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管理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3-12-04 17:50:12

校园管理知识

校园管理知识范文篇1

关键词:生产管理;教学体系;工作质量;可靠性

铁路运输是我国交通运输的主体,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尤其是高速铁路、城轨交通进一步投资兴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无不体现了铁路运输的重要性,由此对铁路设备可靠性运用提出更高要求。对人员检修设备的效率和标准也越来越高,而铁路生产的主要人员大都是来自高职院校运输交通专业的学生,这些人员的素质决定着铁路的生产水平,他们的工作质量和参与生产的能力决定着设备的安全可靠运用,要在学校期间就让他们知道铁路现场的作业程序和关键点。所以说,抓好高职院校运输交通专业学生现场生产管理知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铁路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及现状

(一)铁路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对于铁路员工而言,除了要建立安全理念外,更主要的是具备贴近生产实践的工作能力。铁路生产工作内容包括方方面面,贯穿生产过程的始终,生产任务“按计划启动、按程序推进、按要求完成”是提高运输效率最有力的保证,这就要求铁路职工必须熟练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铁路现场的管理知识类别很多,既有细致入微的基础管理,也有雷打不动的工作任务,还有一些不成文的规矩,所以铁路人要熟知这些工作程序。(二)铁路现场管理的现状。铁路现场段、车间、工区三级管理部门的《生产卷》内容最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日常管理项目,例如《工区工作日志》记录了人员每天的出勤情况、工作内容、工作量完成情况、计划工时、人员工作状态、考核等诸多内容。②作业类别项目,比如《年度工作计划》《月度工作计划》要指导车间(工区)年度(月度)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进度;还有一些季节性工作也要按照提前计划、掌握推进、总结复查的步骤进行。③生产组织项目,主要是要明确工作要求、执行标准等,比如各级《考核管理办法》等,都明确了在组织生产过程中的卡控要求和合理性。④专项工作任务项目,主要是记录专业管理部门布置的特定工作任务,比如段技术科,要设置维、大、中、天窗修等专业管理项目,这些专业项目要设专人管理,任务一直落实到工区层,且各级都要有相关的落实痕迹、卡控措施等。以上这些现场管理的内容达到100多项,是整个单位的工作核心,是保证安全的重要条件。

二、提出问题和原因分析

综上所述,铁路现场生产管理的知识是一个专门学科,但是这些内容在交通运输类学生在校期间却很少接触到,造成这些人新职上岗后一片惘然,不知从何入手。(一)铁路运输交通类在校学科知识设置的局限性。我国高职类铁路专业教学体系中,都是注重对设备原理、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培训,例如铁道自动控制类学科中,共开展17项专业课程,全部都是类似《6502电气集中》等一些具体的技术知识,很少涉及铁路工作业务管理范畴,这也限制了铁路现场生产管理知识的拓展。(二)新毕业学生在铁路现场生产管理经验上的不足。学生毕业到现场后,生产管理方面的内容更是只能靠个人在工作过程中一点点的摸索和积累,全凭“摸着石头过河”,多数人都要经过3~5年的时间才能全面了解这方面的学问,部分人需要更长时间去熟悉,而在这个阶段里将会发生很多由于业务不熟而出现的问题,很多人都被落下的这方面知识所影响。因此,当前对铁路交通运输类学生生产管理知识的局限,既不利于铁路的安全生产,也不利于学生的快速成长和发展。(三)校内仿真设施或实训模拟环境存在欠缺。在高校里,学生的实训环境也都是围绕着“练技术、懂设备、知原理”这一目的建设起来的环境氛围,学生根本接触不到像现场那样的生产状况,比如工区的作业、车间的组织、段里的管理等方面知识。另外受学制、安全、时间等条件限制,在校的大学生很少真正到现场去参与一些实践锻炼,也使所学知识与现场生产实际脱节。造成刚入路的新职人员缺乏对铁路现场生产管理知识的了解,工作经验愈显匮乏。

三、对策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这里提出三点建议性对策与措施,以帮助解决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一)加强理论指导,填补现场管理经验的不足。在高职学院按工种开设现场生产管理知识课程,形成相关知识培训教育体系,再用开设选修课、制作模拟课堂等方式传授与现场生产相关的知识内容。另外把现场组织生产的关键人员请到校园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填补学院师生现场管理经验的不足。(二)在学校创建模拟实践环境,提前充电。在高校的实训环境中尽量创建贴近现场生产的环境,比如建立模拟工区、临时车间、创设工作间等项目。同时把一些现场工作的情景安排到学生实训任务当中去。(三)到现场去,用实践来体验。增加带领学生深入现场生产一线实习的频次,拓宽到现场实训的类别和涉及面,比如走访段、车间、工区三级部门,参加大型施工、临摹班组会议、组织天窗检修等项目,与企业牵手开展参加一次夜窗、完成一次测试、检修一项设备、组织一次应急、寻找一份感动等活动,让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尽量向工作现场靠拢。

四、结束语

交通运输类学校为铁路输送人才,铁路决定学校教育的方向,只有做好铁路现场与学校间的协同发展,通过让学生提前学懂现场生产管理知识,取消或缩小学生从学校到现场过程中的结合部间隙,才能让铁路生产质量更高,让教育教学效果蒸蒸日上。

作者:莫建国 单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信号分院

校园管理知识范文篇2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强调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国家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要求每一所院校形成全新的育人观念,遵循专业发展规律的同时强调社会需求,自主纳入特殊性的创新创业元素,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而言,专业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具备较强管理能力的人员,学生可以从实践中得到增值,推动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基于创新创业的教育背景,如何高效率地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1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人才培养方向存有偏差

纵观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源,第一,是让学生拥有较强的探索精神,第二,是让学生领悟创新创业的科学规划与基本方法。全方位分析创新创业能力可以发现,组成结构是比较繁琐的,其包含机会能力、运营管理能力、战略能力和组织能力等。高校进行人才培养应服务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互相对比而言,现阶段,每一所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整体上依旧无法体现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系统性,过多地关注理论实践。即便是设置了实践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岗位知识技能的培养,没有为学生渗透重新创业意识。并且高校没有充分带领学生认知社会环境,即便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也不能够完全掌握社会给予自己的创业机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思维相对局限化。部分学生的创业项目无法走出校门,创业项目的目光受到局限,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设置不够合理,造成人才培养存有偏差。

1.2课程体系设置不够成熟

现阶段,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整,一些高校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依旧把目光停留在知识技能讲解层面,没有与时俱进地为学生渗透创新创业项目,也没有保持一定的创新创业实践力度。在实际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包含企业仿真研究、市场营销研究、财务管理研究和生产管理研究等,以上均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如何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体现出实践经验不够充分的问题,没有充分研究创新创业型人才特质,也没有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导致学生不能抓住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无法在企业创新中融入创新思维,导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面临困境。

