排列,便于存取利用。二是为今后图书馆制定读者活动方案提供借鉴。在制订方案时,通过对以往举办的活动档案进行深入分析,借鉴先前的成功做法,并汲取经验教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以通过分析以往读者活动在时序方面的安排,从中寻找规律,有效把握活动安排的频率和密度,制订图书馆新学年或近期读者活动的整体计划;可以结合以往某一活动中读者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或有关工作总结的档案记录情况,进而确定出今后此类活动的规模大小;在组织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方面,可以通过分析档案资料中有关于宣传发动工作的总结和方案,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把宣传方案制订得更为科学、合理、完善,等等。

二、图书馆读者活动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为了解图书馆读者活动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本人借助广西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管理QQ群面向15所高校馆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项的网络调查,问卷共设置15个问题选项,文中将选取5个关键性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高校图书馆读者档案管理工作确实存在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据了解,当前大多数图书馆没有设立独立的档案管理部门,一般由馆办公室兼管。对读者活动档案的归档范围、收集、管理、保存、利用等各个工作环节也没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可遵循,管理人员职责不够明确,普遍存在档案多头管理或者无人管理的现象,档案的归档收集呈现出明显的“三不”特点,即不及时、不完整、不系统,严重影响了活动档案管理质量。

第二,思想不够重视,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是图书馆领导层面的认识问题。馆领导对加强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认识,认为承办重大活动是大事,档案工作是小事,可抓可不抓,造成活动档案管理工作往往滞后于图书馆活动或者其他业务工作业务。二是馆员本身的认识问题。部分馆员认为,举办读者活动过程中,各种事务繁杂,光是应付于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往往已经感到力不从心,根本无暇顾及档案资料的收集;另外,个别馆员对档案上交管理存在私心,认为重大活动是自己一手安排和组织的,纯属个人劳动成果,应作为私人工作档案资料留存,因此拒不上交,等等。这些使认识上的误区给活动档案的收集归档整理工作带来不良影响,使图书馆读者活动档案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第三,不重视档案的开发利用,只藏不用。从调查中,大多数图书馆不重视对读者活动档案的开发利用,多数采用的还是单一的纸质文献和传统的管理模式,对档案文献管理和利用手段也没有能与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的现代化开发同步进行,使得档案的开发利用率不高。

三、图书馆读者活动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读者活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程序规范,内容全面,措施适用的档案管理制度,用制度建设来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是使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必然选择。图书馆在制定读者活动档案管理办法时,应以学院档案管理的有关制度文件为指导,根据读者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和规律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执行的制度,档案规范管理制度的内容范围包括立卷归档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应做到详尽全面。只有健全建立制度,才能使图书馆活动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二)明确读者活动档案内容构建。图书馆读者活动档案基本内容构件大致应该由下列项目组成:一是关于开展读者活动的文件材料。二是关于开展读者活动的领导机构、工作职责、成员分工和活动计划、安排、总结、整改措施以及向学院或相关部门报送、报审的文件材料。三是有关领导或嘉宾出席活动指导工作的讲话(或发言稿)等材料。四是读者参与活动过程产生的原始记录材料,如读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汇总以及对读者进行的各种专项调查摸底形成的材料等。五是开展活动的各种照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特殊载体材料。六是活动各阶段情况统计表和汇总材料、成果材料、经验交流材料和检查验收材料等。只有划定出图书馆读者活动档案的基本构建,才能使工作人员在收集档案资料室目的更为明确。

(三)做好特殊载体的档案整理工作。由于各类先进电子设备的介入,图书馆在开展活动时,记录活动过程的技术手段和设备也随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即举办读者活动中所出现的档案资料除了纸质的档案以外,还涉及声像档案、照片档案等。因此,图书馆对于这些特殊载体档案的管理和保存也应做出相应的制度与标准:如为保证数码照片的清晰度,像素应在500万以上,单幅照片不小于3M,并标识有准确的摄影日期;归档的数码照片一般要求为 JPEG、TIFF 格式;而对于重大活动,同一场景的照片选取最佳的1-2张归档,涉及重要活动和重要人物的可视实际情况多保留几张。档案目录编制应包含档号、题名、拍摄时间、摄影者、张数、主要人员等几个基本要素。

