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能源管理十篇

时间:2023-11-14 17:37:39

校园能源管理

校园能源管理篇1

关键词:高校;校园能源;管理网络平台;数据采集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会议向全世界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以节能减排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将成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我国能源相对匮乏,更需要合理利用,并将其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其办学规模、校园面积及师生数量增长较快,能源消耗也大幅增加。高等院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抑制能源不合理增长,制定长远节能规划,通过技术手段使节能目标落到实处。

高校能源管理的现状

当前,高校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制定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杜绝“跑冒滴漏”的措施,安装了大量节能器具,同时加大了节能的宣传力度。但对于能源的使用和管理还属于粗放型。所用的能耗计量终端大多还是传统的电子式或机械式计量表,由于其机械齿轮易于磨损,易造成数据误差,计量仪表体积大而笨重,自身也会产生较大功耗。计量器具大多只具备一级考核,没有二级及以下用能考核,这些是高校能源计量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很多高校为了满足新校区教学、科研、生活的需要,虽然增加了大量的节能设备,但对能源的计量考核仍停留在原有水平上。

随着高等学校招生、校园产业、科研开发的快速增长,高校能源管理部门的任务越来越重。由于缺少能源管理技术人员,在软环境管理上资金投入不足,无法实现全方位的能耗监控和计量,传统单一的计量收费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高校的发展。因此,一些高校在新校区建设和老校区改造中,逐步引入了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来进行建筑能耗的管理,以建立适应其发展的能源管理网络平台。

高校能源管理网络平台的构建

校园能源管理网络平台的构建旨在通过校园网络实现校园能耗的管理和监控,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协调处理能耗用户、设施设备之间的关系,改善并优化能源环境。整个系统在技术上先进、简便、实用。系统平台主要由三个部分构建而成:对能源进行管理的系统平台软件,基于IP技术和电力载波技术的数据集中器或远程抄表技术,采用电力线载波智能化网络电表或射频卡水表等计量终端。

能源管理系统应用软件能源管理平台是基于现代电子与信息技术,应用远程网络传输系统对能源的使用进行监控,利用智能卡、电子采集器等技术对能源的使用进行有效控制的智能管理平台。平台的运行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在技术和设备上可以使用当前较为成熟的网络连接模式和电子设备,以保证整个系统平台的稳定、可靠,同时兼顾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原则。整个系统以开放式架构,执行相关的国际标准或工业标准,以保证各供应商产品的协同运行并考虑投资者的长远利益。系统软件可以做成以web-service为接口的多功能开放软件,能够用来管理、控制并配置水、电等能源表具与数据采集器。系统与目前的网络系统相兼容,还可以汇总和报告能源使用中的突发事件,允许远程配置能源表和数据集中器,调整计费率。允许系统远程控制表具的开关,适应大小不同规模的系统运行,维系从表具、数据采集器,到服务器乃至整个系统的运行。 系统软件还可以集成多个应用模块组合,包括数据采集与转换模块、数据分析与汇总模块、安全运行模块、紧急事务处理模块、数据库与能源应对策略模块等,系统平台以视窗界面呈现,实现有效的能源策略分析。在上述模块中,通过运行流程及时确认能源使用异常状况,提供修正措施,使能源利用效益最大化,避免造成整个能源网内的故障。

数据集中及远程抄表技术用电数据远程集中抄表利用电力线载波传递电表的数据,实现远程集中抄表和收费控制。电力线远程传输技术实现了智能设备的即插即用,数据集中器根据用户的设定来采集和储存来自电表的数据,数据集中器通过连接到TCP/IP的广域网络来实现远程通信,可以将控制命令和数据文件下载到相关设备中,并控制一个电表或一组电表。通过具有扩频载波通信技术的强抗干扰电力线,可以将校园用电设施设备的用电量远程集中。数据集中器除了可以采集数据外,还可以增加控制过程,如安全检测和远程控制能力,在系统运行中监测电表和线路的运行故障,以及任何人为改变相线连接的现象,有效防止故障和窃电现象的产生。同时,可进行远程控制线路的切换和中继调整,建立与能源管理平台软件的连接,通过软件驱动的方式,实现对不同能耗设施设备及各种子系统的数据集成,基于标准的Microsoft架构和成熟的网络服务(SQL Server等)以及通信协议(TCP/IP、HTTP、FTP等)与能源管理平台互联。能源数据可以利用校园网在不同的子系统或设施设备中采集而得,使用软件协议无缝链接,实现远程自动化采集。

数据采集终端高校的能耗设施设备以往所装置的终端表具大多是传统的计量器具,由于技术的更新换代,终端表具的技术含量也大幅提升,采用单项电力线载波的LED电能表和CPU射频卡表具等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终端的使用,延长了表具的寿命,而且故障率极低,实现远程抄表和收费控制,表具功耗也大为降低。以电表为例,具备电力线载波采集器的电表,可以轻松做到双向电力线通信,同时可以记录多个用电参数,包括供电质量、故障预警及异常报告等。

能源管理系统网络平台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主要特点系统平台具有集中统一的管理能力,具有多级集中统一的管理中心,并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同时系统以安全为核心,具有开放性,能有机地与校园网络连接,融合成一个整体。随着学校的发展变化,系统必须能适合多种规模,具备较强的可扩展性,能随时适应对系统的扩容要求。系统还应具有兼容性和灵活性,能适应产品的升级换代。系统平台所选择的网络及终端器具应标准化、规范化,要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容错性以及较强的自检功能。

管理网络平台的功能实现校园能源管理网络平台,是通过对校园能源消耗数据的自动采集,进行集中统计和数据综合分析,来实现校园内能耗数据的共享、交换、检测、管理以及控制。随着能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利用校园网络实现能源使用的监测、控制及管理是完全可行的。该平台可以对能源使用设施和设备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监视,设置模拟屏,对各耗能单元进行全局监控。如整个系统或局部单元出现能耗异常,可立即显示异常部位并示警,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在运转中,网络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如下功能:数据采集功能、用能监控功能、账务管理功能、数据汇总和分析功能等。

结语

能源短缺仍将是今后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网络化能源管理平台的建立,符合我国能源发展的长远战略。该平台的建立可以全面提升能源管理的技术层次,提高管理人员和能源使用者的节能意识,高效率地降低能耗。这一平台的使用,可以有效节约能源,降低高校的运行成本,对社会低碳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永生.网络化能源服务平台NES[J].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2005,(2).

[2]Opto SNAP PAC系统在纽约州立大学能源管理项目中的应用[OL].(2009-09-13).gongkong.com/Common/Details.Aspx?c=1&m=1&l=1&Type=company&companyID=7-A014-AE7D2D3D9563&Id=7-A014-AE7D2D3D9563.

[3]吴弼人.平台科学评估,挖掘耗能大户节能潜力[J].华东科技,2009,(10).

[4]陈小雷,张自强,蔡婷.基于BEMS能源管理的楼宇全集成管理平台[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7,(6).

