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十篇

时间:2023-11-14 17:37:39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篇1

一、观察训练培养造型能力

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显见细致的观察在书法学习中的重要;而创造能力的体现,首要一点也是观察。当有意或无意地观察到别人没有注意的问题,并引起探索研究的兴趣,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从而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法课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观察对象是字中笔画的形态、书写方法、笔画的位置、结构的搭配等。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还需要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进行训练。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造型能力。

二、 记忆训练培养记忆能力

书法课学习中十分注意记忆力的训练,尤其是临摹的训练,它分为对临照着字帖,看一字,写一字;背临脱离字帖,依靠记忆写出范字。“背临”的训练,完全依靠记忆力,而且学生对书法作品分析力的提高也离不开记忆。现在学生不善记忆,更不善于用记忆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要在开拓新知识与已掌握的旧知识网的基础上发展,也就是学生必须要记住旧的知识,并且清楚新、旧知识的联系,才能解决新的问题。它需要知识的连贯,这与记忆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书法课训练学生记忆力有助于记忆能力的提高。

书法课对记忆力的要求高于语文、数学课。语文、数学课中记忆的是文字符号,而书法课记忆的是文字的形态、风格。书法教学记忆力的训练主要在学生对临、背临、意临这三个阶段中。

在第一阶段对临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写。可以先记住一笔写一笔,然后过渡到一个偏旁或字的局部,逐步提高记忆的量。在第二阶段背临时,先让学生记住一个字的外形结构,然后再记住一行或一段字。第三阶段“意临”是指学生根据所临学字帖的风格、特点,自己创作新的作品。这是分析力、观察力和记忆力的统一。这一阶段可以由对临、背临与意临组合训练。先对临、背临字帖,然后根据字帖的风格书写一张内容与字帖不同风格的作品。

这三个阶段的训练,最终目的是通过记忆力的训练,使学生能综合所临字帖的风格、特点,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三、思维训练培养想像能力

书法教学中十分重视思维的训练,即人们常说的“悟性”。书法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主要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主要通过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训练两个途径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由开始的引导作用,逐步过渡到学生自主、自觉地、正确地分析;创造思维要求学生思维活跃,大胆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让他们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成为教学主体。而书法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更为活跃,敢于思考。乐于思考,成为教学中思维训练的主人。

四、动手实践形成创造能力

没有书写练习的书法教学是纸上谈兵。教师讲的知识、技能,学生必须通过书写训练才能理解、记牢,思维训练也必须在书写训练的尝试中进行。而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是学生的弱点。古今中外的发明家的成果都是经过几次、十几次甚至上百次动手尝试才获成功。所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创造能否成功的保障和重要手段。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篇2

【关键词】书法教育 审美素养 文化素养 创造素养

书法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教育,已成为艺术教育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在素质教育中显示出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书法教育包括写字教育,也包括目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开展的书法兴趣活动,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并要他们懂得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古老的书法艺术传统,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因此开展书法教育,既能为弘扬书法艺术文化而培养艺术人才,又能发挥书法教育全面育人的教育功能。

一、重视观察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随着电脑的普及,有些人误认为书法不重要了。因而没有必要花功夫去练字,不少青少年的字写得乱七八糟,无法阅读。其实书法除了实用性之外,还有艺术性的一面,其本身就是科学与艺术的一种完美结合。书法的过程是培养和提高审美意识的过程,审美欲望是人的基本欲望的升华,人的需求和欲望是审美的心理动因,在审美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及推敲和探索是鉴赏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中国汉字大多是象形文字,每个不同的字都有独特的“形”,要把字写得美观,除了了解汉字的一些基本构字规律外,观察能力至关重要、如笔画的长短、细块的大小、结构的疏密、形体的斜正和体势的收放等,书写前必须静观细察、把握机理、妥善安置,这个处置过程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过程,字写得端正、整洁美观,就会产生赏心悦目的效果。

书法课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观察对象是字中笔画的形态、书写方法、笔画的位置、结构的搭配等。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还需要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进行训练。

二、强化记忆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素养

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关注创造素养的培养,书法教育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手段之一。书法课学习中十分注意记忆力的训练,尤其是在临摹的训练中,学生完全依靠记忆力,而且学生对书法作品分析力的提高也离不开记忆。现在学生不善记忆、更不善于用记忆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要在开拓新知识与已掌握的旧知识网的基础上发展,也就是学生必须要记住旧的知识,并且清楚新、旧知识的联系,才能解决新的问题。它需要知识的连贯,这与记忆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书法课训练学生记忆力有助于创造能力的提高。

书法课对记忆力的要求高于语文、数学课。语文、数学课中记忆的是文字符号,而书法课记忆的是文字的形态、风格。书法教学记忆力的训练主要在学生对临、背临、意临这三个阶段中。

在第一阶段对临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写。可以先记住一笔写一笔,然后过渡到一个偏旁或字的局部,逐步提高记忆的量。在第二阶段背临时,先让学生记住一个字的外形结构,然后再记住一行或一段字。第三阶段“意临”是指学生根据所临学字帖的风格、特点,自己创作新的作品。这是分析力,观察力和记忆力的统一。这一阶段的训练可以由对临、背临与意临组合训练。先对临、背临字帖,然后根据字帖的风格书写一张内容与字帖不同风格的作品。这三个阶段的训练,最终目的是通过记忆力的训练,使学生能综合所临字帖的风格、特点,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这也是创造力的体现。

三、思维训练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

书法教学中十分重视思维的训练,即人们常说的“悟性”。书法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主要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主要通过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训练两个途径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由开始的引导,逐步过渡到学生自主、自觉地、正确地分析;创造思维要求学生思维活跃,大胆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让他们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成为教学主体。而书法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更为活跃,敢于思考,乐于思考,成为教学中思维训练的主人。

