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活动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11-14 17:34:46

校园活动管理

校园活动管理范文篇1

1校园体育活动安全管理与防控背景

近年来在校园体育活动中因多种因素导致学生受到伤害的事件屡屡发生,伤害的种类繁多,且造成的伤害程度大小不等。体育活动伤害所带来的不仅是学生的痛苦,还会影响校园与教师的恐慌,让校园中的教育风气受到影响。伤害事件可以分为客观与主观两种,一般主观性为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在活动中运动不当导致的损伤等伤害,而客观则为外界因素所造成的伤害,如激烈对抗项目中受到冲撞等等。虽然这种伤害事件已经受到多个校园的重视,但是部分校园在采取体育活动安全管理与防控措施时,存在很大的误区和局限性,甚至部分校园对于安全管理防控的重视性不足,并没有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无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当前阶段,我国针对此也并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以及对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处理方法。这让很多校园在发生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后手足无措,为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很多校园都已经积极地展开管理,但大多数是对学生体育活动项目与行为的管理,如杜绝高危项目、在课间禁止跑跳打闹等等。长期处于这种管理模式下,不仅不利于学生群体的体育素养提升,还会限制学生身心发育,所以需要积极地开展体育安全管理与防控措施,探究体育活动的安全预防机制。通过对校园体育活动安全管理与防控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校园安全措施的建立,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方向。

2校园体育活动安全预防要求

2.1安全管理预防要求

结合当前大部分校园安全管理体制来看,属于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过程,通过实施、评估、监督等等措施,逐级下发通知,确保机制能够落实在校园中。但是目前针对校园的体育安全法规缺乏确切的内容。教育行政部门在安全预防措施方面一般从制定方针、法规与政策等方面着手,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并为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防控开展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等,从而构建良好的校园氛围,为校园安全措施提供充分的条件。结合校园安全防控来看,很少有校园设立专业的安全管理部门,虽然部分校园中有相关的部门,也多与校园的德育处、保卫处相连,缺乏一定的独立性。缺乏独立的安全管理部门,就会降低安全防控措施的有效性,独立的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是针对本校园的校园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建立相应的评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校园特色等内容开展安全防控计划,落实安全措施,但是缺乏相应的独立部门,就无法有效开展措施。同时,如果缺乏制度的有效落实,就会导致不能及时的收获成就,所以需要加强落实校园的体育活动安全制度。校园中对于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的方面需要充分的完善,为校园的师生提供保障。

2.2安全技术预防要求

体育安全技术是体育活动安全管理防控的基础措施,能够充分为校园师生体育活动提供稳定、安全的条件。体育技术也可称为体育场地与器材布局技术,直接影响了体育活动的水平。在不同的体育活动项目中,需要完成不同的动作,才能掌握相关技术,而体育活动安全技术在于为体育活动提供合理、正确的条件,满足体育技术的发挥,与运动项目的常规要求,有助于学生生理、心理能力的全面发挥,帮助体育活动得到安全、有效的运动效果。学生们参与的体育活动内容是多元化的,校园的场地和器材布局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运动效果。为了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场地与布局应当充分远离教学楼和图书馆等学习区域,并靠近体育的器材室、水源、电源等区域,既能方便学生开展体育活动,还能减少安全隐患。在布置中,还要安装隔离带与安全网等区域,让学生的所有活动项目互不干涉,从而为体育活动提供最大的保障,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2.3安全教育预防要求

随着国家对于青少年身体素质重视性的提升,教育部门对于校园体育活动要求逐渐提高。但是很多校园的体育活动环境较差,没有丰富的基础设施。这样一来,导致很多学生存在潜在性的安全隐患。并且由于学生们对于安全的意识性较差,青少年具有一定的虚荣心、好胜心理,所以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利于体育活动安全系数的提升。结合大部分校园中安全预防的时间来看,教师们会在教育教学中穿插安全教育,或在学生学期开启前进行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以及安全日等特定的节假日进行教育,从而提升教育的效果。结合安全预防的环节来看,加强安全教育是必须要实施的,同时为了增强教育效果的提升,举办体育竞赛、活动以及课余训练等项目,可以有效达到教育的要求。结合安全教育内容要求来看,主要可以将管理预防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加强安全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在于传授安全体育技能,提升学生对安全体育活动的重视性,从而促进安全教育效果的提升,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才能符合教育的要求。

3体育师生安全管理防控分析

3.1教师安全预防分析

教师在体育活动安全管理防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体育教师具有专业性的体育锻炼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指导。并且,体育教师经过长久的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安全教育经验,明确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高发阶段与运动项目,通过自身经验加以辅导,可以帮助学生们有效地规避事故风险。通过教师的教导能够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降低体育活动事故发生的系数,体育教师应当充分参与到学生的体育活动中,对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性进行观察,并结合自身体育活动经验、教学经验来进行危险的预判,做出相关的警示,避免出现事故。一般情况下,学生受伤大部分是因为粗心,或准备性不足,所以教师应当时刻注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并在学生活动前进行活动器材的检查,在保证器材和场地的安全后才能让学生们独立组织活动。体育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体育活动素养,才能为体育活动提供保障与指导,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素养水平,从而预防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体育专业知识的提升,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要做好活动中的保护作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体育活动的安全与否和保障措施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选择较为困难、危险性较高的体操练习项目时,教师要充分地发挥自身价值,做出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动作,从而全方位为学生提供体育活动的安全保障。

3.2学生安全预防分析

学生的安全预防重点在于体育活动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必须掌握部分基础的安全常识,以及专项知识、急救技能等等。体育项目的安全隐患是极多的,学生应当具备不同项目的安全知识技能,在面对意外时,才能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学校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开展定期的安全知识培训,将培训教育作为安全教育的必备环节。在教育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技能与知识,还要提升安全意识,引导学生穿着正确合身的服装参与体育活动,在活动中避免发生冲突等问题,并定期进行校园学生的体检筛查,避免出现不适宜体育活动的学生参与体育项目,如果在活动期间出现学生的身体不适情况,要引导学生及时与教师交流。通过有效的活动,来提升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性,杜绝发生事故等问题。

4体育安全管理防控因素研究

4.1体育活动安全研究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体育活动安全方面,大部分体育活动都出现过伤害事故,甚至很多事故会对教师与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充分的说明了体育活动的伤害事故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并且会切实的影响到学生与教师的学习和工作,所以需要加强认识,避免出现事故的发生。

4.2伤害事故调查研究

因为男生喜爱运动的比例较大,所以根据性别来分析,男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事故发生率往往高于女生。这也和男生喜欢对抗类的运动有关,女生则往往喜欢对抗较弱的运动,如羽毛球、跑步等等,相应的对身体的伤害率也较低。

4.3事故受伤部位研究

结合大部分学生受伤情况来看,受伤的频率高危部位为踝关节、肘关节等,中危部位为大腿、小腿等、低危部位为指关节、腰腹等。其中,踝关节作为典型的滑车关节,在运动中更容易发生内翻等问题,导致外侧韧带拉伤。在常见的运动项目中,腰腹中的器官往往能够得到良好的保护,所以受到外力的概率不高,而髋关节、肩关节等都在肌肉与筋腱的保护下,所以也不易受到伤害。

4.4活动受伤风险研究

结合我国青少年校园体育活动、日常活动、体育课程、运动训练情况来看,学生们在校园体育活动中受伤的风险是最高的,而其次是日常活动中,再次是体育课程,最后是运动训练。而体育活动长期居高不下的因素在于活动过程中参与的人数过多、场地不专业、运动缺乏指导与训练等问题。其中运动训练风险较低的原因在于学生接受过专业的指导,以及运动技巧的教授,所以学生们的安全方防控意识较高、防控技能充分。