校园能源管理篇2

关键词:数字校园 现有资源 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2-0000-00

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已被运用于各个领域。运用数字技术于教育领域,可使校园资源、校园环境、校园管理方式得到有效改善。数字化校园利用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进行校园管理、信息交流,将信息收集、处理、传输、应用、整合,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增强校园的业务能力。

2数字化校园的功能

数字化校园建设可建立长效的校园管理机制,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持续发展。其功能为:实现数字化教学,通过互联网功能完成备课、施教等各项教学活动;依托数字化,实现多项目教学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借助互联网构建资源共享平台,使信息资源可交流共享,实现数字化教研,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构建数字校园生活,保证师生数字化商务、娱乐、阅读等活动正常开展[1]。

3整合现有资源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思考

数字化校园建设,通过稳定、可扩展的应用框架为各应用系统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支撑。建立数字校园时,运用现代系统及项目管理规范,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形成技术先进、应用深入、覆盖全面、高效稳定的数字化校园,消除应用孤岛和信息孤岛,建立统一信息系统。

3.1整合现有资源进行数字化校园建立

(1)实现校园环境数字化。在构建数字化校园时,要保证构建合理、使用便捷、性能高速稳定、信息系统保密安全。在这个基础上,构建高标准的统一身份授权认证及共享数据中心,形成统一集成用户平台、统一门户,确保数字化校园环境的科学高效。(2)建设校园数字网络。校园数字网的建设主要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校园网的建设[2]。校园网具有互联网功能,学生可以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交流,此外,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互联网等信息资源,让学生在数字化教学中学习。(3)建立一卡通系统。在学校生活中,学生除了课堂学习,还需要用餐、住宿等。若是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将会大大增加管理难度,而运用数字化管理,则可以减小学生管理难度。“一卡通”主要是将住宿中的水电费、用餐费等统一在一张卡上,让学生不必现金消费,而是直接使用“一卡通”消费。(4)建立产学研数字化。所谓产学研就是实训、教学、科研三方面的数字化,在构建数字化校园时,要着重构建产学研信息平台,为师生提供快捷、全面、科学权威的信息资源,实现其一体化,提供高效、开放的教学化环境、促使知识的传播学习。(5)建立数字图书馆。图书馆是校园的又一大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借阅图书,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扩展更多课外知识来开阔自己的视野。数字图书馆可实现信息检索、资源采集加工、数字资源、网络图书阅读、资源管理等多功能一体化,建立具有校园自身特色的图书数据库。

3.2建立数字化校园应用思考

数字化校园建设应注意创建标准体系规范及准编码集。创建标准体系规范主要是在建立数字化校园之前,制定各信息系统应遵循的数据规范、业务规范、技术规范,使得数字校园建设有章可循,以免建立时出现混乱局面,造成各信息系统发展不统一;创建标准编码集主要是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对各个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立进行指导,确保各个信息系统数据库对数据的采集、交换、处理、传输等都具有统一标准,保证信息的真实、唯一、实用。

此外,建设数字化校园应遵循一定技术要求的原则,其原则如下:(1)先进性原则。数字化校园的先进性包括先进的思想、先进的设备、成熟的技术和设计方法等,以顺应当今潮流和今后发展趋势,使其具有强盛生命力和长久使用价值。(2)开放性原则。数字化校园平台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及兼容性,通过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识别、共用数据交换等,运用服务性的管理平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以满足需求、适应发展。(3)实用性原则。数字校园的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核心及目的就是"实用",在设计时须以实用为主,满足校园实际需求,并注意节约资源,用尽可能以少的投入,取得最好效益。(4)稳定性原则。数字校园管理平台只有具备良好的稳定性,才能保证各机能运行时间长、故障小。(5)保密性原则。数字校园平台通过对身份识别认证,将个身份权限分配,确保每个用户只能访问对应的信息资源及应用服务,实现信息保密[3]。(6)安全性原则。数字校园平台涉及到各职能部门的敏感数据,因此,必须构建全面、多元、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保证数据的安全。并依据各部门要求,采用不同的安全措施,确保系统安全。(7)可管理性原则。数字校园管理平台应具有可管控性,保证平台管理员及运行维护员能够简便快捷的对平台进行管理。(8)易维护性原则。数字校园使用者包括校领导、系部管理人员、教职员工及学生,因此,设计应易维护,确保画面清晰、操作简单、维护容易、界面友好。(9)易升级原则。数字化校园的综合管理平台应采用独创的版本,以控制机制可更新,实现简便快捷地对平台整体或部分升级。(10)标准化原则。数字校园管理平台设计应符合业界主流标准及规范,包括各应用系统及基础架构,使系统集成与数据整合,都依据标准运行。(11)可扩展性原则。数字校园平台建设必须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使之能够应对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变化、各机构职能调整等,通过规则引擎可简便配置、快速适应。

4结语

整合现有资源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可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并减少教学管理者的工作量、降低管理难度,是学校进行深入管理的重要措施。因此,学校应该结合现有资源以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有效性,使之服务于校园管理、教学、科研等活动。此外,建立数字化校园,要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同时,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使之更加完善,能够适应于现代校园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校园能源管理篇3

[论文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和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普及,建设校园网络的热潮在中国大地上迅速掀起。校园网虽然建起来了,但其建设和应用现状确不容乐观,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校园网络的建设应用误区进行认真分析,对如何走出误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当前许多学校已经建设了校园网,这些校园网应用的怎么样?据调查,目前有大部分校园网应用仅局限于学校的展示和管理,忽视了校园网应有的教学服务功能和学习功能。如何建设好校园网,有效的应用校园网,使其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校园网建设和应用的误区

1.对校园网的建设和应用缺乏全面考虑,浪费现象严重

第一,对于发展校园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并且存在着各种顾虑;第二,缺乏通盘考虑,不是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教学规模、学校的资金实力、教学具体需要)出发,而是以纯技术的眼光,以功能作为选择技术和硬件设备的标准,片面追求网络技术的先进性,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发展实际,结果造成设备的浪费和闲置;第三,缺乏立足于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的整体设计,尤其是忽视校园网络中关键性应用软件配制和资源中心的建设,结果造成许多校园网有网无“车”、有“车”没“货”更缺少“驾驶员”的情况,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动老师大量地编写许多低层次的教学软件,结果造成了人才和网络资源的浪费。

2.校园网的应用缺乏全员参与

有许多学校校园网只是用于教学管理和对外展示,认为应用校园网是有关的教学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事。Www.133229.CoM也有一部分老师和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校园网的重要性,但苦于不懂得如何去应用网络为教和学服务,久而久之,也就对校园网的应用失去了信心。

3.校园网的应用受限于优秀软件和资源的不足

许多学校在建设校园网时,只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了软件和资源的建设、开发。软件、资源的不足已严重制约了校园网的应用。所以许多校园网就成了昂贵的摆设和供人参观的工具。只有把校园网的应用软件系统、资源库系统和硬件系统相配套起来,才能更有效的发挥校园网的应用价值。

4.校园网的应用只重视常规工作,缺少开发创新

有效的应用校园网,使其发挥最大功效,其前提是建有一个开放的、高标准的、可扩展的校园网。网络功能的强弱,使用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受限于管理人员的水平。在当今升学率压倒一切的大环境下,在根深蒂固的应试观念支配下,校园网的技术管理人员普遍不被重视,导致大量优秀人才的流失。目前在校园网的应用中,很少投入人力、物力去开发创新,优秀管理开发人员相对缺少,技术水平低下、开发创新能力的严重欠缺,加上后期管理和开发投入的严重不足,从而影响校园网不能为现代教育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

5.校园网的建设、应用没有和学校教育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忽视了校园网的教学服务功能和学习功能。这是目前各校园网应用的最大一个误区,花巨资建成的校园网仅仅用来共享文件,做一些简单的信息服务或管理工作。归纳起来,目前大部分校园网的应用仅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交流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和校内的新闻及教学参考、科研信息、对外展示等。(2)学校管理 包括网上办公、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网上招生、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3)扩展图书馆的功能 开设面向师生的书籍在线浏览,在线书目检索、在线阅读服务等。

二、走出校园网应用误区的建议

1.科学规划、注重实效的应用校园网

校园网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以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科学的规划,精打细算,并要充分的利用现有资源,发挥网络在实际运用中的功效。计算机的软硬件升级很快,更新换代也很快,因此在建设校园网的时候要遵循“开放、标准、可扩展”的建网原则,没有必要一步到位,也不能一哄而上,盲目攀比。更不能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网络在实际应用中的功效。要做到“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2.加强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信息资源库是校园网发挥其教学功能的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要从本校的具体情况出发,本着“能用、够用、精用”的原则,多方挖掘信息资源来源:其一设立专项资金,不定期地从市场上选择购买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其二是组织专门人员(包括各科一线教师、教研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发和制作适合本校具体情况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其三出台相应的奖励机制,全员发动广大师生收集、加工、制作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然后经详细遴选,将优秀的资源上传到校园网资源库,供全校师生教学使用。

