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思维敏捷训练方法十篇

时间:2023-11-09 17:47:50

记忆力思维敏捷训练方法

记忆力思维敏捷训练方法篇1

1培养学生计算的敏捷性

计算的敏捷性是思维敏捷性的前提.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始终离不开计算,而思维的敏捷性更要求在准确、严谨的前提下,以敏捷的计算能力促使问题的迅速发现、分析和解决.所以,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首先要提高学生计算的敏捷性,重点要从两方面抓起:(1)正确迅速计算能力的培养.即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这是提高计算敏捷性的基础.为此要经常进行基础知识的快速练习,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一定份量的基础知识题目;(2)计算态度和计算规格的训练.使学生做到书写规范化、计算条理化、算法有理据.作业要求做到整洁、简明、条理清楚,养成良好的习惯,以提高敏捷性.

2培养学生记忆的条理性

记忆的条理性是思维敏捷性的基础.思维的敏捷性要求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达到融会贯通,才能在处理问题时迅速而正确地发现思维所需要的知识,以达到思维的简洁和快速.因此,只有记忆有条理,方能在思维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的原则,达到思维的敏捷性.相反,如果记忆杂乱无章,则必然不能及时再现思维之所需,难以达到思维的敏捷,而加强学生记忆的条理性,就是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通过总结、归纳、疏理达到简明化和系统化,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规律、方法和经验.这样在处理问题时就可以迅速检索、思考、转换,从而作出快速反应.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记忆的条理性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引导:(1)引导学生整理“纵”的知识结构.即使学生把学过的每部分的知识依其逻辑关系系统地串起来,以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以及知识的推广和应用;(2)引导学生整理“横”的知识结构.即就是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但又解决同一类问题的各种知识与方法系统地归纳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使之在解题中得到灵活应用.例如引导学生归纳求极限的方法.

3培养学生思路的敏捷性

思路的敏捷性是思维敏捷性之关键.解题思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占有战略地位,一个问题如果有了正确的解题思路,则此问题就可谓解决大半,而思维的敏捷性还表现在缩短计算环节和推理过程,直接而迅速地获得解题思路和结果.要使学生思路敏捷,就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处理问题时的敏捷意识和引导他们善于总结积累有效的解题思想.具体方法为:(1)定向思维训练.就是在遇到新问题时,善于将其归结为某种数学模式,并通过对已知条件和结论的分析,尽快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使有“法”可循,有“路”可行,达到敏捷性;(2)逆向思维训练.即由果索因,知本求源,培养学生从原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维,灵活地逆向应用所学知识,出奇制胜;(3)发散思维训练.即培养学生善于从各个方向、各个角度考虑问题,即从某一点出发,运用全部信息进行放射性联系,摆脱“定式框框”的束缚.例如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

4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能力

直觉能力就是能在纷繁复杂的事实和材料面前敏锐地觉察到某一类现象所具有的重大意义,进而预见重大发现和创造的可能性.这种直觉能力是一种战略直觉能力,它决定科学研究发展战略的成败,更能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法国数学家庞卡莱认为,数学直觉实际上是一种选择能力,本质上是某种“美”的意识或“美感”.所以培养数学直觉能力要从数学的和谐美入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简洁美、统一美、对称美、奇异美的认识和体验,激起学生对数学美的热情,预感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思维敏捷性.

记忆力思维敏捷训练方法篇2

一、培养思维的自觉性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情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情趣。创设问题情境,还要在一些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适当创设一种“人为障碍”的现象,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

2、要重视说的训练,提高思维的自觉性

(1)读说训练。小学生好说好动,善于模仿,开口读的记忆方法比默记的效果好,多种感官同时参加学习的效率高。思维的发展和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情况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反过来,由于语言的经常磨练,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在学习上的这些特点,并根据思维的发展与语言训练的辩证关系,注意加强说的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的有效手段,在于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说算理、讲思路。

(2)说理训练。计算与解答应用题,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说理训练。如14—9=?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迅速说出得数,还会讲出是这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开始解答简单应应用题时,就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题训练。

(3)表述整数四则竖式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能根据法则,结合竖式计算,口头表述演算过程。有条理的边想、边说、边算。既帮助学生从抽象的法则中顺利步入运算之门,保证多数学生初期运算的正确性,又有效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教学第二册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中的进位加法,例3:34+28=( )。竖式的下面写上:“个位上4加8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学生开始计算进位加时,容易忘记进上来的1,为了避免遗忘,强调要把进上来的1先加上,但仍有部分学生要忘记。为此,在教学的初期,可教给学生口头表述演算过程的方法:个位上4加8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十位上1加3得4,再加2得6,十位上写6;和是62。