四、动手实践是形成创造能力的手段

没有书写练习的书法教学是纸上谈兵。教师讲的知识、技能,学生必须通过书写训练才能理解、记牢,思维训练也必须在书写训练的尝试中进行。而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是学生的弱点。古今中外的发明家的成果都是经过几次、十几次甚至上百次动手尝试才获成功的。所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创造能否成功的保障和重要手段。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篇3

【关键词】音乐教育;形象思维;培养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123-01

在过去的教育中,由于受形象思维是低级的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是高级的思维活动,这种片面观点的影响,对形象思维的研究很不够。形象思维活动只局限在幼儿阶段,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忽视了形象思维训练,即使象音乐这样一门主要是开发右脑功能的学科,也忽视了形象思维训练。音乐是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艺术,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培养情感和联想、想象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过去的音乐教育忽略了这方面的培养,过多地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限制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

根据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直觉能力、情感、联想和想象,音乐记忆力、创造力四个方面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一、丰富音乐的表象积累 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

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为形象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知觉的范围很广,如视觉、听觉、触觉等。音乐是培养听觉的重要手段,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对提高直觉能力有很大帮助,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音乐的表象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二是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表象积累。音乐语言是由音乐的各种要素组成的,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把音乐课简单地认作教歌的过程是片面的,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就要注意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

比如我们在教授《小纸船的梦》时不仅要让学生会唱,还要学生通过唱这首歌感到旋律的优美、节奏的舒展、力度的变化,以及伴奏中琵音的效果等。经常的训练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了。

熟悉更多的音乐作品是积累丰富的音乐表象另一种重要方式。作曲家之所以会创作出风格各异的作品,和他们有着丰富的音乐作品表象积累有很重要的关系。

二、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形象

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激烈、快速和强的音乐同人们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压抑的感觉又同人们悲伤时的心情一样,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强烈的音乐感情因素影响下,形象思维则得到更大的发展。

通过音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运用一切方法启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现在所提倡的愉快教学、参与教学、趣味教学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表现自己的情感。演唱和演奏就是表达内心感情的最好方式,因为演唱和演奏的过程就是内心情感抒发的过程,是内心情感更深层的流露,也是感情的一次升华。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演唱、演奏是分不开的,投入了丰富的情感会使歌声(乐声)更富于感染力,反过来又会激发学生更为深厚、强烈的情感活动。

三、培养联想和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作曲家创作音乐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无论是从生活中提取的题材还是从文艺作品中提取的题材;无论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还是从某种艺术中萌发灵感而成,总之都是在他头脑中最先出现他感兴趣的形象,然后运用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技巧创作而成。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也必然要沿着作曲家为我们创作的音乐形象出发去探寻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尽管很遗憾,由于音乐的不确定性,我们往往不能,有时甚是不可能再回到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但对音乐的情感感受却可能会是十分强烈而相似的。从同一情感感受出发产生各种各样的想象,这正是培养联想力和想象力的好机会。比如当我们听到一段欢快的音乐时,产生的想象会是多种多样的:朋友的聚会,节日的狂欢,丰收的舞蹈,郊游的喜悦等等。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等等。

(二)积累约定成俗的曲调。它可以使人产生对某一特定地区风土人情或特定历史背景的联想。如,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

(三)鼓励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过去的观点是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否对发展形象思维有更大的好处呢?

(四)丰富学生各方面的感受,增加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四、加强音乐记忆促进形象思维发展

形象记忆是右脑的功能之一,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发展。思维是非常依赖于记忆的,由于音乐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因此追踪和理解音乐就必须依靠己忆去完成。也就是当音乐的实际音响消失之后,在心里仍然要保留这个“音响”,这就是“内心音乐感”。这种能力的形成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

记忆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抽象记忆,另一种是形象记忆,即把记忆同某种形象联系起来。凡是记忆力强的人,他们的形象记忆能力都很强。音乐家的记忆一般都很强,莫扎特能够凭记忆把多声部的《赞美歌》记录下来,门德尔松能把遗失的管弦乐总谱凭记忆再写出来。

在音乐教学中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

(一)听记旋律。教师弹奏一般旋律,学生用模唱式唱名唱出。

(二)旋律听记填空。如56│54│(32)│1-│,教师弹奏括号中的音,由学生填写。

(三)记忆主题。大量地记忆各种主题,提高音乐的记忆力。

(四)默读乐谱,训练内心音乐感加强记忆。

(五)反复欣赏。为了保持记忆,在一个阶段之后,重复欣赏已学过的作品。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篇4

论文摘要: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智力训练包括:创造性的思维、良好的感觉和歌锐的观察能力、记忆力、应变能力和完成各种动作的速度训练。本文就上述几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现代足球对运动员智力的训练要求越来越高,提高球员智力已成为当今足球训练的首要任务。青少年是中国足球的未来,也是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希望,因此,本文提出了几种能力训练方法。首先笔者认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智力训练主要内容包括:1、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2、良好的感觉和敏锐的观察能力;3、记忆力和应变能力;4、完成各种动作的速度。如何开展好上述几个方面的训练,是值得大家探讨的一个问题。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现将我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球员在比赛中技战术行为受其思维方式的支配,在现代足球比赛中,那种墨守成规刻板教条的思维必然要束缚球员的手脚,现代足球运动员应灵活多变,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如球王贝利所说:“作为球星,最重要一点就是要有独特的创造性”。