3.培训老师,并给学生开设信息技术应用课程

在校园网的应用过程中,教学应用无疑居于最重要的地位。老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备课,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或兴趣浏览网上资源。但在目前校园网的应用中,由于上面所提到的一些原因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广大师生的参与性还不是很强。为此,要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工作,并给学生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提高他们应用校园网的能力。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校园网管理、开发和课件制作队伍

校园网功能的强弱,使用效率的高低,作用发挥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管理人员和开发人员的水平。随着网络的扩展,网络的安全维护和教学功能的运用越来越重要,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开发队伍,才能够使校园网的建设、运用更加符合学校教育的需要,才能使校园网更加充分的发挥教学和学习的功能。

5.注重校园网教学和学习功能的开发应用

校园网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学习功能,然而许多学校的校园网站应用效率却不尽人意。尽管都有bbs、聊天室、ftp、vod等功能,但真正全面有效的应用在教学上的却寥寥无几。如何有效的将网络资源运用到学校教育中,如何最大的发挥校园网的教学功能?这的确是一个让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1)利用校园网加强学校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教师利用校园网学科信息及学生考试成绩,便于学校统计和查询;政教处、教导处、校长室利用校园网可以对师生实行动态管理,随时、随机处理各种信息、事件。

(2)利用多媒体教学网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教师利用校园网可以方便地备课,下载各种信息资料,二次开发各类适合自己教学特点的cai课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利用校园网和查询各种信息资料,提高学校现代化管理的水平,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增加教育教学管理的透明度。

校园能源管理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网  问题  资源建设 

        0 引言

        在2004年的高校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情况调查显示,在进行调查的315所高校中,已建校园网的高校占92.7%,正在建设的高校占6.6%,计划建网的高校占0.6%。[1]当时高职院校的校园网建设也已经达到较高的普及率,但与综合类高校相比还略有差距,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还需继续投资。随着近几年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加大了对校园网建设的投入,现在大都建成了高性能、高带宽、覆盖整个校园的校园网,尤其是在新校区,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络建设水平不输于综合类高校。

        尽管如此,但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的利用效率,发挥效用还不尽如意。表现在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有网络无平台,有平台无资源,有资源利用低等方面。具体问题如下:

        1 领导和教师缺乏对校园网的正确认识,对校园网信息化建设的观念还没有转变

        有些领导和教师认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就是购买设备,组建成校园网,然后建立网站,一下网页,简单共享一下文件,上网查阅资料,收发一下邮件。显然没有认识到校园网真正的作用,没有意识到信息资源及应用软件的重要性。很多高职院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高性能的校园网络,然而缺乏对校园网的利用。只求拥有,不求发展和利用,简单的将“有无校园网”当作评价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把校园网建设当作目的。[2]这种观念影响了校园网的应用,忽视了校园网的建设只是手段,真正的功能应是为教师教学和科研,学生学习,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

        2 重视校园网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平台建设

        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长期存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园网建设都将精力和重点放在有形的硬件建设上,而对与之相适应的“无形”的应用方案和应用软件考虑较少,或者因一时看不到校园网的作用和效益就把进一步的投入看作额外的负担,以至于耗费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投入建成的校园网络只用来进行简单的文件传输和共享。没有利用网络,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搭建软件平台促进教学和学校的管理。例如,有的高职院校虽然拥有高性能的网络,办公电脑也都实行了连网,但发通知还是用传统的贴在墙上的方式,一些文件还是通过纸质打印分发,学生、教学的管理还是通过单机管理。老师只是运用网络查阅资料,娱乐。这样校园网的利用效率就非常低,没有发挥校园网络真正的作用,有违建设校园网的初衷。高职院校应该利用校园网,建立办公平台,教学管理平台,教学资源平台,邮件服务平台等应用平台,充分发挥校园网促进教学、科研和学校管理的作用,提升校园网的使用价值,使建设校园网的投入产生回报。

        3 校园网上资源缺乏

        高职院校校园网应用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就是教育资源库匮,教师无法利用校园网获取教学和科研需要的资源,学生无法利用校园网获取资源进行学习。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校利用网络打游戏、上网聊天等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校园网教育教学资源的匮乏所致。特别是与课程内容相配套的教育资源库就更少。这种“有枪无弹”、有网无资源的情况直接影响了学校校园网的应用和教育教学效益的发挥。[3]

        校园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资源建设,很多已建设了校园网的高职院校存在建好了网络但是缺乏资源这一矛盾。对于校园网数字化资源的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课题,对开发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是综合性的。优秀的开发人员应该是身处教学一线,充分了解教学要求、教学重点,同时又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及应用知识,具备多媒体制作的全面技术和经验的人员。这样的开发人员目前在学校比较少,学校应该成立制作网络资源的机构,制定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开发网络课程,组织在教学上经验丰富专业教师和懂数字化资源制作的技术人员进行合作,开发网络课程,在校园网上,提供给学生学习。另外可以和兄弟院校进行交流,进行数字化资源的共享。学校还应该投入资金购买电子图书资源、数据库资源供师生检索。

        4 缺少校园网建设与管理的专门机构和人才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项持续的系统工程,与学校的总体发展方向和全局工作密切相关。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组织来落实这项工作,信息化的建设将存在很多问题。

        但是,许多院校在校园网管理机构定位上存在偏差,往往将机构随便挂靠于一个部门,而主管领导又不太懂业务,致使信息管理机构无法直接参与重要的规划工作;很多院校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者并不是专业出身,有些是兼职,人员配备不足,专业能力不足,不能利用已有的校园网进行开发利用,甚至有的院校的人员连维护校园网的正常运行都捉襟见肘,更不用说利用校园网进行开发平台和资源建设了。

        另外,校园网信息化建设规划不但要做有技术方案的长远规划,还要做有配套运作与应用方案的长远规划,才能保证其可持续发展。[4]

        5 教师和学生缺乏利用校园网资源的能力,校园网发挥的效用不高

        很多高职院校在校园网上建立了办公系统,建立了教学资源库,购买了电子图书、期刊论文等数据库,但是这些资源利用率却不高。有的院校的老师和学生甚至是利用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建的校园网络进行聊天,,看新闻。这说明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利用信息能力,转变他们的观念,使他们有效利用校园网上的资源,充分发挥校园网的效用。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部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持与帮助,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利用校园网资源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校园网,利用上面的教学资源促进学习,通过网络开拓视野,提高个人的能力,为其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打好基础。

        以上本文简单分析了高职院校在校园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认识到这些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制定措施,解决问题,使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建成的高性能校园网络,为教师教学和科研、学生学习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2004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调查.

校园能源管理篇5

【关键词】云服务 智慧校园 云计算

目前,高校基本都已具备自己的校园网络环境,规模也比较大,这就为智慧校园奠定了一定的网络基础。高校校园网络环境往往是局限于内部的,所以在高校内部也会存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使得信息变得不利于流通,高校内部的信息和资源的互通成了搭建平台的一大难题。为了更好的促进智慧校园的建设,必须要改变现有的资源分配情况,本文将讨论利用云技术和虚拟技术构建校园云平台,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智慧校园的构建。

1 云技术及云计算

构建智慧校园,云计算和云服务是关键技术,所以我们要对云概念进行一定的了解。云计算和物联网是两个新兴的概念,物联网是建立在云平台之上的一种应用模式。物联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托云平台系统的不断完善,云平台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海量信息处理能力。同时,在云服务的基础上,物联网可以和传统互联网有机融合起来,是搭建智慧校园网络平台的基础。

云计算技术的关键在于,通过分布式计算机将计算任务分解,而不是传统本机计算或服务器计算模式,企业的数据中心运行模式则更像是互联网计算,这让企业能够在应用中获取所需资源,并根据计算要求来调整计算机和存储系统。云是对网络和互联网的一个抽象,广义的云是通过网络实现的按需扩展服务,这种服务于很多软件和网页应用有关,这使得运算能力成为一个分布于网络的概念,计算也成了流通与网络的服务商品。云计算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服务IaaS、平台服务PaaS和软件服务SaaS三种,为不同的计算需求提供相应。