在学习新知识时,体验到独立思考的乐趣。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就会逐步提高,这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前提。

二、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思考问题严密、敏捷、反应迅速等。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很重要,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要重视双基训练。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想出合理、敏捷解决问题的方法。

1、基础题要教好练透。使学生弄清算理,掌握计算思路。在此基础上,提供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使学生能正确地、比较迅速的进行口算和简便计算。

2、简缩口算思维过程,提高口算速度。简缩思维过程,就是口算时中间环节的计算要短暂地保留在记忆中,这需要一定灵敏的瞬时暗记能力。开始小学生缺乏这些能力,通过训练,就能逐步适应,从而提高口算速度,达到了口算训练过程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例如第四、六册的减法与乘法口算例题:58—26=32(想:58—20=38,38—6=32),14×3=42(想:10×3=30,4×3=12,30+12=42)。

以上两道例题,分别是两步和三步的口算题,先让学生按照教材要求进行口算训练,到了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把口算中间环节——口算结果暗记来来,以最后一步口算出得数。

3、抓联系找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其知识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规律性的东西。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生学习9加几。初学时9+3需要详尽表述口算过程(9和1凑成10,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加2得12)。经过一些练习,学生掌握口算步骤以后,引导学生在题组9+2、9+3、……9+9的练习中,找规律简化思维过程。经过观察比较,学生就会领悟到“9”加几,只要把加上的数分出1与9凑成10,剩几就是十几。找出了规律,最后省略思维过程,直接得出结果。这样既 使计算准确又提高了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灵活性是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进行思考,能根据条件和问题的变化灵活地转换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灵活运用知识来处理问题,学习时能举一反三,迁移能力强。

1、综合训练。学生掌握了各种简算方法的基础上,可设计一些综合训练题。如1÷125、1.25×8.8、180÷4÷5、18.74-1.45×2-1.51等让学生运用口算和简算综合进行

计算:1÷125[想:(1×8) ÷(125×8)=8÷1000]=0.008

1.25×8.8=1.25×8+1.25×0.8=10+1=11

记忆力思维敏捷训练方法篇3

论文摘要: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智力训练包括:创造性的思维、良好的感觉和歌锐的观察能力、记忆力、应变能力和完成各种动作的速度训练。本文就上述几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现代足球对运动员智力的训练要求越来越高,提高球员智力已成为当今足球训练的首要任务。青少年是中国足球的未来,也是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希望,因此,本文提出了几种能力训练方法。首先笔者认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智力训练主要内容包括:1、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2、良好的感觉和敏锐的观察能力;3、记忆力和应变能力;4、完成各种动作的速度。如何开展好上述几个方面的训练,是值得大家探讨的一个问题。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现将我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球员在比赛中技战术行为受其思维方式的支配,在现代足球比赛中,那种墨守成规刻板教条的思维必然要束缚球员的手脚,现代足球运动员应灵活多变,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如球王贝利所说:“作为球星,最重要一点就是要有独特的创造性”。

    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对于青少年是十分重要的发展青少年运动员创造思维能力要尽创造一种与比赛接近的训练模式。在训练中不断向球员灌输用脑踢球的思维方式来完成技战术行为,例如:在2对2,3对3,5对5的对抗练习中,教练员要充分给球员一个广阔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让球员充分表现和发挥想象(在墓本战术的墓础上),也可以随时停止对抗,指出球员在运用过程中的合理行为和非合理的行为,并且可以逐步启发他们的思维,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向球员传授足球知识,包括技战术、心理、生理、裁制规则等方面的知识,这些也能达到对青少年球员进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训练的效果,从而使其更加灵活和敏捷。

    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思维敏捷与否的直接表现,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不能忽略培养青少年球员对技战术及完成动作进行语言表述的能力,它能清晰地反映出球员掌握技战术熟练的程度。

    二、良好的感觉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良好的感觉和观察能力是培养运动员智力的重要因素。现代足球比赛中,球员的感觉和观察能力,是球员决定技战术的前提,世界优秀足球运动员在这方面都非常有特点。例如:世界著名球星马拉多纳,无论是带球突破、传球、射门,常常出其不意,出现在对手最危险的地方。作为一个出色的球员,必须具有非凡的感觉和观察能力,只有在迅速判断同伴和对手的意图之后,抓住战机才可能战胜对手。同时作为教练员要及时地培养青少年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对于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训练或比赛前,可根据每个球员的技术和心理特点,要求他们学会观察对手的战术意图,做到知己知彼。