(四)加强对重大读者活动的档案移交、管理工作。图书馆的读者活动除常规性读者活动外,还有一些大型或重大活动。这类活动具有涉及部门多、参与人员广、载体形式多、时间跨度大等特点,活动资料的归档整理难度较大。因此,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网络,要求联合举办活动的部门指定出档案管理负责人,明确职责,负责做好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同时,各部门的档案负责人还应成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全程参与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开展,这样才有利于档案馆员做到事前了解,事中跟踪,事后检查,全面掌握活动的全过程,有效确保档案收集及时、归档完整。

四、图书馆读者活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应注意的方面

(一)注意做好档案资料的编研,最大限度地挖掘档案资源的价值。一是各种档案资料汇编成册,汇编分类方法可以时间段进行分类,如按学期或者学年等,还有可以按照活动类型进行归类整理等方法进行,档案汇编成册不仅方便过往资料的查找利用,还可为馆领导决策发挥参谋作用。二是编研工作是开发档案信息的途径之一。为加大图书馆活动档案信息开发力度,根据实际需要,将分散的档案材料加工整理进行综合分析、有条件的图书馆最好撰写出专题调研报告,为今后改进工作,提高活动质量提供依据。三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如通过计算机录入、扫描等多种手段将档案资料转化成数字信息,使其变成多载体上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档案信息,实现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全程现代化。加工后的数字化档案资料,便于档案信息的检索、网络传递、咨询服务以及开发利用。

(二)应探索建立高校共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合作关系,实现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的今天,各种资源的共建共享势必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图书馆在搞好本馆读者活动档案管理的同时,可借鉴档案管理中共建共享的经验,积极探索建立起馆际之间共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合作关系,如将各馆读者活动的档案资料通过科学整合后,进行馆际间档案资源的交流,由此实现档案管理由单一开发利用型向联合开发利用型的转变。而馆际之间通过展示双方编研的档案资料,互补互学,有利于取长补短,互相沟通,共同促进图书馆读者活动水平的提高,以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近图书馆,关注图书馆,满足读者持续增长的文化需求,更好地体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总之,加强读者活动档案管理,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除要重视读者活动档案的建立、管理和利用外,还应结合本馆读者活动档案资源的收集管理状况,积极探索档案资源管理的新思路,为促进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整体水平的提高及图书馆文化的传承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成学燕.对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的思考[J].山东档案,2008(3)

图书档案管理篇9

关键词:医院图书档案 情报 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248-02

近几年我国的医疗制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医院的管理模式也随之改变,作为医院管理重点的图书建档规范化改革工作也势在必行。医院图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对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客观反映。一套全面系统的图书档案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医院图书管理事业的有序健康发展,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等工作成本。

一、医院图书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医院进行图书档案规范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共享信息资源,发挥档案的指导性作用。只有医院档案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在医院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其的指导性作用,才能体现出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医院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一般集中在机构设置、专业人员的素质能力以及信息环境下的一体化管理方面。医院图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对于保护医学类图书的正版合法权益,加强图书市场的规范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院在进行图书档案管理时需要遵守两个管理原则:

一是制度管理。制度建设是一切管理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医院管理部门需要建立细致全面的规章制度,结合医院整体与各工作部门的实际情况,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及时建立补充规章法则,例如建立书籍赔偿制度、数字图书馆运营制度、文献资源馆际互借制度等,保证医院图书档案管理的正常有序进行。除此之外,还应明确图书采购、借阅、管理之间的各项职责分工,制定细化的工作准则。

二是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的前提是国家制定的相关法规法则,要求医院图书档案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标准开展管理工作。医院书籍、资源的分类、编码、主题索引以及设备配置标准都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标准化管理的全面执行对于我国医院图书档案实现通用性以及档案资料共享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说,图书档案的标准化管理是保证医院现代化、信息化、资料共享化进行的基础。

