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治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12-04 17:50:12

城市社会治理

城市社会治理范文篇1

[关键词]城市污水;污水治理;生物治理方法;物理治理方法;化学治理方法

由于城市建设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环保中的污水治理问题越来越严峻,城市污水排放量的不断增多,对水资源与环境产生较大危害,再加上城市污水治理技术落后,增加了污水治理难度,城市环保中的污水治理问题亟需解决。鉴于此,本文重点研究城市环保中的污水治理现状与解决对策。

1城市环保中的污水治理问题分析

现阶段我国城市环保中的污水治理问题如下:第一,城市污水治理管理制度存在欠缺,城市中的污水主要分为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如果这两项污水源管理不达标,会降低城市污水处理效果。城市污水治理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之中,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特别大,城市生活污水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体系存在众多漏洞,部分工业企业钻政策空子,不按照国家规定实施排污,使得城市污水偷拍现象时有发生,城市污水治理成本越来越高。第二,城市污水治理资金匮乏,城市污水治理是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污水处理厂是城市污水处理的最佳位置。但是,伴随城市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城市为了更好的吸引外资企业,对污水处理厂缺乏足够重视,污水治理资金逐年减少。另外,在城市污水各个处理环节,均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技术支撑,城市污水资金来源有限,影响污水治理效率。第三,城市污水处理厂面临提标问题,由于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工程数量逐年增加,使得城市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大,城市污水处理标准越来越高,污水厂面临提标问题严峻[1]。

2城市环保中的污水治理问题改进措施研究

2.1大力完善城市污水治理管理制度。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显著提升,人们的经济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工作被忽视。此外,由于社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各大企业主要采用粗放式生产模式,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在城市环境保护方面,我国起步比较晚,污水治理管理制度存在较多欠缺,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污水治理效果,有关部门要制定完善的城市污水治理管理制度,并结合当地经济的发展需求,对污水治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保证城市污水治理质量得到更好提高。除此之外,在城市污水治理过程之中,针对工业污水与生活废水,要从根源上进行控制,保证城市污水排放更为合理,故有关部门要加强污水治理管网建设力度。通过建设合理的城市污水治理管网,能够将污水有效收集,将污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污水出现无序排放现象。有关部门要针对城市的居民区和工业区进行用水量调研,保证城市污水管网布置更加科学。针对原有的城市污水处理管网,要进行定期的维修,并按时升级。2.2加大城市污水治理资金投入力度。城市污水处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内容,属于一项长期化工程,为了保证城市污水治理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有关部门要加强资金投入,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地方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作用,在财政预算之中,预留一部分资金,并将该部分资金专用于曾是污水治理当中[2]。第二,结合城市污水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良好的资金与政策支持。第三,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费用征收力度,对于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企业,要加强管理力度。第四,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要不断拓展城市污水处理资金来源,不能够完全依靠政府进行资金拨放。第五,加强城市污水治理宣传力度,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进行筹资,保证城市污水处理体系更加健全与完善,在提升城市污水治理水平的同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第六,结合城市污水治理资金的利用情况,加强规划与调整,保证城市污水治理资金利用水平得到更好提升。因为城市污水治理成本较高,有关部门要给予良好的关注,并根据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帮扶政策,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2.3城市污水厂提标问题解决对策分析。为了保证城市污水厂面临的提标问题得到更好解决,污水厂要已近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并对原有的工艺进行创新,可以将水解酸化系统进行节能优化,结合进水水质的实际情况,严格控制水解酸化的进水水量。并根据水解酸化进水量,妥善控制好立式涡轮搅拌器的运行速率,有效降低能耗。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在城市污水治理之中,运用先进的治理技术特别关键,污水治理工艺是否先进,决定污水治理水平。当下,城市污水治理工艺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物理治理方法、化学治理方法、生物治理方法等等。其中,物理治理方法指的是在运用物理原理的基础之上,采用物理治理方法,将城市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有效去除。化学治理方法则需要采用合理的化学方法,让污水中的各项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彻底去除。与物理治理方法和化学治理方法不同,生物治理方法污水治理效果最佳,采用生物钟治理方法,在微生物的作用之下,将城市污水中的各项污染物质进行有效降解,有效提升了城市污水治理速率[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介绍了城市环保中的污水治理问题的改进措施,如大力完善城市污水治理管理制度、加大城市污水治理资金投入力度、引用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等等,能够保证城市污水治理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保证城市污水排放更加合理,减少违法排放现象的发生,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许美芳,黄晓东,魏家香,冯戬,邵迎.基于专利分析视角的浙江省污水治理技术态势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8,30(12):2121-2128.

[2]宣圆圆,胡萌.青岛市环境污染治理效率的评估和提升对策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5):9-15.

城市社会治理范文篇2

关键词:城市治理;数字化;城市治理现代化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向往,对生活质量都有了更高的追求。这些都对城市的承载力和承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随之产生的交通拥堵、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城市环境恶化、城市规划不科学等一系列城市问题,引发了全社会对城市治理工作的高度关注。因而在当前阶段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需求,两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和矛盾,在此背景下必须寻求行之有效的手段予以解决。

1数字化城市治理的有效手段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至2018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近60%,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城市内涝、公共服务不足等一系列城市病降低了居民的幸福感。1.1新时代城市治理的难点。1)城市问题高度复杂化。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市民需求增加,城市问题复杂化。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飞速发展,城市治理问题的影响增大,呈现“变化快、影响大、问题新”的特点。2)城市矛盾高度关联化。目前市、区、街包括社区的职能定位不明确,各个层级之间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它们之间呈现“条块纠缠、层级互扰”的现象。3)城市管理高度风险化。大城市的运行如果出现问题,就会产生安全风险、社会风险,同时市民对美好生活期盼的失落,城市管理风险极高。随着“城市病”接踵而至,城市意识、文明、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现在的城市是数字化的、立体化的,如果只是简单从表面去理解城市的治理现状,那么静态单一的城市治理模式就会让评价的方式方法较为片面,在整个城市治理过程中,政府一直扮演“全能政府”的角色,过多依赖政府指令对公共事务进行单一化治理,使得各主体很难参与到城市治理中,削弱了分享城市的积极性和意愿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1.2数字化管理能有效破解困局。“城市病”突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缺少市场化和社会力量参与,城乡制度福利差距大,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问题显现,这些都是我国城市管理的现实困境。要想破解这些难题,则必须依托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城市治理。1)打破信息孤岛,填平数字鸿沟。过去,实现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很难。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不敢开放;视数据为部门“私产”,不愿开放;《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出台,破除了信息孤岛顽疾。例如,随着杭州城市大脑的上线,“堵城”杭州在全国拥堵排名第5位下降到第57位。2)实现城市全方位、立体化管理。数字化管理助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城市病”的问题。因而可以通过对城市的交通情况、市政工程以及城市应急管理与指挥等各个方面通过构建综合数字化的城市管理平台,对城市现有的资源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数字化管理的价值,提高治理现代化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市民和相关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让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3)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城市管理涉及多个部门,采用数字化的城市管理平台,不仅实现了信息的共享,还能够及时发现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分析,确定相关的单位,更好地处理和解决。另外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对相关数据信息的及时监控,能够对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考核,有效促进政治治理水平的提升。4)提高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业务规范和工作制度,能够有效规避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提升管理效率。和传统的城市管理相比,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能够对现有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借助大数据技术真正实现信息的共享,减少因为人为所产生的工作失误,有效提升精细化、智能化城市治理水平。1.3数字化城市治理存在的短板。1)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不充分。很多城市的管理与建设中,通过数据整合、开放共享,实现数据赋能。但是目前还存在各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不完全、不充分。全国目前还是缺乏统一的机制,不同城市的发展水平差别很大,这对我国现代化的治理工作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城市治理参与主体过于单一。“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是城市建设的主题。但是目前政府仍然是城市治理唯一主体,应发挥多主体共同治理作用,推行城市共建共享共治模式。3)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认识不足,数字化建设缺乏长效机制。部分的城市管理者认为数字化管理就是采用一个计算机系统,过于肤浅。作为政府部门和民众连接的桥梁,数字化管理在城市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城市管理者对城市管理的认识还较为片面,数字化建设缺乏行为有效的机制。

2以数字化管理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是国家有序运行、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实施数字化管理最终极的目标是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2.1城市治理现代化。只有通过各类主体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才能使城市高效运转,各类资源得到高效配置,现代化的城市治理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有参与主体统筹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制度、方法,让城市治理更加顺畅。1)治理理念。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城市的建设中逐渐专项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尤其是在当前阶段,在城市现代化治理的过程中还是要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系统、综合治理、源头、统筹考虑各种治理因素进行综合施治,并把这种理念贯穿于城市治理的主体、客体和方法中。通过源头治理,防范化解城市安全风险。2)治理主体。多元主体参与是城市现代化治理的主要标志,因此在当前阶段城市的管路者要创新治理理念,以民众生活需求为基础和前提,调动民众参与意识和需求,为城市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治理方法。对传统的行政命令方式进行创新,通过多元化的融合方式来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从主动向被动、零星向整体、单一向系统,利用好信息化这把金钥匙。4)治理目标。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是解决各种城市问题,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竞争力。城市的各个元素,包括各经济体、生命体要处于发展的状态,是富有活力的,不是千篇一律。2.2数字化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1)坚持一个核心,确保科学治理。坚持以人为核心,确保城市治理的科学性。2)协调两大主体,构建多元治理。协调政府和社会两大主体,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3)实施三全体系,优化系统治理。全面覆盖、全过程以及全天候是数字化管理中的有效策略,对现有的系统治理进行优化是数字化管理的基础。即在数字化管理中要将精细化、智能化覆盖城市的各个空间和领域,从规划到管理实现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4)力促四化格局,实现依法治理。通过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标准化,实现城市治理的依法治理。5)推进五位一体,促可持续治理。城市现代化治理是要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生态文明的发展,推进城市治理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陈宝成.试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J].民营科技,2017(4):243.

[2]堵锡忠.绣花一样精细[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7(5):32-35.[3]计永超,焦地武.城市治理现代化:理念、价值与路径构想[J].江淮论坛,2015(6):11-15.

[4]李茜.城市治理现代化:理念、机制、途径——以西安为例[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7,31(2):34-38.

[5]杨坚桢.多中心治理: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7,37(1):98-102.

城市社会治理范文篇3

关键词:城市河流;功能演变;生态文明;河流开发

城市河流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城市发展和经营思路的转变,影响着对城市河流的治理、开发和利用。国外一些著名的城市河流经过治理、规划,成为城市的形象地标、商业中心、文化和旅游胜地。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下,我国众多城市开始进入对河流开发与利用的新时期,引发各界对水生态文明、河流生态伦理、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探索和思考[1-2]。探讨城市河流科学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对策,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水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1城市河流功能利用的阶段划分

城市河流,指发源于城区或者流经城市区域的河流或河流段,也包括一些历史上虽属人工开挖、但已经演化成具有自然河流特点的运河、渠系[3]。城市的历史就是人类成功利用水系给城市以生命的发展史[4],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人类对城市河流的利用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其中,变化的是人的思想认识,是对河流利用的形式,不变的是人与河流、城市与河流之间的紧密联系。人类对待河流,一方面是“防、治”,防洪治水、免受其害,另一方面是“需、用”,按需利用、共生共荣。从古代城市依河而建、因河而兴[5],到新时期重视河流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城市社会经济需求和河流自然生态需求的交互作用关系,将我国城市河流的开发利用分为三个阶段:农耕主导时期以小规模、自然化利用为主,为自然型利用阶段;快速工业化时期开始大规模利用,过度开发河流矛盾凸显,为生产型利用阶段;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强调兼容人与自然发展、生态与经济发展、生活与生产发展,倡导打造宜居、宜游、宜乐的“幸福河”[6],为“生态-生产-生活”一体的综合利用阶段,如图1所示。这是一个相对的“自然均衡—非均衡—协调均衡”渐变发展过程,但尚未实现协调均衡,我国城市河流开发利用仍在不断调整优化。

2现阶段城市河流开发利用的趋势与特征

2.1大中小城市均高度重视治理和开发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城市居民需求升级,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型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强调城市发展在趋向规模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同时,还要注重生态化、人性化、品质化,据此对人口、资源、产业、功能、空间等进行统筹规划。治理和开发利用城市河流,既是对资源的优化利用,也是对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文明城市发展。从全国来看,不但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积极推进城市河流治理工程,天津、南京、武汉等重点城市、以及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也着力加强城市河流治理和生态修复,从中挖掘城市发展潜力。其中,北京转河、上海黄浦江、广州珠江、天津海河、南京秦淮河、武汉江滩整治等都是城市河流治理的典型代表。2.2政府主导,管理和调控“被动”变“主动”我国城市河流的治理工作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已经开始,当时个别河流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引起政府重视。基本上是“被动而治”、“个案治理”,中央与地方利益不一致,尽管中央政府重视、督导,而地方政府则过多考虑地方经济需要,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治理工作难以推行;政府与企业利益不一致,企业还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社会关注也少。现在,保护生态环境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对城市河流的治理也由被动转为主动。治理的驱动力来自内力和外力两个方面,内力指城市自身转型发展和新型定位产生的推动作用,外力指国内外成功案例示范效应下的拉动作用。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对城市河流治理进行研讨、立项,统筹规划设计,对河流周边区域的管理和调控也更为积极主动。2.3结合城市发展,开发定位体现城市战略现代城市建设越来越注重城市的内涵,以其独特定位、复合功能彰显城市的生命力。河流是城市生命体中的重要关节,大河流关系到城市发展格局,小水系则营造城市生活情调。例如,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经过治理污染、整合规划,荟萃了上海城市景观的精华,成为上海的象征,是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经济、金融、贸易以及航运中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哈尔滨开始加快跨江发展的步伐,2009年提出以水定城、建设“北国水城”的目标,以松花江为轴线,打造“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新格局。中小城市中,以水为中心、以水为亮点规划建设新城市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如烟台市牟平区,按照“以水兴城、以水美城、以水活城”的建设思路,规划建设了部级水利风景区———沁水河景区。2.4创造城市新经济增长空间,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城市从消耗自身资源和能源获取经济价值,转向依靠知识、技术和环境创造经济价值,这是时代的进步。同样,城市要转型,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发展高效低碳型产业。城市河流既具备发展休闲、生态产业的环境资源,又能成为金融、地产、文化创意等高附加值产业的承载地,城市河流两岸经过规划布局的产业集群带,最终成为最具城市活力和发展实力的新经济增长空间。例如,上海黄浦江沿岸从以交通运输、仓储码头、工厂企业为主,转换到以金融贸易、旅游文化、生态居住为主,实现由生产型到生态服务型转换,成为上海市经济发展高端地段。随着产业、居住、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的集聚,城市河流两岸交通和其他各类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完善和提升,不但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为发展休闲和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础。