5学校体育教学的安全防控措施

5.1加强政府与教育管理职能

政府在体育活动安全管理防控措施中占据指导地位,通过安全法制、资金投入、安全指导等活动,可以有效为体育活动的安全开展提供方向,具体如下:(1)完善法制建设。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法制预防体系,保证校园的安全,并明确相关单位职责,让校园的体育活动安全管理防控措施有法可依,为校园提供安全保障。(2)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校园的体育活动设施,是加强管理防控的第一步,但是目前很多校园建设缺乏资金与资源的支持,所以需要政府部门发挥职能为校园的体育活动建设提供保障。并全面推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为学生的安全提供保障,在活动开展前要充分的遵循统筹兼顾、市场运作、家长自愿等原则,构建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满足学生健康和谐的成长要求。(3)做出安全指导。在检查期间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与途径落实检查工作,并重点检查体育活动器械及维护措施、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及教育成果、学生的体质调查及校园了解情况、安全措施的制定与完善性、户外体育互动的管理及机制建立情况等等。在检查后要做出相应的备案,并与家长们及时交流,加强校园体育活动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5.2以校园为单位建立安全体系

校园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防控需要以校园为单位,引导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到建设和预防中,从而建立全面的安全体系,促进体育活动安全性的提升。具体如下:(1)保证各项安全工作的落实。通过各项工作的落实,才能全面的为校园师生提供保障,从而促进体育活动安全系数提高。(2)构建相关安全措施的活动。通过签订安全责任书协议、岗前安全培训教育、开展定期体育科组会议分析、检查安全相关议程、安全教育机制落实等具体工作内容,可以有效提升体育活动的安全性。(3)适当为师生购买意外保险。学校在经费充足的条件下,可以为参与校园运动训练、比赛的师生优先购买意外伤害险,将体育活动安全风险降至最低,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基础上,促进师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升,为业余运动的学生提供权益的保障。

5.3按规定检查体育活动器材

定期对体育器材检查,不仅是保障体育活动的安全性,也是保证学生们在运动期间的最佳效果,具体措施如下:(1)定期重点检查。大部分校园中的体育设施都包含了单双杠、足球门、篮球架等危险系数较大的器材,校园应当聘请专业的维护人员进行检查维修,做好安全保障。(2)完善安全台账。安全台账是每日教师做好器械检查的第一道保障,学生每日都会接触体育器材,如果不能及时检查就会提升安全事故隐患,通过教师的台账记录,可以降低事故出现的可能性。(3)加强复查检查。体育器材是较为特殊的教具,一旦发生危险就可能无法弥补,所以教师在学生们活动使用器材前就要进行检查,在学生们用过器械后还要进行及时的复查,消除安全隐患,为学生的安全活动提供保障。(4)严格遵照说明。很多器械在进入校园,并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后,会有出厂说明书、使用期限等具体的说明,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并严格遵守说明书使用器械,避免出现器械老化过于严重,危险系数增加等问题。

5.4提升教师安全防控意识

体育教师是校园体育活动安全管理的关键主体,在体育管理中,教师要具备较高的防控意识,才能为学生们提供保障。具体如下:(1)充分了解学生体质。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中会对学生们具有一定的了解,例如针对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有体质水平的了解等,在做出体育活动安全教育时,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有效的教育。(2)做好体育课程计划。体育课程是体育活动的基础,学生只有在体育课程中学习知识,才能在体育活动中通过丰富的理论指导与正确的技能实施开展活动。在课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教授学生自我保护技术,提升保护能力,避免出现违规操作的体育活动,并通过体育教学加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强学生的心态,构建和谐的运动氛围。(3)科学组织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发挥自身价值,引导学生采取合理运动课程,既要包含专项的体育活动,还要包含准备性活动,从而提升活动的合理性,避免学生出现运动项目消耗过大,影响正常的身体机能。(4)掌握意外处理方法。在体育课程和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教授学生事故与伤害的正确处理方式,并遵守处理的方法来进行实践训练,从而增强学生事故应对能力。

5.5完善体育校外活动管理

学生的体育活动不仅在校园中,还有在校外场地进行,例如日常打篮球、踢足球、跑步,以及参加校园、区(省)级比赛等等。为了给学生们提供全面的安全防控措施,校园必须着眼于校内外,同时开展防控措施,才能做好全面的体育活动保障,具体内容如下:(1)要求学生做出相应措施。针对日常校外运动的学生,主要分为参与比赛、日常锻炼两种。要求无论日常锻炼还是参与比赛的学生,都要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并做好相关部门的安全备案,提前明确安全应急的预案,做好出行、食品、住宿等方面的措施。(2)教师签署相关责任书。针对比赛学生,要提前签订学生的责任书,履行自身职责,保证学生的安全。(3)积极与家长建立沟通。带队参与比赛的教师要及时与参与比赛的学生家长建立沟通,并签订安全责任书,加强监管,并定时为家长通过报备等。(4)为参赛学生购买保险。为教师与学生购买相应的意外保险,维护教师与学生的基本权益。

结束语

体育活动是青少年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体育活动锻炼,能够为学生身心发育、健康成长与综合水平提升奠定基础。而校园体育活动与专项训练、日常运动相比较,一直是安全事故高发的环节。想要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校园要充分在校园体育活动安全管理与防控的背景下,明确管理防控的要求,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探究有效的防控措施,为校园体育活动的安全防控提供最佳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晓冬,李阿强.大学生运动安全教育实践价值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34-138.

[2]林剑峰.高校校园运动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障途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3,(6).56-59.

[3]周红伟.我国户外运动安全保障系统的构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2-96.

[4]赵占斌,张利生.浅析职业院校大学生运动安全意识的培养[J].科技资讯,2009,(16).195.

[5]杨文胜.开展“校园足球班级联赛”提高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研究[J].拳击与格斗,2019,(14).105-106.

[6]陈智勇.班级联赛:校园足球的教育阵地[J].体育教学,2018,(7).78.

校园活动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校园文化;高职;学生

高职院校的发展中,校园文化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情况来看,校园文化的建设方向依然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索,毕竟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管理会产生很大影响。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要跟上时展的脚步,做出相应调整,这样才可以确保其在高职学生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技术型人才。

一、高职学生管理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校园文化能以特定的形式渗入学生的行为及思想中。高职学生在校园的生活中,校园文化一直以一种特定形式对学生产生着影响,以一种特定形式渗入到学生的行为及思想中,这正是其他文化所无法相媲美的地方,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可以在学生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真正原因所在。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着重引导学生的行为及思想,并对其加以规范。2.校园文化是教师和学生行为的导向以及校园精神凝聚。校园文化是教师和学生行为的导向,同时也是校园精神的凝聚。校园文化不但是对学校文化精神面貌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全校教师和学生总体的精神文明水平。可见,高职学生管理中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对教师与学生行为及思想的发展都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3.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营建较好的气氛,利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营造较好的校园气氛,利于学校更加规范地管理学生,同时也有助于校园内良好文化气息的传播。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校的管理。