2 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的概念是从智慧地球延伸出来的,2008年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和支持。我国在2010年由浙江大学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智慧校园的概念,这种全新的概念描述的是一种新时期的校园,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在校园内随时随地的学习,利用科研平台提高资源共享,网络教务平台增强学校的管理能力,以及基于校园网络的文化生活和便捷的校园生活。智慧校园的整体目标是,在云服务的基础上,对学校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合理共享教育资源,实现公平教育和公平管理,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为教育改革提供动力。

2.1 智慧校园的整体结构

2.1.1 智慧校园的建设框架

简单来说,智慧校园的框架可以大致分为四层,分别是基础层、应用层、应用支撑层和统一服务层。同时,为了智慧校园的安全性和通用性,还需要维护系统和信息标准系统进行约束和保护,作为智慧校园的周边支撑。基础层主要有互联网和教育网组成,辅助3G/4G和WLAN无线网络实现更加全面的网络覆盖,构建一个全校范围的网络环境。应用支撑层包括云服务平台,认证平台和外部资源接入平台,主要为智慧校园提供各种服务支持。应用程包括教育管理功能、学生管理功能、教育管理功能和辅助功能等,通过网页和客户端的形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关的交互服务,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计算机或者移动设备,成为智慧校园的用户,并使用智慧校园提供的相关功能。另外,信息标准体系确保智慧校园内信息等拥有一个统一的信息标准,方便传输和信息的分布式处理。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智慧校园的信息安全,在使用外部资源时能够避免网络攻击。

2.1.2 智慧校园的设计核心

智慧校园的核心是泛在网络,传统有线网络模式很难实现全校园的网络覆盖,所以结合无线网络WLAN,3G/4G移动网络和WiFi网络,实现无线网络信号的全面覆盖。除此之外,还要增加有线宽带的网络供应时长,通过SSID实现区域免费网络使用,为云服务提供良好的环境。学校的私有云环境和电信服务商的共有云相结合,搭建更加全面的资源平台,在一定区域内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拓展物联网应用范围,利用物联网应用将移动设备和更多的应用模块囊括进来,支持更多的社会资源。

2.1.3 智慧校园的预期实现

智慧校园将在很多方面改变校园的工作的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于学校的管理者来说,智能校园提供了基于全网的信息管理系统,更有助于高效的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对于教师来说,在教育资源平台中,教师可以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同时学习更多的先进的教学经验,以此来提高教学水平,协助教师展开科学研究。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生活变的更加便捷,选课、评价以及反馈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对于培训人员来说,培训方式将从线上线下两个方面展开,更有助于培训的效果。

校园校务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学生的一卡通服务,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可能涉及到很多卡和证件,将这些内容集中于一卡,实现校园内部的统一使用,大大降低了学生管理的难度。校园管理的监控和调度,也可以通过智慧校园平台实现,集中的监控调度让学校内部环境更加井然有序。校务办公,通过网络实现各类报表以及申请的批复,接触了很多工作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大大提高了校务办公的效率。在线学习平台,让学生可以在课堂外主动的进行又需要的知识获取,将课堂资源上传到云平台中,方便学生的反复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2 智慧校园的关键技术

2.2.1 关键技术概述

智慧校园主要涉及的专业技术有: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智慧校园应用的虚拟现实技术,将各类教学资源和管理对象抽象成可以通过网络和计算机可以进行管理的内容,实现虚拟化的资源分配,使网络计算负载更加平衡,提高整体的资源应用率。数据库技术是智慧校园的基础支持技术,对于学生的管理等都需要庞大的数据库进行存储,并且服务器要能够并发处理大量学生的访问,优化查询。

另外,智慧校园的信息标准体系和维护体系是整个智慧校园的重要保障,信息标准体系在网络环境下统一规范,为应用数据库系统提供了保障,并且在大量数据的合并和取用更加安全。安全维护机制让智慧校园始终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并且对重要的信息进行备份,关键时刻利用还原技术确保网络和信息的安全。

2.2.2 校园云的构建

智慧校园的网络构建,要在原始校园网的布局下,结合电信云平台构建校园云环境,部署快相应快,整体运行效率高可靠。依托电信云平台可以轻松部署大量的校园应用,打造一批学习、生活服务产品。通过校园的移动网络平台,引入外部教育资源和就业信息等等,改变校园网络自闭的格局,构建更加开放的校园云环境。

2.3 智慧校园的应用

智慧校园的应用主要包括校园管理应用和校园生活应用两个方面。校园管理包括学生课堂考勤、机房上机管理、图书馆管理、宿舍管理和教务信息的管理。校园生活应用包括消费系统、教务信息查询系统、在线选课系统、校园新消息查询新系统等。

2.3.1 校园生活应用

消费管理系统采用了RFID技术,使用统一的电子标签卡和RFID读写设备,实现无现金的消费应用。电子标签卡用于模拟消费金额量,将电子标签卡与银行卡或网络支付接口绑定,就可以实现自动充值和消费。

学生考勤应用是日常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通常学生的考勤情况都是有教师来完成的,但是统计过程占用课堂时间,不便于整体统一管理。利用考勤应用,在上课前用校园卡进行考勤登记,进入教室就已经完成考勤登记,课堂时间被更加高效的利用。

2.3.2 教学管理应用

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借助统一的管理软件,对教师、教室进行分配,教师也可以在登录系统后进行自助申请,如果教室没有被占用就可以进行使用,减少了申请教室的步骤,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教学管理系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以此来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师的评价将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智能化图书馆应用,利用物联网将图书馆虚拟化处理,学生和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对所需书籍进行查询和在线预约,方便教师和学生对书籍的取用。而且在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图书馆可以将书籍文献进行更加科学的归档和分拣,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检索效率,方便图书馆的管理。

实验室管理也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实验室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都是通过物联网进行实时等级的。在实验室设置环境监控设备,能够对实验室的环境进行监控,方便定期的巡检,预防实验室的故障,方便维护。

2.3.3 协同办公应用

智慧校园在云平台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多终端的在线协同办公。云服务本身就是基于云计算技术搭建的,所以在校园云的基础上也可以进行协同办公。在云平台和数据库的支持下,允许多终端互斥访问请求信息,大大提高了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管理资源的应用效率。

3 结束语

智慧校园在云服务的基础上实现了校园管理的智能化,让学生和教师都能有更加便捷的校园体验。借助物联网和虚拟化技术,将校园应用变得更加唾手可得,在校园内的活动都更加方便统一。同时,在云平台提供的丰富接口的基础上,也聚合了海量的网络信息,教学资源平台让教师和学生拥有更广的发展空间。当然,智慧校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隐私安全和技术规范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云技术的不断完善,这些问题也能够引刃而解,智慧校园的建设也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参考文献

[1]吕倩.基于云计算及物联网构建智慧校园[J].计算机科学,2011(S1).

[2]严大虎,陈明选.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 2011(06).

[3]邓赵红,桑庆兵.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4]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07).

[5]王瑾.基于物联网的实验室管理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1).

[6]浦敏,李云飞,王宜怀.基于物联网的无线照明控制系统[J].照明工程学报, 2010(02).