    三、记忆能力和应变能力

    无论学习基本技术还是掌握战术知识,都应当运用已学的知识主动领会和完成新的动作。为了培养少年运动员的记忆力,教练员应在训练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反复练习技术要领和原有的技战术知识,其作用非常明显。此外,通过各种变化和几人间传球练习来提高他们的记忆力,也是训练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十五岁左右是青少年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要充分利用这个年龄段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忆力训练。同时,理论课也是训练记忆较好的方法,使他们在训练一比赛一再练一再比赛中增强记忆力。

    世界足球运动的高速发展,也给我们球员提供了享受和观察高水平比赛的机会,优秀球员为什么能在高水平,强对抗和快速运动过程中完成复杂动作,其结果就在于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非常强。所谓应变能力就是对某个事物或物体不断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一种能力。例如:球场上复杂变化的环境中,带球、传球、射门等方面应变能力起着重大的决定作用。

   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应加强对青少年进行这方面的强化训练,使他们逐步达到和提高应变能力。方法有二:

    1、在一个直径为20-30米的园圈内进行,人数为5-6名,圈外四周各有1名队员进行传接球,队员在圈内自由带球,能过所有队员后,传四周的某一个队员,做一个碰墙式2过1传接球练习,之后再进入圈内反复练习。(如图)

2、在上图的墓础上,圈内增加3人,进行技术干扰,使练习难度增大。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再到比赛中进行实践,这样就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去体验和完成各种动作,这样才能逐步加强和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

    四、完成各种动作速度

记忆力思维敏捷训练方法篇4

一、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思维的深刻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基础。它表现在对化学问题的深入思维,要求学生用扎实的双基、透彻的概念以及化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去认真分析和深刻理解题意,灵活、准确地解决具体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化学思维的深刻性往往受到思维具有离散性所影响,从而在化学概念与原理、化学性质与变化、实验操作与手段的本质理解呈孤立、间断的状态或停留在机械记忆的水平上,影响了思维能力的提高。离散性还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只满足于形式上的理解,忽视其来龙去脉,或只注重内涵而忽视其外延,对化学知识理解应用起到不良的影响。

克服思维的离散性,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必须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化学复杂运动形式,抓住关键形成思维中心,以逐步达到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在初中教学中,还应把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并挖掘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和对立统一关系,使学生形成“多则择优,优则达快”的思维方式。

二、思维逻辑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的重要品质,它表现思维的条理性和有序性。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处在半幼稚半成熟时期,造成他们在认识问题过程中存在混乱现象,即思维的无序性。这种无序性还反映在学生不能正确把握有关化学概念及知识间的因果关系,造成多步推理的困难。

作为描述性为主的初中化学,很有必要以理论为指导,以反应规律为线索,加强推理教学,增强化学知识的条理性、规律性。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正确引导,进行归纳总结,做到触类旁通。在“无序”变“有序”的过程中,督促学生复习和理解重点知识,记忆有关结论,强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按类型精选有关习题进行有目的练习,使所学的知识由“无序”到“有序”,由“会”到“活”,由“活”到“用”。

三、思维精密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特殊的品质,化学思维的精密性(或精确性)表现在从量的角度来理解或研究化学概念理论、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它是深刻理解化学知识的需要,也是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但是,初中教学毕竟是以描述性为主的化学定量研究与化学计算,必须恰当地建立在所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不能脱离初中化学原理与化学事实去搞偏而怪的空洞的化学计算。教师在精选题型、题量上要使学生在思维的精密上得到训练与加强。

为了使思维的精密性得以提高,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知识讨论、分析同一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这种训练由教师给学生输入一个信息,然后,学生根据这个信息和已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输出许多新的信息,逐步减少思维的片面性,从而提高思维的精密性。

四、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它反映了思维的锐敏程度和迅速程度。敏捷性应以正确性为前提,它是上述几种思维品质的集中表现。在教学实践中,因思维定势缘故,思考问题方法总受某种“模式”的束缚,而极大影响了思维的敏捷性。如,我们讲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时,学生容易接受“原子分子物质”这种模式,而对于原子、离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却认识不足,由于知识面掌握不全,就谈不上敏捷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零碎的化学知识联系成一个整体,使他们学会知识迁移的能力,是克服思维定势的一个方法。同时,配合增加足够数量的习题,以及经过一定的解题技能的训练,对于提高思维敏捷性有着明显的帮助。

如何搞好这方面的训练呢?我们总结以下几点:

(l)变化练习,深化双基;

(2)定时练习,训练速度;

(3)一题多解,训练思路;

(4)多题一解,掌握规律;

(5)设计新情景,培养迁移能力;