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对于青少年是十分重要的发展青少年运动员创造思维能力要尽创造一种与比赛接近的训练模式。在训练中不断向球员灌输用脑踢球的思维方式来完成技战术行为,例如:在2对2,3对3,5对5的对抗练习中,教练员要充分给球员一个广阔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让球员充分表现和发挥想象(在墓本战术的墓础上),也可以随时停止对抗,指出球员在运用过程中的合理行为和非合理的行为,并且可以逐步启发他们的思维,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向球员传授足球知识,包括技战术、心理、生理、裁制规则等方面的知识,这些也能达到对青少年球员进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训练的效果,从而使其更加灵活和敏捷。

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思维敏捷与否的直接表现,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不能忽略培养青少年球员对技战术及完成动作进行语言表述的能力,它能清晰地反映出球员掌握技战术熟练的程度。

二、良好的感觉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良好的感觉和观察能力是培养运动员智力的重要因素。现代足球比赛中,球员的感觉和观察能力,是球员决定技战术的前提,世界优秀足球运动员在这方面都非常有特点。例如:世界著名球星马拉多纳,无论是带球突破、传球、射门,常常出其不意,出现在对手最危险的地方。作为一个出色的球员,必须具有非凡的感觉和观察能力,只有在迅速判断同伴和对手的意图之后,抓住战机才可能战胜对手。同时作为教练员要及时地培养青少年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对于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训练或比赛前,可根据每个球员的技术和心理特点,要求他们学会观察对手的战术意图,做到知己知彼。

三、记忆能力和应变能力

无论学习基本技术还是掌握战术知识,都应当运用已学的知识主动领会和完成新的动作。为了培养少年运动员的记忆力,教练员应在训练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反复练习技术要领和原有的技战术知识,其作用非常明显。此外,通过各种变化和几人间传球练习来提高他们的记忆力,也是训练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十五岁左右是青少年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要充分利用这个年龄段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忆力训练。同时,理论课也是训练记忆较好的方法,使他们在训练一比赛一再练一再比赛中增强记忆力。

世界足球运动的高速发展,也给我们球员提供了享受和观察高水平比赛的机会,优秀球员为什么能在高水平,强对抗和快速运动过程中完成复杂动作,其结果就在于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非常强。所谓应变能力就是对某个事物或物体不断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一种能力。例如:球场上复杂变化的环境中,带球、传球、射门等方面应变能力起着重大的决定作用。 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应加强对青少年进行这方面的强化训练,使他们逐步达到和提高应变能力。方法有二:

1、在一个直径为20-30米的园圈内进行,人数为5-6名,圈外四周各有1名队员进行传接球,队员在圈内自由带球,能过所有队员后,传四周的某一个队员,做一个碰墙式2过1传接球练习,之后再进入圈内反复练习。(如图)

2、在上图的墓础上,圈内增加3人,进行技术干扰,使练习难度增大。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再到比赛中进行实践,这样就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去体验和完成各种动作,这样才能逐步加强和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

四、完成各种动作速度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篇5

大家知道:口算又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和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为发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计算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起着重要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加强口算训练,最大限度发挥口算的重要作用呢?我们认为:

1强调“用脑子算”

现行教材中有一部分口算训练内容被编排在笔算训练之后,像小数乘除法口算就是这样编排的。学生学了笔算以后再进行口算。受到了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用笔算的方法进行口算,如:口算1.8×4,学生会先在脑子里列一个笔算竖式,然后根据笔算方法想四八三十二,向前进三,一四得四,四加三得七,一位小数,结果是7.2。这种口算,学生把脑子当成一张纸,记忆当成一支笔。将1.8×4在脑子里用竖式计算了一遍。由于结果是正确的,过分花时间进行口算教学影响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原因,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也就默许了。其实从口算的意义和价值上讲,这种口算方式有失偏颇,因为这种口算强调是单纯利用计算方法,机械、呆板的计算方式。缺乏思维锻炼价值。我们不妨仍然把它理解为笔算。根据课程标准理念,有思维锻炼价值的口算应强调用脑子算。也就是口算时,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将各种数字合理地拆分、组合,利用运算性质、定律、规律得出计算结果。比如口算1.8×4,学生会利用乘法的分配律“1×4+0.8×4”进行口算。这个口算过程,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发展了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培养了学生瞬间注意力和创造性思维。长期对学生进行这种有思维锻炼价值的口算训练,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大有裨益。

2重视“听题口算”

众所周知,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作为计算教学的组成部分,口算的实用性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得很充分。但目前的口算训练(不管是教材编排还是各类作业)大多是以视题口算的形式出现的,我以为这种过分重视视题口算的训练方式从“用数学”角度考虑是不完全恰当的。因为在生活中使用口算,往往是听到数据通过思考后说出答案。看着数字写答案的生活场景毕竟不多。从口算训练角度看,听着数字说答案比看着数字写答案的难度要大得多,因为听着算时,计算者还要一边记着参与运算的数字,一边口算。至少培养了学生瞬间注意力。2007年春季学期秭归县小学数学调研考试,有一道听题口算.我想,这道题真正体现了口算的“实用性”。

3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训练的题目不复杂,思维过程也比较简单,但是其存在的价值是其它计算所不能替代的,我们要在正确认识口算的基础上,加强口算教学:

3.1理解算理。算理是口算的基础,在进行口算教学时,教师不仅要重视口算方法的指导,更要加强口算算理的训练。特别是讲授口算新授课,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说出口算思路。举一反三,学生会在明白算理的过程中掌握口算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口算练习和口算实践中“用脑子算”。也只有这样,口算教学才能真正体现课程标准理念,达到提高口算能力和锻炼思维的双重目的。

3.2“听题口算”和“视题口算”相结合。有意识地加强听算训练。在口算教学中,一味只加强听算训练也有些枯燥,如利用口算卡视算,利用口算簿听算等。让听视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口算训练。