二、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高职学生管理策略

1.校园文化建设下的高职学生管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指导思想。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科学发展观是重要的战略指导思想。树立并对科学发展观加以落实,首先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推动高职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校园文化中,主体与客体均是人,其在本质上是服务于人。所以,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就要对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有效激发,积极调动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自主性。另外,我们需要统筹管理,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推动校园文化渗入到高职院校改革与建设的各个层面,确保校园文化和高职院校的协同发展。新时期,管理高职学生需要遵守科学的观念,尊重新时期人才成长的基本特点,创新学生管理的内容,助力学生树立新的观念。利用组织专题讨论会等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以及相应要求,使学生通过活动明白,今后社会的发展更加需要高素质以及多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要更好地立足于社会,需要在大学时期努力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用知识武装自身,树立素质教育及终身学习的基本观念。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予以强化,给予学生一定引导,使其在遵循基本行为规范的前提下,追寻更高层次的思想道德标准。在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需要加强教育,为了保证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中能够获取更加良好的知识结构、较为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较为浓厚的文化气质,根据凸显主旋律、倡导高品位的需求,学校要努力营建文化氛围,创造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努力开展科技学术以及校园文化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给予学生一定引导,让其能力得到良好锻炼,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使他们得到综合发展。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得以真正发挥,显著提升高职学生文化生活的品质以及文化素养,强化学生身心素养的良好培养。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不论从生理还是心理角度来讲,都处在渐渐成熟以及完善的重要阶段,在处理人际关系和接触社会的过程中遭受一些意料之外的困境与挫折。一名优秀的学生需要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也就是不畏艰难、勇于前行的精神。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也要具备坚韧与攻克难关的坚定决心,勇于决断的精神以及乐观向上、积极主动的精神等。具体工作的开展中,学校需要将工作的重心聚焦于学生抗击困难以及适应各种环境的本领上,同时不定期组织一些学生乐于接受、形式多种多样、具有丰富多彩内容的相关体育活动,给予学生一定引导,让其得到综合发展。2.根据新时期学生工作的基本特征,探寻校园文化建设,探究学生管理的新方式。首先,强化校园社团的创建,开展相应的课余文化活动,构筑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环境。关于校园社团文化,指的是创建一种和高等教育相符合,同时兼备知识性、娱乐性以及学术性等诸多特征的文化环境。对于高职院校,其社团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指令型的社团文化,指的是借助于校方资源而开展的社团文化活动。另一种是自发型的社团文化,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出资而开展的社团文化活动。高职院校社团文化的构建和发展在校园文化的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共青团组织,需要牢牢抓紧这个平台,一同致力于校园文化的创建。高职院校中的社团组织,是其中各成员兴趣、责任等各个方面的融合体,是组织社团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社团成员中,每个学生的兴趣都会有所不同,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促成积极向上、协调发展的校园文化气氛。其次,精心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促进校园文化的创建,营建良好的校园环境。高职院校的发展建设中,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必不可少。校园文化活动不但包含一些大型的学校运动会、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一些学术报告等,也包含一些小型的辩论会、知识竞赛、英语角活动等。校园文化的创建中,校园文化活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对于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身体素质的加强、协作精神的培养、美好精神的锻造等诸多层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校园文化活动是动力所在。在促进校园文化创建、构筑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务必要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组织加以重视,要大力投入并开展具有丰富多彩内容、各种各样形式、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在文化活动的开展中有效渗入德、智、体、美、劳。保证校园文化活动地开展能够充实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让其思想品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3.强化以就业为主导的专业技能拓展训练,定期组织相应的竞赛活动。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来讲,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基本方向,而学生的竞赛是以学生专业能力提高为主导的活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二者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二者有效融合才能营建符合新时代特征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基于此,高职院校需要定期组织一些以专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主动加入其中,使其在课堂中学习的专业知识能够得到良好应用。这样的竞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使其主动投入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而在竞赛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相应拓宽,这对于他们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具有一定帮助的。这样的方式更加有益于校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对学生的发展十分有利,学生从中得到锻炼,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为今后步入社会并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4.营造高质量的育人环境,展开有效管理工作。作为育人的主阵地,高职校园的育人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这对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有着极大的辅助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下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建造出高质量的育人环境、做好校园文化建设,顺利地展开学生管理活动。高职院校首先要增强对物质文化方面建设的重视力度,以便能实现通过环境达到育人的效果。在此,物质文化主要指的是在校园文化中所需要的环境、设施、设备等,这也便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无论是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还是高职院校内实习场地都对学生有着极大的育人影响作用,在建设高质量的校园文化环境过程中,要着力于打造一个美化、绿化、净化的校园人文环境,保证高职院校的每一处环境都能凸显高职院校的文化与美。不仅如此,还要将原本陈旧、严肃的教育管理体系变得更加生动、平易近人。与此同时,重视高职院校环境能够凸显出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张贴、篆刻一些名人警句,悬挂一些优秀毕业生、高质量活动的照片,促使每名学生都能感受到诚信、协作、务实、创新的学校氛围,确保学生能够在积极配合教师管理的同时,也能自己对自己进行管理、产生一种有效的约束。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职院校来讲,由于学生生源等方面的问题,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会存在诸多困难。而校园文化建设在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中发挥着促进作用。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积极营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加强社团的创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指导思想努力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助力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其得到健康成长,成为国家建设需要的技术型人才,更好地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昊.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化合理化研究[J].职业,2014

[2]王帅.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探索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四卷)[C].2018

[3]孙晓芃.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创新[J].职业,2018

[4]黄烨辉.服务管理型学生社团提高高职学校后勤管理效能的探索与实践——以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亚太教育,2019

校园活动管理范文篇3

1.校园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农村小学学校管理者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够全面,尤其无法深刻领悟校园文化建设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小学教育只需在抓好安全工作的基础上提高学生成绩即可,因此将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移为他用,导致向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

2.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鲜明。部分学校建设校园文化时未充分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特点,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无法体现其发展趋势和历史内涵。这种缺乏创新理念的校园文化建设个性不鲜明,无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培养学生各项素质方面的潜能,严重影响投入经费的使用效率,这种情况不但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而且给人才的培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3.校园文化建设创新不够。部分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时,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缺乏创新性,形式比较单一,无法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部分学校为了加快校园文化建设步伐,制定了比较严格的制度,这种情况虽然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但是很多师生的积极性并未因此调动起来,结果尽管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但取得的成效并不明显。

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针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学校管理者应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四个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进而营造良好的小学校园文化,为全校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注重小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小学物质文化建设能否取得突出成效,一方面取决于教育财政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受校园物质文化精神理念的影响。因此,建设小学校园物质文化应从这两个方面落实。我国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投入虽较之前有所增加,但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为此教育部门应充分认识在基础教育投入方面的不足,增加基础教育投入在国家GDP中所占的比例,确立教育经费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的政策,为小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树立正确的校园物质文化精神理念,即不管是校园的整体规划,还是建筑、景点的设计均应体现一定的人文和思想内涵,进而使学生在文明、和谐、整洁的校园中学习,以唤起其学习和求知欲望。

2.注重小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培植。培植小学校园精神文化需要长时间积累和逐步渗透,因此,要求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培植小学校园精神文化的缓慢性,并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首先,应充分考虑学校的文化特色、历史传统等相关因素,确定能反映学校特色的精神文化。要求其不但符合社会与当今时代要求,而且还能和社会主流文化达到完美的融合。其次,将校园精神文化融合到其他文化层面的建设之中。最后,建设良好的校风。良好的校风能够为精神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反之,精神文化又能为建设良好的校风提供精神支持。

3.注重小学校园制度文化的完善。小学校园制度文化涵盖管理制度和组织制度两方面内容,因此,完善小学校园制度文化应首先从这两个方面严加实施。完善组织结构时应善于分析和发现现有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适当融入扁平化管理内容,同时注重提高组织内部的服务和协作意识,克服之前体制缺陷,以达到不断激发员工积极性的目的。完善管理制度时应注重探索硬性管理向软性管理转变的有效途径,深刻认识学校的管理对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个体,进而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明确不同管理者职责,保证管理指令的畅通。同时为了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发挥应用成效,应配合使用奖罚措施,并积极探索和运用鼓励性措施,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尤其应完善竞争上岗、民主评议、职代会等制度。

4.注重丰富校园活动文化。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方面,校园活动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学校管理者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丰富校园活动文化,使师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触校园文化的真切内涵。首先,积极开展学校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例如定期举办运动会、文化节等,一方面为师生展现自身才能提供良好的平台,另一方面使师生的组织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其次,注重各类学生团体的组建,并定期开展相关团体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独立、合作、集体意识的目的;最后,充分考虑小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特点,注重开展“争优创优”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

三、总结

校园活动管理范文篇4

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的高职教育迅猛发展,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已经占据半壁江山的地位。国家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文件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确实,高职教育为我国经济建设输送了一大批技能型劳动者,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与此同时,随着高职院校扩招政策的深入,高职教育管理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高职生以“95”后为主,他们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烈,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所以高职院校在管理学生时,不能采取强制灌输的方式,而是要采取隐性教育方式,使高职生在“润物无声”的境界中接受教育。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隐形性,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使学生置身于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中,能使学生快速成长。本文重点研究基于校园文化建设改革高职教育管理的对策,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基于校园文化建设改革高职教育管理的对策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是任何学校都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校园文化是一个复合型概念,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所以构建校园文化是一个系统过程,高职院校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学生感受校园文化的存在,潜移默化地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我认为,基于校园文化建设改革高职教育管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建设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部分,是建设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没有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管理无从谈起,学生只会变得懒散怠惰,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有鉴于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对校园环境进行美化,积极建设花园式校园,使学生置身于其中,得到美的影响与感染。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近些年来不断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对教学大楼进行翻新,购置新的教学设施,还建立了幽静的读书长廊,在绿化方面也做了改善,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花园般的校园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审美情操,这是值得肯定的事情。为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为学生展示个人才华提供舞台,高职院校还应该举办教学大楼logo设计比赛,吸引有才华、有兴趣的学生积极为新建大楼设计新的标志。这样的活动过程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校园的主人,尽情发挥才智,为校园建设献计献策,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