1.3教学模式不能和创新创业体系相匹配

与自然科学类的专业不同的,工商管理专业需要人员拥有灵活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的管理思维,让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理解管理技巧。给学生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这是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的环节。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机械化地要求学生掌握管理方法,没有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和理解,因此,学生不能灵活地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并且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缺少创新创业典型案例的讲解,教师不能全方位地为学生展现教学内容,导致创新创业的教学体系缺乏特色。此外,针对实践教学,一些学生不能够适应实践教育基地的要求,在创业期间无法做到实地观察,教学活动往往是校内封闭式的循环,影响了创新创业人才的思维发散,不能确保教学方式和教学体系之间的互相匹配。

2创新创业教育和工商管理专业的关系

2.1两者存在共同的特征

高校开展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学科主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归属素质教育的范畴,从不相同的时代出发,创新创业教育是处理教学发展潜在的问题,发挥人员的潜能。纵观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能够进一步规范教学模式,对教学实践活动起到指导作用,确保社会经济能够稳步提升。

2.2两者相互促进

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以工商管理为主,工商管理专业是融合知识技能的一项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是生成性教育,还是自动转变的教学模式。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起始点,如果没有专业教育作为支撑,则不能凸显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并且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内涵是创新创业理念,在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拓展工商管理专业的知识内涵,让大学生形成创业精神,保证大学生能够在经济发展中灵活地运用思维,实现创新创业理念的高效率运用。

3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相关措施

3.1制定人才培养规格

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进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首先,应明确培养规格,即明确要求学生应具备怎样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怎样的素质品行。基于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理念,每一所院校都要明确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研究创新创业的教育方针,争取培养出综合性的优秀管理人才。相关的人才培养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知识结构,即学生应掌握公共基础知识和创业基础知识;第二个方面是技能结构,即学生应掌握专业能力、项目组织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第三个方面是素养结构,即学生应具备创新精神、情绪控制力以及决策力。

3.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在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时,应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把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基本依据,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形成系统化的课程组织结构。立足于创新创业背景,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满足人才素质提升的需求,和创新创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初衷相适应,在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中融入职业素养,关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教学效率的提升。在理论知识教学引导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习教育知识,包含英语知识、体育知识、语文知识和高数知识;带领学生学习学科基础知识,包含经济学知识、会计学知识、金融学知识、管理学知识、组织行为知识和营销学知识;带领学生学习常规管理知识,包含质量管理知识、信息管理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带领学生学习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包含创新管理知识、创新思维知识、创业管理知识和产品开发知识;带领学生学习创新创业技能知识,包含项目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编写研究、项目策划与管理研究等。与此同时,教师应设计实践训练环节,增强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适当增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涉及创业实践模块项目,策划模块和家族企业调研模块等。并且优化职能管理训练内容,让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方案相一致,重点设置人员素质测评和薪酬管理的模拟训练计划,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外实践训练中,教师要大力运用社会创新创业资源和企业创新创业资源,创设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完善创新创业项目培训平台,给予高效率的创业企业输送人才力量,不断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3.3整合人才培养过程

针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整合人才培养过程,以教和学两个模块为基础,打造高质量的创新创业训练平台,使理论和实训实现一体化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首先,应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核心点,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上强调能力提升与运用,从管理思维训练和实践技能训练入手,专注于综合性管理人才的培养。其次,应确保教授和学习两个模块的良性互动,立足于创新创业的背景,课程教授应和以往的授业解惑存在差异。关于师资队伍建设,如果教师仅仅具备高学历和扎实的理论知识,是不能承担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职责的,还需要教师拥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了解企业实操业务项目,带领学生全面进行实践操作,革新以往的封闭式队伍建设方案,鼓励专职教师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机会,完善自我,提升职业素养。与此同时,创新教授形式,增加适合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训练项目,引进实用性和实战型课程,树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思维,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考核形式。站在学生的视角,学习的关键点是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愿意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继而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项目的驾驭能力。最后,搭建高校内外创新创业教学平台,营造校园第二课堂良好的氛围。高校应建设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验中心,发展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雏形,为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提供软件支持和硬件支持,涉及人员测评体系、ERP体系等,还要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企业共同合作,优化创新创业类课程实验室建设。此外,还可以开展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大赛,利用科研训练和营销策划项目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由此让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形成创新创业理念,落实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凸显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

3.4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在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由于创业知识涵盖的范围较广,尤其是涉及税务领域、工商领域和政策领域,单一地组织学生学习理论知识,难以提高学生实际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要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保证学生全方位地认识理论知识,并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首先,教师可以参观企业的管理模式并与学生分享,以讲座的形式加深学生的理解,鼓励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环境中创设创业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教师可以进行工商管理专业的情景模拟教学,模拟真实的操作环境,确保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处理问题,逐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推广案例教学,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充分认知创业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把案例当作理论知识的入手点,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潜移默化地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最后,现代化教学方式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保证,应强调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教师要在人才培养中融入多媒体教学,采用网络远程教学的模式,让学生拥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征,合理地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设计课件,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师生一同探索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指导作用。此外,教师可以开展网络远程辅导工作,运用校园网的资源,创设工商管理专业的慕课资源,利用网络传递作业的形式和网络师生交互的形式,全面组织学生进行研讨,采取多人集中化学习的方案,学生和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点拨,目的是更好地进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活动,把创新创业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4结束语

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发展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要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重点意义,把创新创业思想融入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每一个角落,培养学生形成创新创业思维,在创新创业中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形式,采取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成长差异,吸引学生注意力,加强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挖掘,使学生领悟工商管理的要点和核心方式,从而使院校能够实现全方位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政佳.视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展望[J].营销界,2019(30):180-181.

[2]李晓晗.“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8):338-339.

[3]禤永明,阮凌云.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路径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33):16-17.