记忆力思维敏捷训练方法篇5

一、保持思维热度

心理学分析,低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最短的,一般只有一节课的1/4。因此,教师得根据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特点,来活跃他们的思维,从而达到有效互动。如:认数教学中,可以编一些儿歌,帮助记忆,让思维更形象,有动感。解决问题时可以创设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感兴趣的内容,进而提出问题,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同时,还可采用故事情境贯穿整个课堂,保持思维的热度。

相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中年级的学生们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与约束能力,对于师生间的互动已能形成一种自觉意识,但有时热情和积极性不高,这就会导致他们的思维过程平缓,被动。因此,也需要采用一些方法让他们的思维热起来。除了创设故事情节,这时,更需要创设生活情节,让他们感觉到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更积极的、多角度的去考虑问题,让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高年级学生学习数学,他们这时已是比较理性的,睿智的,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因此,教师应该在怎样学上下功夫,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其思维的积极性。如新知识的教学应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为基础,让他们在会的基础上探索不会的内容,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方法与策略的指导、点拨,让学生体验知识间的联系与建构过程,让他们的思维在不同的起点上进一步得到强化有效训练。

二、 细化思维过程

1、计算教学,让思维更敏捷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从表面看,看似简单,大多教师认为,只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然后再加强训练,多做习题,没有什么思维的训练,其实不然。因为计算的速度能反映一个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其熟练程度首先在于方法的掌握。因此,计算教学中不能一味的练,还得通过让学生多说来熟练方法,进而形成基本技能,进一步达到思维敏捷性的训练。如,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让学生说出笔算过程:321×54,先用个位上的4乘321,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对齐4),再用十位上的5乘321,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对齐5),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总之,计算是一种技能训练,多样的计算,不同的方法,通过多说、巧练,长期坚持,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更敏捷。

2、动手实践,让思维更缜密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时,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虽会运用公式计算面积,但当问到为什么这样用时却答不上来,原因在于公式推导的过程不清晰。因此,这部分教学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探讨发现。学生只有真正参与思考了,他们的思维才会清晰,记忆才会深刻,否则教师讲的遍数再多也无济于事。如圆的面积推导中,只有理解了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的由来,进而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出面积计算公式。如此系统长期的加以训练,不但有助于学生探索学习方法的掌握,更有助于提高思维的缜密性。

3、解决问题,让思维更灵活

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一题多解、开放式试题,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策略的灵活运用,有助于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在六年级综合复习教学中出示:王师傅原计划15天生产零件900个,结果4天生产了360个,照这样可以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①算术法②比例解:③分数法解:④倍比法解:⑤方程解。这些解法,使学生沟通了比例,归一、倍比、方程等知识间的联系,起到了活跃学生思维的作用。

记忆力思维敏捷训练方法篇6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渠道,教师的观念、方法和对教学的设计处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在长期的教学研究中,我吸取同行们的教学精华,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现就我对现代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思维的敏捷性,就是思维过程的速度

1.先正确后迅速,要有速度要求。思维的敏捷性以思维的合理为基础,要以思维的正确为前提。在教学中,向学生逐步提出可行的速度要求。例如:三年级的脱式计算提出的分阶段要求是,单元教学结束时,平均错误率8%以内,速度要求为绝大多数同学达到每分做2题;到期末,平均错误率5%以内,速度要求为绝大多数同学达到每分做3题。由于既有正确方面的具体量化要求,又有速度方面的具体量化要求,教师教学时两个要求明确,两个要求一起落实,显然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2.教方法找规律,要有常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除了要有明确可行的速度要求外,还必须要有具体的措施。措施之一,教给学生敏捷计算的方法,教材提供的有关方法很多,如简算法、速算法、找规律计算等等,这些方法的教学,既能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又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根据教学现状,教学时首先要注意讲清算理,让学生不仅掌握简、速算的方法,而且了解他们的算理,这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记忆和回忆简、速算方法。其次,可适当增教一些易教易学的简、速算方法。除了现行教材上介绍的一些简、速算方法外,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如结合整数除法教学,适当介绍两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可以用和里的每个加数除以这个数,再把两个商相加的简算方法。如:190÷7+160÷7=(190+160)÷7=350÷7=50。并注意把这些方法及时推广到小数、分数的计算中去。第三,要学以致用,特别要克服讲解时用,讲过就忘的情况,并注意鼓励学生活用这些方法,自己总结,寻找简、速算的方法和规律。措施之二,抓好经常性的训练。思维敏捷性的培养,简捷方法的熟练离不开经常性的训练。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时,坚持每天让学生视算或听算20至30题,在教学四则运算定律时坚持每节数学课让学生口算5道应用运算定律简便计算的题目,事后测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大大提高了。