(二)建立管理机制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职院校的各项工作要想得到正常运转,对学生的管理有章可循,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科学的制度管理人、约束人,可以使教育管理对象呈现新的面貌。高职院校应该一直坚持以合理的制度管理人,这是基本思想之一。确实,校园文化建设、教育管理工作涉及很多方面,没有制度的约束,很多事情可能对接不上,降低办事效率,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强制度文化建设。鉴于当今高职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不希望自己只是校园的管理对象,也渴望参与到校园管理中,所以高职院校各院系应该组织所有学生对学校已经制定的制度发表看法,更新不完善、不合理的内容,增加符合大多数学生需要的内容,由于这些制度内容基本是学生同意的,所以他们更愿意遵守这些制度,不用教师耳提面命地教育学生要尊重规章制度,学生自己就能主动优化自己的兴趣。高职院校规定的制度应该包括公寓制度、上课制度、考试制度、第二课堂制度等,涉及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三)建设精神文化

作为校园文化的深层次内涵,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高职院校建设的校园精神文化,能大大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管在什么时候,高职院校都要努力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精神文化,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点,努力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院校要经常组织爱国主义文化活动,对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因为社会的发展使得部分高职生受到外来不良思想的影响,理想信念受到冲击,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薄弱,所以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要创造条件,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激励广大学生不断努力,成就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四)建立活动文化

高职生的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高职院校应该结合高职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多样化的校园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人人出彩”的平台,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个人才华。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优势,组织多样化的校园实践活动,比如校园微电影创作比赛、网页设计比赛、DV比赛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使学生发挥才能、拓展见识。每逢重要的纪念日,学校也应该举办一些教育活动,以此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另外,英语比赛、舞蹈比赛、歌唱比赛、相声大赛等都是值得推广的活动,以此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不断提高。高职院校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积极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使教育管理对象沉浸于其中,在良好氛围中提升综合素养,为学生日后踏上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刘丹 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长林,杨玲,李艳菊.高校图书馆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3).

[2]杨岩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机制探析[J].商情,2010,(10).

[3]张素芬,张永生,张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与校园文化建设[J].价值工程,2010,(29).

[4]杨美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选择[J].企业家天地,2010,(2).

[5]骆聘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学生管理的无为而治[J].管理观察,2010,(8).

校园活动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来华留学,中国成为越来越多外国留学生首选的留学国,已成为继美、英之后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2019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人数已达1.7万人,来华留学生人数与日俱增,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进程。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是留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开展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完善了留学生人格修养、丰富了留学生业余生活、提高了留学生综合素质,对于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留学生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外国留学生校外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但还存在着缺乏统一可靠平台、校园文化活动单一、忽略留学生社团建设等问题。针对此难题,国内学者大都从高职院校、留学生管理人员、留学生等角度提出对策。留学生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认识到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对留学生教育所起的积极作用;建立留学生办公室,真正了解留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活动;积极开展有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参与的文化艺术节、文化节;制定扶持留学生社团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度。

二、高职院校开展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

(一)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但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国际影响力、话语权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究其原因,在国际交往中,我国长期受儒家文化影响,在向他国展示自己中存在欠缺,他国没有真正了解中国,来华留学生则能在宣传中国中起着独特作用,成为宣传中国文化的友好使者,从而使他国更好地了解中国、接受中国。现阶段,来华留学生教育已属于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是展示中国大国形象的重要战略资源,在中外交往中起着桥梁作用,能够宣传中国,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得到更多国家认可。对内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中外文化交融,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来华留学生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接受到中华文化洗礼,回国后能更好宣传中国文化,在中外友好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提高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双高计划”中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国际化水平,而所在学校留学生人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是国际化办学需求,而且能在留学生培养工作上起到积极作用。一方面,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肤色、说着不同语言的外国留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这就是国际化的具体体现。同时,通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留学生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校园里形成包容、多元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也能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断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降低留学生管理难度,缓解留学生管理压力,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三)促进来华留学生适应中国。绝大部分来华留学生都是第一次踏出国门,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文化、陌生的交友圈,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部分学生会适应不了新的学习环境而产生心理疾病。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则为留学生提供了一个适应文化的平台,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尽可能避免出现因文化休克而难以融入校园文化中的情况。此外,开展多元化校园文化活动也能满足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当地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需求。校园文化活动如果能够紧贴当地文化习俗、符合留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无疑在帮助留学生适应校园生活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其能够全面、客观看待中国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作用,减少留学生适应期,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对于培养留学生综合素质也有着重要意义。

三、高职院校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开展面临的困境

(一)缺乏统一可靠平台。我国高职院校留学生管理模式主要是“国教院”模式及“留学生办公室”模式。这两种模式虽然提高了留学生管理效率,但较为独立,具有一定封闭性,与学生处、团委等交集较少,彼此之间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合作自然也较少,尚未形成合力。一般情况下,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由对外汉语老师或留学生管理人员组织,但光有外国留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效果与中国学生、外国留学生共同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效果肯定相差较多。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在学校中处于边缘地位,可有可无,这对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缺少可靠平台,只能在校园里“自娱自乐”,难以真正做到“校园文化活动”。无论是经费、场地、人员等都需要留学生管理部门一手抓。,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支持,那么校园文化活动效果肯定是要大打折扣,影响留学生校园文化体验,难以真正体会到中国文化,难以满足多元化文化需求。(二)校园文化活动种类少且形式单一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开展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中,未能充分结合留学生实际情况,存在形式单一、种类匮乏等问题。中国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多由社团、学生处、团委等多部门组织,活动类型丰富,形式多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则主要是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端午节活动、春节活动,没有结合留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活动。所开设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应付了事。同时,由于留学生管理人员平常事务性工作较多,人手不足,牵扯大部分精力,在校园文化活动设计上时间较少,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校园文化活动做实做细,因此校园文化活动效果较差。此外,即使能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也是比较零散,没有系统性、科学性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留学生难以全面、客观了解中国文化。(三)形式主义盛行。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形式主义盛行,无论是自行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还是与学生处、团委等其他部门共同组织活动都存在着“拍个照、露个脸”情况,只是单纯为新闻报道增加“洋面孔”素材,没有把文化体验、文化交流真正落到实处。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时,没有结合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宗教习俗、思维理念等来提前制定活动方案,流于形式,粗浅地开展活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如果只是浮于表面,浅尝辄止,留学生自然难以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精髓。此外,开展校园文化体验活动时,仅仅是留学生群体参与,没有组织中国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中国学生与他们年龄相仿,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有着共同语言,与留学生管理人员或对外汉语教师相比有着独特优势。如果多次开展仅有留学生参加的文化体验活动,留学生容易感到厌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会降低,最终导致校园文化活动难以开展。(四)忽略留学生社团建。与本科学校相比,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数较少,再加之无论是留学生管理人员还是上一级领导普遍认为中国学生社团有组织性、纪律性,更易于沟通管理,因此在组建中国学生社团上给予场地、政策等支持。但在留学生社团上,考虑到宗教、语言、生活习俗等,不支持组建留学生社团,没有认识到留学生社团建设对校园文化的重要性,鲜有高职院校鼓励建设留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是由学生自愿组成、根据学生不同爱好,并以丰富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为目的的学生组织。留学生社团也是如此,留学生社团的繁荣发展能提高留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发挥自身潜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同时,在校园里营造国际化文化氛围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留学生社团为留学生创造了多元文化环境,提供了与中国学生交流平台,在促进留学生快速融入中国文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高职院校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思考