校园管理知识范文篇3

1中职校园网的安全问题

众多因素对校园网正常、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包括内部问题和其他网站威胁等外部境。校园网安全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1用户规模大而活跃。中职校具有特殊性,校园网有众多的用户,十分复杂的人员结构,在固定区域密集居住。网上的一些论坛、视频和P2P越来越多人使用,导致校园网宽带损耗严重,拥挤的网路,因此影响正常业务的进行。如果校园网被传播蠕虫病毒或者被ARR侵入攻击,那么会有大量用户瘫痪的现象出现,并且,有些同学喜欢冒险和新鲜、刺激的事物,对黑客技术有强烈好奇心,从而会导致数据库内容的缺失、被修改或删减,这对整个校园网络的影响极大。1.2系统管理复杂。全校的教职工和学生都是校园网的用户,因此,计算机系统的采购、安置及管理都十分复杂。校园网之所以会出现遭受攻击、感染病毒、数据信息出现问题、系统瘫痪等严重安全问题,是因为学校内的全体师生都是自行购买电脑,导致种类繁多、有盗版系统、软件的出现及扩散,从而致使学校网络对所有系统无法进行统一控制,进行安全维护(如安装防病毒的软件、设置可靠易操作的口令等)。1.3各类攻击不断。网络安全的威胁分为两种形式,即外部入侵和内部攻击。校园内网络的攻击大部分是来自局域网的内部,但校园网管理人员对于防火墙遭受外部攻击的情况几乎不能有效解决。个别的用户发现校园网邮件服务系统不完善,易破坏,会对其进行恶意攻击,他们主要是通过发送众多无用的垃圾邮件,增加流量,使邮件服务器出故障,进而导致系统瘫痪。另外,有些用户扫描识别和攻击校园网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使网络超负荷工作,服务器又抵抗如此运作。在学校网络中,比较简单容易被入侵攻击的有两种应用服务器,即DNS服务器和Web应用服务器,对DNS服务器的攻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缓存区病毒,另一种是域劫持。相比较来说,Web应用服务器更加脆弱,多数的Web应用程序有十分严重的安全漏洞,容易被攻击。1.4硬件管理困难。在职业学校中,一般情况下,网络交换设备被安装在建筑内部,在学校内比较分散,因此监管人员不能全天监控维护,设备会出现故障、由于天气和人为影响被破坏,进而造成硬件设备不易被管理维护。

2中职校园网的防范策略

2.1采用安全认证。由于IP地址会造成校园网严重安全问题,需对校园内的所有用户绑定身份,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内部学生和老师将IP与身份进行绑定,另一种是对于外来用户,他们需要申请暂时的账号登录,禁止非法进入。据目前来看,网络接入方式包括PPP0E认证、MAC认证、WEB认证、802.1x等多种方式。其中,802.1X认证方式是最新提出的安全认证协议,且是属于国家标准的,目前逐渐受到厂商和运营商的关注,以后会越来越多的接入设备支持、选用该标准,从而其会得到更好、更广泛的应用。2.2采用入侵防御系统。最传统的维护网络安全防止系统故障的方法是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DetectionSystem),从而随时观察网络传输过程,如果发现疑似不良传输,则会立即发出警报或采取制止的举措,阻止活动发生,以便维护系统安全。虽然此方式从部分上解决安全问题,但由于被动性,极易遭到黑客攻击。因此,另一种有效方式出现——入侵防御系统(IPS,IntrusionPreventionSystem)。IPS具有主动性,能够自觉发起进攻,及时阻止恶意侵入,维护系统,它与网络串联(与网桥式防火墙类似),能够筛选出防火墙不能过滤的攻击进行阻止进入。检测到有攻击将会进入时,它会立即阻止攻击源进入。此方式能够更有效、及时的维护系统安全。2.3采用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指通过遵循某一规则,监控信息交换过程,主要是专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或者是互联网其中的一部分和其余部分进行信息交换,以便防止系统进行不利的网络通信。防火墙主要是维护好校园网安全,禁止未认证身份用户进入,监控用户对网站的访问情况。隐蔽智能网关是目前较为流行的防火墙,其拥有复杂的技术,最高的安全级别,且隐蔽,及不易遭到破坏。管理人员以现实情况为依据,随时对防火墙安全进行维护和完善,例如:在规定时间扫描端口,以便及时发现有非法侵入和系统的反映情况;扫描所有网段主机(包括防火墙),将扫描结果与提前预期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问题。此外,维护人员需要以校园网络安全方案和目标为依据,制定出相应规则,以便安全过滤,坚决防范公网对内部网的非法攻击,要确保防火墙能有效、及时维护网络,进而实现网络长期安全的目标。2.4运用Vlan技术。首先,Vlan技术是以网络分段为关键的技术,它将整个网络分成不同的段,并且分段的依据是对安全等级和业务的不同,对不同的段之间的访问进行控制,制止没有访问权限的用户进行跨段访问。Vlan技术适合应用校园网的分段管理,尤其是采用交换式局域网的学校。网络分段分为两种情况:(1)物理分段,其在网络的物理层或者数据链路层上进行分段操作,不同的段之间不能交互。(2)逻辑分段,指在网络层上进行分段技术。以TCP/IP网络为例,将该网络划分成若干不同的网段,若各个网段之间进行交互,可通过中间设备来对各个网段间的交互进行控制,中间设备包括路由器、网关、防火墙等。在现实生活中,将这两种分段技术结合起来使用最为常见。2.5对重要数据及时进行备份,做好应急预案。由于校园网内储存着资源,所以需要通过信息备份和更新功能对丢失的信息及时恢复。备份不仅涉及校园网重要数据还包含了关键设备和线路的相关信息。网络管理人员应对关键线路数据进行备份,当出现故障时,可通过备份线路确保校园网安全正常运行。此外,确保校园网络安全关键举措是提前做好应急方案措施,如果校园网出现故障,可保证在有预案的情况下减少外部环境或人为的破坏。2.6加强设备的管理。管理人员要对分散在校园各个地方的网络设置进一步加强监控维护,以防设备遭到自然条件或人为的破坏,最基础的是要保障机房、网络布线和供应电等环节的正常、安全进行。不仅需要建立校园网全管理机制和组织相关人员建立了解安全管理知识的网络队伍,而且对员工进行岗前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对新入学的新生进行网络安全知识教育。校园网逐渐被人们认可所应用,地位日益提升,与此同时,各式各样安全问题随之出现。系统和软件具有局限性,计算机网络是开放的,因此再严格的防范措施也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网络安全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提高安全意识,防止无权限用户访问和和黑客攻击,进而促进校园网安全、迅速发展。

3结语

网络通信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校园网发展指日可待,那么,目前主要任务就是怎样让中职院校的校园网能够安全发展。由于中职院校中的学生,也就是用户众多,操作过程十分复杂。所以,要利用不同有效网络管理技术对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和维护,提高校园网安全性,实现学生和教师安全上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罗杰红.校园网中防火墙的设计[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4).

[2]杨波.从信息安全角度看校园网发展现状[J].甘肃科技,2007(03).

[3]陈新建.校园网的安全现状和改进对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7(03).

[4]李小志.高校校园网络安全分析及解决方案[J].现代教育技术,2008(03).

