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的文化记忆构建分析

时间:2022-02-03 11:42:46

《大明宫》的文化记忆构建分析

摘要:优秀系列历史文化纪录片《大明宫》以大明宫为主线,以民族文化为核心,从多个层面构建了中华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记忆:一是以历史文化与交流合作为主题的深厚内容层面;二是运用叙事元素与叙事手段的独特叙事层面;三是彰显民族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凝聚力的多层价值构建。该片既展现了唐代的历史风貌与人文情怀,又揭示了文化记忆构建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历史文化纪录片;《大明宫》;文化记忆;构建

德国文化学者扬•阿斯曼把“文化记忆”理解为“关于一个社会的全部知识的总概念,在特定的互动框架之内,这些知识驾驭着人们的行为和体验,并需要人们一代一代反复了解和熟练掌握它们”①。也就是说,文化记忆涉及的是人们对群体文化的认同,它与社会和文化紧密相关,其构建具有非常强大的兼容性和重塑性。系列历史文化纪录片《大明宫》以大明宫建筑群为主线,以各个建筑为具体对象,引出了唐代的兴衰荣辱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开放、影响最大的朝代之一,《大明宫》通过对其历史、文化、人物、社会环境、发展历程等的呈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情境和风土人情与一个朝代的兴起衰落,揭示了深厚的人文内涵,从主题表达、叙事手法与价值观念等多个层面完成了对唐朝社会、历史、价值的文化记忆构建。

一、文化记忆的内容构建:表现历史文化与交流合作的主题思想

(一)大明宫建筑群的人物往事构建了唐代兴衰荣。辱历史变迁的文化记忆历史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离不开五千年的历史积淀,文化记忆则是在历史文化中的传承与创造。《大明宫》展现了唐代的兴衰荣辱,以大明宫这一宫殿为主线,串联起唐代从兴起到繁荣再到没落的历史,向观众诉说唐代的繁荣与开放,表达对唐朝没落的痛惜与哀叹。它以一种自豪与惋惜并存的态度,为观众构建了关于唐代的文化记忆。第一集《幻影迷城》以西安这一古老悠久的城市为背景,展现了现代大明宫的残迹,以现代人的角度表达对历史文化遗迹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哀叹惋惜,引起观众的共鸣。此外,这一集还描绘了大明宫从设计、建造到竣工的辉煌成就,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奋与吃苦耐劳,更展现了大明宫的巍峨雄姿以及作为唐朝权力中心的重要地位。第二、三、四、五集分别以大明宫不同的宫殿作为故事载体,讲述了发生在大明宫建筑群的历史往事,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展现唐代的历史风貌,加深、拓宽了观众对唐朝的理解和认知。第六集《凤凰涅槃》通过甘露之变、黄巢起义描绘了大明宫被焚毁、唐代帝国衰落的景象,回溯大明宫存世222年的历史。国家兴则大明宫盛,国家败则大明宫亡,该片通过对大明宫兴衰荣辱的影视化呈现,表达了对唐朝鼎盛时期的自豪与没落时期的哀叹。大明宫已被焚毁,无法像故宫等其他宫殿那样到实地拍摄取景。在这种情况下,数字技术的发展为重现大明宫全貌提供了可能。《大明宫》运用三维特效为观众全景再现了大明宫的恢弘与壮丽,这里有气势雄伟的丹凤门、庄严肃穆的宣政殿以及庄重典雅的金銮殿和俊丽的太液池等。这些制作出来的景象十分逼真,令人仿佛置身于唐朝,近距离感受唐朝的一砖一瓦,一情一景。《大明宫》既再现了当时宫殿建筑群的华美与壮丽,又通过这些宫殿来再现当时的人文风貌。比如,在描述造型独特的麟德殿时,不仅介绍了它的结构奇特,而且通过在麟德殿举办的与外国交往的宴会中,展现了当时民族交往频繁、唐朝的强盛国力。对这些建筑的再构建,带领观众回溯唐代历史,感受唐代繁荣,给观众展现了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的泱泱大国形象。(二)大明宫大朝贺的盛况构建了盛唐交流合作巨大影响的文化记忆。对外交流与合作一直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对外的交流与合作。交流与合作不仅是学习外国经验的过程,更是发扬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为世界所接受、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过程。众所周知,唐朝是一个对外贸易与交流十分频繁的朝代,拓展对外交通干道、开通海上丝绸之路、创立外贸管理制度、呼吁与外族人互通婚嫁等,都使得唐朝的经济、文化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大明宫》第四集《盛世荣光》中,民族交流与融合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外,还有日本遣唐使大规模前往长安,向大唐学习科技、文化、制度等,大唐也经常举办与日本、新罗之间的围棋比赛,就连大唐的太学也聚集了日本、波斯、新罗等各个国家的学生,向他们传授大唐文化。《大明宫》以历史文化以及交流合作为主题建构文化记忆,通过对大明宫历史的回溯,展现了唐代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多元,塑造了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国力强盛的大国形象,传递了时代信息,传承了文化记忆。