二、医院图书档案管理中具体的工作内容

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搜集电子、书籍、期刊等各种形式的资料。资料的充实程度是评价医院图书档案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图书管理员应该采用各种手段开辟资料来源,实现资料的最大程度整合,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既要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全面性又要剔除无关材料。最终将图书档案管理机构建设成一个既切合医院实际又具有鲜明特色管理部门。二是采用各种手段获取情报。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改变传统的文献资料被动收集整理方法,主动深入各科室、病房之中,及时了解临床治疗的进度。三是开展咨询、出版服务。图书档案管理机构在医院内部还具有提供学术咨询,如专刊发表、科研计划制定、学术研究选题等,这些业务咨询一般具有机密性与战略性。同时,医院图书档案管理机构还承担了刊物编辑出版的责任,有权对医院最新研究成果或科研结果进行编辑出版。四是保证与世界先进科研经验的及时交流、资源共享。医院的发展依赖于对最新科研成果的研究或引进,而图书档案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保证其与外界的及时交流、沟通、合作。图书管理机构需结合医院实际水平,及时对管理设备进行更新,保证图书管理实现现代化。

三、保证医院图书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管理机构

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的管理机构是保证医院图书档案规范化进行的基础。医院应根据具体水平设立独立的情报、图书、档案管理机构。首先,设立信息科总归医院总务处领导,下属分别设立情报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电子信息控制部门等,合理分配资料、进行最新科研成果的搜集、档案的分类管理、信息的共享与交流等。其次,设立档案管理与情报搜集两个独立的工作部门,并分属于不同上级领导,将资料收集与编辑、调研工作独立进行,保证其工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二)进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管理改革

1、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内涵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是指将医院内部资料管理中这三个独立的部门相整合,将其形成为一个工作整体。一体化管理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信息资源,并发挥独立部门存在时不具备的全面、整体效用。图书、情报、档案管理得以整合的基础是其具有相同性质的工作原理,都属于文献范围。首先,图书、情报、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能都是知识、资料的收集、更新、;工作目的都是储存有效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资料支撑、促进医院治疗水平的进一步发展等。其次,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的工作程序也具有一致性,都是对文献资料进行搜索、加工、存储等。根据上述介绍与我国医院图书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图书、档案、情报管理工作的一体化的定义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管理的一体化。指在图书、档案、情报范围内对信息整合管理的一体化。(2)服务的一体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供服务,将三者进行整合,可以打破传统的独立服务体制,在对外服务上实现一体化。(3)机构设置的一体化。是指建立一个集规划、管理、监督为一身的管理部门,既保证图书、情报、档案工作的整体性又明确责任,促进整体与具体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为医院以及社会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

2、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优势

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系统是近几年来医院图书管理改革的重要方案,其具有其他管理方式所不具备的优越性:

第一,一体化建设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馆藏资源,进行信息的进一步开发。传统的图书档案管理机制强调独立封闭运行,各医院科室闭门造车,这不仅浪费医疗资源,还为信息的筛选造成了阻碍,不能满足医疗信息资料的全面、及时、准确的基本要求。采用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政策,不仅可以实现档案与图书管理的及时结合,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管理人员墨守陈规的管理方式,对馆藏信息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在新的科研项目研发环节中可以充分结合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措施,从课题确定、立项报告以及最后的研发成果发表过程中,及时更新档案资料,保证各个时期档案材料与研发实际的一致性,并对课题研究材料进行最终归档,为新的项目研究提供资料收集的上的便利。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图书档案管理系统也引进了网络技术,提升了图书档案资料的重复利用率,及时快速的满足了医院需求。如笔者所在医院就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对图书档案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完善了资料的检索系统,设立多种关键系检索方式,时间检索、专业检索、案卷检索等,促使检索系统更具实际操作价值,便于使用者快速掌握;对内开放检索目录,节省了操作者的查询时间,提高了检索效率;同时还建立了数字化系统控制下的检索系统,保证资料查询的准确性与全面覆盖性。