3.3加强口算记忆性训练。口算内容具有全面、广泛的特点。一些常见的运算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如:分母是4、5、8、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类似的口算结果教师应让学生熟记忆于心。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篇6

       听、说、读、写这四项语文基本能力中,“听”具有前提性质。没学会“听”,就谈不上学好“说、读、写”。那么、什么是“听”和“听”的能力,怎样搞好“听”的教学;本文就这两个问题谈些看法。

一、“听”和“听”的教学的特点

“听”本来是一项生理功能。任何人只要不是聋子,都具有生理性的听力。本文的“听”作为语文学习上的一项基本能力,即指通过听觉器官,由对语言的注意、感受、思维、反应等一系列过程所构成的一种语文能力、一个训练有素的音乐家可以从乐曲中获得比旁人更丰富的感受,一个掌握了“听”的能力的学生,能够从语言中获得比旁人更多的信息,从而激发出更深刻的思维和反应、如果对语言不能很好地进行注意、感受、思维和反应,即缺乏“听”的能力,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智力发展将受到很大限制、许多大学、中学教师时常发现自己的学生对语言的记忆力比较弱,听讲与记笔记脱节,不得不花大量时间板书授课内容;还时常发现有的学生听课时常常处于“听而不闻,似懂非懂”的状态,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阿·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学生没有这种在听讲的同时就把教师的演讲、解说的内容简要的记录下来的 技能,那就根本谈不上掌握知识”。所以,叶圣陶等我国教育界老前辈都十分重视“听”的能力的培养,大声疾呼:“要在口、耳上下功夫”、要加强“听说”教学的研究,特别要从小学抓起。 既然“听”的能力如此重要,那么它包含有怎样的内容?又具有怎样的特殊性?目前,有些研究者认为对语言的“听”包括三个过程:听到、听懂、领会。“听到”指说话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入耳朵的过程.“听懂”指对声音的连续性加以注意的过程;“领会”指理解连续不断的话语的意义的过程。我认为除了这三个过程,还要包含以“听”为基础的“听记”、“语感”和“语言应对”能力等。

语文教学中的“听”的教学有它的特殊性,让我们把它和“说”、“读”、“写”作一个比较吧、首先,“听”是儿童最早接触的、几个月的婴儿就有语言的注意和反应;入学前的儿童,已能听懂日常语言,所以,教师不是“听”的启蒙者。“听”的教学也不该从ABC开始,而是让儿童进入“听”的技能学习的新阶段是第二级台阶上的学习、这是很重要的特殊性。其二,“听”是不以个人意愿为转移的。眼可以闭而不看。耳难以闭而不听,学生最大量听的机会不一定在课堂上。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充任着孩子的先生、各种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习惯,甚至方言,俚语,都在影响着学生的“听”、这样,教师的主导性就显得更加重要、这是“听”的教学的另一个特殊性、其二,“说”、“读”、“写”或可过目再三,或可三思而言,或可反复吟诵。而“听”是一种被动性的信息接受过程,而且速度快,一般都要求在极短的时间里听到、听懂、领会,及至反应,这是“听”的教学的第三个特殊性。总之,从教学地点,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看,“听”的教学都有其特殊性。倘若我们不从这些特殊性出发去设计和组织“听”的教学,那么,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很难的。

    二、加强“听”的教学的几点做法

小学语文教学首先要强化“听”的教学、“听”的教学可分成两大部分,其一是“听力”本功训练;其二是“听”的专门技能(包括“语言记忆”、“语言应对”等)的训练、下面想就“听”的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1.“听力”基本功训练

前面提到的“听”的三个过程:听到、听懂、领会,即从听到语音至领会话语的意义,可以认为是听的基本功。“听”的这三个过程同时是思维的过程。它主要涉及注意、辨音、逻辑联系等思维活动。

“听力”基本功训练要贯穿在阅读教学全过程,要与拼音、识字、阅读、写作教学紧密结合,从小养成一边听,一边记,然后学着说,一边听,一边想,有不同意见提出来的良好听的习惯。特别在低年级拼音、识字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注意,要求能正确地区分不同音节、音调。我在教学中常采用“提要求”,“带问题”,“做游戏”等形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注意,对刚入学的小朋友,上课时要求他们在老师讲课时,眼睛要注视着老师,认真地听。这样,老师可以通过“找眼睛”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注意情况、有时讲课中先对学生提几个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听,而后回答问题、如:给孩子们讲童话故事,听前提示:你们认真听听看故事里面讲了几种小动物,哪个动物是故事的主角,你喜欢谁等问题,由于孩子们带着问题听,注意力十分集中。有时还采用游戏的方法,请几个小朋友到教室外做对话练习,然后让班上同学辨析教室外小朋友谁讲些什么,看谁听得清、辨得好、在范读课文时,读一半突然停下来,让一个同学接着读;讲课中,有时故意说一两句明显的错话,让学生有机会指出错误、这样,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注意,促使学生养成注意听的良好习惯。

能“注意”只是“听”的第一步,还必须进一步听懂和领会(也就是对语言的思考、理解、反应)、对语言的辨析,对听到的话语中的字、词、句的准确理解,对普通话的语音、语词、节奏、速度的感受,也就是听力的基本功、如福州方言没有“f”这个声母、许多学生人学前听惯了无“f”的普通话,一旦听到规范的普通话反而不习惯,往往将普通话中一些词理解成另一些词、例如“花芽”和“发芽”就由于发音不准而相混淆。假如教师这时有意识地进行“f”、“h”的辨音练习。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区分两个不同词的发音,从而提高了辨音能力,把语言听懂了。