3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1存在的问题各城市治理河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但是治理效果却参差不齐,有的只实现了单一目标,有的则带来新的问题。归纳来看,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1)生态性问题。在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中,一些城市河流河段被填埋,有的地方被截弯取直,河岸被硬化,河流及两岸形成了符合人类审美标准的人工化美景,却忽略了有利于动植物多样性的自然生态[7]。瑞士、德国、日本等国家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亲近自然河流”概念、“自然型护岸”技术、“创造多自然型河川计划”,“近自然”理念指导下的城市河流治理有待进一步实践[8-9]。(2)景观性问题。全球一体化和城市化发展带来一个极大挑战就是地方特性和个性正逐步消失,每个地方都趋于统一化、标准化或西式化,这点也表现在城市河流带的景观设计上。城市河流被硬化、渠化,河流两岸大厦林立,办公楼、商业街居多,公共设施、景观小品缺少蕴含地方文化特色的创意和设计。(3)社会性问题。城市河流附近是城市居民较早时期的聚居地,文物、文化街区、老社区居多,城市河流治理开发与文物文化保护、社区改造交融在一起。社会问题表现在:沿河新建区与老社区风貌不统一,老社区成为新区中的孤岛,设施陈旧、环境杂乱;老社区被盲目拆建,失去了原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因为拆迁、改建赔偿问题引发社会矛盾;重建后的河岸带经济附加值上升,出现地产投机、物价上升等负的外部性效应,能够让居民共享的公共性设施和服务还很不足。3.2问题的原因治理城市河流旨在杜绝污染、还河于自然,但目前城市河流治理仍带有浓重的政绩、形象工程意味,经济诉求大于社会和生态诉求。其根本原因在于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直接和具体原因则是欠缺科学化、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划指导思想,在治理和开发利用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偏差。国内城市河流治理在理论和技术上广泛应用国外成果、借鉴国外典型案例,中小城市则参照大中城市的建设成果,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跟风性特点。表现在:只学习了国外的阶段性成果,且只注重外观上模仿,并不注重引进最符合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措施;只是偏好性学习,偏爱气派、繁华的大都市风格,忽略了地方文化特色的体现;只学到规划设计的皮毛,没有抓住治理的本质。结果使诸多城市河流经过治理从一个极端(杂乱、污染)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度现代化、商业化),忽略了对自然生态和地方特性的体现。

4生态文明视角下城市河流的开发思考

4.1开发原则城市河流开发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多目标、多群体、多产业的复合工程。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要求,城市河流开发应当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强化河流开发的制度建设,优化河流沿线空间布局,绿化和美化河流两岸景观等,实现人、城市、河流之间的和谐共生,创造具有“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功能性城市河流。[10]城市河流开发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1)人水和谐原则。是首要原则,也是最高准则,既不能把河流排除于人类生活之外,也不能把人类利益无限加载在河流之上。人水和谐强调“以人为本”,但人的需求应当是“有所为有所不为”。(2)科学规划原则。对城市河流开发的重点、时序、步骤、制度、管理和经营模式等做到有计划、有规制,树立明确的目标,执行严格的法规制度,重视和尊重自然生态规律等。(3)地方特色原则。建设能够体现地域特色和城市精神的新河流景观,沿河流打造有个性、有特色的景观生态轴线,串联起两岸能体现城市历史、文脉和发展特色的地点和场景。(4)公众参与原则。在政府主导、企业运作、专家把关的机制下,更注重社区、市民参与,做到有协商、有监督。参与包括前期参与(提供意见、信息)、过程参与(制定规划、设计讨论)、后期参与(监督、管理及共享成果等)。如果不能做到全方位参与,至少应在前期调研中充分考虑居民意见,并在开发设计中体现公共需求。4.2综合分析开发对象,合理确定开发目的即明确为何开发。开发之前要对城市河流、发展状况做细致的调查和分析,为开发和建设城市河流提供支撑和依据。城市河流按照规模分大、中、小型河流,城市按照人口规模也可以分为超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城市等,二者就有大型城市大型河流、大型城市中小型河流、中型城市中小型河流等不同的组合形式。如此,河流对城市就具有不同尺度和程度上的重要性,大型河流影响整个城市战略和格局,小型河流则对城市社区更具意义,并且规模越大的河流治理与开发牵涉的部门、因素就越多。受传统风水布局思想的影响,我国有许多城市曾是沿着河流单侧布局。现在,随着城市扩张的需要,以河流为轴线双向布局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趋向。这种状况下,河流开发需要从城市综合统筹出发,利用先发展区域的优势带动后发展区域,实现两岸协调发展。多角度对比城市河流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非常重要。城市河流的环境状况和污染程度,决定着治理和开发是否具有紧迫性;城市河流沿岸的产业和居住状况,决定着治理和开发的难易程度;城市的经济水平和财政状况,决定着治理和开发的行动力和执行力。以治理和保护河流生态环境为主导,或是以追求河流经济利益和附加值为主导,还是以基本维持现状、防止进一步污染为当前目的。总之,是稳步发展,还是超前一步,明确目的是第一步,河流治理应当与地方的实际情况相符合。4.3预先制定开发战略,不断完善开发系统即明确如何开发。城市河流的科学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要以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和开发战略为前提。城市小型河流水系的治理一般由主管部门制定方案实施即可,越具有重要性和代表性的河流治理越需要从高处着眼、慎重决策。开发战略是针对发展方向的部署,包括目标战略(形象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环境目标)、市场战略(需求市场、消费市场、投融资市场)、产业战略、空间战略等。城市河流在城市开发和建设中越来越体现出战略地位,关系到城市发展的产业和空间布局,关系到城市的增长目标和增长潜力。开发系统是针对整个运作过程的统筹,从前期计划到中期实施再到后期管理,涉及调查与分析、规划与设计、招商与融资、施工与建设、反馈与调控、管理与运营、协调与监督等子系统。依据城市河流开发的目的,选择和应用相对完善的开发系统,并根据实施情况做调整,有利于更好地应对开发过程中的复杂问题。通过优化开发系统,保障城市河流治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延续性、部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一致性。4.4适时选择开发时序,多方探讨开局即明确何时何地开发。受人力、物力、财力因素制约,城市河流治理一般要分期、分步进行。从地段选择上看,先治理污染较重河段,或者先治理市中心河段,作为试点和示范。从治理与开发顺序看,有能力负担的城市治理与开发建设可同步进行,设施配套一步到位;有的城市则可根据自身情况,重点做好河流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他后续工程和项目可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开发完成。从布局上看,要对河流的不同河段进行功能分区和项目布局,重点建设几个核心———增长极,实现“以点带轴、以点促面”发展。探讨布局要考虑空间、时间、产业、文化、社会要素等。例如,河流分为中心城区段、近郊段、远郊段,越是临近郊区,就越应体现出自然性、生态性、乡土性;对于水域、水陆相交的河岸、滨河、陆地三个不同空间,整治措施不同,开发设计的项目也不相同;绿化、景观和项目设计还要考虑四季变换,既要以丰富活动增添人气,又要使环境舒适宜人,夏能避暑、冬可避寒;对周边的文物古迹、文化设施、老街、老社区等,尤其要重点研究、加强保护、融汇古今、体现特色,使其成为河流风景线上的文化亮点和点睛之笔。4.5科学推行开发模式,有效协调开发主体即明确谁开发谁受益。河流属于公共性产品,河流治理属于公共服务。初期,政府一般作为治理和开发的主体。随着河流治理范围扩大、内容延展、商机增多,企业与民众也应参与进来。倡导以“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区参与、居民监督”模式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扩充或调整。政府职能主要是规划与指导,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做好管理和监督。企业包括沿河将要搬迁的企业和将要参加项目建设的企业。对于要搬迁的企业,要保障企业合理补偿和收益,吸引企业的响应和支持;对于将要参加沿河项目建设的企业,尤其要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河流生态伦理观,协调企业盈利和社会公众福利的关系。社区和民众的利益有赖于政府实施保障,要做到公平公正、办公透明、信息渠道畅通。对内协调好部门利益: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在水利、环保、园林、市政、交通、国土资源等部门之间形成合作机制,集中完成目标。对外协调好地域利益:对于跨地域的河流,上、中、下游城市之间可以争取在综合治理污染、协议生态补偿、完善水路陆路交通、联合共建生态和景观方面形成合作机制,达成共识。

参考文献

[1]张强.基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市河流生态治理措施[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11):74-75,133.

[2]余谋昌.生态文明时代的河流伦理[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4):1-5.

[3]宋庆辉,杨志峰.对我国城市河流综合治理的思考[J].水科学进展,2002(3):377-382.

[4]陈光庭.城市发展与河流关系三议:成都府南河综合整治成功联想[J].城市问题,1998(1):29-32,39.

[5]马正林.中国城市的选址与河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83-87.

[6]王平,郦建强.“幸福河”内涵与实践路径思考[J].水利规划与设计,2020(4):4-7,115.

[7]王薇,李传奇.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之探析[J].水利学报,2003(8):117-121.

[8]刘晓涛.城市河流治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规划师,2001(6):66-69.

[9]刘斌,吴昊天,周伟.基于近自然理念的城市河流治理设计[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6):25-26,55.

城市社会治理范文篇4

创新是当局治理革新的光滑剂,只需当局存在,当局治理的创新就一刻也不会中止。2004年,东城区创新城市治理理念,运用网格化思维和技能创立网格化城市治理新形式,采用万米单位网格治理法和城市部件治理法相连系的方法,应用自立研发的信息采集器,树立监视中间和批示中间两个轴心的治理体系体例,再造城市治理流程,完成了准确、高效、全时段、全方位掩盖的城市治理形式,进步了当局治理城市的效能。改过形式施行运转以来,其软硬件系统和信息资本运转不变、反响疾速、数据准确,有用处理了当局治理不到位的问题,促进当局的治理任务\"从被动变为自动、从突击变为常常\",促进了当局进一步实行职责,为当局树立城市治理长效机制做出了有益探究。

一、网格化城市治理新形式的创新特点及结果

网格化城市治理新形式将曩昔传统、被动、定性和涣散的治理,改变为今日现代、自动、定量和系统的治理,是当局创新城市治理形式的一次革命。一是创新当局治理理念,以万米单位网格治理法和城市事部件治理法为根底,整合治理资本,完成城市的网格化、精密化治理,完成城市治理问题由过后措置向事前预防的转移;二是创新当局治理体系体例,采用双轴心治理体系体例,别离监视和治理两项本能机能,完成当局治理效率的稳步进步;三是创新当局治理机制,再造城市治理流程,构成发现、立案、差遣、核对和了案五个步调的闭环的任务流程,完成任务方法由被动变自动;四是创新当局治理伎俩,运用多种信息化技能,构建顺序化、科学化的城市治理流程,完成城市治理信息的精确、疾速采集和传输;五是创新当局治理审核系统,完美各类审核方法和目标,对城市治理信息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剖析,完成评价方法由定性向定量的改变。

网格化城市治理新形式已成功运转近五年,在这五年里,共处理我区各类城市治理问题20多万件,了案率长时间不变在95%以上,问题处理了案均匀工夫由曩昔的一周进步到目前的6.5小时,每月均匀措置各类城市治理问题3000件,处置问题数是曩昔的6倍。可以说,网格化城市治理新形式的创立,进步了当局信息化建立的使用程度,在增强当局治理城市、效劳社会才能的还,有用节省了当局治理本钱,在推进城市生涯情况和社会效劳情况改善的还,促进了市民参加城市治理热情的进步,真正表现了立党为公、在朝为民的要求,用实真实在的结果,践行了科学开展观,初步树立和完美了发现实时、措置疾速、处理有用、监视有力的当局城市治理长效机制。

二、网格化城市治理新形式拓展的可行性和需要性

网格化城市治理新形式五年来的成功运转用理论证实了,新形式拥有很强的通用性和拓展性,应用网格化思维和信息化伎俩使新形式持续向当局公共治理和当局效劳的其他范畴延长和拓展成为能够。新形式拥有监管别离的治理体系体例和完好闭环的任务流程,在理论中获得充沛验证,为下一步拓展供应了体系体例和机制上的包管;新形式系统运转不变,可以整合多方面资本、添加各方面数据,为拓展奠基了技能根底;新形式拥有四百名城管监视员,可以搜集城市运转的全方位动态信息,为下一步拓展树立了人员优势。