第二,图书档案一体化建设有利于精简医院内部机构,节省财政开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管理形式,要求各部门独立工作,这就造成了人员分配中的重叠现象,工作任务重复,工作涉及面较为单一。实行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有效的缩减了不必要的医院图书管理机构,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也由传统的单一工作演变为集图书管理、档案规划、情报搜集等多种综合素质为一身,其自身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机构得到精简,人员综合素质得到强化最终节省了医院图书档案管理方面的开支,客观上为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创造了条件。

第三,有利于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图书档案一体化的管理形式依赖于数字化信息的应用,这就在客观上推动了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为了掌握信息化工具的应用技术,图书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接受培训,掌握新型的工作方法、不断充实自身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除此之外,图书档案一体化的管理形式需要对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这就在客观上为岗位轮换提供了机会,医院管理阶层的定期岗位轮换不仅有利于管理人员掌握多种业务技巧,提高其的工作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内部员工的沟通交流,为医院管理创造出一个和谐有序的环境。

3、一体化工作的具体管理措施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是实现医院资源共享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其在具体执行上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改革管理制度,实现协调统一发展。现阶段的医院图书档案管理仍然受到传统模式的制约,各部门之间缺乏交流、独立封闭,难以及时做到信息的整合、交换,这种模式既不利于医院内部图书管理水平的进步,也不利于医院图书档案管理发挥其社会优势。因此,国家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鼓励医院内部建立统一的工作体系,鼓励医院内部实现资源共享,为社会医疗改革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统一一体化管理标准。统一的管理标准是监督一体化管理的基础,没有标准的制定,图书、档案、情报的一体化管理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信息检索、设备配置上,医院内部都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并监督各部门按标准执行,保证内容的共通性、数据测量的标准化以及网络搜索平台的实际可操作性等。

第三,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专业知识的提升、管理素质的提升以及对外交流水平的提升。医院图书、档案、情报管理人员面对的受众群体以医疗工作人员居多,管理人员搜集整理的信息大多涉及医疗生物领域,其对信息的筛选掌握能力直接影响医务工作人员的临床治疗,关系到患者的人身安全。而提高管理人员筛选、整理信息的最有效措施就是丰富其的专业知识,将其培养成医学领域的博才并促使其依赖这种专业的判断能力对科研成果、项目分析、信息整合等进行有效分析筛选,推动医院图书档案管理机构的纵深发展。管理素质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对数字化网络应用平台掌控能力的控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发展,医院图书档案管理系统也采取网络平台办公。这就要求医院内部的资料管理人员不但熟悉操作技能,还要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能够及时快速的修复网络平台日常故障。网络资源具有快速性、全面性的优点,但是其也存在信息量大、信息质量不统一、各类信息鱼龙混杂的缺陷,所以,医院的资料管理人员应该具备整合、优化、筛选信息的能力,将大量重复无序的信息简单有序化,为医院的医疗水平、教研水平的提升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随着我国对外交流政策的日益宽松以及网络传送的出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与国外的交流逐渐频繁,国际上先进的科研成果、临床治疗经验通过网络信息传输不断影响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鉴于国际先进经验、资料的记载形式都是采用国际通过语言英语记载,所以作为医院的图书档案情报收集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语言交流基础,能够准确全面的理解医学类外文资料,及时为国内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第四,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搜集相关信息。准确、全面的医疗信息、科研成果是提升医院临床治疗水平的基本保障。随着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建立灵活、简便的信息搜集系统成为提升医院图书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医院可以设立专业的网络操控部门,对于互联中的的大量信息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筛选,并根据医院自身特色进行信息的深度开发,做到知识普及型与独有性的结合,为临床治疗提供最具价值的资料。