听懂”教学要寓于阅读教学之中、如教《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我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学着老师讲。我让孩子看板书:

小鱼摇拨水 黄牛甩赶蝇子 燕子摆掌握方向

老师说:“小鱼摇着尾巴拨水”,要求学生讲:“黄牛甩着尾巴赶蝇子”、燕子摆着尾巴掌握方向”。老师说:“小鱼拨水靠尾巴”,要求学生能讲:”黄牛赶蝇子靠尾巴”,“燕子掌握方向靠尾巴”。老师说;“小鱼用尾巴拨水”,要求学生能讲:“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学生要听懂老师讲的话,才能学着讲从而训练学生听懂语言的能力。

对语言的注意、辨析目的是为了听懂、领会。而由于语言环境不同。内涵不同,要做到对语言的领会是不容易的。口头语言特殊性是一讲而过,听者的领会速度应和讲者的发言速度相一致,否则就可能漏听或误听。因此,对口头语言的领会,关键抓领会速度,使学生做到“一听就懂”,为了提高听者的领会速度,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三个重点。

(1)抓住语言基本内容,明确重点词。一般地说,人们要说的话的内容,大多离不开“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四个基本内容。因此只要善于抓住这四大内容,就能很快听懂说什么。如让孩子做“听通知’的练习“明天上午,一年级全体同学带干粮到操场集中去春游。”这里抓时间:明天上午;人物 一年级全体同学;地点:操场;事情:去春游。这样孩子们按四大内容就能迅速领会通知的内容、平时经常设计一些语言,让学生用抓基本内容、抓重点词的方法听。反复次数多了,学生对语言反映自然就快了,就能较快领会大多数不太复杂的话。

(2)抓住关联词,贯通上下句、说话速度虽快,但是只要抓住一些表明句子联系的关联词,就能贯通上下句的语义,使思维跟上说话者的语言速度。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听好关联词,特别是对口语化关联词的领会,如“可是”、“但是”在口语中常讲成“可”、“但”(小朋友看电影去了,可我不看)。“那么”在口语中常为“那”。这类关联词是书面语言的简略,都带有转折的意思。再如,口语中常用“接下来”、“怎么样”“还不如”等,分别是“接着”、“怎样”、“不如”这些书面语的扩充,教孩子抓住这些关联词,并让他们做一些练习。能有效地提高听话的速度。

(3)抓住语气、节奏进行语感训练、说话者的感情能以语气、停顿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口语区别于书面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提醒学生注意语气的差别,让他们养成对语气节奏的敏感性也是很重要的、这方面训练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帮助学生领会、如:同样是讲“不碍事”,语气不同意思就不一样。“不碍事的”,叙述语气,是“没事”的意思、“这不碍事?”反问语气,实际是“碍事”、“这不碍事吧?”是疑问语气,是不知碍不碍事的意思。

由于加强了“听”的基本功的训练。学生掌握了注意、听懂、领会的基本方法,初步养成听话的良好习惯,听话能力明显提高。

我曾在一个班搞了测试。初入学时,听老师讲一句话后能正确流利进行复述的12人,占22.2%;只能讲出一句话大意的有30人,占 55.5%;复述遗漏多的12人,占22.2%经过一年训练,学年末抽查38人。内容是听老师讲述220字的故事,听后进行复述。能正确流利复述,达到优秀标准的有28人,约占74%;能基本正确复述,达良好标准的有8人,占21%;大体讲出大意的只2人。

由此可见,进行听基本功训练的效果是明显的。

2.听的专门技能训练

(1)“语言记忆”技能的训练。“听”不能像“读”那样反复吟诵,因此“语言的记忆”就显得十分重要,阅读教学应有意识地进行语言记忆训练,如:教师先板书一个字,让一些学生以这个字进行扩词,另一些学生带着要求注意听。如用“车”字扩词为“汽车、火车、马车、自行车、三轮车、电车……”,要求学生边听边记下最快的车和最慢的车。一组同学扩词后,另一组同学按要求把最快、最慢的车讲出来。这样,学生不但要注意听,还要分析、判断、较快地供出反应,教师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以同一个词作不同内容的句子,请其他同学记下自己认为最好的句子加以复述,还可以讲一段话,让学生复述和讲出大意。这样,从简单到复杂。要求不断提高,难度不断增加,听记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

除了平时结合阅读教学进行“语言记忆”训练外,我还在语文课中专门用一些教时进行“语言记忆”的训练,其教学内容可以是:

--听故事后用图画来表达故事内容。训练形象记忆法。 --教师准备几组词,分别念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归类,然后按类复述:归类记忆法。

——让学生把教师说的一段话,用一句话或一两个词概括下来,然后根据重点词句回忆整段话,抓重点词语记忆法。

还有追忆记忆法、即从三年级开始,要求学生每周听两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然后进行追忆,把节目内容写出来,要求写得有条理、抓住重点、字数不限。这种练习刚开始时,大部分学生写得较简单,有的只两三句话、很少能有重点、有顺序地记下来。颠三倒四的现象很突出、(个别学生追忆较完整,是学生用录音机录下节目,再一句句地听记的。)显然,学生在语言记忆技能上,还抓不住要领。于是,我在班级上召开了经验交流会,请几位写得好的同学谈记忆方法。有的同学说,她在听《小喇叭》时,边听边把故事想象成一幅一幅图画,听完后。用想图作文的方法写出来;有的同学谈到自己边听故事边以一句话概括一段故事内容,一然后用这几句话扩写成故事;有的介绍自己怎样进行戏剧、小表演的追忆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学过,但通过同学自己说出来,更提高了大家兴趣、我把这些方法在学生中推广,结果短期内学生的追忆水平大大提高了,一般程度学生也能较有条理地写出所听节目的内容,字数达500字左右。更可喜的是他们自己创造了许多帮助追记的方法。学生们互相学习,大都掌握了两三种“听忆”方法。这样经过一年来坚持不懈的训练,学生们的“听忆”能力大大提高,不但追记的字数等要求都能达到,而且作文水平也提高了。