(一)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成功开展离不开指导教师的精心组织。在开展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前,指导教师应提前设计好活动主题、目标、方案,有计划、有目地开展,并组织一场动员大会,向留学生阐述此次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题及活动意义,做好前期准备,确保校园文化活动的有序性、科学性、趣味性。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可把留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配有汉语学习较好的同学,从而使沟通无障碍。让留学生亲自参与,切身体会到中华文化,不能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不断提升留学生心理归属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留学生。活动后要带领留学生一起总结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效果,活动还存在着哪些欠缺,哪些地方是值得下次活动借鉴,为下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做好铺垫。此外,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要有系统性,循序渐进,根据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认识水平来设计,要从基础的物质文化逐步向精神文化过渡。一开始可开展简单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随着留学生不断融入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有了基本认识,可开展深层次校园文化活动,如中国的祭祀、中医等等,从而对中国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条件允许的话可把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做成品牌活动。(二)整合校内外资源。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成功开展离不开校内校外的资源,单靠留学生管理部门不是长久之计,单兵作战难以取得突出成绩。留学生管理部门需整合校内资源、拓展校外资源,更好地让留学生体验多元文化。因留学生管理部门相对独立,缺少场地、人员、经费等资源,一方面留学生管理部门要不断与校内其他部门合作,例如学生处、团委、二级分院等,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合作,给予场地、经费的支持,不断改善硬件与软件设施,充分发挥留学生独特优势,根据留学生特点、兴趣爱好等与中国学生一起开展特点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诸如举办国际文化节、组建舞蹈歌唱队等;另一方面,留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其他院校、企事业单位合作。在与其他院校合作上,要打造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平台,为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创造机会,加强联系,每月可举行几次活动,做成品牌活动月。在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上,可以争取一部分活动经费支持,免除后顾之忧。此外可以校企合作,设立实训基地,留学生既能学习到相关知识,又能为企业创造一定效益,互惠互利,为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打下坚实基础。(三)重视留学生社团发展。留学生社团的创立与发展壮大,无论是对留学生学习生活、自身发展还是丰富学校校园文化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目前留学生社团建设情况不容乐观,高职院校对留学生社团重视程度不够。为了更好发挥留学生社团在跨文化交流、提高学生素质中所起的作用,学校应从多方面给予保障。首先,在政策上要为留学生社团提供支持。只有从上层建筑层面制定相关政策,才能确保留学生社团长期稳定发展,从而使全校意识到留学生社团发展的重要性。此外,要根据不同社团制定不同规章制度,不能“一刀切”,在确保社团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激发留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其次,在人力上要为留学生社团提供支持。留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与管理,如果没有老师的正确引导,留学生社团难以得到发展,甚至可能走偏,触犯法律法规。如有条件,可给予指导教师相应物质或精神奖励,调动教师积极性,从而保障留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最后,在财力上要为留学生社团提供支持。要想把留学生社团活动“做大做强”,甚至把其打造成学校特色,离不开学校的财力支持。没有经费支持无疑是空中楼阁,学校每年可提供一定经费支持,确保留学生社团无后顾之忧,发挥自身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震宇.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外国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1):134-135.

[2]蔡明均,刘洋.关于高校来华留学生文化活动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14):122-124.

校园活动管理范文篇6

新时期新阶段,无论是地方院校还是部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正以日益显现的重要程度受到各方关注,但是由于受市场经济、多元生活需求、网络文化兴起和教育开放性的影响,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创建面临如下问题:

(一)校园文化品牌创建理念理解不到位笔者通过查阅近些年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资料文献后发现,士官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局限于学校政治部文化宣传处,而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整体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和发展定位统筹考虑,从而造成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远景规划。2014年学校制定出台《公安边防部队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规划》,但此项规划不够细化,细化的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不够健全。

(二)校园文化品牌内涵把握不够准确文化理念层次不一,学校有的系部缺乏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有的认为文化建设是“软”的、“虚”的,可有可无;有的认为抓校园文化建设周期长、见效慢,存在畏难情绪、消极思想。部分学员队狭隘地把“文化”理解为“娱乐活动”,没有站在教育引领全校官兵、夯实部队思想政治根基的高度思考谋划,致使文化建设层次不高。文化底蕴积淀不深,有的系部抓文化建设急于求成,没有充分认清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也没能准确把握文化建设的特点规律,不注重从一点一滴中丰富文化内涵、积淀文化底蕴,不善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官兵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

(三)校园文化品牌特色不显著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出现与其他军地院校趋同的倾向,没有形成自己独具的边防特色、边防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学校开展的有些活动方式也存在“跟风”现象,没有体现士官学校的历史背景、办学风格、专业设置等的不同。新形势士官学校作为部队院校,既有部队属性,又有公安属性,这使得学校更具鲜明的个性特点,也正是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独特价值所在,新形势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公安边防士官教育的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和发展趋势,努力为边防部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新时期新阶段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创建的对策

新时期新阶段公安边防部队新形势士官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思想如何加以提炼,校园文化的外在形象如何加以塑造,校园文化的独有魅力如何加以宣传,最终使其成为部队院校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对全校官兵产生较强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吸引广大官兵积极参与以至外化为官兵自身的具体行为,这些都是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创建过程中应予以考虑的重要问题。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创建,首先应营造氛围,增强校园文化的品牌意识,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明确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创建的目标定位,要充分整合学校乃至全军全社会的资源,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化运作,建立健全规范的校园文化品牌管理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创建的管理保障。

(一)努力营造氛围,不断增强新形势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创建的品牌意识一是清晰的品牌理念。在新时期新阶段,部局党委和学校党委均非常重视部队文化建设,分别提出了部队文化建设三年规划。二是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全校官兵进行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大讨论,调动全校官兵为学校品牌建设出谋划策的积极性。三是动员全校官兵学员共同参与,充分挖掘官兵学员参与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基层团组织、三互小组、兴趣小组等的作用,为创建校园文化品牌服务。

(二)成立校园文化品牌创建课题组,进行科学调研,明确新形势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创建的目标定位在校园文化品牌创建的起步阶段,成立必要的校园文化品牌创建课题组,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确定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创建的具体目标、具体步骤与实施方法,这是校园文化品牌创建是否成功的关键。定位准确的校园文化品牌是可以实现并形成的,定位过高则会使校园文化品牌成为纸上谈兵,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所以,公安边防部队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创建必须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求发展、做文章,为校园文化品牌创建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准确的校园文化品牌目标定位,必须充分考察学校的客观基础、办学的客观条件,深入分析学校的办学特色、官兵学员的职业特点、军(警)营文化品牌的优势和劣势、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发展要与士官学校的发展战略、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建设紧密结合,统筹考虑,科学规划。

(三)要充分整合资源,因地制宜推进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化运作在商业领域,品牌化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均是通过成立项目组以项目化的运作方式来具体操作和实施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化运作亦是如此。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创建项目化运作方式是指在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创建活动中,成立专门的项目组来具体协调军内外,校内外等多方面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的校园文化活动管理方式。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一旦形成,既有利于对官兵学员对无形资源进行整合,也有利于对士官学校的有形资源进行整合,使各种资源在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创建中发挥最大效益①。新时期新阶段,整合士官学校校园文化资源,推进校园文化项目化运作是建立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的一项非常有效的途径。

校园活动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2015年7月12日-8月20日,课题组以网络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分别在新建本科院校B学院、H学院、M学院开展本次调查。调查对象为这三所高校不同的院(系)、年级的在校师生。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3050份。其中,B学院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5000多人,向大一、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分别发放问卷250份,向大四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300份,共1050份;H学院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2000多人,向每个年级分别发放问卷250份,共1000份;M学院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1000多人,向每个年级分别发放问卷250份,共1000份。有效问卷2786份,无效问卷2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1.34%。为深入了解各学院的校园文化,课题组还到各学院实地考查,体验不同学院的校园文化,并访谈教师90名,其中,B学院教师50名;H学院教师20名;M学院教师20名。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这三所新建本科院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调查研究,对搜集到的大量校园文化建设情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情况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综合与归纳,并运用自身已有的条件与这三所院校的同学、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搜集相关文献,掌握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精神层、物质层、行为层和制度层的相关重要信息,深入了解校园文化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系、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二、新建本科院校以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状