网格化城市治理新形式振奋人心的成效使网格化治理任务拓展成为一种实际能够,而信息化社会的疾速开展与原有当局治理的低效行政之间矛盾的日益深化,则使新形式深化拓展促进当局治理创新成为一种必定趋向。只要应用新形式经过信息技能完成当局城市治理体系体例、机制、组织方法、伎俩的创新,完成信息、人力资本等内容综合性的整合,具体提拔当局的公共治理和效劳程度,才干促进当局本能机能基本性的改动,改善公共效劳的长效机制,真正完成具体建立效劳型当局的目的。

三、网格化城市治理新形式带动当局治理多范畴创新

网格化城市治理新形式作为一种创新,其精华就是将治理对象定位,义务细化、职责明白、监视到位,完成精密化的治理理念。多年来,东城区一直科学开展的准则,推进城市治理资本的整合,充沛发扬网格化城市治理新形式的技能和人员优势,积极拓展,进行了多个方面的探究,并获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秉承理念,拓展使用范畴

网格化治理思维和伎俩在科教文卫等范畴被最先使用。2005年,东城区社区卫生效劳变革应用网格化治理思维,在整合全区医疗资本的根底上,创立了全方位掩盖、全进程监控、信息化支撑、网格化治理、扁平化构造的新型社区卫生效劳形式,将全区进行网格化结构,树立了社区卫生效劳任务网格,使社区居民可以在300米局限之内完成就近医疗,完成了全区社区卫生效劳优质平衡开展。到2008年,全区为10万余人次持卡居民免去挂号费、诊疗费30余万元;执行零差率发卖的药品比例到达了85%,累计优惠药费250余万元。仅2008年,全区社区卫生效劳总门诊量到达61万人次。

同年,东城区沿用网格化城市治理新形式的治理思维和方法展开了“学区化治理”和“蓝天工程”。“学区化治理”就是运用网格划分办法,将全区划分为5个网格,每个网格作为一个学区,每个学区内都配有分歧类型的优质教育资本,完成教育资本在网格里的整合与共享。“蓝天工程”就是以青少年学生课表里教育需求为起点,建立课外运动信息治理效劳平台,建立青少年课外运动门户网站和多个数据库,研发“东城区青少年课外运动卡”,创立没有围墙的课外校园。“蓝天工程”启动四年来,全区已有190万人次的中小学生参与了举行的各项运动,进修、运动的空间大大拓展。“学区化治理”和“蓝天工程”双双取得中国教育学会第18届年会一等奖,“蓝天工程”被中心文明办在全国推行。

2006年,东城区持续拓展收集化治理的使用范畴,修建了比拟完美的数字化社会救助系统,使东城区26个社会救助本能机能单元的79项救助项目获得具体整合,根本树立起了以低保准则为根底,以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相配套,以应急救助、社会合作为增补,当局统筹协调、街道一致施行的综合性、多条理社会救助系统,具体促进了我区社会救助任务的进步。当前,全区负有直接救助职责的部分共触及16个区级委、办、局和10个街道做事处,救助对象涵盖了低保对象、贫穷赋闲人员等16类2万余名坚苦群众。

(二)积极创新,拓展系统功用

2007年,为了做好北京奥运会的效劳保证任务,我们应用网格化城市治理新形式探究展开奥运专题治理任务,针对东城局限内的2个奥运场馆、1条竞赛线路、24家签约饭铺、4家签约病院、10条重点大街,开拓、制造了奥运网格治理专题图层,并将其同奥运重点地域案件标识添加至网格化城市治理信息系统中,还,我们还在系统中对涉奥地域的城市治理问题措置流程进行了专门设定,将其问题级别设定为奥运阶段义务,并加以“奥运”字样的非凡标识,包管了问题的疾速处理。2008年8月8日至9月20日奥运会时期,城市治理监视中间共立案奥运相关檀卷3447件,了案3350件,处置中97件,了案率97.16%。

在奥运会时期,我们还共同市08奥运情况批示部任务,在网格化城市治理信息系统中,建立完成市“城市运转监测平台”东城区数据报送接口平台子系统,每日按时搜集、报送全区各奥运运转团队、分批示部及相关部分的奥运任务运转数据,使指导可以实时获取精确、翔实的城市运转数据。

2007年,依托网格化城市治理信息系统,我们对活动生齿和出租房子进行精密化和准确化的治理,在有用整合全区活动生齿和出租房子治理资本的根底上,以出租房子作为部件定位,将活动生齿的转变作为事情进行随时反省上报实时更新,构成了由城市治理监视中间担任信息数据采集,区流管办一致协调,街道做事处、社区效劳站一起协作施行,具有信息化、全方位掩盖、全进程监控等特点的城市活动生齿和出租房子网格化治理新形式,真正完成了活动生齿和出租房子治理的精密化。

2009年,我们创立公共平安监管新形式,以风险源为切入点,充沛思索风险源的动态要素,精确、具体地把握风险源的根底信息、地舆信息及平安专业信息,树立一元批示中间,引入城管监视员发现补强机制,化被动为自动,变过后处置为事前发现,具体提拔我区公共平安日常监管才能,做究竟数清晰、责任明白、发现实时、批示有力、监视有用、评价到位,真正完成了对我区公共平安监管对象的全掩盖治理。

(三)发扬优势,拓展监管内容

东城区城市治理监视中间以信息化为支撑,发扬网格化城市治理新形式的技能及人员优势,共同当局社会治理和公共效劳的需求,整合全区资本,进一步扩展网格化城市治理新形式的监管局限,拓展以城市外观形状为主的新形式治理内容,树立了区城管监视中间与各部分之间的效劳供需链条,在协助当局进步监控和治理才能的还,初步构成了各部分“协同作战”的城市治理形式。

监视中间共同环保局把大气情况管理归入网格化治理,对全区工地扬尘状况进行继续监控,并在监控的还,进行相关数据的计算、剖析,为落实环保任务供应数据支撑。比方,经过剖析我们发现,东城区作为老城区,每年4、5月份,进入旧房抢修、家庭装修的顶峰期,不少胡同也开端集中整修,扬尘问题会呈现必然的反弹景象,所以这段工夫就要求监视员加大对胡同街巷房子补葺、施工料掩盖等状况的巡视反省力度,实时发现问题,共同环保局完成我区各项大气情况目标的完成。

5年来,监视中间应用网格化城市治理新形式协助区文委每季度对我区77处注销未挂牌文物的外观维护状况进行普查,重点反省文物缺掉、严峻破损、被撤除遭毁坏的,或是文物倾倒、存在平安隐患等;还共同区文委展开了“无照游商5·27”专项整治运动,对全区图书、音像商铺地位、无照的音像成品游商散布等进行普查,完成了东城区图书、音像商铺散布图,确定了重点监管点,为探究树立文明市场监管的长效治理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测验;共同区环保局完成了全区2400余家污染源商户的入户普查、复查及抽查审核任务,使全区污染源普查任务顺畅经过市环保局的反省验收;共同区商务局根据《酒类流畅治理方法》相关条目,分两批完成全区十个街道的酒类运营者注销立案效劳任务,共走访商户2873家,完成立案注销表2576份。

(四)多方进修,拓展创新思绪

自2005年7月以来,建立部先后3批在全国确定了51个试点城市(区)进行网格化城市治理新形式推行使用,很多城市在展开网格化城市治理任务的还,连系实践,在新形式内容拓展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究,比方:杭州市充沛发扬数字城管系统的优势,依托数字化城市治理地舆信息治理系统,连系无线城域网等现代化信息技能,建立了全市一致的综合收费、治理、监视、效劳功用为一体的泊车综合治理效劳平台,经过科学合理的系统装备,节省了本钱,提拔了运转成效,较好地知足了路途泊车收费、治理及效劳的需求;北京市西城区将东城形式进一步创新,提出资本共享、批示一致、运转协调、措置高效的任务目的,环绕城市治理、应急批示、便民效劳、总值班室四项效劳本能机能,向城市治理监视、当局值班、非紧要救助和应急批示的一致一体化治理批示开展,创立了“四位一体”城市运转治理批示形式,经过当局常态和十分态治理的有用连系,在城市运转治理与应急批示上做了成功的测验;上海浦东新区北蔡镇在城市网格化治理综合平台的根底上,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完美社区根本效劳系统建立,针对当地区特点睁开了“为老效劳”等数字社区的特征效劳,经过为白叟供应物业维修、反省身体等各类效劳,将社会网格化治理不时引入庶民最存眷的热点范畴,进一步发扬当局在数字社区治理中的主要效果与影响力。

经过对各试点城市新形式拓展方式和内容的研讨和进修,连系我区的探究和理论,进一步坦荡了我们在新形式内容拓展上的任务思绪,那就是要一直网格化城市治理新形式精密化治理的精华,充沛发扬新形式优势,整合伙源、连系实践,丰厚以城市外观形状为主的新形式治理内容,逐渐完成在当局任务各个范畴的使用,促进当局治理程度的进一步提拔。

四、网格化城市治理新形式的开展偏向

网格化城市治理新形式曾经成功地走过5年工夫,它实在进步了当局治理城市的才能,改善了人们生涯、任务的情况,拉近了市民与当局间的间隔,然则仔细总结,我们可以明晰地发现网格化城市治理新形式还有很大的开展空间,今后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完美我区的网格化城市治理任务:

(一)逐渐构建城市运转监测平台,保证城市平安、不变运转

经由对奥运会效劳保证任务的具体总结,我们愈加看法到网格化城市治理信息系统作为当局城市治理最好抓手的主要性,下一步我们将增强网格平台的系统建立,完美功用、健全数据库,拓宽监管本能机能,使网格化城市治理信息系统在后奥运期间及严重运动中发扬更鸿文用,逐渐构建城市运转监测平台,使网格化城市治理平台成为当局的根底信息平台,成为整个城市运转的数据、信息的集散中间。还,经过对城市运转的动态监控及对平台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剖析,构成城市运转的总身形势描绘与前兆辨认预警,提出相关的处理方案和政策建议,使城市运转的综合协调与批示目的更明白、办法更妥当、施行更有用,最终完成不只对城市全体运转的全进程进举动态、科学、系统治理,并且还也为城市运转突发事情应急治理供应长效机制保证和数据信息支撑。

(二)进一步拓展新形式监管内容,进步城市综合法律才能

进一步创新治理、整合伙源、理顺关系,充沛发扬网格化城市治理新形式的治理效劳和监视评价本能机能,扩展新形式监管内容。当前,我们已对全区各单元的本能机能进行细心梳理,将可以归入到网格化城市治理信息系统的本能机能进行了汇总,下一步,我们将连系实践,逐渐丰厚具有外观形状的网格化城市监管内容,树立完美城市公共治理信息平台,为多部分的综合法律供应详实、牢靠的数据支撑,使各部分可以获得所需的共享信息,并在实行各自任务职责的根底上,真正完成城市治理中各部分间的协同作战,然后有用促进当局综合法律效能的进步,不时健全城市治理综合法律体系体例和长效机制。比方:本年网格化城市治理新形式将在我区的公共平安监督工作中发扬主要效果,经过扩大城管监视员的监管内容,完成全区风险源发现和预警才能的有用加强,并将区内严重风险源的地舆地位、风险水平、周边状况、出产单元根本信息等在网格地舆图层上定位,树立相关数据库,监视员在上传风险源的相关信息后,监管部分可以实时调取所需信息,进行判别跟踪和监控处置,然后大大进步了我区公共平安监管和防备的程度。

(三)以数据促决议计划、以数据抓绩效,增强网格化信息治理系统的数据发掘功用

经过总结5年来新形式运转的实践经历,我们发现网格化城市治理信息系统首要偏重于问题的发现和监视,而在数据剖析发掘上有待进一步进步。下一步,我们将在总体把握城市运转即时数据的根底上,经过数据深条理剖析发掘,做好新问题的辨认和捕获任务,以图表等方式为指导最直观的展示出问题的地点,全力辅佐指导第一工夫获取有用信息,敏捷做出准确决议计划,真正成为指导决议计划信息的最牢靠起原。还,我们还将继续性的采集各部分履职状况的相关数据,经过对数据进行追踪式的剖析,构成响应的绩效目标,使指导透视和存眷到各部分的实践运转状况,真正从决议计划层面推进各部分绩效治理。

城市社会治理范文篇5

关键词:治理;善治;城市治理;主体多元化

ViewCityAdministrationModel’sReformandImprovementfromMultiformityofSubjects

YANTao1,CHENYan-hua2

(1.CollegeofPoliticsandSocialDevelopment,QufuNormalUniversity,Rizhao276826,China;2.CollegeofLawandPolitics,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

Abstract:GovernanceandGoodGovernanceareusedforcityadministration,andbecomethestrongtheoreticalsupportofcitygovernancemodel.Citygovernanceisaway,processandsystem,inwhichthegovernment,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andcitycitizenparticipateincityadministrationtogetherincomplicatedenvironment.InordertoaccomplishthechangefromtraditionalcityadministrationtomoderncitygovernanceandcityGoodGovernance,itisnecessarytoredefinetheroleofgovernment,improvegovernmentmanagement,meanwhile,playtheroleof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andcitizenfully,finally,constructthepartnershipmodelwithtrust,consultationandcooperationamongthegovernment,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andcitycitizen.