二、思维的灵活性,就是思维活动灵活程度

1.要让学生多方法解题。思维的灵活性以多项思维为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可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入手,让学生灵活选择信息,运用多种方法解题。例如,客车和货车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7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0千米。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40千米。求甲、乙两地的距离。当学生中出现了40÷(70-60)×(70+60)和70:60=7:6,40÷()等灵活、简便、新颖的解法。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充分的训练。当然一题多解必须重视多解一的评价,多解中的因材施教以及多解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2.要让学生多角度思考。即培养学生正面思考与反面思考,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多方位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学中,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在内容方面要注意结合教材。如结合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可以训练学生多角度分析数量关系。如,在教学“工程队计划修一条长180米的公路,前2天修了计划的照这样的速度,修完这条公路还需要几天?”时,先让学生按常规解法解题,学生一般写出以下两种解法:(180-180×)÷(180×÷2),180÷(180×÷2)-2,然后教师指着题中的“,180米”问学生:“能不能把它看作单位‘1’?如果能,思考一下,从分数意义的角度或用解工程问题的方法怎样来解这道题呢?”经教师这样一点拨,打开了学生多角度思考的大门,经讨论、尝试,出现了五、六种不同的解法。课后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比例等思考新的路子。这样教学,既有利于揭示知识间的渗透与迁移,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思维的创造性,就是思维发散的创造意识

记忆力思维敏捷训练方法篇7

论文摘要:数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审视数学教育,不仅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数学教育体系的一个中心课题,而且对于真正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都有着全局性的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因此,数学教育,关键要面向每个学生使学生在本身原有素质基础上,获得和谐充分的发展,具备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因此,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形成扎实的数学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需求。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促使他们去发现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本文以数学教学为例,探讨高中教学中教与学的几点经验。 

 

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演讲时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才有希望。……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如今的大学生,年轻一代,甚至整个民族,都表现出对宏大抽象命题的冷漠:无论是对国家的民主进程,还是世界和平的趋势;无论是大自然的奥秘,还是人的深邃的内心,都被认为与己无关,不值得关心。”当今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个行业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高中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未来的栋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当代的高中生,他们是真正跨世纪的一代,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 

高中三年在生命的长河中可谓一瞬,但在个人的生命中,却极其珍贵。这是一个人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非常时期;是身体发育,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是夯实基础知识,冲刺高考的关键时刻。因此同学们不但要重视思想品德的修养,注重能力的提高还要专研学法,注重单位时间内的效率,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 

数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审视数学教育,不仅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数学教育体系的一个中心课题,而且对于真正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都有着全局性的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因此,数学教育,关键要面向每个学生使学生在本身原有素质基础上,获得和谐充分的发展,具备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在实施数学教育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数学活动不仅是数学认知活动,而且也应是在情感心态的参与下进行的传感活动。成功的数学活动往往是伴随着最佳心态产生的。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教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因此,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变以前的“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应体现三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的心中应时时处处装着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问题,选择例题,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促进者、指导者,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人文精神,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形成正确、健康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口、身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的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的发展。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及时复习、巩固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这就是学习数学之道。不认真完成作业,不去实践所学的理论就无所谓学习。更谈不上有好的成绩。对课后作业能够做到精选,并能高质量地完成,首先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程度,老师的责任之一就是把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师者乃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而学生是老师事业的丰碑。你不能把所学运用与实践,实则在谴责老师没能够把你教会。其次表明一个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水平。“不做习题的奴隶,要做习题的主人。”这就要求学生会把习题分门别类。尤其在高二、高三,解题思路清晰,只需要烦琐计算的题少做或不做;解题思路不清晰的题要专研、弄懂;做错的题要分门别类建档。每次考试前,这些错题档案是必须复习的内容。再次,反映一个学生的“诚信”素质。诚信乃为人之本。拥有诚信才可能?“播种誓言,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个性;播种个性,收获命运。”每个学生都想学习好,得高分。每个学生都可能不止一次地下决心,保证好好学习。但需要他付出劳动时,却忘了自己的誓言。正所谓“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关系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是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知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开发高中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维起点的灵活: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法根据新的条件迅速确定思考问题的方向。(2)思维过程的灵活:能灵活运用各种法则、公理、定理、规律、公式等从一种解题途径转向另一种途径。(3)思维迁移的灵活: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独立思考 

 

教师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否则,看似讲透,实则难以内化为学生的观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无法形成,可以给学生留出余地,激发学生自己去钻研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表明个体能面对不同的情景、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技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要培养这种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去,并尽可能提高其参与度,其次是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最后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地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与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是游离于获得和运用知识这个过程之外,而是贯穿、渗透在这个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只告诉学生结论,而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会正确地思考,逐步构建起思想方法的体系,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作准备。以“复数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为例,随着学生在课上的讨论不断深入,师生共同构建起复数概念的知识结构,并在此解决的过程中,提炼出一些思想方法。 