(2)“语言应对”技能的训练、“听”的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语言应对的技能,一般地说,听和说联系最紧密,无论是日常交谈,还是课堂教学,总是“听”、“说”两种形式的交替进行过程,在这一交替过程中,思维采取了两种形式,即“听”——信息的接受和“说”——信息的输出,这样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要求人们具备能够迅速、正确地借助“听、说”交接信息的思维能力、这就是“语言应对”的技能、一语言应对”技能是社会活动中十分有用的一项技能。许多孩子一被问话就脸红甚至走上工作岗位也还如此。还有相当多的人谈锋甚弱,听后反映速度很慢,这不能不归咎于“应对”训练太少了。

我在“听”的教学进行“语言应对”训练采取两种措施,一是改进日常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方式、这是最普通最有效的“语言应对”训练,再就是专门设计一些问答练习。教学离不开提问,但问什么,怎么问,此中有很大学问。假如老师满足于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不假思索地应答“对”或者“不对”,这在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浓烈,却于实际上无助于学生提高包括“语言应对”技能在内的语文能力。我认为,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服从于整个课堂教学逻辑,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具有一定思考性,同时也考虑有益于提高学生“语言应对”的技能。比如,有的问题可以采用曲问快答的方式。在提问后要求被提问者立刻回答的、如《蜜蜂》这一课中有一段写了“蜜蜂用前腿把花粉刷在后腿,用中间这对腿支撑着身子。”我问的是:蜜蜂有几条腿?这就属于曲问快答、有些问题可以采取连答的方式。以一连串问题写训练学生迅速进行逻辑思维和应答的能力。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我在教学中连续发问“五壮士在胜利完成任务后选了怎样一条路?他们为什么选这条路?这反映了五壮士怎样的思想品质?”这就属于连问连答有的问题还可一问多答、如《我是什么》这一课,我问:水给人们做过哪些好事?让学生纷纷作答、这就是一问多答、这样可以训练在听到问题时迅速、广泛归纳的思维能力。此外,在提问的速度方面也可以做些文章,故意问得快些,学生必然要提高思维速度。有时老师还故意把问题的答案说错了,让学生有机会提出疑问。这也是“语言应对’技能的培养方式、比如《猴子捞月亮》这一课,我故意念道:老猴子倒挂在树上拉大猴子的脚,大猴子也倒挂在树上拉着另一只猴子的脚,另一只猴子也倒挂在树上拉着另一只猴子的脚,另一只猴子……”学生们一听都笑了,问为什么笑,学生回答:这样不简练,应该像课文里那样写就好了,于是这一念一问,回学生既有机会训练自己“听”的辨析能力,又能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课义中的语言。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篇7

关键词:音乐教学;形象思维;记忆力;创造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他既要有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又要有高度的形象思维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正是人的左、右脑所分别具有的优势功能。在过去的教育中,由于受到形象思维是低级思维、抽象思维是高级思维的这种片面观点的影响,对形象思维的研究很不够。即使像音乐这样一门主要开发右脑功能的学科,也忽视了形象思维的训练。音乐是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艺术,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培养情感和联想、想象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过去的音乐教育忽略了这方面的培养,过多地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限制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根据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直觉能力、情感、联想和想象、音乐记忆力、创造力五个方面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一、丰富音乐的表象积累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

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为形象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音乐是培养听觉的重要手段,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对提高直觉能力有根大帮助,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音乐的表象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二是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表象积累。音乐语言是由音乐的各种要素组成的,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把音乐课简单地认作教歌的过程是片面的,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就要注意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例如我在教授《小纸船的梦》时不仅要让学生会唱,还要学生通过唱这首歌感到旋律的优美、节奏的舒展、力度的变化,以及伴奏中琵音的效果等。

二、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形象

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激烈、快速和强的音乐同人们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压抑的感觉又同人们悲伤时的心情一样,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强烈的音乐感情因素影响下,形象思维则得到更大的发展。

通过音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运用一切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表现自己的情感。演唱和演奏的过程就是内心情感抒发的过程,是内心情感更深层的流露,也是感情的一次升华。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流亡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总要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表达对沦陷的家乡的怀念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

三、培养联想和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作曲家创作音乐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无论是从生活中提取的题材还是从文艺作品中提取的题材,无论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还是从某种艺术中萌发灵感而成,总之都是在他头脑中最先出现感兴趣的形象,然后运用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技巧创作而成。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也必然要沿着作曲家为我们创作的音乐形象出发,去探寻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转贴于

1. 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

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等等。

2. 积累约定成俗的曲调,它可以使人产生对某一特定地区风土人情或特定历史背景的联想

如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

3. 鼓励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

过去的观点总是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发展形象思维也是大有益处的。

4. 经常进行选择性想象训练

教师首先提供一个想象的范围,由学生选择适合的音乐。例如,教师提出一个田园的景象,学生可以选择《森吉德玛》、《田园》、《龟兔赛跑》等音乐。

5. 丰富学生各方面的感受,增加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四、加强音乐记忆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发展