Keywords:Governance;GoodGovernance;Citygovernance;Multiformityofsubjects

城市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的规模、结构、功能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市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变革。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工业化和城市化要求我们必须改革原有的城市管理模式,建构新的城市治理体系。

一、治理理论和现代城市治理的兴起

传统的城市管理是政府的职责,政府被默认为城市管理的唯一合法的主体。这种城市管理主体的单一性是与城市发展之初职能的单一性相适应的。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民主化的迅猛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单一的管理主体已无法满足城市公众多元化的要求,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日益引起城市市民的不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主张主体多元化的城市治理模式被提出和付诸实践,并日益受到推崇。

治理一词源于拉丁文和古希腊文,“它与统治(government)一词交叉使用,并且主要用于与国家的公共事务相关的管理活动和政治活动之中”。[1]在当代西方公共管理改革运动导致的“治理”复兴中,“治理”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治理的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2]这就意味着:(1)治理的主体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种公共的和私人的机构,“治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的合作、强制与自愿的合作”。[3](2)治理权威的运用不是采用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行政命令,而是采用上下互动、相互协商、彼此合作的方式。治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善治,即公共利益最大化。善治的本质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之间不同与传统的新型关系,是两者关系的最佳状态。治理和善治理念应用于城市管理,成为城市治理模式的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城市治理是在复杂的环境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城市公民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方式、过程和机制,是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是城市政府统治的现展形式。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它更强调主体多元化。主张为了彻底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问题,不仅要求城市政府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巨大革新,而且要求非政府组织的充分发展和功能的提高,以及市民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公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当然,单个公民力量甚微,只有把原子化的公民组织化,才能发挥更有效的作用。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和企业相比有五个特征,即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它在城市发展中的影响正在不断扩大:首先,在提供公共物品时具有效率优势。非政府组织是由各种不同关注、不同取向、不同动机的人群发起的组织构成的,灵活、应变力强,能够及时到达城市生活的各个细节,有强烈的使命感,在提供公共物品时比政府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其次,在公共政策建设方面具有倡导功能。非政府组织可以反映社会各方的信息以及代表广大公众的需求,有利于政策制定的合理性。最后,在社会服务方面有独特优势:很多非政府组织以社会弱势群体或边缘性群体为服务对象,恰能在政府无暇顾及的方面发挥作用,增进城市福利、促进社会公平。[4]可见,非政府组织积极、主动并有效地参与,对于完善城市治理是至关重要的。有效整合公民和非政府组织,增强其参与的有效性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他们在城市治理中的地位,才能真正实现多元化主体的城市治理。

二、“主体单一化”的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的困境

我国现行的城市管理模式以政府为唯一管理主体,城市政府既是城市建设、管理和维护的主导力量,也是城市公共资源和资产的所有者、控制者和使用者。它既“掌舵”又“划桨”,承担了几乎全部的城市管理事务。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单一主体的城市管理模式,日益暴露出其不适合现代城市发展的弊端:

一是公共建设和服务资金短缺。城市发展和规划的决策权几乎完全掌握在政府手里,同时,城市发展和建设的资金也几乎完全由政府独自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城市政府往往面临着城市建设资金和服务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

二是公共服务规模和质量降低。政府在管理中的官僚主义、机构臃肿、职能错位和效率低下,造成了政府所提供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三是管理手段陈旧单一,缺乏创新。政府仍然习惯于运用行政权力对公共事务实行自上而下的监督、控制和管理,而不是为公民提供服务,让公民运用自己的权利自下而上地与其互动,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仍处于被颠倒的状态;

四是政府规模庞大、机构臃肿。政府把自己看成是管理公共事务的唯一主体,当治理的问题增多,政府管不过来的时候,常常采用增设机构,增加人员和经费的办法,而不是考虑发挥政府之外的其它组织的作用;

五是政府管理过程缺乏责任感、公开性和透明度。政府更多地强调公民服从管理的义务,而较少注重其对公民和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政府运用权力管理城市时,往往单独行事,没有意识到要向社会和公众公开、透明。

治理理论的兴起为城市管理摆脱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考纬度。改变单一主体的传统管理模式,引入新的治理主体,变“单一独治”为“多元共治”,构建新的城市治理体系,成为时代的呼唤。

三、构建完善的城市治理体系

日益尖锐的城市问题,导致城市政府的不可治理性进一步增加。迎接当代城市问题的挑战,必须告别传统的城市管理,走向现代城市治理,最终实现城市善治。这就要求,在重新定位政府角色,改善政府管理的同时,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市民的作用,构建政府——非政府组织——市民三者信任、协商、合作的伙伴关系模式,为实现城市发展与社会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政府能力建设,重新定位政府角色。

在城市治理中,政府的核心主导地位不会因其他主体的参与而有所动摇。面对日益复杂的城市问题,政府要承担起核心治理者的责任,必须“再造”自身,提升治理能力,转变角色,增进治理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回应性。

1、实现政府再造。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中,阐述政府再造的十大原则:掌舵而不是划桨;授权而不是服务;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有收益而不浪费;预防而不是治疗;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这种“再造”并不是简单的组织精简和重组,而是对政府治理理念、原则、结构、行为等进行的系统革命,甚至要把企业经营的理念引入到政府部门中,建立以结果和服务为导向、以公众为顾客的新的政府治理理念,从而为其充分发挥核心治理者的作用奠定组织基础。

2、重新定位政府角色。城市公共产品的具体生产与管理属于“划桨”的范围,应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由各种非政府组织和企业承担,而政府专司“掌舵”之责,即规划好城市的格局,监管好城市的建设与日常运作,制定好城市各类公共产品的生产、使用、维护的规则与政策等。进一步说,政府应实现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从“传统部门利益型”政府到“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角色转变。

3、增强政府回应性。政府应主动接近市民,及时处理市民提出的要求,甚至主动去发现并解决市民面临的困难,增强政府的回应性。首先通过扩大公众参与,增加市民在城市公共事务治理中的发言权和参与机会;其次是下放权力,增强基层政府的责任感,使公共服务更加符合基层社会和公众的需要。

4、转变人治观念,实现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市。城市治理是平等、民主、法治等文化价值理念的综合反映。要彻底消除政府官员所具有的官本位意识和“人治”思想,树立法治、平等、民主的价值理念,依法行政,最终实现“依法治市”,这也是实现我国城市治理的关键环节。

(二)、大力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

城市善治离不开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要求非政府组织尽快发展成熟。发展非政府组织,重要的是营造有利于其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包括明晰的法律框架,有利的税收待遇,均衡的调节系统,保证非政府组织有效治理和运作的规范,足够的社会资源等。[5]在我国的现阶段,发展非政府组织最重要的是加强法律保障、政策鼓励和资源配置。

加强法律保障,关键是要改革现有的社团组织管理办法,撤销严格而繁琐的审批手续,实行方便的申请登记制度,使各种非政府组织取得合法性,把它们纳入到法治化的轨道;加强政策鼓励,就是通过制订必要的政策,鼓励各种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如对非营利性、带有社会公益性的非政府组织给予更多的减免税待遇和奖励措施,使它们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强化资源配置,除了发挥公民个人捐赠和企业资助作用外,要继续发挥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扶持和培育,特别是资金支持。[6]

(三)、健全公民参与机制,扩大公民参与。

首先,营造公开、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建立政府决策的公示制、预告制、通报制,建立政府重大立法项目公众参与制度和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向社会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保证市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管理权,广泛吸引公众参与现代城市管理。

其次,积极完善公众全程参与城市治理的机制。参与“发现”,即政府要鼓励公众就政府的发展报告自由地发表意见和建议;参与决策,即对于事关城市管理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由公众代表、非政府组织代表、利益直接相关者代表共同参与协商决策;参与实施,即各利益相关者必须按照有关要求行事,否则就得承担相应责任;参与监督,即由公众、非政府组织和利益相关者共同监督落实决策。

再次,加强公众参与的制度建设。我国应形成市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与社区组织三者共同参与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模式:充分发挥市人民代表大会和市政协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规划局、建委中,采用专家组咨询的方式,使各种不同利益的专业意见得以反映;还应该给予居委会一定的决策、管理权限,使公众通过社区组织参与政府规划决策、管理。

(四)、构建城市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之间平等、合作、协商的伙伴关系。

多元治理主体之间(政府、非政府组织、公民等)是合作伙伴关系,应通过友好协商和交流,共同治理城市。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凡是非政府组织和公民能够独立自主解决的事情,政府就不要插手,最终形成政府、非政府组织、公民各司其职,合作治理城市的良好运作体制。

把治理理论应用于现代城市管理之中,构建多元主体的城市治理体系,这对我国城市的和谐发展,构建“一个丰饶的城市;一个生态可持续的城市;一个适于居住的城市;一个安全的城市;一个主动包容差别的城市;一个关爱的城市”,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2]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5.

[3]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分析的比较优势[J].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9期

[4]贾西津.治理结构转型与NGO的角色[A].范丽珠.全球化下的社会变迁与非政府组织(NGO)[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32——133.

城市社会治理范文篇6

市治理主体作为一个包容性的体系,众多的利益相关者按照参与的目的和动机,从组织形式上可以归结

为三类利益主体:政府部门、私营部门和非营利组织。本文进而提出了城市治理主体的利益定位、利益

关系、利益互动三个分析维度,以此作为分析城市治理中伙伴关系运行机制的指南。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城市治理;分析维度;伙伴关系

[Abstract]urbangovernanceintheinterestsofmanystakeholdersandcomplex,howurbangovernanceinaccordancewiththerequirementsofthecardingsystemisthetaskofthisarticle.City

Managementofthemaincityasaninclusivesystem,themanystakeholdersinvolvedinaccordancewiththelunwen114purposeandmotives,fromanorganizationalformcanbeattributed

Themaininterestforthethreecategories:governmentdepartments,privatesectorandnon-profitorganizations.Inthispaper,thenputforwardtheinterestsofthemainurbangovernancepositioning,theinterestsof

Relations,theinterestsoftheinteractiveanalysisofthreedimensions,asanalysisofurbangovernanceoperatingmechanisminpartnershipguidelines.

[Keywords]stakeholders;urbangovernance;analysisdimension;partnership

治理的核心在于构建多主体之间相关利益的分配和调整机制,每个主体的考量和行为都是基于特定的利益需求之上。作为多中心治理的一种形式,城市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就成为分析城市治理的关键因素。

在多元利益主体的整合中、在利益分配或再分配过程中,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利益需求的多样性以及满足利益需求的各种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不同利益主体的自身利益偏好与其他利益主体难免发生冲突。城市治理的关键就是分析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和利益实现机制的差别,寻求利益主体的利益整合机制,也就是城市治理的运行机制。梳理城市中的众多利益主体、辨析城市治理中的治理体系的分析维度、寻求城市治理的运行机制,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一、城市利益相关者的识别

城市治理中的基本原则就是利益相关者参与城市规划和管理过程中的讨论、协商以及决策和执行。所谓城市中的利益相关者就是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由于重大利益影响而以一种或多种方式参与其中的人、团体和组织。城市治理中利益相关者的观点、信息、专业技术和要求的有效表达对城市事务管理的优先有重大影响。或者说,每个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都是和其角色联系在一起的。以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项目(联合国人居署的一个环保项目)为例,城市中的利益相关者可以分为几个范畴:利益受到环境问题或环境战略和行动计划影响的人,以及行为能够对环境观点产生重要影响的人;能够控制与环境观点和管理相关的管理工具的人;为环境观点或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提供相关信息的人。就具体项目来说,利益相关者更多的是以种机构、组织的形式呈现出来。就城市治理的发展来说,城市中的利益相关者纷繁复杂、形式多样如此繁的利益相关者,导致城市治理中有一个重要任务必须明确:如何有效地识别和动员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是市治理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在城市治理过程中,对利益相关者的识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上面所罗列的只是一个初步的、笼统的提要。随着城市具体问题的变化,这些还会发生变化,可能有的利益主体并没有参加,有的利益主体在过程中会退出。就治理的含义来讲,不同的利益主体的参与过程是一个不断调适的过程,城市治理主体是一个包容性的体系,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每个机构都可以充当其中的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涉及到的“利益”有着不同的程度,这些程度标志着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差别,在识别时可以进行如下的追问:

*他们被城市治理问题影响的意义有多大?

*他们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治理活动?

*他们关于相关问题的知识、专业技术和信息是什么?

*他们与之相关问题的责任和权力是什么?

*他们如何履行权力和控制工具?

*在他们的团体中的他们的利益是如何被代表的?