(一)校园文化促进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于“您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在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实际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的多项选择题中,有2163人选择了“将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1945人选择了“为就业工作的开展搭建了新的平台”,1902人选择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2131人选择了“实现学生实践就业能力发展和服务社会相促进”,仅有677人选择了“其他”。数据显示,学生不但能通过校园文化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也能够通过校园文化使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这非常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对您的影响意义是什么?”的多项选择题中,有2455人选择了“提升道德文化修养,有利于自己的个性的发展和完善”,有2242人选择了“拓宽交际圈”,有2053人选择了“有利于自己全面素质的提高”,有2056人选择了“有利于自己对人生目标有更深的认识”。数据显示,学生普遍认为校园文化对他们自身的发展,对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实在的影响意义。校园文化既体现着学校办学理念与效果,也体现着校园精神和教育品味;在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各项能力和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二)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够明确对于“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的多项选择题中,有2450人选择了“充实大学生活”,有2160人选择了提高自身能力,但是对于“获得更多与指导老师交流学习的机会”和“培养特长”分别有1344人和1436人,还有829人选择了“增加学分”、714人选择了“获得奖励”,有665人选择了“从众、不清楚,以及其他的情况”。绝大部分的人选择了“充实大学生活”,看似希望充实大学生活,其实目的是不明确的,且带有一种极大的盲目性和从众性。当学生选择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完善自身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了提升创新、创业、实践和就业能力,以及懂得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短处,学会与人相处、和谐与合作等,这样明确而清晰的目的会让他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成长得更快,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如果选择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仅仅是为了充实大学生活,而没有意识到通过利用校园文化促进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没有通过校园文化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精神素质以及拓宽自己的交际圈等,没有注重应用型能力的培养,一旦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很可能成为当今社会优胜劣汰的牺牲品。(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特色在问题“如果您认为您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化有特色,那体现在哪些地方?”时,有1417位学生选择了“学校的建筑风格、布局等校园环境特别”这一选项;有1282位学生选择了“学校的一些制度和别的学校不一样”这一选项;还有1048位学生选择了“学校的校园活动比较特别”选项;1335位学生选择了“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等和别的学校不一样”选项;另外有1721位学生选择了“学校的教学活动融入了红色经典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从这一问题我们不难看出学生们的选项普遍比较均匀且各选项之间相差不大,而且选择的人数也并不多。实际上,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未能很好地将特色校园文化纳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中,也没有意识到特色校园文化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不多,特色校园文化体现尚不明显,学校难以通过利用特色校园文化培养出特殊优势、特殊才能的学生。[1](P68)(四)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够重视在回答问题“据您的观察与了解,大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后,哪方面的进步最显著?”时,有1952位学生选择了“个人认知的提升”;有1996位学生选择了“集体意识的增强”;1389位学生选择了“专业技能的提高”;2276位学生选择了“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2208位学生选择了“语言表达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1934位学生选择了“实践能力的提高”;960位学生选择了“就业能力的提高”;仅有936位学生选择了“创新能力的提高”;还有272位学生选择了“其他”这一选项。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参加了校园文化活动后,在个人认知、集体意识、专业技能、人际交往、语言表达与组织协调,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特别是在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方面,取得的进步更为明显。这对于应用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大学生以后步入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选择“就业能力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提高”的人数是比较少的,分别只有961人和934人。综上可认为,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未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在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也没有加强对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提高效果不明显。

三、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部分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不足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对校园文化的内容、功能和作用等方面在理解上存在一些误区。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校园文化等同于文体活动,而忽视了校园文化在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层面的塑造作用和育人功能,更加没有意识到特色校园文化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对特色校园文化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了解和重视更是少之又少,学校也没有充分地将校园文化纳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培养体系中来。在这个充满各种物欲诱惑的高速发展的多元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容易受到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传统政绩观的影响。许多高等院校过分追求就业率,一味地提高专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所占的比重,甚至成为营利行业机构牟利的附庸,像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的经费来源主要靠商业赞助,致使校园文化活动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偏离了活动开展的最终目标,这不仅影响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和作用,也忽视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当然也使应用型人才培养变得更为艰难。[2](P90)(二)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不足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特色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作用通过传导、内化、外化和反馈这些方面实现,有目标导向、塑造人格、凝聚人心、启迪智慧等功能。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和拥有的文化。但是,并非所有学生都能清醒地认识校园文化的内涵,以及校园文化对他们的重要作用。很多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大部分具有盲目的从众心理,更有学生甚至不选择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而是囿于宿舍看小说、玩电脑游戏等。他们不懂得根据自身的需要有选择的参加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也不懂得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去促进自身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更不能从这些校园文化活动中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短处、增强自信和满足兴趣,这不但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进程,也影响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三)对校园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生既是受校园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群体,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直接受益者,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然而,当前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学校往往忽视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没有主动将校园文化与地方特色融合,也没有将校园文化融入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投入更加不足,致使校园环境建设薄弱,学习气氛不浓,社团文化活动也过于娱乐性,文化目的不突出,校园文化活动也过于简单等等。同时,学生也往往没有意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也并未意识到校园文化将会深刻地影响到自己在以后社会实践中起到的作用,更加没有主动地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没有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来,这些都是不利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四)高校管理体制不健全新建本科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没有相应的校园特色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也没有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学校各部门之间也没有相应职责,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很难正常运转。[3](P115)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感受到校园文化带来的氛围,也没享受到校园文化存在的优势。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缺少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只停留在形式主义的框架内,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只能是空谈而已。由于转型时间相对比较短,学校的制度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校园制度文化宣传不够,所贯彻的理念还未全面到位,在执行力度上也不够果断和强硬,有些可行有效的办学措施,因为缺乏执行力度的持久性,而使之前所做的努力收效甚微。此外,学生对学校的现行管理制度了解不多,对校园制度文化是否有特色也不曾关心,这些都难以让校园文化更好地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四、新建本科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领导层要转变校园文化建设的传统观念学校领导要转变传统办学观念,规范管理校园文化,要更加重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各个方面的投入,争取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因此,学校应提高认识,充分挖掘并利用特色校园文化的深刻内涵,特别是引导、组织学生,让学生在学生会、社团协会等各个校园文化活动锻炼自身能力,拓宽交际圈,学会与人相处、协调合作,学会做事方法、组织管理方法等,掌握高效做事的技巧,掌握特殊的管理技能。通过在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甚至是办学管理上体现特色,也可以通过在政策环境、制度模式、要素结构等体现特色,积极融合地方特色,努力营造浓厚的地方特色校园文化,给大学生提供学习锻炼的平台。加大校园物质文化投入、凝聚校园精神文化、规范校园行为文化,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创立独一无二的具有先进理念的特色本科院校,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步伐。(二)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1.制度保障。制定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制度政策,把特色校园文化相关内容纳入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不但要突出管理效能的特色的管理制度体系,还要突出优化结构的教学制度体系,以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地方自身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创造出特色鲜明的、民主科学的校园制度文化,不断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2.物质保障。把校园文化活动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并根据当年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酌情增加经费投入,对于一些大型的具有良好社会效应的社团活动,给予学生社团合理的经费保障,保证学生社团活动经费的充足,为主要活动提供自由支配的场所以及相关的硬件设施。[4](P50)让学生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中,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3.组织保障。学校要深刻认识到校园文化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和规划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有效的组织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处、保卫处等有关部门,完善各部门相互配合、联系密切的工作机制,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有序开展。(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师生个性发展1.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特色的创新、创业能力校园文化是学校健康发展的根基,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快速发展的办学优势。学校应该注重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一切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培养学生特色的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不仅要有良好的硬件设备,还要广泛地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积极引进企业文化,吸纳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把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单位、就业实践基地,打造新型的特色的励志班级等,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共事,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促进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实践中发现客观规律的原理,将创新能力物化为劳动成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特长,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铺平道路,将来成为给社会带来利益的优秀应用型人才。2.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师生个性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可以通过融合地方特色、追求特色校园文化发展,不断丰富学校内涵。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要考虑本校的具体情况,从师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结合师生的内在需要和个性特点,支持、鼓励和帮助师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尊重师生的选择,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为师生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逐步渗透到师生的思想和心灵中,积极引导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向正确的方向转变,最终实现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四)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多年来,新建本科院校深受到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特色校园文化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与利用,学生也未能受到特色校园文化的熏陶。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投入较多的财力、物力,在新建的本科院校,财力方面的需求则更为突出。然而,新建的本科院校校园建设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的资金是比较匮乏的,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有的院校苦于资金的缺乏,还需要通过借贷的方式来加强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以及宿舍楼等方面的投资建设,因此,很需要政府和社会对新建本科院校投入更多的关注与扶持。[5](P10)国家不但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特别是新建教育经费的投入,还应该提供专项拨款,努力改进新建本科院校贫穷落后的面貌。教育部门应该出台更多有利于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壮大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充分挖掘新建本科院校富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为新建本科院校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搭建桥梁,为新建本科院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作者:钟红艳 潘能玲 单位:百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霞娟,王守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2010(6).