校园管理知识范文篇4

[关键词]数字环境;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构建

在信息时代中,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逐渐融入社会各个行业领域当中,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拉动了社会经济增长。在数字化时代,高校应该积极构建财务管理体系,形成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实力。数字化环境还能为构建财务管理体系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方便高校顺利展开财务管理工作。

1高校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意义

在高校中创建财务管理体系,对于高校未来发展、资本利用、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在数字化时代,高校应该积极构建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系,结合数字化技术,形成完善的信息财务系统,利用网络管理学校内的财务工作,提升工作效率,节约资源成本与人力成本,优化财务管理效率。数字化环境中,高校主要是一卡通的财务管理模式。而校园一卡通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高校中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其利用数字技术管理,可以针对收费状况、校园金融服务、身份认证等进行统一管理。而校园一卡通能够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实现数字化管理模式,学生利用一卡通可以顺利实施交易,整个交易过程十分快捷方便,财务管理效率得到了全面提升。在社会不断发展背景下,高校中业务数量扩大,财务管理难度增加,为此需要高校对校园内部资金应用、商业活动以及投资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统筹管理。传统财务管理机制存在一定限制,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财务管理需求,会消耗大量人力资源,不能满足新时期财务管理现实要求。在该种条件下,应该积极构建数字化财务管理体系,推动高校持续发展。

2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保障

财务管理体系是高校管理发展中的重点内容,为此提出了较高的保障要求,具体可以从下列几个层面体现出来。第一是组织保障。高校想要成功创建财务管理体系,应该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针对高校校园实施筹备组织建设中,相关高校领导承担重任,而其他各个职能部门中的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进去,形成一种完善的队伍组织。高校中财务管理体系在实施操作运行过程中,不同职能部门之间需要进一步了解自身所担负的职责,推动相关规章制度的顺利实施,保障财务管理体系的稳定运行。第二是资金方面的保障。高校构建财务管理机制,不是短期内便可以结束的,其中需要经历长期创建过程,需要投入海量资金。高校中的财务管理体系依然处于一种持续优化完善环节,在高校管理信息越加完善的条件下,其财务管理体系也越加发展壮大。第三是风险保障。高校中构建财务管理体系属于一种复杂性工程任务,建设中会被各种因素所影响,蕴含着极大的风险问题。为此,想要进一步控制风险出现概率,需要形成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提升高校建设财务管理体系的成功概率,为信息时代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稳定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3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构建财务管理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高校对于数字化财务管理认知不足。传统财务管理体系会影响高校发展,因为对于数字化管理存在一定的认知缺陷,因此会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产生一定的误解,阻碍高校顺利实施财务管理工作。而部分高校了解到信息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但却缺少重视,建设投入力度不够,从而使财务信息管理无法将其应有的价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数字环境中,高校建立财务管理体系无法离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支持。而在实际建设工作中,因为专业技术人才方面的缺陷,影响网络技术与高校财务工作的有机融合,使财务信息管理工作存在明显漏洞,不能将自身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高校对于数字化财务管理缺少合理认知,从而影响构建信息化财务管理机制,和信息社会彻底脱节,影响高校稳定发展[1]。3.2财务信息系统风险。数字化时代,高校财务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风险问题,因为网络开放性相对较强,容易使数据信息被偷取。高校中的信息财务管理系统主要利用计算机设备储存关键信息,利有重要影响,一旦出现信息被盗取的问题,便会导致高校遭受巨大损失,影响高校发展。在数字化时代中,高校中的信息财务管理系统,离不开网络操作,应用数字技术统计相关信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特征和不稳定性特征,财务信息系统内存在极大隐患,容易对高校中的财务管理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不法分子能够利用网络篡改各种财务信息,盗取高校关键信息,使高校遭受极大的经济损失。3.3缺少管理人才。在数字化时代中,在高校中构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离不开专业信息人才,促进财务管理、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有机融合,提升学校财务管理质量。当前我国信息化财务管理人才十分缺乏,高校中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即便拥有相应的财务管理知识,但却对计算机技术知之甚少,而那些熟悉计算机技术的人才对于财务管理知识却不够了解,从而使计算机技术和财务管理无法有机结合,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造成一定阻碍。高校对于信息化财务管理也存在明显的认识误区,单纯将其看成计算机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对计算机具体功能进行开发,没有全面融合计算机技术与财务管理技术。该种条件下,对信息化财务管理造成一定阻碍,不利于培养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2]。

4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构建财务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4.1提高数字化财务管理体系重视。数字化时代中,高校应该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现实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促进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同时高校也应该充分重视数字化财务管理体系,积极了解数字环境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信息化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高校中的相关领导也应该重视信息化财务管理,为建设财务管理体系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构建全面的财务管理体系,提升学校中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信息时代中,高校应该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机制,满足时展需求,形成信息财务管理体系,满足现代财务管理现实需求,能够与时俱进,推动高校持续发展。4.2形成全面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数字化时代中,要创新财务管理机制,形成信息化财务网络,针对当下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网络构建。构建财务管理体系,应该从财务制度和业务控制两个层面入手,合理建设。而财务人员也应该根据财务制度相关要求,严格落实各项操作,高校应该针对其中财务管理工作实施重点监督,提升财务管理整体效率,提高财务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形成全面、细致的财务管理机制。高校应该了解自己的责任,合理划分不同岗位职责,针对财务工作进行合理监督,预防产生各种错误问题。数字时代对于高效建立财务管理机制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可以使财务管理系统具体功能不断优化创新,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和财务管理质量,健全财务管理机制,实现信息化的财务管理,保证高校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稳定实施。4.3创建健全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数字化时代中,高校创建财务管理体系,应该充分应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构建财务管理信息体系,形成健全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相关技术支撑下,高校应该针对财务管理人员实施科学培训,提升其计算机专业技术水平和知识储备,强化其对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建设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提升工作效率。高校中需要对网络信息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科学管理校园内网络安全,杜绝各种不法分子随意入侵校园网络,提高财务信息安全性。高校还可以针对校园网络实施加密处理,财务专业技术人才实施科学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病毒问题出现,全面监督网络环境,提升财务系统运行的安全性[3]。4.4创建一卡通式的财务管理体系。结合校园一卡通相关业务趋势以及校园未来建设发展要求构建财务管理体系,为校园一卡通系统下的资金管理、资金结算、会计核算等工作提供基础支持,提升高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可以构建会计核算体系,会计核算也是管理校园卡的基本职能。创建会计核算体系离不开校园卡业务系统、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专业财务人员等方面的支持,同时还应该设置账套,针对已经结束或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实施准确核算,促进财务管理系统和校园卡业务系统全面对接,在确保会计核算基础独立性条件下,和高校后勤部门以及财务部门实施并账处理,提高学校账务统一性。创建全面的校园一卡通结算体系,包含资金差错应对、资金流向管理、结算资金审核、结算资金对账等预案管理体系。创建数据挖掘整理体系。校园一卡通逐渐变成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随着系统推广应用,诞生了海量数据信息。对一卡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挖掘相关数据,对于学校服务决策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价值与作用。比如通过分析图书馆借阅以及商户消费数据,能够了解学生生活习惯。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不断发展,高校应该顺应时展趋势,不断进行创新,提高自身教育水平,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措施,为提高教育质量奠定良好基础,促进高校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高校也应该加强重视,积极建立全面的财务管理体系,形成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肖味味.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时代金融,2019(27):135-136.