四、加强学生记忆的条理性 

 

记忆的条理性是思维敏捷性的基础。思维的敏捷性要求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达到融会贯通,才能在处理问题时迅速而正确地发现思维所需要的知识,以达到思维的简洁和快速。因此,只有记忆有条理,方能在思维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的原则,达到思维的敏捷性。相反,如果记忆杂乱无章,则必然不能及时再现思维之所需,难以达到思维的敏捷,而加强学生记忆的条理性,就是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通过总结、归纳、疏理达到简明化和系统化,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规律、方法和经验。这样在处理问题时就可以迅速检索、思考、转换,从而作出快速反应。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记忆的条理性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引导:(1)引导学生整理“纵”的知识结构。即使学生把学过的每部分的知识依其逻辑关系系统地串起来,以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以及知识的推广和应用;(2)引导学生整理“横”的知识结构。即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但又解决同一类问题的各种知识与方法系统地归纳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使之在解题中得到灵活应用。例如引导学生归纳求极限的方法。 

 

五、总结积累有效的解题思想 

 

解题思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占有战略地位,一个问题如果有了正确的解题思路,则此问题就可谓解决大半,而思维的敏捷性还表现在缩短计算环节和推理过程,直接而迅速地获得解题思路和结果。要使学生思路敏捷,就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处理问题时的敏捷意识和引导他们善于总结积累有效的解题思想。具体方法为:(1)定向思维训练。就是在遇到新问题时,善于将其归结为某种数学模式,并通过对已知条件和结论的分析,尽快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使有“法”可循,有“路”可行,达到敏捷性;(2)逆向思维训练。即由果索因,知本求源,培养学生从原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维,灵活地逆向应用所学知识,出奇制胜;(3)发散思维训练。即培养学生善于从各个方向、各个角度考虑问题,即从某一点出发,运用全部信息进行放射性联系,摆脱“定式框框”的束缚。 

 

六、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 

 

教学中能否取得满意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观念、教学方式的改变。从笔者的亲身感受来说,这是一个相当痛苦、而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本人有极大的责任心、耐心与勇气,跟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挑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更重要的是加强反思性教学,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现在的数学教学不应该再是单一的讲例题一练习一讲解一考试这一模式,应该以学生动脑学习为主,教师点拨,纠正为辅。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地调动每一位同学的大脑细胞,让其思考、探究。让传统的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活力。 

总之,高中学生的培养,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而是长期的、复杂而且艰巨的重要工作。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为培养振兴中华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记忆力思维敏捷训练方法篇8

一、抓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准确迅速的解题思维活动是思维敏捷性的重要表现。抓口算基本训练,能提高学生应用法则的能力。口算时应注意两点:其一,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其二,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

二、抓凑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思维活动在选择角度、运用方法、开展过程诸多方面的灵活程度。主要抓以下几方面的训练。⑴凑。就是把数凑成整十、整百等,再进行计算。即用凑整法,多加再减或多减再加。⑵分。就是把运算中的一个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便于凑整运算。⑶估。估算能提高学生的自检能力,提高速算的正确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估算,一般地把某些数估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等,先估结果大约是多少,再精确做答。其次用估算检验。

三、勤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与逻辑水平。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训练。⑴合。根据凑整的特点,把两个数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便于口算、心算。⑵转。转化运算方法,化繁为简,促使心算。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⑶变。就是改变运算顺序,变型不变值。根据法则定义,改变运算符号和数据,促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一是抓逆运算,二是掌握特殊性质,加深对题目的深刻理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学生巧算能力。

四、精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一般表现为多思善想,新颖独特等特点。主要抓以下几个训练。

1.略。根据0和1在运算中的特殊性,使计算步骤省略,从而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思维。

2.消。把两个相对应的数(如+3与-3)对消,减少运算步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记忆力思维敏捷训练方法篇9

一、运用科学方法,把握应度的主动权

科学分析几年来生物会考,同学们应该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摸清生物会考试题的特点及命题趋向。生物会考试题特点及命题趋向是:

1、试题覆盖面较大,突出重点知识;2、试题灵活多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增多,注重考查能力;3、侧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4、两大题型固定,即选择题和简答题,且题量较为适中,估计近年内不会发生变化 ;5、重视实验考查,并有一定新意;6、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无多项选择。

(二)提高认知能力。要想提高认知能力,就必须使知识绘声绘色和认知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学术界公认的认知领域中的四个层次是:识记、理解、应用和分析。