[2]胡素珍.新时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思考[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3(4).

[3]吕迪.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2(7).

校园活动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校园品牌文化活动;道德品质;思想建设

1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娱乐至上的思想在校园当中风行,这与高校始终坚持的创造高雅艺术文化的初衷所背离,因此培养出一批与时俱进的、符合当前大学生身份的优秀校园品牌文化活动是历史的必然。对于高校的校园文化而言,鲜明的品牌文化活动能够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对提升大学文化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追求文化繁荣的背景之下,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应当努力提升自身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2高校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基本内涵

高校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实际上就是品牌理论在高校当中文化建设的具体应用。高校在对自身进行清晰认识的前提下,将具体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进行结合,从而形成成熟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校园文化通过明确的定位,建立自身的品牌,并且进行有效的传播,在不断的进行维护和创新,让校园文化不断的进行沉淀,最终形成鲜明的精神内核。高校的品牌文化活动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让大学生能够全面均衡的发展。想要建立一个全面的校园品牌文化需要从管理文化、环境文化以及师生文化三个方面同时进行。在高校的不断发展当中,通过提取和总结让校园文化深入师生的心中,在学校内外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从而吸引到更多的师生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中来[1]。

3高校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基本特征

(1)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高校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是整个高校精神的体现,也是校园文化各方合作的结果,任何一个校园品牌文化活动都不能够脱离校园文化而存在,这就需要高校进行努力的维护,所以说校园品牌文化活动具有校园文化的普遍性。此外,由于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所以说校园品牌文化活动具有特殊性。品牌能够存在的最基本原因就在于其独特性,以及与其他校园文化的差异性,在最贴近师生生活的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2)成熟性与系统性的统一。高校校园品牌文化活动是经历长久的沉淀才能够形成的,是校园文化的积淀,具有一定的成熟性。在形成校园品牌文化活动之后,需要不断的进行自身的完善,这就表明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形成具有系统性,不断的进行发展,从而带动校园文化总体的健康发展,并对全体师生的价值观产生正确的影响。(3)知名性与优质性的统一。品牌是高校发挥影响力的重要媒介,是向师生不断输出教育理念的方式,这就要求高校品牌文化活动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并且得到师生的认同,从而能够保证校园品牌文化活动不断的吸收高校文化当中的精华。但是仅仅具有知名度是不足的,还需要校园文化加强质量的发展,因此高校校园品牌文化活动需要具备相应的优质性[2]。

4高校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功能

首先,高校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需要具有育人的功能。高校的文化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塑造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其次,高校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需要具有娱乐功能。学生在大学阶段是接受教育,形成独立思想的重要阶段,严重的就业压力让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想要让学生健康的发展,还需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的体魄。高校需要具有目的的开设各种活动,从各个方面让学生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高校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还需要具有凝聚功能。高校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凝聚功能是塑造校园文化的一种方式,通过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缩短。

5高校校园品牌文化活动建设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及成因

(1)建设高校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积极影响。在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当中,其本质就是教书育人。高校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培养作用十分重要,特别是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关键和思想道德品势。高校作为我国教育的执行者,需要肩负起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重任,不断引导学生积极向善。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在良好的道德环境当中长时间熏陶出来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主要是经过高校的塑造而形成的。(2)高校校园品牌文化活动建设不足的消极影响。近些年来,我国的高校品牌文化活动发展趋向统一化。高校在建设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过程当中,对自身的特点以及所在地区的理解不够深刻,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而是单纯的进行借鉴。同时高校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发展受限于学校管理者的思想水平,不能够建立品牌发展的长效机制。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出现问题。(3)影响高校校园品牌文化活动建设的因素。现在我国大部分的高校都对形成自己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缺乏主观能动性。在一些人看来,建设校园品牌文化活动是特定组织的工作,全体师生的参与程度对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发展没有影响,导致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发展挺自在很低的情况,最终让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以及社会认可度降低,使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发展陷入了僵局[3]。

6结束语

高校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发展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高校通过不断加强建设特色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能够为大学生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在潜移默化当中不断的改变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完成对学生道德品质以及思想的塑造。

参考文献

[1]宋晓琼.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及其建设途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

[2]夏毓.基于高校品牌文化活动的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校园活动管理范文篇9

为进一步推动全市中小学安全校园建设工作落实,巩固近年来我市“平安”建设和校园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成果,营造和谐育人环境,现将深入开展“安全校园”创建活动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教育与管理、治理与建设相结合,以解决事关师生安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着力抓好规章制度建设、责任机制建设、薄弱环节建设、安全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师生和谐建设,切实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全力营造安全、健康、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安全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部门之间协作联动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治理的各项措施,大力整治学校及周边的治安乱点和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对出版物的监管,努力使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得到明显改善,校内安全防范机制不断健全,出版物市场得到有效规范,校园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学校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工作重点

一是认真开展安全法制与健康教育。政法各部门要结合“六.五”普法计划,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定期举办法制讲座,普及法律常识,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纪意识。各镇(办)、各有关单位要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针对师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维护师生切身利益。要结合目前开展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集中宣传活动,加大安全校园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师生更深入地了解平安建设的内容,不断增强师生对平安建设的认同感和支持度。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时,要充分发挥好“市中小学心理热线工作室”和“心语热线”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优化学生个性品质,增强心理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是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目标,以培育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为导向,以读书、推广普通话和创建绿色校园活动为载体,不断改进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坚持对师生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和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社会公德教育,大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切实规范师生的言行举止,教育师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把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安全文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实现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和人文化,使校园处处体现教育和熏陶作用。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环境,提高校园的整体文明程度,推动形成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是扎实开展校园安全设施检查整治活动。要把开展学校安全设施的检查活动作为加强学校管理、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认真开展排查,及时采取措施,弥补薄弱环节,杜绝安全隐患。要加强对校舍和教学设施的安全检查,对楼道、楼梯间设施设备逐一进行专门检查,对教学楼、食堂、宿舍、厕所、围墙等易发生事故的场所进行重点检查,力争使学校的一切硬件设施符合国家规定标准。要加强对实验室、机房等重点部位的安全措施检查,严格剧、易燃易爆品的管理。要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维护更换,确保消防器材的完好。对容易引发火灾、存放危险品及人员集中的场所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地重点检查,尽快形成人防、物防和技防为一体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

四是切实抓好疾病防控和饮食卫生工作。要把流行疾病防控和师生食品卫生安全作为学校安全管理的常规工件,坚持宣传教育,加强硬件建设,培养专业人员,不断提高学校卫生管理水平。积极做好学生常见疾病及急、慢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学校食堂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制度。特别是寄宿制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食品卫生工作,严把食品采购关、订货关、贮存制售关、餐具消毒关、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关,严防食物中毒等严重威胁师生生命安全的重大事故发生。