作者简介

尹光辉(1976-),男,湖北省武汉市人。硕士学位。现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物联网技术。

陈瑛(1979-),女,湖北省咸宁市人。硕士学位。现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办公自动化技术。

校园能源管理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 信息化校园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160-01

随着部级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活动的开展,对中职学校提出了信息化要融入中职学校的教学教学改革、内涵建设中去。现代教育技术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视为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信息化化校园系统是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载体,是学校教学、科研与管理的公共平台,它既涉及学校每一个教师、学生与管理人员,又涉及教育、教学、管理的每个环节,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日常工作的开展。

一、信息化校园的定义

信息化校园是以信息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全部信息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二、信息化校园的应用功能

信息化校园能提供Web浏览、文件传输,公共基础数据查询服务,所需信息资源和相应的功能模块及工具。站群管理系统、大容量电子邮件系统、网上学术报告厅、网上直播、转播、视频点播系统及全文检索系统。有教学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资源及管理平台、网络办公系统、 信息化图书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单点登录等功能,人性化设计方便用户、提高效率,并且要和学校的机制体制相结合。

三、信息化校园的基础构架

1.校园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建设

校园网及分布于不同物理位置的信息化设备,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基础设施。必须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可靠、安全的,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遍布校园各个角落的多媒体网络平台,建设一批实施信息化教学的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和用于自学、自主实验的电子阅览室等。

2.知识库和信息库的建设

包括课件库、辅助资源库、电子图书馆等,把有特色的成熟的课件、教案、教学实践等资源集成为课件库,把教学背景资料、史料、案例、教学参考资料集成为辅助资源库,把图书馆建设成检索方便、涵盖全面的电子图书馆。这是信息化校园丰富的、赖以生存的资源基础。

3.应用系统的建设

应用系统是教育教学的行为体现,完成教学资源的调度,为学习者创设学习情景,提供学习服务,为教师提供方便的教学环境和引导环境,为管者提供高效的管理环境。适于不同的需求,应用系统应涵盖传统意义上的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教学系统等,如基于 web的公共信息系统和电子公文流转系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开放资源管理系统、基于用户的网络和桌面管理系统、电子身认证系统等。

四、中职学校信息化校园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1.机制体制不健全,系统利用率低

有些中职学校虽然实现了信息化校园的硬件建设,但由于领导认识不够,缺乏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教师们仍然习惯于传统的办公、教学模式,真正懂得使用人员有限,每天登录OA系统的屈指可数,投巨资建成的系统成了摆设。还有一部分学校提供服务粗糙,应用层次偏低

2.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统一接口和标准

中职学校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没有达到统一规划,各科(处)室、职能机构各自为战,教务、行政、财务、图书、后勤、保卫都有适合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但由于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处理标准不统一,在全校范围内成为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妨碍了教育教学管理科学有序的发展。

3.缺乏完整有效的管理机构和制度

不少中职学校在建设信息化校园之前并没有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只是很简单的把建设任务交给基建处,而维护管理任务交给网络中心管理。由于许多中职学校的网络中心在管理信息化校园时没有足够的行政权限,导致其在统筹全校信息化建设时遇到各种阻力,显得力不从心,无法切实履行管理的职能。

4.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阻碍了信息化校园的发展

虽然许多中职学校的信息化资源很齐备,但是实际的使用率却很低,很多教师依然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动者,学生是被动者,在授课时依然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忽视培养学生的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五、关于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完善信息化校园运行服务体系

为了保障信息化校园的稳定运行,信息主管部门应做好用户服务、技术支持、应用管理和系统管理四个方面的工作。运行服务体系的形成将会明确信息化校园管理者的工作方向。

2.进一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中职学校应推行校园网“三全机制”,即全网认证、全网监控、全网防毒,有效监管和记录网络用户的上网行为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用户管理策略;建立校园网络应急预案,包括校园网络安全应急预案、重要服务器和核心设备故障应急预案、数据中心异常应急预案等,以应对信息化校园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状况;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包括异地备份、双机备份、多介质备份等,以保证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建立校园网络安全日志管理系统。

3.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

资源库建设是个长期任务,应区分轻重缓急,择重建设,分级制定切实可行的资源收集计划,并备案,既能保证资源质量又可避免重复建设。

4.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相关制度

为了保障信息化校园建设得以顺利进行,学校必须成立起专门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该机构应当由学校的领导和相关中层管理部门组成,按照先进的理念和明确的建设思路,对信息化校园进行统一规划,组织实施,协调管理。

5.加强教师的信息素质教育

教师应当转变观念,摒弃落后的教学模式,加强学习,积极学习信息化技术,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和管理实践中,才能提高信息化校园的利用率,创造和巩固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吕少平。构建中职信息化校园规划标准与绩效评估。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2009年9月.

校园能源管理篇7

 

关键词: 校园网络 网络管理 网络维护 

校园网是一种教育科研网络,它构建在多媒体技术与现代网络技术之上,为校园内的各种教学活动服务,是一种与互联网连接的局域网络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只有合理、有效的网络管理才能使网络技术更好的为高校教育服务。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了几点高校校园网络管理与维护的经验,现汇报如下。 

1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校园网络规章制度 

高校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依托于校园网络的建立,因此,必须制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保证校园网络的正常管理与维护,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可循,才能使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做到有条不紊,才能保证整个校园网络的一体性和连续性。有效的规章制度是校园网络管理与维护的重要措施,因此规章制度的建立一定要具体、全面并且切合实际,制定出了制度就要要求校园内的师生严格执行,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2 维护好硬件设备是校园网络正常运转的基础 

高校校园网络中,服务器是正个网络的命脉,如果出现硬件方面的故障,就会导致整个校园网络无法运转,陷入瘫痪;而某一台计算机的硬件有问题,则会到这这台计算机无法使用,影响到学生上机实训。所以,校园网络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做好校园网硬件的日常保养及维护、维修工作。 

2.1硬件设备的日常保养 

校园网络硬件的日常保养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计算机不能随意开关机,尤其是在微机运行过程中更不能随意冷启动机器。在机器运行过程中,网络管理人员要随时注意观察,如有问题发生,则要第一时间处理,以免影响正常使用。同时还要注意机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卫生环境保持整洁、干净。 

2.2硬件设备的维护与维修 

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如:元件老化导致机器无法正常运转;环境因素及机器内部灰尘过多引起接触不良等等情况。这就要求校园网络管理人员必须熟知计算机工作原理,对硬件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同时还应设立各种零配件储备仓库,便于在机器硬件出现故障时及时更换使用。 

3 维护好软件设备是校园网络正常运转的保证 

软件设备的维护在校园网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维护工作更为复杂、频繁。网络在日常运转中看似正常,如果不进行维护,出现故障之后不能及时修复,就会影响到整个校园网络的使用。因此,网络管理人员在平时工作中就要不断学习网络新知识,紧跟技术发展潮流,才能做好软件设备维护工作。 

3.1定期做好数据备份及系统保护工作 

校园内计算机数量较多,因此要做好数据备份及系统保护工作。网络管理人员应将服务器上的一些重要文件定期进行备份存档,以免因数据丢失或损坏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对于计算机系统,可采用软件还原或是硬件还原来保护,这样就可以在系统遭到破坏时快速还原,节约系统重装的时间。

3.2定期做好杀毒工作 

网络病毒是无处不在的,一旦被病毒入侵校园网的服务器,就会导致系统瘫痪,使各种程序及数据遭到破坏。因此,网络管理人员必须对服务器设置全面的保护措施,并在服务器和邮件系统上安装网络杀毒软件,这样就可以在校园网络正常运转中自行进行病毒扫描任务,同时这些杀毒软件都支持定时升级、全网杀毒的功能,可以大大减少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4校园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要防范没有授权的用户擅自使用校园网络资源、破坏网络系统资源,就要随时做好安全管理。首先,要有专门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来对系统进行维护,并指导其他用户一些计算机基本设置和网络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其次要建立完整的账户管理和身份认证制度,这是入网的关键性问题,同时也是保证网络畅通、免遭恶意用户攻击的前提。 

5 积极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高校应用校园网络就是要使它能够最大限度的为教学教研所服务,校园网络管理人员在做好网络管理的同时还要充分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目前,我国校园网络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教育信息资源,因此,在校园网络教学资源库等软件逐渐配备,网络环境已经搭建好的情况,校园网络管理人员应有效的利用这些硬软件资源

[1] [2] 

,积极出开发有利于教学教研的网络信息资源。 

高校校园网络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管理工作是校园网络正常运转的有效保障。校园网络管理与维护任重而道远,要让日常网络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高效又有条理,使校园网络更好的为教学教研所服务,是每一位校园网络管理人员的不懈追求的目标。 