形象记忆是右脑的功能之一,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发展。思维是非常依赖于记忆的,由于音乐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因此追踪和理解音乐就必须依靠记忆去完成。记忆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抽象记忆,另一种是形象记忆,即把记忆同某种形象联系起来。凡是记忆力强的人,他们的形象记忆能力都很强。如一个高段的棋手能够不看棋盘与人对弈,实际上在他的头脑里有一个棋盘的形象,一幅图胜似千言万语。音乐家的记忆一般都很强,莫扎特能够凭记忆把多声部的《赞美歌》记录下来,门德尔松能把遗失的管弦乐总谱凭记忆再写出来。在音乐教学中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做法:1.听记旋律,学生模唱;2.旋律听记填空;3.记忆主题,提高音乐的记忆力;4.默读乐谱,训练内心音乐感,加强记忆;5.反复欣赏。

五、把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发展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篇8

关键词:小学教育;形象思维;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71

在过去的教育中,由于受形象思维是低级的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是高级的思维活动,这种片面观点的影响,对形象思维的研究很不够。形象思维活动只局限在幼儿阶段,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忽视了形象思维训练,即使象音乐这样一门主要是开发右脑功能的学科,也忽视了形象思维训练。音乐是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艺术,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培养情感和联想、想象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过去的音乐教育忽略了这方面的培养,过多地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限制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

根据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直觉能力、情感、联想和想象,音乐记忆力、创造力五个方面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一、丰富音乐的表象积累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

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为形象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知觉的范围很广,如视觉、听觉、触觉等。音乐是培养听觉的重要手段,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对提高直觉能力有根大帮助,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音乐的表象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二是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表象积累。音乐语言是由音乐的各种要素组成的,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把音乐课简单地认作教歌的过程是片面的,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就要注意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比如我们在教授《小纸船的梦》时不仅要让学生会唱,还要学生通过唱这首歌感到旋律的优美、节奏的舒展、力度的变化,以及伴奏中琵音的效果等。经常的训练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了。

二、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形象

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激烈、快速和强的音乐同人们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压抑的感觉又同人们悲伤时的心情一样,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强烈的音乐感情因素影响下,形象思维则得到更大的发展。

通过音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运用一切方法启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现在所提倡的愉快教学、参与教学、趣味教学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表现自己的情感。

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演唱、演奏是分不开的,投入了丰富的情感会使歌声更富于感染力,反过来又会激发学生更为深厚、强烈的情感活动。

三、培养联想和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作曲家创作音乐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无论是从生活中提取的题材还是从文艺作品中提取的题材;无论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还是从某种艺术中萌发灵感而成,总之都是在他头脑中最先出现他感兴趣的形象,然后运用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技巧创作而成。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也必然要沿着作曲家为我们创作的音乐形象出发去探寻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尽管很遗憾,由于音乐的不确定性,我们往往不能,有时甚是不可能再回到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但对音乐的情感感受却可能会是十分强烈而相似的。从同一情感感受出发产生各种各样的想象,这正是培养联想力和想象力的好机会。比如当我们听到一段欢快的音乐时,产生的想象会是多种多样的:朋友的聚会,节日的狂欢,郊游的喜悦等等。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等等。

2.积累约定成俗的曲调。它可以使人产生对某一特定地区风土人情或特定历史背景的联想。如,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

3.鼓励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过去的观点是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对发展形象思维有更大的好处的。

4.经常进行选择性想象训练。教师首先提供一个想象的范围,由学生选择适合的音乐。比如教师提出一个田园的景象,学生可以选择《蜗牛与黄鹂鸟》、《小蜻蜓》、《龟兔赛跑》开始音乐等。

5.丰富学生各方面的感受,增加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四、加强音乐记忆促进形象思维发展

形象记忆是右脑的功能之一,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发展。思维是非常依赖于记忆的,由于音乐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因此追踪和理解音乐就必须依靠己忆去完成。也就是当音乐的实际音响消失之后,在心里仍然要保留这个“音响”,这就是“内心音乐感”。这种能力的形成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篇9

【关键词】创设情境 语言训练 巧设疑问

英语阅读教学是指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控阅读环节的过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灵活运用一系列阅读方法或技能的学习过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教师如何教、如何引导学生学,这是目前每位教育教学一线工作者必须回答的问题。英语教师应以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途径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应有效实施英语教学策略,拓展学生的阅读体验,有效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本文就英语阅读教学策略问题提出方法。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新课标英语教材图文并茂,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教材中的图文都是静态的,如果教师能设法让静态的图文“动起来”,那么课堂就会趣味盎然,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如:在教学中采用实物演示情境,用图画再现情境,充分利用幻灯、录音、光盘、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创设语言情境,提示语义,加深学生听觉、视觉等感知印象,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例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aled?r,我带着各种水果和沙拉酱、刀、盘子走进了教室。学生都瞪大了眼睛,惊奇地望着我,小声议论着。这样先声夺人,抓住了他们的好奇心理,然后在导入、分析课文后,我给学生进行示范如何制作salad,并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品尝,学生在大饱口福的同时也轻松地掌握了课文内容。根据不同话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种形式的任务型活动,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思维的语言情境。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险、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重视语言能力训练

1.重视词汇教学。词汇是最基本的语言材料,学生的词汇量越大,理解语言的范围就越广。词汇的记忆与储存太少,就会造成在阅读过程中因“生词障碍”而“处处碰壁”的现象,以致无法理解句意。掌握足够的词汇是理解文章的关键。但是许多学生一提到记单词就害怕,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记忆方法来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经常运用的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大致有6种:同类记忆法、对比记忆法、读音记忆法、图表记忆法、同音异形记忆法和搭配记忆法。