五是加强规章制度和责任机制建设。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市学校安全工作意见》,不断健全校园安全防护体系,完善学校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健全周内和节假日值班制度,改进和完善门卫管理措施。有条件的学校聘请专职保安人员,实行出入校园登记制度,24小时不间断值勤看守。建立住宿生管理制度,晚间对住校学生进行定时查铺,落实夜间值班、巡查制度。建立接送学生校车司机定期培训、车辆定期审验制度,严禁一年内有两次交通违法记录的驾驶人员驾驶校车接送学生。建立师生集体外出活动审批制度,加强联系和沟通,不留隐患。完善各类突发性重大事件处置工作预案、应急机制和报告制度,做好应急突发性重大事件的准备和核实工作,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和准确无误,严禁瞒报、漏报。完善法人负责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六是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深入开展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严厉打击盗窃、敲诈、抢劫师生财物、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违纪事件,切实维护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进一步加强学校及周边地区的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督管理,坚决清理学校周边的电子游戏室、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清理中小学校周围200米以内开办的网吧和站。加强家校联系,建立家校联系信息平台,通过联控联防,使学生正确对待现代信息技术,养成文明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

校园活动管理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教育与管理、治理与创建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研究解决校园安全文明创建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维护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

(二)总体目标

建立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有效常规工作机制,改善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进一步健全校内安全防范机制,有效防止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减少违法犯罪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努力实现师生公民道德素质、校园文化生活质量、校园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使学校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创建“安全文明校园”范围

各级政府及社会力量独立设置、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属高校、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幼儿园等全日制学校。

三、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组织领导机构健全

各县(市)区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成立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争取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为创建工作创设良好的环境。

(二)制度建设完整规范

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河北省学校安全工作暂行规定》及有关法规,制定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警预案体系;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落实“一岗双责”工作制,制定重要部位管理制度、危爆物品管理制度等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文明创建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对群体性中毒事件、意外伤亡事件和不可预测的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制定处置预案,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完善。

(三)安全管理严格规范

1、设施设备符合标准。校园内的建筑、围墙、教学、生活、用水、用电、锅炉、取暖等设施设备符合办学安全标准,无安全隐患;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条件,重点部位安装防盗报警视频监控设施;消防、防雷电设施设备配备齐全;安全通道畅通,应急照明设施齐全。严格采暖、用电设施、剧毒药品、易燃易爆品的管理。

2、建立专门的安全保卫机构和现代化技术防范体系。规模较大的学校建立并不断完善以“校园110”指挥中心为枢纽,集人防、物防和技防于一体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规模较小的中小学、幼儿园抓好校园报警点或警务室的建设;严格门卫建设和管理,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门卫逐步实行专职保安负责制。

3、切实抓好饮食卫生安全管理。要严把食品采购关、贮存关、餐具消毒关、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关,认真做好食品留样工作,严防群体性中毒事件的发生;加强卫生防疫工作。

4、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对教职工资格审查;加强对校园内的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保证符合有关要求。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学生宿舍管理方面,要制定学生宿舍管理办法,坚持宿舍夜间巡查制度;积极开展安全文明宿舍创建活动;中小学、幼儿园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建立校车备案制度,定期保养、维护制度,建立和完善驾驶员安全管理和教育制度,统一标识,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责任制,教育学生拒绝乘坐超载车辆、拼装车、报废车、无牌无证车、三轮低速载货汽车和拖拉机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建立幼儿园教师跟车值班制度,严防交通安全事故发生。

(四)教育工作扎实有效

1、学校要开设安全教育课,中小学必须根据《河北省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实施方案》做到教学计划、课时、师资、教材四落实;各级各类学校要利用安全生产月、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6·26”世界禁毒日、119消防日以及节假日,以举办讲座、主题班会、学生社团(队)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师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卫生安全、集体外出活动安全、危害等多方面教育,每年组织师生安全自救互救逃生演练,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自护自救能力,努力减少意外伤亡及其他事件的发生;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电视)、校(班、队)报、宣传橱窗等宣媒体,大力宣传安全教育知识。

2、学校要利用多种手段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通过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师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大力加强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3、加强防范邪教和非法宗教组织对校园的渗透工作。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要加强对传销活动的防范打击力度,抓好宣教工作进课堂、进宿舍、进公寓等工作,使广大师生深刻认识传销、了解传销、拒绝传销、举报传销,做到警钟长鸣。

4、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面向师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使树立心理健康思想,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节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加强对网络痴迷者、学习困难者、生活困难者、严重心理障碍者和经常违纪的学生的教育管理,掌握详情并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和帮助,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

(五)学校及周边环境秩序良好。

严厉打击各种滋扰校园、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违纪活动。与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建立长效联系并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清理学校周边不健康的音像书刊点和各种流动摊点,取缔校园周边200米以内的网吧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加强学校周边出租房屋管理;加强值班巡逻,严防侵害学生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确保校园稳定。

(六)校园安全工作成效显著。

师生对“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知晓率和参与率高;校园政治稳定,未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校园治安稳定,无重大、特大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及责任事故发生;校园教学、生活和其它场所秩序良好,师生对校园安全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四、保障和管理措施

(一)明确目标,落实职责

“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根据创建“安全文明校园”考核细则要求,切实抓好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二)健全机制,确保实效

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把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成效作为检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年度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认真加以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政绩评定、选拔任用、晋升晋级和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对因领导不重视,责任不到位、防范措施不落实、导致本地区学校及周边发生重大案(事)件或造成治安秩序混乱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凡是“安全文明校园”工作不力和出了问题的,学校和个人当年度不能参与评先评优。

(三)强化考核,动态管理

全市“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实施动态管理,各级各类学校凡自认为达到标准的,可进行申报,由市、县(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达到标准的,经教育行政部门逐级评定为“安全文明校园”创建达标学校。未取得县(区)级“安全文明校园”创建达标学校,不得参加市级考核。对已被评为“安全文明校园”的,进行一年一审核。在审核中不达标的取消“安全文明校园”资格。

(四)加强交流,典型引路

及时发现、总结并推广基层在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中的先进典型,进而推动全市“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五、考核评估和验审

(一)考核命名权限

考核评估工作由市及各县(市)区教育局会同本级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安全文明校园”考评、命名,由各级教育局负责。

(二)“安全文明校园”的考评程序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的评估采取千分制考核;《*市教育局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工作考核细则》(见附件1)是我市考核评估“安全文明校园”的统一标准;各级各类学校按照细则进行日常创建并自评,认为已经达标的,可填写《*市教育局安全文明校园申请表》(见附件2),向本县(市)区教育局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请,教育局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校申请情况,进行申报资格审查,进行考核。考核综合得分达到850分以上的学校,授予“安全文明校园”称号,并推荐参加*市“安全文明校园”评比,考核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

省级“安全文明校园”,在*市级“安全文明校园”基础上推荐,部级“安全文明校园”,在省级“安全文明校园”基础上推荐。

(三)参评资格

各级各类学校,凡当年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具备“安全文明校园”评选资格;已经取得“安全文明校园”称号的,取消“安全文明校园”称号。

1、发生杀人、抢劫、强奸、纵火、爆炸和系列盗窃等重大、特大刑事案件。

2、多次发生多名学生集体殴斗事件。

3、发生集体中毒事件。

4、发生校舍倒塌事件。

5、发生火灾等重大治安灾害。

6、校园内有经营性网吧、歌舞厅、电子游戏厅。

7、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

8、学校师生发生吸毒、贩毒等涉毒案件。

9、发生应由学校承担责任的滋扰侵害师生人身权利的刑事、治安案件和各类违法行为。

10、发生安全稳定事件、事故不报、瞒报、漏报。

11、在考评中隐瞒事实、弄虚作假的。

12、校园环境脏乱差,存在严重环境卫生问题。

13、不能及时发现掌握各种反动渗透活动、邪教传播事件。

六、工作原则及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县(市)区教育局、各直属学校要充分认识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重要性,把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当成一项确保学校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努力消除学校及周边各种不安全隐患。

(二)结合实际,突出重点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预防为主,整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结合本单位实际,统筹考虑,突出重点,始终把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重中之重。

(三)立足经常,重在落实

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各学校可根据本意见和考核评估标准,研究、提出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计划、措施。做到有规划部署、有经费投入、有工作人员、有检查落实,持之以恒把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