校园能源管理篇8

[关键词]高校;两型校园;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5-0153-03

1 两型校园的含义

两型校园的说法源于两型社会,两型社会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简称,是指在生产、创建、流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以节能减排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为重点,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政治、生态等多种需要。因此,两型社会是一种以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的新的人类社会发展形态,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具体表现形式。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小部分,相当于一个细胞,学校与社会之间有一层薄膜,可以互相渗透,学校依靠社会生存发展,同时也影响社会发展,学校是个小天地,社会是个大世界,学校小天地的创建必须融于社会大世界的创建中,两型社会创建向高校提出了两型化建设的要求。

资源节约型校园,就是以提高学校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出发点,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提升学校办学效益,能不断促进自身有效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学校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校园,就是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规划、设计、创建、管理及运行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校园布局结构合理且环境优良,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且环境优美,集学习、工作、生活、休闲功能于一体的人工生态系统。

2 武汉市高校创建两型校园的举措

两型校园是两型社会的缩影,是两型社会创建在学校教育教学以及学校发展中的反映。武汉市高校创建两型校园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武汉市高校参与两型社会创建伟大实践的必然选择,是高校紧跟时代、贴近形势、服务社会的具体体现。从2007年武汉城市圈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创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开始,武汉市高校就大力推进两型校园的创建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1 学校领导重视,创建两型校园的运行机制

武汉市大部分高校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规章制度,制定出有关两型校园创建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和目标责任制度,将两型校园创建的目标及措施落实到各单位和各教职工,做到人人有责、人人负责,使各项工作和措施落到实处。例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创建责任。分析学校管理流程,将资源节约和环境财产保护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健全工作职责,经常开展工作检查,防止资源浪费,维护校园环境;积极开展活动,实践“两型”创建。教育师生从身边的小事开始。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节电、节水活动,从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节约饭菜做起。学生设置废旧电池回收处,实施废纸回收;加强管理,从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等电器的节能入手,重视教学、办公设备管理、使用和养护;注重节能降耗,注重公共资源的节约;制定相关评价标准,评选先进团体和个人,推动“两型”学校创建的深入。这些具体方案的出台,在制度上有力保障了武汉市高校两型校园创建工作的展开与顺利推进。

2.2 注重宣传教育,构建两型校园创建的文化氛围

高校不仅应注重教书育人,而且要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意识,武汉市高校在创建两型校园的过程中,都注重以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为突破口,重视人文创建,通过加强对师生员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强化全员节约和环保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以两型校园创建为主题,开展系列讲座和讨论,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师生对创建两型校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全体师生养成节约、环保的观念和习惯。宣传部门利用广播台、校园网、校报等校内舆论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充分发挥广大师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每个师生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加快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能源资源的消费方式。组织开展创建两型社会、两型校园主题实践活动,如召开环保专家讲座倡导无烟校园,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技能比武、举办低碳环保时装秀、环保知识竞赛、环保节能行动、志愿服务等,激励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

2.3 采用先进技术,积极推进科技节能

信息时代的校园不可能离开信息化、技术化的管理,而校园一卡通的使用就是校园信息化的见证。在两型校园创建过程中,武汉市大部分高校已开始采用校园一卡通。所谓校园一卡通,就是在学校范围内,凡有现金、票证或需要识别身份的场合均采用一卡来完成,并可以利用银行转账系统,实现银行卡和校园一卡通的转换。师生可以直接将钱转到校园一卡通上,避免了随身携带现金的不安全因素,卫生方便。同时部分高校也开始试用“IC卡浴室收费系统”、“隔膜式脚踏沐浴器”、“延时自闭阀”等节能新设备、新技术,甚至采用红外线人体感应控制器来控制卫生器具用水的开闭。此外,在学校基础创建过程中,也将“建筑节能”的理念融入到新建筑的设计和老建筑的改造工程中,把节能减排工作纳入新建工程项目的规划和设计体系。新落成的建筑在供电、供暖、上下水系统等方面均选择了低耗、低排、高效节能设备和器具;同时,还加强科技改造,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

3 武汉市高校创建两型校园与“两型”要求的差距及原因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校园面积、在校生人数和教职员工人数急剧增多,能耗需求随之不断增加,各学校公共费用支出,特别是能耗方面的支出费用急速增长,造成办学成本不断上升,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直接加剧了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3.1 思想认识不够充分,两型校园的创建活动流于形式

武汉市部分高校管理者和师生的两型意识还比较淡薄。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师生员工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一些师生员工的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淡化了,奢侈思想滋生了,节约行动弱化了,浪费现象增多了。有一些高校在两型校园的宣传力度上也不够,对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只满足于会议开了,文件发了,活动搞了,不重视落实过程和结果,想问题、办事情缺乏节约精神。再加上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师生认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只是相关职能部门的事,与个人无关,由此也导致能源浪费、环境破坏现象的产生。

3.2 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管理实施不够到位

武汉市部分高校在两型校园创建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到位、缺乏相关的监督惩罚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在建筑设计、用材等方面未考虑节能因素,造成空调、通风等设施的能耗增加,非节能型灯具、洁具的使用也造成能耗的浪费。一些高校的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等建筑要么一、二级计量表不全;要么水、电、气长期处于敞开供应状态,无专人管理,尤其是无人教室灯长明的现象时有发生。据测算,这部分公共场所的照明约占高校总电耗的30%。此外,有些高校在基建投资项目上盲目求大求全,搞“形象工程”,依赖巨额贷款创建新校区。高校的校区在分期分批创建过程中,基础设施形成了以区域为中心、分块而立的局面,运行及管理成本大大增加,投资效益与资源配置很不合理;与此相适应,配套设施也呈区域状分布,不合理的能源供需状况,增加了能耗。

3.3 创建活动缺乏新意,缺少学科和实践支持

在两型校园创建过程中,武汉市高校基本是由校长、书记担任组长,各行政部门负责人为组员,成立两型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并通过各个管理层级将活动落实贯彻到各位教职工及学生中,由此而形成一支两型校园建设队伍。通过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标准和办法,狠抓落实登记、公示、管理等措施,进行定期分析,积极开展经常性的检查活动。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板报等媒体开展宣传活动,以增强学生节水、节电、资源综合利用、爱护花草树木、人和自然友好相处的意识;通过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优美校园的责任感;张贴两型校园建设提示语,营造两型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对水、电、气的管理,减少办公用支出,加强通信管理、车辆管理、行政管理、基建管理,降低运行成本。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型校园的建设,却没有体现出作为创建两型校园的主体即高校,这一特殊性,使得两型校园的建设工作缺乏相应的学科技术支持而缺少新意。

4 武汉市高校创建两型校园的对策

4.1 创建两型校园文化,进一步增强创建两型校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节约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消费理念,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这是武汉市高校创建两型校园的文化基础。当前,我们应大力创建两型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创建中进行春风润物、潜移默化的两型社会教育。通过创建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同时,高校全体教职员工必须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上与两型社会创建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产生共鸣。通过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审视高校工作、管理学校、教育学生和优化环境。通过多种宣传和教育渠道,强化两型校园创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形成浓厚的两型校园文化氛围,使广大师生主动地将两型校园创建的责任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和自觉行为,从而为两型校园创建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努力形成两型校园教育特色,进一步提高武汉市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明确创建两型校园的工作内容,引导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创建两型校园的重要性和对高等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进而增强创建两型校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2 健全校园管理制度,完善两型校园管理机制