[2]魏萍,高庆华.浅谈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9,11(5):60-62.

校园管理知识范文篇5

创业教育,主要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创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是集意识、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为一体的创业能力,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各内容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第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创业者创业不仅是为满足个人生存和成长需求,更多的是履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感和探索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实质,也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第二,坚定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的前提,对于大学生而言,浓厚的创业兴趣、远大的创业理想是必备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成功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风险意识等。第三,卓越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主宰创业的关键,决定创业结果的成败。创业能力是在创业活动中所需具备的能力和本领,主要包括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其要素主要包括:责任感、开拓进取、自信自立、善于沟通合作、吃苦耐劳、乐观、诚实守信和毅力等。第四,健康的创业心理。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创业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特征,是创业者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要素,是取得创业成功的前提条件。创业心理品质主要有:坚定的创业信念、不屈不挠的创业意志、能够经受住挫折的勇气、乐观平和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等。第五,突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创业者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才能在创业过程中开拓进取,取得成功。第六,充实的创业知识。创业知识是指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创业方向的行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创业有关的政策、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包括专业知识、经营与管理知识以及其他综合性知识。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新技术革命的内容、企业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以及企业家成功的经验等都是创业成功的知识保证。

二、大学生在创业中表现出的素质缺陷

从大学生自身分析,创业失败主要在于创业实践经验不足和创业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创业兴趣较浓但行动滞后。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有较浓的兴趣和意愿,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正确描述创业和了解创业,并且不同学科背景学生的认识基本相同,但现实中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人数不多。部分拥有创业梦想的学生创业思想和理念还不成熟。还有部分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仅仅是因为偶然的因素而非出于强烈的创业需要,甚至是没找到满意工作的无奈之举。第二,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亟待提高。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创业综合素质中最外显的部分,是创业综合素质的核心。大学生有理想、有知识、有激情,这是独特的创业优势,但是,不少大学生的成长历程单一,接触社会较少,缺乏社会人际关系和商业信息,创新意识不足,且没有把知识内化为素质和能力,难以达到创业的要求。还有的学生缺乏学习能力,不能够借鉴成功经验进行创新再利用;有的缺乏企业管理能力,导致最后成为孤家寡人;有的缺乏创新思维,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创新产品和运营模式。第三,创业心理素质有待增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优柔寡断或急于求成,不够理性客观,心理比较脆弱,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情绪不够稳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个人主义比较严重,缺少团队合作精神,奉献精神、诚信意识、抗挫折能力弱。第四,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不足。创业知识是成功创业的基础。调查发现,很多打算创业的学生只是非常期待和憧憬创业后的成功,却没有储备足够的创业知识。大多数学校很少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平台,企业对在校生创业行为的支持度也不高,加上部分学校给学生的创业实践形式和内容渠道简单,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生需求。第五,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多数高校还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教学和课程体系建设中,没有配备相应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的师资和教材,缺少比较系统的创业教育。虽然大多数高校都已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就业指导未根据大学生的个体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授课教师大多不具备创业的经验,仅限于知识讲授,专门针对创业教育的课程不多。

三、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教育模式探索与分析

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培养涉及面广,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学生形成合力推进,要在继续弘扬大学生创新精神、建立创业实践基地、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培养体系、拓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创业综合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

要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加大创业教育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的引进力度,通过有计划、分批次安排教师到对口企业实践,参加各种进修班、学术会议、到相关院校学习、内部培养等多种方式,加强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鼓励推行外引内置的双班导师制,在社会上聘请成功的企业家并在校内选拔具有丰富理论知识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制定完善的师资培养计划,鼓励教师在职攻读更高的学位,参加各种创业教学技能竞赛,对外培训服务,举办科研成果、教学改革创新交流会,丰富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

(二)完善创业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体系

从教学理念、培养目标、管理方法、教学方式和教学教材等方面,多角度精心设计创业课程体系,结合创业实际需求,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优秀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业类人才。高校可在大一学生中开设创业学理论必修课,在高年级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必修课,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开设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选修课,将学生个性发展与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与课程体系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创业品质。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创业综合素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特别是发散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思考。交流性教学与主动式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教学实践,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实践自主性,培养大学生实际运用创业知识的能力,掌握创业方法途径,进一步突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营造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培养的良好氛围

首先,完善校园创业文化环境建设,可创设大学生创业中心,鼓励学生带着创业项目入驻,按照公司的运行方式组织、管理其团队的运营为学生创业搭建平台。其次,通过开展SRP大学生实践研究、创业计划大赛、SYB创业培训等课外活动,营造校园创业氛围。再次,加强高校与企业“联姻”,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战场所,完善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最后,联动高校科研工作,促进科研创业双发展。高校创业教育应更多地与大学生科研工作联动。高校应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再通过资金和政策支持帮助大学生将其科研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而对大学生创业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也可以依托高校的科研优势加以解决,辅助创业项目顺利开展。当然,良好的创业环境不仅仅包括校园文化的营造,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高校在学生创业中所进行的科研、专利研发等工作中给予必要的支持。创业资金难筹集是大学生创业的一大阻滞。对此,学校可在初期投入一定数额的启动资金成立创业基金,待学生创业成功后取得一定经济收益对投入加以回收,而回收的资金循环“投资”大学生创业项目,以“大学生创业”养“大学生创业”。

(四)提高大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

大学生要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和创业环境,还需要提高开拓创新能力,掌握一定的企业管理、财务运营、行业选择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要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特别是在校期间有意识地培养与他人的协作能力。大学生创业需要在充分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通过严谨和系统地分析研究,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业、市场需要、对某一行业熟悉程度,理性选择自己的创业之路。

(五)实行创业综合素质教育全程化

首先,在高校创业教育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思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创业教育模式和内容,不同专业应设置不同的创业教育内容,扬长避短。其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注重创业意识的培养,主要开展GYB创业意识培训,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开设SYB创业培养,对于已经创办企业的同学,可以开设EYB培训。再次,在课堂教学中上,要采用互动式、体验式培训、模拟创业过程等方式,提升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风险防控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和管理经营能力;在课下实践中,要积极开展创业咨询、创业辅导和创业资助等相关支持。最后,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实习实训基地等,整合优势资源,为学生创业提供场地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六)整合政府和社会力量资源