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才能建立城市中充分的利益表达机制,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才能够显现出来。这样一个机制的建立,除了依靠城市中的正式制度的规定,如宪法、法律、法规的规定,还依赖于些相关的利益相关者之间非正式的约定,这主要表现为利益相关者之间自组织的程度。

二、城市治理主体与治理体系

对城市治理概念的认定,体现了行政学理论发展在现代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和反响。无论是新公共管理还是新公共服务理论,都主张把管理与竞争、赋权与绩效审核有效地结合起来,强调多主体的参与,赋予每个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自主决定权以及自主开展活动的空间。强调多种方式的参与,突出了公共管理手段与主体的相应性,各个主体可以在自己的活动范围内,根据自身特点自主设定目标和行为方式。强调绩效审核,又突出了对于各自职责的规范和约束,绩效把决策和执行、行为和结果联系起来。因此,城市治理中各个主体就是在赋权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利益需求参与到城市中的利益整合过程中。如何将众多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归类分析,为城市治理研究提供一个简约的框架,是理论研究所必需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就目的来讲可简单分为公益和私益,就手段来讲可简单分为强制性手段和志愿性手段两类。这样按照目的性和手段性相统一的原则,借用学者的研究成果,可将人们行为分为四类:即强制性公益、强制性私益、志愿性公益、志愿性私益四种形式,这样就可以相应地将利益相关者的行为进行区分。这种划分只是为了表明社会目的———手段的组合与社会组织分类的关系,现实中,公益与私益、强制与愿之间并没有截然的界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逐渐演变的谱系变化,这也是符合现实生活复杂性的。强制性私益是通过强权手段来为个人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它的表现如政府官员以权谋私、黑社会组织以黑道敛财等,这是非主流社会的一种“暗流机制”,是合法求利机制异化的结果。它们是非法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合法的社会组织在形式上主要就表现为政府部门(广义)、私营部门和非营利组织。在城市治理中的各种利益相关者尽管表现形式不一,但从社会属性上来讲,基本上都可以归为这三类社会组织,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将城市中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分为政府部门、私营部门和非营利组织三种利益主体,以建立由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组成的多元化城市治理结构,综合运用国家机制与政府组织、市场机制与企业组织、志愿机制与非营利组织三种利益主体和利益实现机制,推进城市治理的发展。

现代社会中,国家正在逐步将责任进行转移,国家责任范围逐渐缩小而公民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责任。责任的转移在体制上表现为公私部门界限的模糊,又转而体现为一系列公私部门机构的合作。现代城市政府再作为唯一的治理者,而应由多个政府部门、私营部门和非营利组织主体组成。参与城市治理的各个利益主体,都是在各自的动力机制下运行的,有着不同的利益追求。这些利益追求随着社会环境、组织自身的要求等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城市治理理念的提出,为各种主体凸现自己的利益要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各种利益主体不仅是城市治理主体的一种组织形式,其本身就是城市治理的一种手段和措施。

城市治理中分权化改革的基本方向与结构在多元主体的模式当中,由于职责所在,城市政府是城市治理当中不可替代的组织者、引导者、维护者。政府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对城市公共事务进行管理,以实现公益,同时政府的行为决定和影响着其他城市治理主体的行为方式和结果。城市政府可以通过公营部门改制、分权给私营部门和非政府组织,以形成公共服务提供中的伙伴关系,通过这些方式来影响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选择和行为方式。城市政府的动力除了其职责所在之外,中央政府主动或被动的分权是主要的动力,因此中央政府以及其他横向政府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政府进行治理的行为空间。城市中的私营企业参与城市治理,一方面是企业主体社会责任和伦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维护和增进自身利益的具体措施。在全球化的中企业是经济领域的主导者,一定程度上企业的状况是决定城市发展速度甚至决定城市兴衰的关键因素。由于企业具有不同的层次,所以对这类利益主体的分析也就存在很大的困难。如我国随着企业改革的进行,公共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少,其在政府主导下更具有政府作用机制的特色,在此并不属于本部分探讨范围。城市私营企业更多作为私营部门代表,其对于城市治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直接参与公共物品的提供;二是与政府签订相关的合同;三是以企业对于城市经济的巨大影响,来影响政府的制度建设和行为改进。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现代城市中的大企业,尤其是跨城市和跨国的大企业集团对城市治理的影响越来越大,跨国公司有时都被称为城市中的“私人政府”,城市治理既需要它们在经济方面的强劲推动,也需要它们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本文对非营利组织的使用是在广义上的,主要涉及到非营利组织和公民的与。我们认为社区是一个城市治理的微观领域和行为舞台,而非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因此并不将之视为独立主体进行讨论。非营利组织具有参与城市治理的天然意愿,它们的志愿性质决定了它们是促进城市治理的主动力量,而且在城市治理中,非营利组织还可以以合同伙伴等形式参与到城市部分公共物品的提供中。但是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中则存在很大的差别,城市治理就是要突出各种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城市市民的参与是城市治理的基础结构,他们既是一种政治参与,也是社会参与,体现了其政治利利益的要求,构成了城市治理发展的微观基础。将上述各种主体进行归纳,我们可以借用哈佛大学的约瑟夫·奈和他的同事曾经建立的一个矩阵来说明城市治理体系作用的变化。

治理作用的变化私人的国家政府的第三方超国家的跨国公司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国家的国家公司20世纪模版国内非营利组织城市的当地企业城市政府城市中的团体这个表说明了在21世纪初各类组织的关系(横坐标)和在各层次区域内所起到的主要治理作用,强调了各种重要的治理作用的多元化,与20世纪的以国家治理为中心的模式相区别。在城市治理中,政府部门、私营部门和非营利组织这些组织的传统地位和作用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会进一步影响到他们的利益选择和行为方式。政府通过强大的组织体系、政治规则来调整冲突、分配资源、协调行动和团体,其中权威是行动的准则;私营部门通过价格组织供求来调节冲突、分配资源、协调行动和团体;非营利组织则通过价值、标准、信念和信任来调解冲突、分配资源、协调行动和团体。

三、城市治理主体的分析维度

城市治理的过程体现为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博弈的过程,良好的城市治理依赖于良好的利益沟通机制和利益整合的机制。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构成了城市治理中三类治理主体,但是从管理主体元性分析,仅是公共管理研究的一个维度,这是远远不够的。进一步要考虑的还有三个问题:这三者在公

共管理中各自承担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这三者之间在公共管理中构成什么样的互动关系?这三者所担当的角色及组成关系是否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陈庆云提出了公共管理的研究维度问题。他认为公共管理研究应该确立三个维度,选取不同的管理主体、各主体承当的角色(作用)、各主体之间的关系这三个维度,对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整合分析,会提供一个不同的研究视角和框架。在治理社会的网络体系中,参与主体不仅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而且要确定自己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同时,治理并不是一种静止的网络关系,它是一种动态的整合过程,需要在发展变化中、在相互作用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和互动关系。根据前面的这些分析,我们在城市治理中提出了城市治理的三个维度:即利益定位、利益关系、利益作用,以此作为分析城市治理的基本维度,构建城市治理的分析框架。

第一,城市治理主体的利益定位维度

对于城市治理主体的分析是基于对利益分化的认识。所谓利益分化,主要是由于社会结构性的变革而使得一种既定的利益关系发生重组并进而使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发生急剧变化的过程。利益分化的具体特征体现为:原有利益关系的打破和新的利益关系的形成,同时利益分化表现为新的利益差别迅速扩大。我国城市治理体系就是基于这样一个利益分化的过程逐步发育完善起来的。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是一个发育程度较低、分化速度缓慢、同质性较强的社会,社会的政治中心、意识形态中心、经济中心重合为一体,社会资源和权力资源高度集中,国家具有很强的动员和组织能力。与此同时,社会组织类型和组织方式也简单划一,并按照相同的模式建构和按统一的方式运行。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的利益都以政府为代表,利益主体的单一,导致了政府责任负担过重,而其他社会组织发展又缺乏机会。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自1984改革转入城市以来,城市中的各种关系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纵向的行政分权推动下,城市政府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日渐增强,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在政企关系的改造中,企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社会参与的主要力量;随着政社关系的改进,大量的独立化和分散的非营利组织不断涌现。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分化和利益分化程度的加快,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多元化利益主体,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需求不断变化,因此对他们进行准确的定位就成为他们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在城市治理中,我们看到,随着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利益定位的不断转变,他们需要重新进行利益定位,以确定自己应该具有的利益并寻求新的利益表达途径,进而确定自己在新的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特色。

具体说来,城市中的三个主体特征在作用领域、作为方式、作用力量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异奠定了研究它们行为机制的基础。

城市社会三种组织的特征比较政府组织市场组织非营利组织公共领域私人领域第三领域高层低层中层政府力量市场力量社群力量公共权力资本权力社会权力公义与秩序原则利润与效率原则自主参与原则政府观职能微观职能原则中层社会职能权威关系契约关系社群关系

在多元主体治理模式中,城市政府依然是城市管理不可替代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政府的行为决定和影响着其他城市治理主体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效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则是配合政府为城市管理提供服和物品的组织,他们的介入可以克服政府包揽管理事务的传统弊端,进而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益与效率。

第二,城市治理主体的利益关系维度

多中心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特点,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并非是彼此隔绝、互不相连的,而是构成了相互联结的网络关系结构。这也是治理模式演变的要求。

治理模式的转变

从层级管理模式转变为复杂管理模式,再到网络式的治理模式,这种网络结构最大的特点是网络代表一种“多对多(many—to—many)”结构关系,与等级制下的“一对多”(one—to—many)的关系不同。“多对多”的关系描绘出了网络的密度和相互关联的紧密程度。城市治理就是形成了一种“多对多”网络关系,在权威或权力行使的过程中,政府是其中的一个主体,企业、非营利组织、公民社会等形成一种多边关系,而是双边关系。如果再把城市政府置于与中央政府和其他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中,那么城市治理就更能表现出一种多层、多中心的复杂网络结构。

第三,城市治理主体的利益互动维度

根据前文分析,城市治理的主体是利益分化的产物。利益分化可以充当社会结构进行自我调整的驱动器,城市治理的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不仅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利益关系,而且这些关系又反过来影响着城市治理的进程。从这一角度可以体会城市治理的形成,“一个新型的社会共同体,往往是在与传统结构相决裂的变革力量作用之下促成的;这使得我们在强调价值观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利益’,考虑不同利益力量之间社会冲突的固有因素”。谈到利益分化在社会结构变迁上的形态时,则是这些利益主体之间的规范模式、权利和行为准则所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是在一种动态的过程中完成的。如果利益分化涉及到单个利益主体,其形态更多地表现为在利益定位和利益实现机制方面的差别。在城市治理体系的利益整合过程中,城市治理的网络也处于动态变化当中。在城市治理过程中,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组成了一个动态、复杂的网络系统。政府成为网络关系的管理者,而不是城市社会中惟一的管制者。它与其他组织一起构成了相互依赖的组织网络。由于网络社会中的问题具有复杂性特点,从而使单个政府部门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了限制,政府

必须与网络中其他组织合作才可能有效地回应社会。合作就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政府可以不断变更网络的线路和挑选合作的伙伴。网络系统的特点是各个成员通过了解,能够在互动中创造出新的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

现代模式传统模式联系的观点,强调城市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把城市发展与周围环境分离开来广泛动员公共部门、私营部门、社区部门参与政府官僚层级制之外极少参与,主要依赖公共部门的控制和管理关注部门之间、组织之间的影响由部门和传统的专业组织进行组织依赖于自下而上和需求为导向的反应依赖于自上而下和供给为导向的反应和行为聚焦于过程和问题解决,事情完善聚焦于掌握计划、立法控制和统计计划

强调地方能力建设强调行政管理过程和组织稳定如城市治理利益相关者随着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认识和

追求,基于对城市治理的了解和认可,他们的行为也会发生转变,呈现出动态的特点。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城市治理模式与传统城市模式的差别,从中就可以感受到各个主体在利益互动的过程中推动着城市治理的发展。同样在治理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动员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激励他们也是持续的任务。这种利益互动的理想是形成利益共享的伙伴关系,这是网络中利益行动者动态关系发展的目标。这些行动者以接受共同目标为基础,都认识到最合理的社会分工是建立在每一个伙伴的各自比较优势基础上,所形成的伙伴关系既包括相互影响、在协同发展和各自保持独立性之间实现平衡,还包括相互尊重、平等参与决策、共同承担责任、透明。因此,伙伴关系在实质上是一种利益联盟。伙伴制能将两个或更多的合作者为了共同(或宣称是共同的)目标联合起来,以获得增值效益。双方可以彼此相互影响,一个公共或非营利机构可以促使私营经济的合作者更加注重社会效应,而一个私营公司可以努力影响公共经济,使其向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从伙伴机制所隐含的目的来看,伙伴制对参与者的吸引力还在于它在互惠的基础上分散了成败的责任。互惠主要指伙伴关系的互相依赖,每一个行动者都拥有各自的权利并且都承担相应的责任,伙伴各方在决策过程中都是平等参与,并彼此认同各自的使命和目标。

以上三个维度具体到城市治理研究中,在关注具体实证问题时,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在力图解决一个城市的特定问题时,所涉及的当事人是谁?他们都代表了什么利益?他们构成了什么样的联盟或伙伴关系?能够看到的主体都有什么?发生于哪些参与者和利益之间?在特定的问题领域所涉及的主体是如何互动的?谁是赢家,谁是输家?综合本文观点,城市治理要达到的目标是:各个主体习惯于通过民主协商来处理公共事务、公共问题等;民主协商必须关注各个主体的利益定位、利益关系和利益互动。利益相关者能够通过平等协商、消除分歧、达成合作行为。城市治理表明了从政府的单一管制到多元治理的路径,建立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组成的多元化的城市治理结构,综合运用政府管制机制、市场机制、社会机制,来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机制的相互结合依赖于城市发展机制中所

建构的伙伴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StakeholderIdentification&Mobilisation:DraftToolforthe

Local-EPMPhaseOneToolkit·Dec.2000·

[2]席恒.公与私:公共事业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商务

印书馆,2003.29.

[2]XiHeng.PublicandPrivate:StudyontheMechanismof

PublicUtility.Beijing:TheCommercialPress,2003.p29.

[3]王佃利.城市管理转型与城市治理分析框架[J].中国行

政管理,2006(12).