武汉市高校应在严格执行国家、地方政府法规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出相应的资源管理规定和奖惩制度,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具体措施上应该做到四点:一是计划管理,保证需要。如校园基础设施创建与维护改造、设备材料的购置等按计划管理,以提高使用效率、避免重复施工与重复购置、减少浪费。二是量化管理,定额用能。如对学生公寓用电、用水实行核定指标,超标付费;对校内经营单位、家属区、本校教学科研等单位能源用户按照“定额用能,超标自理,节能归己,节约奖励”模式进行分类收费。三是成本核算,企业化运营。如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后勤实体和实行成本核算的项目,将能源消耗纳入成本,实现全成本核算。四是价格管理,减少浪费。推行阶梯式用能价格,用水、用电超指标越多、单价越高,以节约用能、降低资源消耗。五是监督管理。对学校内的能耗、水耗等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加强日常运行管理,为能源节约提供依据,并建立能效公示制度,将学校的能耗、水耗调查统计和能源审计结果予以公示,接受广大师生监督。同时将节约资源、能源工作纳入到二级管理考核体系中,使得各学院、各部门的资源占用或使用情况与本学院、部门的利益挂钩,提高各学院、各部门的成本核算观念,迫使各学院、各部门形成自我约束机制,想办法堵塞漏洞、节约开支、提高办学效益,以达到资源共享、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4.3 加大两型校园创建的学科渗透力度

两型校园创建领域宽泛,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教学活动也应成为渗透两型文化、两型社会、两型校园教育的主要渠道。为了畅通渠道、巩固阵地,武汉市高校要开展渗透式教育课,结合教学的相关内容,加大学科渗透力度,将两型社会和两型校园的理念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具体而言,两型校园创建的学科渗透途径,是指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创建的理念于各类学科和各门课程的教育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各类学科和各门课程在创建两型校园中的“载道”和“渗透”作用。例如,在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教学中进行两型社会和两型校园的理念渗透,即寓两型理念于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教学之中。因为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以科学文化知识为载体的,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大量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资源意识、环境意识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的影响和熏陶。在理工科专业教育教学中的两型社会和两型校园的理念渗透,通过阐述和讨论本专业领域的历史与传统、所涉及的社会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以及所面临的道德伦理问题,帮助学生超越技术层面的狭隘性,跳出专业看专业,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待专业问题。

4.4 努力拓展两型校园创建的有效途径

就当前的两型校园创建而言,首先,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两型校园创建。我们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俭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新机制。因为,只有坚持深入实践,才能获得两型社会创建和两型校园创建的真知灼见。其次,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创建,使网络成为两型校园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可以开设网上两型社会创建和两型校园创建的专栏、论坛,通过集思广益,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使广大师生积极地参与到两型社会创建和两型校园创建之中,充分发挥全校教职员工参与两型社会创建和两型校园创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两型社会和两型校园教育。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消除炫耀性消费和挥霍性消费等不健康的负面心理状态,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荣辱观,进而处理好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具体问题。最后,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中进行两型校园教育。要努力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助学体系,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使广大学子没有后顾之忧,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两型社会和两型校园建设之中。

创建两型校园是一项全新的命题,可供借鉴的经验还不多。武汉市高校党委和行政部门要积极探索,加大两型校园创建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整合力度,广泛开展两型校园创建活动,要以社会主义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为引导,紧紧围绕高校学科专业评估工作,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创建两型校园工作进行全方位整合和全面性指导;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研究两型校园创建,为新时期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内容、新形式和新方法。通过武汉市高校的两型校园创建,推动武汉市的两型社会建设,为促进武汉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鑫芳.如何使构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深入校园[J].中国环境管理,2006(3).

[2]杨耀华.浅论两型高职院校建设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J].企业技术开发,2009(28).

[3]杨家海.浅谈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J].潍坊学院学报,2007(7).

[4]李天元.对加强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

校园能源管理篇9

1 中学数字化校园规划与建设

1.1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求和原则

在信息化社会的大环境下,科技在不断地更新换代,网络也在不断的升级和改进,因此,在构建数字化校园时,既要保持设备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也要考虑到今后的网络升级问题。另外,需要数字化校园络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兼容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各种协议等,以保证今后可以更好地扩大和改进。

1.2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硬件组成部分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硬件组成一般由教室、网络和管理控制中心3个部分组成。

1)教室的硬件设备。现阶段,多媒体讲台已经是学校的重要设施。教室中的多媒体包括投影仪、计算机设备、中控设备、音响设备和数字展台等硬件设备。

2)网络及网络连接。网络接入校园,校园网分布于学校各个部分。单栋教学楼之间直接使用双绞线进行连接,连接到本栋楼宇的交换机机柜里面。每个教学楼之间,可以采用多模光纤与学校的网络管理控制中心进行连接。

3)网络管理的核心。网络管理控制中心是网络管理的核心部分。一般采用三层交换技术,便于今后网络的扩展。这就要求在核心层交换机和汇聚层的选择上都具备路由功能,并且支持三层交换技术、能工作在网络层。这也是为了今后网络功能的扩大和网络拓扑的扩展。

1.3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网络设施及软件组成部分

数字化校园以校园门户网站为基础,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和管理的平台和入口。数字化校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学习平台。

1)校园门户网站。学校门户网站的建设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可以很好地整合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信息,数字化校园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有机融合,并且使得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更加的便利”。随着需求的不断变化,数字化校园建设也在不断发展,资源整合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学校门户网站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学校门户网站提供各种链接,是数字化建设最直观的展示窗口。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各种数字资源以及校园网的各个节点都应该在门户网站上找到相应的资源入口。随着时间的推进,学校门户网站的资源和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

2)管理和资源平台。学校网站的资源平台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校内上传的资源和信息,另一部分是学校师生通过Internet可以访问到的信息资源。

学校的各个部门应该有自己的网络节点,在学校门户网站上实现自己的虚拟实体。以学校门户为平台,实现各节点之间信息流的相互沟通,并最终实现虚拟办公。这就需要学校信息化管理更加安全和规范,建立办公软件、通信系统、邮件系统等的完善管理应用体系。

2 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2.1 利于学校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数字化校园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也加快了信息交流的速度。校园网站是学校展示自己文化的平台,方便了各界人士对学校进行了解,并促进了学校组织文化的深入和改进。学校网页很直接地反映了学校的校训、校史、标志、校园背景、奋斗目标等,也很清晰地展现了学校的文化氛围。校园网站促进了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和了解,也扩大了其在社会的影响力,促进了学校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2.2 方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一些相关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等,对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媒体教学提升了教学效率,一些教学类相关课件,可由教师下载给学生,方便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同时,学校的管理工作也得到适当简化,通过学校网站相关信息的和更新,可以减少大量的重复劳动,实现资源、人力、物力的节约。相关安排和规定在网站上可以进行实时更新,减少不必要的事务性会议。学校门户网站也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提升,也方便学生学习。通过登载教师的研究方向、计划、成果和联系方式等,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便于教师之间的相应促进和提高。

2.3 促进师生提高综合素质

学校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场所,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学习和成长。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通过学校师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促进了资源、信息的共享和利用。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网络辅助教学功能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扩展了师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师生对文化和科学的热爱。数字化建设的开展,扩大了师生的视野,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 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3.1 提高教师和管理工作者数字化的应用能力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需要对教师进行多层次的培训,以提升他们数字化应用的能力。首先,需要对骨干教师进行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辅助软件、Internet的应用培训;其次,通过骨干教师开展对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从而全面提升教学和管理工作者应用数字化素养和能力。在学校方面,也需要加大经费投入,采用合适的管理机制,促进校园网络对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支持。

3.2 不断更新信息化技术

在网站进行规划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网站将来可能的扩充和更新需求,以便及时更新升级和扩展,确保校园信息畅通,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管理服务。对学校信息网络相关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使他们掌握各种小型设备损坏、网络故障的解决办法。同时也可以聘请专门的网络管理公司、专家为学校提供相应稳定、长期的网络技术支持保障。

3.3 加强管理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学校方面要注意加强监管力度,克服网络产生的消极影响。在网站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要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措施,对存在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分析和研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逐步优化和改进,从而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网站规划方案和管理机制。

4 总结

在这个科技的时代,信息化校园建设已经成为了一种客观趋势,构建现代化的教学管理环境,是每个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和技能素养,为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提升教育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伟旭.略谈中学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J].课外阅读,2012(2):218.

[2]韦森.浅析中学校园网建设规划与应用[J].科园月刊,2011(5):113-114.