政府、社会和学校的指导、支持和保护等一条龙服务,应贯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前、中、后三个时期。政府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引导者,可通过制定行政法律扶持政策、金融财税扶持政策、设立创业平台、开展创业培训等,简化手续,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建立大学生创业的贷款担保体系和创业基金体系,为大学生们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技能培训、咨询服务、创业融资及相关法津服务等。

四、结语

校园管理知识范文篇6

岗前培训的心得体会

走出校门,即将踏上新的工作岗位;这是人生中的一次转变,是从单纯的校园生活到社会生活的转变。我是一个从中原来到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外省学生,对这儿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很不熟悉。因此,在上岗之前有很多情况需要去熟悉、去适应。感谢中心医院能给我们这些新的成员提供这次宝贵的培训机会。几天来我有颇多感受。

首先,院党委程仁光副书记带领我们学习了医院精神和服务理念。的确,一个单位应该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这个集体靠什么来维系、来支撑呢?那就是精神和理念!这种精神和理念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它激励每一位成员为之奋斗、为之献身,以其而荣耀、以其而自豪。我们中心医院有自己的院歌、院徽、院旗,当然还有内涵丰富的医院文化,这种医院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提供给我们这个集体强大的凝聚力和前进的发展力。

其次,程仁光副书记又带领我们学习了医德医风建设的有关内容。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想为患者服务好,精湛的医术是前提,而良好的医德医风是保证。程副书记从一点一滴的小事讲起,使我们这些即将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同志感受很深,也受益匪浅。

校园管理知识范文篇7

一、爱国主义宣传活动

1、活动内容

10~~11月设为电影节,电影节期间,每个月放两次电影,内容多为爱国的教片。

2、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懂得做人,为人的道理,同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领导意识学习

1、活动内容

11月,联系学习部和管理系学生会,由管理系资深教师对全校学生进行基本管理知识讲座。

2、活动目的

加强学生对管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三、实践中介

1、活动内容

12月,开始找工作单位,主要是为寒假不回家而想找一份工作的学生提供机会。

2、活动目的

对本想在放假期间找到工作或想锻炼自己的学生服务。

四、跳蚤市场

1、活动内容

12月中旬以后,开始为“跳蚤市场”做准备,结合宣传部,进行物品的登记。元旦回来后,第一星期的周末进行“跳蚤市场”

2、活动目的

将高年级的学生不需要的东西以低价卖出,既有利于低年级的学生购买到价格便宜的物品,也有利于高年级学生卖掉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第二学期:

一、迎新工作

3月,结合文艺部进行一次“迎新生返校”演出。

让学生体验到校园这个大家庭给予的温暖。

二、献爱心活动

4月上旬,联系各个系的外联部部长,筹集资金,与生活部配合发动各个系学生进行一次“义务献血”活动,并在期间放一到二次有关“义务献血”的影片。让“义务献血”这个光荣的公益性活动走进校园,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

三、家教中心

4月下旬,与各个系的“家教中心”取得联系,进行统一管理,选拔优秀的家教,提高渭南师范的荣誉。给广大的师范学生提供一个星期的实习机会。

校园管理知识范文篇8

关键词:大智移云;数字校园;财务信息化;银校互联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为主导的大智移云时代已经到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手段,势必也为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当前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正是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必然要求。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是把学校打造成汇集校内外各种资源、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各个方面的智慧型校园,在虚拟的平台环境中,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资源进行整合、建档、保存和应用,扩大校园生活的时空维度,提升校内外各项事务处理和运行的效率,进而实现高效管理和运行。我国高校信息化校园建设起步较晚,至今也不过十余年时间。高校信息化校园建设的主要推动力源于近十几年来各类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运行管理工作的越来越复杂、传统相对落后的管理手段带来的问题日益显现等,这些因素都对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运行和发展的重要环节,财务信息化、智能化是当前数字化智慧校园建设不可回避的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如何根据大智移云背景下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现实必要性。

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模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手工模式仍是主要工作形式。在传统的手工模式中,财务往来的每一笔业务都要将原始的凭证收集完整后,经过签字、审批、复核、审核记账、出纳兑现等流程,由报账人员逐一到财务部门进行办理。如果遇特殊情况,一个业务单可能需要往返多次才能办齐所有手续完成报账,导致报账效率十分低下。在当前各高校高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种经费投入不断增加、财务报销业务量呈几何倍数增加的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难度显著增加,传统的财务管理运行模式显然已十分落后和效率低下。(二)数据共享和集成化程度低,信息孤岛现象明显。当前,一部分高校已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不同的职能部门已开始使用相应的管理系统开展工作,如教务部门的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部门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安全保卫部门的安保系统、人事部门的人事管理系统以及资产处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但都是一个个功能单一的系统,他们之间缺乏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功能,信息孤岛现象明显,甚至数据之间存在互相矛盾的问题。而作为财务管理的数据,一直以来作为保密数据,很少考虑其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功能。高校管理者往往仅凭一份财务报告来实现对学校财务工作的全面管理控制,信息量显然不够,并直接影响高校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三)对于高校财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部分高校领导重视不够。在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中,财务信息化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基础设施和经费上增加投入。但有部分高校领导没有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与学校管理体系不匹配、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辅助分析决策功能、高校内部控制与财务信息化建设不匹配等问题,导致高校财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推进效果不佳。(四)高校财务人员组成相对单一,缺乏复合型财务信息化人才。“大智移云”时代背景下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高校的财务人员除了掌握常规的财务管理知识与技能以外,还要掌握结合计算机网络、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最新的财务管理软件操作技术。但目前这种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人员总体数量还是偏少,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财务管理业务需要。(五)网络安全意识不强。网络安全意识不强直接导致现有的一些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普遍存在数据安全威胁。搭建高校财务信息化平台离不开安全的网络环境。财务数据和其他职能部门的数据相比,其专属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如果相关人员没有很强的网络安全意识,将可能给学校和所有教职员工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二、搭建高校财务信息化平台的意义

搭建高校财务信息化平台能够实现学校各部门资源共享,提高办事效率;便于整合处理财务管理数据,为高校领导层决策提供依据;有利于提升专业财务人员服务水平,整合平台服务功能,为师生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三、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举措