[3]WangDianl.iTheTransformationofUrbanMangementand

theFrameworkofUrbanGovernance·ChinesePublicAd-

ministration,2006(12)·

[4]陈庆云等.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概念、视角与模式[J].中

国行政管理,2004(3).

[4]ChenQingyuneta.l.StudyontheTheoryofPublicMan-

agement:Concept,DismentionandMode.lChineseePublie

Administrtion,2004(3)·

[5][7]桑玉成.利益分化的政治时代[M].上海:学林出版

社,2002.4-5,17·

[5][7]SangYucheng.ThePoliticalEraofInterestsPolariza-

tion.Shangha:iXuelinPress,2002.pp4-5,p17·

[6]汪玉凯.公共管理与非政府公共组织[M].北京:中共中

央党校出版社,2003.84.

[6]WangYuka.iPublicManagementandNGOs.Beijing:The

CentralPartySchoolofCPCPress,2003.p84.

[8]JenniferM.Brinkerhof.fGovernment-NonprofitPartner-

ship:ADefiningFramework.PublicAdministrationand

Development,2002(22).

[9][瑞典]英厄马尔·埃兰德.伙伴制与城市治理[J].项

龙译.国际社会科学,2003(2).

[9]IngemarElander.PartnershipandUrbanGovernance.

城市社会治理范文篇7

省委、省当局支撑市加速开展发动大会明白提出力争“十二五”期末市城镇化率要到达75%,这个目标比“十一五”期末的65%进步10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城镇化开展速度较“十一五”时期的每年实践进步0.4个百分点凌驾4倍。经过进修和评论,人人遍及以为,城市不时扩容,意味着城市治理义务愈加艰难,责任愈加严重,城市治理程度也亟待打破,必需超凡规展开任务,加速城市治理转型晋级,才干适应情势的需求和知足市民对城市治理及公共效劳的需求。城管局党委要求局属单元和系统广阔干部职工要进一步认清城市治理任务面对的新情势,深入体会加速市开展的主要意义,紧紧掌握省委、省当局全力支撑市开展这一优越时机,进一步进步看法,一致思维,实在加强做好任务的紧迫感、责任感,坚决抓好贯彻落实的决计和决心。将高举“开展、连合、斗争”的旌旗,依照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开展的要求,环绕“加快开展、加速转型、推进跨越”的主基调,从以下几个方面实在抓好落实,全力推进我市城市治理任务完成跨越式开展。

一、具体增强市容情况卫生治理,严治反弹回潮。敏捷接纳有力办法,查遗补缺,具体推进和落实城市治理、情况卫生、市容市貌、市容次序的规范化、常态化治理。从11月4日起,恰当提早和延伸情况卫生清除和保洁工夫,个中:特级和一级路途治理区域每日06:00前完成大扫,保洁工夫延伸到24:00;其他路途和治理区域每日06:30前完成大扫,保洁时限延伸到23:00。实在加大情况卫生的催促和反省力度,从11月份开端,将构成专业反省小组,经过天天电脑随机抽取反省路段的方法,对城区主次干道和背街冷巷进行反省审核。每月对各区反省审核状况进行量化评分,并向市委、市当局传递,确保督察任务的客观性和公平性。还,树立协同治理机制,市、区、乡(办)和社区及有关公共效劳单元要层层落实责任,确保环卫保洁人力、物力的投入,确保治理区域不留空挡、不留盲区,由各区人民当局及各级城管部分组织对区内的情况卫生保洁治理状况进行全掩盖、高密度、全天候的放哨,发现问题,实时措置,并接纳有力办法对情况卫生治理责任不落实的乡(办)和部分追查责任。全市各级综合法律步队继续坚持高压态势,实在加大法律力度,对乱扔、乱吐、乱倒、乱贴、乱停、乱放等违背市容情况治理规则的行为施行严峻处分,严治反弹、回潮,稳固“三创一办”整治效果。

二、具体加速市政、环卫根底设备建立,不时完美城市功用。城市根底设备是城市生活、开展和进行各类经济运动、其他社会运动的主要根底,是城市经济效益、情况效益、社会效益的需要前提。受经济社会前提制约,我市市政环卫根底设备建立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前史欠账较多。依照“系统经营、适度超前”的准则,“十二五”时期将重点环绕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开展准则和偏向,拟完成总投资约70.23亿元,加速市政、环卫设置建立措施。进一步加大环卫公厕、渣滓中转站等根底设备的建立力度,从中间区逐渐向城市新建成区域、城郊连系部、郊区、城镇倾斜,知足城市扩容、开展及城镇化建立的需求。探究树立以卫生填埋为主,燃烧发电、沼气应用、水泥制造等其他方法为辅的渣滓多元化处置形式,推进城市生涯渣滓综合应用任务。积极施行城区河流生态景象走廊建立,革新城区一切破旧、残损路途,提拔路途形象等。经过以上行动,不时完美城市功用、推进城乡协调开展,提拔省会城市形象。

三、具体加速城市治理信息化建立,实在提拔城市治理效劳程度。依照我市数字化城市治理系统建立方案布置,将进一步强力推进二期工程项目建立,加速数字化、信息化建立。依据城市治理任务需求,将视频监控、通信批示和挪动法律、城市桥梁平安动态检测、城区防汛综合批示、城市路灯治理、督覆按核等归入系统建立主要内容。“十二五”时期数字化城市治理局限将掩盖到全市一切县、市及社区,经过应用信息化伎俩,完成城市动态、及时治理,实在进步城市治理事情、部件问题从发现到立案、差遣、措置等多个环节、流程的任务效率,缩短问题处置时限,进一步进步治理任务的科学性,确保督覆按核的客观公平性。还,以数字化系统为依托,进一步进步城市治理“12319”效劳热线知晓率,接纳各类有用办法,起劲将“12319”效劳热线打形成一个“朴拙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志愿、真情存眷群众冷暖”的民生效劳平台,实在提拔党委、当局为民效劳的公信力。

四、具体加速市场化运作措施,实在推进市政、环卫公用事业变革。市政设备维护和情况卫生是城市治理的主要根底任务,从我市机场路等五条新建路途环卫打扫保洁和国内其他进步前辈城市的做法看,市场化、民营化是推进公用事业变革、进步治理程度的主要办法和伎俩,下一步要加鼎力度予以推进。共同“两路二环”的建立,在总结试点任务成功经历的根底上,下一年拟在城区新建成路途及云岩、南明两区各试点选择1至2条路途,持续履行市场化运作,今后逐年加鼎力度。并在市政设备维护、公厕治理、渣滓收运及处置设备运营、治理方面,勇敢进行探究,勇于立异,引进一批有天资、有经历、有才能的专业企业参加我市市政、环卫事业任务。经过市场化运作方法,着重处理市政、环卫公用事业体系体例不顺、机制不活、治理缺位、运转低效、投入缺乏等问题,具体提拔效劳功用和效劳程度。

城市社会治理范文篇8

我县城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5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办事处,15个行政村,城区常住和暂住人口9万余人。建成区内“七纵五横”主要道路12条,次要道路30余条;主次道路路面应扫面积110万平方米,实扫面积68万平方米;水冲式公厕15座,旱厕100余座;城区中心区域日产生活垃圾、粪便300余吨。

我县的城市治理工作主要涉及7个部分(***局、建设局、工商局、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市场发展中心)和1个乡镇(城关镇政府)。按照职责分工,***局是我县城市治理工作的主要职能部分。该单位具有市容市貌治理职能,具体工作就是查处乱贴乱画、乱设广告、乱搭乱挂、乱堆乱放等有碍市容的违法违规现象;城建局的主要职责是对城市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并对出租车市场进行治理;交通局主要治理公交车和机动三轮车的乱停乱放题目;公安局***队对机动车辆进行治理;工商局主要负责店外经营、户外广告和无证照摊贩的治理;环保局负责噪音污染和烟尘油烟污染;市场发展中心的职责范围是卫生街北段菜市场四周和西关产业品批发市场四周的治理工作;城关镇环卫办负责城区市容环卫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这些城市治理职能不是有关单位的主要工作职责和主要工作业务,有关单位对城市治理工作不够重视,疏于治理现象比较常见。

二、存在的题目

由于城市治理职能相对分散,存在多头执法、多头治理和专职部分执法主体缺位现象,导致了相关单位在工作中推诿扯皮,治理不力,市容环境混乱无序,占道经营、店外经营、车辆乱停乱放、乱倒垃圾等脏、乱、差现象屡禁不止,社会反映比较强烈。

1、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屡禁不止。由于我县市场建设步伐滞后,城区缺乏必要的瓜果、蔬菜、饮食、农贸等专业性市场,使得市场治理不规范,不到位,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屡禁不止。特别是早、中、晚职工上放工、学生上下学时段,卫生街北段菜市场、城关派出所西侧十字路口四周、正大商厦前十字路口四周、东门十字路口四周、岳飞铜像四周等一些重要交通路段和贸易繁华地段,小商小贩随意摆摊,星期天、节假日甚至占据道路中心,不仅影响市容,而且严重阻碍城市交通,给广大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带来严重不便。

2、机动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比较突出。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有相关部分监管不力的原因,也有城市基础设施滞后的因素,截止目前,我县没有对机动车停车场进行规划,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非常普遍。出租摩托三轮车有的在慢行道停放,有的在十字路口中心停放;客运出租车、客运公交车也不按规定地点停靠,无论是快车道还是慢车道,乘客招手即停,不遵守交通规则;尤其是商店、饭店门前,自行车随意乱放,机动车随意乱停,不管是否侵占城市道路,是否影响行人和其他机动车辆通行,乱停乱放车辆十分随意。

3、户外广告、小广告、城市牛皮癣现象屡见不鲜。由于***局、工商局在广告治理方面职责不明,好象是人人都在管,实在人人都没有具体管,影响了对户外广告、小广告、城市牛皮癣的治理工作,城区乱设广告、乱贴乱画甚至将广告牌搁置在道路上的现象并不少见,影响了市容市貌的整洁美观。

4、城区整体卫生状况差。我县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场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治理和密闭化存放、密闭化运输以及无害化处理,直接影响城区环境卫生质量的改善和进步。具体表现:一是垃圾点规划设置不公道,多数地方沿路存放,治理粗放;二是公厕卫生打扫不及时,消毒不规范,卫生状况不佳;三是城区背街小巷、生活小区和城乡结合部位,存在漏清漏管现象,道路无人清扫,垃圾清运不及时,有的甚至长期堆积,垃圾围城现象比较突出,环境卫生状况令人不满。

三、题目存在的原因

城市环境脏、乱、差现象的出现,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主要表现是:

1、治理观念落后。重建设轻治理,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城市建设轻环境保护,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利益主导轻生态主导。由于治理向利益让步,规划向开发让路,环境向建设低头等落后的城市治理观念的存在,导致乱摆卖、乱张贴、乱停乱靠现象不断产生。

2、治理体制落后。城市治理职能分散在***、交通、工商、建设、公安、市场发展中心、城关镇等部分,治理机构重叠,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多头治理,责权不明,职能交叉,关系不顺,造成重复治理、无人治理、交叉治理综合症。财权在“条条”,事权在“块块”,建、管、养一体,等、靠、要并存,僵化落后的城市治理体制严重制约城市功能的发挥。

3、治理机制落后。(1)执法保障机制不健全。***执法职员没有同一的执法标志,执法车辆也陈旧老化,在执法过程中没有严厉性和权威性,治理职员在纠正违法违规行为过程中,会碰到围攻、辱骂、甚至遭受殴打等现象,暴力抗法、执法受阻事件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仅从2002年5月县城市治理局成立以来,就发生此类事件32起,造成***执法职员16人(次)住院治疗。其中,1人肋骨骨折,达到轻伤标准;***执法车辆被扣和损毁1次5天。保障机制的缺失,不仅严重阻碍了城市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对执法职员的人身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2)职员少,工资低,任务重,经费少的矛盾比较突出。县***局是我县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36人,现在岗职员21人,其中,局机关8人,为财政全供;一线执法治理职员仅13人,财政供给80%的工资;每年的办公经费3.1万元。受资金限制,局里没有基本的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截止目前,13名正式执法职员工资欠发18个月(20**年12月至20**年5月),20%工资差额欠发6个月(20**年2月至20**年7月),7名临时职员工资欠发24个月(20**年12月至20**年5月,20**年2月至20**年7月)。而县城建成区面积现已达到9.5平方公里,城区主要干道“七纵五横”和环城道路已经达到13条,市容治理范围较广,工作任务相对较重。尤其是人民路、1**国道城区段等代表**形象的重要地段,需要投放大量人力、物力,然而治理气力与工作任务相比较,气力薄弱,任务较重,悬殊较大。依据目前的职员状况,县***局仅能维持治理人民路、政通路中段等几个重点路段,其他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则无力顾及,在治理上存在空缺点和空缺区。城区环卫办公室现有职工178人,正式工15人,临时工163人。其中:清扫工75人,清运工28人,清掏工30人,行政治理和收费职员45人。清扫工月工资300元,清掏工400元,清运工1600元(自带三轮车和两名工人,车辆燃修费自负)。由于工作量大,待遇低,环卫工人人心浮动,偶然还出现罢工事件。环卫办公室主要负责城区80万平方米(东至绕城公路,南至老木材公司,西至1**国道,北至水厂)路面的清扫、保洁,城区560个垃圾点的垃圾清运,116座公厕(其中:11座水冲公厕)、2**座家庭私厕的清掏、冲洗和打扫,日清运生活垃圾300吨。同时负责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门店、摊点等垃圾处理费的收缴。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其工作量将进一步加大。(3)车辆、设备陈旧落后,不适应高质量城市治理的要求。***执法车辆燃油维修用度、调查取证摄像设备费都没有着落,工作不能正常开展。该局2辆执法车辆(松花江面包车)分别购买于2000年和2002年,行驶里程均已超过50万公里,车体老化,毛病百出,在正常执法过程当中经常出现故障,执法职员推车现象经常发生,给正常执法和快速反应、查纠违章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0**年11月县政府调配给该局1辆普通型桑塔纳轿车,现已接近报废年限,不能正常使用。环卫办公室目前的设施也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除自有车辆和设备以外,另外租用14辆三轮车和两辆粪便车。