校园能源管理篇10

1.1数字化校园的基本概念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1.2数字化校园的意义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适应信息时展要求的需要。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2.数字化校园现状

2.1网络基础设施

我院自2005年开始校园网建设以来,目前共有信息点1600多个,出口带宽502M,其中电信出口500M,教育网出口2M。学校有H3C6506R核心交换机1台,网络采用接入、楼栋汇聚、核心三级交换模式,共有各类交换机100余台。铺设光纤50KM,覆盖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教工宿舍和学生公寓等31幢楼宇。

2.2服务器及数字资源

学校现有服务器6台,WEB服务器1台,DNS服务器2台,计费认证和杀毒软件服务器各1台,精品课程服务器2台。有自治区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

2.3应用系统

学校现有教务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等。

2.3.1教务系统

教务系统采用江汉学院开发的一套教务管理系统,系统自购买以来,一直没有进行更新和升级,不论是从系统架构,还是运行状况来看,都显得比较落后,主要用排课和成绩管理功能。

2.3.2图书管理系统

采用汇文图书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图书馆书籍的编目、采访、查询、借阅等功能,基本能够实现对图书的数字化管理。

2.3.3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

主要用于测评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进行测评之前,先要将新生的数据全部录入系统中方可进行测评。

2.3.4网络管理系统

网络管理主要采用H3C的iMC综合管理平台,是集认证计费、设备管理、资产管理等为一体的网络管理系统,由于认证计费只是学生宿舍使用,所以整个系统运行不是很好,并且由于设备管理的许可证数量只有50台,不能对网络设备和服务器全部进行管理。

3.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优势

3.1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阶段

从数字化校园的发展历程来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解决的是路的问题,第二阶段主要是应用系统的建设,主要解决的“车”的问题,第三阶段主要是应用系统的集成和整合,主要解决“货”的问题,第四阶段就是数字化校园建设阶段,将“车”和“货”全部以纳入资源建设过程中,以资源为核心建设数字化校园,设是学校校园网及信息化建设的更高阶段。

3.2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优势

我校基本解决了基础设施的问题,但是设备自2006年购买部署以来,一直没有进行相应的软、硬件更新与升级,也就是说我校目前的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信息平台都相对缺乏,相比其他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我们直接可以从第四阶段开始实施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这也给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带来了很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可以选用设备和软件的技术相对更先进,也节省成本

我校的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给我们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来说也是件好事,这样做可以相对有效地节省成本,如果最初的校园网和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投入比较大大,现在就面临一系列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问题,包括数据整合、统一平台、信息孤岛等问题,现有我们其实在第二和第三阶段基本没有进行实施,所有我们就可以直接购买更先进的设备和应用软件,相对来说,价格更低,配置更高。以前的信息化建设动辄投入上百万,上千万,因为那时的设备和软件相对比较昂贵,现在我们只需投入百万左右就可以很好地建设数字化校园。

3.2.2应用平台缺乏,相对更易于数据整合

我校现有的应用系统主要有教务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心理健康评测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系统相对较少,数据量也不大,并且学校对系统的依赖性极弱,方便我们重新设计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数据移植和整合更容易一些。

3.2.3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数字化校园

由于这些设备投入较少,并且已经使用四年多的时间,在现有的设备基础上升级改造现有的网络也相对比较容易。

4.基于URP的数字化校园建设

4.1大学资源计划(URP)概述

资源计划是一个组织中最高级、最重要的工作,大学资源计划(University Resource Planning,URP)利用大学的所有资源,包括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为大学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创造最优的解决方案,实现提高大学运作效率,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URP是信息时代的大学管理理论,包括URP管理思想、URP系统、URP实施方法论等,URP是大学信息化建设的理论统领。URP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信息流”为核心的管理模式、管理与服务分离的管理机制、量化的管理方法、显性化的知识管理、开放的办学思路等方面。有一个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在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4.2基于URP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型

4.3数字化校园建设指导原则

4.3.1信息平台统一化、信息资源共享化、服务师生规范化、工作效率最高化、设备利用最大化,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平台、资源、设备结构、层次的优化组合。

4.3.2管事与管人相结合,制度建设与评价考核相结合,激励与奖惩相结合,平台建设与资源建设相结合,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相结合,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化平台。

4.3.3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加大投入,软硬并重,培训先行,重在应用。

4.4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他对学校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需要认真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做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用1~3年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整体任务。在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时,既要考虑现有设备的利用,也要考虑将来的发展,经多十多年的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进入第四阶段,我想,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高校学者和专家的努力,数字化校园建设将迈向更高的阶段。

4.5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

4.5.1自行开发模式

采用这种模式易于实施、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理论研究的优势、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校信息化队伍。自行开发模式比较适合技术力量较强的院校,但是随着学校管理需求的提高,以及新的管理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出现,这种开发模式的缺点逐渐地显现出来,一是开发周期长。二是重网络建设,轻网络服务。三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机构。信息化建设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信息化会触及管理机构的重组、人员的优化等问题,一个技术部门是难以胜任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制定出一个校园网的总体规划,并以此规划指导以的信息化建设。

4.5.2供应商提供模式

这种模式是首先选择一家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校园网解决方案提供商,由该提供商提供实施队伍,由他们负责校园网的所有建设,包括基础硬件和软件平台、数字化的学校教育资源、数字化的学校教育活动等。供应商提供模式具有两大特点:技术先进且有保障。建设质量可靠,升级有保证。升级维护方面的支持比较及时,有利于学校信息系统的更新。这种模式在现阶段推广得比较多,但它不可能成为所有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模式,它的主要弊病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提供商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需求。二是存在认识误区。有的学校与提供商之间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建设校园网是提供商的事,使用校园网是学校的事。建网的规模和要求由学校提出,方案的提供和实施由厂商完成,网络的应用和管理由校方实现,各模块互不相关,使得校园网建设与应用脱节。三是数字资源不够。校园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资源建设,很多已建设了校园网的学校存在建好了网络但是缺乏资源这一矛盾。针对于高校使用的数字化资源的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课题,对开发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是综合性的。优秀的开发人员应该是身处教学一线,充分了解教学要求、教学重点,同时又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及应用知识,具备多媒体制作的全面技术和经验的人员。这样的开发人员目前在学校比较少,在企业则更加匾乏。

4.5.3合作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是选择一家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系统集成校园网解决方案提供商,由其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校园网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编制详细的需求任务书,帮助学校完成校园网的分析和设计。由学校信息化技术人员按照系统设计的要求建设一系列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等。或者提供商和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各自的专长共同建立校园网,如提供商可以建立网络基础设施,为学校选择合适的管理软件,提供商和学校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信息系统服务平台,学校技术人员以及教师共同建立信息资源库。这种模式的优点有以下两方面:一是结合学校和提供商两者的优势。二是有利于提高学校信息技术人员水平。

4.5.4运营商与学校合作模式

我校已经与电信天翼一卡通的合作,并且电信给我校也实施了全校园的无线覆盖,在全校任何地方可以通过电信的AP接入互联网,但是学校现在无法临监管。但至少为学校的无线建设节省了一部分投资。根据与电信签订的框架合作协议,下一步就要对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开展全面的合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暂时不有实质性进展。

4.6数字化校园建设组织保证

4.6.1 制订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专门组织机构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领导发挥一把手作用,保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和最终决策、保证信息化建设中必要的投资力度。尤其网络应用系统和数字化校园建设阶段,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一个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还受到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触及各部门的核心利益,所以只有单位的最高领导才有权力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指挥和协调工作。高层领导一旦决策,需要通过中层管理人员实施,其中,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础,而信息标准化是管理制度规范化在技术上的具体体现,这一切都要求建立合理的体制与机制,这是学校信息化建设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4.6.2选择技术实力比较强的厂商和系统集成商,主要包括

(1)网络与安全设备厂家,包括交换机、防火墙、VPN等,选择一家有较强实力、技术服务好的厂家,如华为、H3C等。

(2)服务器及存储厂家,包括小型机、刀片服务器、存储等设备,如IBM、DELL、HP等。

(3)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厂家,如青果、正方等。

(4)系统集成公司,如宁夏技服、宁夏亚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