(一)搭建高校财务信息化平台。针对高校数字化智慧校园建设中关于财务信息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存在的问题,通过搭建符合“大智移云”背景要求的财务信息化平台、建立财务云服务中心,以及搭建银校互联结算体系三个方面进行变革(见图1)。基于云计算技术,以面向服务架构为基础,采用最新的技术标准,在数字化智慧校园统一门户下,实现数据共享、集成应用、扩展方便和保障安全的原则,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等云平台,将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实现有效统一,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最大程度降低办公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同时,通过对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针对性提出管理上需要改进的内容,实现学校管理决策的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促进学校的持续创新发展。1.以财务信息化平台体系为基础整合财务内部信息系统财务信息化平台体系的核心就是财务内部信息系统。“大智移云”背景下必须形成以财务预算、财务核算、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评价为一体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整合后的财务内部信息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财务工作流程中存在的不足。首先,由学校领导班子讨论并提出校级初步财务预算;其次,主管部门与二级学院组织下级具体申报预算并负责审批;第三,学校财务部门对通过审批的预算进行调整和审核并上报,各项目支出直接从财务预算系统转入财务核算系统;最后,财务决策系统直接从财务预算、核算系统中获取数据,根据系统中各项指标形成大数据,并生成报告和分析预测图表,便于各部门进行财务分析、评价。2.建立财务云服务中心,实现财务部门与其相关各部门财务信息互联互通“大智移云”背景下的高校财务信息化平台是以财务部门为中心,以财务数据为核心,与学校其他职能处室如科技处、资产处、后勤集团等系统互联互通的财务云服务中心。其通过预留的扩展接口与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与共享,实现功能上的拓展。财务云服务中心(见图2)将所有的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和存储,按照规范的数据标准,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为其他部门提供服务,最终实现数字化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3.建立银校互联结算体系,实现校内财务系统与校外信息系统全面融合建立银校互联结算体系(见图3),实现校内财务系统与校外信息系统全面融合,必须依赖数字化智慧校园的统一信息平台。数字化智慧校园平台是学校对外的唯一的、有一定权限的端口。银校间的非现金收支结算、银行资金的划转电子化等具体业务依赖于财务部门的业务系统与“网银”平台的衔接。所以,建立银校互联结算体系,实现校内财务系统与校外信息系统全面融合,将有效改变原有的转账支付方式,减少财务相关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会计、出纳的业务风险。同时,智能化的对账操作,条理更加清晰,准确率大大提高,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校和银行的工作效率。(二)高校管理层要高度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作为数字化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这就要求高校管理层高度重视并支持这项工作,使全校上下都正确认识建设智慧校园、进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学校领导层要充分了解建设财务信息化平台能在资源管理、数据共享、应用便捷、成本节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推动“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三)培养“大智移云”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高校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直接服务的是高校财务人员,间接服务的是广大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作为直接的服务对象,在建设过程中,财务人员必须全程参与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过程。高水平、复合型财务管理人员的参与是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升专业财务人员服务水平至关重要。“大智移云”时代背景下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高校的财务人员除了掌握常规的财务管理知识与技能以外,还要结合计算机网络、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最新的财务管理软件操作技术,因此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尤为重要。通过培训,可以使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成为能够掌握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开展财务报表分析、财务预警等管理会计技能的综合性的专业人才。(四)强化高校财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数据安全。保密性好、安全性高是财务工作的最重要特征。财务信息化建设和运行必然会出现数据交换与共享,客观上存在较大的数据安全隐患。所以,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要高度重视系统的安全问题,出台一系列完整的数据安全保障措施,建立风险防范管控机制,为财务信息化建设与运行保驾护航。同时,要配置专门的信息系统安全员,负责系统的升级与维护。并且,为确保数据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应配备备份服务器,及时做好数据的备份。此外,还应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实行内外网分离、设置防火墙、有效阻止网络攻击等,以确保财务信息化平台的安全高效运行。

四、结语

高校财务信息化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具体体现之一。建设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需要良好的硬件和软件双重保障。在良好的硬件设备设施的基础上,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涵盖预算和核算管理、财务数据分析、财务管理决策等内容。大智移云背景下搭建的广泛沟通、有限互联的高校财务信息化平台、财务云服务中心和银校互联结算体系,是智慧校园建设中财务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对推动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化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江培泉.数字校园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5(26):255.

[2]万宏,聂鑫鑫.数字化校园平台在中职学校中的应用[M].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四),2019.

[3]郭岚峰,袁建华.中职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数字化校园建设反思[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12):135-136.

[4]王晓林.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7(6).

[5]黄德,胡均国.基于智慧校园背景下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5):105-106.

[6]杨斯清.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举措[J].经营与管理,2019(4):155-157.

[7]侯凤丽.“大智移云”背景下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问题探究[J].纳税,2019(9):130.

[8]曾娟.智慧校园背景下XT大学财务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16(5).

[9]郭菲.“智慧校园”背景下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18(12):131-134.

校园管理知识范文篇9

论文关键词:知识经济;知识管理;高校教学

21世纪是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逐步跨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种新型的市场经济形态下,知识资源正逐渐代替物质资源成为核心要素在市场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伴随着知识资源作用的日益凸现,社会的各种管理活动也将重心转移到对知识资源的管理上来,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管理理论——知识管理应运而生。知识管理的过程强调的是对知识的获取、积累、共享、创新与增值,通过知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组织竞争力,实现组织的最终目标。高校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一员,在应用和实施知识管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是知识资源生产,传播、创新、应用的集散地,也是知识管理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校如能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有效实施知识管理,必将对高校教学改革和未来的生存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高校在开展知识管理活动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理论和实践都尚未成熟。在此背景下,本文就知识管理相关理论并结合高校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对知识管理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做一些初步探讨。

1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一词最初是由管理大师彼德·杜拉克(PeterDrucker)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知识管理的诞生虽已有二十多年,但直到最近几年才逐渐被社会各组织和学术界所关注有关知识管理的概念,目前尚无定论,虽然存在不同的界定,但总结各家学派的观点,还是能从其中找到共同点,比如说:知识管理强调知识的共享与创新;知识管理关注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知识管理的有效实现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等。本文在借鉴这些共同点的基础上,引用著名的安达信管理咨询公司(ArthurAn-derson)对知识管理的界定,安达信管理咨询公司通过比较通俗化的公式来表述什么是知识管理,如图一所示:

根据公式所表达的意思,知识管理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人与知识充分结合以实现知识分享(共享)的管理过程,分享的深度、广度、速度越大,知识管理所成就的价值就越大。从以上公式中可以进一步分析得出有关知识管理的几个要点:

(1)知识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公式中“P+K”并非人与知识的简单累加,而应强调人在知识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因为知识来自于人的思维,唯有人才能创造知识,任何组织都无法不藉由人而自行创造知识,因此知识管理的核心应是人,知识只有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

(2)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这一分类最初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Polanyi)提出的,也就是把人的知识分为能够表达出来且易于传播的那部分和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不易传播的部分。在知识管理过程中,较难实现的往往是对隐性知识的分享,因此,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是知识管理应用过程中关注的重要内容。