1、 识记能力的培养。识记是认知层次中最低级、最基本的一层,是其它各层次的基础。生物学科的难点之一就是内容繁多,绝大部分知识首先要靠识记。欲闯过“记忆”关,就必须①增强“一定要记住”的紧迫感,有意识地学习、理解,强化识记;②运用多种感官,保证牢固记忆;③时间上分散,利于记忆;④采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如形象记忆、图象联想、对比分析、口诀缩记等。

2、 理解能力的培养。培养理解能力,要充分运用思维规律,启动思维“机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总是在具体的思维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因此,只有在具体的思维活动中才能把握它,使之成为有血有肉的东西。例如学习基因要领时,我们不仅要把握其内涵,即基因是有遗传疚的DN段,基因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遗传信息,还应该理解其外延,即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是位于DNA分子双链上。至此,对基因概念的理解就比较深刻了。

3、 应用及分析能力的培养。应用和分析都是用已有的知识解释新情境问题。所谓新情境材料是指在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材料,其中有的是全新的材料,有的是已有知识的引伸,甚至有的是为考查某些知识而虚拟的。总之,陌生的情境,未知的材料,新颖的问题,要求考生用课本的基础知识分析或归纳,最后得出正确结论,即通常说的“题在书外,理在书内”。要提高解比类题的能力,应注意一是理论联系实际,拓宽知识面;二是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三是学会知识的迁移。

(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从近几年各省市的会考情况来看,其试题题型已基本固定,即一为选择题,二是简答题。其中的选择题是标准化试题中较典型的规范例化试题,通常占总题量的50%——60%。总结选择题的解法,主要有五种:

1、直接法。所谓直接法,就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阅读题干内容,联系课本相关知识,得出结论,再对照所给选项的比较,得出正确选择。

2、比较法。结合课本内容,通过对所给选项的比较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选项间较相近的选择题。例:在一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蝗蚓、蜘蛛和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A 生态系统;B生物群落;C种群;D食物肉。[解析]看上去此题的正确答案不仅一个。认真分析比较可发现,题干已知条件中有生产苔藓)、消费者(蚂蚁、蜘蛛和考鼠)和分解者(腐木的产生说明有分解者),另外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腐木),由它们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因而正确答案也只有选A 。

  3、观察分析法。根据题干所述的结论要求,对照所给选项,通过观察分析,去仂存真,作出正确选择。

4、淘汰法。根据题干要求,先将有明显错误的答案排除,减少选项个数,缩小选择范围,从中作出符合要求的选择。

5、下面选择法。在作某些答案直接的选择题时,应该从下面去选择,选择那些具体的、直接的适宜选项。

二、知能障碍,降低答题失误率

(一)心理障碍失误透视及消除措施。心理障碍,亦称为非智力因素障碍。即考生在会考前、考试中的一种病态心理。影响智力在考试中的发挥,其产生的原因各有不同。

1、忽视审题,造成失误。审题,是答题前必须进行的思维活动,而审好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在考试中,因忽视这个极其重要的思维过程而造成答题失误的大有人在,其主要表现是:一目十行,粗枝大叶;只见表面,不及隐含;只见一般,不思新意;一叶障目,顾此失彼等。

对策:首先要重视审题,不要因时间紧面忽视审题。其次要注意审题方法。应根据题目的不同形式、不同特点,把握审题的侧重点,进而找出韪目的已知条件(特别是隐含条件)及要求回答的问题(特别注意回答问题的角度),还要进一步找出“题眼”,这个“题眼”就是解题的起点,解题的突破口。总之一句话,审题就要读懂题。

2、心理定执的限制,造成失误。心理定势是在长期学习中形成的一种习惯性思维方式,对同一类型的题目,能沿着模式化思路熟练解答,但往往限制创造性思维发展,因此,对于加入新情境材料的题型,习惯上还按原法解答,造成失误。

对策:多进行一题多解训练,可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和敏捷性,利于走出常规,另辟溪径。

3、违反规律,导致失误。有些考生违反一般认知行为的规律,具体表现在,应考作答前不阅览全郑,而是不分难易顺次作答,遇到难题或一时不能再认知的题,呆住不放。这样往往造思路闭塞且用去大量宝贵时间,导致情绪紧张,手忙脚乱,出现不该出现的答题失误。

对策:在平时训练和检测中掌握规律,注意答卷策略,做到统观全卷,先易后难。这样在会考中就会思路活跃,思维敏捷,在完成答卷的大部分任务之后,心情轻松愉快,用心易于专一,再攻克难题,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知能障碍失误透视及消除措施。