二、文化记忆的叙事构建:突出人物事件与运用“真实再现”的叙事特色

(一)讲述历史事件与塑造重要历史人物结合,完善文化记忆内容。《大明宫》以大明宫这一宫殿建筑群为叙事线索,将唐代各个时期的事件和人物娓娓道来,注重纪录片的真实性。《大明宫》选取了玄武门之变、安禄山叛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同时辅以遣唐使来华、改革中央管理体系等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这些事件相互交织,给观众呈现出了一个朝代的兴衰变迁,帮助观众在影像中寻找对集体文化的认同,让文化记忆永存人们心中。第二集《丹凤朝阳》描绘了唐朝的中央管理体系。军队的交接、官员的上下朝等都有严格的制度体系进行制约,展现了唐朝严谨的行政管理制度,对后世也具有很大的意义。第四集《盛世荣光》描绘了日本遣唐使、东罗马帝国遣唐使以及阿拉伯帝国派使节大规模来华的景象。此外,各种宗教信仰在长安共存,各种族人民友好相处,这些都展现了唐代的兼容并包。第六集《凤凰涅槃》则通过击球赌三川等事件,描绘了唐朝帝国衰落的过程,表达了对唐朝盛世消亡的惋惜。这些事件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当时的历史景象,给观众呈现出一个全方位视角的唐朝,带给观众震撼与反思。《大明宫》选取了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隆基等对唐朝具有重大意义的人物作为描述对象,展现他们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使得历史人物更加具象化。第三集《日月当空》用翔实的资料给观众展现了武则天对唐代的重大影响:在武则天统治的几十年中,女人地位得以提升,她们也可以在朝中担任官职,享受同男子一般的待遇;她们可以不被面纱所束缚,穿戴华丽的衣服;另外,武则天还开设了武举、殿试制度,官僚政治也逐渐成熟。第四集《盛世荣光》和第五集《繁华如梦》既展现了唐玄宗前期的政治清明、为国为民,又展现了他后期对权力的厌倦,沉迷于艺术创作和与杨贵妃的爱情当中,最终使唐朝一步步走向衰亡。正是对这些人物的全面塑造,让观众对于触及不到的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详尽的了解,完善了人们对他们的印象。(二)运用“真实再现”还原历史情境的手段强化文化记忆效果。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引领下,纪录片的拍摄方式与叙事手段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量运用“真实再现”还原历史情境是《大明宫》的特点之一。纪录片《大明宫》运用电脑虚拟了大明宫形态各异的宫阙和长安城的繁华景象,虚拟的背景与演员的真实表演融为一体。把官员们列着长长的队伍拾阶而上,进入含元殿时的渺小与电脑制作的巍峨高大的含元殿相互融合,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示了皇权下人物的渺小与皇权的至高无上②。在电脑特效技术与3D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人们的审美习惯与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明宫》紧跟科技革命的浪潮,大量运用了数字合成技术,向人们展示了已经被损毁的大明宫,其精妙绝伦的宫殿配合特效合成的飞燕与雪花,给观众带来极度逼真的视觉感受,让人产生梦回大唐的感觉,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数字技术在历史文化纪录片中的合理运用,提高了纪录片《大明宫》的观赏性,使其散发着艺术的光辉,并生动、形象地完成了对大明宫的记忆建构。

三、文化记忆的价值构建:弘扬民族精神与凝聚文化力量的价值观念

(一)彰显民族精神的文化记忆价值构建。开拓进取是中华民族的良好精神传统之一。唐代君王的开拓进取精神不仅体现在对自身的要求上,更体现在对整个国家的要求上。在他们统治期间,唐代的中央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疆域版图不断扩大,对外交流贸易更加频繁。可以说,当时唐朝的繁华程度无一能及,长安更是真正的世界中心。唐代前期、中期的君王无一不是废寝忘食、励精图治,唐代的将领、文人们无一不是文韬武略,他们为唐代疆域版图的扩大和唐代的盛世荣光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与开拓进取精神并存的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兼容并包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有力体现。兼容并包精神始终贯穿在《大明宫》这一纪录片中———丝绸之路的维护与繁荣,各国的觐见与朝贺,接纳大量遣唐使来华,开办太学向各国学子传递唐朝文化,外国人员可以担任朝堂要职等,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对外国文明的兼容并包,彰显了“中华夷狄爱之如一”的情怀。(二)体现民族凝聚力量的文化记忆价值构建。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大明宫》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昌盛、盛世浮华,展现了唐代的气度与气概。在扩展疆域版图上,它凝聚了所有唐代人民对盛世的期待,金戈铁马,使得统治面积得到飞速扩展;在促进对外交往上,它举全国之力,为促进商贸互通、民族往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维护国家尊严上,它更是倾注了唐代所有人民的心血,为国家统一、民族繁荣不断斗争。更遑论,大明宫这宫殿建筑群就是唐代人民智慧与劳动的结晶,凝聚着唐代人民的努力和汗水。《大明宫》呈现的精神风貌、人文情怀,不仅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与情感诉求,而且唤起了人们对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富裕强大的殷殷期盼,蕴含着民族文化记忆中最坚实的精神力量。

总之,系列记录片《大明宫》从主题层面、叙事层面与价值层面构建了观众对唐代的文化记忆,它着重于塑造唐朝的繁荣昌盛、大气磅礴,其所展现的历史文化、政治变革甚至娱乐活动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气韵,增强了民族自信,构建了文化记忆,在当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社会背景下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注释:

①[德]哈拉尔德•韦尔策.社会问忆:历史、回忆、传承[M].季斌,王立君,白锡堃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

②周璇.金铁木历史文化纪录片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3.

作者:何春耕 常珂欣 单位: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