四、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为主的信息时代,如何及时、准确、全面的掌握信息资料成为一个单位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同样,在医疗卫生事业中,信息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如何建设医院图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就成当下医院管理者需要考虑的新课题。图书、档案、情报等工作的一体化管理逐渐成为医院信息改革的必然趋势。实现一体化发展需要在网络数字化应用基础之上,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为医院临床治疗提供优质信息支撑。

参考文献:

[1]刘晓芳.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是医院信息化发展的方向[J].西部医学.2004(03)

图书档案管理篇10

一、前言

进行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主要是由于信息技术在不断的更新,单纯将图书管理和档案管理分开,不仅给图书管理员的管理工作带来压力,而且也使得读者的查找过程变得更加复杂。文章以山西省宁武县社会救助管理站的图书管理为例,对于推进图书档案管理的一体化进程进行分析,通过对于国内目前的管理情况的总结和归纳,提出更加先进、更加科学的解决措施。

二、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1.顺应时展

在如今社会中,信息极度膨胀,知识数量急速增加并且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图书馆、档案馆不可能将所有的文献资源都进行收集整理,因此需要实现图书档案发展的一体化,也就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所有的文献资源,这也是在快速发展的现代技术的发展的总趋势,实现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同时,要注意将图书馆、档案馆实现资源共享,构建完整的文献资源布局,形成共同的发展,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

2.实现优势互补

图书馆、档案馆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管理问题,同时也形成了各自的管理特点和管理优势。对图书馆、档案馆进行一体化的整合管理,主要是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过程中,对图书馆与档案馆进行分开的管理不能实现目前对于社会资源的全面需求,同时这种管理模式严重拖慢了管理速度,也无法实现与网络科技之间的对接,进行管理速度的更新。因此,长此以往,如果还将图书馆与档案馆进行分开管理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更新速度减慢,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也会造成查询的工作不断重复,不仅给资源馆的人力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同时也浪费了查询者的大量时间,给双方都带来极大的不便。

3.实现资源共享

图书馆和档案馆的管理过程存在其自身的特色以及优势之外,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其二者进行馆藏的图书各有偏重,不利于读者进行综合利用。因此,为了顺应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同时实现资源共享,进行图书馆、档案馆的一体化管理,是最好的选择措施。只有利用其在管理上的一体化,加强在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共享,才能达到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于图书馆、档案馆管理的基本要求,实现不同学科、不同信息之间的整合发展,实现平台的最优化。

4.知识经济发展

进行图书馆、档案馆的一体化管理的重要动力是指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在资源、知识共享占主要发展趋势的当今社会,知识是创造创富与实现自身增长的重要依靠。进行图书、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实际上就是将知识进行更好的管理,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知识自身的整合以及整体化、系统化发展。在此过程中,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实际上不仅满足了读者日益发展的需求,同时为了读者用户提高了更加丰富、更加全面、完整的信息资源。

三、实现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措施

1.健全管理体制

就目前各大图书馆、档案馆的管理现状而言,各级相关负责人应该加强对于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的认识的重要性与迫切程度。随着当今社会的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管理人员需要把握住发展趋势,认识到进行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的必要性,以及实现部门整合,更好的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与统筹。在战略指导层面上,只有管理层在对于进行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有全面、科学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图书档案管理才能在战术、战策上有所偏倚,从而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

2.加强人才培养

实现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实际上需要一支高精尖队伍,这主要是因为进行一体化管理的图书档案系统十分庞大并且复杂,一体化管理并不是简单的将二者相结合,而是需要在??今的数字化的网络环境中进行资源整合。利用虚拟图书馆和虚拟档案馆技术给人们提供超出时间、空间的知识共享。同时,由于互联网技术自身的特性,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技术、知识、行业等之间的壁垒,形成无时间、空间限制的虚拟世界,使得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从技术上层面来说变成现实。除此之外虚拟图书馆和虚拟档案馆技术可以实现不同馆藏资源的交叉共享,实现实时。因此,进行一体化管理需要加强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努力培养一支具有互联网思维、新型知识结构并且掌握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人才队伍,从而实现图书档案管理的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