1、要领模糊,导致失误。概念是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基石,因而会考中离不开要领考查,但出现的形式是灵活的,在认知行为上,一般属于理解、应用觌,突出的是能力考查。如果把概念当作僵化的条文,不求甚解,死记硬背,应考时就容易出现失误。

对策:要注意把握要领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概念的准确含义,要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地弄清楚。在系统复习时,可将生物学概念的差异,迷样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此外,还应通过检测不断巩固要领提高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

2、思维合理化,导致失误。一些考生在会考答题时,不善于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遇到新情境试题不能由此回忆和再认识课本知识,更不会用课本知识、相关生物学原理和规律去分析新情境中的问题。当遇到多知识点设障问题时则一筹莫展。这种失误是思维僵化造成的。

对策:首先要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其次要注意培养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的能力,具体从高中生物角度而言应把握从结构到功能或从功能到结构,从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现象,由部分到整体或由整体联想到部分。/这样既有巩固的基础知识,又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应考答题就得心应手了。

记忆力思维敏捷训练方法篇10

关于学生的学习负担,已经是社会中关于教育的热点,“五严”背景下,如何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所有教师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认为,学习应该有一定的负担,没有负担,就无学习质量可言,但这也不意味着提高质量就一定要加重学习负担,恰恰相反,减轻负担是为了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能力素质。

对于负担,主要是看是否超过学生的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超过了这个“度”,学生的负担就不再是动力,而是阻碍了学生的成才,抹杀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失去创造的活力。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仍普遍存在着作业、记忆、心理负担过重,思维训练尤其是创新思维训练过轻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要减轻学横的负担,不仅拘泥于减少作业,减少考试,应该把精力放在微观的教学操作上,以减轻学生记忆、作业、心理方面的负担,增加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

一、优化“结构”数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对学生已有数学认知结构进行同化、重组、改造、构建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知识的集约化处理,加强“结构”教学,以纠正学生机械零乱的堆积知识现象。切实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促使学生的认知向纵深方向发展。

1.突出核心知识的教学

初中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运算法则和公式,基本作图等是知识体系核心,只有把这些核心知识教活、教透,学生才能以此为框架,构建起立体的认知结构,才能有效地减轻日后的学习负担,腾出更多的时间来用于创造性思维。如在讲解垂径定理时,我们可通过电脑的动画演示,先让学生理解定理含义,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结合图形写出条件、结论并讨论证明方法,证明后再得到定理的一系列推论,老师再引导学生总结为“过圆心的直线、垂直于弦、评分弦、评分弦所对的一条弧,平分弦对的另一条弧,这五个条件中知其中两个,另三个也成成立。”这样一来,不仅把垂径定理这一核心知识讲清楚了,而且把它变得条理化、简单化。

2.注重知识的结构化

一方面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中,要根据新旧知识之间不同的关系,用推理、归纳推理或类比推理等方法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式;另一方面在学完一章一节后,注重根据知识体系的脉络,对错综复杂的知识进行横向与纵向的联系,知道学生画知识结构关系图,是知识的主干、枝干之间的联系清晰,来融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二、强化思维训练,增强学习动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有这样一个体会,讲授新课时,大家都有兴趣,学得也轻松,但课后应用起来都有很大的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老师只重视数学新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就知识的融会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知识才不是一种僵死的东西,才能被经常灵活地运用,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有趣,学习负担才得以减轻。所以,培养思维能力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增强学习动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训练。

1.注重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思维的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它是指某一数学问题提出后,经过观察思考后,能抓住问题的本质,而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往往只停留在初级阶段,这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和培养。

2.注重思维广阔性的培养

思维的广阔性指的是思路的广阔,即是对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共性与个性,迅速找出解决问题突破口的能力。

3.注重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中的简缩性和快速性。敏捷性使人在紧迫的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判断。我们要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概括转化,看清问题的基本结构。在脑海里能迅速在现基础知识与经验,并不断积累,形成良性循环,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4.注重思维严谨性的培养

思维的严谨性是指思维活动中能严格控制思维的方向和检查思维过程的一种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通过设问、质疑、反例、错例的训练,使学生找到失误之处,找到症结所在,来重新思考。

5.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思维的创新性是指通过探索、尝试发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的一种认知活动。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用事例来激励学生树立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自己融入到创新的实践中,还要培养学生敢于直面失败,勇于探索新知。

三、利用“变式”练习,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数学教学中搞题海战术是造成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主要根源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其实有一好办法,就是以用“变式”练习,让学生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中开阔思路,提高能力。也就是说在变化条件,发散结论,改变形式,转换背景等方法中使题目更具有开放性,引导学生概括出问题的本质规律,从而实现一题向一类题、多类题的迁移。

四、实行“弹性”考试,减轻学生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