4、治理手段落后。治理手段简单,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忽视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的综合运用,治理方式停留在经验式治理、题目式治理、运动式治理、突击式治理、粗放式治理上,缺乏系统治理、目标治理、网络治理、标准治理、前置治理等现代治理手段,城市治理的指挥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保障系统、监视系统、评价系统不健全,功能难以发挥。

5、治理评价标准落后。没有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城市治理评价指标和专业化评价机构。自上而下的检查评选,由于缺少群众广泛参与,使城市治理工作运动化、形式化,使中心区与边沿区、重点部位与非重点部位、主要路段与非主要路段、节假日与非节假日、检查前与检查后,在城市治理效果上形成强烈反差。

四、建议和对策

现代城市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生产、生活、环境各类基础设施,又包括城市规划治理、建设治理和功能治理。规划治理是龙头,建设治理是基础,功能治理是保障。建设与治理同等重要。为切实进步城市治理水平,有效改善城区市容市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题目,做好工作。

(一)理顺城市治理体制,健全治理机制,完善城市治理职能。

1、成立汤阴县城市治理综合执法局,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建议参照鉴戒郑州、安阳、林州等市、县经验,将与城市市容和环境秩序密切相关、密不可分的市政治理、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等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工商行政治理方面对无照摊贩和店外经营的行政处罚权、户外广告的治理审批权,公安交通治理方面对车辆乱停乱放等侵占道路行为的行政处罚权集中到县城市治理局,由县城市治理局同一行使行政处罚和治理职能,建立“精简、同一、高效”的城市治理综合执法、综合治理新体制,切实解决多头治理、多头执法和推诿扯皮题目,进步工作效能。2、增加编制、经费,配备必要的执法车辆。建议参照我市城市治理执法局和**(98人)、**(125人)、**(146人)等兄弟县(市)的情况,根据我县城市治理实际工作需要,增加编制和职员,加大投进,保障经费,扩大治理范围,落实治理任务,消除城市治理空缺点和空缺区;3、理顺城区环卫治理机制,建立城区环卫治理的长效机制。建议成立***环境卫生治理办公室,作为我县环境卫生治理部分,使其具备行政主体资格,以利于工作的开展。或将城区环境卫生治理职能和现有环卫队伍由城关镇整体移交县***局,由县***局同一组织实施城市市容治理和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建议实行分级治理制度和城区“门前三包”责任制,将各单位门前的路段实行专业化队伍治理和各级各部分、街道、小区等社会气力治理相结合,在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时进行集中清理,明确责任,建立赏罚机制,形玉成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打破公用企业事业化、政企不分、垄断经营模式,在行业内部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公用事业企业化,将一批公用设施养护和治理权、公用卫生设施治理权等向社会公然招标,如树木绿化治理题目,城市保洁题目,将其推向市场实行专业化治理,市场化经营。政府只负责监视治理企业的正常运作,以利于进步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本钱,减轻财政负担。

(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在财政条件答应的情况下,建议县政府将蔬菜、瓜果、饮食、农贸等专业性市场建设,机动车辆停车场建设以及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场、公厕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纳进县城总体建设规划,与城市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施工,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治理水平进一步进步,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

(三)实行路段治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人民路、政通路、1**国道城区段等重要路段,明确具体职员负责,要求天天巡查一次,每十天对全县路段巡查一次,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评选,实行以职定岗、以岗定责,制定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使制度、机构、岗位、职员有机结合,加强协调配合,形成职责明确、齐抓共管、全面覆盖的良好局面。

(四)建立360°和360天的城市治理作业机制。建立360°的全方位城市治理作业机制,在城市治理上没有重要路段与非重要路段、重要街道与非重要街道、重要地区与非重要地区之分,城市治理必须全覆盖,不留死角。建立360天全日制城市治理作业机制,在城市治理上没有白天与夜晚、上班时段与休息时段、节假日与非节假日之分。

城市社会治理范文篇9

天气暖和潮湿,生态和旅行资本丰厚,构成了天然维护区、西羌九黄山、窦圌山、千佛山、小寨子沟为代表的天然生态游,以富乐山、梓潼大庙山为代表的三国前史文明游,以白马藏族、羌族锅庄为代表的藏羌风情游等各具特征的主题旅行。个中尤其以中物院科技展览馆、亚洲最劲风洞群为代表的工业科技游独步全国,令人着迷。

先后成功举行了第四届全国农民活动会、第二届全国体育大会、第十六届亚洲国际邮票展览和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暨军转民高科技效果买卖会。先后被列为全国军转民科技兴市试点城市、优化本钱构造试点城市、技能立异试点城市、综合配套变革试点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科普示范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建立试点市。先后被定名为全国创立文明城市任务进步前辈城市、国度园林城市、结合国改善人居情况示范城市、国度卫生城市、国度情况维护榜样城市、中国优异旅行城市。为把丰厚的科技资本转化为经济和财产优势,推进西部大开拓计谋和科教兴国计谋的施行,2000年9月4日,党中心、国务院作出了建立科技城的严重决议计划。当前,人民正依照国务院批复的《科技城开展大纲》的要求,加快推进变革开放,力争到2010年把建立成为具有中等兴旺国度程度的现代化城市。

二、城市治理概略

1995以前,曾被称为“光灰”城市,“好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这座城市的往日写照。在第三次全国卫生城市大反省中,被评为全省倒数第一,那时,全市上下一片哗然。这件事对那时的指导和人民群众震动很大,由此激发了普遍而深化的大评论。“知耻然后勇”,四买办子指导看法到,的城市治理已到了非抓不成的时分,要抓就要抓出成效,抓出特征,并确立了抓城市治理就是抓变革开放,就是抓经济开展,就是抓为民办实事的理念。为此,市当局于1996年头出台了《关于增强城市治理的决议》,摆开了具体整治市容市貌、具体增强城市治理的序幕。经由10年的起劲,2006年,城管荣获全国城市治理进步前辈集体十佳标兵称号。十余年来,我们在城市治理方面首要做了以下任务:

(一)市区联动,构建大城管格式。

广括的城市治理,是城市当局依据其计谋目的、本身优势和详细市情,以当局治理为主导,社会参加为根底,以获得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为目的进行的综合性治理。城市治理以市民本质进步为根底,内容首要包罗市容情况治理、交通次序治理、市场治理、社区治理、污染防治、食物卫生等方面,老庶民称为“上管天,下管地,中心管空气”。从增强城市治理之初,我们就出力构建大城管格式。

1、组建城市治理委员会,施行一致治理。

大城管触及数十个部分本能机能,如各自为营,各行其是,势必招致城市治理的无序和紊乱。为此,1996年我们成立了由市当局指导任主任,城建、公安部分担任人任常务副主任,工商、环保、水务、卫生、宣传、监察、财务、人事、各区当局等三十余个部分担任报酬委员的城市治理委员会,全权担任城市治理的组织批示、统筹协调。城管委经过召开全委会、治理公告和整改告诉、签署目的责任书、现场办公等方法,使城管委各委员单元的举动都一致到了当局意志上来。还,经过完美监视机制,执行审批收费、法律别离等方法,将评判员与活动员的本能机能分隔,根绝部分好处,促使各部分自动从大局动身,高度注重城市治理,看法问题有高度,剖析问题有深度,处理问题有力度,不折不扣地执行市委市当局关于城市治理的决议计划,然后使城市治理方方面面的资本获得有用整合,治理规范获得高度一致,构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优越场面。

2、健全市、区、街道(乡镇)、居委会四级治理收集,施行分级治理。

城市治理不断“条块连系,以块为主”,即在进行一致规范治理的前提下,充沛发扬辖区当局(管委会)及其派出机构的主观能动性,施行属地治理。一方面,市城管委及下设的办公室对城市治理进行组织批示、综合协调、催促反省,处理单个部分无力处理的治理热难点问题,确保治理高规范;另一方面,紧紧依托区(园区)、做事处(乡镇)、居委会城管办这支底层步队,充沛发扬其熟习状况、与居民关系亲密等优势,处理了很多的城管详细问题。目前,已根本构成了“纵向究竟,横向到边”的城市治理收集,确保在城市治理上不留任何空档和死角。

3、借助创立、喜欢卫、文明组织系统,施行综合治理。

跟着创立文明卫生城市运动的展开,我们先后成立了市创立指导小组,调整充分了市喜欢国卫生活动委员会、市精力文明建立委员会等协调机构。城管假势而为,依托创立的强壮气势,借助创立、喜欢国卫生、精力文明建立的组织系统,系统深化地展开城市治理任务。从1996年开端,城管、创立、喜欢卫、文明四大组织系统协同作战,以取缔以街为市、管理脏乱差为打破口,以整治乱搭乱建、乱摆摊点、乱丢渣滓为着眼点,依照“农贸归市,摊点归区,座商归店,自行车归点,灵活车归场”的要求,展开全方位的综合整治,有用改善了的情况相貌。在全省第五届“三优一学”创文明城市反省中,被评为第一名,并以簇新的城市面貌遭到党和国度指导人的充沛一定与赞扬。

(二)“三个连系”,进步治理效能。

城市治理涵盖城市生涯的方方面面,任务量大,重复性强,日常治理难度高。为了获得优越的治理结果,我们首要接纳了以下办法,努力于树立城市治理的长效机制。

1、标本兼治,疏堵连系,人道化治理。

要从基本上改动城市情貌,必需找准打破口。从的实践动身,我们将城市治理的打破口放在取缔以街为市和占道运营上。我们以为,一个摊点就是一个脏源,以街为市就好像一个渣滓场,如不克不及有用处理这一问题,城市情貌无从谈起。但要取缔那么多的以街为市和占道运营,单靠堵,既易激发社会矛盾,又会给广阔市民生涯带来不方便,所以,必需疏堵连系,以疏为主。1996年--1999年,我们撤除15条以街为市和1500多个占道摊点,还新建了14个专业市场和8个陋习模的休闲场合,规划了120余个便民效劳点,不单处理了运营者的运营场合问题,还救活了一批贫穷企业,安顿了一多量下岗赋闲人员,完成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情况效益三者统筹,城市治理与城市昌盛有机一致。

2、结合法律与专业法律相连系,标准化治理。

市容情况卫生是城市治理的首要内容,其本能机能属建立行政主管部分,但因为法律力度、法律频度等缘由,想管管不住,管好难稳固。为改动被动场面,我们成立了以公安、城建为主,工商、环保等部分参加的城市治理结合法律大队,首要担任以查处“八乱”违章为首要内容的市容治理。市城管结合法律大队由相关部分抽派正式法律人员构成,结合办公,各司其职,各执其法,既防止多个部分重复治理,法律扰民,又有用加大了法律力度,维护了司法的威严,各类违章均获得了实时有用的查处。还,城管结合法律大队还积极共同卫生、文明、市场治理、河流治理等部分的专业法律,构成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城管结合法律机制。

3、综合整治与长效机制相连系,日常化治理。

综合整治就是针对一度期间内城市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相关部分展开集中整治。综合整治工夫短、力度大,针对性强、结果分明,是城市治理不成短少的方法。而长效机制则是包管城市治理锲而不舍、常抓不懈的运作方法和形式。用指导的话讲,我们抓城市治理的起点,不是为了迎接反省,而是要把建成天蓝、地绿、水清、人和,敷裕、文明、漂亮的现代化大城市,最终目的是“称心在”。在综合整治后,我们凡间按辖区治理准则,由响应的法律步队和治理部分归入日常治理,削减了整治后的反弹和回潮,使城市市容一直维持在较高的常态程度,根本做到了反省与不反省一个样,平常与节日一个样,大街与冷巷一个样,白昼与晚上一个样。

(三)以报酬本,培育家园认识。

城市治理的首要对象是人,治理的结果最终取决于人的本质。多年来,不断注重以报酬本,多渠道强化市民本质教育。起首,以创立为载体,以媒体宣传为主,传单宣传、宣传车宣传、黉舍教育、组建城管小卫士步队(黉舍教育生,学生考家长)、宣传栏宣传等方式为增补,普遍宣传“市民八禁绝”等城管规则,做抵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次,教育与处分相连系,经过法律步队、文明卫生监视员的处分、改正,标准其行为;第三,“人革新情况,情况革新人”的理念,让美好的情况来鼓舞和指导市民养成优越的文明卫生习气;第四,树立“亲民、便民、利民、为民”理念,在法律治理进程中“依法行政、热情效劳”,尽能够为治理对象处理实践问题。据查询,95%以上的民对城市情况透露表现称心。其浓重的家园认识也充沛表现在了解、支撑、共同、参加城市治理上,然后构成了“是我家,人人保护她”的优越气氛。