(3)知识管理的有效实现离不开信息技术.公式中的“+”代表信息技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与知识的有效结合更多依赖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4)知识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中人对知识的有效分享和创新,提高组织的竞争力,从而实现组织最终管理目标。知识的分享和创新是衡量知识管理实施效果的重要标志。

2高校教学中知识管理的内容

结合上述知识管理的内涵,高校知识管理应指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造学校各成员充分共享和创新知识的良好环境,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以实现最终教学管理目标的过程。高校知识管理主要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学活动是典型的知识的传播、获取、积累、共享、创新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正确应用知识管理能够较好的发挥出知识管理的效用和价值。高校教学中应用知识管理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2.1个人知识管理

高校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过程主要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互动的过程,因此高校教学中知识管理的内容首当其冲应是个人知识管理,即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需要时刻加强自身的知识素养,才能更有效的指导学生。尤其是在高校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能独立思考,具有更高知识渴求的大学生,教师更需要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以达到培养具有高素质人才的最终目标。教与学是相互的,不仅教师个人需要进行知识管理,学生个人也需要进行知识管理。现在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严重弊端—“填鸭式”教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善于积极思考,未能将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在学生中开展知识管理有利于改善学生学习知识的不良现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2组织知识管理

高校知识管理仅靠个人知识管理还难以实现最终管理目标,还需要从宏观上加强学校组织知识管理。教师和学生作为个体成员需要学校组织为个体营造良好的学习知识、管理知识的氛围,为教师和学生个体进行有效知识管理创造良好条件。学校组织知识管理应首先体现在学校领导及各级中层干部对知识管理的认同与支持,领导层对学校的教学改革等政策方针具有重要影响力,而中层干部又较熟悉学校的教学管理具体情况,只有领导层和中层干部先具有强烈的知识管理意识和实施决心,才能真正激发基层教师和学生的热情,促进知识管理的成功。学校组织知识管理还应包括学校各部门知识资源的有效共享,如果各部门都各自为阵,形成知识孤岛或知识垄断,即使部门内部知识管理再强,也很难依靠个别部门来带动整个学校知识管理的发展。只有各部门有效沟通,才能真正实现学校整体的知识共享和创新。此外,学校组织知识管理还应包括学校与社会其他组织之间的知识管理。

2.3信息技术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为知识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特别是互联网的诞生,实现了全球知识共享的格局。现在各高校都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校教师和学生经常使用的教学辅助工具。如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知识交流,利用校园电子数据库搜索和获取知识资源等。学校各部门也都通过信息技术如电子教务系统来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除校园内部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有效共享外,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其他组织之间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知识共享。可见,信息技术管理是高校知识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学校有效实现个人知识管理和组织知识管理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3如何在高校教学中有效实施知识管理

3.1做好个人知识管理

在这里着重分析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可参考执行。作为教师个人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个人知识管理:

(l)树立知识管理意识。很多教师有主动学习和获取知识的意识,但却缺乏对获取的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意识,从而导致自身在专业教学上一直停滞不前,未能有新的突破。教师应养成良好的知识管理习惯,对自己在日常工作学习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有意识的记录、整理、加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知识体系,进而在教学教研中取得成就。

(2)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管理知识。教师应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管理所获得的知识。如有些教师有写笔记的习惯,就可以通过笔记、日记的途径来管理所获得的知识;有些教师擅长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通过网络或各种计算机软件来管理所获得的知识。

(3)善于与他人共享知识。获取知识过程的本身即是知识共享的结果。与人交流,不仅是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实现自身知识管理目的的过程。因此,作为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与同行、与家长和社会的交流,由此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网络、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解决好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3.2构建学习型组织

学校应构建学习型组织,为师生教学营造一个和谐上进的学习知识、管理知识的氛围。构建学习型组织首先要求学校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化、网络化发展。金字塔式组织结构严重阻碍高校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交流和畅通,容易扼杀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扁平化、网络化组织结构能够提高学校成员对知识的反应和决策速度,有利于知识的共享和创新;因此学校应坚持撤消一切形式化的组织,减少中层管理阶层,使组织扁平化、网络化。其次是树立共同愿景。学校组织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师生勾画出学校未来发展的愿景,将个人目标与组织使命有效结合,调动师生的责任感和认同感,这样师生才能从内心接受并积极参与知识管理的活动。最后学校应为师生知识管理创造有利条件。为促进知识管理建设发展,学校应采取具体措施来满足师生知识管理的需求。如为教师提供定期的业务培训与进修机会,不定期的开展教研室、系部内外的教学思想交流会,邀请校内外优秀教师或专家进行讲座交流等;师生之间可通过建立网络平台进行实时交流,为学生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学习沙龙、头脑风暴等形式的校园活动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师生获取新的知识,促成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3.3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知识管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可以说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有效实施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围绕知识管理所开展的技术很多,如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技术、搜索引擎技术、文档管理技术等。这些知识管理技术能够帮助组织扩大知识采集范围、提高知识采集速度、降低知识采集成本,高效可靠地存储和积累知识,为知识传播和共享开创简单快捷的通道,扩大知识共享的范围,降低知识传播的成本。学校在对知识进行采集、交流、共享、创新等方面都需要软、硬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信息技术,避免盲目选择错误和不适当的技术,认为越昂贵的软件与硬件就越能解决问题;避免对技术产生过度依赖,视技术为唯一的解决方案。信息技术只是实现知识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技术能否真正发挥效用,关键还是要看人对技术的有效驾驭.因此,学校在开展知识管理技术时还是要回到“以人为本”,为师生知识管理提供服务的轨道上来。

校园管理知识范文篇10

我校现有教师14人,学生210余人。有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二配置。

二、指导思想

按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远程教育精神和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为工作指导。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学科电教、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体,做好远程教育资源二次开发的研究和推广。为农服务工作的拓展。常规电教和现代技术多媒体教学齐头并进,推进我校教学工作的全面现代化。

三、工作目标任务

本期的工作目标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主,常规电教手段为辅,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本期的校本师资培训内容主要是:进一步学习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学习远程教育资源的选择、利用和二次开发;学习常用的课件制作方法。

四、具体措施

1、做好计算机室,多媒体室和卫星资源接收室的常规管理和维护工作,严格管理,爱护并充分利用设备,确保设备完好并正常运行。工作期间一旦出现故障,及时上报并联系来人修理。教育学生爱护设备,保持机房和多媒体教室清洁,按照要求操作和学习。

2、制定好各种计划和制度,并按计划认真开展工作,填写好各相关的记录和表册。

3、重视管理员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学习网站及课件制作和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