2.重视句式识别能力的培养。掌握了足够的单词,还不足以能完全理解文章的意思。文章中的难句,常令人望而生畏。高考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难句增多、句子类型多变,不但测试考生的阅读技能,也测试考生的心理素质。阅读的“译码过程”并非是逐词翻译,对号入座。人们在理解过程中,实际上并不需要逐词逐句“尽收眼底”,熟练的阅读者往往抓住一句话中的关键词语即可领悟句子大意。其实,这就是句式识别能力。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句式识别能力,笔者从动词的5种基本句型抓起;注重教学由并列连词and,but,for等连接的并列句;认真抓好主从复合句的教学;注意辨别一些修辞性句式。

三、课堂中巧设疑问,激发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的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上,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在课文教学中常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依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加工,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适时设问,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训练,那么,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在英语教学中,还要立足于双基教学和训练,力求做到学生学有发展、学得活、学得透。要求学生在联系应用中学知识,通过充分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把掌握知识的重点放在思考力上,根据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特点,通过各种渠道把知识结构铺垫成学生思维的方式,通过提问、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训练思维方法,用思维方法指导知识学习。

四、重视自主与合作,拓展创新思维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篇10

【关键词】语文;现代教育技术;写字教学;运用;优势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一手好字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各科作业,也能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可是以往的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工具无非是几支粉笔,一块黑板,选择的也只是单一的“范写、讲解、摹习、点评”等十分常规的教学方法。虽然这种传统的方式对于写字教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手段的局限性也是客观存在的,如:师生眼界受时空的限制、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师的示范与学生作品的展示实效性低、学生写字教学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明显等。如果利用多媒体,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师生互动,有利于指导学生欣赏,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优化写字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书写能力的提高。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再不爱学习的孩子都会对动画感兴趣,在写字教学中将汉字的书写规则与过程制作成简单好玩的动画,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使教学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写字教学中读帖子这一步必不可少,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学会找到汉字当中的主笔,并充分掌握笔画的特征,如:笔画的长短、粗,用笔的轻重,笔画的取势等等。以往教学过书法的教师都会有一个体会,教学起笔和收笔的方圆、藏露是最难以被学生所理解与掌握的。如今在教学中如能运用多媒体电脑显示,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其表达直观,所得学生兴趣盎然,同时详细、准确、连贯、清晰的书写过程让学生对于字的书写步骤学习起来更加容易。例如:在教写“里”字时,我将事先准备好的范字投影出来,让学生观察分析哪一笔是主笔,有的说:“最下边的长横”,有的说“中间的竖”。而结合学生的回答,我将刚才学生提到的两个白色的笔画变成红色,并且一闪一闪的,学生一看就知道原来两笔都重要,接着就用实物投影仪示范写字的技法,这不仅令学生的观察与赏析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为已后学生独立书写时做好的知识的准备。

二、运用多媒体动画帮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生写字时我们总会在一旁苦口婆心地喊:注意写字的姿势呀!注意握笔的姿势呀!但收效总不会太明显。此时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运用影像资料来对学生的写字姿势时行指导与训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在写字课前,播放一段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坐姿,知道错误的姿势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就能帮助大部分学生,特别是低年段的学生很好地纠正错误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除了有正面的影响以外,我利用有摄像功能的手机随时把写字习惯较差的学生的样子拍下来,然后投影给全班学生看,让大家来说一说、议一议。这样做,不但新颖,而且很有趣味,因此,学生也常常在这种氛围中悄悄地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改正,很快就养成了良好的写字姿势。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从而提高创造能力。写字课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观察对象是字中笔画的形态、书写方法、笔画的位置、结构的搭配等。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还需要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进行训练。例如“坦”字,首先从整体入手,分析结构(左右);再看局部(左:“土”字旁,左放、右收、让右;右:“旦”,横分均;“曰”上宽下窄,横托住右);最后看整体(坦左右穿插,“旦”横穿插到“土”字旁的下面;“旦”的首横比“土”字旁首横略高;“旦”的横要上提)。还可以让学生对两个字的书写优劣进行比较,添写笔画或移动笔画的位置,而多媒体就具有这样的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能力

记忆力有助于创造能力的提高。写字课对记忆力的要求高于语文、数学课。语文、数学课中记忆的是文字符号,而写字课记忆的是文字的形态、风格。写字教学记忆力的训练主要在学生对临、背临、意临这三个阶段中。在第一阶段对临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写。可以先记住一笔写一笔,然后过渡到一个偏旁或字的局部,逐步提高记忆的量。在第二阶段背临时,先让学生记住一个字的外形结构,然后再记住一行或一段字。第三阶段“意临”是指学生根据所学字帖的风格、特点,自己创作新的作品。这是分析力、观察力和记忆力的统一。这一阶段的训练可以由对临、背临与意临组合训练。先对临、背临字帖,然后根据字帖的风格书写一张内容与字帖不同风格的作品。这三个阶段的训练,最终目的是通过记忆力的训练,使学生能综合所临字帖的风格、特点,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这也是创造力的体现。如“添画”“临变”“移位”“比较”等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就可写出漂亮、美观的汉字来。既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培养了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写字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思维的训练,即人们常说的“悟性”。思维训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主要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主要通过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训练两个途径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由开始的引导作用,逐步过渡到学生自主、自觉地、正确的分析;创造思维要求学生思维活跃,大胆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让他们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成为教学主体。而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更为活跃,敢于思考、乐于思考,成为教学中思维训练的主人。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创造能否成功的保障和重要手段。在写字教学中创作是最终目的。学生在完整、准确的临摩完古人碑帖的同时,还要从中取古人作品的精华,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艺术特点和风格。首先要有良好的基本功和多种风格作品的临摩为基础;然后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加以引导,适时指出他的艺术风格应向什么风格发展。

结语:总之,要想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写字习惯并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决非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需要老师用爱心去浇灌,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引。合理恰当地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写字教学,能够优化写字教学过程,提高写字教学效率,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各项能力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