(四)规划先行,表现城市特征。

我们以为,一个城市虽然需求适度的规划,但真正的魅力还在于其共同的特性和由此而发生的品牌效应。因而,建市以来,我们一直在表现城市特征上做文章。新一届市委市当局尤其注重城市特性化和特征化的打造,特殊强调要经过规划节制来表现城市特征和城市魅力,执行规划、建立、治理一体化,将城市规划贯串于城市建立和城市治理的全进程。理论证实,没有好的规划、不果断执行好的规划,城市建立一直是低程度形态下的修修补补,城市治理也只能是低条理形态下的反复劳动,城市功用得不到完美,城市档次得不到进步,城市形象得不到提拔。基于此,我们注重发扬规划的龙头效果,力图经过具体、系统的规划设计,付与城市以共同的内在,大到地盘应用、功用分区、财产结构、园林设计,小到一栋修建物、一座雕塑、一块草坪、一个菜市场,都要契合科技城和宜居城市的定位,并以其独具的作风和魅力吸引世人的目光。

针对本来的城市总体规划曾经不克不及顺应城市开展内涵要求的状况,本年以来,我们组织国表里高级城市规划专家,着手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并就若何打造最佳宜居城市进行了充沛的论证。当前,我们正依照“规划高起点、建立高规范、治理高程度”的要求,经过对“三江六岸”和其他主要地带、重点部位的科学规划和节制,出力打造会客堂,环绕建立百万生齿大城市的总目的,起劲把打形成为中国西部最具魅力的科技之城、聪明之城和中国最佳宜居城市。

(五)“四化”规范,提拔城市档次。

“四化”即净化、绿化、亮化、美化,这是权衡城市层次、治理程度、经济开展和社会提高的主要标记。多年来,我们不断把“四化”作为城市治理的首要内容和主要规范。

1、净化城市,进步情况质量。

净化指城市的洁净和喧嚣,首要内容是展开水情况、大气情况整治。在这方面,我们接纳了十项详细办法:一是施行“三江”管理,关停纸厂等污染大户,蓄“三江清水”;二是展开烟尘整治,革新“冒烟大户”;三是取缔城区废品收买点,废品收买必需在一环路以外并距公路200米以外,围墙功课,做到收废不见废;四是变革环卫功课方法,履行袋装渣滓治理和“一把扫帚扫究竟”。城区一切街道由环卫一致打扫保洁(费用由市区两级财务一起承当),防止了多个打扫主体之间推诿扯皮,责任不清,根绝了打扫保洁的空档、死角,进步了打扫保洁质量;五是制止脏车入城;六是城区禁鸣喇叭;七是展开工业、贸易、修建、文娱噪声的“净化”任务;八是修建资料修建渣滓执行封锁运输;九是履行城管进社区,管理卫死活角,具体封锁土壤路面;十是完美城区雨污水管网等。

2、绿化城市,改善城市生态。

城市缺乏绿色,就好像一小我没有安康的肤色,既缺乏气质,更谈不上档次。为了把建立成为高档次、高水准的绿色城市和宜居城市,市委市当局非常注重城市园林绿化,将其放在城市规划、建立和治理的凸起地位来抓,出台专门办法增强城市园林绿化治理,严禁乱砍滥伐,严禁毁伤一草一木,严禁占用城市绿地搞建立。在施行城市绿化进程中,我们依照城市总体规划,从的实践动身,凸起特征,统筹天然景象和人文景象的全体结果,充沛根据地形、河堤、路途及城市功用散布特点,合理设置各类绿地。以大情况绿化为中间,以一批严重绿化工程为支撑,公共绿地建立为重点,路途绿化为骨架,专用绿地绿化为根底,屋顶绿化、墙体绿化为增补,点、线、面、圈有机连系,环、带、园具体推进,构建完好的城市绿化系统。经过施行城区绿化工程和城周情况维护,我们在城周成片造林1.61万公顷,新建了10大广场,10大公园,建城区绿地上积达1329公顷,城市绿化掩盖率到达37.5%,绿地率37%,人均公共绿地8.2平方米。

3、亮化城市,营建都会气氛。

近年来,我们鼎力施行以公共景象照明为主体,沿江沿河亮化为特征,高楼亮化为装点,大型告白亮化为烘托,门面亮化为增补的城市亮化工程。先后派员赴重庆、上海、姑苏、杭州等地调查亮化,连系实践,接纳产权单元和当局一起出资的方法(归入阳光工程的行政事业单元由当局出资,其他的由产权单元出资建立),一致对江两岸修建物和临园干道王子大酒店等40余幢修建物施行了亮化,对这些亮化工程执行一把闸刀治理,一致由市照明处启闭,其电费由当局(纯居民商住楼或归入阳光工程的综合楼)及产权单元承当。我市亮化工程出现四个特点:一是革新完美了城市公共亮化,先后完成了河堤、桥梁装饰工程,步行街五颜六色音乐喷泉、激光灯饰工程;二是采用LED等新资料,注重亮化的质量和层次;三是具体亮化城区户外告白;四是鼓舞用霓虹灯等制造店招。现已初步构成方式多样、动态连系的夜景特征。

4、美化城市,改善市容市貌。

针对“一看,整洁卫生;二看,缺乏亮点;三看,没有精品”的实践情况,在抓好灵活车、非灵活车停放治理、取缔占道运营、点缀临街楼宇、封锁临街阳台、一致遮阳雨棚、一致清算乱喷乱涂等日常治理任务的还,规划、建立、治理联动,出力施行城市亮点和精品工程建立。具体提拔户外告白和店招形象,编制了城区户外告白设置总规和详规,鼓舞运用高档资料制造告白,制止张贴布幅告白;打造城市特征街区、特征商号;完成了滨江广场、科学家公园、文娱风洞、绵江疾速通道、磨家“门景”、步行街片区等景象工程和临园干道、长虹干道、警钟街、剑南路等10余条景象路途的建立革新。

三、城市治理的领会

(一)看法到位,齐抓共管是基本。

起首,历届市委、人大、当局、政协四买办子指导都充沛看法到,城市治理是城市当局的主要本能机能,是开展城市经济、构建调和社会的主要内容,是优化投资情况、扩展对外开放的急迫要求,是建立西部强市、完成开展新跨越的必经之路,然后为城市治理在思维看法和组织指导上供应了主要保证,构成了城市治理的强壮合力;其次,城市治理相关部分从大局动身,协作共同,齐抓共管,准确处置以报酬本与依法治市、城市治理与城市昌盛的关系,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然后使城市治理适应了广阔市民的志愿和要求;第三,城管法律人员依法治理、标准治理,勇于逗硬,乐于贡献,然后使城市治理步入了标准化、法制化、常常化的轨道;第四,广阔市民盲目树立家园认识,自动支撑,积极参加城市治理,然后使城市治理具有最普遍的群众根底。

(二)强化指导,统筹协调是包管。

城市治理是一个进程,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由建立、公安、工商、交通等数十个城管相关部分担任的根本卫生、根本次序治理;二是由城管办担任的协调治理、综合整治、催促反省任务;三是由城管结合法律步队担任的处置违法违规任务。三个层面的任务严密联络、环环相扣。为增强和改善对城市治理的指导,我们成立了由市当局一把手任主任、四买办子分担指导参与的城市治理委员会,树立高度威望,实时一致部分意志,施行一致治理,整合力气办大事,统筹协调办实事,凸起重点解难事。

(三)严厉治理,结合法律是要害。

以城建、公安为主,工商、环保等部分参与的城管结合法律,是我市在城市治理体系体例和运作机制方面的勇敢测验,也是城管的特征和精华。一方面,公安巡警节制局限大、巡查频度高、监控工夫长,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地治理城市;另一方面,公安法律的强迫力、威慑力是其他任何行政法律步队不具有的,结合法律有用处理了法律难和暴力抗法等问题。

城市社会治理范文篇10

一、进步思维看法,进一步加强二期项目建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数字化城市综合治理系统二期项目建立是市委、市当局2010年为民处理的十件实事之一。市委、市当局对上一年一期项目建立以及试运转的成效,是充沛一定的。但在一定成果的还,我们必需清醒地看法到,我市数字化城市治理平台离新期间城市治理的要求,还存在必然差距,需进一步扩展平台掩盖面,提拔治理使用程度,健全处置机制和完美审核办法等等。因为我市数字化城市综合治理形式在全国照样第一家,没有经历可借鉴,还人才匮乏,这是当时最令人感应头痛的问题。不只在我市,在国内也遍及存在这个问题。上一年交警支队在建立交通治理系统的时分,我们到北京去抽取专家,后果国度层面专家库里都就没有单列这方面的专家。所以关于以上这些问题,但愿人人在二期建立的时分高度注重,要依照市委、市当局的一致摆设和相关要求,不时完美和立异,进一步提拔我市城市治理程度。

数字化城市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建立是市委、市当局提拔我市公共效劳才能的主要义务。城市治理作为一项主要的当局本能机能,作为一种构建城市情况、提拔城市竞争力的有用伎俩,其主要性日渐凸现。当时,现代城市的开展,大大加剧了城市治理的复杂性和难度,对城市治理的程度和效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跟着影响现代城市开展的要素趋势综合性,城市运转中各类要素相互制约和综合影响,使得现代城市治理的内容打破了本来“小城管”的内容,不只仅触及到市容情况、园林绿化、市政路途、公共交通、供水供气、路灯等等,但凡为包管城市正常运转、供应效劳或能够影响城市运转的部分行业,我们都应该把他们作为城市治理的局限和根本范围。别的,城市治理要素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决议了当时准确精密治理城市成为趋向,城市治理开展趋向逐渐从定性治理转向定量治理,治理效率的凹凸越来越依靠于治理数字化。量化治理、量化计算、量化剖析、量化规范成为处理城市治理问题的根底前提。比方城管提出来的完满单位治理形式,公安提出来的设立若干警区形式,比方农贸市场规范化问题等等其实都是城市治理精密化的根本要求。市数字化城市综合治理系统项目标施行,恰是顺应了城市治理开展的必定趋向。

数字化城市治理是将来城市治理的大势所趋,是数字城市、电子政务建立的主要构成局部,是现代信息技能在城市建立治理范畴的使用推行。它对提拔我市城市治理和信息化使用程度,增强城市应急综合治理才能,建立“数字”,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立,构建调和社会,具有非常主要的意义。市委、市当局非常注重数字化城市治理系统建立任务,市委、市当局首要指导屡次强调,要实在抓好这项任务,加速推进项目建立历程,经过项目建立打造我市数字化城市治理新形式,树立发现问题的处置运转机制,提拔措置才能,树立健全城市治理目的审核和问责机制,完成城市治理由突击性整治向常常性治理、由被动治理向自动治理的改变,起劲构建“大城管”格式,促进我市城市治理上程度。为此,各区(市、县)、各有关部分、单元要从进步城市治理程度、改善人居情况、提拔城市竞争力的高度,充沛看法加速推进数字化城市综合治理系统建立任务的主要性和需要性,实在抓好项目建立的各项任务。

二、实在进步执行力,确保二期项目建立如期竣工。

二期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六大中心平台和5000个点的视频监控系统,既有市直各部分的义务,又触及各区(市、县)的任务,有些同志能够会有畏难心情,感觉义务欠好区分,任务不晓得从那边展开,觉得有力无处使。关于各单元首要任务,之前我们也专门研讨摆设过,今日我再给人人强调一下。

(一)项目建立指导小组办公室,一是要依法按顺序完美项目相关审批手续。二是要做好项目的准的一致标准和监视执行,自动搞好技能指点和效劳任务,确保互联互通。三是牵头做好市直相关部分、用户单元和各区(市、县)之间的联络沟通和协分配合,要派专人担任联络员任务,随时承受征询答疑。四是搞好项目组织方案任务,协调监视项目建立进度和质量。五是抓好项目招招标和资金治理任务。

(二)市发改委、市财务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市督查督办局、市当局财务评审中间等市直监视治理部分,一是要依法高效搞好项目相关手续审批,这一点前阶段做得比拟好,市发改委、市财务局在立项、设计投标核准、收购投标核准等审批手续处理上依法依规、高效疾速,下步在施行方案、投资概算评审等环节上也要严厉把关、高效处理。二是要依法搞好各阶段方案评审论证、招招标、资金运用治理、施工组织等环节的跟踪监视,使项目建立一直置于公开、阳光、通明的标准轨道上运转。

(三)市公安局(110批示中间、交警支队、信通处)、市城管局、市应急办等用户单元,一是按要求提出本级本部分项目建立需求,个中六大中心平台总投资要节制在一个亿以内,这是市长办公会定的准则,不克不及打破。在建立资金分派上,要保全大局,全盘思索,有几多钱就办几多事,不要只强调本单元、本部分的好处,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二是要方案组织和催促好本系统子项目建立,充沛思索在市数字化城市综合治理平台下的规范一致和互联互通;市公安局110批示中间和市城管局要布置懂技能、精干事的专业人员,共同市数字办做好对区(市、县)的技能指点和效劳任务。

(四)各区(市、县)当局,一是要成立响应的建立指导小组,明白项目牵头单元和建立形式。二是在市一致设计方案完成后,要自动搞好方案对接和前期预备任务。一致投标完成后,由触及区、县与中标单元签署合同,在市数字办和市公安110批示中间、市城管局的指点下组织施行。采用自建形式的金阳新区和清镇市也要自动和市数字办对接,确保规范一致、互联互通。三是项目验收及格后,要将租赁费用归入本级财务预算,确保该系统正常高效运转。